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之教案

2024-07-17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之教案(通用9篇)

篇1: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之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之教案 —— 初二4

发布时间:

2010-4-30 10:58:00 访问次数:

1225 次

班会主题 十四岁,我在长大 班级 初二 4 地点 教室

班主任 马月红 时间 2007 年 4 月24 日 主持人 张中宇

张晓波 展示方式 朗诵、表演等多种形式 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教会学生在青春期时,如何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学会感恩;同时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学习。

程 1 主持人开场白。1 2 展示一位同学的成长照片,让同学们体会到他们真的长大了。4 3 请三位同学谈谈长大了的感受。8 4 回忆童年,唱起童年的歌。3 5 诗朗诵,歌颂青春的美。3 6 男声独唱。3 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努力,带来不同的未来。小品表演。5 8 让学生看家长给他们写的信,请同学读信,谈感受。3+7 9 班主任发言。1 10 唱响班歌,结束班会。2

篇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之教案

(九)班

侯杰恩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近视眼发生的原理,引起近视的原因。

2、引起学生对做眼保健操的重视

3、让学生学会平时应该怎样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二、教学重难点:

1、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2、让学生掌握如何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举例子引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二、近视眼的形成(播放有关近视眼形成的视频和图片)眼睛在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不用加强屈光度便能看清楚,但看6米以内的东西时,就必须加强屈光度才能看清。要加强屈光度,就需要眼肌肉收缩,就像照相时照相机调焦距一样。看的东西越近,调节活动就越强;看近距离的东西持续时间太长,中间又无适当休息,就会使眼睛因长时进行调节活动而疲劳。久而久之,收缩的肌肉便不能自然放松,使眼睛只适合看近物而出现近视状态。但这种近视状态开始时不一定是真正近视,若不及时治疗,又不预防,以后就可能发展为真正的近视,到此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三、做眼保健操的重要性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用眼最厉害的时候,因为他们学业负担重及受电视、电脑的诱惑,而这段时间也恰是生长发育的加速期,稍不注意就会近视。有数据显示近视发病率在高中生是70%,因此保护好眼睛便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事。国家教育委员会早就规定:中小学生每天2次课间眼保健操。多少年来,这已成为每所学校雷打不动的眼保健项目。但是我们班的很多同学并没有认真对待眼保健操,那么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眼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呢?让我们了解一下眼保健操的作用机制。

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医学推拿,按摩的理论,通过经络穴位结合医学医疗组合而成。做操时,用手指末端在眼周围相关的穴位上进行自我按摩。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说,这种眼保健操可以疏通眼部的经络,调和眼睛气血;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认识,按摩能加速眼框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眼部营养,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消除眼疲劳,从而达到预防近视的目的。如果做眼保健操马马虎虎、穴位不正确,无异于隔靴搔痒,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希望每位青少年认认真真地把每天2次的眼保健操,作为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重要任务来完成。

做眼保健操的注意事项:做眼保健操时,洗净双手,两眼轻闭,手指甲不能留长,指端用力要均匀,以按摩处有点酸胀的感觉为好,以免损伤眼睛。当眼鼻处皮肤上有毛囊炎、疖子,以及眼睛患有炎症时,应该停止做眼保健操。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做眼保健操可以有效地预防近视。同学们为了让自己拥有一双明亮的双眼,赶快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合理营养,找准穴位认认真真地做好眼保健操吧!(播放正确做眼保健操的视频)

四、如何正确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1.读书写字身体要坐正,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为33-35厘米左右(一尺)、胸前与桌子距离应约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3厘米左右(一寸)。

2.写字时执笔角度要合适,用铅笔、钢笔写字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在40-50度之间,用毛笔写字时力求笔杆直立。

3.不歪头或躺着看书,不走路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4.不要过长时间对着手机或是电脑。

(二)、选择良好的用眼视觉环境

(一)读书写字视觉环境要求。

1.读书写字时要有充足的光线,窗户光线及台灯灯光要从左前方射来。不要在过亮、过暗的光线下读写(如太阳直射光线下、傍晚光线不足时)。

2.尽量不用铅芯过细的笔写作业,铅芯要软硬适中,作业用纸要洁净,书写字体不要过小。

3.选择适宜的桌椅读书写字,书桌高度以到上腹部附近为宜。

(二)看电视的视觉环境要求。

1.看电视时,人与电视机应保持3米以上距离(或保持电视画面对角线5倍以上距离)。

2.电视屏幕的高度应与看电视人的视线平行或稍低一些。

3.电视机要放在背光的地方。

4.电视的光亮度要合适,不能过亮或过暗。

(三)操作电脑视觉环境要求。

1.电脑屏幕最好背向或侧向窗户,避免出现反光现象。

2.电脑操作台应低于一般课桌的高度,座椅最好高低可调。电脑屏幕中心应与胸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3.电脑屏幕与眼睛之间距离应不低于50厘米,视线应略低于平视线10-20度。

4.电脑操作间的光线不应太弱或太强(12平方米的房间安装一盏40瓦日光灯即可达到所需的照度)。

(四)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40-50分钟。课间休息时要注意放松眼睛,应到教室外活动或凭窗远眺或闭目养神。

