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2024-07-08

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共10篇)

篇1: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1、领导干部实行“一岗双责”,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履行好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职责。

2、结合业务工作。与村和中心小学建立联系帮扶,给予相关业务指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3户不同类型的群众,联系户保持相对稳定,每年初作适当调整。

3、每年3月,开展以“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惠民生”为主要内容的集中走访活动。每半年到联系户走访至少1次,年底前送一次温暖,并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经常联系。

4、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到村和中心小学进行调研,每年不少于90天,并亲自撰写2篇以上调研报告。

5、带领业务科室工作人员,结合自身职能,主动上门为基层和群众服务,每年不少于2次。

6、与联系群众和联系村开展结对帮促。

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纪律

1、坚持真心为民服务,严禁脱离实际乱承诺

2、坚持轻车简从,严禁给基层增加负担

3、坚持吃工作餐,严禁在基层饮酒、公款吃喝

4、坚持廉洁自律,严禁收受基层单位馈赠的物品

5、坚持亲自撰写调研报告,严禁让他人代劳

篇2: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的研究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坚持党的性质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永恒主题。

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从《共产党宣言》到“十月革命”,从“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如一地贯穿了党的宗旨,党的三大作风,党的优良传统,党的执政之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把人民群众满意与不满意,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我们共产党人工作的落脚点和根本目的,并以此作为检验共产党人工作的标准,是中国共产党唯一正确的一条思想路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才能切实经得起“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使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此,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时刻“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必须情为人民群众所系,权为人民群众所用,利为人民群众所谋,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否则,共产党人将会成为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无根之基。

综上,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机关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的高要求,仅凭理论上的宣传教育和思想上的理解认识远远不够,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上下力气,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才能切实保证联系群众的效率,防止唱高调,走过场,摆样子,华而不实,流于形式,不求实效。为此,建立党员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关于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的主要内容,本人粗浅地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直接联系和服务的群众对象。这里研究和讨论联系的群众,为体现直接有效,应该是狭义上的,有针对性的。一方面是指机关干部所在岗位应对的服务对象所特指的一定范围内的人民群众。另一方面是指与岗位相对应的服务对象——基层广大群众。前者联系服务的目的在于教育团结和带领非干部党员和非党群众形成堡垒,共同为实现党的宗旨去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率先垂范,走在前做表率;后者的目的在于深入基层,细察民情,力解民忧,尽职尽责地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因此,在建立健全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时,应明确直接联系和服务的主体,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确定联系的两个方面。

二、明确直接联系服务的内容和任务目标。机关干部下基层

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要有的放矢,内容具体,任务目标明确。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与市委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相结合;二是与本单位决策和计划安排相结合;三是与本行业本岗位年度任务相结合;四是与村情、民情相结合;五是与服务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制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计划目标时,为保证效果,目的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分轻重缓急,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三、明确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的联系和服务对象以及不同的任务目标,确定采取不同的联系服务方式和方法。如专题调研,座谈会,明访,暗访,遍走,遍访,走访慰问,跟踪回访,结对帮扶,现场办公,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等,尽可能零距离接触群众,尽可能近距离直接为群众办事。

四、制定直接联系与服务办结通报制度。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要本着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原则,尤其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制定办结通报制度,做到事事有回声,件件有着落,切实提高联系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五、制定直接联系与服务的分析汇报制度。对机关干部直接联系与服务群众的情况,要制定定期分析汇报制度。通过定期分析汇报,一是可以针对民情民意,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单位领导的科学决策水平;二是通过分析汇报,研究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措施;三是通过分析汇报,便于交流联系与服务群众的经验,推广和扩大效果。

六、制定直接联系与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联系与服务群众的要求,既要严肃认真,又要明确具体。在规定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一定要充分体现“廉洁从政,阳光施政,依法行政,高效施政”的原则,严格遵守《廉政准则》,轻车从简,不给基层添乱,不给联系的群众找麻烦。通过落实具体要求,更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凝聚民心,提高联系与服务群众的效率。

七、制定直接联系与服务的量化评估制度。对机关干部直接联系群众要结合任务目标建立完善的量化标准。对干部下基层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方法、实效、承诺、兑现、诚信、群众满意度测评、作风、纪律等方面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通过制定量化联系与服务群众的标准,健全机关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约束机制。

八、完善机关干部直接联系与服务群众的激励机制。要把干部直接联系与服务群众的考评结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作为评先评优以及干部任用的基本条件之一,逐步建立和完善机关党员干部直接联系与服务群众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充分调动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奖勤罚懒、治散治庸,营造风清气正的事业发展环境。

简言之,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

篇3: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一、建立民办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一) 民办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基本内涵

民办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体现的是一种以师生党员为主体的基层党组织机制运作要求。我们应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 着眼于学校全体党员的需求, 关怀党员的发展成长, 关心党员的生活, 激励他们的工作学习激情, 主动与他们联系沟通, 真诚服务他们, 使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同时, 发挥教师党员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重要作用, 使学生党员“成长、成人、成功、成才”, 从而使广大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 建立民办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重要性

1. 建立民办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实现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师党员主要处于教学、行政教辅单位一线, 承担着教育教学、育人育才的重任。学生党员是受教育者, 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高校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统筹兼顾, 理顺学校各级党组织之间的内在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精神。协调好党员干部、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之间的关系, 充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实现高校各项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5]。

2. 建立民办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是增进党内和谐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和谐发展, 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十七大明确指出, 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1]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落实广大师生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推进党务公开, 及时将学校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教学科研与师资队伍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等通过校园网、公告栏等媒体公布, 更好调动党员参政议政的热情, 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实现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之间的良性沟通, 实现师生党员间的交流互动, 实现党内和谐的基础上, 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内部和谐。

