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在生活中的应用

2024-08-22

古诗在生活中的应用(精选6篇)

篇1:古诗在生活中的应用

古诗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我会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唐代李绅的诗句会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有些人对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4、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家人的怀念。

6、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7、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咏的对象,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似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诗(天街小雨润如麻,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的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9、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同学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中(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10、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11、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12、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4、教育人积极向上,好上加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育人节约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活中经常出现当事者迷的情况,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篇2:古诗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科学,数学研究是亘古以来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列计算是数学学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并且由于数列的研究与计算同社会经济、资源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使得对于数列研究的重视热情逐渐高涨,加之具有的灵活多变的计算,趣味横生的问题等,都使得对于数列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关键词:数列应用分期付款资源利用

众所周知,数列是数学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具体问题为基础,进行答案的解析是数列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就注定了数列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存在的。数列在经济生活和资源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在解决投资分配、汇率计算、资源利用分配等方面问题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将在简述数列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数列在以上几个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一、例述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工具,更大程度上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生活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为例:

在对某地超市进行统计调查后发现,每天购买甲乙两种蔬菜的人数约为200人,且第一天购买甲种蔬菜的第二天会有20%购买乙种蔬菜,第一天购买乙种蔬菜的第二天会有30%购买甲种蔬菜,则据此推算超市应当如何安排甲乙两种蔬菜的进货量。

解决方案:设第n天购买甲乙两种蔬菜的人数分别为An、Bn,则:An+1=0.8An+0.3Bn;

Bn+1=0.2An+0.7Bn;

由于An+Bn=200,则可推算得An+1=0.8An+0.3(200-An)

=60+0.5An;

则An+1-120=0.5(An-120);

可得,{An-120}是以A1-120为首项,0.5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假设,第一天购买甲种蔬菜的有a人,则

An=0.5^(n-1)*(a-120)+120

当n趋近于无穷时,易得,An趋近于120且与a的值无关。则可知,购买甲种蔬菜的人数稳定在120人,购买一种蔬菜的人数稳定在80人。

上述例题,以生活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为原型,通过理论求解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这是数列在生活中应用的冰山一角。

二、银行储蓄与分期付款中的数列应用

储蓄与贷款与国计民生、社会生活发展息息相关,大到支援国家建设,小到个人家庭的财政支出管理,处处都嵌套着数列的应用。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规划中,为未来进行资金储备的零存整取的存储模式是银行储蓄中常见的一种金融计算方式。下面将以某一常见模式为例,进行数列在储蓄领域应用的解析。

设储户每期存入银行的金额为M,利率设为p,储户连续存入n期,那么到第n期期末时,本金数额为nM,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期存款利率为pMn,第二期的存款利率为PM(n-1)以此类推,到了第(n-1)期时存款利率为2pM,第n期存款利率为pM。对上述各阶段的利息求和可得:

Sn=Mp+2Mp+……+Mp(n-1)+Mpn

=Mp(1+2+……+n-1+n)

=1/2n(n+1)Mp

期间,纳税金额为:1/2n(n+1)Mp*20%=1/10n(n+1)Mp

最后,实际取出金额为:nA*1/2n(n+1)Mp-1/10n(n+1)Mp

=M[n+2/5n(n+1)p]

这是学生在练习中接触到的一种银行金融储蓄计算方式,是数列应用深入生活,影响生活方面的直接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理财观念也渐渐发生了转变,小额贷款成为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这就是数列在生活中的第二个应用。

例:某客户为购买房屋,向工商银行贷款n万元,采用分期还款的方式进行偿还,共分m期偿还完毕,每一期所偿还的本金数额相同,请计算每一期应当偿还的贷款数额。

设每期还款x元,各期所付给的款额到贷款全部还清时不会产生利息,贷款期利率为p,则第一期应当付给本金额为n/m元,利息为np,于是:

第一期总共还款金额x=n/m+np元;同理,第二期付本金n/m元,利息(n-n/m)p,第二期所偿还的总金额x=n/m+(n-n/m)p=n/m+np-n/m*p元;第三次偿还贷款总金额为x=n/m+np-n/m*2p元……以此类推,第m期x=n/m+np-n/m*(m-1)p元。

