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07-25

蛋白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共6篇)

篇1:蛋白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1)组成:蛋白质中主要含有C、H、O、N等元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溶液具有胶体的某些性质。

(2)四级结构

2.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1)特征反应

①颜色反应:分子中含有苯基的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色。

②蛋白质灼烧,可闻到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2)两性

形成蛋白质的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发生成肽反应形成的,在多肽链的两端存在着自由的氨基和羧基,侧链中也有酸性或碱性基团,所以蛋白质与氨基酸一样具有两性,能与酸或碱反应。

(3)水解反应

(4)盐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溶液,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盐析。盐析是一个可逆过程,可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

(5)变性

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因素(如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或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乙醇、福尔马林、丙酮等)的影响下,其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后在水中不能重新溶解,是不可逆过程,可用于杀菌消毒。

篇2:蛋白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盐溶液的浓度大小,轻金属盐溶液和重金属盐溶液对蛋白质的影响是不同的:

(1)浓的轻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蛋白质凝结成固体而从溶液中析出,盐析出来的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性质和生理活性,盐析是物理过程,也是可逆的。利用盐析,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2)稀的轻金属盐溶液,不会降低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反而会促进蛋白质的溶解。

(3)重金属盐溶液,不论是浓溶液还是稀溶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不再具有原有的可溶性和生理活性,变性过程是化学过程,变性是不可逆的。加热、紫外线、强酸、强碱、某些有机物也能使蛋白质变性。利用此性质可杀菌、消毒。

高考化学选择题秒杀技巧

技巧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

高考选择题往往考查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如果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通性通法:对于一些概念式、命题式判断类问题,可以采用列举特例法或反例法判断,这就要求在学习中,不仅要掌握一般规律,而且还要熟悉一些特殊例证,例证越丰富,解这类题就越快越准

技巧2、巧用假设,以静制动

在解答有关四大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移动问题时,有时会出现多因素(如温度、水解平衡、浓度或压强)的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先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判断第一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判断第二个因素变化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通性通法:对于化学平衡体系,若改变体积,判断某成分浓度的变化,先假设改变体积时平衡不移动,判断体积改变时导致浓度变化,与题目条件对照,然后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例如,某气体反应平衡中,若生成物A的浓度为c(A)=0.5mol/L,体积扩大至2倍,达到新平衡时c(A)=0.3mol/L,若平衡不移动,则体积扩大至2倍,A的浓度为0.25mol/L<0.3mol/L,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忽视体积变化,易错误判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技巧3、抓住恒、区别离子

篇3:“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大盘点

1.糖类 (见表1)

注意: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虽然都是 (C6H10O5) n, 但二者分子里所包含的葡萄糖单元的数目不同, 即 n 值不同, 故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同理, 因为各个分子中 n 值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淀粉 (或纤维素) 都是混合物.

2.油脂

(1)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酯类物质.其结构如下:

注意:①天然油脂大都是混甘油酯.②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③油脂是混合物, 无固定的熔、沸点.

(2) 油脂的化学性质

①分子中若有双键的油脂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即油脂的氢化或硬化, 也是还原反应) .

②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称为皂化反应, 其目的是制肥皂和甘油.

3.氨基酸与蛋白质 (见表2)

二、疑难透视

1.做蔗糖炭化实验时, 在滴加浓硫酸之前为何先滴加几滴水?为何会形成“黑色面包”?

在小烧杯加入适量的蔗糖, 再滴加几滴水, 然后再加浓硫酸, 目的是使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有利于炭化反应的进行.但不可加水太多, 否则浓硫酸变稀硫酸失去脱水作用.

浓硫酸极易跟糖类作用, 夺取蔗糖分子中与水的组成相当的氢氧原子, 使碳呈炭的形态析出;同时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发生如反应:

C+2Η2SΟ4 () =CΟ2+2SΟ2+2Η2Ο

由于CO2和SO2气体逸出而使炭呈现疏松多孔, 并形成“黑色面包”.

2.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吗?

不一定.一般来说, 有醛基的物质一定能发生银镜反应, 但果糖是多羟基酮, 没有醛基, 也能发生银镜反应.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其原因是由于果糖在碱性溶液中可转变为具有醛基结构的单糖——葡萄糖和甘露糖.而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都是碱性溶液, 所以果糖在碱性条件下也能被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氧化.当然也就不能用这两种方法鉴别葡萄糖和果糖.

3.如何判断淀粉是否水解与完全水解?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 但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此性质可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发生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若水解液只能发生银镜反应, 遇碘不变蓝色, 说明淀粉完全水解;若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遇碘变蓝色, 说明淀粉没有水解;若既能发生银镜反应, 遇碘又变蓝色, 说明淀粉部分水解.

4.酯和脂有何联系和区别?

酸 (羧酸或无机酸中的含氧酸) 跟醇起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叫酯, 而脂仅指高级脂肪酸跟甘油所生成的酯, 脂属于酯类.酯的范围大, 它包含了油脂, 例如乙酸乙酯和硬脂酸甘油酯 (脂肪) 均属酯类.

5.酯碱性条件下水解与皂化反应有何区别?

酯在稀硫酸溶液中水解生成酸与醇, 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成钠盐和醇, 这两种情况都属于酯的水解反应, 其中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水解反应也叫皂化反应.

6.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什么?通常有那些因素或物质能引起蛋白质变性?

蛋白质是由多种α—氨基酸分子通过肽键互相结合而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结构非常复杂, 多肽按一定方向盘绕折叠而形成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许多蛋白质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 立体结构会被破坏, 多肽键由按特定方式折叠卷曲的有序状态展开而形成无规则排列的长链, 它们互相穿插缠结在一起, 致使蛋白质凝结, 这种现象叫做蛋白质的变性.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或物质有:加热、紫外线、酸、碱、重金属盐、部分有机物 (如萘、医用酒精、苯酚、福尔马林、醋酸) 、硫黄等.

三、典题剖析

例1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 将纤维素和硫酸加热水解后的液休, 取出少许, 加入新制的Cu (OH) 2悬浊液加热,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证明水解生成葡萄糖

(B) 将氯乙烷和NaOH溶液共热后的液体取出少许, 加入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水解出Cl-

(C) 向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汁中滴入碘水, 会显蓝色

(D) 用CuSO4、H2SO4、NaOH溶液可检验蔗糖无还原性而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解析: (A) 错在没有用NaOH溶液中和硫酸; (B) 错在没有用HNO3酸化, 加入AgNO3后会有Ag2O棕褐色沉淀; (C) 中苹果汁已完全水解成匍萄糖, 滴入碘水不变蓝色.