3. 建立民办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是实现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

学校党委要关心、支持各级党组织的建设, 要明确职责、协同合作、形成合力, 形成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 保证党组织在学校发展中的坚强保障作用。坚持以人为本, 关心党员的发展, 坚持“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 努力把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紧密围绕学校办学特色, 提高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围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采取必要措施激发教师党员的工作热情, 调动学生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引领作用, 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师生员工满意”总体目标顺利实现[6]。

4. 建立民办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是解决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的需要

党内激励关怀、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在促进党的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目前有些制度、措施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操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长效性, 没有形成对党员内心思想和行动的驱动力。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深,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重视不够, 责任意识不够强, 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很好调动起来。二是投入力度还不够大, 基层党组织活动资金少, 对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不足。一般是精神帮扶的多, 资金帮扶的少, 而且主要即集中在七一, 其他经常性的开展激励关怀较少。三是没有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没有根据党员能力和特长, 设立服务群众、参与学校管理的各种活动。

二、建立民办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具体措施

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把激励关怀与联系服务群众统一起来, 深入理解和领会基层党建的精髓, 创建一个具有实操性、时代性、长效性的工作机制, 推进党的建设新跨越。

(一) 以激发和调动党员工作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 健全完善民办高校党内激励机制

一是精神激励。民办高校党组织要通过表彰大会、校报、宣传栏等大力开展宣传、学习典型活动, 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加强党员干部的人格培养。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开展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评选活动, 在每年“七一”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广泛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 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受到精神教育和精神熏陶, 激励工作学习热情。

二是政治激励。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推行党务公开, 保障广大师生党员的知情权。加大对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 完善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机制。高校通过公开选拔干部、挂职锻炼等形式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更新知识, 开拓视野,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政治权利的保障, 使其感到自己在精神上有归属感、工作上有使命感、政治上有荣誉感。

二是物质激励。结合日常考勤、绩效考核、年度考核等对党员干部实行考评, 对于工作突出、成绩优异的党员给予奖励, 把组织职责与个人利益挂起钩来。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 切实为师生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自己在得到组织关爱的同时, 勇于承担责任, 充分调动其工作学习积极性。

(二) 以做实事、聚人心为着力点, 健全完善民办高校党内关怀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走访慰问机制。定期探访师生党员, 即党员生病、住院必访;思想波动时必访;工作、生活、学习中有重大困难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家时必访;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必访, 了解党员的困难和思想动态, 帮助党员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思想疙瘩, 减轻思想压力, 使党员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在每年“七一”, 组织部门及相关单位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慰问, 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达到聚人心、谋发展的作用。

二是建立政治关怀机制。在每年“七一”建党纪念日, 组织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召开座谈会, 展示学校发展成果等实践活动。建立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 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和评选先进等方面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真情关怀爱护基层党务工作者, 考虑他们的具体情况、合理要求和实际贡献, 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三是建立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学习培训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通过开展培训学习、网上党校、专题报告、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 分类别、有计划地抓好党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党员自我发展能力。

(三) 坚持立足党内、面向群众, 健全民办高校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

十八大明确指出:走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要求, 也是党执政的根基所在。[2]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要以拓展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增强联系实效为工作重点, 为高校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提供平台与必要条件。

一是建立完善党员服务机制, 按照服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要求, 依托各类党员教育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党务工作政策咨询、党建知识教育传授、提供党员活动场所、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帮扶困难党员、党员志愿服务等服务, 使党员服务中心成为激励、关怀党员、联系、服务党员, 为党员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党员之家”。

二是扩大拓宽党员服务机制, 不仅为党员服务, 也要为党外群众服务, 实现服务党员与党员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依靠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开展走出高校到社会去实践“三下乡”活动、到敬老院、社区当义工实践, 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解决困难。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形成基层党组织内部和谐新局面, 促进学院党建新跨越。

摘要: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抓手, 是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 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民办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对促进党内和谐,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对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发挥着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7-19.

[2]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2-101.

[3]本书编写组.党建一本通:十八大后的党建工作创新[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3:35-39.

[4]本书编写组.新起点新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东读本[M].广东:2014:7.

[5]谭泽中.苏一凡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183-185.

篇4: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关键词】党员;联系;服务;职工;长效;机制

我矿共有11个基层党支部,252名党员。近年来,我矿紧紧围绕加强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服务为根本,以创新载体为手段,不断探索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途径和形式,为新形势下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有效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着力于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一)注重教育,在学中“悟”。一是依托主题活动集中教育。近年来,我矿通过组织开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廉洁自律”主题党课党活动,9名班子成员分别就区队长、班组长作用发挥、岗位职责履行、班组核算、班组劳动力组织管理等进行专题授课9场;开展了为期12天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主题党课教育活动,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政工人员及党支部书记分别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梦、华煤梦等内容讲授专题党课,持续强化党员党性宗旨意识,为今后党员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二是开展专题培训重点教育。各党支部每季度组织开展以一次“政治理论、道德诚信、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等为重点的“微型党课”活动,将党课教育延伸到全体党员之中,提升了党员教育培训效果。

(二)注重实践,在干中“炼”。一是强化职工岗位素养培训。以安全基础培训为依托,坚持推进安全素养提升工程,2014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4期,参训总人数1820人次,其中在岗职工安全培训1277人次,区队班组长157人,特种作业人员123人,职业技能大赛217人,新招职工46人。二是强化职工操作技能培养。建立了《新窑煤矿技工技能提升及导师带徒管理办法》,完善了导师选拔、师徒协议、教学培训、考核评价、奖惩等制度,初步形成了“选拔-帮带-出师-带徒”的闭环循环人才培训管理机制。三是积极落实“五个一”教育培训机制和“四个一”技能培训活动,开展技术比武、劳动竞赛、“修旧利废”、“五小”竞赛等活动,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三)注重激励,用典型“引”。近几年来,我矿着力从基层一线发现和挖掘典型的人和事,树立标杆和旗帜,深入开展向刘金贵、崔君灵等一批身边典型学习活动,组织召开了“庆祝建党93周年暨创先争优总结表彰大会”,民主评议合格党员252名,无不合格党员。表彰“四优”党员31名、“六好”党支部3个,“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同时走访慰问困难党员3户,增强了广大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二、着力于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保障体系

