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2024-06-05

《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通用14篇)

篇1:《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关于印发《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和《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的通知

2009-04-08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保监发〔2009〕24号

各保监局,保监会机关各部门,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现将《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和《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对贯彻实施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报告保监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保险监管人员行为准则

为规范监管人员行为,确保依法高效履行监管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及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一条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条 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国家工作人员义务。

第三条 依法、科学、有效监管。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权益,维护市场秩序,防范风险,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条 钻研监管业务,把握市场动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第五条 认真履行职责,遵守程序,提高效率,接受监督。

第六条 文明、公正执法。统一执法尺度,严格依法办事,公平对待保险市场主体。

第七条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公道正派,诚实守信。

第八条 清正廉洁,严于律己,遵守廉洁自律制度规定。

第九条 监管事项涉及本人利害关系、夫妻关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应按有关规定申请回避。

第十条 不得违反监管工作纪律。不得公开发表与监管政策相悖的言论。

第十一条 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以及保险机构的商业秘密。

第十二条 不得利用职务便利及影响为本人和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把遵守本准则情况纳入保险监管人员业绩考核。对表现突出的人员,应予表彰;对违反本准则的,应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本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并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为规范保险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国保监会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一章 保险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

第一条 应依法合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接受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督与管理,遵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规则,执行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

第二条 应诚实守信,不隐瞒、不说谎、不作假,不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权益。

第三条 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条 应专业胜任,热爱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第五条 应保守秘密,不泄露商业秘密和客户资料。

第六条 应公平竞争,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

第二章 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准则

第七条 应统筹兼顾,妥善处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股东、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八条 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创新进取,努力提高所在机构的发展质量、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九条

应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正确行使权力,遵守决策程序,尊重员工民主管理权利。

第十条 应稳健经营,加强内控,提高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风险。

第十一条 应以人民群众需求和利益为导向,积极开发保险产品,制止销售误导,确保公正、及时理赔。

第十二条 应恪尽职守,勤勉高效,严格自律,发挥表率作用。

第三章 保险销售、理赔和客户服务人员行为准则

第十三条 应根据客户需求、经济承受能力推荐适合的保险产品。

第十四条 应以客户易懂的方式提供保险产品的信息,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误导。

第十五条 应主动提示保险产品可能涉及的风险,不得有意规避。

第十六条 应确保所有文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得代签名、代体检、伪造客户回访记录。

第十七条 应客观、公正、及时理赔,不得拖赔、惜赔。

第十八条 应迅速回应客户咨询,及时提供服务,不得推诿懈怠。

保险机构应严格按照本准则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对遵守本准则表现突出的人员,应予表彰;对违反本准则的,应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依据本准则制定实施细则,对保险机构执行本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指导和监督保险机构、保险行业自律组织贯彻本准则。

本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并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

篇2:《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保监发[2009]24号)

为规范保险从业人员职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国保监会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一章

保险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

第一条

应依法合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接受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督与管理,遵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自律规则,执行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

第二条

应诚实守信,不隐瞒、不说谎、不作假,不损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权益。

第三条

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条

应专业胜任,热爱学习,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第五条

应保守秘密,不泄露商业秘密和客户资料。

第六条

应公平竞争,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

第二章

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准则

第七条

应统筹兼顾,妥善处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股东、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八条

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创新进取,努力提高所在机构的发展质量、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九条 应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正确行使权力,遵守决策程序,尊重员工民主管理权利。

第十条

应稳健经营,加强内控,提高管理能力,防范化解风险。

第十一条

应以人民群众需求和利益为导向,积极开发保险产品,制止销售误导,确保公正、及时理赔。

第十二条

应恪尽职守,勤勉高效,严格自律,发挥表率作用。

第三章

保险销售、理赔和客户服务人员行为准则

第十三条

应根据客户需求、经济承受能力推荐适合的保险产品。

第十四条

应以客户易懂的方式提供保险产品的信息,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误导。

第十五条

应主动提示保险产品可能涉及的风险,不得有意规避。

第十六条

应确保所有文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得代签名、代体检、伪造客户回访记录。

第十七条

应客观、公正、及时理赔,不得拖赔、惜赔。

第十八条

应迅速回应客户咨询,及时提供服务,不得推诿懈怠。

保险机构应严格按照本准则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对遵守本准则表现突出的人员,应予表彰;对违反本准则的,应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依据本准则制定实施细则,对保险机构执行本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指导和监督保险机构、保险行业自律组织贯彻本准则。

篇3:《房地产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职业道德, 是指房地产从业人员在房地产开发建设等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第三条遵纪守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在国家法律、法规授权和行业主管机关许可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做到依法执业, 令行禁止。

第四条爱岗敬业。热爱行业, 忠于职守, 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勤奋务实、团结奋进、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第五条重视质量。严格执行行业技术标准, 把好房屋产品质量关, 不以次充好, 不以假乱真, 不粗制滥造, 不“缺斤少两”, 为社会提供合格产品。

第六条恪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不做虚假、不实的房地产广告, 在房屋销售中不制造虚假房源, 不故意隐瞒、修改应当公示的规划设计内容。

第七条公平竞争。不诋毁同行, 不误导舆论, 不侵犯知识产权, 不参与非任职机构的同业竞争业务, 不泄露任职机构的商业秘密, 维护行业共同利益。

第八条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

第九条承担社会责任, 履行应尽义务。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发挥爱心, 奉献社会。

第十条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负责本准则的实施、监督、检查工作。

篇4:谈重塑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

关键词:保险;职业形象;从业人员

1.保险业现状

2007年,中央财经大学郝演苏教授曾作出一个惊人的估计——保险业在中国发展的15年间(1992~2007),总计有2500万人做过,或正在做保险营销,那就相当于每5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卖过保险。这个数据是相当骇人的,有哪个行业会吸纳如此之多的人?

