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资助情况自查报告

2024-07-29

中职资助情况自查报告(精选7篇)

篇1:中职资助情况自查报告

学生资助情况自查报告

学生资助情况自查报告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学生资助情况的自查报告,内容如下: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根据《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和《京山县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享受教科书、免除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下面对资助贫困学生工作情况自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 年秋季在籍学生共 231 人。一年级40 人,“两免”生 9 人,收费标准 40 元/生,收取 31 人教科书金额 1240 元,20xx 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 17 元,共退 527元;二年级 37 人,“两免”生 6 人,收费标准 40 元/生,收取 31 人教科书金额 1240 元,20xx 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 17.5元,共退 542.5 元;三年级 39 人,“两免”生 11 人,收费标准 85 元/生,收取 38 人教科书金额 3145 元,20xx 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 31.2 元,共退 1154.4 元;四年级 38 人,“两免”生 8 人,收费标准 85 元/生,收取 30 人教科书金额 2550 元,20xx 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 31.5 元,共退 945 元;五年级 43人,“两免”生 9 人,收费标准 85 元/生,收取 34 人教科书

金额 2890 元,20xx 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 35.5 元,共退 1207元;六年级 34 人,“两免”生 6 人,收费标准 85 元/生,收取 28 人教科书金额 2380 元,20xx 年人平退教科书金额 36元,共退 1008 元。总计退款 5383.9 元。

20xx 年在籍学生 236 人,住宿生 124 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500 元/人,贫困寄宿生 15 人,共发放 7500元。

20xx 年在籍学生 228 人,住宿生 118 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500 元/人,贫困寄宿生 35 人,共发放 17500元。

20xx 年在籍学生 218 人,住宿生 110 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615 元/人,贫困寄宿生 25 人,共发放 15375元。

20xx 年在籍学生 140 人,住宿生 76 人,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750 元/人,贫困寄宿生 15 人,共发放 11250元。

二、主要做法 1、宣传资助政策。

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组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成立资助贫困学生评审领导小组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受益,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领导和班主任等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3、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1)、孤儿(含艾滋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的学生;(2)、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3)、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4)、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5)、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6)、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7)、家庭被镇民政办列为特困户,持有特困证,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8)、双下岗职工家庭子女,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的子女。

(9)、低收入、家庭经济绝对贫困,无力支付在校寄宿生活费用成员的子女。

3、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监护人)填写《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交村委会审核后上交学校。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京山县贫困学生认定汇总表》上报。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学校及时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4、享受资助的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2、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贫困学生暂时不能享受资助。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我省学前、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现状,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促进学生资助

政策有效落实,根据 xx 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省教育厅决定对全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全面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教育部门管理的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有关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二、检查内容(一)学前教育资助。自 20xx 年我省实行学前一年教育以来,免除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政策落实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前一年幼儿补助生活费政策落实情况;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不低于 3%的经费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政策落实情况;社会资助情况。

(二)义务教育资助。20xx 年以来,国家教科书、地方教科书资助学生情况,部分国家教科书循环使用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落实情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资助情况;市、县制定的地方性资助政策及落实情况。

(三)普通高中教育资助。近两年国家助学金政策落实情况;学校资助机构建设和资助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学校困难学生档案库的建立和使用情况;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卡办理、发放、使用情况;学校事业收入中资助经费的计提和使用情况。

(四)中职教育资助。近两年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简称“老系统”)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子系统(简称“新系统”)并行使用情况(包括两个系统中受助学生名单是否一致);各市县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推行集中发放模式情况;中职学生资助卡办理、发放、使用情况。

(五)相关事项。

1.资助管理。受助学生的申请、认定、审核程序是否规范,学生资助名单是否按规定进行公示;资助金发放是否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渠道,是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否存在擅自改变资助对象、资助范围、资助标准的现象;资助档案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资金发放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完备。

2.资金管理。地方配套资金是否足额预算以及实际到位情况;县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是否建立专账管理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分类核算,有无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

用、抵扣、拖延支付等违规违纪现象;截止 xx 年底资助资金累计结余情况。

3.培训情况。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学前、普通高中、中职资助子系统,学前、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数据直报系统)培训应用情况。

4.宣传教育。是否制定了年度资助工作宣传方案;是否开展了资助育人有关主题教育;有无媒体正面宣传报道等情况。

三、检查方式此次检查分自查和抽查两个阶段。

(一)自查(从发文之日起至 5 月 31 日)。各市(区)要根据检查内容要点,认真组织自查。自查结束后,按学段分别形成自查材料(包括政策基本落实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工作建议等),并附相关统计表(见附件)。自查材料纸质版于 5 月 31 日前报送至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时发送电子版至联系人邮箱。

