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

2024-07-23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通用6篇)

篇1: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一、一级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

(一)房屋设施

1、产科门诊:设门诊检查室一间,置于门诊一端,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产科检查床不能用于妇科病人的检查,并用屏障与外界隔开。门诊区要有宣教场所。

2、分娩区:分娩区总面积应在40平方米以上,置于病区一端,相对独立,无污染源,各区要有明显标志。分娩区应设有:

(1)缓冲区:分娩区与外界之间的地带,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用于更衣、换鞋。

(2)清洁区:设有待产室,至少应设待产床1张,流动水刷手池。应严格区分洗手池、洗器械池和洗其他物品池。

(3)无菌区:设分娩室(可含无菌敷料柜),面积不小于16平方米,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便于清洁和消毒,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室内应有调温设备,应设足够电源接口、地漏。

(4)污物通道:与清洁区设置屏障或隔断。

3、母婴同室: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有调温设备,室内安静、清洁、通风、日照好、温度适宜。母婴同室与产房相邻近。

(二)设备

1、基本装备:检查床、待产床、产床、新生儿辐射台、照明灯、应急灯、敷料柜、器械台、推车(担架)、急救药品柜或车(内放急救设备药品)、调温设备、婴儿洗澡设施、计算机。

2、消毒设备:紫外线灯、刷手设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器械初步清洗消毒处理设备、污物处理设备、利器盒、生活与医用垃圾装备。

3、诊断测量用具类:体重计、听诊器、立式血压计、体温计、婴儿磅秤、软尺、骨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或筒式、额头式听诊器)、集血器、量杯、磅秤、时钟。

4、治疗器械类:

(1)助产:会阴冲洗设备、产包、导尿包、消毒手套、口罩、侧切缝合包、刮宫包、内诊包、注射器、电动吸引器、胎头吸引器;

(2)抢救孕产妇:氧源及吸氧装置、输液器、输液架、沙袋、上下叶拉钩、宫颈钳、卵圆钳、刮匙、开口器、舌垫(压舌板)、宫纱;

(3)新生儿复苏器械:新生儿气管导管、吸痰管、新生儿复苏囊、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胎粪吸引管。

5、医院共用:B超、心电图机、X光机、超声清洗设备、压力灭菌设备、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和材料,医院应能开展血、尿、便三大常规、乙肝五项、HIV/梅毒、血小板、红细胞压积、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检查等,应有测定血型条件、急

救电话。

以上设备要定时检查维修,应保证在正常功能状态,要随时可及、随时能够投入抢救。

(三)急救基本药品

宫缩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降压药、升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止血药、扩容剂、纠酸药、麻醉药及其他。

要求以上药品在有效期内、规范摆放、安全保存、随时可得、正确使用。

(四)技术

应能开展以下技术:

1、产前检查及正常分娩的处理技术,包括常规阴道分娩接生、宫缩剂的正确使用,会阴侧切、胎头吸引术、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或宫颈裂伤修补术、人工破膜、正确测量及估计产后出血量、输液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技术;

2、高危妊娠筛查、初步处理及转诊技术;

3、难产的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技术;

4、产科出血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正确测量及估计出血量的方法,处理与转诊技术;

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与转诊技术;

6、产科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及急转诊技术;

7、基础心肺复苏技术;

8、简单的软产道损伤的处理技术;

9、正确绘制产程图;

10、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阴道检查、生命体征的检查、胎心听诊、羊水异常的识别等;

11、正确的消毒和隔离技术;

12、交代病情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技术;

13、母乳喂养适宜技术;

14、新生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及高危新生儿转诊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五)人员要求

1、应至少有2名产科医师,其中至少一名为产科主治医师,产科医师和助产士之和不少于4名,年分娩量大于300,在此基础上相应增加人员。

2、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从事助产接生连续3年或者连续独立接生累计50例,取得临床妇产科助理医师、医师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并经培训考核,获得《母婴保健技术人员考核合格证书》。

3、助产技术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助产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4、助产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助产技术业务培训,培训不少于20学时。

5、助产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2年以上者,需重新接受助产技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6、分娩室实行24小时负责制,接产时必须由2名以上

助产技术人员在场。

(六)规章制度

1、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具体内容参照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

2、产科质量管理制度及产科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定期组织产科医护人员查阅接诊记录、转诊记录、查房记录、产科抢救记录及病历讨论记录等,总结经验和问题所在。

3、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4、高危孕产妇管理及抢救、转会诊制度。

5、新生儿管理制度。

6、产科转诊、急救制度。

7、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

8、孕产妇死亡评审及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

9、产科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出生缺陷报告、孕产妇死亡报告、围产儿死亡报告、助产技术质量报告等制度。

10、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11、病历书写规范管理制度。

12、母乳喂养工作制度。

13、围产保健的管理制度。

14、其他临床医疗规范和管理制度,包括值班及交接班制度,消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防范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查房制度等。

15、门诊和分娩区工作制度,登记统计制度。

篇2: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

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及《河南省乡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

(豫卫基妇[2007]11号)

各省辖市卫生局、有关扩权县(市)卫生局:

为加强我省基层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产科建设与管理,依法规范助产技术服务,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规定要求,我们制定了《河南省县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和《河南省乡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二○○七年六月十七日

河南省县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

(试 行)

一、机构资质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同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从事助产技术服务项目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二、人员标准

㈠从事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医学专业学历,并经过助产专业岗前培训。医生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护士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同时取得从事助产技术服务项目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㈡科室负责人应具有国家认可的大专以上医学专业学历,从事妇产科专业10年以上、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三、科室设置

㈠产科门诊:包括产科门诊、围产保健门诊、宣教室和门诊手术室。

㈡产科住院区(母婴同室病房)。

㈢产房(分娩区)。

㈣高危孕产妇监护室或抢救室。

㈤高危新生儿监护病房。

四、房屋标准 ㈠产科门诊

1、门诊:应有独立的产科门诊2间以上(分设围产保健、产科等诊室,普通产科和高危产科门诊根据工作量确定是否分开),面积与其工作量相适应,不小于16 m2,内有上下水设施,外有候诊区域及设施。诊室内如设两张及以上产科检查床,每张床之间需用屏障隔开,保持一定的操作空间。

2、宣教室:面积与其工作量相适应,用于开展围产保健相关健康教育活动。

3、门诊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三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符合功能流程。无菌区设手术室、涮手间;清洁区设术前、术后观察室、治疗室;污染区设更衣间、淋浴间、处置室。⑴手术室应设在门诊一端,设无菌、隔离手术间;⑵每间手术室面积不少于25 m2,每个手术间仅限1张手术床;⑶室内墙面、屋顶、地面使用牢固、耐用材料装修,便于清洗和消毒;⑷双层玻璃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冷暖设备;⑸设置术后观察床。

