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服务中心管理制度

2024-08-30

教师服务中心管理制度(通用8篇)

篇1:教师服务中心管理制度

职教中心教师管理办法

职教中心的专职教师是煤矿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专业人员,担负着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培训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特制定职教中心教师管理办法如下:

一、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规定的条件,具备任职资格。

2、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3、从事教育科研、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4、对中心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员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中心的民主管理。

5、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6、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7、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中心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8、钻研所教学科的教学业务,通晓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管理

1、班前会迟到一次扣款10元(市内通勤车晚点除外)。迟到1个小时加10元,早退一次20元。

2、有事履行请假手续,无故旷工一天扣款50元,最高扣三天。

超三天停止工作待岗,以后根据情况再做出处理决定。

3、无故不参加学习一次扣款50元,迟到扣款10元,请假一次扣款20元。

4、不按规定佩戴胸卡扣20元(胸卡丢失汇报后除外)。

5、凡是矿要求后背的内容,达不到要求扣款20-50元,以提问或考试为准。

6、值班期间,不按规定时间接班扣款20元,脱岗一次扣款100元,中心造成丢失物品等,由值班人员赔偿。

7、班主任按时点名,不按规定一次扣款50元,任课教师提前5分钟去教室门口等候,不到者一次50元。

8、监考人员在监考中出现违纪考场纪律被上级领导查出一次罚50元。

9、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打牌、喝酒、脱岗,一次罚100元。

10、各教研室卫生责任区,让上级部门查出一次不合格的,责任区领导罚100元,责任区组长罚50元,组员30元。(以在册人数为准,不上班人员也包含在内,病假除外)。

11、教室座椅码放整齐,发现一次不整齐罚责任人30元。

12、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组织人员打扫卫生,码放桌椅,一次不合格罚监考教师30元。

13、下班后电气设备、灯无故不关者,罚教研室100元。各分管辖区的责任人电气设备、灯无故不关者罚30元。

14、会议学习期间手机响者罚款10元。

15、不按规定“早退未签到”或“晚到未签到”的一次罚10元。

三、教师教学与研究

1、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关心他们的进步、生活及业务进修,建设一支具有大专以上及中级以上职称的能胜任各种教学任务的教师队伍。

2、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及工作成效的考核,对教师不同阶段,不同内容的教学工作要提出具体要求,作出具体指导,采取适当形式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3、开展教研活动,举办教学观摩和优质课评选活动,制定领导及教学互相听课计划,通过相互学习切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旨在督促教师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督促教师认真学习教学理论,教学大纲,熟练掌握教材,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掌握成人教育,教学规律。

5、优质课评选活动由中心教务组织每年在全体任课教师中开展一次。

6、热爱职教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参与岗位竞争。

7、认真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管理制度,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8、认真备课,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班级授课计划、课时计划和书写教案。

9、认真授课,组织好课堂教学,维持课堂纪律,按时上下课。

10、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每名教师都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

11、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每人每年到井下生产一线、生产车间现场学习和工作调研不得少于20天,调研结束后每人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调研报告。

篇2:教师服务中心管理制度

一、婚丧假享有的条件

1.婚丧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以及劳动者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依法享受的假期。

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因此,职工享受婚假的前提是,达到上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且与配偶正式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丧假享有的条件是,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所谓直系亲属,是指职工的父母、配偶、子女。此外,对请丧假范围的划定,有的地方规定除直系亲属死亡时可给丧假外,岳父母和公婆死亡时也可给予丧假。

2.婚丧假的期限

根据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等问题的通知》规定,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1—3天的婚丧假。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但是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二、产假

1.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为六个月。2.产假需提供的证件 医院住院证明。

中川镇中心小学教师请假制度

为了加强学校管理,规范教职工请假的权责,特制定本制度。

一、请假说明:

1、教职工因故不能到校或离校,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在上班时间内,无正当理由不到校或离校的,一律视为旷工。

2、检查人员应公平公正,如实记录,如有不实记录经查实也视为旷工。

3、不论何种假,都必须办理请假手续,超假未办理相关手续的都视为旷工。

二、请假程序:

1、教职工请假必须有正当理由并办理请假手续。

2、教职工请假一天至一周者,一律向校长申请并审批,归校长室存档。

3.教职工请假一周至一个月者,必须到乡教管中心请假,持请假条来学校办理请假手续。

4、教职工请假一个月以上者,必须到县教育局请假,持请假条来学校办理请假手续。

5、原则上先办请假手续再离校,若遇特殊情况不能到校亲自办理请假手续的,须电告校长,来校后向校长说明原因并补办请假手续。

三、请假类型及权责:

1.事假1天按1个出勤天计算;病假3天按1个出勤天计算。2.婚丧产等假期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附1国家婚丧产假规定),超过法定假期不请假者,按旷工处理。

3.教师请假必须由本人或教导处安排顶课教师,考勤计入顶课教师。

4、公假:出差、培训(继续教育、专业技术培训,校长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持上级文件、通知由校长审批,一周内课程自行调好,一周以上学校安排教师代课。

四、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校长室,未尽事宜,由学校研究裁定。

中川镇中心小学教案备写要求

教案是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和蓝本,编写教案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整合教学资源、选择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为了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案备写,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会宁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特制定本要求。

一、封面名目齐全

教案封面名目包括科目、学期(-学第 学期)、学校名称、班级、教师姓名等项。字迹规范、布局合理,并在校名处加盖校印。

二、结构内容完备

教案在结构内容上包括“一表三计划”。

“一表”即教学进度表。表内涉及科目、班级、册数、上课日期、每周节数、总授课节数、周次及起止时间、预定进度及页数起止、实际进度及出入原因等栏目。教学进度表是科任教师对学期学科教育教学内容的统筹规划和具体时间安排,开课前由科任教师拟定,由教导处审批通过后执行。

“三计划”即学期教学计划、单元(章节)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1、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内在联系,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发展及工作措施等的总体规划,一般包括五项内容:①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数及男女比例、知识能力水平、兴趣特长爱好、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发展优势和面临困难等);②教材分析(学段目标、编排意图、内容和特点、整合与重新建构等);③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确立(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④教育教学策略(为达成目标采取的方法措施);⑤时段安排。学期教学计划开课前也由科任教师或学科组科学拟定,由教务处审批通过后执行