(一)强化领导重促动。矿党委班子堅持把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如何抓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修旧利废、提质增效等事关矿井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主题交流探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民主决策,形成共识,达到了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凝心聚力的目的。

(二)健全机制强保障。围绕保证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经常性,近几年来,我矿在不断探索总结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基层各党支部工作制度16项。先后与9名班子成员和53名机关管理人员分别在8个区队58个班组中建立“双联双保”关系,即“矿领导联系区队、管理人员联班,保安全、保质量”,确保了“双联双保”工作责任人与所联系区队、班组、个人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同等考核奖罚的责任连带体系。

(三)严格考评促落实。矿党委把基层党支部对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组织实施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定期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把职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广泛吸收职工群众特别是被考核党支部和党员联系服务区域的职工群众参与,以“四优”党员标准为依据细化、量化了党支部党员绩效考核办法及评分细则,获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真实情况,累计全年党支部考核党员1500多人(次),促进了考核工作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进一步推进了考核工作的精细化、科学化。

三、着力于强化激励约束,促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职工群众工作落到实处

(一)深化“三诺三评”机制。近年以来,我矿从上至下将党支部和党员的承诺分为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三个层面,明确各层面的承诺内容。制作公开承诺书,建立领导点评、党员互评、职工群众反评手册,明确评议职责,将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作为承诺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对在生产一线的党员职工,要求在联保互保、导师带徒等对象“一对一”、“一对多”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提出承诺事项。到目前为止,矿属所有的党支部和党员都已兑现承诺,完成至少1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广大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了党员的先进性。

(二)完善民主公开制度。为确保服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新窑煤矿从服务时限、公开公示、督察考核等方面完善民主公开制度。对党支部和党员的承诺书通过公开栏、内网等形式进行公开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对一些难度比较大、涉及问题比较复杂的服务项目,通过月度政工例会和党建目标责任书考核进行重点督察,对存在问题的党支部进行指导,对积极性不高的党员进行帮教谈话,有效促进了服务事项的整体推进。

(三)健全职工评价机制。自建立“三诺三评”制度以来,我矿严格规范评价内容,围绕德、能、勤、绩、廉等重点进行评议,确保评议对象“全”、评议内容“实”、评议方法“新”、评议机制“活”。被评议的党支部和党员由各支部通过公示栏等形式向职工群众公开点评情况,主动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对职工群众提出意见建议,由各支部梳理整合,制定整改措施抓落实。将各支部的重点工作交由职工群众评价,准确掌握工作实绩,逐步建立自上而下的立体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

作者简介

篇5: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喜德县委办公室、喜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挂包帮”活动中深入开展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喜委办发[2012]13号)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挂、包、帮”活动,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机关工作人员的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拓展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推动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我局高度重视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局长亲自抓、负总责,及时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人民群众、打牢基层基础、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按照“挂、包、帮”活动要求,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到联系村制度的落实,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着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联系对象和范围

按照县委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要求和“挂、包、帮”活动安排,每名机关干部负责帮扶所联系红莫镇回龙村的困难群众,重点帮扶老、弱、病、残和低收入家庭等对象,着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三、活动要求

(一)坚持领导带头,干部广泛参与。群众工作局局长是活动的第一责任人,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与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带头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广大机关干部要积极参与,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找准岗位职能与服务群众的结合点,真正把工作重点转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上来。

(二)坚持诚信务实,解决问题。精心安排好走访地点和时间,要把“人对人、面对面”作为走访的主要形式,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安排,与群众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对走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区别对待。能够当场答复的问题,当场给予答复。条件不具备或不符合政策规定暂不能解决的,以及群众不理解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

(三)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在完成我局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不断丰富和创新走访的活动内容、载体和方式,努力使走访活动更加贴近基层、更加贴近实际、更受群众欢迎。在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的同时,更加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改善民生。

四、工作重点

(一)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进农村,把进村入户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主动走访群众,主要采取“人对人、面对面”的走访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全面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掌握基层生产生活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宣讲政策,帮助群众释惑解难。编印政策法律科技知识宣传小手册,开展送政策、送法律等活动。利用书写标语等方式,把政策法

规宣传给广大群众,把州、县上的重大决策部署送进群众心里。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州委、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各项具体的惠民政策,使基层群众了解国家、省、州、县大事,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三)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要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走访活动的着力点,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四)为民办事,真诚服务群众。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群众增收致富,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从根本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五、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推行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制度,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赢得群众支持和信任,提高群众满意度的迫切要求,对推动科学发展、凝聚群众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群工局成立了以局长阿果打体同志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工作推进、检查考核。各位机关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走访的目标要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

(二)搞好结合,统筹推进。要把开展走访活动作为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机关形象、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强大动力和重要契机。整个活动要与塑造机关良好形象相结合;与转变机关作风相结合;与创先争优、效能提升相结合;与挂、包、帮”活动紧密结合,与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相结合;与社情民意调查相结合,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走访中要统筹安排走访地点和时间,避免过于集中和频繁,要严守群众工作纪律,不得增加基层负担,决不能让走访