检验蔗糖及其水解产物 (葡萄糖和果糖) 有无还原性,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可用CuSO4和NaOH溶液制得) .蔗糖水解必须选用催化剂 (稀H2SO4) .检验水解产物还原性时, 应先中和掉作催化剂的稀H2SO4 (用NaOH) . (D) 正确.

答案: (D) .

例2 可以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基本完成的现象是 ( )

(A) 反应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B) 反应液使蓝色石蕊试变红色

(C) 反应后静置, 反应液分为两层

(D) 反应后静置, 反应液不分层

解析:油脂跟NaOH溶液反应前分层, 完全皂化反应后, 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盐、甘油和水的混合液, 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故 (C) 错.高级脂肪酸钠为强碱弱酸盐, 水解呈碱性, 即皂化反应前后反应液均呈碱性, 不能依据石蕊试纸变蓝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A) 错. (B) 显然错误.

若向皂化液中加入食盐细粒, 高级脂肪酸钠能从混合液中析出, 浮在液面上.这样达到分离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目的.

答案: (D) .

例3 图1表示蛋白质结构的一部分, 图中 abcd 标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 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 断裂的键是__.

解析:天然蛋白质是α—氨基酸通过肽键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成键时羧基上脱去羟基, 氨基上脱去氢原子, 形成酰胺基结构因此蛋白质水解时应是酰胺基结构上的CN键断裂.

答案:c.

篇4:高中生物育种知识归纳总结

一、基因突变的育种方法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自然界中的抗病、抗虫等性状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基因突变。但在自然突变中,突变的频率很低,而且大多数都是有害的。为了能获得人们想要的性状,就要想办法提高突变的频率。可以用射线照射等方法提高突变频率,这样的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诱变育种可以得到从来没有的性状,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物性状。但是突变是不定向的,并且大多数是有害的,所以为了得到人们想要的个体,就必须大量处理样本。

诱变育种中最常见的就是太空育种。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通过太空育种,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例如,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获得了植株高、分孽力强、穗型大籽粒饱满和生育期短的性状变异。太空椒的果实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口味、重量和外形也发生了变化。

二、基因重组的育种方法

1.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指指遗传性状不同的种、类型或品种间进行有性杂交产生杂种,继而对杂种加以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可以得到杂合子,然后利用杂合子的杂种优势来获得高产、生存力强等性状。但由于杂种个体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不能通过自交来持续获得此性状。根据杂种优势的原理,通过育种手段的改进和创新,可以使农(畜)产品获得显著增长。这方面以杂种玉米的应用为最早,成绩也最显著,一般可增产20%以上。

杂交育种还可以通过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比如使抗病低产和不抗病高产的两种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就会同时具有两个亲本的性状,再通过自交、筛选等步骤,就可以获得纯合的抗病高产的个体。杂交育种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育种周期太长。杂交育种最重要的应用就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和李振声小偃系列杂交小麦。

2.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基因工程育种有优点是可以定向地改变基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缺点是难操作,目的基因不好获得。运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但可以培养优质、高产、抗性好的农作物及畜、禽新品种,还可以培养出具有特殊用途的动、植物等。比如转入人胰岛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就可以为人类生产胰岛素,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胰岛素的成本。

三、染色体变异的育种方法

1.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低温诱导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在一个世代中即可出现纯合的二倍体,从中选出的优良纯合系后代不分离,表现整齐一致。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缺点是容易不育。中国首先应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作物品种,已培育成了一些烟草、水稻、小麦等优良品种。

2.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最常用、最有效的多倍体育种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使细胞不能形成两个子细胞,而染色数目加倍。多倍體育种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缺点是难操作。多倍体育种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无籽西瓜。

3.植物体细胞杂交

篇5:蛋白质的知识点总结

篇一:蛋白质的知识点总结

一个通式-两个标准-三个数量关系--四个原因--五大功能

(1)一个通式:是指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的通式只有1个,即

(形象记忆:碳周围有四个邻居,三个固定邻居即-H、-COOH、-NH2,一个变动邻居即-R基)。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

(2)两个标准:是指判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同时具备的标准有2个:一是数量标准,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二是位置标准,即都是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三个数量关系:是指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的3个数量关系(氨基酸数、肽键数或脱水分子数、肽链数),它们的关系为:当m个氨基酸缩合成一条肽链时,脱水分子数为(m-1),形成(m-1)个肽键,即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1;当m个氨基酸形成n条肽链时,肽键数=脱水分子数=m-n。

(4)四个原因:是指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有4个:

①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种类不同;

②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数量成百上千;

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次序变化多端;

④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5)五大功能:是指蛋白质分子主要有5大功能(由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

①有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

②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参与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绝大多数酶;

③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④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是蛋白质,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⑤有些蛋白质有免疫(包括细胞识别)作用,如动物和人体的抗体能清除外来蛋白质对身体生理功能的干扰,起着免疫作用。

篇二:蛋白质的知识点总结

1.蛋白质:

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分子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相互结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的水。

如图所示:

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如图中虚框内所示。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2.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

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加以理解:

(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2)氨基酸的数量不同;

(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篇6: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颜色 物质分类 颜 色

单质 石墨-黑色 金刚石-无色 硅-灰黑色 F2-淡黄绿色 Cl2-黄绿色 Br2-深红棕色 I2-紫黑色

白磷-白或黄色 红磷-红棕色 硫-淡黄色 铜-紫红色 金-金色 铯-金色

氧化物 NO2-红棕色 N2O4-无色 Na2O2-淡黄色 FeO-黑色 Fe2O3-红棕色 Fe3O4-黑色

MnO2-黑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HgO-红色 Ag2O-棕黑色

酸或碱 Fe(OH)2-白色 Fe(OH)3-红褐色 Cu(OH)2-蓝色

KMnO4 紫黑色 FeS-黑色

FeS2-黄色 CuS-黑色 Cu2S-黑色 HgS-黑色 PbS-黑色 FeCl3-棕褐色

FeSO4〃7H2O-绿色 CuCl2-棕黄色 CuSO4〃5H2O-蓝色 CuSO4-白色 Cu2(OH)2CO3-绿色 AgCl-白色 AgBr-淡黄色 AgI-黄色 Ag2CO3白色 Ag3PO4 黄色 水合离子或络离子Cu2+-蓝色 Fe2+-浅绿色 Fe3+-棕黄色 MnO4--紫红色

