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2024-08-25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共9篇)

篇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本文主要探讨在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上如何营造愉快教学氛围,通过实践,微笑课堂、兴趣课堂、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兴表演和提升自身素质几个方面能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愉快的课堂气氛。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很多学生认为理论课堂实在多余,因此旷课现象比较严重,即便是坐在教室里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学生这种对理论教学消极的态度制造了一种紧张、压抑、被动的课堂气氛,严重影响了课堂效果。

倘若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体验愉悦,以缓解难堪的课堂氛围,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一、微笑课堂营造和谐氛围

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教授詹姆士对微笑的注释:“面带微笑的人,通常对处理事务,教导学生或销售行为,都显得更有效率,也更能培育快乐的孩子。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讯息要多得多。”生活尚且如此,教学更应注重微笑的魅力。

微笑教育能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境和良好的心境,面带微笑的老师容易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从而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微笑是最好的名片,课堂设问鼓励的微笑能激发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答对问题肯定的微笑使学生更加积极和自信;答错问题宽容的微笑能消除学生紧张、胆怯的状态。

把微笑带进课堂,是营造轻松、和谐课堂氛围的利剑。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学生对时事热点总是比较感兴趣,倘若结合热点时事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无限期待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讲旅游环境承载力这一章,枯燥的理论和繁琐的公式寡然无味,我联系今年黄金周九寨沟游客滞留事件,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组讨论该如何解决,学生畅所欲言等待我揭晓最优方案,于是很自然的进入今天的新课:旅游容量调控手段。

(二)案例教学成就生动课堂。

所谓案例教学即是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将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导游职业规范》涉及的条条框框很多,基本都是靠记忆,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如讲到旅馆的权利与义务分别有很多条,容易记忆模糊,其中旅馆有要求客人赔偿饭店损失的权利,可以引入有些旅客拒绝赔偿损失的一些案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竞赛激励激发高昂情绪。

学生一般都有好胜心、爱表现自己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在导游词讲解中,教师可有意引进竞争意识,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竞赛讲解,并由教师组织学生评议,按评议结果给予平时成绩。

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们情绪高昂,学得生动,记得牢固。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声、光、形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通过结合形象的画面讲解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三峡大坝时,单纯的语言、文字和图片难以让学生对世界第一大水电工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可结合投影幻灯片或导游模拟软件让学生能直观看到三峡大坝的庞大规模和宏伟气势。

通过实践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使抽象、枯燥的景点讲解形象化、生动化。

四、即兴表演以“动”促学

旅游管理的知识体系包罗万象,如导游人员的才艺展示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授课可有意培养学生的艺术天分。

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动”点,鼓励学生参与表演,使学生在“动”中学,激发学生愉快的求知欲望。

如在讲到湖北的曲艺文化,可让学生示范黄梅戏、花鼓戏等地方剧种,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不仅较易区别不同的曲艺文化,而且使课堂气氛既轻松又活泼。

五、提升自身素质,实现愉悦引导

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引领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生。

既然社会赋予了教师神圣的讲台,教师就应对学生实现成功引导,这就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有效引导以制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一)塑造“双素质型”教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极强,无论课堂上理论多么娴熟,唯实践才能检验课堂理论,因此教师首先得具备理论加实践双重技能方可引导学生学习。

如导游业务课程教师要掌握带团的程序及技巧,前厅客房课程教师要熟知前厅客房的整个运作流程。

教师只有将实践技能贯穿于理论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给学生制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旅游管理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管理理念更新日新月异,教师要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及时更新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把自己打造成时代和行业前端的“双素质型”教师,实现愉悦引导。

(二)注重个人修养。

课堂如同磁场,要实现愉快教学,教师就必须成为磁场中的磁石紧紧吸引住学生,其中个人修养占重要分量。

教师要从理论、知识、艺术、礼仪、思想等方面展现自身人格魅力。

如在讲到导游人员礼仪时,座、行、走姿都应遵行“横平竖直”的原则,倘若教师在讲台上很随意,弯腰、胳膊拐在讲台上,学生会认为教师本人都不注重仪表,所讲导游人员礼仪更是没有说服力。

因此教师应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加强个人修养,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轻松、愉快地学习。

(三)讲究课堂艺术。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决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讲究课堂艺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健全心智,陶冶情操,吸收科学养分。

