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

2024-07-26

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共11篇)

篇1: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

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

摘要: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如何搞好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分析

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探究了养护管理的对策。关键词: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管理对策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非常快,20年的时间就建成了4万公里,而美国的建设速度则是80年修建了8万公里。由于建设速度过快,养护管理明显滞后,从全国范围来讲,至今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标准没有完善,很多养护规范套用的一般公路的养护规范,不适应现有高速公路。从专业层面探讨,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各方面来讲对预防性养护都重视不够,而且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养护工作的发展,如果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就可以把一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节省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率。

1.2 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规模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体现在各地盲目引进新材料,但是往往材料内在机理及运用中的关键技术没有搞清楚就开始使用,结果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新材料的研究力度也不够,在国内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所等研究机构进行研究,仅限于研究传统问题,并且处于实验阶段,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材料品牌。

1.3 国内新设备的研制没有形成产业

现在国内很多新设备在研制过程中过多注重建设时期的设备研究、制造,而真正以养护为出发点、适应养护市场的新设备研制不多,没有形成产业和气候。

1.4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绿色养护意识不强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国内意识还不是很强。就高速公路来说,体现在建设时期土地的大量占用造成水土的流失问题、水系及植被的破坏等;目前在管理时期是否形成了绿化带,材料再生利用是否最大化等等,确实都值得好好研究。

1.5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公路养护发展趋势

2.1 路面诊断智能化

路面诊断智能化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路面检测的自动化。与之相适应的许多路面检测设备应运而生,如路面综合检测车、横向摩擦力系数检测车、弯沉仪、激光平整度仪等等,通过这些检测设备进行路面数据自动采集。大部分路面检测设备技术是成熟的,但是路面综合检测车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研究、探索、试用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武汉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路面综合检测车。第二是路面管理专家系统,其功能是将路面检测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通过数据处理评定路面使用性能和提出养护对策。

2.2 预防性养护的常态化

从目前国内养护情况看,基本上都是事后性养护,就是出现了病害才去处理问题,而真正实行预防性养护有个过程,并且取决于智能化数字处理的准确性。

2.3 养护设备的一体化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高速公路的要求随之增高,要求高速公路提供快速、安全、高效的道路运输条件,如继续采取传统的修补坑槽、裂缝等的方法,耗时长、效果差,影响道路安全畅通,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养护施工设备的一体化。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生产了现场热再生养护列车,它代表当今世界养护施工机械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集加热、铣刨、摊铺等功能于一体,每工作日可以对1~2km沥青路面进行再生养护,大大提高了养护效率,减少了占道时间。

.4 养护材料的节能环保化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可以缓解资源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养护成本,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开发了五种再生方式以及一系列成套设备,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再生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成熟程度,部分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强制规定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必须进行再生利用。1997年国际经合组织对11个国家的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发表了《道路工程再生利用战略》白皮书。我国还处在引进、消化、试用阶段,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在沥青路面养护过程中将大量铣刨料废弃,不仅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而且增加了成本。因此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养护者非常有必要增强环保节能意识。

2.5 路面结构材料的新型化

普通沥青路面设计寿命为15年,也就是说在15年内沥青路面需进行大修养护。一方面大修养护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占用过往车辆在途时间;另一方面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15年进行一次大修养护经济上不尽合理,为此部分国家不惜重金研究开发路面新结构和新材料,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2.6 养护施工社会化

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与养护施工单位基本分离,其社会化程度高不高,取决于养护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的高低,我国养护管理也逐渐在向这个方向转化。3 养护管理对策

3.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2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PMS)、桥梁管理信息系统(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3 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3.4 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

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参考文献

【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趋势[J].河北公路交通,2007.【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篇2: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

王俊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公路养护机械化的发展现状、需求趋势及发展对策研究,针对山西省地区公路车流量大、重载车辆多的特点,特别是超载车辆严重的情况,指出了发展公路养护机械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关键词] 公路养护机械现状发展趋势探讨

随着公路建设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公路的改建、拓宽、升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公路的通车里程大幅度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国等级公路里程已达到360.96万公里。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公路养护的技术、质量、效率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养护机械化是确保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实现有效、快捷和安全的有力保障,是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内外养护企业为了适应公路养护特别是日益增长的高速公路养护的需求,以研究开发节能、环保型的养护材料为着眼点,不断推出新的养护工艺和与之相配套的机械设备。

1.我国养护机械的发展现状

我国公路筑养护机械起步比较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我国公路建设处在以砂石、水泥路面为主的时代,对公路养护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公路养护大多以人工养护为主。进入八、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引进、吸收一些国外先进的公路养护技术和养护机械,特别是近年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引进先进的养护机械创造了机遇。我国现有的筑养路机械企业,其中主要以生产公路建设用施工机械为主,同时生产一些各种小型公路养护机械和少量大型的公路养护机械。但是从近年公路建设的总体上看,我国的养护机械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品种、数量、质量都难以满足我国公路维修养护作业的需要,部分类型的公路养护机械国内还是空白且不能自主生产。

2.我国养护机械与国外发展的差距

以山西地区为例,由于近年大规模的公路快速建设,养护技术及机械设备与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相比,发展比较缓慢,加上环境因素以及技术条件的制约。目前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公路养护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我国的公路养护机械、材料的研发比较缓慢,产品少,规格不齐全。山西地区专业生产公路养护机械的企业比较少,养护机械品种、数量不能满足山西地区公路建设的需求。以高速公路防撞护栏清洗车为例,山西地区仅有山西交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一家在生产,而且该防撞护栏清洗车研发、更新换代比较慢;缺少能进行沥青路面现场再生的加热、铣刨、破碎、喷洒、拌和、重铺、压实等作业的综合路面养护再生设备。

