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问题与对策

2024-07-25

工业园区问题与对策(通用6篇)

篇1:工业园区问题与对策

工业园区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安徽临泉工业园区是经省政府批准的升级开发区。经过几年的而发展,园区经济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产业链短、资源得不到最大化利用、废物利用率低。伴随着生产的集聚,随着带来了大量资源的集中小号,目前园区仍旧存在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和布局,由于前期规模缺少前瞻性,造成生产、运输等等环节上资源的浪费,物质的体积和循环利用尚存在较大差距;能量利用率也有待提高。园区的高速发展,也对区域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生产的集聚带来了污染排放的大幅增加。

(一)工业园区面临的交通问题与对策(1)工业园区的交通问题

1、对外交通通道等级较低,联系不便。现状开发区对外公路及航道S102为临泉城市主要对外通道,其运行能力有限,但交通量大,高峰时段接近饱和。高等级货运通道的缺乏,与开发区大量的货物需求存在根本性矛盾。

2、S102线形不利于园区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临泉对外交通设施充分考虑贴近城市、为城市服务的原则,造成S102斜向穿越规划区。随着铁路支线和阜新高速连接线的建设,开发区南部地块经济效益极大提高,现状S102线条不利

于地块的划分利用,也不利于企业厂房的布置,对于园区的发展有一定制约作用。

3、道路网络系统不完善,结构失调、密度不足,主次干道建设不足,一方面造成现状建设区路网总体规模偏低,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带来道路网络的架构性矛盾、功能性缺陷势必造成交通流分布的不平衡性。园区企业出行可达标性的降低。同时,对土地开发价值和效益也十分不利。要建设一流的开发区,基础设施不应当是与企业同步建设,而应适度超前建设,筑巢引凤,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4、停车设施发展未得到充分重视。开发区企业货运需求较大,但区内现状无路外公共停车设施,货运车辆停靠在临化路两侧以及道路交叉口附近,对于城市整体风貌及道路交通产生不良影响。合理规模的停车设施是良好交通运行秩序的必要前提,必须予以重视。

(2)工业园区交通问题的对策

第一,调整交通布局,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能力。解决交通运营能力薄弱的问题,适当扩大临泉工业园区的交通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便于生产顺利进行。第二,重新设置交通线路,避免交通路线对建设区路段的分割。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提前建设于企业起步之前,预防生产矛盾发生。第

四,建设合理规模的停车设施,改善安徽临泉工业园区交通风貌。

(二)“三废”处理中的问题与对策(1)“三废”的处理问题

临泉工业园区现有一座城东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万吨/日,占地4公顷,主要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尾水排至泉河。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排水量每天约8000吨,尾水排入于王沟,再进入泉河。临泉工业园区现状污水主要以自然排放方式处理。现状雨水沿道路自然排放,就近排入水体。目前临泉工业园区由于城市用地性质逐渐转变,原有河道功能无法满足城市建设的发展要求,加上内河淤积严重,水系未能贯通,需相应转换功能、提高建设标准。

工业废渣会破坏环境卫生,污染水和空气等。同时“废渣”是一种自然资源,要想方设法利用,以开辟新的原料来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工业废气如果未能合理处理,如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大气、水域、土壤)中,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后就又产生了新的物质。好多都是对人的健康有危害的。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人的

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2)“三废”处理问题的对策

规划在现状安徽文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的基础上,扩建城东污水处理厂,位于临泉工业园区北部,泉河南侧、于王沟东侧,集中处理泉北片区的综合废水,考虑到周边地块污水接入,以及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规划建设规模18.5万m/日,分期建设。一期建设规模5万m/日,污水处理厂尾水需全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泉河下游。

1、依托现有污水处理厂,自建环保墙砖厂,在不断增大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处理后的污泥,构建“污水处理—环保墙砖”联合体。

2、依托现有热电厂,在园内的水泥厂,在不断增大发电、供气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燃烧后的煤炭、煤渣,构建“发电供汽—水泥生产”联合体。

3、生产方式的优化和转型也是企业今减轻或缓解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如鼓励医药中建企业向下游成品药缓解延伸,逐步简称和完善生态循环链。

(三)工业园区循环改造不完善(1)工业园区循环改造的不足之处

3安徽临泉工业园区内,安徽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临泉县化肥厂)根据国家提倡的能源与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政策,结合企业特点,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较好地实现了全厂废渣、废水、废气的有效利用,大力节约能源,推行清洁生产。不足之处是,在安徽临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在水、蒸汽和渣等方面的治理基本实现了封闭循环,但是在生产中产生的CO2仍没有完全回收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继续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

从整个工业园区来看,工业循环模式还仅限于安徽临泉化工有限公司内,从长远角度来看,安徽临泉工业园有必要扩大循环改造范围,使园区的经济与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尽量减少污染和浪费。

篇2:工业园区问题与对策

博锐管理沙龙,2002年6月6日,作者:wu991127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在中国,中小企业常常在发展中夭折,并不能将长久的发展下去。在此,作为对生产优化与改革的工业工程者,因当秉承工工业工程的四大意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中小企业所出现的各种“症状”,做到上下同意,“法令”顺达,赏罚分明。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应用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原则,处理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促进中国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使工业工程发挥它所应有的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

关键字:中小企业、改革、工业工程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国内,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林立起来,据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全国注册登记的工商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76.7%来自中小企业,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新兴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出来,显示出勃勃生机的发展势头,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这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一切都是很可喜的。然而,当我们对这些中小企业深入分析时,就不难发觉,能真正将中小企业做好、做出色的企业,这在中国真可谓是凤毛麟角,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幸夭折了。而工业工程者作为企业的优化者、改革者,如何把国内中小企业带出困境,是每位工业工程者所面临的一道课题。

