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小学美术教学总结

2024-07-08

岭南小学美术教学总结(共7篇)

篇1:岭南小学美术教学总结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第二学期

一个学期已经匆匆过去,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地开展美术教研教改工作,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改革并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下面将本学期的教研教改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发展和提高学生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力,遵照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观察,学习,评价同龄人的美术作品。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结合学生绘画的情景,所表达情感的真实性与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去细致观察,回忆,在想象中提练创作题材。如家庭趣事,校园生活,家乡风光,民俗风情,家乡的人,家乡的特产,家乡名胜古迹等。我本着美术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少数尖子的。我给学生扎扎实实地上,为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视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我的功底不是那么好,但我会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有的放矢地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我对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努力抓好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因此,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于是,我选择了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来做示范,利用同桌帮助一些不会绘画的同学,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激发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形成他们应有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1.我要认真贯彻本课程标准的精神,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 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美术教学 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我一定要加强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 活泼 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总而言之,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立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美术实践方式,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课型的美术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术教学中能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篇2:岭南小学美术教学总结

在教学中,孩子们对上述内容都较感兴趣,因为这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前平时没注意的问题,如“偷偷看自己”、“男孩的小秘密”、“女孩的小秘密”、“营养悄悄在溜走”、“快餐不宜常吃”、“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的预防”、“艾滋病离我们远吗?”、“骨折的急救处理”、等等。通过学习,他们明白了这些生命与健康的日常生活常识,知道了怎样文明健康上网,在自然灾害中如何镇定对待,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他们懂得了要尊重生命,珍视健康,拒绝诱惑,爱世界,爱自己,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卫生与健康》是一门系统性的、延伸型的课程,教师更应重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导“理解”,重学生“运用”,求学生“发展”,让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关注生活,关爱生命,怎样和他人友好相处,知道父母的艰辛,懂得感恩,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学中,我主要从几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认真钻研教材,尽量讲课中的内容,多多查找有关补充资料,做好课前准备。重视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发挥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查找有关资料,在“营养在悄悄溜走”这课中,我让同学们自己说说平时是怎样做的,营养是不是在溜走?怎样做才能保证既营养又可口。我还和同学们加讲了几种常见的快餐的做法。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很多同学嚷嚷着回家后给他们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看到这一切,我非常高兴,因为同学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了解很多。知道了自己的变化是人的生理变化,知道了一些常见病的特征和预防,知道了怎样和他人友好相处,同学朋友之间应互帮互助。

《卫生与健康》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他会告诉孩子们:“怎样做到科学饮食”、“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肠胃”、“怎样做好预防接种”、“怎样注意做好居室的卫生”、“怎样注意烧烫伤”、“怎样处理小伤口”、“植物朋友告诉你”、“怎样文明健康上网”、“做善良的人真好”。

在教学中,孩子们对上述内容都较感兴趣,因为这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前平时没注意的问题,如“呵护呼吸系统健康”、“预防寄生虫病”、“你的文具玩具安全吗?”、“远离危险地带”、“洪水来了”、“地震逃生记”、“我读书,我快乐”、“责任伴我成长”、“我爱简朴生活”、“美丽的生命历程”等等。通过学习,他们明白了这些生命与健康的日常生活常识,知道了怎样文明健康上网,在自然灾害中如何镇定对待,如何珍爱自己的生命,他们懂得了要尊重生命,珍视健康,拒绝诱惑,爱世界,爱自己,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

《卫生与健康》是一门系统性的、延伸型的课程,教师更应重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求学生“发展”,让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学中,我主要从一些几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认真钻研教材,尽量讲课中的内容讲清将头,多多查找有关补充资料,做好课前准备。重视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发挥学生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自己带着问号去往上查找有关资料,在“预防寄生虫病”这课中,我拿着蛔虫的实物标本给学生看,我还自己制作课件,为教学服务,如特别用制作的课件着重讲了预防血吸虫病的知识等等。我还和同学们加讲了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

篇3:如何传承岭南传统工艺美术

向云驹曾编著《中国民间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推荐丛书》,这本书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不但让普通老百姓了解了我们国家有哪些丰富的遗产种类,遗产拥有者也更珍惜自己的遗产。无疑这些出版物都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木板年画集成》的出版是对中国木板年画的抢救,该书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木板年画是中国很重要的民间文化种类,该书不仅记录年画本身,更把它背后所蕴含的民俗都做了很详细的解释,甚至对年画印刷的传承人、年画销售渠道和销售路线都一网打尽,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可见,及时把岭南传统工艺美术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是很好的传承方式。

2. 建立完善的民间美术教育、传承的保护制度

国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民间美术教育、传承的保护制度是很关键的,举个例子,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曾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人们追求繁荣的假象,把无数带有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民间四合院推倒了,一座座摩天高楼拔地而起,给人一种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气派,但巴黎的古建筑依然保留完好,法国人以自己的文化建筑为荣,而中国却相反,而且城市到处都是建筑垃圾。一个没有自身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正是由于国家没有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才使得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消失匿迹。可见,国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民间美术教育、传承的保护制度的心是多么迫切。

3. 媒体的宣传,回归传统文化

思想舆论导向是一种引导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意识因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饱经磨难,思想意识上总认为国外的无论是科技、医疗、教育等都要比中国的好,进而有一种崇洋内外的错误价值观,特别是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提出废除中医,更加剧了人民的思想意识的转变。改革开放至今,国外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大量涌入中国,人们对中国的传统地域文化产生了怀疑和误解,看我国高校如此多的学生学油画就可见一斑,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因此,媒体应该大力弘扬岭南传统工艺,使人民的艺术思想回归到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中。

4. 政府的导向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变得一切向钱看,一些都和利益挂钩,岭南传统工艺因为制作繁琐、制作时间长、造价低廉、市场前景又不被看好,所以很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个劳动时间长、效益很低的行业。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例,现在仅存的传承人只有冯炳棠一个人,他的儿子和孙子对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感兴趣,以佛山木版年画为代表的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后继无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政府要出台有利于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岭南传统工艺美术注入强心剂,使更多的人愿意从事传统工艺。

5. 扶植民间艺术新秀

老一辈民间艺人的丰富经验如果得不到继承和发展的话,是一大损失,政府要大力倡导、鼓励年轻人去学习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并出台一些对年轻人学习民间工艺的优惠政策,因为年轻人的思想活跃,思维更加广泛,思考问题也有其独到的地方,往往有更多新颖的创意。他们从事岭南传统工艺后,相信定能创造出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佳作,从而给岭南传统工艺美术注入新鲜血液,只要有一代又一代不间断学习传统工艺美术的年轻人出现,就能使传统文化不断新旧交替,使源头活水源远流长,使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屹立于祖国的艺术之林。

6. 融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元素

年轻人是中国的主流的消费人群,他们追求时尚、潮流、另类、渴望活力无限,应该早已被我们所认知,如果把生活中的日用品、服饰类、工艺品等加入岭南传统工艺美术的某些特定元素,相信会受到年轻人群的青睐和追捧。例如,将广州刺绣的图案印在水杯上,把佛山木版年画印在T恤上,把佛山剪纸元素抽离出来运用到衣服上,或是把阳江风筝中的具体的某个风筝图案制作成水晶工艺品、纪念品等。这些新鲜的东西一定能够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可见岭南传统工艺美术的市场潜力巨大。

