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保调查报告

2024-07-18

低保调查报告(共6篇)

篇1:低保调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报告中提出的“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的要求,为使农村低保政策在贯彻落实中准确、公正,确保国家惠民政策的阳光普照全县贫困百姓,为保证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市对2009年农村低保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多伦县属国贫县,全县总面积3773平方公里,辖2乡2镇,7个社区,64个行政村,398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万人,农业人口6.9万人。

2006年全县启动农村低保工作,截至2008年12月有农村低保对象4578户,6388人;自2008年起,实施了农村低保分类施保制度,根据低保对象家庭情况将低保对象分为1、2、3三类。2009年1类低保保障对象占农村低保总人数的10%,补助标准由2008年的924元/人/年,增长到1200元/人/年; 2类保障对象占农村低保总人数的70%,补助标准由2008年的600元/人/年,增长到800元/人/年;3类保障对象占农村低保总人数的20%,补助标准由438元/人/年增长到600元/人/年。同时,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三类低保档案,加大了低保对象管理力度,狠抓了农村低保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健全乡镇、村级低保工作组织,规范了村委会接受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复查、张榜公示上报、乡镇核查公示、民政局抽查公示等一整套工作程序,使基层的低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化了动态管理运行机制,各乡镇组建了农村低保审核领导小组,全县64个行政村均设了民政协理员,大大提高了监管力度。

此次调查要求乡镇民政所和村级民政协理员共同参与、积极配合。首先全面宣传调查的目的、内容及检查方式,村委会提前合理安排调查时间和路线,充分做好迎查准备。其次民政助理和村协理员积极参与入户、寻访、暗访及低保户家庭生活状况、家庭实际收入、支出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以备调查汇总时提供可靠证据。第三调查结束后民政所及协理员负责对未查户的复查工作,并及时上报调查组,对低保户进行核实认定。

调查过程中需低保户如实申报《多伦县农村低保对象入户调查表》所含内容,包括低保家庭基本信息(家庭成员身份认定、健康状况、住房、医疗报销)、土地收入情况、家庭牲畜养殖情况、政策补贴及其他收入情况、子女基本情况等内容。调查结束后,调查组对调查记录进行汇总,当即向村委会反馈调查结果。根据普查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低保对象立即取消救助资格,并说明原因。对于其他收入低于保障线的家庭召开座谈会,并结合调查掌握的情况,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共同讨论评议,按照“应保尽保、动态管

理”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议定低保救助对象,结合实际拿出享受人员及类别调整方案。彻底解决上访和部分村干部优亲厚友的现象。经过6个月的普查,取消了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836人,新增低保对象344人,农村低保人数由4157户,6294人,调整为4246户,5802人,占农业人口的8.4%。调查结果表明:随着低保工作的深入推进、低保户优惠待遇的增多、低保标准的不断提高,也引发出各种突出问题。

一是少数群众思想观念存在误区。部分干群对农村低保的意义、运行程序和管理方式了解不全面,理解不透彻。有的群众把农村低保误认为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部内容,对其社会功能寄予过高的期望,农村五保、身残、生病、天灾人祸、子女上学的都要求享受低保,解决不了就发出标准太低、覆盖面太窄的怨言。少数低保对象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少数群众不履行赡养和扶养义务,把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推向政府。

二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定居政策的实施,城镇周边失地农民和进城定居农民因无固定收入来源,需要救助的人员越来越多,加之县级财力有限,县级配套资金不足,导致低保工作的范围和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调查核实收入难,是实施“按标施保”政策的最大阻力。传统的入户调查工作方法无法准确核算家庭收入,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务工收入不确定和个体经营者收入不固定等因素,导致家庭收入的核定难以准确把握;另一方面,不如实申报,隐瞒家庭收入现象比较普遍;再者,有些小企业、小作坊出于对工人的情感,不肯如实告知他们收入的真实情况。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大地影响了低保动态管理工作的成效,低保对象进易出难、进多出少的问题普遍存在。只靠民政部门的微薄力量很难准确掌握家庭收入。

四是动态管理动不起来。各别村村两委班子干部因顾及老亲旧邻、涉及选举等问题,存在低保对象只进不出、或易进难出,新增好增、取保难取,出现动态管理动不起来的现象。

二、农村低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了动态管理措施

第2 / 5页

民政局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到乡村户了解低保对象的实际生活状况,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及时纳入,将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及时清退,并且及时掌握了低保对象致贫原因、基本信息和生活所需,使救助工作有的放矢,实施救助有理有据,分类调标合情合理,低保金额足额到位,使低保对象有进有出,标准有升有降。分类施保得以完善,使动态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低保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县的农村低保工作程序更加规范,低保工作更加“阳光透明”。民政局采取措施大力宣传农村低保申请程序、保障标准等政策,使村民知道“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原则,做到“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一个不保。”鼓励困难村民及时申请低保,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保障对象及时举报,严格了个人申请、村组评议、乡镇政府审核、民政局审批的三级评议、审核、审批程序,确保低保工作健康、有序、规范运行。更好的完善了低保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提高了低保工作效率和水平,有利于农村低保宏观操作,进一步提升了低保工作水平。