数量上,越来越多;然而,离职的人则更多,素质每况愈下,只要有心跳都可以卖保险;底层代理人生存艰难,行业形象整体溃败;部分中心城市,人力扩张艰难,出现空心化,县城和农村市场成为各家公司增长的来源。

“没有个人营销,就没有中国保险业的今天”,但是,他们却承受这个行业的重负。扫完了家属、亲人的血缘单,同学、朋友的友情单,个人资源被洗“白”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但是市场的残酷超过想象——写字楼的大门口挂着这样的提示牌:“保险推销请勿入内”。被高薪诱惑和职业前景刺激的耐心逐渐被消耗,渐至于殆尽。“卖保险的没保险”,代理人没有底薪和社保,收入完全依靠业务提成。

代理人制度裹挟的误导、不诚信,乃至于“类传销”的质疑,已经成为危机中国寿险行业的恶瘤之一。保险行业形象之差、地位之低,从业人员数量、去职人数之多,银、证、基、信、保五大金融行业中,无出其右。这超过百万的大军,自身充满矛盾,非员工编制与福利,却按照员工管理,“我是谁”,“我究竟是谁”,无时无刻不在拷问。

2.反思

2.1个人代理人法律地位不清晰

从现今法律角度来看,保险代理人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与个体工商户的纳税地位一致,需缴纳名目繁多的营业税、教育及附加等等,只能自行购买“五险一金”。但从保险公司的角度,代理人实质上是公司的员工,与公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代理人,伴随着公司成长而成长,甚至是公司的长期忠诚员工而受到嘉奖。

这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一方面保险监管当局出台一系列文件,对这类特殊人群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又在想方设法来维系这些员工,因为这是主要的业务来源。

2.2代理人准入门槛太低

2003年以前保监会规定高中毕业以上才能参加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但是2003年以后只要初中学历就可以,而且试题难度大大降低,通过率达90%以上,根本起不到基本的约束与筛选作用。因此普遍的低素质,造成对产品理解不足、宣传片面、故意误导消费者的事情屡有发生,保险行业的形象每况愈下。

2.3保险概念的普及性不足

保险这个概念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其实才经历了一段非常短的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国内业务,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才有了“闲钱”来考虑保险。90年代,我们见证了平安、太保等股份制公司的成立,进入新世纪,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不停冒出来,让人目不暇接。在这短短的30年间,保险才慢慢变得让人有点了解。一位80年代初进入人保的朋友说,当时人家给他安排到保险公司,他还以为是卖保险柜的,这也反映了当时民众的一种普遍的误解。

最近,消费者维权的声音加大,保险的纠纷、甚至诉讼时有发生。但是无论从监管部门,到律师、法官,对保险有所了解的真不多,因此一旦碰到保险案件,根据新《保险法》,对保险人作出有利判决的少之又少,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更加强了大家对保险的误解。不是由于笔者从事这个行业就认为保险事事在理,但是法官罔顾双方签定的基本合同条款,而强加个人偏见的,不是少数。保险人提出的500元免赔,都被消费者称为霸王条款,受到多方诘难。根本原因在于大众还是把保险当成了如同社保一般的社会福利,没有真正意识到这是一种商业行为。这在英美、欧洲等保险发达的国家,是不可想象的。保险的认识度由此可见一斑。

2.4激励机制单一、处罚力度薄弱

在委托代理机制下,保险人通过契约来赋予代理人一定的权利并建立一套约束机制来获取保费,保险代理人在一定的约束下展业并享有一定的经济请求权。为了业绩,保险公司设计的激励机制当然也是以业绩论英雄,吸引人的精英“圆桌会议”,高标准的明星展业奖励等等,形式不一而足。在该机制下,个人利益大于个人成本,道德标准缺失,法规监管不严,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便应运而生,这是一个理性经济人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代理人几乎处于不受监管的灰色地带。人保跟代理人A结束合同关系,A照样可以在平安、太保等其他主体找到“饭碗”。对于误导投保人、利用信息不对称同时对保险人、投保人隐瞒关键信息等,造成双方的损失,而代理人却安安稳稳地收取佣金。甚至出现一个群体,根本无需在任何主体“挂名”,只需要手上拿着业务,游走于各家主体之间,谁给的条件好,就“卖”给谁,保险公司也照单全收。

3.建议——重建行业形象

3.1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个人诚信体系的建立在部分发达国家早已完成,比如美国,给个人信用评分并分成不同等级,个人信用等级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对于保险行业,代理人的信用状况尤为重要,亟需一个全面的个人信用体系来支持。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信用不好的代理人发生道德风险的概率偏高,保险公司因无法掌握个人信用状况,在增员的时候只能采取人海战术。保险行业内部虽有对代理人的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或将其纳入黑名单,但并没有将这些信息在行业内部联合起来,建立可资参考的信用信息库。

个人信用体系可以使保险公司更清楚地了解代理人的信用状况,在增员的时候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判标准而加以适当筛选。同时,此机制的更大作用在于约束代理人的行为。为了保持良好的信用等级记录,代理人只能选择诚信展业,违规行为将会大大减少。另外,个人信用体系也能有效减少保险客户的逆向选择,对于信用较差的投保人,保险公司可以加强核保环节,大大降低客户的道德风险。

3.2尝试员工制及精英直销的展业模式

员工制能有效解决代理人目前的身份地位尴尬的问题,通过实行员工制,对代理人实行劳动关系管理,除给代理人一定的标准底薪,再加上业务拓展的绩效工资,构成代理人的总收入。由于代理人是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接受公司制度约束,代表公司信誉,为了自身利益和前途,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但是由于保险公司代理人数量众多,如果全部实现员工制,保险公司费用负担将会加重,对于国有企业,在编制、薪酬总额有明确界定的情况下,这种转变较难实现,而且易进难退,一旦变成正式员工,受相关劳动法律制约,是不能轻易改变合同的。这也是目前国有背景的保险主体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目前有部分保险公司正在探索直销制度,招聘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其进行专业培训,组建专业的直销队伍,以员工制来管理和约束。

3.3完善第三方纠纷调解和裁决机制,着手建立公开透明的行业标准

建立公开、透明、一致的行业标准,是改善总体行业形象的关键一环。而如何建立上述行业标准,国内外存在多种经验:一是政府直接参与,例如美国联邦保险委员会(NAIC);二是行业协会主导建立,例如日本;三是由政府发起或者独立第三方机构以事后纠正的形式进行规则确立,例如香港保险索赔局(ICCB)和新加坡金融纠纷处理中心(FIDREC)等。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第二种模式,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主导,其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推出重大疾病标准定义就是典型的成功例子。但这种机制尚未完全成型,鉴于其本身专业资源不足,社会公信力建立缓慢,发展受制。为了尽快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行业协会下的纠纷调解组织在工作方式上需要彻底摆脱事后被动调解的特性,重点转移到建立规则上来。

吸收更多的外部行业专家和消费者代表,逐步体现调解和裁决的公正性,建立社会公信力;

设立全国的集中裁决中心,远程处理各地纠纷调解组织上报的涉及共同规则的案件,通过纠纷裁决的形式确定全国统一的行业标准;

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协调一致、开放的行业正面宣传,同步强化与法院系统、消费者保护组织的专业性沟通,一方面树立保险行业开放、透明的形象,另一方面与法院、仲裁和消费者保护组织充分沟通,实现行业自身规则和公认标准、法律标准的转变。

3.4真正公司化管理、监管保险主体,允许保险公司破产

篇5:《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XX营业部

XX营业部《证券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持续学习总结

根据本次对《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学习及执行情况的检查要求,我部在营业部总经理XX领导下,在客户服务部及营销拓展部协助下,由合规专员XX同志分别组织开展了针对客户服务部及营销拓展部的专项培训,根据要求认真填写了相关的检查情况表,并在营业部成立了专门的学习培训小组,并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

