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学教案

2024-07-19

法制教学教案(共8篇)

篇1:法制教学教案

女: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青春拥抱时代。

男: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用生命点燃未来。

合:五四的火炬

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壮丽的事业

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女:青春需要呵护,

男:花朵需要精心栽培。

合:我们在祖国法律的保护下,

茁壮成长

为了提高七年一班同学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让法制走进校园,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合格学生,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知法、守法与法同行主题班会》现在我宣布七年一班《与法同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男:我们在法律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我们充满生机,我们充满朝气。下面请听张宇同学的演讲《法律,在我们身边》

女:当你在安静的教室内认真学习时,你可想过这一静土,也会有犯罪滋生,请同学们拿起法律的武器打击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请听方光日同学的演讲。

男:与法同行,法律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才能健康成长。请听王欣同学的演讲《法律在身边》。

女:少年犯一个多么恐怖的词汇,初开的花在还未怒放时就已凋落,这是为什么,青春年少不学法,不懂法,一步步走入犯罪的深渊。下面请听李雪丽同学演讲《认识法律,远离犯罪深渊》。

男:法律是体现正义、实现公平正确的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只有学好法律知识,才能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下面请听郭建行同学的精彩演讲。

女:与法同行我们才能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与法同行我们才能健康成长,与法同行我们才能走向成功之路。下面请听李光哲同学的演讲。

男:同学们我们要从小学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下面请听谭鑫同学的〈〈学法懂法〉演讲。

女:做为二十一世纪青少年我们在法制的蓝天下从一群羽翼未丰满的小鸟,逐渐变成腾飞的雄鹰。下面请听刘杨同学的演讲。

时间多的话就准备抢答题。

男:名位领导老师亲苦了,请让我们轻松一下,下面请欣赏我们的小节目《红太阳照边疆》

合:同学们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让我们一同举起生命的盾牌,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中学生,在法律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与班长一同宣誓:

宣誓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彻底告别不良行为习惯。

提高法制意识远离违法犯罪,

做一个文明中学生,

做一个合格公民。

做新型法制人才,

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宣誓人:

篇2:法制教学教案

卢 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自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2、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鉴赏中“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诗无达诂”,只有“厚积”方能走向“达诂”的的观点。【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教学重点难点: 2、3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分析 教学时量: 2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三、学生对照注解,初步疏通文意,教师答疑。

(此过程既是对学生自读习惯的培养,也是自读能力的培养)

四、教师对本文艺术手法点拨(此环节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1、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

入蜀(实)

小结:重色 → 长恨 回宫(实)(原因)仙界(虚)

2、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借景抒情)

3、语言浅显(兼及比喻、对仗、连环、顶针)

五、作业布置

1、自读本单元“赏析指导”《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方法。

2、自主探讨《长恨歌》主题。

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略)

二、教师阐述本堂课的要点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情爱之事经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家喻户晓,白居易也因为《长恨歌》而名满天下。那么,《长恨歌》到底写了些什么?她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是单纯的写李杨情事,还是暗有玄机?这节课我们尽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长恨歌》主题多元性解读,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教材的赏析部分给出了几种可能? 1 爱情说、讽喻说、二者兼有说?以你的理解,你主要倾向于哪种说法?为什么?

三、学生自由阐述对主题的理解(学生自由作答,教师点评)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第四条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四、有限制的观点陈述

下面,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解读《长恨歌》的主题。我给出一些材料,大家看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教师展示相关材料(课内与课外),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自圆其说。材料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材料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四、小结

1、爱情诗 主要表现了李、杨之间的坚贞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的相思之“恨”。

2、讽喻诗 主要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喻。前一半写“恨”之因,后一半写“长恨”本身。

3、自伤诗 主要借李、杨故事,抒发自己胸中块垒(自身爱情不幸)。

4、咏史诗 主要表现有着盛世情结的诗人之恨。恨盛世不再,承载满腔中兴热望。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诗经》如此,所有的诗歌都是如此。作为学生,以我们的诗歌素养更无法达到“达诂”的境界,我们只有不断积累,方能走向“达诂”,力争做一个“诗歌达人”!