通过实践,幽默语言的运用是提升课堂艺术的有效途径。

据调查,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具有幽默感的,有幽默感的老师往往能将课堂效果推向高潮。

如讲到导游人员与游客交谈的最佳距离以1.3m为宜时,若展示一张两人交谈距离小于1.3m的图片,此时可说他们的交谈距离显得有些“亲密”,学生立即开怀大笑,这里的“亲密”即是一种幽默语言。

愉快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方式,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型应用型科学,愉快教学更应大力推广和普及。

篇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然而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调查和走访发现,虽然其在旅游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普遍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因此加快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步伐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问题;措施;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实践环节建设滞后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与综合素质课等。

传统的学科体系存在着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但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缺乏科学的认识,能力培养单一化

旅游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三个层面,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进而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在层次上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二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程体系方面,忽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具体表现在:能力培养表层化,偏重于第一层次实践;实践教学类型单一,覆盖面窄。

所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等方面。

但是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设置空白,关系到学生各层次和各方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未能体现。

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以满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

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

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

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

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

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

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

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4.实践环节实施缺乏保障条件,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管理欠缺

实践教学的管理相比于理论教学而言,需要协调校内外多层关系,其管理难度更大。

目前,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很不完善。

例如,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不够齐备,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项目确定、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缺乏标准,随意性大,缺乏控制。

另外,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改革措施与对策

(1)实践教学计划改革应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

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

(2)积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学校。

要尽可能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兼顾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使得我们应以旅游实践为依据,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适应性。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具体体现为旅游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学校在旅游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

(4)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

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5)改革旅游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旅游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必须采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方式,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既是旅游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1]谭白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5):118-119.

篇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不容忽视的环节。

自1993年我校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地建立旅游专业以来, 从最初的饭店专业专科招生, 到1998年正式面向全国本科招生, 再到2006年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取得, 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取得了质的飞跃, 但14年来的实践教学始终是在艰难的摸索中开展的。目前虽已初步建立起专业实践教育框架, 但还未形成健全的体系, 有一些构架不够科学;有的深层次问题未予以重视, 更难以解决;有必要对现状认真反思, 为健全和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明晰的思路。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 学校只以专业方向确定实践内容、规定实践教育的学时、学分, 至于实践活动的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培养目标都尚未明确, 更缺乏深入研究。从毕业学生的情况看, 以往的实践教学都以认知性实践为主要目的。无论是旅游饭店实习或旅游社实习, 都是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 缺乏对经营管理方面的训练, 体现不出“本科”与“高职”的差异, 没有从素质、技能和综合能力三个层面提出科学的细分化目标。

2. 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

旅游管理专业和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为24学分, 不到毕业总学分的12%。专业实践教学计划总时间为24周, 实习集中做的状况难以改变, 导致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 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理解, 也难有效地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 在具体实施中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未做具体划分, 往往以饭店实习的方式由学校统一安排。导游、旅行社和景点实习通常由学生自行安排, 缺乏统一指导, 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 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学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明显滞后。一方面, 缺乏校内实习基地。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不可少的室内实践教学设施。目前, 我校室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几乎是空白, 不能开展一些基本训练, 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 校外实习基地不完善。虽然通过多方努力,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构建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但校企合作仍处在初级阶段, 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结构合理的、较为全面的适于学生训练的校外实习基地。

4. 实践教学管理松懈

学校与单位互相依赖, 学校要求实习单位对实习生按照企业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 实习单位总觉得实习生毕竟不是企业员工, 应由学校管理。作为学校和单位的沟通环节, 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 在短期内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 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实践考核标准缺乏具体指标

目前, 考核是由实习学生所在单位的实习鉴定、指导教师的评定和学生递交的实习报告组成, 由各自指导教师根据这三方面综合打分。由于没有具体考核标准, 单位实习鉴定通常以“好”、“较好”、“差”进行简单化评定, 许多评语千篇一律, 难以客观准确、公正评价学生实习表现。指导教师集评定和综合打分于一身, 处于对自己学生的保护, 无法客观评价实习效果。

三、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1. 调整实践教学计划

(1) 认识实习的重要性。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专业的起点, 描述性、操作性的内容较多, 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实际, 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观看录像、专业讲座等手段, 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组织学生到著名旅游景点和大酒店等星级宾馆考察, 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业的行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程度, 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2) 实验实习。实验教学由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必修课实验等教学环节组成, 一般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 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强化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如, 掌握销售客房、联络和协调对客服务、熟悉各类饭店服务;进行模拟导游技能训练、了解导游技巧;学习、掌握饭店管理、旅行社业务流程等管理软件的使用, 并具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等。