[CuCl4]2--黄色

Fe(SCN)2+-红色

焰色反应 Na+-黄色 K+-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注:(1)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为灰绿色。

(2)CuCl2稀溶液为蓝色,浓溶液呈绿色。附1 卤素单质及其溶液(由稀到浓)颜色

卤素 气态 液态 固态 水溶液 有机溶液

氟 淡黄绿色

氯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溴 红棕色 深红棕色 黄→橙色 橙红→红棕色

碘 紫红色 紫黑色 棕黄→褐色 紫→紫红色

注:(1)常见有机溶剂为密度小于水的苯、酒精、汽油;密度大于水的CCl4、CS2等,它们均为无色。(2)碘酒:褐色

附2 常用酸碱指示剂变色范围

指示剂 PH范围 中间色 酸色 碱色

甲基橙 3.1~4.4 橙色 红色(pH<3.1)黄色(pH>4.4)

石 蕊 5.0~8.0 紫色 红色(pH<5.0)蓝色(pH>8.0)酚 酞 8.2~10.0 粉红色 无色(pH<8.2)红色(pH>10.0)注:(1)蓝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

(2)pH试纸(黄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附 3 pH试纸: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红色石蕊试纸:红色(用于检验碱性物质)蓝色石蕊试纸:蓝色(用于检验酸性物质)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碘单质)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其它

1.久臵的浓硝酸(溶有NO2)呈黄色,工业盐酸(含杂质Fe3+)呈黄色。

2.粗溴苯(含杂质Br2)呈褐色,粗硝基苯(含杂质NO2)呈淡黄色(了解).3.无色的苯酚晶体露臵空气中可被氧化成粉红色的有机物(了解)。

4.苯酚与Fe3+作用呈紫色(了解)。

5.I2与淀粉溶液作用呈蓝色。6.蛋白质与浓硝酸作用呈黄色。

二、俗名总结

1.CaO-生石灰 2.乙炔-电石气 3.乙醇-酒精 4.丙三醇-甘油 5.苯酚-石炭酸

6.甲醛-蚁醛 7.乙酸-醋酸 8.三氯甲烷-氯仿 9.NaCl-食盐 10.NaHCO3-小苏打

11.CO2(s)-干冰12.Na2CO3-纯碱、苏打 13.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14.SiO2-石英、硅石15.CuSO4〃5H2O-胆矾、蓝矾 16.甲烷-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7.Ca(OH)2-熟石灰、消石灰 18.CaCO3-石灰石、大理石 19.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泡花碱 20.KAl(SO4)2〃12H2O-明矾

三、重要物质的用途

1.干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 2.AgBr—-照相感光剂

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4.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

5.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

6.明矾——净水剂

7.重晶石——“钡餐”

8.波尔多液——农药、消毒杀菌剂

9.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 10.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燃烧弹

12.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 14.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

15.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 16.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

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

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20.NaHCO3、Al(OH)3——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1.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22.SiO2纤维——光导纤维(光纤),广泛用于通讯、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方面。23.硅聚合物、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各种人造器官

11.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等

13.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24.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废液中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上,而且还能用在各种能量的转换上等等。

29.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制刚玉球磨机、高压钠灯的灯管 30.氮化硅陶瓷——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并且耐磨损;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也能抗氧化,而且也能抗冷热冲击。常用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也可以用来制造柴油机。

31.碳化硼陶瓷——广泛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原子能工业、宇航事业等方面。

四、各种“水”汇集

1.纯净物: 水银—Hg 水晶—SiO2 蒸馏水—H2O 重水—D2O 超重水—T2O 重氧水—H218O 2.混和物:

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水晶—高纯度二氧化硅晶体 双氧水—H2O2的水溶液

氨水—分子(NH3、NH3〃H2O、H2O);离子(NH4+、OH—、H+)

氯水—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王水—浓HNO3:浓HCl=1:3(浓溶液的体积比)卤水—海水中提取出食盐后含有MgCl2、CaCl2、NaCl及少量MgSO4的水

水泥—主要成份是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3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水 软水—溶有较少量或不溶有Ca2+、Mg2+的水

暂时硬水—溶有较多Ca(HCO3)

2、Mg(HCO3)2的水,用加热煮沸法可降低其硬度(软化)。

永久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盐酸盐、硫酸盐的水,用药剂或阳离子交换法可软化。

烟水晶—含有色金属氧化物小颗粒的二氧化硅晶体

五、各种“气”汇集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CO与H2 碳酸气—CO2 笑气—N2O 高炉(煤)气—CO CO2 N2 2.有机的:炼厂气—C1~C4的气态烃 ※又名石油气、油田气.电石气—CH≡CH,通常含有H2S、PH3等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通常含有H2S等有毒气体杂质。※又名沼气、坑气、瓦斯气。

裂化气—C1~C4的烷烃、烯烃。裂解气—主要是CH2=CH2、CH3CH=CH2、CH2=CH—CH=CH2、H2等。焦炉气—H2、CH4、CO等。

六、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160:CuSO4 Fe2O3 Br2 100:CaCO3 KHCO3 Mg3N2 98:H2SO4 H3PO4 Cu(OH)2 80:CuO SO3 Br NH4NO3

40:Ar Ca MgO NaOH

44:C3H8 CO2 N2O 56:Fe CaO KOH 64:SO2 Cu 28:N2 C2H4 CO 1.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Na2O2:78

Na2CO3:106

NaHCO3:84 Na2SO4:142

BaSO4:233

Al(OH)3:78 C6H12O6:180 2.常用换算

5.6L—0.25 mol 2.8L—0.125 mol 15.68L—0.7 mol 20.16L—0.9 mol 16.8L—0.75 mol

七、“10电子”“18电子”“14电子”“22电子”“38电子”的微粒小结

1.“10电子”微粒:Ne HF H2O NH3 CH4 N3—(固)、O2—(固)、F—、Na+、Mg2+、Al3+ OH— NH2— H3O+ NH4+ 2.“18电子”微粒:Ar F2 HCl H2S PH3 H2O2