7. 建立民间美术馆,举办民间工艺展览

除了媒体的宣传外,国家要多建美术馆、博物馆等,多举办民间工艺展览,广大的市民可以在闲暇之余去参观、去学习。有句成语见多识广,就是见识多,知识广,形容经验多。人们看展览的次数多了自然就会有心得体会,广大民众通过彼此间的学习交流,自身的文化品位、艺术修养得以提升,使岭南传统工艺美术得到广泛的、大众化的传播、接受和认可,也可起到间接宣传本地区传统文化的作用。这样不仅弘扬了岭南传统工艺美术,而且使得广州作为“文化名城”而名副其实。

8. 普及岭南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课程

学校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大、中、小院校开设了岭南传统工艺的美术课程作为普及课程,让学生了解到所生活的土地上有那么多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并不是要求学生非常详细具体地制作出成品。学校普及岭南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是很好的宣传、传播本地文化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学习到传统工艺。加上他们中的某人可能会喜欢上这门课程,一旦他们喜欢上这一课,就会钻研下去,甚至以这个为自己的职业,并一直坚持学习下去。他们羽翼丰满后,又会传授给其他人。所以,大、中、小院校普及岭南传统工艺美术的意义重大。

9. 民间工艺美术与专业美术院校联系合作

篇4:岭南小学美术教学总结

一、开发基于岭南文化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的意义

从近年课程改革实验的情况看,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特色课程的建设。国内对岭南文化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较少能够真正应用在小学教育的课程中。对于处在岭南文化主要发祥地的农村小学来说,打造岭南文化特色课程,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1.传承岭南文化的需要

岭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学校所处的钟村,历史悠久,山清水秀,祠庙众多,崇德尚贤,人杰地灵。钟村的岭南文化资源涵盖了建筑、民俗节庆、农耕种植、饮食、语言、戏曲、书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通过特色课程开发与应用,可以让更多的师生、家长了解岭南文化,促进岭南古邑钟村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的需要

岭南文化中有很多方面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道,通过提取祠堂、民俗节庆等岭南文化中的精华和德育元素,使学生感受先人的忠心爱国、孝亲睦邻、迁徙开基、勤俭持家、寒窗苦读、明礼厚德,在丰富、细微的生活实践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因此,位于岭南古邑的农村小学以岭南文化为基础,以特色课程为载体,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必然选择。开发与应用基于岭南文化的特色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活性、环境性、探究性、文化性、经济性,能够有机地丰富并拓展素质教育的内容。

4.解决学生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周边田园种植了大量的农作物,校园有充足的场地可以开展种植、美食烹饪等活动。校园周边还有广州火车南站等飞速发展的商圈、小区住宅。学校约75%的生源来自本土以外的全国各地,地域文化差别较大。因此,通过岭南文化的课程建设,可以使学生通过传承并发扬优秀文化,陶冶情操,发展特长。

二、基于岭南文化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的

开发与应用策略

通过挖掘钟村地域体现岭南文化的书画、祠堂、节诞等文化资源,学校以德为先、以智为本、以体艺特长为重,开发设计了系列特色校本教材,与现有的国家、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岭南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具有地域性岭南文化为底色的“钟秀”教育思想作为课程开发的灵魂。钟村历来就有钟灵毓秀的文化传统与美誉,因此学校提出“植根岭南,灵秀成长”办学理念。“钟”即凝聚,集中;“秀”即灵秀。“钟秀”,就是聚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灵秀之人。以“钟”为教育的途径、手段和过程,以“灵秀”为育人的素质目标和成长的指标。使每一位师生都能在岭南这片土地上学有所长,明礼而成德,通文而成才。

二是以具有岭南文化内涵的灵秀品质作为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钟秀”教育具有乡土性、人本性、发展性的特征,把岭南文化与师生的发展相结合,在发展中聚灵孕秀,在发展中体验提升,从而达成“知书达礼,秀外慧中”“崇文尚礼,爱敬信善”的灵秀品质。灵秀于德,则为文明有礼、自信自强、感恩奉献;灵秀于智,则为善于思考、思维敏捷、勇于探究;灵秀于体,则为积极锻炼、身心健康、行动敏捷;灵秀于美,则为善于审美、学会爱美、积极创美。

三是以具有岭南文化营养的自然与人文素材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岭南文化特色课程的打造不应只追求表面的“乡土特色”,而应力求彰显文化品味,弘扬文化精神;不但要有文化的形式美,更要体现文化的内涵美。要让学生更愿意触摸历史,亲近家乡,自觉地接受岭南文化的滋养。

三、基于岭南文化农村小学特色课程的

实施与成效

学校通过开展“钟秀”特色课程活动,在学生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培育灵秀成长的力量,展现出灵动蓬勃的气质。如通过劳动种植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外种植蔬菜、果树,吸取植物生长之灵气;“古祠明礼”德育实践活动,以“礼”为主线,通过“开笔礼”和“毕业礼”浸润,培养学生“信、善、忠、孝、爱、敬”的行为;“钟村节诞风情”探究实践活动,搜集钟村的集会资料,在家长或学校的组织下参与集会活动,感受传统文化之气息;“钟灵艺秀 放飞梦想——阳光下的微笑”校园艺术节,让学生们各显其能,同台献艺,展示才艺之秀气;“岭南校园添风采”活动,“崇文楼”“尚礼楼”“灵心路”“独秀林”“美文坊”“灵秀园”等都在师生命名下传递着“钟灵毓秀”的神髓,积淀着岭南乡土与校园文化的精华。

课堂中“问学灵动,启智培能”。“三问三学三灵”的课堂模式使学生有灵感(学有感悟)、敢灵展(展有灵气)、会灵评(点评促灵)。原来的课堂上,学生不爱学习、不敢发言,课堂气氛不活跃;现在的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言、善于表达、敢于质疑、有自主性和灵性;课程评价不拘一格,具有生活气息,体现了多维性、生成性与发展性,浸润了学生心灵,激励着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在岭南文化“钟秀教育”特色课程浸润下,学校秀色满园。近三年来屡获殊荣,成绩显著,学生获省、市级荣誉高达264人次。蔡映惠老师在2015年第七届全国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荣获全能一等奖和合唱指挥单项第一名的佳绩。学校在2014学年番禺区办学绩效评比中荣获进步奖和三等奖。昔日的薄弱学校,而今已跨越式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深厚岭南文化底蕴和灵秀气质,弘扬个性的优质校园。

篇5:岭南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

4梦幻未来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科幻绘画的构思及表现手法;

2、打破既定形象的束缚,通过简化、夸张、变形、组合等手法构思新形象并用多种绘画手法进行表现;

3、乐于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与想象。

二、重点难点

重点:构思并以手绘形式创作未来世界的画面。

难点:打破既定形象的束缚,通过简化、夸张、变形、组合等手法构思新形象并用多种绘画手法进行表现。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梦境话题,请学生做一场奇幻的梦,并展示课题——《梦幻未来世界》

(二)讲授

1、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未来世界进行思考,在头脑中建立梦幻未来世界。

2、五分钟速画

引导学生在五分钟内用抽象的方法表象自己的意境,请其他同学进行“解梦”,请没有画出来的同学总结问题。

3、偷师学艺

通过学习课文两位大师(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康定斯基《突发奇想》)的未来幻想画解决学生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幻想画的创作方法,组合、简化、夸张等。

4、微课插入

以微课形式总结构思想象画的过程与方法并用多种绘画方法进行表现。

(三)创作

以“梦幻未来世界”为题,创作想象画。要求大胆想象,大胆表现。

(四)讲评

篇6: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五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的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比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样性。

3、欣赏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艺术特色。教学难点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们了解家乡的老房子吗?你觉得家乡的老房子漂亮吗?它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区别?

