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2024-05-28

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共10篇)

篇1: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包钢八中曹诚

近日,有幸参加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收获颇丰,本届论坛围绕“特色、创新、规律、质量”的主题,就如何提高校长的办学治校能力,来自国内外十几位专家、中小学校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提升办学质量,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在本届论坛上,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大陈玉琨教授的《学校内涵发展》,从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途径、主要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很好的阐述。北师大实验小学吴建民校长的《校长工作该抓什么》、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罗淮刚校长的《教师队伍士气的激发》、浙江台洲书生中学魏书生校长的《学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等分别从校长、教师、学校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创建特色学校,提升办学质量的经验、方法,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受启发。下面就参加本届论坛谈一些体会。

一、理念引领美好愿景

理念引领着人们的行动,愿景激发着人们前行。一所学校必须有科学的理念引领,教师的行为必须有美好愿景激发。校长要发挥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内涵发展就是要“让学校更有朝气,让教学更添智慧,让师生更讲道德,让校园更具美感,让教育更富创造,让员工更加和谐”(陈玉琨)。这应该成为每一所学校的美好愿景,也应成为每位教职工的美好追求,校长要把学校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愿景很好的结合起来,师生共同把学校建成最美好的地方。

二、学习提升专业积淀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靠教师。如何提升教师的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呢?学习是重要的途径。首先我们要注重自学,大量阅读专业书籍、期刊、报纸,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和经验材料,形成深厚的专业积淀。其次要积极参与校内外教育教学交流活动,聆听专家指导,学习同行的长处,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再次,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最后要不断的总结反思,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反思自己的教育得失,记录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断升华自己。教师要有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学习不断培养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实践探索开拓创新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尝试探索,总结反思,研究创新。要使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利于质量的提升,要使我们的每一个教育过程都有利于学生发展。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特点,不断调整、完善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艺术。

搞教育必须真抓实干,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保持自己的长处,坚持“功夫十方法”,既要敬业奉献、肯下功夫,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围绕“三维目标”,依靠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学校发展呼唤教育创新,创新需要智慧,也要懂得继承。创新并不神秘,“创新就是比别人多走一步,比别人早走一步,在自己的基础上再走一步”(陈玉琨),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大胆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四、调整心态追求和谐

“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员工更加和谐”就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以柔为径,积极化解人际恩怨和校内矛盾;要以德为根,不断调整心态、不忘修身养性。校长要关注教师的人生价值追求,要用爱心唤醒爱心,诚信引领.诚信。要尊重、理解、关怀教师.,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成才、成名、成家,让教师有体面的生活、有尊严的工作。

教师要调整好心态,珍惜教师职业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不要攀比,回归内心,尽职尽责,乐居乐业”。“人最可怜最可悲的就是陷入攀比的怪圈而不能自拔,明明很富裕了,却很痛苦”(魏书生),因此,我们要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相互理解支持,欣赏他人,精诚团结。我们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责任,对得起自己的事业,要积极主动干事情,为了自己干事情——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自己的责任干事情。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每一节课负责,对自己的每一天工作负责,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负责。我们要用工作实绩证明自己,用工作成效赢得学生的敬佩,家长的信赖,同行赞誉,组织的肯定。

“平平安安做好人,高高兴兴过日子,脚踏实地做事情”,只要我们调整好心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努力探索,开拓创新,就能够创建出和谐美好的校园,就能够促使我们专业发展,就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011年11月16日

篇2: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是当今国内外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与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总体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只有清醒地认识和了解现今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深刻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出现的困惑,并对其进行理性全面的系统分析,才有可能寻求切合实际的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出路,从而逐步推动农村中学教师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某农村初中教师的入职动机、专业精神等个人因素的研究,探析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提高当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具体对策,以期能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三、研究方法和对象

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同时采用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通过对甘肃省z县k镇的农村中学教师问卷调查,考察分析个人因素对该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从而归纳出该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个人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通过调研分析,68.55%的人认为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迫于就业的压力或难违父母的命令,仅有24.74%的人坦言进入教育界是源于对教育职业的热爱。在就业后的专业发展上,其中有43.63%没有参加过培训或者只参加过假期短期培训,至于参加培训的原因,有51.47%是为了评职称或是因为上级规定,而出于自我发展专业需要的只有34.33%。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二)教育观念陈旧

调查显示: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具有探索和创造能力这一问题,有48.75%的人“很少探索”或者“从不探索”,有31.96%的教师偶尔探索。在教学工作中,45.68%的教师最为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关于培训,41.26%的老师对自身的学习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对在职的各种教师培训更是不感兴趣。由于观念陈旧,加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老师都感到力不从心,有56.30%的老师感觉到新的教学方式不好适应,对新课改基本理念不甚了解。

(三)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不强

在对“你对你的教育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是否具有反思习惯”的调查中,有57.43%的教师“从不反思”或者“很少反思”,只有42.57%的教师“偶尔反思”或者“经常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不够,那么,教师成长就是一句空话。