2.看电视或操作电脑时间不能过长。连续看电视或操作电脑40-50分钟左右,应休息一下眼睛,或闭目养神或做眼保健操,也可到室外运动或向远处眺望。

3.不玩或少玩游戏机。偶尔玩一下时要注意眼睛与游戏机的距离不能太近,持续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四)、坚持做眼保健操

1.每天上下午要做一次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应注意双手干净,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力度适当。

(五)、保证睡眠、均衡营养、加强锻炼

1.睡眠要充足,保证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2.不挑食、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菜、麦片、酵母)之摄取,保证饮食均衡,营养全面。

3.多吃蔬菜瓜果,常吃富含维生素A食品(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杏、枇杷等)。

4.多到户外活动,多参加球类运动、多观察树木花草,多享受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使眼睫状肌得到放松。

(六)、定期检查视力,配戴合适的眼镜

1.每学期要检查两次视力,出现视力下降时,要尽快到医院眼科做进一步的检查。

2.如果确认已患近视,要及时到医院验光配镜。不要到不正规的眼镜店配镜。不追求过高的矫正视力,矫正视力达到5.0即可。

3.不要互相借戴眼镜。每个人的屈光度数、瞳孔距离不相同,互相借戴眼镜会出现眼疲劳等症状,影响视力,有害无益。

4.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配戴隐形眼镜要慎重。

五、知识竞赛(抢答题)

1、小强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你认为 小强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正确)

2、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学习,自修下课了,某同学开着台灯在漆黑的教室看书。

(错误)

3、在公车上看书

(错误)

4、小明说做眼保健操的唯一好处是为了不让班级在评比时扣分(错误)

5、示范如何正确做眼保健操

六、总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班会课,你懂得保护自己的眼睛的了吗?

2.班主任小结:

篇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之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班级团体为中学生的社会化提供重要环境, 在班级团体的人际互动中, 中学生逐渐建立认同感、归属感和力量感, 并且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会人际交往, 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促使心理健康发展。对人格健全的学生来说,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有助于他们深化对自己的认识, 改善人际关系, 增强自信, 提高适应能力, 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对人格欠缺的学生而言,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 通过与班级同学的互动, 减轻症状, 培养适应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因此,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班级团体对个人的影响作用,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不是心理学课, 不以学习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为任务, 而是从中学生心理发展需要和成长中的问题出发, 确定教育主题, 开展各种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领悟, 改变认知, 调整心态, 提升心理素质, 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有如下几个特点。

1. 活动性

以学生的活动构成主题班会的基本环节, 让学生在一系列基于他们生活实际的活动与情境中体验学习, 从而获得成长必需的经验。

2. 主体性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学生在主题班会过程中主动参与、自主活动、自我领悟, 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与想象力, 主动支配和调节自己。

3. 体验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 在参与活动的实践中, 获得心理体验与感悟, 并将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分享, 彼此给予反馈、鼓励和建议。

4. 互动性

在主题班会活动中, 班级里每个学生认知的改变、情感的迁移、新行为的建立和强化, 都依赖于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和互动。互动的前提是参与, 班主任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言,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说, 让每一个学生都想说话。

5. 和谐性

主题班会活动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 因此, 班主任要转换角色, 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班级心理气氛。

6. 趣味性

主题班会活动要从情境体验开始, 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因此, 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应尽可能生动有趣, 易为学生接受。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构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模式由主题班会的目标、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流程与活动评价等构成。

1.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目标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总目标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其潜能,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在每次主题班会活动中, 有其具体的班会目标。

在目标的设计上, 班主任应考虑如下问题:

(1) 目标设立应强调发展性与教育性, 而非矫正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 主题班会活动的目标应更多地着眼于中学生的发展性目标, 从积极的一面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品质。如“情绪调节的技术”、“如何学会交往”等。

(2) 目标应明确、具体、便于操作。主题班会目标切忌笼统抽象。如“情感教育”, 这一目标的表述太大, 太模糊, 不如改为“爱情与友情”、“如何调节焦虑情绪”等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 就越容易实践。

(3) 目标应得到学生的认同。班主任在设计班会目标时, 首先要熟悉班级学生,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 以及学生的需要、近期的困惑和热点问题。他们希望从主题班会活动中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 与学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达到的目标。

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主题

主题班会主题的选择应根据社会的需要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成长的需求, 要富有趣味性、时代性和启迪性。班主任在设计主题时应考虑三个方面:

(1) 根据社会对中学生提出的心理发展任务确定主题。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发展任务, 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解决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或人生课题。如获得自主性、勤奋感, 建立自我同一性。

(2) 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确定主题, 如青春期的性心理问题。

(3) 根据当前本班学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问题确定主题。如班级学生发生矛盾冲突, 出现帮派小群体, 急需解决人际交往问题。主题可以是“友谊地久天长———同伴交往”。

在主题的表述上要注意尽可能地清晰、简洁、精练、贴切, 用学生的口气和语气, 让学生一看到主题就感兴趣。如“我是谁”、“认识你真好”。或者采用副标题的方式, 如“做自己的朋友——悦纳自己”。

主题确立后班主任要对主题进行分析, 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

3.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可以包括入学适应、学习辅导、人格辅导、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生活和职业指导等方面。主题班会的内容一定要符合中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 班主任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安排不同要求的主题班会活动, 同一内容设计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层次。

如初中生情绪调节主题班会活动:

初一年级:多彩的世界———情绪的认识

真情的流露———情绪的表达

快乐的天使———情绪的调适

初二年级:感恩的心———亲情沟通

少男少女———爱情与友情

初三年级:放飞心情———学会减压

音乐放松———克服考试焦虑

4.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常用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的方法很多, 有讨论法、自陈法、游戏法及角色扮演法等。

(1) 讨论法。讨论是指班级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 发表各自的意见, 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互相合作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讨论, 班级学生明了自己和他人观点的异同, 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作出选择。在主题班会活动中, 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展开讨论, 不仅能加深同学之间的了解, 增进感情, 活跃班级气氛, 还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常用的讨论法有以下几种:

(1) 小组讨论。通常的做法是针对某一问题情境, 把全班学生分为6~7人的若干小组, 每个学生轮流发言, 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并推出小组代表报告小组意见, 其他学生给予补充, 最后由班主任总结。

(2) 配对讨论。这里指相邻的两个学生就某个指定的问题进行讨论, 得出结论, 然后再同相邻的另一对同学进行商讨, 形成四个人的意见。依此类推, 可以形成更多人的共同意见。这种讨论方法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 有助于形成个人见解。

(3) 辩论式讨论:班级学生分成两组, 就一个讨论话题分成正反方, 意见对立, 然后根据自己所在方的立场, 与对方辩论。

(2) 自陈法。自陈法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法, 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学生自我陈述, 即叙述事情经过和感受, 如参加主题班会的体会。自我陈述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二是学生自我陈述, 即展示自己的特长与成绩, 如“自我优点轰炸”。自我陈述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提高自信心, 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3) 班级团体游戏法。班级团体游戏法是指以游戏为中介, 将学生的内心世界投射出来, 进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活动。游戏具有虚构性, 学生对游戏中的喜笑怒骂都不会太在意, 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游戏具有平等性, 学生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 只要参与进来, 遵守游戏规则, 都能够得到同伴的尊重, 取得信任, 共同进行经验分享。游戏具有社会性, 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 因此, 也要求班级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 班级团体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 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 约束和规范着班级学生的活动。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班级团体的力量。

(4)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启发班级成员认识人际关系以及自我状况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扮演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角色, 一方面能使他们将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宣泄, 另一方面通过角色扮演学会在人际关系中换位思考, 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领悟人际交往的技巧, 改善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角色扮演能够充分地为学生提供情境与体验的机会。角色扮演有许多的方法, 主题班会活动中常用的是心理剧和空椅子表演。

(1) 心理剧。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化形式, 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 借助于某种心理冲突情境下的自发表演, 主角的人格结构、人际关系、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于舞台, 在班主任的间接干预和同台参演者的协助下, 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教育形式。心理剧中, 学生将过去或预见的事件带到现实中来, 表演出自身的矛盾冲突, 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夸大所有的表情、行为和语言沟通。心理剧强调个人的互动和会心, 强调此时此地的内容, 具有自发性和创造性, 能充分表达情感。

(2) 空椅子表演。让学生轮换扮演两个角色, 其中一个角色由学生本人扮演, 另一个与之打交道的角色用空椅子代替, 让学生练习同想象中的坐在空椅子上的人说话。这种方法适合于社交方面有困难的学生。例如, 某个学生在异性同学面前很害羞, 难以正常交往, 我们就可以用空椅子表演的方法帮助他。具体做法是将两张椅子面对面放着, 让该生坐在一张椅子上, 假设另一张椅子坐的是异性同学。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对话, 然后坐到对面去, 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 可使学生了解对方, 提高交往技巧。

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流程

每一次的主题班会活动, 可以简化为以下程序结构:暖身、互动、分享和结束。暖身相当于体育活动的预热活动, 通常采用一些轻松的活动, 以此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分享是班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分享, 班级学生可以彼此了解参与班会的经验与体会、对其他同学的观察与看法以及自己参与班会后的改变与进步情况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一定要有一个结束的过程, 通常的班会活动, 是由班主任发言总结来结束的,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由师生一起参与结束, 常用的方法有:

(1) 回顾与反思。师生一起回忆班会活动过程, 谈谈心得体会。

(2) 计划与展望。师生一起探讨今后的打算, 对未来的展望。

(3) 祝福与道别。在一个学期的主题班会后, 可以采取祝福与道别的结束活动,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自制一些小礼物互相赠送, 彼此道别。

6.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时间和地点的选择

(1) 主题班会可以在教室进行, 也可以在户外进行。室内活动场地应宽敞、舒适, 桌椅可以随意摆动。座位的安排可以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及活动的形式进行改变。一般来说, 座位安排最好是扇形、圆形剧场或大半圆形,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与他人面对面地、平等地、自由地、方便地交往, 从而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

(2) 主题班会的时间比较灵活, 根据主题内容可长可短, 一次一节课、两节课都可以, 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安排。

7.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效果的评估

篇4: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之教案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笔者试着给出以下定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是围绕一个专题,在班主任的组织和指导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为充分发挥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开展的一种生动活泼的自我教育活动。

笔者认为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应该有这样几个特点:

(1)主题鲜明突出,针对性强,有吸引力;

(2)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3)参加活动的学生多,参与性强;

(4)具有教育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5)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增进班级凝聚力。