五、作业布置

1、就你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写一篇读书笔记,题目自拟。

篇3:法制教学教案

教学重点: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突破方法:小组合作, 共同探索。

教学准备教具:各种有角的实物或图形、实物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学具:剪刀、三角尺、小闹钟、纸扇、小木棒、硬纸条、图钉、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星期几? (生答:星期四) 又到周末了, 周末你们玩些什么?上个周末, 小明和小红可忙了, 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 (做手工) 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 (生答, 师播放课件展示)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 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 想知道角的样子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一) 引导观察, 初步感知。

1. 谈话: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师 (出示实物剪刀) :打开剪刀, 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 (师指出, 并用课件闪烁角) 这就是剪刀上的角。师: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 (课件闪烁) 师:剪刀、三角形纸片上都能找到角, 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 (拿出实物钟, 转动指针)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 (课件闪角) 。

(二) 适时抽象, 建立表象。

1. 初步感知角。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 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 再标上角的标记, 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 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 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 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电脑出示图片, 抽象出角。

2.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板书画出角, 并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请学生读一读。师:看了这么多角, 又认识了角各部分的名称, 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 同桌两个人合作, 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 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说一说摸的感觉。生:角的顶点是尖尖的, 两条边都直直的线。师: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3. 找一找、摸一摸:

在你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黑板上面贴国旗的五角星、课桌表面的角, 门窗上的角。通过了解国旗这一教学活动, 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每个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全日制学校除寒暑假外, 每天都要悬挂国旗。

4. 现在大家闭着眼睛想想角形状。

(三) 判断比较, 深化表象。

1. 学生判断思考,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说说理由。 (课本第65页第1题)

2. 继续看, 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课本第66页第2题)

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观察比较, 感悟角的大小

1.尝试操作, 实践体验。

既然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那小朋友们想不想做小小设计师, 自己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角呢?那现在, 用准备好的材料, 小组活动, 开始。

2.独立尝试。请学生合理选择自己身边的材料亲自动手做几个角。

3.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制作方法, 用的什么材料?是怎么做出来的?

4.展示成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做的角。介绍一下自己做的角, 说出各部分名称。

5.比一比刚才制作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角大, 有的角小) 感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跟着老师旋转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 使角慢慢变大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6.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其实与边的长短无关, 而与两条边叉口的大小有关。

7.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3个钟面) 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形成不同的角。学生讨论这三个钟面上所形成的角哪个角最大, 哪个角最小。

8.实践比较, 迁移内化。 (1) 折合变化。 (课本第66页第3题) (2) 灵巧的小手。 (课本第66页第4题) 学生活动并展示作品。

四、学生总结角的特征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学生介绍认识的新朋友———角的特征。

五、展示生活中的角

多媒体展校园里美丽的角。

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从画面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再从平面图形中引出新知———“角”。这样的导入, 不仅符合几何平面图形的一般规律, 而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沟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 引导学生观察,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的过程,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活动中, 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篇4: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学

一、文本教学联系生活渗透法律知识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数来自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生活,再探讨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了解了法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背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父亲的动作描写后,针对课文中谈到父亲穿过铁道,围绕着当今时代火车的速度及数量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让学生明白横穿铁道是违反法律的。同时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骑车还是走路,都不能违背交通规则,否则就会造成交通事故。这些法律知识在语文教学中不知不觉地传进了学生的大脑。在教学《孔乙己》这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后,针对课文中谈到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他还说窃书不算偷的话,引导学生分析他所说的这句话不正确,这是他自欺欺人的说法。他的这种做法属于盗窃,也是违法行为。在我们生活中,学校里有许多学生总是爱乱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行的,大而言之就是违法。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孩子从小就没有这种意识,最后偷的财物越来越多,最后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引导学生在分析鲁提辖的人物形象时提出问题:鲁提辖嫉恶如仇、伸张正义的精神,在当今社会的行得通吗?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应该通过法制来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打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利。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都可以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如《散步》可联系到《老年人权益保护法》,《樵夫,别砍那棵树》可联系到《森林保护法》,《斑羚飞渡》可联系到《野生动物保护法》,《春》可联系到《环境保护法》,《心声》可联系到《教育法》,等等。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细心观察,课文中的许多知识都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有关法律知识。