二、欣赏课件

1、设问、激趣

对比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南北民居,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2、观察、感受

观赏有关民居的图片或影片,引导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三、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民居的种种疑问,教师酌情补充一些学生遗漏的重要问题,如各个地区的民居建筑在造型上有何不同?在选材上有什么特色?民居和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四、学生描述、欣赏、表现

五、课后延伸 教学后记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了解了民居的特点,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第2课 走进现代建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建筑的多样性,能用语言简单评述现代建筑的特点。能用形、色、材质、使用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现代建筑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民居建筑的多样性;在资料收集、分析、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经典建筑的造型和艺术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建筑与科技的联系。

教学准备有关现代建筑的光碟、图片资料;表现现代建筑艺术的视觉艺术作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民居的特点,你觉得它们和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有什么区别?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现代建筑的特点。

二、欣赏课件:观赏有关现代建筑的图片或影片,引导学生对现代建筑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提出问题:

1、你认识这些建筑吗?

2、你知道这些建筑穿的是什么“衣服”吗?

3、漫步空间的世界

4、走近大师—贝津铭

三、学生表现

画一画:我也要做建筑设计师,比一比谁设计的未来建筑更漂亮。

四、作业要求

能用恰当的书面语言对典型的现代建筑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能选择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自己想像的现代建筑。

教学后记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很高的学习兴趣,通过现代建筑的欣赏,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课后的作业完成效果好,能设计出各种属于自己的未来建筑。

第3课 肚子里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观察和关注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

能运用夸张变形、组合的形式来表达对事物内在本质,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和细部结构的丰富想像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唤起记忆、触觉感官体验学会观察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通过作品的对比欣赏和故事情节的构思,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能描绘事物的形态、细节、色彩、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画面装饰。教学难点

能对事物内在本质和细部结构的丰富想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小木偶的故事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活动一:讲童话故事

2、小组活动二――(欣赏观察比较)

3、小组活动三――(情感体验活动)

4、小组活动四――合作绘画游戏

三. 评一评――哪编的故事最好,哪组画得最好,为什么? 四.老师作点评并小结。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想像力,也使学生在合作接力绘画中,体验沟通和共同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

第4课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巨人与小矮人的视觉形象对比与角色变化的想像力;学会用变形夸张与组合的手法去表现童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分别从巨人与小矮人的角度去观察身边事物的形象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意想不到的事物。

教学重点 扩大想像的空间,增大奇思异想的力度。教学难点

如何以周围的环境衬托出自己变大或变小。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童话故事在古今中外都广为流传,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这个童话故事。

二、提出问题

1、假如你变大或变小了,你周围的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你有这方面的体验吗?(提示:如站在高楼上看地面,游览世界之窗的感受等等。)

2、角色游戏――让学生想一想:我变大或变小后有何奇遇?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能否把自己想像的《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描述出来?

三、欣赏作品

四、布置活动要求

五、作业点评

六、课后延伸 课后找寻有关的巨人和小矮人的故事,讲给父母或同学听。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想像力,在作业的完成中能注意到人物变大或变小后的周围环境变化,能表现出一定的情节关系。

第5课 缤纷的色彩乐园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学会用原色调配间色和复色,并能区别其色相。

教学重点:学会用原色调配间色和复色。教学难点;间色和复色调配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展示三原色、间色、复色挂图,边说明边演示:

1出示红、黄、蓝的色纸卡片与水颜料,认识色相。提问、说明什么是三原色?

2、用水颜料混合物出间色橙、绿、紫、再出示色纸卡片,认识间色色相。

3、用水颜料混合:

三、让学生从实景图片和美术作品中区别哪些是原色、间色、复色。

四、学生作调配原色,间色、复色的练习。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三原色,并学会用三原色调配间色和复色。

第6课 有趣的水墨游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中国画的工具。尝试毛笔的不同执笔方法。能掌握粗细、干湿和浓淡的对比画法。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中分析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在水墨游戏中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教学重点

认识水墨画材料的特性。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教学难点掌握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一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画一画――各种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画游戏(用墨、用彩色均可,注意养成良好的作画卫生习惯)。

3、体验――画在普通纸上有什么效果?为什么?(体验中国画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

4、比一比――谁画的线条各类多?谁画的水墨效果丰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教学难点)

5、想一想:各种不同浓淡、干湿、粗细的水墨可以用来表现什么效果?(思维拓展,产生联想)

三、讲评、小结

评一评――谁画的水墨效果好,他是怎么画出来的?让画得好的同学谈谈作画的感想。

四.老师作点评并小结。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我国的传统绘画方法――中国画的特点,初步了解了中国画的工具特点,体验到了中国画的水墨情趣,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7课 可爱的水墨昆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点、线、色组成丰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能掌握粗细、干湿、浓淡的对比画法,能运用积墨法。

2、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野趣》和学生作品中分析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的变化。在水墨游戏中体验积墨法的独特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继续体验水墨画材料的特性。用毛笔画出各种线条。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墨色表现不同昆虫的形态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有关昆虫的课件,布置学生注意观察小昆虫的的特点,让从欣赏中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评述

提供大师、小朋友的昆虫水墨画。

想一想:你知道有哪些画家比较擅长画昆虫,他们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分析昆虫的结构,注意一些细节。

3、老师作示范

4、学生动手绘画:

三、讲评过程

教学后记: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兴趣浓厚,能用水墨来表现各种小昆虫。

第8课 现在、未来的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运用线条、色彩画出自己的形象;通用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规律;在综合运用创作中掌握夸张变形的手法。

教学重点

(1)认识人物脸型、发型、五官及表情的神态特征;(2)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描绘现在或未来自己的形象。教学难点

如何充分观察,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以夸张变形或生动写实的手法画出自己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谈谈自己将来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与比较

观察小时候的照片,通过镜子比较现在的我与以前有哪些变化。(1)脸型、发型、五官的变化;(2)身体上的变化;(3)服饰方面的变化。

2、欣赏与发现

引导学生欣赏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3、探讨与尝试

(1)尝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描绘现在或未来的形象:

(2)能否学学大师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呢?

(3)小组讨论用其他绘画工具、材料来表现的可能性(电脑绘画、图像处理软件等)。

4、创作与评价

三、讲评、小结

四.学生互评,老师作点评并小结。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从课堂上了解了什么是人文,能学着关爱自己、尊重别人的个性,体现艺术与人文关怀精神的密切关系;

第9课 我的好邻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画出一组邻居的形象;学习选材和搭配色彩的知识;尝试运用卡纸、粘贴和添画的形式建造“高楼”,并能把邻居“安排”进去。学习界纸刀的安全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观察,课堂中能讲述邻里之间的故事;在欣赏与评述过程中能发挥想像与创作的思路。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画出一组邻居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立体的“高楼”。在创作中有目的地运用色彩知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和邻居的关系是怎样的?你是怎样理解“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的?讲讲你和你邻居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习,展开活动

2、制作和装饰

小组成员分配工作,合作完成一座立体的纸“楼房”,并把画好的邻居作品粘贴进去。

三、欣赏与整理 方案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分享活动。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的十分钟左右,布置学生将小组完成的作品放置在讲台上,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欣赏活动,建议采取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同时结合小组互评与教师总评的评价方式。

方案二:游戏活动

可以参照教材提供的游戏活动情景进行游戏,如果教师实施课程的班级较大,可采取在各个小组选择部分学生在讲台上活动。

第10课 我的动物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人与人动物关系密切,互为依存,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2)能够运用泥塑并借助其他媒材塑造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中体验泥塑作品的美。在资料交流中感受动物的性格特点。在创作中激发想像力的塑造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动物朋友。

教学难点

有关塑造小动物的技能,特别是夸张形体和添加细部。作品完成的清洁整理工作。

教学准备 橡皮泥等软性材料,硬质材料如空饮料罐、饮料盒、椰子壳等;报纸。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按照教学建议中“探秘与体验”的活动环节操作或以“动物王国”动物联欢会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扮演“动物”的游戏导课。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与发现

欣赏各种动物的图片(教师提供或学生提供)和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够概括归纳动物的形象特征,为后期的造型活动做好准备。

2、探讨与想像

3、合作及创作

讨论:个人创作,准备塑造自己喜欢的哪个动物?小组合作,准备塑造哪些动物,如何分工合作?

