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2024-07-22

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精选11篇)

篇1: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一、全国大学生一站式服务系统的意义

1.一站式注册,轻松覆盖各站点:教育部、省市和高校就业网间互联互通,只需在教育部、省市和毕业高校就业网任何一点注册成为用户,即可将招聘信息一站式发布到指定站点,提高招聘效率。

2.信息专享、共享相结合:除了能获取注册网站上的信息,只需激活,即可检索所有激活网站发布的求职信息,实现最大限度共享。

3.多手段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学生间的高效交互:系统提供站内交互、手机短信、邮件系统、视频面试等方式实现与求职学生间的便捷高效交互。

4.诚信就业:依托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籍数据库和各高校的学籍库,实现学籍信息实时验证,验证通过的简历将显示“学籍验证成功”标识,推动诚信就业。

二、系统为用人单位实现的功能:

• 用人单位在教育部、省市和高校任一就业网上注册后,可以方便的成为其他就业网站的用户。

• 用人单位在某一就业网注册,就由该就业网审核其资质,其他就业网自动承认其资质有效。

• 用人单位资质审核通过后,可向任一就业网发布招聘信息。

• 用人单位如果一周内没有被及时审核,可以选择更换其他就业网来进行审核。• 可向教育部、省市、高校就业网定向发布需求信息。

• 依托全国高校毕业生生源数据库,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科学有效的毕业生生源检索服务。

三、单位用户操作流程:

1.点击登录:进入江南大学就业信息网-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http://jiangnan.ncss.org.cn/rec/login);

2.注册账户:进行“注册”,可以进行单位信息查看、编辑等;

3.系统管理:单位用户创建管理,手机短信历史记录等;

4.职位管理:职位的添加、编辑、查询,职位发布站点选择等;

5.招聘管理:应聘简历管理、简历搜索、数据导出等;

6.网上招聘会:查看、参加网络招聘会等;

7.我的人才库:收藏人才简历,联系求职者等;

8.生源信息:检索应届生生源数据等;

9.统计报表:进行应聘学生来源统计等;

10.站点管理:激活就业站点,进行就业站点分组等。

篇2: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一体化系统”的通知

各系(部)、毕业班级: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 [2011]12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使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的通知》(教学厅函[2010]30号)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推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以下简称一体化系统)的广泛使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各系(部)要高度重视,将一体化系统的推广使用作为开展毕业生就业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提升就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各系(部)要积极宣传组织相关毕业生使用一体化系统,并将一体化系统使用情况作为系(部)及相关毕业班就业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

2、各毕业班级务必通知相关毕业生登陆: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首页http:/// 点击进入“学生管理”页面,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学生登陆”进行注册。

备注:注册申请时,所在院系项填写“汾阳学院”

篇3: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会议推选陈希同志出任第二届就业网络联盟理事长, 林蕙青同志为常务副理事长, 并增选了部分副理事长和秘书长等。同时, 就业网络联盟正式启用全新升级的2010版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和“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 并对就业网络联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建设做出了重点安排。

会上, 就业网络联盟副理事长、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刘大为主任就联盟工作作了专题报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就业网、东北师范大学代表分别发言, 为就业网络联盟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篇4: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全国学籍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依托各级教育信息中心(或教育信息化相关部门)建立。该体系明确各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落实专门负责人员来做好系统运行维护、技术支持服务和信息安全工作,保障系统长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充分发挥系统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支撑作用。

(一)教育部职责

统筹协调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规范各省系统运行管理,提供系统应用培训和技术支持服务。

(1)负责全国学籍系统功能完善与升级;

(2)负责组织建设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制定相关规范和制度;

(3)负责国家级学籍系统运行维护与信息安全;

(4)负责省级、地市级用户培训;

(5)负责省级及以下用户技术支持服务,重点解决省级及以下技术支持服务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省全国学籍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本省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负责本省全国学籍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信息安全保护工作;

(3)负责地市级用户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培训到县;

(4)负责地方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5)及时沟通教育部,反馈需要协助解决的系统运行、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配合完成系统应用升级。

(三)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2)负责县级用户培训,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培训到学校;

(3)负责本级及县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4)及时沟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

(四)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

统筹本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1)负责学校用户培训;

(2)负责本级和学校用户技术支持服务;

(3)及时沟通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系统应用中存在问题。

二、系统运行维护

(一)维护范围

省级学籍系统维护范围主要包括网络、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工具软件等基础支撑平台,以及全国学籍系统软件、电子学籍数据等。

(二)维护主要内容

(1)硬件设备维护

包括服务器、存储等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升级、扩容等,根据需求合理规划和分配硬件资源,并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2)网络维护

对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负载均衡、VPN、堡垒主机等设备进行检查、配置、变更等,维护域名和负载均衡配置,重点处理网络中断、设备故障、异常流量、非法攻击等问题。在学籍系统应用高峰期动态调整网络带宽,确保网络畅通。

(3)数据库维护

合理规划数据库系统,监控Oracle数据库运行状态,优化数据库性能,定期清理日志,及时处理数据库故障,实现数据每日备份(须异机备份,有条件的要做到异地备份)。

(4)系统应用服务器维护

做好应用服务器运行监控(磁盘空间使用率、共享存储状态、 CPU、内存利用率、磁盘IO、系统日志等)和Weblogic管理(增减应用服务器节点、服务启动与停止、节点状态监控、日志监控、Weblogic参数优化)。

(5)数据交换维护

包括数据交换前置机、数据打包前置机的每日运行监控与异常处理,确保数据交换畅通无阻。

(6)基础平台维护

对其他基础支撑平台软件的日常运行维护、运行监控、故障诊断与排除。

(7)学籍系统应用升级维护

按照学籍系统升级维护操作流程与步骤,完成系统升级与维护操作。

(8)系统安全监控

对网络与安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学籍系统等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全面检查,分析相关日志是否存在异常,及时安装补丁程序,按照应急预案处置安全事件。

(三)相关要求

(1)人员保障

省级技术支持单位须配备足够数量和技术能力的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操作系统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应用系统维护工程师等系统运行维护人员,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可一人多岗。

(2)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省级学籍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和应用顺畅。

(3)建立快捷反馈机制

省级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在进行故障排除的同时,将故障初步情况上报教育部信息中心;因机房停电、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系统需暂停服务的,要提前告知教育部信息中心;其他与学籍系统运行相关的问题也要及时反馈。

三、系统技术支持服务

(一)技术服务主要内容

国家、省、地市、县级系统技术支持单位须配备专门人员,利用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电话(呼叫中心)、邮件等多种工具和方式,逐级对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及时解答下级单位咨询的系统问题,指导系统建设、记录问题处理情况,保障系统应用顺畅。

(1)问题解答

及时解答下级用户使用全国学籍系统过程中出现的政策、业务、系统操作等问题。

(2)技术培训

对辖区内全国学籍系统用户开展系统技术培训。

(3)问题整理

篇5: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指南

填报对象教师范围:

①学校有编制的教职工(含有编制的工勤人员);

②离退休教职工不采集,其中2016年11月退休的不采集。

注意:公办在编的按工资关系采集!