(四)专业精神不佳

根据调查,有43.67%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如果可能,不会继续做教师,有28.40%的教师从不和同行交流经验和看法。根据整体来看,教师的乐业、合作、创新等方面都不是很突出,说明农村教师的专业精神不够强。面对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对自己的职业感觉乏味,产生职业倦怠、安于现状、亦步亦趋以致在教学实践中缺乏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专业进取精神。

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提升自主发展的内动力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农村教师普遍感到自己的知识量不够,教学能力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教师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师的专业责任感,使其明确自己的专业地位和专业要求,为他们创建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和环境,让他们认识到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就应该努力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娴熟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二)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精神是个人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观摩教学、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对专业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熟知教师成长的规律并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促进自主专业发展。

(三)勤于反思,推动自身专业发展的深入

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机制。目前,该地区农村教师普遍自我反思意识薄弱,缺乏自我反思的动力和能力。对此,各级教育培训部门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教师普及相关的方法和途径,并经常性地加以引导,教师自身更要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在反思的方法上,一是记反思日记;二是写教学故事;三是交流讨论;四是行动研究。在反思的程序上,首先确认教师困境的存在;其次,对引起教育困境的情境与其他情境所具有的相似性做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困境作出解释,解决教育困境。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篇3:关注质量的教师教育

编者按

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与教师发展存在必然的联系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教师哪些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引领并协助他们学习,这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2014年10月19日至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以“教师教育质量与学习”为主题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有众多知名学者做了发言,共同探讨学生学业成就与教师发展的关系,本期专题特选此次峰会的精彩内容,以期和广大教师分享。

篇4: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职业发展;个人因素

一、研究的缘起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是当今国内外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与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总体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只有清醒地认识和了解现今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深刻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出现的困惑,并对其进行理性全面的系统分析,才有可能寻求切合实际的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出路,从而逐步推动农村中学教师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某农村初中教师的入职动机、专业精神等个人因素的研究,探析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提高当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具体对策,以期能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三、研究方法和对象

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同时采用个别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通过对甘肃省Z县K镇的农村中学教师问卷调查,考察分析个人因素对该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从而归纳出该地区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个人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对策。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通过调研分析,68.55%的人认为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迫于就业的压力或难违父母的命令,仅有24.74%的人坦言进入教育界是源于对教育职业的热爱。在就业后的专业发展上,其中有43.63%没有参加过培训或者只参加过假期短期培训,至于参加培训的原因,有51.47%是为了评职称或是因为上级规定,而出于自我发展专业需要的只有34.33%。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二)教育观念陈旧

调查显示: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具有探索和创造能力这一问题,有48.75%的人“很少探索”或者“从不探索”,有31.96%的教师偶尔探索。在教学工作中,45.68%的教师最为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关于培训,41.26%的老师对自身的学习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对在职的各种教师培训更是不感兴趣。由于观念陈旧,加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许多老师都感到力不从心,有56.30%的老师感觉到新的教学方式不好适应,对新课改基本理念不甚了解。

(三)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不强

在对“你对你的教育实践和周围教育现象是否具有反思习惯”的调查中,有57.43%的教师“从不反思”或者“很少反思”,只有42.57%的教师“偶尔反思”或者“经常反思”。教师的自我反思不够,那么,教师成长就是一句空话。

(四)专业精神不佳

根据调查,有43.67%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如果可能,不会继续做教师,有28.40%的教师从不和同行交流经验和看法。根据整体来看,教师的乐业、合作、创新等方面都不是很突出,说明农村教师的专业精神不够强。面对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对自己的职业感觉乏味,产生职业倦怠、安于现状、亦步亦趋以致在教学实践中缺乏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和专业进取精神。

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提升自主发展的内动力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农村教师普遍感到自己的知识量不够,教学能力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展教师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增强教师的专业责任感,使其明确自己的专业地位和专业要求,为他们创建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和环境,让他们认识到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就应该努力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娴熟掌握各项专业技能。

(二)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教育精神是个人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观摩教学、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教师对专业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熟知教师成长的规律并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促进自主专业发展。

(三)勤于反思,推动自身专业发展的深入

教师自我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机制。目前,该地区农村教师普遍自我反思意识薄弱,缺乏自我反思的动力和能力。对此,各级教育培训部门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为农村教师普及相关的方法和途径,并经常性地加以引导,教师自身更要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在反思的方法上,一是记反思日记;二是写教学故事;三是交流讨论;四是行动研究。在反思的程序上,首先确认教师困境的存在;其次,对引起教育困境的情境与其他情境所具有的相似性做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困境作出解释,解决教育困境。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把终身学习看作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其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这一思想被视为是进入21世纪的金钥匙,而作为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人和一个特殊的个体的教师,就更应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基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视角[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篇5: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218-01

《台阶》是一篇比较有深度的散文,在教学之前我认真的阅读了文本,努力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余映潮老师说过,“教材研究是一切阅读教学的先行。”

教师自己首先要对文本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

《台阶》是读了让人落泪的文章。父亲那勤劳的一生、艰辛的一路,如一个个片段不停的在我们眼前闪回。低眉顺眼的过了一辈子,父亲也有自己的愿望,盖一幢有高台阶的屋子。他盼望着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赢得别人的尊重。终于高台阶砌成了,父亲却觉得怎么也习惯不了。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儿子的角度来写自己父亲的一生。由于是第三人称,学生是无法直接看到父亲这个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而人物的内心世界正是我们需要去着重品味和理解的。对于生活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下的学生要怎样才能领略上世纪的农村落后的经济面貌给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呢?我觉得提问的设计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般的教学设计都是这样的:

1、父亲为何要造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的渴望表现在哪里?