2、课时教学计划(教案)。课时教学计划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是教案编写的重点。课时教学计划在结构上包括十项内容:(1)、教学内容(课题)(2)、教学目标(或称教学要求、教学目的,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3)、教学重点、难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学生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4)、课型(新授课、自读课、复习课)

(5)、教法、学法(达成教学目标师生采取的方法措施)(6)、教学具准备(师生课前要准备的教具、学具)(7)、课时安排(说明用几课时完成)

(8)、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9)、作业设计(作业内容、作业提示、要求)

(10)、板书设计(简洁、直观、形象再现教学内容的图文)(11)、教后反思(记录课堂的得失、原因分析、改进对策、努力方向)

在课时计划中,教学过程是最关键的部分,包括以下基本环节:

(一)导入新课(导入的方式和内容),要简洁明快,新颖别致,激情引趣。

(二)讲授新课(选择教法,设计活动,提出问题,点拨引导,安排步骤),要层次分明,环环紧扣,逐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主体。

(三)巩固练习(精选题目,巧用形式),要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灵活多样。

(四)归纳小结(小结的内容和方式),要精当,灵活,上下关联。

(五)作业安排(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拓展性、能力性、趣味性、多样性。

三、备写符合规定

1、小学各门学科原则上都要备写教案。其中两科以上并兼任综合类、技能类学科者,综合类、技能类学科教案可略写。

2、教案要在课前一周备写。

3、教案要在深研教材,整合资源,广泛借鉴,精心设计,内化自我的基础上手工书写,切忌照抄现有或从网上下载直接使用。

4、教案要文面整洁,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5、课时教案要按进度计划备写,不能短缺课时。要在每一课时教案的课时数后括号内注明累计课时数,右下角标明教案页码。

6、教案本要专用,切忌随意记写其它内容。

四、签审及时周详

1、教导处开课两天前下发教案本,加盖校印。

2、每学期开课前一天教务处要集中统一审批学科教学进度表和学期教学计划,签署意见,加盖教导处章。

3、每周开课前教研组长要签审本周各学科教案。

4、按翟家所初级中学教案审批周次表教务处对各学科教案签审。

5、每学期学校集中组织两次全校教案检查评比活动,及时通报检查情况,并督促整改提高。

6、学校要有教案签审记录表,教研组要做好记录册,栏目填写完备详细规范,签审意见明确。

7、教管中心常规教研时不定期对教案进行抽查,每学期期末随教师业务考核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中川镇中心小学作业布置及批改要求

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在课堂上能把老师所讲的问题理解与掌握,课后的巩固则必不可少。对学生作业的布置要“精”,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习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提倡弹性布置作业,使上中下学生各有所得。为了更好的搞好教学,使各科任老师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布置规范化,确保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地完成作业任务,确保教师作业批阅规范,特对每位教师的作业布置用时间作以量化。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我校的作业布置批阅规范化要求,具体规定如下:

一、作业布置规范化要求

1、作业要精选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布置作业要有典型性,要做到难易适度,数量适当,要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每天作业总量平均不超过2小时,具体到学科作业量每科每天平均不超过30分钟。各科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及学科的特点具体确定。

2、要求要严格、到位

各科作业的要求与格式必须在起始课就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作业“独立、按时、整洁、规范”。对于典型问题教师应做出示范,使学生有所遵从。通过反复检查落实,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

二、作业批改规范化要求

完成作业是学生保证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为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的教风,依据我校教学实际和一般教学规律,特对作业布置及其批改重申如下要求,请全体任课教师遵照执行。

1、处理要及时

要及时处理全部作业,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过程。考试类科目作业要求完成日(即收齐作业的当天)的次日批改完毕,特殊情况(如作文、基础训练册、实验报告等)也必须在下一次作业上交前批阅完毕。对作业讲评要及时,以便迅速纠正所发现的问题。

3、作业批改基本要求:

(1)、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区别开来,课后作业教师要批改,家庭作业要检查,可学生互相批阅。

(2)、批阅作业要及时、细致、准确。理科及其它作业不能只确定正误,重在指出错误,并要求学生有错必改,教师再批阅。

(3)、教导处不定期对全校作业进行检查,各教研组对本组的作业加强检查,通过集中检查、深入班级了解学生、不定期抽查等形式。

中川镇中心小学班主任工作规范和考核办法

教学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教学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组织者、协调者,是班级德育的主要实施者。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充分调动学校班主任的积极性、创造性,搞好班级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特制定本条例。

一、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的教育、管理和指导工作,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班主任的职责:

1、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集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志向。并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形势教育、法制教育、传统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升学教育。

2、进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的教育。掌握学生的课堂(包括听课,自习)纪律情况和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情况。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任教师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经常与任课老师取得联系,沟通信息,及时反映任课教师对学生,学生对任课教师在教学和学习方面的意见要求,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不断的提高。

3、搞好对班级学生的日常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加强对学生出、缺勤情况的考核。对学生既要严格管理,又要讲究方法,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道,严之有情。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违纪现象及时调查了解,及时批评教育,积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班学生安全、班级教育教学安全、教室内的设施设备安全负责。凡班级发生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领导报告,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处理,并及时向学生家长通报。

4、积极组织、指导班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和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其他各项活动,寓教于乐,通过宣传教育和有益的活动,形成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班风。

5、加强班级干部队伍建设。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工作。培养、选拔班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指导团支部、班委会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活动,建立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带领全班学生搞好争当“三好学生”、“优秀学干”和争创“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评比竞赛活动。

6、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的网络,定期通报学生情况;做好家访工作,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加强与社会有关方面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

7、负责本班学生的学期、学年、毕业鉴定工作;毕业班的班主任,要配合做好毕业生的升学指导工作。

三、班主任工作制度

1、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

(1)认真研究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表、体检表、学生档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业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特征。

(2)深入学生宿舍,检查卫生、纪律、就寝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健康,指导寝室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寝室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3)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认真做好特困生工作,建立特困生档案,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特困生底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评定特困生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4)班主任要了解学生的早、晚自习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

2、搞好班集体建设:

(1)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及各阶段的任务,结合本班实际,确立明确统一的工作目标,并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2)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定期召开班级干部会议,研究班级工作。

(3)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校规,并结合本班实际,有针对性地突破本班弱项,形成良好的班风。

