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

2024-07-04

41.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共5篇)

篇1:41.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

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为推动两化融合,系统反映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现状,促进中小制造企业ERP的运用与发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的指导下组织编写了《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2009)》。以下简称《报告》。

一、《报告》的形成与产生

报告以参与“企业健康体检”的2054家中小制造业企业的真实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ERP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报告从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力和竞争策略入手,从信息技术的“扩散度”和“渗透度”视角分析企业信息应用与管理的发展现状,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与差距,同时从企业需求和意愿的角度,考察未来的ERP应用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

二、《报告》的相关结论

报告表明:我国中小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已进入淘汰性竞争阶段。尽管市场总体规模仍在扩大,但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主导方向。总体而言,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薄弱,在生存压力巨大的时期,企业对信息化需求较为迫切,希望通过信息化对管理和服务水平进行提升,对成本有效控制,紧密与上下游的协同关系。然而,在信息化相关的战略、管理、用户元素严重滞后的现实情况下,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着较高风险,如果能够帮助企业弥补这方面的短板,其信息化需求将有可能得到更为充分的释放,发挥更为重大的作用。

两化融合背景下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现状: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处于不断摸索前行的阶段。尤其是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从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看,企业信息化应用不够深入,很多企业仍面临是不是该应用信息化、怎么才能用好信息化等问题。

报告发现,目前中小制造业企业的ERP应用依然受到很多内、外部条件影响,而且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受到企业规模、领导层管理理念、制造形态、地区分布、所处行业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1、信息化应用与企业高层意识。众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证明,企业信息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企业高层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的中小制造业企业中,这种认识还没能得到大多数企业的认可。通过体检可以发现,对于“一把手”工程认识不明确的企业,其信息化应用效果往往不理想,信息化应用的程度较浅。受检企业中只有45%的企业肯定信息化建设是由“一把手”发起。然而相对应的是,在信息化项目批准上,有64%的企业坚持必须由“一把手”批准。调查中,只有36%受检企业的“一把手”对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仅有27%。这些数据可以清晰地反应出,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从管理层面上对于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得到高层的足够重视。

2、企业资产、人员规模与ERP应用。此次2054家样本企业以中小制造业企业为主。中小制造企业标准依据2003年国家经贸委等四部委印发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暂行规定》。其中,500人以下的小企业占样本总数约70%。

3、企业营业收入规模与ERP应用。调查发现,企业ERP应用投入、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范围与企业规模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对ERP应用的需求会越来越明显,ERP在企业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4、不同地区间中小制造企业ERP应用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制造业企业的ERP应用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华东地区的应用基础最好,华南地区整体制造业应用水平虽然不及华东地区深入,但是企业应用ERP的发展速度最快。相比较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应用上与其它区域间还有很大差距。

5、不同行业间中小制造企业ERP应用差异明显。此次企业健康体检活动涉及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七类:电子、机械、汽配、化工、五金、食品饮料、医药。通过对不同行业企业进行体检,深入了解这些企业在ERP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发现不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ERP应用差异明显。

三、两化融合背景下中小制造业企业IT应用分析

尽管制造业企业在国内较早就启动了信息化工作,但通过一段时间的验证,整体应用水平并不是非常突出,各行业间的应用效果差异较大。同时,不同规模的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阶段也是参差不齐。目前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已普遍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成熟发展期,企业关注的焦点从以往重硬件轻软件,转变为根据自身需求确定软件;从单纯关注产品的功能,转变为关心企业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而多数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受资金规模、员工人数等的限制,依然处于信息化应用的初期,甚至有些还没有开始信息化建设。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个区域情况基本一致。

(一)中小制造业企业IT应用所处的阶段

在对企业进行的体检中发现,企业对信息部门的建设力度可以基本反映该企业对信息化应用的重视程度。同时,对信息部门的投入也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而不断发展。信息部人员的规模与企业规模成明显的正比例增长关系。

1、IT基础建设。在中型制造业企业中,基本都成立了专职信息部门。信息部门的工作内容从最简单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到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但是从信息部门的规模来看,大多数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信息化部门只拥有1-3名专职IT人员。而这些企业往往拥有庞大的内部组织架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以有限的IT人力资源应对庞大的内部信息化应用需求,其作用也仅限于提供基本的功能保证,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去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需要关注是销售收入在3000万以下的制造业企业。有8%没有设立专职的IT人员。这部分企业的IT维护工作多数由行政、销售或者其它部门员工兼任。财务管理多是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用简单的单机版小型系统,或者直接用表格管理。销售、采购、生产等部门以纸质文件管理为主。电子邮件在这类企业的使用普及率还相当低,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企业邮箱,员工在与外部联系过程中,以使用免费邮箱为主。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处于最简单的初期阶段,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下,信息化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IT应用范围。从对软硬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这种广度和深度会相应的扩大和加深,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对于信息系统的应用只着眼于目前状况。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使用仅局限于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和流程再造。对于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层面的信息系统缺乏足够的重视。第三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渡过硬件设施的建设阶段,开始软件功能建设,多数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硬件已经完善,受检的制造业企业中仅有8%的企业还没有基本的硬件环境。

3、IT应用效果。IT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以及上下游供应链等各个环节,受到企业规模、信息系统类型复杂多样等的影响,目前评估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的方法有很多种,各类企业、研究机构设定的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指标也千差万别,可以从不同纬度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进行全面、细致、系统的评测。

此报告涉及到的企业行业类型跨度较大,在对这些企业进行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估时难以单独区分。因此,我们仅从实施信息化建设之后的管理效率、成本控制效果、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对比和分析,来了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前后发生的变化。

⑴内部管理效率变化。信息化的应用为大多数企业在提升生产运作水平、提高库存管理效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取得了良好成效。随着产品和服务成本的降低,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进而提升了产品的销售能力。

