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__XX面貌换新颜

2024-07-27

改革开放三十年__XX面貌换新颜(通用2篇)

篇1:改革开放三十年__XX面貌换新颜

改革开放三十年

XX面貌换新颜

——XX乡发展三十年回顾 中共XX乡党委书记(2008年9月20日)197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似一阵横空擂响的惊雷,给广褒无垠的中华大地尤其是XXXX乡人民吹送来了和煦温暖的春风,揭开了以集体土地由农户分散承包经营为重点的农业农村改革的序幕,迅速地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代。三十年来,XX县XX乡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共同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群众的衣、食、住、行、医等各方面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XX的经济社会也随之步入了全面提速、科学发展的新时期。

一、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近年来,XX乡党委、政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农业生产步伐加快,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在农业和农村资金投入上,各级配套资金到位及时,并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上,投放了大量资金,使得各项先进适用技术及优良种植品种得以推广应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通过XX乡领导班子积极的探索和广大群众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按照把品种调优、把科技含量调高、把特色产业调大的思路,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确定了“山区种草养畜,川区设施瓜菜,塬区地膜粮食,全乡万亩洋芋,村村劳务输出”的工作思路,在全乡发展培育了地膜粮食、洋芋、草畜、劳务、瓜菜五大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乡富民的路子。2007年全乡农业总产值 2780万元,比1978年的116.3万元增长了23.9倍,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7318吨,比1978年的吨增长了412%,人均占有粮食1320公斤,比1978年增长了357%。2008年,全乡种植地膜玉米1.2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030亩;种植洋芋1.22万亩;建成水泥骨架大棚16座17.4亩,川区连片种菜320亩;新种多年生牧草1万多亩,发展了冯俭、椿岔两个规模养殖村,暖棚养畜7900个羊单位;劳务输出4860人(次)。扶植新建了XX兴顺面粉厂、孟庄草粉加工厂和农副产品收购中心等农业企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效益。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使XX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二、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我们始终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实施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艰辛努力和扎实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在农业税减免之后,国家又实行 了退耕还林粮款补助兑现、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政策,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进一步增加了农民收入。这是改革开放前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递增8%的速度递增,2007年,达到1770元,较1978年的76.9元增长23倍(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全乡农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500多万元,存款户达到总农户的56%,人均储蓄占有额为1908元。全乡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835人,低收入人口792人,贫困面为6%,较1978年下降了94%。农民的收入在逐年增加,生产生活水平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衣食住行医等发生了重大变化。三十年前这里的农民全部住的是窑洞,睡的是土炕,坐的是木墩,了解信息听广播,衣着洋布灰白蓝,一穿就是三代近十年。而如今大部分农户告别了土窑洞,住进了砖混或砖木结构的房屋,有的农户还住上了小洋楼,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农用车等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生活必备品。农村的小伙西装领带英俊潇洒,农村的姑娘化妆护肤品目不暇接,每月进城买衣服已是农村青年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闲时网上冲浪已成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现如今才真正实现了当年毛主席憧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电自来水进入各院各家”的社会主义小康目标。

三、大力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XX要发展,基础条件改善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各级 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实施基础先行战略,注重整合项目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取、激活民资等形式,加大投资力度,使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三十年前农民吃水靠人担,全乡没有一处像样的水利工程。如今全乡共建有水塔6座,集中供水点16个,通自来水农户1007户,打小土井150眼,集雨蓄水窖1870眼,人畜饮水难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在农田基本建设上,采取人平与机平相结合的办法,实行一道梁、一家山集中连片治理,全乡农田累计面积达到3497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6.4 %,人均占有农田2.67亩,是1978年的4倍还多。在道路方面,三十年前这里是雨天“泥水”路,晴天“扬土”路,羊肠小道弯多坡陡路烂,大多靠肩挑手提,出行能有自行车就十分难得了。而如今全乡有镇草公路和镇阳公路2条省级柏油路(镇阳路镇在铺油中),“村村”通公路6条78公里,“户户”通(即家家户户通三轮车)道路114条802公里,涉及2595户农户,占总户数的91%。全乡8个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100%,其中通油路率为75%,通砂石路率为25%。全乡现拥大客车1辆,货车97辆,小汽车32辆,摩托车2305辆,大型拖拉机38辆,中小型拖拉机89辆,三轮车1729辆,每天有四趟客车经过乡街道。在生态建设方面,全乡退耕还林面积15229.5亩,协议荒山造林12497.3亩,全面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各项管护措 施,使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13.6%,比1978年的7.8%上升了5个百分点,1982年该乡被评为全国沙棘绿化先进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省绿化先进单位。“一池三改”能源建设工程已经在XX、椿岔两个行政村组织实施,现已建成沼气池200多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能源短缺的问题。在通讯方面,全乡现建有电信、移动、联通通讯塔各1座,固定电话1297部,移动电话2189部,全乡村组通电率和电话通村率均达到100%,电视普及率100%,电脑、冰箱等城市宠儿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如今农民真正告别了“出门靠走,通信靠吼”的年代,这在三十年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小城镇建设方面,XX和孟庄的小城镇建设逐年得到加强,现已完成了临街危房的改造、街道硬化绿化、排污管道的压埋等基础性工作,修建了农贸市场,聘请了卫生协管员和清洁工,两个街道的小城镇建设品味得以提升,已成为全乡人流、物流和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在人居环境方面,2882个农户中,住房户1470户,占51%,住窑洞1412户,占49%;在孟庄村结合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新建小康农宅62户;结合实施“告别窑洞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使全乡500户居住在危庄危窑中的农户彻底告别窑洞,2008年已实施危房改造180户。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民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忆往昔,30年前的XX社会事业曾是发展滞慢,举步维艰。看今朝,30年后的今天XX乡社会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累累硕果!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育事业呈现出科学健康的发展态势。三十年前教育设施简陋,多数教室设在窑洞中,黑暗潮湿,儿童入学率只有60%。如今全乡共有中小学13所,在校学生2365名,教职工158人,有三层以上教学楼3幢,危房全部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初中升学率达到100%。XX中学2008年初中毕业会考九科人均成绩名列全市182所初中第二名,其中语、数、外、物、化、地六科人均成绩进入全县前3名,各科合格率取得了3个全县第一,2个全县第二,4个全县第三的好成绩,高中正召99人,扩招16人,录取率达65%,居全县第一,XX中学创造了毕业会考连续四年进入全县前十名的辉煌成绩;1978年全乡有文盲人口4673人,占当时总人口的56%,如今全有文盲人口655人,仅占全乡总人口的5%。乡卫生院多方争取资金完成了门诊部和住院部建设工程,并购臵了一批先进的医疗器械,村村都建立了卫生所,医疗卫生条件较1978年有了很大提高。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网络基本健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救助全面实施,群众小病不投医、大病无钱医的现象已成为过去,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以提供优质服务为重点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常抓不懈,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积极实施特困救助、特别扶助和少生快富工程。全乡有101户“两户”办理了养老储蓄,45户“两户”办了低保。全乡纳入低保249户792人,发放低保资金19.08万元。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是关键,民政救济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及灾民救助各项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特别是在今年5.12特大地震灾情之后,各项救灾物资客观、公正、准确地发放到受灾户手中,使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安全生产、动物防疫、科技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民主管理明显加强

