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思考

2024-05-28

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思考(精选9篇)

篇1: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思考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指政府将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这是一种“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投资、贷款贴息”的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减轻财政负担,提那一世小说网 http://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而且可以通过财政资金引导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建设。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可以让政府退出垄断性行业。正因为如此,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购买的方式给民众提供公共服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则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上海、广东、浙江等地都已先后出台了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我市其实早就有类似的做法,可以说早已踩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鼓点上,只是当初没有将其归纳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或者说不是有意识地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而已。

一、我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现状

我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项目购买、一种是岗位购买,目前还更多地体现在项目购买上。

在我市一些重大文化活动或品牌文化建设中,政府不包办一切,采取委托生产获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服务领域,政府加以引导或者采取奖励措施。譬如2006年,我们在举办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时,与南京华威公司合作,政府买单,演出经营承包给对方,成功举办十六运开幕式暨大型文艺演出;我市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打造的文化服务品牌——“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由文艺团体每年提供1000场演出,政府每场补贴3000元,文艺团体则下基层、下农村无偿为老百姓演出,用政府购买演出活动这种方式惠及农村百姓;农家书屋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品牌,截止2008年底,我市已建农家书屋1300家,采取“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的方式进行,每新建1家,政府补贴1万元的物资(书橱4张,图书240 册,音像制品100张),也可以由热心人士自建、政府予以冠名,正因为如此,这项民心工程得以在我市迅速推开,预计在2009年底实现全覆盖。我市倾力打造的的环濠河博物馆群,目前已集聚30多个博物馆,除了国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外,其他的博物馆如审计博物馆、珠算博物馆、城市博物馆、体育博物馆、风筝博物馆以及待建的眼科博物馆等,均为社会各行业所办,不仅弥补了国办文化在资金、内涵、体量等方面的不足,而且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各县(市)区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方面也有很多有益的尝试。

至于岗位购买,目前主要集中在南通博物苑的保安保洁岗位,南通博物苑是张謇先生创办的,园苑合一的管理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现在南通博物苑实行免费对外开放,这让更多的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充分享受到文化服务,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更多的文化权益,但另一方面,占地 7万多平方米的南通博物苑其保安保洁也是繁重的任务,再加上博物苑是我市重要的对外窗口,经常面临各种重大接待任务,这更对保安保洁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博物苑对保安保洁工作采取社会化管理,通过岗位购买,与中房物业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既减轻了管理压力,又减轻了财政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新生事物,社会各界对此了解甚少,不少市民对此还很陌生,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由于文化服务大多为公益性文化服务,其经济效益难以显现(起码在短期内无法显现),所以社会力量参与的热度还不高、积极性还不够,政府的奖励措施也没有完全跟上;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均衡;评价、论证体制尚未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也不配套,在购买公共服务的环节上缺少有效监督,容易滋生新的腐败等等。

三、几点建议:

1.政府严格制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项目、内容,每年年初确定当年需购买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并列入当年的财政预算,及时向社会公布,购买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

2.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补助,对博物院、纪念馆等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加大开放补助,将补助资金纳入单位预算予以安排,确保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

3.加大对高档演出的补贴资金。近年来,我市引进了《云南映像》等高档演出,但由于资金匮乏,引入的高雅演出相对甚少,国内外真正一流的团队无法引进,不能适应南通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目前,连云港、无锡等市每年的“新年音乐会”以及其它大型演出都是由政府出面组织,浙江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省的一些市级大剧院每场演出政府都予以补助,有鉴于此,建议政府给予高档演出补贴,确保我市每月都能邀请国内外优秀剧目,高档文艺演出在我市能够持久不断,从而满足我市观众的高层次文化需求,同时还可以每场演出有30%的票作为低价票给平民百姓,让更多的市民享受文化权益。

4.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补贴。按照中央提出的“企业经那一世小说网 http://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加大对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补贴,力争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让农民群众在田间村头就能欣赏到优秀的中外影片。

5.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的建设力度。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的要求和“2311”标准(20m2以上房屋、30种以上期刊、1000册以上图书、100盘以上光碟),加大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的建设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面建成农家书屋。

6.加大基层文化站和高素质基层文化骨干队伍建设力度。根据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继续增加对基层文化站的投入力度,同时采取鼓励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对现有基层文化干部加大培训力度,让送文化的火种在基层落地、生根、发芽、开花,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保持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7.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应实行阳光操作,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对通用的后勤岗位的购买,建议由编制、人事、劳动、财政、物价等有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必要时设定指导价;聘请一批资深文化学者,设立专家库,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科学论证,要规范论证过程,纪检部门全程监督,避免逃避论证监督、引发新的腐败等现象和行为的发生。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篇2: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思考

摘要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通过行政体系以及作为其延伸的企事业单位承担着各种公共服务的供给。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和精细化,政府也在从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向公共资源协调者的角色转变。逐渐兴起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以其专业性、志愿性、公开性、非营利性等特点,成为帮助政府承担部分公共服务职能的适宜主体。拓展公共财政提供公共服务的使用途径,特别是通过契约化的形式,将公共服务外包给非营利组织、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是提高公共财政的使用效率,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效力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公共财政支出发展的国际趋势。在公共财政体系中建立对公共服务的购买制度,提高民间非营利组织承担公共服务的能力,对于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字 政府购买 公共服务 非营利性组织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内容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契约化提供模式政府提供资金、社会组织承包服务、合同关系实现特定公共服务目标的机制,其本质上是公共服务的契约化提供模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核心是建立契约式服务提供模式,而不是建立雇佣关系,它要求作为购买方的政府和作为被购买方的社会组织之间保持独立性,社会组织独立决策、独立运作、承担责任,政府依据合同进行管理,对绩效进行独立的评估。其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采购的一部分 政府采购包括货物、工程、服务的购买,其中的服务包括政府自身的后勤服务,更主要的部分是公共服务。政府采购以竞争、公开原则为一般性原则。非营利组织是公共服务购买的重要对象 公共服务购买的对象包括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事业单位等,其中非营利组织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在中国,非营利组织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类型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三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同于公共福利、财政拨款或对非营利组织的资助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同于公共福利,如免费医疗、免费公共交通等。

