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管理

2024-07-15

四新管理(共7篇)

篇1:四新管理

“四新”管理办法

1、目的

为确保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的情况下均应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直接影响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的施工准备及施工全过程。

3、职责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的管理,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主管部门为公司技术科;其它有关科室及部门负责配合,项目部负责实施。

4、工作程序

4.1“四新”的管理内容

4.1.1在工程施工中,要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努力为新结构的推行创造条件。

4.1.2根据“节材、节能、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制订的部、地方及企业的重点推广应用“四新”项目。

4.1.3单独选择“施工方法”,如深基和软弱地基等的特殊项目过程。

4.2施工准备

4.2.1“四新”的应用(包括特殊项目)及施工管理必须遵循设计要求和合同条件的要求,并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政策、法令以及有关的施工验收规范、质量验收标准、技术操作规程、工法的要求。

4.2.2“四新成果”的应用,必须采用经国家法定专业机构鉴定和认证通过的,并有成熟经验的,拥有合法商标或注册的产品(产权)。

4.2.3属于本企业发明创造技术模仿项目,如无国家行业的标准可循,必须先制订企业标准,编写完整的“四新”项目审批材料,依据规定报批手续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鉴定。申报前,企业内部应对“四新”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及技术经济分析,并写出书面报告,最后经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审定同意后方可上报。在此同时,应进行小范围的工程试验,证实“四新”项目为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工有效、质量优良的情况下推行。

4.2.4新材料采购必须首先进行样品鉴定,除得到设计院、甲方(或监理)的认可外,在数量规模较大或对样品有异议时,还必须送有关科研机构进行质量复验认证。在公司内部,应有技术科参与认定。在规模较小,合同上业主无明确要求的,可由工程部、采购部认定,并在认定单上签字,有必要时也可送科研所复验。总的原则,必须在材料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再进行正式采购。

4.2.5“四新”在应用前,由工程部按有关标准和施工要求制作小样或做应用试验,并取得业主(监理)、设计院及公司工程部、工程部的认可情况下再正式投入工程中应用。

4.2.6“四新”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的施工控制必须编制施工方案,作为特殊情况单独编制方案,并按要求逐级报审。一般情况下,应有公司技术负责人最后签字认可。

4.2.7“四新”在应用前及特殊项目(过程)施工前,还必须对专用设备及计量器具进行适用性、安全性的鉴定、认证,具体事项由公司安全科负责解决。

4.2.8“四新”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的施工,在各级技术交底书中应明确详见地列入其中,并应由责任人签字。

4.3施工过程

4.3.1“四新”项目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的施工,应处于质量保证体系的全面监控之下,事先由施工部门进行工序能力分析,对重要工序设置质量管理点,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进行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全过程控制。

4.3.2各级技术交底、技术复核、质量三检及工序控制等应严格按程序管理进行,并作好工程隐蔽验收及签证。

4.3.3“四新”项目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的施工,在施工期间出现缺陷,应由技术科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按合同规定及国家行来的有关法规,对用户进行回访维修,保证该项目或部位的工程质量及使用功能的修复,并总结经验,对“四新”项目进行良性的PDCA循环。

4.3.4“四新”项目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的施工,应尽量做到均衡施工,避免颠倒作业,减少主体交叉施工,防止操作中工序交接处的相互污染,并应避免边设计边施工的状况,做到工完场清,文明施工。

5、记录

5.1“四新”项目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施工中,各级管理人员及工序管理点责任人应做好各类数据及质量状况运行记录,并及时交主管人员审核签字。

5.2施工结束后项目由公司技术科牵头督促各有关业务条口做好文字性总结工作。对项目的实施应有明确结论及改进措施,并上报公司 3

经理及技术负责人审定,有关技术资料由技术科汇成完整的科技进步项目技术档案送公司档案室存档。

篇2:四新管理

“四新”管理办法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安全、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的情况下均应处于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全过程全过程。

3、职责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的管理,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管部门为公司研发部;其它有关车间及部门负责配合。

4、工作程序

4.1“四新”的管理内容

4.1.1在生产过程中中,要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努力为新结构的推行创造条件。

4.1.2根据“节材、节能、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制订的公司点推广应用“四新”项目。

4.2项目准备

4.2.1“四新”的应用(包括特殊项目)及管理必须遵循设计要求和合同条件的要求,并符合国家及行业的政策、法令以及有关的验收规范、质量验收标准、技术操作规程、工法的要求。