一、中小企业的三大“症状”。

通过对那些成功与失败的中小企业案例分折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内中小企业当中都普遍存在着以下这三种症状。

第一大“病症”:信息混乱。

信息混乱包括信息不能在企业内部顺利、有效的传递和企业内部各部门都无法相互沟通与信息共享。其主要症状表现在信息在企业内传递时,不能及时有效的传递到位,而且在很多时候,企业内部各部门都只是在关心着自己本部门的事情,相邻部门的生产状况根本也就不闻不问,信息共享受到了严重阻碍。在企业内,流行着这样的一则故事“如果你向某个企业的老总臂头臂脑的说上一句:“你企业沟通存在问题。”那么,十个这样的老总,你能唬住九个。信息的混乱性在全国各中小企业中都是那么的普遍。

第二大“病症”:执行不力。

说到执行不力,我想恐怕每个中国人对它都不会感到陌生。这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并不是件什么新鲜事,也并不只局限于中小企业。其最主要表现是“本因办到的事没能按时办理,或者是根本就没人去办。在事后发生了问题,根本也就找不到人来负责,也查不出问题到底出自那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国内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依循,也没有相对比较标准的规章制度可供企业参考。因此,这给企业生产过程带来了很多麻烦。

第三大“病症”:发展无策略性,盲目跟风。

孙子说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败,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在这里“算”指的就是可行性分析,可见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非常强调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可是在现今国内中的一些中小企业里,企业主在发展企业时,却很少有能去做可行性研究的,他们只知一味的追随市场,盲目跟风。因此才会造成国内大批的中小企业齐上齐下的现象,所以使得很多中小企业都不能长期发展下去。这可真是件可悲的事啊!

既然工业工程者是搞优化、搞改革的,按常理来说,应当在国内中小企业里很有用武之地才是。可是,在现实社会中,这却令我们大大失望了。

二、工业工程者在中小企业中所面临的问题。

工业工程从引进国内到现在的50多年里,除了几家大型企业如:科龙、美的、一汽变速箱厂等企业对工业工程有较多的应用之外,别的企业就很难再看到了,特别是在那些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里,更是难得一见了。这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部份企业者对工业工程还不是很了解,再者就是那些工业工程的管理方式与管理方法在国内中小企业中实施起来还有相当的难度,所以也就更谈不上让工业工程者为企业出什么成绩了。

而这难度在那里呢?

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工业工程者应用精益生产、ERP(企业资源计划)、CI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那些当今西方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如何去指导中小企业的实际生产,因为这些理论对当今中国的中小企业还言之过早,用之也不确实际。如果真要用之的话,那就太不现实了。在这里,我们可去看看那些工业工程者对在国内实施JIT(准时制)时所遇到困处的说法吧!

第一、由于“三症”问题,实施JIT难度极大。

由于在当今的企业内,长期的管理混乱,信息流通不畅,生产执行不力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再加之生产水平有限,产品质量很难把握,在实际生产中“送多”、“送少”的情况都是十分常见的事,然而这对JIT来说是必需解决的。如果生产中“送多”了,则很容易产生“牛鞭效应”,即,使产品供应逐级放大,最终背离了生产实际所需,从而造成了库存增加或生产的浪费,这就不符合JIT“不多送”的原则。而“送少”呢?便会使下游的生产或销售受到了断货的影响。如果真能达到“不多送”也“不少送”的话,那么在那些质量管理水平跟不上的中小企业

中,便会时不时的又冒出一两件不合格品来,这无意间又造成了“送少”的情况。因此工业工程者要在国内中小企业实施JIT困难重重。

第二、由于“三症”问题,企业内部环境达不到实行JIT要求

实施JIT时所必需的环境,如: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设备维修管理、企业资源制造计划、看极管理等这些运行JIT所必备的环境,在目前的国内,除了少数几家企业能达到以外,其余大多数企业不要说全部,就连其中一项也很难达到。由于企业“三症”的存在,并长期困扰着企业生产等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使JIT所要求的零库存、零废品、及时等一系列要求只能见于理论与教材中,难怪有外国学者说:“中国目前所缺的一是管理,二是管理,三还是管理。”如果工业工程者不对中小企业“三症”问题进行“革命”,就无法实施JIT。

第三、在国内大环境中,企业间缺乏诚信,使JIT更难以实现。

在当今的国内企业间的诚信问题极为严重,企业间三角债问题接连不断的发生,长期没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使得JIT很难实施。假若你这家能做到JIT,准时给需方发贷,但是需方并不一定能给你及时付款,时间一长,自然而然也就不再能“准时”了。甚至为此而关门也不一定。据说现在的海尔也在欠款呢。所以说诚信问题也是实施JIT的一大难题。这也是因国内企业“三症”长期作用后的一种结果。

以上这此症状正如要叫一台486计算机去运行586才能运行的软件一样,虽然不是说完全不可远行,但跑起来速度将很慢,跑长了就会发觉系统不行了,机器的整体性能也会跟着慢了下来,问题也会平凡发生,死机也会接连不断而来,系统瘫痪也在所难免了。这样作的结果是:大大的影响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结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所以这时还倒不如不用这些“软件”,这样还会来得更好些。

因此工业工程者若想要让国内中小企业与世界先进的管理方式接轨,就应当在中小企业中首先解决“三症”问题,不然,办起事来将会事倍功半。

三、秉承工业工程的改革意识,改革中小企业。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只有把器具打造得精良,才能把活儿做得更好。所以孙子在其兵书开篇就提到了:“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从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因此要发展中小企业,就必需先解决“三症”问题。那工业工程者又因如何去做呢?