(3) 业务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应按学生的目标取向设三个板块:饭店实习、旅行社实习、旅游景区 (点) 实习, 由学校统一组织, 旅游企业安排学生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轮换, 通过3—4个月的业务实习, 使学生能加强对旅游企业的体验, 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旅游行业、企业的实践, 通过对实习中的做与思考, 达到理论—实践—理论的互动与循环, 提高理论水平, 加强实际工做的能力, 从而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

(4) 就业实习。由教学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组成, 是检验理论教学效果并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而设立的关键性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就业意向, 结合学生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鼓励学生编写相关资料、策划专项活动、参与市场销售、进行社会调查, 推荐学生到企业管理岗位、承担一定任务、获得实境工作效果。加强对学生管理、交际、销售等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2. 健全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 需要学校的支持:一是建立模拟实验室, 分别设置饭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模拟导游实验室、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和旅游企业管理实验室, 按行业标准完善设施设备;二是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 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求, 使学生能在同一个实习场地进行多种技能培训;三是支持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成为标准化实习基地, 如建立自己的酒店、旅行社、培训中心等设施。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学校不但应该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 还应通过各种渠道督促校外实习基地使其进一步稳定、拓展和开放。

3. 提高实践教学师资素质

目前, 最简便地解决师资素质的方法是“请进来, 走出去”。一是邀请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 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 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 (点) 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 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 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三是选用善于捕捉学生心理的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和理解与企业的关系, 然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和前途, 以此摆正心态去进行实习工作。

4. 建立综合考核体系

(1) 改革考核项目。按照实践教学计划, 合理分配各层次、各种类实习学分比例, 将课程实践、案例讨论, 集中性与经常性实习、参与项目等学校规定范围的实习列入考核体系。学年论文应要求至少有一篇实践性论文, 毕业论文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有现实意义的选题。

(2) 改革考核方法。对旅游专业不宜按传统学科的标准、方法要求, 如规定必须闭卷考试, 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2:8比例、建立题库并抽题考试等。应认真总结开卷考试、小组作业、课堂讨论、面试等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 研究能够反映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考核方法与考核指标。

(3) 设计实习考核表。根据实习的特殊性, 考核项目确定分为:考勤、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鉴定、技能考核、指导教师意见和实习日记。每个项目均以百分制记分, 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科学地确定其权数。实习表现的考核不再用评语而是改为分项打分, 即按实习考核的标准把实习表现规范为若干个子项目 (如十项) , 分若干个考核等级 (如五级) , 每个等级再赋以分数。考核时, 主管人员只需在每个子项目相应的等级上打上“√”, 然后把各子项目分数汇总, 便得到实习生综合的表现分。

参考文献

[1]佘伯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5, (9) :48-46.

[2]董志文, 董效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 :99-101.

[3]杨建翠.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条途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3, 24, (10) :25-26.

[4]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2004:143-146.

[5]许静, 董笑梅.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前沿, 2006, (2) :89-92.

[6]王炜, 李志飞.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9, 16, (5) :134-136.

篇4: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一、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教育目的脱节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目的从长远来看,是为社会培养旅游管理人才,保证社会人才结构的平衡;从短期来看,是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在实践教学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却没有完全体现出教育目的。在认知实习中,大多数学校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专业特征”为目的,实际上,从认知实习开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大致的认知并且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规划,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后来的学习当中目的更明确,学习效果才会更明显。此外,大多数民办高校本身不具备给学生提供模拟实训的场地,课程实训的目的性也因此较弱,很多教师将书本内容的灌输当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脱节,是实践教学的首要问题。

2.实践教学的结构性不强导致实践作用减弱

即使实践形式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但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单纯的参观教育无法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游管理专业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信念一开始就没能树立起来。其次,在课程实训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片面的,实训仅能反应单元知识,对旅游管理职业的深层意义的教育甚少。再次,很多民办高校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方面都存在缺失,仅仅靠学生自身的领悟力去获得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技能是不够的,大多数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总结实习经验而得出“工作辛苦”的结论,这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十分不利。究其根本原因,学校没有在实践教学方面确定一个成体系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管理模式,实践教学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指导性作用也因此减弱。

