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学信息员学习心得

2024-07-07

优秀教学信息员学习心得(通用9篇)

篇1:优秀教学信息员学习心得

教学信息员学习心得

通过2009-2010担任教学信息员以来,我受益良多,个人能力和思想觉悟都得以提高,同时为了协助学校能全面的了解我班的教学情况,架起那个教学质量监控,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体作用,使学校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我每月很认真积极的填写学院发放的教学信息反馈表。现在对此的一些想法及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觉得学校在教学管理系统方面总体上还是很负责的,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教务处和教学单位对收集到的学生意见和建议非常重视,及时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认真地统计、整理,并最终形成汇总意见。对学生反映的问题与有关系部进行联系,学校安排抽查小组对上课的出勤及内容进行抽查,这督促了同学的出勤,督促部分教师改进上课中的不足之处;同时还不断改善教室内的教学条件,对我们反馈的问题,都比较快的能得到解决。我认为学校也可以一个学期召开一次现场教学信息员大会,把问题的症结当面提出,这样学校能就一些力所能及的,但又确实存在的问题进行迅速、果断的解决;个别信息员对此项制度不太了解,学院应该组织教学信息员培训等,这样也可以更快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

作为班级教学信息员,我觉得要能够认真地履行职责,当好桥梁,把相关的教学信息及时进行传递;让学校能及时地解决教学信息员所反映的问题;教务处要实行及时反馈制度;加强信息员与学校各相关部门的互动;作为教学信息员,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反馈所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对优秀的教师、优秀课程多进行正面宣传,让我们的反馈工作能促进学校的学风、教风及考风建设;加强和老师的沟通,把同学所反馈课堂的出现的不足之处及时向老师反映,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和老师齐心协力把班上的工作做好,力争做一个合格的教学信息员,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最后,因为一个班级只有一个教学新信息委员,所以对于学校下发的每一个通知,组织的每一次活动,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做好通知及组织工作,不管是不是能够取得成果,都要积极带动班级成员参与其中,鼓励他们勇于挑战自己,激起他们的自信心!

篇2:优秀教学信息员学习心得

从第一天的开班典礼,就体现出了东师大各级领导对本次培训的高瞻远瞩和精心设计;体现出了班主任、指导老师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体现出了参训学员认识明确,态度积极。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雄辩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回顾这两天自己的学习历程,既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也充满着探索的艰辛。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从第一天的破冰之旅,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心一下子拉近了,很荣幸地结识了许多老乡,朋友,伙伴,并同他们进行了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交流,得到了他们的鼎力帮助。在此,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历史征程上,既充满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进一步让我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思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带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好学生。因此,我们要积极投身于以国培为代表的教师培训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边学习边思考,坚持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坚持媒体运用技巧与业务专业相结合。要保证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发扬求真务实,深钻细研学风,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向实际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重点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学习业务知识。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教育技术真正地、更加有效地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会了运用信息化资源,促进教学工作

教学也是一种生产力。信息化教学代表着先进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根本利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在国培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在国培计划中学到的新方法新理念,同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我市的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学会了更好地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是集教学资源的搜索、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形成等为一体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教学方案。

四、更进一步让我能够合理运用教学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种新的技术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何将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我觉得要坚持教学资源的使用原则,坚持教学资源的作用表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留意:一是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软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选择定位“在哪儿,往哪去,怎样去,学什么,如何学”,在每一个节点都面临着“找去路”的问题。三是发挥好“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关系。

五、能够较好地做好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工作。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工作,既是一次教育创新,也是一场教育革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原则,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崭新的姿态,认真参与其中,既要享受变革成功的喜悦,也要学会享受变革过程中的汗水。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大家会和我一样,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教育变革过程中的挑战。一是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上,首先要端正态度,杜绝作媒体秀,作秀的下场最终是害人害已害学生。这个要不得。二是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上,要明确目的,有的放矢。不能喧宾夺主,偏离教学目标轨道。喧宾夺主只能让学生不知所云,达不到教学目标。三是加强教育技能方面的学习。不能摆老资格。老资格是心态老的体现,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格格不入,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四是加强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能束手无策。在上好每一节课前,应该有处理突发事件的预案,包括地震。

篇3:优秀教学信息员学习心得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梁宁建、倪文锦、许庆豫、杨季文、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 (排名不分先后) 组稿:林小苹

组织实验

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北京、福建、香港、海南、云南、湖南、安徽、山东、辽宁、吉林、四川、新疆、西藏、天津、山西等省 (自治区) 、地、市电教馆或相关教育教研机构