⑵外部竞争力变化。调研数据发现,有48%的企业可以在采购阶段实现成本的降低,有75%的企业表示自己的生产运作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有58%的企业表示能够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这反映出信息化帮助企业有效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优化了内部流程,降低设计、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良好成效,进而提升了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后续仍需通过信息化体检发现企业存在的成本控制盲区,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应用中的问题

中小制造业企业行业分布十分广泛,企业规模差异很大,企业管理模式多种多样,受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信息化应用呈现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1、企业规模差别大,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信息化应用已经经历了近20年,但是整体的应用水平不高。尤其是制造行业,在信息化建设高速增长的环境下,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非成熟阶段,整体应用水平偏低。目前还有很多地区、很多企业没有任何信息化应用,一部分企业仅有单机应用,一部分企业目前处在基础网络建设阶段,仅有一小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在信息化应用上逐渐开始成熟。

中国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很不均衡。部分企业在充裕资金、优秀人才和优秀信息化提供商的共同推动下,已经在信息化应用上步入成熟阶段。而更多中小企业却因资金不足及意识不够等因素,信息化建设迟迟无法开展。

2、多数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受企业体制影响较大。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如何深化技术应用,对业务流程实现再造,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取得成功。而我国很多中小制造业企业往往忽视体制问题,只注重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将技术视为一切的主导因素,最终导致失败。

有部分企业有了前车之鉴,逐步将业务流程重组视为重点,但是始终没有从进行体制改革,更没有将信息化应用提升到战略应用的高度,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对信息化进行合理规划,最终效果也难以达成。

作为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信息化应用必然与传统的体制产生冲突,而这种变革也会难免损害企业内部部分人群的利益,这部分人群对信息化应用实施的抵触最终将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实施。

3、电子商务等网络应用难以与信息化管理实现有效结合。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拥有快速、跨区域、方便等优点,将是未来企业行为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的企业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实施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大面积铺开,但是由于前期基础十分薄弱、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管理模式的不适应,尽管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是信息化效果却难以实现。仅仅实现了与外界的信息交互,电子商务等电子交易功能至今还处于发展极不均衡的阶段。

4、缺乏大量优秀的信息化应用人才。制造业本是一个流程复杂、环节多样的行业,制造业企业中的人才交互性小,技术、管理、工艺、计算机技术等人才间的能力综合本身比较困难,这也就造成了这个行业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既懂技术,又熟悉工艺,还要深谙管理之道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对这类人才的培养也存在很大困难,国内高校、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上还不能有效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三)中小制造业企业的IT应用需求

过去中小制造业企业长期以资源的投入和粗放型管理求得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增长,在开放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多组织、多工厂、协同办公等新问题。如何在新的经济与竞争环境下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信息化的有效应用将是未来企业发展无法规避的问题。

面对这些新问题、新需求,中小制造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功能才能够实现与经济增速的对接,完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转变,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管理效率,面对竞争而屹立不倒呢?企业在思考,信息化系统软件供应商也在不断探索这个问题。通过对2054家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深度体检,深入了解到目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具体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制造业企业急切需要的是将信息化应用的成果转化为生产运作能力的提高,有91%的企业将提高企业生产运作水平作为信息化建设首要实现目标。82%的企业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的办公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73%的企业希望率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内部协作水平问题,先从企业内部解决信息化应用的阻碍因素。而只有27%的企业希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投资管理水平。

(四)不同行业间的企业存在不同的ERP应用需求

以电子行业为例要求有灵活的自动编码功能,齐全的产品结构管理功能等,而机械行业有严谨的在制品控制、拥有产品结构及设计变更的管理等功能的需求等。

四、两化融合背景下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调查数据分析

此次企业健康体检工作,在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制造业企业进行详尽的了解和分析之后,针对企业管理中的几个重要指标模块进行了统计。这些指标涵盖采购、生产、销售、库存、财务五大方面。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统计,我们可以大体看出,在应用了ERP之后,企业在这几个方面的管理都不同程度获得了提升和改善。

1、采购管理应用。对于生产制造型中小企业来说,生产材料的采购是否及时、采购量是否合理、采购物料的质量、对库存的把握等都直接影响着后续的产品生产、销售问题。因此,要提高企业的生产营运效率,首先需要进行合理的采购。衡量一个企业的采购行为是否合理,需要从采购材料质量的优质率、采购周期、进货准时性、采购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呆滞率等问题多方面判断。此次受检的制造业企业中,多数企业在应用了信息化之后,企业的采购行为越来越趋向于合理。有88%的企业反映该企业的平均进货天数不断在缩短,这也就意味着物料对库存的占用比率不断在缩小。同时,有76%的企业表示潜在的呆滞率不断降低,反映出企业的采购行为越来越准确,对于所需物料的数量、质量及生产效率有了很好的掌控。

信息化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在采购前做好需求预测,采购过程中帮助采购部门简化流程、提高采购数量的准确性,采购后帮助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采购部门提供实时材料库存信息。有效缓解了由于采购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库存积压的问题,提高物料的利用率,降低营运成本。

2、生产管理应用。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产品是命脉,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降低成本,决定了这家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生产工期如何设定、如何提高产品生产的准时率及优良率、如何缩短生产周期、如何降低返工率等问题,是众多制造业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的问题。面对订单的时候,很多制造业企业都遇到过接与不接的困惑。出现这样的问题,多是因为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生产过程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很难确保准时出货、按质量出货。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需要通过信息系统来优化不合理的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有89%的受检企业在合理应用了信息化之后,产品生产的准时率得到了保证和提高。相对应的有84%的企业降低了自制产品的返工率,有效缩短了成品出厂周期。与此同时,92%的企业在应用了信息化之后,产品的优良率得到明显提高。在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设计生产实现系统集成之后,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从物料准备到出厂包装,实现了清晰地传递路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销售管理应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在销售端常常会遇到难题。由于目前中国很多行业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同类产品或者可替代产品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企业往往投入很大精力去争取订单,而忽略了接单之后如何确保交货期等问题。由于交货期无法保证导致重要客户不断流失等情况在制造业企业里时常发生,这样的结果带来的是企业效益越来越差,客户不断流失。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目的在于如何在接单之后,迅速组织生产,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订单出货准时率。有45%的企业在应用了信息化之后提高了订单交货的准时率,42%的企业在缩短订单平均出货天数上取得了成效。同时,有29%的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了重点客户的集中度,稳定了企业订单来源。