㈡产科住院区(母婴同室)

1、住院床位:总床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而定,应不少于20张,每个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m2。室内安静、清洁、通风、日照好,便于消毒。

2、婴儿洗澡间:面积大于15m2,设在护士站附近,门窗严密,光线充足,有洗浴设施和冷暖设备。

㈢分娩区(产房)

分娩区(产房)为一独立区域,设在产科ICU病房、手术室、血库附近区域,使用面积大于120m2。建筑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符合功能流程。无菌区设分娩室、涮手间、无菌敷料间;清洁区设待产室、治疗室、处置室;污染区设更衣间、淋浴间、厕所、处置室、存车间等。

1、分娩室:使用面积不少于30 m2,每增加一张产床至少增加12 m2使用面积;门、窗、地面及墙壁的建筑和通道要求与手术室相同;采光通风好,应有降温和保暖设施,并保持室内温度22-26摄氏度,有足够的电源插座和移动采光设备;消毒设施符合手术室消毒质量控制标准。

2、待产室:靠近分娩室,待产床2张以上,每床使用面积大于6 m2。

3、隔离分娩间(缓冲区):内设更衣室、卫生间等,供更衣、换鞋、消毒用。

4、涮手消毒间:设在无菌区内,面积大于10 m2。

5、污物处置室:必须设在产房末端,最好有单独出口通道。室内放置污物筒,洗器械池和清洗拖把池应分开,并有单独出水通道。

㈣高危孕产妇监护室或抢救室:根据实际工作量而定。

㈤高危新生儿监护病房:面积大于30m2。

五、设备标准 ㈠产科门诊:

1、门诊(围产保健门诊):产科检查床、截石位检查床、听诊器、血压计、体重磅秤、多普勒胎心诊断仪、胎心听诊器、骨盆测量器、腹围软尺、胎儿监护仪等。

2、宣教室:座椅、电视、VCD(DVD)播放机、宣教模具、宣传板和展柜、宣传资料(母乳喂养、孕期教育、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等书刊及光碟)等。

3、门诊手术室:手术台、无影灯、麻醉剂、抢救车、治疗药品柜、无菌物品柜、氧气复苏设备、开口器、舌钳、护目镜、计时钟、血压计、听诊器、担架车、注射器、输液器、吸痰管、清宫包、静脉切开包、上环包、取环包、人流包、诊刮包、引流包等。

㈡分娩区(产房)

1、分娩室(含高危监护或抢救室):

冷暖设备、多功能及普通产床、移动式无影灯、胎儿监护仪、多普勒胎心诊断仪、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供氧设备、照明灯、多功能插座、污物桶、便盆。骨盆测量器、血压计、听诊器,腹围软尺、婴儿床、记时钟(挂钟)、体温计、婴儿磅秤。抢救车、治疗车、药品柜、器械台、敷料柜、注射器、输血输液设备、导尿包、吸痰管、开口器、舌垫(压舌板)、护目镜、产包。负压电动吸引器、胎头吸引器、会阴切开缝合器械、各式产钳、头皮钳、穿颅器、胎膜穿刺针、刮宫包、静脉切开包、阴道拉钩、无齿和有齿环状钳、聚血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复苏设备(复苏囊、气管插管、喉镜)、空气净化装置、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呼吸机、麻醉机、多参数生命监护仪等。

2、待产室:待产床2张以上、胎心听诊器、氧气袋、血压计、温控设施、输液设施、平车、轮椅等。

3、涮手消毒间:计时钟表、橱柜、衣架、非触式水龙头、无菌毛巾、无菌毛刷、液体肥皂、手消毒剂等。

4、污物处置室:污物箱、拖把、拖把池、晾晒拖把区。

㈡住院区(母婴同室)

1、母婴同室:产妇床、新生儿床、床头柜、热水瓶、消毒脸盆等,贴有母乳喂养宣传画。

2、高危新生儿监护病房:新生儿保温箱、开放式暖床、红外线辐射抢救台、婴儿呼吸机、婴儿血压计、蓝光箱、新生儿监护或心电监护仪、新生儿氧罩、冷暖设备、新生儿淋浴设备、输液泵等。

六、药品标准

催产素、麦角新碱、止血敏、维生素C、维生素K1、止血芳酸、肝素、地西泮针剂、普鲁卡因、地卡因、鲁米钠、非那根、复方冬眠灵针剂、杜冷丁、安定、哌替啶、硝苯地平(心痛定)、麻黄素、阿拉明、可拉明、氯丙嗪、多巴胺、肾上腺素、付肾素、前列腺素类制剂、地塞米松、西地兰、罂粟碱、氨茶碱、阿托品、速尿、纳洛酮、酚妥拉明、纤维蛋白原、鱼精蛋白、甘露醇。葡萄糖、生理盐水、格林氏液、碳酸氢钠、25%硫酸镁、10%葡萄糖酸钙、碳酸氢钠、晶体液、胶体液、低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眼药水等。

七、管理规范要求

㈠建立健全产科各项工作制度。包括:⑴产科门诊(孕产妇系统管理、产前筛查及产后访视)工作制度;⑵宣教室工作制度;⑶待产室、抢救室(重症监护室)、分娩室工作制度;⑷对基层技术指导及接收转诊制度;⑸交接班和首诊负责制;⑹三级医师查房制度;⑺会诊、转诊制度;⑻消毒隔离制度;⑼手术审批制度;⑽业务学习制度;⑾抢救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⑿孕产妇、围产儿死亡及出生缺陷登记、评审、逐级上报制度;⒀病历书写制度;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等。

㈡完善各级工作人员职责。包括⑴产科主任职责;⑵产科护士职责;⑶产科各级医师职责;⑷母婴同室儿科医生职责等。

㈢建立健全抢救管理程序。主要危重症的抢救程序应悬挂在抢救室醒目处(包括产后出血抢救流程图、子痫抢救流程图、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羊水栓塞抢救流程图)。

㈣建立健全产科相关登记制度。⑴产科门诊和高危妊娠登记;⑵门诊手术登记;⑶产科出、入院登记;⑷分娩登记;⑸产科手术登记;⑹危重孕产妇抢救及转诊登记;⑺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登记;⑻计划生育手术登记;⑼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⑽科室培训及病案讨论登记;⑾妇幼卫生统计报表等。

