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金的调查报告

2024-07-29

助学金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助学金的调查报告

关于助学金的调查报告

星期一下午,我们访问了学工部负责助学金的老师,因为老师很忙,所以我们基本采取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下面是我们在学工部老师那里获悉的情况

1.请问助学金发放的目的是什么?

答:助学金主要是资助学生的生活费的开支,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过得更好些。

2.助学金申请人数和获批人数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答:助学金有多种,其中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最广,通过率算是比较高的了。申请人数由于太多了,所以一般不予以统计,只有通过申请的比例。

(之后老师给出了去年的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学院的获批比例约为19.89%)

3.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是什么?是否有名额限定?

答:批准条件肯定是有的啊,就是学生守则上的申请条件。嗯,有名额限定,那个钱是国家给的,要是每个指标限定,那肯定是不行的4.国家助学金的审批方式是怎样的?如何来认定?没通过会是什么原因? 答:首先在暑假就要把家庭情况调查表给填好,家庭困难者要在村委会等相关部门盖上公章,并签字证明情况属实。然后到学校后,写好书面申请,连同家庭情况调查表一起交到辅导员那里。之后是审查工作,先由班级的贫困认定小组进行初步的认定,将通过者的名单上交至学院,最后交给学工部进行复审。要说不通过的话,那肯定有啊,一层层的认定就会刷掉很多人,最后交到学工部的名单中,如果有与学工部的认定条件有出入的话,还是会有一些人被刷掉。

5.助学金的等级是怎样的?

有分为两个等级的,也有分为三个等级的。国家助学金分为两个等级,一等助学金为4000/年,二等助学金为3000/年。

每年申请一次,如果通过的话,则按月发放,直接打到银行卡上。

6.助学金申请通过之后还会做什么不?

答:嗯,会。不会对全部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进行核实,学工部这边会抽出一小部分查询他们家里的情况,另外会从中抽出一些学生,找一部分同学对他们进行追踪,一般是观察他们的消费情况,如有发现不正常者,将会立即停止对该生的补助

篇2:助学金的调查报告

各有关部门领导:

你们好!我叫周兴业,男,汉族,出生于1991年9月24日,系娄底市娄星区大科办事处思乐村人,现就读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计网10341班。因家庭经济困难,需要请求解决助学金。

家庭基本情况如下:全家六口人

奶奶:彭桂英,78岁,农民,多年患风湿关节炎,行动不方便,高血压,冠心病,常年服药。

爸爸:周银华,46岁,农民,高血压,慢性胃病,经常服药。妈妈:王庆华,46岁,农民,以种田为生。

姐姐:周兴隆,21岁,学生,就读于湖南物流学院。二姐:周兴旺,20岁,学生,就读于湖南南方学院。

由于地处偏僻,农村经济落后,家里人身体不佳。三名大学生学费开支太大,每到开学临近,我爸妈想方设法筹集学费,连我每月在校生活费都不能及时寄付。家里已欠债达十多万元。家里多次要我弃学,但我坚持不放弃,只有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才能更好地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深知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痛苦,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和父母,我今特具报告,请求领导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我助学金为感!

申请人:周兴业

篇3:助学金的调查报告

(一) 潜在违约成本令承办银行举步不前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有笔数多、金额小、年限长、管理难、催收难、收益低的特点。资料表明, 2003年全国贷款大学生违约率接近20%。分析学生毕业后欠贷的原因, 一是经济状况较差、实无还贷能力;二是毕业后出现意外变故, 如自己或亲人出现重大疾病、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等;三是对还贷重视不够。

从锦州市各高校情况看, 一个年级申请贷款的就达几百人。毕业之后若学生恶意违约欠贷, 承办银行难以做到逐笔催收。形成坏账的助学贷款虽有风险保证金做补偿, 但风险保证金通常是直接划给承办银行地区总部, 由其统筹运用, 并不能保证100%支付给具体承办机构, 因此, 具体承办分支机构往往积极性不高。