参加研究

所有子课题单位参与者和各省、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电教馆站等

技术支持

苏州大学纵横研究所、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秘书处资源库技术组

北京军区政治部幼儿园于2009年11月申报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实验子课题, 并于同年12月初正式开始该子课题的研究实践工作。幼儿园通过半年的课题研究实践, 在实验组幼儿的综合能力、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于教学的意识、家园互动等方面均有了显著提高。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子课题研究, 对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促进了幼儿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以纵横课题研究为依托,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水平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角色。所以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才能使教学过程的现代化得到发挥和提高。因此, 在进行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课题之初, 幼儿园选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语言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加入课题组。同时, 园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 园长、副园长身先士卒, 在百忙之中带头学习纵横码理论知识, 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带动了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以纵横子课题为基础, 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推动力度, 在幼儿园掀起了学习信息技术的高潮。

首先, 开展了纵横课题相关培训。2010年1月, 组织部分纵横课题组教师, 由园长亲自带队赴香港参加2010年课题实验教师高级研修班, 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对纵横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深入培训, 培训内容为纵横输入法, 并进行初步实践操作练习。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开展, 为适应教学的需要, 对纵横教研组教师分别进行了Flash、PPT、PS、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等内容的培训。然后, 将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对象逐步延伸到全园教师。为此, 幼儿园制订了详细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奖励方案。通过纵横教学课展示, 教师们意识到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意义,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上。教师们在教学课件制作方面的技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并能够结合教学计划, 制作课件应用到日常教学之中, 如PPT课件《仿编诗歌:月亮》、《各种各样的蔬菜》, Flash课件《春雨的色彩》、《动物的伞》, 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春夏秋冬》、《多彩的水果》、《松鼠》等。

同时, 幼儿园在开展纵横子课题之初, 成立了纵横教研组, 由园长担任组长。一方面, 纵横教研组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 每周进行教研活动, 对教学进行小结, 制订教学计划、制作课件、解决课题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困难等。在总课题组的指导和帮助下, 幼儿园纵横教研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 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并在活动中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园幼儿特征的教学方法方式。

另一方面, 纵横教研组教师们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加深理论知识学习, 保障了教学预期效果的实现。教师协助幼儿进行游戏和学习, 激发幼儿兴趣, 解决幼儿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扰。同时, 通过加强部分教师对于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 带动全园其他教师学习的热情, 推动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特征, 寓教于游戏, 推动纵横教学的快乐开展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游戏”是幼儿所能够和愿意接受的模式。而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是将纵横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原理、汉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培养人的快乐学习、主动探索、促进人的潜能发展、提高学习能力为目的。为此, 幼儿园按照纵横教学的不同阶段, 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方式, 进行可行的教学活动。

1. 进行纵横课题研究初期

一方面, 在纵横实验初期, 为掌握实验组幼儿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词汇量积累情况, 幼儿园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对计算机相关硬件设施的熟悉程度要超出预期水平, 2/3的幼儿能够独立开关计算机并灵活运用鼠标。这对于纵横教学中上机操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幼儿能够较快地学会使用数字键盘并进行练习。但同时, 由于幼儿对计算机缺乏了新鲜感, 部分幼儿在初步掌握了纵横方法后, 缺乏耐心和兴趣, 不愿反复操作练习。

另一方面, 在幼儿初步接触“纵横”的时候, 为了协助幼儿尽快地掌握纵横口诀、笔形和数字键盘, 教师采用了卡纸、立体模型等教具, 进行教学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具, 创设有趣的情境氛围, 通过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纵横, 学习纵横的愿望, 保障了幼儿基本纵横知识的牢固掌握。由于教学方法得当, 大约一个月后, 纵横码课题实验组多数幼儿能够完全掌握纵横口诀、笔形和数字键盘, 并能够熟练操作。但少数幼儿出现了厌学行为, 对学习纵横码产成了一定的抵触情绪。针对该现象, 幼儿园组织教师教研, 商讨解决办法。一方面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辅导, 找出问题原因并解决。另一方面, 从教学方法方式上找原因找问题, 进一步加强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帮助幼儿尽快熟练掌握操作方式技巧。

2. 进行“看打”教学研究阶段

在纵横码教学中, “看打”是基础, 只有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才会有质的飞跃。例如, 2010年3月到4月, 幼儿园教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幼儿“看打”的教学指导。

在该阶段纵横教学活动中, 结合幼儿园语言教学方面的优势, 有效地将纵横教学与分享阅读结合。以儿歌、故事等为教学内容, 协助幼儿掌握取码规则并熟练操作。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儿歌得以学习纵横汉字、掌握取码规则, 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在该部分的教学中, 一方面充分利用纵横码总课题组支持下发的教学软件、优秀课件。另一方面, 根据教学具体内容, 设计适合实验组幼儿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教学课件。将课件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媒介进行授课, 幼儿可以直接操作课件, 与教师进行直观的互动交流, 同时搭配上有趣的背景音乐、卡通动画和幼儿感兴趣的小游戏, 充分调动起了幼儿学习的意愿, 使幼儿直接参与其中, 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 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也进一步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作能力。