第一、工业工程者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疏通企业信息渠道。

要疏通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的传递系统,最有利的工具当然要属计算机了。利用计算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使管理信息化,这样可大大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也有利于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水平,克服部门间因信息传递不良而导致的信息传递不到位和信息中途无故丢失现象,同时还能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使企业

成有一个运行高效的组织。目前,我国涌现出的联想集团、海尔集团、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等一批先行企业,通过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这都是当今国内企业界的楷模。但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企业中却还未能发挥它的全部工效。就如福耀集团来说吧!虽说在它厂内也实现了管理信息化,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却产生了极大的隔阂。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协作,因此这个问题将是我们工业工程者所要解决的下一个重点。

管理信息系统对有能力应用计算机的企业来说还好,而对于那些一时间还无力应用计算机的中小企业来说,那又应如何解决这方面问题呢?我想办法是有的。如可以成立信息管理小组,专门处理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工作,或者在各部门内部任命一个专门处理信息的信息管理者,处理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工作,并作好责任制工作,再者企业还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管理等等。工业工程者在这些方面可尽量发挥他自己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当然这还少不了要有个有力的规章制度了。不过这又当如何去做呢?

第二、针对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在管理上执行不力的情况,工业工程者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力度。

我想如果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制度,那莫过于用“法制”思想了。如何用

“法”管理企业呢?学西方的管理技术方法吗?当然不,这也许会出现兼容性问题。不用急,中国就有现成的,那就是三千年前先秦法家思想。如果能坚决实施“法制”思想去管理企业的话,那企业就一定能昌昌盛起来,这在历朝历代严法而得治中都能有效的被证明。这对于企业来说当然也不会例外。那我们应如何用“法”呢?正如《商君书》所说“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所以在企业中,应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并严格去遵守它。只有以法制作为管理的基础,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在市场角逐中获胜。这样企业才有可能生存、发展。“法制”有它特殊的功能,这种功能是现代管理所不能欠缺的,也是任何其它管理思想、手段无法代替的。在这里各位应当清楚的是:“法”更应管理的是管理者,其重点并非生产线上的员工。为什么这么说?其具体原因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有时间,将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在那里将阐明这个问题。

不过大家在学习法家思想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是否看过韩非子在其书中所讲到的一则故事。故事是说: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爱好古书,一天他看到古书上说:“反复约束自己。”不解这个话的含义,就照字面的意思,用两条衣带来束腰别人问他:“这是做什么呀?”那人回答说:“古书上是这样教导的,当然我就这样做拉。”

不要觉得这个宋人可笑,在我们当今的管理中,这样的管理者不仅有,还不少!在现在的一些管理者中常可看到一些人死抠教条,死认其理,不会变通。这是企业的一大悲哀啊!所以工业工程人员,在用“法制”来治理企业时,应当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不要让它把“法”引向支路,而使众人生厌。

第三、应用工程经济学方法,解决生产的盲目性。

中小企业的第三种病症是最容易解决的事情。国内企业之所以有一大部份生产带有盲目性,主要在于事先没能做好可行性分析和市场调查工作。所以工业工程者在企业要生产某种产品时,应用工程经济学中理论,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当然这并非只有工业工程人员才能做得到的了。在三千年前的孙子可以做到,我想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我们将做得更好、更快。

在有了目标并有了解决办法之后,我们接下去又应如何办呢?当然,要找到一种适合的指导原则了。那应用那原则为指导呢?

四、以毛泽东战略思想为指导原则。

为什么要在这里要说到运用毛泽东思想呢?这并不是说工业工程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在应用时要注重与社会注意挂钩,而是在国内中小企业中工业工程者确实有必要用到毛泽东思想。这是因为在当今国内的中小企业中,工业工程者可算得上是个改革派了,因此必然会与企业内部一些守旧派人士起矛盾,并且这些守旧派并不只是一两人,而且他们通常还是在企业内有一定权势之人,他们不可能对你改革毫无疑义,通常还会有极大的利益相冲突。这与毛泽东当年革命时所遇到的情况十分相适,所以说用工业工程者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还很实用的。

那如何应用呢?

第一、应当“枪杆子里出政权”

“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意义,我想大家都应当知道的,不过在这里指的是在工作中要先取得相应的权力。在中国中小企业中,执行不力,是个通病,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种症状,特别是在中层管理者当中,最容易出现这种现象。而对于生为改革派的工业工程者来说,在企业实行改革中,最怕出现这种症状,也必将会遇到这种情况。所以,如果工业工程者如若在企业中没取得相应的权力,就不容易实行改革计划。这正如韩非在他的著作中所提到的那只没有爪牙的老虎,什么也办不成。所以工业工程者应当取得一定的权力治理那些违“法”者,不然改革是根本行不通的,特别是像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情况下的改革。

第二、用“零敲侧击牛皮糖”思想处理根深蒂固的“三症”问题。

大家都知道,牛皮糖是一种又硬又韧的东西,你若想一口将其吞下,那是根本办不到的事,你必需只能是一小块一小块慢慢的咬、慢慢的吞,才能最终将它吃掉。在我们当今的中小企业中,那些病症的情况正如牛皮糖一样,是个根深蒂固在人们心中的事,一时是无法改变过来的,也是不可能改变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工业工程者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必需一小块一小块的慢慢作,一个个矛盾慢慢解决,这样才能最终有效的改革好企业,不然将寸步难行。

