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2024-07-15

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共14篇)

篇1: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1.1对信息化技术认识不足

隧道工程施工属于建筑工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施工过程中其工程的施工量大,工程施工强度高。这样一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聘请的人员更多的是具有较好体力能力的施工人员,而这一类人群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再加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信息质量了解也极为有限就导致了隧道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极为有限。

1.2信息化资金投入有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施工队伍在进行项目的招标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夺标机会只能尽量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从成本以及质量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但是这样就导致了工程的施工投资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施工过程中直接影响到了后期的工程投资,使得项目在后期施工时根本不具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息化设备的添置,无法引进信息化设备。

1.3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力度不够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的工程施工单位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重视力度都不够,很多的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认为人工就可以完成相应的管理,设备所起到的仅仅是一个辅助的作用,这样的认识导致了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根本不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导致了工程的施工管理效果一直不好。

篇2: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语言双对讲系统是隧道工程施工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项技术,其本质上是在信息化监控技术下实现的实时语音传递功能。通过语言双对讲系统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与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联系,并了解工程的施工状况,从而及时有效的对于工程进行管理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特殊情况通过语言双对讲系统施工人员可以及时的将情况进行上报,而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施工人员汇报的情况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初步的处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有效的降低工程的损失。隧道工程施工因为需要深入隧道,因此很多的信号设备都无法正常的使用,语言双对讲系统有效的填补了沟通方面的空白,能够有效的实现隧道内与隧道外的及时有效沟通,实现对于隧道施工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2.2工程施工人员定位系统

施工人员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于工程施工人员的位置监控,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众所周知隧道工程施工时深入隧道内部进行的,因此必须要依靠隧道内的灯光进行施工,而在灯光下难免会存在部分覆盖不到的区域,一旦施工人员不慎进入,对发生紧急情况不利于疏散和救援。。而施工人员定位系统则能够及时的观察施工人员的实时位置,一旦发现施工人员位置过于偏僻,或者离开设定的安全区域就会发出警报,从而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及时的针对施工人员采取救援措施。此外,施工人员定位系统还具有工程的考勤功能,能够方便的显示出工程施工人员的实际到岗情况,而避免了打卡、点到等繁琐的手续。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安全事故,施工人员被困于随道内部,那么工程指挥系统可以根据施工人员定位系统显示的人员位置进行针对性的救援,从而提高的救援的效率。

2.3有害气体监控系统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其需要对于地质结构进行破坏,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气体,尤其是在进行地下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隧道的施工导致地底的气体发生泄漏,而隧道内因为空气的不流通很容易导致有害气体的积累,一旦这些气体达到一定的含量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导致施工人员窒息、中毒甚至产生爆炸。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有害气体的检测,在传统的隧道施工中对于有害气体的检测只能够粗略的进行,并不能够进行精确的检测,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如今的检测设备已经能够较为精确的对于隧道内的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的监测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隧道内的空气进行实时的采集与检测,并且根据采集的空气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传输到工程施工指挥中心,由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针对检测的具体结果采取相应的施工应对方案。此外还可以设立监控指标,对于隧道内的有害气体含量进行控制,一旦有害气体含量达到一定的量就立刻发出警报,又管理人员对于隧道内的施工人员进行疏散,并采取合理的通风处理措施,直到隧道内的气体含量正常以后才能够恢复施工。

2.4超前钻、TSP等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

隧道施工过程中增加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TSP等超前预报的应用,利用超前钻、TSP等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可以在隧道施工前有效掌握岩土体结构、性质、状态,以及地下水、瓦斯等的赋存情况、地应力情况等地质信息,进一步对隧道施工进行有效指导,避免施工过程中重大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安全。隧道施工过程中使用超前钻,要按照设计蓝图的测量控制点,布设并测量施工测量控制网,依据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施工放样。放样结果及时上报监理部门核查,待监理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TSP隧道地震波预报勘探能够通过地震波的反射勘探到隧道前方的不良地质,通过勘探结果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其专门为长距离隧道施工地质超前探测预报而设计,能够有效保障隧道施工的安全性。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安全的保证,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隧道施工工人和管理者一定要做好隧道施工和安全两者的关系,遇到不良地质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为出发点,进行隧道施工。

3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果的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保证工程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于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视,并且引进信息化技术,全面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作者:冉光明 单位: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郭爽.试论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6):210-211.

[2]彭兴旺.试论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3):232-232.

篇3:隧道施工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 施工现场视频监控

在现有的公路施工管理模式中, 引入视频监控管理的方法, 做到实时监控、全过程监控, 建立过程监控机制, 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在施工项目上, 视频监控可以对重点工程或重点位置进行监视,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监控中心根据需要可以设定录像时长, 所有施工画面可以随时调取回放。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可以重现事故画面, 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监控系统具备双向语音通讯功能, 通过语音远程通知施工工地相关信息, 可以预防事故发生和制止违章作业等。通过Internet, 任何有授权的管理人员, 只要在可以接入互联网的地方, 通过任意计算机, 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获取施工现场的视频图像和声音。通过“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平台”, 可以全方位提高对施工现场的监管水平, 增强对工地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现场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力度。

视频监控是源于安防监控的一种成熟的技术, 它是安全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先进的防范能力极强的综合系统。在施工现场实现视频监控, 主要有五大模块构成。

1.1 摄像部分

摄像部分一般安装在监视现场, 它一般包括摄像机、镜头、防护罩、支架和云台等。它的作用是对监视区域进行摄像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摄像机宜选用高清彩色摄像机, 它应当是带云台的, 可以通过云台, 转动摄像机, 多角度观察目标。镜头宜选用自动光圈变焦镜头, 利于在隧道光线不良的条件下, 尽可能的提高图像清晰度。防护罩宜选用全方位球型云台护罩, 由于现隧道内环境条件差, 防护罩能起到防水、防尘和防碰等作用。云台是安装、固定摄像机的支撑设备, 它可以在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的操纵下控制摄像机跟踪监视对象。

1.2 控制部分

在隧道建设现场闭路监控系统中, 闭路电视系统中的信息量与信息处理的工作量都很大, 因此其控制台的操作一般都采用了计算机系统, 以专用用户软件来进行管理, 主要设备是硬盘录像机和监控电脑、控制键盘等。

1.3 传输部分

传输系统包括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传输, 可用同轴电缆、光纤或双绞线。隧道较长时, 由于光纤传输信号损失较小, 可优先选用。在康临公路实际实施过程中, 发现传输线路在隧道内对施工影响较大, 容易损坏, 因此, 为减小日常维护成本, 可选用无线收发设备代替有线传输线路, 通过无线发射器将前端信号传回监控室。

1.4 显示与记录

显示与记录设备安装在控制室内, 主要有监视器、硬盘录像机和一些视频处理设备。

1.5 网络连接

通过互联网光纤接入, 硬盘录像机可以实现在网上同步远程显示监控画面, 经软件授权后, 亦可实现远程操控。建设方, 监理方等各级施工、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均可远程监控现场施工画面。