4.2.2“四新成果”的应用,必须采用经国家法定专业机构鉴定和认证通过的,并有成熟经验的,拥有合法商标或注册的产品(产权)。

4.2.3属于本公司创造技术模仿项目,如无国家行业的标准可循,必须先制订企业标准,编写完整的“四新”项目审批材料,依据规定报批手续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鉴定。申报前,企业内部应对“四新”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及技术经济分析,并写出书面报告,最后经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审定同意后方可上报。在此同时,应进行小范围的试验,证实“四新”项目为技术先进、工艺合理、过程有效、质量优良的情况下推行。

4.2.4新材料采购必须首先进行样品鉴定,除得到设计院、甲方(或监理)的认可外,在数量规模较大或对样品有异议时,还必须送有关科研机构进行质量复验认证。在公司内部,应有技术科参与认定。在规模较小,合同上业主无明确要求的,可由工程部、采购部认定,并在认定单上签字,有必要时也可送科研所复验。总的原则,必须在材料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再进行正式采购。

4.2.5“四新”在应用前,按有关标准和要求制作小样或做应用试验,并取得客户的认可情况下再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4.2.6“四新”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的控制必须编制方案,作为特殊情况单独编制方案,并按要求逐级报审。一般情况下,应有公司技术负责人最后签字认可。

4.2.7“四新”在应用前及特殊项目(过程),还必须对专用设备及计量器具进行适用性、安全性的鉴定、认证,具体事项由公司安全设备部负责解决。

4.2.8“四新”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在技术交底书中应明确详见地列入其中,并应由责任人签字。

4.3过程控制

4.3.1“四新”项目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应处于质量保证体系的全面监控之下,事先由技术部门进行工序能力分析,对重要工序设置质量管理点,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办法进行全过程控制。

4.3.2四新”项目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在出现缺陷,应由技术部头,会同有关部门按合同规定及国家行来的有关法规,对用户进行回访,保证该产品的质量及使用功能的修复,并总结经验,对“四新”项目进行良性的PDCA循环。

5、记录

5.1“四新”项目的应用及特殊项目(过程),各级管理人员及工序管理点责任人应做好各类数据及质量状况运行记录,并及时交主管人员审核签字。

篇3:农业电子商务的“四新”

曾几何时, 这是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即的宫廷式待遇。但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增长, 我国电子商务事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市场、让农产品产销对接更是不容忽略的事实。但农业和其他工业产品不同, 产业周期漫长, 标准化很低, 信任度不够, 流通和保质不易, 这也造成了农业电子商务的步履蹒跚。究竟农业电子商务现状怎么样, 未来将如何发展, 政府在其中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下面笔者就农业电子商务的新认识、新态势、新定位和新策略四个方面全面分析农业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

一、新认识

“十二五”时已过半。与当年“十二五”电子商务规划把农业电子商务只作为一个产业的局部问题不同, 在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的背景下,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农业电子商务的战略意义。如果说农业现代化是“新四化”中的短板, 那么事实上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滞后是短板中的短板。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不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局部问题, 而是“四化同步”发展的突出的战略环节和必然要求, 在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农业电子商务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须强调三点:第一, 农业现代化, 指的不只是农产品生产和农业技术, 还必须同时覆盖农产品的流通和经营, 覆盖农业全链条。第二,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具有时代性, 在信息革命的今天, 农业现代化是无法脱离农业电子商务而单独存在的。第三, 农业电子商务是打通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 进而把握市场需求、实现渠道透明化、通向现代化订单农业的必经之路。

二、新态势

长期以来,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电子商务是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推进的, 政府从一开始就希望农业电子商务能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重点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在政府主导下,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能力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涉农网站大批涌现, 但问题是绝大多数网站长期徘徊于信息服务, 农民用户端的普及应用及其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出现了新态势。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尤其是草根农民自发选择市场化平台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活动, 从而突破了以前主要由政府主导的发展格局, 推动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即由政府主导转向多元主体联合驱动, 从信息服务向交易领域深化拓展的阶段。尽管农业电子商务依然难度巨大, 但其发展大势已不可逆转, 星火燎原前景可待。

然而, 目前政府涉农信息服务平台与市场化平台之间, 主要还是各自为战的局面。因此, 未来政府应以已有的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 积极探索与市场化平台的合作, 形成互补, 这种“上下结合”将是我国包括农业电子商务在内的涉农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三、新定位