3.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不足

丰富的实践环境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未来职业的兴趣和信心,从实践环境中获得东西的多少,决定了学生职业准备的程度。虽然大多数民办高校都致力于与当地旅游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沟通,为学生争取顶岗实习的机会,但很少有学校拥有专门的实践基地,对实践基地的发展建设投入也比较少,这直接导致三个不良的后果。第一,学生在认知学习的过程当中不能获得丰富的信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导致对职业理解和职业选择只能在“片面”的角度发展下去;第二,课程实训不能在模拟真实工作情境中进行,仅靠“角色扮演”“情景教学”等想象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的兴趣大大减弱;第三,提供顶岗实习的企业不愿意为学生提供轮岗和高级实习的机会,直接削弱了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期望。在这样片面、兴趣不足、缺乏期望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综合能力不足已成为定局。

4.实践教学评价缺失导致实践教学发展受限

对教学进行评价是促进教学发展,保证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主要方法,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也需要通过教学评价去发现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实践教学,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都忽视课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这使得实践教学逐渐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整体教学过程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环节,而恰恰这个环节是直接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环境。对实践教学评价的缺失使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发展动力,尽管学校有意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却因为无从下手或者改革不够彻底而是实践教学始终不能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撒手锏”。

二、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加强师资力量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民办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时间较短,师资力量也相应缺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合适的实践指导,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是导致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目的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师资力量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改革的首要措施。

首先,民办高校应该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外出进修,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丰富教师的阅历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聘请国内外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实践经验的专家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民办高校应该倡导旅游专业的教师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堂实训,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践视为一个整体,为学生设计结构性的实践内容,将课堂转化为工作环境,使课堂角色由“教师和学生”转化为“职场工作人员”,通过设计让学生必须通过实际考察和研究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发现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的必然联系。

2.继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必经步骤,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实践教学整体上的提升,除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之外,民办高校还应以学生自身发展为主要目的,在课堂实训教学中纳入校外实践,在业内实践中纳入业外实践,寻找各种可能的途径使教学实践结构更加完整,更符合旅游管理职业对学生能力的需要。

首先,民办高校应在校内成立实践教学中心,安排实践教学场所,让学生做旅游实践的模拟,校外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方式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的提升。其次,应鼓励学生参加行业以外的实践,可以参加一些商业促销、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开阔眼界,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再次,在统一的实践教学基础上给学生自由安排自己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实习地点和场所,会更有利于学生就业。

3.利用民办高校优势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头戏,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因为资金短缺,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但是,大多数民办高校属于集团型产业中的一部分,高校本身就与企业发展相联系,这是民办高校在办学中所具有的优势,这个优势可以被利用到实践基地建设上来。

首先,投入资金进行校内实践基地建设,这个基地建设不仅能够为本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还能够成为区域内其他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以及旅游、酒店等行业的员工培训基地,在学生放假期间,实践基地可以对外开放,以此形成经济效益,不仅能够解决学校本身的实践需求,还能够帮助集团产业盈利。其次,民办高校可以利用企业间的合作优势为学生争取固定的顶岗实习企业,通过“交换实习基地”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习企业中轮岗实习,进行与职业相关的各种实践,以此作为企业间互相交流和培养人才的方式,如能建立稳定的交换实习基地,则不仅学生的顶岗实习环境能够有所发展,学生就业也会更加容易,集团产业在人才储备方面也更具优势。

4.开发全面的实践课程评价方法

进行全面的实践课程评价是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也是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首先,学校应对实践教学评价确定符合教学实际的、可观测的评价指标,以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和学生评价为指标,对教师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方面的权重评价,通过专业的、客观的评定,综合整理课程评价中关于“教师教学”方面的结果;以职业技能获得和教师评价为指标,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作为“教学效果”方面的结果。其次,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学生评价能够从客观方面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直接获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和需要;教师评价则包括评价学生和评价自己两个方面。再次,将综合的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生,确定课程评价结果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方面的改革。

篇5: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可以有效的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学校以及企业在实习阶段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全面的发展。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的意识只停留在对于理论的理解,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却不能很好的应用理论知识。虽然我国现在也重视实践的重要性,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实践教学缺乏资金