在甘肃省康家崖至临夏高速公路南阳山隧道和南龙山隧道施工中, 为保证施工安全, 采用了国内先进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人员监测定位系统, 借助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优势, 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实现了对整个隧道闭路电视系统的全程实时监控, 采用了以下的光纤敷设及视频分布方式:在隧道的左右两线各敷设8芯光纤, 光纤随隧道推进, 每推进两百米光纤熔接一次, 同时安装光端机一套, 高清低照度摄像机一台。在同一根光纤上同时传输视频信号、云台反向控制信号。所有前端监控点都接入到隧道口监控分中心的中心端接收设备, 所有中心端设备集中上架, 通过硬盘录像系统实现集中管理。同时硬盘录像设备支持接入互联网络, 实现视频信号的远程监控。通过公共网络, 将多画面视频监控信号实时的传递到任何一个从互联网登录的监控电脑, 业主、监理、项目部及相关单位安全管理人员随时可登录上网查看隧道施工情况, 发现违章操作, 排除安全隐患。

2 进洞人员定位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隧道施工人员定位与安全管理系统, 该系统通过在隧道内架设无线基站, 让施工人员佩戴定位卡, 进而能实时确定施工人员在隧道内的具体位置, 它非常方便隧道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和安全维护。人员定位卡有报警功能, 带班卡具有短信息功能, 如隧道现场有安全隐患或有坍塌前征兆时, 可及时与控制台或管理员手机联系,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避免施工灾害事故的发生, 该系统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2.1 隧道人员定位

在隧道的进出口、交叉道口、工作面、地面主要出入口等位置安装基站。当携带有识别卡的人员进入基站检测范围时, 基站可以将相关人员的身份等信息读出并传送回管理中心。定位信息经过管理软件处理后生成人员分布图和人员分布表, 从而在洞外就可以直观地看到隧道内人员的分布情况。

2.2 路径跟踪

该系统可以跟踪人员在洞内的运动轨迹, 记录他们经过的监测点和他们在各监测点的停留时间。

2.3 短消息

洞外监控中心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发送短消息呼叫洞内人员, 洞内人员可以通过带液晶屏的识别卡发送短消息到洞外管理中心。

2.4 考勤统计

该系统具有强大的考勤能力, 人员无需排队靠近基站, 100人同时快速进洞也能正确考勤。系统自动记录人员的进洞、出洞时间, 并自动统计生成每日考勤、每月考勤报表等, 为隧道施工提供考勤管理基础信息。

2.5 数据存储

系统具有长期保存数据的能力, 将考勤定位信息存入数据库, 并随时可以方便地查询到考勤定位历史信息。

2.6 出洞异常提示

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出人员在洞内长时间 (如12小时以上) 未出的情况, 并发出提示信息。

2.7 网络共享

系统具有网络共享功能, 可以通过局域网访问考勤定位信息, 为隧道各部门及上级各层领导及时提供实时监测信息与历史信息, 为他们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人员定位系统是由监控中心主计算机在系统软件的支持下, 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和沿施工现场铺设的通讯光缆, 定时对施工现场安装的无线基站数据传感器进行数据, 巡检和信息采集, 无线数据传感器将自动采集有效识别距离内的标识卡的信息, 并根据系统指令, 通过传输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监控中心。数据信息经分析处理后, 将施工现场人员 (或机车等移动目标) 动态分布在主计算机界面中得以实时反映, 从而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状态在远程数字化管理的目的。通俗的说就是能在监控端的计算机上实时的看到施工现场的人机状态。

人员定位系统能在任一时间查询并显示施工现场某个地点的人数、分布情况及身份, 查询任一人员或多个人员在施工现场实际位置、活动轨迹, 记录有关人员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 可以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是否按 (下转188页) (上接26页) 时、到点的进行实地查看, 或进行各项的检测和处理, 从根本上尽量杜绝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对于指定的禁区, 如果有非授权人员进入, 实时声音报警, 并显示进入禁区的人数及身份。隧道工程施工灾害发生后, 及时掌握被掩埋人员的位置、人数、现场分布信息, 对合理、有效安排救援至关重要。一旦发生各类事故, 监控机上立即显示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人员信息, 人员位置等信息, 大大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护效果。从而为保障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3 结束语

在隧道施工中, 洞内人员设备的数量、位置监控始终是安全管理的重点。而作为隐蔽工程的隧道施工初期支护、仰拱施工、防排水设施等又始终是质量控制的重点。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 两个高技术的信息化系统应用, 为隧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提供了有力的管控措施和手段。实际证明该项技术对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力的, 在隧道施工中使用该技术是非常可取的。

参考文献

[1]JTGF60—2009[S].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M].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4) .

篇4: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回归分析;监控量测;时态曲线;位移变化速率

0.引言

著名的岩石力学专家缪勒曾指出:“对岩土结构尤其是对隧道的形态进行量测工作,其重要性已被证实等同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所进行的内力计算。”地下工程现场监控量测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掌握围岩的工作状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与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尤其是在软弱围岩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工作十分关键[1-4]。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预测围岩的最终位移值和位移变化速率[5-11],对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韩杖子隧道为实例,利用指数、对数和双曲函数形式,进行隧道拱顶、周边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的回归对比分析,得出三种常见的函数回归分析优劣,对类似工程数据处理提供借鉴参考。

1.量测数据处理原理

1.1单变量线性模型最小二乘原理

最小二乘法(Discrete Least Squares Approximation)是19世纪由Legendre和Gauss所创立的统计处理方法。无论在静态和动态、线性和非线性等模型的拟合方面,还是参数估计、最优化分析等数据处理领域,至今一直应用最小二乘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若给定数据为(xk,yk),k=1,2,…,n,单变量线性模型即为:

(6)

这种单变量线性模型的最小二乘拟合就是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1.2 拟合数学模型的验证方法

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数学模型不仅要求按照某种最佳性准则,并且尽量得到拟合变量最少的有效模型。拟合出的模型是否最适用,需通过显著性检验做出统计推断。

通常对拟合模型的适用性作假设检验的原假设H0和被择假设 H1分别为:

2.算例分析

2.1隧道工程实例

凌源至绥中高速公路韩杖子隧道为Ⅴ级围岩,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并及时施作导坑四周锚网喷初期支护。正洞上部开挖要比导坑滞后15~20米,开挖完成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使其封闭成环,确保结构的稳定。

韩杖子隧道监控量测,主要进行了地表下沉、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情况的观测。韩杖子隧道右线主要由粉质岩粘土、全、中风化熔结凝灰岩组成,岩体破碎,强度较低,存在低速破碎带,且为浅埋段。

2.2地表沉降回归分析

针对韩杖子隧道施工过程中随时间(T)监测的沉降值(U),运用下列函数:①指数函数U=a×eb/T;②双曲函数U=T/(a+bT);③对数函数U=a+b/log(1+t)进行回归对比分析。T为时间,单位天,U为实测值,U归为回归值,单位是mm。