4、库存管理应用。库存管理是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如何做到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如何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如何做到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如何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来说,这些都是一再提出,但是,通过传统方式又很难改善的问题。在信息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企业希望通过信息系统来改善库存积压多、物料浪费严重等问题。通过实践证明,很多企业在应用了信息化系统之后,确实在库存管理上取得了良好成效。有96%的企业制成品存货周转期明显降低,减少了库存积压,有效缓解了资金流动速度慢等问题。92%的企业实现了对生产加工物料库存周转期的控制,利用信息系统准确分析对生产物料的需求,优化采购流程,进一步缩短生产加工物料的库存周期。

同时,信息系统的应用,帮助这部分使用的企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加工物料、制成品的呆滞率。提高了材料的使用效率,加速了资金流动。

5、财务管理应用。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达到预期利润指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和永恒主题。但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企业财务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从传统的人工单据管理,到现在的计算机化管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直是各类企业的重头目标。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长、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财务管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当人已经不能切实处理财务管理上的问题的时候,信息化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重要武器,并迅速取代人工,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信息化软件应用,多数企业最早起步于对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经过多年的推广和积累。财务管理软件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在企业与软件厂商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快速发展。应用企业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应用效果也比较明显。

企业在应用财务管理软件之后,企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毛利费用比等实现了增长和提高。

五、两化融合背景下中小制造业企业典型案例分析(略)

六、两化融合背景下未来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发展趋势

(一)大部分中小制造业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将越来越谨慎,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完成信息化基础建设之后,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集成效应,信息化应用的效果明显。后续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层次投入将越来越谨慎。中小型企业在经历过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将加大,建设步伐将加快。但是限于资金规模的约束,信息化投入依然困难重重。

(二)在已经完成信息化建设,或者即将完善信息化体系的企业中,将会加强对已有系统的深化应用和完善,是否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将取决于现有资金流转性的好坏。

(三)随着政府财政支出的大力支持,对于重点调整和规划振兴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促进这些行业及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放大信息化系统软件市场的需求,带动软件厂商在产品研发、系统功能提升上进一步实现突破,促使信息化系统更加适应新时期下制造业企业的系统需求。

(四)制造业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将使制造业ERP成为未来中国ERP市场的主导。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制造业ERP市场容量非常大。随着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断释放,软件厂商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产品成熟,未来的制造业ERP在主导ERP市场的前提下,将不断向行业纵深发展。

七、两化融合背景下推动2010年中小制造企业ERP建设若干建议

基于《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2009)》的研究结果及对未来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发展趋势的预测。我们对未来推动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提出如下建议及设想:

(一)加强政府部门、协会、软件厂商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引导作用

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努力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标准、整合资源、培育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组织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等,为实施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政府在引导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时,应该注意两个“平衡”。一是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平衡。我国企业的99%是中小企业,64%的GDP来源于中小企业,它们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活力和动力是非常大的。因此,政府在重点建设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同时,应当给予中小企业信息化以应有的关注,使之与大中型制造企业同步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与进步。二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平衡。我国中西部地区较之东部沿海,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上都有明显的劣势,因此,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时候自然会遇到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难题,这就迫切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中小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从而促进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二)加大对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资金投入

目前很多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关键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不够。企业自身无法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投资支持力度难以帮助企业改善信息化现状。迫于资金的压力,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效率不断下降。尤其是对于众多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资金难是阻碍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

政府需要加大对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从建立基本的信息化基础开始,逐步改善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而为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三)软件厂商应注重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重点技术的突破

信息化建设说到底是一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面对国内类型多样、规模各异、信息化需求差异明显的复杂状况,软件厂商如何来应对这些需求,提供更好、更符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软件服务,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尤其注重帮助中小制造企业通过应用ERP创造价值。

(四)注重中小制造业信息化应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中小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需要既懂技术、工艺,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软件厂商在产品开发和企业信息化应用咨询上需要专业的技术研发人才。这些人才的缺乏将使未来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走入难以逾越的瓶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各类资源,集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软件研发机构、软件服务厂商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团体在各自领域内的理论、技术优势,为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证。

(五)加强与软件厂商间的合作,开展政企间的技术合作交流

重点推进一批具有集群效应的优势行业中的典型中小企业,如汽配、电子、塑胶、机电等行业。通过政府、企业、软件厂商之间的管理、技术合作交流,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加快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普及进度。

通过这些典型企业的成功,帮助本区域或产业中小企业,竖立信息化成功的信心,通过这样的示范作用,在政府与软件厂商的共同推动下带动本行业和本区域的中小制造企业上线信息化,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实现管理的升级与优化,从而带动区域或行业内的企业竞争力的明显提升

篇2:41.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

本文对中小制造企业ERP实施及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ERP实施提出了一些探索性建议。

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化工具,不仅大型企业需要,中小型企业同样需要。中小制造企业在其生产经营中比大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动态性。为了能够灵活快捷地满足客户的动态需求,中小制造企业必须要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灵活的计划和管理。随着ERP产品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尝试引入ERP,走信息化发展道路。但从实施效果来看,中小企业实施ERP的比率和成功率依然还很低。中小制造企业实施ERP必要性