SiH4 CH3F N2H4 CH3OH CH3NH2 CH3CH3 K+ Ca2+ Cl— S2— HS—

3.“14电子”微粒:N2 CO C2H2 Si C22-“16电子”微粒: S O2 C2H4

“22电子”微粒:CO2 N2O N3-BeF2 “38电子”微粒:CS2 Na2O2 Na2S Ca(OH)2 CaF2 BeCl2

八、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①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②聚沉(加热、加电解质、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③电泳(胶体微粒带电)④布朗运动(一切分散系均有的)3.胶体提纯:渗析(应不断更换清水).九、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Cl2、NaClO、Ca(ClO)2 →HClO;Na2O2、CaO2 →H2O2;O3;浓HNO3等的漂白是氧化作用为不可逆 SO2的漂白是化合作用为可逆;活性炭吸附作用为物理变化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十、环境污染

1.臭氧层空洞—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氟里昂等氟氯烃的破坏而减少或消失,使地球生物遭 受紫外线的伤害。

2.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多,造成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加速了水的循环,致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3.光化学烟雾—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氮的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有毒的光化学烟雾。空气中氮的氧化物主要来自石油产品和煤燃烧的产物、汽车尾气以及制硝酸工厂的废气等。

4.赤潮—海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海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含N、P、K等污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使水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

6.酸雨—空气中硫、氮的氧化物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下降,其pH通常小于5.6。空气中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含硫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磷肥、纸浆生产的工业废气

7.汽车尾气—主要是由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气态烃等以及气缸中的空气在放电条件下产生的氮的氧化物等,它是城市大气污染或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

原因。

8.室内污染—由化工产品如油漆、涂料、板材等释放出的甲醛(HCHO)气体;建筑材料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氡(Rn);家用电器产生的电磁幅射等。

9.食品污染—指蔬菜、粮食、副食品等在生产、贮存、运输、加工的过程中,农药、化肥、激素、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等)、色素、增白剂(“吊白块”、大苏打、漂粉精)、调味剂等,以及转基因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所造成的污染。

十一、常见元素的性质特征或结构特征(1)氢元素

a.没有中子的原子;b.核外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周期数等于族数;c.失去一个电子即为质子的原子;d.得一个电子就与氦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e.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f.质量最轻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

g.形成的单质为最理想的气体燃料 h.形成的单质为相同条件下相对密度最小的元素;i.形成酸不可缺少的元素;(2)氧元素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核外

电子数是电子层数4倍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d.得到两个电子就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 e.得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电子即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原子;f.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0e-分子(H2O)的元素 g.能与氢元素形成液态四核18e-分子(H2O2)的元素;h.在所有化合物中,过氧化氢(H2O2)中含氧质量分数最高;i.能与氢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1:2型共价液态化合物的元素;g.能与钠元素形成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1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素;k.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大气平流层中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的元素;(3)碳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2/3的原子;d.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e.能与氢元素形成直线型四核分子(C2H2)的元素;f.能与氧元素形成直线型三核分子(CO2)的元素。

a.核外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

g.能与氢元素形成正四面体构型10电子分子(CH4)的元素;h.形成的单质中有一种同素异形体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4)氮元素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形成蛋白质和核酸不可缺少的元素;c.能与氢、氧三种元素形成酸、碱、盐的元素 d.非金属性较强,但形成的单质常用作保护气的元素 e.能与氢元素形成三角锥形四核10电子分子(NH3)的元素;f.形成的气态氢化物(NH3)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元素;(5)硫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是倒数第三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 b.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个电子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数与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之差等于核外电子数开平方的原子;d.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之和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e.在短周期同主族相邻周期的元素中,只有硫的核电荷数是氧的核电荷数的2倍,且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也

是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的2倍;f.能与氢元素形成三核18电子分子(H2S分子)的元素;g.气态氢化物与其气态氧化物反应生成黄色固体的元素。(6)氯元素

a.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的非金属元素 b.能与氢元素形成二核18电子分子(HCl)的元素 c.形成单质为黄绿色气体的元素;d.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长时间后又变白色 e.形成的单质能使纯净的氢气安静燃烧,并发出苍白色火焰;或形成的单质能与氢气混合光照爆炸,并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雾;f.在短周期元素中,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的元素;g.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的元素;h.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变红,长时间后又变白色;(7)氟元素

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一定不显正价的元素;单质氧化性最强的元素;

b.第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在所有原子的半径中第二小的元素;c.只能通过电解法制得单质的非金属元素;d.单质在常温下为淡黄绿色气体、能臵换出水中氧、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的元素;e.形成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为弱酸、常温下能与单质硅、二氧化硅反应、能腐蚀玻璃、盛放在塑料瓶中的元素;f.与银形成的化合物易溶于水,而与钙形成的化合物难溶于水的元素;(8)硅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一半、通常以共价键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元素;b.形成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盐是构成地壳主要物质的元素;c.形成的单质在电子工业有广泛应用的元素;d.能与碳、氮等形成高熔点、高硬度材料的元素;(9)磷元素

a.短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一半、核外电子总数三分之一的非金属元素;b.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能“自燃”、必须用水封保存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能在Cl2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的元素;d.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是实验室常用干燥剂的元素

e.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无色晶体三元酸的元素;(10)溴元素

a.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的元素;b.与Ag+形成的化合物为淡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 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橙色、易溶解于有机溶剂为橙红色的元素;(11)碘元素

a.形成的单质能使淀粉变蓝色的元素;b.形成的单质在常温下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的元素;c.形成的单质水溶液为黄(棕)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四氯化碳呈紫色的元素;d.与银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黄色不溶于稀硝酸的元素;(12)钠元素

a.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c.能与氧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2:1和1:1型或阳离子、阴离子个数比均为2:1型的两种离子化合物的元

素;

十二、元素周期表、构、位、性的规律与例外 1.元素周期表共分18纵行,其中第1、2、13、14、15、16、17七个纵行依次为ⅠA族、ⅡA族、ⅢA 族、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纵行序号的个位数与主族序数相等);第3、4、5、6、7、11、12七个纵行依次为ⅢB族、ⅣB族、ⅤB族、ⅥB族、ⅦB族、ⅠB族、ⅡB族(纵行序号个位数与副族序数相等);第8、9、10三个纵行为合称为Ⅷ族;第18纵行称为0族。2.ⅠA族称为碱金属元素(氢除外);ⅡA族称为碱土金属元素;ⅢA族称为铝族元素;ⅣA族称为碳族元素;ⅤA族称为氮族元素;ⅥA族称为氧族元素;ⅦA族称为卤族元素。