运用以上参数对地表下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指数函数U指=15.7572×exp(-2.0734/T),对数函数U对=17.0656-11.1615/log(1+T),双曲函数U双=T/(0.4383+0.0208×T)。进行对比分析实测值U与回归值U指、U对、U双曲线,即得到地表下沉随时间发展的时态曲线。地表下沉时态曲线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函数。

2.3隧道围岩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回归分析

利用三种函数对隧道围岩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得到的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时态曲线如图4和图5所示。

从表2和图4、图5中可以得到,对于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指数函数的相关系数r2和统计量F均大于对数函数和双曲函数,说明指数函数为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最佳数学模型,回归精度最高,为最优模型。

根据以上回归分析,运用指数函数预测出拱顶最终下沉值为Umax=27.7457mm;净空水平收敛值为Umax=6.0982mm。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对于Ⅴ级围岩公路隧道允许变形量为80~120mm,下沉率U/Umax达到80%认为围岩基本稳定。可看出,隧道拱顶围岩的基本稳定时间为15天后,预计第30天,拱顶累计沉降量为23.5142mm;周边收敛累计为5.8968mm,满足规范规定,由此可判断韩杖子隧道围岩的拱顶和周边收敛的趋势是稳定的。

对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的位移—时间时态曲线求一阶导数 dU/dT,得到时态曲线位移变化速率。可知,第10天拱顶变化速率为0.0998mm/d;水平净空位移变化速率为0.0558mm/d;第15天拱顶变化速率为0.0513mm/d;水平净空位移变化速率为0.0257mm/d,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速率时态曲线无明显下降趋势,说明隧道拱顶和周边收敛是日趋稳定的。

3.结论

本文对韩杖子隧道量测数据利用三种函数进行回归对比分析,得到结论如下:

(1)通过回归分析可以看出:指数函数和对数形式拟合精度较高,双曲函数较差,并且指数函数对隧道围岩水平净空收敛、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的时态函数拟合精度最高。

(2)运用回归分析可以确定出隧道围岩达到基本稳定时的时间,预测出拱顶最终下沉值和净空水平收敛值,对隧道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了参考依据。

(3)根据回归分析得到的时态曲线可以确定拱顶下沉和水平净空收敛速率时态曲线,用以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发展趋势,对隧道的稳定性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向东,盛超,王学兵.庙岭隧道基于时空效应的围岩稳定性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888-895.

[2]包太,言志信,刘新荣.有理函数在隧道监测数据回归分析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5):1029-1032.

[3]张向东,刘岩,孙闯.软岩隧道开挖方法数值模拟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73-77.

[4]杨昌斌,帅文,饶学治.基于联拱隧道动态设计与施工的信息化监测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5,22(9):129-132.

[5]王胜涛,梁小勇,周亦涛.隧道监控量测数据的回归分析探讨[J].隧道建设,2009,29(6):629-632.

[6]习小华,杨曼,温永华.桃墅岭隧道围岩稳定性监测[J].公路隧道,2008,1(61):43-45.

篇5: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作者】

【导师】

【学位授予单位】

【学科专业名称】

【论文级别】

【出版时间】

【关键词】

【中文摘要】 于跟社 李亚东 邹振华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 硕士 2005-3-1 交通运输论文,工学论文 本文针对大断面铁路隧道在浅埋偏压及软弱膨胀性围岩条件下的施工特点,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对应的各种施工措施和方法,详细介绍了双线双层集装箱限界黑松驿隧道的洞口浅埋偏压段和软弱膨胀性围岩的施工方案及对策、监控量

测、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应用及结果等。本文最后总结了大断面复杂地

篇6: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参数调整提供依据.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量测工作是监视设计、施工是否正确的眼睛,它始终伴随着施工的全过程,是新奥法构筑隧道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就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作简要的阐述.

作 者:杨秀飞 作者单位:贵州省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贵州,贵阳,550000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14)分类号:U4关键词:监控量测 隧道施工

篇7: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阐述了齐岳山隧道超前钻孔施工,通过对钻芯取样进行分析,总结了超前钻孔取芯技术在通过软弱围岩时的`作用.

作 者:郑渊 李玉敏  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刊 名:城市建设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 “”(21) 分类号:U4 关键词:隧道   超前钻孔   取芯   施工  

篇8: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排头隧道是福建省永春至永定高速公路 (闽粤界) 龙岩段A11合同段中的控制性工程, 设计时速80km/h。排头隧道起讫桩号为左洞ZK188+096~ZK189+141, 右洞YK188+098~YK189+130。左洞长1012.63m (短链32.37m) , 右洞长999.18m (短链32.817m) , 左右洞平均长1005.91m, 属长隧道, 采用分离式双洞布置。

2 地质状况

排头隧道位于闽西南坳陷带之广平—龙岩坳陷带中段, 受区域构造影响, 隧址区小褶曲发育, 部分地段有层间小破碎带发育, 据物探资料、钻探及工程地质测绘成果, 隧址区有4条断层F211E、F211F、F211H、F211J通过。场区上覆残坡积粘土, 下伏石炭系下统林地组粉砂岩、砂砾岩、 (石英) 砂岩。隧址区未见有影响工程稳定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等不良地质作用。但断裂构造发育, 岩石风化强烈, 受构造影响, 隧道围岩级别较低, 洞体围岩级别以III-IV级为主, 断层及进出口处为V级。隧址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 水量较贫乏, 断层与轴线相交部位为构造裂隙水, 水量相对较丰富, 地下水对混凝土不具腐蚀性。

3 隧道施工方案及监测方案确定

根据隧道洞口、洞身不同的段落和不同的围岩级别和围岩状况参照设计图纸采用合理的开挖方法, 洞口加强段和V级围岩段采用CD法开挖, Ⅲ、Ⅳ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 如围岩发生变化,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 由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四方共同确认。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的编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地形、隧道设计长度和断面形式以及支护类型和施工方法等。其内容可以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排头隧道设计必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水平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量测、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 选测项目有围岩压力量测、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应变量测、钢架内力及所受荷载量测、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变量测、锚杆抗拔力等。

4 检测数据的采集频率

监控数据的采集频率根据监控项目的不同而异, 根据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排头隧道主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如表1。

5 监控量测的实施与分析

排头隧道主要监测项目有洞内围岩观察, 包括掌子面状况, 围岩风化程度, 节理和断层分布形态, 地下水情况等, 作为判断围岩稳定情况的依据;周边位移观测, 主要采用数显隧道收敛仪测定开挖后初期支护的围岩的水平形变情况, 对采集的形变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围岩的稳定状况。拱顶下沉及地表下沉采用水准测量, 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围岩的变化对施工的影响。

5.1 地表沉降观测

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 植被发育, 自然边坡较稳定, 自然坡度15~20度, 山岭呈近南北向, 山脊 (顶) 浑圆状。进口段自然坡度15~20°, 出口段自然坡度30~45°。现对左线出口洞口进行地表下沉测点布置略作介绍, 在成洞面完成施工后, 于桩号ZK189+110处沿隧道轴线向两侧每隔2m设置一个测点, 测点编号依次从左至右为1~15, 见图2。