一、基本信息

1、姓名:按身份证姓名填写,姓名两个字的中间不能有空格。

2、曾用名:人事档案名字和身份证名字不一致的、或有曾用名的一律填到曾用名。

3、性别:里面有4个选项,但只填男或女。如证件上显示未知或者未说明的性别,按照证件选择。

4、教职工号可不填,也可学校自行编码,但校内不能重复。

5、国籍地区:中国。

6、身份证件类型:只填居民身份证。

7、身份证号:必须按身份证如实填写,并且只支持18位的居民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是x的、最好要大写X,而且输入法要半角。

8、出生日期:一般按身份证填写,如身份证出生日期与人事档案不一致的,填人事档案出生日期。

9、籍贯:如实填写至,指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出生地,具体到区县一级。如:“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10、出生地:必须填,以户口本上出生地为准。请选择到县级市或县,例如: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11、民族:据实填报

12、政治面貌:默认群众。中共党员、中共预备党员、群众或其他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并非无党无派身份就是无党派人士,须填写相关登记表并经所在单位党组织或统战部门认定的。

13、婚姻情况:以民政局婚姻登记注册为准。未婚教师选择未婚,已婚教师要注意选择是初婚、再婚、复婚。离婚选择离婚。丧偶选择丧偶。

14、健康情况:一般选择健康或良好。

15、参加工作年月:

指计算工龄的开始时间(一般以第一次干部介绍信为准,无介绍信的以实际参加工作时间为准),请与工资管理人员核实。

16、进本校年月:公办教师以人事主管部门开具干部介绍信为准,无干部介绍信的以实际报到时间为准;民办教师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

17、教职工来源:里面有招聘,军队转业、复员,调入、引进人才,其他,其中招聘又包括: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民办教师转正、代课教师转正、其他招聘5个选项。教职工来源并不是指教职工第一次参加工作时的来源,而是指经过什么形式来到本校参加工作的(完小小学的教师以到完小小学为准,不能以中心);如:现在在B学校,包分配或应聘时进的A学校,通过调动进了B学校,那么B学校录入此位教师时应该选择调入。

PS:

1、原在师范院校毕业分配的选择招聘应届毕业生; 2、1993年3月27日之前代课转正的填民办教师转正; 3、1993年3月27日之后至2008年8月代课转正的填代课教师转正;

4、随军选择其他

5、难以细分的可选填大类

18、教职工类别: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工勤人员,凡未任课又不属于行政人员的填写教辅人员。(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专技职务、聘任在教师岗位且享受教师工资待遇的人员。公办有任课的双肩挑行政人员和中层请选择专任教师。

19、是否在编:有编制的公办教师和工勤人员选择“是”。

20、用人形式:“人员是否在编”填“在编”时,该项不填。即公办教职工不填该项。

21、签订合同情况:包括未签合同、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其他合同4项,如实填写,公办在职人员填聘用合同。

22、是否全日制师范类专业毕业:指全日制师范类学校毕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如果中专是全日制师范,大专不是,也算是全日制师范类专业毕业,其中在陆丰职校和陆丰二职毕业的代培生请选择“是”】。

23、是否受过特教专业培养培训:特教指特殊教育,一般无,特殊学校按实际填写。

24、是否有特殊教育从业证书:一般都无,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按实际填写

25、信息技术能力:有精通、熟练、良好、一般、较弱5选项,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填写。

26、是否属于免费(公费)师范生:我县没有免费师范生

27、是否参加基层服务项目: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否;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又包括中央特岗教师、地方特岗教师、新疆双语特岗。没有的填“否”,有的要填起止经历。

目前我县公办教师几乎没有,有的请提供证明。

28、参加基层服务项目起始年月:当参加基层服务项目为否,此选项不需要填写。当选择是时,需要选择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起始年月。

29、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结束年月:当参加基层服务项目为否,此选项不需要填写。当选择是时,需要选择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的结束年月。

30、是否特级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指省里评定的特级教师。基本上都选否。

31、是否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层次为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第二层次为教坛新秀、教坛中坚、教坛宿将;第三层次为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以县级及以上教育局颁发的荣誉证书或文件为准。(骨干教师培训证书不算)

32、是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是否持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证(C级以上)为准,心理健康教育“C”级一般填兼职。

33、个人照片:【相片暂时不导入、等通知】个人近期免冠照片。照片添加:点选择文件,将照片选择后,点确定。照片严格要求,近期免冠半身照片,照片规格:宽26mm,高32mm,分辨率150dpi以上,照片要求为jpg格式,文件大小应小于60K,尽量采用白色底的照片,可在白色背景下(如白色墙壁)采取手机拍照后发送到电脑进行编辑。【批量上传:必须审核通过后,才能批量导入照片】

34、人员状态:填在“在本单位任职”,支教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交流轮岗”,脱产学习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进修”,长病假的填“暂未在本单位任职——长病假”。

二、学习经历

从【高中或中专】如实填起(含函授等学历);高中专业填“高中”;高中复读的所学专业填“高中复读”,还未毕业的不填,以领到毕业证未准。

从高中阶段或中专如实填起(含函授等学历),每个阶段一条记录。在读还未获得某项学历的,不填此项学历。(注:每一阶段学习经历填好,点击“保存”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每一次的学习经历要单独生成一栏,高中或中专学历填完后保存,继续填写再次点“新增”键。例如,某老师现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一般要至少生成3行学习经历(高中、专/本科、硕士),请按顺序由低到高增加。每增加一行信息,填完后需点“保存”。

35、获得学历:必填项,指学历证书上学历,按毕业证书填写。

36、获得学历的国家(地区):中国,其他国家选择其他相对应国家

37、获得学历的院校或机构:必填项。填写学历证件中的学校全称,外国名称须同时填写外文和中文名称。格式为:浙江省××市××县×高级中学或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38、所学专业:必填项。按学历毕业证书上专业填写(高中毕业的专业填“无”)。

39、是否师范类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陆丰职校和陆丰二职毕业的代培生请选择“是”)。40、入学年月:200909 以年月的数字选择,以学历证书上的起始年月为准。

41、毕业年月:201207 以年月的数字选择,以学历证书上的毕业年月或证书落款时间为准。

42、学位层次: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指目前的最高学位,按学位证书验证填写。如果无学位证书选择无。当选择无学位,8-11自动不需要填写。