3.元素周期表共有七个横行,称为七个周期,其中第一(2种元素)、二(8种元素)、三(8种元素)周期为短周期(只有主族元素);第四(18种元素)、五(18种元素)、六(32种元素)周期为长周期(既有主族元素,又有过渡元素);第七周期(目前已排26种元素)为不完全周期。4.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在左下部的元素,其金属性越强;越在右上部的元素(惰性气体除外),其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稳定性元素是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

5.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金属元素,其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一般具有两性,如Be、Al等 6.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是指其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的部分电子;(镧系、锕系元素的价电子除外)7.在目前周期表中的112种元素中,只有22种非金属元素(包括6种稀有气体元素),其余90种都是金属元素;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8.在元素周期表中,位臵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一般在周期表的右上部的元素用于合成新农药;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元素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过渡元素用于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等等。9.从原子序数为104号往后的元素,其原子序数的个位数与其所在的副族序数、Ⅷ族(包括108、109、110三号元素)、主族序数分别相等。第七周期若排满,最后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号。

10.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1(第二、三两周期)或11(第四、五两周期)或25(第六周期)。

11.若主族元素xA所在的第n周期有a种元素,同主族的yB元素所在的第n+1周期有b种元素,当xA、yB位于第IA族、ⅡA族时,则有:y==x+a;当xA、yB位

于第ⅢA~ⅦA族时,则有:y==x+b。

12.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13.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都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14.大多数元素在自然界中有稳定的同位素,但Na、F、P、Al等20种元素到目前却未发现稳定的同位素。15.一般认为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据有些资料说,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最多)16.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增大,如18Ar的相对原子质量反而大于19K的相对原子质量。

17.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18.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结构式为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1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

2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却是离子化合物。

2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例外。

2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2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2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2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2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27.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 2KOH化物,它们与酸反应时显出氧化性。

28.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晶体),一般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但也有例外,如

HF>HCl,H2O>H2S,NH3>PH3,因为液态及固态HF、H2O、+CrO3==K2CrO4+H2O;Na2O2、MnO2等也不属于碱性氧

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大了分子间作用力。2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3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31.一般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HClO4、HClO3、HClO2、HClO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32.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十三、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

1.原子半径的比较 依据周期表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半径依次增大。

2.离子半径的比较 依据周期表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离子半径分两次递减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电子层数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离子,则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4.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离子,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十四、常见电子式: NaOH Na2S Na2O2(H2O2)

NH4Cl MgCl2 CO2 N2 CH3-OH--OH CaC2等(要会写)

十五、离子共存问题

1.分析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条件是有难溶、难电离、挥发性物质生成。2.分析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2+、SO32—与NO3—/H+; I—、S2—、SO32—与Fe3+、ClO—、MnO4—; 2S2-+SO32-与H+; S2O32—与2H+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例如: 3Fe2+ + NO3—+ 4H+ == 3Fe3+ + NO↑+ 2H2O 3SO32—+ 2NO3—+ 2H+ == 3SO42—+ 2NO↑+ H2O 2Fe3+ + S2— == 2Fe2+ + S→ 2Fe3+ + 2I— == 2Fe2+ + I2 2Fe3+ + SO32—+ H2O == 2Fe2+ + SO42—+ 2H+

5Fe2+ + MnO4—+ 8H+ == 5Fe3+ + Mn2+ + 4H2O 5SO32—+ 2MnO4—+ 6H+ == 5SO42—+ 2Mn2++ 3H2O SO32—+ ClO—== SO42—+ Cl— S2—+ ClO— + 2H+=S +Cl- 2I—+ ClO— + 2H+= I2+Cl-+2H2O 2S2-+SO32-+6H+=3S→+3H2O ……

3.分析是否发生双水解反应常见的双水解反应有以下几组: S2O32— + 2H+ == S→+ SO2↑+ H2O

Fe3+与AlO2—、HCO3—、CO32—、SiO32— NH4+与SiO32-、AlO2—

Al3+与AlO2—、HCO3—、CO32—、S2—、HS—、SO32—、SO32— AlO2—与Al3+、NH4+、Fe3+ 4.分析是否发生络合反应:Fe3+ + 3SCN— = Fe(SCN)3(血红色溶液)注意:(1)弱酸的酸式根离子既不能与H+离子大量共存,又不能与OH—大量共存,如:

HCO3— + H+ = CO2↑+ H2O

HCO3— + OH—= CO32— + H2O HSO3— + H+ = SO2↑+ H2O

HSO3— + OH—= SO32— + H2O

HS— + H+ = H2S↑

HS— + OH—= S2— + H2O

H2PO4— + H+ = H3PO4

H2PO4— + OH—= HPO42— + H2O ……

(2)能生成微溶物质的两种离子也不能大量共存,如Ca2+和SO42—、Ag+和SO42—、Mg2+和CO32—、Ca2+和OH—等。

(3)PO43—与H2PO4—不能大量共存,因为前者水解呈碱性,后者电离为主显酸性,两者相遇要反应

PO43— + H2PO4—== 2HPO42—

(4)Al3+、Fe3+因其在水溶液中当pH为3~4左右时即能完全水解成Al(OH)

3、Fe(OH)3沉淀,所以Al3+、Fe3+几乎与所有的弱酸根离子都不能大量共存。(5)[Ag(NH3)2]+与H+不能大量共存,因为在酸性溶液中,NH3与H+以配位键结合成NH4+的趋势很强,导致[Ag(NH3)2]+ + 2H+ == Ag+ + 2NH4+发生。(6)解答此类问题还要抓住题干的附加条件,如溶液的酸性、碱性还是中性;是否有颜色;可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能大量共存;能与铝粉反应放出H2(可能是非氧化性酸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可能是酸或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或碱性溶液).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7)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十六、《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考点

钠及其化合物:(一)、钠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

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K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 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

应移动。(Na+KClNaCl+K↑)(二)、氢氧化钠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 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 的方程式为NH4++OH-=NH3↑+H2O 3.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三)、过氧化钠