第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应用以上两个战略思想时,我们还需注意结合“团结大多数”与“先打后拉,打拉结合”这两个思想为方针,这样才能办好事。

对于整个企业来说,一时间对它进行改革,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是很难做好的。也很容易导致改革的失败,其成功的机会往往都不是很大的。但是如若能够对企业中某个部门,某个团体先行改革,看改革成效如何。如果优良的话,就以此为基点,全范围推广开来。如果不足,就总结一下经验,重新再来。这样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种比较保险的作法,万一失败了,所造成的损失也将是比较小的。如果工业工程者在这家改革成功了,那么别的企业也会相系效法。最终,在中国全部企业中都能成功实现改革。到那时候,工业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必将兴起,那时再用工业工程将不会再是今天这个局面了。

第四、坚决防止教条主义的流行。

前面的那个故事中的宋人就是一个典型的教条主义者,在这里,我们就不必再说教条主义的害处了,我想大家也都应明白。其实如果我们能在生产管理中能依实际情况作到灵活管理,这对企业来说将是很有利义的。就比如JIT吧!如果工业工程者在生产中只片面的追求“零库存”、“及时”等原则,那将是很难达到的,而且还可能事倍功半,收效不大。如果我们抛弃定义所讲的,不去追求达不到的“零库存”,转而注意到减少浪费中来,那会使企业更容易作到些,而且这还更适于当今的国内的中小企业。事实上,在90年代初期,一些日本企业利用IT技术,以达到了“零库存”的理想状态,但是,这只维持了一段很短时间就放弃了,因为他们很快就意识到,维护这种“零库存”状态所花费的成本相当高。现在一些成功运用JIT的企业,大多都在追求一种“决零库存”,而非绝对的“零库存”,这也许是“物不可尽其极”吧!所以工业工程者完全不必要理会什么定义、定理之类的事,只要在生产中能秉承工业工程四大意识这就足于。

所以说学习毛泽东思想,对工业工程者来说,用这处理中国特有的矛盾是非常有有利的工具。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它的应用,这将能非常有利于我们的生产活动。

依照孙子所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 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我们工业工程者要把国内中小企业带出困境,发展中小企业,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击败外来对手,站稳国内、国外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就必须深入中小企业内部,改革中小企业,使上下同意,“法令”顺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好企业内普遍存在的“三症”问题,为将来更好的引进西方管理技术、方法的做好铺垫。同时,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运用毛泽东战略思想作为指导原则,认真处理好一切实际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终有一天工业工程会在祖国大地上开花结果。最后在这里还有必要强调一下工业工程者所必需具备的四种意识:

一、成本和效率意识;

二、变革意识;

三、简化和标准化意识;

篇3:工业园区问题与对策

1.1 产业定位不明确, 环境发展空间受限

乡镇工业园区普通存在行业类别多, 各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差, 不能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园区内重点项目不突出, 项目连带效应未形成。园区内产业未形成集团优势和产业特点, 不能形成资源原地高效循环利用, 产生的“废物”科学合理利用率低, 造成资源浪费, 增加了环境的压力, 压缩了环境容量和环境潜力。

1.2 选址规划布局不科学, 环境问题突出

目前乡镇工业园区普遍存在着园中有村, 村中有园的现象, 又因个体的感应差异与承受力的不同, 这就必然会产生一些环境纠纷与社会矛盾影响。这些影响的不断出现, 与园区选址规划布局的合理性有关, 其主要原因为: (1) 园区的设立充分依托原有企业进行拓展, 忽视了企业与镇区地理位置关系的合理性、科学性, 增加了环境风险点和风险强度, 扩大了环境影响的范围。 (2) 项目的入园进区仅考虑了企业经营运作便捷, 忽视了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 忽视了项目的排污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环境影响。 (3) 新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未能完全按规划环评的要求来严格执行, 对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估计认识不足。

1.3 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和公用工程滞后

乡镇园区的规划建设中, 所相配套污染防治设施不到位。如: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普遍滞后或运行质态不佳。污水处理厂建设考虑了原镇区的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园区内废水处理的融合, 但未充公考虑到园区内工业废水的处理难度。集中供热等公用工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其主要是受地方的财力等因素的制约。

2 乡镇工业园区主要环境问题的对策

2.1 明确园区产业定位, 降低污染防治的难度

开展园区内企业摸底调查, 主要调查企业的行业类别、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产排污状况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企业和行业。对调查结果按行业进行分类梳理和汇总, 找出与重点行业关联性强的行业。园区在立足于原规划和现有产业的基础之上, 优化调整产业, 控制弱势或关联性差的行业, 突出优先发展的行业和发展方向, 积极吸纳与重点行业配套的行业入园, 使园区形成闭环式产业链或相对集中统一的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形成, 不仅节约了资源, 还将大大减少末端污染物的种类, 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产业集群的形成, 对污染防治的针对性, 提供了便利, 降低了难度。