2、父亲是如何造新屋的?

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样了?

4、总结人物形象,把握主题。

我一开始也是这样来构建教学过程的主要问题的,但是仔细思考后发现,其实这样的提问是缺乏透明度的。给学生的感觉似乎是“雾蒙蒙”的,很笼统缺乏鲜明的指向性。学生在回答时,就像在“雾”中绕来绕去,最终“一头雾水”,师生茫茫然。

比如说:我在问学生“父亲的渴望具体表现在何处时”,我原先期望他们找到的重点语句是第6―7节的“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还有第13节的“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荫。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可是,学生一下就找到了第17节,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是怎样兴奋的种种表现。其实,我是想让学生找出在父亲准备造屋之前的具体的心理表现。可是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呢?肯定不能怪学生,是我在设计问题时没能说清楚,没有注意到问题设计的透明度。

于是,我很快做好了修改。我将问题改为“父亲在造新屋之前的具体心理表现在哪里?”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描写可以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这下很快就找到了第6、7、13节。然后让学生根据13节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设想“此时的父亲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很快就写好了父亲的心理活动描写――“我什么时候才能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呢?也让人家羡慕羡慕咱们,等钱攒得差不多了,我也一定能造成的。”

这时总结并过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老实厚道的父亲,尽管地位低下,但他敢于改变现状,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为了这个目标,他做了什么?请你具体说说父亲为造屋做了哪些事,从中反映了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父亲造屋所做的具体事件进行分析,从中体会父亲的人物形象。

区区九级台阶的新屋,是父亲用一辈子的辛勤劳作换来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父亲为了改善这个家庭一贫如洗的生活状态,吃尽了辛苦。一年365天,天天都在奔波劳碌,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凭借着自己的勤劳的双手,终于实现了人生的愿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一个有恒心、毅力,不辞辛苦,坚忍不拔的父亲形象。

到这时,我原本设计的问题是:“新屋造好后,父亲怎样了?”学生听了这个问题会很自然的回答“父亲老了。”那么,这样的回答就太缺乏深度了。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结果呢?还是因为没有注意教学提问的细节艺术。怎样表述才能使问题更加明确,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要求答什么,怎么回答。这样的提问对学生才是有启发性的。

于是,我又改变了问题的设计,变为“新屋造好后,父亲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了重要的信息――“尴尬的笑”,“不自在”,“若有所失”。“尴尬的笑”,“不自在”是因为父亲一辈子已经习惯了低眉顺眼、没有地位。几十年的艰辛生活,谦卑、自卑的心理已经在他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内心自卑惯了,所以尽管台阶高了,但他的内心却不能适应。“若有所失”是因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劳动了一辈子,不再干活,父亲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以失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父亲的人物形象就水到渠成了。

最后,我设计的问题是:“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健康、全部的精力。面对父亲,作为儿子的作者会有怎样的情感呢?”学生的回答令我很欣喜。“我既心疼父亲的衰老,为这个家庭的付出;也为父亲的勤劳、坚韧的品质而敬佩;更重要的是为父亲这样的付出感到同情和辛酸。”这样本课的教学目标就很好的实现了。我期望学生了解的文本主题正是如此。

通过这次的教学设计,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设计太重要了。我们的教学提问要注意长度、深度、粘度和透明度。如果只是追求课堂表面上的热闹,提出缺少思维价值的选择问或是非问,对学生提高阅读文本的能力就毫无作用。如果提问缺少连贯、层次,指向不明,甚至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学生自然无从回答。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要能着眼于整体地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着眼于引导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问题探究,根本依托是文本。有粘度的问题是指紧扣文本直接指向文本的问题,直接指向语言的揣摩品味。因为任何文章内容的精深之处、形式的完美之处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指向,所以只有关注了提问设计,才能有效的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篇6: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农村教师“进城热”影响教育均衡发展应引起关注