(二) 高校缺乏约束学生还贷的有力手段

在国家不允许扣押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和公示违约学生名字的情况下, 高校对学生毕业后的行为缺乏约束手段。一是贷款学生毕业离校后, 在校期间贷后管理部门所建立的档案发挥的作用不大, 里面所有的信息都有可能改变;二是虽然要求贷款的学生将变更后的联系方式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 但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与学校失去了联系, 对这样失去联系的学生学校毫无办法;三是学校对违约学生的处罚中大都只是局部性的通报, 无法对他们形成有效的监督与制约, 造成贷后管理措施的作用大打折扣。

(三) 银行还款渠道单一死板, 不便学生还贷

按银行的还贷计划, 学生须在每年固定日期前, 将款项存入贷款专用的银行卡中, 银行在固定日期进行统一划扣。如果还贷学生逾期才存入款项, 则不会被划扣, 从而进入违约名单。如果学生想提前还款, 则必须到学校助学贷款唯一的代办银行网点进行办理, 不能在其他任一网点办理, 也不能通过转账、网银等其他方式还贷, 给在异地工作的学生提前还贷带来不便。

(四) 现有风险分担体制存在问题

一是政府承担比例相对较低。目前政府承担风险补偿基金的50%。而从国际经验来看, 国家一般在助学贷款风险中承担的是最终贷款人的角色, 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二是高校承担风险补偿基金的50%, 这个比例有些偏高, 影响高校、特别是非重点院校的积极性;三是银行承担风险补偿基金以外的所有违约风险, 大大增加了银行的风险责任。

(五) 个人信用体系尚不完善, 缺乏提前还贷的激励制度

助学贷款主要依托高校面向学生个人发放, 学生毕业后的流动性很强, 相当多的学生留给银行的信息只有身份证号码。如果没有健全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 学生个人的不良信用记录无法在市场上广泛传递, 难以约束贷款人。

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建议

(一) 设立合理的还款期限和方式

我国学校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是6年, 生源地贷款的还款期限是10年, 但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来看, 每年的还款压力还是比较大。对毕业后有偿还意愿、但暂无偿还能力的学生, 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比如, 规定一个还贷的工资收入起点, 月收入超过起点才开始进入还贷程序;延长还贷年限;减免部分利息;给予展期等。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应适当延长, 建议延长到10-15年。

(二) 设计灵活的还贷方式

在还贷时间上可以考虑将“一年一扣”的做法, 改为“每月一扣”, 在规定时间前还贷均视为不违约;在还款方式上, 可以设定一次偿还、在一定期限内等额分期偿还、按收入的比例偿还等多种偿还方式;在支付手段上, 开通银行卡转账、网上支付、电汇等还款等业务。还可以设计按收入固定比例的还款方式, 类似按揭一样实行“月供制”。此外, 还可考虑出台鼓励提前还贷的措施, 如按期限设置优惠比例, 越早还贷利率越低或者本金给予一定折扣等。

(三) 大力推行生源地贷款

从贷款地来看,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以学校地助学贷款为主, 生源地助学贷款为辅;从提供贷款的机构来看, 以政策性银行贷款为主, 商业性银行贷款为辅。相对于其他国家, 我国助学贷款的类型还不够多样化, 贷款渠道仍然较窄。相对于目前的高校地贷款而言, 生源地贷款能够很好地解决借贷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引入更多的受益人参与贷款, 变“单一信用贷款”为“共同担保贷款”, 有效地降低了违约风险的发生。

(四) 加快完善个人信用体系

尽快完善全国联网的借款学生个人信用系统, 并加大力度推广使用。尝试将身份证号码等终身信息与银行账户绑定, 这样助学贷款学生毕业后只要在商业银行开立工资等结算账户, 就会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留下记录, 帮助贷款银行找到借款人, 从制度上解除商业银行的后顾之忧。同时, 信用记录与银行贷款等其他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也会加大借款学生的违约成本, 打击恶意欠贷行为。