对上述总金额求和得:

Sn=n/m+np+n/m+np-n/m*p+n/m+np-n/m*2p……n/m+np-n/m*(m-1)p

=n/m*m+np*m-[n/m*p+n/m*2p+n/m*3p……n/m*(m-1)p]

=n/m*m+np*m-n/m*p[1+2+3+……(m-1)]

=n+mnp-n(m-1)/

2另外一种较为常用的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还款法,即为:贷款n元,采用分期还款的方式进行偿还,每期还款金额相同,分m期还完,则每期应当偿还的总金额计算方式为:

设每期还款x元,各期所付款额到贷款全部还清时会产生利息(利息额按期以复利进行计算),每期利率为p,则首付金额为x元;第二期付本金x元,利息xp元,第二次总付款金额为x+xp元;第三期总付款金额为x(1+p)^2元……以此类推,第m期所付款总金额为x(1+p)^(m-1),各项之间呈现等比数列的样式,合计付款金额为:x+x(1+p)+x(1+p)^2+……+x(1+p)^(m-1)=n(1+p)^m

经整理得:x[1+(1+p)+(1+p)^2+……+(1+p)^(m-1)]=n(1+p)^m

易得x=np(1+p)^m/[(1+p)^m-1]

则总还款金额为mx=mnp(1+p)^m/[(1+p)^m-1]

三、环境资源利用中的数列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的短缺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更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某些再生资源的利用方面,我们可以运用所学

到的数列知识,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在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方面,通常会遇到年使用量与年开采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等,通过数列中的建模,可形成相应的等比等差数列关系,从而进行相应的数列计算得到需要的解答;在生物保护方面的植物研究,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列对于植物叶序与深层组织结构关系的研究也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数列在土地荒漠化治理、河流污染控制、水资源与森林资源的开采与控制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

四、总结

除了上文中涉及的几个方面外,数列在生活的其他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通过对上文数列在生活中应用的几个方面的分析,教师或学生对数列知识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及重要地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只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学习,善于利用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数学教学因此也就变得生动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篇3:着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短短的100多年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图的着色理论也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根据着色对象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着色概念。本文讨论的图都是有限、无向、连通、非空、无环简单图。设G是一个图,分别用V(G)、E(G)、Δ(G)和δ(G)表示G的顶点集、边集、最大度和最小度,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分别简记为V,E,Δ和δ,文中其它概念可参考文献[1,2,3]。

1 图着色的基本概念

1.1 点着色

定义1[1] 图G的点着色(Vertex Coloring)是映射

φ:V(G)→{1,2,…,k}

使得任意相邻的两顶点之间着不同的颜色。满足条件的k称为图G的点色数(Chromatic Number),简称为色数,记为x(G)。

定理1[8] 若图G为连通的简单图,则x(G)≤Δ+1。

定理2 x(T)=x(Km,n)=2,T表示平凡树,Km,n表示完全二部图。

1.2 边着色

定义2[1] 图G的边着色(Edge Coloring)是映射

φ:E(G)→{1,2,…,k}使得任何相邻的两条边之间着不同的颜色。满足条件的k称为图G的边色数(The Chromatic Number of Edges),记为x′(G)。

定理3[8] (Vizing,1964)若图G为连通的简单图,则Δ≤x′(G)≤Δ+1。

定理4 若图G为二部图,则x′(G)=Δ。

2 图着色的应用

2.1 点着色的应用

例1 一学校中共有7门功课(代数、几何、拓扑、电子商务、算法分析、政府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需要进行期末考试,学生选课情况如表1所示:

问:该学校的期末考试最少要几天才能完成?

