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说家

2024-07-10

著名小说家(精选6篇)

篇1:著名小说家

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的作品总览:

概况

由新诗入门。初中时曾在《联合报》发表新诗(1952)。

第一篇拿稿费的小说:短篇文艺《从北国到南国》(1955)。

生平撰写武侠小说六十余部。

第一部:《苍穹神剑》(1959-1960)。

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著作:《楚留香系列》

知名度、流传度最广的小说:《楚留香系列》

篇幅最大的武侠小说:《绝代双骄》和《武林外史》

被最多读者肯定的“古龙第一书”:《多情剑客无情剑》。

先有剧本后有小说、取消章回体的奇书:《萧十一郎》。

依事件而非时序排列的得意之作:《欢乐英雄》。

金庸邀稿、有接班意味的作品:《陆小凤传奇》系列。

唯一以近代都市为背景者:《绝不低头》。

最痛苦的创作经历:1974年《天涯·明月·刀》被《中国时报》腰斩。

最后发表的武侠小说:《大武侠时代》系列(1985)。

四大系列:

古龙作品集

《小李飞刀》、《楚留香》、《陆小凤》、《七种武器》系列。

三小系列:

《萧十一郎》、《江湖人》(《三少爷的剑》)、《大武侠时代》(/《短刀集》/《猎鹰·赌局》)系列。

空有其名的系列:“惊魂六记”,仅为第一部《血鹦鹉》完成前5章,其后由黄鹰续写。

原著剧本

第一部被改编的原著剧本《萧十一郎》(1969)。

最后一部原著剧本:可能是《一剑刺向太阳》(1985)。

散文集

《不是集》(香港:玉郎)。《谁来跟我干杯?》(天津:百花文艺,与《不是集》内容基本一致)《谁来跟我干杯?》(台北:风云时代)。

出版机构

首载次数最多的期刊:香港《武侠春秋》。

首载次数最多的报纸:台湾《联合报》系,包括《民生报》。

生前主要的出版者:

台湾:真善美、春秋、南琪、汉麟、桂冠、万盛、风云时代

古龙香港:武侠春秋、武林、武功(翻印)、华新(翻印)、环球、天地

中国大陆:珠海、太白文艺

珠海(中国大陆)、当代世界出版社。

作品

※注释

修改本段前请先看注释,伪作,挂名作请勿列入。

1、《剑玄录》1960.12即由四维出版社预告,然至1965始由华源出版,且第十一集末有古龙小启,说明作者实为温玉。

2、《那一剑的风情》、《怒剑狂花》、《边城刀声》为古龙弟子丁情抄袭并集综若干古龙作品而成。《白玉雕龙》为《白玉老虎》续集,弟子申碎梅(疑为薛兴国)作,先在《民生报》连载,古龙共同挂名。皆80年代万盛出版。以上为弟子挂名作品,年表中不列。

3、书名标注*表示作品中一部分他人代笔或与他人合著。

4、作品之分期,有很多种说法,但无标志性的分野,中期前后的创作也有变化,仅作参考。

古龙小说的发表时间,以往多参考于志宏的年表,然错误连连,不足为据。此依欧阳莹之、叶洪生、林保淳、郭琏谦先后整理之年表,对照原始连载期刊、报纸及各版本资料,伪书不计。以下资料由古龙武侠网资深古龙迷多方考证后,被认为最接近正确的年表。

早期作品

从北国到南国

1955年,备注:第一篇小说,非武侠小说,乃短篇文艺小说,11月发表于台湾/晨光杂志第三卷第九期

苍穹神剑

1959年动笔,1960年第一出版,备注:武侠处女作

*剑毒梅香

1960年清华出版,备注:只写4集、14章,其后由上官鼎代笔〈七嘴八舌话古龙──大学同窗访问录〉说上官鼎越写越差,古龙接手续完。

上官鼎又撰续集《长干行》,高庸称3集后由其代笔

残金缺玉

1960年香港南洋日报连载,1961年春第一出版,备注:第一部在报纸上连载的作品

*剑气书香,(古龙+墨余生)

1960年真善美出版,备注:1960年真善美本《湘妃剑》第1集引荐本书,有“继《苍穹神剑》、《剑毒梅香》、《残金缺玉》”之语,以此定各部作品先后。古龙只写3集,墨余生续至8集,又撰续集《剑气严霜》

月异星邪

1960年第一出版,备注:以下至《湘妃剑》,创作先后待考

游侠录

1960年海光出版

失魂引

1960年10-12月明祥出版

剑客行

1962年或1963年明祥出版,今据诸葛青云〈卖瓜者言〉更正为1961年,备注:1964年明祥《无情碧剑》同书异名。

孤星传

1960年10月-1963年1月,真善美出版,单行本之间常相隔半年,备注:1973年11月-1974年10月香港武侠春秋连载,改名《历劫江湖》;1974年2月南琪本改名《风云男儿》

湘妃剑

古龙1960年10月-1963年7月真善美出版,1960年10月-1961年2月香港上海日报连载10-26集,备注:篇幅与《孤星传》相去不远,出版间隙之现象应类似,1974年南琪本改名《金剑残骨令》

彩环曲

1961年10月-1962年9月自立晚报连载,1962年明祥出版,备注:又名《傲剑狂龙》

护花铃

1962年10月春秋出版,备注:又名《诸神岛》

剑玄录

1963年清华出版,备注:此作为温玉作品,借古龙之名出版

飘香剑雨

1963年-1965年1月华源出版,备注:据古龙〈转变与成型〉,同《神君别传》置于《情人箭》前,而与《剑客行》、《湘妃剑》、《孤星传》分开,故应问世于1963年。另外《飘香剑雨·续》为伪作。

神君别传

1963年华源出版,备注:《剑毒梅香》别传,先前仅少数人持有,风云时代出版之《剑毒梅香》为附篇刊载

情人箭

1963年4月-1964年8月真善美出版,备注:1976年11月修订本《怒剑》由汉麟出版,几无更改。1979年5月-1981年2月大华晚报连载《怒剑》

中期作品

大旗英雄传

1963年5月-12月公论报连载194集,1963年9月-1965年10月真善美出版,备注:1976年11月修订本《铁血大旗》由汉麟出版,1978年4月-1979年10月中华日报连载《铁血大旗》。作为古龙一部跨时代巨作,标志着古龙作品开始迈向成熟,成为进入第二阶段作品的标志和分水岭

浣花洗剑录

1964年-1966年5月真善美出版,1964年6月民族晚报连载,备注:1976年11月修订本《浣花洗剑》由汉麟出版,几无更改

*龙吟曲(古龙+萧逸)

