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2024-05-12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共18篇)

篇1: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11级计本四班 董彪 1104012023

本次课程设计所用到的知识完全是上学期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认识到了我对数据结构这门课的掌握程度。

首先我这个课程设计是关于二叉树的,由于是刚接触二叉树,所以我掌握的长度并不深。在编程之前我把有关于二叉树的知识有温习了一遍,还好并没有忘掉。二叉树这章节难度中上等,而且内容广泛,所以我只掌握了百分之六七十。

然后,在编程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动手能力的不足,虽然相比较大二而言进步很大,但是我还是不满意,有的在编程中必须看书才能写出来,有的靠百度,很少是自己写的。还好,我自己组装程序的能力还行,要不这东拼西凑的程序根本组装不了。在编程中我还认识到了,编程不能停下,如果编程的时间少了,知识忘的会很快,而且动手也会很慢。同时,同学之间的合作也很重要,每个人掌握的知识都不一样,而且掌握程度也不一样,你不会的别的同学会,所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编程会变得很容易。在这次编程中,我了解到了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说链表的知识,虽然我能做一些有关于链表的编程,但是很慢,没有别人编程的快,另外,二叉树和图的知识最不好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广泛而复杂。以前,没动手编程的时候觉得这些知识很容易,现在编程了才发现自己错了,大错特错了,我们这个专业最重视的就是动手编程能力,如果我们纸上写作能力很强而动手编程能力很差,那我们就白上这个专业了。计算机这个专业就是锻炼动手编程能力的,一个人的理论知识再好,没有动手编程能力,那他只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者”。在编程中我们能找到满足,如果我们自己编程了一个程序,我们会感到自豪,而且充实,因为如果我们专研一个难得程序,我们会达到忘我的境界,自己完全沉浸在编程的那种乐趣之中,完全会废寝忘食。编程虽然会乏味很无聊,但是只要我们沉浸其中,你就会发现里面的乐趣,遇到难得,你会勇往直前,不写出来永不罢休;遇到容易的,你会找到乐趣。编程是很乏味,但是那是因为你没找到编程重的乐趣,你只看到了他的不好,而没有看到他的好。其实,只要你找到编程中得乐趣,你就会完全喜欢上他,不编程还好,一编程你就会变成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植物人”。可以说只要你涉及到了计算机,你就的会编程,而且还要喜欢上他,永远和他打交道,我相信在某一天,我们一定会把他当作我们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最后我要谈的是长时间编程的好处,俗话说“熟能生巧”,确实是这样。如果我们长时间不编程,在一接触他,我们会感到很陌生。有规律的编程会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我们的思维,也会让我们变得很细心。在一个几千行的程序中,我们都能找到错误,那我们还会怕其他的错误吗?可以说编程是我们在我们这一行业的一把利剑,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利用它,我们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真正成功者。也许你会说就算变成好了也不一定成功,是的,但是你不会编程就一定不会成功。如果,我们想成为这个专业的成功者,我们就得爱上编程,不管他是怎么得乏味,怎么得无聊,我们都不能丢掉他。总之,动手编程就是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当然这个动手能力并不是科研上的动手能力,而是我们的动手编程能力,记住,只要你真正的喜欢上他,你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我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喜欢上他,把编程当作自己日常生活中一件必须做的事情。

篇2: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做了一个星期的程序设计终于做完了,在这次程序设计课中,真是让我获益匪浅,我突然发现写程序还挺有意思的。

由于上学期的C语言跟这学期的数据结构都算不上真正的懂,对于书上的稍微难点的知识就是是而非的,所以我只是对老师的程序理解,我也试着去改变了一些变量,自己也尽量多的去理解老师做程序的思路。当我第一天坐在那里的时候,我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后来我只有下来自己看了一遍书来熟悉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的程序设计,发现一个程序设计就是算法与数据结构的结合体,自己也开始对程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以前偷工减料的学习也不可能一下子写出一个程序出来,于是我就认真看老师写的程序,发现我们看懂了一个程序其实不难,难的是对于一个程序的思想的理解,我们要掌握一个算法,不仅仅限于读懂,主要的是要理解老师的思路,学习老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在最初的认识中,我以为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是简单地把图形导入打印机,然后打印出来实体。但真正学习了这门课之后我才知道3D打印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与轻松,设计一个很简单的物体也要使用多个工具才能完成。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内容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在设计化学元素周期表时,我与同组的同学在把图片设计在平面上时使用了“浮雕”工具。但进行偏移的时候,由于图片尺寸大小不匹配,导致了设计出来的效果不美观。后来,我们按照设计草图的大小更改了图片的尺寸,但图片更改后却显得十分模糊。经过老师的提示,我们把分辨率从1改为0.1,图像立刻就变清晰了。这时我们兴奋不已。看到3D打印机竟可以打印出不同颜色的各种实体,我觉得太神奇了,简直是难以置信,心中对3D打印的兴趣更加浓厚。这也促使我学会了更多的相关知识,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这一个学期对3D打印技术的学习,我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提升,还把学到的知识和体会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学习3D打印的过程充分地锻炼了我的空间感,让我可以更好地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对学习立体几何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在意志品质方面我也得到了锻炼。虽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但我们都怀着面临困难也依旧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制作出化学元素周期表、有机物及其衍生物的球棍模型、中国地图等教具。3D打印今后也必然会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因此我更要努力学习。

篇4:新课程教学体会及心得

一、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1.课前的准备要充分

由本课程知识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学生不仅应从教科书中获得众多信息,还应从日常生活、文艺作品,以至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构建起“知识信息圈”。所以,教师也应打破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生活的壁垒,采取有效措施把国内、国外、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种有用的知识资源调动起来,利用社会的大课堂去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力求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例如,探究“长城”专题,为了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并引发他们的兴趣,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有关长城的常识外,我们还收集了更多有关长城的历史、长城的构造、长城的用途以及长城的实际作用等资料,还搜集了许多相关的图片。同学们真是各尽所能,不拘一格!