桩号ZK189+110处一共设置了15个测点, 地表覆盖层厚度约5~6m。从2009年12月16日至2010年4月3日, 历时110天进行观测, 统计出该时间段内个测点的变化数值, 从图3中可以看到, 12号测点与11号测点的最大沉降量达到2mm, 其他测点沉降量基本在1mm内, 参考规范要求以及考虑到测量误差, 排头隧道左线出口地表无明显沉降。

5.2 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

围岩稳定的综合判别方法包括拱顶相对下沉量及拱脚和拱腰处的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量 (测点布置见图4) 。隧道围岩周边位移是围岩动态变形力学行为最为直接和直观的反映, 可作为围岩稳定性评价及围岩稳定状态判断的标准。通过建立位移随时间和开挖掘进距离变化的曲线及在此程度上的分析, 就可以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隧道拱顶是隧道周边上的一个特殊点, 其位移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通过对隧道拱顶的绝对高程进行量测, 对一段时间内该测点测量数据进行比较, 判断拱顶的稳定性, 对采取适合的开挖施工方法有指导作用, 该手段也是防止塌方的有效措施之一, 因此应加强拱顶位移的监测。洞内净空位移收敛量测是目前洞内监测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为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最直观反映, 量测周边位移可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 而且还可以根据变位速率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 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依据。现对排头隧道具有代表性的断面量测数据进行分析, 见图5、图6。

排头隧道左线桩号ZK188+700, 该点位的围岩为中风化的砂岩、砂砾岩, 受到F211J构造带的影响, 围岩较破碎, 而设计围岩为Ⅳ级, 初支参数为Z4, 即C20喷射砼+挂单层钢筋网+钢格栅 (纵向间距100cm) +300cmΦ22水泥砂浆锚杆 (120×120cm梅花型布置) 。从图5看来, 桩号ZK188+700处断面的拱顶围岩变形可以分为三部分, 即快速变形期、缓慢变形期、稳定变形期, 快速变形期为隧道开挖支护完成后一星期作业, 日变形量大于1mm, 缓慢变形期是在快速变形期后再延续一周作业, 日变形量在1mm左右, 而后表现为稳定变形期, 日变形量小于1mm。从而判断在支护完成1个月后, 围岩已经完成变形量已经达到总变形量的90%, 该断面处围岩已经趋近稳定, 而同时掌子面离ZK188+700已经达到98m, 后续二次衬砌支护可以进行施工。

排头隧道左线桩号ZK188+965处设计围岩为Ⅳ级, 支护类型为Z4, 开挖后, 通过观察发现, 围岩特征与设计描述相差较大, 围岩表现为较破碎的强风化砂岩、砂砾岩, 局部为全风化砂岩, 而且地下裂隙水发育, 开挖后无支护有掉块现象。对此, 我部对围岩提出了变更申请, 而且获得认可, 所以该处围岩由Ⅳ级变更为Ⅴ级, 支护类型由Z4变更为Z5, 即C25喷射混凝土+挂单层钢筋网+工字钢支撑 (纵向间距70cm) +350cmΦ25中空注浆锚杆。

通过图6数据可看出, 支护完成后10日内, 围岩的水平形变速率较大, 没有收敛迹象, 而后5天围岩形变趋于收敛, 但是在2010年6月24日后一周内, 从数据上可看出, 围岩形变发生了剧烈变化, 而施工现场中, 已喷射的混凝土支护发现了环向的细裂纹, 裂纹沿钢支撑环向发展, 尤其在拱腰部位更为突出。通过分析发现: (1) 排头隧道右线下导坑爆破开挖施工的影响; (2) 锁脚锚杆施工不到位; (3) 部分中空注浆锚杆的注浆质量较差, 不能对破碎的围岩起到固结作用。因此, 针对上述原因, 我部立即采取了措施: (1) 立即停止右线下导坑的爆破开挖施工; (2) 锁脚锚杆与纵向托梁焊接加强, 锚杆的角度要准确, 按设计45°角布设, 让锚固剂密实布满孔内; (3) 对形变处增加Φ50小导管施工, 进行补注浆, 采用水泥浆—水玻璃浆双液浆, 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 压力在0.5~1.0MPa。从图6看, 7月2日后, 围岩的水平形变趋于稳定, 因此, 通过对周边收敛数据的分析, 立即改变施工方法, 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防止了施工质量事故的出现。

5.3 其他监测项目

其他监测项目包括锚杆抗拔力量测, TSP超前地质预报等。锚杆拉拔力试验是为测试锚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是一种破坏性的试验, 因此根据要求可在不同的围岩地段选择性的进行。

TSP法是利用地震波反射回波方法测量的原理。地震波震源采用小药量炸药激发产生, 炸药激发在隧道边墙的风钻孔中, 通常24个炮孔布置成一条直线。地震波的接收器也安置在孔中, 一般左右洞壁各布置一个。地震波在岩石中以球面波形式传播, 当地震波遇到弹性波阻抗差异界面时, 例如断层、岩体破碎带、岩性变化或岩溶发育带等, 一部分地震信号反射回来, 一部分信号透射进入前方介质继续传播。反射的地震信号被高灵敏度的地震检波器接收, 通过测量直达波速度、反射回波的时间、波形和强度, 可以达到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目的。

6 结束语

监控量测是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隧道动态施工的重要安全保证, 在监控过程中要保证测量的频率和精度, 遇到异常情况要勤量测, 而量测中重要的一点在于分析和指导施工。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共性和不同, 对评价施工质量和调整量测方案有很大的帮助。施工监测满足了隧道的安全施工, 同时也为变更围岩和修改设计参数提供一定的依据, 达到了施工监控的目的, 为今后的施工提供了参考。

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条件复杂, 地下水和围岩压力等作用下的荷载是不明确的, 目前对围岩级别的划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因素导致隧道设计所提出的支护结构可能不完全合适, 出于经济和安全考虑, 新奥法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监控量测来指导施工, 修改设计参数。总结监控量测的作用, 主要归结为以下4条: (1) 评价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2) 根据围岩压力的变化来确定复合衬砌中二衬的施作时间; (3) 调整支护设计参数和变更施工方法; (4) 积累资料和经验。

参考文献

[1]JTG 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2]公路隧道施工监测检测技术及实践.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篇9: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防排水技术;隧道施工;方法

1引言

中国拥有辽阔的国土面积,各类地形都有,山地地形面积也比较广,为了促进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通过挖隧道建设公路也就成了不可避免的选择。目前,提高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中的防排水技术水平是避免渗漏水现象的关键所在,因而,必须按照我国交通部和铁道部等的要求,切实提高防排水技术,提高公路隧道施工水平,以更好地促进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排水型隧道和防水型隧道概述