1964年4月真善美出版,备注:古龙、萧逸合著,共10集,古龙负责单数集

*名剑风流

胡正群〈《名剑风流》创作前后〉说1961年动笔,断续书写五、六年,其后由春秋出版。《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说1965年出版,郭琏谦说1966年,备注:缺结尾,1967年乔奇补上。胡正群说一万多字(自39章起),《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说三万字

武林外史

1966年春香港华侨日报开始连载,1967年4月春秋出版,备注:奠定古龙小说的“浪子”基调,尝试引入人性探讨的“古式武侠”风格

绝代双骄

1966年5月公论报开始连载79集,1966年9月-1969年2月春秋出版。倪匡自言为香港明报历史与武侠邀稿且曾代笔,时间似在1967年,备注:据龚鹏程〈人在江湖──探访古龙的世界〉,古龙自言书写四年半,疑记忆有误。1971年4月邵氏拍成电影《玉面侠》为首部跃登大屏幕的古龙作品,1976年-1978年香港武侠春秋274-339期连载修订版

楚留香传奇

先在香港武侠世界连载,1967年1月真善美出版前言落款,备注:原名《铁血传奇》,包括《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设定上与《大旗英雄传》有关,然自成一格,非后传。1971年11月-1972年6月香港武侠春秋连载,改名《风流盗帅》,1977年真善美本、桂冠本改名《楚留香传奇》

多情剑客无情剑

1968年香港武侠世界连载之,郭琏谦称1968年8月春秋出版,续集《铁胆大侠魂》起讫时间待考。1969年5月春秋将两部合并出版,即今《多情剑客无情剑》,备注:1974年张宗荣拍成华视43集台语连续剧《英雄榜》,为最早改编为电视剧的古龙作品,1970年3月-1971年2月香港武侠春秋5-45期。连载《铁胆大侠魂》,附前言。上海学林本改名《风云第一刀》

蝙蝠传奇

古龙可能先在香港武侠世界连载,1968年或1969年11月春秋合并出版《侠名留香》,1977年华新/桂冠本改名《楚留香传奇续集》,备注:楚留香系列4-5,包括《鬼恋侠情》(即《借尸还魂》),1970年-1971年香港武侠春秋29-47期连载《蝙蝠传奇》不含《鬼恋侠情》,可知两者已分开

萧十一郎

1969年12月-1970年6月,香港武侠春秋创刊号至28期连载,1970年7月-9月春秋出版,备注:1969年先写成剧本后写成小说,1971年电影版由徐增宏导演,邵氏出品,1978年导演楚原重拍,同为邵氏出品

欢乐英雄

1971年2月-1972年2月,香港武侠春秋46-97期连载,1971年12月春秋出版,备注:首度不按时序而按事件性质安排故事

大人物

1971年3月-11月,香港武侠春秋50-82期连载,1971年10月春秋出版

桃花传奇

1971年5月-1972年1月武艺1-21期连载,1972春秋出版,即《侠名留香》23-27集,备注:楚留香系列之六

收入1978年1月汉麟本《楚留香传奇续集》

流星·蝴蝶·剑

1971年8月春秋出版,备注:1976年3月香港邵氏拍成电影,开创古龙原著、楚原导演的辉煌时代

边城浪子

1972年2月香港武侠春秋98期开始连载,后记落款于1972年9月20日,1973年10月南琪出版,备注:最初名为《风云第一刀》为《多情剑客无情剑》后传,出版时改名《边城浪子》

陆小凤传奇

1972年9月金庸为旗下明报邀稿,应于年底或1973年初开始发表。郭琏谦说迄于1975年,1973年5月-1977年,南琪分集出版,名为《大游侠》,共117章,书末预告续集隐形的人》,备注:1973年5月明报武侠与历史640期,有《凤凰东南飞》,(即《绣花大盗》),1973年11月第670期《银钩赌坊》标为“陆小凤传奇之四”(-1974年3月未完)。1975年6月香港武侠春秋246期目录已见《幽灵山庄》《绣花大盗》仍名《凤凰东南飞》,《银钩赌坊》分为《冰国奇谭》和《银钩赌坊》,1977年春秋出版,分《陆小凤传奇》、《绣花大盗》、《决战前后》、《银钩赌坊》、《幽灵山庄》五部

九月鹰飞

1973年南琪出版,备注:《边城浪子》三部曲之二

火并萧十一郎

1973年香港武侠春秋连载至186期,1973年10月南琪出版,名为《火拼》备注:《萧十一郎》续集

七杀手

1973年6月香港武侠春秋169期连载完毕,1973年南琪出版,1974年2月收入南琪《武林七灵》列于《长生剑》和《孔雀翎》之后,备注:1979年1月-4月武侠春秋二度连载,标为“七种武器之七”,1990年代风云时代修改结尾而与青龙会连结,列为“七种武器之七”

绝不低头

1973年、1978年汉麟出版,备注:唯一的一部现代黑帮枪战小说,一度曾被误认为是于东楼的《枪手·手枪》,但古龙仅为《枪手·手枪》作序。

长生剑

列为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灵》之一,备注:《七种武器》1-5,各部故事独立而相关,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灵》可能为最早版本《孔雀翎》、《七杀手》,1975年6月香港武侠春秋246期目录“七种武器故事”列出《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和《多情环》,1978年8月-9月汉麟出版《长生剑》至《霸王枪》

孔雀翎

列为1974年2月南琪《武林七灵》之二

碧玉刀、多情环

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霸王枪》、《血鹦鹉》和《吸血蛾》

霸王枪

1974年10月-1975年3月南琪出版

*血鹦鹉

1974年10月南琪出版,附于《多情环》,备注:《惊魂六记》之一(后五记皆黄鹰作品)连载中途弃笔,自第五章中段由黄鹰代笔

剑·花·烟雨江南

1974年或1975年南琪出版,备注:正确书名应是《剑·花·烟雨江南》,其他写法错误。

天涯·明月·刀

1974年4月-6月中国时报连载1-45集,腰斩。1974年6月-1975年1月香港武侠春秋208-231期连载1974年南琪开始出版,备注:《边城浪子》三部曲之三,叶洪生说今本为1978年万盛删节本,而南琪本:“傅红雪在全书进行到三分之一时突然失踪,且留下半阕东坡词〈水调歌头〉,即不告而别。”然武侠春秋亦止于〈水调歌头〉处,名为第三部“明月”且仅有一章“明月何处有”,推测古龙当时已自删,或105章为南琪妄增,因此本书有武侠春秋本、南琪本和后起的万盛本三种版本。1976年7月邵氏拍成电影