(2)养护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的养护作业主要以人工养护为主,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无论是养护机械开发研制还是对设备的操作维修,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必须加强对养护作业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

(3)缺少养护设备的专用底盘车。目前,我们在养护机械的改造上,缺少专用底盘,都是以东风、黄河、福田等汽车地盘或洒水车上改造,其功率不能满足养护机械的要求,制约了国内养护机械的发展。公路养护机械专用底盘,应在其前、后部位配备机械、液压、电力等输出接口,配备更换工作装置的悬挂装置,例如:防撞护栏清洗车可以快速更换护栏清洗装置,除雪车可以快速更换除雪铲等。

(4)养护工作目前应用最多、工作量最大是坑槽修补,其技术多为传统的热补,其机械设备是国产的、小型的机械和机具。近几年来虽然开发了一些新设备,但可靠性、实用性较差,技术水平低,难以满足养护的需要。以山西地区为例,公路车流量大、重载车辆多的特点,特别是超载车辆严重的情况,路面的坑槽和裂缝是路面的主要常见病害,需要的养护工作量较大、配套的机械也多。

3.我国养护机械的需求趋势

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车流量和车载的不断增大,对公路的养护机械水平、养护质量的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必将加速我国养护机械的发展。目

前对道路养护的投资,主要用于路面的维修、养护。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一些早期建设投入的公路即将进入早期养护、维修阶段,大规模的养护时期即将到来,对养护机械和技术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公路养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逐步提高我国筑养路机械的水平。筑养路机械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调整产品结构,以生产质量好,可靠性高、技术含量高的养护机械设备,努力减少与国外的差距。

4.公路养护机械的发展对策与探讨

随着通车里程逐年增加,特别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对公路养护的技术、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确保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实现良好、快捷和安全运输的必要条件,是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养护质量、降低养护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的重要保证。

(1)选择养护机械设备时,一定要考虑其是否适合本地区公路的养护作业要求,因为只有适应养护作业,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优势。

(2)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注重“一机多能”,减少闲置设备,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公路机械养护随着区域、季节、气候的变化而不同,若采用单一功能配置方式,利用率低,管理困难。一机多用,满足不同的作业需要,适应今后公路养护的发展方向。

(3)推进和加快沥青材料再生设备和沥青路面重铺再生机械的发展。沥青路面旧料的再生可减少沥青、石料等原材料的消耗,同时可避免铣刨下的废弃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使沥青路面成本降低,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建立有效的公路养护、维修管理系统,公路养护维修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利用公路养护维修方面的资源,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以最低的费用获得最佳的养护维修效果。

(5)增强我国养护机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国内养护机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养护技术创新体系,才是我国养护事业的发展的必由之路。

(6)加强新型养护材料、工艺和设备的综合研究。公路养护随着路面等级、路况、环境及养护工艺的不同,选用和开发养护机械的养护工艺也有所不同,而我国等级公路发展时间还不长,养护工艺尚不能完全定型。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公路养护机械的同时,必须进行新型养护工艺、养护材料和养护设备的研究。

(7)转变观念,重视预防性养护。扭转重公路建设、轻日常养护,重维修、轻预防的观念,加强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工作。公路预防性养护可以延缓由于交通和环境载荷的作用而引起的路面性能的恶化并延长它的寿命、减少路面周期养护费用,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而实行科学系统的预防性养护是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公路路况检测设备的研制和生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路况检测设备一般包括空洞检测车、自动弯沉检测车、路面颠簸累计仪、车辙测试仪和抗滑阻力测试仪等。美国由于在高速公路使用前期投入预防养护工程的资金不足,导致了后期花在重建工程上的费用特别高,这是一个让我们引以为戒的教训。

我国公路建设处于大发展时期,必将给公路养护机械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降低养护作业成本、提高公路养护作业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使公路养护作业水平和公路建设持续发展水平相适应,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何挺继靳长征,筑路机械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万澄宇,我省高速公路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辽宁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篇3: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

1 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非常快, 20年的时间就建成了4万公里, 而美国的建设速度则是80年修建了8万公里。由于建设速度过快, 养护管理明显滞后, 从全国范围来讲, 至今还未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高速公路养护技术标准没有完善, 很多养护规范套用的一般公路的养护规范, 不适应现有高速公路。从专业层面探讨, 预防性养护严重滞后, 各方面来讲对预防性养护都重视不够, 而且没有形成规模, 制约了养护工作的发展, 如果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 就可以把一些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节省养护成本, 提高养护效率。

1.2 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规模化程度不高

一方面体现在各地盲目引进新材料, 但是往往材料内在机理及运用中的关键技术没有搞清楚就开始使用, 结果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新材料的研究力度也不够, 在国内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所等研究机构进行研究, 仅限于研究传统问题, 并且处于实验阶段, 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材料品牌。

1.3 国内新设备的研制没有形成产业

现在国内很多新设备在研制过程中过多注重建设时期的设备研究、制造, 而真正以养护为出发点、适应养护市场的新设备研制不多, 没有形成产业和气候。

1.4 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绿色养护意识不强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国内意识还不是很强。就高速公路来说, 体现在建设时期土地的大量占用造成水土的流失问题、水系及植被的破坏等;目前在管理时期是否形成了绿化带, 材料再生利用是否最大化等等, 确实都值得好好研究。