学习培训小组:XX营业部“证券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学习小组 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 营业部内已根据监管部门及公司规章制度建立了营销及客服等管理制度,并由风控岗组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及培训学习,分客服部和营销部两大部门,从执业人员日常工作、市场分析、个股评论、媒体节目、日常用户指导等整个工作环节进行学习培训及监督检查,确保相关人员对行为准则的严格执行,同时对营业部业务的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营业部严格按照检查及学习要求,全面持续性的开展了自查自纠,并于自查自纠阶段结束后,将自查自纠情况及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执行情况自查表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报送及留痕。

同时,营业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问题和工作薄弱环节制定了具体整改措施,落实了整改责任,更具分公司的要求,从营业部层面提出了完善执业行为准则的建议。在公司集体学习的基础上,营业部充分利用自有宣传资源,包括集体培训、宣传栏等渠道,通过集体培训学习授课、宣传资料张贴等进行多种形成的学习推动,电话:XXXXXXXXX

传真:XXXXXXXX 地址:XX Xx证券

XX营业部

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合规运营的良好氛围,推动本次准则执行及学习情况检查的顺利进行,并努力做到将本次检查及学习的成果巩固下来,成为确保营业部持续经营、合规经营、健康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

通过持续性学习,营业部全体员工再次认识到,必须把合规培训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把员工队伍打造成遵章守纪,战斗力强的部队,这也是营业部工作可持续性开展的必要保证!

XX营业部

2010年5月12日

电话:XXXXXXXXX

篇6:《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1、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受到所在机构处分,或者因违法违规被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的,机构应在作出处分决定、知悉该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被查处事项之日起(C)内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A、三个工作日

B、五个工作日

C、十个工作日

D、十五个工作日

2、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机构或者其管理人员对证券业从业人员发出指令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机构未妥善处理的,证券业从业人员应及时向(D)报告。

A、董事会

B、司法机关

C、所在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

D、中国证监会或者中国证券业协会

3、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及相关规则的规定,一般证券从业人员应接受协会和所在机构组织的后续职业培训,且每年的培训不少于(B)。

A、20学时

B、15学时

C、10学时

D、5学时

4、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从业人员应通过(C)向中国证券业协会申请执业注册。

A、证券交易所

B、中国证监会

C、所在机构

D、地方证监局

5、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不得(ABCD)交易记录。-----------多选

A、隐匿

B、伪造

C、篡改

D、毁损

6、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不得违规向客户作出(AC)的承诺。――――多选

A、投资不受损失

B、诚实守信

C、保证最低收益

D、勤勉尽责

7、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禁止(BCD)。-----------多选

A、向客户介绍和推荐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产品

B、向客户推荐自营部门买入的证券

C、诱导客户买卖自营部门买卖的证券

D、对外透露自营买卖信息

8、《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中所称的“管理人员”包括(ABCD)。――――多选

A、机构部门负责人

B、分支机构负责人

C、机构法定代表人

D、机构高级管理人员

9、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对(ABCD)负有保密义务。―――多选

A、客户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B、在执业过程中获得的未公开信息

C、国家秘密

D、所在机构的商业秘密

10、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业从业人员不得从事与其履行职责有利益冲突的业务。以下就证券业务中的“利益冲突”,说法正确的是(ABC)-------多选

A、当机构自身的利益与其对客户所负的义务相冲突,有可能产生利益冲突

B、机构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户承担相反的义务时,有可能产生利益冲突 C、在研究咨询岗位履行职责的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不得同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D、大多数机构目前都没有处理利益冲突的具体规章制度,不从事利益冲突的业务主要靠从业人员自觉遵守

11、按照《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规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证券资信评级机构的从业人员禁止(ABCD)。-----------多选

A、与委托人约定分享证券投资收益,分担证券投资损失

B、接受他人委托从事证券投资

C、向委托人承诺证券投资收益

D、依据虚假信息、内幕信息或者市场传言撰写和发布分析报告或评级报告

12、证券业从业人员在无法确知自己的行为是否属于利益冲突或对如何处理利益冲突存有

疑问时,应按照机构内部规定向上级主管或合规部门报告,寻求内部的专业支持。(A)

A、正确

B、错误

13、在经纪业务活动中,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可以接受投资者交易指令,代替客户进行投资决策。(B)

A、正确

B、错误

14、证券业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公平、有序的竞争原则招揽业务,依靠良好的信誉、多样化的产品、周到的服务等参与竞争,坚决杜绝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抢夺客户,损害竞争对手利益、扰乱市场秩序。(A)

A、正确

B、错误

15、在人员配备上,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将优秀人才大量配置于那些对基金公司业务或收入贡献大的基金。(B)

A、正确

B、错误

16、证券业从业人员涉嫌违法违规,需要给予行政处罚或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中国证券业协会应将其移交中国证监会处理。(A)

A、正确

B、错误

17、机构或机构相关人员不得对证券业从业人员报告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打击报复。(A)

A、正确

B、错误、18、中国证券业协会可独立开展自律管理工作,无需接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

和监督。(B)

A、正确

B、错误

19、证券业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当维护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利益,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行业声誉。(A)

A、正确

B、错误

20、证券业从业人员只要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可以将客户信息供给本机构内部的其他部门使用。(B)

A、正确

篇7:《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第四章 对投资者的责任

第十三条 期货从业人员在向投资者提供服务前,应当了解投资者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及投资目标,并应谨慎、诚实、客观地告知投资者期货投资的特点以及在期货投资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不得向投资者做出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规定的承诺或保证。

第十四条 期货从业人员在进行投资分析或者提出投资建议时,应当勤勉尽责、独立客观,投资分析及投资建议要有合理、充足的依据,要严格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判断,并对重要事实予以明示。

第十五条 期货从业人员应当如实向投资者申明其所具有的执业能力,不得向投资者提供虚假文件、材料。期货从业人员应当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不得以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手段谋取个人或者相关方利益。

第十六条 期货从业人员在向投资者提供服务时应当公平地对待投资者。

第十七条 期货从业人员不得疏怠履行应承担的.义务:

(―)期货从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期货业务规则规定或者与投资者约定的时间,办理相关期货业务;

(二)期货从业人员应当及时告知投资者有关期货业务的情况,对投资者厂解交易情况等合理的要求,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尽快给予答复;

(三)期货从业人员应当在投资者的合法授权范围内从事期货业务。

篇8:保险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

关键词:保险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建议

0 引言

我国保险市场自1979年恢复保险业务至今, 市场规模增长了2000多倍, 成为新兴保险大国。据统计, 仅2002年以来, 保险业就累计支付赔款超过1万亿元;保险业积累的大量资金通过投资银行存款、国债、企业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础设施项目等, 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 在资本和货币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保险业快速发展客观上对保险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吸引、留用和激励人才成为保险公司竞争能否取胜的关键。