2.课堂上的指导要明确

实践探究活动,并不是让学生单纯自由地去开展活动,而是指通过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方活动、相互作用,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使身心得到发展。学生毕竟没有多少的实践经验,所以,事先有关活动的方式、途径、经验的总结等等,都需要经过教师的明确指导,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3.时间上的安排要合理

众所周知,现在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历来不多,平时更是少得可怜。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实践探究活动中来?一般把活动布置在周末休息日,甚至安排上两个星期的时间,使学生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来准备,达到自己最理想的效果。

4.活动的评价机制要完善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的评价应该是面向大多数,并鼓励少数“超常”的学生追求卓越。对待每位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要认真批阅;对于优秀的和有进步的学生要有所表扬;对于优秀的作业或作品,也要尽可能地把它们展览出来。例如,有位同学的环保文章——《一条古运河的命运》被送到校刊上发表,从此,他的积极性更高了。此外,我还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引入“个体标准”。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课结束后,我请同学们评出了“最佳素材奖”和“最佳评论员”,同时请大家自评“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的一种手段,以增强学生发挥自我潜能的决心和勇气。

二、新课程教学的作用

一学期的新课程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实施新课程前后的变化,体会到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其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对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中国公民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我们的实践探究活动中,通过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利用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领域的教育资源,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而形成高尚的信仰、情操、态度、兴趣、气质和素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综合实践探究活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也是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不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本领,是现在学习的主要任务;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学生的这种探究性学习正是改变了过去“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动手”和“动脑”等多方面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地探究与思考中获得知识,释放了学生的能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开展“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调查所获得的历史知识不可枚举。他们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其渊源背景、事件过程及基地建成的意义,又从地域的角度考察不同历史人物的不同表现及行为,还从人文的角度考察其影响。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但受到了更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有些学生对历史问题敏锐的洞察、精妙的分析以及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自如的文字组织能力等等,实在令同学和老师佩服!所以说,带着问题学,在实践中学,把被分割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学,结合实际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是我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途径和要求。

3.有利于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以人为本”的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强调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整合,从而赋予新课程更多的民主色彩,使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参与、共同经历教学过程,共同承担责任,从而达到一种“快乐教学”的境界。新课程理念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仅仅做学生学习上的导游,更要做伴游。要让学生也有尊严,敢于在和教师讲话时昂首挺胸,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才能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起到导的作用。更要求教师有爱心。教师的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教师的这种爱,可以激励学生努力探索创新。例如,在“长城”专题学习中,大家讨论是否应该修建长城的问题时,老师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老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理念,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上课意味着人人参与和平等对话,这正是我们所渴望的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培育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必要选择,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必然表现。为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在民主、互助的氛围中合作,学会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学会有理有据地论述自己的观点。虽然在师生共同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已使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希望和乐趣,看到了新课改的成功所在。作为新课改的一线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胜任语文学科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作者单位 山东省即墨市段泊岚镇正望希望小学)

篇5: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这是一门纯属于设计的科目,它需用把理论变为上机调试。刚开始学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地方我很不理解,每次上课时老师都会给我们出不同的设计题目,对于我们一个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具大的挑战,撞了几次壁之后,我决定静下心来,仔细去写程序。老师会给我们需要编程的内容一些讲解,顺着老师的思路,来完成自己的设计,我们可以开始运行自己的程序。

这门课结束之后,我总结了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为突出的,书本上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都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当自己采用刚学的知识点编写程序时却感到十分棘手,有时表现在想不到适合题意的算法,有时表现在算法想出来后,只能将书本上原有的程序段誊写到自己的程序中再加以必要的连接以完成程序的编写。刚开始学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地方我很不理解,每次上上机课时老师都会给我们出不同的设计题目,对于我们一个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具大的挑战,撞了几次壁之后,我决定静下心来,仔细去写程序。老师会给我们需要编程的内容一些讲解,顺着老师的思路,来完成自己的设计,我们可以开始运行自己的程序,可是好多处的错误让人看的可怕,还看不出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错误,但是程序还是得继续下去,我多次请教了老师和同学,逐渐能自己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TC里检查错误都是用英文来显示出来的,经过了这次课程设计,现在已经可以了解很多错误在英文里的`提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眼看着一个个错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我眼前消失,觉得很是开心。此次的程序设计能够成功,是我和我的同学三个人共同努力作用的结果。在这一段努力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编程设计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实现在想起来,收获还真是不少,虽然说以前非常不懂这门语言,在它上面花费了好多心血,觉得它很难,是需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编写出来的。现在真正的明白了一些代码的应用,每个程序都有一些共同点,通用的结构,相似的格式。只要努力去学习,就会灵活的去应用它。

篇6: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用的是Microsoft Visual FoxPro 6.0 ,而我们平时用的Microsoft SQL Server ,虽然对VFP完全陌生,但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近乎完美的完成了课程设计。当然过程是艰辛的。

面对着完全陌生的操作环境VFP,许多同学开始埋怨,要求用SQL,用我们学过的ASP等来完成设计。但我们慢慢发现用VFP做课程设计其实很有优势,于是它的这个优势激发了我们去了解它的欲望。老师先将VFP中基本的建数据库,建表以及建表单等向我们演示了一遍,我们也仿照着做了,发觉并不是很难。但想到这次课程设计做的是一套学生学籍和成绩管理系统,我们又开始茫然了。那天,老师给我们

篇7:数据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从程序的编写来看,感觉这次自己真的学到了好多,特别是对程序的开发流程。从最初的选定程序,到最终的程序运行成功,让我感到如果是仅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的编程中去的。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去考虑到实际条件的种种限制和约束。