要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除了要善于抓住时机、选好主题、当好参谋和导演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会的主题内容设计出多种多样、新颖别致的班会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选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切入点小,如:主题定为“情绪的控制”,内容最好选择情绪的表现形式之一进行设计;源于学生学习、生活;具有本班特色,可以是班级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班会形式由班会的主题、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学生喜欢的是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活动形式,所以班会形式的设计,要使学生喜闻乐见,不能单调呆板、千篇一律。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咨询答疑式

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较大,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也较多,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和有效的解决,很容易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咨询答疑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通过调查,将学生最关注和最期望解决的问题作为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活动。

2. 交流式

这种班会形式主要是学生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也可以请学长或校外的相关人士与学生交流。这一形式的关键是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引发学生心底对所交流对象的钦佩和赞赏。

如:题为“我成长、我作主”的主题班会,可借鉴“感动中国”节目的形式,由学生展现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或物。如:失败的考卷(前后对比);妈妈的白发;断了的吉他弦;账本(异地求学,学生生活支出记录)等。

形式:获奖者谈自己的作品,颁奖嘉宾宣读颁奖词,班主任展示获奖作品并于最后让学生谈感想,升华主题。

3. 表演式

班会活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形式新颖、娱乐性强的主题班会往往能够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设计一些娱乐表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将深奥的道理寓于轻松活泼的娱乐之中,使学生在心情愉悦、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形式:诗朗诵;歌曲;器乐表演;舞蹈;小品;心理剧;角色扮演;相声;快板等。

4. 竞赛式

这是针对学生的竞争、好胜心理所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组织这种班会,事先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要注意广泛发动学生参与。参与的学生越多,关注程度和参与热情越高,效果越好。

5. 纪念式

指通过对一些事件或人物的纪念,启迪学生提升认识。班主任还要注意纪念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的延伸。

如:“毕业离别”;“母亲节”;“教师节”;“五·一二汶川地震——生命教育”等。

6. 模拟式

模拟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需要模拟一种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说了些什么,更取决于学生从中体验到了什么,如果想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与空间,使其有深刻的体验。因此,可以召开模拟扮演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内在体验。

如:主题班会可以重新模拟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的情景,让学生换位扮演,既能很好地化解矛盾,又可以更好地教育其他学生。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换位思考,亲自体验,从而受到感染和启迪,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效果。还有一些其他主题,如:“我当一天妈妈”;“与时间老人座谈”角色扮演班会等。

7. 专题辩论式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设置专题,进行辩论。将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并允许其他学生发表意见。通过辩论,学生既弄清楚了那些容易混淆的敏感问题,同时也培养了是非分明、立场坚定、逻辑严密、论证充分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这种类型的班会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欢乐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如:“花开太早,美丽?错误?”(早恋)

8.讨论式

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及教师的点拨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形式:看录像;动画;角色扮演;小品;表演;讲故事;心理游戏;头脑风暴等。

9. 专题报告式

围绕某个教育主题,邀请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权威性的人作专题报告。如:考前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等。

心理健康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空椅子技术

空椅子技术是格式塔流派常用的一种技术,是使来访者的内射外显的方式之一。此技术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坐在其中一张,扮演胜利者,然后再换坐到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失败者,从而让来访者所扮演的两方持续对话。让学生扮演所有的角色,使其充分体验冲突,从而接纳和整合胜利者与失败者两种角色,解决冲突,化解问题。

如:解决学生中的人际交往问题时,教师可以事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走入当时的冲突氛围,体验当时的感受,表达宣泄不良情绪;然后,让学生坐在另一张椅子上,扮演另一个当时与自己“对立”的角色,以那个人的身份发言,从而感受对方当时的思想及处境,实现换位思考。

2. 心理剧

心理剧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以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当事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

心理剧不是演出,而是心理问题与小品课本剧的融合。每个主角的剧都是他(她)真实的事件,心理剧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做心理剧的时候不要作分析,这样才能避免分析者的主观判断。在导演的引导下,主角在做剧的过程中直接呈现、调整内心的感觉。通过做剧情,主角探索到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拓展了主角过去内化的主观心理结构,以情绪体验深度内化到主角的心理结构中。这就是心理剧治疗能够触及非常深的心灵创伤的原因。

3.系统脱敏训练

针对一定的群体,如毕业班的全体同学,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时可以采用系统脱敏训练。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 设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1)找出所有使求助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2)将求助者报告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半小时,每天1~2次,以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3.系统脱敏练习:(1)放松;(2)想象脱敏训练;(3)实地适应训练。

实践证明,进行系统脱敏法治疗对学生的考试情境的敏感性焦虑反应有明显减轻作用。

三、开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七个避免”

1. 避免一节活动课出现两个或多个主题。

2. 避免选择学生不易于公开表露或牵涉学生隐私的主题。

3. 避免选题过大、目标过空。

4. 避免活动设计平行并列而不是逐层递进。

5. 避免看似表面活动很多,但触及心灵的情感体验苍白无力。

6. 避免学生认知需要提升时,教师跟不上,点评不到位。

7. 避免教师自我封闭或自我优越的心理。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可根据内容选择多种形式开展主题班会。

(作者单位: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西安,710000)

编辑 / 何 妍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篇5: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九(7)

2017.03.2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2.掌握一些培养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3.提高主动注重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确立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达到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讲故事和学生讨论。

我们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两个字很简单,我们都会写也都认识,但你们知道“什么是健康吗?标志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健康的?