2.2 规划布局的优化调整, 减少环境风险点

园区的产业规划布局的前提是充分考虑区域内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功能区域设置要求。依据原规划、园区布局现状及园区周边环境状况, 对园区进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找出园区发展上的环境瓶颈与潜力。如:环境矛盾多发点位、环境隐患集中地、潜在的环境风险和相关的环境潜能等情况。依据规划环评的要求和跟踪评价的结论, 结合产业布局现状和产业定位, 规划现有行业的发展预留空间, 同时要规划与之相对应的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园区目前的发展瓶颈, 并依据关联行业的特征来规划上下游行业选址布局和调整。规划优化调整应围绕园区的产业定位来进行, 围绕重点行业规划出相应的产业片区。可对部分小、少行业 (企业) , 实施园区内部调整和合理安置。规划的优化调整要充分论证园区边缘地块和敏感区域的功能规划, 论证边缘地块和敏感区域附近的环境敏感目标及有关保护对象的相关管理要求。敏感区域 (如:园中村、园内河等) 的规划, 要考虑敏感目标的保护与拆迁, 结合行业特征设置卫生防护距离和大气防护距离。边缘地块的规划, 要建设一定带宽的防护植物林隔离带, 物种要本地化、多样化、层次化、季节鲜明化。隔离带的建设不仅可以起到绿化、美化园区的作用, 还能隔离弱化环境污染影响。同时也能起到生物预警作用, 对污染事故的发生做到提前预防和及时控制。

2.3 积极推动配套公用工程的建设, 拓展环境发展空间

虽受地方财力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 乡镇仍应从发展的角度优先准备资金、预留空间, 推动污染防治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 亦可采取第三方运营的模式, 实行社会化运作。同时, 应充分整合区内的现有资源, 发挥现有工程的最大潜力。如:对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 对污水管网加强日常维护和延伸, 对未建或筹建中的污水处理厂进行设计方案的重新优化论证, 充分考虑工业废水的接管可行性和处理能力。推行能源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 不具备条件的可考虑成型生物质燃料, 降低大气污染。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分析锅、窑炉结构改造与更换的利弊, 选择最佳方案, 杜绝假死复燃现象, 同时不能忽略废气的末端治理。对于部分行业的产废特点 (如:量少、点多) , 可采取由专人或专业部门实行定人负责、定期服务、统一收集、统一处置的方法。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还规范了处理处置行为, 减轻了园区的环境压力。如:机械加工行业所产生的废机油、废切削液等。园区内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和公用工程的建设改进与整合, 将为园区发展, 腾出环境容量, 拓宽环境空间。

明确产业定位、优化园区规划布局、加强污染防治设施和公用工程的建设改进与整合, 将会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企业与居民、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1]郑一芳, 衡兆祥.宝应县乡镇工业集中区环境影响评价[J].污染防治技术, 2008, 21 (4) :41-45.

篇4:工业园区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存货;会计;对策

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第1号准则就是对于存货的介绍,可见存货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工业企业企业对存货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为了降低成本,获得预期利润;第二,保证资产安全完整;第三,确保存货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准确。企业为了加强上述三个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就称之为存货的内部控制。

存货是企业从事正常经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生不可缺少物资保证。只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产物资的验收保管,盘点等方面的监管,特别是领用等环节的控制,才可以减少贪污、挪用、冒领、盗窃的不法行为,减少不必要的资产损失和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财产物资的利用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因此,企业如何加强对存货的内部控制,始终是管理层人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存货的实物流转程序的控制和实物价值流转记录程序的控制是存货的内部控制中最主要的两大系统。

实物流转程序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对涉及存货的采购、验收、存储、发货、生产及发运等各环节工作程序的规定职能的划分控制环节的设置、信息的传递要求以及相应的授权要求等。

存货价值流转记录程序控制,是会计部门根据企业存货的特点建立的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完工及售出全过程的控制,主要包括成本会计控制和永续盘存制。

虽然是存货的两个层面,但存货的实物流转程序与价值流转过程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货的购进,入库,领用等一列活动都可以体现这两个方面的统一。但是企业在对存货的控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

第一,存货购入不经济,没有计划性。

很多事企业在购置存货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生产计划作为支撑,也没有预期的存货的购入量,仅仅是管理者主观认为企业材料,物资库存量较少时,才会购置存货。这样就会造成因为存货的短缺和挤压而增加费用和成本。同时,有限的仓位或场地被积压存货占据,可能导致其他存货的分散存放,从而使存货的计点、保管产生困难。

第二,存货的计量的不确定性。

企业存货的计量方面没有合理的管理办法,计量混乱,会计政策不能统一,影响了生产领用的成本计算和相关费用的归集分配。

第三,存货保管和领用存在漏洞。

企业在管理存货的过程中,经常因为监管不力或者保管不善,造成损坏、和被盗,这主要是因为存货种类繁多、流动性强、存放地点分散的特性决定的。此外,存货在领用过程中,没有相关的领用程序,存在控制风险,就会导致存货的盘亏。

在企业对存货的内部控的过程中应该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存货采购环节内部控制。

存货采购业务必须按生产计划进行,在每个会计期间末,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根据本期的生产销售情况,来制定下一期的生产计划,其中就存货的采购给出专门的采购计划。计划确定以后,由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计划和材料请购单编制采购计划,提出具体的采购目录,经主管计划的负责人审核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存货采购活动在授权下按合同进行。采购人员按计划签订合同,不能随意变更采购合同。采购入库时,要保证存货采购数量、品种质量符合合同的要求,做到准确、安全入库。并由相关人员填制验收单,以及台账,将发票、运单连同收料单送财会部门付款记账。

第二,加强存货管理环节的控制。

首先要确定严格记录制度、确保账实相符,将计价方法建立在符合存货特征和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其次,应监督合理的计价方法被一贯地执行,防止任意改变存货的计价方法。仓库保管部门要对存货的购进发出和库存进行日常核算,及时登记材料卡片和既有数量又有金额明细账,定期将收料单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入库单、验收单付款通知单、付款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存货分类账及总账。月末与采购部门和库房管理部门进行核对,并清理在途存货,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明细账、材料分类账、总账相互核对,保证采购业务的记录正确。与此同时,建立合理的盘存制度,做到账实相符。

