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掉的记忆作文500字

2024-06-26

抹不掉的记忆作文500字(精选6篇)

篇1:抹不掉的记忆作文500字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颗珍珠,虽然它并不闪光,我却经常捧在手里。

我小时候,常住在姑姑家里。姑姑家离爷爷家很近,所以爷爷也常来与我一起玩。有一天早上,爷爷要回家摘些菜过来,我也要跟着他去。那是清晨,天还没亮透,天空弥漫着淡淡的薄雾,我和爷爷就踏上了“旅程”。姑姑家门前是一条小路,路两旁长着半尺高的野草,还挂着露珠呢,走不多远,裤脚就被打湿啦。小路很窄,小路的一边是条小河,另一边是农家的菜园。小河里虽然不是很清澈,但偶尔可以看见一群鱼儿在嬉戏。爷爷走在前,我跟在后。爷爷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那些蔬菜,我津津有味地听着,因为这些蔬菜我很少见,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什么丝瓜、黄瓜、茄子……我趁爷爷不注意偷偷地摘下几条小丝瓜放在口袋里,又偷偷地摘下几朵黄瓜花插在头上,然后把头左摆摆,右摆摆,心里美滋滋的。这时飞来几只小蝴蝶,在我的头顶上飞来飞去,于是我就用手去抓,边抓边追,可连一只都没抓到。不一会儿,我们走出了小路,来到一条比较宽敞的大路上。大路两边是茫茫的一片田野,几个早起的老伯赶着黄牛在辛勤地耕地。到了爷爷家,太阳也高啦。我把口袋里的东西掏出来:小丝瓜快干了,插在头上的黄瓜花也谢了,但我一点也不难过。爷爷看见我摘的小丝瓜,严肃地对我说:“文文,以后不要再乱摘啦,因为小丝瓜还没长大,等小丝瓜长大啦,农民伯伯要摘下来去卖掉换钱的,种庄稼不容易啊!”我听爷爷一说,心里就对着小丝瓜说:“小丝瓜对不起,还有农民伯伯,对不起。”

那真是一段不寻常的旅程!它让我懂得了很多,我把它当作记忆中的一颗珍珠,因为它让我成长。

篇2:抹不掉的记忆作文500字

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顽皮,有一次,竟然把墨水溅到了老师的白衬衫上,我低着头等待老师的批评。老师却和颜悦色的说:“早知道你今天要给我墨水用,为什么不通知老师穿黑色的衣服来呀?”老师笑了,我也笑了,咋又怎么幽默的老师啊!

虽然是抹不掉的记忆,但我觉得,这更是抹不掉的人,记得老师这样评价我:刚开学因为你调皮,我对你进行了批评,开学那么久,你的毛病虽然没有全部改掉,但是,令老师欣慰的是,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你是一位充满了智力的孩子,老师希望你能再接再厉,争取更上一层楼!不畏将来,不念过往,秉持心气,何惧远方。

不迷恋过去,不奢望未来,青春,就是现在。

篇3:抹不掉的记忆作文500字

在古老的中国, 从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新石器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从“巢居”转到了地面生活, 逐渐懂得建造“穴居”和“半穴居”, 上部则用木架和草泥搭建可防风雨的顶盖。后来在漫长的奴隶社会中, 灿烂的青铜文化以及后来铁器的广泛使用, 生产力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在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中, 简单的全木构架逐渐取代了粗糙简陋的“寓棚”。这种简单的木构架经过商、周时代的不断改进, 逐渐成为了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开始出现了以管理工程为主要职责的“司空”, 并在后来的朝代中发展成为中国特有的工官制度。

我国最早的工程技术专著《考工记》, 它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新期的许多重要建筑制度, 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有关建筑活动规范化的记载。宋人编写的《营造法式》更是对之前的营造活动进行了更全面、更科学的总结, 并制定出以“材”为标准的模数制, 在我国的木构架建造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 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 中国建筑师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 并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留洋”归来人才。他们带回了从国外学到的先进科技知识, 并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出现了不少中西结合的建筑, 令人耳目一新。