在以上新认识、新态势下, 政府在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中, 应有新的职能定位。政府平台要贴近交易, 才能接地气、广覆盖、见实效、受欢迎。市场平台需要政府贴近交易履行职能, 政府拥有重要的公共资源, 包括组织体系、宏观信息与数据及政策调控等手段, 这些都是交易主体所需要的。政府贴近交易才能及时更好地发挥作为行政执法者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要贴近交易, 不等于政府直接去做交易平台。政府在农业电子商务中的定位, 应是为农业电子商务交易提供必要的公共支撑服务, 围绕优化市场环境和公共服务尽责, 将自己的服务与监管嵌入农业电子商务交易过程, 保护农业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这些公共支撑服务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支撑服务、经营主体与商品的认证信息服务、农产品公平交易的相关服务、宏观和产业信息服务与政策咨询、培训及知识库接入等。

四、新策略

信息惠民、拓宽覆盖:大力推进政府平台及其服务向下延伸, 拓宽覆盖面, 特别是乡镇和村级信息点和信息员的发展, 强化政府服务用户和支撑电子商务的基础。

平台开放、扩大参与:加大政府平台上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整合与优化, 开放平台接口, 开放用户接入;鼓励用户自助服务和用户间相互服务。

支撑交易、公共服务:加强与市场化平台合作, 实现政府支撑服务内嵌化。

创新机制、改善监管:政府要在尊重市场自组织的基础上明确定位、顺势而为, 要利用最新技术, 将多元主体的作用吸纳进来。同时以交易支撑服务为契机, 改善政府监管, 与经营主体和用户共同营造良好的农业电子商务环境。

农业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一方面可以促进信息流动、方便产业协调、提高市场透明度, 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实时的市场对接, 增加交易机会, 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投入产出效应, 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市场风险;另一方面,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可以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 或进行针对性生产, 进而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全面发展。未来, 在政府支撑服务下的农业电子商务必将快速健康发展。

篇4:注重“四新” 着眼发展

一、评价目的注重“新”

新课程强调“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我们认为评价学生的目的,不能按过去的“一考定终身”的甄别与选送学生的唯一方式去做,评价学生,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学校的一切评价活动必须紧紧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目的进行策划与实施。为了将评价工作落到实处,稳步推进,评价标准和具体的评价工作必须达到细化、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所以评价改革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快,评价目的应注重“新”。

二、评价内容注重“新”

改变以单纯的开始科目评价为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体育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的评价。同时还兼顾学生的关键表现记录,包括:①开始成绩,一般指学期开始时的成绩和学校开始科目时的成绩,主要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②表现性作业,主要表明学生要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初步的创新能力,如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所完成的探究性作业等;③实践活动,主要体现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包括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描述、活动成果、感悟和反思等;④特长与获奖情况,关键性表彰、奖励及证明特长与潜能的材料;⑤自我描述和他人的重要评语。

三、评价过程注重“新”

不搞期末一次性的评价,关注发展过程的评价,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把评价活动贯穿于日常交往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活动中得到激励、得到发展、得到促进、得到提高。如平常的“口头评价”,应多用鼓励性语言,使学生产生探究的自信心,调动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注重鞭策學生。

四、评价手段注重“新”

为了达到评价结果科学、公正,在评价手段上,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正面激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注重找出学生的“亮点”;二是坚持分层要求的评价原则,关注学生的不同起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重在看其“进步”;三是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将各科认知领域等易于量化的内容,由科任教师以量化为主的方式独立评价。

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参与,让他们不断地经历体验与感悟,把那些更能促进学生各种智能觉醒、各种能力发展的方法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而不是热衷于那些灌输更多知识的技巧和手段,不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刻意强加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分数的囚徒。在进行课堂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不放弃,不满足。对后进的学生,相信他们只要脚踏实地从起点做起,总有一天,他们也会有所进步,有所成功。对走在其他学生前头的学生,更需要我们不断地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不断面对新的挑战,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篇5:四新工作目标

政法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以服务全县“项目建设年”活动为重点,着力实施“12345”规划,力求政法工作实现“四新”工作目标。

“12345”规划,即深化“一项工程”:长治久安平安工程。突出“两个重点”:抓好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开展严打整治工作。做到“三个加强”: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共建、共创平安;加强宣传、夯实基础。狠抓“四项工作”:狠抓严打整治,使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狠抓“三防”建设,使人防、物防、技防三者有机结合,形成防控网络;狠抓平安隐患整改,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狠抓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确保社会稳定。强化“五种手段”:强化宣传、防范、打击、整治、建设手段,努力营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保障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6:四新技术

浙江顺畅高等级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在省公路局、交通集团的大力支持和交工集团的正确领导下,顺畅养护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坚持科技兴企、创新发展理念,积极研究探索或引进养护“四新”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顺畅养护公司近年来的“四新”技术应用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四新”技术应用情况