解:以每门功课为一个顶点,按照代数、几何、拓扑、电子商务、算法分析、政府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的顺序分别标记为1,2,3,4,5,6,7,当且仅当两门功课被同一个学生选修时,在相应的两顶点之间连一条边,得到一个图G,如图1所示。

对该图的顶点进行正常的点着色,满足相邻的两点着不同的颜色,则同色的顶点可以安排在同一天内进行考试。这样选修多门功课的学生就不会出现考试冲突的现象。

根据点着色定义及定理1,得x(G)=3,即该学校的期末考试三天之内就可以完成。具体安排为一天考代数、几何和政府经济学,一天考拓扑和人力资源管理学,一天考电子商务和算法分析。当然这种安排方式并不是唯一的,还可以选择其它的方法,例如:一天考代数和几何,一天考拓扑和政府经济学,一天考电子商务、算法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学。还有很多种安排方式,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2 边着色的应用

例2 四名教师x1,x2,x3,x4,五个班级y1,y2,y3,y4,y5,教学要求如下

undefined

其中矩阵A中元素aij表示教师xi有yj班级的课时数,问最多可以同时安排几个班级同时上课,并试排出相应的课表。

解:分别以X={x1x2x3x4},Y={y1y2y3y4y5}为顶点构造二部图G=(V,E),在xiyj间连接aij条边,如图2所示。

根据边着色定义和定理4可知x′(G)=4,即一天至少安排4节课,对图进行正常的边着色可得

undefined

根据边着色的情况,课表安排如表2所示

摘要:着色理论是图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着色对象的不同,着色有很多独立的分支,其中点着色和边着色就是两种基本的着色。总结了一般图的点着色和边着色,并讨论了着色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指出学校的排课系统就是点着色和边着色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点着色,边着色,色数

参考文献

[1]Ore O.The Four-Color Problem[M].Academic Press,New York,1976.

[2]Vizing V G.Some unsolved problems in graph theory[M].Uspehi Mat.Nauk 1968,23:117-134;Russian Math.Surveys 1968,23:125-142.

[3]Behzad M.Graphs and their chromatic[D].Ph.D Thesis,MichiganState University 1965.

[4]Weifan Wang,Kemin Zhang.Coloring of Hypergraphs.Advances inMathematics[J].2000,29(2):115-136.

[5]Frank Harary.Graph Theory[M].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1971.

[6]黄斌,张先迪.一些图的全着色计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1:523-526.

[7]C.贝尔热.超图-有限集合的组合学[M].卜月华,张克民,译.南京:东南大出版社,2002.

[8]卜月华.图论及其应用[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篇4: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求解数列应用题的三个步骤:

(1)建模,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出题背景,明确问题属于哪类应用问题,弄清题目中的主要已知事项,明确所求的结论是什么,把应用问题抽象为数学中的数列问题;

(2)解模,利用所学的数列知识,将已知与所求联系起来,据题意列出满足题意的数学关系式(函数关系式、或方程、不等式),解决数列模型中的相关问题,主要是求和、最值、范围等问题;

(3)回归模型,把已解决的数列模型中的问题返回实际中去,与实际问题相对应,确定问题的结果,注意答案要符合题设中实际问题的需要.

解决数列应用问题的思路框图为:

[具体问题][数列模型][实际问题][应用数列知识求解]

1. 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应用题型

例1 假设某市2011年新建住房面积400万平方米,其中有250万平方米是中低价房.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该市每年新建住房面积平均比上一年增长8%.另外,每年新建住房中,中低价房的面积均比上一年增加50万平方米.那么,到哪一年底,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层的累计面积(以2011年为累计的第一年)将首次不少于4750万平方米?

分析 此类问题先要分析数列是等差数列模型、或是等比数列模型、还是综合型数列模型,具体做法可以先算出前几年结果,由特殊到一般,逐步探讨.

解 设中低价房面积形成数列[{an}],由题意可知[{an}]是等差数列.

其中[a1]=250,[d=50],

则[Sn=250n+n(n-1)2×50=25n2+225n.]

令[25n2+225n≥4750,]

即[n2+9n-190≥0,]而[n]是正整数,[∴n≥10.]

∴到2020年底,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房的累计面积将首次不少于4750万平方米.