变成扰民,以良好作风和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做到开展活动、做好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运用标语、网络及活动简报,加强对开展活动的动态、安排部署以及有影响的活动事项进行宣传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努力营造广大党员干部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创先争优、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浓厚氛围。并及时发现总结上报走访活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强化典型选树和培养,进一步树立机关的良好形象。

(四)严肃纪律,强化考核。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全局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确保措施落实,效果明显。要采取电话访、现场看等方式,对包村、帮户活动的组织开展、措施落实和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把机关工作人员联系群众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并且作为评先、评优基本条件之一。

附:

1、喜德县群众工作局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喜德县群众工作局机关干部帮扶困难群众表。

中共喜德县委群众工作局

2012年6月5日

喜德县群众工作局

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

组长:阿果打体群工局局长

副组长:达吉且哈党支部书记、群工局副局长

吴 邦 宏群工局副局长

成员:罗边木柳群工局工作人员

王 国 富群工局工作人员

边 涵 瑶群工局工作人员

吉伍阿支群工局工作人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群工局办公室,达吉且哈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对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组织开展、措施落实和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检查考核。

喜德县机关干部帮扶困难群众表

篇6: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服务群众常态化

2013年07月29日16:0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1年以来,曲阜市积极探索实施了第一书记“1+1”制度,即向全市每个村居选派1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任第一书记,1名年轻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任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助理,全市共选派405名实职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405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以制度形式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成为我市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实施动因

今年以来,曲阜市围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中发现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弱化。县乡党员领导干部本来工作、生活在基层,服务群众本领应该是长项。但恰恰相反,有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群众感情却在淡化,群众工作能力成了“短板”,变得不愿做、不敢做、不善做群众工作。二是领导决策没有体现群众路线。当前经济发展、财力增长、政策反哺,社会民生大幅改善,但群众有时还不满意、不欢迎、甚至不理解,究其原因就是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没走群众路线,一厢情愿的决策和设计,好事没有办好、实事没有办实,甚至好心办了坏事。三是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存在一些问题。现在道路越来越通畅了,干部下基层的却越来越少了,下基层变成到个别典型村走马观花,深入百姓成为到村支书家中蜻蜓点水;通讯越来越发达了,百姓真实的声音却听得少了,心离群众也越来越远了,客观上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四是农村社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面对社会矛盾集中凸显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及时传递给百姓,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低成本、高效率的妥善化解社会矛盾。五是个别“难点村”仍存在人难选的问题。个别“难点村”虽经多次集中整顿,但依然存在村支部书记难选、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作用难发挥、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六是驻村帮扶缺乏常态化机制。驻村帮扶工作在我市实施已近20年,但驻村干部任期有限,以致不同程度的存在“过客”思想、短期行为,问政于民少,考虑长远问题少,背离了驻村帮扶的初衷。

着眼于解决上述问题,曲阜市以农村党的建设为工作切入点,把党建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探索推行了第一书记“1+1”制度,尝试构建第一书记、一村一警、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助理的农村新“三大员”工作模式,积极开展了干部群众路线教育和农民教育,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创新了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机制。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部署,科学选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出台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实施意见》,市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选派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通知》,对选派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到村的目的意义、基本条件、选派方法、职责任务作了具体规定。在“第一书记”选派上,坚持因村选派、科学定人,采取“党政部门到难村、政法部门到乱村、经济部门到穷村、农科部门到专业村”的方式,注重把部门特点、行业优势和任职村实际相结合,确保“第一书记”工作和任职村群众需求相辅相成。并采取倒排位次的方式,排查“软、乱、散、穷”4种类型的“难点村”。明确23名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担任联系包保乡镇的“穷”村第一书记,12名乡镇党委书记担任“软、乱、散”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或年轻干部的选派结合单位“第一书记”任职村和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确定。

(二)合理定位,明确职责。市委规定“第一书记”定位是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工作,村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抓且负责。围绕强班子、带队伍、促发展、保稳定以及全市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明确“第一书记”四项职责和四个作用。四项职责: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当好党建工作的指导员;二是维护农村稳定,当好信访群众的代理员;三是带领农民致富,当好经济发展的领航员;四是推进农民教育,当好农民群众的教导员。四个作用:一是发挥引导作用,引导村党支部按照党的方针政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二是发挥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村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奔康;三是发挥联络作用,协调好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之间、支部与群众之间、基层与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四是发挥桥梁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同时规定,“第一书记”在村设立公示牌,将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全部公开,便于群众反映诉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带培养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在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的领导、指导下,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党建活动的助理员、文明新风的倡导员、全民创业的示范员、村情民意的信息员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三)规范管理,确保效果。为确保第一书记“1+1”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切实加强对“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研究制定印发了《曲阜市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暂行办法》,明确“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的选派、培训、监管和考核等职责,完善驻村纪律、专题调度、实绩公示和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集中开展了“第一书记”和书记助理驻村的“七个一”(上党课、走访慰问、座谈会、群众评议、矛盾排查、工作查摆、环境整治)活动,规范了第一书记“1+1”制度公示牌,印发了第一书记便民联系卡。通过务实管用的制度促进第一书记“1+1”工作落实。市委组织部、市督考办定期进行督查,奖优罚劣,及时推介典型,整改问题。要求“第一书记”和“书记助理”每月不少于两次到村开展工作,开展重点或中心工作期间如村“两委”换届期间必须吃住在村,到村情况及时填写《工作情况记实表》和《第一书记笔记本》,把“第一书记”、书记助理在村工作表现作为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工作开展以来,市委组织部和市督考办先后开展了“第一书记”到岗到位情况大规模专项督查,各乡镇先后多次组织召开“第一书记”座谈会,推进了工作扎实进行。

三、工作成效

这项制度实施以来,“第一书记”在抗旱保苗、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农村道路建设和村“两委”换届等重点难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实行第一书记“1+1”制度是推进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现实需要,更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长效之举。