八、知识和技能基本要求

㈠产科医师应掌握:⑴围产保健及产科基本知识、产前筛查技术及遗传病咨询;⑵常见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监护和转诊技术;剖宫产指征及其产科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缩宫素滴注和产科相关干预措施的应用指征;⑶产科危重病人的监护、处理、抢救与转诊技术;⑷胎儿、新生儿疾病诊断、监护和转诊技术; 胎儿生长发育及成熟度监测;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及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合并症的抢救、新生儿疾病筛查及重症监护技术(NICU)。

㈡产科护士应掌握:⑴围产期保健、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和咨询、产后康复技术;⑵正常产和各种难产助产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高危妊娠监测及处理技术;⑶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

九、病例书写规范要求

病例书写按照卫生部《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及河南省卫生厅有关要求执行。

㈠产科病历:体温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格式化产科住院病历(病理产应书写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待产记录、产程监护记录(含产程图)、催产素静脉滴注记录、分娩记录、产后记录、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报告单、病案首页、出院记录。手术病人应有:术前讨论记录单、术前谈话记录单、麻醉谈话记录单、麻醉记录单、手术记录单、术前访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含手术前器具清查单)、健康教育记录单等。输血患者应有输血签约单及有关血液资料标志。㈡新生儿科病历:体温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新生儿记录、查房记录、各种检验报告单等。

十、严格执行产科技术服务规范和操作常规:

㈠ 产前禁用米索引产;

㈡ 禁用蓖麻油炒蛋引产;

㈢ 严格掌握人工破膜的医学指征和破膜的方法;

㈣ 宫缩过强时,应及时正确处理,抑制宫缩;

㈤不提倡第二产程按压宫底,以免引起子宫内翻等严重并发症。

㈥高危孕产妇应及时转诊。河南省乡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

(试 行)

一、机构资质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乡级机构必须同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从事助产技术服务项目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二、人员标准

㈠人员配置:助产人员3名以上,确保接产时有2名以上助产人员(其中必须有产科执业医师),并24小时提供助产技术服务。

㈡从事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医学专业学历,并经过助产专业岗位前培训。医生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护士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同时取得从事助产技术服务项目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㈢从事助产技术的人员每年至少1人接受过1次上级产科专业培训或复训。?

三、科室设置

㈠ 妇产科门诊:包括产科门诊(围产保健门诊)、宣教室;

㈡ 产科住院区(母婴同室病房);

㈢ 产房(分娩区)。

四、房屋标准

㈠妇产科门诊

1、妇产科门诊:面积不得小于16 m2,内有流动水洗手及私秘保护设施,外有候诊区域及设施。

2、宣教室:面积与其工作量相适应,开展围产保健等相关健康教育活动。

㈡产科住院区(母婴同室)住院床位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而定,房屋不能少于2间。? ㈢分娩区(产房)为一独立区域,使用面积大于60m2,内设待产室、分娩室、涮手消毒间、隔离分娩间(缓冲区)、污物处置室等,待产室与分娩室相通,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严格区分,布局合理,流程符合消毒隔离要求。

1、分娩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 m2,每增加一张产床至少增加12 m2使用面积;全瓷砖墙面,地板砖或水磨石地面,便于清洁;门窗严密,采光通风好,应有降温和保暖设施并保持室内温度22-26摄氏度,有足够的电源插座和移动采光设备;紫外线灯等消毒设施符合手术室消毒质量控制标准。

2、待产室:与分娩室相通,待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 m2。

3、缓冲区:供更衣、换鞋、清洗、消毒用,应有自来水供洗手、洗器械、洗拖把,三池应分开,并有单独出水口通道。

五、设备标准

㈠妇产科门诊

1、门诊:产科检查床、听诊器、血压计、体重磅秤、胎心听诊器、骨盆测量器、腹围软尺等。

2、宣教室:座椅、电视、VCD(DVD)播放机、宣传画和展柜、宣传资料(母乳喂养、孕期教育、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等书刊及光碟)等。

㈡分娩区(产房)

1、分娩室:冷暖设备、多功能或普通产床、移动式照明灯、多普勒胎心诊断仪、供氧设备、照明灯、多功能插座、污物桶、便盆、骨盆测量器、血压计、听诊器,腹围软尺、婴儿床、记时钟(挂钟)、体温计、婴儿磅秤、担架车、治疗车、急救药品柜、器械台、敷料柜、注射器、输液设备、导尿包、吸痰管、开口器、舌垫(压舌板)、护目镜、产包、电动吸引器、胎头吸引器、会阴切开缝合器械、产钳、刮宫包、聚血器、开放式新生儿辐射抢救台、新生儿复苏设备(复苏囊、气管插管、喉镜)等。

2、待产室:待产床1张以上、胎心听诊器、氧气袋、血压计、温控设施、输液设施等。

㈢产科住院区(母婴同室)

产妇床、椅子、新生儿床、床头柜、热水瓶、消毒脸盆等,贴有母乳喂养宣传画。

六、药品标准

催产素、麦角新碱、止血敏、维生素C、维生素K1、止血芳酸、肝素、地西泮针剂、普鲁卡因、地卡因、鲁米钠、非那根、复方冬眠灵针剂、安定、哌替啶、硝苯地平(心痛定)、麻黄素、阿拉明、可拉明、氯丙嗪、多巴胺、肾上腺素、付肾素、前列腺素类制剂、地塞米松、西地兰、罂粟碱、氨茶碱、阿托品、速尿、纳洛酮、酚妥拉明、生理盐水、格林氏液、碳酸氢钠、25%硫酸镁、10%葡萄糖酸钙、低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眼药水等。

七、管理规范要求

㈠ 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包括⑴产房消毒隔离制度;⑵产科门诊工作制度;⑶产房工作制度;⑷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包括孕产妇管理制度、高危孕产妇管理与转诊制度、乡级例会及报表制度、助产人员培训制度、妇幼保健工作登记制度等);⑸病历书写制度;⑹手术审批制度;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等。

㈡完善助产人员工作职责:包括⑴科主任职责;⑵产科医生职责;⑶产科护士职责等。

㈢建立健全抢救管理程序。产后出血抢救流程图、子痫抢救流程图、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图、羊水栓塞抢救流程图、转诊流程图等主要危重症的抢救程序应悬挂在分娩室醒目处。

㈣建立健全产科相关登记制度。⑴门诊登记;⑵孕妇和高危妊娠登记;⑶例会和督导登记;⑷培训登记;⑸分娩登记;⑹危重孕产妇抢救及转诊登记;⑺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登记;⑻计划生育手术登记;⑼妇幼卫生信息登记等。

