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2024-07-12

《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精选11篇)

篇1:《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荔波县甲良中学 八年级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案 编号 主备教师 何立凤 时间 2011年5月18日 备课组长签字 教导处签字 印刷 份

课题 :第11课《敬畏自然》

学习目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A.人类竟然不打自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的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学习过程 无比的美。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一、预习新知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鹏

斥鴳()

蓬蒿()

咫尺()狼藉()

相形见绌()

美味佳肴()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二、课堂展示

(一)读课文小组讨论

1、本文谈论的内容是什么?

2、在人与自然这个问题上,作者是怎样认为的?

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提出问题:

二、()分析问题:

三、()解决问题:

4、“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

5、“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6、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合作探究】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这此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 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②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④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一般陈述句:

分析其作用: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不自量力 陷阱 呐喊 沾沾自喜 B.喜形于色 窃笑 佳肴 狼藉班班 C.相形见拙 呐喊 演化 美味佳肴 D.精巧绝伦 幼稚 误解 高深漠测

①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

生命力的体现吗?

()

②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 声音。

()

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水是自然界的产物,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清丽的湖泊,创造出富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④①②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5、仿例造句,表达对自然母亲的感恩之情:

感谢自然赐予我眼睛,让我看到如此壮美的山河;感谢自然赐予

我。

6、举例说明“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

7、读着作者精辟的论述,理性的分析,你打算如何将“敬畏自然,爱

护自然”变成具体行动?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将呵护我们的明天。

五、小结

收获:

疑问:

篇2:《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教师寄语: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锻炼学生思维能力。重难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鲲()鹏 蓬嵩()咫()尺 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 佳肴: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2、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4、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并与同学交流看法。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答: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答: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答: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成语接龙:

自不量力力-()-()-()-()

2、请你以“敬畏自然”为主题拟两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1)(2)

3、按要求仿写句子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如果说人生是﹎﹎﹎﹎﹎﹎﹎﹎﹎﹎,﹎﹎﹎﹎﹎﹎﹎﹎﹎﹎。

五、达标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1)不自量力(2)喜形于色(3)相形见拙(4)精巧绝伦

陷阱 窃笑 呐喊 幼稚

沾沾自喜 狼藉班班 美味佳肴 高深漠测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2)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3.将下列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可增删词语,但语意不变)这位女孩名叫豆豆。她穿一件粉红连衣裙。她特别爱笑。她梳着马尾辫。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敬畏生命

①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②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

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③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④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yuān老鹰)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⑤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⑥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⑦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他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1、题目中“敬畏”这个词是何含义?

2、第②段中画线的“这种感觉”具体指什么?

3、第④段中画线语句“鸢飞鱼跃,道无不在”中的“道”指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说“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5、第⑤段中列举了母骆驼、老羚羊等四个动物“生命神性”的故事,请你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也可以按照原文的语言、结构特点再补充一个故事。

篇3:《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1) 回归学习本位让教师责任得以实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 学习者在面对建构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内省, 而不是接受教师给出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在教师传授的时候而得到的, 更多的是学生在一种学习的氛围内, 通过教师的帮助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新的学习资料而得到的新的知识, 从意义的建构方面获得。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主体为中心, 遵循人本主义原则, 重视学习者学习热情的调动, 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 以“学案导学”模式为基准, 教师的责任被很好地体现,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讲解的主体, 而是帮助每一位学习者实现自身的学习主体权,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在这个时候, 教师的教学责任更加重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 学案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学习, 而且能够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改革。

(2) 抓准学生发展区开展合适的学习活动。20世纪30年代, “最近发展区”理论被提出, 这个理论中认为学生有两个基本学习水平, 要是对这两个水平不够理解, 便无法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下得到儿童进程和受教育性之间的正确关联。第一种发展区是现有发展水平, 而第二种发展水平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其所代表的是学生正在形成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在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时候, 先进行的是一种动态性的评估, 也就是对现有的学习水平进行检测, 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水平的针对性, 另外一点就是学习活动的选择, 主要目的就是让学习任务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贴近,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觉得难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便是教学支持的提供, 也就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 通过建立学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完整的成熟发展。