2、那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又是怎样的呢?说说你的看法,也可以举例子。

3、试举例说说我们身边的成功者的心理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总结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心境愉快。

3、反应适度,行动有序。

4、乐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5、自我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健康。

6、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之:心理健康的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能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包含两层意思:

(1)无心理疾病员长。(2)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我们中小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疾病: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侵犯行为、说脏话、逃学、偷窃、说谎、厌学、敏感多疑、依赖、报复、享受、性心理异常、自卑、自杀、强迫神经症、精神分裂。

如何远离这些心理疾病呢?

最健康心里状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个小故事

案例1:据说在推销员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地说:“这些人都习惯打赤脚,怎么能买我们皮鞋呢!于是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鞋穿,看来皮鞋市场大的很呀”。于是想方设法,向非洲人推销自己的皮鞋,最后发了大财,这就是心态导致的天壤之别。

请问同学们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思考片刻)。

案例2:拿破仑.希尔曾经讲过一个令人醒悟的故事:赛尔玛陪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中的陆军基地里,丈夫经常外出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奇热无比,又没有人和她聊天,周围都是不懂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她很难过地写信对父母说:“一心想回家去……”她的父亲给她回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两行字,但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她的心中,并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两行字是什么呢?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从此,赛尔玛决定在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星星,她观看沙漠的日落,寻找到几万年前留下的海螺壳,她和当地人交朋友,互送礼物,她研究沙漠中的植物、动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把原来认为最恶劣的环境,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并出版了一本书《快乐的城堡》,她从自己的牢房中望去,终于望到了自己的星星。是什么让她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呢?

篇6: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做一个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学生》

古田三小 一年一班 周美娟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也是对班集体尽职尽责,教育学生当好值日生。活动要点:

1.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

2.要认真负责地当好值日生。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红花、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①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心情舒畅,感到很愉快。)

②今天哪几个同学值日?你们给大家说一说是怎样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对工作负责吗?(同学们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值日生同学爱劳动、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班级,不怕脏和累,为班级尽职尽责„„)

③小朋友们猜一猜今天班会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当好值日生”)

二.情感教育(投影情境画)图①地面有果皮、纸屑、泥块等;

图②桌雅得很乱、黑板没擦;

图③笤帚、拖把、水桶等乱七八糟堆在一起;

同学们,从这几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看图边找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卫生又差又乱,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心里很不舒服,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三.怎样当好值日生

①出示挂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摆桌椅„„)

②这些事怎样才能做好呢?(a.学生动手实践,老师指导。b.讨论说出全小组同学齐心合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四.谈体会明道理

为什么要每天值日而且轮流当值日生呢?(引导学生说出:值日是为了同学们能在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值日劳动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动手做,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都应该当好值日生。)

五.辨是非升华认识(投影出示题学生判断并说出为什么)

①下雨了,小明两脚都是泥,就进了教室;

②玲玲扫地时,满教室都飞着灰尘;

③小刚拖完地说:“强强咱俩去倒脏水。”强强说:“我是摆桌椅的,我不去。”小兰跑过来说:“我去。”

④今天冬冬当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学他就回家了;

⑤手工课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纸都弄到了地下。六.夸夸这些值日生

①各小队讨论选出优秀值日生,并组织大家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当值日生的。

③给优秀值日生赠小红花,并发小奖品。

七、活动总结

篇7: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内容:

健康心理、身体

二、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健康的含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懂得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

健康的含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难点: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设问法、归纳法、讨论法、讲授法、范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备选答案(健康、、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品质等)

组织形式:小组讨论、汇总(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同学们: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是全人类的头等大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已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可是什么是健康呢?人们总是习惯上把不生病的人说成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还有人认为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也不够完整,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是:健康的含义:在心理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不仅指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经过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而且还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

(二)研讨课的内容:“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1、身体健康是指无身体疾病和缺陷,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2、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变化能够适应,并保持谐调一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心理健康是指较长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不是短暂的。

(2)心理健康是个体应有的状态,反映社会对个体心理的最起码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心理境界,就像健康还不是身体健美一样。

(3)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状态,包括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观、有生活目标,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

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

(1)自觉----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愿意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经刻苦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2)自持----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表现适度易控,不为一时的冲动而学校的纪律,不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焦虑重重,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豁达,充满朝气。

(3)自知----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兴趣、体型、体质、生理特点、体能、气质、性格品德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自爱----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已的生理特征,心理能力及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有的认识,个人的理想、、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要求一致,既不欣赏,也不自惭形秽,不论自己长得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疾病,智力能力的水平高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不管周围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

(5)自尊----心理健康的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老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同学信任、互敬、互爱、互助、互让,对儿童和残疾人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

(6)自强----心理健康的学生自信自己的存在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因此,确定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努力把自己锻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7)自制----心理健康的学生有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及,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社会,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

很多学生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和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千万不能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看成一种病态,只有异常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是心理或病,那么我们学生通常能遇见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总)

(焦虑、害羞、、忧郁、、孤独、自卑、嫉妒等)

4、常见心理异常及分析:

(1)焦虑:

资料:某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一遇到重要考试,就会出现心慌、心痛、失眠等现象,考试就考不好。这就是过度焦虑的现象在作怪。