八、知识和技能基本要求 ㈠产科医师应掌握:⑴围产保健及产科基本知识。正常分娩技术、产程延长的识别处理和转诊技术;母乳喂养适宜技术;产程图应用技术; 防滞产、防感染、防产伤、防出血、防窒息技术。严格掌握催产素滴注和产科相关干预措施的应用指征。⑵高危孕产妇转诊指征、产道损伤、产科出血的处理和转诊;子痫、羊水栓塞的抢救;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处理和转诊;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DIC及各种难产的早期诊断及转诊。⑶常见的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处理和转诊;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及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和高危儿转诊技术以及产科危重病人的首诊处理和转诊技术等。

㈡产科护士应掌握围产保健及产科基本知识。包括孕产期保健、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正常产助产技术和各种难产的识别、转诊、新生儿窒息复苏、产后康复技术等。

九、病例书写规范要求

病例书写按照卫生部《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及河南省卫生厅有关要求执行。

㈠产科病历:体温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格式化产科住院病历(病理产应书写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待产记录、产程监护记录(含产程图)、催产素静脉滴注记录、分娩记录、产后记录、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报告单、病案首页、出院记录。手术病人应有健康教育记录单、术前讨论记录单、术前谈话记录单、麻醉谈话记录单、麻醉记录单、手术记录单、术前诊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输血患者应有输血签约单及有关血液资料标志。

㈡新生儿病历:体温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新生儿记录、查房记录、各种检验报告单等。

十、严格执行产科技术服务规范和操作常规:

㈠产前禁用米索引产;

㈡禁用蓖麻油炒蛋引产;

㈢严格掌握人工破膜的医学指征和破膜的方法;

㈣宫缩过强时,应及时正确处理,抑制宫缩;

㈤不提倡第二产程按压宫底,以免引起子宫内翻等严重并发症。

㈥高危孕产妇应及时转诊。

十一、剖宫产技术基本要求

乡级助产机构和人员原则上不准开展剖宫产术。开展剖宫产术的乡级机构除具备上述规定的基本标准外,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㈠ 具有2名以上获得执业医师资格、临床工作超过10年并经过上级医院产科进修1年以上的妇产科医师;

㈡ 有专业麻醉医师;

㈢ 具有供氧、输血条件,能及时获得血源;

㈣ 具备符合剖宫产手术要求的手术室、设备和药品。

㈤ 实验室具有开展血尿常规、血交叉、定血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等检测项目及艾滋病病毒送检的技术设施和人员。

篇3: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本区卫生局医政科提供的全部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名单的基础上, 筛选出全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一级综合性医院共57家, 因其中1家医院停业, 3家医院属于专科医院故不在本次调查之列, 实际调查53家单位的工作现状;对67名社区医生组织3天脱产培训, 并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调查。

1.2 方法

采用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所设计并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内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的调查表, 对被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工作人员情况, 包括学历构成、职称构成、专业构成以及现有工作职能等, 被调查单位对本辖区内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了解的程度, 包括职工总数、生产工人数、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人数等进行调查。采用该所提供的《基本职业卫生培训调查问卷》, 对67名社区医生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培训效果进行调查, 包括对职业卫生工作的了解程度和职业卫生基本知识两部分。

1.3 数据处理

按照医疗机构经营性质, 将53家医疗机构分为区卫生局所属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力量主办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力量主办非营利性一级综合医院和社会力量主办营利性一级综合医院4类 (以下统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

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非营利性质单位的数量最多, 合计44家, 占总数的83.02%。包括已经设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家和一级综合医院21家;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工作人员3282人, 医学专业人数为2630人, 占总人数的80.13%。其中大、中专学历者最多, 共1805人, 占68.63%;初级职称人员在职称构成中比重最大, 共1581人, 占60.11% (表1) 。

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专业构成情况

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涵盖了一级综合医院的专业, 其中医疗专业和护理专业占前2位, 分别是53家和49家, 占总数的100.00%和92.45%;预防专业31家, 占58.49% (表2) 。

2.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卫生防病职能

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40家承担传染病防治职能, 占总数的75.47%;职业卫生和健康教育职能分列二、三位, 分别有38家和37家, 占71.70%和69.81% (表3) 。

2.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用人单位了解的程度

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有17家对本辖区用人单位有所了解, 占32.08%;其中社会力量主办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卫生局所属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5家和7家, 分别占各自单位总数的55.56%和50.00%。在上报的86家单位20 679名生产工人中,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为6154名, 占生产工人数的29.76%。

2.5 67名社区医生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效果

培训前有43人回答对职业卫生工作有所了解, 占64.17%;培训后有64人回答本次培训对了解职业卫生工作有帮助, 占95.52%。对于9个问题回答的平均正确率培训前是73.13%, 培训后是94.03% (表5) 。

3 讨论

目前, 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患病人数和新发病人数居世界前列;职业病危害分布广, 严重职业病危害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急性职业中毒居高不下;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非常严重。而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不但数量少, 而且分布不均衡, 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是我国目前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2]。以我区为例, 现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机构1家,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家, 2007年调查结果显示, 全区存在职业病危害用人单位817家, 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覆盖率不足15%, 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只有25%左右[3]。很显然, 如何能够尽可能地将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带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处, 为劳动者提供最广泛的服务, 需要有更多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

本次调查了我区4类经营性质53家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 共有医学专业人员2630名, 从工作人员学历构成和职称构成上来看, 大、中专毕业生为主的初级职称医务人员占了1/2以上, 其工作性质还是以基本治疗为主, 包括医疗、护理以及药学和检验等专业占到了77%, 虽然也有1/2以上的医疗机构涉及到预防专业, 但其工作职能还是以包括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等上级有关单位政策性工作为主, 特别是社会力量主办的营利性一级综合医院基本上不承担卫生防病工作, 所以在预防专业中还难以覆盖全部工作, 尽管职业卫生职能所占比例也比较高, 但也仅限于职业病的网络直报工作, 没有更多、更具体的职业卫生工作。由此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完成日常医疗工作的基础上, 基本上都是完成上级单位或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 开展职业卫生服务工作可能还需要有政策上的支持和相应的投入。

调查显示, 一些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对本辖区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还是有所了解, 虽然目前没有承担具体的职业卫生工作, 表明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是有主动开展卫生防病工作积极性的。特别是通过培训后受训医师普遍感到有收获, 相同的问题培训后回答正确率也有明显的提高。一方面, 说明大家缺乏职业卫生知识, 我们的培训是必要的;另一方面, 也说明大家可以通过培训手段接受职业卫生知识, 并逐步具备开展职业卫生服务基本技能和方法;这也为今后开展相应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当然, 仅靠一二次培训还很难达到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目的, 还需要有更多的实践技能锻炼以及现实工作的磨练。