农村教师是工作在教育战线最基层的教师,是支撑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但 是当前愈演愈烈的农村教师“进城热”现象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应引起关注。农村教师“进城热”有四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农村教师的大量调出,使得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严重失调,留任教师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有些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出现无法正常开课的现象,导致教学成绩下降。同时,因调走的多数是优秀骨干教师,带走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影响学校声誉,导致生源流失严重。近几年,伴随计划生育的实施和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所以择校的要求也高了。骨干教师的调走,在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失去了信心。再有老师与学生长期相处,一旦调走,学生在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等方面的适应性都会形成落差,造成学校的转学率上升,生源流失严重,进而影响学校声誉,制约了学校发展。三是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导致教育腐败的滋生。骨干教师的频繁调出,造成其他教师人心思走,极不稳定。许多年轻教师从分配到农村教书的第一天起,就给自己定立目标,要在几年内调走。为了能够逃离农村学校,一些偏远农村学校的年轻教师到处跑门子、找关系,甚至不惜重金,想方设法往走调,这就给教育腐败的滋生提供了土壤,营造了环境。四是影响教育的公平性,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学校,使得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越来越低,教育质量越来越差,而城区学校的师资却因此得到了有益补充。二者差距不断拉大,同样的学龄孩子,农村学生却享受不到好的教育资源。农村优秀骨干教师的调走,造成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大,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相悖的。

对策建议:一是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二是提高教师待遇,给予农村教师适当的补贴。三是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四是进行“撤点并校”改革,优化城乡教育布局。五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教学水平。

篇7: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对外形象的一大标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每一个班级、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血缘关系,是不能分割的。因此,提升班级、学科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是提升学校对外形象的基础。

今天,在学生晨诵时间,我又到各班进行了巡查,看到绝大多数教师都能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记忆单词、共读读本、书写字词等。但有三个班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班教师因办理公事未进班,教室秩序混乱;一个班教师在讲台上批改作业,下边学生干什么的都有,有读书的、说话的、玩耍的等等;一个班教师在讲台上好象查阅的什么记录,学生大部分能认真读书。看到这些现象,我很有感触,觉得要提升效益和质量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及时做好班干部的挑选与培养。对二年级以上的班级来说,教师对学生已经比较了解,哪些学生自控能力强,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教师心中如明镜。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教师在刚接班时,就应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了解学生,初步确定一些可以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的学生作为班干部培养对象,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学会简单的管理内容和方法。如,早午来校了,要安排值日组长带领值日生打扫教室和责任区卫生,同时管理班级纪律,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知识巩固练习。慢慢地向能力的深处培养,如让班干部对一周来所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总结亮点和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等。这样,即使教师有事没能按时赶到教室,学生也能在班干部的带领下自主学习。同样是没有带领学生共同学习而做着批改作业和查阅记录的两个教师,他们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表现,这与班级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

2、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的时间。教师要充分利用各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教学、巩固以及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教育教学质量才可能最优化。不要浪费了这宝贵的时间,去批改作业。批改作业有批改作业的时间。

3、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做哪些事情,学生总会有做得快慢之分,总会有做得好赖之分。要想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就要做到因人而异,做到分层次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学生有事可做,完成了教师分配的最基本的任务后,鼓励他们向高一层次的目标去努力。首先肯定他们的积极向前的精神,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能完成高层目标的同学,更要给他们以信心,从内因上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篇8: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一、现实要求与发展愿景

2008年,天津市制定实施了《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支持,认真落实,新区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几年努力下来,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教学手段也不断丰富。短期内,现代化达标建设实现了学校硬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但教学管理、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内涵发展、特色定位等软件建设却没能像硬件建设一样来得快,跟得上。如何补足发展短板,快速提升软件建设水平,共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成了摆在新区教育人面前的一道必须要解决的难题。也由此,我们想到了借力发展、引智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是天津市属重点院校,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人才水平、学科实力和管理效能国内一流,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拥有人才和科研理论优势。为此,新区教体委与天津师范大学积极联系,经双方一致同意,于2010年4月,签订了《天津师范大学与滨海新区教育局合作协议》,目的是充分发挥天津师范大学的人才优势和对天津市基础教育的引领作用,让大学的科研成果在新区基础教育先行先试,助力新区基础教育腾飞,实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发展。

二、“U-G-S”模式具体举措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制定了“大学—政府—学校”(U-G-S)教师教育模式实施方案。一是深入基层,建站立点。本着“面向实践、合作发展、共同构建、不断创新”的原则,天津师范大学在滨海新区1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统筹建立了教师教育实习基地8个、专家工作站4个、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教育研究成果实践基地5个。师大选派17位教育专业优秀教师,按学期,隔周深入1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教育咨询、教育规划制定、学术讲座、教科研指导、教科研成果鉴定、教师校长培训、学生实习实践等活动。二是资金保障,政策支持。新区教体委为合作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鼓励双方合力破解基础教育的难题,为双方合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外部条件。三是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过程管理。合作过程中形成了责权明确、监管同向的工作机制,共同对责任教师和基地校进行监督、考核、评估。四是创新管理手段,促进成果转化。以科研立项方式对责任教师进行量化管理,建立专用微博实时传递教师活动情况。通过学期初集中推动、学期中随机抽查、学期末集中总结和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会等形式,对学校实施动态管理,保障科研成果得到及时转化。