3. 进行“想打”教学研究阶段

在幼儿能够熟练“看打”, 并有了一定词汇量积累的前提下, 按照教学步骤和计划, 协助实验组幼儿有序地进行“想打”实验练习。该部分的教学内容, 是整个纵横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是前面一系列学习的最终目标, 但要实现“自如”地“想打”, 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和一定时间的操作练习。为此, 幼儿园纵横教研组针对该教学内容的特点, 制订了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采取课件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 进行上机操作练习, 如课题组为幼儿园提供的看图协作软件。另一方面, 采取情景式教学模式与教学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活动,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并体会“想打”的乐趣。

近一个月的“想打”教学练习后, 实验组的幼儿在整体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看图写作中, 能够应用所学到的汉字、词组、成语。但部分幼儿的“想打”速度很慢, 不是很适应“想打”练习。针对该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辅导。

◇引导幼儿看图, 帮助回忆已学字词和简单汉字, 为幼儿树立起能打好的信心。

◇将幼儿看图协作的成果打印出来, 张贴在“快乐纵横小天地”上, 请幼儿和家长来参观。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实验识字量测试情况显示, 部分实验组幼儿的识字量过少, 这无疑给“想打”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识字量是靠日积月累的, 因此教师继续通过纵横汉字、词组的教学, 帮助幼儿提高识字量。

纵横教学研究活动切实促进了实验组幼儿的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幼儿的识字量、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操作能力等方面均有了全面的提升, 对于幼儿潜在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无疑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如何更好地辅导协助幼儿进行“想打”, 是幼儿园下一步需深入研究探索的重点内容之一。

4. 组织参与研究活动, 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园的教学实验反映出, 适宜的轻松的活动氛围可有效带动教师和幼儿积极投入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相关能力和水平。为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纵横知识, 提高自身能力, 幼儿园积极组织并参与各项研究活动。

(1) 积极参与总课题组组织的各项研究活动

参与总课题组织的各项研究活动, 一方面, 可以对幼儿现阶段的学习水平和状态进行整体评估,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和交流学习。从中看到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方式, 促进教师和幼儿更好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 通过总课题组组织的研究活动, 可以协助幼儿园有重点地进行课题研究, 组织相关教学活动。纵横子课题研究至今, 幼儿园共参与了总课题组组织的两项研究活动, 对纵横码课题研究起到促进作用。例如, 2010年5月参与总课题组举办的看图写作评比活动。活动正好与幼儿园纵横教学进度相一致。5月幼儿园实验组的教学活动正处于“想打”阶段, 幼儿园积极准备参与本次活动, 希望通过该活动, 带动实验组幼儿整体“想打”水平的提高。在准备阶段, 明显感到了幼儿上机练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大约两个星期的准备后, 实验组幼儿的整体“想打”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比赛成绩不重要, 关键是幼儿们在学习纵横码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 通过学习纵横码, 提高了能力, 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2) 积极组织开展多彩的研究活动

为配合纵横码课题实验组幼儿不同阶段的学习, 幼儿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例如, 小小展示课。根据教学进度, 在每阶段教学活动完成后, 请幼儿自愿展示自己所学知识内容, 进步幅度较大的幼儿会得到教师和幼儿们的表彰, 并担任下一学习阶段的小老师。再如, 情境式游戏。根据学内容选择多功能教室或是室外进行情境式游戏。根据学情, 分别请幼儿扮演其中角色, 开展游戏活动。定期开展该项活动, 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同时可巩固已学纵横知识, 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

5. 增强家园互动, 促进幼儿成长发展

开展纵横子课题至今, 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与之相呼应的家园互动、家园共育活动。通过家长的投入和参与, 教师和家长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幼儿在学习纵横知识中的点滴进步, 及时有效地协助幼儿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扰和问题, 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主要采取的方式是:

◇课题研究初期, 对实验班幼儿家长进行统一培训及相关的问卷调查, 了解实验组幼儿的基本情况。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沟通互动。将纵横码学习课件、幼儿学习活动照片上传到幼儿园网站、QQ群、BBS等进行共享。协助家长在家安装纵横输入法软件, 为幼儿在家练习提供支持。定期与家长就幼儿学习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发现问题共同解决。

◇不定期地邀请部分家长观摩实验组的纵横教学课、幼儿展示课, 使家长更直接地体会到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实验测试分析

幼儿园承担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子课题研究半年时间, 通过设计专项研究实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对比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幼儿的成绩, 来验证本阶段纵横信息数字化教学对实验幼儿的专注力水平、识字水平、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是否具有积极作用。并根据实验情况, 对本阶段幼儿园的纵横信息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研讨, 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性数据, 促进整体研究的更深入发展。