三、当前我县农村低保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 存在“错保”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龄保”现象普遍存在,个别乡镇为了便于操作,以年龄长者作为低保享受的硬性条件,严重歪曲了保障原则;二是保障对象属实但常年不在本村居住,见不到本人,无法核实家庭收入、生活状况或无法确定是否足额领取保障金;三是“均衡保”成为村级低保工作人员充当“和事老”的万全之策,多表现为将低保指标平均分配到各组或各户,而不计贫富差别;四是低保终身制,低保对象脱贫不能及时取消,而继续享受,严重违背动态管理原则;五是出现了“继承保”,是保障对象已经死亡,有劳动能力的家属顶替死亡低保对象继续享受低保待遇。

2. 存在“漏保”的现象

由于农村低保制度启动较晚、宣传力度不够,个别困难家庭由于不了解农村低保政策、低保申请的条件及程序,而不能及时得到救助,造成漏保的现象。主要存在以下漏点,一是个别村民由于平时在村组寡言少语、足不出户,很少与他人或村组沟通,即使生活困难,在低保评议过程中,往往被排挤或遗漏,而不能被及时纳入低保待遇;二是由于暂时投奔子女或亲属谋生,低保评定时没能及时返回而被忽视和遗漏;三是村干部不准确掌握和上报贫困人员的基本生活情况,在审核时无法得知或者高估申请人生活状况及收入,而得不到审批通过;四是由于“年龄保”影响,盲目认为享受低保就必须有年龄限制,使一些因病、残或子女上学造成家庭困难的家庭,享受不到低保待遇。

第3 / 5页

3.家庭经济收入核定难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低收入农户的隐形收入难以合理核定;二是农户外出务工或临时收入有相当的不稳定性,计算起来比较困难。

4.基层工作力量薄弱

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的不足,对低保工作的开展影响较大。村级又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人员少、任务重,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对低保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今后农村低保工作的对策建议

农村低保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结合此次农村低保工作调查,切实找出农村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工作中要把农村低保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大投入,扎实推进,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健康发展。

1. 强化组织领导

农村低保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要加强领导。县人民政府要将农村低保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农村低保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要健全组织。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农村低保评议组织,加强对低保户的民主评议,提高低保工作透明度。三要完善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统计等相关部门作用,加强对低保工作的监管,确保农村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2.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工作透明度。

通过此次普查发现,加大了低保政策宣传。为了加强城乡低保工作政策、救助程序、救助标准的宣传,同时加强正面宣传,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督促基层严格执行好、落实好低保公开制度,对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家庭人数,保障金额等情况采取定期的全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乡、村两级要设置相对固定的低保工作宣传栏、意见箱、监督电话,将申请低保的条件、所需材料、审核审批程序广为宣传,让广大农村群众全面了解有关农村政策、措施和程序,增强农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形成全社会普遍关心特困群众,支持推动农村低保制度建设的良好氛围。

3. 完善操作程序

加强低保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做到制度完善、程序明确、操作规范、方法简便,保证公开、公平、公正。一要进一步完善个人申请、村委会评议审查、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运行机制以及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核定办法。二要实

行阳光操作,公开透明。低保对象的审核、审批坚持村、乡镇、县三级公示制度。三要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审核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及时调整家庭经济条件有所变化的低保对象,做到低保对象该进则进、该出则出,低保金该增则增、该降则降。

4.动员社会广泛参与,确保城乡低保工作健康发展。

进一步强化动态管理,按照能进能出、能增能减的原则,用“造血”式的救助方式取代“输血”式的救助方式,协调劳动保障、科技等部门和社会多方力量采取送岗位、送技术等形式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城乡低保户上岗就业,通过劳动,脱贫致富,改变家庭现状,切实做到动态管理。同时,建立完善与低保制度相配套的就业、就医、养老等多种社会救助制度,形成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

篇2:低保调查报告

农村低保制度的推出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和社会救助力度的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重大举措。在2016年1月26号下午,我和我的小组成员林映宇开始了广东省城乡低保入户调查工作。

不得不说,低保制度实施至今,有很多贫苦农民从中受益,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低保新政”犹如温暖的阳光照耀到贫困农民身上,为全国农村贫困人群拉起了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政府秉着务实的原则,将低保政策进行到底。

一、资金落实到位,成效显著。低保户每月都能凭借低保存折或银行卡到银行领取低保金,虽然低保金不多,但却能改变贫苦农民的生活,又缓和了农村的社会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历经3天的艰苦工作,我们完成了广东省城乡低保入户调查工作。在这3天里,寒冷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也阻挡不了我们热诚的心。3天下乡走访调查,让我了解一些实际情况:

一、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村组干部和群众对农村低保工作存在片面认识。在受访村干部和群众中,不少人对农村低保制度法制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低保是党和政府的一项福利待遇,低保金是政府白给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操作随意性大。有的干部在审核、确定低保名单中优亲厚友,没有树立“低保高压线”意识。群众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认识不够,很多有利于他们的政府政策,他们都不了解,例如临时救助。农村低保制度在全镇实施之初,保障标准较低,低保覆盖人群少,要求进低保的人数不多。而这两年,由于低保标准提高、低保制度外延的扩大,致使低保边缘群众和不该享受低保的家庭竞争参保。拿不到低保还被认为是没有本事,或者是和干部关系不到位。龙门镇今年被选为低保户调查试点,“人情保”“关系保”基本上不存在了。

二、农村基本生活资料涨价较高,救助对象得到的补差不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主要是解决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保障其基本生活。紧靠有限的低保金,难以解决低保对象诸如大病治疗、子女教育以及其他不可预料的突发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