因为公路隧道的防排水类型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制定施工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由于排水型的隧道是没有水压的,而防水型的隧道是全水压的,因此,在施工中必须注意衬砌压力的所带来的影响。第二,排水型隧道和防水型隧道对水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通常,排水型的隧道会对水的环境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流失,对水资源产生影响。但是,防水型的隧道对水环境的影响比较小。第三,排水型隧道和防水型隧道的抗侵蚀能力的大小也不同。排水型隧道有比较小的抗侵蚀能力,防水型隧道就不同了,它的抗侵蚀的能力是比较理想的。最后,在投资以及维护费方面,排水型的隧道投资费用是比较小的,不过,它的维护费用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防水型的隧道投资是比较多的,但维护的费用却是比较低的。

3公路隧道施工防排水的控制技术

就目前的公路隧道施工防排水技术来说,超前固结注浆是得到普遍认可的一种施工的方式。使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重视了解断层、含水层以及破碎带等等因素的具体情况,以利于做出超前的措施,然后根据之前的观察和了解来决定使用单液还是双液进行固结注浆,如此一来,岩层的稳定性可以得到巩固和提高,而且,有利于提高防水以及堵水能力。就目前来说,爆破开挖是我国的公路隧道和铁路隧道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这就对爆破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周围岩层的稳定性的强弱是影响爆破质量的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爆破也是影响防排水效果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说,爆破质量是影响防排水效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所以,对于爆破方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选择预爆破或者是光面爆破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对不同层裂隙容易漏水的位置,我们可以选择设置暗埋式排水管,并且对多层喷混凝土的方法是我们达到二次衬砌和防水层间无水压目标的一种理想方式。在我国,对这种方法的开发、研究和利用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的,所以,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必须积极关注西方发达国家是如何研究这种技术以及如何使用这种方法的,从而借鉴它们的成功而有益的方法,以利于我国在此方法上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为我国交通事业的更好发展铺路。

防水板的破坏问题是很值得重视的,因为防水板的破坏对防水效果的影响是极其显著的。目前,相关的研究已经表明,造成防止防水板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二次衬砌间、喷射混凝土的压力二者之间的不协调进而导致的剪力。导致防水板破坏的原因还包括喷射混凝土表面的不光滑。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防止防水板破坏的重要方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方法一,我们可以尽量避免采用细碎石头来喷射混凝土的表层,也就是说,在初凝开始之前,可以采用机械或者是人工压抹的方法对卵石进行加工、改良,从而以利于减小防水板被破坏的几率。

方法二,必须重视对喷射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检测。由于混凝土表面的起伏不平可能导致防水板的破坏,所以,必须注意对喷射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检测,当发现钢筋、锚杆露头或者喷混凝土尖的时候,我们必须立刻把它们清除干净,然后采用砂浆罩面,以此来提高防水板的质量。

方法三,增加土工布的厚度,这一目的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防水板的垫层来实现。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增加防水板的厚度来实现,一般来说,从1.2 至1.5 毫米之间取值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增加土工布的厚度也是二次衬砌前防排水控制的重要的环节。在我国,在铺设公路隧道的防水板之前,一般来说,采用300 -400g/m2之间的土工布,用它作为防水板的垫层。因为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使防水板得到良好的保护,可以减小防水板与出期的支护或者围岩接触而造成损伤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滤水,也就是说,通过土工布的过滤作用,能够把一部分的地下水通过其他的排水管道排放出去,这样有利于减小水压力,从而会减轻组织排水管道的阻塞。安装橡胶防水带也是二次衬砌前公路隧道的防排水的施工控制方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一般而言,我们普遍采用的安装方式是预埋式橡胶防水带。橡胶防水带有很多优势,比如说,施工起来比较方便而且简单,并且它的构造具有简易性的特点,此外,它的质量具有可靠性。在安装方法上,我国当前比较普遍采用先钻钢筋孔,然后再使用钢筋卡紧紧卡住水带的一部分,再把另一部分的止水带牢牢紧贴在挡头板上。在具体的现场施工中,我们一般使用搭接的方法,并利用胶黏剂将止水带的接头进行粘贴接合。还有一种安装方法,也就是使用钢钉将遇水膨胀止水带固定在预留槽内,但是,这种方法更具优势,因为此种方法操作简单而且方便,同时有比较好的施工效果。

4公路隧道防排水普遍使用的方法

4.1安装纵向排水管的方法

纵向排水管就是指顺着隧道的纵向来设计,并且安装在衬砌底部外侧水管,这种盲管不仅能使防水板的垫层下的水排出去,而且能使环形排水管里的水排出出去。但是在安装之前,必须重视保证安装基面的平坦性和齐整性,与此同时,一定注意保持排水坡度的稳定性,坡度中间千万不能有扭曲、凹陷的情况出现,否则,容易导致泥沙沉淀其中进而堵塞水管。

4.2安装横向排水管的方法

横向排水管的布设方向必须与隧道的轴线成九十度,也就是说,布设的方向要与隧道的轴线垂直,横向排水管的位置是在衬砌基础或者是路面的下方,它是对纵向排水盲管与中央排水管起着重要连接作用的水力通道。我们一般采用硬质的塑料管,把它当做横向排水管,但在施工中,必须注意预留好接头,这样做有利于在地面施工时能够更方便地将其连接到中央排水管。此外,必须高度重视对横向盲管的进行全面的检查,接头的密实性、牢固可靠性、接头的位置是否出现了断裂的情况,我们都要对其进行检查,另外。必须尽量使中央排水管、纵向盲管二者之间的水路不堵塞。

4.3安装环向排水管的方法

环向排水盲管的作用是很大的,它能够为岩石表面与初期支护喷射砼二者之间提供一个泄水的通道,同时,也能使初期支护喷射砼与防水板之间的水更方便地排泄出去,然后都顺利地往下面渗透,最后进入到纵向排水管。环向排水管的设置更加多变而且灵活,因为它的设置要根据地施工中水的渗漏情况来具体决定。

5结束语

要想攻克隧道渗漏水这样的关键难题,我们必须设计出科学的步骤,同时要严格根据示意图进行施工,重视做好防排水的控制工作,此外,在运营期间,对维护问题进行周详而细密的考虑,总之,要把这些细节和步骤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

参考文献:

[1]白爱明.公路隧道施工防排水施工控制要点[J].山西建筑,2010(2).