创作:按照制作步骤,先塑出大体形状,再将主要牲捏塑出来,注意适当夸张其牲,然后添加细部,再整理制作完成。

三、讲评、小结

评价:教师评,学生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

第11课 我们的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些常见的乐器。运用搓、捏、压、贴等泥塑立体造型技能。能运用粗细对比的方法塑造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中体验简练、概括、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的艺术手法。在资料交流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乐器的造型美,乐手、歌手的动态美,音乐会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运用基本形的要素进行组构、添加和创作。

教学难点

乐手的动态特征,乐器的外形特征,二者的合理驵构。如何添加细部。教学准备 橡皮泥等软性材料,硬质材料如牙签、小木棍、小铁丝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以一段气势磅礴的乐曲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与感 受

2、探讨与想像

3、合作及创作

小组合作:(1)准备怎么做,塑造哪些乐手及乐器,如何分工合作?(2)音乐会上各位演奏家、指挥家、乐手、歌唱家的位置如何摆放?

创作:(1)按照制作步骤,先塑出大体形状,再将主要特征捏塑出来,注意适当夸张其牲,然后添加细部,再整理制作完成。

(2)注意乐器的造型特征,乐手的动态特征。(3)小组内各同学所塑造的乐手的大小高矮要一致。

三、讲评与共享 欣赏:创设“我们的音乐会”的情境,大家一起欣赏。

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及教师点评(乐器的造型,指挥家、歌唱家、乐手的动态和音乐会的气氛)。

第12课 刮 大 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刮大风时各种物体的表现方法;(2)应用线条或色彩等表现风。

2、过程与方法:(1)体验刮大风的情境;(2)在探索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观察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刮大风时周围的环境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谜语导入新课:猜一猜“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但感觉得到”,猜一自然现象。——风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

通过风扇等道具模仿自然界的风,引导学生体验刮风时的感受,以及观察人物的表情及动态。引导学生理解小博士的话。面的变化。

2、活动二

引导小组交流收信的资料及图片,设问:你们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风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和危害?培养学生从小关心自然,关心生活以及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

3、活动三:欣赏与感受

4、活动四:创作与评价

小组讨论后以个人创作或集体创作的形式进行风的记忆想像画创作构思。

三、展示与讲评

学生作品展示,评一评:谁的作品最能表现刮大风的情景? 通过自评、他评,鼓励自信,培养个性。

教学后记:课后让学生把作品展示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3课 雨来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一些表现雨中情景的儿童画;(2)学习“先画主体后添背景”的构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下雨时周围情景的变化,能够抓住下雨时环境和人物的动态。(2)体验雨中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应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进行记忆或想像创作。教学难点:结合真实的雨中情景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欣赏课本范例,设问:

1、这几幅画表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2、下雨时人们用什么雨具?动态如何?

3、你知道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吗?

4、你从画中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

活动二:组织学生分组讲一讲自己有关“雨”的故事。有兴趣的学生可进行表演。活动三 :学习绘画步骤: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说出步骤,小组分工,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方法画出下雨的场景。

三、展示与讲评,学生作品展示; 评一评:谁的作品最能表现刮大风的情景? 通过自评、他评,鼓励自信,培养个性。

教学后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作业。课后尝试用深蓝色或黑色的纸,运用尖物刮划纸面的方法,制造雨天的特殊效果。

第14课 奇特的热带植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热带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及相关的科学知识;(2)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大胆地创新表现;

2、过程与方法:

(1)欣赏热带植物的形态特征,并从中了解相关植物知识体验自然生态之美;(2)引导学生到植物园观察与写生,以不同视角去表现; 教学重点:围绕热带植物不同的外形特征进行大胆的绘画表现。

教学难点:怎样以“热带植物形态、纹理的装饰与构成”表现画面的层次。

教学准备:整理本校的植物园,收信有关热带植物的图片。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一:利用图片或媒体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热带植物,并说说它们奇特在哪里?(启发学生联想:圆的像什么?扁的像什么?高的像什么?矮的像什么?叶像什么?茎像什么?花有何特别?)以仙人掌为例,比较与其他植物有何不同?它们生存的土壤环境如何?

活动二:通过欣赏,你们能联想到什么?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活动三:欣赏课本学生作品说一说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去表现的?如果我来表现,又该如何去表现呢?

活动四:指导学生绘画合作表现。

三、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集体展示作品,互相欣赏,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养个性。教学后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想像力丰富,画出了一些充满想像力的画,展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他评和自评。

第15课 家乡的山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与比较,能用语言评述摄影作品及大师、农民画家的作品;

(2)能应用重叠组合的方法构成画面,并能初步掌握同类勾搭运用和应用遮挡手法表现山林的空间层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家乡山林资料收集进行欣赏、感受、比较、分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2)在探讨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手法表现重叠的山林。

教学难点:应用同类色及遮挡手法来表现山林的空间层次。

教学准备:大自然中的山林录像或图片。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交流、探索、评述

2、方法、构成、探索

3、自主、合作、表现

三、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共同欣赏。(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3)教师奖励。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知道了山林与人类的关系,在绘画表现上还不能完全掌握遮挡手法表现大面积的山林,今后要在多欣赏的前提下提高。

第17课 鱼儿鱼儿告诉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种鱼儿的不同特征和本领并能根据鱼儿的启示运用自然形、几何形变化组合及对称均衡的组织原理进行仿生产品设计。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各种鱼儿特征和本领的观察,感受大自然的奥妙和美好,从小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习惯,养成敢于想像、大胆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受鱼儿的启示,进行仿生产品设计。

教学难点:发挥独特的想像,能根据鱼儿的不同功能来设计产品的功能。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课堂发展

1、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分小组阅读教材,理解仿生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2、引导发展:教师提问学生:

(1)现代飞机和飞鱼、鲨鱼和潜水艇的外形和功能有什么地方相像呢?

(2)吸尘器的设计仿照了鳐鱼的哪些功能呢?搅拌机的设计又仿照了章鱼的哪些功能呢?

3、启发思考:教师再出示一些鱼的图片,启发思考:你能根据哪种鱼来设计一种产品呢?

