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积极性的调动

2024-08-01

关于人的积极性的调动(精选6篇)

篇1:关于人的积极性的调动

转变思想 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信息工程系唐 彪

这几年对学生工作的思考有一些。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梦想都承载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因此我们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进一步深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教育学生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选择中追求崇高,志存高远。还要高度重视并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

当前,我们最为关键的是要转变思想,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高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其人力资源的主体——教师,一所大学能否产生并保持良好的社会声誉,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并产出高水平的成果,其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著名科学家周培源先生曾经说过:“一所大学办得好与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性因素或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古今中外绝无例外”。因此,在高校的发展中,必须确立教师在办学治校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之后,我们就要加强团队建设,作为团队中的个体我们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一个人千万不要斤斤计较于自己的过往,时间的把握、规律的认识、成绩的创造都在时下,一个善于利用时间的人肯定是讲求效率的人,高效、便捷不仅仅是工作的宗旨,他也是人生的信念与态度。

2、人要尊重人,人的内在需求首先应该是尊重,尊重会赢得信任、尊重会获得力量、尊重会造就和谐,尊重不是施舍、尊重不是形式、尊重不是物质的附着物,他是工作环境的必要,也是个人素质的必备。

3、一个人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规律。学习的态度与投入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的层次与方式,每一项工作都有广博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关键是要用心去做。80多岁的食堂服务员袁苏妹被授予香港大学“名誉院士”的称号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篇2:关于人的积极性的调动

所谓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如何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各项工作,这不仅对企业的兴衰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或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和必备的管理素质。

一、了解激励对象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基础

安排适当工作,是调动积极性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领导者或管理者,要想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去完成所必需的工作任务,首先要了解职工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区别情况委以任务。众所周知,人的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既有一般能力差异(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又有特殊能力差异(组织能力等)。如果领导者或管理者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会给工作带来影响甚至损失,更严重的是对人才的浪费。

其次,掌握人的气质,使管理者能够知人善任。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的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一般可划分为:多血质即活泼好动型,这种气质的人活泼、好动、朝气蓬勃,做事机智敏锐,适应性强,善交际等。粘液质型又称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有强烈的感受力,易动感情,但性格较孤僻,怯懦。胆汁质型又称急躁型,这种气质的人直率,一针见血、控制力较弱,精力充沛。由此可见,具有第一种气质的人,适合于做营销和公关工作,而财会人员应选择办事认真细致、安静、沉稳、善于忍耐,具有粘液质气质的人为宜。实践证明,当一个人所具有的气质特点符合工作要求时,这个人就比较容易适应,工作起来也比较轻松,反之则不适应,工作任务很难完成。因此了解一个人的气质非常重要。

二、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保证

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基本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的需求,也就是保障人们生存的物质享用方面的需要,如衣、食、住、行、医疗需求等,只有这种最基本需求被满足到所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程度后,其余的几种需求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安全的需求,也就是人身安全、劳动安全、职业安全、财产安全等等。在上述生理需求相对满足后,安全需求就会表现出来。社交的需求是人们愿意建立友谊关系,渴望得到支持和友爱,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为群体和社会所接纳。尊重的需求,是指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希望获得名誉或威望,取得成绩时,希望被人承认。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最基本需求的最高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意味着人们希望完成与自身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身的潜在能力能够发挥出来。站在管理者或领导者的角度,只有掌握人的需求才能积极创造条件去满足人们的需要,有目的地引导需要,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激励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三、激励方式的多样化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途径

激励方式要因人而异、灵活多样,适应不同年龄、不同爱好、不同部门、不同职务的人们的需要和追求,这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一是采取不同的奖励方式。管理者要根据人与人之间优势需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采取不同奖励方式,努力使每种奖励都能适合不同人的优势需要,提高激励效果。

二是激励方式要灵活多样。激励方式对职工心理上影响的强弱,并非完全取决于它的经济价值或精神鼓励的级别,而依赖于职工个体差异和团体气氛,依赖于某种激励方式是否符合绝大多数职工的优势需要。因此,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是管理者要把物质激励与形象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予先进模范人物奖金、物品、晋级、提职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形象化激励能使激励效果产生持续、强化的作用。

篇3: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

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教学, 懂得如何促进研究型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培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和研究能力, 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具体表现为: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有了非常大的转化, 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渐增强, 越来越善于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学习。