2.“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 学案的设计。 (1) 一般设计原则。A.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原则, 也就是依照学生的思想进行学案的编写;B.差异性原则, 因为学生彼此之间存在差异。像是智力方面的差异、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 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案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C.主动性原则: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 而是主动的, 尤其在新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背景下, 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D.参与性原则:在学案编写的过程中, 学生的建议教师是不能够忽视的, 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建议, 从各个不同的层面看待所获得的成就也是多样性的。 (2) 学案的组成。学案当中包括的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探索以及课后巩固等多个环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学案编写的排布和主要内容的添加是灵活多样的, 这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当中应用的学习知识点与知识结构, 等等, 都是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学习的目标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期望获得的成绩, 学习探索的过程就是语文课程对课本知识的探索过程。在习题设计的时候, 要注意层次性的应用, 从简单到困难, 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在题型设计的时候也要重视生活性的加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后所布置的作业主要在于巩固知识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中学案的运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学案”对学生所起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 这让传统学习意义上的低效预习变成了理性而高质量的自主性学习。“学案”最主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在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上, 学案编制好了, 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导学性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案”,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 自主地开始学习, 学生再根据学习内容做出学习报告;课堂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把舞台完全呈现给学生, 并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打造一个学习情境, 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学习情境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在这种课堂模式的学习背景下, 教师的关注点不再是原先的个体, 而是变成了学习小组, 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报告的时候, 要注意多表扬学生,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学生在学案的带领作用下, 完成学习报告的编写和展示, 将学习课堂变成是一个探究性的课堂, 变成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变成一个教师点评的场所, 打破传统教学课堂淡然无趣的学习氛围, 变成融洽学习的乐园。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 将传统灌注式的教学模式打破, 以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合作能力的目标, 为学生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并且进行学案设计,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 选择各种教学方式使其互相补充, 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平.“数据库基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1) :78—80.

篇4:《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中国分类号:G633.3

高中语文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构建主义,而且实行的教学原则是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也不是在语文教学中统统适用的,如果把其当成唯一的教学模式,那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发展前景就危险了。教师在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时,一定要把我们学案的定位精准化,也要根据我们的语文学科特点与教材内容相一致,除此之外,在进行学案教学使也要辅助其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语文学案导学现实运用中的疑问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拥有完美的理论基础,然而其在多年的实践活动运用中,不管是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还是刚刚在教育事业起步的新教师,他们在学案教学实践中,都感觉到学案教学有时会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跟趣味性,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具体分析下:

(一)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僵硬,情感体验水平降低

语文本身就属于人文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不仅仅从中获得文学知识与学习技能,同时更加伴随着许多的情感体验,也正是因为这个,语文的教学目标里也存在着培养学生的情感熏陶。情感熏陶大多都是通过教师读语文课文时带出的感情、学生朗诵时感悟、听录音时的体会、以及自我品鉴时的感悟等等。但是在语文学案导学中,学生们更加以回答问题及答案的正确与否作为关注的重心,这使得学生只会口头说出情感但是做不到切身体会,从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情感体验水平。从这个方面看,我个人觉得,情感性比较强的语文教学内容是不可以只有学案导学一种教学模式的。

(二)学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重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本身只需要提出1、2个问题变可完成教学的,但是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教师局限在固定的模式中,就要寻找5-8个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布置给学生,这样往往一节课根本无法完成这么多的问题,那么就变成了学生课下的作业。学生不仅仅只有语文这一门课,其他学科的同时来袭,让学生的学习负重能不加重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案导学也要合理运用,不然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三)语文学科在学案导学模式下,共性的东西增强,个性化降低