4、设计创作:轻声播放音乐,布置学生进行设计比赛,提出作业要求,讲明注意事项,看谁是最动脑筋的“小设计师”。

三、反思评价

四、课后延伸,把你的设计告诉爸爸妈妈,并与爸爸妈妈一起修改作品。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仿照不同鱼儿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像,设计一种日常用品或机械,结构细节描绘生动,初步建立了设计意识。

第18课 奇妙的建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观察感兴趣的生物的外形、结构特征,模仿它们的样子设计出有趣的建筑。

2、过程与方法:

在视、听等教学方式中发展想像。通过观察、比较感受建筑物的美。在学习中体验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由生物的外形特点联想和设计奇妙的建筑。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出奇妙的建筑,让生物的特点与建筑的特点巧妙地结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欣赏课文中提供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以及学生自己收集的建筑图片,将这些图片进行对照:哪一些建筑更独特,更具美感?独特在哪里?

2、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建筑物是什么样子的?假设自己是建筑师,你准备设计一组怎么样的建筑物?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联想:

3、做一做

三、反思评价

1、作品展示:大家把画好的作品集中起来,互相欣赏。

2、自我评价:你设计了什么样的建筑物?是怎样想出来的?

3、他人评价: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教学后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较有创意地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表现独特而美观的建筑。

第19课 漂亮的“高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剪、镂、贴”的技能。运用对比色、间色进行装饰。

2、过程与方法:在尝试活动中感受各种纸材的质感。在“操作活动”中探讨“剪、镂、贴”的技能。在“摆、拼、组”活动中发展设计思维。

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纸材和方法,进行高楼的“形与色”的设计与立体制作。教学难点

(1)对剪、切、划线、折、镂空、粘贴、组合、堆砌等技能的学习;(2)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作及课本图例,回忆砌积木的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

2、探究高楼的制作方法(小组探究)。设问:范例中的高楼大厦是由哪些材料制作出来的?由哪些几何形组成的?你能说说它们的制作方法吗?你能有更好的想法吗?

3、引导学习制作高楼的方法,示范“挖、剪、贴、组合”等,着重强调使用工具的安全。

4、制作高楼的实践活动(单独或小组合作进行)

5、成果分享:

三、展示评价,小组自评、互评后选派学生作导游介绍“新城区”的风光。教学后记: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充分想得到废物利用,做出了一些造型美观的高楼大厦,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增强的学生的设计意识。

第20课 我们心中的校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平面图表现方式,学习简单的效果图表现方法;能发现并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能综合运用找到的材料与同学合作完成“未来的校园”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设计前进行预先准备各种材料。在探究和实践中发展设计思维,在参与“展示”活动中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从平面图表现到立体造型的兴趣,感受材质的特性。教学难点:校园模型的选材构思方法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结合学校等级评,估开展以“爱我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2、看一看:课本的校园规划平面图以及学生作品。说一说:校园设计的特点,引出小博士的话。

3、做一做:小组探讨设计平面图的方法并设计出“心中的校园”蓝图。

(1)策划阶段:欣赏课本图例后,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利用已有的设计图的局部或整体,讨论如何使用现有的材料。

(2)完善阶段:师生共同完善与确定方案。开展别开生面的“学校校园环境竞标会”。(3)实施阶段:小组分工合作运用综合材料,制作心中理想的校园模型(可以是校园内的一个分区)。

篇7: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教案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美术术语描述画家笔下的阳光世界:尝试观察某一物体在阳光照射下发生的色彩变化或分析某一幅绘画阳光的美术作品。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感受画家对阳光下多彩世界的赞美:通过视、听讨论探究美术语言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关注画家作品的审美情趣与画家对艺术的追求。教学要点:

1、重点:从名家作品中感受阳光给世界万物所带来的迷人色彩。

2、难点: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兴趣点:四时变化而引起色彩变化的画面。光与影的奇妙效果。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光盘、学生带油棒、色笔。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阳光下的世界)

2、教师设问:对莫奈的几幅画欣赏后,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作品中的色彩,光、与影的变化,你能用语言说出这些变化吗?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问:莫奈为什么长期迷恋于阳光与色彩的表现?

3、教师讲述莫奈作品的特点和色彩。

欣赏有关莫奈的作品后,引导学生对在阳光万物的色彩、光与影会产生千变万化的色彩效果。学生初步感受的审美体验。

4、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色彩在阳光下的变化的种种疑问,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介绍对同一景物作在不同色彩的变化。

5、观察、收集。

三、学生活动

1、说说的莫奈的作品后色彩特征,分析作品成功之处,你能根据莫奈的作品后的特点,画出自己的作品来吗?

2、观察、发现: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吗?

四、小结

1、有创意、2、色彩美丽。

3、能基本在不同的时间的阳光下表现出物体不同的色彩。

第2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美术术语说出自己对画家笔下的纤夫的感受,能观察画中个人物的表情、特点、深刻感受到沙皇同统治下纤夫们的沉重的苦难及坚强的毅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感受画家对劳动者的赞美,通过视、听、评述、体验画家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劳动者创造了世界,劳动最光荣、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教学要点:

1、重点:从名家作品中感受劳资者创造世界,劳动最光荣能用简单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学习大师们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2、难点:了解画家通过劳动者的动态、表情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兴趣点:(1)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2)模拟表演画中人物的动作,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3)尝试劳动题材的绘画练习创作。课前准备:

1、图片、2、光盘、学生带油棒、色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

2、教师设问:欣赏油画《伏尔加船夫曲》导入新课:观察各个纤夫的动态、表情、衣着特点,你能发现哪位纤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经习惯这种工作,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3、教师讲述列宾作品的特点和色彩。

欣赏有《伏尔加船夫曲》的作品后,引导学生劳动者的尊重和赞美。

4、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对其它的作品进行讨论、了解和认识更多的画家并激发学习大师的兴趣,并提出有有关的问题,5、观察、收集。

动手尝试:回忆自己所经历的劳动场面,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三、学生活动

1、说说的列宾的作品《伏尔加船夫曲》能用美术术语后色彩特征,分析作品成功之处,你能根据列宾的作品后的特点,画出自己的劳动场面的作品来吗?

2、观察、发现:

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吗?

四、小结

1、有创意、2、色彩美丽。

3、尝试用线条画画

第3课:漫画刷牙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认识漫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

②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绘制漫画作品。

③从艺术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

2、过程和方法:

①欣赏与探究漫画的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②交流与表现漫画创作的思路。

③创作与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小事。

④展示分享漫画创作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喜欢收集资料,热爱漫画艺术。

②通过漫画作品认识我国有代表性的漫画艺术家。教学要点:

1、重点:(1)感知漫画的艺术特点及表现手法。(2)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刷牙的动作和神态。(3)学会运用漫画的手法表现生活中的一件下事。

2、难点:运用夸张的造型手法来塑造即有个性又美观的画面形象。

3、兴趣点:(1)漫画的特有表现形式。(2)尝试用漫画手发法表现自己的生活。(3)漫画作品的观摩、赏评和交流。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漫画书籍

2、光盘、学生带油棒、色笔。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漫画刷牙)

2、教师设问:对着几幅画漫画欣赏后,你对作品中的夸张的刷已表情有什么感觉和感想?谈一谈自己生活中的刷牙的趣事,导入刷牙的课题。

3、教师讲述一个有关牙齿的小谜语,让学生猜迷底课本里表现刷牙的漫画造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给你什么感觉?哪些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4、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谈一谈对刷牙的知识以及自己了解的口腔保健知识。让学生表演一下刷牙的动作和神态,激发学生创作联想。

5、教师的讲述漫画的绘画方法和教师的板述和范画。

6、观察、收集,有关漫画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谈一谈自己生活中的刷牙的趣事,2、尝试运用漫画的手法将刷牙的神情和动作表现出来。

3、观察、发现:

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吗?