43、学位名称:指目前学位证书上学位名称,如学位层次选择无,该项无须填写。

44、获得学位的国家(地区):取得学位证件的国家,一般选择中国,国外按照国外的选择。如学位层次选择无,该项无须填写。

45、获得学位的院校机构:指目前学位证书上院校,如学位层次选择无,该项无须填写。

46、学位授予年月:指目前学位证书上年月,如学位层次选择无,该项无须填写。

47、学习方式:根据选项选择: “全脱产”、“半脱产”等等。凡是参加工作前获得的,一律选择“全脱产(离岗)”。“所学专业”凡是没有的,一律填“无”。

48、在学单位类别:在学单位类别选择“全日制中学”“全日制中专” “全日制高等院校”、“成人教育”等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在职期间参加学历晋升的一般选择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在电大学习的选择广播电视大学,参加网络远程教育的选择函授学校,自学考的选择自学考试等等。

三、工作经历

单击“增加”按钮,如果有工作调动情况,或者学校更换名称,请分别填写。从参加工作填起。每在一个工作单位(小学的要具体填到完小),作为一条信息录入,多条记录均需要建立多条。(从毕业后工作开始写起,中途有更换工作单位的都要填写)

49、任职单位名称:必须填,填写任职单位的全称,与公章一致。

50、任职开始年月:必填项,填写在该单位开始的“某年某月”,格式如“198802”。

51、任职结束年月:必填项,填写在该单位结束的“某年某月”,格式如“198802”,暂填至合同到期期限。(结束年月填到哪个时间)

52、单位性质类别:事业单位(具体到中小学)

53、任职岗位:手动输入,教师及学校中层填专任教师,领导班子(正副校长)填行政人员,职工填工勤人员,教辅填教辅人员等等。

四、岗位聘任

单击“增加”按钮,填写好后,单击“保存”。(担任管理岗位领导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54、岗位类别:教师选择教师岗位,工勤人员选择工勤技能岗位。

【学校行政领导有双肩挑的,岗位类别选择“教师岗位”、兼任岗位类型选择“管理岗位”;】

55、岗位等级:

“教师岗位”或“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并根据下表选择岗位等级;

公办每个教职工都有一份岗位设置聘任书,以岗位设置聘任书为准。五级至十三级的教师聘任时间看岗位聘书聘任时间,2013年以来有变化都要及时增加、修改。

56、聘任开始年月:岗位聘任时间可看岗位设置聘用合同,指取得专技职务资格且聘任在相应岗位的时间。

57、是否兼任其他岗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校行政领导有双肩挑的,岗位类别选择“教师岗位”、兼任岗位类型选择“管理岗位”】;班主任也不属于兼职。

58、兼任岗位类别:当是否兼任其他岗位为否,该选项不需要填写。如果兼任其他岗位选择是,选择相应岗位类别。

59、兼任岗位等级:如果兼任其他岗位选择是,该类别为必选,如果选择否,不用填。选择是,选择相应岗位等级。

60、校级职务(按现任职):按实际填写。

以是否有教育局下发的任职文件为准。

注意:其中中层正职指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等等,同理,中层副职指部门副主任。

61、任职开始年月:公办学校:按任职文件时间填报。

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62、本条参考岗位聘任进行填报。(注意是聘任,已评未聘的和未评职称的按“无”填写)从2013年起开始填写。注意按照过度后的填报

聘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与上述岗位聘任一致。聘任单位名称:即所在单位全称。名称以公章为准。

六、基本待遇

从2013年填起,教师本人不能录入,由学校统一导入;

63、:一年一次。每年每位教职工只录入一条数据(以每年12月工资为准)64、年工资收入:工资收入为该年基本工资、其中绩效工资、其中津贴补贴、其中其他的合计。也就是该年12个月的工资总额(即每个月的工资进行累加);不能用12月份的工资去乘以12个月。

统计至2015,2016年暂不录,待到2017年再录,到时另行通知。(年工资收入不含五金,不含节日费)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津贴

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岗位津贴+生活补贴+奖金(按12个月平均)。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015年以前没有。其他津贴补贴=住房提租补贴+特岗津贴。

其他=指月工资收入中,除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外的,不好细分的收入(不包括科研课题经费支付的报酬)(不含节日补贴)。

不满一年的按当年实际应发数填写,如2015年4月入职的;2015年工资总额收入只填写4-12月的工资总额;

65、五险一金:公办的五险一金应选择: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公积金;

七、考核(由学校导入)

从2013年填起即2012-2013学。一年一记录,考核单位为各学校,注意要填全称,以学校公章为准。

八、教师资格(有多本教师资格证的,只填现任教学段的教师资格证)

84、教师资格证种类:按照教师资格证上种类填写,若是没有教师资格证,填“无”,然后直接保存。其他各项均不需要填写。

85、教师资格证号码:教师资格证件上的号码。

86、任教学科:填写教师资格证上的任教学科,早期的没有学科填“小学”或“初中”等。

87、证书颁发日期:教师资格证上的落款日期。88、颁发机构:填写教师资格证上的机构名称。

89、首次注册日期:本次注册的日期(目前录入人员教师系统不需要填写)90、首次注册结论:本次注册的结论选择(目前录入人员教师系统不需要填写)。91、定期注册日期:指五年后是否达到规定的360学时,进行注册。(目前录入人员教师系统不需要填写)。

92、定期注册结论:(目前录入人员教师系统不需要填写)。

九、师德信息(由学校导入)师德考核

必须由学校填写,从2013年填起即2012-2013学。每年一条记录,每年均需要建立。根据考核结果填写。这里分师德考核和荣誉、处分信息两块。

93、师德考核时间:哪一年年月进行的考核,选择。94、师德考核结论:合格、优秀,按考核的结论填写。95、师德考核单位名称:学校全称。

96、师德荣誉级别(可填任职以来的信息):(国级、省、地市、县级等等)如获得过以下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请提供证书复印件: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工会积极分子、技术协作能手、新长征突击手、优秀共青团干部、三八红旗手、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少先队辅导员、青年岗位能手、杰出(优秀)青年卫士、十大杰出青年、模范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巾帼文明示范岗、优秀党务工作者。

97、获得荣誉称号:按照选项选择。

98、荣誉发生日期:年月日形式,输入荣誉获得的时间。99、荣誉记录描述:对荣誉记录描述。

100、荣誉授予单位名称:按荣誉证书或表彰文件的相关落款填写全称。101、处分类别(任教以来的处分信息):按照选项选择。102、处分原因:按照选项选择。

103、处分发生日期:年月日形式,输入处分发生的时间。104、处分记录描述:对处分记录描述。

105、处分单位名称:按处分文件的相关落款填写全称。106、处分日期:年月日形式,输入处分的时间。

107、处分撤销日期:年月日形式,输入处分撤销的时间。108、处分撤销原因:输入处分撤销原因。

十、教育教学

从2013年春季填起。如有担任多个学科的任课课程可多选,工作量原则上每学年小学应480节,中学320节以上。工勤人员、教辅人员未任课的,只要填写2016年秋季一学期,“任课状况”选“其他”,并在“任课状况为其他情况的具体说明”栏填写具体工作。