新中国成立后, 生产关系的变革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 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2 建筑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和“井喷”现象的出现

经过短暂的经济恢复期后, 新中国全面的大规模建设的大幕拉开了。我国自己培养的技术人才开始进入建设领域。他们热爱祖国, 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奠定了重工业基础体系和国防工业基本格局。

建国后的这段时期, 国家百废待兴, 到处充满生机。就建筑业而言, 这个时期发展为有计划, 有目标, 物有所值, 人尽其用。虽然建国后经历了不少严重自然灾害和政治运动, 对建筑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总的来说, 这段时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1979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结束了十年动乱, 实现了全面改革开放。我国生产力又一次得到了空前大解放, 建筑业又迎来了新的大发展的机遇。由于实行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许多领域均需要进行大的调整和适应, 使得改革开放后我国基本建设大发展的过程中建设规模的“井喷”现象在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出现了, 令人措手不及。

3 被隔断的史脉

从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历史来看, 其发展虽然有快有慢, 但总的来说还是稳步的发展。从解放时期的完全粗放式生产到改革开放前的初步集体化生产, 可以说基本上是平稳走过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 我国绝大多数建设项目还是停留在肩挑人扛的全人工操作阶段。仅在苏联援助的156 个项目中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在这些项目中, 开始出现了钢或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大跨度工业厂房, 技术人员通过刻苦的学习钻研, 经过短短二十多年的努力, 很快闯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厂房建筑装配化逐渐定型的基础上, 又在其大量民用建筑中逐步实现了装配化和半装配化。在这段时间里, 在全国各地, 各主要城市、各地区、各行业、各系统均建立了相应的正规施工生产企业, 在各地城乡, 各种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建筑到处可见, 预制构配件大量来用。与此同时, 各种相应的科研设计机构, 建筑构配件预制生产厂, 还有多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 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各种与之配套的通用图、标准图和规程规范也基本完善。当时人们向往的建筑工业化已突显端倪。

然而, 由于建筑业遇到了供需矛盾而出现的建筑规模严重的“井喷”现象, 建设行业的体制、现状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人们在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浪潮前没有积极的应对措施, 旧秩序被打破的同时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新秩序, 历史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 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历史脉络被割裂, 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首先受到波及的是大量的施工企业, 由于私人挂靠成风, 真正的大中企业由于正规化管理和经营, 无法与私人操作相竞争, 纷纷败下阵来, 名存实亡。随着时间的推移, 技术队伍的更新换代, 教学的脱节, 使现有技术队伍中的许多设计人员对建筑传统技术知之甚少。为应对畸形的设计市场, 学校教育急功近利, 致使设计人员严重脱离实际, 造成建筑人员只知平立剖, 建筑理论、构造、施工等实践知识严重不足, 结构人员只会一般的现浇结构, 缺乏全面的结构和实践经验, 其他相关专业人员也跟着营养不良, 技术人员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施工队伍也是如此, 许多传统技艺工法都到了濒临失传的境地。

4 暴风雨后的复苏

建筑业发展需求严重矛盾的凸显, 建筑业投资多元化的形成, 以及大量低技术素质农民工成为建设的主力, 这些都对建筑行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秩序产生了猛烈的冲击。大量流入城市的廉价劳动力都派上用场。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全国各地无论工地大小, 基本上都是采取“人海战术”, 无论什么样的建筑, 均无需复杂高端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只需大量劳动力蜂拥而上, 一律现场解决问题。重现了类似于早年全粗放式生产时代的热闹景象。