1.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总课题组秘书处设计的两套测评卷, 语文测评卷 (0801002识字1) 和课题实验对象专注力测试卷 (0819101) 。

其中语文测评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认读生字, 第二部分是阅读短文。在第一部分中选择了200个难易程度不同的独体字与合体字, 分别请实验组和对比组幼儿进行认读。第二部分选择了参与实验小朋友均未听过的小故事, 请小朋友们逐一进行朗读, 挑出不认识的字。运用该测评卷进行实验测评时, 要求采取一对一 (教师与幼儿) 的方式逐一进行测评, 以最大限度减少误差, 保证测评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课题实验对象专注力测评卷采用字母表进行测评, 测试时间为5分钟 (每到一个1分钟, 教师进行提醒) , 请幼儿分别在字母表中划出事先给出的四个字母。运用该测评卷进行实验测评时, 要求实验组幼儿和对比组幼儿在统一环境下, 同时进行实验, 以保证实验过程的真实性和数据的有效性。

2.实验对象

本次专项实验的实验对象分为两组, 一组为大班实验组, 另一组为中班实验组。参与大班专项实验的幼儿为2009年12月开始接受纵横教学的大班实验组幼儿15名和对比组幼儿15名。参与中班专项实验的幼儿为2010年3月开始接受纵横教学的中班实验组幼儿14名和对比幼儿14名。其中, 对比组幼儿均从与实验组幼儿同班的幼儿中随机抽取, 充分保证实验对象的客观性和可对比性。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上述调查数据显示:实验组幼儿的总体认读生字为613个, 占被调查生字的20.4%, 而非实验组幼儿的总体认读生字为135个, 占被调查生字的4.5%。两组幼儿在认读生字总体上相差15.9个百分点, 差距相对较大。

篇4: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心得

一、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经过多年的尝试,我觉得以下几种方法还是可行的。

1.适当运用比喻

计算机及网络是个新的领域,目前,很多同学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教师在讲课时适当运用比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文件在磁盘中分门别类的存放,我们可以拿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我们的书籍为喻,又如,在讲网络时,关于域名和IP地址,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的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2.结合现实生活

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关于电子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我是这样讲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在邮局申请一个邮箱以后,属于我们的信件、报纸等,邮局会每天派专人送到我们自己的邮箱中,每个邮箱都有它的号码和锁,要使用邮箱,我们必须记清自己的邮箱号,拿好对应的钥匙,这样,找对邮箱、打开信箱门上的锁就能拿到自己的信件。网络中,有很多计算机在网络上为我们传送电子信件,我们称之为电子邮局,我们可以向电子邮局申请一个电子信箱,用于收发自己的电子信件。申请电子邮箱时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有什么用呢?同生活中一样,每个电子邮局中有很多电子信箱,为了区别辨认,每个电子信箱也有一个邮箱号和一个密码锁,申请时提供的用户名就是我们为自己的电子邮箱所设的邮箱号,密码就是我们为密码锁设定的密码,那么,我们使用电子信箱时,只要提供正确的邮箱号和密码,就能开启信箱,从而收发电子信件。这样讲解,很多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如此一致!

3.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文档,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格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二、做好教学过程设计

我非常重视每次课引入任务的设计,常常为设计一个任务苦思冥想,力争每节课都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1.引入趣味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课题能否成功地引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效果,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学习从网络上下载软件,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更是有巨大的好奇和兴奋,所以当他们走进教室时,我就用REAL PLAYER 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他们欢迎的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我趁机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下课很久了还不肯离去。

2.即学即用,通过学习结果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在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成果时,就会爆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我想这是学生们痴迷网络知识的主要原因: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Word的使用,就可以用Word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

3.讲课内容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并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应用软件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的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等才能做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我的经验是打乱教材顺序,首先抽取精髓来讲,紧紧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讲PowerPoint时,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课件作自我介绍,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每一对象都进行了的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他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及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們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的置换,以及我没有讲到的各种媒体的使用,如二维图形、艺术字等如何应用、调整?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坏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以能随心所欲的制作作品了。

篇5:学习优秀老师教学经验心得体会

今天观看了段老师的教学经验报告光盘我深受启发。段老师一直在乡村小学任教二十多年,默默无闻。他们没有参加教研的机会,全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孜孜不倦的追求才取得学生、家长、领导的认可,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育人的经验。“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段惠民老师报告的主题萦绕在我耳边,他认为“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习上,我们是学生的师长。但是在生活上,我们可以做学生的好朋友。段老师说:宽容有时比粗暴更具有震撼力,有震撼力就有凝聚力,和谐就是教育。段老师提出班主任工作情感上倾注一个“爱”字,做思想工作突出一个“细”字,使用方法表现一个“活”字,处理棘手问题善用一个“巧”字。