如有兼任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老师应选填。

十一、教学科研成果及获奖(全部省、部级和2013年以来的成果,很多都是非必填项,可根据实际填写)

这里分九块。教师有需要填写,保育员等其他工种没有可不填写此表。第一块:项目(课题)指:教科研课题情况。(如没有应选填无)

109、项目类型:根据课题立项类型选择,基础课题研究基础研究,课题从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按研究功能划分,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开发性研究课题。理论性研究课题指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形成或发展教育科学理论为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是运用基础理论研究得出的一般知识、原理、原则,针对某具体实际问题,研究某一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提出比理论性研究更有针对性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解决实际问题。开发性研究课题是建立在前两种研究的基础上,以开发能使用的教学产品为目的的课题研究。教育产品除教科书、投影片等外,也包括可操作性的教育教学方法或组织教育教学的策略、程序等无形产品。

111、项目名称:指该科研项目的名称全称 112、项目批准号:指课题立项号 113、学科领域:根据相关领域选择 114、项目经费额度:指该项目经费的额度

115、开始年月:指该科研项目开始的年月,以年月日表示:199901 116、结束年月:指该科研项目结束的年月,以年月日表示:199901

117、项目中本人角色:你在本项目中的角色。独立完成、负责人还是参与者。118、本人排名:在该项目中的排名。119、项目委托单位:填写全称。120、项目来源:根据项目来源情况选择。第二块:著作(如没有应选填无)

“著作”是专指创造性的文章而言的。前人没有阐发过或没有记载过的,第一次出现的文章或书籍,才算是“著作”。

121、著作类别:根据著作类型选择,(1)专著:用于创作性文字,即根据自己的见解撰写的著作;(2)编著:用于除有自己撰写的文字外,另有整理他人著作的材料;(3)编著:用于将零散资料或单篇著作汇编成册;(4)教材:用于著作成教村;(5)科普读物:科著类的著作(6)图集:用于以图画为主的著作;(7)报告:以报告为主的著作等等。

122、著作名称:指该著作的名称全称。123、学科领域:根据相关领域选择。124、出版日期:指该著作上出版日期。125、出版社名称:指该著作出版社的名称。126、出版号:指该著作的出版号。

127、著作中本人角色:你在本项目中的角色。独立完成、负责人还是参与者。128、总字数:在该著作的总字数。

129、本文撰写字数:指本人在该著作中撰写的字数。第三块:论文

130、论文名称:指发表论文的名称。

132、发表刊物名称:指发表在刊物上的名称。133、发表年月:指论文发表的年月。

134、卷号:卷号就是标志为Vol【】,【】里面的是卷号。135、期号:发行的是哪期,如:3期是期号,100期是总期号。136、起始页码:指论文在该期刊的起始页。137、结束页码:指论文在该期刊的结束页。

138、本人角色:你在本项目中的角色。独立完成、第一著作还是什么。139、学科领域:根据相关领域选择。

140、论文收录情况:选择相对应的论文收录选项。

第四块:奖励(指教师参加各级比赛获奖情况)(如没有应选填无)141、奖励类别:根据相关的类别选择。142、获奖年月:指该奖励获奖的年月。143、奖励名称:指论奖励的名称。

144、奖励级别:指该奖励的级别:学校、县部门等等。145、奖励等级:根据相关等级选择。

146、奖励其他等级:如已选择奖励等级,其他等级不需要选择。147、本人排名:本人在该奖励中的排名。148、授奖国家:默认中国。149、授奖单位:输入相关的单位。第五块:文艺作品(如没有应选填无)

150、文艺作品类别:指在文艺作品上有获奖的相关文艺作品类别.152、文艺作品名称:指该文艺作品的名称。153、本人角色:指自己在该文艺作品的角色。154、完成时间:指该文艺作品的完成时间。155、完成地点:指该文艺作品的完成地点。156、本人工作描述:本人在该文艺作品中的描述。第六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如没有应选填无)157、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类型:根据相关类型选择。

158、专利或软件著作权名称:指该专利或软件的著作权名称。159、学科领域:指该专利或软件属于哪一个学科领域。160、批准日期:指该专利或软件批准日期。161、本人角色:指本人在该专利或软件中的角色。162、专利号:指该专利的专利号。

第七块:咨询报告或研究报告(如没有应选填无)163、报告题目:指该报告的题目。164、本人角色:指本人在该报告中的角色。165、报告时间:指该报告的时间。166、委托人:指该报告的委托人。第八块:国家医药证书(如没有应选填无)

该内容一般教师没有,涉及到持执业医师资格的保健医生需要填写。167、国家医药证书名称:指持有国家医药证书的名称。169、证书号:指该证号的号码。

170、本人角色:指该证书本人是什么角色。171、颁发或批准日期:指该证书落款日期。172、有效期:指该证书的有效期。

第九块: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如没有应选填无)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后的获奖登记。

173、奖励名称:指学生参加该竞赛的奖励证书上奖励名称。

175、本人角色:本人在本次学生竞赛中担任的角色,根据选项选择。176、奖励等级:指学生参加该竞赛的奖项等级。177、获奖年月:指该学生在本次竞赛中的获奖的年月。

十二、入选人才项目

没有填“无”,有的可如实填写。

十三、国内培训

培训:2013年开始填写。

181、培训类别:本次培训属于哪个类别,分校级、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其中校级属于园级,区县级属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市级指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指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培,必须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报名省培通过的对象。国家级指教育部举办的培训,必须省培训管理平台报名国培通过的。

培训级别和组织者有关,和培训地点无关,不是说在省内省会福州培训就是省级,在省外了就是国家级培训了,比如说发展中心组织的培训,就是安排到国外,也只能算县级培训。同时到上海、南京等一些公司组织的培训不在省培训平台内的也只计算到区县级。

182、培训项目名称:指培训的该项目的名称。183、培训机构名称:根据实际填写

184、培训形式:根据所提供的形式选择,如不属于选择其他。185、培训获得学时:指教师培训平台对该项目设置的学时。186、培训获得学分:可以不填。

十四、海外研修(访问)(如没有应选填无)如实填写,没有的不填写。

十五、技能及证书

语言能力:至少填写一种(汉语,熟练)。其他技能:计算机等

证书信息:

2、普通话;

1、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小学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3、计算机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证书;

9、其他证书。

十六、交流轮岗位

支教、走教的都要填写,无的直接写“无”。

十七、联系方式 该项我省需要填写。

填上家庭居住地址、办公电话及个人手机号码。

通讯地址:现实际居住地址

联系电话:家庭中的固定电话(没有的写单位固定电话)手机:本人手机号码 EMAIL:本人电子邮箱(没有常用的邮箱可以填写手机邮箱,如移动号码邮箱为:你的手机号码@139.com电信号码邮箱为:你的手机号码@189.cn)