例如在电子商务教学中,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中, 加入了任务驱动和发散思维, 学习是融会贯通的。举个例子, 理论课上先布置好任务, 上网搜索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写下过程、书名、网站等相关信息。课上对任务进行检查, 在搜索的内容中寻找知识点询问学生本人, 如果有疑问就继续搜索信息。回到理论课上,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完成的任务。采用这种学习模式, 可以开辟学生的体验空间, 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习知识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 这样他的理解才最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 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实施,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从组织学习小组到反馈评价, 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反馈评价中, 不再是单纯的形成性评价, 更多的是过程性的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主观评价, 更多考虑学生自己的认识与小组内的评析。如在《普通话与口语交际》的课上, 教师很好地运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首先做好准备铺垫工作:将40人左右的班级分成5组, 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 设计本组的组名、标志, 运用任务驱动法, 讲授理论之后让学生展示, 小组之间进行点评反馈, 说说优点和不足, 如果提出不足, 同时还要给出改进意见。最终小组讨论选出除本组以外最好的一组, 说出理由。整堂课气氛活跃, 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提高了。

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 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信息。教学被视为一个给予和接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 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起着示范者和信息提供者的作用。在课堂上, 教师就是乐队指挥, 他的作用是保障乐队有韵律、按步、按时完成, 没有了指挥, 乐队就无法奏出乐曲。教师要鼓励、帮助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 并引导他们进行有意义的讨论。为学生提供更多交际的机会。学生在有更多的语言输出的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可理解输入。

创造和谐氛围, 进行分组教学。一个良好和谐的授课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到轻松愉快, 师生合作, 互相支持, 彼此接受。教师不是权威和主宰, 而是对学生充满理解和支持的朋友。当学生信任你时, 他就会毫不隐讳地说出观点, 此时, 适时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分组教学是各种教学活动中最能有效活跃气氛的教学方式。将班级分成五、六人一组的小组, 每组每个学生完成相同的任务。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些共性的错误或问题, 可在作总结的时候提出来, 同时予以纠正, 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采用小组共同完成或派代表完成的方式结束某一话题的讨论。

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也是比较困难的环节。我们常常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 却很少思考这种终结性评价手段到底会达到什么效果。其实形成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形成性评价不仅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言语, 而且包括非语言的评。比如一个手势, 一个眼神的交流, 都是对学生的鼓励。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多种非语言交际方式, 如有创意的评价模式:“汉堡包模式”, 强调教师作出的评价必须是积极的, 有建设性意义的, 不能做负面评价。

摘要: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今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取决于课堂的参与者——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近年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呈现下降趋势。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积极性,任务驱动法,以学生为中心

参考文献

[1]阎承利.教学最优化通论.科学教育出版社, 1992, 5.

[2]阎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1, 3.

[3]朱菊芳.教学模式浅谈.江苏教育研究, 2002, 3.

[4]黄忠敬.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研究, 1998, 3.

[5]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研究, 1997, 9.

篇4:关于人的积极性的调动

关键词: 学生参与    思政课教学    教学实效

思政课教学在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思政课教学却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教师难讲,另一方面学生难以入耳,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中尤为突出,一些高职院校学生把职业大学简单地理解为学习一门技术和技能,与思政课并无直接的联系,表现出大道理不太懂又不愿听的倾向。出现这种“两难”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忽视學生参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教学实效。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教学活动中呢?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1.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重视科技教育,认为政治理论课可有可无,思政课教师被认为并不具有专业知识,不能与专业课教师相提并论,这使得有些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认同感,缺乏工作积极性。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因为职业需要才讲思政课,自己并不信仰马列主义,就会课上讲一套,行动是另一套,知行不一,无法触动大学生的心灵,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实际上,思政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化教育和知识传授,教学内容的政治性、导向性很强,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思政课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师,他们身上更多一份责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使思政课教学取得实效,就要促使学生多参与,把外在的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政治素质上,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发自内心地宣传马列主义,做到真信、真教、真学。讲马列主义的人首先自己要坚信马列主义,要用理论说服学生,首先必须说服自己。

在业务水平上,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是思政课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及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因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会使教师讲课时间减少,从表面上看,教师显得很轻松,但其实不然,教师要做到精讲必须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思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较好地驾驭教材,解答学生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这对教师的要求相应地更高。

思政课教师虽然都经过系统、严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培养,但与学校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对思政课理论接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对大学思政课教学非常重视,教育部还在一些学校举办了思政课硕士培训班,一些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不断充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思政课教师逐步向专业化发展,学历也在不断提高。除了教师自身加强学习外,学校也应多给思政课教师提供一些支持,经常组织教师“走出去”或“请进来”,加强学术经验交流,开阔思政课教师的视野,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思政课教学的需要。

