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考试

2024-05-24

合同法考试(精选7篇)

篇1:合同法考试

自由乃人类的不懈追求。自由不仅意味着对人格的尊重,也使社会上分立的知识得以充分运用。合同自由是自由的当然推论,而合同形式自由则是合同自由的表现之一。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合同形式自由原则。

不过,承认合同形式自由不能损害整体秩序。因此,当某些合同形式会给秩序造成不利益时,就应该对其加以限制。而限制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在合同形式方面的自由程度。那么,到底法律应该对合同形式限制到何种程度呢?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法律应该强制,什么情况下法律不应强制呢?围绕该基本问题,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合同形式强制逐一进行检讨。

一、合同的形式

(一)合同形式的含义

在学说上,合同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表示一致为要素的法律行为。只要属发生私法上效果为目的的合意,无论为债权合同,物权合同抑或为亲属上之契约,均包括在内。而狭义的合同,则专指债权合同。[1] 本文采广义上的合同,尽管这不是我国《合同法》的态度。依该法,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合意,均不是合同。[2] 合同形式指的是合同当事人意思的载体,[3] 其与当事人之合意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二)合同形式的类型

依权利之义务主体的范围不同,可将民事实体权利分为对人权和对世权。对人权(如债权)的义务主体是特定的,而对世权(如物权)的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相应的,本文将合同分为变动对人权的合同与变动对世权的合同。

1.变动对人权合同的形式

债权是典型的对人权。债权合同为典型的变动对人权合同。变动债权合同的典型形式有口头、书面、公证等。具体而言:

(1)口头。口头形式是指人们以直接对话的方式订立合同的形式,如当面交谈、电话联系。口头合同以语言作为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

(2)书面。书面形式是指人们以书面文字表达合意的方式订立合同的形式。近年出现的数据电文形式亦属于书面。我国《合同法》即在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书面合同以负载于一定媒介的文字作为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

(3)公证。公证形式是指人们以到公证机关作成公证书的方式订立合同的形式。公证所涉及的不独为当事人的行为,还包括公证机关的审查公证行为。不过,本文此处言及公证形式,强调的是当事人表达自己意志的方式,而不是公证机关的对合同的审查,至于公证机关的行为,从私法视角看,不过是当事人行为的辅助而已。

2.变动对世权合同的形式

当事人表达变动对世权的合意,当然可以采用上面所述的口头、书面等形式,此不赘述;除此之外,本文认为变动对世权的合同还经常采用公示的形式。所谓公示,即以一定方式将一定信息予以公布的行为。由于物权为典型的对世权,因此下文将以物权合同为例加以论证。物权合同涉及的公示方式主要有交付与登记两种。具体而言:

(1)交付。交付指移转物之占有。当然,基于债的关系亦可能发生标的物的交付,如运输合同,但此处的交付指与物权变动有关的交付。

对交付之性质的探讨需要从物权行为理论的初创谈起。一般认为,萨维尼是物权行为理论的创始人。萨氏认为:“交付是一种真正的契约,因为它具备契约概念的全部特征:它包括双方当事人对占有物和所有权移转的意思表示……仅该意思表示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交付是不足够的,因此还必须加上物实际占有取得作为其外在的行为……”[4] 在物权行为理论出现之前,人们把交付作为单纯的债务履行行为,并未探讨交付行为中是否包含当事人的物权合意;而物权行为理论则认为交付行为中隐含着物权合意,该理论实际上是从交付中抽象出了物权变动的合意,继而认为交付行为是物权行为。也就是说,物权合意与物的交付共同构成了物权行为。因此,交付完全可以单独作为物权合同的形式。

(2)登记。登记是指将某一事项向登记机构求为记录。物权变动中的登记是指物权变动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要求,向国家主管机关提供申请书、有关的产权证书、协议书、契证等,要求登载记录物权变动事项,该机关经审查认为无误时,将物权变动事项记载于特备公簿。[5] 从该登记的意义看,登记既包含当事人的行为,也包含登记机关的行为。似乎难言登记为私行为的形式。但是本文认为,在当事人间无另行物权变动合同的情形下,登记实反映了当事人的物权变动合意,因此登记与交付一样,同样可以作为物权合同的形式。至于登记中的主管机关行为,从私法视角观之,不过是对当事人行为的辅助而已,与当事人用自动系统公示实无差别。就登记为不动产物权变动合同的形式而言,孙宪忠先生与本文持同样观点:“物权独立意思与其表现形式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如果要问物权的独立意思在哪里?那么就可以回答说在它的表现形式里,物权的独立意思与不动产登记和动产的占有移转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6]