点拨 涉及到等差数列的应用问题时,首先应弄清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然后应用其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借助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2. 与等比数列相关的应用题型

例2 某市2011年共有1万辆燃油型公交车.有关部门计划于2012年投入128辆电力型公交车,随后电力型公交车每年的投入比上一年增加50%,试问:

(1)该市在2018年应该投入多少辆电力型公交车?

(2)到哪一年底,电力型公交车的数量开始超过该市公交车总量的[13]?

分析 准确理解电力型公交车每年的投入比上一年增加50%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本质是构成了一个等比数列模型.

解 (1)该市逐年投入的电力型公交车的数量组成等比数列[{ an}],其中[a1=128,  q=1.5,]则在2018年应该投入的电力型公交车为[a7=a1⋅q6][=128×1.56][=1458](辆).

(2)记[Sn=a1+a2+⋯+an],依据题意得,

[Sn10000+Sn>13].

于是[Sn=128(1-1.5n)1-1.5>5000](辆),

即[1.5n>65732],则有[n≈7.5.]因此[n≥8].

所以,到2019年底,电力型公交车的数量开始超过该市公交车总量的[13].

点拨 本题是以生活问题作为背景,构造一个等比数列模型,训练求等比数列通项和求和公式.属于中等难度题.

3. 综合型数列应用题型

例3 某企业在第1年初购买一台价值为120万元的设备[M],[M]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年减少.从第2年到第6年,每年初[M]的价值比上年初减少10万元;从第7年开始,每年初[M]的价值为上年初的75%.

(1)求第[n]年,初[M]的价值[an]的表达式;

(2)设[An=a1+a2+⋯+ann],若[An]大于80万元,则[M]继续使用,否则须在第[n]年初对[M]更新.证明:必须在第9年初对[M]更新.

分析 本题属于等差与数列等比数列综合型题目,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1)根据题意{[an]} 构成一个分段数列,当[n]≤6时,构成等差数列;当[n]≥7时,构成等比数列. (2)分段数列的求和必须对[n]进行分类讨论再求和,并且利用数列的单调性求最值.

解 (1)当[n]≤6时,数列{[an]} 是首项为120,公差为-10的等差数列,[an]=120-10([n-1])=130-10[n].

当[n]≥7时,数列{[an]}中从[a6]开始的项构成以[a6]为首项,公比为[34]的等比数列,又[a6]=70,所以[an]=70×[34n-6]. 因此,第[n]年初,[M]的价值[an]的表达式为[an]=[130-10n,n≤6,70×34n-6,n≥7.]

(2)设[Sn]表示数列[an]的前[n]项和,由等差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

当[1≤n≤6]时,

[Sn=120n-5n(n-1),An=120-5(n-1)=125-5n.]

当[n≥7]时,由于[S6=570,]

[故Sn=S6+(a7+a8+⋯+an)]

[=570+70×34×4×[1-34n-6]]

[=780-210×34n-6,]

[An=780-210×34n-6n].

因为[an]是递减数列,所以[{An}]是递减数列,

又[A8=780-210×3428≈82.734>80,]

[A9=780-210×3439≈76.823<80],

所以必须在第9年初对M更新.

点拨 本题应认真审题,理解实际背景,理清数学关系,特别要注意分段数列的求和方法,本题属于难度较大题目.

1. 某台商到一创业园投资72万美元建起一座蔬菜加工厂,第一年各种经费12万美元,以后每年增加4万美元,每年销售蔬菜收入50万美元,设[f(n)]表示前[n]年的纯收入.[(f(n)]=前[n]年的总收入-前[n]年的总支出-投资额)

(1)从第几年开始获取纯利润?

(2)若干年后,该台商为开发新项目,有两种处理方案:①年平均利润最大时以48万美元出售该厂;②纯利润总和最大时,以16万美元出售该厂,问哪种方案最合算?