1.5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 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 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 监管不严, 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 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 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2 公路养护发展趋势

2.1 路面诊断智能化

路面诊断智能化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路面检测的自动化。与之相适应的许多路面检测设备应运而生, 如路面综合检测车、横向摩擦力系数检测车、弯沉仪、激光平整度仪等等, 通过这些检测设备进行路面数据自动采集。大部分路面检测设备技术是成熟的, 但是路面综合检测车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研究、探索、试用阶段, 还没有形成规模,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武汉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的路面综合检测车。第二是路面管理专家系统, 其功能是将路面检测数据进行储存和分析, 通过数据处理评定路面使用性能和提出养护对策。

2.2 预防性养护的常态化

从目前国内养护情况看, 基本上都是事后性养护, 就是出现了病害才去处理问题, 而真正实行预防性养护有个过程, 并且取决于智能化数字处理的准确性。

2.3 养护设备的一体化

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高速公路的要求随之增高, 要求高速公路提供快速、安全、高效的道路运输条件, 如继续采取传统的修补坑槽、裂缝等的方法, 耗时长、效果差, 影响道路安全畅通, 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养护施工设备的一体化。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生产了现场热再生养护列车, 它代表当今世界养护施工机械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集加热、铣刨、摊铺等功能于一体, 每工作日可以对1~2km沥青路面进行再生养护, 大大提高了养护效率, 减少了占道时间。

2.4 养护材料的节能环保化

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可以缓解资源压力,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养护成本, 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系统研究, 开发了五种再生方式以及一系列成套设备, 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再生技术, 达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成熟程度, 部分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强制规定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必须进行再生利用。1997年国际经合组织对11个国家的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发表了《道路工程再生利用战略》白皮书。我国还处在引进、消化、试用阶段, 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在沥青路面养护过程中将大量铣刨料废弃, 不仅破坏了环境, 浪费了资源, 而且增加了成本。因此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养护者非常有必要增强环保节能意识。

2.5 路面结构材料的新型化

普通沥青路面设计寿命为15年, 也就是说在15年内沥青路面需进行大修养护。一方面大修养护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占用过往车辆在途时间;另一方面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 15年进行一次大修养护经济上不尽合理, 为此部分国家不惜重金研究开发路面新结构和新材料, 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2.6 养护施工社会化

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与养护施工单位基本分离, 其社会化程度高不高, 取决于养护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的高低, 我国养护管理也逐渐在向这个方向转化。

3 养护管理对策

3.1 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

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 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 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 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 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 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 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2 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 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 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 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 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 (PMS) 、桥梁管理信息系统 (BMS) 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 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3.3 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

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 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 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 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 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 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 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3.4 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

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提高路面耐久性, 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 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 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 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 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 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探究了养护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趋势[J].河北公路交通, 2007.

篇4: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管理

1.机械化养护的重要性

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内容较为复杂,并且养护工作非常繁重。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标准较高,技术要求更加规范严格,使用传统的依赖人工作业的方法来进行养护作业,很难满足目前现代化高速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要求,而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养护方法是以机械化养护为重要标准的。养护作业实现机械化可以有效、快速、安全地确保高速公路的通畅,能够更好的提升养护作业的速度、质量和效率。所以说养护作业机械化为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向。高速公路养护机械设备是养护作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现代化养护作业方式的重要基础,其标志着高速公路养护作业能力的效能水平,同时机械化养护作业在提升养护作业效率的时候,也提升了养护的总体效能。

2.养护机械的管理

2.1转变管理思想,树立新的理念

不管是养护企业自己出资金购置的还是上级拨款下达机具购置费购置的养护设备均要进行统一且行之有效的机械管理程序。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健全养护机械资产账目,并且建立养护设备的全部参数档案,具体包括养护机械的原始技术文件、维修记录档案、运转记录档案,技术改造档案等等。要强化养护设备的人员考核和单机效益核算,如单机设备的油料使用量、设备的完好率、个人的工作量、设备的维修换件次数、单机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目前的设备更好的发挥经济效益,更好的达到提高单机设备机械效率、降低养护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

2.2实行机械设备租赁化管理

根据现代高速公路大修养护的特点,在每年只能在气温较高的一些月份进行养护,例如一些省份高速公路只在每年5~9月期间开展大修养护,一般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时间要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时间长许多。所以在非养护期间对养护机械设备进行统一对外租赁的经营管理方式,由机械设备维护单位负责机械操作管理。这种方式既能锻炼操作人员、机械管理人员,还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闲置时间,增加单位的经济收入,还能为设备操作人员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环境。所以养护机械租赁式管理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特征的方式。

2.3完善管理制度

第一要建立机械设备资产台账,实行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包含交接登记表、机械设备技术文件、维修记录、技术改造资料、运转记录等。第二是强化机械设备的效益核算及单机考核,比如月完好率、维修换件、油料使用、台班成本与利润的核算、日工作量等方面。

2.4强化安全管理

养护机械使用部门要制定规范化的养护机械安全管理制度,还要设置相应的部门负责安全管理检查。养护机械安全事故是机械设备管理的核心,任何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但能引起相关人员的伤亡及设备的毁坏,还能影响养护作业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的损失。所以养护机械管理及使用单位要时常进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积极执行贯彻学习一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养护机械设备开展不定期和定期安全督查,及时发现各种安全养护隐患。