对于公示的对象,众说纷纭。以物权合同中的公示为例,学说有谓“权利公示”者;[7]有谓“物权变动之公示”者;[8] 也有谓“将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公开向社会公众显示”者。[9] 上述“权利公示”说和“权利变动公示”说实是同义的,二者都预设了在公示之前即已发生了物权的变动。

本文认为,由于物权行为的形式有多种,因此对公示的对象不能一概而论,应视具体情形而定:第一种情形,法律没有强制公示并且当事人也没有采用公示作为物权合同的形式。在这种情形下,在公示时物权行为实际上已经产生,物权已经发生变动,因此公示的对象就只能是权利的变动;第二种情形,法律没有强制公示,而当事人采用了公示形式,也就是说没有采用公示以外的形式为物权行为。在这种情形下,在公示以前没有物权行为发生,自然也就没有发生物权的变动,因此公示的对象不可能是权利或权利的变动,而只能是当事人之间的物权合意;第三种情形,法律强制公示。在这种情形下,法律不承认非经公示的物权行为的效力,因此在公示以前物权行为并没有生效,物权也就没有发生变动,所以公示的对象只能是当事人在公示前或在公示当时达成的物权合意。

篇2:合同法考试

1.缔约过失责任:指当事人于缔约合同之际具有过失,从而导致合同不成立,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时,使当事人遭受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3.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4.提存:是指债务人将无法清偿的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保存,由此消灭债的行为。

5.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6.实践合同:除经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需以交付合同标的物为合同成立要件的,称为实践合同。

7.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8.预期违约: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

9.格式条款: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10.不安抗辩权:指在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义务一方在后履行义务一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发生恶化而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时,有权要求对方先为对待履行或提供担保,在对方未为对待履行或未提供担保时,有权中止合同而拒绝自己的履行。

11.试用买卖:指约定买受人先行试用标的物,然后在一定期间内再决定是否购买的买卖合同。

12.单务合同: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承当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则只负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

简答题

1.简述效力待定合同的具体种类。

③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④法定代表人越权订立的合同。

2.简述格式条款解释的原则。

①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来解释。通常理解是指通常情形下会订立该合同的一般人的理解。

②作不利于格式条款提供方的解释对合同条款的解释。

③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合同中既有格式条款又有非格式条款,且两者不一致的,应按照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的规则解释。①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②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3.简述缔约过失责任类型。

①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②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③违反保密义务。

④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4.简述合同漏洞的补充规则。

①当事人协议补充原则 ②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原则 ③法定补充原则

5.简述无效合同的原因

①合同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②合同标的不能确定。

③合同标的不能。

④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⑤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6.简述代位权适用条件。

①债务人须享有对于第三人的权利。②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

③债务人已陷于迟延。④债务人的怠于行使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

7.简述撤销权的适用条件

①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②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③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8.简述要约的构成要件。

①要约必须由特定的当事人作出。

②要约必须向相对人作出。

③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主观目的。

④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9.简述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

①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②债务人预期违约。

③宽限期后,当事人仍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的。

④当事人的其他根本不履行行为。

⑤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合同的情形。

10.简述承诺的构成要件。

①承诺必须由受约人作出。

②承诺必须向要约人作出。

③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否则,视为拒绝原要约,并构成新要约。④承诺必须在要约的存续期间内作出。

⑤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规定。

论述题

1.试述违约责任的概念、承担方式及归责原则。

违约责任,依据民法通则又称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所承担的法律后果。一般地说,当事人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订立合同后,就应该自觉履行合同义务,但是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情况,若放任违反合同义务行为,则是对双方当事人“合意”的否定,是对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的否定,因此,设立违约责任制度,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该债务在性质上转变成为一种强制履行的责任。这样才能有效维护合同纪律,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承担方式: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继续履行,其他。