基于此, 本文从工作满意度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工作绩效, 以期为实践提供指导。

1 研究述评

员工满意度是指员工接受企业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即员工满意度=实际感受/期望值。早期的一些行为科学家如赫兹伯格在对人的满意度因素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有名的双因素 (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理论, 对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该研究也因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局限而受到许多质疑。其后, 洛克指出员工满意度构成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报酬等十个因素;阿莫德和菲德曼提出其构成因素包括上司、经济报酬等六个因素。这些研究为员工满意度维度的科学划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国内冉斌编著的《员工满意度测量手册》提出的员工满意度的内容维度基本上包含了5方面16个因素。袁声莉2002年在《员工满意度实证研究》中采取单一整体评估法, 对22家企业进行了文卷调查和个别访谈, 对与员工满意度相关的个人因素、工作因素、企业因素进行了分类研究, 研究结果侧重于哪些因素对员工满意度有影响。陈曦和谢晓非2003年在《关注员工的满意感》中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员工满意感的近期研究情况, 将工作满意感与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等更加人本的因素联系在一起了, 并且提出了生活满意感同样对工作绩效存在干预效应。

总体而言, 在近年来员工工作满意度思想广泛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现实背景下, 很多研究人员从理论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将研究视角置于保险公司的内勤员工, 调查他们的工作满意度现状, 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测量数据的收集方法及样本特征

2.1 调查方法与调查工具

2009年10月至11月, 选取了市八家保险公司 (包括产、寿险。新设机构和以营销服务部形式经营的公司不在选择范围) 的210名内勤人员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由研究者与八家保险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并获得许可后, 由各公司人力资源部 (或办公室) 采用便利抽样法发放问卷。为保护参加者的隐私, 采取无记名方式。

保险从业人员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此部分由研究者自行设计,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现公司任职时间、年收入、工作岗位和企业性质, 共七项。

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用Weiss、Dawis、England&Lofquist[2]编制的短式量表, 包括20个题目, 可测量工作者的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及一般满意度。采取李克特五级评分法, “非常不满意”、到“不满意”、“不确定”、“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计1-5分, 分数越高表示工作满意程度越高。量表的表面效度较好, CVI指数为0.90,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s值为0.94。

2.2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个人资料、工作满意度量表得分进行统计描述。

2.3 样本特征

被试来自八家保险公司, 其中寿险公司四家, 产险公司四家。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175份, 有效问卷167份, 有效率79.52%。抽样的人口统计特征和企业性质特征如表1:

3 研究结论及启示

本研究结果表明, 保险从业人员对工作满意程度不高, 其中对工作的忙碌程度、职位晋升的机会、工作所得薪酬、公司政策实施的方式, 叫他人做事的机会感到最不满意。公司对员工提供明确、具体的有关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的条件, 这些项目一般在公司有较明确的规定, 得分最低说明保险公司在这个方面现状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 同时也说明员工对公司提供的薪酬、福利, 工作保障具有很高的期望。保险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学习、晋升, 参谋, 工作自主权的机会较少, 达不到需求。尤其是工作忙碌情况, 说明保险公司员工工作时间长, 工作压力大。

因此保险公司应尽可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合理、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机制;通过合理配置和流动员工来缓解员工工作强度, 同时为员工创造一个发展的平台, 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培训, 争取公平的晋升机会, 拓宽晋升渠道;还要改善公司政策实施方式, 加强团队合作与沟通, 促进公司发展。

从观察工作满意度对个人资料的散点图可以看出, 随着收入的增加, 工作满意度略有增加, 但增加趋势不是很显著;另外在现公司工作3-5年员工工作满意度较之工作时间少于3年和多于5年的员工要高, 这与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与库克曲线相符合, 员工在工作3-5年内信息沟通水平最高, 创造力最高, 获得成果最高, 少于这个年限, 员工信息沟通水平不高, 获得成果也不多, 这是因为相处较短, 员工之间不熟悉, 尚难敞开心扉, 而相处超过5年, 大家已成为老相识, 相互间失去新鲜感, 可供交流的信息减少, 思维上已形成定势, 会导致反应迟钝和认识趋同化, 组织会呈现老化和丧失活力。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在超过五年时间后合理流动员工, 进行轮岗或变换工作部门, 丰富工作内容。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 保险公司应从目前公司员工期望较高的项目着手, 调整有关政策, 充这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辉煌60年:我国保险业蓬勃发展规模增长2000多倍, 2009.

篇9:《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关键词:寿险营销;职业素养;保险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055-01

自营销制度引入我国以来,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险从业人员也大规模增长。根据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共有保险营销员302.36万人,实现保费收入2305.93亿元。营销员队伍的一军突起,直接带动了中国险业的发展,寿险保费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增长,个人代理销售创造了寿险发展的奇迹,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进步,我国保险业也进入新的阶段,而营销员管理的一些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现,管理粗放、人员大进大出、从业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突显,直接制约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转变营销发展理念和方式,稳定销售团队、加大营销员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养、走代理人职业化之路势在必行。

一、代理人诚信危机遏制保险业长足发展

危机一:在现行保险代理机制下,代理人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吸引了社会上大量闲散人员到保险公司再就业。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收入完全依赖业务提成,导致一部分代理人为了提高收入,急功近利,误导、诱导客户的事件屡见报端,社会影响极坏。

危机二:逐年加码的业务指标更加重了营销员的短视行为,造成了一些公司和营销员只注重业务量的增长而忽略业务质量的管控,损害了保险行业形象,公众的责难和非议不断。

危机三:保险主体不断增加,行业挖角加剧,导致保险代理人频繁跳槽,增大了营销员的流动性。由此产生大量“孤儿”保单疏于管理。客户应享有的服务随之下降或消失。这种恶性循环,让客户更加质疑保险诚信,使得整个行业的信誉受到破坏。

危机四:《基本法》是维系代理人生存的基础。相对严格的晋升考核制度迫使营销员要不断的为了维持考核而加大拜访。业务素质低下的营销员业绩考核通不过,只能无条件离开。有数据显示,营销员的留存率不足10%,能坚持从业5年以上的更是寥寥无几。大量营销员的离开难免对公司及行业产生不满,他们把这种负面带向社会,更加重了人们对保险的信任危机。

危机五:保险公司的素质培训匮乏。新人入行要经过新人岗前培训、衔接教育、转正培训等。项目虽多,但内容流于形式,多以产品和销售技巧为主,對于营销员极为重要的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或基本空白。在业绩指导一切的影响下,培训变成了短平快。