(二)抽查(6 月至 10 月底)。6 月上旬开始,省教育厅将根据自查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抽查。

四、有关要求(一)各市(区)要把此次检查作为推动和改进资助工作的有力抓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强化责任落实,坚决杜绝“走过场”,务求取得实效。

(二)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并加强指导监督,及时责令整改。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要认真总结提炼,广泛宣传推广。

(三)要把资助资金结余及管理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要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确保国家资助资金安全、有效。对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结余资金,要摸清底数,并如数清退至指定的专用账户;对在自查自纠阶段能主动报告并清退上缴所套取、挤占、滞留、挪用资金的,予以从轻处理;对不主动报告、清退上缴违规资金的,一旦被检查发现,除追缴违规资金外,还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篇2:中职资助情况自查报告

关于学生资助管理专项核查工作自查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资助管理政策,确保资助工作责任和措施到位,保证资助金安全,我校根据XX市技工学校学生国家资助金管理办公室关于转发《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技工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学校按照自身资助管理体系,组织相关人员认真自查、整改,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二0一七年六月二十二日接XX市技工学校学生国家资助金管理办公室关于转发《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技工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专项核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六月二十二日,我校领导班子召开落实《通知》精神专题工作会议。

首先认真学习《通知》,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工作重点,统一思想认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近期开展全国技工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专项核查工作,目的在于检查技工院校学生学籍管理和资助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资助管理部门健全资助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强化资金监管,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和资助金安全。校领导班子会议要求大家必须站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高度来对待此次专项核 1 查,必须从落实好全国技工院校学生资助管理政策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的这一视角来看待此次专项核查。

其次,成立为迎接专项核查的学校自查工作领导小组。自查工作领导小组由5人组成。组长:XXX;副组长: XXX;成员:XXX。

本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一线指挥,校长助理分片包干,具体落实自查工作。学校要求,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在各自负责的工作中,从严、从实抓到位,从速、从全出成效。

二、开展自查情况

根据《通知》要求的四大项核查内容,我校进行了逐条自查。

(一)学生学籍管理情况

我校制定了详细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学生学籍注册信息属实,休、退、转等学生学籍能及时进行异动处理。不存在重复注册学籍情况,对于信息系统提示重复学籍学生的信息能及时进行核对和清理。不存在短期班培训注册正式学籍情况。

(二)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1、自2007年国家颁布资助政策以来,特别是2012年新调整之后,我校均认真贯彻执行。为便于学习贯彻政策精神,我校将有关国家资助金管理的政策文件、意见通知等编辑成册,随时了解把握国家资助政策,时时处处注意将国家资助政策认真落实到位。

2、学校资助工作扎实,政策宣传到位。学校搞好学生资助档案建设,学生申请表、户籍证明、市批结果、受助学生公示情况、2 学生异动情况等有关资料做到分门别类,建档备查。为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学校努力加大宣传力度。在新生录取时,招生人员详细讲解有关资助政策,学生管理人员详细了解新生情况,掌握学生家庭信息。新生入学后,安排专人(班主任、招生人员为主)为新生讲解资助政策,并主动与家长联系,讲明资助政策和受助范围等。

3.我校免学费和助学金受助对象和范围符合政策规定,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学校不存在扩大资助对象范围等问题。资助申请材料符合规定要求,学生资助档案保存完整、信息真实,资助资金账户和台账管理齐备、符合相关规定。不存在虚报、冒领、套取、挪用、滞留资助资金以及降低资助标准、免学费同时收学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或隐患。

(三)资助资金管理情况

我校的资助金发放完全执行财政或人社部门集中直接发放管理要求。资助资金下拨发放符合规定,全部通过中职资助卡发放助学金,建立了免学费和助学金受助学生台账,受助学生签字属实、齐全,结余资助资金管理符合相关要求等。

(四)信息系统使用情况

我校全部使用“全国技工院校电子注册和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各级各类管理员账户设置齐全。学校基本信息、专业信息等填写准确、齐全。能全面、严格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学生学籍注册和管理,享受助学金和免学费学生全部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资格申报、审核和审批。信息系统内在校学生人数、享受免学费和助学金学 3 生人数与实际情况相符。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资助资金发放信息管理。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学生毕业管理,并打印毕业证书。实现了毕业证书在线查询等。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助学金绝大部分学生通过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卡发放,由于极少数学生不能在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身份证件,导致该部分学生只能通过办理普通卡发放其资助金。

(二)国家免学费标准远远低于学校收费标准和实际办学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正常办学。