第三,加强存货领用环节内部控制的措施。

篇5:工业项目投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

摘要:项目建设是推动工业扩量升级的根本抓手,引进建设一批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大项目是“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市工业发展的新要求。加快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不仅可以促进建立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更对引导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的现状出发,分析工业项目投资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提升新兴产业项目投资比重、加快园区项目集聚等多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哈尔滨市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工业是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项目投资不仅是哈尔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哈尔滨市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潜力,更是哈尔滨市推动工业扩量升级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市的工业发展以坚持产业创新,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方向,通过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等多种途径,提振哈尔滨市的工业经济,补齐经济发展“短板”,重点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打造“哈尔滨智造”品牌,对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石化等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所谓工业投资,是为了获取预期收益将各种生产要素如资金、土地、技术等投入到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资产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资料、运输、商业服务和用品三大板块。而工业项目投资是项目投资依据涉及内容划分的一个类别,主要指以新增工业生产能力为主的投资项目,既包括更新改造项目和直接新建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包括流动资金投资的建设项目。工业项目投资是工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加快工业项目投资,不仅可以突破经济发展瓶颈,促进哈尔滨市工业扩量升级,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还可以引导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的现状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情况

哈尔滨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项目投资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哈尔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040.1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8.3%。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97.7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35.7%,占全省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45.3%。[1]从地域看,九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98.2亿元,同比增长13.7%,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83.3%,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1个百分点,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1.9亿元;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46.7亿元,同比增长8.1%,非国有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93.4亿元,其中民间投资比较活跃,增长速度超过1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8.1%;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完成56.1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的1.1%。从投资的规模看,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金额为764.8亿元,同比增长28.3%,而总投资亿元以上(含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金额为1236.3亿元,总投资亿元以下项目投资金额为3803.8亿元,同比增长21.9%。

(二)项目投资牵动作用增强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不断推进,哈尔滨市的项目投资快速增长。20,哈尔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数量为10403个,同比增加1609个,其中九区投资项目8195个,县域投资项目2208个。实现开复工总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超过1500个,同比增加近360个;完成投资近千亿元,实现超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其中有7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产业项目且全部复工,完成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与年计划相比高出近95亿元,无论是在项目数量上还是在投资规模上,哈尔滨市在全省均处于首位。从项目的类别看,年,哈尔滨市新开工项目与建成项目分别有1092个、1080个,分别同比增加357个、167个。在项目投资的牵动作用下,哈尔滨市通过引入大项目到新城区和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从项目数量上看,2016年,哈尔滨市工业投资项目3949个,同比增长243个,其中九区工业投资项目2942个,占全市工业投资项目的比重为74.5%,同比增加300个项目。九区中工业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是平房区,有937个,其次是香坊区,有513个;同比增加数量最多的是平房区,其次是双城区,分别增加185个和112个。县域工业投资项目为1007个,占全市工业投资项目的比重为25.5%,九县(市)中工业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是宾县,有319个,其次是五常市,有197个;同比增加数量最多的是宾县,其次是依兰县,分别增加42个和23个。从工业投资的金额上来看,2016年哈尔滨市实现工业投资额为1720.9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比为45.7%,其中九区实现工业投资额为1314.4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的76.4%。其中,工业投资金额最多的是平房区,其次是香坊区,分别为343.6亿元和254.1亿元;工业投资增速最快的是阿城区,其次是松北区,分别高出九区工业投资增速17.3个和13.5个百分点。县域工业投资金额为406.5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为23.6%,九县(市)中工业投资金额最多的是宾县,其次是五常市,工业投资金额分别为114.4亿元和92.4亿元;九县(市)中工业投资增速最快的是尚志市,实现11.1%的增长。从项目的规模看,2016年,新建项目近1100个,完成投资553.4亿元,同比增长8.6%;推进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70个,26个亿元以上大项目建成投产。工业项目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工业投资的增加,进一步优化了哈尔滨市的产业布局,进而推动了哈尔滨市工业的发展。(三)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取得新进展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重点在产业结构优化、具备高速成长潜力的新经济领域。为了进一步加快培育哈尔滨市经济发展新动能,哈尔滨市出台了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审批速度加快,三大类项目(含工业项目)审批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提速35.4%。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政策,对新建智能化工厂的企业,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补助,同时,获得了省级财政工业贷款周转金支持新增1亿元。截至2016年末,哈尔滨市已有2亿元资金周转了10次,完成工业周转金贷款担保超过300笔,担保金额20.3亿元。这些政策为哈尔滨市重点工业项目的投资营造了良好环境,工业项目投资取得了新进展。2016年,哈尔滨市集中推进重点产业项目204个,总投资2786.2亿元,其中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哈尔滨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投资65.9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2.57亿元,完成近50%,完成投资16亿元;航天高新科技创新产业园钛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57亿元,完成投资超过100%。在新项目引进方面,哈尔滨市通过引进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医用胶片产销基地、哈尔滨市智慧云医疗等一批新项目,加快了医疗和大数据的发展进程。顺利推进了奥瑞德大尺寸蓝宝石产业基地、元亨动物疫苗、中移动数据中心、七三燃气轮机产业园、大飞机拆解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加快了哈尔滨市新兴产业发展。其中中龙飞机拆解基地项目是我国首个飞机拆解基地,建筑总面积4.8万平方米,一期投资金额4亿余元,该项目对哈尔滨市航空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项目扩建方面,哈尔滨市扩大医药产业园的规模,分别对星云生物基因组测序项目、乐泰药业、菲诺维药业、哈药集团等5个项目进行扩建。在技术改造项目方面,2016年,哈尔滨市推进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851个,完成投资1167.2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67.8%,加快了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例如,在电动机制造方面,实施哈电气动力装备公司核主泵机组制造基地能力完善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对原有厂房适应性改造、设备基础及原有工艺设备调整相关的外网配套区域系统调整、相关功能完善升级改造,项目计划投资5.28亿元,现已累计投资2.39亿元。通过技改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哈尔滨市工业结构优化。