段惠民老师用心感悟,点滴小事在他眼里都是教育的契机。最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他对事业的执著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用心灵赢得心灵、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记忆最深刻的是段老师所讲一则关于学生犯错事件的处理——《永远的秘密》,他介绍的是他如何使一位误入迷途的学生最后承认自己过错的故事。他采用的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以集体来教育个体”,通过侧面手段来教育学生,让其自己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他的讲座中,透过诸如“钓鱼”、“永远的秘密”等事例,我看到了一个对学生充盈满腔爱意,对班主任工作充满睿智的班主任的形象。正如他所说:“孩子渴望长大,需要民主,师生之间无距离”。他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人生的价值,在爱的教育中感悟做事的真正目的。

篇6: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学习心得

织金县第七中学

教师

徐立泽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变化,当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公布时,就从当中学习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那么面对这些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呢?这些都是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迫切地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那么对课堂教学设计要认真重视,因为教学课堂是我们实施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地方。下面就教学改革方面总结一下,因为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时间,所以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是重中之重。

教学设计思想要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来进行,由于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是现行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因为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积极围绕新课程教学理念来进行,要注重培养、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首先确立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目标,又要实现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显性目标,又要重视隐性目标,既要达到终极目标,又要促进条件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制订要突破学科限制,突破知识序列,突破教材思路,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遵循:1.学科整合原则;2.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相结合原则;3.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原则。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有任务驱动法;课题解决法;协作学习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应是开放式的教学过程。课堂向课前开放,课堂向课后开放。整个教学过程呈现为双向互动。

1、我们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和追求,即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过程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教学目标体现教学主体的愿望和主观的要求,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说,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法利用信息的意识。

2、教学设计要注重分析教学对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根据各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的内容。其中信息技术是主要的部分,但不是惟一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制订要突破学科限制,突破知识序列,突破教材思路,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与各学科整合。用信息技术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将其它学科的思想方法渗透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互联网的教学不仅仅是对浏览器窗口、界面、操作的教学,还是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教学,更是过滤、处理、分析信息的方法与手段的教学。首先完成对本学科知识的探究,即尝试使用互相网,然后应用互联网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相关学科知识的共同问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相当大的部分内容应当是在其他学科知识的背景下完成的。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联系学生实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世界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触手可及。学生接触到的信息不再是单纯地囿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开放的,所以学生在获取信息时,就应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对信息加以综合利用。

确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应遵循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原则。当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生活和工作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时,当人们辗转于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时,如何弘扬人文精神成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点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此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成分外,还要有血有肉,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人与自然、人与技术、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科技的先进和伙伴的友谊,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人文价值的科学精神,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学习某一软件时,可介绍相关的人物与成长经历;在体味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时,别忘了多关注身边真实的人和事。信息时代的教育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使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得到升华,弘扬学生的人文精神。

4、设计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4)要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要改变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构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教学。以浅显易学的实例操作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每项内容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任务”是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是师生活动内容的核心,是教学环节的连接点,是教学过程的转折点,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兴奋点,应该融入师生的共同智慧。

5、组建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分为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

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常用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搜索引擎、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民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以及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信息等相关学习资源。

6、创设学习情景选择教学方法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协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7、构建互动课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8、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为了做好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档案袋中,如:学生发言情况、学生协作学习情况、作品评价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

篇7: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学习心得

当今社会,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数字”将在深层次上多方面地影响我们的生存。可以说,在21世纪,不具备数字化和信息能力,就会成为信息时代的文盲。因此,在信息时代,教育应该主动走向数字化。数字化教育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校逐步普及计算机操作等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挑战的需要;也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在中小学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颖的课程,已列入教学计划。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设备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探讨的。做好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学、教研人员更是迫在眉睫。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基础教育的方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一种方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个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但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这些基本知识后,将来如何应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不会从事计算机专业工作。

另一种方式是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一种方式,侧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这种方式坚持以信息处理为主线,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能力将成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习和生存的基本能力。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会迅速提高,几年之后,在学习、工作中一定会被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操作环境,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种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方法应反映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如工具性、操作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等。

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有效地将探究式教与学的方法融入教学中,在教学设计中安排大量的尝试性、探索性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建立起自主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应追求适合学生上机实习和自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学方法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应安排集体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方法应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中应安排大量的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方法还应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将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正确理解信息、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形成良好的运用信息技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研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实践证明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根本保证。没有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就没有质量可谈。因此,在领导重视、设备具备、课时保证的前提下,教师是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将教师培训工作层层落到实处,需要加大宣传落实的力度,更需要有关部门协调、规划、明确任务和职责,以便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教师不可能满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普及进程的加快,计算机教师的培训、提高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深化、发展的主要矛盾,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进行超前的工作。