(4)对后进生要心中有数,要制定帮教计划,根据情况及时找后进生谈话,并做好记录。

(5)每周召开一次班级工作例会,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会议要求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主题突出,形式多样,会前要充分准备,写出主题班会的会议思路。

3、指导好学生的学习:

(1)分析各种成绩统计,掌握本班各学科的学习情况,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2)通过教育活动,激发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3)作好学生学习成长记录,教会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4)进行学生学习期间的就业观念教育。

4、协调组织各方面教育力量:

(1)及时和本班任课老师研究交流班级教育教学工作,分析问题,研究措施,并作好记录。

(2)协助校团委,指导班级团支部开展活动,掌握班级思想进步学生情况,了解组织发展计划。(3)对于少部分学生及时进行电话家访,事后有记录。

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1)班主任要积极组织本班学生参加学校部署的社会实践活动,事前有教育方案,事后有总结。

(2)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进行考评,奖优罚劣。

6、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

(1)每学期,按照要求,对每位学生写出客观准确、激发向上的操行评语,并将操行评语记入档案。

(2)根据学校下达的评比标准,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要充分发挥评选过程的教育功能。

7、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1)学期初期,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与教育规律,参照工作计划,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班工作计划。

(2)学期期末,班主任要认真写出工作总结,反映本学期全班学生在各方面变化,并分析原因,总结主要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班主任考核内容及办法

(1)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原则,班级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占20%。(资料由主管副校长和校长提供)

(2)班级学生成绩全科均分、全科合格率,占30%。(资料由教导处提供)

(3)周评比:以值周日志、学生检查结果为准,占40%。(资料由值周组提供)

(4)少队(文体)活动:以每次活动成绩为准,占10%。(资料由少队、各教研组提供)

(5)财产,后勤处打分,占5%。(资料由后勤处提供)(6)超过标准班45人,每生加0.2分。

五、班主任的奖罚: 1.班主任的学期考核分为三等次,一等、二等、三等各占班主任总数的3人、5人、3人,并按评比结果名次发放相应的班主任学期津贴,班主任津贴下发10个月。

2.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班主任的评比,以班主任总考核成绩排列名次为主。班主任考核总分名列全级前两名者为校优秀班主任;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的有资格参加上一级优秀班主任评选。3.班主任如有以下情况者,直接纳入第三等次。

(1)不能经常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不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家长意见较大者;

(2)对班级学生中出现的违纪行为教育处理不力者;

(3)因工作不努力、不负责而导致班级班风、学风差或不服从学校安排而导致工作无法开展者;

篇3:教师服务中心管理制度

一、供给主导型的制度逻辑

从根本上来说,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设立是自上而下的国家制度安排的产物。供给主导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逻辑的最显著特征。制度逻辑是指某一领域中的稳定存在的制度安排和相应的行动机制。这些制度逻辑诱发和塑造了这一领域中相应的行为方式[2]。供给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不仅形成了供给主导的制度安排而且将政府权力延伸至制度实施的具体行动过程之中。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中央集权制,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 具有明显的供给主导型特征。在供给主导型制度安排中, 权力中心在制度安排的博弈中处于支配地位[3], 其他利益相关者因谈判力量的相对弱小而对制度安排的结果影响较小。制度安排的供给主导型特征一直存在于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制度变迁之中。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高校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之一, 高校的改革与发展都遵循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政治权力运行逻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我国高校虽然在政府放权的过程中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 但政治权力依然是主导高校改革的主要力量。

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安排推动着高校教师发展由学历补偿阶段向质量提升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阶段转型。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尤其是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 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进入了一个历史新时期。自此之后的较长时期内,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进入了“学历补偿”的阶段。早在1984年,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试办助教进修班的通知》, 在部分师资力量强的学校试办研究生进修班, 为全国高校培训青年教师。1986年颁布的《关于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规定》进一步强化、完善并强调了“学历补偿”在职进修的制度安排。直至21世纪初, 高校教师质量虽然已经进入制度设计的视野, 但是“学历补偿”依然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主流观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师整体质量结构的完善,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开始重视教学与学术质量提升及教师专业化发展。以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为标志, 政府主导的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逐步开启。2011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引导高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重点建设一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012年, 教育部遴选了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这表明教师“以教学发展为实践探索, 逐步完善教师发展, 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规范化与常态化”。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规定,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 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团队”。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看, 教师发展的内容既包括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的发展, 也内含着国家政策主导下的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趋势。

质量是教师发展的永恒命题, 但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质量观又主导了不同的教师发展指导思想的形成。教师发展从学历补偿到质量提升乃至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转向是国家对教师发展质量内涵的认识的转变, 也表明了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结构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二、制度引导下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实践

教师发展的实践在我国高校中早已有之, 但2012年开启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它标志着教师发展进入了规范化、有序化的发展时期。当前,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也呈现出明显的制度安排主导的烙印。

一直以来, 我国高校比较重视教师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师发展, 尤其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了专门的制度规范, 并由专门机构负责。部分高校成立了专门教师 (教学) 发展中心, 部分高校将教师发展的任务交由不同部门承担, 如教务处、现代技术教育中心、人事处、工会等党政部门。教师发展在更大意义上是大学在国家制度安排之外的自发行为。2012年《关于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上日程。当前, 除30所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之外, 其他高校也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机构。目前,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从建立、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机构使命等方面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 我国高校发展中心的建立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类是建立在既有的教师发展机构基础之上的, 一类是重新设立的。从机构性质来看, 教师发展中心多归教务处直接领导, 作为教学辅助部门, 部分也挂靠在教育学院 (如北京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目前教师发展机构职责仍隶属于学校教务处、人事处及工会组织等党政部门, 但教师发展中心已成为分散的“教师发展”组织职责的集中协调机构。第二,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教师发展中心管理人员。这是由《通知》的规定所决定的, 该通知规定“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应组织区域内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管理人员培训”, 因此,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管理人员也成为了该中心的服务对象。基于其服务对象,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要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发展及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提升。第三,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师资培训、教学评估、教学咨询、服务区域及师德建设等。这几个方面也与《通知》基本一致。鲜有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定位超越制度安排的范畴。其中, 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除教师发展有关内容外, 还包括了“促进有效学习”, 主要包括建立新生研习营, 使学生学会学习与互动, 建立学习工作坊, 促进优秀生培养和学生互助学习, 建立学习资源库, 支持学生高效便捷学习等[4]。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状表明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安排在教师发展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是国家干预与大学发展之间博弈的结果, 但是当前我高校的弱势地位使得大学组织变革仍然难以突破国家主导的制度创新壁垒。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集体行动”不是对教师发展制度变迁趋势的决定性力量, 而是制度安排主导下的高校组织的被动适应。但是,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实践带来的教师发展的规范化发展反映了制度安排的正效益。但是, 正如日本学者有本章所说, “在大学组织中居于上位的学校、中位的学院和下位的系所科室中, FD的主要据点是在下位”。因此, 高校教师发展应该体现为自下而上的特征。“让每位教师做到对所承担的教学负责, 通过自己的创意激发教学活力, 提高教学效果, 这就是FD最本质的目的。”[5]当前,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呈现出教学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 能不能实现这一根本目标需要我们更为深入的反思。