二、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项目投资规模不大目前,哈尔滨市工业投资规模不大是影响哈尔滨市工业扩量升级的重要因素。2016年,哈尔滨市的工业投资为1720.9亿元,同比下降0.5%,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0.2个百分点,低于增幅15.6个百分点。在投资规模上,与长春市、成都市分别相差589.1亿元、525.3亿元,不足青岛市工业投资的50%;在投资增速上,哈尔滨市工业投资为负增长,与长春市、成都市和青岛市的增速相比,分别相差10.5%、41.5%和12.1%。从数据比较中不难看出,哈尔滨市的工业项目投资规模滞后于同级别城市,工业发展的竞争力不强。同时,制造业投资持续下降,在31个行业大类中,有超过一半的行业出现下降,这直接影响了哈尔滨市工业项目的投资规模。工业项目投资规模较小,体现了哈尔滨市工业投资乏力。2.大项目投资牵动作用有待提高哈尔滨市传统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下,大项目投资出现了一定下滑。2016年,哈尔滨市50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比上年减少近700个,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26.5%,仅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四分之一。大项目数量和金额的下降,影响了大项目对哈尔滨市工业投资的贡献率。哈尔滨市大项目投资与长春市相比也存在差距。2016年,哈尔滨市投资在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591个和152个,与长春市相比,分别少559个、132个。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主要投向于传统工业,而传统工业很多附加值不高,产业带动作用不强,导致哈尔滨市大项目投资在区域内优势不明显,不利于牵动作用和扩散效应的发挥。3.工业项目投资分布不均衡受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分布不均衡,工业项目投资主要集中在城区。2016年,哈尔滨市九区中工业投资金额最多的区是投资最少的区的5.7倍。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哈尔滨市县域工业项目投资的吸引力差,缺乏活力,资本积累能力不足,县域工业投资呈现下降态势。2016年,哈尔滨市县域工业投资金额仅为406.5亿元,同比下降16.4%,低于全市工业投资增幅15.9个百分点,县域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仅为23.6%,与城区的工业投资差距较大。工业项目投资在九县(市)分布也不均衡,九县(市)投资金额最多的县(市)是投资金额最少的县(市)近16倍,仅有宾县和尚志市的工业投资增速为正增长且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他七个县(市)均为负增长,其中方正县、巴彦县、延寿县和五常市负增长超过20%,工业项目投资不均衡比较明显。4.域外和外资吸引力不强哈尔滨市是我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远,工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活跃程度不强,导致对域外和外资的吸引力不强。2016年,哈尔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为32.1亿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6.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2.2%。而同期长春市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12.9亿美元,增长8%。哈尔滨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不足长春市的一半,增长速度也不及长春市的一半。同时,哈尔滨市工业产业的配套能力不足,导致投资的回收期较长,域外工业投资获得的利润不高,使得域外资金对哈尔滨市的工业项目投资积极性不高,更倾向于选择利润率高的地区进行投资。

(二)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存在着投资规模不大、大项目牵动作用有待提高、工业项目投资不均衡、域外和外资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哈尔滨市的工业优势不明显。虽然哈尔滨市在“一五”“二五”期间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呈现大而全的特点,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在高精尖制造业发展方面发展不足,在工业项目投资的领域上更多是在原有产业上的叠加,对新兴产业项目投资的关注不足。二是工业项目的投融资信息发布滞后。哈尔滨市已经建立的产权交易平台影响力不强、宣传不到位,使得工业项目的投资信息发布不及时、传播范围不广,对有投资意愿的组织机构和个人来讲,获取渠道不畅。三是相关机构主观能动性不强。在工业项目招商过程中,相关机构还以过去单一的投资渠道、事前引入资本为主,引入投资后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后续事宜没有持续跟进,同时在项目引进后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投资氛围。四是城区与县域的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吸引工业项目落地的重要前提,但哈尔滨市在县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如路桥建设、通信、水利等方面投入比重远低于城区,使得项目的投资者在综合投资考虑因素时,摒弃哈尔滨市各县(市),转移到城区或其他地区。五是对工业项目投资的规划性不够。哈尔滨市在引进工业项目过程中缺乏详细的规划,更多的是方向性和指导性的规划,具体规划做得不够精细,项目相关的产业配套不全,容易出现项目的空心化。

三、加快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的对策

(一)拓宽工业项目的投融资渠道

哈尔滨市要进一步拓宽工业项目的投融资渠道,一方面,要积极打造工业项目的投融资平台,建立并完善工业项目储备、推介、落地、建设、投产运营等多个阶段项目公开制度,吸引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哈尔滨市工业项目中,使得工业项目在多个阶段吸引投资,建立动态的工业项目投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丰富哈尔滨市工业项目投资的形式,发挥工业园区和重点产业示范基地的优势,整合银企对接等资源,向上级争取政策,尽可能地向政策性银行争取资金,降低投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利用好哈尔滨股权交易平台,推进线上融资平台建设,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进一步拓宽工业项目的投融资渠道。