三、大部分村干部积极配合工作,时刻记住为民服务的宗旨。村干部作为一村之主,村子的团结与发展系于一身,积极为民工作的村干部才能团结农民,共同致富。低保户申请都要靠他们一手承办,他们做事认真、负责,却拿着微薄的工资。农村低保工作要想做的更好,还需要一些改进措施。

(一)加强农村低保政策的思想认识和学习宣传工作。镇村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低保工作长期性、重要性的认识。低保是政府对其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社会救济而不是福利,更不是施舍。村组干部要摒弃有自己为政府,为人民工作多年,没功劳也有苦劳,就应该享受低保的想法。镇党委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有效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低保政策,让广大群众知晓农村低保政策,让广大群众了解低保政策的诸多事宜。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消除群众误解。农村低保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主体和最后一道安全防线,作为龙门镇这样一个农业大镇,农村低保工作是关系到全镇的社会稳定、社会风气营造的重要问题,要真正做到“应保才保”,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维护一方稳定。

篇3:低保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城市居民的生活困难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是目前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了解这一制度实施十余年来的有关情况,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在中国的东、中、西部各选取一个城市作为调查样本采集点,其中中部地区选取了湖南省邵阳市(另外两地为广东省的佛山和陕西省的咸阳)。之后,由邵阳学院25名师生组成的调查员对邵阳市区多个社区的两百余户低保对象进行了入户调查,最终取得有效调查问卷212份。本文即是根据这些调研问卷、调查员记下的20余万字的调查笔记以及近年来邵阳市低保政策的变动而得出的综合分析。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调查阻力同时又确保调查数据有效性,调查前已告知了受访者所在社区工作人员。每个调查对象“聊天”约一小时,除了要求对方填写调查问卷,调查员同时记下耳闻目睹的受助者家庭的不同情况,之后作出简要分析评论。此外,虽然有社区和民政部门向调查员提供了部分相关名单,但各小组主要采取通过上一家受访者带路找下一家受访者的办法“串联”调查,并未完全按照社区低保名单调查访问,以保障调查的客观真实性。

本次采集的212份低保受助者样本,均为城市低保户,大部分为下岗职工。调查中,申请低保原因一项上,因为失业而申领的占51.2%,其次是因病致贫(24.2%)和残疾无法工作(9%)。从中不难发现,邵阳市城区低保对象大部分具备或基本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他们以缺少工作机会失业或待业者居多,这也与调查过程中受助者普遍期待工作的表述可相印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调查之前的调查预期是因病致贫是主要原因,调查过程中也呈现几乎每个受助者家庭都有人生病的现象,但是因病致贫的数据统计只有24.2%,这一真实数据与调查队员的感性认知区别较大,本文尊重统计数据,不做主观臆断。

二、对调查数据的分项评析

1.基本信息

这次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七个部分:(1)受助者及其家庭的基本信息;(2)低保补助情况;(3)受助者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4)受助者心理状况;(5)教育医疗情况;(6)社会交往;(7)对社会的评价与认同。

调查组调查采访的低保受助者41.4%为男性,58.6%为女性;家庭人口方面,2~4人的小家庭占大多数(70.1%);年龄方面,仅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就占了58.8%,可见低保人群以中年为主,生活压力巨大;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8.8%,这不仅阻碍了他们自身发现也不利于其对下一代的教育;可喜的是未婚率只有5.7%,组建家庭和养育后代,这对于低保受助者来说可以在挫折中增加对抗不幸的力量,家庭的稳定作用,尤其是对于后代成长的期待很容易从受助者贫乏的语言中察觉出来。然而,受助者的家庭成员却常常为疾病和教育费用所困扰,这些最为受助者关注的“幸福”方面总是显得那么的不幸福。因此尽快解除家庭成员身上的枷锁,成为他们最先考虑的目标。

2.补助情况

调查发现,每月低保金300元以上的受助者只有26.3%,家有小孩正在上学的受助者中,享有教育补助的只有18.6%,而仅有12.7%的受访者表示得到了医疗补助。以上数据表明,低保补助依然是以偏低的单一现金救助为主,教育和医疗等配套救助覆盖不高,限制条件多。

与调查预期大相径庭的是,通常批评低保补助给付标准单一、弹性不大的现象在这次调查中并未显现,从已公布的《邵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施保办法》可知,邵阳城区低保对象被划分为重点保障类(A类)、特殊保障类(B类)和基本保障类(C类)。其中,对有劳动能力但生活存在暂时困难或家庭困难程度相对较小的人员,普遍划为C类,只享受低保三个月,且最长不得超过半年,过期要重新申请。这种分类施保办法在实际调查中体现出了它的实际影响,各户低保金参差不齐,差别较大,而由于领取时间长短不一,每家可领取的人数也有区别,因此各户从低保制度所获得的实际收益区别很大。

3.生活状况

调查发现,受助者居住条件普遍不好,只有56.5%的受助者拥有独立卫生间。受助者居住类型为:住在老城区的占50.3%、住在新城区的占34.8%、住在村改居或城中村的占14.9%,这些住户大多数是公租房(53.8%),其次是自购房(拥有全部产权24%),公租房的住户中,对居住条件满意的只有27.3%。