1.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

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4.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俗名:Na2CO3(苏打、纯碱、洗涤碱);NaHCO3(小苏打、发酵粉)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

c(Na+)>c(HCO3-)>c(OH-)>c(H+)>c(CO32-), 也有c(CO32-)<c(H2CO3)。(五)、氯化钠: 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 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命题角度为: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点评:钠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碳酸氢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电解饱和的食盐水已成为高考的热点。

铝及其化合物:(一)、铝

1.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因它是唯一能与碱反应的金属,具有代表性,易成高考的热点,主要涉及 除杂问题,离子方程式书写写问题。

2.铝箔的燃烧: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氧化铝的 熔点(2050℃)远远高于铝(660℃)的熔点。3.铝、铁钝化: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应)不是不反应,因生成了致密的

氧化膜。但在加热条件下,则能继续反应、溶解。4.铝热反应:实验现象: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的熔化物溅落下来。

引燃剂:镁条、氯酸钾;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5.离子共存:加入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说明此溶液含有大量的H+或OH-,酸溶液中不能含有NO3-、AlO2-, 溶液中一旦有了NO3-,溶液就成了HNO3,它与铝将不

再产生氢气;碱溶液中不能含有Al3+、NH4+,但可含有AlO2-。(二)、氧化铝

1.熔点高:作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验仪器等。△

2.两性氧化物:因它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特别与碱的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工业制备铝:2Al2O3(熔融)4Al+3O2↑(三)、氢氧化铝

1.制备原理:命题角度为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强调用氨水,而不能用强碱。

2.两性氢氧化物:因它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特别与碱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治疗胃酸过多: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但可与胃酸(盐酸)反应,不能用

强碱如NaOH。

4.明矾净水原理:因溶液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和水中的悬浮形物形成不 溶物沉降下来,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点评:铝及其化合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铝与碱的反应、Al2O3、Al(OH)3分别是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利用铝能与碱反应而其他金属不能,经常出现在

实验题中,有关Al、Al3+、AlO2-的离子共存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铁及其化合物:(一)、铁

1.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可能设计成探究实验,探究产物等。

2.铁的生锈:纯铁不易生锈,生铁放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原理是发生电化学腐蚀,涉及的主要反应

:Fe-2e-=Fe2+(负

极), 2H2O+O2+4e-=4OH-(正极),4Fe(OH)2+O2+2H2O=4 Fe(OH)3, 2Fe(OH)3〃xH2O =Fe2O3〃nH2O+(2x-n)H2O 3.铁与氯气、盐酸反应:产物分别为FeCl3、FeCl2,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推断题和实验题的除 杂中经常出现。(二)、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成分:废铁屑的主要成分Fe2O3;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nH2O;黑色晶体、磁性氧化铁 为Fe3O4;红棕色粉未,俗称铁红,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为Fe2O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它是炼铁的原料。铁在氧气燃烧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以上知识,往往容易出现在推断题和实验题中。

(三)、氢氧化物

1.实验室制备Fe(OH)2 :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命题角度为:较长时间的看到

Fe(OH)2白色沉淀,采取的防护措施:一是煮沸,二是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三是加一层油膜,如苯、汽油等。

2.Fe(OH)3的受热分解:2Fe(OH)3 Fe2O3+3H2O,与此相以的还有Cu(OH)

2、Al(OH)3。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因其具有独特性,制备胶体的过程和对应的方程式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实验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四)、铁盐与亚铁盐 1.Fe2+、Fe3+的检验:(1)Fe2+:一是碱液法:先生成白色沉淀,又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二是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后,出现血红色。(注意:此处不用高锰酸钾溶液氧 化,因其具有紫色)

(2)Fe3+:一碱液法:加入碱液,出现红褐色沉淀。二是加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络合物)2.铁盐与亚铁盐的配制:因Fe2+、Fe3+易水解,且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配制过程为:先将它们 溶解在对应的酸中,然后加水冲稀到指定的浓度。(注意:配制亚铁盐溶液时,要加入少量的铁粉,以防止Fe2+的氧化)3.制印刷电路板常用FeCl3作腐蚀液:一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违反电荷守恒定律),二是利用此反应式设计成原电池,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4.离子共存:不能与Fe2+共存的离子:(H+、NO3-)、(MnO4-)、(ClO-);不能与Fe3+共存的离子有:I-、SO32-、S2-、SCN-。主要是对Fe2+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的考查,此为离子共存问题和实验题的常见命题点。

5.Na2FeO4(高铁酸钠)作新型净水剂:原理是高价铁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同时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6.Fe2+、Fe3+、Cu2+、Al3+的除杂: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原理是利用Fe3+、Cu2+、Al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所需的PH范围不同。一般操作方法是:先

是加入氧化剂(氯气或H2O2),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CuO、Cu(OH)

2、CuCO3等其他物质(以不引入杂质离子为准),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待Fe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此时其他离子不水解),过滤除去。点评:它和其他金属及其化合物相比,知识点多,高考命题往往将知识、实验、化学概念与理论考查集于一身,设计成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因此,它在高考中的霸主地位不可动摇。铜及其化合物

1.铜绿的形成:2Cu+O2+CO2+H2O=Cu2(OH)2CO3, 为了避免青铜器生成铜绿,采用的方法是:(1)将青铜器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2)不能将青铜器与银质(金属活性差的金属)接触,避免发生电化学腐蚀。

2.波尔多液消毒:主要应用在农业植物杀菌和公共场合的消毒。其主要成分组分CuSO4溶液、石灰水, 原理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重金属还有Ba、Pb、Hg、Cd、Ag、Au等

3.粗铜的精炼:重在考查精炼原理:考查角度为电极材料,电极反应及溶液浓度变化等。

精炼原理为:电解池中,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质为硫酸铜溶液。

阳极反应:Cu-2e-==Cu2+、Fe-2e-=Fe2+、Ni-2e-=Ni2+;阴极反应:Cu2++e-=Cu。硫酸铜溶液浓度几乎不变

4.电解硫酸铜溶液:它是考查电解原理及规律的重要载体,必须熟练书写其电解方程式。

5.铜与浓硫酸反应: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不加热不反应;铜与稀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也 不反应,但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如通入O2(加热)或加入H2O2,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SO4

2CuSO4+2H2O, Cu+2H2O2+H2SO4=CuSO4+4H2O。6.制备CuSO4方案的选择: 方法如下:一是Cu→CuO→CuSO4;二是用铜和浓硫酸的反应;三是用铜和稀硫酸、双氧水