其他联系方式:可不填

十八、完整性检验及保存

篇6: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4月5日至5月15日,教育部将继续开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 (公网网址:yz.chsi.com.cn,教育网网址:yz.chsi.cn)。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调剂,新浪考试特别搜集整理了教育部调剂系统使用方法说明,供考生参考。

网上调剂增加“待录取通知”新功能

“待录取”是研究生调剂系统今年新增加的功能。对于达到国家分数线,已经参加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且复试合格的考生,如果招生单位决定录取该考生,需要在网上将其置为“待录取”状态,同时系统将在网上即时通知考生选择是否接受“待录取”。考生一旦选择接受,将不能接受其它单位的“待录取”通知。非经招生单位和考生双方同意,不能单方取消“待录取”状态。在调剂工作结束后,接受“待录取”的考生经教育部审查合格,将被正式录取。

调剂信息基本功能

查询缺额信息:查询招生单位发布的考生所报考专业的缺额信息;

考生调剂报名:考生提交调剂志愿,其中志愿一和志愿二优先级是相同的;

修改调剂志愿:修改提交的调剂志愿;

查看复试通知:查看调剂意向单位给自己的复试通知;

查看待录取通知:查看复试合格后招生单位发送的待录取通知;

年考研网上调剂基本流程及流程图

2008年考研网上调剂基本规则

2008年考研网上调剂注意事项

篇7: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关键词:信息技术,用户需求,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研究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是以信息资源处理和服务为主的学校情报信息中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大潮已席卷全球。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一种崭新的、高效的、快捷的信息技术环境正在形成,许多先进技术和先进手段被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中来,例如web数据库技术、网页动态生成技术、数据推送技术、过程跟踪技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智能代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方式,为高校图书馆开展用户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同时也使用户在新信息环境下的信息需求日益增多、质量要求更高,用户需求更加趋于系统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现代信息服务系统只有适应信息技术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1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用户需求分析

关注和获取用户需求的目的在于判断用户信息需求与高校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吻合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优化信息产品质量和信息服务环境。

1.1 信息技术环境下用户需求的特点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信息环境,用户的信息需求不再是个别和环节性的信息需求,用户要求提供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既有动态的,也有回溯的;既有本地的、国内的,又有外地的、国外的;既有生产方面、科学研究的需要,又有社会、娱乐方面的需要,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信息资源网络化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污染,出现了大量信息混乱所造成的信息缺乏。为了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价值较高的信息资源,用户的信息需求逐渐向精品化方向发展,从完备充分向及时精确的信息转变。由于计算机发展的个性化、私人化,使得一部分用户从事个人研究与爱好成了容易之事,从而也造就了一部分用户的需求趋向专深和特殊,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将更为个性化。随着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和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户希望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及时、快捷地传递到自己手中,用户的信息需求向着高效化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用户需求普遍呈现出系统化、多样化、精品化、个性化、高效化等的特征。

1.2 获取用户具体需求的方法

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服务人员可以通过面对面对话、电话交流、E-Mail、网络MSN、QQ等实时通讯、举办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积极地开展与用户的交互活动,了解和识别用户心中出现的不知道的东西,然后帮助他们界定信息需求的相应文献主题。对用户信息需求的获取,归纳起来,可以采用基于所需信息内容关键词和基于用户需求档案的描述两种方法。

基于用户所需信息内容关键词的方法是指根据用户个人对需求信息主体概念的描述构成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完整的信息集合。信息服务人员应经常关注相应主题下用户信息提问的内容以及各专业网站、数据库用户的检索策略,针对用户所表述的信息需求的主题范围,对围绕相应主题所涉及的用户需求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得出有关该主题的信息集合。有研究表明,用户能够表达的信息需求与实际的客观需求,甚至认识到的信息需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表达出来的需求仅仅是认识到的需求的一部分,这是英国情报学家N.J.Beeking等人在接触信息用户的过程中发现的。因此,信息服务人员还应构建检索策略,通过对查询结构的分析再进一步扩展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

基于用户需求档案的描述方法指在接受用户信息提问以后,系统地浏览用户档案中记录的相关内容,如用户的职称、职务、主要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利用文献信息的习惯、信息需求的内容、提供服务的方式、根据提问建构的信息检索的策略以及用户利用文献后的反馈信息的一种方法。用户的身份、从事的职业与担任的任务是形成其信息需求的决定性因素,通过追溯用户需求历史脉络的方法,可以获得通过访谈、座谈或者问卷调查等方法都不能获取到的信息,进一步完善对用户现行信息需求的内容、行为目的的认识,进而准确地制定出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策略。

2 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

2.1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用户与信息服务系统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信息服务系统中,用户往往被视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系统语法、规则与接口设计很少考虑用户的信息需求本身,用户需要去适应系统语法与规则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用户访问信息服务系统,往往是需要消解某种不确定性或解决问题,或完成某个工作任务,通常不是通过一次查询、一种访问途径就能解决的,需要更加复杂的系统交互。对系统来说,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需要去解决,那就是信息量的不断膨胀与用户信息需求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和用户信息需求的复杂性与用户认知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第一个问题意味着系统作为认知代理,必须能够跟踪、监测系统信息资源空间以及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预测用户的信息需求,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用户而屏蔽无关信息;第二个问题,用户信息需求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多样性和变化性,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性要求系统根据用户的主动信息行为和用户期望的系统支持设计不同的服务模式;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性则要求系统在不同交互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式。因此,必须把用户作为信息系统的认知主体和发起者,以此来设计相应的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和反馈机制。

2.2 系统构成

系统主要由网络目录检索服务、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网上文献借阅服务、网上参考咨询服务、镜像数据库服务、网络用户培训、网上专业化定题服务、个性化智能代理信息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等构成。

2.3 系统功能及实现

(1)网络目录检索服务。包括公共联机目录检索、联机数据库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自建数据库检索、馆内书刊查询、期刊目次查询、读者状况查询、本馆网站内部检索等。

(2)网上文献传递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以把数字化馆藏、特藏书后所附光盘、音频视频等大型文献放在FTP服务器上,为读者提供下载服务。

(3)网上文献借阅服务。网上馆际互借、网上文献预约、网上图书续借、网上图书催还等。

(4)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常见问题(FAQ)解答服务:就是对读者经常遇到的问题,设立常见问题解答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对一般性导读、查找资料、数据库检索、OPAC查询、流通阅览、图书馆规则及咨询服务常见的问题作详尽解答,以供读者查询。在线咨询服务:即咨询馆员在网上实时地、“面对面”地解答读者的提问。E-mail服务:利用电子信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日常网上咨询服务和各种电子资源提供服务。读者将碰到的问题直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咨询馆员或专家,咨询馆员或专家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电子邮件方式给予回复。BBS服务:即通过高校图书馆自己设立的BBS网站或在学校的BBS开设的图书馆版,读者可以随时向馆员提出各种问题或咨询,并能很快得到答复。图书馆也可以通过BBS发布公告、征求意见、开办各种论坛、讲座等。镜像数据库服务。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MICRODEMEX数据库、AIP/APS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PQDD博硕士论文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CA数据库、SCI数据库、EI数据库、ISTP数据库、CSSCI数据库等镜像站点。

