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优质教育

2024-08-21

农村初中优质教育(通用9篇)

篇1:农村初中优质教育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综合改革试点从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于改革招生录取办法,《意见》提出,试点地区要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部分科目作为录取计分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确定其他具体科目及数量,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学生发展兴趣爱好。试点地区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的基本要求,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使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改革试点从20之后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之外的其他地区,可以继续按照现行的招生录取方式进行招生。

《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积极创造条件,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意见》还提出,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

篇2:农村初中优质教育

近年来,我市通过调整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学校布局、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名校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教师流动等举措,实现了城乡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基本一致,生均占有教育资源基本一致,教师专业水平大致相当,学校管理水平同步提高,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基本接近的目标,全市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早在20xx年,我市所有县(市、区)就已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是全省最早实现“满堂红”的地级市,标志着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度居全省前列。

二、推动举措

1.城乡学校老师轮岗交流

近年来,我市又大力推动城乡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已经实现了轮岗交流的市域和学校全覆盖,教师流动试点得到刘延东副总理两次批示,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2.全力推进学校新一轮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达标比率直接影响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的创建,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所以xxx市人民政府、xxx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创建工作,近两年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撤并民工子弟学校、撤并非法托幼机构、新建公办学校和公办幼儿园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比率,经过全方位的努力,我市20xx年又有14所学校通过了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认定,使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比率升至93%,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启动义务教育阶段零返校工程

我市坚持以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划区招生”原则,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构建面向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体系、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原则,依法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每年颁布文件,规范招生工作,例如20xx年下发了《关于做好xxx市本级20xx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x教基〔20xx〕59号),主要工作原则是:坚持阳光招生和零择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坚持户籍与居住地一致优先;坚持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并坚持信息公开制度,所有学校必须将预录取名单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报各县(市、区)教育局备案再予以录取。

4.加强督导检查工作

为了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所辖区域内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育局多次组织专家组就有关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查。例如:

20xx年上半年,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和《xxx市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x政办发〔20xx〕120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我市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了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开展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视程度、政策措施、规划实施、经费投入、无证幼儿园整治、内涵提升和队伍建设等七个方面的情况,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组进行了专项督查,专家组人员在市政府王伟荣副秘书长和教育局周建新局长的带领下,听取了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的工作情况汇报,查阅了台账资料,就有关数据进行了核实与了解并实地查看了两到三个乡镇的一些幼儿园,在汇总各方面材料的基础上,专家组撰写了督查反馈报告,报告中肯定了取得的成绩,也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20xx年上半年,为全面了解《xxx市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x教基〔20xx〕111号)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我市各级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挖掘和推广各地成功经验,切实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和育人功能。xxx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了四个督查组,于四月中旬开始对各县(市、区)初中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督查组听取了各县(市、区)教育(文体)局工作汇报,查阅了相关台账,随机抽查了21所初中学校,并通过学生座谈、家长电话征询,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和教师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建议。并形成了详细的书面督导报告。

三、其他说明

篇3:农村初中优质教育

我校的中长跑运动特色打造, 是根据我校学生所处山区, 距离学校远的地理环境、60%的学生走读等客观条件, 因地制宜, 科学确立的。历年区运会, 我校学生的中长跑成绩名列前茅, 并屡破区记录, 中长跑运动水平在区属学校中首屈一指。

我校现有体育专职教师6人, 有3000平方米运动场, 200米塑胶化中长跑跑道, 制定了学校运动场扩建规划, 每年根据需要添置体育运动设施、设备、器材, 另外, 青年镇体育文化氛围浓厚, 每年元宵佳节, 政府都要组织迎春长跑活动, 从而为我校的中长跑特色打造, 铺平了路, 搭好了桥。

我校把中长跑运动作为校园特色来打造, 还充分考虑到种种现实因素, 目前, 学生身高和体重增长了, 但体质却下降了, 青少年的体质和健康问题令人担忧, 我校通过中长跑运动的锻炼, 可以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 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通过各项比赛, 也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拼搏、敢于竞争和热爱祖国的意志品质。

行之有效的中长跑运动特色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 了解教师、学生在中长跑运动教育教学、实践学习中的意见和建议, 共同研究制定改良计划方案。

2、个案研究法:上课内容结束后, 针对个别学生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教学和组织措施, 使中长跑运动教学活动既照顾面, 又照顾点, 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中长跑运动水平。