我在写本程序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当然本程序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两个栈的压出栈操作,需要做优先级判断,并要考虑什么时候进栈,什么时候出栈等操作。我采用了课本上第52-54页讲的通过一个二维字符串数组来控制比较“+-*、AS=”共9个运算符的优先级控制。对异常,如除数为0、被开方数小于0等异常也进行了精心的处理。对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Y、N、A、S等字符也进行了改进,最终本程序可以不区分大小写就完成相关操作。

篇8: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1. 重视绪论课,强调学习课程的重要意义。

绪论几乎是每一门课程的必备内容,因其可以使学生对课程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学习目标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识而显得极其重要,所以必须重视。在内容准备上,《机械设计》的绪论课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以希望其对该门课程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动力。

第一,机械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在此之前对机械具体组成情况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应利用多媒体将大家耳熟能详且典型的机器用图片、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机结合,使他们对机器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在了解其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同时明确课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真正理解设计与创新的关系,树立创新的信心。《机械设计》作为一门对通用零件的设计课程,“设计”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点,从两个方面进行: (1) 利用一些来源真实可靠的数据向学生说明设计在现代产品制造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设计水平与产品质量的直接影响关系。同时选取一些优秀产品实例说明其设计的精妙之处,分析其与同类产品的不同,使没有做过设计的学生对“设计”的概念和创新思路有进一步认识,改变他们对所谓“创新”就是设计出全新产品的概念,从而鼓励与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2) 通过介绍机械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明确每个时代机械的产生与发展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而在现今创新时代里,只有在牢固掌握各门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创新才是可能的。

第三,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除了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以外,该门课程结束后还有一次综合训练的机会———减速器设计。将这个任务提前到绪论课上,大致讲解减速器的结构组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后续学习中的任务,加强学习针对性。

2. 强调一种学习思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

《机械设计》课程主要是研究一般工作条件下通用零件的设计问题,从其承载能力出发并考虑结构、工艺和维护等条件。仔细分析教材中各章内容,可以发现对每种零件的介绍及展开均是按照比较固定的思路进行的:载荷工况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形式分析—设计准则确定—设计公式推导—改进和提高措施。这一思路是教学的基本思路,但它同时也是零件的实际设计过程,因此在课程教学时需要向学生重点提出并要求他们掌握。一旦学生掌握了这个过程,在学习时就会有意识地按此自行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问题的切入点则会很准确,从而使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在利用这种思路理清众多知识点之间关系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 运用“系统”概念,理解设计问题。

系统是实现规定功能以达到某一目标而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集合体或装置(部件),因而机器是系统,机构同样是一个系统。对于组成机构及机器的零件或部件而言,在其设计过程中必应遵循系统能达到正常工作的要求,相应地在课程教学时也应凸显出此特点,并向学生重点提出。例如,齿轮传动一章,计算齿轮强度需要确定齿轮的精度等级。然而,齿轮、轴和轴承的组合是传动系统的核心,为了保证传动性能良好,则应保证三者的精度能够互相匹配,将它们分开考虑显然是不合适的。带传动一章中,带传动是指由主从动带轮和中间挠性件带组成的一个系统,通过工作时对其进行运动和力的分析,分别得到了带传动的两种失效形式:打滑和带的疲劳断裂。这两种失效形式的产生机理从本质上讲是不同的,前者是系统失效,而后者属于零件的失效。因而对于这两种失效形式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最终得到了相应的计算准则:在保证带传动不打滑的条件下带应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机械设计这门课涉及的理论非常多,也与多学科相互交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该课程除了具备自身特点以外,还是前修课程的综合,因此“系统”的概念反映了学科特点,使学生更容易将繁杂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便于理解和掌握。毫无疑问,这种“系统”理念的建立可丰富学习方法,锻炼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提供一定的帮助。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如果仅利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模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应根据教学内容、对象和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教学双方的效率,这实质上也反映了现代学生的个性特点。

对于像带传动、齿轮传动、螺纹连接等内容多,且所需教学时数多的重点章节,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此时可将后续的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具体内容是:首先由教师结合课程设计的要求并指定学习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例如,齿轮精度、材料、齿数等如何选择确定?设计中涉及的各类参数如何选择?设计出来的传动零件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应如何处理,等等。其次,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并查阅有关书籍资料,形成个人答案。最后,根据学生的答案将问题引向深入,并进行总结,形成新的知识。

对于简单的教学内容,仍可采用此种方法,例如链传动。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对知识是基于理解的掌握。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这个阶段中,所提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在课前充分查阅资料,结合其他学科及工程实践应用,必要时可以与其他教师讨论,最大限度地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5. 结语。

立足教学,勇于创新是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永恒主题,也是一项长期而富有挑战的工作。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具体情况,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力求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摘要:机械设计是工科机械、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理论性与实践性强, 涉及内容广, 知识面宽。因此,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适应工程设计特点, 达到教学要求, 是我们必须探究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械、近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1]周士平.《机械传动》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南钢科技与管理, 2010, 3.

[2]汤迎红, 孙晓, 吴吉平.《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4.

篇9: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主体性;积极性;教学目标

暑期八月份我参加了教育学院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也在积极进行新课程的改革,下面我将就自己的学习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们学校是市里的二类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所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我针对这一现状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好,也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好,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影像和图片等手段讲解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也是为了让来自农村的学生能看懂、接受。因为有的知识光说没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我认为这些是不可取的。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毛泽东同志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老师又怎么能教出好的学生来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一、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啊!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这样做之后,你会觉得学生看你的眼神在改变,他们知道老师在关注他,所以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我教的一届毕业班学生,在毕业时和我说:“老师,我之所以能考上大学,和你在高三时对我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其实我在高三时对这个学生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他要努力,时常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时常提问他,在我看来很小的事情,却让他有这么大的改变。所以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救一个人,也可以害一个人。

二、课改要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还要尽量地搜集知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产生共鸣。化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相似相溶原理时,可以给学生讲衣服上有了油渍应该怎么处理?为什么这么处理?然后再告诉学生原理,这样学生在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以“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老师不但要教学生科学知识,也要教他们生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面对生活所必需的能力。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地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改革的意义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體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我们教师改革教育观念,还要改革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再次,课改要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知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产生共鸣。化学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通过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最后,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过去的学校是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老师被动地教书,管理者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管理上,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不服老师管教的学生,上课和老师唱反调的学生,都是不能在学校生存的。我外甥的学校里,老师讲课时有个学生总是在老师刚把题出完,问题刚刚问完不久,这个学生就把答案说了出来,这个老师的做法就是,“你出去,罚站!”可想而知这孩子以后会成长成什么样,而且领导还默许了这件事,所以管理制度不改,学生的前途还是堪忧啊!