三、“U-G-S”模式合作成效

经过三年多的合作,17所学校受益匪浅,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成果显著,教师专业能力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更新教育理念,引领教学改革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教育管理等学科的众多专家,就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师生心理保健、课堂教学设计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关乎教育发展、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155场讲座。滨海新区教师到天津师范大学听高端学术报告10余次。这些讲座更新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拓展了教师的视野,活跃了学校的学术氛围,帮助教师捕捉到了最新的教学改革信息。专题讲座让教师对自身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帮助教师反思改进教学,提升理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专家们在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听课把脉、指导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加强理论指导,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对教师快速成长起到了助推引领作用,保障了教师成长少走弯路。而在学校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等关乎学校长远发展的大问题上,专家的专业知识更是帮助学校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学校自我规划能力和水平。

(二)制定发展规划,开展课题研究

按照人本化和个性化原则,专家们帮助教师制定三年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困惑进行指导。设计出教师专业发展分层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不同能力和需求,设定不同的阶段目标,提供不同的专业指导,实施不同的培养策略。专家还对优秀教师成长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挖掘他们的教育思想,提炼优秀教师成长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以期为学校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三年来,专家团队在特色学校建设和学校发展规划方面给予学校指导50余次,形成学校发展报告17个。同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专家们帮助学校制定科研计划,确定科研课题,培训科研教师。17所学校有70%以上的教师都参加了课题研究,申请科研课题179项(其中市级学会以上课题25项),涵盖了所有的教研组,涉及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等多个方面,论文集《协同创新追求卓越》共收录天津师大专家和滨海新区教师论文90余篇。以教师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取向的研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

(三)开展健康讲座,疏导师生心理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学生考试压力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天津师范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各种咨询活动。他们对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帮助教师分析影响身心健康的原因,缓解教师心理压力。通过深入课堂、访谈、问卷等形式,专家们全面了解了教师教学过程中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问题。他们组织教师和团队成员整理、分析、归纳问题成果,拿出对策,积极进行干预,指导教师调适心理,释放压力,对教师身心健康和缓解师生紧张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把脉基础教育,反哺师范生培养

大学与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紧密合作使天津师范大学的教育空间得到了拓展,专家们能够及时把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向。教师教育实践基地使中小学和幼儿园摆脱了作为职前教师教育的附属或补充场所的尴尬处境,中小学和幼儿园成为了教师教育的积极参与者,成为职前教师培养的主体之一,在双方互动过程中,大学与基础教育实现了各自突围与进一步的发展。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也不再是跟个别实习指导教师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而是接触到更多的教师,整个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校乃至滨海新区都对新教师的成长发挥作用。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又通过教育实习指导工作间接“反哺”了大学师范生的培养,使得这些未来的教师在蓬蓬勃勃的教育实践场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和未来要走的路。

四、问题与思考

在“U-G-S”教师教育模式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着合作成果的进一步扩大。我们必须正视、思考,寻求解决策略。首先是大学、政府、学校(中小学和幼儿园)三者关系和角色应正确定位。合作初期,政府是合作的主倡者,工作积极,热情高;学校响应政府号召,任务驱动,认真执行,但一线教师相对被动,参与度较低;大学则扮演着咨询者角色,专家“受邀”进入校园,“问答式”的回应学校提出的各类问题。双方合作试探性接触多,针对具体问题,深入研究不够。但随着合作深入、了解增多,双方关系加深,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已摆上桌面,亟待有效解决。其次是合作模式、内涵需重新调整。师大专家各有研究专长,但一名专家只能对学校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工作进行指导,无法满足学校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的要求。让更多专家参与到学校规划、管理和教科研指导中来,保障学校诸多短板而不是一块短板有效提升,是合作项目深入开展、持续推进的重要内容,因此,适时调整合作模式和合作内涵就显得十分必要。第三,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滨海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有300多所,与师大合作的只有17所学校,项目覆盖面明显过窄,相对于新区如此大的教育体量,受益面就更小,如何让更多学校从中受益,保障项目辐射带动作用最大化,亟需解决。

当前,滨海新区正处在五大战略机遇叠加期和加快开发开放的关键期,新区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2014年8月15日,新区教育进行了实质性整合,撤销了原塘沽、汉沽、大港管委会教育局,成立了新区教体委,机关各处室对学校进行垂直管理。新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达到317所(其中,幼儿园133所,小学87所,中学86所,中职学校7所,高职院校1所,特教学校3所)。为持续提升新区教育质量,促进新区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我们积极推进与天津师范大学的第二轮项目合作,力求增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发挥“U-G-S”教师教育模式对新区基础教育的帮扶提升作用,夯实新区基础教育发展内涵。针对新区教育发展实际,结合首轮合作经验,我们对第二轮合作方案进行了必要调整。一是合作对象由单一学校向学校教育发展共同体转变。为实现对学校管理从点到面的转变,新区教体委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立了32个教育发展共同体,在普通高中建立了10个特色学科建设小组。共同体学校和特色学科建设承担校有目标、有内容、有机制、有资金保障,这促使我们与师大的合作也必须有所调整,合作对象将由单一学校转变为面向共同体学校和特色学科建设校,即由“一对一模式”转变为“一对群体模式”。二是大学的专家组成员也发生了变化。即原来的17位专家转变为18个专家团队,9个专家团队指导共同体学校发展,9个专家团队指导特色学科建设。这样,既可扩大受益面,也解决了专家个人研究专长单一的问题,同时也更能促进学校融合互助、共享资源,共同发展。