三、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理论内涵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过度关注当前存在的问题就会忽视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相反, 如果通过教师发展本质及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制度逻辑的梳理, 对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实践逻辑进行反思, 对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与完善就会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因为任何成功的有深远影响的改革都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需要一定的理论框架来规范、约束并引领其有序发展。

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志着大学开始将教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整合了国家制度安排、大学发展及教师自我实现的多方诉求, 其根本在于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行动。当前大学教师的发展已不再是国家干预制度环境中的工具理性所主导, 而应遵循教师主体性发展的价值理性。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与提升是当前及未来教师发展的主要特征。如在荷兰, 教师发展被学术界界定为一个学习问题。教师发展项目的目标应该是涉及社会、组织和治理的情景, 使教师能够在其中习得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培养起作为决策者所必须的心理倾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 荷兰大学教师发展研究经历了“教师专业水平—教师的内在思考和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职业发展、组织发展和个体发展”的一个系统化过程[6]。教师发展的主体性觉醒是大学教师发展的理想归宿, 教师发展中心为这种归宿提供了专门的组织机构。随着这种觉醒的到来, 大学教师也将开始真正由“国家的教师”向“大学的教师” (1) 的角色转变。当前, 一种新的教师文化或者教师教育文化开始萌芽。“支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根基是教学文化, 当教学文化在大学明显缺失的背景下, 任何一种组织和制度形式都无法形成教育质量的提升。”[7]因此, 教学文化培育应融合到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过程中, 通过制度建设、师生互动、教职员互动等多种形式培育组织文化, 促进教师发展行为自觉意识的养成。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反映了国家干预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实质上是大学组织内部机构职能分化的结果。分化既是大学发展的动力, 也是大学发展的必然;既是大学理念和制度的一种调整, 也是大学结构与功能的一种优化, 更是大学对社会变化的一种主动适应[8]。分化不仅存在于大学组织的中观层面, 组织内部同样进行了各种类型的分化。通常情况下, 大学组织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表现出滞后且被动的特征。虽然“大学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这些变化很少是有组织的自我分析的产物, 大学也很少对变化进行系统的规划”[9]。第三方的加入才会加快其改革的步伐, 尤其是政府作为第三方参与的效果尤其明显。由于大学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国家对于不利于大学发展的大学组织进行有效干预, 这样会有利于实现大学的正效应。也可以说,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是大学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 组织行为自觉尚未形成之时, 国家有效干预的结果。但是, 当质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 教师作为质量保障的参与主体之一, 教师质量提升理应走到改革舞台的中央。任何关于教师质量提升的改革举措都会为大学所接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迎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质量追求。

为什么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又是高校内部机构职能分化的结果?因为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是大学组织变革的阶段性特征, 反映大学组织变迁的连续性。大学教师发展原来分散于不同的大学职能部门, 教师发展亦分散在大学发展之中, 尚未作为独立的存在形式。如我国高校发展规划制定已经有较长的历史, 但是直到21世纪初, “学校发展规划办公室”才从大学管理中分化出来, 并作为独立的行政机构在我国高校中出现, 主要是为领导决策与院校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与大学发展的有关信息。如果把这看作大学关注“组织发展”的话, 教师发展的改革则可以被看作大学关注“个体发展”。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将教师发展的管理职责从其他行政部门中分化出来, 作为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 大学组织的改革开始从关注组织发展到关注个人发展转型, 代表了个人发展的教师发展专门机构的成立则标志着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已经达成, 大学组织内部机构分化的结果就是建立教师发展中心。

四、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改进的思路

第一, 以制度保障为引导, 利用国家制度安排优势构建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结构, 形成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一般组织形式。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不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而应是建立在继承、借鉴、改造、创新等一系列过程之上的组织变迁。从历史发展来看,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是大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分散于不同部门之中。因此,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实践可以分为两类:其一为在原有的教师发展的结构基础上, 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校教师发展实际重新定位教师发展中心;其二是由于高校通常没有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 这就需要在借鉴基础上重新设立教师发展中心。成立的教师发展中心既可以定位为独立的教学辅助部门, 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 也可以定位为教师发展的协调部门, 协调不同部门推进教师发展活动。当前, 我国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以后者居多。但是后者作为协调同一层级的行政部门进行教师发展的有关活动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权限。如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职员发展中心主要定位为协调不同部门以实现教师发展, 构建了以教师发展中心为主轴, 其他部门如教学促进中心、科研中心和研究生院、平等与多元化中心等为辅助的网络结构。但该中心属于副校长直接分管的五大行政部门之一的人力资源部[10]。

第二, 围绕不同类型教师的知识构成, 顺应知识变迁趋势, 构建教师发展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 以契合学校教师发展的特殊性。工作内容不仅反映了机构的权责, 而且反映了教师发展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大学教师发展包括了教师群体的教学与研究两个方面。另外, 基于制度要求还应包括教师发展中心管理人员的培训任务。从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内容来看, 既可以是大学教师职业的全貌发展, 包括教学科研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及综合素养等, 也可以突出某一方面, 如提升教学学术能力[11]。根据工作内容, 可以将机构运行中的知识分为教师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 (教学艺术) 、技术性知识、道德知识, 以及教师发展中心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技能与知识, 并通过培训、咨询、评估、交流、服务等途径达成教师发展目标。教师发展中心所传递各类知识 (或信息) 都不应滞后于知识现状, 应通过参与培训、咨询、评估等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的提升。因此, 不同高校在进行大学教师发展的工作内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师服务对象的需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是回应大学质量发展的大学组织的一项改革, 但是, 教师发展的成效依然通过“学生”学的结果与学术发展呈现出来, 因此,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必然需要将学生发展需求纳入机构建设统筹考虑的范畴, 将个人学术生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反馈。

摘要: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体现了供给主导型的制度逻辑, 是政府权力主导下的教师发展的实践改革, 而非大学组织的自发行为。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一直以来的政府主导特征的延续。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志着大学开始将教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 整合了国家制度安排、大学发展及教师自我实现的多方诉求, 其根本在于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行动。基于此,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应遵循以国家制度为向导构建该机构的一般组织框架, 以知识为发展的主要内容, 满足不同高校教师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关键词: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制度逻辑,知识

参考文献

[1]潘懋元, 罗丹.大学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01) .