在学案导学模式下,我们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使用一致的学案,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必定增强课程的共性化,而课程中独特的个性化却在降低。尽管还是有些学校会针对素质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案设计,提问的问题也在变动,但是这种改变使得学案教学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繁琐异常。那么一节课到底该花费教师多少时间,这也变成了众多教师的疑问之处。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让其教师必须身怀广泛的知识面,高水平的课堂讲述离不开我们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但是学案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根本无法进行个性化教学,且其他的一些课外知识拓展学生视野的讲述也很难实现。学案教学在某方面抑制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紧密度在一定范围内下降了。

从上面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案教学模式并不是万能的教学模式,它在人文性强的学科上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我们学校在运用学案导学模式时一定要适度,要结合学生、教师、教材内容对其进行定量的运用,使学案导学可以真正为教育事业服务。

二、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运用

(一)精准定位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学案导学其实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而发展的,其中也夸张了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更有甚者为学案独尊,为此,造成了把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抛弃掉了,像诵读、品鉴等适合文学教学理念的教学手段。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给学案精准定位是不可不做的。

语文编写的学案其实是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极其复杂的,教学环境、条件、内容不一样时, 教师知识结构、教学风格、教学技能不也会有所不一样, 学生的水平、学习风格、接受能力、道德水准、对学科的态度也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这么多的因素都是教学中不稳定的因素,我们的教师就要在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手段,这是一个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展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其中一种教学手段,学案导学在督促学生认真听课,提升课堂听课质量方面有奇效,改变了多年来学生上课只是以听来学习的学习模式。

(二)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正确运用学案

首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现实状况、教师自身的教学设计理念跟教学风格针对学案的设计内容进行选择。别的教师编写设计的学案有时候是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的,而且其教学思路也跟自己的不相符,所以,教师针对于学案的设计要在模板上进行二次加工,让其变成符合自己教学特点的学案;其次,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来展开学案教学,教师要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结合自己設计的学案来开展此次的教学;再次,教学时要多方面开发学生的自有资源,像学生在解答某一问题时出现分歧,那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所知所想来解答问题,然后在进行多方面的比较讨论,让学生可以多方位接受更多的知识;还有,当语文教学中遇到了文学色彩比较浓重的课文,教师要先把学案导学教学手段束之高阁,运用朗诵、品鉴、欣赏等其他传统的手段来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的佳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完成正本语文教材的学习;最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与其他传统教学手段结合使用,不能任其一枝独秀,像讲解、朗读、批注、欣赏、思考、探究、使用投影等等传统教学手段也要结合使用,最终达到满园皆春色。

三、结 论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会起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的使用,像一阵风似的,随便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也不能形成独断专行的发展态势,只运用这一种教学手段在我们的教学事业中,这都是极端不理智的行为。我们要正确对待高中语文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取其精华,让其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葛宁宁. 中职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篇5: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2、学习能力与方法: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B、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C、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句段品读:

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①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二、知识方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主要论著有:《宇宙全息统一论》、《精神之谜》等。

三、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并在后面的横线上工整书写一遍。

蓬蒿.()______咫.()尺______狼藉.()______相形见绌.()_______精巧绝伦.()_________鲲.()鹏______美味佳肴.()_______深邃.()______混淆.()_______

2、借助工具书,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咫尺:狼藉:相形见绌:精巧绝伦:喜形于色:深邃:

四、问题研究:

1、整体感知: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中谈论与的关系,作者否定了“”的口号,提出了“”的观点。

②题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

2、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4、语言品析:

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请找出文中的反问句,请将它变成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反问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当堂训练

1、品析下面三个句子,体会其中的含意。

A、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②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

意”应该怎样理解?