在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训基地对于教学方法的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国高校中,实践教学的资金相对短缺。这使得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陈旧,功能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使得实训内容跟不上理论内容的应用。这阻碍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三)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从实训教师的机构来说,其中有一部分教师以前从事的是其他的专业,对于旅游管理的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虽然这些教师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缺乏对于教学理论的研究。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接受过系统的教育,但是却不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降低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习目标不一致

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企业为降低劳动成本希望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学生则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实习经验,希望能够接触更多的实习岗位,学到更多的管理知识。而学校更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教学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实习。因此,学生、学校以及企业都有着不一样的实习目标。

(五)缺乏对于实习质量的监控

学生在实习期间更希望能够通过学校来维护自身的权利来减轻劳动力,而企业也希望教师能够使学生按照企业的规定来实习。但由于经费和师资的缺乏,学校不能对学生的实习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导致有些学生不能顺利的完成实习,造成了学校和企业对于学生的管理的不到位。

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针对实践教学中的问题,高校应加强课程体系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尽快的适应实习当中的职位。以岗位需要为基础,学校应从培养素质和能力两方面来构建课程体系。

(二)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的培养

从学生入学开始,教师就应加强对于学生的专业意识的培养。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对于实践教学的抵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实践教学的意义。在实习中,学生希望能够更快的进入管理岗位,而企业更希望学生能够从底层做起。这更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三)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都应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课后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习活动,定期进行实习经验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进行职业技能的比赛,选拔出职业技能较好的学生,并且让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对其他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能够有效的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学校应规范专业教师的聘用制度,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加强整个师资队伍的素质。其次,学校要建立一定的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并有效的解决教师的待遇问题。最后,学校应聘请具有相关专业能力的专家,全面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五)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经费

校内实训基地能够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经费虽然对于学校具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学校仍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来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环境。一方面,学校应替换实训基地的设备和软件,提高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将现有的招待所进行改造并对外开放,模仿实习酒店的场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对职业的适应能力。

(六)完善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

学校应与企业建立相关的合作管理制度,为双方提供一个沟通的平台。学校可以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双方权利与义务的确立。学校应为学生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这样既可以满足企业对于人员的需要,又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得到锻炼。

三、结语

篇6: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论文

目前,我国还是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检验学生的标准也是以成绩论英雄,因此,教师一直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量,给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低,但是,旅游管理专业毕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就业企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高等院校一定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以后发展的重要性,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办法。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实践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科学生动手能力差是普遍现象,因此,学校开设实践教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需要,是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问题的本质要求,学校只有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做到游刃有余。

2.有利于培养学生产生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一种意识,它是需要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学习才能体会到的。当学生开始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时,学生就已经接触了实践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见习或者实习就慢慢养成了服务意识,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性质,了解到这个行业的本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产生服务意识的唯一途径。

3.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基本技能

旅游管理业是一门特殊的服务行业,它需要学生掌握多种技能。例如:英语口语能力;普通话口语能力;旅游景区知识等。而旅游管理专业是面向全国招生的专业,各地区学生的英语口语和普通话能力都不相同,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培养,因此,实践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技能。

二、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时间尚短,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高等学校教师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们却要认识到,旅游管理专业还是服务性行业,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旅游行业急需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却很低,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说明了高校教育的缺陷。据有关资料证明:对我国16个重点旅游城市的人才市场进行统计,旅游管理人才缺少比例占16%,而当地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说明了这些毕业生没有达到旅游企业的岗位要求,旅游企业不是不缺人,而是缺少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后来,我们又对沈阳、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旅游企业进行调研,结果发现,有近85%的企业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不仅动手操作能力差,而且好高骛远,人才流失严重。可见,高等院校一定要认识到旅游行业的性质,认清人才培养的目标,否则,人才供应和市场需求脱节不仅给毕业生带来严重的难就业问题,更会影响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2.实习教学没有产生应有的学习效果

有些学校认识到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把实习教学当做实践教学来进行安排,给学生的思想认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大多数学校安排学生去旅游企业实习,这些旅游企业基本会把擦桌子、扫地、客房服务等工作安排给学生,这些工作枯燥乏味,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知会产生偏移,他们对本专业的抵制情绪会增加,这不仅影响了实习的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就业。也就是说,实习教学只能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却没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这就造成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3.技能培训课时安排过多影响了学生其他实践课程的学习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过多的增加学生技能培训的课时,而技能培训课时过多就会造成学生其他实践课程时间减少,必然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旅游专业,其技能培训内容较少,其他专业学生经过简单培训都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这对本专业学生来说是不小的冲击,再加上一些高校缺少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教学,更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有大幅度的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较低成为了普遍现象。