第4课:童眼看世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性认识能力。(2)运用平面造型元素表现内心对世界的感受。

2、过程和方法:(1)在欣赏中感受儿童纯真烂慢的内心世界。(2)在交流中相互启发想象和创作思路。(3)在创作中培养个性,将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想象表现出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2)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世界。教学要点:

1、重点:启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性认识能力与审美创造的想象力。

2、难点:创造性地运用点、面、色等造型元素将想象和感受表现出来。

3、兴趣点:(1)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2)交流想象与感受。(3)作品的创作与展示。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2、光盘、学生带油棒、色笔。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童眼看世界)

2、教师讲述:当孩子们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时,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也形成了无数个小问号,愿意探寻是儿童的天性。欣赏作品和海报,儿童作品。

3、教师提问:你欣赏后,有什么感想?教师讲述作品的特点和色彩。

4、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想象插上翅膀,随风遨游,将自己眼中所有关美好的事物都一一展现。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介绍对同一景物作在不同色彩的变化。

5、观察、收集。

各种描绘眼中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要学生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事物。说说自己准备构思的作品,用什么方法和色彩?

2、观察、发现: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吗?

四、小结

1、构思独特、2、富有童趣。

3、造型生动,色彩和谐。

4、展示个性

第5课:家园小景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民间独特的剪纸艺术形式,色彩、花纹特征以及作品的内涵。(2)找出叠色剪纸与单色、套色剪纸的区别。(3)运用剪、刻、贴等手法来创作一件叠色剪纸作品。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中国民间剪纸作品的艺术情趣。(2)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习色彩搭配的知识,叠色和设计制作的方法。(3)在作品的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美的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喜欢欣赏与传统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2)原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家园小景”作品中所描绘的故事。(3)介绍自己作品中比较有创意的方面和制作经验。教学要点:

1、重点:(1)感受叠色剪纸作品中缤纷的色彩,丰富的层次,有趣的纹饰和审美情趣。(2)学会运用剪纸与色彩搭配的方法表达创意美。

2、难点:感受民间剪纸意义和“家园小景”的审美情趣。

3、兴趣点:剪纸图案中的装饰花纹和作品艳丽的效果。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2、光盘、学生带油棒、色笔。

2、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家园小景)

2、教师讲述: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已经相当精熟,真正茂盛怯是在清朝中期以后。

3、教师讲述剪纸表达了广大群众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休闲的制作,既可以实用,又可美化生活。

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掌握剪纸中的叠色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优秀独特的民间艺术情感的传承与交流。

4、制作方法:(1)设计草图,(2)设计色彩。(3)上稿。(4)剪刻。(5)调理。(6)

完成。

5、观察、收集。

课外收集各种民间剪纸。

三、学生活动

1、感受与激趣:探究叠剪纸作品的形式美感特征。教师出示叠色剪纸作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审美感受,你喜欢这张作品吗?为什么?(可爱、夸张、色彩艳丽、造型朴实、民间风格。

2、从单色、套色、叠色的剪纸作品中。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中将同类的放在一起,并能说出这些作品个有什么特点。

3、能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美术术语说出剪纸作品属那一类?

四、小结

1、构思独特、2、富有童趣。

3、造型生动,色彩和谐。

4、展示个性。

第6课:美丽的瓶花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版画的艺术形式及作品的内涵。(2)掌握吹纸版画的制作方法。(3)体验不同制作效果给人的不同感受。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学习版画艺术的情趣。(2)在观察过程中学习色彩知识和感受不同色调。(3)在制作过程中,创作出不同色彩效果的套色版画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版画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能用审美的眼光欣赏美好的事物。教学要点:

1、重点:(1)了解套色版画艺术特色。(2)初步掌握套色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2、兴趣点:(1)印制版画时出现的肌理效果。(2)用同一底版印制不同色彩效果作品。(3)在展示与交流中分享观察、评价的乐趣。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谈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2、光盘、学生带卡纸、颜料、剪刀。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美丽的花瓶)

2、欣赏版画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问:对的几幅版画欣赏后,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感受形式美、色彩美、你喜欢这幅作品吗?它给你什么感觉?你能用语言说出这些感觉吗?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欣赏学生的作品。

3、教师讲述版画特点和制作方法。

4、教师版述:(1)刻出图形(2)厚涂颜色(3)印刷。让学生感受的制作过程

中美的体验。(4)构思起稿,(5)上稿、(6)制版(7)印刷(8)印制等方法。

5、质疑、思考、讨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关版画特色和制作方法种种疑问,教师补充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介绍不同版画特点。

6、观察、收集。有关莫奈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说说的版画色彩特征和制作方法,分析作品成功之处,你能根据版画制作方法的作品后的特点,能制作出自己的有特色的版画作品来吗?

2、观察、发现:创意美、色彩美、造型美。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吗?

四、作业

把你在生活中感受的美丽版画作品说一说跟大家一起分享。

第7课:动物小彩塑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民间彩塑创作的艺术特征。

(2)运用基本形的要素进行组构、添加、创作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彩塑。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感受中体验民间彩塑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2)在尝试探索中学会借助工具进行彩塑造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欣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主题造型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彩塑的兴趣和对美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点:

1、重点:(1)了解不同地区的民间动物小彩塑的造型特点和特征。(2)运用夸张变形和装饰彩绘的艘法塑造小动物。

2、难点:(1)感受民间艺术简练夸张的创作手法。(2)如何不同的点、线、面、色进行装饰美化。

3、兴趣点:(1)听教师介绍不同地区的民间艺人创作动物小彩塑时的小故事。(2)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我创作“动物小彩塑”并在合作中寻找乐趣。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动物小彩塑

2、光盘、学生带像皮泥。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动物小彩塑)

2、教师设问:对着这几个塑造的小动物欣赏后,你对那种栩栩如声的表情和夸张形态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

3、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彩塑动物制作工艺程序与操作步骤。讲述民间彩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动物彩塑的外形,色彩、花纹与真实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民间彩塑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些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4、教师讲述彩塑动物的形体(如圆拄体、球体)将几个基本形体连接,并进行细部的加工,板述和制作方法。(1)揉、搓、捏、接、贴、压、戳、绘。(2)形体造型概括、头部夸张、装饰色彩鲜艳、制作手工精致。

5、观察、收集,有彩塑动物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谈一谈自己生活中的彩塑动物玩具的趣事,2、尝试制作方法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彩塑制作出来。要外形没、动态美、装饰美。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中的“形体概括”“部件连接”吗?

四、作业

能用像皮泥创作一组可爱的彩塑小动物,并赋予一个短小的故事情节。

第8课:走近民间砖雕、灰雕艺术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欣赏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精湛作品,感受人物雕塑的审美特征。(2)了解塑造人物小雕塑的基本汇语和基本技能。

(3)借助工具运用合适的泥料,创作自己喜欢的人物雕塑作品。

2、过程和方法:

(1)在欣赏评述中了解砖雕、灰雕的艺术特点和实用价值。(2)在尝试创作中学会合作塑造有细节特征或情境特色和的人物小雕塑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民间艺术感兴趣。(2)热爱家乡的民间艺术。(3)树立爱护民间艺术的品德。教学要点:

1、重点:运用合适的泥料,借助塑雕工具塑造、组构不同的人物雕塑。

2、难点:(1)对不同塑材料的性能把握。(2)造型细节与色彩搭配的协调。

3、兴趣点:(1)查询本地区类似课本中的砖雕、灰雕以及民间传说、神话、戏曲中的人物故事。(2)分组合作创作一组故事情节的人物雕塑。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各种人物小彩塑

2、光盘、学生带像皮泥。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走近民间砖雕、灰塑艺术)

2、教师设问:对着这几个塑造的几种人物欣赏后,你对那种栩栩如声的表情和夸张形态你有什么感觉和感想?