3、经验总结法:在一定的教学实践后, 针对具体情况, 将行动上升到理论, 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总结, 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行动经验法:这是本课题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采取“粗定方案——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修正方案——再实践——深化”, 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最后形成恰当的方案和模式。

5、比较研究法:通过校内、校外、横向、纵向的比较, 了解我校学生身体素质、运动参与、运动能力、运动成绩的发展情况, 采取新的措施, 促进中长跑运动整体水平的再提高、再发展。

6、文献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 注重文献资料的研究, 借鉴市内外经验, 使中长跑运动特色打造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全方位实施策略建立训练长效机制

一、营造浓厚校园特色打造氛围

一方面, 制作张贴有关中长跑运动特色打造的标语、标牌, 利用政治学习、墙报、校园广播、校园网、驻地电视台、相关报刊等宣传阵地加强宣传, 扩大社会影响,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另一方面, 搭建中长跑运动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做好“以体育德, 以体益智, 以体强身, 以体养性, 以体兴校”的中长跑五育特色文化渗透工作, 定期举办中长跑五育特色校园黑板报展示比赛、文艺展演比赛、话题作文比赛、相关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 将“五育”工作拓展为学校特色办学个性, 形成鲜明的中长跑特色文化氛围。

二、家校结合, 推进中长跑运动特色学校打造

通过告家长书、举办家长座谈会、发放书面联系卡等形式, 宣传开展中长跑运动和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 将中长跑运动知识的传授纳入家长学校教学计划, 引起家长对孩子参加中长跑运动锻炼的关心与支持, 为学生中长跑运动锻炼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开展中长跑运动特色打造活动

以中长跑运动课、大课间中长跑运动、中长跑特色运动会和课外中长跑运动训练为载体, 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全员参与到学校中长跑运动特色打造工作中来, 在具体而生动的运动锻炼中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形成群众性中长跑运动与学生中长跑运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运动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培养优秀专业人才

坚持把中长跑运动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 在体育课上认真落实, 把中长跑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以游戏比赛为依托, 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建立象牙塔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科学指导, 实施科学训练, 突出梯级特点, 形成人才规模。

专业队课外中长跑运动的训练内容以中长跑运动准备、理论讲解、方法指导为开始部分, 以围绕田径场连续跑10圈为基础部分, 以短跑训练、比赛跑为补充, 以游戏、趣味比赛为结束部分, 将每周二、三、四下午第四节课列为训练时间, 立志将我校打造成为中长跑运动专业品牌校园。

大课间中长跑运动活动时间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 时间为25分钟, 由体育组负责组织, 班主任老师协助, 以第三套广播体操作为锻炼准备, 以200米一圈的跑道跑4-6圈为主要内容, 以跳绳和自主活动为锻炼放松, 开展检查评比, 设立流动红旗, 定期指导, 定期总结。

每年开展全校大型特色中长跑运动会, 10月份举行秋季体育节中长跑田径运动会, 3月份举行春季中长跑远足活动, 4月份举行中长跑越野运动会, 做好优秀人才的选拨工作。

实施科学管理建立中长跑运动特色打造评价体系

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与健康》、《田径国家等级运动员男女达级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教材中的相关体育课等级标准作为训练评价指南, 坚持科学评价, 实施科学管理。

通过中长跑运动特色项目打造, 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中长跑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 开发学生潜能, 显露个性、特长, 使部分学生在更高层次的比赛中展示自我, 推荐自我, 并培养一批教有所长的教师, 充分发挥其骨干示范作用, 形成一套特色项目打造的可行模式和特色资源, 在同类学校中能推广、借鉴、参考, 以中长跑运动文化精神主导校园文化的办学个性逐步鲜明。

长期规划形成完整的中长跑运动特色文化

以三年为一个平台, 努力打造学校中长跑特色, 2011—2013年, 初步达成特色项目运动学校标准, 获得上级授牌, 并初步形成中长跑运动特色文化氛围, 2013—2016年, 进一步完善中长跑运动特色项目打造模式, 使之形成学校特色, 扩大人才规模, 实现向市队、省队输送后备人才的目标, 并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学校特色文化教育体系, 2016—2020年, 规划、扩展、完成学校中长跑运动特色打造设施、布局, 将学校打造成为在区市省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所中长跑运动特色学校, 形成完整的中长跑运动特色文化。

篇4:农村初中优质教育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我认为一节高效的课,必须达到: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有收获。