在生活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低保家庭参加社会保险的比率远低于正常家庭,16.9%的受助者参保了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1.9%参保了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其他保险多项合计才2.4%。由于大量低保家庭根本没有参保,本该由这些社会保险解决的部分问题就自觉地由“万能”的低保制度来承担。那么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参加了那些社会保险的受助者100%都被纳入了低保制度,目前来看,有一个已近建成的,覆盖如此之广的社会保障制度,我们是可以给他多加入一些深层次的保障内容的。从近几年邵阳低保政策的完善情况来看,政策设计者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如2014年2月1日开始实行的《邵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规定:“低保户可凭有效的低保证、户口簿、本人身份证享受国家和地方政策规定的医疗、教育、有线电视收视、再就业培训、水、电、气、住房保障、司法救助等方面的政策优待。”

注:佛山样本数为 211,咸阳样本数为 219,均用同一问卷同时期采集。

4.心理状态

近年来,由于部分公民自身生活状态不佳而报复社会的事件不断发生。调查发现,低保受助者的心理状况不是十分健康。这个群体中,对生活满意的只有24.4%,这与许多发达国家曾经面临的社会问题一样,成为了中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矛盾。调查中,有28.6%的受助者感到未来没有希望,54.7%的受助者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很困难,甚至有17.8%的受助者认为生活没有什么意义。

调查发现,没有任何受助者接受过专业社区心理疏导,这也与中国普遍存在的社区心理援助现状一致。一方面,中国仿照国外高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能从事社区心理工作的专业,每年都招收培养了大量相关人才,另一方面,我们却始终大呼社区心理工作专业人才缺乏。事实上,上述专业学生即使想找这方面的工作,却常出现一个异常尴尬的结果———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岗位。由此可见,社区心理工作要建立并完善起来,不是仅凭社区就能解决的,如果没有政策性引导和政府经济上扶持,这样的社会公益性岗位几乎不太可能自主形成。

5.教育医疗问题

每次谈到子女,受助者多少有些欣慰或释怀,这可能是有子女的家庭最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全家改变现状的最大希望,他们大多希望子女受教育程度在大学本科或以上(88.3%),但是93.3%的受助者表示子女教育面临很大的经济困难,41.7%的受助者表示子女在教育方面享有优惠。

几乎所有的受助者家庭都有成员患有程度不一的疾病,而有52.6%的受助者表示自身身体差或很差,如果得了普通疾病只有极少数人会去诊所或医院(4.8%),如此低的就医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一旦生病他们一般选择拖延,积小病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循环一直无法摆脱,由此,低保设计的最基本初衷也很难达到。

与受助者多疾病不对称的是,调查得出了极低的医疗支出比率:82.5%的受助者医疗月均支出占月收入的10%以下,这与同时期接受同样调查的另外两个城市差别很大(见表1);医疗支出低也与他们较低的就医率有关,如此低的就医率和医疗水平还造成了一个常被人忽视的事实:一些即使自身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受助者由于要照顾生病的家人,根本无法全身心地去谋生计。

6.社会交往

调查之前,初步设想是低保户会对领取低保难为情,不太愿意与他人多交往,为此问卷中设计了“很高兴”、“心态平静”、“应该的”、“难为情”四个选项,结果出人意料的是,选择前三项的共94.8%,只是个别人觉得难为情。申领低保没有想像中的是受助者自己觉得降低了社会地位,这反映出邵阳市城区低保受助者已普遍意识到申领低保是他们合法正当权益。这也从他们的社会交往中可以看出,62.8%的受助者春节期间探访过亲戚,并且春节期间有71%的受助者有亲戚来访,51.3%的受助者获得过亲戚的援助(其中79.6%为现金形式,49.1%为实物形式)。由此可以推测,除了低保金和自谋生计外,亲戚援助也是受助者维持生活的重要保障。

7.对政治和社会的评价和认同

受助者中不少人认为社会上存在较多的不公平现象(61.5%),对低保制度也只有一半左右的人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49.8%),有67%的受助者认为低保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这其中有83.5%的受助者认为低保资格认证不合理。资格认证是申领低保的第一个政府处理的环节,但却是受助者对低保制度最不满意的一个环节,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这一群体对于整个低保制度的评价。

受助者虽然有87.7%的家庭有电视,但很少有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他们大多对政治不作评价或干脆要求调查员不要问这类问题(如怎么看待官员腐败现象)。在回答问题的受助者中,仅有26.2%的人认为政府会重视他们的意见,其对政府的不信任可见一斑。

三、调查总结与初步设想

调查显示,低保制度发挥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是一项完成了基本任务的顶层设计。调查中即使调查员未按名单而随机在同一社区调查,基本没有发现漏保的现象,做到了应保尽保,有广泛的社会覆盖面。同时调查还惊奇地发现,最迟在2011年,邵阳市城区在实施低保的过程中就已做到了分类施保,能在实际操作中按对象、按致贫原因、按需求等区别对待。

然而,上述均是与低保制度极低的预期目标相对应的,而事实上调查也显现低保受助者依然生活艰难,教育和医疗等看似与生存无关的问题转化成为了威胁他们生存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近年来,低保金在不断上升(见表2),这种是明显年份超过物价水平上升幅度的,那么,低保政策原有的仅“保障基本生活”的顶层设计理念确实可予革新。