剖析一个企业的管理业务可以发现,企业由不同职能(业务)部门或组织组成,同时不同职能(业务)部门或组织由一个个岗位组成,而各个岗位通过业务联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复杂的整体,通过决策层、管理层、业务操作层的协调工作,来达成企业的目标。如销售业务就是销售员报价、业务员处理订单、生产安排生产、仓库发货、财务结算收款协调在一起。而各个岗位之间的协同能力,决定了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所以让企业的每个岗位协调发展是现代企业追求的目标,ERP的导入大大地推进了这样的进程。明确规范每个岗位的职责(业务处理):凭什么处理;怎么处理;提供怎样的结果。三个方面是每个岗位需要考虑,通过ERP系统将岗位联系起来,形成了企业中有形系统(每个岗位)与无形系统(岗位间的衔接)的统一,带动企业往前推进。企业借助ERP系统,可以围绕图1的几个方面来改善、提升企业的管理应用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图1 ERP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中小制造企业ERP实施问题分析

2.1 对实施ERP的目标及认识不够

很多中小企业错误地认为ERP实施是一项简单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有的甚至认为就是普通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或者单个信息管理软件;有的认为实施ERP可以解决企业管理里所有的困难,上了ERP系统,企业一定就能管理高效率,低成本了。这种对ERP实施的片面认识对项目的成功进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ERP项目不只是计算机项目,更是一项管理工程,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是一场深刻的管理革命,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实施周期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

2.2 信息化人才缺乏

对ERP的实施与应用需要掌握一定计算机信息管理、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由于目前大中专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专业之间存在较大专业壁垒,因而刚进入企业的大中专毕业学生存在专业侧重性和片面性的问题,往往需要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培训及实践应用后,才能成为企业信息化的真正有用人才。因此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大量的企业信息化人才。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实施ERP的进程及后期的实际应用。

2.3 数据准备工作不完善

ERP系统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加以保证的。中小制造企业由于信息化基础薄弱,特别是存在企业的基础数据不准确、业务流程、管理模块不清晰等问题。如库存数据不准确,产品结构(BoM)变化频繁,基础数据编码不规范,加工工艺路线设计变更随意。由于ERP最终还是计算机信息系统,“输入的是垃圾,出来的也肯定是垃圾”是任何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客观规律,如果前期数据准备存在问题,都会给后期ERP的实施和应用都将会带来很大影响,有时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4 管理基础薄弱

ERP应用及控制流程会涉及到采购、供应、财务、人力资源、生产、设备、销售等企业管理的多个部门,ERP强调信息的高度集成化和数据的共享性,因此ERP系统要求各职能(业务)部门既分工明确,又要求能共同合作,从而达到信息的畅通又能加强内部控制的目的。但由于部分中小制造企业存在管理流程较混乱,部门划分模糊等管理基础薄弱问题。因而这些管理基础薄弱问题也给中小制造企业成功上线ERP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3 中小制造企业ERP实施策略

3.1 慎重选择实施ERP的时机

企业在决定实施ERP之前,需要作详细的调研,了解企业是否具备实施ERP的条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认识上是否统一,员工能否理解ERP的管理思想及是否习惯和熟练操作计算机,公司是否具备上线的软硬件条件,资金预算是否充足;公司业务是否相对稳定,公司内部管理是否规范,公司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是否相对稳定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综合调研及进行可行性分析。

3.2 做好ERP选型工作

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讲,在进行ERP选型时可以首先选择行业细分。专业性强的ERP产品,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特点研究和针对性。其产品的模块设计、流程设计及管理要求,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再加上行业的实际导入经验,对遇到问题能游刃有余。由于中小制造企业其信息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业务管理流程欠缺规范,选择行业性强的ERP产品有利于满足其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根据行业细分,选定一定ERP产品供应商,对供应商提供的ERP项目解决方案进行综合评判。ERP项目组可以根据一定评价手段对ERP产品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ERP系统。下表为笔者归纳的ERP项目解决方案选择(选型)指标,可以作为选型参考。(注:从lO个方面来综合评估。权重:该指标在ERP项目中的关注重要程度.在O一10分间评定。解决方案分值:解决方案在这个方面的满足程度,在0~100分之间评定。评估值:一权重值×分值。总分:是10个指标评估值的累加。)表一

ERP项目解决方案选择(选型)指标综合分析

3.3 认真做好需求调研分析

ERP项目的需求调研分析是事实ERP的首要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在需求调研分析过程中,需要甲方(企业方)和乙方(ERP实施方)共同参与完成。甲方必须要明确自己的需求。既要考虑当前需求.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这要从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通过需求分析,找到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哪些无效或低效的环节,明确企业的规模、生产类型以及希望ERP系统解决哪些问题,从而为ERP系统的选型提供依据。乙方要根据对甲方的调研需求分析,结合ERP产品的功能、业务流程应用等特点,与甲方的需求进行吻合配比,达成共识。

3.4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策略

由于中小制造企业处于成长型阶段,管理基础较薄弱,因此在实施ERP时,不适宜大而全的方式。项目范围太宽,时间太长,不仅给企业投人资金带来很大压力,也会给项目实施成员没有及时看到应用效果而丧失信心,给整个进程带来不利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实行“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实施策略。

“总体规划”主要包括实施前期任务的规划、实施目标的规划和实施过程的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是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有策略、有步骤、有重点地将企业核心的、迫切需求的业务系统,分模块分步骤的实施上线。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分步解决”的原则,稳妥实施,保证实施的成功率。中小制造企业在实施与应用ERP时,可以首先以实施财务部门为主,接下来实施库存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生产计划等,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其他很多部门也会逐步需要信息化管理,如产品研发(PD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人力资源管理(HR系统),随着不同信息化部门的应用,信息集成度将会越高,这也就要求数据共享性的程度更高。因此在进行ERP实施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现有实际情况,科学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状态和对信息化的需求状态,进行流程实施的优化。