一是建立了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第一书记”到村后,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和中心任务,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从群众最期盼、想办没办好或没法办的“水电路气医学房保”等小事做起,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工作一竿子插到底,在城里、村里、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直通桥,真正做到“感情连到家、意见听到家、信息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实事办到家”。尼山镇中辛村第一书记、市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吕斌针对村属集市、大街拓宽的实际,协调无偿提供价值近4万元的260棵法桐树。息陬镇西终吉村第一书记、市民政局副局长许鹏协调资金10万元,对该村5户困难户危房进行了改造。息陬镇步庄第一书记、市农开办副主任翟立民协调供电公司解决该村电缆线2070米,及时保证小麦浇灌返青水,协调有关部门打深井2眼,铺设节水管道1400米,解决了村120亩农田靠天吃饭的问题。陵城镇官庄村第一书记、市卫生局副局长张辉发放《居民健康知识手册》600多册,普及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健康素养。通过“第一书记”所办的系列实事好事以及走访慰问、扶贫帮困等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同群众的感情距离,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二是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书记“1+1”制度与以往干部包村相比,涉及全市市直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800多名,由包保帮扶部分村覆盖到全市每个行政村,每个村都能得到“第一书记”对基层基础和基层党建工作的指导。“第一书记”入村以后,从健全规章制度、培养发展党员、选配后备村干部等方面入手,健全完善村账乡管、村务党务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促进了党建工作规范化。尤其在村“两委”换届期间,405名“第一书记”担任换届工作“第一指导员”,带领大学生村官和年轻干部吃住在村、盯紧靠牢、全程监督指导,确保了换届工作的平稳有序、健康顺利。在“难点村”整治工作中,“第一书记”牵头组建联建治理工作队,深入排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历史遗留的占用集体资产、宅基地纠纷、宗族宗派矛盾等问题,逐一进行排查和化解,集中整治了一批“难点村”。陵城镇中疃村因压煤搬迁一度上访,成为“难点村”,第一书记高晓华到村任职后,牵头带队组建治理工作队,通过健全财务制度、配强班子等一系列措施,使该村按时完成了“两委”换届任务。同时,“第一书记”对年轻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教法子、指路子,帮带提升工作能力。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吴村镇大学生村官孔林林担任了柳庄村党支部书记,姚村镇2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党支部委员。

三是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第一书记”作为村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兼任村里的“信访代理员”,按照“对群众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合理诉求解释到位,确有困难帮扶到位”的要求,进村入户听取群众诉求,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进行认真梳理、排查调处,将处理意见、结果向群众反馈,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初步形成了党群联动、监管互动、有序推动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第一书记”在各村显著位置公布接访电话,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即时受理、及时化解,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因换届引起的集体访,特别是在集中换届的5、6月份,连续两个月省市组织部门通报为“零信访”,其中“第一书记”化堵为疏、预防在先起到了积极作用。小雪街道袁庄村第一书记、市法院副院长柳民歌到村后先后调处村民离婚纠纷、民间借贷纠纷等10余起。防山镇防后村第一书记、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队长颜军宏在村整治环境卫生期间,现场调解1起邻里纠纷,避免了矛盾激化升级。

篇7: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工会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述职报告

处领导、各位同事:

在201*年工会工作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在处党政、市总工会、市委直联办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按照201*年管理处工作主题“加强管理、明确职责、主动作为、促进发展”的要求,协助主席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在通济堰参与、维护、建设、教育等职能,较好的完成了处交办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任务。

一、工会工作。在工会工作中就分管的组宣、安康杯、文体、帮扶工作等汇报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今年组织职工重点对党的十八大精神,对眉工发[201*]1号、17号、27号、28号文件精神进行了贯彻学习,按照眉工发[201*]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处实际制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在报刊亭设置健康教育阵地(已办2期),按照眉工发[201*]25号文件精神,针对我处现状,对我处职工队伍稳定情况按要求进行了调研,并上报了**市总工会法律部。

(二)认真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按照眉工发[201*]5号文件精神,组织全体职工参加了“安康杯”竞赛活动。参赛班组14个、参赛人数154人,班组参赛率达到100%。按照考核内容,从组织领导、安全管理,参加安全生产月宣传及各项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事故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www.fwsir.Com)全年无安全责任死亡事故,无重大人身伤害事故,无重大设备责任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重大交通事故。

(三)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201*年1月9日启动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要求,一是按照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了凡是职工生病住院都要到医院看望慰问,凡是职工病故都要派人到其家对家属看望慰问。二是在处行政的全力支持下,继续为在职职工194人出资15520元续保了医疗互助保险,今年已上报24人次,已为17人结回职工住院互助医疗费14563元。三是按照眉工发[201*]26号文件精神,处工会就开展好201*年金秋助学活动对各科室站下发了通知,并按要求进行了收集上报。上报困难职工子女8人,9月4日市总工会分别给予了1000--200元的资金帮扶,共计4500元现已帮扶到位。四是处工会根据**市总工会关于开展201*年度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活动的公告精神,对各科室站上报的困难职工情况进行了公示,经处党委研究后进行了建档登记上报,在12月初市总工会对上报的8人分别给予了1000元的资金帮扶共计8000元,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市总工会和处党政对全处职工的关心与爱护。

(四)参与了对下一届会员代表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十四届工会的成功换届。

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一)按照眉委办发[201*]4号文件精神,制定了通济堰管理处201*6号关于开展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

(二)及时结对联系。参与了启动联系工作的一切准备,3月16日和全处中层以上干部29人一道,按照要求到结对帮扶家中开展了工作。

(三)参与了3月20-21日帮扶干部和**村村支两委干部到全国后进变先进的典型村--**市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考察学习。