(5)网上用户培训。一般采取网上辅导和网上讲座形式进行,内容包括利用图书馆教育、电子资源检索与利用教育等,为用户提供诸如“系统使用和操作”、“数据库资源检索”等常见和实用问题的网上信息培训服务。一般分布在图书馆概况、读者指南、读者服务、馆藏资源、网络导航、图书馆各部门等网页上。

(6)网上专业化定题服务。是传统定题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进一步深化和体现,即面向特定用户的重点科研课题的特征化需求,通过用户信息描述和问题环境分析,有针对性的向用户提供经过挖掘、分析、重组的信息。注重于用户的知识交流和沟通,主要是通过信息推送技术和在线服务等手段来实现与用户的信息互动。

(7)个性化智能代理信息服务。用户在检索信息时,有时很难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或者虽然知道,却不会贴切地表达出来。智能代理技术的运用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这一需要,它是一种能够完成委托任务的智能计算机系统,能模仿人的行为执行一定的任务。智能代理通过跟踪用户在信息空间中的活动,自动捕捉用户的兴趣爱好,主动搜索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一般由信息搜索、信息过滤、兴趣学习三个子系统组成。

(8)信息推送服务。信息推送服务体现了主动服务精神,指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库里提炼出一些满足特定用户需求的信息,采用Push推送技术,定期或经常性的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用户。如通过E-Mail定期推送前沿资讯和最新动态等信息给重点学科教师、决策者、科研人员等。

参考文献

[1]杨延铮,刘秋让,师俏梅,田苍林,黄辉.信息服务系统信息传递模式浅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12):42-45,90.

篇8: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张小建强调,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要实现三大核心功能:一是劳动者就业失业信息集中管理;二是单位岗位招聘信息联网共享;三是实现供求信息的对接和匹配。

张小建说,要在统一建设的大原则下,完成三大建设任务。一是要充分利用好金保工程建设成果,数据中心、信息网络、决策支持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工作,都要按金保工程的要求进行统一建设;二是要切实做好业务管理软件开发建设;三是要重视做好就业人才服务网站建设。同时,要着力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工作。一是突破政策落实难点,建立全国就业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享受政策人员的统一管理;二是突破招聘信息地区分割,建立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单位招聘信息的免费查询;三是突破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瓶颈,建立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的全程信息化。

孙宝树在讲话中指出,在“十二五”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体系,实现供求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和交流,促进全国一体化的、成熟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尽快形成。

篇9: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1.1技术构架

一体化系统采用面向服务SOA且基于J2EE的三(多)层体系结构来构建目标系统,并整合数据交换服务、认证与授权安全服务、主动式企业门户等技术。

一体化系统针对业务处理和分布的不同特点及对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选择不同的三层或两层结构来实现不同的系统。对交互频繁、业务逻辑复杂、经办量大且要求及时响应的银企业务,设计三层结构系统来提供服务。

1.2功能体系架构

一体化系统功能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一体化系统包括内网系统和外网系统,内网系统主要是从工商局、人社局、国土局、环保局等信息网中获取企业信息、银行信用信息和农户信息,实现用户管理、机构管理、角色管理、系统日志、费用统计、数据管理和数据同步等功能;外网管理主要是对银行信贷产品信息、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个人非银行信用信息、农户信用信息、 引起信贷交互平台、贷款卡办理、问卷调查、政策法规宣传等进行管理,实现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的一体化、流程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1.3网络体系结构

一体化系统分为内网和外网两个网络系统,其中,一体化外网系统提供银行用户、企业用户、政府用户及个人用户通过互联网接入和访问;一体化内网系统提供银行用户、银行交换数据服务器通过金融城域网接入和政府用户、政府部门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党政内网接入和访问。

2系统详细设计

2.1用户设计

一体化系统用户主要包括银行用户、企业用户、政府用户、个人用户。其中,银行用户主要指各银行的信贷员及银行管理员,必须经过注册认证并在一定权限内查询相关信息。企业用户主要指各类市场主体,包括注册用户和非注册用户。其可使用一体化外网系统的权限,可查看银行信贷产品、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情况、政策法规宣传平台等,主要访问一体化外网系统的银行信贷产品信息库、 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展示平台、政策法规宣传等模块。政府用户主要指需要访问和使用一体化系统,并向一体化系统提供信息的成员单位,其必须经过注册认证并在一定权限内查询相关信息。

2.2功能设计

一体化系统主要功能由“五库五平台”构成。一体化系统主要包括银行信贷产品信息库、企业非银行信用信息库、个人非银行信用信息库、农户信用信息库、企业信用增进信息库、银企信贷交互平台、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展示平台、贷款卡办理和问卷调查平台、政策法规宣传平台、系统管理平台。

3系统实现

一体化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第一,银行信贷产品信息库。 银行信贷产品信息库是企业了解各银行信贷产品相关信息的平台。 第二,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展示平台。企业和个人信贷需求展示平台设在一体化外网系统,汇总企业和个人不定向发布的贷款申请, 并默认供所有银行机构自行在该平台查看、搜索和联系企业或个人。第三,政策法规宣传平台。政策法规宣传平台设在一体化外网系统,发布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信用法律法规和相关信息,成为向社会公众宣传诚信知识和提高诚信意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平台。第四,银企信贷交互平台。银企信贷交互平台设在一体化外网系统,通过技术处理实现企业信贷需求和发布、银行受理和调查及审批、贷款发放和统计及查询等,成为撮合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难,了解银行信贷投放情况的操作平台。

4结语

一体化系统定位于“以金融征信为重点,通过技术设计和业务操作实现对银行和企业持续使用该系统的吸引和约束,搭建一个集企业信用信息和银行信贷产品展示、企业融资申请和发布、银行受理和调查及反馈、银行信贷审批、贷款发放确认和统计查询等功能于一体,具有高度实用性和地区适应性的银企对接平台,力求全面展示企业的真实资信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银行和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集成化、协同化的公共服务。

摘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亟需整合银行、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构建一套覆盖银行、企业、政府、重点人群的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本文以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对象,探讨系统总体构架设计、系统用户设计和系统核心功能设计,实现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的业务需求。

关键词:社会征信,金融服务,一体化系统

参考文献

篇10: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2008年,我校共有2246名毕业生,截至2008年8月31日,全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92%,较2007年同比提高了19.11%,并实现了预定的就业率高、升研率高、就业层次高、专业对口率高、工作待遇高的“五高”具体目标,达到了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提高的“双提高”总体目标。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系统工程。依据系统论,结合实践经验,我校提出构建组织目标、工作理念、组织设计、工作机制、服务平台、评价反馈“六位一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理论(如图1所示)。