[2]周雪光, 艾云.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4) .

[3]杨瑞龙.“中间扩散”的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M]//邹东涛.经济中国之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423.

[4]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中心简介[EB/OL].[2013-09-29]http://cfd.seu.edu.cn.

[5][日]有本章.大学学术职业与教师发展 (FD) ——美日两国透视[M].丁妍, 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157.

[6]吴嶶.荷兰大学教师发展研究轨迹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11 (05) .

[7]邬大光.教学文化:大学教师发展的根基[J].中国高等教育, 2013 (08) .

[8]邬大光.大学分化的复杂性及其价值[J].教育研究, 2010 (12) .

[9][美]罗伯特·M·罗森兹维格.大学与政治——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政策、政治和校长领导[M].王晨, 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7:185.

[10]徐晓红.论澳大利亚大学教师发展——莫纳什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06) .

篇4:尝试互动管理 服务教师发展

而中小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这就要求中小学要为教师的发展搭台铺路,并予以充分的支持,可以往的管理思路距此显然有相当的距离。由此,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当务之急必然就是要转变角色,更新观念,由过去的重管理决策、质量监控转变为重理念引领、专业服务。探索上下互动式管理,变革学校教学管理行为,让管理为教师服务,为教师教育教学需要服务。

一、变革教学管理思路

1. 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教学管理思路进行变革。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富克说,变革是普遍存在的和持续不懈的,它经常出现在我们面前。变革的教育不仅需要新的知识观、新的人才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与内容,更需要新的学校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学校,就处于这样的变革之中,因而也就急需学校管理创新,以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热情。作为管理者,“发挥好引领作用”这正是当前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教学管理思路变革。新课程的实施既对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给教师们带来了许多困惑。老师们说:观念和道理我们容易认同,标准与教材要求也可以明确。但如何引领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有效指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谁能来提供具体的操作方法,做做示范来引引路?请教专家,回答却是:具体的实施应靠教师们在实践中去创造。也就是说,新课程理念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而这个“落实”的任务就落在了一线教师的身上。

面对教师工作与新课程理念的差距,显然依赖以往学校教学管理行政要求的思路无能为力,必须转而采取“引领学习”的思路,调动教师内在的动力,促进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健康地实现专业化发展。因此,要实现新课程改革下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务之急就需调整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思路,对其进行科学地变革。

二、依据实际,变革管理,促进教师探究思考

回顾以往的管理思路,是在上级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统一的、规范的要求。理论学习的篇目统一、培训形式单一、教研思路一致、对教师的要求更是一样。

但教师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在他们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大家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从教师和学校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之所需,在每个教师所需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在教学管理思路变革中催生教师发展

1. 引发了教师教育意识、行为的变化。学校管理者关注教师发展的需求,促进教师们更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并逐渐学会如何去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学习时的需求;学校管理者尊重教师发展的差异,促进教师们更加尊重、理解学生学习、发展的差异,使因材施教得以真正的实现;引导教师在学习中感悟、建构,使得教师们看到了如何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在教学中实践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篇5:煤矿培训中心教师管理制度

一、教师必须按中心有关教师任职条件和要求,进行严格筛选,择优聘用。

二、教师必须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党的培训事业,勇于为煤炭事业献身。

三、合格教师的条件是:思想先进,基础雄厚扎实,知识渊博,业务娴熟,技术精湛。

四、教师要在本职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认真钻研业务,勇于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五、教师只有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才允许发展自己的第二职业,否则,必须与中心解除关系。

六、教师的奖励与处罚

1、教师在年终评比中取得以下相应称号,可获得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1)被评为科级以上先进工作者或优秀教师,除获得相应证书外,单位给予1000元物质奖励。

2)被评为中心优秀教师的,颁布发中心荣誉证书,并奖励500元。

2、为了提高教师素质,纯洁教师队伍,教师触犯以下条款之,可得到相应的处罚:

1)教师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年终被评为不称职教师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罚,初次给予书面批评,并装入教师档案;情节恶劣或屡教不改的,必须调离教师队伍。

2)教师在授课中,玩忽职守,造成教学事故的,情节轻重轻微的由教研室对其批评教育;情节严重和影响极坏,经教学副主任同意,及时调离教师队伍。

3)教师在考试、评卷工作中,弄虚作假,有损于中心集体名誉的,给予批评教育,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具体数额由教学副主任组织有关人员研究确定。

4)教师利用职务和工作之便,收受他人贿赂的,情节轻微的,给予全单位通报批评,并退出一切赃物和赃款;情节严重的,除退出赃物、赃款外,及时清理出老师队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5)教师对学员引诱或借机敲诈勒索者,一经发现,查证属实的,坚决清理出教师队伍,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七、教研室主任应根据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提前安排任课教师,并认真组织任课教师备课。对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质量,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至少进行一次测评,给予及时指导。

八、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听课。

九、任课教师接受任务后,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认真备课,书写正规教案或讲稿,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十、教师授课要严格遵守时间,按时上、下课,认真负责,语言表达清晰简练,通俗易懂,板书工整清楚,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应给予积极解答。

十一、各科任课教师应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布置作业,并坚持批改,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

篇6:来安中心小学教师公寓管理制度

1、教职工必须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入住,未经学校同意不得调动房间。

2、爱护室内公物,不得私自将公寓内的公共物品搬出校外。

3、教职工不得在公寓内使用煤气灶、煤饼炉、微波炉、电磁炉、电饭锅、电炒锅、电茶壶、热得快、暖风机等设备。公寓内不得乱接电源,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设施损坏,违者罚款50元一次。