(四)为了落实市直联办[201*]14号文件精神,参与了通济堰管理处派员于9月26日到**村开展慰问联系群众和启动末级渠系规划工作以及召开的村两委干部座谈会。并在 10月9日至18日,参与了由水利科、工程科共9人对**村提灌区的末级渠道和山坪塘进行的测量规划。

(五)发挥优势,定位帮扶。按要求制定了通济堰五年帮扶规划。

(六)按时报送信息。截止12月25日报送市直联办信息13条,其中被采用3条,在《**日报》刊发信息3条,在部门(单位)网站刊发信息9条,民情日记完成3篇。

篇8: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1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群众办事, 有时却得不到理解, 甚至还引起误解, 是一些基层干部共同的苦恼。而据基层群众反映, 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 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 服务始终“停在嘴上”, 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 这就是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 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 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 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 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看似小问题, 实则是造成“末梢堵塞”的大问题。人的身体一旦“末梢堵塞”, 则身体有病, 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末梢堵塞”, 且不“通瘀”, 则危及党的肌体和执政能力。如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1 要发挥领导带头作用

领导带头, 万事不愁。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全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责任明, 方向正、作用显, 特别体现在各级党组织的责任落实和一把手的作用发挥上。各级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自始至终把责任扛在肩上。

1.2 要始终突出问题导向

聚焦“四风”问题, 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 必须坚持主题不变、镜头不换, 始终突出问题导向,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下大力气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

1.3 要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严防“最后一公里”问题再滋生, 需要加强党建创新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尤其要配优配强党组织书记, 要加强基层便民办事大厅建设, 让便民利民设施真正为民服务, 要从体制机制上着手, 建立长效机制, 严防“最后一公里”现象改头换面, 披上“马甲”以新面目出现。切实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真正送给群众, 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

2 坚持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这就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 联系服务群众, 要做到“零距离”。要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 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把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和民生实事一件一件落实好,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两年, 许多农村建起了老年服务中心, 一处院几栋房, 十分气派, 可就是空无一人、冷冷清清, 刚刚建成就沦为“空置房”。原因简单:位置没选好, 不是老年人日常习惯活动的地方;设施没配好, 简单地搞标准化配置, 缺乏农村老人喜好的项目。为老年人建设服务中心本是好事, 结果却没有得到群众认同。群众不仅没法理解干部的“好心”好在哪里, 还因为服务中心占地多、花费不菲, 心生怨气, 民生工程反而成了群众数落干部的“导火索”。好心办了坏事,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联系群众不紧密, 缺乏事前调研, 不充分了解实际情况, 不积极收集群众意见建议, 导致难以作出符合群众意愿的决策。服务群众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绝不是一句空口号, 而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干部要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勤勤恳恳为群众工作, 想群众之所想, 解群众之所困, 办群众之所需。

2.1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意识, 注重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对群众真心实意、真情付出, 时时刻刻想着群众。主动深入基层,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积极顺应群众期盼, 总结经验、改进作风, 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 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实惠。

2.2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就要主动为群众提供方面、贴心服务

不搞空对空, 避免形成“两张皮”在服务群众中办实事、讲实话、求实效,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一件一件做扎实、做具体。把各项民生政策宣传好、落实好, 让广大群众能够享受到政策的“阳光”。

2.3 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

积极开展大走访、大排查, 认真调解矛盾, 化解纠纷, 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3 确保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 就是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因此, 我们要认识到,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地, 不是办公室, 也不是会议室, 而是群众的家门口。活动是否解决了自身的“四风”问题, 是否解决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不在各种汇报材料和笔记本上, 也不在上级部门的评比评价中, 而是在老百姓的口碑中、胸膛间。

走进群众的家门口, 真心倾听群众的呼声;与群众面对面,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 真诚为群众服务。做到以上三点, 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换位思考, 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要像关心自己孩子上学那样, 关心老百姓“学有所教”问题;像关心自己亲人找工作、自己涨工资那样, 关心老百姓“劳有所得”问题;像关心自己家人就医那样, 关心老百姓“病有所医”问题;像关心自家老人养老那样, 关心老百姓“老有所养”问题;像关心自己改善住房条件那样, 关心老百姓“住有所居”问题。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办好一批群众迫切希望办又有条件办的事情。同时要通过深入调研走访, 集中推出一系列惠民富民措施, 扎扎实实、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给群众带来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真正以群众满意为标准, 去检验活动效果。

4 总结

意莫高于爱民, 行莫厚于乐民。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唯有这样,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才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摘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 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总目标。本文聚焦于“两个着力”即“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分析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达到群众路线教育的任务要求, 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关键词: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两个着力”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学习读本[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1, 5.

[2]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M].学习出版社, 2011, 4.

篇9: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长效化问题

黄南州开展机关干部群众服务基层工作的做法及成效

1.规范联系点(户)

州县所有机关单位都与村、中小学和寺院(宗教活动点)结成联系对子,所有干部和党员都确定了结对帮扶对象。

2.确定工作程序

确定每月24日至29日为全州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日,并确定了每一天联点单位的工作日程和工作任务,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3.明确抓手,规范工作

编印了《黄南州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手册》,配套编印了《黄南州乡(镇)党委民情分析会记录本》、《黄南州乡(镇)民情报告单》等,规范了机关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工作。

4.加强制度保障

逐步建立完善了分级联点制度、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担任联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制度、督查考核制度等,以制度促落实、促常态、促实效。

此项工作的开展解决了百姓的很多实际困难,同时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当前工作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1.基础设施滞后、资金短缺等问题比较突出

由于边远、分散,致使许多牧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群众对水电路问题反映尤其强烈。同时,由于资金短缺,很多好的项目和发展规划无法成行。