参考文献

[1]唐俐俐, 国家助学贷款机制设计中的激励相容缺失, 经济导刊, 2010 (12) [1]唐俐俐, 国家助学贷款机制设计中的激励相容缺失, 经济导刊, 2010 (12)

[2]陈媛,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S2) [2]陈媛,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 (S2)

[3]刘筠,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实施状况探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9) [3]刘筠,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实施状况探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9)

[4]钟卫东, 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政府职能缺失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10 (4) [4]钟卫东, 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政府职能缺失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10 (4)

篇4:助学金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高等学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国家助学金 调查

国家助学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的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1—3档。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并轨,国家助学金的数额和覆盖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助学金的品种、来源也日益增多。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党、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视和支持,在高校形成了对困难学生的激励机制,对于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全面成才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以及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国家助学金发放需要对学生的贫困情况进行全面地评价,需要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的困难证明以及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评议小组组成的评议组,实现公平、公正、公开地发放助学金。目前,笔者对成都大学医护学院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同学进行了关于国家助学金运用方向的问卷调查,共发自编调查问卷312份,收回286份,回收率为9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围绕受调查者的家庭情况的基本信息;助学金对受调查者的学习生活影响;助学金对受调查者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以及受调查者对国家助学金使用情况这四个方面进行的调查。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1.助学金对困难家庭学生生活的影响

92%困难家庭学生的月生活费用约为500元/月,其中月生活费用在600元以上的困难家庭学生占总数的8%,助学金的发放基本上解决了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需求。从生活的消费上可以看出困难家庭学生都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不铺张浪费,做到了勤俭节约。

2.困难家庭学生对助学金的运用情况

在国家助学金的运用方向上,由于这是一道多选题和自由发挥题,所以同学们所填的答案比较多,但主要运用于生活费、学费、学习资料和购买衣物方面。

根据调查表的数据统计来看,98%的困难家庭学生将国家助学金运用到生活费上,满足了同学们的生活需求,运用到学费的困难家庭学生也占到了总数的29%,其中10%的同学运用到了衣物和购买学习资料上,但也有3%的同学将其运用到外出旅游和购买高档用品方面,没有发挥国家助学金的应有的作用,对国家助学金的意义并不是很清楚。

3.助学金对困难家庭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

困难家庭学生的主观消费要求不高,“勤俭节约”是他们消费观念的主流,他们大都衣着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助学金不仅满足了困难家庭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帮助他们树立了自立、自强、节俭的观念。

综合来看,国家助学金还是能够较好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困难家庭学生的生活所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国家设立助学金的初衷也都是为了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但是,通过走访与调查也发现部分大学生对助学金的认识和使用存在误区,大学生的诚信在经历着考验,其中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与思想:

1、极少数大学生存在着国家免费资助的侥幸想法,加上贫困证明是由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出具,学校在逐个审核时相对困难,导致虚假证明的出现。

2、也有部分困难家庭学生将国家助学金运用到购买高档消费品和娱乐方面,校园中出现了学生领取助学金后用于非助学开支行为。

3、极少数的困难家庭学生将国家助学金运用到生活费的同时,安于勉强的生活,不思进取,没有任何积极的行动,没有认识到国家助学金的真正意义。

这次调查让我们了解了家庭困难大学生获国家助学金后的生活情况,助学金的运用方向及助学金的发挥状况。同时为了更好地让贫困大学生正确合理的使用国家助学金,明确国家助学金的真正意义,加强对获奖学生的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应做到到以下几点:

1、部分学生为了进“贫困门”而弄虚作假,填写的家庭经济状况不真实,导致出现了一些虚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知识教育,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思考、自警、自励、自省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将诚信规范上升为做人的内在要求,从根本上提高同学们的诚信素质。切实保障资金落实到困难家庭学生身上,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2、强化多方面监督,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坚持困难学生认定和助学金发放的公示制度、坚持实地走访和调查等措施,接受同学们和评议小组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助学金管理运用情况的全程监督、检查。