篇9: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一、把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民族素质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奠基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立德树人始终作为指导和检验各项工作的最高准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有力措施,把立德树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一是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要加强对广大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继续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和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重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与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潜心教书育人,推动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二是要深化课程改革。贯彻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继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落实课程计划,做好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化的修订工作。要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课程资源,完善课程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化教师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理念。继续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推动“减负增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三是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充分挖掘各地传统艺术资源,就地取材,不拘一格,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四是要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治理违规补课、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优化学生作业为重点,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继续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加强对“减负”和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的督察。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加快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绿色多元的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全面、科学的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出一批“减负增效”的先进典型,引导家长乃至社会形成“减负”共识。

二、推普及,实施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

一是要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普惠资源。从今年起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各地要不断完善并落实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的覆盖率。力争再通过三年努力,使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二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各地要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积极探索实施以奖代补方式调动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社会办学、民间投入、民办公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三是要加强规范管理,坚持科学保教。严格执行幼儿园《办园标准》和《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抓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省示范园创建活动,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注重内涵、突出特色、提升质量、科学发展。四是要尽快补足配齐幼儿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富余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足配齐幼儿教师。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启动实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攻坚计划。

三、促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围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总要求,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完善机制,指导和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地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这一机制,推动落实县级政府责任,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均衡。2014年有验收任务的县(市、区)要制定创建和迎检工作方案,按照评估验收标准,逐校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整改。二是创新机制,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各地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督察、验收机制和媒体展示平台。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会,督促指导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标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装备类项目的评估验收等收尾工作。启动实施新一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指导各地加强城镇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扩大城镇教育资源,努力化解“大班额”问题。三是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要在继续搞好试点的同时,重点抓好试点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一些地方实行的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交流、绿色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变成政策,在全省推行。

四、强内涵,破解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瓶颈

2014年普通高中教育将以“多样化、特色化”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内涵发展。一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学费标准调整工作,鼓励各地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4年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建设任务,以条件改善带动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启动学校多样化发展试点,推动内涵发展。启动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学校创建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三是要创新服务管理举措,确保招生规范有序。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完善中招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中招招生运行体系。四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根据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出台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五、兜底线,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权益

一是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出台我省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贯彻实施意见,健全配套制度措施,完善服务保障机制,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各地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校创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到2016年我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都建成一所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扩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规模,同时加快“两头延伸”,扩大残疾学生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机会。要尊重残疾孩子的差异,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进一步推进“医教结合”,提高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加强普特融通,在推进随班就读的同时,适时组织特教学生到普通学校交流学习,逐步形成制度,促进融合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二是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应入尽入”。要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五厅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

六、求突破,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及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领域改革,完善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中小幼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要落实政策,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特岗计划” “农硕计划”及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要加强特岗教师面试环节的学科性,并加大到村小、教学点的比例,以及体、音、美、信息技术等短缺学科教师的补充数量。同时,要认真做好2014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工作。制定我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各地要加强与师范院校的沟通协作,通过“国培计划”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及“双导师制”的建设,共同推进高等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的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四是要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依托“国培” “省培”,引导和启动“市培”,带动“县培”和“校培”,形成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的五级联动培训机制,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继续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形成教师梯队建设体系。要深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五是继续开展省级示范性和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工作。各市、县要加强指导,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六是认真做好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等各项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推进中等师范学校博雅教育计划,继续做好教师教育各项技能与优质课大赛及援疆支教等各项工作。

七、破难题,促进体卫艺及国防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以“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止跌向好。二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三是今年我省将组团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地要提前布置,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四是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8月份完成所有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任务,9月份实现食堂提供完整午餐为主的供餐模式。各地要加大力度,提早着手,争取早日完成任务。五是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按照教育部要求,我省将在18个省辖市、4所高校开展第七次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积极推进。六是组织实施第四轮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工作,并对前三轮一级食堂进行复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八、抓创新,实现基础教研工作的转型升级

一是要创新教研内容,研究探索立体综合的育人模式。各地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教师对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学习和研究,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课程观,促进课程资源整合和优化。二是要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各地教研部门要根据国家考试改革走向,加强研究,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路径。三是要创新教研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研修交流平台。各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名师的作用,积极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四是要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教研工作规范运行。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增强教研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能力。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标准和评估办法,开展市县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请各地根据自身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