3.5 加强数据管理

实施ERP并保证实施后的业务能得到准确反映必须做好各类数据准备,而信息的流动来源于数据的集中和统一管理,没有准确的数据,就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ERP实施过程中,前期的数据准备是保证系统正确运行的关键。另一方面,在收集现阶段的基础数据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内部控制责任制度,做到每个数据责任到人,每个责任人相关监督,并形成明确的制度。

3.6 有效的信息化培调

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中小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需要既懂技术、工艺,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ERP实施及应用的全过程中,需要积极进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以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逐步推进与完善。

对于ERP实施与应用人才的培训,不仅仅是单纯系统操作的培训,应从项目的实施开始到后期,分阶段、分内容、分人员、分管理层次地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培训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培训是在项目启动初期进行ERP理念培训,面向企业中高层领导干部、业务骨干;

第二步培训是操作培训,在ERP系统安装调试时期开展,面向企业各个应用环节的操作人员,由于ERP的操作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分部门、分岗位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结合上机操作,详细介绍相关窗口、功能按钮、字段含义、报表内容等;

最后,在实施完成后,对于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应该持续跟进,企业发展对于信息化的新的需求以及ERP系统的二次开发完善,企业业务的变化等,这些都要求企业信息化人才适时调整ERP的应用流程,保证功能的实现。

3.7 有效的管理沟通

在ERP实施过程中,甲方(企业需求方)与乙方(ERP实施方)双方的有效沟通往往也是ERP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比如在需求调研期间,乙方需要尽可能全面、深入、真实的了解甲方的组织管理结构、业务流程、产品信息等,这些都需要与甲方的深入沟通及交换意见;在确定实施的方案过程中,乙方也需要将ERP实施的规划完整的展现给甲方,保证甲方能真实理解其规划方案;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沟通,使双方信息能很好的传递,这样才能减少后续实施过程中的误会或大的调整。4 结语

篇3:41.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

我国制造业企业面对的市场已进入淘汰性竞争阶段。尽管市场总体规模仍在扩大,但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主导方向。在信息化建设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度过硬件设施的建设阶段,开始软件功能建设,重视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和流程再造,但缺乏对于决策支持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等层面的重视。与此同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硬件已经完善,但是软件功能建设仍然滞后,整体应用水平偏低,能力比较薄弱,很多企业仍面临是不是该应用信息化、怎么才能用好信息化以及财力、物力的问题。

随着生存压力加剧,中小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需求更为迫切,希望通过信息化有效控制成本,加强企业管理,沟通市场信息。然而,在战略、管理等相关元素严重滞后的现实情况下,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较高风险。因此,判断中小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短板,帮助企业弥补短板,其信息化需求将有可能得到更为充分的释放,发挥更为重大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应用受到领导层管理理念、企业规模、地区分布、行业分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企业高层认识的关键性。实践证明,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企业高层的认识是关键。通过“企业健康体检”发现,受检企业中只有45%的企业肯定信息化建设是由“一把手”发起的。相对应的是,在信息化项目批准上,有64%的企业坚持必须由“一把手”批准;但只有36%受检企业的“一把手”对自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仅有27%。

企业规模的差异。参加“体检”的中型制造业企业基本都成立了专职信息部门,负责从网络建设维护到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系列工作,具有良好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总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组织架构庞大,但信息化部门只有1~3名专职人员,以有限的人力资源应对庞大的内部信息化应用需求,仅能提供基本的功能保证,很难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的小型制造业企业,仅有8%没有基本的硬件环境和专职人员。这些企业多是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使用简单的单机版小型系统,或者直接用表格管理。销售、采购、生产等部门以纸质文件管理为主。电子邮件在这类企业的使用普及率相当低,多数没有自己的企业邮箱,员工在与外部联系过程中以使用免费邮箱为主。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依然处于最简单的初期阶段。

企业营业收入。调查发现,企业ERP应用投入、应用意识以及应用范围与企业营业收入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随着企业不断壮大,企业对ERP应用的需求会越来越明显,ERP在企业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地区间差异。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华东地区的应用基础最好,华南地区整体制造业应用水平虽然不及华东地区深入,但是企业应用ERP的发展速度最快,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应用步提高自身的投资管理水平。

二、ERP在企业内部的主要应用

企业在应用ERP前后发生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内部管理效率的变化和外部竞争力的变化。大多数企业在提升生产运作水平、提高库存管理效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及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取得了良好成效。有48%的企业在采购阶段实现了降低成本,75%的企业表示自己的生产运作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58%的企业表示能够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

通过对企业管理五个重要模块采上与其它区域间有很大差距。

行业间差异。“体检”涉及7类企业:电子、机械、汽配、化工、五金、食品饮料、医药。不同行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ERP应用差异明显。

企业需求差异。调查显示,中小制造业企业急切需要的是将信息化应用的成果转化为生产运作能力的提高,有91%的企业把提高企业生产运作水平作为信息化建设首要目标,82%的企业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的办公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73%的企业希望率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内部协作水平问题,先从企业内部解决信息化应用的阻碍因素。而只有27%的企业希望进一购、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应用ERP之后,这五方面的管理都获得了提升和改善。

1. 采购管理应用。

衡量一个企业的采购行为是否合理,需要从采购材料质量的优质率、采购周期、进货准时性、潜在呆滞率等多方面判断。

受检的多数企业在应用了ERP之后,采购行为越来越趋于合理。88%的企业反映平均进货天数不断缩短,意味着物料对库存的占用比率不断缩小。76%的企业表示潜在呆滞率不断降低,反映出企业对于所需物料的数量、质量及生产效率有了很好的掌控,采购行为更加准确。

2. 生产管理应用。

企业需要通过ERP优化不合理的生产流程,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

89%的受检企业在合理应用了ERP后,产品生产的准时率得到了保证和提高;84%的企业降低了返工率;92%的企业产品优良率得到明显提高。在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设计生产实现系统集成之后,产品从设计到生产、从物料准备到出厂包装,实现了清晰的传递路径,提高了生产效率。