拳头

1975年1月-6月香港武侠春秋,229-245期连载。1975年南琪出版,备注:《霸王枪》衍生作品,无青龙会背景,首发时曾注“又名《狼山》”,或称《愤怒的小马》。1975年-1976年2月二度连载时,其后又被古龙剔除

三少爷的剑

1975年6月-1976年3月香港武侠春秋246-273期连载原名《江湖人》,1977年8月桂冠出版时改名《三少爷的剑》,备注:风云出版“江湖人系列”另有《剑·花·烟雨江南》、《大地飞鹰》、《白玉老虎》和《英雄无泪》等,似为拼凑

白玉老虎

1976年南琪出版,备注:《白玉雕龙》似为续集,但为伪作

*圆月弯刀(古龙+司马紫烟)

1976年6月-1978年5月香港武侠春秋282-348期断续连载原名《刀神》,1978年汉麟出版改名《圆月弯刀》,备注:《三少爷的剑》后传,11集后由司马紫烟代笔

碧血洗银枪

1976年9月-1977年2月中国时报连载,1976年南琪出版或1979年3月桂冠出版,备注:因古龙电影造成轰动,中时主动求稿,一雪《天涯·明月·刀》腰斩之耻辱

大地飞鹰

古龙1976年10月-1977年11月联合报连载,1977年南琪出版,备注:1975年10月向华鸿公司蔡扬名提起电影构想,早于小说。1977年9月香港邵氏与华鸿争拍,当时小说连载未毕

*七星龙王

1978年3月香港武侠小说周刊创刊号开始连载,1978年5月-9月民生报连载,1978年春秋出版,备注:部分由薛兴国代笔,然其喜感及部分桥段非古龙不能作皇佳、皇鼎本妄增情节,前者标“古龙原著,李凉续貂”

离别钩

1978年6月-9月联合报连载,1978年8月-11月香港武侠春秋359-365期连载,1978年10月春秋出版,备注:列为《七种武器》之六,取代《拳头》

隐形的人(*凤舞九天)

1978年9月-1979年6月民生报连载《凤舞九天》,郭琏谦说1978年春秋出版《凤舞九天》,备注:《凤舞九天》为陆小凤系列之六,薛兴国代笔大部分,另一版本为香港武功本《隐形的人》,据林保淳、让你飞考据,自〈仗义救人〉一章以后有四十页迥异,且故事未完武功本“陆小凤”有8册,第6、7册分别为《隐形的人》和薛兴国代笔版,同时收录两版本

新月传奇

1978年汉麟出版,备注:楚留香系列之七

英雄无泪

1978年10月-1979年4月联合报连载,1979年万盛出版,备注:有邵氏改编的电影版本,但此书宿命论比较强,此书与《离别钩》有点联系。

后期作品

*午夜兰花,以电影《玉扳指》故事而续写的楚留香故事

《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郭琏谦均称1979年汉麟出版1982年9月-1983年3月中国时报连载,有“七二、三、廿三,杯中有酒,府有名人,名人有头。”的篇尾感言,换算为公元即1983年3月23日,备注:楚留香系列之八,《楚留香新传》之一,据古龙〈楚留香和他的朋友们〉及林无愁之访稿似首发于1982年中国时报,然据古凌〈古龙的短刀〉1982年-1983年并无新作,合理的解释是:藉当时港剧《楚留香》声势,以新作之姿哄抬旧作

飞刀又见飞刀

古龙1981年2月-5月联合报连载,1981年万盛出版,备注:小李飞刀系列之末。古龙、丁情、陈晓林表示1980年吟松阁事件后重伤未愈,古龙口述,丁情执笔

*剑神一笑

1981年5月万盛出版,备注:陆小凤系之七,据古凌〈古龙的短刀〉,可能口述同年由宝龙公司拍成《陆小凤之剑神一笑》,古龙编剧

*风铃中的刀声

1981年10月-1982年5月联合报连载1-199集。1981年万盛出版,备注:结尾由于东楼代笔

大武侠时代 (/短刀集/猎鹰·赌局)

1984年3月-8月联合报连载《短刀集》,1985年11月万盛出版时名为《赌局》,香港玉郎出版时名为《赌局、狼牙、追杀》,备注:《短刀集》部分,包括〈赌局〉、〈狼牙〉、〈追杀〉、〈海神〉四个短篇

大武侠时代

1985年4月-8月时报周刊连载,1985年8月万盛出版时名为《猎鹰》,同年12月香港玉郎出版时名为《紫烟、群狐》〈银雕〉则与〈海神〉合刊,编为《银雕、海神》,备注:狭义的《大武侠时代》,包括〈猎鹰〉、〈群狐〉、〈银雕〉、〈白羽〉(未完成)等短篇

*菊花的刺(作者为楚烈)

1985年9月万盛出版,备注:因其时伪作横行,本书也一时被列为伪作,楚烈宣称遗稿七万字而补成本书,经薛兴国证实古龙确实写了本书开头

财神与短刀

1985.07.26-08.23大追击6-8期连载序幕及1-3部,备注:疑序幕及第1部夹杂部分代笔,因病重、过世而断稿,大追击10-22期由风中白(萧瑟)续写4-16部

古龙的争与让的故事

有一次,古龙和金庸与日本的出版商谈论新书事宜。古龙发现对方在客气的外表下总透着一股傲慢,尤其瞧不起中国当代文学。

酒过三巡,对方的酒兴渐渐高涨起来,不停地催服务生上清酒。古龙和金庸两人都有些不胜酒力,开始推辞起来。不料,对方忽然露出了鄙夷的神色:“你们中国的小说家也不过如此嘛!”

金庸紧张地看着血气方刚的古龙。让他没想到的是,古龙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走出房间取来三个脸盆摆在大家面前,然后在盆里倒满清酒,说:“来,用这个,干!”

说着,古龙端起盆,仰头猛灌起来,日本出版商看得傻了眼。

古龙喝到一半,对方忙跑过来拉住他,说:“古先生,我佩服你!不要再喝了!”

事后,日本出版商再也没有过傲慢的表现。金庸问酒醒后的古龙:“真的能喝得下那么多酒吗?”