4.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

由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难以衡量的,所以,本科学校一直认为实践教学不属于知识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不适合本科学生的学习,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都知道本科教育也是为了培养人才,尽管实践效果难以考核,但是它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内容,如果只为了考试而进行教育就会完全违背了教育的根本要求。

三、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办法

1.加强对学生外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旅游专业对学生外语口语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对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多倡导学生多收听英语歌曲和观看外国电影,让学生多与国外学生交朋友发邮件、打电话,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能力。

2.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

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由于本科学校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许多学校的旅游专业对实践课程安排的很少,这样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

3.让实习见习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篇7: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双语教学也在我国高校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评价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需求,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趋势。笔者通过开展旅游管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模式、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创新。

双语教学能够扩大学生视野,拓宽思路,将语言和专业学习同步进行,以外文旅游文献作为语言学习的材料,使学生在语言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掌握了旅游学术研究的框架模式,通过了解国际旅游业发展成功经验,把握旅游业最新动态,迅速接近世界学术前沿,把我国的旅游学科建设和旅游教育推向深入。

一、关于双语教学理念内涵的界定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地区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汉语。

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往的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lingual,或是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如果以英语为次,则可称英语为第二语言,即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再如,当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到以英语为通用语言的英美国家之后,英语就很自然地成了他的第二语言。由于当地的通用语言是英语,汉语仅仅在家中或遇到中国朋友时才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汉语就慢慢地退居为第二语言,英语则成为他的第一语言了。

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而决不仅仅是在英语课堂上听英语教师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双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存在,也就是只有当汉语以外的某种语言(如英语),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用的语言时,才能称之为双语。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需求

中国旅游业是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尤其在加入WTO后,旅游业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对外开放,真正进入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在更深的程度上与国际接轨。旅游业是涉外性较强的产业,作为旅游接待国家应当既充分及时地掌握主要客源国家的需求特点以更有效地进行旅游规划开发和旅游宣传促销,又掌握其他旅游接待国家的发展状况知己知彼,以取得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的主动和优势地位。与之相匹配的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以及专业理论都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起来的,因此实施双语教学能够使学生接受到更为前沿和先进的专业知识,同时能够培养其自我研究自我深造的能力。

2.培育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旅游产业的竞争焦点已从资源竞争转向人才竞争,尤其是既精通旅游专业知识和汉语言文化,又通晓外语、熟悉外国文化、了解国际旅游市场运行规则、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竞争的高级复合型、国际型人才的竞争,这就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双语教学显得愈加迫切。

3.完善学科建设和创新的需要

旅游学科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发展历史不足30年,在理论体系、学科框架及实践领域很不成熟。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旅游业起步早、发展快,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体系并总结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时期,融入国际大环境、与国际接轨是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是不断发展的行业,新问题、新矛盾、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为应对变化,在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创新教育及相应的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应对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既能够增加学生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有机会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进行实训演练。

马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探讨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

1.教学模式的确定

目前,国内广泛运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完全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可称为“完全双语模式”;第二种是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也可称为“部分双语模式”;第三种则被称为“过渡教学模式”,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部分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过渡到仅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母语的学习向借助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的过渡。

在制定开课计划之初选择在第六学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也是结合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实际,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在一、二学年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培养了相应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在第四学期开设的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中掌握了一定量的旅游英语专业词汇,都为双语教学课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两门课程都采用了过渡教学模式,即在开始阶段部分使用母语,以培养学生适应语言环境的能力,然后在中间阶段逐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最终过渡到仅使用英语授课的教学。

2.教材的选用

教材不仅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双语教学对进口教材的依赖性大,由此造成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任课教师选择国外优秀教材的信息渠道狭窄;二是即使选定了国外优秀教材,也难以保证及时、足量、连续供应。理想的旅游专业双语教学教材应当更多地借鉴国际旅游业发展经验,紧跟行业发展态势,阐述专业知识,同时融合语言教学的特色,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直接使用国外的原版教材还容易导致文化差异和理解障碍等问题。因此考虑到本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针对《旅游业发展动态》这一课程信息量新的特点,突出“动态”特征,笔者根据自身海外留学的经验和实际,选用了Carson L Jenkins的“Introduction on Tourism”一书中的几个章节作为基本理论的介绍,同时在教材的编辑中收集了有关生态旅游、发展中国家旅游业和旅游业信息系统等多个较前沿的章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国外关于旅游热点问题的最新观点和数据。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期都实施对于教材的更新,以突出课程“动态”的特征。