二、运用法律知识编演课本剧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较枯燥,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难以接受知识,再要渗透法制教学就更难了。换一种方式教学,让学生编演课本剧,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让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如:我在教学《伤仲永》这课时,开展学生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仲永,将不让其学习的父亲告上法庭。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他的父亲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法》。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懂得了一些法律。

又如在学完《包拯》之后,让学生收集一些包拯办案的相关内容,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词,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三、在演讲中获得法律知识

法律知识的渗透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而且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我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演讲比赛,指导学生如何写法律知识演讲稿,让学生在撰写演讲稿的时候就能获得一些法律知识。再通过台上精彩的演讲,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四、在阅读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量的阅读与积累,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法制教学呢?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必读的课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又是学生非常愿意阅读的古典名著。可以利用课外阅读这一平台适时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红楼梦》中的《葫芦僧葫芦案》这一节,提出问题:在当今的社会这个案子判得合理吗?如果你是法官,你又如何判案呢?如果你是受害者,你又如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呢?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最后学生们都知道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再如《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手法精妙,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评价时,都认为鲁提辖值得歌颂,因为他嫉恶如仇、热心相助,而郑屠仗势欺人、自私可恶,应该被打死。作为教师,是否可以考虑周全,让学生讨论郑屠是否该死?即使该死,是否应由鲁提辖打死?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将来都是一种犯罪。要知道,文学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要远大于空洞的法律读本。试想:如果让学生都认同鲁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仿而效之,那么这将对创建和谐的法制社会起到多大的负作用。所以,我们在认同情感的基础上,对处理问题的方式应存疑、存异。要让学生明白,他们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英雄”,是历史的产物,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要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必须由司法机关依靠严格的程序,用铁的证据来裁定。

五、在写作中渗透法制教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学生要写好文章就需要许多来自生活中的素材。这些素材许多都是与实际生活中的法制相关的,那么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就可引进这些法律知识,将其写进自己的作文中。其次,学生在写事理说明文与议论文时,就可以体会法律条文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教育法》第四章第29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第五章第35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求学生揣摩其中“应当”、“不得”、“鼓励”这几个词在条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用词准确、严密的要求,并揣摩在写作说明文时锤炼词语的技巧和方法。最后,可指导学生写一些有关法律方面的应用文,如如何写诉状等。通过写作一样可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

六、在生活中学习法律知识

在今天的社会,只要我们留心,处处都能学到法律知识。学校可以创办法制宣传栏,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同时,学校应每学期开一次法制知识讲座,同样可以让学生学到法律知识。在家里,学生可以收看关于法制的电视节目,可以收看电视的法制专栏,来学习法律知识。

总之,我们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成长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好学生,为未来辉煌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5:低年级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宪法日,懂得宪法的重要性,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理解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2、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宣传宪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宪法吗?你们知道国家宪法日吗?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理解宪法。

1、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1页内容。(投影课文)学生自己阅读。

2、通过阅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自己了解到的)

3、教师简单介绍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宪法解读。

阅读教材第2页内容理解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以及“宪法日”的形成。

三、知识抢答。

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A刑法 B民法 C宪法

2、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A 3月12日 B 10月1日 C 12月4日

3、宪法是(),普通法律是()A子法 B母法

四、课后拓展。

如果把我国的法律体系比喻成一棵大树,那宪法就是这棵大树的树干,其他法律是这棵大树的分枝,请你查阅资料或咨询家人,共同完成“法律大树”的绘制与制作吧!