8个行政村都修建了五间以上独门独院的砖混结构村部,彻底解决了村级无处议事、党员无活动中心的问题。全乡各级干部的民主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政权更加稳固,农民的科技意识、法律意识、致富能力普遍提高。一是积极推行和深化村两委会班子“两推一选”工作,真正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的优秀同志选进基层组织,使乡村两级班子都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提高了基层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全面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乡村均开展了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公开,设立了固定公开专栏,建立了各种议事和财务工作制度,完善了村规民约,进一步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使乡村民主管理逐步规范,群众满意度较高。村级一事一议制度不断完善,农民自主集资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的机制初步建立,进展比较顺利。三是乡村综治网络逐步健全,农村普法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落实,社会秩序稳定有序,群众对社会治安环境较为满意。

三十年光阴荏苒,三十年沧海桑田,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旧貌新颜。回首过去,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XX发生了沧桑巨变,真所谓今非昔比。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虽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城乡二元结构仍然非常明显,“三农”仍处于弱势状态,大农村的格局没有改变;虽然农村经济蓬勃增长,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反而很少了,甚至出现匮乏状态,村级无钱办事的问题非常突出;虽然社会保障事业正逐步推行,但农村村民却无法像城镇居民一样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XX三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目标,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跳出XX看XX,立足当前谋长远,我们就能够争取新机遇、赢得新挑战、建立新功绩,以思想的大解放,带动事业的大发展,实现XX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以“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着力解决发展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清的问题,力求 “加快”中的“更快”,“率先”中的“领先”,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XX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篇2:改革开放三十年__XX面貌换新颜

石家庄市裕华区华兴小学四

(三)班鲍泰宇

春节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一起忆苦思甜,他们给我讲了很多他们小时候的事情,比如,当时人们住的大多是土坯房,穿的大多是粗线棉布的,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有可能拥有一件的确良的衣服,平时都舍不得穿。衣服的花色以绿色、灰色和蓝色为主;上学使用的“书包”是用碎布粘在一起缝制而成的,有的甚至用毛巾缝住边,再缀两个带,就是书包了,那时候铅笔都很少,更别说钢笔了,大多时候用石板当作纸,反复使用;人们出行或者步行或者以马车代步,自行车都很少,尤其是看到一辆摩托车会引起很多人围观和追赶;买东西都是凭票购买,但是货还是不充足,或者人们根本没钱买,供应的大米、白面是有限的,每月都要搭一半粗粮,很多人家都吃不饱……他们讲得很伤感,很耐人寻味,我听得很好奇,又问了很多没有赶上亲身经历,又不太相信的“新闻”。

而现在呢,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亲眼目睹了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看现在城市人们住的高楼大厦,乡村人们住的小二层楼;看看人们身上穿的各种质地、五颜六色的衣服;看看现在小朋友们背的各式各样的书包、文具盒,还有蜡笔、水彩笔;再看看现在公路上奔驰的和各生活区停放的各种品牌的汽车……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他们说得很激动、很豪迈。看着长辈们兴奋不已的神情,我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晚生”了几十年。但我深深地体会到上辈人的“不容易”!

后来,我又通过电视等媒体的新闻报道了解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民族觉醒、奋起直追的三十年,是快速发展、争创辉煌的三十年,是翻天地覆换新颜的三十年,是盛世中国谱新篇的三十年!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归根结底要归功于我们党的领导,归功于我们实行了改革开放,归功于人民的艰苦创业!

上一篇:董事会人事任命通知下一篇:旅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