古龙憨笑着说,其实自己也喝不了那么多酒,只是他觉得,对善待自己的人,自己就必须还以善良,对轻视自己的人,就必须坚决反击,何况是事关作家尊严和民族感情。

宽恕他人

随着古龙名气的与日俱增,他的小说越来越受欢迎。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开始效仿他,甚至有人开始冒充古龙写小说。

当朋友拿着盗版书找到古龙时,一向争强好胜的他却没有生气,反而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朋友按捺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不追究。

古龙微笑着说:“这本小说,我一看风格就知道是谁写的。我也非常反感这些抄袭、模仿、盗用笔名的龌龊行为。可我知道这个作者,他的家境非常贫寒,不过是以此来糊口罢了。如果我去举报他,那他全家人都可能饿肚子。得饶人处且饶人。”朋友听完他的话,欷歔不已。古龙最后也真的没有再追究这件事情。

古龙的争,不是莽夫之争,而是血性之争,为自身尊严而争,为民族荣誉而争;古龙的让,不是懦弱退缩,而是心怀博爱,不计小利,为更多有才情有抱负的人提供机会,更加让人佩服。

人生一世,如苍鹰翱翔,血性与宽容,就是苍鹰的两只翅膀——不争,不足以立世;不让,不足以成功。懂得争与让的真谛,才让古龙一生翱翔苍穹。

篇2:著名小说家

创作生涯

古龙,(1938-1985),原名熊耀华,出生于香港,祖籍江西南昌。

作为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古龙的小说创造性地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阐述其对中国社会的独特洞见,将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3]

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始终秉承“求新求变”的宗旨,在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以超凡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锐意变革的创新意识,突破前人窠臼,赋予武侠小说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上。 他的武侠小说创作理念是“求新求变”,不受传统拘束,将中外经典镕铸一炉,他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了巨大贡献。古龙为人豪气干云,才华惊人,他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绝伦的武侠著作,影响巨大,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作为当代华语文坛罕有的大师,古龙的作品是真正深入街头巷尾的文学经典,小李飞刀、陆小凤、楚留香等众多形象,早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角色;

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流传之广,几乎成为中国人最常见的口头禅,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龙一生,人如其文,像他笔下的众多主人公一样,放浪形骸,挥金如土,嗜酒如命,风流倜傥;在其充满灿烂传奇的一生的尽头,在医生下达严禁饮酒的告诫之后,畅饮三天三夜,大醉归西。

一代大侠,江湖文豪,古龙的作品和人生,都在演绎他永恒的主题:勇气、侠义、爱与宽容。

古龙的武侠小说创作始终秉承“求新求变”的宗旨,在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以超凡的想象力、深厚的文学底蕴和锐意变革的创新意识,突破前人窠臼,赋予武侠小说新的生命,使之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古龙凭借《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陆小凤》、《七种武器》、《绝代双骄》、《欢乐英雄》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经典小说,非但征服了亿万读者,深远地影响到后来者的武侠创作,同时也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影视改编热潮,长时间风靡中国乃至东南亚各地,历久不衰。而古龙亦由于在这些方面的巨大成就,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武侠/奇幻小说在重复模仿古龙的路子,更有不少影视作品,借古龙的金字招牌,不断创造收视高潮。

和誉满天下的古龙小说一样,古龙影视同样魅力非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港台电影界就有“楚原+古龙+狄龙=卖座”的说法,古龙作品的改编电影也多次获得亚洲影展及台湾金马大奖,如根据《武林外史》改编的电影《孔雀王朝》就让楚原于1979年获亚洲最佳动作片导演奖,而徐克崛起江湖的处女作电视剧《金刀情侠》亦改编自《九月鹰飞》。更有甚者,上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歌星在东南亚登台,若不演唱《小李飞刀》一曲,观众便会大喝倒彩。而郑少秋等主演的《楚留香》系列电视剧当年在各地热播时万人空巷的盛况,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九十年代根据《流星·蝴蝶·剑》改编的《莲花争霸》与《剑啸江湖》,则奏响了中国武侠剧巅峰时期的最强音。

古龙在70年代初才尝试电影与文学的互动,在《萧十一郎》中将蒙太奇笔法及结构运用到武侠小说,非他开先河;又从事编剧,并自创宝龙影业,把武侠文学的独特意韵与曲折故事带入电影,最终成就奇情武侠电影20世纪十数年的辉煌并深远影响几代人。古龙作词、施孝荣演唱的民歌《侠客》,意气风发,豪情万丈,被誉为词曲唱三绝,是台湾80年代大热名曲。实际上,古龙为“武侠美学”理念的形成与“武侠文化”的推广作出的巨大贡献远不止此,其成就在中国的文学界与影视界都堪称伟大。

古龙古龙为人真诚,不拘小节,慷慨豪迈。美酒、佳人和阅读是他最大的爱好,但古龙最看重的,还是朋友。古龙博览群书,这为他的武侠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内涵;古龙又风流多情,他交往的女性虽多,但无一不是彼此吸引,真心相待;古龙交朋友更是率性而为,肝胆相照,三教九流,无所不包,常常呼朋引伴,纵酒狂歌。古龙是寂寞的,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纷扰矛盾的世界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古龙又是幸运的,无数朋友和读者通过酒和书跟他走到了一起。1985年,古龙因再次酗酒,导致食道破裂,使原本就欠佳的身体雪上加霜,最终借酒解脱,于9月21日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生,享年47岁。

古龙

社会评价

王家卫(香港导演):

因为他(古龙)是一个流氓,有才气的流氓。所以我拍的时候会想,要是古龙去写这场戏他会怎么去写啊?我喜欢反差嘛,就试着用古龙的口吻来讲金庸的故事。

徐克(香港导演):

古龙小说描写的其实是现代心态,而金庸作品主要反映传统中国道德观念。古龙的武侠世界里到处可以看到台湾西门町夜生活的景象,他的每部小说都有保镖、浪子、商人、阴谋诡计等等,而金庸作品充满了大起大落,富有历史感。

温瑞安:古龙才气很高,他的特色是写法十分简练,古龙作品中的精华 篇章,对武侠小说有着起死回生的意义。

马伯庸(作家,微博红人):那时候我几乎跑遍了家乡的每一个租书店,然后在课堂上、吃饭时、上厕所时如饥似渴地读着古龙,甚至到了晚上也不睡觉,还要打起手电筒蒙在被子里看。为了能多看几本古龙小说,我还去给租书店老板当过免费劳力。

白岩松:古龙笔下,无论谁仔细看,都有你我,所以古龙不古。

古龙陈坤:古龙的风格比较酷,他的文字很诗化,有许多留白的空间,任你去想象。

倪匡(古龙好友,香港作家):

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

易中天(学者,作家):