篇10: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信息化技术在地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通过杭州地铁4号线市民中心站取消换撑方案阐述了信息化技术在地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并指出该项目通过监控量测反馈的`信息对基坑支撑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后,施工工序减少,难度降低,进度加快,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作 者:刘绍云 张有勇 LIU Shao-yun ZHANG You-yong 作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宝鸡,721006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35(24)分类号:U231.3关键词:基坑开挖 支撑方案 信息化 监控量测

篇11: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 要: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能够帮助档案信息数字化构建,提高管理效率,使之规范化、标准化,当前档案工作呈现出资源多元化、载体多样化、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计算机;高校档案;管理

一、高校档案管理现存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一)高校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在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学校领导对档案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一般认为,高校的发展重点只在教学和科研上,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的事,与学校其他教学科研部门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导致了一些重要的文件资料不能及时归档,造成积压甚至丢失,严重的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二)档案的管理方式落后

近年来各高校档案馆(室)的馆藏数量都在大幅度增长,并且这种增长势头继续保持,增长幅度还在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档案馆藏更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但是面对档案的增长,许多高校的档案工作还停留在以手工管理为主的落后管理方式上,即使有条件的学校以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计算机的功能也仅限于简单的检索和查询基本信息及事务,没有建立无纸化电子档案和图像、声音、文字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档案管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档案管理耗时长、速度慢、利用率低、信息涵盖不全等问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电子文档不断出现,这不仅极大的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还加大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校还仍旧应用传统管理方式,就很容易导致检索速度慢,查准率、查全率低,档案材料不齐全等问题的出现。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还需不断提高

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缺乏具有全日制档案管理专业毕业的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缺乏既懂信息化技术又通档案业务的“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档案人员的素质还需不断提高,在完善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对现代化档案管理理论不断钻研,在科研成果上有所建树。

二、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一)构建档案信息数字化

数字化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趋势,要实现文档信息完整完善的存储,就必须结合光盘存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宽带数据通信传输技术,让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化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之一。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配置两台服务器组成了双机后备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结构、TCP/IP等;通信协议、Un5X操作系统、Win-dows 操作系统、Oracle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300GB的HP磁光盘库、多种类型的扫描仪、MPEG-1及MPEGZ压缩系统、专业级录像播放编辑机,使用多种软件开发工具。将档案目录建库、纸质、图片、播音信息数字化,使得来馆查档者可在阅览室直接上机,检索浏览馆藏档案信息。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可以大大的提高档案的检索利用效率,丰富了档案开发利用手段,加快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的步伐,同时一批珍贵档案原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随着档案数据库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化手段的档案管理形式会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其作用也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二)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首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可以使档案工作部门快、精、准地完成各项任务,实现档案工作技术走向现代化道路的目标。

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

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让他们学习先进技术和操作方法。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热爱档案事业,掌握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最新科学管理技术的档案专业人才。

三、16校档案管理的发展前景

(一)档案资源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睿土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变得丰富多彩,而在档案资源中,也日益展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以纸质文件为主,各种电子文本、音像资料、网络资料等在高校全部档案资源的比重日益增多,面对这一变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首要的就是强化档案资源的收集,不断丰富和优化档案馆藏结构,突出电子文档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及时调整档案接收领域和接收内容,把接收范围扩大,实理档案资源多元化。

(二)档察载体的多样化趋势

由于档寒资源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档案载体的多样化,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成为了档案存储的主要内容。文字信息是指以符号形式存在的信息形式,每括汉字在内的由各类字符组成的文本,主要用于褒字处理,但是这种传统的纸质载体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尤其是电子档案的高速发展,决定了档案载体必然会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电子档案保存中,一般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如照片、录音、录像等多种载体档案)的处理、录入和保存,采用光盘系统作为海量存储系统。

(三)档案工作现代化趋势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面对高速的信息流通和传递,必然要求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对信息文档进行采集、存贮、处理和祗出速度,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档案部门是信息部门的组成部分,档案工作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梢案管理工作应该以崭新的面貌服务于高校师生,逐步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氤、不断的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改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档案信息的多元化,档案娠务对象、服务内涵、服务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科学发展观来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利用信息化技术去武装自己,提高档案管孵的综合素质,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为帝蚊全体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期宠献:

[1]杨敏.高技档案信息服务机制创新[D].浙江大学,2005.

[2]吕元智 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管理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

[3]刘本科.高等学校信息资源管理应用集成平台的建设研究[J].信息技莉每信息化研究与探讨,2005(4).

[4]董宝青 推进国家信息资源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中国档案,2005(6).

[5]王艳琴.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要有的放矢[J].兰台世界,2005(3).

[6]连红.构建高校系级教学档案体系的新思路[J].浙江档案,(5).

[7]叶昌莲,试论IS09001质量标准与高校学生档案管理[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篇12: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企业信息化就是实现企业决策职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商务运作电子化等,而实现这些都不能离开计算机技术。现代科技发展迅猛,网络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资讯和信息,企业决策者仅仅靠自身判断是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的。本文主要是描述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为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企业信息化 科学决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逐渐与国际社会接轨,各行各业企业管理都开始走向现代化和正规化,并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集成,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经营决策智能化,商务运作电子化等,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营销论文“ target=”_blank“>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1、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信息化其中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帮助企业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率。企业信息化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和员工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能具体了解到员工的想法和工作情况,有效的保证了管理的规范化。

(1)企业通讯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缩短了企业空间距离,实现了各部门“近距离”联系和控制。许多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了腾讯通和OA系统等一些计算机技术,大大拉近了公司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距离。这种管理不但使公司更加的和谐,还是决策层的决策更加的正确。企业实行这种管理和监控有效的保障了公司的运作,加快了公司的管理结构的优化,甚至是加快管理层次的转变,从而实现企业的扁平化管理。公司会议有传统的人人到场转向现在的视频会议和网络会议,这样不但节约了参与者的时间,还加快了整个企业的运行效率。网络会议正逐渐的代替传统的会议模式成为企业会议主要方式,它的出现不仅为企业节约了成本,还在很大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管理的进步以及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企业使用的通讯软件也不断更新,这些软件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快速传递信息的软件使企业各部门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2)计算机技术能够准确而快速的分析企业信息。对信息的准确把握和分析是企业决策层做出正确决策的可靠依据。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部信息量也会逐步扩大,各层的信息汇集量也会越来越大,而大量的信息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和分析。传统的信息的汇总和分析都是依靠人力来解决的,但其效率和效果都不能让人满意。此外,通过人力来汇总会导致信息丢失和信息失真,进一步导致企业决策层做出错误决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计算机技术具备运行效率高,计算准确等优点,真好弥补了人为的不足。

计算机技术的这些优势真好符合企业对信息的处理。企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利用大量计算机技术,将会是企业介绍大量的成本和人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给企业决策层提高可靠的依据。使决策更加的科学和合理,这也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具体表现。

2、计算机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

(1)企业财务数据监控

利用计算机技术,从而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的核心部门就是财务系统,其对企业起着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系统的数据准确性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决策和发展方向。计算机技术的集成性能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监控,从而决策层能够随时的获取正确的财务数据,并能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

(2)企业的财务分析

运用计算机技术,从而保证了企业财务分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计算技术利用其自身的逻辑性,用于财务分析,为企业提供科学的分析数据和分析结果,实现财务分析数据的科学化,避免人工误差,帮助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3、计算机技术在企业运营方面的应用