3、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彩塑动物制作工艺程序与操作步骤。讲述民间砖雕、灰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人物彩塑的外形,色彩、花纹与真实的人物有什么区别? 民间砖雕灰塑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给你什么感觉?哪些作品最吸引你?为什么?

4、教师讲述砖雕、灰塑的特征(如圆拄体、球体)将几个基本形体连接,并进行细部的加工,板述和制作方法。(1)揉、搓、捏、接、贴、压、戳、绘。(2)形体造型概括、头部夸张、装饰色彩鲜艳、制作手工精致。

5、观察、收集,有砖雕、灰塑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谈一谈自己生活中对砖雕、灰塑等人物讲趣事的故事。

2、尝试制作方法将自己喜欢的传雕、灰塑用像皮泥塑出人物来,彩塑制作出来。要造型生动、有趣、动态美、装饰美。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中的“形体概括”“部件连接”吗?

四、作业

能用像皮泥创作一组可爱的彩塑小人物,并赋予一个短小的故事情节。

第9课:多面人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学习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派用夸张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人物。学习用多种材料剪裁、反复拼贴的手法表现人物脸部细节。

2、过程和方法:

(1)由组长带领小组分工合作收集和整理资料,了解大师们和立体主义画派的艺术表现方法,体验合作、交流、相互依赖的美术活动乐趣。(2)在欣赏、交流、比较中发现意思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学习夸张的线条,大胆的色块、多角度的透视组合,反复地、多层次地拼贴等意思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包容不艺术形式的欣赏,有学习接受及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教学要点:

1、重点:学会多角度地去观察和表现一个人物形象。

2、难点:(1)画面构成的主次之分。(2)画面效果“拼而不乱”。

3、兴趣点:重新拼构绘画肖像、图片肖像,使之产生新的视觉效果。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2、光盘、学生带构线笔、彩色笔。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课题:(多面人)

1、欣赏油画(多拉,玛尔)

教师设问:作者是谁?是那个国家的人?(毕加索,西班牙)毕加索创立了什么画派?画面的女人形象是滑稽、可爱、还是怪异、丑陋?画面的人物跟我们平时表现的人物有什么不同?(多角度地去观察和表现一个人物形象)

2、画面运用了哪些点、面、线、和色彩、符号来表现人物。

3、教师讲述一个有关多面人的绘画步骤。选择自己想表现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人物地像的外形、性格(是活波、文静、还是多重性格)。确定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

4、教师注意画面的主次之分、形象的大小之分以色块的对比之分和整体画面视觉效果。

5、观察、收集,有关多面人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这多面人的作品,对作品的感觉和欣赏。

2、尝试用拼贴手法重新组合一幅绘画肖像或图片肖像。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中的“立体主义画派”。

四、作业

尝试用拼贴手法重新组合一幅绘画肖像或图片肖像。

第10课:魔幻的画面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超现实主义”美术做。

(2)学习虚实相生,图形、色块交错互衬的绘画原理。

2、过程和方法:

(1)由组长带领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了解魔幻表现手法,将文字和图片进行整理、体验合作、交流、相互依赖的美术活动乐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讨论、感受中学习画家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感受魔幻画面的不可思议,了解正形与负形的相互作用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引导学生在合作游戏中探索不规则形和规则形的互相交错。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三只眼”去观察生活,感受共享空间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美妙之出。

教学要点:

1、重点:图形互衬,色块互衬。

2、难点:视觉转换。

3、兴趣点:感受图形表现出神秘的意念和玄妙视觉感受。

4、观察点:(1)感受魔幻画面的奇妙视觉感受。(2)画面隐喻、双关的特点。课前准备和课时:

1、图片、2、光盘、学生带像片、剪刀、胶水、彩色笔。

2、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图片

3、了解图片的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魔幻的画面)

2、教师让学生欣赏马格利特(比利时)的作品《卡特、布兰奇》(油画)问:他是哪个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画派的主要成员)。问:你知道什么是超现实主义吗?想想看在这幅画作品中,你觉得骑马者和马是在树前还是在树后?说说这样的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教师讲述设步骤。(1)经过周密的构思,采用正形与负形相互交错。(2)用剪刀剪出图形。(3)正负形相互聘拼贴。

4、观察、收集,有关魔幻的画面的作品。

三、学生活动

1、谈一谈自己马格利特(比利时)的作品《卡特、布兰奇》(油画)的感受。

2、尝试设计或剪贴方法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魔幻画面的作品来。

3、能掌握基本的美术术语中的“奇特、魔幻”等语言。

四、作业

能用用剪纸、撕纸等手法制作一幅图形互衬的美术作品。

第11课:奇思妙想

教学目标:

了解奇思妙想组合的艺术价值:创造性、视觉合理性和视觉享受。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要求自然、生动、且富有幽默和内涵。重点:

物体组合要自然、生动、创意。难点:

有意义的主题性组合和内涵。教学过程:

1、展示和交流小组收集的奇思妙想图片,感受奇思妙想的艺术魅力。

(1)、小组展示有不同意义的奇思妙想的图片资料。(2)、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发表评述与感想。(3)、举一反三,谈谈受他人作品启发,自己有什么创新设想(4)教师融进学生里,共同创作一幅有趣的招贴画或一个创新的造型形象„„。

2、欣赏·分析·发现:组合物体外形特征上的共同点 《犀鸟与乐器》(1)、画面是由哪几个物体组成?它的组合巧在哪里妙在哪里?(2)、它们之间形体的共同点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组合方案吗?试试看。(3)、作品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对你有哪些启发?

3、欣赏·交流·学习两物组合的艺术性和合理性。(要求自然、生动、且富有幽默和内涵。)

《为什么和平还未实现》(海报)金特·凯泽(德国)(1)、画面对立的两物是什么?(2)、画中的两物是怎样组合的?(差异的双方相互借用,相互重合,在不断扩散的造型的演绎中,构成了一个严谨、和睦的视觉图形。)(3)、画面表现了什么意思?(表现出时代强烈需要和平的同时,战争并没有结束这一主题。)

4、在合作游戏学习中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与创作思路。(1)、对物体的联想。想象、看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多样图意解释(看谁说的多说得准)(2)、找找课室里的物品,说说能把它们重新有趣的组合吗?(3)、说说你在生活中都看到那些物品是有趣的组合。

第12课:呼唤环保的小海报

教学目标:

1、认识海报的构成要素、作用以及不同风格的海报特有的表现形式;

2、了解海报的制作环节和方法。

3、学习欣赏不同的海报作品。重点:

海报的特征、海报的制作过程。难点:

海报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

画面造型、构图。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一:创设情景,播放有关环保的影像,感受环保的意义。说一说:

①你知道什么叫“环保”吗?

②要是人类没有环保的意识,我们生存的环境将会怎么样呢? ③要让全世界人类都懂得这个道理,可以有什么途径?