它的主要目的不是特定的公共服务目标,而是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能力建设和发展。财政资金应该协调兼顾公共服务购买和对非营利组织资助两方面的关系。

二、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一)政府自身生产公共服务的能力局限,需要多元的社会化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促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角色和职能 中国正在加大力度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达到社会和谐与持续发展

三、中国政府发展公共服务购买的主要原则

(一)通过政府购买推进契约式公共服务

(二)财政资金在公共服务领域普遍建立购买机制。

(三)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主要承担者,中央政府负起转移支付和规范责任。

(四)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公共服务购买流程,发展多元化购买机制

(五)建立多元专业监督机制,保障公共财政合法支出 监督管理是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保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可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六)面对中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及政府职能转型的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有必要尽快转变理念,确立公共服务购买机制,在公共财政资金使用中健全公共服务购买的程序。

(七)立足地方实践,在建立契约、引入竞争、改善程序等不同层次上推进公共服务购买模式

(八)促进非营利组织发育,为其参与购买创造政策环境 非营利组织是公共服务购买的重要参与主体。非营利组织的发育,也是建立公共服务购买契约关系的基础。促进非营利组织发育,首先需要开放的法律政策环境,使其法律地位合法化。目前非营利组织存在的法律形态多样,有作为社会组织注册登记,也有作为企业登记,还有不具备法律地位的各种组织。现在已有部分地区和社区民间组织等领域,开始试行备案制,但这些组织大多仍然不具备正式的法律地位,在参与服务购买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突破合法性瓶颈,规范组织行为,形成广泛的社会组织市场,是公共资金向社会进行购买的基础。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四、存在的问题

缺少对组织发展的配套支持资金。目前中国政府购买多是一时一事性的政策,缺乏对组织长远发展的考虑和资助性的组织发展资金,它容易忽略了非营利

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缺乏对非营利组织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如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地位、税收政策优惠等政策。

五、政策建议

基于现有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建立公共服务购买机制,需要创造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购买的政策环境,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现有政策进行改进:

第一、将公共服务购买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政府采购在中国已经有明确的立法和流程的不断规范,进一步的突破是将采购法中的“服务”从行政机构接受的服务扩展到公共服务。

第二、健全公开透明规范的公共服务购买流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要建立健全财政程序,提高采购资金预算透明度,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规范政府购买行为。

第三、将非营利组织明确纳入政府购买的范围。

第四、为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购买竞争提供更加公平的政策。在转型阶段,已有财政资源支持的事业机构与完全社会运营的非营利组织在运营成本、政策倾向等方面处于不对等地位,购买服务应充分注意政府主办机构与民办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公平性,为民办非营利组织提供更公平的政策环境。

篇3: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思考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医疗保险

时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购买公共服务作为创新国家治理方式方法的积极尝试,涉及到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关系模式、公共服务的内部结构和提供方式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细化分类,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问题上,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均需认真考量,不能一哄而上,尤其是在医疗保险领域政府如何购买公共服务,更需对医疗保险制度的私人服务内容、公共服务内容以及政府责任进行分析。

1政府与社会力量关系的特点与形式

1.1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安排

在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内,政府如何安排服务的提供是界定政府角色的核心。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和各国在公共领域进行的改革看,政府的角色逐渐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服务的安排者。

公共服务的组织方式决定于公共服务的属性和特点,据此可将其分为基本公共服务组织、准公共服务组织、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和私人服务组织。组织方式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经营模式、治理模式和特征(见表)。

需指出的是,研究公共服务必须考虑每一类服务的具体特征、供给框架和生产安排。

1.2公共服务生产方式的主要类型

1.2.1直接生产,主要是指政府表服务性组织特征分析直接提供公共服务,不涉及其他生产组织。现代社会中,这种生产大都涉及非常特殊的领域,如军事、 外交等。

1.2.2签约外包,主要是指政府与营利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签订供给合同,范围包括公共工程、卫生和社会福利,甚至还有法律服务、文书工程和计算机服务等。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常用模式,并随着财政情况变化而变化。签约外包可以节省政府财政支出,更可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高服务效率。签约外包的根本是服务质量和效率, 质量管理是政府在公共领域中常用的控制方式之一。

1.2.3特许经营,是政府赋予某一或某些组织垄断经营权(通常是排他性的权利),使其通过向消费者收取使用费来为生产服务提供资金,政府并不直接为公共服务付费。特许经营把地方政府从直接监管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1.2.4代用券,是政府发放给居民的公共服务消费凭证,居民可以用来替代现金购买一定的公共服务或物品。我国不少地区近年来也开始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如老年服务等方面采取代用券方式提供公共服务。

1.2.5政府补助,是指政府通过给非营利组织补助,确保其向公众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形式包括直接拨款、免税、税收优惠、低息贷款、 贷款担保等。居民可以通过接受补贴的社会组织获得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非营利组织则通过接受政府补助得到成本补偿。政府补助的领域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和医疗、某些科研项目、社会福利、基础设施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通常意义上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更多的是指签约外包,只是政府生产公共服务的方式之一。