3、对于滥用国家助学金,用于请客、送礼或其它高档次消费的,一经调查核实,学校将收回资金并予以纪律处分。

4、做好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宣传工作,让同学们有更深切的了解,树立国家助学金正确运用观。大学生不仅要正确使用助学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感恩意识。我们要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义务服务及志愿者活动。如到学校附近的社区或家乡开展义务劳动、科学文化讲座、公益活动等。

5、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开展以诚信、励志为主题的班会、党团支部活动以及一些有关“自立自强”的讲座,鼓励同学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还要教育家庭困难学生正确对待贫困问题,积极参与学校开设的勤工俭学岗位,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爱的新时代大学生形象。

【参考文献】

篇5:当前高校助学金调查报告

2010年以来,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将接近50%,随着这一目标的逐步实现的人数将会出现大幅度增加。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费用负担问题不可避免的摆在我们面前。仅靠国家投入不能解决问题,靠家庭完全负担的做法也将面临挑战。因此,我国高校的学生资助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助学金是国家无偿提供给在校学生,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的资金,发放对象是在校全日制高校中经济确实有困难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助学金政策可以帮助贫困学生克服求学期间的经济困难,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因此,研究此问题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对社会公平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我俩选取了本校领取助学金的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了解贫困学生的助学金使用情况,在目前已形成的助学体系下更好地了解包括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发放落实助学金在内的程序环节,并进一步了解助学金对贫困大学生在经济、物质、生活、学习、心理、精神方面的帮助与影响,了解现状与认识误区,以备完善高校助学体系。

必须承认,助学金的发放问题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因为各方面对于助学金应该达成的目的、遵循的原则存在一定的分歧。让更多的同学享受助学金,使他们受到激励的想法没有问题;重点照顾困难

同学,减轻他们家庭的负担也是一个应有的想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采用申请制的做法也有一定道理。然而,在学院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兼顾各种意见的做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共同认可的理念是基于下述原则的:

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本原则对于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都是适用的。对于助学金的发放,具体内容有:国家助学金的评选在符合条件的评选对象范围内,先以贫困程度划分等级,在同等条件下可参照学习成绩、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参加公益活动情况进行调整;国家助学金的评定要坚持评选条件,严格履行评定程序;评选工作进行时,辅导员、班主任要认真听取每个班级学生的意见,既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意见,同时也要包括非经济困难学生意见,根据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调整评定方案。只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评定流程与方案,才是真正为同学着想

二:全受益原则

这一条是单纯从助学金发放的角度考虑的。对符合条件的受助对象,原则上要达到全受益;对特殊困难的受助对象,原则上要解决一定生活困难。这条原则主要是基于学院的现实情况考虑的,目的是尽可能覆盖所有家庭面临一定困难的同学。

三:机会均等原则

本条原则主要针对奖学金的评定而提出。内容包括:做到各专业及班级的优秀学生均有机会参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方式可采取差额评选。

经过调查,助学金一般按各院各系的学生人数比例发放,高校一般先将助学金项目发到各个学生工作站再由工作组织发放,学生要领取助学金首先要提出申请,由辅导员老师及同学民主评议小组进行审查评定,确认其领取助学金的资格,这是一个十分严谨的过程,相关的审查人员会结合申请人的日常实际生活情况仔细审查。助学金发放的过程中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其透明程度与合理性。应该说,助学金发放前都会在公告兰上公告相关助学金发放对象,发放金额,发放条件及相关信息。发放后也都会公布领取助学金名单。这一方面是为了激励领取者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利用助学金;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广大同学的监督工作,同学们可以根据所见所闻来评价领取助学金的同学是否符合标准,感觉这样评定助学金是否有漏洞,并反馈给相关老师,这也是为了更好的完善助学金运作机制。关于现在助学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辅导员老师与相关同学反映中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助学金的灵活性:学校的助学金种类多,数量大,但是放放的时间过于接近,不少助学金的金额大,但是名额少,也有不少助学金是按贫困生人数占学校学生的比例下发到各个院系工作站。客观的说,一些同学冒领的现象并不是不存在的,也有一些贫困学生碍于面子不领助学金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但都是个别现象,总体来说助学金制度也有着许多无内和不足。另一方面,助学金发放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有更好的心态去学习,但是现在的助学金发放过程中,有一些同学把领取的助学金当作理所当然的事。领取助学金后不仅没有怀着感恩的心,更没有在生活、学习上严格要求