2.5加强机械成本核算

从源头上改变过去上级公路单位计划性统购统配分配养护单位急需机械的做法,建立健全“投资人一管理人一使用人一受益人”的新型管理模式。公路处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并且分析论证以后,按照养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列出科学的短期或中长期的采购规划,申请养护设备经费,通过少量采购试用后,下达招标采购,按照养护里程及养护等级分配到各公路段或养护公司。总而言之,随着公路养护机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新型的管理模式呼之欲出,新型的管理人才是公路养护管理不可或缺的主角,而建立专业化公路养护保障队伍是新型管理模式下公路养护设备发挥最大效益的重要保障。

2.6采取维护统一管理

加强养护机械设备维护管理,规范的维护机械设备是开展动态管理的重要内容,维护机械设备不但要注意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还要注意机械设备经济效益。要安排责任心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安排实力强、信誉好的专业维修企业,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这样才会更好的保证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及完好率。提升人员素质。只有加强人员素质管理,才能提高对设备的管理水平。所以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和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养护机械的总体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坚持进行业务培训、继续教育,才能满足高速公路养护机械的要求,改善设备管理水平。此外还要专人专机、定编定机,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机械管理人员保持相对稳定,最终才能让养护机械经济收益提高。

3.高速公路养护机械发展趋势

高速公路的养护作业要求以机械化为主,同时日常维护尽量实现高效迅速,控制因为养护影响交通的时间,维修工作要按计划分段分车道开展,做到尽量不中断交通、不占用较多的车道。针对以上特性,高速公路养护机械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一机多用型机械设备,由于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内容复杂,同时需要经常性的维护作业,开发一些机型配置多种作业装置,符合不同的工作要求,是高速公路养护设备发展的方向之一。其次是养护机械设备要小巧能干机动灵活,因为高速公路线路较长,养护机械设备可以高速通达,养护设备采用轮胎型最好。占车道少,减小对另外车道运行的影响,能保证养护区域车辆减速后通行顺利的要求。最后是养护机械智能化、自动化,随着机电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微机控制已开始运用到养护机械中,这些技术的采用让养护机械具备了施工快速、准确、质量好的技术特征,同时高速公路的养护机械还有向环保、绿色、人文养护方向发展的趋势。

4.结语

高速公路养护机械的发展要求实现养护作业的机械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养护机械设备管理的专业化、现代化为高速公路养护作业提供了重要的设备保障 通过提升养护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各层次之间的技术合作,才能减少一些主观的管理错误,才能促进高速公路机械化养护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宝山.公路施工养护机械(第1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2.

[2]闫佐廷,许光君.公路养护机械(第1版).东北大学出版社,2012,02.

篇5:探讨与浅析公路绿化与养护管理

探讨与浅析公路绿化与养护管理

公路绿化有利于保护公路沿线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以下探讨了公路绿化的范围、作用、设计原则及其养护管理工作.

作 者:李波 作者单位:柳河县公路管理段,吉林 通化,1353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30)分类号:关键词:公路绿化 养护管理 环境保护

篇6: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

5月31日至6月2日是端午小长假,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按照相关规定,端午小长假期间上高速公路仍需正常缴费通行。

据了解,按照规定,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只有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4个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上高速不享受免费通行政策。交通部门称,端午、中秋、元旦高速公路不免费的原因是,这3个法定节假日的出行人数没有其他4个节假日多,中秋节与国庆节较近,元旦与春节邻近,而端午节因农忙、学生中高考等因素,客流量比较低。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快速增长、道路服务年限的增加,我国高速公路已进入建设与养护并重的时期,2000 年以前建成的1 万多公里高速公路已全面进入大修期,2008 年底以前建成的5 万多公里高速公路也普遍进入缺陷责任期后的正常维修养护期,工作量越来越大,技术含量愈来愈高,社会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此,需要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及时掌握各种病害的状况和成因,正确选择使用养护维修技术和方法,适时进行养护维修,以确保提供安全、快速、经济、舒适的现代化交通条件。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养护已经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市场,需要更多的人才进入高速公路养护领域,但由于许多企业对高速公路养护这个新兴行业还存在认识误区,以为凭借以前新建高速公路项目的经验就可以满足高速公路养护市场的需要,往往在投入上存在不足,使得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质量与实际需

篇7: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村道)是全县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十一五”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时期,近年来,由

于省市政府有关政策的出台,竹溪县掀起了公路建设新高潮,农村公路得到飞速发展,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使竹溪县农村交通面貌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群众称赞“路通车通民心通,‘三个代表’在交通”,农村公路工程切切实实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称道的“民心工程”。但是,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将是下一步工作的主题。公路验收通车后,农村公路的养护机制、资金的筹措、路权路产的维护、如何开展日常养护等等问题,都亟待公路管理部门去探索和解决。为此,笔者通过对竹溪县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并结合实际,对目前建成的农村公路在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基本情况

至2006年底,竹溪县县道、乡道、村道总里程2644.43公里。其中县道4条308.98公里;乡道52条690.73公里;村道204条1644.72公里。县道、乡道、村道等级公路为1404.59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3.1,其中:三级公路247.19公里,四级公路151.79公里;等外级公路1239.84公里。15个乡镇均通公路,353个村通公路,占行政村总数的90,公路密度为0.86,每万人拥有公路为79.7公里。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农民出行难为目标,全县累计完成通村水泥路174个行政村694.4公里,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4%,公路网络逐渐趋于完善。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是下一步工作的主题。如果辛辛苦苦修建起来的农村路几年就坏了,那民心工程就变了质。但是,由于受资金限制,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目前处于无人养护、无人管理、水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状态,导致了只建不管,重建轻养,公路损坏严重,逐步形成了新的“行路难”局面。

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不足、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