2、探究活动二:探究海报的作用。想一想:

①为什么要用海报的形式宣传环保,它有什么优点?

②你认为一张好的海报应该有什么特点?

3、探究活动三:探究环保海报的设计制作方法。想一想:

① 你想宣传那方面的环保行为和批评那些破坏行为? ② 提炼你所想表达画面的主要元素。① 确定海报用哪种材料制作。

4、探究活动四: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制作经验。

5、审美和评价

评价点:①海报主题清晰; ②创意新颖有个性; ③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 ④制作方法独特;

第13课:环保小发明

教学目标:

能恰当地利用废旧物品的造型、颜色完成一件立体的小艺术品。重点: 造型组合 难点:

合理地运用废旧物品的外形、颜色进行造型组合。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一:布置废旧物展览,培养环境意识。分类游戏:

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分类; ②

按不同质感进行分类; ③

按不同色彩进行分类。想一想,说一说:

选一个你喜欢的废弃物,说说它美在哪里? ②

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让你想到了什么?

2.探究活动二:与同学交流一些科技新闻或常识,启发学生创作思维.①你准备创作一个什么小发明? ②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取得灵感?

③你准备用什么形式完成环保小发明?

3.探究活动三:感受创作的乐趣,交流制作经验 ①

把握废弃物的特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 ②

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4.布置环境、科技、美术展。5.欣赏与评价

评价点:①造型组合、装饰、审美;②科学性;③变废为宝

14课

开平碉楼

教学目标:

1、运用美术语汇欣赏评述明间建筑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

2、学习形体组合、形体挖切、建筑花纹装饰和简单透视原理,能用画面表现建筑物的立体造型。重点:

开平碉楼的造型特征、形体组合与装饰美的特征。难点:

表现建筑的立体感。教学过程:

1、活动一:民间建筑图片展示。

(1)

说一说:分小组在教室里布置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由小组代表讲述小组是如何分工的,如寻找方法、寻找方向、寻找内容。

(2)

看一看:观察图片展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同学之间交流心得。(3)

想一想:建筑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开平碉楼有哪些特征?类似的建筑还有哪些?(4)

比一比:自己家乡有类似的建筑物吗?它们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有哪些?

2、活动二:碉楼艺术欣赏评述。(1)

碉楼的审美价值:“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造型与材质想结合的艺术”。引导学生从碉楼独特的造型美、纹饰美等进行评述,(2)

碉楼的实用功能:开平碉楼形成的背景,把碉楼建立成直立式的特殊意义。

3、活动三:运用造型手段表现碉楼。

(1)

画一画: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或自己寻找的照片资料,用线条画出碉楼的形体并进行装饰。

(2)

做一做:尝试用废旧纸盒等物品制作一个类似碉楼的建筑模型。(3)

评一评;教学过程中出示评价标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评述。

第15课:门画

教学目标:

①了解“门画”的由来,在不同时代的风格和作用。②门画的对称性、色彩、造型夸张性 ③运用夸张创作出一幅现代门画。重点

门画的作用和含义

门画的特有表现手法:对称、夸张、喜庆、吉祥。难点

能对门画的人物造型、色彩特征、喜庆效果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教学过程:

1.活动一:有关门画的文化。

收集有关门画的传说,故事,感受“门画”文化。如:讲讲门画的来历,传统门画上的二位人物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贴在门上?有什么作用?

收集有关“门画”的美术作品,感受不同表现形式的门画的艺术美。2.活动二:欣赏评析教材上的门画。①

请说出每幅门画作品的艺术特点。(造型、色彩„„形象夸张、威武、可爱、丰满„„)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比较传统版、卡通版、现代版门画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对表现形象的选择运用与造型表现的创作欲望。

3.活动三:观察联想与创作表现。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一幅门画,就其表现形式、人物特征、色彩搭配进行观察、联想。

选择自己喜欢的作画工具、材料、表现方式,进行门画的创作。4.活动四:分享与评价。

提供评价要点:

构图饱满,色彩鲜艳。②

造型美观、喜庆热闹。③

分享成功、过程愉快。

第16课:石狮

教学目标:

1、石狮文化、立体造型、装饰花纹。

2、绘画临摹石狮作品。重点:

了解石狮特有的造型和身上的花纹,能用画笔表现出石狮的形态。难点:

表现石狮的形态、威武; 表象石狮的立体感 教学过程:

1、欣赏与评析

通过赏析、比较、评价,让学生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及石狮艺 术美;

欣赏唐代顺陵石狮,请学生说说石狮的艺术特点,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 受。

欣赏卢沟桥栏杆上的石狮,向学生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各种各样的石狮,领会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石狮的艺术美。欣赏天安门前的雄狮:体会威严、正气、不可侵犯的皇家气势。

2、观察与发现;

看一看:本课的石狮中,哪些雄伟威武?哪些活泼可爱?为什么? 说一说:从嘴、眼、、鼻、毛、躯干、腿、爪等方面分析不同石狮的不同表现方法。

评一评:你最喜欢那幅石狮作品,为什么?

3、想象与创作

选择你喜欢石狮,进行临摹作业。(基本要求)发挥想象创作出你喜欢的石狮作品。(较高要求)

4、互评与自评。

第17课:家乡的桥

教学目标:

通过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家乡的桥,了解家乡的桥文化。能用语言描述桥的造型特点与线条美。

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桥,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重点:

了解桥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难点

对桥进行联想,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桥。教学过程:

1、收集与探索

(1)通过调查了解家乡桥的造型特征、桥名及家乡的桥文化。(2)调查有关桥的历史传说或故事。(3)收集有关桥知识的资料。(4)收集桥的图片。

2、欣赏与交流

(1)欣赏各种桥梁建筑,了解桥的桥的外观、形态、建桥工艺和技术水平。(2)桥梁是历史的见证。(3)桥梁是经济发展的纽带。

(4)桥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的保护。

(5)欣赏大师笔下的桥和同龄朋友的制作的桥。

3、创作与想象

(1)基本结构

起支撑作用部分:桩、墩、拱、梁、架、柱、索 交通部分:桥面

安全和装饰部分:护栏(2)设计桥梁模型草图(3)制作过程:

剪、刻、挖操作时,注意用刀安全;绘画设计时,注意颜色搭配;为你设计的桥起个名字并说说象征的意义。

第18课:家乡的节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或访问,了解家乡节日的习俗。

(2)能用语言描述节日用品的造型特色、装饰特色和色彩特点。(3)能运用色彩表现节日的喜庆活动。重点:

(1)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培养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2)能用美术形似表现家乡节日气氛。难点: 能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或图片去表现节日的气氛,制作节日用品。教学过程:

活动一:确立研究与活动的内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所研究的节日,确定活动的内容。

2、确立用何种形式,如何表现家乡的节日的喜庆活动。活动二:根据研究的目标搜集资料。

1、查阅书籍,收集有关节日的文献资料。

2、请教老师、父母及其他人,获取感性资料。

3、网上查询,筛选与所选节日相关的信息。

4、实地参观传统节日用品的制作过程,感受节日的气息。

5、观看音像制品,感受节日的氛围。活动三:交流整理资料与创作

1、用表格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

名称 节日来历 地域 时间 活动特色 审美特色

(1)用多种材料制作节日用品,或者用绘画形式表现节日活动,注意表现节日的喜庆气氛和色彩特点。

(2)用各种节日用品装饰教室。活动四:成果展示、评议

上一篇: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总结下一篇:项目制教学改革创新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