一、什么是“优质高效课堂”

专家们在谈“优质高效课堂”时,有的说:“优质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又有的说:“优质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空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还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客观真实,”等等,而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里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二、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都有提高。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有收获。我认为:构建高效课堂两个核心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

1、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师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备课之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战本。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缆众山小”的感受,而不像是走进了一片大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晕头转向,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例如语文知识,绝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它应该是前后承接,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

(2)要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是课堂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要做到这点,我认为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过硬的基本功:①语言、②板书、③严密的逻辑思维。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试想教师没有抑扬顿挫,幽默风趣的语言,怎么吸引学生的听觉?没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又怎能吸引学生的视觉?没有对知识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怎能给学生智慧的光芒,给学生以心智的启迪?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而来?所以我认为教师具备了这三点,学生才会欣赏你,佩服你,才会对你的课兴趣浓厚。

(3)要有真挚的情感。如果说前面的两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硬件的话,那么这一条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软件保障。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情的。这里所说“真挚情感”有二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说,教师要用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课首先要感动自己,之后方能感动学生。第二层意思是,教师要真心关爱学生,当今强调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它应该是平等的、友好的、在学习过程合作中非常愉快的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建立起这种关系?古人又说:身正方能为范。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去做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非常好。

(4)此外,教师要对每位学生有普遍的关注。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现代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构建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这也是新课标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的新的教学理念。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怎么引导学生呢?课堂上我们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那太累了。所以从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还是比较实用的。编导学案要注意:讲授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而对于新授课来说则应注重基础、注重规范、注重技能。总之,复习课要体现知识主脉,体现规律方法,体现能力的培养,新授课的教学则应体现基础技能、体现规范与反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2、对于学生来说,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课前预习习惯、学生课前预习好了,听课才能有的放矢,会抓住重点、难点。预习不是只看看书本,重要的是思考一些问题,查找一些资料,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行吗?等等一些问题。学生预习到位了,课堂效果自然就好了。

(2)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动脑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重点的内容要勾画,书本上没有的要记在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的重要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的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

篇5:农村初中优质教育

一、解决师资来源

一是改进教师编制管理。教师编制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基本管理制度。在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教学点,生源下降较快、成班率较低的情况下,编制管理就应统筹安排,改变“生师比”编制现状,探索“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途径。

二是灵活聘任艺术师资。就目前农村学校的艺术师资力量来看,很多学校都缺编,一些学校没有艺术教师,甚至一些艺术教师也不教自己的专业而转教文化课。因此,学校既要大力吸收师范院校毕业的艺术专业生担任艺术教学工作,也要面向社会聘请艺术专家、民间艺人担任艺术指导教师,尽快让艺术师资配备达到国家教学计划和基本标准。

三是深挖本校艺术教师潜力。首先,要搞好艺术教育的转岗培训。如充分运用当地教师进修学院等培训机构,在现任教师中选拔具有一定音乐、美术素养和潜质的教师,以及有从事艺术教育志向的年轻教师参加音乐、美术的转岗培训。其次,要开展送教走教,让艺术教师流动起来。如成立艺术教育服务中心,鼓励和安排艺术名师、骨干教师下乡送教和到教学点走教,让他们服务多所学校,在上好艺术课的同时,也对走教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和帮带;或者让艺术教师定点到城郊及农村学校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艺术教师缺乏的现状。

二、做好师资稳定工作

当前,艺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高投入导致绝大多数艺术毕业生不愿到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的乡村学校,而且有的在职教师其艺术专长得到发展以后,又不愿继续留在农村。鉴于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稳定好师资队伍。

一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创造条件,在日常工作中,重视艺术教育,尊重教师劳动,做到政策留人号情感留人;及时公正地对优秀者进行表彰,想方设法地保证艺术工作的补贴费用,按一定比例名额进行评优评聘,包括尽快落实乡镇教师津补贴,吸引和留住农村艺术教师。

二是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教育行政部门要有计划地对农村艺术教师进行必要的岗位培训。学校要为艺术教师的发展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在学校和系统内外给予展示的机会;同时,也要大力创建“请进来”的条件,开展专家讲座、示范观摩课等艺术教育活动。

三是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计划,鼓励和督促教师搞好艺术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教师对艺术教育事业的职业操守,如制订《课堂评价标准》等,对于不认真上艺术课或把艺术课改上其他课的教师,进行严格考核,甚至取消其评聘资格。