③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④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3、这篇课文的作者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于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4、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并作简要赏析。附:参考答案

知识方圆、基础知识答案:略问题探究:

1、①人自然要征服自然敬畏自然②敬重畏惧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2、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当堂训练:

1、A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相当于人类给自己“挖坑”,在未来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B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C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2、句段品读: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篇6:《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1、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2、理清本文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写作思路。

3、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并揣摩反问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学习难点:

理本文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写作思路。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

2.文体、背景介绍

(1)文体介绍:议论性散文,它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论据、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就是用文学的、抒情的语言写的议论文。

(2)背景介绍:该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3.字音、字形、词语

(1)给加点字注音

鲲鹏(  )   斥鷃(  )   咫尺(  )   狼藉(  )   美味佳肴(  )

深邃(   )  混淆(   )  挖掘(   )  蓬蒿(   )(   )   相形见绌(   )

(2)解词

相形见绌:

自不量力:

(二)初读感知

1、本文作者怎样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地论述(         )这个道理的?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首先,作者否定“             ”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            的关系,指出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

(2)进而从论智慧到论         ,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际是               关系。

(3)最后得出“              ”的结论,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来为文章增色,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陈述句,比较一下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深入思考:

①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②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展示交流

点拨引导: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拓展延伸(内容必须包含一篇与课文相关的课外阅读训练)

气候的威力(节选)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

(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①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

4.本文第四段中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5.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

四、布置作业

1.请拟一则保护自然的宣传语:

2.大自然给人的启示还有很多,你能写出两个来吗?请写在下列横线上,且内容与上下语境相符。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含羞草默默地收拢叶片,那是在教我们切莫张扬!               ;               。

3.课下读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天空》或张晓风的《敬畏生命》,写下感想。

五、板书设计

11.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韩三其

篇7:敬畏自然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 主备人:郑秀丽 优秀次备:审核:时间:2013-4-4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学习方法:激趣研读合作探究

一、导学部分

1、导入新课

一直以来,人类对自己创造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而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各民族都以展示自己的文明与智慧为屹立世界的重要筹码。而现代人更是目空一切地不断膨胀人类私欲而不顾自然的危机,更忘乎所以地藐视自然的力量,企图征服自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这篇《敬畏自然》可能会使人类被欲望燃烧的头脑冷静一下,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2、预习导学

任务一:了解有关人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重要阶段及其资料

任务二:了解作品的有关资料

(提示: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议论性的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任务三:根据文意释题

(提示:“敬”——“尊敬”、“敬重”、“恭敬”。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

“畏”——“怕”“畏惧”之意

“敬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怕”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怕”,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任务四:完成认字释词

pã蓬

ngh蒿āo zh咫

ǐch尺ǐ lá狼

ngj藉í n呐àh喊ǎn

xi相

āngxí形

ngji见

ànch绌ù jī精

ngqi巧

ǎoju绝

ãl伦ún m美

ěiw味

âiji佳

ā

y肴áo k鲲

ūnpã鹏ng h混

ùnxi淆áo

[殊(shū)不知]竟不知道。[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沾沾(zhān)自喜]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比拟]比较。[尔尔]如此,这样。

[相形见绌(chù)]跟另一人或另一事物比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高深莫测]高深得让人难以琢磨。[精巧绝伦]精妙得没有与之相比的。[深邃(suì)]深奥。[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赋予yǔ]给予。[壮丽无比]壮美秀丽没有与之相比的。[机体]具有生命的个体系统包括植物和动物 [硕大无比]大得无以相比。[死气沉沉]不活跃无生气无生机。[美味佳肴yáo]味道鲜美的食品和菜肴。[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二、互动

3、小组互助互动

阅读课文,分析-交流 1).本文既是议论性散文,那么,你认为对于人与自然,作者的主张或观点是什么? 2)“敬畏自然”具体的表达这一观点的句子在哪里?(最后一段)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

(学法提示: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敬:A反对征服自然的说法,认为人的智慧仅是大自然智慧这沧海中的一滴。B宇宙中有比人高级的生物。C人类智慧与自然智慧相形见绌。D大自然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E我只是宇宙机体的一个部分。F宇宙是有生命的。G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H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I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畏:J大自然要窃笑人类。K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在自掘人类陷阱。L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