2医疗保险制度安排的特点

为了分析政府如何购买医疗保险公共服务,首先需要分析医疗保险制度安排的特点。

2.1医疗保险制度的内在结构分析

2.1.1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管理服务

从筹资制 度安排 ( 如筹资比 例、方式、个人、雇主和政府的责任)和收支服务的角度出发,可将医疗保险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医疗保险是指为被保险对象供给服务的体制、机制和过程,涉及为了收缴和支付而设立的体制机制和为支持这些体制机制而配置的设施、设备以及人员。广义的医疗保险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缴费标准、方式、享受待遇等在内的制度安排。无论哪种,都可以基本分为保障和供给两大部分,保障体现为货币,供给体现为服务过程。保障就其内涵涉及财政来源、给付方式、给付水平、支出对象和政府的角色。供给则主要涉及设施、设备和人员的配置。在配置过程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区别保障和供给的意义在于为进一步分析政府如何购买医疗保险领域的公共服务奠定基础。

在我国现阶段,基本医疗保险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制度保障,是指在制度设计上政府在人们患病等情况下确保其保健等权利的一项制度安排。二是服务体系,是指为实现制度安排开展的经办服务和相应的设施、设备和人员等。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基本公共服务既包括保障,也包括在保障基础上的服务供给;不同点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体现为其建立和实施具有政府强制性,以货币标准来衡量,而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通常由公共财政负担,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考虑设施、设备和人员的配置问题,即要求有实物标准。

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例。其制度安排包括:一是参加者,即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二是缴费标准,按照有关规定,2015年各级财政对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人均380元。三是政府角色。中央财政对120元基数部分按原有比例补助,对增加的260元按照西部地区80%和中部地区60%的比例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四是被保险者角色。2015年居民个人缴费人均不低于120元。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是指参保者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相关业务,经办机构包括办公设施设备配置、人力资源安排等,甚至涉及人事制度。

由此可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具有私人性、公共性和政府责任分担等特征,私人性主要包括个人缴费;公共性主要包括被保险对象到所在地经办机构办理有关保险;政府责任表现在制定政策、制定标准、财政支持。

2.1.2医疗保险的私人性与公共性特征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仅仅体现政府责任,更体现社会成员、用人单位自身的责任。社会成员有参加保险缴费的义务,用人单位也有为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义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在三方负责的基础上,发挥政府的兜底作用。

2.2医疗救助的公共服务特征

在宏观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医疗救助的公共性最为典型。根据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家建立健全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医疗救助对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医疗救助采取下列方式,包括对救助对象参保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对救助对象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支付后,个人及其家庭难以承担的符合规定的基本医疗自负费用,给予补助。资金制度安排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等。管理服务包括申请、审核、公示、审批等,通常涉及民政部门、医疗费用结算等部门。

3当前我国政府购买医疗保险领域公共服务的探索

3.1把管理服务外包给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管理

把包括医疗保险的收缴、资金管理和支付等业务在内的原本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服务外包给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这既可以对政府机构及其事业单位进行精兵简政,也可以提高资金管理的专业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2通过签约外包把医疗保险交给商业保险公司管理

典型的例子是江苏省太仓市设立“大病再保险”项目。该项目由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一定标准,直接从医保统筹基金中筹资,委托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管理, 目标是为那些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超过1万元的参保人员提供上不封顶的累进比例补偿。该项目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首先, 补充、延伸和放大现有的基本医疗保险,而不是建立新的商业医疗保险险种。其次,按实际报销比例报销,这样做容易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再次,该项目不另外增加收费,“大病再保险”的钱从基本医保统筹基金中提取,不足时由财政补贴。第四,体现互助共济特点。 在这个项目中,作为社会力量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到医疗保险服务中,不失为一种探索。

3.3政府直接提供医疗救助和对医疗保险提供财政补贴

就我国而言,一种情况是针对没有支付能力或支付能力有限的困难群体,由政府提供医疗救助。另外一种情况是个人、家庭、区域由于经济原因没有能力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政府提供财政补贴。 近年来,人们通常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实施此项战略的一个选择。

3.4政府补助

这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对公立医院或指定的私立医院补助,确保其向公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形式包括直接拨款、免税、税收优惠、低息贷款、贷款担保等。患者可以通过接受补贴的医院获得更多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产品,医院则通过接受政府补助得到成本补偿。

3.5代金券

根据医疗救助标准,政府发放给居民医疗服务消费凭证,居民可以用此替代现金从公立医院或指定的私立医院享受一定的医疗服务。

3.6完善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体系

篇4: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思考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市场化的产物,是当前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成分。当前,我国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相应法律法规与完善的制度设计,有限的开展领域和范围,购买过程不规范,评估、监督环节被忽视等。本文旨在阐述购买公共服务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从明确选择标准、公开购买程序、确定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加强监督等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困境;思考

现代政府将为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作为宗旨和目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政府转变职能的直观体现,也是完整的必需环节。然而,目前我国购买公共服务的现状并不完全符合该要求。我国购买公共服务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相关理论及现状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概念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可以看作政府借助市场化的力量,把原本由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流程,交由具备条件和资质的企业或社会组织承担,政府根据服务的实际情况,支付费用给企业或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优点体现在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

公共服务产品的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由于缺乏竞争力、缺乏有效监督以及缺乏控制成本的积极性等原因,在公共服务领域,易出现“政府失灵”,以低效率、寻租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若政府包揽所有公共服务,会导致盲目建设、服务成本增加、服务质量降低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公共选择学派提出了以下对策:外部转移,将一些可以由私人部门完成的事情交出去;内部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到政府部门内部,打破垄断。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