九、重应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按照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强力推进。一是要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上的广泛深入应用。启动实施“专递课堂” “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指导基础教育优质学校开设网络学校和名师课堂,扩大优质资源快速共享。探索构建有效机制,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加快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省1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各地要积极发挥底部攻坚的作用,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和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探索实施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提供针对性培训和训后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统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现有各类培训项目。

十、鸣警钟,全力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无小事。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意识,牢牢绷紧学校安全这根弦。一是认真抓好安全教育。继续把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预防溺水教育作为重点,把日常安全教育与季节性集中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开好安全教育课程,搞好专题教育活动和应急疏散演练,组织好安全教育日和安全月活动,加强督导和检查力度。继续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生命及安全教育教师培训工程。二是切实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继续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组织好《河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推动并指导县(市、区)制定、完善校车服务方案,总结、探索校车运营模式。完善校车信息季报制度。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督察和隐患排查,配合公安、安监等部门,加强监管。三是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综治、公安等部门指导和督促学校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加强校园周边治理,加强对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的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四是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传染病防控,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做好2014年的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体卫艺和教研工作,加快推进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节选自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2月19日在全省基础教育暨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10:关注教师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荣成市第四中学

现如今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是首要因素。我校青年教师比例极大,仅07、08两年分配到我校的本科毕业生就有22人,占三个年级任课教师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能否快速打造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制约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活动安排:

一月:

1、组织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相关管理论,开展“无效教学现象研究”,撰写研究论

文。

2、师德师风培训。

二月:

1、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有效教学的有关理论,确定今年的有效教学研究课题。

2、评选优秀“无效教学现象研究”论文,并在校园网上发布,教师互相学习。

3、师德师风培训、班主任培训

三月:

1、组织教师学习“新授课”和“复习课”的课堂参考模式。

2、组织教学常规学习材料和信息技术学习材料,发布在校园网上,供教师学习。

3、师德培训。

3、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网上资源运用,powerpoint课件制作中教育星的使用。powerpoint课件制作)

四月:

1、组织教师开展课堂达标活动,教师撰写学习心得和听课学习感悟

2、指导教师

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

3、教师新课程业务学习考试。

4、flash课件制作1---5

五月:

1、组织各学科的有效课堂研讨活动,进行课例展示。

2、Flash课件制作6---9六月:

1、组织教师学习“习题课”课堂教学参考模式。

2、Flash课件制作6---9

七月:

1、教师全员培训

九月:

1、邀请市局专家到校进行科研应用写作的讲座,教师做好听讲笔记,并写出听

讲心得体会。

2、组织教师重新学习《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3、Edu offfice课件制作

十月:

1、组织新分配教师学习“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的课堂参考模式。十一月:

1、组织教师学习“如何撰写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十二月:

1、优秀课堂教学过程录像与观摩活动。

在严格按照配当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用正确的思想与理念充实青年教师的头脑。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如何迈出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正确的思想与理念是指引他们一切行动的内因,学校则是这个内因的引领者。

1、组织上好各种理论课。我们制订了详细的青年教师理论培训计划,通过课堂授课、个人自学、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书写学习笔记和集体交流、个别谈话等形式,从师德、教育政策法规、新课改教材教法、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等诸多方面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学习、讲座,今年我们先后为青年教师上理论课11节,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录像。还把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材料及讲稿登录在校园网站上,以满足青年教师理论学习的需要。今年我校还重点突出了青年教师的文明礼仪培训和心理健康辅导两项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金正坤教授的教师礼仪系列讲座,并要求教师认真落实教师“应行忌行、应语忌语”。结合教师职业特点,举办了如何在工作中调节心理压力、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如何培养职业幸福感等专题讲座。

2、抓好培训的落实工作。在青年教师的理论培训工作中,我们注重抓落实,我们不满足于记笔记、写体会和阶段总结等形式,而采用个别交流、拉家常式的谈话,了解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较好的解决方案,督促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实施,并总结、反思。这一点在对年轻班主任的指导上体现的尤为突出。通过分管领导与年轻教师经常性的拉谈,使很多班级管理上的漏洞得以及时发现和弥补,使年轻教师在培养班集体、处理学生错误、接待来访学生家长等方面,能够得到及时的点拔,班级管理的方法、艺术得以显著提高,成长很快,王文领、初振华两位老师毕业第三年、孙丛丛、隋媛媛两位老师毕业两年,就分别成为了高

三、高二优秀班主任的代表。

3、为青年教师寻找身边的榜样。为了使青年教师学有榜样,我校每年都进行“感动四中十佳教职工”的评选活动,在活动中,候选人要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做事迹介绍,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感人事迹成为了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十佳们就生活在青年教师的身边,他们看的见,摸得着,青年教师可以随时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好的工作经验与做法。每次评选过后,我校都要求青年教师写出心得体会,促使年轻人反思自身工作的不足,努力缩小与先进的差距。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以往的评估选模活动,青年教师要想突出,难度较大。为此,我们决定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一年一次的 “校园新秀”评选活动,使青年教师在鼓励中快速成长。