4).既然作者的观点是“敬畏自然”,文章开头为何写“征服自然”?(提示:树立靶子)4.展示互动

1)整体阅读,梳理文章结构

(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说法。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文章的最后一段就是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即作者思想观点的总结。)“征服自然”不可能与(1)自然智慧,人是滴水自 然 上下翻飞,儿童玩具和 敬第二部分挖掘矿物,自掘陷阱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谐

畏(2-9)伟大人物,不过尔尔(批驳)共自死的物质,创造生命存然我的生命,宇宙部分

第三部分自然生命,与我平等应该敬畏宇宙10-11)宇宙智慧,创造生物

2).仔细品读,细致品析

细节一:第一段,作者摆出了与“敬畏自然”相对立的一种口号,这就是“征服自然”,然后作者发表了对这个口号的评论:不自量力。

细节二:第一段有两个比喻句,先找出来,再说出它们的含义: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含义: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极其渺小的。

细节三:第一段两次用到“宣称”这个词,能把它改为“宣布”或“宣告”吗?(不能。“宣称”,是公开地用语言、文字表示,不一定做得到,更没有被证实。

人类“征服自然”是不可能的,是“不自量力”,只能用“宣称”。“宣布”太正式;“宣告”有已被证实的意思。)

细节四: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这种狂妄的表现”指什么?

(指的是: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②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后人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的很;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④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细节五:本文多处使用反问句,结合课后练习三品析其语言效果。

(例如: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然后说说效果有什么变化。

——那么,我们就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语气不如反问句强烈,不足以强调对人类狂妄无知行为的嘲讽态度。)3)深入理解课文. 例一:“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宇宙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了有智慧的生物,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例二:“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课文所说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拟人的说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作者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具有可比性。但是。拟人手法毕竟是拟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会走向宗教。)

例三: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他们”是谁?“蚂蚁”比喻谁?“不过尔尔”是什么意思?(指那些古老星系里更高级的生物。“蚂蚁”比喻人类。不过尔尔:不过如此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前一个“尔”:如此、这样。后一个“尔”:罢了。)例四: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A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精巧。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血,机理都是精巧绝伦的。B苍蝇为什么不怕脏?为什么不怕病菌感染?其中有奥妙。C人类这样强大,却消灭不了苍蝇蚊子,可见它们也有其“强大”的一面。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

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三、达标

5、整理本文要点:主题结构思路语言特色(感情倾向鲜明,对比巧妙,拟人手法贯穿全文,反问、比喻恰当)

6、达标拓展,检测延伸。

1).“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你知道宇宙中有哪些“沉默的声音”?

(A山崩之前是寂然无声的,但山体在不断破坏,石头里有“生命的呐喊”。B沉默的星星里隐藏着宇宙诞生、发展的信息。C冰冷的化石中有生物怎样进化的答案。)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我们的弟兄”指什么?为什么称之为“弟兄”?(宇宙中除了人类之外的一切。它们也是生命的存在形式(虽然有些是沉默的),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A敬畏自然,就保护了人类的家园,就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生存空间,也就是敬畏和保护了我们自己。B不敬畏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就是人类不敬重自身的表现。)4)仔细体会句中哲理

A、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B、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C、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5)人类对自然有哪些不敬之举?请举例说说。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开山造田过量捕鱼及其他野生动物不合理开采矿产 „„一切破坏自然生态和向自然过量索取的行为 6)拓展延伸

我们能为保护自然做哪些事情呢?