(三)存在“重发放、轻效果”现象,对助学金的消费、使用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管。

四、下步打算

通过本次自查,我们看到了自身在此项工作中的成绩,也发现了部分环节的不足,我校决心以本次部、省、市开展的的全国技工院校学生资助管理专项核查为契机,整章建制、查缺补漏、纠偏改错,全力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同时,也借力推动我校在规范办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更向前迈进一步。我们要做到扬长避短,力争乘势而为,不断使我校办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我们愿接受各级领导、专家对我校各项工作特别是学生资助管理方面核查指正。

篇3:中职资助情况自查报告

【摘 要】广西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农村就业条件不优越、地方和高校宣传不到位、父母观念陈旧、个人就业定位不准等因素,很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不愿返乡就业。对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国家、基层政府、高校、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努力,让更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

【关键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 反哺 农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11-04

要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人才资源的引进比物质资源的投入更加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急需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然而高校毕业生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对于回到农村就业更是望而却步。众多毕业生待业在家,农村基层求才若渴,于是就出现了“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的现象。透视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出现的障碍性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难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因素,又有个人因素,既有经济上的困难,又有心理上的困扰,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又有自身综合素质的制约。本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描述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实状况,大学生对反哺农村的看法及态度,展示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工作成绩和差距,为国家、农村、高校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个人认识到反哺农村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想方设法为他们反哺农村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帮助他们积极投入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

一、研究方法

(一)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了解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状及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本次调查提供方向。

(二)发放问卷

通过网络派发问卷与实地发放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使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涉及面更广,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通过问卷测量了解高校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现状,找出影响大学生反哺农村的主要原因。

(三)访谈实录

调研队伍深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枯隆村岑吞屯、岜乙屯、板饮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木山乡厂圩村和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的忠良村,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那蒙坡示范村和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柳杨村与村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更直接地了解对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看法和态度,为鼓励更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提供思路和可供借鉴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与操作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是指在农村地区出生、成长,具有农村户口,由于家庭贫困,在考入各类大学后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如办理过生源地贷款、助学贷款,获得过国家或地区学费减免、各类奖助学金、高校勤工助学岗位等的大学生。

(二)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等五所院校中的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所取样本绝大部分来自于广西各地市生源的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为90.75%。

三、研究结果分析

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难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农村、高校、家庭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特点及成因

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回农村或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22.59%,而愿意去沿海开放地区和发达城市的比例高达77.41%。如图1所示。

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选择去沿海开放地区和发达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就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而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希望改变家庭命运、工资待遇丰厚和户籍、职称晋升、社会保障等制度更完善都是大学生选择离开农村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图2所示。

在众多的行业中,最不受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待见的要数民营企业了。而薪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较高的政府公务员、外资企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则受到普遍青睐,成为大学生最理想的职业。如图3所示。

与沿海城市和发达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少、工作岗位不稳定、户籍、职称晋升、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完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更多从农村出来的贫困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就业。如图4所示。

(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情况

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也不关注家乡经济发展以及就业需求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在“您对家乡经济发展、就业需求等情况了解吗?”问题上,34.99%的大学生认为“了解”,57.02%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还有7.99%的大学生表示“不关注”。如图5所示。

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普遍不关注。在问到“您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了解吗?”问题上,89.53%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不了解”或“不关注”。如图6所示。

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普遍认为家乡的政府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够。在问到“您家乡的政府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的力度如何?”问题时,45.45%的学生认为“宣传不及时,不全面”,19.83%的学生对此并不关注。如图7所示。

高校在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展开的职业生涯规划较少。在问到“高校单独为农村贫困大学生组织过职业生涯规划吗?”问题上,50.69%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有”,36.0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如图8所示。

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的针对他们这部分群体的感恩教育较少。在问到“高校为农村贫困大学生开展过感恩教育吗?”问题上,60.6%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开展,而13.5%的大学生则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如图9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到“高校开展过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吗?”问题时,60.8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开展过,21.4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相信每个高校都应该开展过此类政策宣传,部分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类似宣传的大学生应该是对学校的宣传工作关注不够,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宣传的效果并不乐观。如图10所示。

(三)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的意愿对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较大。在问及“您的父母希望您毕业后回老家就业吗?”问题时,仅有14.05%的大学生表示父母不希望他们毕业返乡,但是有55.92%的大学生表示父母没有明确要求。如图11所示。

接下来的数据调查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父母的意愿对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影响较大。在问到“父母是否从小教育您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离开农村,出人头地?”时,48.48%的大学生表示“时常是”,38.29%表示“偶尔是”。如图12所示。