五、课堂小结。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宪法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宪法日的时间2.宪法的作用3.宪法的大概内容 重点难点:了解法律的概念,初步了解宪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草稿纸,凭手和笔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 巡视,师:同学们,你们画的正方形和圆你们觉得标准吗? 生:不标准,有些线太弯,有些线太长。

师:这个是正常的,我们很难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画出标准的正方形和圆。用古人的话说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圆规和尺子我们很难画标准。作为人也是一样的。没有约束的行为的规矩、制度,就没有合理有序的人类生活。

二、新授

家有家法,国有国法。国家为了建立有序,有规矩的社会,在1982年12月4日,中国现行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实施,这一天也是中国的“宪法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意义十分重大。

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国家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第五十九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第一百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第一百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一百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宪法》的条款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宪法的内容和规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国家有法可依,同学们应知法守法,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为将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奠定基础。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孩子们对民主、法制、人权有了基本了解,了解宪法的基本观念

2、思考权利的重要性、公共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在规则之下实现自由和责任的重要性。

3、阐明宪政对美好生活的意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对象:低年级全体学生

教学形式: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上网搜集相关宪法的知识及ppt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一个班的劳动委员转学了,老师在班会上让同学们选劳动委员。选谁呢?教师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选我,因为我俩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大家都愣住了。

二、“我选我”宪法解读,初学《宪法》

(一)师述:《我选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班上选劳动委员,一个同学站起来自荐,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权益大胆地争取!”《宪法》非常重要,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告诉学生们言论自由、公开表达诉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行使选举权。)

(二)讲述各种有趣的统计数据(比如各国宪法序言的字数)

了解宪法的基本框架和根本地位

(三)教师坐下授课,向同学们传递了人权、平等的理念。

尊师重教诚然是一种美德,但在真理和正义面前,重在交流和思考,人人平等与自由。(请一至三个学生谈谈)“在学习真理、知识面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

2007年,“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包头市一所中学讲课时,让台下数百名学生向老师下跪、感恩,“我们都是站起来的人,没有理由向任何人下跪,我们要传播尊师重道的理念,但更应该传播平等、尊重、人权、自由和尊严的理念。而宪法有助于使我们每个人都真正地站起来!”

(四)举例并解读,激活《宪法》,不能让它成为“睡美人”

1、列举各种耳熟能详的宪法案例(比如动车事件、孙志刚事件)

使学生明确如何改变宪法的“睡美人”状况,使之真正实施和管用; 师述案列解读:在纪念《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说:“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在实施中,宪法却经常成为“睡美人”,“看上去很美,但经常停留在标语、口号层面。”《宪法》中的规定,应该拿来激活、使用。比如温州动车事故时,就可以按《宪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启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调查程序,给全国人民一个交代。

2、列举各种通俗简明的法谚(比如“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再次渗透民主

师述: “国家的宪法来源于人民的授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成立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保护公民的权益。任何官员都应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 论及法治时,谌洪果说,公权力应该受到制约和制衡,而作为公民,每个人都应树立司法的意识,因为司法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当下中国,民众的司法意识恰恰比较淡漠,“很多人不理解律师为什么替职务犯罪和暴力犯罪的‘坏人’辩护。当有一天,突然有人说你是坏人,如果没有律师进行辩护,只能让公权力一家说了算,那是多么可怕。”宪法有助于使每个人都真正地站起来。

2、案列总结,让学生明白共同努力培育宪政文化的重要性

师总结:宪法有助于使社会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解决,有助于形成自信、宽容、理性、进取的和谐氛围。“民无权利则不立,国无宪政则不兴”法治并不意味着压制,而是意味着解放。任何官员都应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

三、课堂讨论

学生讨论:通过老师故事、案列等你明白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师总结:宪法正因为重要,所以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宪法很重要,从小学法,将来才会懂法、守法、用法。”树立宪法意识,我们每个人要培养一种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理性的人格和精神!”

(第四课时)

做好法制宣传活动,举行“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积极响应号召。

教学目标:

1.通过班会,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将校内法制教育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教学方式:

班干部主持,师生共同参与,以讲解、朗诵、讨论、竞赛等形式展开。

做好法制宣传活动,举行“学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主题班会,积极响应号召。

教学要求:

注重人人参与,讲究活动秩序,联系实际。教学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导语,说明设立宪法日的意义。

首先,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落实依宪治国,发挥宪法作用,维护宪法权威。其次,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普及宪法知识,有助于公民通过各种宪法宣传活动感受宪法的价值,扩大宪法实施的群众基础。