(1)计算机技术的集成性使得企业人力管理更加安全和顺畅。

企业的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因而备受企业关注,计算机技术通过集成人力管理的各个模块,实现人力的动态管理和数据化分析,保证企业可以及时得到企业人力的状况和前景分析,提高企业对于人才的预警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从而使得决策层可以快速做出反应,保障企业人力安全。计算机技术在人力资本管理上的应用还表现在其先进的信息收集系统,可以为企业收集和储备大量的备用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人力资本输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大规模的减少工作量,从而减少人力管理成本,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和企业人力资本储备的最大化以及人力资本运用的科学化。在人力成本核算上,计算机技术可以集成财务与人力的双重功效,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人力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计算机技术为企业采购及物流储运提供有序的保障。企业的采购及物流储运系统需要顺畅的流程和密切的协同才能发挥其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计算机技术通过各类系统集成,可以实现采购、储运、物流的最优化配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低化,从而在保障企业产品供应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科学的计算机技术在运营调配中起着以往人力无法达到的作用,强大的运算能力保障了其作为调配中心的作用,安全快速的调配方案保证了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降低自身成本,获得客户认同。

4、结语

我国企业正在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进程中,需要大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而计算机技术是加快我国企业快速发展的垫脚石和可靠保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在建设信息化时比较顺利。计算机技术运用在企业信息化中,企业的发展速度将大大提高,经济利益和营销论文” target=“_blank”>市场竞争力也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篇13:光面爆破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国家重点公路青岛至红其拉普线马站至莱芜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位于山东省沂源县张家坡境内。黄家峪隧道为分离式单向三车道行车双向隧道, 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K 153+155~K 154+347, 长1 192m, 右线起讫桩号为K 153+210~K 154+335, 长1 125m。按隧道分类属于长隧道;左线隧道位于直线及R=4 100m圆曲线上, 右线隧道位于直线及R=4 100m的圆曲线内。左右线隧道曲线段均不设超高。左线位于1.8%的上坡与2.5%的下坡, 边坡点竖曲线半径R=15 300m。右线位于11.8%的上坡与2.513%的下坡, 边坡点竖曲线半径R=19000m。

本隧道开挖断面围岩级别为Ⅲ、Ⅳ、Ⅴ级3种形式[1], 开挖采用钻爆法开挖、光面爆破技术[2,3]。分部开挖, 采用锚杆、喷混凝土、型钢拱架进行支护, 特殊地段采用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配合支护[4]。

1隧道正洞施工方法

正洞开挖采用分部开挖、光面爆破施工技术[5]。根据隧道围岩情况的不同:对较好的围岩如Ⅲ级围岩出碴后按设计要求对岩面施打系统锚杆并挂一层钢筋网, 喷15cm厚混凝土后方可进行下一循环开挖作业;对围岩情况较差的如Ⅳ级围岩, 施打中空注浆锚杆后, 挂双层钢筋网, 网格间距为20cm×20cm, 采用I18工字钢进行支护, 间距为1.0m, 并喷25cm的混凝土;Ⅴ类围岩施打中空注浆锚杆后, 挂双层钢筋网, 网格间距为20cm×20cm, 采用I20b工字钢进行支护, 间距为0.75m, 并喷28cm的混凝土进行强支护。

2具体的施工工艺及方法

根据隧道围岩情况进行钻爆设计, 并选取与隧道石质情况相似的围岩进行爆破试验, 同时进行机械设备和机具的维修、保养和准备火工品等材料根据隧道围岩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爆破方式:

隧道Ⅳ、Ⅴ级围岩开挖顺序图:

因侧壁导坑施工断面多, 分部支护复杂, 中壁导坑施工中施工断面少, 便于机械化施工, 支护简单, 但受力大。

隧道Ⅲ级围岩开挖顺序图:

根据爆破方案确定隧道施工工艺[5]:

2.1 施工准备

选取与隧洞石质情况相似的围岩进行爆破试验。

2.2 测量画线

开始时用经纬仪确定方向, 水准仪控制标高, 用红油漆准确绘出开挖面的中心线和轮廓线;等到开挖到300 m时, 采用红外线定位出开挖面的中心线和轮廓线, 按钻爆设计标出各类炮孔的位置, 其误差不超过5 cm。

2.3 设备

风动凿岩机就位。

2.4 钻孔

按爆破设计炮眼位置准确定出钻孔位置。周边眼钻孔时, 要保证钻杆平行于隧道轴线, 钻杆外插角不大于30°, 确保开挖台阶不大于3 cm。掏槽眼严格控制眼间距、深度和角度, 严禁炮眼打穿或相交, 掏槽眼要比其他眼深2 cm。

2.5 清孔装药

装药前用高压风将孔内的石碴和水清净。底眼用木塞堵塞, 防止淤孔;药串和起爆药卷按设计事先加工好, 盘好脚线, 分段、分号装在箱内备用, 确保装药作业有序进行, 装药作业按钻爆设计药量分片、分组进行, 实行定人、定位、定量, 并按规定捣实、堵塞炮眼。装药过程中不能损坏导爆管, 防止造成瞎炮。

2.6 连结网络、起爆

起爆采用复式网络。引爆雷管用胶布包扎在一簇导爆管自由端10 cm处。

2.7 通风排烟

起爆后, 即开启通风系统, 保证作业环境空气清新。

2.8 找顶、排险

由专人进行找顶作业, 用钢钎排除爆破面的危石险石, 并向碴体喷水降尘。

2.9 爆破效果的检查

岩石变化情况, 爆破进尺 (炮眼利用率) , 周边眼半痕率, 断面超欠挖尺寸、岩块大小等, 并据此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2.10 总结

找顶排险必须到位, 不能遗留危石。

开挖爆破作业循环时间如表1。

3 隧洞开挖光面爆破设计

Ⅳ、Ⅴ级围岩钻眼机械采用YT—29型风动凿岩机、自制掘进台车, III级围岩采用三臂凿岩台车, 钻孔采用湿式作业[6]。

3.1 爆破参数

炮孔直径:D1=42 mm、D2=55 mm。

炮眼深度:V级围岩掏槽眼2.0 m, 底眼2.0 m, 周边眼1.8 m, 辅助眼2.0 m。

Ⅳ级围岩掏槽眼2.3 m, 底眼2.2 m, 周边眼2.0 m, 辅助眼2.0 m。

Ⅲ级围岩掏槽眼2.8 m, 底眼2.6 m, 辅助眼2.4 m。

3.2 掏槽形式

采用楔形掏槽。

3.3 起爆方式

非电毫秒微差雷管传暴线连接起爆, 周边眼采用导爆索起爆, 采取不偶合装药法爆破。

3.4 爆破器材

国产Ⅱ系列非电毫秒微差雷管, 2#岩石硝铵炸药, 药卷分φ32、φ38两种。

3.5 爆破减少围岩变形控制措施

严格按钻爆设计布置炮孔位置, 掏槽眼角度控制在10°~15°左右, 眼底落在同一垂直面内, 周边眼外插角控制在3°以内。

光面爆破周边眼采用间隔装药, 采用小药卷, 将药卷用胶布绑在竹片上送入孔内, 药卷间以导爆索连接, 辅助眼、掏槽眼采用连续装药结构。

炮眼用炮泥堵塞, 长度不小于20 cm, 装药前用高压风将炮眼内石粉、杂物吹干净。

爆破工程师跟班作业, 针对掌子面围岩变化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

4 结论

在实际工程中, 隧道在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反映非常复杂, 受诸多因素制约, 场地条件、地质情况、工程辅助措施、总体工程筹划、施工管理等均会对结构施工产生影响。近年来, 隧道工程的数量和技术都有长足的发展, 其中, 不少隧道施工时都需要采用钻爆技术, 钻爆法开挖有效地避免了在长距离硬岩地层中掘进的施工风险, 极大地方便了隧道建设规划, 并能保证工程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对于钻爆法来说, 炮眼的位置确定、装药量的控制和爆破参数的选择都会直接影响爆破的质量。