篇3:著名小说家

该故事短小、精悍, 主题严肃而深刻, 作为一个传统女性, 深受家庭和社会禁锢, 在丈夫刚刚去世的时候就期待自由, 在任何的社会都是有悖于伦理道德的, 更不用说在19世纪男权主义占据主要地位的美国。但不能因为她有这种不近人情的想法而断定她就是坏女人, 是对爱情和对家庭的不忠。只是因为她太渴望独立与自由, 她不想再做一个困在笼子里的小鸟, 但在丈夫生前找不到任何出路。因此要描述麦拉德夫人从深受灵魂压制的状况中、闻到丈夫的死后所发生的“悲伤——解脱——喜悦——绝望”一系列的复杂的心理转变的历程, 确实不容易, 没有很高超的写作技巧, 是无法完成的。那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展现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的呢?这正是笔者要探讨的问题。

1 通过频繁的视觉转换, 开始女主人公自我意识模糊觉醒阶段的复杂的心理历程

本小说一共变换了三个地点:楼下客厅——楼上房间——再转回到楼下客厅, 但最为频繁变换视觉的当属在楼上的房间。这些空间的变换, 使故事结构明晰而浑然一体, 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女主人公情感的微妙变化, 拓展了作品的意义空间。下面分析下每一个地方对麦拉德夫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

(1) 在楼下客厅:客厅是个公共的地方, 人们的言谈举止无形中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麦拉德夫人获知了她丈夫的死讯时, 根据在男权社会里女性角色的行为规范, 麦拉德只能做出符合传统伦理对好太太的期望的选择, 因此她一下子就“倒在了姐姐怀里暴风雨般地哭了起来, 哭得不可收拾, ”此时的她表现出的举止完全符合礼仪和伦理道德。但作者还写了她没有像许多的女人听到同样的消息那样, 由于失去了生活的支柱, 考虑到今后生活的艰辛与无助, 而变得“无法接受, 呆若木鸡。”也暗示她并非真正的悲伤, 真正的悲伤不应该像暴风雨般的来的快, 去的也快。相反, 作者写她感情宣泄之后, 从强烈的悲伤中平静了下来, “独自走回了自己的房间, 不让别人跟着”既反映了麦拉德夫人对外部压力的本能的逃避, 也反映她想抵御世俗力量的干扰, 而做出最有力的挣扎。从接受噩耗这事件看来, 尽管她有心脏病, 但这次并没有被丈夫的死讯所击倒。从她的种种反常表现可以看出, 她有别于其他的女性, 也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2) 楼上麦拉德夫人的房间

作者以麦拉德夫人的房间为载体, 使其成为了女主人公麦拉德夫人幻想自由的空间。作者通过视觉频繁的转换, 从不同的侧面整合出不同的内容, 组成一曲女性寻求自由的悲歌。表面上是故事背景转换的描写, 叙事技巧的体现, 实际上暗示着女主人公渴望新生活的复杂的思想斗争和情感冲突等斗争历程。

从里到外。视觉由房间里的舒适宽敞的单座沙发转向了敞开的窗户, 作者用象征手法把窗户比喻成丈夫死后给她打开的一扇崭新的窗口。通过打开这扇窗, 也由此打开了麦拉德夫人的一扇心灵之窗, 透过这个窗, 她朦朦胧胧地看到了生机和自由。但同时又由于这扇窗的阻隔, 使得麦拉德夫人与外面真正的自由世界无缘, 窗外精彩的生活虽然近在咫尺, 却又遥不可及, 自己只能困在窗内, 过上铁窗般的生活。

从近到远, 由静到动的视觉转换中, 作者还使用了一系列的景物意象 (树梢、雨的芳香、小贩、歌声、麻雀等) , 将自由比喻为富有活力的春色;通过感官意象体现女主人公心理过程的逐步蜕变。小说里分别通过静和动进行描写:1) 静态描写:空旷的广场:窗口前静静的树梢 (the top of trees) 呈现出一派生机 (all aquiver with the new spring life) ;广场上空气弥漫着的雨的芳香, 一切都是那么清新 (The delicious breath of rain in the air) , 2) 动态描写:远处喧闹的街道, 小贩们正在叫卖商品 (a pedder crying his wares) , 更远处有隐隐约约的歌声 (singing reached her faintly) , 房檐下无数的麻雀正在唧唧咋咋地叫着 (sparrows twittering) 。总之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正是这些春天的气息象征着希望, 生机、自由, 激起了麦拉德夫人一直长期被婚姻生活压抑的本能。通过麦拉德夫人对周围事物的观察, 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新的生命正在开始发芽, 暗示着这是麦拉德夫人身体和精神开始苏醒, 自我意识的种子在她体内开始发芽。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一幅由欢乐的声音、清新的气味和生动的色彩所构成的画面与主人公疲惫的身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比了死亡和自然界的复苏, 以自然界的复苏暗示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对自由独立的渴望, 对摆脱婚姻束缚的未来岁月的憧憬, 对崭新生活的祈祷。

由低到高。透过西面的窗口, 层层叠叠的云间露出片片蓝天。作者在后面的叙述里多次提到这片蓝天, 蓝天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她的视线总是停留在这片蓝天上?“她非常的年轻, 娇美文静的脸上透露出一种坚强的自制力, 但是现在她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 (blue sky) , 眼神茫然 (gaze fixed) 。这不是一种沉思的眼神, 而是一种显示思维的停止 (a suspension of intelligent thought) ”。作者把主人公的思维定格在这片蓝天。也就是说, 蓝天就是主人公期待向往的地方, 也就是有自由和独立生活的地方。当蓝天第二次出现时, 已经明确了女主人公的心理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她渴望的自由和平等已经由潜意识慢慢地走到了意识层面。

因此这些 (场景) 视觉的频繁转换, 暗示麦拉德夫人的内心情感是很复杂的, 心理变化的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但由于对新生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的巨大能量的释放, 自我意识的慢慢苏醒, 使得“爱情这个不解之谜”及舒适的生活等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 她的所有感官开始感知生命的召唤, 内心最本能的渴望与诉求开始苏醒, 正是因为这样, 她在短时间内就走出了丈夫死亡的阴霾。

2 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感情冲突展现主人公自由意识彻底觉醒的复杂的心理发展历程