营销员素质不高反映了当前保险队伍的整体现状,这种状况的存在,不仅造成了保险行业社会地位的下降,更增加了营销员自身展业难度,长期看来也很大程度制约着保险的发展。

二、职业素养是保险人的从业根基

著名畅销书作家张寿三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这样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就个人而言是个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1993年,美国学者斯潘塞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将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从目前中国保险业界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看,规范保险从业人员的销售行为,提高保险人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

合格保险人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良好的职业操守,它包括诚实守信、奉公守法、遵章守纪。新保险法第四条:从事保险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第五条: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二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它包括保险专业知识及与人打交道的相关知识;三是应具有很强的职业能力,它包括语言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处置应变能力等;四是应具有优秀的职业精神,包括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团结协助、创新图变的精神;五是应具有丰富的职业常识,它包括行业发展状况、市场竞争状况、理论前沿状况等。

三、保险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之路势在必行

寿险营销走过十几年的历程,营销员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分业之初的保险营销员、保险代理人到今天的保险理财规划师,培养全方位的职业保险人已成为行业的共识。目前,我国保险业与银行业等相比,职业化程度远远不够。培养职业保险人,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以及保险从业人员应共同担负起责任。

借鉴银行业专业理财规划师体系认证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行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及相关资质认证。目前我国官方认可的最具有权威的理财规划师认证是由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具有国家资格的理财规划师认证,在国际上有较高的认可度。鼓励营销员考取专业证照,为迈向市场成熟化,提升从业人员职业化水平做好准备。

保险监管机构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就把保护消费者利益放到首要位置,对保险的职业化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相信伴随保险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国际化、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在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以及保险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高素养职业保险人的队伍将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不断壮大。

作者单位:中国人保寿险吉林省分公司个人保险部

参考文献:

[1]吴定富.2011年推进保险业战略性调整和转型——保险业情况通报会[N].中国保险报,2011,1,6.

[2]张寿山.职业素养[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6.

篇10:《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1.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下列关于其特征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市场波动大

B.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C.投资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

D.风险意识较为薄弱

描述: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2.《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规定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当维护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利益,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需要把握的三大准则()。

A.诚实守信

B.勤勉尽责

C.维护个人形象

D.维护行业声誉

描述:《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第二条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二、多项选择题

3.《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规定从业人员除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规范,还应该()。

A.接受并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监督与管理

B.接受并配合协会的自律管理

C.遵守交易所有关规则

D.所在机构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业公认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描述:《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第一条

您的答案:C,B,D,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4.从业人员应依照相应的业务规范和执业标准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了解客户需求、财务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为客户推荐合适的产品或服务,充分揭示其推荐产品或服务的涉及的责任、义务及相关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哪些风险()。

A.法律风险

B.政策风险

C.市场风险

D.系统风险

描述:《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第三条

您的答案:C,A,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5.中国证监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证券市场客户资料的保护工作,先后制定并发布了()。

A.《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B.《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

C.《证券经营机构参与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工作指引》

D.《关于加强证券经纪业务管理的规定》

描述:证监会关于保护证券市场客户资料的规章制度

您的答案:A,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6.《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目标体系由五大目标组成,其中为实现执业行为准则的最终目标而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促进证券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B.规范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

C.保护投资者利益

D.树立从业人员的良好执业形象和维护行业声誉

E.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水平

描述:《证券业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的五大目标

您的答案:B,E,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7.从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遇到自身利益或相关方利益与客户的利益发生冲突或可能发生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

A.应该牺牲个人利益

B.应及时向所在机构报告

C.当无法避免时,应确保客户的利益得到公平的对待

D.应该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

描述:利益冲突时的处理方法

您的答案:C,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8.证券业从业人员不得接受利益相关方的贿赂或对其进行贿赂,如接受或赠送礼物、回扣、补偿或报酬等,或从事可能导致与投资者或所在机构之间产生利益冲突的活动。下列选项中属于利益相关方的是()。

A.竞争对手的代理人

B.竞争对手的雇员

C.机构客户的负责人

D.机构客户的员工

描述:利益相关方

您的答案:D,B,C,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三、判断题

9.我国证券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特征表现为市场波动大、投资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风险意识较为薄弱,因此,从业人员应该按照要求开展投资者适当性测试,并主动揭示产品和服务的各类风险。()

描述:证券业从业人员的要求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10.证券业从业人员一般都具较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这不仅是提供证券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对投资者利益的保障。()

描述:证券业从业人员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意义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篇11:《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守则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保险公估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树立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维护保险业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制定本守则。

第二条 本守则所称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是指取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证书,从事保险公估业务的保险公估机构工作人员。

第三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保险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社会公德并按照《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指引》的要求,在执业活动中遵循独立执业、专业胜任、客观公正、勤勉尽责、友好合作、公平竞争、保守秘密的原则,自觉维护保险公估行业的信誉。

第二章

持证上岗与培训

第五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在执业前,应当取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基本资格证书》以及有关组织据此核发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执业证书》。

第六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并完成有关法规规定的持续教育。

第七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行业协会和所属保险公估机构组织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与技能。

第三章

业务洽谈与受理

第八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当首先向客户声明其所属保险公估机构的名称、性质和业务范围,并主动出示《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执业证书》。

第九条 如果客户要求,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向客户说明如何得知该客户的名称(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

第十条 保险公估机构在与保险合同当事人接洽委托事宜时,应当根据自身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经验判断是否受理委托。保险公估机构不得承办力所不及的业务。

第十一条 受理保险公估(或风险评估)业务应当与委托人签定书面业务受理合同或取得委托人的书面委托,并据此立案。

业务受理合同或委托书应明确业务委托范围及委托人授权范围。业务委托一旦成立,保险公估机构及从业人员应尽职尽责地完成委托事项。

第十二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向保险公估标的有关当事人收取 或接受任何不当经济利益。

第四章

操作准备

第十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根据委托项目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以及内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执业经验指派专业胜任的人员承担项目操作,并向其明确所承担的任务和要求达到的目标。

第十四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在合理的时间内联系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进一步了解情况并搜集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保险合同、损失清单、有关部门出具的事故证明或技术鉴定书、费用发票、必要的报表、账簿、单据以及其他必要的单证、文件。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对相关当事人提供的资料进行甄别、审核。如发现问题,应当要求相关当事人予以澄清或补充相关资料,必要时可以与委托人协商后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鉴定。

第十五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做好项目操作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拟定行程和作业计划、准备查勘设备、技术资料以及人员分工。

第五章

现场查勘

第十六条 保险公估项目的现场查勘旨在调查保险标的出险后的状况。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详细调查出险标的坐落地点、出险时间、出险原因、标的损失内容、损失程度、损失数量等,制作详实的《现场查勘记录》。《现场查勘记录》应当由主办查勘人现场制作,要求项目齐全、表述准确、书写工整。《现场查勘记录》应当由主办查勘人签字,并取得出险单位代 表签字确认。