2.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思政课是思想性、政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讲授是必要的,但单纯的知识传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教师应摆脱居高临下的“说教式”教学,平等地对待学生,学会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讲真话、实话,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大学生有自我肯定和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需要,而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使他们能够对教学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发表意见,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在教师精讲之后,让学生登台发言,进行讨论,教师再进行综合分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疏导作用。一方面,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其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观点,阐明之后都要说明理由,这样就使学生认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肯定正确的,纠正偏误的,并进行一定的理论升华,把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说明问题,引导学生的思想走上积极、健康、正确的轨道。对于大学生来说,从年龄、知识、心理等方面都具备了进行自我教育的主观条件,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在中学阶段他们一般都比较贪玩儿,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不是很突出,更没有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热情,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很容易开小差,而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这对于他们毕业后继续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又可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讨论能够集思广益,促进师生思想的交流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师生感情,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起到水到渠成的功效。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理念的必要条件。通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改变教师主动“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让学生有话敢说,有话就说,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如果离开学生参与和与教师的配合,就难以形成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为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在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只有广大学生自觉参与教学,在思想上接受,在行动中反映,才能达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

3.关心学生思想实际,提高教学针对性

今天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他们处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大,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的氛围中,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思政课教师要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必须了解高职学生,一是从知识的角度,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以及想知道什么,尽量避免教学的重复性;二是从思想的角度,了解学生懂得什么,不懂得什么,以及关注的程度如何,以便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也可以通过与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交流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之初,就可以用问卷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开一门课之前,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喜欢理论课的学习吗?为什么?”“你对哪一个问题最感兴趣?”“通过学习你想了解什么?”等等,然后对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倾听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吸收当中的合理因素,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本门课的得失。这样整个教学过程都有学生参与,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强教学针对性,促进教学相长。

由于学生参与增加,他们会主动思考问题,也会对理论和现实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应及时准确地把握这些信息,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对一些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以采用请相关人士以专题报告形式解决。对学生中存在争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取长补短的学习环境,学生乐于接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加强实践环节,调动学生参与

联系实际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联系实际不仅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或实例进行教学,而且指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贴近生活,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政课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些自学内容,留出一至两周让学生带着问题查资料、文献,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如下岗职工问题、就业难问题等,走向工厂、农村等社会大课堂,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化思政课教育的内容,从现实的角度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些做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中同样适用。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好形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查资料、讨论、社会调查后写出的论文等都可以作为期末评定学习成绩的依据。

此外,要加强学生参与,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學手段,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把思政课教学由“平面”引向“立体”,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积极性。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总之,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王雪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篇5:关于人的积极性的调动

古往今来,教育的中心和目的始终是学生,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和探讨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学校的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也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设计。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和学校管理的主体,要办好一所学校,脱离了教师,或者教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那是不堪设想的,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决定教育计划的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教育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评价制度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任何一个群体的合作都需要相应的制度管理,规章制度抑制着工作中和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是保障集体行为、评价个体行为的依据。学校是为了教育下一代而组成的教师集体,当然也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在调查中发现:多数教师对规章制度都存在着不满的情绪,其实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约束性,这种约束使得教师被动地执行着“规范”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被动也反映了教师没能站在学校管理的角度来理解各种规章制度。如果制定这种约束性的规章制度的过程能够由教师来参与,甚至主导,由教师群体共同思考、共同制定,那么教师在参与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本身就是激励教师的过程,教师也会自觉自愿地执行相关规定。因此学校的规章制度、特别是直接涉及教师利益的制度一定要由教师参与,充分体现教师在学校管理事务中的主人地位。

学校的各类评价工作不应该暗箱操作,必须是透明化的制度行为,尊重教师的感受和自尊,用客观公正的评价给予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除了评价制度要由教师来制定,评价的过程最好也由教师自身来执行,充分相信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学校领导只是努力保证评价过程的公平公正和把依照规章公示评价结果而已。定位于对上负责的年终考核,其实是对教师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效的终结性评价,建议仍以教师的意见为主,最终意见提交校长和考核小组权衡。鉴于目前中学规模的巨大,在管理工作中,校长、副校长组成的决策层不适于进行过多的细节管理。为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明确学校的管理架构和职责分工,借以激发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这种过程监督的权力甚至可以放在备课组长、级组长的身上,让他们有权对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教师的工作行为表达意见。