资金,做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许多辅导员和学生建议学校可以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让贫困生可以凭的着自己劳动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由此,不少领取助学金的过程中心态上的问题也便于解决。体系便于完善。

通过对调查试卷的分析,部分同学主要领取的是国家政府的助学金,而调查中选取的月生活费都在400-600元,他们尽管只占调查的一少部分,但助学金的领取额占了很大比例。他们承担的经济负担最重,但助学金也最多,大体上助学金发放的月期望值占到了月生活费的期望值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是比较充足的。综合来看,学校的助学金发放金额不大,种类可选,并且对越贫困的同学,学校的助学金发放力度往往加大。总得来说,学校的助学金还是能够较好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贫困生的生活需要,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当前的助学金在这几所大学的调查报告在预定目的上起到了一定的效益,不过仍然有一定的改进空间。有些人在领取的同时,有过这样的烦恼,你在领取助学金时,会担心其他同学会用特殊的眼光看你。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害怕被特殊对待的焦虑,或许就此一项就能让同学们对助学金的评价下降很大一个档次,现在的助学金都采用公布领取者资料的方式,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助学金发放的透明度,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对某些同学造成了领取助学金心理上的压力,也是助学金数额并不是其问题所在,如何正确的选择助学金的发放方式才是关键。

从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有了助学金,大多数同学将其用在生活费

上,他们觉得助学金大大的减轻了他们的就学生活压力,认为有必要在 进行贫困生建档之前对申请人的家庭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只有按照家庭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制度教育规划使用,才能提高助学金的使用价值,对助学金体系的完善奠基。

篇6:助学金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完整的家庭不仅是个人美好生活的起点,也是优良人格形成的源头。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然而在今天,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单亲的家庭人群越来越多,大洼县新开学校为了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反映当前我校学生在辽宁省助学学生单亲家庭子女在成长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大洼县新开学校在2014年1月14日----15日期间采取个别访谈摸底方式,组织开展了单亲家庭子女成长情况的专题调查形成了本报告。

一、产生单亲家庭的原因:

在单亲家庭中感情不和离异、丧偶、经济困难、婚外恋、赌博离异、这几种类型的单亲家庭。

二、调查基本情况

辽宁省基金会助学我校学生100人,单亲家庭47人。(其中:感情不合离异30人占63.8%、丧偶9人占19%、经济困难4人占8.6%、婚外恋2人占4.4%、赌博离异1人占2.1%、生女孩离异1人占2.1%),另外在单亲中又重新组成家庭有2人。

三、调查数据分析

1、单亲家庭成员年龄主要结构是,孩子由爷爷姥姥抚养。抚养人主要为50年代人,文化程度、教育能力低。读几年书居多,其中主要学历为小学,共27人,中学3人;高中2人。

2、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数经济困难,收入来源没有保障。主要靠低保与打零散工所得收入艰难地维持生活,家庭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过日子。