焦虑是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每一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体验,学生的焦虑多数来源于学习情境,学生面临升级,毕业,升学考试,自己又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会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焦虑或焦虑过高,时间过长都不好,短时的低焦虑能促进学习,如考试期间,有点儿心理压力,紧迫感,会约束自己努力复习功课。当然过度的焦虑会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可以表现为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易发脾气等,许多焦虑者在发作时常伴有的种种不适感,如心慌晕厥,胸闷气急,恶泻等现象,而体格检查却未见各器官有什么病变。那么如何克服焦虑呢?焦虑时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参加体育活动把心中的焦燥为身体能量排出体外,也可以把心中焦急烦恼的事情写下来或倾诉给朋友听,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2)抑郁:

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目前到少有2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号称“第一号心理杀手”。典型人物:林黛玉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彩,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低,对一点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和悲观,严重时表现为极度的愁闷伤感,忧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长期的抑郁也会造成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容易疲倦,外表略有弯腰驼背姿势。那么如何克服抑郁心理呢?可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在文体活动中忘情的说笑,从而使得心情变得愉快;也可多与好友谈心,把不良的抑郁情绪得以疏泄;也可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通过活动的成功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生活的动力,从而减轻情绪上的抑郁状态。

(3)嫉妒:

资料:典型的东方式嫉妒具有“嫉贤妒能”的特点,怀有嫉妒心理的胸较为狭小,目光狭隘而短浅。但不是只有这种心理状态的才会有嫉妒心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的体验。典型事例:负荆、既生瑜何生亮、庞涓与孙宾的故事等。

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对他人的才能、地位强于自己时引起的一种怨恨,嫉妒的心理是想尽办法、对方,而不是使自己卧薪尝胆,奋发努力,设法赶超。因此嫉妒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障碍,嫉妒不仅害人同时也害已,轻者压抑,不舒服、不痛快、情绪低落,重者可以导致失常,嫉妒者内心常痛苦的,有时是嫉妒目的没有达到而痛苦,有时会为达到目的而受的而痛苦,由此可见,嫉妒自已的品德,自身形象,自己的学业,人际关系,也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来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是化嫉妒为动力,相信自己有充分的实力能超越对方,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把不能对方强于自己的嫉妒心理变成奋发图强的动力。其次开阔眼界,转移注意力,平衡心理。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它两个方面。而心情不好或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要和保持自己的健康,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状态和健全的社会交往。

(三)质疑答疑:

(学生可根据本课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

(四)作业布置:

1、试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谈谈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2、某学生在考试时作弊,试分析该生的心理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懂得和同学、父母、老师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情感,遇到不同的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这样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才不会感情用事,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同学之间如何交往。先来看情境表演:

(二)、情境表演《跳皮筋》

1.小欣、小芳、小英和小红跳皮筋,怎么玩呢?小芳说:我不和小英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小芳说自己笨,小英顿时火了,他指着小芳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小英听到小芳骂她,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

师:小芳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小英又为什么会哭呢?谁来说说?(生充分说)生:小芳不合群,说别人因为小芳说她,嘲笑她,她受不了

师: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

生:小芳不应该说别人的缺点,同学之间应该和和气气(生充分说)

师小结:这几个同学说得很对,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不要嘲笑同学的缺点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接下来请大家继续看情境表演《上课铃响了》

2.情境表演: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进教室!王小燕和同学们从外面拥挤着走进教室,这时一位同学不小踩到她的脚后跟,王小燕大叫一声:”哎呀!踩我的脚干什么,你的眼睛长哪去了?“同时跺着双脚,大发脾气,用双手捂住眼睛哭泣,那个同学再三向她说对不起,其他同学都劝王小燕别哭了,王小燕不予理睬,继续发脾气,直到教师从外面走进来,王小燕才停止哭泣,回到座位上,还在生气

师:孩子们看完了表演,大家来说说,王小燕做得对不对?为什么?(生充分说)生:她爱生气不好,对身体有害

生:那个男同学已经说对不起了,她还生气,谁愿意和这样的同学玩呢!

师小结:是,我们应该有宽容之心同学之间遇到了矛盾,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容之心原谅他人,即使别人有做得不当的地方,在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你到了歉,我们就应该原谅他,更何况,常生气对身心健康没有好处,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下面(出示)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正确做法,老师给大家的建议是:(1、师读、2、生齐读、3、男女生读)师: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一起,在学习中遇到下列情况,你又该怎样做?相信你会正确处理(出示)

(三).说句心里话

(1)你的同桌要在桌子中间画一条”三八线"

(2)考试时,你的同桌没带橡皮,可是昨天你跟他借笔,他没有借给你

(3)选班长时,你的好朋友当选,你却落选了

(先各小组讨论,然后找学生代表发言)

师小结:是呀!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你对别人友好关爱,别人也会还你一份友好关爱,奉献一份,收获十份,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奉献着,相信你也会快乐着!下面,请看(师读)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来,一起读:

同学之间:学会关爱热情大方 学会体贴细致入微

学会调节消除嫉妒 学会激励互相进步

(4)给爸爸妈妈写封信,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过渡:接下来,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故事,边看边想,你有什么感触?

(四)、听故事:今天早上,小鹏同学穿了一身新衣服走进教室,顿时同学们都围了过去。只见他,一身耐克的运动装,一双特步的运动鞋,可神奇了!同学们羡慕极了,有的夸赞他:“真是帅呆了!”有的在一旁询问:“这得多少钱呀?”