由于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集中在社区中, 而社区作为劳动力聚集的环境, 覆盖着不同类型的企业及从事各种不同工种、不同就业环境的各类劳动者, 因此关注健康更易得到广泛的认同, 同时社区环境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作用, 由这些机构开展职业卫生服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本次调查我们认为, 我区已经初步具备了由这些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的前提条件, 其中仅非营利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23家, 可以视为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基础单位, 特别是我区建有成熟的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主导的职业病报告网络, 通过对其进一步健全后, 其工作可以渗透到社区的最基层, 对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公共卫生系统领域的职能定位逐步的明朗化和政府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投入结构趋于合理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进一步完善医疗活动以外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的五大功能基础上[4], 逐渐改变其现有的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 必将成为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生力军。当然任何工作都要遵循客观现实, 依照成熟的试点经验循序渐进地推广, 卫生部从2006年8月开始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目前已经进入总结阶段, 我们期待着成功的经验得以在奉台区实施, 实现到2014年使我国职业卫生服务水平基本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6]272号http://www.moh.gov.cn/2006-07-14.

[2]卫生部.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http://www.moh.gov, cn/2008-04-30.

[3]邹磊, 张龙连, 卢玲.北京市丰台区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首都公共卫生, 2008, 6 (2) :123-124.

篇4: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我国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之后又一惠及城乡居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为此国家每年投入逾百亿元资金。近年来,各地在金锣密鼓地实施中,且相应制定了促进项目服务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考核制度,其成效虽然毋庸置疑,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依然存在项目“实施基础薄弱、资金监管不严、社区卫生人员素质局限,督导评估不力、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规范”的弊端,影响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亟待进一步贯彻落实医改政策,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巩固服务体系,解决突出问题。

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背景

2009年7月10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启动并部署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医改实施方案,项目所需费用纳入政府预算安排,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人均不低于15元到2012年的人均不低于25元。每年中央财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贴都及时拨付到位,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按不同比例予以补助[1]。由各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主体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为确保项目工作的规范开展,2009年10月、2011年7月,卫生部先后出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各省、市、自治区相应迅速安排部署,分别制定印发具体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

2 对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与分析

2.1 资金划拨滞后,使用无明了指导,影响资金合理使用

2.1.1县级不能确保资金及时划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金使用无明了指导,影响资金合理使用 尽管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地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助,并按“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方法下达。但从省到区到县划拨到位时间,实属“未知”以多年的惯例证实,市(区)县级财政、卫生部门以城区或乡镇为单位拨付到位大致在下半年,这样影响了基层工作“早计划、早安排、及时实施”.如广西那坡县2011年经费到2012年4月仍未完全到位,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先从卫生院的基本医疗收入垫付,这种先做事后给钱”的拨付滞后方式,无疑给基层项目执行机构到来不同程度误解与悬念,造成基层卫生人员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服务的想法,甚至造成不稳定因素。又如广西百色城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仍分别由4个市级区级医疗机构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的经费均由举办医院领导审批,因无明了的资金使用指导,相关文件条款模糊。单位领导对资金的审核都很谨慎。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最低使用资金权限,制作一条横幅都要打份申请报告,并在等待審批后方能制作。还有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经费申请报告除了经主管院领导审批外,还得经医院中层干部参与讨论表决,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无关甚至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了解的中层干部不负责任的表决权常常耽误项目正常实施。这种经费使用审核手续繁琐,造成经费使用率低,更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性、连续性。势必也削弱了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本身加注于项目运作过程的决定性意义和关键性支撑。

2.2.2 受基层公共卫生、全科医生人才匮乏问题困扰 培养大量优秀的全科医师,以适应我国民众急骤增长的全科医学服务的需求,成为了我国卫生与教育行政部门极为关注之事。[3]自07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在全国推开,国家采取临床医生护士转岗培训方法培养全科医生为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做人才准备,历时5年,全科卫生人员队伍应该是不断地壮大。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机制、人员待遇、基础设施配备、居民信任度、社区参与等因素,使许多全科医生护士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前景不报希望,特别是年轻医生护士都希望在大医院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接受全科培训后纷纷回医院。即便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着,也是有机会都会往医院调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招聘人才招入门槛高、条件限制,要求非在职在编,在编职工想进社区被限制,要求具备职业资格,年龄在35岁以下,医学院校刚毕业学生和大于35岁又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护人员不在入围之内。每次的公开招考周期太长,百色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续两年公招两次都招不足数,从开始公招到岗历时半年之久。百色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1家是原来的乡镇卫生院转型拥有原班人马因而卫生人员配备组数外,其他三家均缺全科医生。这些客观条件限制,阻碍了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

2.2.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素质局限问题困扰 目前在岗的全科医生护士,选择从事社区卫生工作的大致有如下原因:一般都是在医院岗位竞聘落选分流人员;或是编外人员解决编制问题;少部分是因为人近中年不愿意在医院临床岗位倒班。人员学历本科毕业占1% ,大专毕业占50%,中级职称占5% ,极少有到副高以上职称,除外返聘老专家,因执行财政绩效工作,返聘老专家工资来源难解决,基层卫生机构是不能轻易聘请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素质局限,在健康教育方面对居民的教育水平和能力低,在慢病随访的用药指导能力低,满足不了居民日益提高的健康保健需求。极不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需要。

2.2.4受逐级培训力度不够和督导考核评估不力因素的影响 一是省级层面培训机会少,请来授课的专家都是“学院派、医院临床派”,少有“社区卫生专家型”授课内容脱不来本科生课件及医院高端治疗课题,基层卫生人员需要的是与社区卫生有关的知识技能方面的提高。市级培训学时安排不足,内容多,满堂灌、难消化。个人理解偏差,培训回来实际应用于社区卫生工作还是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有差距。二是督导专家与考核专家没有统一意见,按督导专家说的做,到考核专家看又不一致,往往忙乎了一年都忙不到点子上,很累人,极大挫伤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省级考核标准早已出台,市级区级考核机制也已建立,最基层一级的考核制度也有制定,但考核指标任务为落实到人,考核制度流于形式。考核评估结果并不一定与经济挂钩。

3 对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问题的几个建议

3.1.1建立经费使用指导意见 省级财政厅和卫生厅联合作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所需经费调研,制定经费使用范围、项目、数额等指导文件,让经费审批领导有据可依,有数可批。简化审批程序,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合理合法。