违约金作为违约责任的方式,直接来源于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若未约定,则不产生违约金责任。支付违约金不以有损害事实为要件,当事人可在合同中,对将来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形作出具体分析后,约定一个固定的总额,也可就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值总额约定一个违约金比率。但是违约金的约定应该合法合理。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过分高于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或适当减少。

损害赔偿责任方式,具有典型的补偿性,它以违约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事实为基础。违约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后,便不再承担违约金责任,反之,承担违约金责任后,便不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依合同当事人的事先约定。损害赔偿责任有四个限制规则:合理预见规则,减轻损害规则,责任相抵规则,损益同销规则。

继续履行尽管未增加债务人的负担,但是它是通过法律规定的强制手段,迫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具有对债务人惩戒的性质,因而不失为一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继续履行应具备四个条件:须有合同债权人的请求;债务履行仍有可能;有继续履行的必要;法院认为适用继续履行。

其他补救措施,是指《合同法》第111条所规定的情形,“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

照本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依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归责原则:我国是严格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又称无过错责任,是指违约责任发生以后,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责任,应主要考虑违约的结果是否因违约方的行为造成,而不考虑违约方的故意和过失。严格责任以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与违约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要件。只要能够证明某一违约后果系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的行为引起,即可要求违约方承担责任。

2.论述合同保全制度

合同保全制度的确立体现了现代民法对债权人保护周密细致化的趋势。合同保全制度,是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致使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受到危害,而设置的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法律制度。具体包括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和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其中,债权人的代位权着眼于债务人的消极行为,当债务人有权利行使而不行使,以致影响债权人权利的实现时,法律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以自己的名义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而债权人的撤销权则着眼于债务人的积极行为,当债务人在不履行其债务的情况下,实施减少其财产而损害债权人债权实现的行为时,法律赋予债权人有诉请法院撤销债务人所为的行为的权利。债权人有了代位权和撤销权这两项权利,就可以用来保全债务人的总财产,增强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能力,以达到实现其合同债权的目的。

3.试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合同法的指导思想以及调整民事主体间合同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准则,其贯通于整个合同法律规范之中。体现了合同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是进行合同立法、司法和守法的总方针,不同于合同法的具体原则和规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意思自治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取得权利、承担义务或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基于其意志的自由,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非法干预。该原则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当事人在进行合同活动中对外表达内心真实意愿即合同自由。意思自治原则既是合同主体平等法律地位的具体体现,更是从法律的角度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平等原则是指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并要求所以民事主体同等地受法律的约束。在合同法中就是通过基本原则肯定当事人合同地位平等,在权利义务的分配上平等协商,肯定合同主体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本着公正的观念从事合同活动,正当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在民事活

动中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诚实信用原则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它要求在市场交易中不损害其他竞争者、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市场道德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公序良俗原则,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概念和法律原则。合同法指明,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合同法和补充合同法漏洞的准则;是解释合同条款、评价合同效力和补充合同漏洞的依据;确定了抽象的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作用;提供司法审判的准则,性质上属于强行性规范。

4.论述合同的分类。

①主合同与从合同

根据合同间的主从关系,合同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前者指不依赖他合同而独立存在的合同。后者指以他合同的存在为存在前提的合同。

②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

根据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分担不同,合同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前者指合同当事人双方相互享有权利,相互负有义务的合同。后者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负担义务,另一方只负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

③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以当事人取得权益是否须付相应代价为标准,合同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前者指当事人一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须向双方当事人偿付相应代价的合同。后者指当事人一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不必向对方当事人偿付相应的对价的合同。

④诺成性合同与实践性合同

根据合同是否可以交付标的物为生效要件,合同分为诺成性合同和实践性合同。前者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且生效的合同。后者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须以实际效付标的物才能生效的合同。

⑤要式合同与非要式合同

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需要特定的法律形式,合同分为要式合同和非要式合同。前者指须采用特殊法定形式才能成立的合同。后者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特别约定需采用特殊形式的合同。