(一)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不健全

在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制建设方面,我国目前已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但涉及到具体购买公共服务的明确的法律法规并不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①。这里没有对公共服务进行非常明确的解释,只是一笔带过。服务与其他的货物和工程有非常大的差别,因为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不能完全以具体实物的实行来展现,公共服务的购买内容与劳动力及机构的密切相关,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大多数现有的制度都具有一般性、广泛性,不能完全适用于购买公共服务。

(二)实际开展的领域和范围有限

当前,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变得日益便利。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公共服务的质量、种类有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也认识到自身的服务职责,积极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同时,持续的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也为提供更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和条件。

三、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对策

(一)明确公共服务指导目录

确定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可以从宏观上明确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哪些公共服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明确要求“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②。政府部门通过编制指导目录,研究适宜本地的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确定适合的行业,对接下来选择政府购买服务的具体项目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二)建立完善监督监管机制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督机制,既包括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监督,又包括政府对承接服务的社会力量的监督。应当以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为基础,以财政部门和职能部门为主,以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为辅,充分借助社会与市场的力量,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监督管理体系。

(三)培育社会组织,提升公共服务的承接能力

政府可以重点培育、扶持一部分社会组织,例如公益慈善、救援救助性、管理协调等性质的组织,适当降低面向基层公民的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登记门槛或要求。针对社会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培训,重视管理引导,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引导功能,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促进良性市场竞争关系的建立。让社会组织通过参与购买公共服务,逐步发展起来,真正成长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参与主体。

参考文献:

[1]王春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综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2,02:141-146.

[2]贺巧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3]瞿振雄.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4]徐家良,赵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上海的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13,08:26-30+98.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条

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

篇5: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思考

——对江苏省南通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考

随着21世纪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各级政府开始越来越多的尝试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将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这是一种“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投资、贷款贴息”的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减轻财政负担,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而且可以通过财政资金引导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公共事业建设。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购买的方式给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由于我国公共服务起步较晚,目前各城市都在摸索和学习中前进。

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

南通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两种形式:项目购买(目前主要形式)、岗位购买。

项目购买主要表现为:在一些重大文化活动或品牌文化建设中,政府不包办一切,采取委托生产获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服务领域,政府加以引导或者采取奖励措施。譬如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打造的文化服务品牌——“千戏下基层,唱响新农村”,由文艺团体每年提供1000场演出,政府每场补贴3000元,文艺团体则下基层、下农村无偿为老百姓演出,用政府购买演出活动这种方式惠及农村百姓。

至于岗位购买,目前主要集中在南通博物苑的保安保洁岗位。占地 7万多平方米的南通博物苑其保安保洁是个繁重的任务,再加上博物苑是南通市重要的对外窗口,经常面临各种重大接待任务,这更对保安保洁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博物苑对保安保洁工作采取社会化管理,通过岗位购买,与中房物业公司签订劳务合同,既减轻了管理压力,又减轻了财政负担,可谓一举两得。

现状: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新生事物,社会各界对此了解甚少,不少市民对此还很陌生,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由于文化服务大多为公益性文化服务,其经济效益难以显现(起码在短期内无法显现),所以社会力量参与的热度还不高、积极性还不够。思考: 由南通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案例可以看出,要达到公共服务购买的效果, 在公共服务社会化进程中发挥民间组织和政府部门双方的比较优势,关键是要保持民间组织在服务购买中的独立性,并建立公开的竞争程序机制,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民间组织的信任,民间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也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1、政府严格制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项目、内容,实行阳光操作,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杜绝腐败。

2、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补助,对博物院、纪念馆等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加大开放补助,将补助资金纳入单位预算予以安排,确保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

篇6: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意义

材料一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即“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是一种新型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别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正确认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1)结合材料,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决议的依据。

答案(1)①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②政府将适合市场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或市场机构承担,遵循价值规律,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供求、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注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综合运用了经济手段、法律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要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②党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服务提供方式,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遵循了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应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角度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分析设问及材料以从中找寻答题的突破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即充分发挥价格、供求、竞争三个机制的作用;又要实行宏观调控来弥补单纯市场调节的不足;自觉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相关决议的依据。本题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作出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别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的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的表现,因此,学生可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及执政方式的角度去分析说明;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用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服务需求,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因此,学生可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民主执政的方式等角度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充分认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性 发布人: 许晓环

发布时间: 2014/1/29 9:19:00 阅读次数:1442 次

充分认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逐步多样化,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同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不少领域的公共服务存在质量效率不高、规模不足和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近年来,一些地方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政策指导、经费保障、工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

实践证明,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服务业发展、引导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对于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篇7: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思考

摘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在我国也逐渐兴起。但是关于购买公共服务的著作还比较少,通过查找大量相关文献,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进行整理,具体的有购买服务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的法规政策、购买服务的内容、购买方式与机制、购买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五个方面,并对购买服务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估。

关键词: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01

目前,对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国内所进行的研究更倾向于经验性层面和实证层面,而且大都来源于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经验介绍。许多学者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进行多个层面的研究,但是更倾向于宏观和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微观层面以及实证性,因此在这方面应该加强。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依据

1.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理论是一种通过吸收商业化的管理理念,施行顾客至上这一原则:政府之于民众,拥有传统模式下官僚机构向服务提供者进行角色的转变。在公共管理中采纳竞争机制,通过在市场进行检验,吸引了许多私营部门参与到公共服务的提供中来,这一做法可以提高供给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服务管理者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在管理公共组织与执行公共决定的时候应该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释放权力的责任。公共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构建有完善的回应力和整合力的公共机构,而不是为政府掌舵航船,为其划桨。