三、完善投入机制

一是硬件标配投入。必要的场地设备和器材配备是开展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按200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一类标准,多渠道地解决艺术场地设备和教学器材配备,改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条件。如果有条件,县教育技装中心要加快校园网改造,早日规划实现“千兆到校”工程,让农村学生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城乡学校直通共享的“在线艺术课堂”。

二是提高投入绩效。办农村艺术教育,既要舍得花钱,又要想办法把钱花在点子上。从教育大盘子中节省出的艺术教育专项资金,在一般性投入的基础上应不再搞平均主义,转而只突出“点上”的学校。如对在艺术活动竞赛以及艺术文化建设上取得明显成绩,并出现一定资金困难的学校,以奖补的形式肯定他们的先行先试。

四、健全规章制度

发展艺术教育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要把建立健全艺术教育规章制度和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切实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相关的法规制度。

一是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要想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有效推进农村艺术教育,破解那种“可大可小”、“不那么紧迫”的现状,就必须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在当前国家、省、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认真分析研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方式方法,主动健全完善一套推动艺术教育的政府评价考试制度,从公正评价艺术教师工作、评价学校综合质量和学生考试升学的制度层面,引导和倒逼全社会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

二是完善艺术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在相关行政部门、学校的教育检查评估、达标中制订艺术教育强制性标准,对艺术教育不达标的学校、部门取消其评优、评先资格,失职的追究领导责任。坚持做到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形成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让上下级互相衔接管理,把工作落到实处。

五、把握两个原则

一是坚持展示平台层级制。按照“班级舞台→年级舞台→校级舞台→片区舞台→县级舞台→更高舞台”逐级提升的规律和原则,让师生在全面参与中学到知识,在各自的能力水平范围内得到不同层级的锻炼提升。这种公平公开的展示汇报,既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普及推广,又能挖掘出各方面的亮点与精英,在更大范围内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进步、人人艺术。

二是做好“点上花开”的样本工作。样板的力量和影响是重要而有实效的。农村艺术教育是块“荒地”,一味口头强调其重要性没有多少人去重视,只有通过样本,使大家看到了真实的改变,才能唤起更多人包括官方的认同和响应。如艺术优秀学校和优秀学生就是重要的样本资源,我们要打通学校“艺术办学立校”、学生“艺术求学就业”的上升渠道,通过“点上花开”的支撑、引领和示范,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篇6:农村初中优质教育

论文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

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社会的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越来越跟不上现代社会高速发的进程。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教师

(1)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有些老师自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于他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备课与否,对于课堂教学不会有多大影响。因此,导致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谨。成绩好的学生能理解,成绩差的就只能云里雾里。有些老师甚至还无法回答上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是贻笑大方。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式粗糙,教学循规蹈矩,没有任何创新,致使学生不懂变通。

(3)教学毫无新意,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的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老师所教的东西没有任何兴趣,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这里,学生与老师貌合神离。

(4)不能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有些老师凭着自己的喜好,只关心哪些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差生置之不理,从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严重。

2.学生

初中生,虽不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贪玩好耍,但是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孩子贪玩的天性。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强。没有尝到数学对自己的好处,自然无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家长

篇7: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对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心灵、树立远大理想,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地审美观,开发智力,使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已多年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下面我谈谈实践中得出的几点体会。

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缺少专业性的音乐教师。音乐老师既教数理化又教音体美,音乐课只有简单的教唱,甚至流于形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情感美德,而且使学生对音乐失去兴趣。

其次,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学校没有钢琴、风琴等乐器,更缺少专门的音乐教室。

再次,音乐课得不到重视。在全社会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的大背景之下,音乐课成了各门文化课的自习课。

针对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现需要的解决措施如下: 音乐教学活动,学校领导要重视

每学期都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学校工作计划中适当安排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如歌咏比赛、演唱会等。并且学校领导要关心活动的开展,对活动中涌现的优秀班级、学生教师给予奖励,促进音乐活动的开展。音乐教学中,形式要多样