资料:环保寄语

A绿色是生命的源泉,植绿护绿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B保护绿化,人人有责。C绿色是青春的活动,让地球到处充满绿色。D绿色让我们快乐,让世界美好。E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从我做起。F.如果您想创造美好的家园,请您从现在开始保护我们现在的家园。

G生命诚可贵,绿色价更高。环保天天行,陪伴你我他。

篇8:《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一、从传统教案到“学案导学”模式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 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从“教案”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导学”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预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预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预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预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步骤和具体实施

导学案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学习目标、学法指导构成。主要让学生明确课文学习的目标、重难点。用怎样的学习方法去学习课文,这样就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有的放矢。

第二部分是预学案,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预习的内容。 主要包括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字词积累、朗读训练和整体感知。通过预学案,让学生主动去读课文,积累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尽可能地熟悉课文,为课堂上的合作交流研讨,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形式上,我采用“课文我读了一遍———我学会积累了词语———明确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作者情况——会做问题”这样的模式。这样,学生就可根据“预学案”能清晰地掌握本课内容,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然后在课堂上用七八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预习。这一部分考察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学生对课文一问三不知的情况。

第三部分是导学案。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拓展延伸三个板块。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答案基本上在课文中能够找到。合作讨论主要由教师结合学习目标,设计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比较难一点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注重“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这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讨论,能够让学生掌握课文学习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提高积极性,我建立了小组评价机制。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按平时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编号。表现积极、最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是1号, 次之2号,3号,以此类推,表现不积极、不爱回答问题的编成后面的5号、6号。1号回答问题加1分,2号回答问题加2分,以此类推,6号回答加6分。这样,在分数的激励下,不爱听课,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就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文中来。

第四部分是“固学案”即导学练习。教师结合课文内容, 设计一些问题,及时检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注重知识积累和学法指导,力求让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的教学模式。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

通过尝试,笔者对“学案导学”模式逐渐熟悉起来,也逐渐发现了诸多优点:

1. 由于预学案课前就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预习,或自主学习,这样教师讲授起来学生掌握的情况要比以前好。

2. 导学案的设计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导学案中的拓展延伸环节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4.预学案还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记录、师生与生生交流的平台、复习的重要资料。

篇9:《敬畏自然》导学案导学案八年级语文

一、教师在学案导学中成长

学案导学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挖掘教材,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从而确定精练、准确的学案,集教案、课堂笔记、课堂作业和课后复习等于一体,在学案导学中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一过程,培养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能力,以及群策群力、团结一致的能力。

二、学生在学案导学中快乐进步

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文言文《陈涉世家》时,先让学生完成学案,然后再让学生说出陈胜起义的原因和经过,学生很快都能回答。而学案的启发性、层次性、丰富性、明晰性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学案的完成中养成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合作研讨的能力,锻炼了课代表、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

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礼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案导学就很好地扮演了这一“终结者”的角色,使得教与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使师生在教学中获取知识、方法、思想,共同进步。

四、效率在学案导学中提高

因为教师充分地阅读了教材,深入地研究了学生,全面地学习了课改,精心地编写了符合学生认知实际的学案,学生便能养成良好的预习、讨论、合作等习惯,在课代表、组长的引导下充分地预习、讨论相关内容,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地得以提高。

“学案导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植根于新课标的土壤中,让学生改变了学习方法,让教师改变了教学模式,它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乐教,善教,使学生活学,会学,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教师在学案导学中成长,学生在学案导学中快乐进步,教、学在学案导学中相长,这样的教学模式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学案导学中学案的编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不是教案的简单变形,更不是作业的变形,而是遵循学生认识实际的教案、作业、方法、思维等的综合。它要求将准确的学习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航标;它需要精美的导入抓住学生的胃口;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与学案中的具体环节有机整合、嫁接、创新,灵活使用导学案,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比过去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篇10:11 敬畏自然 导学案

11敬畏自然

班级小组姓名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积累词语。

2、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重点)

3、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难点)

4、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重点)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在阅读中把握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你预习的第一步,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和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所以在阅读中别忘了圈画出那些文辞优美或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鲲()鹏斥鴳()蓬蒿()狼藉()相形见绌()美味佳肴()呐()喊沾沾()自喜咫尺()

2、根据意义写词语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极其精致灵巧,无以伦比。()

美味的饭菜。()

形容自以为好而得意的样子。()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导入

2、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别给每个自然段标上段序,边读边画出关键性语句。再读课文一遍,然后回答下边的问题。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文中谈论与的关系,作者否定了“ 征服自然 ”的口号,提出了“”的观点。

②题目是《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在文中的意思是:③作者为什么要提出“敬畏自然”?