(二)通过规范教学管理环节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中学教育中,智育占据很大的分量,中学的教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中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有:教学人员安排、课程表设计、成绩达标要求和评价、教学奖励分配、公开课安排、课程执行质量过程性监督等方面。第一,依据目标激励和成就激励的原则,教学人员的岗位应依据个人能力、态度、成绩等来安排,按照高三到高一的顺序,按照教师个人特点、工作成绩、学生评价和科组内的合作组成的评价体系来安排各年级各班级任课教师。第二,课程表的设计应尽量考虑教师的需要,如教师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早午读和课时分布等情况。第三,成绩达标要求应综合考虑学校情况和教师意见,权衡出最佳方案并公布一段时间,这样的方案有教师的参与,公平性也会比较好,易于成为教师工作的目标,期末结果出来以后的评价工作也相对易行。第四,教学奖励应以教师意见为主,通过教代会等形式确立方案是最好的方式。第五,课程执行质量过程性监督则应由学校作好宏观安排,主要交由科组长、备课组长来执行并反馈给学校。

(三)通过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中学的德育工作主要有:班级管理、党团支部工作、职称晋升、集体活动、师生关系协调等。第一,要依据学校的管理目标和学生特点,由具体执行的班主任参与制订的班级管理评价方案要对教师的班级管理行为给出相当明确的导向。第二,以党员的更高追求、更高素质为精神导向,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团支部工作主要以发展新团员,协助年级做好文明班评比等形式来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同时党团支部还可以组织带动团员教师的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事务,协助作好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第三,要把职称晋升纳入到学校德育管理之中,学校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教师能够在适当的工龄时具备参评的资格,注重教师的个人利益,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第四,学校要适当安排一些外出旅游或娱乐、体育方面的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释放自我、展现自我,增加社交机会,加强团队意识。加强更高层次的职业设计、人生规划等方面的培训,从根本上激励教师的工作。第五,在师生关系的互动中,学校管理既要约束教师的言行,确保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保护学生过度而伤害了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德育管理要努力保护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保护好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四)广泛开展教研活动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研活动不同于常规教学安排,相比于按照一定的程序安排来执行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更多地要求教师主动地参与,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修养,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学生的成绩。第一,学校要提供机会,引导教师积极参加课改、高考研究、竞赛指导和教育思想方法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第二,学校要积极组织研究教学和管理中的有效行为,适当减少那些对学生成长无效低效的工作内容,通过增加内涵性投入(主要是情智投入),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发展教师的德行与情智等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

(五)以良好的后勤保障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篇6:关于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1.精神奖励

多表彰员工:

成就感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公开的奖励制度能使员工了解奖励标准和其他员工获得奖励的原因。公开的给于表扬,也可以让员工在获得奖励或者是表扬是,避免流言蜚语。奖励的时效性也很重要,否则刚刚奖励的事情就被遗忘,那就会大大弱化奖励的影响力。

培训和发展机会

对于IT行业,信息化程度高,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快,所以对员工进行先进知识的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但可充实员工的知识,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自我内心的需要,也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公司对自己的关怀和重视,感觉到家一般的温馨,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

岗位制度

建立适当的工作岗位,使得职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种挑战性不是强压力,而是让员工干举到自己的职位有轻微的压力,给员工确定是单的目标,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旅游和文化活动

在项目开始的时候,或项目结束的时候,公司拿出一部分钱来让参加项目的人旅游或者是搞一些带有奖励性质的文化活动,员工放松的时候也在感受公司这个大家庭的和睦,这样使他们在玩的时候说出自己的意见,可以把握好员工的心态或动向。

2.物质奖励

薪酬

薪酬是员工们工作的本质目的,所以,物质激励仍是主要的激励形式。就目前来看,能否给员工提供丰厚的薪水,仍然是主要影响积极性的直接因素,首先,公司内部的薪酬体系要做到公平、公正,并且与外部市场水平相当,这样员工也不会产生不满情绪。尤其是对于一些新人,在看到他们取得了很的进步的时候要及时的给予奖励,在工资、奖金等方面给予肯定。其次还可以施行一些长期有效的奖励制度如带薪休假、节假日发放补助、年终分红等

合理安排工作

再给员工安排工作的同时要考虑到个人的感受,尤其是对于加班,不能让员工有怨言,可以实行发加班费的制度,员工加班的时候领导也可以为员工准备些宵夜或者是其他零食,这样员工加班的时候也就不存在抱怨与不满,也很好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否则怠慢与烦躁的情绪也会是员工的工作专注性降低,所以合理的安排工作哼有必要。

奖罚制度

上一篇:2015医院宪法宣传月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合同补充条款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