面对充满生机的窗外的世界, 她突然感到有一种东西 (something) 正向他走来, 迅速占领了她的心灵。她的心灵开始觉醒, 当她看到远方的一片蓝天, 她的思维似乎显示出停止, 为什么?因为她“感觉到有“什么”在向他靠近, 她害怕地等待着 (waiting for it, fearfully) 。是什么?她不知道, 太微妙了 (too subtle) 、太难以捉摸了 (elusive to name) 。她也说不清楚。但她感觉到它正在悄悄地从空中渗出, 透过空气中的各种声响、气味、颜色向她袭来 (reaching toward her) 。”读到这里, 读者会不禁地问?“something”指的是什么?她害怕的是什么?为什么害怕?她等待的又是什么?难道她真的不知道是什么吗?到这一刻, 其实在她内心里她已经清楚”something”指的是什么, 就是她梦寐以求的那种自由独立的生活。尽管她一直以来, 都渴望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 她在等待这种改变的到来。但作为传统女性, 她没有勇气踏出这一步。但这时她“她感觉到了 (felt it) , 它正在悄悄地从空中渗出 (creeping out of the sky) 向她袭来, 此时此景的她却又“忐忑不安 (rose and fell tumultuously) , 甚至害怕, ”为什么?因为按照常理, 女人在丈夫刚死的这个时候, 应该去吊唁自己的丈夫, 为他守灵, 为他哭泣, 为他伤心。而她却在这时想着自己的自由, 想着自己今后的独立生活。所以作为正常的人, 一想到这些, 她也会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羞愧, 感到忐忑不安, 甚至感到害怕, 害怕被社会习俗所吞没。所以随后就出现了茫然的眼神和恐惧的表情 (the vacant stare and the look of terror) , 所以她也试图把它挡回去 (striving to beat it bank with her will) 。也许这是由于麦拉德夫人长期以来, 受到自由意识的过度压制, 也可能是对自由的过度陌生, 她需要一个心理的过渡时期来适应这种刚刚觉醒的灵魂, 她需要时间和勇气来接受这种自由。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 已经触及到灵魂的深处, 让读者看到了主人公复杂的情感和真实的内心世界。

然而, 所有不安和彷徨都是徒劳的, 因为对新生活的一种渴望已经在她的体内觉醒, 这种追求自由的力量是巨大的, 此刻的她, 已经无力抵抗。因此, 她绝望地屈服了 (abandoned herself) , 在她的内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吐出一个词:“自由, 自由、自由了” (free、free、free) , 想到这些, 所有恐惧害怕的神情从她眼中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双眼热切而明亮 (keen and bright) ;脉搏跳动加速 (beat fast) ;体内流动的血使她全身温暖而放松 (warmed and relaxed) 。然而尽管她已经开始接受了这一切, 但伴随她的依然是一种罪恶的欢欣 (monstrous joy) , 可见她的内心心理斗争之复杂。

而如今, 火车事故, 确实给她打开了婚姻的枷锁, 给她带来了自由独立的机会和希望, 使她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过上自己的独立生活, 从而彻底地唤醒了麦拉德夫人追求自由的本能:“因为在未来的那些岁月中, 不会有人为她而活 (to live for her) , 她要为自己而活 (live for herself.) , ”“尽管男人和女人都盲目地坚信自己有权将个人意志强加给别人 (have a right to impose a private will upon a fellow-creature.) , 但是, 不会有强有力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no powerful will bending hers) 。在顿悟的刹那, 她认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 这种行为本身无异于犯罪 (no less a crime) ”;因此“她开始憧憬 (her fancy running riot) 未来的日子, 春天、夏天、未来所有的日子都是属于自己的日子 (all sorts of the days that would be her own) , 她在祈祷:生命能够长久, 但“仅仅在昨天 (only yesterday) , 当她想到生命会很漫长时还在发抖呢 (a shudder that life might be long) ”。

作为一个在传统社会长大的女性, 女人是丈夫的附属物, 必须接受丈夫给自己强加的意愿, 尽管不开心甚至痛苦, 但她无论如何不敢想象离开她的丈夫, 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那种有独立人格和平等自由的生活。这次是丈夫的意外死亡, 开启了她隐蔽的情感, 她开始意识到丈夫的死亡给她带来的正是自己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 意识到未来的日子将完全属于自己, 那种能驾驭自己命运的巨大力量得到完全的释放, 他将以全新的姿态去接受这一切, 所有这些表明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已经全部完成。所以她在姐姐的要求下走出了房门, 像个“胜利的女神”走下楼梯 (作者再次将视觉转换到楼下的楼梯的尽头) 。

3 通过出乎意料的结局, 让独立自由的幻想瞬间破灭, 给读者留下无限思考的空间

麦拉德夫人经过激烈的情感斗争后, 正准备用独立自由的人格去拥抱和抒写新的自由与平等的生活, 这时, 她丈夫麦拉德先生回来了, 原来她姐姐和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告诉她的这个噩耗是个误会, 她丈夫麦拉德当时离事故现场很远, 根本不知道曾发生过事故。当他风尘仆仆地回来, 突然出现在家门口的时候, 麦拉德夫人见到他却一声尖叫应声倒地, 晕倒过去, 再也没有醒来。对于她的真正死因, 我们无从了解, 也许是她的负罪感;也许是对生活的绝望, 也许太过高兴……而医生诊断说她死于极度高兴 (died of joy that killed) 。这种诊断在外人看来合乎常理, 也非常符合一个好太太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习俗的要求, 但这一突而其来的讽刺性的结果, 却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思考——这就是自由与生命的较量。麦拉德夫人心灵自我解放后, 由于丈夫的死而复生, 击碎了她所有的梦想, 使她没能飞向她向往的自由的蓝天, 过上自己憧憬的自由的生活, 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 她必须回到从前的那种没有自我, 没有自由的生活。因此, 生存也就就失去了意义。

从空间地点的变换中, 也可以看出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及其文化观念是不允许女人有独立意识的, 无论女人怎样抗争, 她都难以走出“客厅——房间 (敞开的窗:象征“生”) ——客厅 (楼梯的尽头:象征“死”) ”这个空间, 从空间维度清楚地看到女主人公“悲伤——解脱——喜悦——绝望”的心理历程, 故事虽然发生在在短暂的一个小时里, 但足以看到女主人公短暂的一生。因此更加突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不可突围性, 无论她们如何挣扎, 最终只能回到原点, 只能处在压抑和无望的处境。这就更好地体现了:在自由与生命的较量中, “死”成了她们的唯一选择, 妇女对独立的人格和自由平等生活的追求, 只能以生命作为代价。

这个故事里, 她的丈夫至始至终没有出现, 只有在故事的结尾出现一次, 而仅此一次, 就夺走了麦拉德夫人的生命;由此可见, 尽管丈夫的不在场, 并未削弱他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 对太太、对家庭的统治和控制, 也更加凸显美国19世纪夫权势力的强大, 女性自由独立的艰辛。而文中的医生更成了美国这个社会和时代的代言人, 他的言语代表了夫权社会的权威和公理。同时女主人公的真实的名字“露易思”也仅仅在她的房间里被姐姐叫过一次, 其它任何的场合都是以麦拉德夫人的身份出现。女人连独立的名字都没有, 哪来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生活?进一步说明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物, 只能是“麦拉德夫人”。作者无情地批判了美国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漠视和自由精神的束缚。

4 自由与生命的较量给现代女性带来新的启示

篇4:著名惊悚小说的真实“取景地”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1)

《睡谷的传说》

New York's Hudson River Valley was the backdrop2) for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 one of the earliest examples of ghost stories in American literature. Washington Irving, a native New Yorker, relied on local landmarks and the lore3) about them handed down from Dutch settlers who arrived some 200 years before the story was published in 1820.