3、单亲家庭子女的年龄段。在小学单亲子女29人,中学18人。

4、在调查中发现,47名单亲家庭子女,其中有32人随爷爷姥姥,有5人随父,10随母。

5、单亲子女的成绩比例,共47人,成绩好13人占27.7%;成绩一般的31人占66%,成绩不好3人占6.3%。

6、行为习惯表现,共47人,习惯好12人占25.53%;习惯较好的32人占68.1%;习惯不好3人。

四、存在的问题

1、家务繁重,没有安全感。

2、抚养费难以兑现。

3、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多数为一般,少数可以出类拔萃。

4、部分家长教育方法失当。

5、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调节及适应能力低。

五、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呈现一定优势

1、孩子的自立愿望得到加强。

2、部分子女的生活技能更多。

3、心智较同龄人成熟。

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懂事,更孝顺,体贴母亲(父亲),知道家里的难处,在学习上目的明确,勤奋刻苦。

六、几点建议:

1、强化家长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

篇7:助学金感恩报告

非常感谢国家和学校对我的资助,在这里深深的表示感谢。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恩父母,是他们把我养育成人,感恩老师,是他们教我博览世界,感恩社会,是社会历练了我的坚强。

我来自新疆边远的农村家庭,在我们那家里能够出一个大学生可以说是天大的喜事了。虽然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援疆计划的实施,和近些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都有所好转。但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供一个大学生确实得花费一笔不小的开支。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知道上大学对于我来讲是多么的不容易.父母年迈,体弱多病,经济来源只有庄稼的收入,怎么能够承受得起我的消费呢。很幸运,我获得了3000元国家助学金,它也让我亲身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我们这些贫寒子弟的关心。国家助学金及时的发放到我的饭卡里,每次去食堂吃饭就会很感激。这让我更加懂得知恩图报,增强了我的社会责任感。

上大学成为了许多农村孩子的一个追求,一个奋斗的目标,一个前进的方向。因为在这里是改变我们命运的最好机会。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加大对像我这样来自农村贫困学生的经济投入。现在在我的家乡弟弟妹妹上学不要学费了,学校还每个星期发放学生奶,每天还有一枚爱心鸡蛋的营养计划。而我的大学费用也受到了资助,国家助学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策,关系着我们青少年人的未来。这些年党与国家和学校有针性地出台的一系列有助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孩子上大学的助学政策,比如在大专及以上的高等院校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在校无息贷款;为大学生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等等。这些无不显示了国家对科教兴国的重视。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感激国家和学校给予我们这么多的助学政策,此外在学校,我还经常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和一些兼职工作,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还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此我还会继续坚持。我也希望学校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勤工俭学的工作岗位,以学校为平台,这样对于想要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里负担的学生来说又必将是一个好消息。

目前,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藏南争议问题,南沙群岛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领土问题和外交问题。都证明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大,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够高。在这种紧迫的社会背景下,我们接受了国家助学金,也就是国家真的很看重我们的问题,很看重中华民族的发展。那我们也没理由不努力学习知识,来报答我的祖国。粱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之而奋斗。

再次感谢国家和学校的资助。

师长评语:

篇8:助学金的调查报告

一、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为例, 贫困生约占全院学生总数的21.9%, 其中特困生占6%。这些学生家庭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来自相对经济不发达地区 (如盐城、连云港、徐州等) , 经济发展缓慢, 自然条件差, 加上父辈劳动能力低, 家庭收入难以支付学生的必需费用, 这是造成学生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孤儿或来自单亲家庭, 缺少劳动力, 经济来源少或无经济来源;农村多子女家庭;因天灾人祸等原因, 家庭负债累累, 生活费用无来源;城镇下岗职工家庭;残疾人家庭, 基本上无经济来源, 等等。分析发现,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贫困生往往还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并日益突出。

1. 心理困难。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的调查, 80%以上的贫困大学生存在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压力。作为一个自我意识已经成熟的个体, 贫困生除因家庭贫困而自卑外, 还有强烈的自尊心, 对涉及自己的事情非常敏感, 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上的强烈波动。由于需要住校, 且由于宿舍基本按照院部、班级相对集中原则分布, 这时, 贫困生很容易受其他非贫困生的干扰, 制定出与自己现状不符合的生活目标。他们内心深处非常敏感, 自尊心非常脆弱, 因囊中羞涩而贬低自己, 觉得低人一等, 遇见事情躲避, 怕引人注目, 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心理上采取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 表现为自卑, 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消极依赖、沉默寡言、抑郁孤僻、自暴自弃, 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 严重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