在问到“父母的意愿会影响你的就业去向吗?”问题上,60.33%的大学生表示“有部分影响”,17.36%的大学生表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如图13所示。

在问及“您毕业后更愿意前往哪个地区就业”问题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有22.59%的大学生选择回到农村或西部地区(如图1所示),且他们选择回到农村基层就业的原因主要有“服务农村、建设农村”和“有很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图14所示。

四、原因与结论

(一)国家对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

从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或发达城市,而不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比较发达往往意味着就业机会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各项制度比较规范,职业发展潜力大。”在农村大学生看来,农村发展现状的就业吸引力仍然不足,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政策倾斜和配套措施尚不够完善。国家只有营造更加适合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的政策环境才能不断提高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积极性。

(二)农村政府与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缺乏联动

国家虽然对农村有详实的政策支持,广西新农村建设也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相关部门、新闻媒体等也做了大量的宣传,但大学生对此仍知之甚少。这也反映了农村基层对这些政策的宣传还不全面。农村基层往往以大学生常年在校无法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为由,将国家政策宣传的工作完全推给高校。农村基层如果能与大学生家庭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全面地向大学生家庭宣传中央农村政策和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便能有效转变农村家庭的传统观念,进而有助于解放众多大学生及其父母的择业思想。

(三)高校对中央农村政策和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大学生常年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对于各项政策关注程度不够、了解不到位等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高校对政策宣传不全面、不深入,对农村籍受资助大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目前高校的教育定位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但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和日常教育中都带有明显的城市特征,还是在为城市的人才培养服务,对非农专业的高校而言更是如此。”高校的普遍做法往往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如仅在每年的资助活动月对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诚信、感恩等教育,只是在每年的毕业季例行公事般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系统化、常态化。对于农村政策和建设等问题,如果没有高校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少会自发主动地去了解、关注。

(四)家长的观念对子女的就业去向选择有较大的影响

中国素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尤其在农村这样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一个农村大学生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期望。在农村基层调研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对于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问题上,父母嘴上往往都会说随子女的意愿,但是内心上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回到农村,总是希望子女能找到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光耀门楣,不少父母甚至认为上了大学还回到农村是件很丢脸的事。如果农村籍贫困家庭能够理解和支持子女大学毕业后返乡就业,那么将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返乡就业的信心。

(五)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目标定位存在偏差,择业期望值偏高

不少农村籍贫困毕业生将就业目标定位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大城市,薪水较高的外资、合资企业和待遇、福利、社会地位较高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这些行业每年的职位供给十分有限,竞争必然激烈,往往是一家欢乐九家愁,而大多数贫困生即使在城市就业竞争中失利,也很少有主动回到农村、服务家乡、奉献基层的心理,他们总感觉如果在城市找不到工作而回乡就业就有失颜面。”面对目前社会新增就业岗位远远低于求职人员的巨大缺口,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如果能够主动转变就业观念,而且谁能更早转变,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尽管大部分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希望离开农村,但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的投入以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凡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新农村建设已见成效的农村家庭和大学生普遍表示毕业后愿意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两成的大学生对反哺农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肯定的态度(见图1)。他们亲身感受到家乡巨大的变化,对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也比较了解,愿意回到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家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通过中央、基层政府、高校、家庭多措并举,大学生自身调整就业观念,就能够引导更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回乡就业,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邵雅利.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福建为例[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4)

[3]王昌松.高校贫困生工作(上)[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广西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14ZZ006)

【作者简介】赖远妮(1982—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问题;孙宝会(1983— ),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篇4:学前资助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学前资助工作是一项惠及学前困难学生的民心工程,它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学前资助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开展实施。根据《浦北县教育局关于对全县2012年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的精神,我校对学前资助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系统。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我校于2012年秋季学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年级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前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村委支书为副组长的学前教育资助工作评审小组,负责学前资助工作的管理、审核和监督。2012年秋季学期我校根据“浦北县教育局转发《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广西学前教育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我校学前资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制订了《石凉小学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实施办法》规范了我校学前资助工作流程,明确的具体负责人员的职责。

二、大力宣传资助政策。

为使这项惠民工程深入人心,我校努力加大宣传力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做好新学期的贫困生信息的筛查和录入工作,确保信息真实有效,且无重大缺漏。认真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宣传和感恩教育

工作。此项资助政策下来,我校就组织教师开会,明确上级文件精神,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家庭经济困难,自强不息,努力学习,改变命运,认真用好党和政府的关心与资助政策,确保资金用在学习上,能知感恩与回报,能化感恩之心为动力,努力尽绵薄之力,关心身边其它人,将爱心传递给每个需要的人。