以教育和医疗为例,这些大宗家庭支出如果目前还不能成为低保制度本身重点关心的内容,那么它至少应成为帮扶的方向,从另一层面上说,即让低保成为受助者领取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各种相应救助的领取资格。从教育的角度说,给予低保家庭子女更多、更广的教育优惠,应是目前相对改动小、见效快的措施了。

从其低保金额的核算方法和实际发放的数额来看,补助只能用于购买生存所需的食物,直到现在制度本身不具备也根本没有设计保障受助者脱离贫困的能力,它被公认为是一种“被动”的,用以维持受助者现状的救助制度。

当然,我们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低保制度是否在“养懒汉”?也就是说,提高低保补助水平是否会造成低收入者的社会依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只是部分学者的主观猜测,没有可成立的事实根据。由申领低保的原因来看,因失业而申领的占51.2%,也就是说,他们中至少有半数以上受助者具有工作能力,而本次统计各家月均支出仅1 000元左右到3 000元之间的便占了73.6%,这么多的支出绝对不是每月领二三百元低保金或从亲友救济能弥补的,调查显示,只有4.3%的受助者有正式工作,这一巨大的数据差额使得我们不禁推测,相当部分的受助者,尤其是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受助者通过按日支付的零时性工作或摆摊点的方式弥补差额,这种自谋生计的办法才是低保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低保补助充当的是政策安抚和经济上稳定来源的意义,即使低保金在目前基础上再次大幅提高也不具备“养懒汉”的经济可能性。

我们已经知道,仅给予与食物相对应的差额补助远不能使低保金受助者过上正常生活,更不能使其脱贫,既然社会资金有向此倾斜的趋势,“最低生活保障”是该重新定位了。

篇4:低保调查报告

记者在当地低保名册中看到,以陈业贤为户主的一家5口全部享受低保,其中包括其65岁的妻子杨某;而陈增钦的母亲林某也出现在名单中。村民们证实,陈业贤的妻子杨某已去世4年多,而陈增钦的母亲林某于去年去世,今年仍在“申请”低保。

旱塘村多位村民认为,由于陈增钦与陈业贤家距离很近,两人关系密切,对“死人吃低保”的现象不可能不知情。而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增钦则拒绝作答。

多位村民称,旱塘村除了“死人吃低保”现象外,一些收入较高的村民也吃低保。75岁的何德焕说,旱塘村一位陈姓村民,家里不仅开有养猪场,还承包着鱼塘,夫妻双方仍享受着低保,一些家庭真正贫困的人却未能享受低保。

70岁的高仕英与老伴带着两个孙女居住在3间低矮的泥瓦房里。高仕英说,她儿子被劳教后,媳妇改嫁,村子里像她这样贫困的家庭已经很少,两个孙女上学读书的生活费都很难解决,但他们全家却只能享受一个低保名额。

75岁的村民陈茂泉说,他儿子离世多年,家中还有孙子孙女需抚养,老伴身患病痛,生活非常贫困,今年却一直未能享受低保。

陆川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吕琼英说,民政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即进行了调查,陈业贤此前曾担任村里的包片干部,家中较为贫困,但其以已故亲人名字领取低保的现象属实;村委会干部陈增钦已故亲人申领低保事件也属实,整个村内有40至50户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村民吃低保,占所有低保户的16%左右。

吕琼英说,事发后,陆川县已组织400多人,分为9个清查小组进行全面清查,对各种违规行为进行纠正。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规范基层低保发放,国务院去年9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但“人情低保”仍然屡禁不止。

广西兴安县纪委前不久调查发现一村委会主任梁某的奶奶、亲戚周某均去世1年以上,户口已经注销,却还在领低保。广西苍梧县岭脚镇一村支书的母亲去世两年多后仍享受低保,直至当地村民举报才东窗事发。

类似现象近来在全国多地均有发生。今年6月初,甘肃兰州榆中县群众网络举报清水驿乡两名村干部连年享受低保,但真正病残户等贫困家庭无法享受低保的事件被核实。在广东,省纪委暗访发现,一些地方存在“人情保”“关系保”“骗保”等严重违规行为。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开云告诉记者,近期在广东、江西等地调研发现,许多地方存在村干部“拿政策做人情”现象,在一些农村,能拿低保是有脸面的事情,证明有能力、有关系。另外,一些地方还将低保作为管理的交换条件,出现“维稳低保户”“拆迁低保户”等。

广西陆川县横山乡乡长黄有雄表示,低保政策执行起来最大的困难是对困难群众“界定难”,低保审核缺乏硬性标准,如国务院规定要求由乡镇政府负责审核村民低保资格,但执行起来尚无具体核定办法。

基层工作人员反映,目前低保发放主要依据是家庭收入,然而,核实家庭收入在农村要比城市复杂得多,农民收入日趋多元化,尤其是对“人户分离”家庭的收入、财产状况调查困难。村民上报的年收入也大多不真实。

陆川县民政局长宁浩说,银行、工商、税务等多部门信息难以共享,无法确定农村居民真实财产状况,一些村民在村里房屋破旧,但在县城有房产甚至商铺,如何评价“富”或“穷”成为一道难题。

记者在多地采访了解到,由于较难判断“贫富”,一些地方按人口比例将低保名额分配至各个村,这也为“人情低保”留下了空间。

按照国务院规定,县级民政部门是低保审批的责任主体,审批前对低保申请家庭入户抽查比例不少于30%;乡镇人民政府是审核的责任主体,应对低保申请家庭逐一入户调查。但由于人手紧张等原因,这一规定在很多地方难以实施。