总之,21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教师除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还应更深入地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

(作者单位 吉林省白城市第四中学)

篇10: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每一次课程设计,都有不一样的感受,通过课程设计,对我而言,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显得更加的重要。

本次课程设计,我的设计题目是校园导游程序,本程序主要用到的是课本中图的知识,以校园中的景点作为顶点,以景点间的路径作为边,就构成了图。我用到的时临界表存储结构,这样对空间的浪费不至于很大。主要完成的功能是最短路径和所有路径的算法,最短路径用的是书上的Dijkstra算法,原来我对这个算法的只是出于一个对大致的过程知道的程度,课程设计之后,我对该算法可以说是很熟悉了,不管是算法思想还是代码。另一个主要功能是求两个景点间的所有路径,这个算法书上没有提到,我一步步的摸索,用了一个递归的思想,再经过不断的修改,一次次的单步运行,通过查看相应变量的变化情况,将此算法实现的。最后完成整个程序。

课程设计,本人感觉对于写程序,首先要要的是思想,即完成每个功能需要的算法思想,在想好思想后,就要具体到代码,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代码写好后,大多情况下是有错误的,首先要排除语法错误,然后时语义错误,在排错的过程中,我用到的最多的是单步运行,感觉单步运行这种方式很管用,通过一步步的运行,通过每一步的运行,观察其中变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很容易的知道代码是哪一步出了错误,这样对排错有很大的帮助。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很多的问题,如对路径字符串的处理,整个递归一步步的往下调用和返回过程,还有很多细节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思考,分析过程,查找资料,上网百度,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没有解决时,这是首先需要问的是自己旁边的同学,和同学讨论,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如果最后将此不下,就向老师提问。这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几乎所有的问题处理流程就是这个样子的。我感觉这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的学习方法,要把这种学习的方法变成一种习惯,这才是每次课程设计应达到的一种效果。

篇11: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首先,每一科的学习,我都先对他产生兴趣。先翻开书略略的看一下,了解一下他讲的是什么,然后去找一下那个方面的资料。看一下报刊,看看有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有趣的,新的资料。对他产生兴趣,是第一步。

第二,就是在课堂上要听好课。老师说的重点要记好。看书的时候,要先看每一章要讲的什么内容。然后听可的时候就可以有选择性地去听和记录。每一章的内容既有特性,也有共性,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这一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学习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一切条件注意观察周围已经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工程,在实践中验证和补充书本知识。就如:教学楼墙壁上的裂缝等等。平时多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的一些表面上的变化。 第三,向师兄师姐们请教一下学习方法。这门科目的概念范围很广。我们要全部很好地掌握也不容易,所以向前辈们请教一下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在他们的经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四,要抓住答疑的机会,向老师请教自己不会的内容。 第五,做好每一次的作业。在做作业前,要先看书,对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要再看一遍,弄懂以后再做作业。遇到不会的就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篇12: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图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学习离散数学的时候,总觉得图是很抽象的东西,但是在学习了《数据结构与算法》这门课程之后,我慢慢地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图能够在计算机中存在,首先要捕捉他有哪些具体化、数字化的信息,比如说权值、顶点个数等,这也就说明了想要把生活中的信息转化到计算机中必须用数字来完整的构成一个信息库,而图的存在,又涉及到了顶点之间的联系。图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而无向图又是有向图在权值双向相等下的一种特例,如何能在计算机中表示一个双向权值不同的图,这就是一件很巧妙的事情,经过了思考和老师同学的帮助,我用edges[i][j]=up和edges[j][i]=up就能实现了一个双向图信息的存储。

对整个程序而言,Dijkstra算法始终都是核心内容,其实这个算法在实际思考中并不难,也许我们谁都知道找一个路径最短的方法,及从顶点一步一步找最近的路线并与其直接距离相比较,但是,在计算机中实现这么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就需要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为了完成设计,在前期工作中,基本都是以学习C语言为主,所以浪费了很多时间,比如说在程序中,删除顶点和增加顶点的模块中都有和建图模块相互重复的函数,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只能做一些很累赘的函数,可见在调用知识点,我没有掌握好。不过,有了这次课程设计的经验和教训,我能够很清楚的对自己定一个合适的水平,而且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会了运用两个新的函数sprintf()和包涵在#include 头文件中的输入函数。因为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求最短路径,本来是想通过算法的实现把这个程序与交通情况相连,但是因为来不及查找各地的信息,所以,这个计划就没有实现,我相信在以后有更长时间的情况下,我会做出来的。

篇1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关键词:数据结构,图,路径,距离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数据结构课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 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通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 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 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1 问题的提出及设计所要实现的功能

现代社会, 新兴科技日新月异, 信息千变万化, 人们在渴望得到最多最广的信息的同时又渴望得到信息的路径能越来越简单, 易操作, 而且能在简易的操作中得到更多的信息。这就要求信息咨询系统的开发者在开发之时能尽可能的全面理解客户的想法要求, 而且在开发的时候能更简易的操作和更新, 这种思想都符程序设计的开发思想。本次设计其实就是数据结构中图类的问题。将校园景点作为图的结点, 将景点间的路径作为图的边, 路径距离作为边的权值。这样一来, 求两景点间最短路径的问题就抽象成了求图中一结点到另一结点的问题。