然而, 在经历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之后, 建设行业犹如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的出现了复苏。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提出要求, 要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 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 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住建部2014 年已颁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多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规范规定以及实施细则。新一轮的发展和技术上的飞跃正在酝酿之中。建筑产业化在全国范围内的部署和安排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这些, 都明确地预示着我国新一轮建筑业发展的到来。在国家有关部门部署上述发展安排之前, 在一些地区已开始进行了部分试点工作, 在建筑工业化、装配化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此轮新的发展是史脉遭割裂, 发展被停滞之后的复苏, 它不是重复历史, 也不是走回头路, 而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5 思考与展望

虽然上述发展史上的断裂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 但是它留给人们的话题却是沉重的, 教训也是深刻的。

历史发展的停滞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所推崇的可持续发展和重视生态的潮流相背离, 史脉的断裂导致了社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建筑历史中, 每一种技术工种都有其与历史背景、气候、地域、社会文化需求性客观条件相适应的地位, 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 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消亡。除非遭受巨大自然灾难的湮灭或是人类反社会作为的强制隔断。现代社会应该以宽容的胸怀, 给予各种传统技艺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让其科学健康地发展。

中国是一个崇尚传统的国家, 讲究历史在传承和革新中不断向前发展。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过程中, 传统文化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从不同时期的建筑中, 可以看到在建筑结构、材料和设计美学中隐匿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民众行为和社会舆论的约束, 它是建筑发展中传承和创新的前提。我们所说的创新不是传统的翻版, 也不是历史的移植, 而是站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角度,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审视, 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 取其精华, 舍其糟粕, 在发展中追求和谐共生的境界。

摘要:本文关注我国建筑业发展史上的一些特殊的时期, 强调发展不能割断历史, 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去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割裂,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墩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 1980 (10) .

篇4:抹不掉的记忆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古城历史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 ),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公元1368年~1911年)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县境。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特产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声颇大,有“平遥牛肉太谷饼”的民歌歌词。

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格局。

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国。秦置平陶县,汉置中都县,为宗亲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为平遥县。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更被称“古代中国华尔街”。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创建于清道光年间、以“汇通天下”而闻名于世的中国第一座票号“日升昌”。

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内外有各类遗址、古建筑300多处,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铺都体现历史原貌,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

平遥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现存有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其中南门城墙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亦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镇国寺、双林寺和平遥文庙等也都被纳入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

古城传说

鸟瞰平遥古城,更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映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

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它凝示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城墙上还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垛口3千个,传说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

平遥三宝

一宝古城墙

即平遥县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各门交错设置,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雄风犹存。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的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居民宅全是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二宝镇国寺

出古城北门有镇国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宝。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公元10世纪)时期,目前是中国排名第三位的古老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殿内的五代时期彩塑更是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三宝双林寺

古城的第三宝是位于城西南的双林寺。该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内10余座大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公元13世纪~17世纪)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彩塑艺术的宝库”。

民间工艺

手工布鞋“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足”。手工布鞋最显著特点是透气、吸汗性强,并增强足部对周围环境的伸展性和适应性,进而实现对人体从足部到身体的保养。猫头鞋又名虎头鞋,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女红水平。鞋体模猫状虎,憨态可掬,寓意避邪消灾、吉祥富贵。柔软的胎体对小儿的足部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

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

据记载,平遥制作推光漆器始于唐代开元年间,具有悠久的历史。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等。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

现在,平遥推光漆器远销世界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平遥推光漆器,先后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和金杯奖。世界博览会优质产品,远销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产品。

文化价值

保持完整的古城:位于山西的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阆中、丽江、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一七零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这是一座古代与现代建筑各成一体、交相辉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汉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平遥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公元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军事防御、宗教信仰、传统思想、伦理道德的人类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有文献及实物可以查证。平遥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公元1840年~1911年之间。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配以浓重乡土气息的剪纸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发达的金融城市:平遥古城在19世纪的中后期,是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票号总部所在地和金融业总部所在地和金融业总部机构最集中的地方。曾经一度操纵和控制了中国的近代金融业。平遥古城在票号兴盛的100多年时间中,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历史意义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782年),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221年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一直是作为“县治”的所在地,延续至今。这是中国最基层的一级城市。