再次,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落实201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最后,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有助于在国际社会树立我国尊重宪法的良好形象,扩大我国宪法的国际影响。二、一起来分析和讨论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法律法规的名称。

2、学生分组进行宪法知识竞赛。

3、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争做合格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怎么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要依法自律

2、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课堂小结

篇6: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西乡中学 钟伟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数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科学记数法》 斗古中学 卓政富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2.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3.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和人均耕地急剧减少的国情,让学生明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土地管理法》相关法律制定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

重点: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

三、教学难点

难点: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一些有关祖国人口、资源、土地的一些数据资料,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有关我国的人口、资源等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同学们查到了什么资料呢?谁愿意起来展示一下你的调查成果?

学生1:我在图书馆里查到了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

学生2:我从公布的资料上查到了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1900000000亩。学生3:我从电脑上查到了我国石油储量为24000000000桶。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反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沉思)学生l:我发现我国的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教师伺机点拨:同学们的观察都是正确的,请大家计算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告诉学生美国现有人均耕地面积约9.7亩)。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提问:比较我国在人口、土地方面与美国的差距,今后在这些方面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借机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学生明白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速发展的基本保证。)

学生2:我发现这些数据都比较大,书写和读时都比较麻烦。(教师赞赏)教师:那么有没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比较大的数呢? 2.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刚才,同学们都已做了努力的思考,想必都有所发现。你把你的发现告诉其他同学好吗?大家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看谁的方法好。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伺机点拨。3.择优反馈,提升理论

小组交流结束,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个小组的方法好?

学生a:对于较大的数,我们认为可以用数字与记数单位百、千、万、亿等合写的方法来表示比较简单。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l3亿。

学生b:我在查找资料时发现,有的数可以用一个数乘以10的几次方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1300000000可以写作1.3×l09。

学生:l.3×109这种写法更方便,因为若带单位的话,例如:***00写作13000亿会受到限制。教师:那么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呢?

归纳: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xl0n的形式,其中1≤a<10,n表示

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4.应用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696000000、3000010000。

(2)某校学生有3000人,每个学生的平均伙食费为200元/月,则这些住 校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是多少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表明)(集体订正)5.拓展创新

一个数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同学们都会了,现在如果有一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你知道它原来表示什么数吗?

例:(1)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为7.2×105平方米。(2)山东省的面积约为l.5xlO5平方千米。(3)人体中约有2.5×l013个红细胞。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中反馈、订正。科学记数法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你还能想到哪些应用? 学生:计算器中出现10的多少次方时。

学生:如工商银行的存款总额。教师:既然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用到科学记数法,我们就要对它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实例:(1)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约2亿册,居世界第五位。

①调查本校图书室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需要多少个这样的书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②调查本校的人数,如果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大 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的学校的学生借阅?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2)美国在20世纪的四次战争,所花费的钱数(单位:美元,1美元=8.27元人民币)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6.I3×l010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为4.48×1011美元;朝鲜战争为6.7×l010美元;越南战争为1.67×1010美元。

某市有1200万人口,年人均收入约为3万元,这么多人多少年的工资收 入相当于美国20世纪四次战争的花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订正。6.小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谁愿意起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7.布置作业

篇7:音乐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音乐教案《健康歌》

[教学目标]

1、能投入地听赏《健康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形象,能随《健康歌》的音乐边唱歌边律动。

2、懂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好处,初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相关内容,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产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

[教学重点] 能投入地听赏《健康歌》,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形象,能随《健康歌》的音乐边唱歌边律动。

[教学难点] 能随《健康歌》的音乐,有韵律地做即兴律动创编,产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能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相关内容。[教材分析] 《健康歌》是一首生动活泼的台弯儿童歌曲,歌曲以爷爷和孙女一起晨练为情境,通过平易如口语似的形象化歌词,道出了健康的真谛。

歌曲的音调平稳定如叙,以大量的同音重复进行为其特点,偶辅以突然七度大跳,既配合了词语的声调,又突出了词义,再加上插入的说白,使这首歌曲犹如说唱,充满着动感和活力。

这首歌曲看来较长,其实只是一个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多次变化反复而构成,乐段的结构图式为4+4。这也是这首歌曲易记、易唱的原因之一。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已经接触过这首歌曲,对歌曲的内容及情绪均能粗略把握。三年级的活泼好动,争强好胜。他们大都喜欢唱歌,乐于表演,模仿能力较强,但又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有着无穷的力量,他们爱发现,爱思考,爱创新,小脑瓜里迸发出来的创新火花时常会给课堂带来精彩,带来惊喜。三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以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善于思考、乐于创新的好习惯。[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堂礼仪,师生问好。

教师:同学们好,你们看我给大家带来什么啦?