(一)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

首先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兴建一条通村水泥路,省市给的仅是补助资金,当地乡、镇、村还需筹集拼盘资金,据了解,竹溪县393个行政村中95无村级经济,所筹集的拼盘资金是按每户人口数而筹集,因此,再筹集一笔巨资用于公路的日常养护就显得后继乏力、力不从心。其次水毁经费无着落。自然灾害是不可预见的,暴雨过后塌方的清理,挡墙、涵洞、路肩、边沟的修复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如水坪镇前进茶场公路全线6.19公里,总投资110万,省补每公里10万,自筹资金40多万元。又如龙坝乡吴家坝村公路因无法解决水毁经费,但为了公路正常使用,村委会贷款用于恢复路况,但如何还贷将又成为村委会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

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作为“通达”“通畅”工程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如我县近几年完成的“通达”“通畅”路都是标准很低的准四级公路,特别是山岭重丘区的农村公路,因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墙等公路配套设施,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如泉溪镇坝溪河村公路挡墙受投入资金的限制,未用砂浆浆砌,受去年夏季暴雨的影响,路基被冲毁,板块被架空,造成重大损失。

(三)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

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工程技术力量和养护管理力量,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而无力再来兼顾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进去后往往是条“死胡同”,需原路返回,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同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

三、加强农村公路监管的对策

为了使乡村奔向小康社会的通村水泥路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笔者认为当前应尽快落实以下措施:

(一)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篇8:浅析高速公路的管理与养护对策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项关键的要素, 即道路, 尤其是高速路。在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中, 高速路发挥的效益非常显著。因此与之相关的管控活动就变成了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内容。怎样确保道路朝着积极合理的方向发展, 有效地体现出其应有的效益, 实现发展顺畅, 实现利润高效等等的一系列的意义, 都会和费用有很大的关联, 工作者的管控和装置的规划等很多事项, 是否可以凭借最低的费用, 最优秀的品质实现养护活动是非常关键的。所以, 合理的养护活动必然变成了当前道路管控的前进方向。而且, 必须经由合理的管控方法, 才可以有效地提升管控能力, 进而从根源上应对养护活动。

2 道路养护工作面对的不利现象

因为高速路的建设活动非常的迅速, 以往的养护方法很显然已经不能适合当今的时代特征, 现在反映出的不利现象主要的有如下的一些内容:

2.1 管控模式不顺畅

现在的养护活动通常是完全事业型的模式, 就算是变成单位性质的, 它的运作体制还是未离开此类管控体制的约束, 无法符合其管控运作规定, 此类要素已然反作用到养护能力的提升上面。

2.2 养护运作模式不合理

针对养护活动的规定设置的比较繁琐, 没有全面的认知, 缺乏制约。关键体现在对活动责任没有深入的分析, 监管进行的不是很顺畅, 处置力度不够, 对养护费用没有落实好, 不关注科技事项, 没有形成综合化的单位模式。

2.3 没有养护相关的规定

到现在为止, 国家没有综合的养护规范等标准, 相关的资金负担等没有综合的考量制度, 非常的不固定;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 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2.4 活动的信息化能力不高, 设备不配套, 而且其养护活动不具有有效地技术性特征

虽说极个别区域的道路配置了许多全面的养护装置, 不过对于设备没有有效地适应水平, 对其性能的研发等不是很充分, 对设备的使用性不高, 导致大量的装置无法有效地实现其应有的功效特征。

2.5 工作者的综合素养不高, 无法合乎当今的道路养护活动的规定

通常来讲, 进行该项养护活动的技术工作者所占据的比例不是很高, 对于各种全新的设备以及技术等的适应性不是很好, 进而使得养护活动无法顺利进行。管理者对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对人才的投人不足, 还没有从落后的手工养护的思维中解放出来, 造成养护人才短缺, 没有了科技创新的动力。上述问题已严重制约了高速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 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3 针对道路开展的养护管控方法

3.1 确保养护管控模式符合规定

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构设置为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下设线路管理处、专职养护处, 而且有专门的养护设备, 平时的养护等活动都是有相关的工程机构来开展的, 针对那些面积比较大的项目通常是综合各分析。此时, 实行内部单位行政管理, 养护经费包干, 所有的养护活动都可以自行进行, 对于暂时性的问题都能够有效地应对, 不过在体制的发展过程当中, 也同样表现出了一定的弊端。队伍庞大, 职工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生产效率低下, 养护成本高, 浪费严重, 严重影响了养护管理的规范化, 专业化、科学化的进程, 同时这种封闭式的管理, 也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养护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3.2 管养分离, 提高养护队伍的专业化程度

当前高速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为一体, 所有养护作业实行内部单位行政管理, 养护生产单位小而全, 担负着各种养护作业任务, 而每支队伍又很多都是从地方临时招收的人员组成的, 技术水平低下, 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相反, 高速公路需要的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养护维修作业, 而这样的养护作业又必须由高效率、高技术的队伍和设备来完成, 如果关系处理不当, 必然造成大型养护机械设备的搁置, 工作效率的降低。如果管养分开, 把养护作业推向市场, 管理部门重点加强路况普查、检测与评估, 养护作业的招标与质量监督等, 这样, 不仅可以引进专业化的养护队伍, 而且可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加强我们的养护水平和质量, 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培养一批现代应用型人才。