该理论以组织目标为核心,是系统各要素紧紧围绕运作的核心要素;以工作理念为主导,作为贯穿实现组织目标始终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准则;以组织设计为基础,协调系统各要素更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以工作机制为关键,负责落实、推动、纠正各子系统工作,是推进组织设计、服务平台运行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动力;以就业服务平台为载体,通过整合各种服务方式和手段,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依托;以评价反馈为保证,是基于运行中对各要素的互动评价,在反馈信息的收集、传送中,与各要素产生作用与反作用,形成对系统修正的完整循环回路,是组织运行状况和目标达成的客观检验标准。在“六位一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理论的指导下,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效。

一、建立“四级管理体系”,夯实组织基础

我校以组织设计为抓手,成立了以校领导和各二级学院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独立设置招生就业处,成立了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针对组织结构下层出现缺失的问题,按照校级学生组织的规格,在招生就业处的直属管理下,设置了由50多名学生干部组成的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中心,下设五个部门,形成了就业工作的“四级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从而使组织结构清晰,职能和职权明确,实现了就业工作人员、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有效拓展,挖掘了就业资源,延伸了工作空间,激发了学生在就业服务体系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达到了服务学生的明显成效。

二、实施“三个联动”工作机制,激活就业工作动力

我校找准关键动力,创建并实施了“三个联动”机制,把涉及招生规模、专业设置、资源支持、评优升迁、组织目标等核心要素捆绑成三个联动,形成一套达到既定目标的有效机制(如图3所示)。

一是学校与二级学院就业目标联动,把就业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及主管领导的指标之一。在2008年3月6日的就业工作会议上,黄光武校长分别与第一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负责人签订了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提出了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0%以上,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5%以上的就业工作目标;二是建立了毕业生就业考评激励制度,使就业工作与学校教学评估工作和就业工作评估业绩联动,工作成绩与评优评先直接挂钩;三是就业调研分析与专业调整联动。各专业就业情况与年度招生计划挂钩,根据“我区医疗卫生用人单位2008~2010年的人才需求调查”和就业状况,我校2008年暂停了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医学)专业招生,护理学专业由一本录取调整为二本录取,恢复了药学和护理学高职招生。

三、构建7个服务平台,丰富就业工作载体

本着“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和宗旨,我校以生为本,构建了7个有形化、标准化、差异化的服务平台(如图4所示),最大限度地开拓渠道,实现更广的覆盖范围,以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实现预期目标。

(一)制度服务平台

我校制定了《广西医科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广西医科大学毕业生待就业登记办法》《广西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制度》《广西医科大学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措施》等十多个新的规章制度,制作了就业工作流程和领取、签订就业协议书程序等说明图表,使就业工作脉络清晰化、条理化,体现了服务至上的制度精神和价值观。

(二)就业指导平台

我校自2004年就把就业指导课作为限定选修课(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全面修订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保证38个课时,并实现低年级启动,分阶段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展“百家医院走进医大”系列讲座;开展了“广西医科大学首届模拟招聘大赛”“广西医科大学简历设计大赛”等活动。

(三)网络平台

专门设置专业服务器,改版了广西医科大学招生就业网站的就业信息网,并及时维护更新信息,设立了互动沟通的论坛,增设了50台带有视频功能的电脑,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和信息产业部举办的“网上就业双选周”等网上招聘会,充分利用网上招聘快捷、经济、高效的求职方式,累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200多条。

(四)宣传平台

建立了四类宣传推介平台。一是以《医大就业在线》杂志为主导的综合宣传平台,涵盖就业指导常识、考研、留学、求职技巧策略、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每期发放2000余册,覆盖100%应届毕业生和大部分区内用人单位;二是以《就业简报》为载体的信息通报平台;三是面向用人单位的推荐营销宣传平台,如2000份毕业生推荐宣传册、数百份向用人单位发放的问候卡,率先制作了200张毕业生就业推荐光盘(DVD),覆盖了100%来校招聘的单位,突破了平面、厚重、单一的纸质资料传统宣传模式;四是全员动员性的宣传平台,如《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致全校教职员工的一封信》。

(五)信息平台

以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为目标,建立了用人单位星级分类信息库、2004~2008届毕业生生源库、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就业困难大学生信息库,实现了信息交换共享的目标;开通电信飞信短信群发系统,共发布1000余条就业信息;借助毕业生就业追踪网络信息平台,共解决了400多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六)市场平台

注重针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发生的情况与问题进行全局性策划。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增加营销渠道等措施,细分市场,稳定老用户,争

取新用户,提高毕业生的市场占有率。一是率先在区内医学院校建立了7个三甲医院就业见习基地平台,2007届23名见习生实现100%就业,其中1人考上研究生,5人顺利在原见习单位就业。二是巩固了基层就业市场,学校第一临床医学院与区内12家基层二级医院建立了协助单位关系,把接收我校毕业生作为重要条款列入合作协议。三是开拓了非传统医疗卫生行业市场,部分毕业生进人如佐登妮丝国际化妆品有限公司、辉瑞制药集团、广州军区、检验检疫、南海舰队等单位。

(七)调查研究服务平台

开展了“广西医科大学2004~2006届本科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广西医科大学2004~2006届本科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评价调查”“广西医科大学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调查”“广西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调查”“2008~2010年全区医疗卫生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查”“家长对广西医科大学办学水平评价调查”“中学生对广西医科大学办学水平评价调查”等社会调查,对调查收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发现医学人才培养和就业之间存在的问题,探索就业市场需求规律,为学校办学、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等工作提供现实依据。

在7个平台的支撑下,2008年我校累计举办了80余场招聘会。共计为2008届毕业生提供了3193个就业信息,平均为每位毕业生提供1.9条就业信息。每个专业平均为每名学生提供有效岗位数大于1.6个,其中部分专业达到了2.6个。

四、构建全面循环的评价反馈系统,推动工作不断完善优化

通过《广西医科大学就业评估指标体系》和日常工作评价反馈工具(信息员、网络评价体系、调查表等),收集学校各部门和二级学院调查资料,对专业及课程设置、学生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存在问题进行评估反馈,并组织落实整改措施,不断优化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总体来看,我校就业工作呈现出了良好势头,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校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与教育水平,努力提高就业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全面推进我校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11: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用户指南

一、按照把握趋势、寻求突破要求,把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

近年来,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覆盖面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重,加上嵊州市原有“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容量小、业务难以拓展、安全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不但对该市劳动保障工作造成了直接影响,也存在严重的社会稳定隐患,成为进一步推进嵊州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嵊州市劳动保障部门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决不是一项可抓可不抓的一项具体业务工作,而是一项事关劳动保障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突破性的大事。局党委提出:要把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整体推动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一号工程;作为牵一发动全身,整合资源、创新管理的总抓手、总载体;作为推进内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的一把手工程。