现在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时的原状,城内现存六大寺庙建筑群和县衙署、市楼等历代古建筑均是原来的实物。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还是原来的历史形态,街道两旁的商业店铺基本上是17世纪~19世纪的建筑。城内有3797处传统民居,其中400多处保存价值较高,地方风貌独特。

历史地位:平遥是中国古代商业中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22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

文化遗存:平遥古城自有筑城活动以来,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保留的文化遗存数量多、密度高、跨度的时间长,是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的山西省范围内的一个“文物大县”。平遥古城众多的文化遗存,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施工方法和用材标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进步和美学成就。文化遗存独特而丰富。

篇5:抹不掉的记忆作文500字

“叮咛,叮咛”,发语文考卷了,顿时,我呆若木鸡,不知该怎么办。班主任步履匆匆地走进教室,腋下夹着一沓卷子,此时,同学们都七嘴八舌,充满期待。而我,自从知道那可怜的成绩——89分时,教室窗台上那十分娇艳的花朵,也黯然失色,窗外小鸟的啼鸣也是那么的令人烦躁。心想:我怎么可能考得差呢?以前最喜欢的课堂,今天咋地就这么让人度秒如年呢?

终于熬到下课,我飞也似的冲出教室,想在外面透透气,可是看到同学们都在快快乐乐地做游戏,脸颊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让我的内心犹如遭受雷电打击一般阵痛,我无法忍受,又一溜烟的跑回了教室。

滴答,滴答……时针指向了四点半,我抓起书包,就朝家里奔去,心里万马奔腾。回到家我迅速地回到房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突然,只听见一声:“小田,你过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想:糟了!书包放在沙发上了,都怪我太大意了。

我慢吞吞地走过去,结结巴巴地说:“怎么了?”我本以为老妈肯定会像熊一样大发脾气,骂的我前仰后合,气得她头昏脑涨,可她却满脸温柔地说:“怎么考这么差呀?为什么不告诉我?你知道孔子说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吗?”

我吞吞吐吐地回答了老妈的问题。她又说:“下次一定要诚实守信,虽然这是考砸了,但是下次一定要努力!”“哦!”我不好意思地说。

篇6:抹不掉的记忆作文500字

父亲是独生子,我是祖父唯一的孙女,他自然视我如掌上明珠,溺爱有加,但是祖父也有祖父的严厉。

那一天,祖父带我出去玩,我连连嚷着:“爷爷,背背。”于是,我便伏在了祖父宽厚的背上。我们祖孙二人来到了房后的那棵高大的柳树下,树下是一片平坦的空地,也是小孩子们的天堂,我在那儿跑来跑去,一会儿捡小石子,一会儿在地上划道道。

一不小心,我跌倒了。祖父正在和人聊天,我便趴在地上依依呀呀的哭了起来。祖父转过头看到我,连忙跑过来,却没有直接来抱我,而是站在一旁说:“乖孙女,快起来!”我依旧趴在地上,伸出手要祖父抱,祖父好像跟我较劲,他没有伸手抱我的意思,只是用更慈爱的目光看着我,说:“好孩子,坚强些,自己站起来!”我不买他的帐,嚎啕大哭起来,不想祖父回过身就要走,我吓得不敢哭了,爬起来就去追他,边追边喊:“爷爷,不要抱了,爷爷!”这时,祖父欣慰的笑了,把我抱起来,坐在他的肩膀上,为了奖励我的坚强,还给我买了好几颗水果糖呢!

光阴荏苒,转眼间,祖父离开我已5年,在没有祖父的日子里,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我经历过无数次的跌倒,也许就是缘于幼年时代的独立自强,跌倒时,我很少向人求援,我习惯于自己站起来,我习惯于选择坚强。

上一篇:实验小学安全自查报告下一篇:毛中特网上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