2、教师展示奥运福娃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对了,今天教室里来的这位新朋友就是大家喜爱的“奥运福娃”。福娃今天有一个新任务——带我们一起去寻找快乐和健康!看福娃给大家带来什么了?

二、听赏歌曲《健康歌》

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健康歌》。教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歌曲。

提问:歌曲是什么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欢快的、活泼的、风趣的、有活力的;中速、中速稍快)

2、学生初听歌曲后回答问题。

3、带着问题,复听歌曲《健康歌》。

教师:请同学们再听歌曲,注意听歌中都唱了些什么?

4、学生复听歌曲后回答问题,教师相机出示课题“《健康歌》(欣赏)”。(学生回答所听到的歌词内容,不求完整,可以在后面的听赏环节继续熟悉)

教师:同学们知道了吧,今天,福娃就是来带领大家到音乐殿堂去感受、去寻找快乐和健康的。

5、再听歌曲《健康歌》,启发、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同音重复进行和七度大跳音程以及休止符,在塑造音乐形象所起到的作用。(歌曲的动感、活力的所在)

6、再听歌曲《健康歌》,启发、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转调与音乐形象的对比关系。(C调部分是爷爷唱的,降E调部分是孙女唱的;一个风趣、一个天真)

教师:福娃送给大家的一首欢快、风趣的《健康歌》,把我们带到了爷爷和孙女晨练的情境,带给我们快乐和愉悦。哪位同学知道,福娃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吗?(要锻炼身体、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要经常运动身体才会健康……)

7、教师相机出示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相关内容,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重要作用,能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教师:为了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人人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国家还制定了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法律,体育锻炼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第二条 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促进各类体育协调发展。

第十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实践与探索

1、出示并学唱教材中出现的歌曲片段。

(1)老师用稍慢的速度范唱歌谱,学生视谱听范唱。

(2)随琴,师生分句轻声学唱歌谱。提示学生注意同音重复时的节奏准确和七度音程大跳时的音准。

(3)随琴,学唱歌词。引导学生咬字清晰、准确,声音有一定的弹性,在此基础上,稍带一点说唱的感觉。

2、随着音乐做律动。

教师:小福娃告诉我们,要拥有健康,除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之外,还需要多运动。让我们随着《健康歌》的音乐来一起做运动,好吗?

(1)学生随《健康歌》的音乐进行律动。提示学生的动作一定要有的韵律感,要与音乐的节拍吻合,感受歌曲跳荡的韵律,避免学生脱脑音乐的一切“乱动”(动作不宜多变,宜复复,可以一个乐句做一个动作)。

教师:随着音乐来做运动,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让福娃来和我们一起运动吧!

(2)师生一起随《健康歌》的音乐边唱边律动。(可自行创编动作,也可角色扮演爷爷和孙女来进行律动的创编)

四、结束语

篇8:中学法制教学初探

1. 直观形象教学法

直观形象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投影、录像、电影、电视、幻灯、电脑、VCD、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多方面收集介绍法律知识、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方面的电影片、电视资料、录像带、投影、视频等资料以备教学使用, 也可以自己亲自动手拍摄DV片和拍摄照片制成幻灯片。这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直观,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2. 听法制报告

在教学中, 教师可请司法部门的负责人到学校做打击违法犯罪的法制报告。因所讲案例生动、形象、真实, 贴近我们的生活, 所以对学生更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我校经常请司法局、郊区法院、少管所等司法部门的负责人到学校做打击违法犯罪的法制报告, 对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 运用反面教材教育