三、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精神,重在表现,对资助对象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杜绝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进入资助范围。

四、规范工作流程

制定了《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实施办法》,明确工作流程:

(1)以学校为单位,由副组长陈勇同志负责接收学生填报的《申请表》和相关的有效证明材料,并按相关政策规定予以初审;

(2)学校组织老师对本校学前班受助学生进行相关信息采集,汇总装订相关材料,将初审结果和相关材料一并送交安石中心小学进行复审;

(3)经安石中心小学审核后,由副组长陈勇同志根据审核情况单独告知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如有学生异议可向学校提出,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将进行最终审核。

(4)将学生的申请表、证明材料、审核结果和公示等有关材料整理归档。

(5)整个过程中,应注意学生信息的保密。

五、严格执行资助工作的流程。申报、公示、上报及受助监护人签名、学校负责人签名发放的工作环节,资金一律经由安石信用社直

接打进受助人存折,确保资助款到学生手上。

六、我校今后要进一步用好国家政策,确保经费来源,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把好事做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有关贫困生的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到有据可查,笔笔落实。

贫困资助工作是体现党和政府关怀的民心工程,我校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细致耐心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改变每个贫困家庭孩子的命运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5:中职资助情况自查报告

2007年8月28日,监利县政府、县教育局按照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要求县级行政部门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紧急通知》(教财【2007】14号)文件精神,相应成立了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监利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4年以来,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广泛吸纳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捐赠,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高中生、中职生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进行资助,最大限度地保证各学段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体工作报告如下:

一、广泛宣传资助政策

为了让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全面了解资助政策,我们每年按照上级要求,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如:下发宣传画报、传达各级各类文件精神、印发各类资助资料,确保各种资助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严格规范资助程序

1、摸准资助对象。

为了把资助工作做实、做到位,我们严格把握认定资助对象这一环节,认定资助对象的操作过程是:首先,由学生个人申请,然后学校根据学生上报的资料进行审核,学校确定对象后再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后,学校将资助对象名单上报县学生资助管理

中心,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县、镇(乡)、校公式7个工作日,无举报现象后确定受助对象。

2、健全资助资料。

资助工作涉及面广,同时也备受社会关注,每年资助结束以后,从下至上,对受助的对象资料都进行全面的归档整理,做到资助对象可查、可信。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

3、严格发放手续。

我们根据不同的资助对象,按照上级规定的发放要求,严格执行发放程序。发放中我们尽可能减少资金经手环节,采取了实名银行卡和实名存单的形式由财政将资金直接拨付到学生个人,虽然一度程度上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也从根本上杜绝了腐败滋生的可能,确保政策落实。

三、资助学生具体情况

1、寄宿生生活补助。近几年来省级和县级都会对当年的学校寄宿生进行生活费补助。特别是农村全面实现“两免一补”后,寄宿生生活补助将成为资助中心的工作重点之一。

我们建立和完善了资助学生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由纪检部门牵头,组织计财,普教等部门,每学期组织全面检查,对学校落实情况情况进行督查,严格进行一看、二查、三访。一看:看各校是否对受助对象进行张榜公示;二查:结合受助对象,查学生签收凭证,查受助学生名册签名情况是否真实,是否为学校住宿生;三访:访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是否规范、及时,访受助学生、家长确认受助情况,访非受助对象,了解群众对学生资助工作的认识和看法。每学期县教育局都会定期对资助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资助项目真正落实到贫困家庭学生手上。

2008年省级拨付资金1218万元用于资助3276名小学、13987名中学生及69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009年省级拨付资金877万元用于资助3986名小学、8876名中学生及80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2010年12月省级财政拨付资金1229万,用于全县贫困义务教育阶段18811名寄宿生生活补助。12月下旬,又增补下拨资金217万元用于提高资助标准;2011年省级拨付资金1593万元,现在正陆续的发放中。

由于我县人口基数比较大,在发放过程中我们坚决执行实名发放存折,在银行打印存单时间跨度比较大,因此照成了发放时间延缓推迟。针对这一问题县学生资助中心将与财政局、银行进行协商改进,尽量提高发放实效。

2、高中彩票公益金资助。每年10月前后,省资助中心会对高中在校贫困生实施“彩票公益金”资助,每生分两期发放1000元。

2007年下拨资金59.5万元,分别用于资助全县8所高中的595人。2008年下拨资金445万元,分别用于资助全县8所高中的445人。2009年省下拨资金92.5万元,用于资助全县8所高中的925名贫困高中生。2010年省里下拨资金82.1万元用于资助全县9所高中的821名贫困高中生。

3、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2010年12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湖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暂行办法》的通知,正式将高