2. 某家用电器,现价2000元/件,实行分期付款,每期付款数相同,每期为一月,每月付款一次,共付12次,购买后一年还清,月利率为0.8%,按复利计算,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1.00812≈1.1)

3. 某地区森林原有木材存量为[a],且每年增长率为25%,因生产建设的需要每年年底要砍伐的木材量为[b],设为年后该地区森林木材的存量[an],

(1)求[an]的表达式;

(2)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该地区每年的森林木材存量不少于[79a], 如果[b=1972a],那么该地区今后会发生水土流失吗?若会,需要经过几年?(参考数据:[lg2=0.30])

1. (1)从第三年开始获利 (2)第①种方案

2. 每期应付款176元

3. (1)[an=(54)na-4[(54)n-1]b]

篇5: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摘 要:随机现象无处不在,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概率论就是通过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从而指导人们从事物表象看到其本质的一门科学。生活中买彩票显示了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几率之小,抽签与体育比赛赛制的选择用概率体现了公平与不公平,用概率来指导决策,减少错误与失败等等,显示了概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概率 生活 应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日益进程,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而概率论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众多领域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样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概率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我记得有一个科学家说过概率论是“生活真正的领路人,如果没有对概率的某种估计,我们就寸步难行,无所作为”。

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许多问题要通过概率知识来解释。抽样调查,评估,彩票,保险等经常会遇到要计算概率的时候,举个例子,在保险公司里有2500个同一年龄的人参加了人寿保险,在一年里死亡的概率为0.002,每个人一年付12元保险费,而在死亡的时候家属可以领取由保险公司支付的2000元,问保险公司盈利的概率是多少,公司获利不少于10000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问题乍一看很难知道保险公司是否盈利,但经过概率统计的知识一计算就可以得知公司是几乎必定盈利的A={2500×12-2000X<0}={X>15}由此得知P=0.999931,而盈利10000以上的概率也有0.98305。所以公司才乐意办保险。除了保险,概率统计学对彩票也有有两个方面的应用,据钱江晚报报道,彩票市场越来越火爆,据了解,南京某一期电脑福利彩票有一懂概率统计的彩民一个人中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3个三等奖,有一期彩票有9注号码中一等奖,从而引发了无数彩民自己预测号码的愿望,概率统计方面的书籍也一下子走俏。许多平时见到符号就头疼的彩民也捧起概率书兴趣盎然地啃起来。

东南大学经管院陈建波博士指出,概率书上讲的都是理论知识,一大堆数学计算公式,如何把概率书的理论运用到彩票选号中来,才是许多彩民关心的问题。实际上,概率统计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个方面是利用概率公式计算各种数字号码出现的概率值,然后选择最大概率值数字进行选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类似“1234567”七个数一直连续的彩票号码与非一直连续的号码出现的概率比例为:29:6724491(1:230000)左右,由于出现的概率值极低,因此,般不选这种连续号码。另一方面的应用是统计,即把以前所有中奖号码进行统计,根据统计得到的概率值来预测新的中奖号码,例如五区间选号法,就是根据统计进行选号的。南京的“专业”彩民则介绍一条选号规则———逆向选号法。从摇奖机的构造角度来说,它要保证每个数字中奖的概率都一样。虽然摇一次奖无法保证,摇100次也无法保证,但摇奖的次数越多,各个数字中奖的次数也必定越趋于平均。就像扔硬币,一开始就扔几次可能正反面出现的次数不一样虽然,但随着扔的次数的增加,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接近。从这个角度考虑,在选号时就应该尽量选择前几次没中过奖的数字。这就是逆向选号法,即选择上一次或前几次没中奖的数字„„这也说明了概率的无所不在。他们看书可能能学到点什么,概率虽然帮了他们一点,但都是皮毛。我觉得不能看运气,只有极少数人能中奖,购买者应怀有平常心,既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投资,更不应把它当成发财之路。随机现象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概率论是指导人们从事物表现看到其本质的一门科学。概率简单的说就是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股市跌涨,还是发生某些事故,但凡捉摸不定,需要用“运气”来解释,都可以用概率论来分析。不确定的性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烦恼,同时常常又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可见,当我们在概率的意义上进行判断和作出决策时,完全有可能犯错误,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正确。只是,我们总希望犯错误的概率小一些。因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能妄想“天上掉馅饼”的事,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