顺畅公司一直致力于养护技术的发展,通过紧紧瞄准高速公路的养护需求方向,以路面养护和结构物加固为重点,遵循技术经济原则,深入研究和开发新技术,解决目前养护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推动养护技术的新发展。近几年,根据浙江省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的特点,公司系统地掌握了病害的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对策制定和效果检验的整套工作流程,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公司技术团队对沥青路面的病害机理,不同结构层的力学分析有了一定的理论深度;通过各种科研、课题和QC活动,对路面材料性能、结构组合和方案策划、制定养护对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经验累。通过参与大量的课题,公司在技术上厚积薄发,把这些成果应用于高速公路养护,已逐步推广成为一项项新技术,部分新技术已编制成工法、专利和国家标准。

(一)以材料、结构组合研究为方向,深入研究路面车辙,解决山区长上坡路面车辙病害。

针对杭金衢新岭隧道口K46+080-K46+736(衢向)长上坡病害,选择以剪应力作为控制沥青路面破坏的力学指标,运用摩尔-库仑定律,根据材料不发生剪切滑动应具备的条件是:τ≤C+σtgφ。为了提高材料的粘聚力C,采用高粘度天然湖沥青TLA和SBS改性沥青组合的复合改性沥青;为了提高混和料的内摩擦角φ,中下面层采用中粗粒式密级配ATB-25沥青碎石;三层结构层混合料中均掺加纤维,提高抗车辙能力。

该方案实施至今,经历的7年的重载交通考验,无任何的车辙和路面破坏,大大降低路面维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评价。2007年,该方案还成功地推广到金丽温高速公路的大梁山隧道口路面车辙处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公司还参与了浙江省交通厅《浙江省山区高速公路长上坡路段抗车辙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课题,对山区公路长上坡路段车辙形成机理、沥青混合料优化设计、沥青路面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检测技术和交通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杭金衢和甬台温高速公路的长上坡车辙处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被评为2007年中国公路学会二等奖。

(二)以NovaChip®超薄罩面为抓手,积极开展路面预防性养护。目前,路面应对的环境越来越严酷,道路养护与保值已逐渐成为道路行业的重点和难点,NovaChip®超薄罩面是一种具有快速施工、耐磨耗、噪音小、排水性能好、造价低的预防性路面养护技术。2009年,公司在省内率先引进了NovaChip®超薄罩面技术,并购买了具有 同步洒布乳化沥青和摊铺沥青混凝土的福格勒S1800-2摊铺机。NovaChip®是一种使改性沥青乳化沥青粘层NovaBondTM 与断级配改性热沥青混合料NovaBinderTM 同步洒布摊铺的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同步洒布摊铺技术,使热的混合料NovaBinder摊铺在NovaBond上,在高温作用下,NovaBond中的水被气化并产生压力,吸附部分泡沫化的乳化沥青通过混合料空隙上升,最终形成4-5mm的防水粘结层,形成强大的粘结力。

超薄磨耗层NovaChip®具有快速施工,孔隙大、透水性强、减少雨天行车水雾、降低行车噪音,薄层罩面、降低养护成本、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等特点。2009年,公司在杭金衢金华段 K152+797.19-K153+780.19衢向 及 K154+282-K155+437.69衢向实施了NovaChip®超薄罩面试验,该试验路经过3年运营,至今路况良好,未出现任何病害。2011年9月,公司在杭金衢高速公路组织了浙江省NovaChip®超薄磨耗层现场推广会,与会省厅领导一致肯定了超薄磨耗层技术,其简单、快捷的施工工艺,在交通量大的高速公路养护上具有明显优势,是当前高速公路解决路面表面功能下降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三)以薄层铺装等多种新工艺为组合,成功完成钱江三桥主桥面加铺工程。

2006年4月,钱江三桥维修进入桥面铺装层施工阶段。根据当时原桥面沥青铺装层出现了较多的拥包、车辙、坑槽、裂缝、翻浆等路面病害,水泥铺装层和沥青铺装层之间呈无粘结状态情况。公司从 加强层间粘结和结构层材料着手,在省内率先引进抛丸机对桥面进行抛丸处理(打毛和除浆处理)、热沥青碎石同步封层技术,提高桥面的防水粘结能力。根据厚3.0cm AC-10沥青混凝土薄层铺装要求,合理地选择级配、沥青胶结料,采用天然湖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混合的复合改性沥青及掺加聚酯纤维等技术措施,顺利完成项目实施,至今经历5年大交通流量的考验,桥面铺装层无任何的破损,受到行业主管部门和业主的高度赞扬。