以图的邻接表表示法表示校园平面图, 在此基础上实现求校园任意两点的最短路径。要求设计类 (或类模板) 来描述图, 包含必要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以及其他能够完成如下功能的成员函数: (1) 输入图、输出图; (2) 查询给定建筑信息; (3) 求校园平面图中任意两点的最短路径, 并输出路径及路径长度; (4) 任意输入两点, 查询出该两点是否存在最短路径;最后, 设计主函数测试该类 (或类模板) 。

2 涉及到的知识内容

显然, 这需要利用数据结构中图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此次设计。需要选取一种图的存储结构 (比如邻接表) 来存放校园各个建筑所代表的顶点, 以及建筑之间的距离;要实现以上功能就需要理解并应用相关算法:构造图、图的遍历 (深度优先或广度优先) 、最短路径的算法、栈或者队列的相关算法。程序实现拟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用C++完成编程。

3 方案的确定及功能模块说明

校园导航系统要求实现诸多功能, 可将软件设计任务划分成许多容易解决的小的子任务, 即分解出许多子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本程序经过分析可划分出9个子模块: (1) 建立图的信息:按邻接表存储输入图的信息。 (2) 从文件中读取图的信息:把文件中的原有信息读入, 为程序使用。 (3) 输入并保存景点简介信息:重新输入图的景点或是建筑信息并保存到文件中。 (4) 读取并查找简介信息:在文件中读入信息, 查找指定建筑的简介信息。 (5) 输出图邻接表:输出图的邻接表信息。 (6) 按广度优先遍历图:按广度优先规则遍历并输出遍历结果。 (7) 输出结点间的距离:输入一个节点输出所有节点到它的距离。 (8) 输出结点间的路径:输入一个节点输出所有节点到它的距离及其具体路径。 (9) 书写文件信息:书写有关文件信息。如:景点或是建筑简介、图的邻接表信息、密码。

4 类的定义及说明

为使程序更具有普遍性, 为此我们采用模板来设计数据类型和类:

以上为类模板的声明, 其中包含数据成员与函数成员的声明, 各个函数成员用以实现前期分析中所定义的各个功能模块。限于篇幅, 详细程序不再详述。

5 结语

校园导航设计是计算机代替人工的一个实例, 也是软件工程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学生生活中具体的实例来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 可以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调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使得学生们更容易的体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与指导;通过用C++实现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 在使学生理解加深数据结构知识的同时也能进一步体会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1]严蔚敏, 吴伟民.数据结构 (C语言版)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11.

[2]李建学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案例精编 (用C/C++描述)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篇14:《数据库开发》课程的设计

关键词:企业调研 课程标准 方案设计

0 引言

《数据库开发》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数据库的概念结构模型和逻辑结构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结构模型进行数据库实施和简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本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设计课程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课程本身的实用性,更加注重课程内容本身与企业岗位的相结合。

《数据库开发》课程设计主要经历了企业调研、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方案设计等几个阶段。下面就分别说明一下课程设计的每个阶段。

1 《数据库开发》课程企业调研

进行企业调研是课程建设要进行的第一步,只有进行了充分的企业调研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才能根据需求进行课程的设计,这样才能使学校的课程更加适合企业,更加适合社会。为此,我们的项目团队到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我们获取到了企业对于学生的需求和对于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本门课程在进行企业调研之前已经根据之前的教学经验设置了本门课程的任务,具体任务设置如下:

任务1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任务2 系统前台页面设计

任务3 数据库实现

任务4 系统后台实现

任务5 数据库维护

通过与企业专家进行研讨,最终获取来自企业关于《数据库开发》课程设计的建议。具体建议如下:

任务1 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知识简单带过,达到了解的程度即可。

②需求分析难度较高,不建议让学生进行整个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的部分内容。

③进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时,可以先画出系统的各个部分的E_R图,最后在将整个系统的E_R图画出来。

④可以使用PowerDesigner软件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⑤这部分内容比较难,需要多练习,可以适当多加一些课时。

任务2 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本部分内容是对于之前所学网页设计和JSP的内容进行熟悉,可以以学生做为主。

②进行分小组教学,小组内进行角色划分,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③因为是之前的知识可以适当减少课时。

任务3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对于数据库管理软件可以选择相对比较容易上手的,如SQL Server、MySQL等。

②数据库管理软件图形界面操作时,应该注意多做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选择是实例可以由浅入深,逐步较大难度和工作量。

③应该重点讲解SQL语句,因为SQL语句的大部分语法都是可以在不同数据库通用的。

④实现所用项目的数据库时,也应该将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SQL语言的编写,这样可以更好的使掌握SQL语句的应用。

任务4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讲解Spring的基本原理和用法时,应通过简单的实例学习Spring的应用。

②学生应该进行分小组不同模块的开发练习,小组规模不要太大,3个人为一组比较适宜。

③不应占用太多课时。

任务5教学要求及建议:

①数据库维护的内容应该以视图和索引为主,进行重点讲解。

②数据库的用户和权限的应该多做实例。

③触发器的使用可以简单讲解。

课程总体建议:

①课程讲解内容较多,且内容难度较高,需要课时较多。

②应重点讲解任务一和任務三的内容,其次是任务四和任务五的内容。

③学生多做练习,注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注意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了企业调研结果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就可以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

2 《数据库开发》课程标准的设计

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在课程标准中要包含课程的设计思路、能力目标和课程内容框架等内容。制定课程标准一定要详细描述课程各方面的内容,制定完整准确的课程标准是进行课程设计重要环节。

2.1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主线,通过五个典型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开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数据库需求分析、数据库模型设计方法、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对数据库模型进行实施、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管理数据库,对已有的数据库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基本操作。将该课程的整个教学任务按照项目分为5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具体描述如下:

①数据库需求分析:对所选用的项目的需求使用需求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②数据库模型设计:根据上一个任务中编写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

③数据库模型实施:选择数据库管理软件对上一个任务中设计的数据库模型进行实施,并介绍SQL语句的基本应用。

④数据库查询操作及视图、索引等数据库对象应用:对于已有数据库使用SQL语句进行查询的操作,并介绍视图、索引等主要数据库对象的应用。

⑤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开发一个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已有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增删改查的功能。

以上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调研之前的工作任务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2.2 能力目标

①能够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

②能够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③能够将数据库概念模型转换为逻辑模型,并生成物理模型

④能够使用SQL语句实施数据库模型

⑤能够使用SQL语句进行简单数据查询

⑥能够使用Spring+Hibernate开发基于Web数据库应用系统

在课程标准中,还包含其他的一些内容,比如课程内容、课程的考核方式等内容,这里不再赘述。制定完课程标准后,就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方案设计。

3 《数据库开发》课程方案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方案的设计,课程方案设计一般包含课程总体方案设计、课程任务方案设计和课程活动方案设计。

3.1 课程总体方案设计 课程总体方案设计是对于本课程的总体的介绍,其中包含课程的课时、适用专业、学习内容、能力目标、学习成果和考核方案等内容。

3.2 课程任务方案设计 课程任务设计方案是对于课程中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它具体说明了课程中每个任务的学习内容、能力目标、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学习成果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3.3 课程活动方案设计 课程活动方案设计是对于每个典型工作任务中具体活动的描述,它具体说明了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每个学习活动,介绍学习活动的内容、目标、活动具体设计、课程用到的参考资料等内容。

在完成课程的方案设计后,就可以根据方案进行数据库的实施了,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实施完成后,要根据实施的情况,对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设计方案等内容进行修订,从而使得课程的设计方案更加完善。

4 结论

由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数据库开发》课程的设计或者是其他技术类课程的设计,都应该注重实践,减少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学生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中,真正要做到“做中学”,要重视课程本身与企业的关联,要做到课程为企业服务,另外,课程本身中的内容还要与时俱进,跟得上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丹.《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2012.5.

篇15: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进一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组织数据及编写程序的能力,使我们能够根据问题要求和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出来并用软件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掌握设计程序的思路,学会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实现所需处理的任务,锻炼自己的动脑能力,学会用自己的思路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虽然一开始也走了一些弯路不过在同学和老师的点拨下完成了该程序,这次课程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一开始准备用二维数组存放的可考虑到同一个学校同一个项目有好几个人参加,就不能用二维数组了,如果每个学校都申请一个二维数组也非常不方便,还是用顺序表方便也不浪费空间,在这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虽然很多次都参照了课本及资料,不过这使我更加熟悉了顺序表以及结构体的定义及实现,调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也都是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的,还有一个体会是,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参考课本也可以去图书馆或网上查资料,当然主要思路有了也就简单点了.在老师的答辩指指导下,程序数组那块程序的书写老师问我为什么是那样的,当时写这块程序的时候是看书上数组那块程序再加上自己的主观想法觉得就是这样写的,虽然这块程序当时那种主观想法是写对了,但是经过老师的答辩提问才知道虽然是写对了,但是这种思考和想法是错误不科学的,真正的是因为第2 次循环是因为第一次释放了一个。所以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懂得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以后如果哪地方有一点迷惑,有一点不懂的地方不能凭自己主观的思考和想法觉得应该是这样的,一定要找老师问清楚为什么是这样的,一定要把每步每个小程序都要搞的十分的清楚,这真是个很好的收获。还有就是这个程序的男女问题上,开始准备在结构体中加一个sex的点,大使那样对与男女项目还是有点麻烦,后来在同学的提醒下,通过参赛项目号就可以解决了,比m大就是女子项目,比m小或者等于m就是男子项目。这样就可以很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其实,当你实验遇到问题时,自己会通过很多途径去解决它,没有解决时,心急如焚,解决之后的那种快感是前所未有的,这也许就是付出了行动之后的收获吧!

这也教会了我们以后在社会上,遇见了事情不可怕,只要不被困难击倒,解决了它,那样我们就是胜利的!

篇16: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姓名:何云龙学号:0804012022班级:08计科(2)班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集中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理论和实验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其目的是要达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程序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要求和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机内部表示出来并用软件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程序设计技能。

当初拿到这次课程设计题目时,似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分析可知,对于简单文本编辑器来说功能有限,不外乎创作文本、显示文本、统计文本中字母—数字—空格—特殊字符—文本总字数、查找、删除及插入这几项功能。于是,我进行分模块进行编写程序。虽然每个模块程序并不大,但是每个模块都要经过一番思考才能搞清其算法思想,只要有了算法思想,再加上C程序语言基础,基本完成功能,但是,每个模块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没有一点错误,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初级目标:用C语言大体描述每个算法,然后经调试后改掉其中明显的错误,并且根据调试结果改正一些算法错误,当然,这一目标实现较难。最后,经过反复思考,看一下程序是否很完善,如果能够达到更完善当然最好。并非我们最初想到的算法就是最好的算法,所以,有事我们会而不得不在编写途中终止换用其他算法,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认识过程,在编写程序中遇到的问题会为我们以后编写程序积累经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有的方法不适用于这个程序,或许会适用于另外一个程序。所以,探索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是为成功做的铺垫。经过努力后获得成功,会更有成就感。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独立解决问题,首先分析设计题目中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在我们学习的数据存储结构中不外乎线性存储结构及非线性存储结构,非线性存储结构中有树型,集合型,图型等存储结构,根据数据类型设计数据结点类型。然后根据设计题目的主要任务,设计出程序大体轮廓(包括子函数和主函数),然后对每个子函数进行大体设计,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所以要经过仔细探索,对每个函数进行改进。