第十七条 为客观反映保险标的损失状况,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认真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包括拍照、摄像、绘图、丈量、称重、计数等,同时现场索取与出险标的有关的由相关执法机关或有资质机构出具的各种证明材料。

第十八条 为准确判定保险责任,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尽快索取相关的保险合同和被保险人提交的《索赔清单》。

第十九条 为公正、合理的理算作准备,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尽快取得并查看出险单位的会计账册和有关凭证,必要时可对相关账目、凭证复印,以取得财务证据。

第二十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对清理出的受损财产进行分类清点,据实造册登记,并由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和出险单位代表签字确认。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和保险当事人均有保证受损财产得到妥善保护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充分考虑灾损现场的时效性,确保查勘过程中的任何疑点均在现场查勘过程中得到合理解释。特别应将出险单位是否具有故意行为、欺诈行为、恶意串通行为作为疑点排查的重点,必要时可以与委托人协商后聘请专业机构协助进行鉴定、检测,并对发现的疑点追查到底。

第二十二条

为防止财产损失扩大,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有义务提出进一步施救措施建议,敦促、协助相关当事人制定抢救方案,避免或减少现场损失扩大。

第二十三条

参与现场查勘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应接受出险单位 的宴请、馈赠或其他不当经济利益。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在查勘、鉴定时应当充分考虑相关当事人的利益,体现科学、专业、公平、高效、合理、节约的原则。不得仅凭现场查勘取得的证据向保险当事人保证是否能够得到赔偿或赔偿的比例与金额。

第二十五条

风险评估项目的现场查勘旨在评价保险标的潜在风险的状况,进而对防范风险的发生提出建议。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取得与评估对象有关的各种技术资料、图纸、历史记录等,通过对上述资料的分析,全面掌握评估对象的历史沿革、资产状况、经营状况、管理状况以及出险记录与治理措施等。

第二十六条

为使评估客观公正,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认真听取评估对象的情况介绍,以获取除各项资料以外更详细的相关信息。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在掌握必要的资料的基础上,对评估对象进行实地勘验。为准确了解受检部位现状,必要时可采取仪器检测等技术手段。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对受检部位的现状作详实的记录。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在对各受检部位勘验的同时,全面了解评估对象的周围环境、交通状况、河川地形地貌、公共建设配套设施、消防水源、排水系统及各项安全防护设施等的状况及其对评估对象的影响。

第二十九条

为使评估科学有据,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全面掌握与评估项目有关的国际、国家、省(部)级技术标准信息资料。

第三十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与保险当事人密切配合,真实客观 地反映评估对象的各种风险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因素对保险利益的影响。

第六章

责任审核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按照委托要求,根据查勘情况和调查分析结果确认事故原因,也可依据有关行政职能部门或法定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认定事故原因。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根据事故原因和相关的调查结果,分析确认事故的近因。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熟悉、理解和正确运用保险条款,特别是有关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的条款。

第三十四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委托要求根据近因原则和保险条款确认保险责任是否成立。

第三十五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委托要求,根据查勘、调查情况和事故原因确认是否存在第三方责任。

第七章

《保险公估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

第三十六条

《保险公估报告》是指保险公估机构根据委托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公估程序后出具的,关于事故原因、损失状况、保险责任、理算结果的书面文件,是保险公估机构客观反映保险公估事件过程和结论的载体,是保险公估业务的最终产品。

(一)《保险公估报告》应当如实反映保险合同内容、保险财产概况、保险事故发生经过、保险事故原因分析、保险责任(除外责任)认定依据、损失程度认定依据、损失理算依据,并据此得出相关的保险公估结论。

(二)《保险公估报告》应当资料翔实、数据可靠、分析科学、推断严密、结论准确、语言精炼。保险公估机构不得出具含有虚假、不实、有偏见或具有误导性内容和结论的报告。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对其出具的《保险公估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保险公估报告》所附各种证据应构成完整的证据链。第三十七条 《风险评估报告》是保险公估机构对评估对象所面临的、尚未发生的和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估测、鉴定所作出的书面文件,是对风险作出科学判断的载体,是风险评估业务的最终产品。

(一)《风险评估报告》应对评估对象进行科学的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建议。

(二)《风险评估报告》应经得起科学技术标准的检验和推敲,所有论点应有相关的论据支持,科学严谨,逻辑性强。

第三十八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建立严格的《保险公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风险咨询报告的内部审核制度,确保《保险公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风险咨询报告的质量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第三十九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建立与《保险公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风险咨询报告相关的服务意见的反馈机制,以确保业务得到持续改进。

第八章

竞争

第四十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借助行政手段或其他非正当手段 开展业务活动。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向客户给予或承诺给予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不得诋毁、贬低或负面评价同业、保险公司或其他保险中介机构。

第九章

档案管理与保密

第四十三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建立项目档案,将业务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影像、电子资料等归入项目档案。项目档案全部资料应列表逐项登录。

第四十四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对《保险公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及其他风险咨询报告的相关技术资料进行妥善保管。

第四十五条

保险经纪机构应当为每个客户建立独立的客户档案,并按照有关法规要求妥善保管。

第四十六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对执业过程中得到的有关保险标的及其当事人的信息保密。

第四十七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保守所属保险公估机构的商业秘密。

第十章

投诉处理

第四十八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将投诉渠道和投诉方式告知保 险公估标的有关当事人。

第四十九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始终对投诉保持耐心与克制,并将接到的投诉提交所属保险公估机构。

第五十条 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应当积极协助所属保险公估机构或其他机构对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五十一条

保险公估机构对于涉及第三方利益的投诉,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保险公估机构应当在本守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保险公估从业人员内部管理办法。

第五十三条

本守则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五十四条

本守则自2004年

篇12: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诚信为本,追求精品;

尊重科学,敬业创新;

恪守法规,服务社会;

公平竞争,和谐共进。

准则一:客户服务

诚信为本 — 信守合同,认真履约,竭诚服务;勘察、设计、施工不弄虚作假。

追求精品 — 体察客户需求,保障项目品质与运营安全;崇尚卓越服务,实现项目或成果的最佳价值。

准则二:职业使命

尊重科学 — 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保证基础资料真实、准确、可靠,专业建议与结论科学合理。

敬业创新 — 以敬畏之心履行职业责任,自觉维护行业尊严和市场秩序;继承优良传统,以创新意识发展专业服务技术。

准则三:社会责任

恪守法规 — 依法从业,严格遵守工作地法律法规及规程;保护项目委托人和业界同仁知识产权、商业机密。

服务社会 — 重视生态环境,珍惜地球资源;以专业知识技能和研究成果为公共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准则四:合作发展