但由于传统的数学教育属于知识传授型,比较注重课程各自的系统性、独立性和方法的应用,人为地割裂了数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不注意学生对数学方法产生的背景和思想的理解,使学生不善于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只是生搬硬套,而真正在实际中有重要应用的值的数理统计部分往往被轻视,使得有些人在学完该课后只知道几个抽象的分布,甚至连最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都不会应用。而基于概率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学好概率尤其是能够将学习的概率统计应用与实践中对我们确实是较困难而又受益非浅的事啊。

所以我觉得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对生活中的某些偶然事件要理性的分析、对待。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概率是人生的真正指南”。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概率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篇6: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内容

生活中数学知识:合理安排、商品的利润

二、教学目的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

三、重、难点 重点:

知识的系统掌握 难点:

如何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

本课时主要采用尝试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在生活中

(二)探索新知

1、合理安排

例1四年级学生小敏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3分钟)、整理床铺(2分钟)、洗脸梳头(8分钟)、上厕所(5分钟)、烧饭(20分钟)、吃早饭(12分钟),一件一件事去做需要50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是多少分钟?

(1)、(1)—3—(2)—2—(3)—8—(4)—5—(5)—20—(6)—12—=50 从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清整理床铺、洗脸梳头、上厕所可以放在烧饭时同时完成,于是可以把小敏活动的步骤作调整,调整后活动过程如下图:

(2)、(1)——3——(5)——20——

(6)—12—=35

(2)—2—(3)—8—(4)—5— 调整后的活动只需35分钟,约15分钟。

巩固练习

哪位同学还能说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进一步激发把所学知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

2、商品的利润

利润的百分数=(卖价-成本)/成本*100% 卖价=成本*(1+利润的百分数)成本=卖价/(1+利润的百分数)商品的定价按照期望的利润来确定: 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

定价高了,商品可能卖不掉,只能降低利润减价出售,减价有时也按定价的百分数来计算,这就是打折扣,减价25%就是按定价的1-25%=75%出售,通常就称为打七五折。

卖价=定价*折扣的百分数

现在您是一个老板,以下问题您如何定价,才能恰到好处: 例2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以获得45元钱的利润,现在按定价打八五折出售8个,所获得的利润,与按定价每个减价35元出售12个所获得的利润一样,这种商品每个定价是多少元?

解:(1)每个减价35元后出售12个,共能获得多少利润?

(45-35)*12=120(元)

(2)按定价打八五折出售出售一个能获多少利润?

120*8=15(元)

(3)按定价打八五折时,每个降价多少元?

45-15=30(元)

(4)每个商品原来的定价是多少元?

30/(1-85%)=200(元)

答:这种商品每个定价是200元。

全课小节

通过学习合理安排、商品的利润等一些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感知道数学在生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所以学好数学不只是为考学所用,更重要的是以后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努力学好数学,并很好地运用它,会使我们的人生更精采。

像我们生活中还有如运算与推导、判断与推理、开放与操作、韩信巧点兵等一些有趣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归一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让学生练习。“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某一人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而这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从示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一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业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可以设置疑问。“为什么自来水的管道是圆形的而不是长方形的”、“你们有没有见过正方形的自来水管”,这样一个带有生活常识的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对它充满兴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样使教材的内容融入趣味的生活情节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新知识,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如美国第三次全国进展评估中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36名士兵,现在有1128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36除1128商是31,余数为12。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23%的学生给出了32这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从数学实践活动入手,拓展数学视野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并让学生辨别步测与目测的差别;让学生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根据各种水果、蔬菜的重量,使学生去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1、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 失物招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校少先队大队部 2002.3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师:A元可以是5元钱吗?生2:可以!表示拾到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3: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4:还可以是0.5元,表示拾到5角钱。……

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5: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