中国家助学金纳入资助体系,2010共发放高中助学金425万元,用于资助全县5666名贫困高中学生。2011年8月补发425万元高中助学金,现发放中。

4、免费教科书发放。免费教材订单由学校订好后交基教科和资助中心审核后报新华书店,新华书店将免费教材发放到各学校,学校在签收单上签字后分别报教育局、财政局、新华书店。

学校为开展教科书循环使用提供相应的工作条件,添置、配备必要的图书存储、消毒设施和设备,学校提供适宜的保管、贮存场所和空间,以保证循环使用工作的顺利、正常开展。学校在实施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中,积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要教育学生爱护课本、节约资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资助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反响强烈。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改进工作作风,扎实工作,把党和政府这些惠民政策更好的落到实处。

监利县学资助管理中心

篇6:中职资助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对学生资助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三个年级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助学金工作领导小组,另设立国家助学金工作办公室,办公设施齐全。

2、大力宣传国家政策,使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为使这项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学校努力加大宣传力度,新生到校后,为新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具体实施办法,安排班主任老师主动与家长联系,解释国家助学金政策。

3、建立健全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

学校根据国家《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普通高中学生资助管理办法》,明确工作流程:

(1)首先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公平、公正、公开确定各班发放比例。

(2)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老师负责接收本班级学生填报的《国家助学金申请表》,并按相关政策规定予以初审;

(3)各年级主任组织对本年级进行相关信息采集,汇总相关材料,将初审结果和相关材料一并送交学校助学金管理办公室进行复审;

(4)学校助学金管理办公室对资助学生申请进行复审,并组织对学生信息汇总,信息核对无误后,将全部学生资助信息输入学生资助管理表.(5)将经资助系统审核通过的学生名单在校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6)公示期间,接受学生咨询和反馈,所有情况均予以详细登记,并及时予以调整修正;

(7)助学金以银行卡的形式发放。给每位受助学生用该生的身份信息在银行开户由银行存入学生户头,最后由学校将银行卡发放到每一位受助学生的手中,工作进展顺利。

4、国家助学金发放管理情况

学校实行法人代表负责、助学金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校领导监督、以受助学生开户、银行转账的形式,校长为第一责任人。银行负责将国家助学金全部发放到学生银行卡中,发放银行在助学金发放表上加盖公章。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办公室建立专门档案,将学生申请表、受理结果、资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分建档备查。

自开展国家助学金工作以来,我校认真核实每位学生的申请,详实核对信息,核对受助学生人数,从未有过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国家助学金的情况,学校从未发生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行为。

特此报告。

篇7:中职资助情况自查报告

【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18-03

教育发展实践证明,在教师资格认证工作中,建立独立的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时代和社会所需,也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有鉴于此,为了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课题组成员对相关中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以对建立独立的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起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调查方法及对象

本次调研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方式进行。课题组成员在查阅相关文献和教师资格认证政策制度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对象,并设计调查表(仅在中职学校范围)和调查问卷。选择了南宁市7所中职学校(其中包括3所民办职校)、1所含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的综合性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中职学校校级领导、中职学校教师、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共三大类问卷。共发放问卷348份,经过整理和筛选,剔除回答不完整以及回答一致的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36份,有效率为96.6%。其中大学毕业生176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师范类毕业生78份,非师范类毕业生90份,有效率为95.5%;中职学校共发放问卷172份,收回有效问卷168份,中职公办学校领导23份,专业教师75份;民办学校领导9份,专业教师61份,有效率为97.7%。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中职学校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经统计,以上7所中职学校2013年教职工总人数为109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79人,管理人员55人,其他人员160人。为了解中职学校教师基本情况,课题组设计的调查表内容分为八大项,33个小项,主要涉及职工结构、学历构成、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等内容。数据汇总主要情况如表1所示。

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中职学校教职工总数在增加,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不断增大。从职工结构来看,“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的71.9%,兼职教师占28.2%。从学历构成来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全体教职工总数的74.7%,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5%。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情况分析,各职校新进教师必须全部上岗培训,开始注重教师专业化培训、企业实践、为企业和周边社区服务,更能体现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是开始重视培训兼职教师的理论知识。从教师资格证来看,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总数为900人,占年末教职工总数比例的82.2%。因为南宁市的职校基本上从普通中学转化而来,所以普通中学教师资格证所占比例达48.33%,差不多占了一半。中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占51.1%,另外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占0.5%。从职业资格证来看,公办中职学校比较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民办学校因为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在职业资格证方面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总的来说,获得中级证书的中职教师比例占了61.1%,能获得高级证书的教师占17.5%。如果按教职工总人数来计算,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总数仅占42%,比例有待提高。