3.1.2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国家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必要措施鼓励和促进归类中高等院校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构建现代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整合教育模式,并定向培养或扩大招考适宜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需要的“全科医生”。二是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制度,让基层卫生机构能根据自身情况在编制数使用完,实际工作还需要聘用有能力有资质并意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学人才和退休医学专家。退休医疗专家是医疗卫生战线的财富,如果基层医疗机构能吸纳这部分财富,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素质就能得到提高,基层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就能得到提升。三是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待遇,确保基层卫生组织健全和全科医生护士队伍的稳定。

3.1.3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和督导工作 一是各级培训督导部门要结合社区卫生工作需要,制定适宜社区卫生人员能力提高的课题内容,安排足够的学习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新华社:我国启动并部署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EB】http://www.gov.cn/jrzg/2009-07/10/content_1362010.htm,2009- 7-10;http://www.gov.cn/zwgk/2011-05/24/content_1870181.htm

[2]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Z】.2009.10;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http://www.gov.cn/zwgk/2011-05/24/content_1870181.htm

篇5: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

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

辽卫字„2009‟6号

各市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加强助产技术服务监督管理,我厅制定了《辽宁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要依据《标准》,对各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重新审核、定级。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取消助产技术服务资格。上述工作应于2009年9月底前完成,各市卫生局要将工作情况总结及时报省卫生厅。省卫生厅将适时组织抽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主题词:卫生

妇幼保健

标准

通知

抄送:卫生部妇社司,省妇幼保健院。

辽宁省卫生厅办公室 2009年5月20日印发 校对:谷英华

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日 辽宁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标准

(试行)

一、机构设置标准

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当地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我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设为三级,原则上与医疗机构的一、二、三级相对应,且不高于医疗机构级别。

(一)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原则上县(含县级市、郊区)所辖乡镇可设置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市区内不设置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年分娩量应达到100人以上,个别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可根据需要、不受分娩量限制。

(二)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能为周边多个乡镇或社区提供助产技术服务,能收治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转诊的高危孕产妇,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原则上年分娩量达300人以上。

(三)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能为多个县、区提供助产技术服务以及技术指导、培训和会诊,收治产科疑难重症,并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原则上年分娩量达500人以上。

二、执业许可标准 一、二、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均应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分别达到以下标准:

(一)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1、房屋

1.1产科门诊:设产科诊查室1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1.2分娩区:分娩区总使用面积应在60平方米以上,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相邻近,相对独立。分娩区应严格划分缓冲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设置隔断或屏障,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缓冲区:分娩区与外界之间的缓冲地带,用于更衣、换鞋,使用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

清洁区:设有待产室以及流动水刷手池、器械清洗池和其他物品清洗池。待产室使用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

无菌区:设分娩室。分娩室使用面积不小于16平方米,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温度适宜,有调温设备。

污染区:设有污物处理间或与清洁区设置屏障或隔断。1.3母婴休养室:应单独设置,有明显标识。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有独立的婴儿床。室内清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日照充足。

1.4新生儿处置室:应单独设置,不能用于孕产妇处置。

2、设备及设施 2.1产科门诊:血压表、听诊器、体温计、体重计、身高计、皮尺、骨盆外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检查床(不能用于妇科检查,并用屏障与外界隔开)、上下水设施。

2.2待产室:待产床、器械柜、时钟、多普勒胎心仪、体温计、血压表、听诊器、阴道和肛查用品、输液用具。

2.3分娩室:产床、器械柜、药品柜、担架车、侧照灯、空气消毒设施、应急灯、时钟、温度计、血压计、听诊器、多普勒胎心仪、胎心监护仪、消毒手套、侧切与缝合器械、无菌接生包、婴儿秤、软尺、婴儿身长测量器、新生儿红外线辐射复苏台、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注射与输液用具、输血器、供氧设施、开口器、舌钳、舌垫(压舌板)、电动吸引器、消毒液及用品、导尿包、清宫包、会阴消毒用品、腹部沙袋。

2.4医院共用设备设施:B超、心电图机、器械消毒和灭菌设备、健康教育的影音播放器,能够开展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乙肝五项、肝肾功能、血糖、梅毒化验的基本设备。

3、药品

宫缩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降压药、升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止血药、补容剂、纠酸药、麻醉药。

4、人员

4.1专职助产技术服务人员不少于4名,其中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4。至少有2名妇产科医师,其中执业医师不少于1/2。

外聘人员应身体健康, 执业地点为本机构,聘用期在一年以上。年分娩量达800人以上的按照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标准配置助产技术服务人员。

4.2医师应取得妇产科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资格,护士及助产士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经培训、考核,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5、技术

5.1孕期检查与保健指导。

5.2高危妊娠及出生缺陷的筛查、识别及转诊。

5.3正常分娩的监护和处理(不得接收高危妊娠产前评分单项分值≥10分的孕产妇,不得开展剖宫产、产钳术、胎头吸引术、臀牵引术、毁胎术、内倒转术)、绘制产程图、正确测量和估计产后出血量。

5.4人工破膜及羊水异常的识别、简单软产道裂伤的处理、胎盘残留刮宫、人工剥离胎盘等技术。

5.5难产的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技术。

5.6产科出血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与转诊技术。5.7产科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及急转诊技术。5.8基础心肺复苏技术。

5.9新生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及高危新生儿转诊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5.10开展或协助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听力障碍的筛查。

(二)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1、房屋

1.1产科门诊:设产科诊查室至少2间,分设产科门诊和高危妊娠门诊,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有环境良好的候诊场所和宣教场所。

1.2分娩区:分娩区总使用面积应在100平方米以上,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相邻近,相对独立。分娩区应严格划分缓冲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设置隔断或屏障,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缓冲区:有更衣室、换鞋处。使用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清洁区:设刷手间(非手触式水龙头)、器械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卫生间。待产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提倡温馨的家庭式环境。

无菌区:设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敷料间(也可设无菌敷料柜)。分娩室放置1张产床的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放置2张产床的使用面积不小于32平方米,两床之间有屏障设施。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有调温控湿设备。

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室可在同一室内。污染区:设污物处理间及污物专用通道。设立医务人员通道、产妇通道。

1.3.母婴休养室:应单独设置。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有独立的婴儿床。室内安静、清洁、舒适、温度适宜、通风良 好、日照充足,每床应配备夜用灯。

1.4高危监护室: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配备有抢救孕产妇所需设备和急救基本药品。

1.5抢救室(可与高危监护室合用):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配备有抢救孕产妇所需设备和急救基本药品。

1.6手术室: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室基本条件设置。

1.7高危新生儿观察室:至少设2张高危新生儿观察床,每张床位占地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少于1米。布局、通道合理,避免交叉感染,有调温控湿设备。