程序基本完成后,功能虽然齐全,但是程序是否完善(例如,输入数据时是否在其范围之内,所以加入判断语句是很有必要的)还需运行测试多次,如有发现应该对其进行改善,当然要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

篇17: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体会心得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不但巩固了C语言、C++以及数据结构的知识,更加很好的将这三门专业课的知识融会贯通。

刚开始抽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看了好半天,不懂题目的意思,也找不到与书上哪种存储结构挂上钩,看到是游戏设计,心就有点慌了。看了几遍,在任务书的后面看了提示,慢慢的弄懂了是什么意思,一开始我想到了用矩阵这种存储结构,因为我想空间的点可以用矩阵这种存储结构来存储,矩阵的三元组法中可以定义行数和列数及非零元素的个数。我想先给矩阵赋初始值为0,当某个点有玩具时就可以将该点赋为1,表示有玩具。若矩阵中某两点横纵坐标都相等的话则半径为零,否则先求行与行间的最小距离,在求与下一行的最小距离,依次循环。后来想想玩具任意放的而矩阵只能存储整形这种数据类型,不能计算对于浮点型这种结构,后来想到想到用带有分量X和Y的结构体数组这种存储结构可以解决这种问题,而且利用分而治之的递归算法,使算法更简单一点。对于一个问题,需要多想,多方面考虑,不能仅仅只看到了它的一方面或两面,而要多方面观察。只有将所有的问题都考虑到了,这个程序才算完整的,没有缺陷的。就像操作系统,由原来的单处理机系统逐步变为多处理机系统,到现在的windows xp.。这些都是问题更加完善的过程。编写程序的过程和思想一样重要,对于刚开始编写的以及过后修改之后的,都要相互比对,将过去好的得到保留,不好的继续修改,最后得到比较完善的结果。

由于要设计完成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需要的不仅仅是课堂上书本上那些简单的知识,更需要我们去多方面的查阅资料,学会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让自己自主的去学习。本程序中我经过查阅资料学会了系统的一些库函数的一些用法,像qsort(n1,n2,n3,n4),第一个参数为数组名即数组的首地址,第二个参数为数组的大小,第三个参数为数组元素的字节大小,第四个函数调用比较函数。用这种排序算法快儿准,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学会查阅资料也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无论基础知识学得有多牢固,也需要我们多看其他相关的书籍,查阅资料,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过因不知如何解决而忧愁,有过因同一个意思显示不同的结果而埋怨,有过因差一点点就成功了而不甘心,有过因解决问题而喜悦而自豪。经过这次的课程设计,真得是让我深深爱上了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因为它给了我五彩的世界,充实的生活,有成就感的心情。当然,这次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有得已经通过各种方法得到了解决,但有的还需要继续查阅相关书籍。

现将课程设计中的收获简单的写在下面。

1.程序的设计思想的精巧的重要性,是不管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好的设计可以让大家很快的明白你的思想,而且很方便的来实现它。

2.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是编写完成一个程序那么简单,它要的是运用数据结构的思想设计一个即简单又方便的程序来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书上要求的功能。

3.良好的编程习惯,它可以使你的程序很方便的被别人阅读,也很方便的被更改,所以可以的话,尽可能多的写出注释,没有人会闲你写的太多。

篇18:《数据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 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实现, 即探索有利的数据组织形式及存取方式。有关计算机的各类软件的开发和设计, 首先要考虑数据的表示, 即使用何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因此, 如何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仅仅依赖几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不够的, 还必须学习和掌握好数据结构的有关知识。当我们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个具体问题时, 一般需要经过下列几个步骤:首先要从该具体问题抽象出一个恰当的数学模型, 然后设计出解决此类数学模型的算法, 再编写相应的程序并进行调试、测试, 运行程序并最后得到答案, 如图1所示。

早期计算机为解决问题而涉及的运算对象都是一些简单的数据类型, 如整型、实型或布尔类型数据, 所以一般把着重点放在程序设计的技巧上, 而不必重视数据结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涉及非数值计算问题的应用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许多问题涉及到的处理对象不再是简单的数据类型, 其形式更加多样, 结构更为复杂, 因此,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不再是数学分析和计算方法, 而是要设计出合适的数据结构, 以便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课程说明

1. 课程的定位。

《数据结构》这门课程, 是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的重要基石, 该课程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 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既要对前一年学习的软件技术进行总结提高, 又要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基础。它贯通始终, 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素质培养框架中的中坚课程, 对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也为学生今后的专业生涯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数据结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提高软件设计水平的一门关键性课程, 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结构》课程在计算机学科中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如图2所示。

2. 课程的教学目标。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作为独立学院, 其定位为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 同时结合本课程的地位, 因此,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体现“基础性”和“应用性”。本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是: (1) 注重基础性:掌握基本数据结构的特点, 了解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及选择有效的算法、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的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突出应用性:本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突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基本数据结构的理论、技术和设计等的知识运用和技能培养的同时, 突出对学生进行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基本数据结构和算法问题的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3. 课程内容体系。

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物理结构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和选用合适的算法来实现对数据的相关操作展开。数据的逻辑结构有: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结构;数据的物理 (存储) 结构有: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在教学中引入抽象数据类型 (ADT) 观点介绍数据结构技术, 采用算法时空分析来判断算法的好坏。在此基础上介绍数据结构的具体应用。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体系如图3所示。

我们把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划分为基础部分、数据结构与算法部分和应用部分。基础部分的内容有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概念, 抽象数据类型 (Abstract Data Type, 简称ADT) 的表示, 算法时空分析 (算法复杂度) 等。数据结构与算法部分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介绍各种基本数据结构的特点、ADT、各种存储实现方法、相关的操作的实现。应用部分主要介绍排序、查找 (或检索) 、索引和散列等经典算法。