公平竞争 — 依靠技术、质量、效率承揽业务;在招投标过程中,对腐败、欺诈和贿赂零容忍。

篇13: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 根据医疗卫生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结合医疗机构实际,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内所有从业人员, 包括:

(一) 管理人员。指在医疗机构及其内设各部门、科室从事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决策等管理工作的人员。

(二) 医师。指依法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经注册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人员。

(三) 护士。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依法在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

(四) 药学技术人员。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 在医疗机构从事药学工作的药师及技术人员。

(五) 医技人员。指医疗机构内除医师、护士、药学技术人员之外从事其他技术服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六) 其他人员。指除以上五类人员外, 在医疗机构从业的其他人员, 主要包括物资、总务、设备、科研、教学、信息、统计、财务、基本建设、后勤等部门工作人员。

第三条医疗机构从业人员, 既要遵守本文件所列基本行为规范, 又要遵守与职业相对应的分类行为规范。

第二章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基本行为规范

第四条以人为本, 践行宗旨。坚持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宗旨, 发扬大医精诚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第五条遵纪守法, 依法执业。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遵守医疗卫生行业规章和纪律, 严格执行所在医疗机构各项制度规定。

第六条尊重患者, 关爱生命。遵守医学伦理道德, 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 为患者保守医疗秘密和健康隐私, 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尊重患者被救治的权利, 不因种族、宗教、地域、贫富、地位、残疾、疾病等歧视患者。

第七条优质服务, 医患和谐。言语文明, 举止端庄, 认真践行医疗服务承诺, 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 积极带头控烟, 自觉维护行业形象。

第八条廉洁自律, 恪守医德。弘扬高尚医德, 严格自律, 不索取和非法收受患者财物, 不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收受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经营企业或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提成, 不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活动;不骗取、套取基本医疗保障资金或为他人骗取、套取提供便利;不违规参与医疗广告宣传和药品医疗器械促销, 不倒卖号源。

第九条严谨求实, 精益求精。热爱学习, 钻研业务, 努力提高专业素养, 诚实守信,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第十条爱岗敬业, 团结协作。忠诚职业, 尽职尽责, 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关系, 互相尊重, 互相配合, 和谐共事。

第十一条乐于奉献, 热心公益。积极参加上级安排的指令性医疗任务和社会公益性的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活动, 主动开展公众健康教育。

第三章 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第十二条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 加强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 与时俱进, 创新进取, 努力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服务水平。

第十三条认真履行管理职责, 努力提高管理能力, 依法承担管理责任, 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切实服务临床一线。

第十四条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正确行使权力, 遵守决策程序, 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 推进院务公开, 自觉接受监督, 尊重员工民主权利。

第十五条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严格人事招录、评审、聘任制度, 不在人事工作中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六条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各项内控制度, 加强财物管理, 合理调配资源, 遵守国家采购政策, 不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和基本建设等工作。

第十七条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医疗风险管理机制。

第十八条尊重人才, 鼓励公平竞争和学术创新, 建立完善科学的人员考核、激励、惩戒制度, 不从事或包庇学术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

第十九条恪尽职守, 勤勉高效, 严格自律, 发挥表率作用。

第四章 医师行为规范

第二十条遵循医学科学规律, 不断更新医学理念和知识, 保证医疗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

第二十一条规范行医, 严格遵循临床诊疗和技术规范, 使用适宜诊疗技术和药物, 因病施治, 合理医疗, 不隐瞒、误导或夸大病情, 不过度医疗。

第二十二条学习掌握人文医学知识, 提高人文素质, 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 真诚、耐心与患者沟通。

第二十三条认真执行医疗文书书写与管理制度, 规范书写、妥善保存病历材料, 不隐匿、伪造或违规涂改、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不违规签署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依法履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传染病疫情、药品不良反应、食源性疾病和涉嫌伤害事件或非正常死亡等法定报告职责。

第二十五条认真履行医师职责, 积极救治, 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增强责任安全意识, 努力防范和控制医疗责任差错事件。

第二十六条严格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和单位内部规定的医师执业等级权限, 不违规临床应用新的医疗技术。

第二十七条严格遵守药物和医疗技术临床试验有关规定, 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 应充分保障患者本人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

第五章 护士行为规范

第二十八条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尊重关心爱护患者, 保护患者的隐私, 注重沟通, 体现人文关怀, 维护患者的健康权益。

第二十九条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正确执行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技术规范, 全面履行医学照顾、病情观察、协助诊疗、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护理职责, 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第三十条工作严谨、慎独, 对执业行为负责。发现患者病情危急, 应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 应及时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

第三十一条严格执行医嘱, 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临床诊疗技术规范, 应及时与医师沟通或按规定报告。

第三十二条按照要求及时准确、完整规范书写病历, 认真管理, 不伪造、隐匿或违规涂改、销毁病历。

第六章 药学技术人员行为规范

第三十三条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 科学指导合理用药, 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第三十四条认真履行处方调剂职责, 坚持查对制度, 按照操作规程调剂处方药品, 不对处方所列药品擅自更改或代用。

第三十五条严格履行处方合法性和用药适宜性审核职责。对用药不适宜的处方, 及时告知处方医师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对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的, 拒绝调剂。

第三十六条协同医师做好药物使用遴选和患者用药适应证、使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的解释说明, 详尽解答用药疑问。

第三十七条严格执行药品采购、验收、保管、供应等各项制度规定, 不私自销售、使用非正常途径采购的药品, 不违规为商业目的统方。

第三十八条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自觉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第七章 医技人员行为规范

第三十九条认真履行职责, 积极配合临床诊疗, 实施人文关怀, 尊重患者, 保护患者隐私。

第四十条爱护仪器设备, 遵守各类操作规范, 发现患者的检查项目不符合医学常规的, 应及时与医师沟通。

第四十一条正确运用医学术语, 及时、准确出具检查、检验报告, 提高准确率, 不谎报数据, 不伪造报告。发现检查检验结果达到危急值时, 应及时提示医师注意。

第四十二条指导和帮助患者配合检查, 耐心帮助患者查询结果, 对接触传染性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的相关人员, 进行告知并给予必要的防护。

第四十三条合理采集、使用、保护、处置标本, 不违规买卖标本, 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八章 其他人员行为规范

第四十四条热爱本职工作,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增强为临床服务的意识, 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营。

第四十五条刻苦学习, 钻研技术, 熟练掌握本职业务技能, 认真执行各项具体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四十六条严格执行财务、物资、采购等管理制度, 认真做好设备和物资的计划、采购、保管、报废等工作, 廉洁奉公, 不谋私利。

第四十七条严格执行临床教学、科研有关管理规定, 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和合法权益, 指导实习及进修人员严格遵守服务范围, 不越权越级行医。