④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句段品读。细读5~7自然段,回答下边问题。

(1)第5自然段中说道,“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该怎样理解?

(3)第7自然段中,作者使用“一个器官”这一词语的用意是什么?

邢台市第二十五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学科导学稿——11 敬畏自然课型:精读课第1课时总1课时执笔:于晶晶审核:使用时间: 2014.3.18

(4)5~7自然段中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观点是

4、细读 探究

(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意,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①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②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③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④(摘录一句你圈划的哲理名句与同学分享)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例 反问句:谁说大自然是没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陈述句:大自然是有生命的。……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表达效果: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反问句:陈述句:表达效果:反问句:陈述句:表达效果:

三、教师总结

四 巩固练习

阅读课文1-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课文开头,作者首先举出了人们常有的想法是什么?。

2、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哪种观点?。

3、第二自然段“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句中“这种狂妄的表现”指的是什么?大自然窃笑的依据是什么?。

4、试把第二段结尾句“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改为陈述句,体会效果有什么不同?

5、第一段画线句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形象地写出了自然与人类的智慧关系是大海与小水滴的关系,你能否想一个新的比方,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篇11:11敬畏自然_导学案_配_答案

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让我们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敬畏

1.把握“敬畏自然”的内涵,理解作者观点。

2.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3.学习文章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特点,品味兼有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鲲(kūn)鹏斥(yàn)蓬蒿(hāo)...

咫尺(zhǐ)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

美味佳肴(yáo).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蓬蒿:(方)茼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精巧:精细巧妙。

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2.作者简介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独立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简要概括每段的内容。全文一共有11个段落,可分为5个部分。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人类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第二部分(第2-5段):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三部分(第6-7段):进一步阐述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四部分(第8-10段):作者从自然智慧进而论述宇宙生命。

第五部分(第11段):得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的结论。

2.再次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问题:

(1)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交流点拨】敬畏。

(2)解题:“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交流点拨】“敬畏”有两层含义,一层为“敬重”,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二层是“畏惧”,但不是简单的害怕,而是说破坏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最后一段。

(4)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交流点拨】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所以作者提出要“敬畏自然”。

(5)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交流点拨】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等的生命,只是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6)“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

【交流点拨】畏惧这层意思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四、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人应当敬畏自然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五、拓展延伸

是人类征服自然,还是对自然保持敬畏,从来是争论的话题。作者将大自然拟人化,令我们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但也有学者以犀利的语言驳斥本文的观点。说说你的看法。

【交流点拨】示例:我赞同本文的观点,人类发展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否则人类将自食其果,后悔晚矣!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深深认同了“敬畏自然”这个观点,作者让人们警醒不仅仅是观点本身的正确,更是通过充满哲理和思辨的语言,就让我们一同来体会吧!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语言赏析

(一)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

1.先找出自己最欣赏、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并品品其中包含的深意。

2.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或段落。

3.小组交流品读的语句;对疑难语句、语段讨论质疑。

【交流点拨】

1.人类为自已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体会: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是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已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体会: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二)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并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

1.对比:

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

2.比喻: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3.拟人:

(1)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

(理解:把宇宙比拟成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2)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理解: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3)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理解:拟人。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4)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理解: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4.反问:

(1)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2)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理解: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3)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理解: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4)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理解:反问句的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

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交流点拨】

示例: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自然界的法则就是合作,我们不应只求改变世界,而应力争改变自我。

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我们的眼泪。

上一篇:跑操比赛总结下一篇:HSE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