从技术上分析钱江三桥薄层铺装:首先混合料是典型的间断密级配形式,既抗高温,又抗水损害;其次掺加了天然湖沥青,对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高温是有积极作用的,对沥青胶结料的长期抗老化能力也是有效果的;第三掺加聚酯纤维,对抗高温和抗水损害具有双重作用;第四薄层结构设计合理:由于薄层AC-10是建立在刚性的水泥混凝土基础之上,两者模量相差太大,这对面层的抗剪特性是不利的,但从剪应力峰值在结构层厚度分布位臵看, 峰值约在距路面顶4.0cm位臵左右,由于AC-10只有3.0cm,那么剪应力峰值通过防水粘结层转移到了水泥铺装层,AC-10成功地规避了剪应力峰值,这对薄层沥青铺装层是有利的。

钱江三桥大修是一项系统工程,期间大量地应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为了能够更好推广这项技术,公司主要技术骨干编写了论文《钱江三桥桥面沥青薄层铺装工艺探析》,并发表在《交通建设与管理》杂志上。

(四)以研究交通部西部课题项目为依托,开展钢桥面ERS技术 的推广应用。

2009年,公司参与了交通部西部课题项目《树脂沥青组合体系ERS钢桥面铺装技术研究》,ERS钢桥面铺装技术是世界上三大钢桥面铺装技术之一,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EBCL环氧粘结碎石层可有效解决桥面铺装界面的抗剪问题,施工简便。

(2)RA05冷拌树脂沥青混合料整体化层耐高温、耐水损、耐疲劳,以RA05做平台SMA层易施工且不滑动。

(3)EBCL+RA05+SMA13的新型组合铺装结构,防水防腐可靠,铺装层受水损坏的危险大幅降低。

(4)树脂沥青组合体系铺装对施工环境条件的要求不高,不需要特殊的施工机具、苛刻的工艺要求。

(5)树脂沥青组合体系属国内自主创新技术,材料供应可靠,综合造价经济。

(6)树脂沥青组合体系结构施工及养护时间短,后期维护方便,维护费用低,表面的SMA层独立于整个结构,可铣刨重臵,综合经济高。

依托于ERS课题的研究,2011年,公司独立完成了嘉兴乍王公路焦山门桥钢桥面ERS所有结构层的材料试验、设备工艺研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工程施工。通过该工程的实施,系统地掌握了钢桥面ERS施工全套技术。2012年,公司参与了绍嘉跨海大桥钢桥面ERS实体箱梁试验,通过对不同结构的施工,采用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对 ERS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2012年,ERS钢桥面课题研究成功地进行了交通部的验收鉴定,成果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同年,我公司成功承接了之江大桥的钢面施工任务,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准备中。

(五)以主动加固桥梁为指引,开展体外预应力碳纤维布技术在混凝土桥梁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传统CFRP桥梁加固往往采用被动加固的方式,为了充分发挥CFRP的高强度,我们采用预应力CFRP的技术,加固方式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预应力碳纤维布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是在桥梁梁板等结构功能没有完全丧失,只是性能减弱及安全度下降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补强与加固处理,达到提高其承载能力、恢复其工作性能及延长其正常使用年限效果的。2008年,公司联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淮海工学院等单位进行了《预应力碳纤维布技术在混凝土桥梁加固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研究。

课题通过理论和实践验证了预应力碳纤维布技术在混凝土桥梁加固中的粘结层性能、动力特性、低周重复加载性能等,提出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桥梁设计要点,并在杭金衢杭绍段实体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效果良好。

2010年8月,经交通厅科技处组织相关专家鉴定,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1年,公司技术人员对《预应力碳纤维布技术在混凝土桥梁加固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成果总结编制形成了“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桥梁混凝土结构施工工法”,并被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批准为2011年 度公路工程工法。

(六)以橡胶沥青课题研究为依托,开展浙江省橡胶沥青路面(湿法)的应用研究。

橡胶沥青具有的优越的路用性能和良好环保的价值,是当下沥青路面研究的热点之一。2007年,公司与杭金衢、金丽温公司合作,承接了浙江省交通厅科研项目《浙江省橡胶沥青路面(湿法)的应用研究》。课题选用优质的40目大卡车废胎胶粉,参照交通部橡胶沥青应用指南配合比设计,并将填料全部用水泥代替。2009年,课题组分别在杭金衢和金丽温高速公路的罩面养护工程中实施了橡胶沥青路面的铺筑,主要的结构形式有:罩面路段: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或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厚3.5-4.0cm橡胶沥青ARC-13砼;隧道“白改黑”路面:在原水泥路面上铺筑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厚3.5橡胶沥青ARC-13砼。试验路段实施后至今良好。

通过橡胶沥青的课题研究和应用,我们剖析了水泥在橡胶沥青路面中的作用:

1、提高了路面的水稳定性,水泥与沥青中的酸性物质产生反应生成粘附性较强的结构沥青,增强了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

2、提高了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在营运过程中,橡胶沥青路面中的水泥得到了逐渐硬化,从而使沥青胶浆变硬,提高了胶浆的劲度模量,从而大幅提高了橡胶沥青AR-AC13混合料的动稳定度。

一般类型混合料不能全用水泥替代矿粉,因水泥掺量过多,易造成沥青胶浆变的更硬,从而导致沥青路面变脆。而对于橡胶沥青混合料,因橡胶粉与基质沥青不能完全发生化学反应,其橡胶沥青中尚有 大量橡胶颗粒存在,此橡胶颗粒在混合料中实际上也起到了填料的作用,增加了路面的柔性;水泥填料取代矿粉,在硬化过程中增加了橡胶沥青路面的刚性。橡胶沥青和水泥共同作用组成了“刚柔相济”的橡胶沥青路面。

课题经专家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根据课题成果,我们编制了浙江省工法《湿拌法橡胶沥青ARC-13混合料路面施工工法》由浙江省建设厅文件 浙建发【2008】271号发布。2011年,由我公司参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公路工程 废胎胶粉橡胶沥青》成功发布,标志着橡胶沥青路面技术正式走向推广应用阶段。

(七)以提高改性沥青质量为目的,开展红外光谱法测定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应用研究。

改性沥青中的SBS含量的多少一度是影响我省沥青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随行业竞争的加剧,聚合物SBS售价的提高,一些厂家为了追逐利润,生产时以改性沥青的极限指标(物理性能)作为质量控制的尺度,存在减少SBS用量或添加其它低价代用材料的倾向;另一方面对改性沥青监管的技术手段是以物理指标检测为主,无法从SBS的含量上进行定量地控制改性沥青质量。

在省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公司申请了《红外光谱法测定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应用研究》的课题,建立一种能准确、快捷地测定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红外光谱方法,使可以从分子结构的层面上对改性沥青中的SBS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SBS改性沥青标样 的配制,方法误差范围的确定,方法的通用性验证等一系列试验,对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测定可在5小时内获得检测结果,测定误差不大于5%,实现了性沥青中SBS含量的快速、精确定量测定。

本课题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课题研究,公司获得了一项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沥青中SBS改性剂含量的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并编写了一本指南《浙江省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红外光谱分析测试指南》。本方法的建立,为准确测定SBS含量奠定了基础,由此获得交投集团2011年科技成果二等奖,2012年被交通厅确定为的交通系统推广技术之一。

(八)以快速养护为方向,开展高速公路养护成套技术应用研究。高速公路养护施工具有工作内容繁杂、任务重,封道施工社会影响大、安全管理压力大等特点,并要求及时、快速、高效、优质养护,为此,有必要研究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的快速养护技术,体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养护管理方针。2006年,我公司承接了省厅科技计划项目:高速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快速养护技术研究。项目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坑槽、车辙、裂缝、翻浆及桥梁伸缩缝破损等病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践,提出了快速修补的技术措施,创新了坑槽修补凿缝开槽、路面裂缝处治工艺,引进并开发了多种先进养护设备,根据各养护路段实际情况提出了不同的设备组合方案,为机械化快速养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课题于2008年7月鉴定,成果水平为国内领先。2010年,课题获浙江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九)以低碳养护为方向,开展高速公路热再生技术应用研究。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道路建设应采用环保型绿色建设材料,减少材料在建设过程中的能耗。提高循环利用和再生材料的利用比例,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在高速公路养护过程中,我们采用就地热再生和厂拌热再生技术。

就地热再生是交通投资集团的科研项目,设备采用浙江省公路局购进的森远时代再生列车,我们通过再生时代列车设备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提出了时代再生列车就地热再生的施工工艺与流程,并重点研究了施工关键技术、施工质量控制与工程质量验收。沥青混合料材料设计步骤,主要包括原材料评价与选择、级配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确定与性能检验,通过试验分析解决了每一个步骤的关键问题,形成了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设计方法。并创新性的采用温拌技术提高材料压实度,保证施工质量。2011年,技术人员对《高速公路SBS改性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成果总结编制形成了“SBS改性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法”。12月,课题通过交通投资专家验收。

2010年,我公司投资近300万元在萧临浦拌和中心安装了RLB-2000型厂拌热再生设备。厂拌热再生技术先将旧沥青路面破除后运回工厂,通过破碎、筛分分类,并根据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化程度、碎石级配等指标,掺入一定数量的新集料、沥青和再生剂(必要时)进行拌和,使混合料达到规范规定的各项指标,按照与新建沥青路面完全相同的方法重新铺筑。实践证明: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能够达到并保持所要求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并且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性 10 能。2012年5月25日,萧山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有关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萧山分公司“再生沥青砼”生产现场及相关资料进行了实地检查,并通过公示程序,一致认定该公司再生沥青砼符合国标GB/T25033-2010《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为资源综合利用产品。