The real action in Legend begins in what is now called Patriots Park; a monument marks the site where in 1780 three men captured British spy Major John André4) beneath a tulip tree. The bad vibes5) from the event lingered, according to Irving, and it was not far from the "fearful tree" that the unlucky Ichabod Crane first saw "something huge, misshapen6), black, and towering". That something of course was the infamous Headless Horseman7) who chased Crane to the Old Dutch Church.

The church still stands, amidst the small graveyard where Irving's ghostly Horseman would tie his black horse to the headstones8). The writer himself is buried in the adjacent9) Sleepy Hollow Cemetery, which offers tours of the real sites behind the legend.

《睡谷的传说》是美国文学中最早的鬼故事典范之一,其背景正是纽约的哈德逊河谷。这篇小说出版于1820年,此前约两百年前,一些荷兰人移居这里,流传下了关于当地一些地标景观的传说。而华盛顿·欧文这个土生土长的纽约人正是根据这些景观及其传说创作了这个故事。

《睡谷的传说》源自一个真实的事件,该事件就开始于如今的爱国者公园所在地,那里有一座纪念碑标示出了英国间谍约翰·安德烈少校于1780年在一棵郁金香树下被三个人抓获的地点。按照欧文的说法,少校被抓这起事件带来的不祥气氛一直挥之不去,而且就在那棵“恐怖之树”不远处,不幸的伊卡博德·克兰第一次看到了那个“奇形怪状、又高又大又黑的东西”。那个怪物自然就是将克兰一路追赶到老荷兰教堂的那个恶名昭著的无头骑士了。

这座教堂如今依然伫立在那个小小的墓园中,而欧文笔下的无头骑士的鬼魂就曾在这墓园的墓碑上拴过他的黑色战马。与之毗邻的睡谷公墓为游客们提供故事背后真实景点的观光服务,作家本人就长眠在那里。

Wu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

Emily Bronte probably had two places in mind when she imagined Wuthering Heights, the haunted house in Yorkshire at the center of her only novel. The Heights' remote, windswept location could have been that of Top Withens, a ruined farmhouse that overlooks the moors10) south of her hometown of Haworth. The structure itself could have been based on Ponden Hall, a 19th-century manor11) house also near Haworth; the single-paned window on the second floor may well have been the one that Catherine Linton's ghost tried to climb through one wild, snowy night.

在埃米莉·勃朗特构思她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中的核心场景——那座位于约克郡的鬼屋“呼啸山庄”时,她的心里也许想到了两处地方。呼啸山庄地处偏僻,受大风侵袭,这个地址可能取材自托普威森斯农庄,从这座破败的农庄可以眺望她的家乡霍沃思南边的旷野。而呼啸山庄的构造样式则可能来源于也位于霍沃思附近的一座19世纪的庄园——庞顿庄园。庞顿庄园二楼那扇单层玻璃的窗户或许正是小说中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凯瑟琳·林顿的鬼魂试图爬进去的那扇窗。

Dracula12) 《德拉库拉》

The crumbling13) fortress14) sitting on a cliff above the Arges River was one of several used by Vlad Dracula, ruler of southern Romania in the 15th century and the man behind Bram Stoker's immortal (pardon the pun) vampire tale. The castle was in ruins when Dracula came to power. To restore it, the legend goes, he forced several hundred prisoners to ferry15) bricks and stones up the cliff along a human assembly line16).

The castle named Poenari is open to anyone able to climb the more than 1400 steps that lead to the summit. Once there, spectacular views of the Carpathian Mountains unfold from the battlements17)—the same ones that Dracula's wife jumped from in 1462 as she chose death over being captured by the Turkish army encamped18) below.

The castle Stoker described in his breakout19) 1897 novel was probably a composite20) of three. Of those, Poenari was the only one the real Dracula inhabited. He was imprisoned briefly in the second one, Bran Castle, also in Romania. And the third one is Slain's Castle in Scotland; Stoker stayed near Slain's for several years and reportedly was inspired by the grim21) Gothic building on the rocky east coast. It is in ruins now, while Bran is a museum.

在阿尔杰什河畔的一处峭壁上矗立着一座倾圮的古堡,那就是弗拉德·德拉库拉曾经住过的其中一座城堡。德拉库拉是15世纪罗马尼亚南部地区的统治者,也是布拉姆·斯托克笔下不朽的(原谅我在此处使用了双关语)吸血鬼故事中的人物原型。在德拉库拉掌权之初,该城堡已是一片断壁残垣。据传说,为了整修这座城堡,德拉库拉强迫数百名囚犯排成一列将砖石运上这处山崖。

任何人只要能爬上那1400多级台阶登顶,这座名为波埃那利的城堡都会开门迎客。一旦到了这里,你从城垛上就能一览喀尔巴阡山脉那壮丽的景色。1462年,德拉库拉的妻子正是从这里的城垛纵身跳下,宁死也不愿落入兵临城下的土耳其军队手中。

斯托克在这部创作于1897年、令他一举成名的小说中描绘的城堡很可能糅合了三座城堡的特征。其中,历史上真实的德拉库拉居住过的只有波埃那利城堡。第二座是布兰城堡,同样位于罗马尼亚,德拉库拉曾在这里被关押过一小段时间。第三座是苏格兰的斯雷恩斯城堡,斯托克在该城堡附近待过几年。这座城堡建在岩石遍地的东海岸,据说正是这座阴森恐怖的哥特式建筑激发了斯托克的创作灵感。现在,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布兰城堡则成了一座博物馆。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Richard Cabell was not a popular guy. Some said he was such a hellion22) that when he died in 1677, his neighbors built a sepulcher23) around his tomb in Holy Trinity's cemetery to make sure he couldn't get out; they even covered the actual grave with a heavy stone slab for good measure24).

Such precautions, however, did not prevent Cabell's hounds from surrounding the tomb at night, howling for their master to rise up and hunt with them across the moors of southern England. This legend grabbed the keen imagination of Conan Doyle when he visited Devon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nd he based one of his best-loved Sherlock Homes mysteries on those ghostly hunters. In his story, giant paw prints found next to the cruelly mutilated25) body of Sir Charles Baskerville led Holmes on a ghost-hunt.