在教学中, 教师可同少管所联系, 让少管所的少年犯到学校现身说法, 讲述自己是如何从小错开始, 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使学生懂得: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危险的, 认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决不能对小错姑息迁就。这些少年犯的年龄与中学生相仿, 少年犯从犯“小错”开始, 因屡教不改, 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少年犯所犯的“小错”在中学生当中也时有出现, 因而对中学生更有教育意义。我校多次同新乡市少管所联系, 让少管所的少年犯到学校现身说法, 也多次带领学生到新星剧场和新乡市第一中学听河南省司法厅举办的少年犯现身说法, 对学生触动很大, 教育效果很明显。

4. 开办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同法院开庭审判相似。模拟法庭由法官、检察官、辩护人、被告组成, 其角色完全由学生担任, 模拟法庭可依照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理。在教学中开办模拟法庭, 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比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法不可违》这一节内容时就开办模拟法庭, 开展法官断案活动, 学生积极性很高。这种方法新颖、灵活、生动、有趣, 参与学生多, 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通过开办模拟法庭, 学生懂得什么是违法, 什么是犯罪, 以及犯了何种罪应受到何种刑罚处罚, 由知法、懂法最终达到守法的目的。

5. 观摩法院开庭审判

在教学中, 教师可同法院联系, 由法院选择一些对青少年有教育意义, 适于公开审判的案件进行公开审判, 组织学生前去观摩。法院公开开庭审判这种形式能使学生了解法院审判的程序和人员构成, 了解公检法各自的职能及相互关系, 懂得犯罪分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又受到了教育。比如我校多次与郊区法院联系, 组织学生到郊区法院观看公开开庭审判案件, 学生对开展这种活动很感兴趣, 激发了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6. 运用小品、相声艺术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把小品、相声艺术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要讲授的法律知识编成小品、相声, 语言应幽默、诙谐、滑稽, 在教学中让学生表演。台下学生一边看表演, 一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小品、相声艺术这两种形式进行教学, 学生学在其中, 乐在其中。如果充分准备, 课堂气氛就会很活跃。如我在上《我的受教育权》这一节市优质课时, 设计了小品《谁也管不着》, 让学生表演, 成为这一节课的又一个亮点。我在上《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这一节市优质课时运用了相声艺术, 教学效果很好。

7. 开展词语接龙、课堂辩论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开展词语接龙、课堂辩论进行教学, 这些活动形式新颖、有趣,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我的受教育权》时, 开展了接龙游戏, 让学生以小组接龙的方式把自己所知道的对受教育权作出规定的法律法规的名称写在纸上。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 以小组为单位, 从第一个同学开始在纸上写出法律法规的名称并依次向后传, 每人每次只能写一个, 如有人写不出, 可以跳过。以2分钟内写出的法律法规名称的多少决胜负。接龙游戏这种活动形式, 使学生既愉悦了身心又学到了法律知识, 深受学生的欢迎。

8. 开展智力竞猜活动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开展智力竞猜活动进行教学, 由于活动形式新颖、充满乐趣,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比如我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法不可违》这一节内容时就开展了智力竞猜活动进行教学。规则如下:两名同学组成搭档, 一位看大屏幕的显示, 表述相关内容, 可以说出有几个字, 可以用身体语言表达, 也可以用其他词语代替, 但不准用汉语或英语直接说出屏幕上的词, 如说出该内容便算“过”, 不能得分。另一位必须背对大屏幕, 只能看对方表述, 猜出内容。每组6个词, 一分钟内说出4个便为闯关成功。竞猜内容为主刑和附加刑刑罚词语以及违法行为和犯罪等词语。通过开展智力竞猜活动进行教学,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达到了寓教于乐、教书育人的目的, 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 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加强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极为必要。通过法制教育, 学生懂得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养成自觉守法的良好习惯, 做到法律规定做的一定要做, 法律不准做的一定不做,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使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摘要:近年来, 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而犯罪成员年龄则呈下降趋势, 犯罪手段成人化。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与青少年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有关,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 特别是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这是关系到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

上一篇:中国有机食品市场销售渠道特征分析下一篇:大病医保如何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