3.政府失灵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政府失灵指的是在现代化意志民主政治中,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政府不能提高和改善经济效率,因此可以说政府的决策效率和工作效率低下。

市场失灵理论认为:资源配置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来表现的。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仅仅是理论意义上的一种假设,这种假设要求过高,实际生活中是难以满足的。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践模式

我国引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相对较晚,但其引入后,发展迅猛,许多城市将他看做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制度创新而对其大力推进。目前,我国已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达成共识。在政府购买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归纳出三种组合模式:独立关系竞争购买模式,独立关系非竞争购买模式,依赖关系非竞争购买模式。同时也可以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两种购买模式。竞争性购买有两个关键要件:一是要公开招投标;二是要在不同主体契约关系之上建立购买程序和购买合同;非竞争性购买两个要件不能同时满足,至少是第二个要件不能够满足。非竞争性购买表示购买者之间不是通过招投标来进行正常购买行为,而是由指定、委托、和协商的方式来完成的。

三、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购买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智能发展方面的的一个必然趋势,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必须要有完整的法律法规作为有效的法律依据和保障。相对来说,由于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历程较短,与之相关的法规还需完善,目前正停留在约束阶段,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相关内容和整个流程没有明确的规定。

2.购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行业性公共服务、行政事务公共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在某次购买实践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对于公共服务的养老和医疗卫生服务的购买,但是所能购买的范围有限,购买资金规模较小;由于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在购买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对政府的购买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购买服务历史不长,在监督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不能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社会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发育还处于初期,在购买过程中,政府选择性不高,我国社会组织长期对政府的依赖,没有独立的处理事情,因此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方面明显强烈没有对社会公众的真是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大多数的社会组织为非盈利性组织,他们承担着公共服务的供给,由于资金有限,依靠政府资金和其他一些社会的捐款来维持营运,从而资金问题成为的社会组织发展的首要问题。

四、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就没有有效法律依据和保障。因此要完善法律法规,我们应该把“公共服务”纳入《政府采购法》的规范对象范畴,并且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法律体系应该要包括政府从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整个过程。从资金的来源、项目的确定、项目审批到项目的执行、监督、评估都应该有法可依

2.制定相关战略计划

由于购买范围小且资金有限,制定相关战略计划及时公布采购目录,要根据购买目录将购买资金预算进一步细化,同时通过借鉴现有的评估方案,构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评估办法,同时也要建立“顾客”评估体系,并且完善评估体系。只有对购买流程细节的规划,才能促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顺利开展,提高购买效益。

3.社会组织改革

社会组织过分依赖于政府,缺乏独立性,因此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向政府“出售”公共服务来换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实施改革能让社会组织独立的进行选择,通过制度的改革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组织的地位。

五、总结

为了完善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坚持三个主体:政府、社会组织、公民。首先政府是这一行为的发出者,应该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职责,要想转变公共管理职能,就必须要树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完善法律法规,能够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其次社会组织作为中间承担者,应该积极为公共服务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能力;最后公共服务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要与公民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不符合公民需要的服务,都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参考文献:

篇8: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思考

有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研究从西方国家延伸到中国,已有一段历史。20 世纪70 年代末,随着政府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政府需向社会服务方面提供财政支出的不断增加、政府机构的财政紧张,导致政府从事社会服务的质量下降,为了改善社会服务的质量,同时减少政府的压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政府职能的改革创新,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理论,是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丹哈特作为公共管理学者的一部分代表通过对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特别是针对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中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而建立起来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重点在于“服务”。原有的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管理”及“控制”。即政府是管理者、控制者,主要掌管公共事业的发展。而新的理论则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帮助公民表达和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政府是服务部门,强调了公民的重要性,而不能只看所做的“事”。可以说,新公共服务理论吸收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合理内容,摒弃了其固有缺陷,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有某种创新和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建立一种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行政。

二、公共服务市场化机制不断发展,合同外包等方式应用广泛

由于财政危机、信用危机和服务危机,许多政府开始将采购的形式向企业或非政府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出现了福利多元化的趋势。他们将公共服务市场化细分为公司合作、私有化或民营化、使用者付费制、政府部门建立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等等。其中,合同处组织是最主要的形式。美国民营化大师萨瓦斯在《民营化与公司部门的伙伴关系》(2002)中将合同外包置于民营化的框架之下,从物品与服务的基本特征、提供物品和服务的不同机制出发,认为服务提供货安排与服务生产之间的区别十分重要。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学者区分了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两个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阐述。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关系的改变,是国外学者对政府部门的职能定位提出了新的解释和界定。美国学者唐纳德·凯特尔在《权利共享:公共治理与私人市场》(2009)中认为,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服务供给中功能的发挥离不开政府部门创造的宽松环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贺巧知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2014)中认为,西方小横幅强调合同管理,合同承包是国外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的最主要的方式。政府与确定的公共服务承接着签订承包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标准及购买金额、支付方式等,由承接方提供所要求的公共服务。

三、美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历史发展

约翰逊总统在20 世纪60 年代提出的“同贫困的战争”运动,预示着美国政府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开始,同时期,美国社会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浪潮。这些浪潮直接导致美国社会对社会福利项目的服务的急增。在没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基础下,美国政府需要对公共部门进行数额巨大的补贴,财政负担十分沉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出现作为一种创新解决方法,正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美国政府为了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外包中来,采取了多种方式,其中包括直接的补贴和合同、课税扣除、服务费、纳税减免条约等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其中两种方式:补贴和服务外包的费用。