音乐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现在农村音乐教学停留在歌唱教学阶段,有的教师只教唱歌词,忽视乐理和简谱知识的学习。学生只会唱歌不会识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纠正这些不良倾向,就要进行课堂改革。给学生教会乐理知识、唱歌技巧、器乐知识、舞蹈等理论知识。同时给学生教唱革命歌曲,如:《歌唱祖国》,《党啊,亲爱的母亲》等,使学生受到爱国爱党的思想教育和传统的道德教育。教唱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歌曲,如:《我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默默地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教唱民歌《乌苏里船歌》,《阿里郎》等,感受多民族大家庭和谐、幸福的生活。教唱和欣赏京剧、地方戏曲,让学生感受综合性表演艺术,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欣赏中外名曲如:《高山流水》,《江河水》,《命运交响曲》等,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感受世界艺术的差异性。使人在音乐旋律美的熏陶下产生美好的联想、回忆,培养初中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使音乐课在奏、唱、跳等多种形式中度过。音乐教学的同时,要开展音乐课外活动

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教学的继续。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还能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和特长。它可以教室讲台作为舞台,学生自己在班级内部组织表演活动的形式进行,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登台表演的机会。音乐教师在观看中可以从音色、音准、吐字、演唱技巧、表情等方面进行指导。除了班级内部的活动,学校要多搞文艺演出。学校的文艺节目水平反映了学校音乐课的质量。从学校开展音乐活动的效果看,涌现出了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学生在表演中锻炼了胆量,增长了音乐知识,培养了音乐人才。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欣赏优美的音乐艺术表演,这种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轻松愉快,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校充满了艺术氛围。因此,必须重视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学校要创造条件,成立校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以及其他音乐活动小组,这样会使学校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音乐教学题材要新颖

初中音乐课本中收录歌曲数量有限,题材单一,校园歌曲更少。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娱乐节目的多样,学生渴望富有时代感题材的音乐作品及舞蹈走进校园。初中音乐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如今,我们听到学生在校园中唱流行歌曲等成人歌曲。试想一下,在这些音乐作品的感染教育下,初中生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吗?高尚的道德情操,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从何培养!音乐课上,学生大喊:“我们要唱流行歌曲。”这足以说明学生对校园歌曲的呼唤,这就需要词曲创作者多创作有关校园题材,旋律优美的校园歌曲,涌现一些无私奉献的校园歌手,来满足当下校园音乐发展的需要。音乐教学设施要齐全

设施是音乐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保证良好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校要有音乐教室、民族器乐、西洋器乐、音乐教学挂图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设施不齐全就会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篇8:优质教育与农村教师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放在了人民期盼之首。怎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当然是必须有更好的教师。优质教育、均衡教育, 说到底是由优质或者相对均衡的教师质量所决定。如教育专家朱永新所说:“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 决定着教室里的一切, 决定着教育的品质。”

当下, 教育, 尤其是农村教育, 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师资极不均衡、优质教师数量偏少。农村教育面临着教师老龄化严重和数量不足问题, 年龄老化带来的是观念落后与知识陈旧, 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要求, 与城市教育质量差距越来越大。近几年, 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关政策, 采取多种方式, 为农村补充了部分年轻教师, 多少解了燃眉之急, 但相当数量所补充的教师, 或者非科班出身, 或者学历过低, 难以达到教师的专业要求。笔者几年前曾撰文《谁来农村学校执教?”———关于农村学校教师现状调查与解决途径建议》笔者深深忧虑农村学校因教师问题带来教育质量的低下, 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深深忧虑许多农民为追寻优质教育而逃离乡村, 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读书而增加生活负担;深深忧虑城镇学校学生爆满难以容纳, 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而资源浪费。

解决农村教师质量问题, 一是要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农村教师队伍补充, 首要的是办好师范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教师教育基本上已由三级师范过渡到二级师范, 并逐步迈向一级师范, 发展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幼儿教师教育是下一阶段的行动目标。正在实施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就是一级师范的教师教育。但是, 重点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则很难直接惠及农村学校, 无论是数量还是其他因素, 都满足不了农村学校的需求。因此, 从实践或者事实来看,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必须依托本地的院校来培养, 正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每县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一样。如今中等师范学校早已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为当地农村培养师资的重任应该落在本地 (市) 的师范院校或者本地 (市) 综合院校的师范部了。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要扩大范围, 直接纳入地方院校, 以吸引更多农村学生报考师范专业。欣喜地看到一则报道:“2013年起, 四川省将开始培养免费师范生, 今年计划2000名”。“从今年起, 我省将开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 选拔优秀学生免费攻读师范类专业, 为我省艰苦地区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定向培养教师, 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矛盾, 改善师资结构, 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一个良好开端, 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的希望。