Much of the 13th-century cemetery burned in 1992. But Cabell's vault26) is undamaged; peek through the barred windows if you dare.

理查德·卡贝尔可不是个受欢迎的家伙。有人说他一贯惹是生非横行乡里,以至于当他在1677年过世后,他的邻居们在他位于圣三一教堂墓园的墓地上又盖了一层墓室,以确保他无法从里边出来。此外,他们甚至还在他的墓穴外面又覆盖上一块厚重的石板。

不过,这样的防护措施却没能阻止卡贝尔的那些猎犬每晚守在墓地四周,嚎叫着呼唤自己的主人起来和它们一起到英格兰南部的荒原上狩猎。柯南·道尔在20世纪初造访德文郡时,这个传说激发了他敏锐的想象力。于是,他以这些幽灵般的猎犬为素材,写下了这个《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最受欢迎的故事之一。在这个故事中,福尔摩斯在查尔斯·巴斯克维尔爵士残缺不全的尸体旁发现的巨大爪印引他开展了一场“捉鬼”行动。

1992年,这座建于13世纪的教堂墓园在一场大火中烧毁了一大半。但卡贝尔的墓穴却安然无恙,你如果够胆量,不妨透过窗户上的栅栏朝里面瞧瞧吧。

1.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睡谷的传说》,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1783~1859)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从纽约来到“睡谷”的教师伊卡博德·克兰想要追求当地最富有的农场主女儿卡特里娜,却被卡特里娜的另一位追求者布罗姆扮成无头骑士吓得逃离“睡谷”的故事。(关于该小说的赏析可参见《新东方英语》2012年10月号)

2.backdrop [?b?kdr?p] n. 背景

3.lore [l??(r)] n. 全部传说

4.John André: 约翰·安德烈(1750~1780),英国的一名军官,在美国独立战争时被当成间谍处死。

5.vibe [va?b] n. <口> [常作复数] (一地的)气氛

6.misshapen [m?s??e?p?n] adj. (尤指肢体)畸形的;奇形怪状的

7.Headless Horseman: 无头骑士。“睡谷”当地流传着一个无头骑士的故事。该骑士原先是一名为英国效力的雇佣兵,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被炮弹打飞了脑袋,后被葬于当地一个教堂的墓地中。据说他的鬼魂常常骑着一匹黑马四处游荡。

8.headstone [?hedst??n] n. 墓碑

9.adjacent [??d?e?snt] adj. 邻近的

10.moor [m??(r)] n. 荒原

11.manor [?m?n?(r)] n. <英>庄园主宅第

12.Dracula:《德拉库拉》,爱尔兰小说家布拉姆·斯托克(1847~1912)于1897年出版的哥特式惊悚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德拉库拉的邪恶吸血鬼的故事,是一部十分经典的吸血鬼小说。

13.crumble [?kr?mbl] v. 瓦解,崩裂

14.fortress [?f??tr?s] n. 要塞;堡垒

15.ferry [?feri] vt. 运送

16.assembly line: (工厂产品的)装配线

17.battlements [?b?tlm?nts] n. 城垛

18.encamp [?n?k?mp] vt. (使)扎营

19.breakout [?bre?ka?t] adj. <口>一炮打响的,非常走红的

20.composite [?k?mp?z?t] n. 合成物

21.grim [ɡr?m] adj. 可怕的,恐怖的

22.hellion [?heli?n] n. <美口>惹是生非的人;恶少

23.sepulcher [?seplk?(r)] n. (尤指在岩石中凿出的或用石头、砖块等砌成的)坟墓

24.for good measure: 另外,作为外加的东西

25.mutilate [?mju?t?le?t] vt. 使残缺不全

篇5:著名小说经典语录

2.只是被狠狠的伤害过以后,再也无法认真对待。

3.谢谢你曾经的存在,存在于我记忆里最深处最美好的位置。谢谢因为有你我的记忆里只存在这些毛茸茸的轮廓。它们有着明晃晃的光圈叫我一直幸福者。

4.并不是所有的结束都是残缺,悲伤不会化成河流一般壮大反而会被声明中那些温暖而美好的事情所覆盖。

5.原来只要是分开了的人,不论原来多么熟悉,也会慢慢变得疏远。

6.我希望我自己,未来还能遇见你。

对不起,我真的无法用等待去比喻。

7.三百年到会在转瞬之间。只是,这次不想再等待了。

8.年轮哗啦啦地扭转着,可是谁曾出现过谁的记忆里这些却只有自己知道。

缘分这种东西

又怎么会像是某个制定的目标

只要努力

就一定能得到呢?

9.他们说

遥望着摩天轮的人

其实都是在遥望幸福

10.那记忆中最温暖的笑容是不是终有一天会发现那条横在两人之间难以逾越的沟壑,而最终消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呢/

11.生命竟然如此脆弱

死亡的感觉不自己溺水时还要来得真切鲜活

仿佛连自己的呼吸也因此而停住了

深黑色的绝望卡在了咽喉里

发不出任何声音

12.你说你,永远记得这温暖。你说你会因为那一点温暖,勇敢地活下去。

13.我是不是到现在才突然发现,我走了那么远,原是为了漂泊。

但事实上只是发现那些远离我身后的,对我有多么重要。

14.如果。

如果把脑海里关于你的记忆,用一个点来表示的话

那我大概可以书写出足以延绵到宇宙尽头,那么长的省略号。

……可我遗漏了句号

15.据说巨大的行星在灭亡后,会微缩成肉眼也看不到的存在,叫做“黑洞”。又据说人在极度痛苦或遭遇撞击的时候,大脑会为了自保而自动舍弃一些记忆一次逃避现实。称为“选择性失忆”。

16.那些被自己一厢情愿所认定为平滑而空白的过渡里。你忘了绝望与悲伤曾带着怎样巨大的羽翼从上方尖啸而过。

17.甜是爱。涩如思念。而汤之浓稠都是内心待解的焦灼心态。

18.在夏日的阳光下,依在树旁等待他的身影。尝试在千百万人之中一眼就找到你。看你越过茫茫人海,脚步轻轻,他国有愁情绪,向我奔来。

19.因为没有人关怀,却又一直受伤害,甚所以才想召唤出另一个世界的力量。而自己唯一的朋友,也竟是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唯一的依托。

20.那样也好。在错失了整个世界之后,备受伤害的心终于不需要再顾及他人的想法。

篇6:著名小说读后感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著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虫记》。

接著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看著看著,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著:如果我们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著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上一篇:抗击疫情捐赠感谢信下一篇:新疆历史与文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