3. 销售管理应用。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确保交货期,提高订单出货准时率是中小制造业企业保持客户的重要问题。

45%的受检企业在应用了ERP后提高了订单交货的准时率;42%的企业在缩短订单平均出货天数上取得了成效;29%的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了客户集中度,稳定了订单来源。

4. 库存管理应用。

库存管理是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满足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的库存水平进行控制,提高物流系统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96%的受检企业制成品存货周转期明显降低,减少了库存积压,有效缓解了资金流动速度慢等问题;92%的企业实现了对生产加工物料库存周转期的控制,利用信息系统准确分析对生产物料的需求,优化采购流程,进一步缩短生产加工物料的库存周期。

5. 财务管理应用。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企业财务压力越来越大,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直是各类企业的重头目标。多数中小企业是从财务管理软件起步,逐渐实现信息化建设的。

财务管理软件在企业与软件厂商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实现了快速发展,企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效果也比较明显,企业的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毛利费用比等实现了增长和提高。

三、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趋势

1. 深层建设的投入将趋慎重。

大部分中小制造业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将越来越慎重,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完成信息化基础建设之后,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集成效应,效果明显。此阶段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深层次投入将越来越谨慎。中小型企业在经历过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之后,对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将加大,建设步伐将加快。但是限于资金规模的约束,信息化投入依然困难重重。

2. 已有系统的深化应用和完善。

在已经完成信息化建设,或即将完善信息化体系的企业中,将会加强对已有系统的深化应用和完善,是否进行新一轮大规模投资将取决于现有资金流转性的好坏。

3. 重点调整和规划振兴行业的信息化投资力度加大。

随着政府财政支出的大力支持,对于重点调整和规划振兴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对于促进这些行业及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放大信息化系统软件市场的需求,带动软件厂商在产品研发、系统功能提升上进一步实现突破,促使信息化系统更加适应新时期下制造业企业的系统需求。

4. 制造业ERP将成为未来ERP市场的主导。

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制造业ERP市场容量非常大。随着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断释放,软件厂商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产品成熟,未来的制造业ERP在主导ERP市场的前提下,将不断向行业纵深发展。

四、推动2010年中小制造企业ERP建设

基于以上的研究,对未来推动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提出如下建议:

1. 加强引导,平衡发展。

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需要政府部门努力营造良好的应用环境,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制定政策、建立标准、整合资源、培育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组织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试点示范等,为实施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土壤、温度和水分。

在引导中小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时应该注意两个“平衡”。一是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平衡。我国企业的99%是中小企业,64%的GDP来源于中小企业,它们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活力和动力。应当给予中小企业信息化以应有的关注,使之与大中型制造企业同步发展,实现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提升与进步。二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平衡。我国中西部地区较之东部沿海,在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上都有明显的劣势,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难题更多,迫切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中小制造业的信息化进程,促进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高。

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目前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关键原因在于资金投入不够。企业自身无法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投资支持力度难以帮助企业改善信息化现状。对于众多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来说,资金难是阻碍其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要素。

政府需要加大对这部分企业的信息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从建立基本的信息化基础开始,逐步改善企业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而为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

3. 突破重点技术。

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面对国内类型多样、规模各异、信息化需求差异明显的复杂状况,软件厂商需要研究企业需求,通过应用ERP创造价值,提供更好、更符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软件服务,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断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关键。中小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需要既懂技术、工艺,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软件厂商在产品开发和企业信息化应用咨询上需要专业的技术研发人才。

需要政府主导社会资源,集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软件研发机构、软件服务厂商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这些机构、团体在各自领域内的理论、技术优势,为信息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证。

5. 加强典型案例宣传。

重点推进一批具有集群效应的优势行业中的典型中小企业,如汽配、电子、塑胶、机电等行业。通过政府、企业、软件厂商之间的管理、技术合作交流,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加快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普及进度。

通过成功的典型案例,帮助区域或产业中小企业树立信心,在政府与软件厂商的共同推动下,带动行业和区域的中小制造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实现管理的升级与优化,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受检的多数企业在应用了ERP之后,采购行为越来越趋于合理。88%的企业反映平均进货天数不断缩短,意味着物料对库存的占用比率不断缩小。

篇4:41.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

目前来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ERP技术在各大企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对于电力制造企业也是一样,也逐渐开始引进ERP技术,来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从而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一、ERP技术的概念及作用

对于ERP技术来说,是指企业资源计划,主要是以物料需求计划为核心的管理信息技术,充分地体现出了物流以及资金流的信息集成。并且将企业内部以及外部资源进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ERP技术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体系结构,充分贯彻了供应链的管理思想,能够将用户的需求以及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与外部的供应商制造资源进行整合,以此看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主要的流程就是,企业采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整个企业的信息、成本、管理以及运行资金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调整,以此来满足企业全面发展管理的需要,从而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于ERP技术来说,其主要功能作用有:首先是在企业中正确的开展ERP技术,将会在整体系统上提升企业的战略性目标,并且能够促进领导者的决策科学性,最终做好各项经营风险的规避。其次,就是要ERP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更好的实现全球化管理以及全球市场的最大影响,最终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大的空间。最后就是在企业的发展开展ERP技术,能够促进企业对成本预算的管理,从而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也会促进企业生产力以及生产方式的改革以及完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电力制造企业生产销售特点

对于电力制造企业来说,主要特点有:①成品生产是典型的生产模式,尤其是对于一些成套电器的销售来说,主要是包工程为主,并且其所承接的任务主要是根据用户自身的需求进行设计,产品的报价也是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是针对用户的特别要求来进行相关的制定。②对于成套电器产品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制定的原则进行设计,这样很多零部件为通用件,对于同一电气方案中的电器元件,在无特殊情况下也是通用的。③工厂生产的能力主要是受制于钣金加工以及零部件表面处理设备的加工能力,这样在抓好采购以及外协的前提下,要对各项的生产计划进行全面的设置,以此来充分缩短生产周期。