2. 行为困难。

所谓行为困难是指包含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在内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一方面, 贫困生大多来自落后地区, 文化基础、家庭环境、学习条件等相对来说较差, 特别是外语、计算机等课程, 许多大学生在入大学前从未接触过语音室、计算机, 导致学习困难。另一方面, 由于家庭经济原因, 贫困生享受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 除了课堂学习外, 从小没机会接受各类素质培训, 导致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行为能力相对较差。进入大学校园后, 贫困生虽有强烈的融入群体的愿望, 他们不得不为生活而奔波, 既无经济实力, 也无时间、精力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 参与校园文化活动, 从而使得原本较差的行为能力更缺乏锻炼的机会。因此, 贫困生能够出类拔萃的很少, 大多数综合行为能力在中等偏下水平。

3. 心理、行为双双困难。

对自身状况的客观认识, 使贫困生懂得只有发奋成才才能彻底改变自身的处境。因此, 贫困生能够为此而努力, 力图使综合素质摆脱现状, 但现实问题又时刻在困扰着他们, 这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们长时间处于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对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有心无力。一方面, 进入大学后, 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标准, 而是重在综合素质的培养, 行为困难的学生难有优势, 自卑等心理问题随之而来, 日积月累, 造成心理困难并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 心理困难的学生, 由于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心理自卑、情绪低落, 从而大大影响了其人际交往等行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结果是心理困难和行为困难共同作用, 形成恶性循环, 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帮困体系现状分析

1. 以简单的经济资助方式为主, 帮困助学与育人结合不够。

目前高校的帮困助学体系以“奖、贷、助、免、减、补、勤”为主要内容, 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困难。这种“授之以鱼”的简单帮扶方式, 缺少帮困与育人的结合, 仅能使贫困生略解燃眉之急, 对于他们心理困难、行为困难的局面却难以改变, 他们毕业后依然很难适应将来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 所以依然无法从根本上离开“贫困生”的群体。

2. 对于贫困生认定形式单一, 许多非贫困生“浑水摸鱼”。

高校对于贫困生认定一般采取以下步骤:首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 再附上在生源地开取家庭贫困相关证明交给分管老师, 在成立的相应的评定小组评定后, 认定贫困等级。帮困工作以此认定名单作为基础。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贫困生由于心理、行为困难, 或因自卑反而不愿提出申请, 或申请后由于人际交往问题, 不被评定小组认定;与此同时, 由于生源地家庭贫困证明的获取办法不是非常困难, 有些非贫困生抱着“不申请白不申请”的心态, 递交申请, 而往往这部分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得好, 认定小组也易通过其认定。而辅导员一般面对200—500名学生, 一时也难以分辨情况的真实性。

3. 较少注意贫困生的主体性, 难以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潜能。

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通常做法是通过本人申请, 再由教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 将奖 (助) 学金、学费减免等机会给予家庭贫困生, 而不是由学生根据个人特点自主选择某项帮困助学措施, 并结合学校总体状况制定自己的帮困助学计划。这种模式, 淡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结果是:一方面, 随着助学金的金额越来越高, 种类越来越多, 一些贫困生渐渐对助学金产生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 学生在获得奖助学金及学费减免等形式的帮困助学时不能有效地承担一定的义务, 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相分离, 有些学生在还没有拿到助学金的时候就已经张罗请客吃饭玩乐了, 这也变相助长了“助烟、助酒、助玩、助乐”。