4、不得将校外无关人员带入公寓住宿,不得出借、出租给校外人员或学生(非子女)居住。

5、文明休息,保持公寓内安静。在公寓内进行的娱乐活动必须做到内容形式健康、时间适宜且不影响他人休息。严禁在公寓内进行赌博、酗酒等违法违纪活动。

6、节约水电,做到人离房间,关好水电,造成浪费,每次罚款50元,相关损失照价赔偿。公寓内不得乱拉绳子及乱钉、乱贴、乱画。

7、公寓内垃圾一律实行袋装,严禁乱抛瓜皮、果壳等,所有杂物及时入篓。对可回收的废品要放入指定的地方,便于回收。公寓成员轮流值日,要认真按公寓内务管理规定整理公寓内务,保持公寓内部及门前走廊整洁卫生。垃圾袋有值日老师送到指定地点。

9、入住人员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如有损失的自行承担。

10、所有人员不得将车辆停放在公寓区内。

11、所有人员应按规定时间进出公寓,其他时间一律不得随意进入公寓。如因特殊情况而需要进入公寓者,必须向值班领导汇报得到批准后并报总务处备案方可进入。

12、如发现公寓内设施有损坏的要及时向总务处反映以便及时修复。

泗阳县来安中心小学总务处

篇7:中心小学教师奖励制度

1、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在课程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

2、爱岗敬业、尊师爱生、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在工作中积极进取、特别是在转变差生,救助特困生方面成效显著的。

3、在学生日常规养成教育中,坚持以德育为首方法多样、经验可取、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班集体建设过硬,在控流工作中成效显著的。

4、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自身潜能,注重师表形象,讲团结、讲正气、讲工作、讲奉献、在互帮互学互助方面成效显著的。

5、在行政及后勤管理服务上,特别是爱护公物、备品管理、保护环境中成效显著的。

6、教学有特色,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培养人才方面成绩显著的。

7、在一学年工作中,无迟到、无早退、无留号、无拖堂、无串课、无迟进课堂、中途离堂现象,全年精勤的。

8、坚持正义、有立场、敢于同不良倾向作斗争,危急中挺身而出的。

篇8:教师服务中心管理制度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既享有作为一般公民的各种法定权利, 又基于教师身份而享有法律、 法规所特别赋予的权利。 我国为保障教师的工作与生活, 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 疏解教师纠纷, 促进校园和谐, 自1993 年起于《教师法》中确立了教师申诉的特别救济制度, 教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所享有的法定权益若遭到学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侵害时, 可依法提起教师申诉请求救济。

2教师与教育机构之间的纠纷内容

教师申诉受案范围的宽窄直接关系到教师申诉制度对教师的权益能保护到何种程度, 因此自教师申诉制度建立以来, 学者们对此问题一直较为关注。 当前, 关于教师申诉制度受案范围中教师合法权益的内容学者们尚持有不同的意见。 有的学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教师的合法权益只限于《教师法》赋予教师的各项权利"。 李连宁, 孙葆森两位 (1997) 认为《教师法》对可以提起申诉的范围规定得比较宽泛, 具体内容包括: 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 可以提起申诉。这里的合法权益, 包括《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在职务聘任、教学科研、工作条件、民主管理、培训进修、考核奖惩、工资福利待遇、退休等方面的各项权益。

3申诉的制度的建立

3.1 制定专门的教师申诉条例

尽快制定出台专门的教师申诉条例或学校教师申诉实施细则, 严格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校教师申诉处理各环节的操作要求, 明确学校校内教师申诉的基本规范, 使学校教师申诉制度在技术上建立起成熟的规范体系。 建议由教育部尽快拟定立法解释方案, 报请国务院批准或者由国务院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申诉”作出扩大性立法解释。 同时, 国家立法部门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仅要确定学校教师申诉的基本方针、原则和程序, 还要确定教师申诉制度的实施细则和条例, 并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然后, 各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要按照法律条文的要求, 依据自身特点制定申诉条例或申诉办法。 教育部在发布的《教育部2012 年工作要点》中, 将出台《教师申诉办法》这一规范, 明确将大力推进依法治教。

3.2 健全校内申诉制度

借鉴美国学校和我国台湾地区学校的做法, 我们可以强化校内申诉制度。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加强教育执法及监督试点工作的意见》的规定, 校内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学生、职员因对公立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有关职能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 或认为其有具体行为侵犯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申请公立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依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处理的制度。校内申诉制度是通过公立学校内设部门对纠纷进行解决, 能够及时纠正公立学校的错误行为和对教师不公正的处理, 把公立学校与教师的纠纷化解在内部。 同时还可以缩短纠纷解决的时间, 减少申诉带来的额外成本, 将公立学校与教师双方的损失尽量降低。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 可以把提起校内申诉作为教师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的前置步骤, 以减轻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压力。 建立校内申诉制度, 设立校内教师申诉委员会, 可依托校内有关部门, 如教师工会。 公立学校申诉工作程序包括申请审查、受理, 直接听取争议双方的意见和理由, 进行必要的调查工作, 在此基础上, 根据多数意见形成处理意见书, 经公立学校管理机构批准后, 正式作出申诉处理决定。 今后对于教师申诉的管辖, 校内受理申诉的专门机构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通过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申诉制度, 有助于将教师和学校的纠纷在内部得到调解或解决。 这种内部的沟通或化解, 便于及时纠正学校的错误行为, 以及对教师不公正的处理, 减少了申诉的成本。 同时, 有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监督, 加大了学校申诉机构执行的力度和效能, 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依法治校。

3.3 设置专业化教师申诉评议委员会机构

要保证学校教师申诉制度的实施, 必须明确申诉受理的机构。 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或者对原有机构进行调整、合并, 或者重新设立新的机构, 并明确该部门的申诉受理的职责。 在教育机构内部, 学校教师申诉制度的机构设置应该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在学校中要设立教师申诉委员会; 二是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教师申诉委员会。