二、全力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1、用集体的力量促进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我们依靠我们强有力的集体备课活动,使我们的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成长很快,今年我校先在语、数、英等几个学科中试行了每周一次的大组教研制度。由三个年级统一协调,固定各学科教研时间,每次2节课,并安排教导处或科研处的一位领导分工负责,高三学科组组长和高一高二全体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主要完成五项内容,⑴对上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交流并研讨、确定解决方案。⑵、下周本学科进度和教学内容具体安排,⑶、下周课程各重点、难点知识分析⑷、教法研讨选择。⑸、学科组长及参与领导对知识、教法、作业设置等进行点评,提出参考建议。通过这种教研形式,我们希望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充分整合我校有限的优势资源,使基础年级教师从知识体系到教法选用,能得到校内最优秀人员的帮助指导,二是对年级组的组内集体备课起到有效督导作用,使每个年级组的老师能认真对待先周备课,认真思考准备。在大教研的前提下,再辅助以组内备课,使知识更细化,授课思路更清晰。目前,我们已将三级教研活动推广到每个学科。

为了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由电教处牵头,制订了学习内容和学习配当,并在每次学习后布置作业,并对作业作出评价。提高教师的学习热情,以期收到良好效果。

2、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采用跟踪听课、点评的方式促落实。为了减少时间上的浪费,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微格教学”理论中的一部分做法,对教师的讲课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安排合理的时间在电脑上进行回放,由全组教师针对教学的每个环节进行现场点评,讲课人也可请其他同事针对某个方面征求改进意见,探讨最佳方案,极大促进了青年教师课堂艺术水平的提升,经过我们的努力,07年新上岗的16名教师中,林晓丽老师毕业2年就走上了高三教学岗位上,其他14人也基本上成了高

一、高二年级骨干班主任,骨干教师。

3、提供更多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我校今年对学生的体育课外活动管理进行了改进,每个班级根据学生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年级把全体青年教师安排到每个班级,负责组织、管理、并与小组同学一道参加体育锻炼,既增强了教师个人体质、保障了学生运动安全,又使体育活动变成了解学生、开展思想工作、增进师生感情育人活动的有效阵地,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的社团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社团活动的组织指导工作全部由青年教师承担,使他们的才华得以施展,工作热情高涨。

三、培养合作意识,传承“四中精神”。

面对四中师资现状,我们清醒认识到,如果没有合作精神,靠单打独斗,我们很难取得优异成绩。我校逐步积淀成的“团结、敬业、奉献、创新”的四中精神这一精神财富就难以传承下去,为此,我们开展了许多合作活动。包括我们的集体备课活动等,再如,在实验课的开设上,我们也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提高实验课的收效。各年级各科每次实验课都先由学科组长向年级主任提出申请,年级对该学科的课节进行统一协调,每节只上一个班的实验课,而该学科的其他老师全部到实验室参与辅导,这样,在实验课上,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得到教师及时的指导,保证了实验课的课堂效果。这样一天下来,每个老师都是在满负荷运转,但因为体味到了合作带来的巨大收获,老师们没有一句怨言,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有了这种工作作风,我们教学活动中的很多难题迎刃而解。

四、人文关怀,留住青年教师的心。

我校同其他农村中学一样,面临着留人难的现实。留人要留心,为了让青年教师扎根四中,我校从人文关怀入手,通过一系列暖心工程,留住青年教师的心。学校领导心里有本帐,年轻教师谁家的家庭情况怎样?何时需要帮点忙?谁到了结婚年龄还没有对象,领导既当媒人又当参谋长。为了丰富青年的业余生活,学校在教工公寓上设置了台球、乒乓球、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并提供所需设施,让青年们业余时间可以休闲娱乐。今年,学校又在教工公寓的一楼设置了健身舞厅,由学校电教处提供音响设备,聘请城里退休返乡的两位老干部为老师,每天晚上6点30到9点30,教给职工和附近居民健身舞蹈,并计划天气转暖后,在校门口广场上组织职工和附近居民以健身舞蹈的方式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我校有部分外地教师,回家不方便,家人前来探望要到校外租房子住。我校就把原有的教工公寓改造成探亲房,极大也放便了外地职工。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全体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感受到家的温暖,找到归属感,以校为家,以工作为乐。

五、直面问题,积极进取。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不可否认,我们的许多工作还需要不断改进。例如,我们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创新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名师队伍急需壮大,素质教育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以及走班制教学下如何搞好集体备课与教研工作,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回避,而是在勇敢面对,认真研究。我们计划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两支队伍的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提高班子成员理论水平,不断扩展领导群体的工作视野,开拓新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新形势下适合我校实情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营造和谐校园、调动师生积极性的好点子、新创意及有效评价机制,为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把好舵。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以传承“爱岗、敬业、奉献、创新”的四中精神为基础,争取打造出一部分在地市级以上有影响力的名师及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一大批校级骨干教师,用名师效应带动我校的名校创建工作。

上一篇:改革开放复兴之路征文下一篇: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