⑥以订约人是否仅为设定权利义务为标准,合同可分为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束己合同,是指严格遵循合同相对性原则,当事人为自己设定并承受权利义务,第三人不能向合同当事人主张权利,当事人也不得向第三人主张权利的合同。此为合同的常态。涉他合同,是指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为第三人设定了权利或约定了义务的合同,包括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和由第三

人履行的合同。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的区别,是二者的缔约目的和合同的效力范围不同。

⑦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根据法律上有无规定一定的名称,合同可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有名合同是指法律上或者经济生活习惯上按其类型已确定了一定名称的合同,又称典型合同。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和民法学中研究的合同都是有名合同。无名合同是指有名合同以外的、尚未统一确定一定名称的合同。无名合同如经法律确认或在形成统一的交易习惯后,可以转化为有名合同。

5.论述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责任的承担。

标的物风险有特定含义,指买卖合同订立以后,标的物非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发生的意外毁损、灭失的情况。风险责任承担,是指标的物发生意外毁损或灭失时,由卖主还是由买主承担的问题,即标的物的风险由谁承担的问题。

《合同法》第142条原则地规定了买卖合同变动物风险承担采“交付”主义,即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后由买受人承担。具体情况:动产送货上门的,在途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动产自提的,回途风险由买受人承担;动产代办托运、邮寄的,办完托运、邮寄手续后由买受人承担;动产的各类观念交付的,自各自完成观念交付时移转风险给买受人。

篇3:解读《劳动合同法》

《劳动合同法》已经生效3个月了, 关于该法的争议却一直在持续, 企业在法律出台前后采取了种种“应对”措施。关于新法精神的“误解”“误读”还在继续, 一些求职者和参加工作的人对于新法的实效也存有种种担忧。但3个多月的实施并没有出现人们所担心的“严重后果”, 新法的成效也将继续在践行中为人们所进一步认识。综合以前部分人的种种担忧, 新法实施产生的震荡更多的是缘于人们心理上的恐慌。

《劳动合同法》究竟触动了社会的哪根神经?其实从立法的精神来说, 法律从来都是以维护社会公平为出发点的, 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损害一方的利益来保障另一方的利益, 从来就不是立法的初衷。新法之所以引起一部分人的恐慌与担忧, 除了心理上的原因, 还有就是由于新法对过去的不规范和对劳动者保障的缺失进行调整, 打破了旧的行业规则, 影响了不规范企业的潜规则。

新法的“新”主要体现在对过去法律的调整、完善上, 并没有干扰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让人才的聘用与流动退回到计划经济时代, 重拾铁饭碗。但新法实施后的阵痛是必然有的, 阵痛之后也必将会使人才与企业的发展走上一条和谐之路。

篇4:《保险合同法》期末考试

关键词:保险人说明义务;重要事项;投保人;互联网

我国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发展历程

明确说明作为保险人的一项法定义务,可追溯至1983年颁布的《财产保险合同条例》,该条例第7条第一款规定:“在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方应当将办理保险的有关事项告知投保方。”这个时候保险人的告知范围是很广泛的的,只要是与办理保险的有关事项均需要告知投保方。但是对保险人未履行该义务并没有规定相应的后果。2002年修订《保险法》时对上述条款未做修改。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将上述二条并为一条。第十七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可以看出2009年的新《保险法》对保险人的说明义务的有了前提条件——“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对于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也有了扩张——“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均需明确说明,但对未明确说明的法律后果依然没有改变,依然是“该条款不产生效力”。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9条规定:“保险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中的责任免除条款、免赔额、免赔率、比例赔付或者给付等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可以认定为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司法解释(二)进一步扩大了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可以看出不仅规定了完全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需要说明,对于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也需要明确说明。综上,到目前为止我国保险人的说明义务范围限于保险合同条款,而明确说明义务的条款仅仅限于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对未明确说明的法律后果也是单一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范围的狭窄,导致被保险人感觉被骗,退保的事件依旧屡见不鲜。

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立法宗旨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保险合同是典型的格式合同,投保人对这些条款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而保险活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一般投保人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对保险合同条款内容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误解,这些均能导致在保险事故发生后,给保险人造就抗辩的理由,而投保人得不到预期的保险保障。基于公平原则和最大诚信原则,拥有专业技术优势的保险人应当对涉及双方当事人重大经济利益的条款进行说明,以使最终成立的保险合同建立在双方充分理解合同条款含义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法律上设置“明确说明”义务,目的就是让投保方获得必要的信息,明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避免权利的无谓丧失,从而有利于平衡利益风险,体现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1]