3.3 关注科技, 切实提升管控能力, 认真地落实养护工作

目前, 在高速公路管理中, 无论是在路面检测, 还是在数据采集, 计算机综合处理等方面都缺少一套成型的、科学的、权威的并且有推广价值的养护管理系统, 所有的都还是开始时期, 其检测措施不精确, 而且功效不高, 花费的资金非常多, 信息采集等的积攒并不合理, 因此在管理相关的层次上要确保其有前瞻性。由于社会不断进步, 以往的养护措施此时已无法符合当今的交通设备的规定, 要切实的使用优秀的养护装置, 同时还要做好技术革新活动, 提升活动品质以及功效特征。不过, 由于受到当前的管控模式以及资金的约束, 其机械化性能并不能和社会总的发展模式相一致。走机械化养护道路, 必须配备相应的专用机械, 对于比较贵重的养护设备, 可以采用社会雇佣的办法解决, 这样可以减少初期的资金投入和日后的维修管理费用。

3.4 提倡“重建设, 重养护”, 加强早期预防性养护

高速公路从通车运营开始, 各项养护管理工作也就应运而生, 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就是“预防为主”。“高速公路建设质量高, 早期预防养护没必要”的论断在实践中是站不住脚的。实践证明, 做好早期养护, 及时弥补建设过程中的不足, 改善各项技术状况, 对于延长道路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 抵抗早期的疲劳破坏, 延缓大修周期, 减低养护成本都有很大的益处, 所以建设和养护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

3.5 切实提升工作者的综合素养

在平时的活动里, 要想确保养护模式等合乎规定, 就要确保相关的工作者的综合素养高尚。我们发现, 在平时的工作中, 很容易发生不利现象, 因此规定工作者要有优秀的管理素养以及精准的管控水平, 而且, 还要关注具体事务, 将决定的信息成立在非常多的养护活动之上, 确保其开展顺畅有序。

3.6 形成合理的规章体制

只有确保规章模式合理, 才能够防止彼此间发生互相推诿等的问题, 通过制度来规范工作者的活动, 确保养护活动开展顺利。第一要做好巡查活动, 要认真地分析道路的确切要素。第二, 要不断的将设备等的维修养护模式开展好, 将具体的权责定位到具体的人的身上, 而且形成有序的操作规定, 按照时间开展检查活动, 做好考核活动, 确保装置合理有序。最后, 做好计划以及费用管控工作, 保证所有的活动都可以顺利的开展, 创造出一种非常有效地活动环境。

高速路的功效和特征, 使得其养护活动受到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要将建设以及养护等活动都当成是活动的关键, 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养护活动顺利开展。结合当今的市场发展规律来看, 为了确保道路的性能得以有效地发挥, 相关工作者要从道路协调发展的层次上分析, 认真的开展养护管控活动, 切实落实好养护工作, 确保其能够朝着更加积极合理的层次前进。

参考文献

[1]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办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1]交通部.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评办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2]李平.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思考[J].科学之友, 2007, (1) :65-67.[2]李平.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思考[J].科学之友, 2007, (1) :65-67.

篇9: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120-01

1 公路养护管理实践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1.1 公路养护管理实践特征

公路养护管理的优质开展,可延长工程服务使用寿命,营造舒适、畅通公路运营环境,强化地区经济交流建设,并创设显著效益。基于养护作业实践,公路养护管理体现了一定的强制性和处置对象整体广泛性,其实施管理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随时性与专项性,养护实践手段也需体现一定创新性与精细化,且需要操作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得素质技能等综合特征。公路养护管理涵盖路面、基础环节养护、桥涵、交通项目、绿化设计与附属设施规划设置等工作。应遵循相关机构的规定,提升养护管理规范性、技术可行性,并应对病害部位做到快速修复处理,依据作业规范规程合理应用安全管控措施。

1.2 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公路养护管理实践,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层面存在着一些弊端问题,体现出了一定的欠缺性与滞后性。如缺乏养护管理定额与统一评估标准,且相关养护设备存在配套率欠缺等现象。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普遍应用事业型体制,相关费用由上级单位下拨并利用拨款支付方式。这样一来则对社会市场的良好创建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会对社会融资形成抑制作用,对养护管理工艺创新、技术发展、管理机制优化极为不利,并会对养护管理水平提升、管理规模延伸扩充形成不良制约。管理层则由于欠缺对养护管理综合效益的科学认识,错误认为公路养护仅能创造社会效益,却无法形成显著经济效益,因而无法提升公路养护管理费用投入。公路养护的具体体现则表现为后劲不足;无法注重科技进步、手段创新的弊端问题。再加上公路养护管理队伍需投入较多经费,令公路养护管理无法实现良好的按需养护与管理。当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实践中还没有颁布统一的定额操作标准,对于养护作业环节的相关经费支出则欠缺良好参考依据,因而势必提升其投入拨付随意性。对于公路工程养护管理整体质量水平的评估则始终应用传统好路率标准,无法综合考量他类社会服务具体因素。现行较多公路养护作业为节约成本投入,仍旧多采用手工模式,无法良好的引入专业性养护控制模式,更不能很好的做到新工艺、良好施工技术与适应性材料的全面推广与深化应用。优质高效的公路养护管理不仅需要生产建设人员全面支持,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国民保护公路、爱护公路整体意识也应进一步强化。公路管理应通过对相关公路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渗透,创设良好的公路应用与实践服务环境,进而促进公路运输事业的科学发展与全面提升。

2 新时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趋势策略

基于系统理论,公路养护管理实践是公路工程经营建设的优化完善与持续延伸,可对其应用功能形成良好保障激励。伴随我国路网建设的逐步完善,工程养护管理在全面公路体系中则巩固了自身主导地位,并发挥了核心价值。为此,新时期公路养护管理应就其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实践策略,提升养护质量,创设显著效益。