三、理论教学设计

1. 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本身基础不够扎实, 加上《数据结构》课程理论性强, 内容抽象, 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开始阶段, 容易产生畏惧和茫然的情绪。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已成为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影响教师的即兴发挥, 而这恰是传统黑板教学的长处;另一方面,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呈现快速、表现直观、操作简便的特点, 教学活动很容易出现“课件喧宾夺主”的不良倾向。笔者认为, 在讲述如算法思想、编写程序时,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清晰地表达。因此, 在教学中要综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手段,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课程的重点。基础部分:数据结构的有关概念术语、算法特性、算法描述和算法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部分:线性表、栈、队列、串、树、二叉树、图等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相应基本操作的实现, 这些基本数据结构的应用:一元多项式的运算、递归算法的设计和实现、哈夫曼算法的实现和哈夫曼编码的设计、最小生成树和最短路径的求法及实现;应用部分:顺序查找算法的设计, 二分查找算法的设计, 二叉查找树的创建、查找、插入和删除的算法的设计, 散列表的建立和查找算法的设计;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算法、简单选择排序算法、快速排序算法、堆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的实现, 这些排序算法的性能比较。 (2) 课程的难点。基础部分:抽象数据类型 (Abstract Data Type, 简称ADT) 概念的理解和描述, 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估算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部分:栈在递归函数中的应用, 模式匹配KMP算法。图的遍历方法、Dijstra、Floyd、Prim、Kruskal等典型的图应用算法;应用部分:排序算法的复杂性分析, 排序方法在各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散列表的建立和查找算法的设计。

四、实验教学设计

1. 实验类型。

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结合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改革计划, 保留少量必开的经典验证型实验, 增开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精神, 为了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运行, 完成实验教学目标,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普遍编程能力比较弱, C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较差的情况, 我们打算增开一些巩固C语言的课程预备型实验, 保留了必要的经典的验证型实验内容, 增加设计型实验, 加强综合型实验, 使得实验类型不再单一, 实验内容更显层次化, 做到既要有基本实验的训练, 又有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创新等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预备型实验:主要加强学生C语言的薄弱环节, 如结构体、指针、数组、函数调用等, 掌握C语言的这些知识点是完成数据结构实验的有力保证。验证型实验:主要是为了理解和巩固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点, 用来验证典型数据结构的逻辑定义及在具体存储结构下的相关操作实现。综合型实验: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找参考资料的能力。

2. 实验方法。

对于验证型实验, 学生在做实验的任务基本上, 只是将课本的算法修改为在某种编程语言环境下可以运行的程序而已。但对于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 尤其是综合型实验, 它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训练, 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程序设计等基本技能, 需要用更科学的实验方法系统地完成。所以, 为完成《数据结构》实验, 我们引入软件工程的方法来指导实验, 以实现实验方法的规范化。需求分析:说明实验的主要任务, 如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出的形式、程序功能和测试数据等。概要设计:说明本实验中用到的所有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详细设计:实现概要设计中定义的所有数据类型, 对每个操作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代码;画出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图。调试分析: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对设计与实现的回顾讨论和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算法的改进设想。

3. 实验过程。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同其他课程不同, 在上实验课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整个实验从开始到结束不可能在有限的实验计划课时中全部完成, 因此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要求对每一次实验课都进行精心地策划, 我们主要从课前预习阶段、实验操作阶段和实验总结阶段等三个阶段进行改革, 以实现实验过程的规范化。课前预习阶段:以往的实验教学环节, 往往是学生到了课堂上才知道实验的内容, 学生往往措手不及, 这不利于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现在我们采用把每个实验内容提前放在网上, 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 详细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要用到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在实验之前必须提交实验预习报告。通过课前预习, 保证学生在实验中思路清晰, 能及时发现问题, 易于取得实验的成功。实验操作阶段:学生上机实验的过程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我们一方面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做实验记录的良好习惯,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其产生问题的根源,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每次实验结束后, 要将实验记录交给教师检查签字。实验总结阶段: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中除了包括数据结构定义、算法思路、异常情况分析、测试数据及运行结果等必备的内容外, 更重要的还要包括实验设计实施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整理和填写实验报告的过程, 即是学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通过分析整理实验报告, 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其设计思维的训练, 也能不断地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

五、课程考核

1.《数据结构》课程的考核学生成绩以100分制评定,

其中, 平时成绩 (包括书面作业、课堂测试、期中测试) , 占总成绩的15%;考勤和学习态度, 占总成绩的5%;上机实习 (加实习报告) , 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 占总成绩的60%。

2.“数据结构综合实验”的考核学生成绩以优、良、中、

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 其中, 学生编写的实际软件和运行结果, 占总成绩的30%;设计报告, 占总成绩50%;教师提问, 占总成绩10%;考勤和学习态度, 占总成绩10%。关于综合实验成绩的考核, 由于过去过分依赖实验报告的优劣, 导致学生不注重实验过程, 片面追求实验报告的篇幅和整洁程度, 严重制约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 必须注重综合能力的考评, 考虑平时的表现、实验过程的考核、严禁抄袭。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 该课程整体的教学设计是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结合学生的整体情况和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作出的, 已在本院2008级、2009级、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三届的学生中实施过。从实施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信息有:学生认为理论课掌握得比较好, 但要自己动手编程解决具体问题还是比较难, 实验的完成情况不理想;该课程对前导课程 (主要是C语言程序设计和离散数学) 的依赖性很强, 学生编程能力低下和数学基础的薄弱对该课程的教与学都有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 借着该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 对该课程教学设计还要做较深入的探索, 比如对各种实验类型的比例设置, 实验难度的控制, 如何与前导课程的融合, 做好课程群建设等, 以不断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针对《数据结构》这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 深入探讨了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内容体系等, 给出该课程的理论教学设计、实验教学设计及考核方式和标准, 并已在瓯江学院理工分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实施, 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工程公司揭牌仪式欢迎词下一篇:赣南医学院推拿协会第五届知识竞赛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