这时的小鹏一脸得意地说:“这不算什么,就五六百块钱。我爸妈给我买了两套呢!”看着这一切,小慧低下了头。晚上回到家中,吃过晚饭,他对正在打扫的妈妈说:“给我买套耐克装吧!”妈妈急忙问:“那得多少钱呀?”“不贵,就三百多吧!我们好多同学都有,我一定要买一套!”妈妈听了有些为难:“孩子,咱不和别人比好吗?你爸这个月的工钱还没发呢,家里就等着你爸这点钱生活呀!”(小慧家妈妈下岗在家,爸爸在外打零工,还要供小慧上学,生活比较拮据。)“我不管,我就要,我就要,我们班同学有,我也要要”小慧丝毫不体谅妈妈,在家里发起了脾气

讨论:看到上面内容此时此刻你想到什么?

生充分说:(不要爱慕虚荣…)

师总结:虚荣之心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在生活当中,老师希望大家(出示)面对普通不盲目攀比 面对平凡不爱慕虚荣

五、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心灵营养餐,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高兴起来。现在,让我们来准备一份“心理快餐”,把你寻找快乐的方法写在或画在卡片上,放在快餐盘里。“做”好的同学,请放在“自助餐桌”上。(配乐,学生制作心理快餐)

4、享用“心理快餐”:

教师导语: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享用美味的心理佳肴吧!

①看史努比动画片段;

②播放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跟着音乐做运动;

③齐唱《幸福拍手歌》,边唱边抛开烦恼,跟着歌词大意拍手、拍肩、跺脚 ④看照片回忆快乐的往事;

5、介绍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创造快乐, 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

教师过渡:这些能使自己经常开心的小窍门真好,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办法可多了!

多媒体动画演示文稿:读有趣的书;至少培养自己有一种兴趣爱好;经常与家人、同学、朋友在一起,谈心、玩耍;照镜子,与镜中的人说说话;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在劳动创造中体会快乐。

六、教师总结:

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的同时,也把快乐带给身边每一个人。烦恼是个纸老虎,乐观面对快乐多。一起读《快乐拍手歌》。

情绪就像气象台,喜怒哀乐变得快。

生气时,笑一笑,烦恼事,讲出来。

紧张时,静一静,伤心事,想得开。

篇8: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之教案

1 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本人通过问卷调查:对本校09、10级选修《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班和当班主任的09服装班共350人做的心理测试《SCL-90症状清单》、《你自卑吗》 (摘自彭志斌梁丽媚编著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个别谈话:随机抽样选出30人;对心理咨询室接待的来访学生的情况分析, 总结出本校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自卑、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中职生大都是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 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上存在的偏见与歧视, 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自惭形秽, 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加之“马太效应”的影响, 久而久之, 这部分的学生便产生自卑心理。进入了中职学校, 他们也曾试图改变自己, 重拾信心, 但由于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 困难重重, 加上社会对中职生的偏见, 他们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 再一次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 “失败者心态”更加严重, 从单一的“学习不行”扩大化到“我什么都不行”, 对自我的全盘否定。这种心态体验不到学校生活的意义, 过着“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 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对所学专业冷淡, 对学校开展的有意义活动毫无兴趣, 整日沉迷在网络里, 精神无所寄托, 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 吸烟, 寻求刺激, 早恋, 蛮横任性, 与老师对着干等不良行为。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引发其它一系列心理问题。

1.2 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闭锁期”, 他们渴望从父母那里获得独立, 不太愿意与父母沟通, 内心迫切渴望与同学交往, 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同与赞赏。但他们主动性不强, 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 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 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 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 这时容易引发人际冲突。另一方面, 这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渴望了解异性、与异性交往的年龄, 由于他们难以把握友情与爱情的界限, 结果导致心理困惑。

1.3 情绪冲动、缺乏自控能力。

中职阶段的学生情绪内容丰富, 情感体验深刻, 反应强度大, 易冲动, 走极端, 情绪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较弱, 常常因一些小事闹情绪。例如, 有一学生, 接完一个电话后, 便起飞脚把身边的消防栓踢坏了。后经了解, 原来他接到女友因与其父闹矛盾便离家出走的电话, 心里烦闷, 也没考虑那么多, 就想找东西发泄, 当时消防栓刚好就在身边, 便把它踢坏了。

2 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上的运用探析

中职生以上这些主要问题是适应性心理问题与发展性心理问题, 但若得不到及时、合理解决就会演变为障碍性心理问题, 产生心理疾病, 影响他们成长、成才。由于以上这些问题都带有共性, 适合班主任用班会课的时间以团体辅导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本人在04财经大专连读班和09服装班当班任时针对学生以上心理问题开展了团体辅导,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总结实践经验, 现对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上的运用进行如下探讨:

2.1 心理学的依据。

人本主义认为, 每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 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 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能, 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同样如此。马斯洛“自我实现论”所述:“在他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 又受到更高导层级的动机——超越性动机的驱动。”所谓超越性动机, 主要是指人的友爱、合作、认知、审真、创造等特性或潜能, 这些潜能充分实现称为自我实现。以上心理学理论为班主任运用团体辅导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课前准备。