2.1 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应在实践发展中进一步优化完善

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是明确权限职能,规范管理流程的重要依据,涵盖对机构组织的科学设置,机构层次的优化调整与人力资源的完善协调。同时还包括实践管理标准、作业规范的统一制定。传统体制建设虽发挥了一定服务价值作用,并令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定实践经验。然而,该类管理模式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无法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建设需求与公路养护建设客观标准。因此,公路养护实践发展,应促进运行机制的优化完善。首先应明晰公路工程发展建设趋势与实践管理特征,遵循统一集中操作原则。即应基于领导的集中管控,采用细化分级管理模式,同时应创设养护管理评估、实践技术、方案与定额量化统一标准。同时应配备专业优质养护管理人才队伍,通过技能培养、技术知识传授、精英人才优质选拔、配置良好设备机械、引入安全管控措施,提升养护管理科学时效性。应确保公路工程的规范养护,做好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并提供优质、丰富、全面的信息资料参考,为交通公路事业的良好决策、优质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提升养护管控效能,决策管理模式应由经验型管理合理转向专家智能控制模式,创建系统化公路工程养护建设标准数据库,全面激发路面、桥梁信息管理、维修养护专家决策管理体系引导辅助作用。评估养护管理质量水平相关标准创设,应逐步树立综合指标人性化服务理念,令其形成对公路应用服务能效、环境质量的综合直观评价。

2.2 公路养护管理实践技术发展趋势

优质、创新的养护管理技术是确保公路畅通服务运行的核心基础,因此,新时期公路养护管理应积极引入创新实践技术、科学工艺手段,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可科学研发地理交通信息体系、提升公路养护现代化效能水平。基于空间数字化信息管理模式,营造可视化监控管理体系。同时可逐步引入丰富功能工具,辅助公路沿线分析研究,形成立体三维空间模式,令实践管理更加便捷简化,数据控制体现良好的时效性,并为公路养护创设科学全面的数据参考,辅助实践决策管理。公路养护管理未来发展应逐步引入高新技术、优质检测方案营造质量评估、养护管理智能化管控模式。可逐步引入雷达手段、精密传感装置、长生波技术,拓展自动化检测控制,实现良好的无损检测管理,令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评价、进展监督、病害研究提升效率、增加便利性,并创设良好的经济效益。实践管理中还应继续推广新工艺、手段、材料的科学应用,令公路路面整体耐久水平显著提升。新时期,我国公路养护工作应广泛引入沥青、合成材料、封层技术,优化工程建设整体可靠性,进而实现良好的节约成本、降低能源消耗科学目标。

2.3 促进养护管理机械化,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规范建设

公路养护管理应树立机械化控制目标,引进优质机电液集成技术、节能方案、电子显微手段,营造低污染、高效养护机械化生产模式。同时应对自动化故障监测体系进行深化开发,优化提升公路养护机械整体可靠性、适用性与易用性。应秉承多元化发展理念,完善机械设备制造工艺技能水平,促进其服务效能的优化提升,并合理延长产品应用寿命。为提升养护管控效能,应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建设,提升监管力度,营造依法治路优质环境,为公路公益服务性能发挥创设完善保障。相关政府单位应提升监管控制力度,明确主管机构合法权利,并创设良好的社会、政府联合监督管理氛围。

3 结语

总之,针对公路养护管理实践特征、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明晰其发展管理趋势、制定科学实践策略,才能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实现良好效益目标,并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的持续、全面、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秀丽.浅谈公路机械化养护监理[J].科技信息,2008(6).

篇10: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

科学规划农村公路建设,不断深化县乡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

作 者:玉艳丽  作者单位:钦州市交通局,广西,钦州,535000 刊 名:大众科技 英文刊名: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U418.2 关键词:农村公路   建设养护   统计分析  

篇11:浅析公路养护发展趋势与管理对策

【摘 要】: 简要分析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同时就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两大趋势作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面对WTO,为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应该采取的一些对策。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s briefl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wo development tendencies of 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And it presents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hat 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 welcome coming of economic globlization and knowledge economic.

【关键字】: 项目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对策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endency, Countermeasure,Present Situation

前言

项目管理的英语表达是“Project Management”。然而在英国建筑工程领域,对“Project Management”的正确理解应是“业主的项目管理”。这就是说,英国的“Project Management”与我国的“建设监理”从性质、工作内容以及代表谁的利益来看应是等同的。所不同的是“建设监理”强调的是社会机构代表业主的利益进行的项目管理,而“Project Management”强调的是业主的项目管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国际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由1979年的几家发展到今年的上百家,由最初的单纯劳务承包,发展到今天工程总承包。无庸讳言,中国已成为建筑大国。同时,我国的建筑市场也实行了“门户开放”,许多境外建筑承包商进入我国承包工程,从而加剧了国内建筑市场竞争。但从我国建筑企业实际情况看,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上与国际惯例尚有较大差距,影响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清楚的了解我国工程项目的现状以及缺点,改革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是建筑企业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代项目管理学科起源于5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CPM和PERT技术,60年代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取得巨大成功,由此风靡全球。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有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特点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重要分支学科“工程项目管理”,1982年引进到我国,1988年在全国进行应用试点,1993年正式推广。2000年1月1日开始,我国已经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招标投

标法》。这个法律涉及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为我国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例如:1998年特大洪灾期间决口的九江长江大堤;1999年4月出现的重庆綦江彩虹桥坍塌;宁波大桥出现的严重事故;北京西客站的质量问题等。这一系列的工程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究其原因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性经济管理组织。