2.部分干部作风不实,群众意见大

部分干部宗旨淡化,作风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畏惧困难,办事节奏慢,工作效率低,群众对此有怨言。

3.宣传教育工作难度大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农牧区群众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差异较大,党的理念、政策不容易接受,这无疑增加了对群众宣传教育的工作难度。同时正面宣传教育形式单一、方法落后、设施条件差等问题也阻碍和制约着群众教育工作。

4.阵地建设不足

现有的基层组织办公阵地仍然不能满足需求,个别村级活动场所由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已经无法使用,影响到了群众的依靠感和信任度。

对黄南州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长效化的建议

1.认真做好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

要对广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提升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增强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注意抓好干部技能的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对农牧民党员,要加强农牧区政策,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社区干部,要加强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服务社区居民的水平;对党政机关干部,要开展政策法规、领导科学和群众工作方法的培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3.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实现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实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利用各种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同时,引导干部运用民主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4.加强党建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增强凝聚力

党建工作贯穿全局,也是提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工作水平的保障。一要配强领导班子。真正把想干事、敢管事、会理事、群众信任的干部选为党支部书记,同时保持和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二要延伸党组织触角。把党组织建在农牧区经济产业链上,建在各类专业生产合作社上,建在各类专业协会上,保证基层党组织实现全覆盖。三要加强阵地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要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展服务功能,配备多功能桌椅、背投电视、音响、摄影机、电脑等电教设施,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创造良好的环境。四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大宣传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配置和更新设施设备。整合乡村广播、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资源,搭建和扩大宣传教育平台,作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思想教育的主导权。结合本地特点和群众的思想动态进行宣传,注重典型宣传,提高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5.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奖惩体系

把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推行“下评上,民评官,基层评机关”,自觉接受群众评判。健全制度,逐步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成效明显的单位和干部进行表彰;对不乐于、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影响工作进展的党组织进行质询、问责,以此约束和激励干部增强群众意识,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篇10: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职责

——规范标准生产 强化依法兴牧

保障畜产品安全供应

主讲人:蒙阴县畜牧兽医局 孙淑良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交流一下有关畜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希望通过我们的学习交流,使大家更好的了解有关畜牧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下面,我根据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向大家重点汇报讲解一下畜牧业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知识

一、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目前畜牧业正处在从传统的家庭小规模养殖向现代化、标准化养殖过渡的关键时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不断出现(三鹿问题奶、健美猪等),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这些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低,执法机制不健全,畜牧业发展基础不牢,无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抓住关键环节,以强化牧政执法作保障,加快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步伐。因为只有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才能稳定畜产品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抵御市场风险、促进

农民增收,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二、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的具体要求及相关政策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标准化生产的意见》,根据生态县建设和加强云蒙湖水源地保护的要求,县政府出台了《蒙阴县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对畜牧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制定了明确要求。

(一)土地要求

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必须是一般耕地或荒山荒坡,不准在基本农田上建设,而且不能建在《蒙阴县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规定的禁止养殖区内。禁止养殖区是包括云蒙湖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张庄水库、黄土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蒙阴东汶河两岸向外延伸1000米以内的水域和陆域,以及饮用水引水渠两侧向外延伸1000米的区域;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孟良崮景区、云蒙湖景区、沂蒙钻石矿山公园、地下银河旅游区、中山寺旅游区等旅游景区;蒙阴县城区及各级政府所在地区域;主要交通主干道〈省道以上〉两侧200米范围内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区域都是严格禁止规模化养殖的范围。

(二)备案要求

畜牧养殖用地就是农业用地,不改变土地性质,但必须符合当地的土地规划要求,不能占用基本农田,分别到乡镇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和畜牧兽医局提出申请备案,我局派出技术专家组,现场审查,符合要求的出具备案证明。

(三)规模要求

养殖用地占地8亩以上,场址应位于居民及公共建筑群的下风口处,远离居民区、养殖区、加工企业、工矿学校、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500米以上,距交通主干线200米以上。

畜禽存出栏规模要求。生猪年出栏1000头以上或存栏能繁母猪60头以上,奶牛存栏15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0头以上,肉羊年出栏1000只以上,蛋禽存栏2万只以上,肉禽年出栏10万只以上,家兔存栏5000只以上或年出栏3万只以上,狐狸、水貂、貉子等特种动物存栏2000只以上或年出栏5000只以上。

(四)建设和专业技术要求

建筑设施按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布置,各功能区界限分明,场区净道、污道分开,有卫生防疫、消毒和病死畜禽及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栏舍建筑科学合理,排列有序,冬暖夏凉,便于通风排污和清洗消毒,便于科学饲养。

猪、牛、羊等实行标识管理,有严格的免疫程序,按程序定期防疫、消毒和检测。依法规范建立养殖档案,原料购进、使用,配种繁殖、产仔、产蛋、产奶及销售等有详细记录并建立档案,保存2年以上;种畜禽场应依法经营,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和系谱证“三证”齐全,归档并长期保存。

相关政策:达到以上标准的,每年国家、省、市分别对畜禽标准化养殖场进行验收。达到国家级和省级标准的标准

化养殖场,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对于市级以上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国家按规模要求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三、畜牧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牧政执法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我局承担了《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畜牧法律法规的执法工作。具体的执法事项有:

(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各级分别成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指挥部负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目前,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包括牛羊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四种。根据“政府包免疫密度、业务部门包免疫质量”的要求,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制度,每年春、秋两次进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强制免疫所用疫苗经费,由国家、省、市、县四级财政负担,我县每年需强免疫苗经费15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广大养殖场(户)饲养的牛羊猪禽进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免疫苗,是免费的。疫苗通过省财政厅、省畜牧兽医局公开竞标采购后,实行省、市、县、乡、村逐级供应,由村级动物防疫员逐户、逐畜实施注射免疫,全县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着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注射、疫情上报和疫情监测等工作,每位村级动物防疫员每年财政给予一定标准的误工补贴。