二是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师范教育是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 师范教育是精英教育, 不仅注重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 更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和文化熏陶。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 不限于教学的技能, 而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涵濡浸渍, 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 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 中等师范学校为农村培养了大量进得来、留得住的教师, 如今坚守在中小学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绝大多数仍然是这批教师。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本地 (市) 的师范院校 (原来专科升本的、也有少数还未升本) 一直在为当地农村学校提供教师资源, 众所周知的原因, 质量却远比不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学生 (当时中等师范学校录取的新生和当地重点高中一个分数线, 进入高等师范专科的学生也是高中毕业的优秀学生) 。为实现均衡教育的目标, 为了农村孩子能够“上好学”的梦想, 进入师范专业学习的学生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 至少是二本线以上才能学习师范专业。与此相应, 只有二本以上的院校才具有承担培养教师任务的资格;高职高专由于生源质量的因素, 不应担负培养教师的职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 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教师, 理所当然是“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甚至“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 教育, 尤其是农村教育, 才有教师的优质资源, 教育质量才有基本保证。

三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育需要过程, 因此也需要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成长一批, 离开一批, 学校就永远没有顶梁柱, 办优质教育就永远没有希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保证“教者从优”, 就是激励“优者从教”, 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来。“优者从教”要求未来的教师知识渊博, 业务精湛, 作风纯正, 师德高尚, 为人师表。“优者从教”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落实, 必将造就成优秀的教师队伍。优美的教学环境, 优质的教育效果, 优厚的教师待遇, 优良的教育管理……这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教育发展蓝图, 多么振奋人心, 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教育梦”!

有教师的成长, 才有学生的发展;有优质教师, 才有优质教育。

教师何以成长?首先是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 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 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教师的阅读应循序渐进, 可先从教育专业刊物、教育随笔文集, 再到教育理论专著。阅读教育教学刊物, 可以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从而跟上时代步伐;阅读教育随笔文集, 可以分享智者的教育感悟, 丰富感性体验;阅读教育理论专著, 可以拓展自己的教育视矩, 提升理性认识。板凳须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学习教育理论要下苦功。对于教师而言, 学习教育理论是练内功, 而学习教学艺术和写作是练外功, 内外兼修才能成为顶尖高手。

其次是反思。“思”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也是教师发展的灵魂。陶行知先生“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鞭策我们身体健康, 学问增加, 工作进步, 道德完善。就教学反思来说, 我们教师应当“每日四问”的是:我该如何教学?我这样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我关注了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了吗?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追问, 既反思了自身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 更反思了自我教学理念的问题。每堂课后认真记下对教材的理解, 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 记下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想的火花, 记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学习与反思, 往往会有灵机一动的奇思妙想, 要把这些经验和教训甚至奇思妙想及时地记录、整理出来, 并由特殊推及到一般, 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次是写作。写作, 是进一步开动脑筋、深思熟虑的过程, 是思想升华的过程, 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能量。如一位网友所说:“教育写作是事实上的回味, 材料上的整理, 思想上的思考, 理论上的提高, 文笔上的磨砺, 灵魂上的升华。”我们每一位教师拿起笔来, 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论是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育日志、生活点滴, 都可以下笔成文, 纳入我们的写作范畴;博客、论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交流平台。写作即是思考, 思考即是提高, 只要我们拿起笔来, 就已经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篇9:优质教育与农村教师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把“更好的教育”放在了人民期盼之首。怎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当然是必须有更好的教师。优质教育、均衡教育,说到底是由优质或者相对均衡的教师质量所决定。如教育专家朱永新所说:“站在讲台前的那个人,决定着教室里的一切,决定着教育的品质。”

当下,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师资极不均衡、优质教师数量偏少。农村教育面临着教师老龄化严重和数量不足问题,年龄老化带来的是观念落后与知识陈旧,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要求,与城市教育质量差距越来越大。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多种方式,为农村补充了部分年轻教师,多少解了燃眉之急,但相当数量所补充的教师,或者非科班出身,或者学历过低,难以达到教师的专业要求。笔者几年前曾撰文《谁来农村学校执教?”——关于农村学校教师现状调查与解决途径建议》笔者深深忧虑农村学校因教师问题带来教育质量的低下,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深深忧虑许多农民为追寻优质教育而逃离乡村,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读书而增加生活负担;深深忧虑城镇学校学生爆满难以容纳,农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而资源浪费。