总的来说,美国的社会组织发展历史十分悠久,社会组织为文化教育、养老等多个公共服务方面都提供了资金的捐助和人员上的帮助。在美国,非政府组织于政府机构一起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大部分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都是非营利性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容包括卫生保健、养老服务、对低收入人群以及特殊人群的照顾等等。目前,美国的养老模式主要采取的是合同外包模式。由联邦政府、州和地方各级政府来执行,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险以及低收入家庭提供的医疗补助,并给予提供医疗服务的社会组织一定额度的补助。双方采取合同制的方式,按照合同来落实养老服务,并提供不同形式的资金上的援助。

美国政府在社会组织的监管方面,美国政府主张与社会相互家督,相互督促。政府按照科学、专业化的评估标准,对社会组织所提供的服务进行严格的监管,定期组织对社会组织的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没有达成标准的服务机构进行相应的惩罚;政府同时接受社会的监督,鼓励广大群众监督政府的行为,对社会组织的资金进行监管,并对社会组织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满意度调查。

四、英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历史发展过程

英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历史比美国稍短一些。20 世纪70 年代末,英国政府提出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和效率为目标,率先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强制实行非垄断化是英国政府实行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此时,改革的目标是更注重提高“顾客满意度”以及公共服务质量,为了促成这个目标的实现,英国政府实行了“公民宪法运动”和“竞争求质量运动”。

市场检验需要确认公共服务提供的范围和性质及其他相关信息;监督、评估服务结果并及时反馈,以便及时应对出现的问题以及为下一次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做准备。

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服务外包中,强调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侧重能力构建者,未来构建者和基层资助三种不同的项目来有意识地引导社会组织,提高社会组织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的能力,来实现购买公共服务的目的。

社会组织必须通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竞争评估,政府按照已有的标准筛选出最具有资质且性价比最高的社会组织承接其项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将服务下放、但是责任保留的一种方式。需要在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定期地检查监督组织的运营过程,检验服务的质量,由于社会组织的资金是政府提供的,所以社会组织的资金与需要定期的检查,包括收入、支出、使用效率等问题。使其严格按照事先签好的合同履行法律责任,完成相应的责任义务。

相比较我国,英国政府有专门监督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来帮助政府机构对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英国政府安排监督的社会组织会按照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的规模大小、提供资金的多少,成一定比例地安排人员的数量。同时,让服务对象参与到监督中。如果提供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相应的较为完善的问责制度也是英国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主要特征。

五、西方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以上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为世界各国包括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我国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制度的改革。小结如下:

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政府占有主导地位。我们政府现在从全责政府走向中立政府,政府在权利下放的过程中,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多元化的服务供给其实含义非常广泛,政府向社会市场购买公共服务也绝非只是将公共服务推向社会那么简单。政府把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让给市场,让市场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不表明政府在此当中不承担相应的责任,要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的作用首先要确定公共服务的目标,政府要为公共服务埋单,同时做好监督人的角色。

2.政府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各国已有的经验表明,如果政府要将公共服务的生产职责交给社会组织来承担,那么首先自身要有明确且能接受并达到的规则和标准,明确在提供公共服务当中每个角色的定位及其职责,并在具体实践中贯彻执行。政府还要在已定好的规则和标准的基础上,对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的监管。英国及美国政府都有相应的法律针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以及服务提供应达到的效果做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选取了英国、美国,对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为进行了一次简要的分析,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经验,即政府要明确其在购买服务中的职责和地位;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标准,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供给服务要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刘善景.新公共服务视角下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以桃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孙露.政府购买公共社区服务——以呼和浩特市政府购买X社区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魏静.中国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王亚凤.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张建伟.西方国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对我国的启示[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篇9: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调研思考

西方践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已超过一个世纪,在我国开展是近二十年的事情。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首先发端于上海,其实践取得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类别多、范围广、发展速度迅猛,注重平台建设,推进社会组织的发育,公共服务覆盖范围逐步从城区向乡村延伸,但也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合法性不足、无清晰完善的程序、多数属于岗位购买模式、独立竞争性购买比例仍然较少。这些不足也反应了全国层面问题,需要大量的体制改进和社会组织培育以及宏观环境改善。

一、上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历程

早在1988年,上海就开始实施政府购买就业岗位,购买培训成果等中介服务的事情,但真正意义上的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1]。1995年,上海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兴建了罗山市民休闲中心,为了提高休闲中心管理效率,该局不采取依靠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等传统社区组织管理模式,而是通过协商,委托给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由其为当地居民提供社会交往、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享受公共福利服务的公共场所。这种购买打破过去只向市场企业购买服务的模式,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走向多元,而政府购买服务由此第一次进入实践。2000年,上海又率先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提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要求。紧接着卢湾等6个区12个街道开展依托养老机构进行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并逐步从养老、社区卫生扩展延伸到就业、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甚至整体化的运营。2002年,普陀区长寿街道成立民间组织服务中心,通过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方式探索社区民间组织管理模式,这种卓越探索使其在2008年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2009年又获得首届上海慈善奖。2003年,上海市政法委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组建新航、阳光、自强三个民办非企业组织,从事禁毒、社区矫正、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2]。2005年,浦东社会发展局引进民办非企业性质的 “上海成功教育管理与咨询中心”,管理新区的郊区学校东沟中学,并以契约方式委托新城教育事务所,按照“安全、规范、质量”的要求,对全区23所民工子女简易学校进行监管。2006年,卢湾区提出基层社区应有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打浦桥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作为试点单位与民办非企业的华家社区服务管理中心签订了购买协议,打浦桥社区的公共财政投入包括:硬件设施投入、实体运行日常费用以及人员费用等,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负责日常运营和管理[3]。