1.8新生儿沐浴室:应单独设置,不能设在分娩区内。有保暖和热水供应设施。

1.9新生儿处置室:应单独设置,不能用于孕产妇处置。1.10新生儿病房:年分娩量达2000人以上的需设置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高危新生儿观察室、新生儿病室、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办公室等,有缓冲区、设更衣、换鞋处。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便于清洁和消毒。各房间应门窗严密,有调温控湿设备。

2、设备及设施

2.1产科门诊:血压表、听诊器、体温计、体重计、身高计、皮尺、骨盆外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胎心监护仪、检查床、开口器、舌钳、舌垫(压舌板)、上下水设施。

2.2待产室:待产床、器械柜、时钟、多普勒胎心仪、胎心监护 仪、体温计、血压表、听诊器、阴道和肛查用品、输液用具。

2.3分娩室:万能产床、器械柜、药品柜、抢救药品车、担架车、空气消毒设施、应急灯、鹅颈灯、多功能生理监护仪、时钟、温度计、侧照灯、血压计、听诊器、多普勒胎心仪、胎心监护仪、无菌接生包、阴道侧切与缝合器械、低压吸引器、供氧设施、胎头吸引器、产钳、上下叶拉钩、集血器、腹部沙袋、软尺、婴儿床、婴儿身长测量器、婴儿秤、新生儿红外线辐射复苏台、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快速血糖仪、注射与输液用具、输血用具、静脉切开包或大静脉穿刺留置输液设备、气管切开包、开口器、舌钳、舌垫(压舌板)、导尿包、清宫包、会阴消毒用品。

隔离分娩室应备防护镜、隔离衣、隔离鞋等。

2.4高危新生儿观察室:新生儿多功能生理监护仪、氧源、新生儿保温箱、婴儿秤、输液泵、婴儿血压计、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不得与分娩室共用)、新生儿低压吸引器。

2.5手术室: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室基本条件设置。按照产、儿科需要还需配备婴儿秤、婴儿身长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产科集血器、剖宫产手术包、妇产科手术包、新生儿红外线辐射复苏台、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产钳。

2.6医院共用设备设施:麻醉机、呼吸机、气管插管设备、除颤起搏器、多功能生理监护仪、彩色超声、心电图机、蓝光箱、医用消毒灭菌设备,化验室能够开展血、尿、便常规、血型、凝血五项、DIC筛查及确诊实验、电解质检测、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血糖、乙肝五 项、丙肝、梅毒、艾滋病、淋病检验。有配血、输血(或血浆代替品)条件,急救车、急救电话、健康教育的影音播放设施等。

3、药品

宫缩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降压药、升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止血药、补容剂、纠酸药、麻醉药。

同时应备有血浆代用品,急诊用血时保证1小时内得到血源。

4、人员

4.1至少有8名妇产科医师,其中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8。科室负责人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产科门诊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护士和助产士合计不少于12人。以上人员必须为专职。

外聘人员应身体健康, 执业地点为本机构,聘用期在一年以上。年分娩量达1500人以上的按照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标准配置助产技术服务人员。

4.2至少有2名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管理。麻醉科至少有2名专职麻醉师。

4.3医师应取得妇产科执业医师资格,护士及助产士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经培训、考核,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5、技术

不得接收高危妊娠产前评分单项分值≥20分的孕产妇。在熟练掌握一级助产服务机构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开展以下技术:

5.1各种难产诊疗技术:包括各种原因产程异常的识别与处理、胎盘残留或植入的处理、会阴/阴道或宫颈复杂裂伤修补术、胎头吸 引术、产钳术、臀位牵引术、剖宫产术、子宫次全或全切除术等。

5.2催、引产的方法和并发症的处理。

5.3高危妊娠及高危新生儿的诊断、鉴别诊断、监测及正确处理。5.4出生缺陷的识别、筛查及咨询与指导技术。5.5产科出血的诊断与处理。

5.6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监测与处理。5.7新生儿窒息复苏(含气管插管)及并发症的抢救及转诊。5.8产科急重情况的快速诊断和抢救,如心肺复苏、各种休克的急救、子痫的抢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治、羊水栓塞的诊断与急救、肺栓塞急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等。

5.9胎儿监护技术:胎儿生长发育监护、宫内缺氧监护等。5.10妊娠合并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以及精神性疾病的安全分娩技术。

5.11各种麻醉及麻醉意外处理技术。5.12安全转诊和急诊往诊技术。

(三)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1、房屋

1.1产科门诊:设产科诊查室至少2间,分设产科门诊和高危妊娠门诊。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分设妇产科B超及胎儿监护室各一间。有环境良好的候诊场所和宣教场所。

1.2分娩区:分娩区总使用面积应在120平方米以上,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相邻近,相对独立。分娩区应严格划 分缓冲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设置隔断或屏障,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缓冲区:设更衣室、换鞋处,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清洁区:设刷手间(非手触式水龙头)、器械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办公室、卫生间。待产室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提倡温馨的家庭式环境。

无菌区:设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敷料间。分娩室要有2间或以上。放置1张产床的使用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放置2张产床的使用面积不小于32平方米,产床之间有屏障设施。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空气流通,有调温控湿设备。

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室可在同一室内。污染区:设污物处理间及污物专用通道。设立医务人员通道、产妇通道。

1.3.母婴休养室: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有独立的婴儿床。室内安静、清洁、舒适、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日照充足,每床应配备夜用灯。

1.4高危监护室: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配备有抢救孕产妇所需设备和急救基本药品。

1.5抢救室: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配备有抢救孕产妇所需设备和急救基本药品。

1.6手术室: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室基本条件设置。1.7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高危新生儿观察室、新生儿病室、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有缓冲区,设更衣、换鞋处。保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便于清洁和消毒。各房间应门窗严密,有调温控湿设备。

1.8新生儿沐浴室:应单独设置,不能设在分娩区内。应有保暖和热水供应设施。

1.9新生儿处置室:应单独设置,不能用于孕产妇处置。1.10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年分娩量达2000人以上的需设置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2、设备及设施

2.1产科门诊:血压表、听诊器、体温计、体重计、身高计、皮尺、骨盆外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胎心监护仪、检查床、开口器、舌钳、舌垫(压舌板)、上下水设施。候诊和宣教场所有影音播放设施。