2.法律、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闻。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有些却采用议标或是假招标,大搞“人情工程”。3.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许多投资者普遍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祸根。4.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前国家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这表明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还没有在科技教育界取得共识,也说明了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还很落后。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1.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我国投资企业达32万家,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达3577亿美元。我国的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与此同时,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企业必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另一方面,入世后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并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名成员国,我国的企业可以与其他成员方企业拥有同等的权利,并享有同等的关税减免,在“贸易自由化”原则指导下,减少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批程序,将有更多的公司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并逐步过渡到自由经营。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高素质项目管理班

子,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关键;(2)、必须了解和掌握FIDIC合同条款,搞好索赔,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必须学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4)、必须掌握国外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5)、必须学会按国际惯例解决项目承包中的争议问题。

2.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当今更新最快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项目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另一方面,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来临,与之相应的项目管理也将成为一个热门前沿领域。这一动向提醒我们,项目管理正成为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知识经济时代的项目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这个过程单靠工业、农业那样的重复、批量的生产是无法实现的,这时先进管理手段——电脑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无论网络时代还是知识经济时代,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离不开电脑手段。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实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许多项目管理公司也开始大量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同时还从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的项目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新世纪的项目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三,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1.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赢得竞争胜利和保持优势的可靠保证。目前,我们的企业管理还过于粗放、松弛、缺乏科学管理,远远适应不了市场形势的发展要求,因而加强和创新企业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创新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方法创新。观念创新是动力,制度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源泉,方法创新是保障。

(1)、观念创新是动力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强大的挑战,特别作为长期依赖铁路施工的传统企业,由于市场发展趋势,铁路、公路、水利、市

政等工程建设,工程造价和单价大幅度降低,提质不提价,使得企业运作成本加大,利润所剩无几,甚至是亏本经营。为此,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更新观念,加大管理力度。

(2)、制度创新是前提

项目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益,并开拓源源不断的市场。科学合理地设臵项目部,做到人员精干高效,协调控制有力,实现项目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等要素的最优组合,强化以责任成本管理为中心的各项管理,是创新工作的难点,其重点是要加强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创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核心是全面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强化工程项目过程控制,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主要措施是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和弹性用工制度,强化质量、效益意识,提高责任成本管理水平,立足于项目,着力于项目管理,使项目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3)、技术创新是源泉

当今的世界,已进入科技昌明的时代。项目管理要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首先要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是国内建筑业技术创新的集大成者,我们在许多项目工程中已应用推广。昌吉世纪花园工程,2003年荣获自治区优质工程新疆建筑工程天山奖,因在施工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和“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妇保院二期扩建工程,应用了8项新技术,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示范工程,该工程继获得市优、省优工程后,已申报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其次是项目中开展群众性的QC攻关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又一重要手段,我们在这方面常抓不懈,取得显著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5项成果获国家级奖,11项成果获省级一、二等奖,8项成果获市级一、二、三等奖。其三是加快人才培养,为项目技术创新提供保证。为适应建设项目领域不断发展和项目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需要,必须加快高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以重点工程为舞台,加快培养青年人才群体,委派他们担任项目经理助理、项目工程师等职务,让他们在施工第一线挂职锻炼。

(4)、方法创新是保障

管理方法创新是项目管理有机处理和协调好工期、质量、成本多项目标的关键,是项目管理成败的重要保证。

进度控制手段创新。作为进度控制来说,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性的控制点,并从阶段性的成功取得最后的成功。

质量管理方法创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企业要获得市场主要靠质量。质量控制核心是落实质量责任,应当坚持做到时间再紧程序不超越,任务再重标准不

降低,条件再差要求不放松。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实现不断创优和铸造精品工程的目标,赢得客户满意,从而不断开拓新领域,占领新市场,最终达到市场创新的目的。

成本控制措施创新。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5)、加强管理创新训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重点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经理职业化队伍,这是我们当前要解决好的最为关键的问题。目前集团项目经理的现状是:数量不少,结构失衡,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使用脱节,特别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项目经理不多,以致在选用项目经理时,经常是捉襟见肘。项目经理,他上对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下对作业层负责,在企业法人代表的授权范围内,对外与业主打交道。因此,项目经理必须利用企业法人代表授予的权力,来实现企业法人代表委托的责任。与此同时,我们各级组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培养项目经理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把好选拔任用关。要把那些有本事、靠得住的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项目经理岗位上来。选好用好人是项目管理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2.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的“鲁布格经验”到今天,项目管理对建筑业的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业一方面为人类建筑美好的居住空间,同时又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例如:由于建筑工业大量使用合成的化工材料,使得一些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卤化物的材料暴露在大气中或与在自然的氧化作用下,释放出相应的气态化合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污染;由于机械化施工而产生的机械废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固态建筑垃圾等。

因此,在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的今天,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土地、自然资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集中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研究上,忽视了对人们行为的主要对象——项目进行可持续性研究。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推广和发展项目管理的组织方法和实施方法,是当今项目管理领域的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虽然只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细小的分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态度去认真的从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成功。

四,结语

总之,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积极推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创新,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融合国际管理惯例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新经验和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创新,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丰富提高,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一定能够创造新的经验,取得新的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为出版社,1987

(2)(美)J.D.费雷姆,《新项目管理》,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

1(3)(美)笠兹纳著,杨爱华,杨磊,王增东等译,《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4)赵涛,潘欣鹏,《项目整体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上一篇:公司人力资源的自我评价下一篇:纪念改革开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