2006年,上海浦东新区又与民办海川学校、阳光慈善救助社、街道老年协会等8家民间组织签订购买服务协议,后又与32家培训机构签订政府购买职业技能培训成果协议。此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资金规模和项目类型迅速扩张。2007年,浦东民政局安排3000万元资金,将30多个公共服务项目委托100余家有资质的社会组织、中介机构。2008年,上海静安区购买上海静安公益场所管理服务中心的社会服务,对静安区免费开放的14个学校、29个篮球架和昌平路上新建的笼式足球场实施场地管理,主要在秩序维持、保洁、体育指导、预约等各方面事务[4]。

二、上海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

(一) 类别多、范围广、发展速度迅猛

发达国家购买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社区、养老、就业等,美国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甚至包括了道路修建、治安消防。我国由于社会组织发育程度不健全,有资质的公共服务提供者数量较少,导致公共服务领域、规模和范围都异常狭窄。总体说来,上海政府公共服务购买虽涉及行业性服务与管理类行政事务,但主要集中在社区服务与管理类,可参见表1[5]。

从地域上看,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政府购买发展最成熟和完善,不但第一个进行公共服务购买实践,还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文件,譬如《关于促进浦东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社合作关系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浦东新区民间组织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浦东新区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等,在购买过程中还委托第三方对社会组织项目进行合作审查,并跟踪了解社会绩效评估,最关键的是将购买公共服务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证了资金的稳定。目前浦东新区购买公共服务的种类已达18大类、68子项目。

上海市政府购买服务实践的资金支付方式呈多样化:一是专项业务基金。如2009年上海市民政局与区县民政局两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出资,以上海市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招投标平台,按比例配套使用福利彩票公益金,购买社区安老、救济、扶优、助残服务以及其他社区服务。还有,上海市经委从2005年起年均10%左右递增10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购买行业协会服务。二是预算外资金。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购买社会组织在社区文化体育方面的服务;三是财政预算。除浦东外,闵行区每年财政用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资金达1000万元。

(二)注重平台建设,推进社会组织的发育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说明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治理,政府与市场、社会契约或者伙伴关系已是大势所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需要相应的实现机制,这就是平台作用。譬如普陀区将全区300多家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党建工作和婚介机构监督及家庭收养的评估等职能转移给区、街道、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还譬如浦东区积极搭建政社合作互动平台,构建市民中心,任何重大决策、事项都通过该中心提前征询意见,政府与市民、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企业交流和互动都在平台交流,而这个中心运营也由政府购买浦东区社工协会服务实现。2008年,上海浦东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通过公开竞标方式获得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托管权利,政府采用整笔拨款方式投入,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现已成为上海最大社区服务中心,并成为全国社区服务中心的示范窗口[6]。2007年,静安区区委、区政府及时提出对静安区社会组织实行枢纽式管理的构想,即发挥联合性社会组织作用,以政府委托授权的形式,对区、社区(街道)、系统社会组织实现归口管理和服务,形成了“1+5+X”民管民的枢纽式管理机制,其中“1”是指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5”指全区五个街道的社会组织联合会,“X”指全区各行业条件的社会组织联合会, “1+5+X”已经成为培育和服务各社会组织的平台[7]。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仅实现了公共物品供给多元化,还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型,进而促进市场和民间组织发展。根据上海民政局统计,上海已注册的社会组织高达10200多家,而未经注册草根组织更无法统计,但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非常稀少。为此,浦东新区根据自身特殊情况做出积极努力,推动成立了社区专业服务组织(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综合治理类社工组织(中致社区服务社),促进了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还制定了专门性的社会组织扶持政策,对行业协会、民非单位的培训机构和养老机构,从建设、运营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目前浦东新区各类社会组织总数超过660余家,备案群众团体3000多个。上海市黄浦区2007年登记民间组织373个,其中社团9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78个,购买服务主要集中在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项目和社区为老服务项目上。

(三)购买的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正逐步从城区向乡村延伸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区,但是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和郊区城市化,乡村的公共服务需求也在提升,这也需要政府通过购买形式予以实现。这种购买要实现成本—效益的有效性需要几个条件:地方政府有财力购买公共服务、地方政府有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观意愿、地方有相应的社会组织为政府提供其所要购买的服务且形成竞争性市场。满足这些条件的乡村地区并不多,但上海发达的服务体系为城乡融合提供了条件。上海松江区为了让村民享受方便、快捷、优质、廉价的公共服务,全面推行小超市、小戏台、小药箱、小学校、小窗口、小交通“六小工程”,但与城区社区公共服务不同的是,“六小工程”提供服务的载体是村委会、学校等组织机构,如小学校是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机构服务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性人才培养,着力提供农民市场就业竞争能力[8]。上海浦东新区对涉农社会组织给予4万元的开办经费、运行费和房租补贴,以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提供的多样化。上海奉贤区购买公共服务主要集中在“区域型政府补贴培训项目”,如养老服务、老年活动室和服务社,财政支付其服务员岗位和保险费补贴,解决了老年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也满足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需求。此外,上海还准备在有条件的乡镇和区县推行社区保洁、居家养老、社区教育、外来人口管理与服务、中介机构的评估鉴定等方面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

总体说来,上海通过对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购买,使政府的改革意识和竞争观念得以加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政府在逐步减少事务性工作的同时,也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上海购买公共服务的不足之处