(二)中职学校问卷调查情况

1.针对校级领导的调查问卷情况。本次中职学校校级领导问卷调查中,在对现有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进行了解时,77.8%的校级领导认为现有的教师资格终身制缺乏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54.2%的校级领导认为中职学校教师制度建设滞后,缺少对中职学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具体规定。在怎样发挥中职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作用的调查中,87.5%的校级领导强调实行培训制度化,每5年在师资培训中心分别进修一次;加强校企合作,定期去企业进行技术实践,参加企业培训;将教师在职培训与教师资格、职称评定、地位待遇相联系。在询问中职学校教师应有几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时,50%的校级领导认为应有3-4年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45.8%的校级领导认为应有1-2年,4.2%的校级领导认为要有5-6年的实践工作经验。95.8%的校级领导认为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实习指导教师都应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只有4.2%的校级领导持相反意见。在讨论是否可实行多样化的教师资格证,100%的校级领导赞成设置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特殊资格证,另有20%-30%的校级领导还希望设置因师资短缺问题的临时教师资格证以及从外国聘请的“外籍教师资格证”。100%的校级领导认为职校专业教师短缺的原因是专业教师福利待遇低宁肯进企业。在询问对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看法时,83.3%的校级领导认为教师资格专业标准(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最重要的。假设在我国中职学校实行独立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只有25%的校级领导认为改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主要途径排在最前面的应是建构多元教师资格评鉴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资格评价标准,强调教学的专业性;建立教师资格认证的配套制度与措施。

在征求“作为中职学校校长,您对我国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设有何具体建议”的问题中,笔者将建议归纳为以下几点:(1)具有高中教师资格证应转为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确认),对部分企业工作有丰富经验专业教师适当降低认证标准。(2)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中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工作,有专门的机构及人员管理,重视落实该项工作,形成制度,纳入法规管理。(3)应注重教师专业性的因素、实践能力、生产经验。(4)当前中职学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突出的问题:由文化课教师转型的教师实操能力不足或欠缺;从企业行业聘请的人员普遍欠缺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欠缺,所以尽管实际操作能力不错,但表达能力,教学的基本规律、方法的短板导致他们的上课吸引力不够。这两个方面都应引以重视。

2.针对中职教师的调查问卷情况。在所设计的中职教师调查问卷中,20-30岁的教师占18.5%,31-40岁的教师占55.6%,41-50岁的教师占22.2%,51岁以上的占3.7%。参加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占33.3%,11-20年的占44.4%,21-30年以上的占20.4%,31年以上的占1.9%。1.9%教师拥有硕士学历,90.7%的教师拥有大学本科学历,7.4%拥有大专学历,学历都达到中专以上的水平。拥有高级教师或高级讲师职称的教师占20.4%,中级或讲师职称占50%,初级职称占22.2%,无职称的教师占7.4%。在问及是否支持在中职学校建立独立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方面,77.8%的教师表示全力支持,1.9%表示不支持,14.8%表示无所谓。“双师型”教师占53.7%,但在“双师型”教师中,只有27.8%具备在企业工作的经历。38.9%认为自己的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58.5%认为发挥仅一般,5.6%认为难以充分发挥。88.9%肯定学校经常选派一些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近三年参加过三次以上培训的教师达50%,其中31.5%认为效果很大;参加1-2次以上的教师占42.6%,其中13%认为效果很大。中职学校教师认为专业教师短缺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教师福利待遇低,他们宁肯进企业;其次是学历资格标准的限制和继续教育培训的缺乏。74.1%的中职学校教师认为资格认证低效具体表现在教师资格认证方式不能有效审核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与能力,24%的中职学校教师认为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不能有效反映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性,1.9%的中职学校教师认为现有的教师资格证书缺乏有效的预测效果。77.8%的教师同意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应与定期的专业培训、教学考评、修满教育课程的学分以及评职称挂钩,并以此促进教师的成长;同时50%以上的教师认为,当所在单位有着同样资历层次的教师拿到比自己高的工资奖金时,都表示替他们高兴,并表示自己会更加努力。75.9%的教师赞成在中职学校建立兼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其中31.5%的教师说明自己所在学校是通过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吸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或能工巧匠等方式引进兼职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六章“职业教育”中,第十四条提出“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据此征询是否国家采取法律法规等措施实施中职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结果显示85.2%的教师赞成,11.1%的教师持不赞成态度,还有3.7%的教师认为无所谓。如果在我国中职学校实行独立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只有37%的教师认为需从教学标准、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考虑,且多数不赞同从社会交往能力去认证教师资格。