2.2.1 明确班会辅导的目标。

团体辅导的目标以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可通过心理测试、谈话、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 或根据班主任的经验, 比如, 新生刚入学时, 是熟悉与适应环境, 结交新朋友的关键时期, 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问题上, 新生有着类似的心理需要或目标, 因此, 班级第一次团体辅导的目标就是帮助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根据心理学上“首因效应”原理, 这次团体辅导有助于建立一个和谐、团结、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2.2.2 决定参加的对象。

根据不同的目标确定是全班同学或是特定的一部分同学。

2.2.3 辅导的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定好完成这目标需要分几次辅导, 每次辅导的时间。比如, 在辅导“人际交往障碍”这一心理问题时, 具体时间安排如表1所示。

2.2.4 需要的材料。

如:多媒体、板书、道具等。

2.2.5 给学生布置任务。

如:调查问卷、小品、故事、辅导场所的布置等。

2.2.6 对本次团体辅导的目标、内容和相关的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向同学们介绍。

让学生知道:该次辅导团体的目标;进行的基本程序;班主任对他的期望以及在参与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与收获。这有助于辅导的顺利进行和提高辅导的效果。

2.3 辅导过程。

2.3.1 引导:

心理活动课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所以班主任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由于团体活动刚开始, 学生会焦虑、担心、犹豫、防卫、观望、拘束、害怕被拒绝, 没有安全感, 学生不主动参与。这时班主任要采取真诚、关怀、尊重、包容、开放的态度。设计上从营造温馨的气氛开始, 比如, 在辅导“人际交往障碍”这一心理问题的第一次辅导开始时, 设计在《朋友》的歌曲声中, 每个同学都与其他同学一一握手。这样让同学们觉得亲切、温馨, 从而敞开心扉, 有利于进入下一环节。

2.3.2 参与:

通过游戏、情境创设、角色扮演、问题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辅导中。例如, 在辅导“人际交往障碍”这一心理问题的第2次辅导中时, 为了让学生明白:“以宽容维护友情, 并且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宽容”这一目标时, 让学生做下面的角色扮演:

1) A:咦!这首歌真好听。

B:这也称得上好听?太土了!什么欣赏水平?

2) A:咦!这首歌真好听。

B:哦, 我不太喜欢, 可能是我们的口味不同吧。

1) A:对不起!我摔坏了你的杯了。

B:对不起有什么用!讨厌, 你给我赔!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二级)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

篇9: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之教案

关键词:主题班会;活动课;概述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青少年犯罪的多发,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重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远比只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要重要得多。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概述

心理班会,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班会这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活动,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主题班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班会中切身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寓教于乐,在轻松与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有别于传统的班会教育课。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的选题不同。传统的班会课主题大多是围绕学校当前活动如“校庆”或者节日如“劳动节”等主题展开,多数情况下是由学校指定主题,定期开展班会活动。而心理教育班会活动课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实时性,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给予辅导和调整,选题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相比形式更具有多样性。传统的班会活动课采取的形式多为教师进行理论讲解、学生表演节目或者参观学习等方式,重视的是对学生思想境界的完善与提高。而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更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通过心理小游戏、心理话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与传统班会课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传统班会课中,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课堂偏向于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教师的角色有所转变,老师在课堂中起到的仅仅是辅助作用,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与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课程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易出现的误区

1.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重视不足

由于我国仍实行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升学而言,成绩大于一切,因此,社会大环境包括家长、老师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尚且不够,只注重追求学生的分数,对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应付乃至忽视的态度,因此,即使依照课程教学任务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老师与学生也可能应付了事,老师简简单单几句话一带而过,课堂剩余时间由学生自由学习其他科目,这些情况都是由于重视度不够导致的。

2.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容易转为传统班会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容易在无形中转变为传统班会的活动模式。由于老师长期处于应试教学模式中,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若要让老师适应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的模式,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需要老师在精神与思想上有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是课堂中的权威,“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对老师而言早已成为习惯,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中,如果老师仍不断采取“说教”模式,那么就会打击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使班会转为传统班会的模式。

3.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堂效果如何难以确定

课堂结束了,学生快乐地参与了,但是,课堂效果如何呢?这是困扰班会老师的一个主要问题。很多时候,心理班会的内容并不会直接运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可能只是起到一个预防作用,老师对于学生是否在课堂中受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会的课堂效果是否比传统课堂效果要好仍存在疑问。

三、对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课中误区的对策

首先,学校与老师要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对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认真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认真引导与调整,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尽量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其次,老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的参与者与引导者,而不是对学生的掌控者,起到的应是主持人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在课堂开始前完成这一思想和角色的转变。在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避免老师的说教,避免课堂转向传统班会,枯燥又无趣。最后,老师要坚信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如果教师对此持怀疑的态度,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态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多时候它的效果不会立刻显现,但是它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而长远的。老师也可以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用心留意,仔细观察学生是否在班会活动课后有所变化、有所改进。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班会课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同时,由于心理健康班会课尚处于摸索阶段,出现误区也是正常现象,需要老师正确认识,积极寻找对策,完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课。

参考文献:

[1]方军,邹碧艳.基于校本的主题班会课设计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3).

[2]崔海贤.例谈如何上好主题班会课[J].教师,2011(02).

[3]农大明.让主题班会课灵动起来:也谈主题班会的设计[J].广西教育,2011(02).

上一篇:关于举办在哈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下一篇:技术能力总结撰写要求与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