4. 帮困助学工作的前瞻性不够, 未能及时阻止心理困难、行为困难恶化。

对贫困生入学后, 普查和救助措施不力, 对贫困生伴有的心理困难和行为困难认识不够、估计不足, 建立困难信息档案时标准不明确, 档案建立不全面, 缺乏及时的个性化辅导, 直至表现得极为严重时, 才开始介入相关手段和方式, 已经错失了最佳教育时机, 使得原本可以挽救的学生出现退学、就业困难, 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三、实现“三个结合”, 构建合理帮困体系

1. 将物质资助和精神扶贫相结合, 激发贫困生内在的成才愿望和潜能。

“扶贫先扶志”, 经济资助不能代替精神扶贫, 经济资助只能解决暂时的困难, 而精神扶贫才具有长远的效果。高校的助学帮困工作要变单向的经济脱贫为经济、精神双脱贫。为此, 必须坚持采取多方面的精神扶贫教育。一是对贫困生进行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每个贫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 帮助他们去除各种不健康的心理, 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塑造其健康的品格。二是要进行艰苦奋斗教育, 使贫困生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 形成勤奋刻苦、奋发向上的学风, 培养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三是进行自立自强教育, 使贫困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自强不息的努力, 才能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才能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完善助学体系 (奖、贷、助、免、减、补、勤) , 使高校的资助工作既要达到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目的, 又要实现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提高勤工助学在帮困工作中的地位, 让有偿资助成为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形式。具体做法是, 可以安排一些重要而不繁重的工作, 适当提高报酬, 作为对工作的肯定和对贫困的资助。

2. 将技能培训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重塑贫困生的综合能力。

经济资助和精神扶贫能暂时缓解他们的困难处境, 但长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所导致的贫困生较低的行为能力水平, 却很难通过简单的经济援助和心理疏导得以提高。我们应切实提高帮困助学的实效, 立足长远、标本兼治, 既要“授之以鱼”, 又要“授之以渔”, 做到全方位塑造和提高贫困生的行为能力水平。同时, 行为能力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心理困难的彻底疏导和根治, 从而为将来通过自我努力解决经济困难打好基础并提供保证。

首先, 针对贫困生群体, 培训最好是免费的, 或者低价格的专门的技能强化培训课程。如通过开设外语、计算机培训课程提高课程解决基础较差的问题;开设演讲培训课提高表达能力;开设音乐鉴赏课提高艺术修养;开设职业发展培训课提高就业、创业意识和应聘技能等。

其次, 成立帮困助学社团,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引导贫困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一技之长, 帮助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最后, 开展由内而外的交友活动, 努力为贫困生创造交友的条件, 使那些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在贫困生群体内能够敞开心扉、与人交流, 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的篱笆, 然后再由内而外地扩大交友范围, 积极地接受并给予别人爱和友谊, 进一步改善人际关系, 增强沟通交流水平。

3. 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实现帮困助学的全覆盖。

作为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贫困生有其共性的一面, 而具体到每一个学生, 又有其个性的一面。要提高帮困助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就必须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了解和把握贫困生的共同需要, 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等问题, 并依据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首先, 建立一支帮困信息员队伍, 全面、真实地掌握贫困生的情况。当前我院往往是一个辅导员要面对200—500名学生, 实在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 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组成。信息员生活在学生当中, 对自己班上每个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得清清楚楚, 由他们来配合辅导员开展贫困生状况的摸查工作是比较理想的。

其次, 建立贫困生档案, 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建立贫困生档案是开展资助工作的依据。学生一入学, 就要统计详细的个人资料, 主要包括: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同时, 进行心理普查, 建立贫困生心理档案。这些资料应实行动态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如有可能, 也应建立功能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 方便辅导员及时更新困难数据, 包括学习情况、行为能力水平等, 为帮困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德静.关于健全和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05, (2) .

[2]李利平, 赵丽珍.试论建立新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6, (12) .

[3]王礼彬.建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 2006, (8) .

[4]马绍辉.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及今后的工作重点[J].高教研究, 2006, (5) .

[5]赵正兵.论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完善[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4) .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下一篇:词语一动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