(十)以节能减排为指引,开展高速公路车辙病害浅层铣刨薄层加铺快速修复技术研究。

沥青路面的车辙处治一般以铣刨回填的方式进行,但对于深度只有0-2cm结构性轻微车辙,若没有其他综合性病害,铣刨回填的方式就显得浪费,会产生很多的铣刨费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原创性地提出了轮迹带浅层窄幅铣刨薄层加铺”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快速处治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车辙处治效果。并围绕加铺结构、材料、设备和施工开展了系统研究。依托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段的实体工程,在加铺材料选择与组成设计、摊铺机改装和窄幅轨道式摊铺、薄层改性沥青SMA-10窄幅压实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了成套工程技术。

本课题为省厅2007科技计划项目,2008年11月,课题经鉴定验收,成果水平国际先进。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还获得了一项专项:轨道式沥青摊铺机(专利号:ZL 2008 2 0168140.X)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二、养护技术创新的下步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科技兴企、创新发展理念,围绕集团公司 11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认真做好对已实施的课题和四新技术的总结分析和推广工作,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政策为导向,围绕养护市场需求,积极开发、引进四新技术。

建设是发展,养护是可持续发展。当前的养护政策以“绿色、低碳”为主题,我们要适应时代的潮流,在养护工程中要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在不同的路面结构层中做适合的再生技术,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同时,养护市场的需求是以“优质、高效”为核心,在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人文环境中,市场需要的是快速、优质的养护技术,特别追求技术的高效性。因此,我们认为,四新技术必将引领养护技术的发展。

(二)总结成功的经验技术,大力推广应用四新技术。

发展四新技术,关键在于推广应用。目前,好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不够,部分成果束之高阁。我们认为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根本动力在于四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所能产生的经济能量,四新技术具有极高的生产力,经济能量越大,社会需求就越旺。因此,各级机构应总结成功经验技术,对四新技术作系统的整理,组织专家进行生产力评估,按照对生产力贡献大小,进行分类、分重点、分阶段、分区域进行推广。

(三)继续做好交流、培训工作。

篇7:四新培训111

以体验经济理论引导酒店餐饮发展

——省“四新”培训后的一些想法

近年来,社会餐饮发展迅猛,民营企业异军突起,餐饮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酒店餐饮造成很大冲击,酒店餐饮何去何从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据商务部的统计,2006年餐饮零售额突破一万亿元大关,打10345。5亿元,同比增长16。4%,比上年净增1458亿元,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2。7个百分比,比GDP增速高出5。7个百分比。尤其最近16年(1991——2006)来,餐饮业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稳居国民经济若干行业的前矛。然而,与餐饮发展的总趋势相左,酒店餐饮近年来却逐年下降。从酒店内部看,由于餐饮中劳动力成本的比重大,获利能力是无法与客房相比的;从外部来看,酒店餐饮的体制、机制更是无法与社会餐饮相比的。因此,酒店餐饮不敌社会餐饮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从酒店集团近年的实践来看,除了高星级酒店必须以餐饮为配套的必备条件外,低星级酒店中的餐饮确在逐步萎缩,有的改变功能、有的餐饮场地对外出租,而新兴的经济型旅馆则尽量回避餐饮。但是,酒店餐饮中依然存在强项,婚宴就是明显的例子,以新亚股份为例,2002年5月1日至7日的长假中,酒店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2%,但餐饮中的婚宴收入却同比上升9.1%。因此,不能笼统地讨论酒店餐饮,而应该扬酒店之长、避酒店之短,发展适合于酒店特点的餐饮类型。

发展酒店餐饮必须要有基础研究,从战术上讲,内容包括菜谱、定价等,从战略上看,必须要有理论引导。我认为,以体验经济理论引导酒店餐饮发展也许不失为方案之一。美国电影《白鲸》中有一位酷嗜咖啡的大副名叫星巴克(Starbucks),他的大名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经营的咖啡连锁企业的品牌,其总部设在美国西雅图。星巴克自2000年5月登陆上海后,一年半中很快就开出了18家连锁店,19元左右一杯的意式咖啡和10元左右一份的点心征服了上海的白领,忠实客户的队伍正在日益扩大中,白领认同了这里的氛围、情调、体验和时尚。在这里,客人和咖啡师之间、客人和客人之间的真诚互动令人神往。在这都市闹中取静的幽雅环境中,有精选的轻音乐、有轻松闲适的聊天欲望,一种以顾客体验为核心的咖啡文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正是新服务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再以日本的情况来看,自1996年开设第一家星巴克以后一直大受欢迎,2000年的销售额为2.42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一倍,利润达1170万美元,其品牌在日本已家喻户晓,至2001年10月已开出300家,计划3年中再开180家。2000年,星巴克总公司的营业收入已达到22亿美元,预示了体验经济的无量前途。体验经济包含轻松、时尚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崇尚创新的追求,强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提供人性化的环境和服务,把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结合了起来,这些都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精髓。