方案的选择主要从绿色化学概念角度进行:一是原料利用率高,节约成本;二是不产生有毒气体,不造成大气污染。与之相同的还有Cu(NO3)2的制备。8.Cu2+水解:与Fe3+结合考查实验除杂;CuCl2溶液的蒸干、和含有结晶水时除去结晶水,分别对应的操作是加入盐酸,和在HCl气氛中加热。

点评: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有关对铜及其化合物的考查

有“升温”的表现。它的命题有如下特点:

一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二是与铁等其他金属一同出现在实验题中。硅(一)、硅

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 2.熔点高,硬度大,为原子晶体.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仅与强碱NaOH、HF、F2反应)2.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良好的半导体材料等。

(二)、二氧化硅(SiO2):(1)SiO2的空间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

(2)物理性质:难溶于水,熔点高,硬度大

(3)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能与强碱溶液、氢 氟酸反应,高温条件下可以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①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 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 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4)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三)、硅酸(H2SiO3):(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

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强酸制弱酸原理)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NaHCO3)(酸性:H2SiO3<H2CO3)(3)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四)、硅酸盐

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溶于水,最常 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臵在空气中容

易变质: 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有白色沉淀生成)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

点评:有关硅及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硅及二氧化硅的用途,出现的频率很高。

氯及其化合物

1、氯气(Cl2):(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液化.液氯为纯净物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得到电子,作强氧化剂,能与金属、非金属、水以及碱反应。①与金属反应(将金属氧化成最高正价)Na+Cl22NaCl Cu+Cl2CuCl2(棕黄色的烟)2Fe+3Cl22FeCl3(棕褐色的烟)(氯气与金属铁反应只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铁跟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铁跟氯气反应生成

FeCl3,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盐酸,是强氧化剂 ②与非金属反应

Cl2+H2 2HCl(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将H2和Cl2混合后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发生爆炸。③Cl2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中,应注意次氯酸是弱酸,要写成化学式而不能拆开。

将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浅黄绿色),氯水含七种微粒,其中有Cl2,HClO,H2O,H+,Cl-,ClO-,OH-氯水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微粒:(1)强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气,如氯水中的氯气能FeCl2反应。(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强氧化性,一般在应用其漂白和消毒时,应考虑HClO,HClO 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不可逆。(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3,CaCO3等反应。

(4)不稳定性:次氯酸见光易分解,久臵氯水(浅黄绿色)会变成稀盐酸(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

自来水也用氯水杀菌消毒,所以用自来水配制以

下溶液如FeCl2、Na2CO3、NaHCO3、AgNO3、NaOH 等溶液会变质。

④Cl2与碱液反应:与NaOH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与Ca(OH)2溶液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此反应用来制漂白粉,漂白粉的成分为CaCl2+Ca(ClO)2 ,有效成分为Ca(ClO)2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的原因: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 性;同样,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为氯水含HClO;NaClO同样具有漂白性,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纸褪色,因为不能生成HClO,湿的氯气能使红纸褪色,因为氯气发生下列反应Cl2+H2O=HCl+HClO 漂白粉久臵空气失效,涉及两个反):Ca(ClO)2+CO2+H2O=CaCO3→+2HClO, 2HClO=2HCl+O2↑,漂白粉变质会有CaCO3存在,外观上会结块,久臵空气中的漂白粉加入浓盐酸会有CO2气体生成,含CO2和HCl杂质气体。

⑤氯气的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2、Cl-的检验:

原理:根据Cl-与Ag+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沉淀来检验Cl-存在。

方法:先加硝酸酸化溶液(排除CO32-、SO32-等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 Cl-存在。

点评:氯气的强氧化性及氯水的漂白性是一直是高考的命题的热点,如Cl2氧化Fe2+、Cl2氧化SO2等,另外,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漂白液、漂白粉及漂白精等内容,也较为重要。

硫及其化合物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 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 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游离态存在)

2、硫单质: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点低。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为蓝紫色)Fe+SFeS 2Cu+SCu2S 2Na+S=Na2S Hg+S==HgS(汞滴处理)

3S+6NaOH(浓)2Na2S+Na2SO3+3H2O(洗硫)

3、二氧化硫(SO2)(1)物理性质: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 可溶于水(1:40),易液化。(2)化学性质: 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 H2SO3亚硫酸为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②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a、与NaOH溶液反应:SO2(少量)+2NaOH=Na2SO3+H2O SO2(过量)+NaOH=NaHSO3 对比CO2与碱反应: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2(可溶)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故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SO2将通入酚酞变红的溶液,溶液颜色褪去,体现了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而不是漂白性,SO2不能漂白指示剂。

③SO2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Cl2、O2(催化剂:粉尘、V2O5)等)反应。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氯水褪色,显示了SO2的强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

(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合后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④SO2的弱氧化性:如2H2S+SO2=3S→+2H2O(有黄色沉淀生成)⑤SO2的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来的颜色。用此可以检验SO2的存在。SO2: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使湿润有色物质褪色

原理: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能恢复原色(无色物质分解)Cl2:与水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加热不能复原

⑥SO2的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4、硫酸(H2SO4)(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纯的硫酸为无色油状粘稠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稀释浓硫酸要规范

操作:注酸入水且不断搅拌).不挥发,沸点高,密度比水大。

(2)浓硫酸三大性质: ①吸水性:浓硫酸可吸收结晶水、湿存水和气体中的水蒸气,可作干燥剂,可干燥H2、O2、SO2、CO2等气体,但不可以用来干燥NH3、H2S、HI、Her气体。

②脱水性:能将有机物(蔗糖、棉花等)以H和O原子个数比2︰1脱去,炭化变黑。

③强氧化性: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显示强氧化性(+6价硫体现了强氧化性),能与大多数金属

反应,也能与非金属反应。

(ⅰ)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如铜):(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酸性和强氧化性)(ⅱ)与非金属反应(如C反应):(此反应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注意: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而不是不反应。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许多金属能与它反应,但在常温下,铝和铁遇浓硫酸时,因表面被浓硫 酸氧化成一层致密氧化膜,这层氧化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进一步反应.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铝和铁也

能被浓硝酸钝化,所以,常温下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和浓硝酸.(3)硫酸的用途:作干燥剂、制化肥、炸药、蓄电池、农药、医药等。

点评:SO2的性质及酸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如SO2的漂白性,还原性等。

特别注意:①能使下列物质褪色体现的是SO2的何种性质?能使溴水、氯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褪色等。