信息技术教育包括计算机学科教学、辅助教学、辅助管理三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都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由于计算机科学和软硬件技术大环境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教学内容和方法也都处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发展中,这就使信息技术教研工作具有不同于传统学科的许多特点:信息技术教研面广,知识密度大,新的课题层出

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大纲、教材不稳定,这些都给教研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了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就必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力度,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篇8:优秀教学信息员学习心得

总课题专家组:

周忠继、顾明远、周满生、王珠珠、刘雍潜、钱培德、谢锡金

梁宁建、杨季文、倪文锦、许庆豫、袁爱玲、祁永华、岑绍基、林小苹 (排名不分先后)

执笔人:林小苹, 现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纵横系统教学应用研究室培训及联络主任,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总课题组专家兼秘书长。

●前言

网络数字化信息时代为教育展示无数新的创造机遇。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指出:现在教育界有两个热门话题, 一个是教育现代化, 一个是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 是学会终身学习的重要条件。优秀的信息素养和语文信息技能, 更是优秀的创造性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实验课题, 是顺应时代而诞生的公益性群体协作教育科研项目。它充分体现了纵横码发明人周忠继先生的创造与奉献, 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庞大的专家研究研发和公益团队群体的智慧与创新力量, 也体现了信息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特点。而今, 这项以科学发展观理念为指导, 将“纵横码”信息技术、认知心理学原理、汉语文学科知识有机结合, 以培养人的快乐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学会创造、养成优秀的信息素养、开发内隐学习能力、促进人的潜能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实验协作研究课题 (十六省市三百余项子课题) , 通过研究本码十大特点, 即民族性、创新性、承传性、简易性、通用性、快捷性、高效性、自主性、人主性、发展性, 通过课题研究教学实验, 设计对比实验、行动研究、案例分析、数据统计检验, 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已初见成效, 显示出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预示了它具有科学意义与研究价值的崭新前景。

●意义与依据

千禧年以来, 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在引起世界各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并逐渐加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之中, 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例如, 美国新泽西州要求所有儿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和其他信息工具。英国在国家新的课程中将以前的“信息技术”改为“信息和交流技术” (简称ICT) , 这门学科旨在为儿童有能力参与快速变化的世界生活作准备。日本1998年6月公布的新的课程方案将“信息科”作为高中普通科的必修科目, 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所带来的信息社会的变化。

然而, 据网络资料表明, 目前国际上在低幼学习群体中“信息素养”的培育, 资料较为缺乏。同时, 根据对国内幼教系统的调查, 目前在我国的幼教大纲中, 暂时也没有十分明确的要求。

由此可见, 本项目属探索性研究, 体现出时代意义和创新意义。

我国学者王吉庆强调: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 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 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

我国还有学者认为:确定培养信息素养的内在结构和目标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六个方面。

第一层次:驾驭信息的能力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批判性的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储存、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 。

第二层次:运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与交流能力 (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

第三层次:信息时代公民的人格教养 (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 。

由此可见, 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 信息素养教育包括技术、人文、道德三个要素, 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它不仅是一定阶段的培养目标, 而且是每个信息社会成员终身追求的目标和基本的生存能力。

因此,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课题立足培育新一代优秀的信息素养, 旨在让小朋友、小学生从小具有优秀的信息素养, 掌握优秀的语文信息技能,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实验研究系统的设计下学会学习、学会养成、学会创造, 以适应“科学信息化、技术数字化、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社会发展趋势, 为我们的民族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列而造就人才!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儿童幼小的时候, 就要向他们展示全人类的道德准则, 把初步道德教给他们, 因为在这个年龄, 儿童很容易接受情感的影响, 这个时侯如果缺少良好教育, 以后就难以弥补。他还说:“给儿童以劳动的欢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 在他们的心中激发自尊心、自豪感——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

纵横信息数字化研究教学实验, 是以纵横码以及信息技术纵横汉字输入软件系统为技术核心的教学实验, 不断更新的技术成果系统中各类自主性的纵横信息技术学习资源, 为实现总课题组实验目标——培养高素质、高品格、高智商、全面发展的信息时代数字化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 而这种良好的物质条件又支持和促进了总课题实验研究向前发展。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教学实验, 主张“快乐学习, 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的教与学设计理念, 也是实现教育家所提倡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观的具体体现。例如, 掌握“看打——文本输入、选打——词语竞赛、想打——看图作文”三项技能等。