不少基层干部群众认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惠民生、解民忧等方面作用显著,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若不根据基层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整治一些地方“人情低保”等乱象,好政策反倒会引出矛盾纠纷不断的坏结果。

篇5:低保调查报告

时间:8月6日

地点:****************

一:调查情况简介

208月份,我来到*******进行社会实践。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多次走访,对主管民生方面的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以及翻阅了大量的政府对于贫困人员的帮扶文件和帮扶工作记录,对贫困居民的生活状况及所获得的帮扶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完成了这份调研报告。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村庄贫困居民及低保户

调查目的:了解国家低保政策在农村的推行情况以及分析低保政策对农村贫困居民的影响,分析低保政策施行过程中的不足并且为有关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访谈法

二:调查内容

调查过程:

1..8.1—2012.8.2为期两天时间走访农村低保户(代表)进行关于低保问题的访谈

对象一:访谈一低保户,全家共5口人。其中户主年事已高,其母亲年龄85岁,常年卧病在床,其妻子精神异常,无法工作。两个儿子(不务正业)正准备结婚,需要盖房子。家庭住房仅为一个三间小瓦房,其收入来源为户主种地,所得收入不能维持家庭正常生活。其整个家庭五人一月可获低保金600元。其家庭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在镇民政部门申请低保,民政工作人员多次指导该困难户填写申请表格。为了减少该家庭成员的四处奔波,镇民政工作人员帮助这个家庭联系民政局,残联等政府部门,并经常电话联系该户户主了解他们家庭的一段时间的状况及所需要的帮助。

对象二:***有低保村民,全家共4口人。其中户主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儿子,均为在校学生。其收入来源为其妻子在工地打工,所得收入不能维持家庭正常生活。其整个家庭四人一月可获低保金为1000元。其两个儿子中,大儿子目前就读某重点大学,在工作人员的多次帮助申请下,获得企业助学金每学期4000元,四年共计3元;二儿子今年考取某大学,在工作人员的再次帮助下,获得企业助学金每学期3000元,三年共计18000元。工作人员多次指导该困难户填写申请表格,帮助两个孩子顺利走进大学校园,圆他们的大学梦。

对象三:****有一低保户,但是走进其家里发现家里还是比较富裕,各种家用电器都很多,吃穿住行在农村中算是中等,但是为什么会是低保用户呢,调查显示主要是因为户主是村委会主任,所以导致家中情况不实,从而引起国家低保政策出现阴影。

2.2012.8.3—2012.8.4为期两天时间走访农村困难户但不是低保户进行关于低保问题的访谈

对象四:****有一村民,全家一共三口人,有一儿子。一家人身体都比较健康,但是其户主前几年出了车祸,虽说现在身体好了,但是看病时已经花光了全家的积蓄,现在正在家干农活,其妻子在小工厂打工。但是他孩子正在上大学,每年需花费很多钱,家中的每年收入无法支付其各种学费。但是他家中的情况达不到申请低保的条件,因此无法得到国家的帮助。

对象五:****有一户虽说家庭条件达到了国家的相关要求,但是因和村委会成员和有关村民有长期的家族的矛盾,为人处世不是很好,所以相关人员一直没通过其低保的申请,导致其低保问题一直没有落实。

3.2012.8.5—2012.8.6为期两天时间访问镇上民政部门

A:低保政策的相关文件:

(一)申请农村低保待遇条件

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具体询问当地民政部门)。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1、三年内因购买、修建或装修住房(必要的维修除外)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因拆迁安置购买、修建房并进行简单装修的除外)。

2、好逸恶劳,有承包田(地)且有劳动能力但不耕种的。

3、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行为或者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4、家庭拥用非生活所必需的高档消费品,如手机、摩托车、空调及贵重饰品的。

5、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6、弄虚作假骗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7、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B:关于城镇居民享受低保的相关数据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居民不配合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困难群众都是低保户,所以不是所有的困难群众都会在每次活动时获得一些赞助帮助。当一部分人没有得到共建的商业单位所提供的钱物时,就会抱怨村委会不公平。有的困难群众在寻求村委会帮助时态度比较差,认为村委会为他们服务是理所应当的,应该替他们做好一切的工作。

解决方案建议:

当碰到有一些居民抱怨不公平的时候,工作人员应该耐心向他们进行解释,告诉居民每次发放的量都是一定的,每户居民轮流获得,以得到社区居民的理解。其次,每次慰问活动发放钱物时要做好详细的登记,以防产生下次发放时重复发放的情况。

当碰到态度较差的居民时,工作人员要保持微笑和语言上良好的态度。耐心向该居民解释,并指导他们填写表格和办理手续等。让居民体会到村委会的耐心和认真的态度。

2、低保准入把关难度大

申报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很难掌握,如果他们通过隐报、瞒报等掩盖自己的实际家庭收入,审核部门无法鉴定。而很多专项救助,比如医疗救助、廉租房救助、法律援助、教育救助和有线电视费减免等,只有低保对象才有资格享受,因此会有人想方设法加入低保行列,从而增加了低保的压力和难度。

解决方案建议:

这应该加强低保的规范化建设,完善低保对象的评定标准。并严格按规定实行,争取做到应保即保。还应充分发动群众,落实举报监督的制度

3. 乡村社会“权力异化”