畜禽养殖单位和个人也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主要

参与者之一,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过程中承担以下义务:

一是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做好免疫、消毒等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二是发生畜禽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畜禽养殖者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疫情,不得瞒报、谎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时,畜禽养殖者应当服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的防治措施,并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对有关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或者隔离治疗。

三是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疫区或者受威胁区内的畜禽养殖者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迅速、有效地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措施。

四是畜禽养殖者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处理规程,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因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死亡或者扑杀的染疫畜禽,应当送交指定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所进行处理。

禁止销售、加工或者随意抛弃病死畜禽。

五是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确保废水、异味、畜禽

粪便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保证污水达标排放。鼓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或者用以生产沼气、有机肥料,实现废水、废气和其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禁止将畜禽粪便、沼液、沼渣或者污水等直接向水体或者其他环境排放。

(二)动物检疫工作

养殖场(户)养殖的畜禽,在出栏时必须向兽医主管部门报检,我国现在实行检疫申报制度,全县各乡镇畜牧兽医站都设立了报检点。具体报检程序是:

1、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种蛋等,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动物产品的,货主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2、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向捕获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3、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急宰动物的,可以随时申报。

4、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及种蛋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

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5、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6、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受理检疫申报后,应当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7、动物及动物产品未经检疫,未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禁止调运。《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审核条件是达到《蒙阴县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化养殖场标准的,提出申请,验收合格的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三)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政策

1、首先收购、加工、经营病死畜禽是一种严重的违法法行为,根据《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必须严肃查处。如果加工后的病死畜禽进入食品领域,性质会更加恶劣,后果也会更严重,按照法律规定将以危害食品安全罪从重处罚。

2、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目前对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处理方式有:焚毁、深埋、化制、高温处理、化学处理等,具体操作方式应严格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执行;对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各项处理,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应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归档;对违反规定经营、使用、丢弃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或不按规定处理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按《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自2012年6月开始,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我县对生猪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补助工作,具体规定是:

(1)补助对象:所有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病死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无害化处理的猪是指病死猪,不包括强制扑杀的猪。

(2)补助标准: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费用每头给予80元补助,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财政补助10元,市财政补助10元,县财政负担20元。

(3)补助发放方式: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涉农补贴“一本通”的形式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养殖场(户)。

四、兽药饲料监管 饲料、兽药经营规定

1、饲料、兽药经营者应当有与其经营饲料、兽药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仓储设施;有具备饲料、兽药使用、贮存等知识的技术人员;有必要的产品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饲料经营者应取得《饲料经营许可证》,兽药经营者必须通过兽药GSP(也就是《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验收,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

2、饲料、兽药经营者进货时应当查验产品标签、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和相应的许可证明文件。不得对饲料、兽药进行拆包、分装。

3、饲料、兽药经营者应当建立产品购销台账,如实记录购销产品的名称、许可证明文件编号、规格、数量、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购销时间等。

4、饲料、兽药经营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对养殖动物、人体健康有害或者存在其他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通知生产企业、供货者和使用者,同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并记录通知情况。

5、禁止经营假劣饲料、兽药,人用药品,兽用原料药、违禁添加剂等。禁止养殖场对外经营饲料、兽药。

对于违反国家规定经营饲料、兽药的行为,我局将根据《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验收兽药GSP的具体要求

兽药GSP是兽药经营企业经营行为的准则,其主要内容是:兽药“进、存、销”三个环节,确保兽药质量安全。因此,有效地推进和实施兽药GSP,经营者必须具备一下三个基本条件:

1、按兽药GSP的要求配备一定素质的人员

人员是实施兽药GSP的保证。人员的素质水平是保证兽药经营企业的药品质量和药品服务水平的首要条件。对于所有从事兽药经营、验收、保管、养护等各岗位人员,必须经过本企业以及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使他们懂得兽药的专业特性和管理规定,以便他们能够做好兽药的验收、养护、保管、经营等工作。

根据兽药GSP的要求,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有:主管质量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等。

2、按照兽药GSP的要求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设备)硬件设施是兽药经营企业必须的和最基本的经营条件之一,一般包括3个方面:营业场所、仓库和检验设施。各经营单位的硬件设施必须健全,才能保证兽药质量的安全。

3、按兽药GSP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执行

系统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实施兽药GSP的重点。GSP要求兽药经营企业经营管理标准化,“进、存、销”各个环节和各级人员的行为规范化,尤其是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以杜绝药品流通过程中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确保药品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到“一切行为有标准、一切行为有记录、一切行为可追溯”。

五、能繁母猪补贴政策

能繁母猪补贴是为了降低生猪养殖户风险,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实施对能繁母猪养殖场户给予现金补助的一项惠农政策。

能繁母猪是指产过一胎仔猪、能继续繁殖仔猪的母猪。补贴流程:村级防疫员和乡村干部逐场逐户逐头调查,要求见猪、见人、见标、见榜登记造册后张榜公示。县畜牧局、财政局经核查后汇总上报,资金到位后按照每头100元的补贴标准直接打入农户惠农一本通账户。

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先给大家汇报这么多,由于本人业务水平有限,汇报不当之处敬请给予批评指正。讲解不够细致的地方欢迎大家打电话进行咨询。我局的服务咨询热线是:0539-4271461 在此我代表畜牧兽医局全体干部职工郑重承诺:我们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总体战略要求,认真履行县委、县府赋予的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以发展现代畜牧、生态畜牧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为总目标,突出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和畜牧生态循环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依法治牧、依法兴牧为保障,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实施品牌畜牧业发展战略,全力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励志文章下一篇:java工程师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