沙·阿·阿莫合作教育学主张的是合作教育的师生关系理论。阿莫纳什维利说得很透彻:“只有在教师的能力和情绪跟学生的能力、力量和情绪相接触的最高境界上, 才能产生一种真正的、欢乐的、引人入胜的教育学, 师生之间才能有真正的精神上的相互沟通”。正是基于对教师个性的教育作用的肯定, 合作教育学非常重视教师在学校改革中的影响, 并提出了教师自我更新和解放的要求。

在合作教育学的启发下, 我们认为, 教学中, 只有师生合作的过程, 才能体现出人道主义和个性发展的合作教育理念。

纵横信息数字化研究教学实验课题, 注重如游戏活动之类教与学方式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也就是创造条件、环境使儿童在与教师的交往中, 共同游戏、共同认知、共同劳动, 从而获得双方的自主个性发展。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教学实验课题, 是一项基于不断更新与不断发展的纵横码信息技术成果物化环境下的综合性研究, 整体发展的每一阶段, 都有理论作为基础。既有信息技术成果, 又有教育学、传播学、语言学、教学设计学等理论知识, 其中认知心理学是最重要的指导理论之一。

根据心理学原理, 我们对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儿童的知觉运动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这其中存在着自下而上信息加工和自上而下信息加工的两种信息加工相互作用的知觉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又呈现出儿童在这种特别的信息化学习中, 有特别的心理发展过程。我们在研究中, 通过大量的实验表明, 注重这一心理过程的研究与分析, 能更好地引导儿童主动地进行外部信息加工并将其进行进一步内化, 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改造和完善。

梁宁建教授的《心理学导论》一书中的知觉信息加工理论、模式识别理论等理论指导, 使我们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实验目标的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研究实验课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有了进一步的新认识。

列举“看打”为例, 当实验中的学童轻松地掌握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原理规则之后, 面对着计算机屏幕呈现的文字、词组、诗句时, 实际上是面对着一幅“笔形”和“数码”相互匹配的二维图形, 经过觉察、辨认和确认的相互联系的知觉运动阶段, 进入了“模式识别”阶段, 他们将当前所获得的信息与提取的记忆信息进行模式匹配。例如, “与时俱进”这个四字词组, 通过词组规则“2112”, 再与“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编码顺序等信息进行模式匹配 (如图1) 。

由于纵横码学习原理规则的简单、易懂, 学生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因此根据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一方面, 学习时 (通过计算机上的操作) 所耗费的认知资源与其他同类学习方式比较大量节省, 并能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加以有机整合和合理分配, 同时经过相应协调, 可同步执行多种学习任务, 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信息素养。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最初阶段, 儿童通过游戏式活动, 生动活泼地掌握了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规则后, 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就是以“数据驱动加工”的自下而上的知觉运动过程。

在这一加工过程的最初阶段, 儿童将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文字、词组、诗句, 当成了一幅幅“图画”, 并根据掌握的“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编码规则, 采用“0~9”的十个数字对这一“图画”进行信息加工。这种较低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对于儿童来说, 是容易入门和轻松的。

其次, 我们不难看出, 连续的信息加工 (知觉活动) 过程中, 儿童在用“0~9”十个数字选择对应的纵横编码时, 他们首先会对“数字”与“笔形”的属性和特征进行分析, 抽出相关的特征或属性。

最后根据这一理论, 对加工的信息进一步综合, 再与长时记忆中的特征进行比较, 去获得最佳的“匹配”。当儿童用“568”这组数字在计算机的小键盘轻松敲打时 (如图2) , 其实这一过程便是一个通过这种特征属性的分析—抽取—比较, 去获得最佳匹配的过程。

格式塔理论认为一切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其在意识经验中具有结构性、整体性……因此, 思维、知觉、学习等都应该作为整体来研究, 而不能肢解。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技术和新成果——纵横汉字输入编码的编码特点, 正是符合了格式塔理论, 它的编码灵感虽然来源于优秀查字法“四角号码”, 但仍然体现了发明创造者的科学独创性。因为在将每个字进行编码时, 正是先将每个字的信息对象当成一个整体, 再从“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个象限对信息整体进行分析加工, 最后根据不同的汉字在整体结构上具有的不同特点而进行编码。

例如, 独体字“园”, 笔形“口”, 编码“6”;上下结构的“电”字, 笔形“キ”和“”, 编码“57”;左右结构的“计”字, 笔形分别是“”、“+”、“”, 编码“347”;左右结构的“新”字四角均可取, 笔形分别依次是:“”、“丿”、“小”、“ㄧ” (如图3) 。