解决农村教师质量问题,一是要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农村教师队伍补充,首要的是办好师范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师教育基本上已由三级师范过渡到二级师范,并逐步迈向一级师范,发展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幼儿教师教育是下一阶段的行动目标。正在实施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就是一级师范的教师教育。但是,重点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则很难直接惠及农村学校,无论是数量还是其他因素,都满足不了农村学校的需求。因此,从实践或者事实来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必须依托本地的院校来培养,正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每县一所中等师范学校一样。如今中等师范学校早已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为当地农村培养师资的重任应该落在本地(市)的师范院校或者本地(市)综合院校的师范部了。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要扩大范围,直接纳入地方院校,以吸引更多农村学生报考师范专业。欣喜地看到一则报道:“2013年起,四川省将开始培养免费师范生,今年计划2000名”。“从今年起,我省将开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选拔优秀学生免费攻读师范类专业,为我省艰苦地区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定向培养教师,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紧缺的矛盾,改善师资结构,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一个良好开端,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质量的希望。

二是要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师范教育是优秀教师成长的摇篮,师范教育是精英教育,不仅注重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更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和文化熏陶。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不限于教学的技能,而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涵濡浸渍,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中等师范学校为农村培养了大量进得来、留得住的教师,如今坚守在中小学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绝大多数仍然是这批教师。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本地(市)的师范院校(原来专科升本的、也有少数还未升本)一直在为当地农村学校提供教师资源,众所周知的原因,质量却远比不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学生(当时中等师范学校录取的新生和当地重点高中一个分数线,进入高等师范专科的学生也是高中毕业的优秀学生)。为实现均衡教育的目标,为了农村孩子能够“上好学”的梦想,进入师范专业学习的学生的质量一定要有保证,至少是二本线以上才能学习师范专业。与此相应,只有二本以上的院校才具有承担培养教师任务的资格;高职高专由于生源质量的因素,不应担负培养教师的职责。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师,理所当然是“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甚至“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才有教师的优质资源,教育质量才有基本保证。

三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需要过程,因此也需要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成长一批,离开一批,学校就永远没有顶梁柱,办优质教育就永远没有希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证“教者从优”,就是激励“优者从教”,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来。“优者从教”要求未来的教师知识渊博,业务精湛,作风纯正,师德高尚,为人师表。“优者从教”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坚持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落实,必将造就成优秀的教师队伍。优美的教学环境,优质的教育效果,优厚的教师待遇,优良的教育管理……这将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教育发展蓝图,多么振奋人心,多么令人欢欣鼓舞的“教育梦”!

有教师的成长,才有学生的发展;有优质教师,才有优质教育。

教师何以成长?首先是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教师的阅读应循序渐进,可先从教育专业刊物、教育随笔文集,再到教育理论专著。阅读教育教学刊物,可以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从而跟上时代步伐;阅读教育随笔文集,可以分享智者的教育感悟,丰富感性体验;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可以拓展自己的教育视矩,提升理性认识。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学习教育理论要下苦功。对于教师而言,学习教育理论是练内功,而学习教学艺术和写作是练外功,内外兼修才能成为顶尖高手。

其次是反思。“思”是生命存在的价值,也是教师发展的灵魂。陶行知先生“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鞭策我们身体健康,学问增加,工作进步,道德完善。就教学反思来说,我们教师应当“每日四问”的是:我该如何教学?我这样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吗?我关注了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了吗?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追问,既反思了自身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更反思了自我教学理念的问题。每堂课后认真记下对教材的理解,对教法的选择和运用,记下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想的火花,记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学习与反思,往往会有灵机一动的奇思妙想,要把这些经验和教训甚至奇思妙想及时地记录、整理出来,并由特殊推及到一般,上升到理性认识……

再次是写作。写作,是进一步开动脑筋、深思熟虑的过程,是思想升华的过程,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能量。如一位网友所说:“教育写作是事实上的回味,材料上的整理,思想上的思考,理论上的提高,文笔上的磨砺,灵魂上的升华。”我们每一位教师拿起笔来,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论是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育日志、生活点滴,都可以下笔成文,纳入我们的写作范畴;博客、论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交流平台。写作即是思考,思考即是提高,只要我们拿起笔来,就已经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孩子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人数的67%左右。老百姓的教育梦,就是能够在家门口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公平教育。这个梦的实现,就是中国教育梦的实现。

上一篇:酒驾肇事刑事责任下一篇: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改革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