作为舶来品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全国各地的实践各有千秋,上海的购买工作主要是面向社会组织进行,其购买过程的缺陷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第一,面临合法性问题。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无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明确规定,2002年6月国家出台的《政府采购法》规定的采购范围为,依法指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虽然“服务的行为”包括公共服务,但对服务的理解仅限于政府自身运作范围,比如后勤、信息化维护等等,而政府为公众提供的服务并没有纳入政府采购的范围。上海市意识到这一问题,一些区县为此做出了改革。除上述提及的浦东新区规范性文件,2008年,静安区民政局、财政局共同下发《关于静安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新增)公共服务项目资质的规定》,对购买服务的流程、评估和标准做了规范。2010年,闵行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规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等规范文件。但是全市层面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尚未建立,规范化操作办法还未形成。这一点明显落后于深圳。深圳修订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政府采购社工服务合同》、《社工机构行为规范指引》、《政府购买社工岗位需求规定》等文件,明确确立实施范围、购买方式、服务供应方资质和能力,强化项目评估,严格评估标准,落实资金保障及合理安排资金,并要求加强过程管理[9]。上海市应加快修订《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制定相应规范文件,为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法律依据。

第二,尚无清晰完善的程序。购买公共服务应有清晰完善的制度程序,譬如服务范围、资质标准、预算管理、合同样式[10],以及多元、公正、科学的评估体系。上海购买公共服务范围虽大体确定,但预算管理和评估体系方面严重不足。预算管理方面,虽然2012年上海市准备从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文化体育、就业服务等若干领域试行“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审计评估方面、信息公开”,但总体未纳入财政预算。支付方面,上海基本采取“市级政府出政策,区(县)级政府出资金”方式,虽然经费都是政府支付但市级财政统一拨付和区县财政拨付意义显然不同。区县财政拨付意味着委托方和受托方直接挂钩,很容易促使区县政府在“强政府、弱社会”格局下直接干预社会团体内部事务和具体工作方式;而如果由市财政统一支付,那么区县政府就会更加关注实际绩效。评估体系上,上海基本处于“谁购买、谁评估”的境况。如何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引入第三方评估体系,构建专业化评估指标体系仍需探索。

第三,多数政府购买属于岗位购买模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购买岗位。譬如各类协管员,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一种购买公共服务。譬如公共厕所、公园、新建区域综合性公园、居住区配套公园整体运营。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多是项目形式,即社会组织承接的项目越多从政府部门获得,购买费用越多。上海多采取购买岗位形式,各类专业文员、社会工作者和辅助管理人员(包括协管员)队伍,分布在“条”和“块”、行业和基层,人数众多、规模庞大,其中与弱势社会群体有密切关联,主要着眼于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这些岗位的经费支出为人均4万元。由于购买经费和服务质量、效益以及项目多少无特别关系,而是与人数相关,长期实施必然造成效率低下、质量受损,当政府提出细化要求必然面临经费不足问题[11],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社会意义[12]。

第四,独立竞争性购买比例仍然很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按照竞争程度、主体间关系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独立非竞争性购买、依赖非竞争性关系、独立竞争性购买。竞争程度最直观表现就是公开竞标,相较于其他地区,上海购买形式已经多样化,譬如单一来源采购、委托管理、项目申请、意向性谈判、资助、凭单等等,但公开竞标占全部公共服务比例不足。虽然浦东出台了《浦东新区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明确规定,但真正意义上公开竞标数量依然很少。主体间关系即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是独立性还是依附性,即是否属于形式性购买,主要看社会组织是不是政府推动成立,是否需要政府经费支持其自身活动。一些学者认为上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并不是购买而是政府“给”的,主要是指社会组织本身就是政府推动的结果,对社会组织内部事务有较大干预权甚至直接任命负责人;没有明确公共服务标的,政府往往将自身意图通过非社会组织形式予以实现,无法真正培育民间力量解决基层社会问题[13];经费主要源自政府,离开政府资金无法生存。

四、结束语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在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日趋复杂,单靠政府力量已很难解决问题的大背景下,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服务而建立起来的公私伙伴关系。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是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的首要区域,在上海的所有区县中,浦东新区又最为完善。譬如购买服务数量受政策主导,缺乏整体性规划和制度性保障;当经济波动、社会发展滞缓时购买数量自然下降;政府职能改革停滞时购买相对减少,在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仍处于边缘位置,资金并没有从整体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等等。好的方向是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基本向弱势群体倾向,力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一定意义上属于“真正的”重大制度转型[14]。显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能仅仅着眼于政治形象,因此如何从购买岗位模式转向购买服务模式、从社会组织和政府的依赖非竞争性转向独立竞争性还需要大量的体制改进和社会组织培育以及宏观环境改善。上海公共购买服务的发展还需要全国层面的制度创新和工作改善。

参考文献:

[1]郑卫东.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探讨—以上海市为例.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1(2):24-29.

[2]王振海,王义.地方政府购买民间组织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9):59-63.

[3]乐园.公共服务购买: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契约合作模式—以上海打浦桥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例[J]. 中国非营利评论, 143—160.

[4][7]井志侠,高斌,戴俭慧.我国地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证研究.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64-67.

[5]陆春萍.我国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化进程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10(4):102-116.

[6]蔡礼强.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报告蔡礼强.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民间组织蓝皮书中国民间组织报告(2010?2011), 2011年.

[8]郑卫东.农村社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初探—以上海松江区为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30-141.

[9]王金根.深圳实施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研究.深圳蓝皮书:深圳社会发展报告(2011版).

[10]李海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法律规制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例.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5):93-97.

[11]唐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运作与反思[J].社会工作, 2007(21):12-13.

[12] [13]齐海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成效与反思》.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2(9):49-53.

[14]杨宝.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的比较及解释—一项制度转型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1(3):41-45.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学教育叙事论文下一篇:学打羽毛球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