第四十八条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规定, 不随意丢弃、倾倒、堆放、使用、买卖医疗废物。

第四十九条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数据保密制度, 加强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高值耗材统计功能管理, 不随意泄露、买卖医学信息。

第五十条勤俭节约, 爱护公物, 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保持医疗机构环境卫生, 为患者提供安全整洁、舒适便捷、秩序良好的就医环境。

第九章 实施与监督

第五十一条医疗机构行政领导班子负责本规范的贯彻实施。主要责任人要以身作则, 模范遵守本规范, 同时抓好本单位的贯彻实施。

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行政领导班子抓好本规范的落实, 纪检监察纠风部门负责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十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贯彻执行本规范的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医疗卫生有关行业组织应结合自身职责, 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本规范的贯彻实施, 加强行业自律性管理。

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和执行本规范的情况, 应列入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 作为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六条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违反本规范的, 由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 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职资格或低聘、缓聘、解职待聘、解聘。其中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 由有关纪检监察部门按照党纪政纪案件的调查处理程序办理;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 由有关卫生行政部门依法给予相应处罚;涉嫌犯罪的, 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本规范适用于经注册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业的乡村医生。

第五十八条医疗机构内的实习人员、进修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但尚未进行执业注册的人员和外包服务人员等, 根据其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类别, 参照相应人员分类执行本规范。

第五十九条本规范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条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14:《保险从业人员行为准则》

【关键词】行政伦理;行政责任;负责任行政人员;行为准则

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行政伦理理论模式偏重于研究政策制定者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行政管理中的伦理价值,学界也逐渐重视行政人员在行政伦理鉴定和质疑行政决策的标准,传统的依靠习惯伦理和道德的理论模式逐渐瓦解。20世纪70年代新公共行政学派的出现,认为行政管理者的伦理标准应与对社会核心价值的承诺相一致,同时也重视了伦理标准对于决策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行政人员责任的概念。1991年在犹他州帕克城召开的第一次“政府伦理大会”讨论了伦理学与组织控制,(董礼胜,2014) 伦理学与自主控制、行政人员的伦理观念与职业行为等,自此行政伦理学经历了一个深入发展的时期。但是,以往的研究仅仅是偏重行政伦理的某一方面,比如:行政组织,抑或是行政人员,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行政伦理的实现呢?行政伦理实现的途径究竟是怎样的呢?它有怎样的方案设计框架呢?这就是库珀教授在《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一书中阐述的内容,为具体的行为提供可行性的说明和捍卫性的辩护,使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更加系统。

一、行政伦理学的理论阐述

库珀教授关于行政伦理学的描述上,力图揭示根本性的重要假说以及它们是如何与行为相关联的,以一种描述的方式来分析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现状,并提供了行政伦理学的系统分析工具。

第一,角色分离导致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冲突。

基于后现代社会造成的行政人员角色分离情况,库珀认为责任是重新建构行政伦理学的关键,而其可以分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客观责任主要指来自外部的影响因素,而主观责任与我们内心的观念和想法相关。库珀对于客观责任的论述包括两个方面:职责和应尽的义务,第一,公共行政人员最直接的责任,是对上级负责,贯彻上级的指示并完成任务,对下属的行为负责,与科层制不同的是,库珀强调上下级间决策信息的互通、磋商和协作。第二,对公民负责,库珀提出行政人员要有能向公众解释自己行为合理性的能力;第三,对法律负责,拥护宪法并遵守公共行政管理角色的受托人性质(库珀,2010:P75-76)。与客观责任不同的是,主观责任来源于我们自己的忠诚、良知、认同和价值观,主观责任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作用于行政过程连续性的保持。(库珀,2010,P84)

在实践中的道德困境表现为:正式义务为导向的客观责任和与之相反的内部价值观为导向的主观责任间发生的冲突。库珀强调如果不能培养履行行政责任的能力,决议、法令等发展策略均难以实现(库珀,2010:P97)。具体而言,表现为:权力冲突、角色冲突与利益冲突。在权力冲突中,我们面临的是两种矛盾的权力资源所带来的两种不同的客观责任之间的冲突;角色冲突表现为行政人员的外部角色和组织内部角色;利益冲突中,处于公共行政职位的公民享有特殊的接近和进入政府的机会,(库珀,2010:P102)这种权利带来了不寻常的机会,因此也提供了为个人利益而滥用政府资源的诱惑,正如哈丁的“公用地悲剧”中提到的“每个牧民都奔向毁灭草原的最终目标,大家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利益冲突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法律,但也不能忽视伦理思考的作用。

第二,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都是化解責任冲突的途径。

如何才能让行政人员在面临责任冲突时仍以负责人的态度来处理公共事务呢?库珀认为一般有两种途径: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外部控制常见的做法为:制定新的规则、制度,抑或是重新安排组织构成。库珀认为其包括:伦理立法和伦理法规,其可以提供制度化的方案。(库珀,2010:P149)。然而,规范的机制并不能替代责任感,库珀这里运用了美国公共行政学会(APSA)的例子,APSA为了培养成员的内部控制力,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并在其会议上作为普遍的学习材料,这一培训过程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界分,避免了利益冲突,使成员能够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思考伦理准则问题(库珀,2010:P158),内部控制也存在弊病,多元化的后现代社会中,行政人员的价值观难以达成一致,因此,保持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平衡、互相补充以增强控制力,实现制定的政策、行为标准与决策的价值观相结合(库珀,2010:P160)。

二、主要贡献

《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一书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主要参考书目,该书内容详实,对西方乃至世界的行政伦理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诸多方面都有着贡献。第一,系统的提出了行政伦理学的分析框架,为行政人员的具体行为提供了可行性的说明。长期以来,学界对行政伦理的研究局限于某一细节,例如是对抽象道德准则的研究,抑或是对行政人员行政决策标准与过程的研究,而库珀教授从行政组织伦理、行政人员伦理、职业伦理等多方面提出了行政伦理学的分析框架。第二,提出了矫正责任冲突的方案设计。库珀教授在书中并不回避责任冲突的问题,认为责任冲突的根源是角色冲突,表现为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库珀教授从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个方面提出了矫正责任冲突的方案,并使用了APSA行政伦理手册的例子证明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为外部的制度监督要与行政人员决策的价值观相一致。实践中,应更加强调内部控制的作用,行政人员应通过自身职责的履行,对公民负责,履行“公仆责任”,而行政责任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伦理意识,这就要求新时期中国的行政人员要在深刻理解国家、政府及行政机构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对自身行政行为的善恶价值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

[1]董礼胜,王少泉. 工具—价值理性分野下西方行政伦理学的变迁[J].中国行政管理,2014,01.

[2]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作文:快乐的一件事下一篇:文秘人员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