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 50+20+30=100 40+40+20=100 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漫画的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从图中获得各种汽车价钱的信息,又从文字中获取“小林花去100元”的信息,由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刻板地归为哪一种类型,要想解决“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整个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100以内认识和加法,而且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8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4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妈妈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妈妈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62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5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导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吴懿芳(福泉市仙桥乡中心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00)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词】数学;生活;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让数学教学活起来。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数学学习模式,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1.用生活事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可以通过事例,让学生知道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就用这样的生活情景描述并加以表演:“教室里本来有5个学生,现在进来4个,又走出去1个,现在有几个学生?来解决“5+4–1=?”的问题,通过情景描述,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运算过程。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时,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汶川地震过后,小红想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把自己攒的零花钱都拿出来,她一数有50个1角的硬币,拿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就找邻居的阿姨来帮忙想办法,阿姨收了小红的50个1角硬币后给了小红5张1元钱纸币,小红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有点吃亏。你们说小红用50个1角钱硬币换5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5个10个一角就是5元,所以50个一角和5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所以“1元=10角”。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通常在教学计算题时,只注重教会方法,然后让学生不断地练,反复地练,以求计算正确。这样不仅枯燥乏味,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这时老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模仿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我在上“小数加减法”这一课时,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一个小顾客买一根火腿肠1.8元,一个面包1.5元,于是老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们说他该付多少钱呢?被情景吸引的学生都能列出加法算式1.8+1.5=?,可是等于几呢?这时不仅把小顾客和售货员愣住了,也给所有的学生设了个悬念.于是大家一起交流、讨论、争辩,终于找到答案。这样富有情趣的模拟生活情境,走入数学课堂,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保持积极的态度。

3.加强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生活的乐趣

3.1课堂上的实践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和理解数学”。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上。如我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盐、一千克米、一千克豆、一千克沙等给学生掂一掂、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试一试,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那么就让学生亲自对实际事物进行实践操作。然后再将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橘子、香蕉、梨、黄豆、米等称一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3.2课外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数学总是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能直接应用数学知识、技能,尽可能地创造实际应用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如:学了“分一分”后,安排学生在家里把自己的小柜子、书包、小抽屉等动手分类整理,从中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把数学融入生活之中,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

总之,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

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数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

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公园的票价是每人五元,一次购票满三十张,每张票少收一元,现有27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怎样买票合算。如买27 张,即:27×5=135(元),买30张即30×4=120(元)有人认为买30张浪费,实际上是节省了。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数学中的生活事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跳远怎样跳得更远,怎样来测量跳远的距离等等。还有,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就是对球门的张角)当然真正的足球比赛情况会很复杂,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从静止状态加以思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吗?买东西,重量长度、搞科学研究。卫星的发射,银行用数学,会计、出门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总之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应用问题是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其特点是客观的,现实的,让我们学会在生活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依托,借助生活经验来思考数学问题。

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也能为其他学科提供语言和思想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实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数学的魅力,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一、数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例如:我们在学习“轴对称”这一节,首先观察、触摸自身到周围的环境,从小巧的艺术品到宏伟的建筑对称的形式是和谐的、美丽的、真实的,镜子中的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对合在一起,大红的双喜字等,都是对称的体现。

又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公园的票价是每人五元,一次购票满三十张,每张票少收一元,现有27名同学去公园游玩怎样买票合算。如买27 张,即:27×5=135(元),买30张即30×4=120(元)有人认为买30张浪费,实际上是节省了。

如在学习“直线”这个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我就问:“大家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拿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最有印象呢?”同学们大都问答是神奇的“金箍棒”,我就让学生把直线想象成能缩能伸的无限的“金箍棒”,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

所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善于思考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数学中的生活事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启迪而发展至今,我们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知识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了数学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跳远怎样跳得更远,怎样来测量跳远的距离等等。还有,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就是对球门的张角)当然真正的足球比赛情况会很复杂,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从静止状态加以思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

部分都是圆柱体吗?买东西,重量长度、搞科学研究。卫星的发射,银行用数学,会计、出门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又如在统计初步的“成功与失败”“机会的均等与不均等”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投硬币”“猜红白球”和“抢30”游戏,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参与探究实践学习;通过计算彩票的中奖率,学会用概率解决生活中抽奖问题,学会正确对待各种促销活动。

上一篇:高三复习计划化学下一篇:解决执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