三、我国电力制造企业应用ERP技术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要想促进我国电力制造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那么必须要改变传统落后的现象:首先我国的电力制造企业仍然处于一个发展的开始阶段,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对于电力企业的核心生产机械技术来说,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样会阻碍我国ERP技术的发展。其次就是我国电力制造企业中对于ERP技术的内部业务流程还是处于一个生硬的阶段,很多操作都是不够规范以及熟练,因此在企业资源以及管理中存在很大的漏洞,影响了ERP技术的应用。再者就是现今来看,在我国的电力制造企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样导致ERP技术在进行开展中还是存在很大的困难,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率。之后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技术,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企业的发展以及进步。并且在进行ERP技术的引进中,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将会出现管理上的不协调,所以导致ERP技术应用受到影响。最后就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变化以及市场信息的收集工作仍然是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际市场最新技术的信息收集情况。从而导致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处于一定的滞后阶段。由于企业的管理层对于ERP技术的认识程度不够,这样导致我国ERP技术的应用也会存在一定困难。

简单地说,现今在我国的企业中,对于ERP技术很多管理者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新技术进行使用,并且没有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以及研究,这样将无法充分发挥其中作用。现今社会不断发展,在电力制造企业中应用ERP技术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相关的管理者必须要做好对其的研究,充分的适应其发展,能够发挥出ERP技术的主要特点,来提升企业业务质量,做好整体资源的整合以及管理,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四、促进ERP技术在我国电力制造企业中应用的策略研究

现今,要想提升电力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那么必须要做好适当地调整,能够顺利的引进ERP技术,将ERP技术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物资管理、设备集成等紧密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ERP系统,推动企业自身管理制度完善,从而促进电力制造企业的发展进步。

4.1改变管理意识

要想在电力制造企业中应用ERP技术,那么首要做好的便是管理者要改变自身的管理意识,管理者必须要与领导者对ERP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此来提升自身对其的理解。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改变自身的管理观念,充分地促进自身应用一些新鲜的事物,在本质上改变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生产的方式,不断完事自身。同时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最大限度上配合企业能够进行ERP技术的开展,最终促进员工自身能够认识到ERP技术的重要性。

4.2做好对员工的培训工作

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越加的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以此来充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电力制造企业来说也是一样,要想更好的运用ERP技术进行企业的生产管理,那么必须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性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也要做好对自身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能够将员工培养成信息处理、收集整理以及管理技术型的综合性人才。企业要定期为员工讲解一些ERP技术,从而来让员工自身能够与ERP技术相互结合发展,以此来充分的在企业管理中发挥ERP技术的作用,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就需要企业必须要掌握相关的管理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以此来充分培养一些懂业务以及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结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在电力制造企业中也开始逐渐广泛应用ERP技术,最终充分的提升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益。目前,在电力制造企业,ERP技术的应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很多管理者对其的了解不够深入,最终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因此针对这种现象,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改变自身的管理理念,能够做好对员工的培訓,同时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以此来充分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篇5:41.中国中小制造业企业ERP应用发展报告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 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据统计, 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整个工业产业的78%, 外贸出口的80%来源于制造业[1]。ERP起源、发展于制造业, 并在制造业中逐步完善广泛应用, 是制造业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它以实行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 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和资源, 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 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目的, 以计划控制为主线, 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 集客户、市场、销售、计划、采购、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重组等功能为一体, 面向供应链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2]。利用ERP系统实现企业信息化, 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有效控制成本, 紧密与上下游的协同关系, 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是制造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在我国, 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来说, 信息化发展水平仍然比较薄弱, 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ERP系统的成功运行, 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这就需要企业深入地理解ERP系统的核心思想, 及时地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予以改正, 来全方位发挥其管理优势。

1 ERP的思想及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1.1 什么是ERP

ERP (企业资源规划) , 即以系统化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物料、设备、信息等加以整合, 并进行有效的计划与控制, 为企业的决策、管理和日常业务提供数据, 以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的集成化系统[1]。其特点, (1) 融合先进的管理思想, 注重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便于企业运营控制; (2) 注重知识管理和对信息的深度利用; (3) 注重加强数据分析。

1.2 ERP在制造企业的应用价值

ERP系统实施是制造业提升发展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制造业实施ERP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新产品的开发;持续、稳定地提高产品质量;灵活运用企业资源,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决策提供依据, 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员工素质, 培养队伍, 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3]。

一个成功的ERP系统, 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企业管理作技术支持, 集成企业所有业务, 对企业的生产、财务、运输等进行实时追踪与控制, 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优化利用, 对客户、供应商等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挖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效信息。

1.3 国内外制造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现状

发达国家制造企业ERP实施与应用思想比较成熟, 许多企业通过应用ERP系统解决了自身发展中的问题, 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我国, 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如海尔、联想等已成功实施ERP, 使企业发展壮大, 进入国际市场。但总体来说ERP在企业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

在我国, 成功实施企业ERP的企业还不多, 以外资及国有大型企业居多, 中小型制造业受资金规模、员工人数等的限制, 依然处于信息化应用的初期, 面临应用什么样的ERP系统以及如何应用ERP系统实现信息化等问题, 其应用效果往往不理想, 应用的程度较浅, 甚至有些还没有开始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企业立足自身, 学习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 从自身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目标开始, 实施个性化ERP系统,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ERP在中小制造企业应用的实证研究