格式塔理论还认为, 学习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 是学习者通过对情境中的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的一种完形……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 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 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完形整体性设计;重视学习活动情境的创设;关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主动积极组织作用的调动激发。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是最重要的, 蕴藏着巨大无限的潜力。心理学在研究和了解人的本性的基础上, 要探讨人类具有的巨大潜能以及人所特有的经验、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研究改善环境和创设条件来充分发展人的潜能, 以满足人的自我选择以及自己所追求的更具创造性、更有意义和更令人满意的生活, 最终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这一理论的导引下, 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研究与教学实验在此创设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期望实验群体中的教师、学生通过“学习与创造”, 学生获得主动发展, 呈现勃勃生机;教师享受创造快乐, 实现人生价值, 从而努力实现人本主义“满足学习者在信息数字化时代自己所追求的更具创造性更有意义的生活……”潜能发展的理念。

学习理论指出, 学习会引起个体行为的改变, 这种改变说明“个体学会了什么”, 行为改变有的是外显的, 有的是内隐的。外显行为即为学习行为, 内隐的学习即为行为潜能。内隐学习是个体无意识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无意识提取加工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个体并没有意识到或陈述出控制其输入汉字行为的内在规则是什么, 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由于无意识性是内隐学习的特性, 因此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无意识学习过程。内隐学习蕴涵在纵横规则的学习过程中, 它优于意识学习的结果。正是内隐学习这种特点, 揭示了纵横信息数字化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方式的高效率学习效果。

验专家组一致认为, 课题实验的关注点应该放在“学习与创造”上。周忠继先生发明创造纵横码, 给后来人的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启发是一种永不枯竭的、充满智慧的“创造精神”。我们大力提倡广大实验群体中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大胆地探索与创造, 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⑴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如何创造与优化各类型各组别不同特点的学习过程。

⑵探索学习者在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意志和品质。

⑶探索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条件下, 如何建构知识的“学得——习得——建构”的新的课程结构与规律。

篇9: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的心态,有人甚至觉得可以玩玩游戏、看看视频。但随着课程的开展与深入,他们会逐渐感到许多硬性的东西需要记忆和反复练习,逐渐感到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习兴趣于是一落千丈。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一定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下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几条课堂教学心得。

一、善于引导学生,牵引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亦是启迪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手段。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适时加以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我们一定要利用并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并认真解答学生发现并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大家的每一个进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让学生在学与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比如,在引导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时,因为Windows人机交互功能比较强大,因此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稍作了解后,就能改变各种花样来展示自己的能力,诸如改变桌面背景等。如果我们单纯地认为这是无理炫耀并给予批评或者处罚,那么肯定会影响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我们可以这样来做:在讲课之余,我们请这些学生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创新经验”。如此设置不仅让学生通过相互学习掌握了更多知识和操作方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

探索小成果给予了肯定态度,让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当

然,必要时我们也要提示大家没有根据的恶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

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是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的。

二、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习的热情经久不衰,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学和教师的教都以怎样来完成一例具体的实际任务来开展。这样设计比较有针对性,教学思路和学习目标清晰明确,以便于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例如,在引导大家用PowerPoint进行宣传制作时,笔者就将教学内容转换成让大家用PowerPoint来分享或宣传一份环保材料。大家领到任务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必然会从最初步的启动PowerPoint、添加和编辑幻灯片以及保存演示文稿等慢慢做起,并逐步提高。如此设计,让学生在自己去尝试和操作的同时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激活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调动大家的主动参与意识。

三、多种学科整合,拓展学生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运用工具,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

捕捉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实,初中其他学科在教学中也经常囿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来利用信息技术集合光、电、声、影于一体的优势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提供了土壤。这里的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其他某课的整合,为了让大家在体验过程中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笔者要求大家根据所学的手段和技能为自己喜欢的一篇语文课文做知识归纳或课件分析。这样设计,我们借助语文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运用手段和技能训练融入实际操作中,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学

习知识,掌握技能。

四、实施分层教学,引导共同进步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练习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设计,以便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进行了如下设置:针对基础和技能比较好的学生,我们就不要多浪费时间来重复讲解理论知识或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在简单讲解难点、重点后,直接布置一些综合性作业,可以是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宣传方案设计,学生可以自主参照比较喜欢的画册和创意广告来设置自己的方案,让他们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根据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来探索和讨论解决方案,进而解决问题,掌握技能,提升能力。这样,问题和实际任务的压力式学习方案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拔高非常有效果,但是对于基础和动手能力一般的学生笔者要求必须认真听老师详细讲解和演示如何制作幻灯片,诸如图片文字的插入、动画的创设,以及幻灯片的播放和处理等,以期让他们夯实基础,然后再在教师或者能力强的学生的指导下开展操作设置。如此分层教学,不仅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学习到新知识,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以上是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心得和感悟。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我们就要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注意处理好学习任务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让大家产生会学、乐学的积极学习情绪,从而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上一篇:餐饮业厨房管理制度下一篇:印象南京的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