在征求“作为中职学校教师,您对我国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建设有何具体建议”的问题中,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1)增加中职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条件,如专业能力、企业工作经验、专业操作技能能力。(2)明确教师资格有效日期,设置期限为5年,再重新确认教师资格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3)增加教师工资等福利待遇,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职位升迁相结合,提高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认同度。(4)建立中职教师资格认证破例制度,一是针对专业技能高(如持有高工或高级技师)但学历未达标本科或中专高龄的教师;二是针对非师范类专业但中职学校又特别缺乏的专业教师;三是针对从企业行业聘请的专家或高级技师等。

(三)师范类、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调查基本情况

在所设计的师范类、非师范类准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女生占绝大多数,共计142人,占总人数的84.5%,男生仅占15.5%。经调查,在这些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中,近一半的学生没有考取任何教师资格证,获得普通中学教师资格证的学生占30.4%,仅6.6%学生的考取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89.8%学生认为校领导重视学生去考教师资格证,因为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培训时间基本上是1-3个月,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校领导对大四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采取不干预的态度。51.1%的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的目的是热爱教师这门职业,38.1%的学生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以上调查表明,教师资格证对大学生就业影响比较大。

在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基本上是教育学考试、心理学考试以及普通话测试,笔试、普通话测试过关后,再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和体检过关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但这种考试方式过于笼统,既没有时间限制,更不利于中职学校选拔专业教师。在这次问卷调查中,64.3%的学生认可现有的教师资格认证方式,只有1%的学生持不支持态度,可见学生对教师资格认证的意义暂时还没有一定深度的认识。教师资格证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起点,51.7%的大学生赞同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更具体化,需涵盖职业道德专业化、学科知识专业化、教育教学知识专业化、教育教学实践这四个方面的内容。针对我国现有的教师资格证终身格局,61.9%的学生希望打破终身格局,赞成逐步推行5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在涉及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这个问题中,根据我国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所给的四个答案都可入选,因此学生仅从字面上即可找出答案,但如真的想成为中职学校的教师,那么“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则是最佳答案。68.8%的学生认为中职学校有必要设置教师专业标准,并且认为教师专业标准是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基础和依据,能为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发提供依据,能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由此看出,大学生对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的认识虽不成熟,但从某些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中职学校教师应有的水准还是有着很清晰的概念。

三、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制定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应以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为基础

从调研可知,中职学校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相应的文凭学历,具备承担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一定的职业经历或经验和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专业素质。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首先,不管教师如何分类,任何教师都应具备职业教育特性,必须掌握所教班级的相关行业专业基本知识和行业专业能力。其次,中职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在学历方面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在专业能力认定方面可以提高要求。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是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关键,这样可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价值取向。另外,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证认证制度强调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还应重视教师师德等基本要求,如加强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常规等方面的培养。

(二)明确中职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应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主线

中职学校教师应是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中职学校教师任职资格包括入职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一方面,根据我国中职学校实际情况,入职资格可灵活放宽,可引进中职学校毕业留校、高职院校或者非师范类普通高校毕业的专业教师以及从行业企业聘用的兼职教师,先缓解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短缺的现象,再通过教师资格考证培训、考试和考核去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应严格审核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按照高级讲师、讲师、助理讲师以及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中级实习指导教师和初级实习指导教师的评定要求,达到合格才能给予中职学校教师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促进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

(三)完善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教师评聘、绩效实施的前提

1.更新中职学校教师资格。我国部分中职学校是普通高中或者普通初中转化而来,其中大部分教师仍持有当初的普通中学教师的教师资格证书,这既不利于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岗位的成功转型,也对成功转型教师今后的职称评定和任职产生影响。另外,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推行5年一周期定期注册,应打破教师终身制。

2.教师资格认证与教师评聘一体化。以往教师评聘一致的做法偏离了择优聘任的目标,不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终身教育观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完善中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如对教师资格证书采取年限政策、按照中职学校生师比增加中职学校教师的人事编制等。笔者建议,建立教师资格认证与教师评聘统一的社会机构,提高教师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和职业教育工作质量。

3.制定“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即先实行“双证书”资格标准。“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专家,还要成为职业道德的表率,因此“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除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外,还要有行业企业的从业经历,这样才能提高中职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可度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建立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有益于培养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益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益于教师的评聘机制建设。通过中职学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渠道,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这样就更易实现中职学校教师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查吉德.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R].北京: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之“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课题组,2009:44

[2]曹茂甲.我国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评述[J].职教通讯,2012(13)

上一篇: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一篇:艺考散文朗诵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