学校教师申诉委员会, 经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授权, 设置在学校内部。 该机构的职责是具体受理教师纠纷案件, 做好纠纷调解和有关申诉的实务工作, 上报处理意见。 教师申诉委员会的人员配置包括教师代表、学校代表、管理学专家、法学专家、专职秘书等。其人选要有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和合法性, 应该由学校校务委员会任命或者由学校教代会选择产生, 实行任期制, 以增加纠纷的双方对教师申诉委员会的信任度。 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师申诉委员会, 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设置, 并被赋予行政权力。 该机构的职责为监督教师申诉处理的全过程, 审核处理程序, 批复处理意见, 下达处理决定。 日常工作由专人进行管理。

4健全学校教师申诉的程序

4.1 构建学校教师申诉程序的重要原则

4.1.1 参与原则。 在听取意见或进行有辩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的程序是体现参与价值的程序过程特征。 一般来说, 这种“过程特征”至少是有利于通过参与而得到“优化的”、理性选择的结果, 因而对结果是有利的。但是, 不论其是否对结果有利, 对于法律程序来说, 参与可以因为参与的过程本身而被认为是一项价值;它体现了个人一定程度上的自治与自主。 尽管程序理性也具有“结果有效性”, 但人们乐于接受通过参与、 合意而达成的结果还有结果以外的原因。

4.1.2 公开原则。 公开有利于程序参加者获得旨在实现有效参与而必要的信息, 同时, 公开进行的程序活动有利于受到监督。 从结果的角度看, 公开至少可以说有利于促进程序结果的优化。 但是, 公开也是程序过程自身的要求, 不论结果如何, 一个公开的程序活动可以因为它的“公开”而值得称道。公开的对立面是秘密, 也就是“黑箱操作”, 会导致程序参加者由于对必要信息的无知而产生心理上的紧张和不安, 并使他们怀疑程序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即便其结果是“好的”。

4.1.3 公正原则。 程序正义是现代法治社会中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可以说, 现代社会充满了“程序语境”, 而在涉及到程序语境时, 一个顺理成章的问题就是当事人对程序的期待、感受和评价问题。程序是为了一定的实体目的而设置的, 在这个意义上, 任何程序都具有工具属性;但同时, 人们对程序的一个不容置疑的期待是:程序本身至少应当满足某种限度的公正要求。公平, 其实是人们所拥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如果一个程序显失公正, 就失去了要求人们支持这一程序的道德基础, 就等于要求人们接受某种不公正的待遇;不论通过该程序产生的结果如何, 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

4.1.4 及时原则。 及时是法律程序的重要价值, 法律程序的时效和期限制度旨在保障程序的及时。 如果一项程序活动旷日持久, 实际上无异于拒绝了人们利用程序的权利, 可能导致程序参加者因为无法忍受而放弃程序活动。一方面, 及时与拖延相对立, 另一方面, 及时也与草率、匆忙相对立, 在这一意义上, 及时因其自身而成为一项独立的价值。

4.2 建立教师申诉程序的相关制度

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 程序的重要性地位也必须得以彰显。 目前, 我国正在逐步完善学校教师的申诉程序, 在参与、公开、公正和及时等原则基础上, 必须设立相应的制度, 保证其正常运行。

4.2.1 建立申诉告知制度和说明理由制度。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将有关申诉制度的规定等内容向教师公布和告知;申诉过程中, 对申诉处理行为应说明理由, 特别是涉及教师重大权益的行为, 在做出与教师权利相关行为的事前和事后都应告知教师, 并作出详细的理由说明, 以便教师?取必要的救济措施; 对教师权利相关的规章、决定、事件调查的过程、结果、证据都应该以案卷的形式保留, 并允许相关人员查询。

4.2.2 健全申诉听证制度。 听证是正当程序的一个基本要素, 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 由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 行政相对人有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 接纳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 一般认为。 听证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一是公开听证。 听证必须公开, 让社会民众有机会了解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作出的过程, 从而实现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但听证如涉及到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 听证可以不公开进行。二是委托代理。行政相对人并不一定都能自如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因此, 应当允许其获得必要的法律帮助。 在听证中, 行政相对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 以维护自己禗合法权益。三是对抗辩论。对抗辩论是由行政机关提出决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行政相对人对此提出质疑和反诘, 从而使案件事实更趋真实可靠, 行政决定更趋于公正、合理。 四是制作笔录。 听证过程必须以记录的形式保存下来, 行政机关必须以笔录作为作出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

教师申诉制度应该设置听证制度, 允许教师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说明:辩解、提供证据;吸收教师、教职工代表、工会委员等参与听证, 调查事件。教师申诉的听证是高等学校在对教师作出处分决定之前以及高等学校教师申诉委员会在作出教师申诉案件裁决和复查决定前, 由教师申诉委员会告知申诉人有表达意见、 提供证据以及教师申诉委员会听取意见、 接纳合法合理证据的一项制度。 受处分的申诉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在一定范围内召开教师申诉听证会。

4.2.3 规范申诉回避制度和责任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中, 对事件应当进行调查, 受理申诉、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的人员应当依据回避制度和合议制度进行组织。 违反教师申诉制度的相关规定, 或者鬼徇私舞弊的人员必须就其非法、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教师申诉制度的回避制度是指学校教师申诉委员会在召开申诉裁决会议之前, 教师申诉委员会应以书面方式将参加申诉裁决会的人员名单告知申诉人和被申诉人。 申诉人和被申诉人若认为有应回避的人员, 可在申诉裁决会议召开之前以书面方式向教师申诉委员会提出回避申请, 是否回避由教师申诉委员会主任委员决定。 教师申诉委员会委员如是申诉人的近亲属或与本申诉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 可能影响公正复查的, 应当自行回避。

5完善学校教师申诉的具体程序

在我国公法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多注重权利和义务等实体部分, 而对于程序问题则不免轻视, 其结果是实体由于缺乏程序的保障而难以落实。 因此, 在完善学校教师申诉的过程中, 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法律程序的建设和完善, 但同时, 这种法律程序的建设必须具有实质性的内容, 而不仅仅是为程序而设定程序的法律形式主义, 不具有实质内容、 缺乏明确目的指向的法律程序极有可能流于过场, 从而导致程序的夭折。

5.1 提出申诉的程序

学校教师对学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处理不服或者认为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侵犯其