摘要:介绍了黄家峪隧道爆破施工技术, 制定了爆破循环作业的时间, 对于不同的围岩类别, 确定了相应的光面爆破方案及支护方案, 为同类隧道的爆破施工提供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隧道,光面爆破,支护

参考文献

[1]杨峰, 阳军生.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确定的极限分析方法.工程力学, 2008; (7) :179—184

[2]卓国平.聋潭隧道的光面爆破.铁道工程学报, 2003; (1) :96—99

[3]葛春民.小草湖铁路隧道光面爆破设计与施工.山西建筑, 2004; (11) :129—130

[4]杜国明.自进式锚杆超前短管棚施工技术.铁道标准设计, 2005; (7) .81—85

[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 J042—94)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5

篇14:信息化技术在隧道施工管理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隧道工程;挂模湿喷混凝土技术;隧道施工;应用

一、挂模湿喷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挂模湿喷混凝土对强度的要求非常高,主要能够达到初期强度以及28d强度。如果碰到一些不规则的围岩,必须确保在添加速凝剂的同时,在几十秒至几分钟内能灌注到每个角落,以提高特殊模板的移动能力。因此,在挂模湿喷混凝土技术配合比设计時要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符合挂模喷射的强度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其一,挂模湿喷后的初始期的强度要求必须在3分钟内能顺利的流动,使其能迅速的硬化,设计主要是强度的要求;其二,保证掺入钢纤维的和易性,使其附和的强度能够确保混凝土与围岩不分离;其三,回弹率不大于6%,而且粉尘浓度最好是控制在1-3mg/m3,保持管道的畅通和良好的作业环境。

其次,挂模湿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其设计主要是控制八个方面的因素:其一,胶骨比,控制水泥与骨料的比例:1:4。如果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硬化后的混凝土造成一定的影响,控制好胶骨可以控制回弹量和初期强度;其二,砂率。它主要用于支配混凝土中钢纤维的分散程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回弹料中成分的比例。通过比对合适的钢纤维的体积含量,砂率越大则会对施工起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一般控制骨料中砂子的比率在55%;其三,控制坍落度在175-225mm内最为适宜;其四,水灰比,混凝土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灰比。如果对水灰比进行良好的控制,可以使得硬化后的水泥石结构非常的致密,而且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光泽度和平整度以及对回弹量的控制;其五,钢纤维。在挂模湿喷中,一般控制纤维率在7%

二、挂模湿喷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首先,喷混凝土的前期准备工作。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注意五个方面:其一,在喷射前清除表面的危石以及欠挖部分,通过高压水、风对杂物进行清洗,保持围岩表面的清洁;其二,如果表面存在少量的积水,利用孔排水管对土工布进行包裹,以及采用铁丝将其固定在型钢拱架上,保证初期的支护在喷射完成后,形成永久的排水孔;其三,防止雨水冲淋骨料。分开保管粗细骨料,钢纤维和微硅粉在搅拌过程中,设置好磅秤、漏斗和下料管道;其四,合理的连接湿喷机的各管路接头以及各电路的开关;其五,计算喷射混凝土的含量,适当的添加速凝剂和调节好计量表盘。

其次,搅拌、运输拌合料。挂模湿喷混凝土一般是采用一条线的施工作业,即“搅拌-运输-喷射”。严格根据配合比来进行配料施工,在骨料中加入钢纤维以及采用全自动的计量强制式的搅拌机对搅拌时间进行控制,一般在1分钟至3分钟内。钢纤维是通过水溶性的快速胶水进行粘结形成的,所以在加水搅拌合料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均匀分布。对于运输,采用两台以上的运输混凝土罐车,不会影响搅拌的时间,即在运输的同时又能进行搅拌,提高了运输和搅拌的效率,保证湿喷混凝土的充足供应。

第三,喷射作业。对于我们操作喷射机的作业人员,必须在上岗前经过培训,使其能够很好的理解整个湿喷机的构造原理。在实际的操作时,必须严格的按照操作标准作业。而且要预留湿喷机进料斗的储存量,确保均匀、适中、连续的上料速度,以及对振动筛的杂物和不合理的骨料进行及时的清理。在喷射的过程中,喷射的助手要保持混凝土管的通顺,避免在更换方向时,导致混凝土管由于急拐弯的憋劲而堵塞。而移动喷嘴时,要保证其成螺旋形的状态;喷射混凝土。在喷嘴处,雾化后的液态速凝剂和混合料进行混合、反应,使得喷射表面的混凝土的初凝能在3至4分钟内完成,10分钟后达到终凝。

第四,挂模湿喷。挂模的设计必须是容易拆、安装,并且能够方便的进行施工,如图2所示是模板接触喷混凝土示意图。

架立型钢拱架后,主要是对其进行初喷,密切混凝土与围岩表面,一般只安装一个模板,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高度,利用高压风的作用,对混凝土进行密实、挤压,喷嘴保持垂直的角度喷射混凝土仓面,并且设置模板的高度在100cm,进行连续性的喷射。如图3所示:

三、挂模湿喷混凝土的实施效果

首先,挂模湿喷混凝土一般都是利用搅拌机进行喷射,它能够很好的密实、均匀混凝土,而且合理的设置了坍落度。使得喷射手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控制影响较小,从而提高了挂模湿喷的效率,确保了隧道施工的质量。减低了粉尘含量,使得施工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第二,通过严格的监控,减低了回弹率。采用挂模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边墙和拱部的回弹率有着明显的减低。传统的工艺对于拱部的喷射效率较低,通过挂模湿喷能够大大的提高喷射混凝土的速度和生产效率。

第三,经济、社会效益。一般根据隧道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挂模湿喷技术,能够加快施工的进程,合理、安全的施工,保证了工程的质量,也使得事故的发生量减少。同时,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日喷射量,减低劳动强度以及节约了钢纤维、微硅粉,很好的控制了成本。

四、结束语

传统的混凝土喷射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隧道工程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对喷射技术进行改进。挂模湿喷混凝土技术在隧道施工中,可以很好控制各种不良的因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然,对混凝土喷射技术不能停留于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的对喷射技术进行创新,从而不断的提高隧道施工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生华.新型混凝土喷射机械手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1,24(2):86-89.

[2]挂模湿喷混凝土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z1):2484-2489.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英语作文稿下一篇:失眠记叙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