我国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正在扩张

由我国保险法的发展可以看出,法律规定对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的对象的范围正在一步步扩张。早在2010年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定》第15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当在犹豫期内对合同期限超过一年的人身保险新单业务进行回访,并及时记录回访情况。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的回访,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从规定中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已注意到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重要事项”的重要性。对于与投保人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根据征求意见稿保险人均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提示告知投保人。因为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最初的立法宗旨就是为了解决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投保方获得必要的信息,明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签订合同的法律后果。所以尽管征求意见稿并未将上述投保人应该提示告知的义务定义为明确说明义务。

对我国保险人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的建议

从规定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人身保险业务投保人需要获得理解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保险合同条款内容和免除保险人责任条款。对于保险人应该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范围,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参照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运用的核心词汇——“重要事项”。

对互联网保险中保险人履行明确说明义务的方式的建议①

由于人身险本身的复杂性,为了使投保人真正理解自己在电子保单生成时自己每一次点击鼠标意味着怎样的法律后果,也使得保险人的说明义务真正使得投保人实质上理解,而非只是应付法律规定而程序化的设计条款,笔者认为对我国人身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时在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前,有必要履行以下两个步骤。

1.保险人应该在投保人进入阅读保险合同条款界面之前,借助电子媒体,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履行说明义务。对于一般的投保人而言,保险条款多显得专业生涩,所以保险人应该运用网絡通过视频、音频、等新技术将前述的所有“重要事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现,使投保人易于理解,印象深刻。视频、音频和等的制作的目的是要告知投保人与其相关的“重要事项”,而不能一味强调消费者体验性感受,更不能有销售误导。

2.通过第一步对投保人进行实时的讲解说明后,接下来可以设置合理的诸如弹框式的风险提示,通过在线客服对投保人进行询问,询问的内容应该包含刚刚上面所提到的“重要事项”。若投保人没有理解或者理解错误,应该及时予以说明,直到得到投保人肯定的反馈后,再确认投保动作的完成。

最后保险人和投保人都应该做好证据保存工作,利用网络优势,可以对上述步骤的视频,音频,和对话内容予以保存,在将来发生纠纷时可以提供有力的证据。

针对目前保险人说明义务过分注重程序而非实质,导致保险公2司因明确说明义务的败诉率居高不下[3],而投保人又有上当受骗的感觉的局面。在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之前,保险人履行上面两个步骤,可以使保险人的明确说明义务履行的更有意义,也能更好的保护保险消费者的权益。(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保险合同责任免除条款明确说明义务的适用标准”,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网,2011/09/02;http://jiaojiang.tzcourt.cn/InfoPub/ArticleView.aspx?ID=1399

[2]于海纯,吴民许:“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及其启示”,《保险研究》2009年第5期

[3]罗璨:“保险说明义务程序化蜕变后的保险消费者保护”,《保险研究》2013年第四期

注解:

①于海纯,吴民许:“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制度及其启示”,《保险研究》2009年第5期

篇5:司法考试合同法

《合同法》第1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1)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2)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合同法》第2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1)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2)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3)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可见,要约失效有4种情况,其中包括撤销,但撤销本身受到严格限制。

《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商业广告原则上为要约邀请而不认定为要约,但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依照该法第14条的规定,要约的内容应该符合的条件是:(1)内容具体确定;

(2)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合同法》第42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合同法》第403条第2款的规定,受托人因委托人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所以,丙可以选择甲或乙作为相对人主张权利,但只能选择一人,且一经选定不得变更.《合同法》中规定的违约责任一般情况下是无过错的归责原则,但是在分则中有例外的情况,保管合同就是典型的情况之一。《合同法》第374条规定: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在无偿保管合同中,保管人仅就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承担赔 偿责任。

《合同法》第341条规定:委托开发或者合作开发完成的技术秘密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以及利益的分配办法,由当事人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当事人均有使用和转让的权利,但委托开发的研究开发人不得在向委托人交付研究开发成果之前,将研究开发成果转让给第三人。