体验经济是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导向开展经营的方式,其产品几乎完全隐藏到服务背后,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产品要依赖于服务所创造的条件,星巴克就是生动的一例。

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酒店,体验经济的萌芽实际上已经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将其提高到理性上来认识。婚宴是比较普遍的例子,因为酒店能够提供婚礼的体验。海内外许多游客不惜提前在和平饭店订座就餐,就是因为需要怀旧体验;在锦江饭店也有其他地方无法取代的体验因素;在东湖集团下属的花园宾馆里,人们在就餐的同时又消费了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

近年来,酒店业中已经出现有意识地应用体验经济的例子,在深圳和海南出现了威尼斯大酒店和金银岛大酒店,这就是典型的主题酒店,酒店环绕主题营造硬件和软件,从而制造出主题的体验。

回首历史长河,每当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就会相应加快,当年工业革命时是如此,现在信息革命时也是如此,因为科学技术和顾客需求决定了产品类型及服务方式,目前,一种新服务经济正大行其道,发展速度令人炫目。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分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和生物经济四个阶段,又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将产业经济发展划分为制造业经济、服务业经济和体验业经济三个阶段,并把体验业作为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如今,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体验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开发,美国的休闲业已成为第一产业,据预测到2015年时将独占GNP中的半壁江山;日本2001年仅电子游戏产业就占了全国经济的20%,超过汽车工业成为第一产业:韩国的游戏产业也成为最有利润的行业,产值达200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30—40%。1999年4月,由约瑟夫—派恩二世和詹姆斯—吉尔摩合著的《体验经济》初版时,受到了广泛注意,该书提出了“工作是剧场、生意是舞台”,体验经济从此走红。

其实,人的需求就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体验需求是人的需求之一。马克思预言,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是一种快乐”。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体验经济就是满足人们情感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形态。

在体验经济中,企业主要研究的不是提供产品,而是提供舞台.,体验要素依附在产品和服务之中,消费的只是过程,消费者成为这一过程的产品,当过程结束后,体验记忆会长久地保存在消费者脑中。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体验付费,因为这种体验在人们生活水平到了一定程度时已成为迫切的需求,消费者自己进行或参与了这一过程,情感和心理得到了满足。

现在,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生意好的餐馆并不是价廉物美的那种,而是价格虽贵、但有特色的那种,这里所说的特色不光是菜肴,而且包括多媒体的氛围,还包括就餐人员的修养及互动的感受。当然,在营业收入里面,我们也拿到了体验因素相应的、可观的一块,由于固定成本已经剔除,我们取得的这一块增量就全额转化为利润。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星巴克的奇迹会发生,为什么星巴克的咖啡和点心这么贵还大受欢迎,因为在星巴克里有年轻白领的体验因素,在星巴克的售价中包含有体验因素的价格。同样,在肯德基里也何尝不是有着儿童的体验因素呢。

由于体验经济是一个全新的产业,我们和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且我国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已和发达国家相差无几,海外含有体验经济的企业进入的还不多,我们应该及早研究如何来顺应这一变化,争夺这块大奶酪。发展体验经济不一定要另起炉灶,我国服务业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在传统的服务业中加入体验要素不失为一条捷径。那么,让我们来讨论,为了在传统的酒店餐饮中加入体验的要素,我们应该考虑些什么呢?

第一,我们要在考虑人们就餐需求的同时考虑人们的精神需求; 第二,这种精神需求要从多样化、个性化、多媒体方式来研究; 第三,要重视把文化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知识就是利润。

加入体验因素的实现途径和载体是什么呢,最常用的方法是主题化,就是把经营场所主题化,使其硬件和软件都为其服务。现在,酒店餐饮的市场定位已普遍受到重视,大家通常关心的是价格的高、中、低档和菜谱菜系方面,以此通过市场细分来吸引各种消费层次和口味的顾客,经营者的思维局限于定价策略和菜谱调整。

上一篇:管理思想史心得下一篇:在2021年镇青年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