乡村社会权力异化会导致乡村政权环境的变异,集中表现为一般农民与村干部关系较为平淡,但同时存在并行不悖的“熟人社会”。“熟人社会”正如一张权力的关系网,基层干部是村庄社会中的特殊角色,他们是国家政府的权力末梢,甚至可以说是村里社会环境的“当家人”,但同时在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中,他们又是追逐自身利益的“经济人”。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熟人社会”网中的人,比如自己的亲戚家属、上级干部的亲朋故旧、村里有头脸的人等。村组干部为了笼络住他们的心,往往主动采取利益安抚的办法来争取他们的支持。于是,低保就成为了权力变质下的资源。村组干部有可能通过控制低保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建立或巩固私人关系网,并从中扮演“赢利型经纪人”的角色。

4.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就大多数群众而言,低保未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也不是国家的工作人员,不负有责任。与此同时,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政府文件对举报低保“假冒者”的行为给以奖励,即国家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使得多数村民产生不愿意得罪人的心理,社会监督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群众的参与度低。就村组干部而言,即使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的亲戚朋友违规办低保,主要是对低保“假冒者”进行清退处理,违规者不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严厉惩处,致使村组干部以及乡镇以上干部行为失范所付出的成本与所获得的收益极不对等,一方面违规、违法的政治和经济风险成本太低,另一方面他们所获取的经济和政治收益又太大。如此缺乏约束机制——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牟取不当的利益,就难怪有些村组干部以及乡镇以上干部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特别是,那些实践中不断出现的违法违规者得到好处的“成功”案例,又能起到不可低估的反向激励

解决方案建议:我国农村低保政策实践中存在的“搭便车”现象严重、“假冒者”行为被漠视等诸多问题,是由于乡村社会“权力异化”等多种深层原因造成的,必须有的放矢地采取努力运筹制度的规划和实施、尽力彰显施行的严谨和严明等对策措施。

四、调查总结

篇6:关于社区低保调查报告

湖州市吴兴区月河街道二里桥社区位于湖城东大门,辖区面积约0.27平方公里,分为明都锦绣苑、锦东苑、航运一村、东方明珠、风雅蘋洲等5个小区,现有住户1886户,常住人口4190人,有低保户6户。航运一村等较老的小区无业或低收入的居民比较多。

二、帮扶政策的政府部门或社区政策

1、吴兴区慈善总会文件(吴慈8号 关于上报慈善助学对象的通知)

申请对象: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和低保边缘户家庭(即低保标准上浮20%)的子女,今年被录取高中(含职高)全日制学校的学生可向吴兴区慈善总会申请。

今年被录取大专以上全日制院校的学生,一律向湖州市教育局(学校)申请,符合助学条件的市教育局将统一安排,本不会再接受申请。

可享受的帮扶政策:

城乡低保困难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补助的标准为:高中(含职高)2019元。

城乡低保边缘户困难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补助标准为:高中(含职高)1000元。

2、吴兴区慈善总会文件(吴慈【2019】4号 关于开展贫困家庭少儿先天性心脏病二期救治活动的通知)

申请对象:

一是户籍在本区的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家庭16周岁以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少儿;二是在吴兴区务工满2年,并签有劳动合同的外地民工家庭,随父母来湖生活的16周岁以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少儿。

可享受政策:

城乡低保户家庭,按实际医药费总额,扣除新农合或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后的部分,其中80%由金洲集团慈善资金补助,10%由市中心医院减免,10%由患者家庭自负。 城乡低保边缘户家庭,按实际医药费总额,扣除新农合或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后的部分,其中70%由金洲集团慈善资金补助,10%由市中心医院减免,20%由患者家庭自负。 经济条件困难的外来民工家庭,按实际医药费金额,70%由金洲集团慈善资金补助,10%由中心医院减免,20%由患者家庭自负。

3、二里桥社区1月制定的社区民政工作计划

l 针对居民实际经济收入加强对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家庭的迅查,审核上报,工作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将低保户的最低保障金额发放到低保户手中。

l 做好户口走访慰问工作,切实为困难户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l 热心听取困难群体的来信来访和举报,对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求及时解决,并给与满意答复。

l 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积极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组织社区志愿者对困难优抚对象进行帮助。

4、“爱心公益行”互助帮扶工程

“爱心公益行”互助帮扶工程由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共同发起,吴兴区民政局、吴兴区社管办协助参与,《湖州日报》提供独家新闻支持,以“帮困·助老·济贫”为宗旨,通过为社会爱心志愿人士(慈善义工)、困难群众和孤寡、空巢等困难老人搭建互动平台,吸引和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倡导一种崇尚慈善、热心公益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低保户的态度

这些年,随着国家和各地方的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自身或周围人的切身感受,大多数人对城市低保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也从最初开展时的不信任渐渐体会到其中的益处,特别是低保户们,在困难的时候感受到了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爱。经过走访调查,发现低保户对社区低保工作普遍持满意态度。管理低保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能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办事,态度好,工作认真负责。