在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中,嵊州劳动保障局按照国家“金保工程”要求,从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大局出发,分析原有系统存在问题,谋划一体化建设方案,把推动劳动保障事业更快更好发展作为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以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业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为核心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二、紧扣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理念,优化办事流程,实现业务一体化

在建设过程中,嵊州劳动保障局按照“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在统一部署规划下,对整个劳动保障系统的所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审视、梳理。针对原来存在的系统独立、分工分家、相互分割、基础数据共享性、关联性差、业务协同不够的状况,从整体性、规范化出发,从全新的角度,科学地进行了调整,优化重组了各个业务流程。对全系统主要业务实施统一登记、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结算、统一支付的业务一体化流程管理,简化了办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体化的业务流程设计,为搞好软件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3月,该局完成了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并从4月5日起正式上线运行,全面提升了劳动保障服务能力。一是促进了业务协同。通过整合原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统一的个人、单位基本信息库,真正实现了“同人同城同库”,实现了社保、就业、培训、工伤等核心业务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衔接,实现了在同一信息平台上办理全系统所有业务,形成了劳动保障各业务科室单位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如已在企业参保并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的职工,系统就自动拒付失业金,改变了原先社保和就业因系统独立而造成一边领取失业金一边在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状况。二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以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实现了就业、社保、培训等全部业务一体化管理,基础信息得到共享,减少了重复劳动,实行了流水线作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月度结算时间从原来的10多个小时,提速到1小时左右。医保卡读取信息的时间从原来的几分钟提速到几秒钟,大大缓解了医院排长队的问题,改善了对医保病人的服务。三是加强了监督管理。为了保障社保基金安全,检查规范业务经办过程,对社会保险待遇享受相关业务受理后,增设后台审核、审批流程。

三、顺应扁平化管理、信息化规律,重组组织架构,实现管理一体化

实施信息化建设是劳动保障系统推动内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提升管理水平的大好机遇。搞信息化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原来管理层次、管理模式上,把现有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计算机化。二是在更高的管理层次、管理模式上,按信息化规律改革现有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操作习惯,使现代管理和信息化规律相互融合、相互推动、交互提升。

在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中,顺应了国家“大部委制”改革趋势,按照现代管理和全系统一盘棋思想,下大决心实施了内部体制机制综合改革。

科学重组组织架构,形成了“大科室运作”机制。今年3月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嵊州市劳动保障局对全系统原有组织架构进行了打碎重组。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科室、下属单位加以合并或合署办公。并对局机关内设科室和所有下属单位实行“机构统一调整、职能统一界定、工作统一考核、财务统一管理”的全系统一盘棋、紧密型管理机制,有效地整合了人财物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实行业务办理和监督管理相分离,变“点式管理”为“线式管理”。为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和外部稽查,对社保局下属科室从原来按险种设置科室,改变为按业务流程设置科室。设立了业务受理科、待遇核算科和财务稽查科。业务受理科整合了各类社会保险登记、申报、转移、增减等职能,实现了社保业务的统一受理;待遇核算科整合了各大社会保险费待遇审核、计算等职能;财务稽查科集中了“五大保险”的稽核职能,实现了社会保险费的统一稽核,加强了内外监督,为管好用好社保基金从机制上筑起了防线,增强了防患功能。

因事设岗,以岗选人。按照“配精机关科室、配强办案力量、配优窗口服务、配好后勤保障”的原则,对干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中层干部实施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实施双向选择,并根据信息化业务流程测算了每个科室、单位工作量,合理确定了岗位职数配置方案,实现了人尽其才、人岗相适。

在组织架构合理调整、干部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更加有效地推动了劳动保障管理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四、坚持整合资源、效率优先原则,创新服务手段,实现服务一体化

嵊州市信息一体化建设,始终围绕“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惠泽一生”的劳动保障服务要求,拓宽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手段,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推行一站式服务。整合全系统人财物资源,以人性化服务为目标,设立了近1200平米的劳动保障服务厅。把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等劳动保障系统的主要服务和部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服务厅统一办理。设前台服务、后台支持、自助服务、档案管理等四个区域,并按照业务流程统一设置业务受理、待遇核算、财务稽查窗口,实行流水线作业。使业务办理更科学快速,初步实现了“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服务,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

构建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开通了嵊州市劳动保障服务网。建设了信息查询和网上办事系统,为全市公民和参保人员提供网上职业介绍、网上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网上职业培训、信息查询、投诉举报等网上一条龙办事服务,使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及时了解劳动保障相关信息,办理劳动保障业务。同时,正在加快覆盖全市的市、乡镇(街道)、社区、重点村的四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建设,实现在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平台办理劳动保障业务。

提升窗口服务质量。把业务素质好、服务态度好、自身形象好、计算机技能好的干部调整、充实到窗口岗位,使劳动保障服务厅窗口办事服务人员增加到40人,使服务厅窗口无论是在人员数量还是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充实加强。同时,在服务厅建立了值班厅长制度,每天有一名班子成员(或退职老领导)和一名科长值班,重点负责业务咨询、政策解答等。

五、抓住机制建设、责任落实根本,确保一体化信息系统真正发挥成效

劳动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做好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实际应用。

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为搞好项目实施,嵊州市劳动保障局专门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业务科室长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把原来社保局下属的信息中心升格为劳动保障局信息科。明确了信息化建设责任制,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信息科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特别是对建设方案、项目招投标、流程优化、软件设计等重大事项,主要领导做到了倾注精力,亲自负责,狠抓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是综合改革,会遇到种种阻力,需要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局党委坚持依靠干部职工,充分发动干部职工,通过大会动员、小会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途径,促进全体职工统一思想,为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科学定位,精心组织。组织人员赴江苏、上海、杭州、萧山等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的原则,“业务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管理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和建成全省县市劳动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精品的目标定位,形成了嵊州市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方案。想方设法筹集了900万元建设资金。按照“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要求,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严格按招投标规定程序,分期分批组织软件、硬件的招投标,选择了有实力、有经验的上海万达信息有限公司承担软件设计工作。在需求调研、流程优化、软件开发、系统测试等过程中,双方密切配合,相互促进提高,高标准质量管理,完成了核心业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开通了市劳动保障服务网,为全面提升我市劳动保障服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训考核,强化应用。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固然重要,但只重视开发,不重视应用,最好的信息系统也只是摆设。局党委在去年“基础建设年”和今年“能力建设年”中,把干部职工信息化应用技能素质提升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了信息化技能培训机制、应用考核机制、领导带头机制等。对全体干部职工分期、分批地进行业务培训,并专门设立考核奖,以真考推动真学,基本达到了人人通过打字考试、人人学会办公OA系统应用,已经真正实现了全系统无纸化办公。每个业务人员熟练掌握了核心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减轻了干部职工的工作量,提升了服务群众的质量效率。

上一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匆匆又夏天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