(二)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

哈尔滨市要聚焦工业发展优势,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招商力度,转变招商方式,可以通过引智来引资,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和优秀人才入驻到哈尔滨,以团队项目和人才吸引投资。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利用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前沿的科技成果,吸引与哈尔滨市工业相契合的跨国集团、领军企业和行业巨头,引导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税收贡献大的工业项目落地,促进哈尔滨市的工业转型升级。要利用好深哈对口合作的机遇,在域外设立外地招商“桥头堡”,多渠道搜集投资信息,充分发挥哈尔滨市工业产业的优势,发挥中俄博览会的影响力,提高对域外和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入驻哈尔滨市,让更多的大项目在哈尔滨市落地。

(三)提升新兴产业项目投资比重

哈尔滨市要重点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扩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应借助哈尔滨新区先试先行的优势,依托松北科技创新城和哈南工业新城,重点加大在石墨烯、航空航天、机器人、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的项目投资,加快推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提升新兴产业项目投资比重。通过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大数据管理云平台,对不同生命周期的新兴产业项目分类管理。要注重对新兴产业的全产业链投资,通过对新兴产业的链条的分析,发现新兴产业链中弱化或缺失的部分,进一步扩大对该部分的投资,完善产业链,从而提升新兴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规模。

(四)扩大县域工业项目投资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扩大县域工业项目投资,可以壮大哈尔滨市县域工业经济,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哈尔滨市各县(市)要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展开工业项目投资,和其他省市接壤的县(市),要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吸引接壤地区的资金对当地工业项目进行投资,也可以与这些接壤地区联合进行工业项目投资,实现区域间的联动发展。还可以利用区域间产业结构相似的特点,细分产业链条,发挥各自在产业链条的优势,分别对相同产业链不同环节进行投资,形成区域内闭合的产业链投资。在工业投资项目选择方面,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清晰定位各县(市)的发展优势,以优势产业为切入点,对优势产业在扩大规模、技术改造、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进行投资。

(五)加快工业园区项目集聚

篇6:工业园区问题与对策

第一,增强全体成员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全体成员成本管理。据目前阶段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中的领导人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对他们所进行的设计以及规划与成本二者的联系毫无所知,因此,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必须企业领导在考虑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断的向企也全体职工宣传有关成本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其提高对产品成本管理的认识,做到上至企业高层,下至企业最低层人人均关心成本管理、理解成本管理、重视成本管理以及争相参与成本管理,视自己为成本管理中的一员,使其每位职工都能发挥起主观动能性。

第二,不断推行以及完善成本责任制。推行以及完善成本责任制首先对其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经常的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要大力提倡管理人员勇于创新,并对创新型人才实行物资以及精神奖励,以此调动管理人员对完善成本管理方案的积极性,使其为达到企业整体目标而共同奋斗;其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部门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再次,明确各自的经济责任,按功过进行奖罚分明。因此,企业只要严格的推行以及完善企业成本责任制,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将会得以更好的完善,故企业将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第三扩展成本管理的范畴,把工业企业的目标成本按全面的、全过程的管理原则可分解为设计成本、工艺选择成本、物资进货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资金使用成本、质量成本、市场成本。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人员预测、决策的作用。管理会计人员作为产品研制、开发阶段成本决策的参考者,要在产品设计、工艺制定的同时进行产品成本估算,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对产品成本与市场价格信息,产品成本与市场竞争能力,产品成本与企业的长期、短期效益进行分析,提供产品研制的可行性报告,还要编制产品开发费用预算,对产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进行控制。

第四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与方法。采用计算机管理和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传统的成本管理单单是被动地计划和记账以及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是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最后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和维修以及处置。

第五创新是节约成本的源泉。工业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加大对工程仿真的投入。但是,现在要想获得市场优势,仅仅采用分析工具是不够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组织机构能否独具慧眼,采用理想适用的技术,并将该技术整合到产品的开发进程中。技术创新战略,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将创新理念融入技术、管理、组织等经营过程中。工业企业需要强调科技转化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需要制定“前瞻投入、持续投入、服务业务、注重实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研发管理制度,工业企业形成以实际需求带动研发的良好机制,使研发活动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发现客户的新需求后,通过营销部门与研发部门之间的快速响应,进行技术开发,并快速形成标准化方案,在类似需求的客户中进行复制。企业形成研发中心以客户需求为研发方向、营销部门以工业产品为业务开拓手段的相互促进机制,确保工业企业能够敏锐地发现客户的新需求并予以满足,在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工业企业不断完善研发管理制度,建立了战略发展和风险管理处对研发项目立项评审。同时建立研发过程流程管理、项目质量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制度。研发部门和营销部门、服务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将研发过程和销售过程、服务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研发部门对业务的支持能力。

参考文献:

[1]闫安.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 经济师, ,(03)

[2]何克飞.工业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 财经界, ,(11)

[3]黄志奋.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 会计师, ,(01)

[4]郝福锦.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09,(04)

[5]曹惠芳.企业成本管理浅谈[J]. 财会通讯, 2009,(S1)

[6]刘宏.工业企业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J]. 现代商业, 2010,(11)

[7]王广荣.浅谈工业企业成本管理[J]. 陕西煤炭, 2009,(03)

[8]张晓兰.如何做好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J]. 审计月刊, 2010,(05)

上一篇:第二轮复习教案化学常用计量下一篇:西关小学“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