四、社区帮扶困难群体

1、二里桥社区有一户低保户,全家共4口人。其中户主视力残疾1级,丧失劳动能力。其妻精神异常,无法工作。两个女儿,均为在校学生。家庭住房面积为60平方米,其收入来源为出租所居住房屋其中的30平方米,所得收入不能维持家庭正常生活。其整个家庭四人一月可获低保金为1268元。其两个女儿中,大女儿目前就读某大学三本,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多次帮助申请下,获得区残联助学金每学期4000元,四年共计32019元;二女儿今年考取某大学专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再次帮助下,获得区残联助学金每学期3000元,三年共计18000元。社区工作人员多次指导该困难户填写申请表格。为了减少该家庭成员的四处奔波,社区工作人员帮助这个家庭联系月河街道、残联等政府部门,并经常电话联系该户户主了解他们家庭的一段时间的状况及所需要的帮助。

2、207月22日,我跟随社区主任和副书记来到二里桥社区的航运一村小区为一位患有精神疾病但家庭条件困难的社区居民进行募捐。航运一村是一个时间比较久的小区,该小区的房子归航运公司所有,小区居民没有房产证,故不可以用房子向银行抵押贷款。七月十几号的时候,这位患有精神疾病的社区居民拿着菜刀追砍邻居,并扬言要点煤气罐。后被制止并被公安机关带走。因为某种原因,精神疾病的鉴定需要该居民自己掏钱做。但该户居民仅夫妻二人,无儿无女,因无固定工作,故家庭又没存款,无法自己出钱进行鉴定,也无法住院治疗。在这么一种情况下,社区工作人员到社区所辖的各个小区为该居民进行募捐。但募捐所得的钱远远不够鉴定所需,更别提后期治疗了。社区的几位主任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向有关政府部门筹集鉴定所需的资金。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吴兴区政法委的资金帮助。

3、逢年过节,社区的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都会走访社区的低保户和贫困居民,给他们送去过节的礼品、米和食用油等。在挂职期间,我也跟随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走访了几户困难户,并和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了交流,给予他们一些学习和生活的建议。据了解,二里桥社区有不少的共建单位,社区居委会会经常联系共建的商业单位给贫困居民提供赞助。二里桥社区居委会和共建单位会不定期进行一些活动,结对贫困居民,贫困居民会获得一些赞助,一般为五六百现金或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过年时会有驻湖部队、政府部门等单位的慰问,社区会安排组织贫困居民一起吃年夜饭等。各种慈善活动,社区居委会都会积极组织安排,使贫困人员感到温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还经常会将慰问物资亲自送到行动不便的居民手中。

五、社区帮扶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及建议解决的方案

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的采访,发现社区帮扶工作中碰到的困难不少。

1、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社区居民不配合的问题。

不是所有的困难群众都是低保户,所以不是所有的困难群众都会在每次活动时获得一些赞助帮助。当一部分人没有得到共建的商业单位所提供的钱物时,就会抱怨社区居委会不公平。有的困难群众在寻求社区居委会帮助时态度比较差,认为居委会为他们服务是理所应当的,应该替他们做好一切的工作。

解决方案建议:

当碰到有一些居民抱怨不公平的时候,社区工作人员应该耐心向他们进行解释,告诉居民每次发放的量都是一定的,每户居民轮流获得,以得到社区居民的理解。其次,每次慰问活动发放钱物时要做好详细的登记,以防产生下次发放时重复发放的情况。

当碰到态度较差的居民时,社区工作人员要保持微笑和语言上良好的态度。耐心向该居民解释,并指导他们填写表格和办理手续等。让居民体会到社区居委会的耐心和认真的态度。

2、低保准入把关难度大

由于目前城市居民就业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申报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很难掌握,如果他们通过隐报、瞒报等掩盖自己的实际家庭收入,审核部门无法鉴定。而很多专项救助,比如医疗救助、廉租房救助、法律援助、教育救助和有线电视费减免等,只有低保对象才有资格享受,因此会有人想方设法加入低保行列,从而增加了低保的压力和难度。

解决方案建议:

这应该加强低保的规范化建设,完善低保对象的评定标准。并严格按规定实行,争取做到应保即保。还应充分发动群众,落实举报监督的制度。

六、对于社区帮扶工作的个人建议

1、在和社区里困难家庭孩子进行交流之后,发现不少的孩子会因为家庭贫困而感到自卑,在这方面,他们经常会因为无人可以交谈而觉得无助。社区居委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社区居委会可以邀请一些心理老师不定期得给这些自卑的、需要帮助的孩子心理疏导和帮助。

2、我了解到不少家庭困难的学生,特别是高中毕业的学生和大学生希望在寒暑假时期通过兼职来为家里减轻经济负担。但是,当今社会比较复杂,而学生们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都过于单纯,容易上当受骗,找一个安全并合适他们的工作并不容易。政府部门或者社区居委会在这方面可以为希望兼职的学生提供帮助。通过和共建单位的沟通联系,请一些信得过的企业商业单位为这些学生提供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

3、社区干部和党员干部可以和贫困居民进行结对,通过频繁走访,消除贫困居民的心理顾虑,可以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得多了解贫困户、低保户的心理,了解他们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及时为他们提供必要帮助。

4、加强社区与大学和中学的合作。发动更多的学生志愿者来从各方面帮助社区低保户等贫困人员。也可以请更多的学生志愿者来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处理低保贫困人员的工作。目前来说,我认为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的合作还不够多。学生志愿者的力量非常巨大,通过合作,可以减轻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

总结

上一篇:南宁市小区绿地园林植物配置下一篇:东方明珠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