教育权益的, 在申诉期限内, 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教师申诉委员会提出申诉, 并递交申请书和其他书面形式的申诉材料。 申诉书应载明五点内容: (1) 申诉人的基本情况, 包括姓名、 性别、年龄、住址等。 (2) 被申诉人的基本情况, 包括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等。 (3) 申诉要求, 既包括需要受理机关进行处理的要求, 也包括救济措施如何落实的设想。 (4) 申诉理由, 根据申诉要求提出被申诉人的错误, 以及纠正错误的法律和政策依据, 并陈述理由。 (5) 附项, 写明并附交有关的物证、书证或复印件等。 必要时, 甚至可以提供证人、证词。

5.2 受理申诉的程序

教师申诉委员会对教师申诉的受理包括四个环节:第一, 审查。 (1) 审查申诉人的资格。 只有符合受理条件的教师才可以提出申诉。 (2) 审査申诉的权益是否属于教师的权益。根据《教师法》的规定, 教师的权益包括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得报酬权、民主管理权以及进修培训权等。 (3) 审查申诉的理由、条件和要求。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审査申诉的理由是否充分, 申诉的要求是否合理, 申诉的条件是否恰当。 比如原单位的侵权行为是否己撤销, 或者对同一申诉案件, 是否又以同一原因重新提出申诉。 如果审查合格, 教师申诉委员会应在3 d内发出受理通知书。 第二, 对未写明理由和要求的申诉书退回重写, 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诉材料应以书面的形式作出不予受理, 并说明理由。申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为不受理的评议决定: 提起申诉超过法定期间;申诉人不适格; 非属于教师权益事项;原措施已不存在或依申诉已无补救实益; 对已决定或己撤回的申诉案件就同一原因事实重新提起申诉。 第三, 对于受理的申诉案件, 如果需要补充文件的, 应同意或要求申诉人在3 d内予以补充。 第四, 申诉人接受受理通知书后的两天内, 向学校教师申诉委员会或者教育纠纷仲裁办公室提交与申诉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委员会成员名单, 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 再按照一定程序补充新成员。

5.3 申诉的处理程序

在申诉的处理程序中, 应该主要包括4 个流程:第一, 给予申诉双方一次调解的机会。 在召开教师申诉委员会庭审会之前, 由教师申诉委员出面, 安排申诉双方的调解事宜。 在申诉双方调解程序中, 教师申诉委员会委派专人进行协调。若协调成功, 则结案;若协调不成, 则进入下一阶段。第二, 召开教师申诉委员会庭审会。 庭审会的公开与否可以听取申诉双方的意见。 申诉双方必须出席庭审会, 如确有困难, 可以聘请申诉代理人全权代理; 在庭审会上, 申诉双方可以召集证人和质问证人, 可以对质并进行辩解, 还可以邀请其他人做自己的辩护顾问。 在评议的过程中, 详细记录。第三, 申诉结果的处理。 教师申诉委员会召开完庭审会之后, 根据每位成员的综合评定,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依法作出维持或者变更原处理意见、 撤销原处理意见或者责令被申诉人重新做出处理意见。 再将申诉案件的处理意见下发, 把“申诉处理决定书” 交给申诉当事人。无论何种处理决定, 一定要详细说明理由。 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依据无记名投票的法理, 使各教师申评会委员在不具名的情形下, 能够独立、公正、客观地行使职权, 不受外力的影响, 以期能于申评案件中作成中立且无偏颇的申诉评议决定。 第四, 申诉处理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申诉处理决定书应载明救济条款。 如果申诉当事人不服处理决定的, 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纠纷仲裁办公室申诉。 如果仍然不服, 可向原处理机关隶属的人民政府申请复核。 申诉内容属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 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5.4 构建有效的申诉监督机制

5.4.1 完善申诉监督体系。 严密有效的法律监督是保证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产生现实效果的必不可少的途径。一方面, 有效的监督制度可以产生事先的制约和防范功能;另一方面, 有效的监督制度可以在事后及进地校正违法行为, 并对受违法行为侵害的对象予以有效的救济。 教育法律监督是指由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和公民对所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监督的主体既包括国家机关也包括各种社会力量。 可以看出, 教育法律监督是对救济过程的监督, 一旦发现在救济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就直接救济, 所以也是一种救济途径。 这种监督的实质是对权力的制约、督导, 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 以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而能够在维护教师利益方面起很大的作用。 就我国的国情而言, 可以从3 个方面来建设教育法律监督制度。 一是完善立法监督, 制定与《教师法》相关的配套法规。 如确立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考核制度、 教师职务资格评审制度和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教师奖惩制度、教师待遇保障制度等。 二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常规化的行政监管机制。 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不同形式要定期考察学校内部的聘任关系、劳动关系及其执行情况, 及时发现与杜绝学校各类侵权危害的扩大。 三是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社会力量的监督是以社会或社会组织的名义, 依据群众的主动精神或社会组织的章程来实施的监督, 是教育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方面。 通过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国家机关和学校侵害教师权利的现象。

5.4.2 落实申诉评议决定的执行力。依本文研究发现, 多数教师期待教师申诉制度能维护其应有的合法权益, 但因申诉法制不够完备, 使评议决定效力付之阙如, 严重影响评议决定的威信。因此, 建议对申诉评议决定效力予以明确化, 加强行政监督权责, 如在教师申诉条例或申诉办法中明确规定教师申诉评议决定有拘束各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的效力。原措施机关或学校应于评议决定确定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将后续处理情形回复至申诉评议委员会, 以落实评议决定的效力, 违反此规定的效果也应一并明确予以规定。至于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更应发挥行政监督的效能, 若有学校拒不执行评议决定, 应视违反情形酌情予以一定的惩罚措施, 这样才符合创建教师申诉制度的宗旨。申诉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教师申诉制度有着其建置精神所在, 机关与学校应主动积极为维护教师的权益而努力, 让学校体制正常化、合理化, 为了加强学校领导与管理, 不应该所有事务的处理, 都是以教师申诉制度的存在为前提考量, 机关与学校若能秉持正面积极的心态, 看待并且尊重申诉制度, 即便学校真有申诉案件发生, 也是提醒学校知道并有所节制, 或是重新检视行政管理措施有无不当之处, 而非抱持消极抗拒心态。此也需要仰赖各极主管机关的大力宣传。

6结语

上一篇:远离酒驾珍爱生命下一篇:肖申克的救赎电影观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