《合同法》第206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当事人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债权人可以随时主张权利,并催告后准备一个合理期限。期限届满,开始计算贷款合同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届满,起诉权并没有消灭,只是胜诉权消灭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产生了抗辩权,故当事人有权起诉,法院应当受理。《民事诉讼法意

见》第153条规定: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合同法》第185条的规定,赠与合同乃不要式、诺成合同,根据该法第186条的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得任意撤销。交付通常是指现实交付,即标的物直接占有的移转。但为了交易上的便利交付以不限于这种现实的直接占有的移转,而是有了许多变通的交付方法也即观念交付,包括简易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等(1)所谓简易交付,即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物权变动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称先占后买的情形。(2)占有改定是指动产物权的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特别约定,标的物仍然由出让人继续占有,此时,在物权让与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3)指示交付是指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出让人将其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替交付。拟制交付是指出让人将标的物的权利凭证交给受让人,以代替物的现实交付。

《合同法》第39条第2款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该法第40条规定,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52条和第53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合同法》第41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合同法》第65条规定了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即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在涉他合同(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当中,合同法严格按照合同相对性原理解决违约责任问题,也即只有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相互请求承担违约责任,第三人不能被合同当事人请求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99条的规定,抵销权具有形成权性质,具备以下四个要件者,双方当事人均享有抵销权:(1)互负债务,(2)双方债务均已到期;(3)债的性质、种类相同;(4)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性质可以抵销。《民法通则》第138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债权人丧失胜诉权,不丧失起诉权和实体权利即债权债务关系仍然存在,债务被称为自然债务,债权人仍然得以主张,只是债务人取得了抗辩权。这一立法精神在《诉讼时效规定》中得到彻底体现。循此原理,可见我国立法是不存在把诉讼时效期间经过与否当作否定单方抵销权行使的要件。也就是说,只要双方债权债务到期,无论其是否经过了诉讼时效期间,都不影响双方主张抵销权。所以,有的考生认为只有未过诉讼时效期间之债的债权人一方才能主张单方抵销权的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已过诉讼时效期间之债的债权人也可以主张单方抵销权。

《合同法》第68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3)丧失商业信誉;(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必须负举证义务,证明对方存在上述情形之一。

篇6:《合同法》考试卷(B)

期末考试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7353授课课时:48课时

课程名称:合同法适用对象:本科

《合同法》考试卷(B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承诺

2、格式条款

3、风险负担

4、保管合同

5、居间合同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意思表示中,不属于要约的是:

A、招股说明书B、商业广告

C、投标D、拍卖公司

2、甲公司与一香港公司就购买一批文化用具进行磋商,甲公司在传真中言明如达成协议则以最终签订售货确认书为准。香港公司在接到甲公司的最后一份传真时认为双方已就该笔买卖的价格、期限等主要问题达成一致,遂于1996年9月1日向甲公司开出信用证,但甲公司以信用证上注明的价格不能接受为由拒绝发贷。依照法律,下列有关该案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买卖合同不成立,甲公司有权拒绝发货

B、买卖合同不成立,甲公司有权拒绝发货,但应补偿香港公司相应的损失

C、买卖合同已成立,甲公司应履行合同

D、买卖合同已成立,但因未发生实际损失,故甲公司不承担法律责任

3、甲、乙双方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这在合同法理论上称作什么权利?

A、先履行抗辩权B、先诉抗辩权

C、同时履行抗辩权D、不安抗辩权

4、甲与乙订立了一份苹果购销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20万公斤苹果,货款为40万元,乙向甲支付定金4万元;如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应支付违约金6万元。甲因将苹果卖与丙而无法向乙交付苹果,乙提出的如下诉讼请求中,既能最大限度保护自己的利益,又能获得法院支持的诉讼请求是什么?

A、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

B、请求甲双倍返还定金8万元,同时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

C、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同时请求返还支付的定金4万元

D、请求甲支付违约金6万元

5、甲向乙购进一批玉米,双方约定,合同履行地在乙所在城市S市。5月1日乙为甲代办托运运往M县。在运输途过程中,5月3日甲与丙签订协议,将该批玉米转让给丙,在M

县火车站交货。5月4日由于遇山洪爆发,火车在运输途中出轨,玉米损失。该损失应由谁承担?