2.1 ERP实施计划

河北唐山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电阻焊设备及生产线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中小型的制造业企业, 注册资金3 000万元, 拥有职工100余人, 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低压电器、电力、石油化工、五金机电、船舶、家电等领域, 一直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该公司作为中小制造企业ERP应用的典型代表, 根据自身的规模、需求制订ERP实施方案, 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该企业采用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 产品种类多, 工艺复杂, 客户数量多, 分布广泛, 企业整体运营涉及的数据量大, 资金流动速度快, 实时有效的管理、监控这些信息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ERP实现目标:数据统一传输;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库存管理;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收集、挖掘客户信息;协调企业供应链。

2.2 ERP系统模块分析

2.2.1 生产计划模块

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产品生产工艺复杂, 数据量大, 生产计划与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生产计划模块的总体目标是标准化、规范化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流程, 依据销售订单制订生产计划, 通过对生产计划的跟踪和及时调整, 保证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采购部门提供准确的物料需求计划, 规范生产订单的执行流程, 提高生产订单可操作性, 有效地控制生产订单的执行进程。系统主要实现工作中心管理、BOM与工艺管理、计划、生产管理与控制几个部分。

2.2.2 物料管理模块

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产品种类多, 工艺复杂, 需要数量大、品种繁多的原材料和外协件、中间件产品, 通过ERP系统进行物料管理保证生产供应。

企业物料管理模块的总体目标为标准化和规范化物料管理流程, 缩短采购订单执行周期、提高订单交货及时和准确, 降低库存, 提高存货的供应服务水平, 合理地评估供应商, 追踪产品信息, 帮助企业实现选择性采购。

通过系统地计划一体化功能, 将采购计划、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库存等信息整合在统一的信息平台。该模块主要包括物料维护、供应商管理、采购和订单收货。物料维护记录物料的基本信息、库存信息等, 将物料信息汇总到这个统一的信息平台, 方便物料更新、记录与监控。系统自动运行MRP, 生成采购订单, 供应商管理方便采购时供应商信息的选择。采购提供了交货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并且跟踪物料采购从申请到收货、质量检验、入库的详细流程。货物接收时, 通过ERP系统对相关采购订单自动检查并按订单收货, 生成的采购凭证, 记录采购业务的各种信息。系统将采购、库存和财务连接在一起, 体现了系统采购业务和财务的集成。

2.2.3 销售与分销模块

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拥有遍布全国各地的大量客户群, 销售管理成为企业对销售信息的有效管理和监控的基石。

企业销售与分销模块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企业的销售管理, 规范从销售出库到填制销售订单、发货、转账的整个流程, 实现数据共享减低重复性劳动, 达到数据精确统一;将各项业务通过ERP系统与财务模块的进行信息传递, 使业务流与账务管理同时进行。模块主要包括销售、交货、销售发货3个部分。销售部分实现对销售订单的管理, 包括销售业务发生时销售订单的填写、记录, 销售订单状态, 订单时间、产品类型、质量或数量等和销售订单项目的管理, 凭证流记录, 跟踪销售业务的运行, 当有其他情况发生或销售业务完成时, 及时予以处理。交货实现完成产品生产后按销售订单的交货期、规格、数量等对客户交货的管理与控制, 综合产品信息、客户要求、库存情况, 生成发货单, 实现产品出库发货。成品库通过对销售定单出库管理, 自动生成物料凭证和财务凭证, 将销售、库存和财务连接在一起, 体现了系统销售的业务和财务的集成。

该模块的实施使企业从拿到销售订单开始一直到整个销售业务的结束每一时刻的订单信息与流动情况都反映到系统中来, 将具体业务流程与项目目标联系在一起实现数字化管理, 提高了整体效率并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2.2.4 财务会计与报表模块

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涉及大量的采购、销售订单、生产计划, 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财务会计与报表模块是追踪企业的资金流信息, 汇总企业方方面面的财务信息到统一的数字化平台, 对企业资金流动实时监控, 核算企业其他部分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产生的财务数据, 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规划企业资金运作, 保证企业生产与运作的资金供应, 是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包括成本中心、总账科目、成本要素3个部分以及每一部分产生的报表管理, 物料凭证汇总查询。通过成本、销售等的核算, 月度、季度、年度企业的各项报表汇总, 掌握企业的运营成本, 辅助企业决策者做出决策, 降低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效率。

2.3 效益评估

开元阻焊设备有限公司为了便于ERP项目的实施, 构建了完整的企业内部局域网络, 由信息科开发人员分析运作流程、范围、目标、期望等, 开发出当下企业运行的ERP系统, 集成了企业生产控制、物料管理、销售管理以及财务管理模块, 将企业内外产生的数据信息综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化平台实现统一管理, 实现了企业内的数据共享, 为管理者提供快速、全面、准确的信息来源, 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全面地了解公司的实时运营情况, 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潜在问题, 并及时予以协调和解决, 辅助决策者做出决策。建立了订单推动是生产运作模式, 合理生产计划安排, 采购、库存、生产密切配合, 保证物料既按时、按量供应又不积压库存, 使得生产进度平衡进行, 并随时掌握客户需求信息的变动, 及时变更生产计划。同时成本核算自动化, 通过报表与会计信息实时监控财务信息, 随时掌握资金动态。ERP系统的实施使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权责明确, 资金周转更加灵活, 实现了企业管理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 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3 结论

制造业通过实施ERP系统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效率, 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制造业的规模、数据量、业务量、资金等都关系着企业ERP项目的展开与发展, 这就要求企业基于自身需求, 实行业务流程重组, 变革不合理的业务运作流程, 进而制订ERP项目解决方案。

摘要:分析当前ERP在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应用现状、目标及效益, 结合典型企业进行ERP系统的实际应用, 研究ERP系统在中小制造企业的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提出制造业实施ERP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制造业,ERP,企业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朱岩, 荀娟琼, 等.企业资源规划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刘红军, 党庆忠, 等.企业资源计划 (ERP) 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上一篇:迎国检工作总结下一篇:2024年高一军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