②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是否有沉淀生成?若再通入足量的氨气、氯气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原理是什么?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氮及其化合物

1、氮的氧化物:NO2和NO N2+O2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很不稳定:2NO+O2=2NO2 一氧化氮: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与CO中毒原理相同),难

溶于水,是空气中的污染物。

二氧化氮:红棕色(与溴蒸气颜色同)、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3NO2+H2O=2HNO3+NO,此反应中NO2既是氧化剂又

是还原剂。

以上三个反应是“雷雨固氮”、“雷雨发庄稼”的反应。

2、硝酸(HNO3):(1)硝酸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油

水蒸气呈白雾状。

(2)硝酸的化学性质: 具有一般酸的通性,稀硝酸遇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能氧化大多数金属,但不放出H2,通常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如: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3Cu+8HNO3(稀)=Cu(NO3)3+2NO2↑+4H2O 反应①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②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常温下,Fe、Al遇浓H2SO4或浓HNO3发生钝化,(为化学变化,不是不反应).加热时能发生反应:Fe+6HNO3(浓)Fe(NO3)3+3NO2↑+3H2O

3、氨气(NH3)(1)氨气的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易液化。

(2)氨气的化学性质: 状液体。低沸点(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

a.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H2ONH4++OH-

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是一种弱碱,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NH3〃H2ONH3↑+H2O 氨水中的微粒:NH3 H2O NH3〃H2O NH4+ OH- H+(共六种微粒)。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

大气压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形成较大压强差条件: ①相似相容: 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得既快又多,如NH3、HCl、Her、HI用水吸收

②剧烈反应: CO2、SO2、Cl2、H2S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等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臵的气密性要好(2)不漏气(3)烧瓶内的气体纯度要大即气体应充满 b.氨气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 ①NH3+HCl=NH4Cl ②NH3+HNO3=NH4NO3 ③ 2NH3+H2SO4=(NH4)2SO4 因NH3溶于水呈碱性,所以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存在;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也 可以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有 收而形成较大压强差,使容器内气体压强降低,外界

大量白烟生成,可以证明有NH3存在。(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2NH4Cl+Ca(OH)2 CaCl2+NH3↑+2H2O 2)装臵:固+固气体(与制O2相同)。3)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4)验满:a.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生成 5)干燥:用碱石灰(NaOH与CaO的混合物)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型管中干燥。不能用CaCl2、P2O5、浓硫酸作干燥剂,因为NH3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l2〃8NH3、P2O5、浓硫酸均能与NH3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所以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4)氨气的用途:作制冷剂、制纯碱、制铵盐

(液氨易挥发,汽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因此,液氨可以作制冷剂)

4、铵盐

铵盐均易溶于水,且都为白色晶体(很多化肥都是铵盐)。

(1)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NH4Cl NH3↑+HCl↑ NH4HCO3 NH3↑+H2O↑+CO2↑

5NH4NO3 2HNO3 + 4N2 +9H2O

(2)干燥的铵盐能与碱固体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利用这个性质可以制备氨气:(3)NH4+的检验:样品加碱混合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物质含有NH4+。点评: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实验中“气体制备实验”一直是实验考查的热点之一。因此,要对氨气的制备原理、收集、干燥、检验、尾气的吸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另外,氨气的其他制取方法及氨气的性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必备的无机化学反应式 1.2Na+2H2O=2NaOH+H22.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3.NaOH和NaHCO3溶液反应:OH-+HCO3-=CO32-+H2O Na2CO3+CO2+H2O=2NaHCO3→+NH4Cl 4.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氯气溶于水(新制氯水中含Cl2、HClO、H2O、H+、Cl-、ClO-、OH-): 5.次氯酸见光或热分解(强氧化剂、杀菌消毒,漂白剂): 2HClO 2HCl+O2↑

↑ ↑

6.Ca(ClO)2+CO2+H2O=CaCO38.2Al+2NaOH+2H2O=2NaAlO2+3H29.Al2O3+2NaOH==2NaAlO2+H2O

→+2HClO

↑ 7.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0.Al(OH)3+NaOH=NaAlO2+2H2O 11.H2O2的分解: 2H2O2 2H2O+O2↑ 12.2SO2+O2 13.SO2+Cl2+2H2O=2HCl+ H2SO4 14.Cu+2H2SO4(16.N2+O22NO

浓)CuSO4+SO2

+2H2O 15.C+2H2SO4(浓)CO2↑+2SO2↑+2H2O

2NO+O2=2NO2 17.3NO2+H2O=2HNO3+NO 18.4NH3 +5O2 4NO+6H2O 19.用浓盐酸检验氨气(白烟生成): NH3+HCl=NH4Cl 20.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实验室制氨气)21.Cu+4HNO3(浓)=Cu(NO3)2+2NO2

+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2.C+4HNO3(浓)CO2↑+4NO2↑+2H2O 23.盐类水解: ①CH3COO-+H2O CH3COOH+OH-②CO32-+H2O HCO3-+OH-③HCO3-+H2OH2CO3+OH-

2SO3

NH4+ +H2ONH3〃H2O+H+ ⑤Fe3+ +3H2OFe(OH)3+3H+ 24.25.铝实热

反验

应室

: 制

2Al+Fe2O3 备

2Fe+Al2O3 氧

化4Al+3MnO2 3Mn+2Al2O3 铝: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NH4+ 26.高温下铁与水反应 :3Fe+4H2O(g)Fe3O4+4H2 高温下碳与水反应.C+H2O(g)CO+H2 27.FeCl3+3NaOH=Fe(OH)3

+3NaCl 4Fe(OH)2+O2+2H2O=4Fe(OH)3 Fe+3SCN-=Fe(SCN)3 28.2FeCl2+Cl2=2FeCl3 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2 29.金属的冶炼:Fe2O3+3CO2Fe+3CO2 CuO+C Cu+CO↑

30.铜锌原电池:正极:2H++2e-=H2↑ 负极:Zn-2e-=Zn2+ 31.钢铁的吸氧腐蚀:正极:O2+4e-+2H2O=4OH-负极:Fe-2e-=Fe2+ 总式:2Fe+O2+2H2O=2Fe(OH)2 32.电解CuCl2溶液:阳极:2Cl--2e-=Cl2↑

上一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设计--评读下一篇:造价工程师备考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