A、甲承担B、乙承担C、丙承担D、甲与丙分担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如何认识法人或其他组织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的效力?

2、如何理解买卖合同中出卖人的瑕疵担保义务?

3、建设工程合同承包人的法定优先权应如何行使?

四、法条分析题(10分)

我国《合同法》第43条规定:“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无论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泄露或者不正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请对上述法条的含义、法理依据及具体适用进行分析。

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一)某照相器材商店购进一批新型相机,每部定价为2998元。售货员在制作标价牌时,误将2998元标为1998元。某日,顾客A入店,发现在别处卖近3000元的相机在这里只卖1998元,遂一下买了两部。事后,当售货员再次去库房取货时,才发现每部少收了1000元。商店经多方查找,终于找到A,要求退货或补足差价。A称,自己买回两部相机是付了钱的,买卖已成交,岂有退货之理;再说,其中一部相机已以2600元卖给了同事B,还要看B是否愿意退货。商店按A所指找到B,B也拒绝了商店的要求。商店遂以A、B为被告诉到法院,要求退货或补足差价。试问:

(1)商店与A之间买卖合同的性质及法律后果如何?

(2)商店对A、B的诉讼请求能否成立?为什么?

(二)甲公司因生产需要,准备购入一套大型的生产设备。乙设备厂得知此情况后,向甲公司发出了一份详细的书面要约,并在要约中注明:“请贵公司于4月15日前答复,否则该要约将失效。”甲公司接到要约后,仔细对比了乙设备厂与其他厂家的设备质量与价格,认为乙设备厂的设备性能优良而价格适中,愿意购买,但由于本公司工作人员的延误,直到4月17日才向乙设备厂发出承诺。乙设备厂收到该承诺后未予理睬。试问:

(1)若乙设备厂发出要约后想撤销该要约,其是否能行使撤销权?

(2)甲公司发出的承诺属于什么性质?甲乙双方之间的合同是否成立?

(3)若甲公司于4月12日以特快专递的方式作出承诺,但由于邮局工作人员的延误,乙设备厂直至4月17日才收到此承诺。乙设备厂以承诺以过期为由未予理睬。这时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

(三)2000年7月,甲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从银行贷款50万元,双方约定于⒛01年7月还本付息。银行考虑到甲公司的经营情况不好,要求其提供抵押。甲公司决定将其4间厂房设定抵押作为按期还款的担保。⒛00年12月,甲公司因为赶活,就在该4间厂房旁边增建了2间简易工棚,作为临时的加工场所。同时,为了方便通车,决定拆除一间厂房。2001年7月,因为市场疲软,甲公司的产品销路不好,不能按时偿还贷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数次催告,但是甲公司无力还款。试问:

(1)该抵押权的设定应满足那些形式和程序要件才能生效?为什么?

(2)如果抵押合同中没有对抵押担保的范围作出规定,该抵押权所担保的范围有哪些?

(3)甲公司在设定抵押权时,该厂房所占用的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是否一并抵押?该公司增建的2间简易工棚是否属于抵押财产?

(4)对于拆除厂房的现象,银行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保全抵押权?

(5)银行如何实现自己的债权?

(四)某年3月7日,外地赵某因准备考GRE出国留学,来北京复习、考试和联系国外学校,欲在北京市海淀区租空房一问。海淀区居民王某正好有空屋一间想出租。赵某、王某因此订立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合同约定:租赁期4个月,王某从本年3月7日起将空屋一间租赁给王某使用,至当年7月7日收回。并约定了价格和双方的其他权利、义务。此期间,王某刻苦学习,GRE考试成绩较好,于是向美国某名牌大学寄出入学申请。但直到7月7日,美国学校仍未发出入学通知书。租赁期满,赵某移居海淀区新住址。由于赵某在申请入学时一直用的是所租的王某的房子所在的通信地址,因此赵某对王某说,若美国学校有信寄过来,请麻烦转寄给他的新址或通知他来取。半个月后,美国学校的录取通知寄到王某处,王某收到后,认为房客已走,人一走,茶就凉,所以仍到一边,给弄丢了。不但没有转寄到赵某的新址或通知赵某来取,而且当赵某来询问时,他为掩盖自己的过失,竟然说什么也没见到。致使赵某错过极好赴美留学机会。后赵某多方查询,方知真相。赵某因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赔偿损失。试问:

(1)至7月7日,该房屋租赁合同终止,即双方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2)刘某无义务将来信转寄给王某或通知王某来取,因此刘某不应当赔偿王某的损失?