2.2待产室:待产床、器械柜、时钟、多普勒胎心仪、胎心监护仪、体温计、血压表、听诊器、阴道和肛查用品、输液用具。

2.3分娩室:万能产床、器械柜、药品柜、抢救药品车、担架车、空气消毒设施、应急灯、鹅颈灯、呼吸机、气管插管设备、除颤起搏器、多功能生理监护仪、时钟、温度计、侧照灯、血压计、听诊器、多普勒胎心仪、胎心监护仪、无菌接生包、阴道侧切与缝合器械、低压吸引器、供氧设施、胎头吸引器、产钳、上下叶拉钩、集血器、腹部沙袋、软尺、婴儿床、婴儿身长测量器、婴儿秤、新生儿红外线辐 射复苏台、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注射与输液用具、输液泵(各种制式微量泵)、大静脉穿刺留置输液设备、输血用具、气管切开包、开口器、舌钳、舌垫(压舌板)、导尿包、清宫包、会阴消毒用品。

隔离分娩室应备防护镜、隔离衣、隔离鞋等。

2.4.手术室:按照医疗机构手术室基本条件设置。按照产、儿科需要还需配备婴儿秤、婴儿身长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产科集血器、剖宫产手术包、妇产科手术包、脐静脉插管包、新生儿红外线辐射复苏台、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产钳。

2.5.新生儿病房:婴儿秤、输液泵、婴儿血压计、新生儿多功能生理监护仪、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新生儿抢救台、新生儿低压吸引器、经皮血氧饱和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

2.6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按照医疗机构相关规定配置设备设施。

2.7医院共用设备设施:麻醉机、呼吸机、除颤起搏器、多功能生理监护仪、高分辨率彩色超声、心电图机、床旁X线机、蓝光箱、儿童型呼吸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必备)、中心静脉压、动脉压监测装置,医用消毒灭菌设施,化验室能够开展各项常规化验和全套生化、免疫、细菌和病毒培养等,能开展组织病理学检查,设置血库(具有及时输血和血浆代用品的条件)、急救车、急救电话。

3、药品

宫缩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降压药、升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止血药、补容剂、纠酸药、麻醉药、新生儿急救及治疗用药。

4、人员

4.1至少有12名妇产科医师,其中外聘人员不得超过1/8,至少2名为主任医师,科室负责人应具有主任医师职称,门诊至少有1名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护士和助产士合计不少于20人。

外聘人员应身体健康, 执业地点为本机构,聘用期在一年以上。4.2新生儿科至少有4名儿科医师,其中至少1名为副主任医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应按照医疗机构相关规定配置医护人员。

4.3医师应取得妇产科执业医师资格,护士及助产士应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并经培训、考核,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5、技术

在熟练掌握二级服务机构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求开展以下技术:

5.1复杂难产损伤的诊断和处理。5.2各种产科严重并发症的处理。5.3各种妊娠合并症的诊治。

5.4各种新生儿常见病及危重症的诊治。

三、工作制度

产前门诊工作制度、高危妊娠管理制度、爱婴医院工作制度、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工作制度、分娩区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查房制度、预防院内感染制度、差错防范制度、病案管理制度、接受转诊制度、转诊和请会诊制度、危重症抢救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出生 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孕册”和“儿册”管理制度、妇幼卫生基础数据(分娩量、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统计上报制度、疑难危重症讨论制度、业务人员培训制度、对孕产妇健康教育制度。

篇6: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基本条件

临卫药政发„2011‟7号

关于集中开展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活

动的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临沂高新区教卫办、经济区卫生局、临港区教卫局,市直各医疗机构:

为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医疗机构优先选择并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用药安全,根据《临沂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确定在全市医疗机构集中开展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关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切实规范和加强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保证基本药物的公平可及、足额供应和合理使用,满足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确保基本药物价格合理下降,减轻群众药费负担;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引导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转变医疗机构“以药养医”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二、活动内容

各级各单位要紧紧围绕基本药物的配备、采购、使用、销售、报销等环节,逐条梳理、逐项核查、逐一对比,集中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医疗机构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一)严格基本药物配备。明确各类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配备政策和品种数量,鼓励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围绕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性定位的问题,坚决杜绝分院(站)不实施、一个机构双牌双目录、非基本药物超标及基本药物占比不达标等现象发生。

(二)建立合理使用制度。明确各类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和首选原则,鼓励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围绕规范医疗机构诊疗、用药行为,坚决杜绝大处方、滥用抗生素和激素及通用名开具不规范等现象发生。

(三)规范网上采购机制。明确各类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采购渠道和配送关系,主动参加省级网上集中采购,围绕解决基本药物的足额供应、价格低廉和合理库存问题,坚决杜绝配送不及时、二次议价及网外采购等现象发生。

(四)落实销售报销政策。明确各类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作价销售和医保报销政策,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实行价格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和货款实行省级统一结算规定,坚决杜绝加价销售、货款结算不及时和基本药物未全部纳入新农合药品报销目录等现象发生。

(五)加强组织监督管理。明确各级各单位对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的管理职责,鼓励将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考核内容,围绕解决基本药物使用动态监测评价的问题,坚决杜绝对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管理重视不够、责任不清、推进不实、监管不力等现象发生。

三、实施步骤

本次集中开展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活动从10月份开始,至年底结束,共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自查自纠阶段(2011年10-11月中旬)

各级、各单位根据《临沂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和活动安排,组织对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现状进行全方位认真排查梳理,建章立制,强化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整改。于11月15日前形成书面自查报告,报市卫生局药政科。

第二阶段:巩固提高阶段(2011年11月下旬-12月)

各县区对所属医疗机构工作落实和问题整改情况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市卫生局组织对各类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之际,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直接关系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各级、各单位要把集中开展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活动作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有力手段,要以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专项管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规范医疗机构诊疗、用药行为,宣传引导群众积极使用基本药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基本药物制度的全面、规范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切实将这次活动抓实、抓细,抓出成效。要充分发挥基本药物合理使用指导专家的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的检查指导。要严格责任追究,对未达到基本药物有关要求的医疗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按政策、法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及时总结,不断提高。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要及时回顾总结经验,查摆问题,找出不足,建立基本药物使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水平,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实施。附件:1.临沂市集中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活动领导小组

2.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自查表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情况自查表.xls

(此页无正文)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卫生 基本药物 配备使用 活动 通知

临沂市卫生局办公室

2011年10月8日印发 附件1

临沂市集中开展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

管理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XXX 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市红十字会常务副

会长

成 员:XXX 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XXX 市卫生局人事科负责人

XXX 市卫生局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科科长 XXX 市卫生局规划财务科科长

XXX 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科长

XXX 市卫生局中医药管理科科长

XXX 市卫生局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科科长

XXX 市卫生局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科科员

上一篇:2024年秋一年级班主任年工作计划下一篇:三年级书信作文:给爷爷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