(五)A县的甲公司与B县的乙公司于2001年7月3日签订一份空调购销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购进100台空调,每台空调单价2000元,乙公司负责在B县代办托运,甲公司于货到后立即付款,同时约定若发生纠纷由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乙公司于7月18日在B县的火车站发出了该100台空调。甲公司由于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于7月19日传真告知乙公司自己将不能履行合同。乙公司收到传真后,努力寻找新的买家,于7月22日与C县的丙公司签订了该100台空调的购销合同。合同约定:丙公司买下100台托运中的空调,每台单价1900元,丙公司于订立合同时向乙公司支付10000元定金,在收到货物后15天内付清全部货款;在丙公司付清全部货款前,乙公司保留对空调的所有权;如有违约,违约方应承担合同总价款百分之二十的违约金。乙公司同时于当日传真通知甲公司解除与甲公司签订的合同。铁路运输公司在运输过程中于7月21日遇上泥石流,30台托运中的空调毁损。丙公司于7月26日收到70台完好无损的空调后,又与丁公司签订合同准备将这70台空调全部卖与丁公司。同时丙公司以其未能如约收到100台空调为由拒绝向乙公司付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公司在与甲公司的合同履行期届满前解除合同的理由是什么?在此解除合同的情形下,乙公司能否向甲公司主张违约责任?

(2)遭遇泥石流而毁损的空调的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3)乙公司认为丙公司拒绝付款构成违约,决定不返还其定金,还要求其支付38000元的违约金,问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篇7:新劳动合同法操作指南考试

单选题

1.《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D

1.A

2.B

3.C

4.D《劳动合同法》就是《劳动法》的子法之一《劳动合同法》跟《劳动法》构成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不是没有任何冲突的以上说法都错误

2.下列哪些情形中,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回答:正确

1.A

2.B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

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3.C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4.D以上都包括

3.劳动合同与一般的民事合同有哪些区别?回答:错误

1.A

2.B

3.C劳动合同是在国家干预下的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民事合同是没有国家干预的,体现的是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自治在民事合同中,当事人之间基本上没有强弱之分,而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强弱对

比则比较悬殊

4.D以上说法都正确

4.以下哪些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回答:正确

1.A

2.B有关劳动报酬有关工作时间

3.C

4.D有关劳动安全卫生以上答案都包括

5.应届毕业生的跳槽率很高的主要原因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他们一直生活在学校里,根本不了解社会上的众多企业工资待遇低思想激进,不满刚开就业时的工作以上答案都包括

6.员工频繁跳槽,损失最大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员工自己用人单位公司老板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7.劳动合同一般不必备以下那个条款: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限社会保险

8.企业固定期限合同太多,会导致以下哪些弊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短期的固定期限合同造成员工不稳定短期的固定期限合同造成员工忠诚度低,跳槽频繁确定合同期限后,企业就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去培养员工以上答案都包括

9.一般来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回答:正确

1.A以完成单项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B以项目承包方式完成承包任务的劳动合同

3.C因季节原因临时用工的劳动合同

4.D以上答案都包括

10.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回答:正确

1.A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2.B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C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4.D以上答案都包括

11.下列哪种情形,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1.A企业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2.B企业没有任何过错,员工提前三十天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3.C企业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4.D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12.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1.A劳动合同期满的2.B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C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D以上答案都包括

13.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回答:正确

1.A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回答:正确回答:正确

2.B

3.C

4.D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以上答案都包括

14.一般而言,集体合同的签订程序的第3步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审议签字登记备案公布

15.非全日制用工的优点主要有哪些?回答:正确

1.A

2.B

3.C

上一篇:我长大了主题中队会作文下一篇:施工人员工作计划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