《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以James A.Bardi 的 “Hotel Front Office Management” 和Thomas J.A.Jones 的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Housekeeping Operations”作为基本教材,选取了前厅部和客房部的相关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部门的重要性、地位和主要岗位职责,同时截取了实际操作的章节进行总结归纳,补充了相关的专业术语,例如不同房态、职位、服务的名称等等。3.教学方法的创新

开展多样的团队作业鼓励学生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发挥各自特长,提高交流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旅游业发展动态》课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选取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对象探讨该国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通过这样的团队作业,能够使学生在学会搜集英文的专业资料的同时,开拓专业视野,培养用英语来阐述旅游专业论点的能力。

在授课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讲解内容和节奏,在初期阶段对于专业术语进行铺垫解释,并在课后要求学生复习加强记忆,中文授课比重较大;在中期阶段逐渐加大英文授课的比重,并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专业术语;在课程的后期尝试完全英文授课,对于难点或者较为深奥的内容用中文作相应的解释。注重以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为基础,充分结合学生对于课程接受的程度循序渐进达到教学效果。

4.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缺乏学习专业外语的动力和参与双语教学课程的兴趣,课堂互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有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每学期授课的前

一、两周都开展关于双语教学内容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水平,英语较好的学生在学期初就能够理解消化全部教学内容,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通常不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导致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降低。

学生学习动机强弱是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双语教学面临的关键问题,不仅应当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参与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实现两种语言的思维能力,最终能够自由地在两种语言之间切换。经过成功的双语教学课程,学生应该熟悉英语的表达方式、常用专业词汇,能够顺利阅读旅游类英语文章,可以用英语解释旅游现象、用英语表达与旅游及专业课程相关问题的看法。

四、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性、实践性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过硬的语言功底。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必须依赖于教材的合理选用、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由此才能逐步培养出与国际接轨适合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既精通外语、精通专业,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的合格人才。

篇8: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实践教学之所以在旅游管理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既是社会对旅游事业发展的诉求, 也是旅游专业自身改革的需要, 同时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条件。

1. 社会发展的要求。

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得到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2009年我国将旅游业上升到战略支柱性产业的地位,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国际旅游组织的分析, 到2020年, 全世界旅游人次可能逾越15亿人。社会上旅游人数的增加不仅需要为数众多的旅游人才, 而且对其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只有注重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才能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业技能型人才。

2.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 由于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不少高校重在传授旅游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加大了学科课程的教学, 而漠视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种教学环境下, 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只有加大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拓宽实践教学途径, 才能培养出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旅游管理人才[1]。因此, 实践教学改革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势在必行。

3. 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

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人才的竞争, 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 要想做大做强, 必须重视旅游人才的开发。为此,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直面社会, 适应旅游市场需求, 强化实践教学,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而且, 在实践教学中, 可使学生将学习到的旅游知识运用到实际过程中, 提高学生分析旅游问题和解决旅游问题的能力, 强化他们的综合素养, 这对于落实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容乐观

尽管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不可或缺, 然而, 在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的教学中, 实践教学改革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存在种种问题, 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 缺乏实践教学意识。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中, 不少高校缺乏应有的实践教学意识, 实践教学一度被遭到了排斥和抵牾。虽然一些旅游学院也强调实践教学, 但是在课程实施进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更多地表现为套用以往的理论型教学范式, 手段单一, 从内容到方法都没有体现实践教学的特征, 未给学生留出应有的实践和活动的空间[2]。因此,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依旧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 局限在理论的范畴之内, 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2. 专业课程实践性差。

一些旅游管理专业院校虽然意识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具体的教学实践模式却仍然停留在表面上。深受场所、经费以及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 许多旅游院校尽管设置了实践教学课程, 但在实施中却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 实践教学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 致使教学效果低下。此外, 尽管一些教师实实在在地开展了实践教学, 但由于缺乏实践教学的应有技能与技巧, 导致实践教学敷衍了事,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生的实践能力依旧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

3. 旅游实践教学基地严重滞后。

健全的教学基地是推进旅游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当前, 由于旅游院校或旅游专业缺乏实践教学理念和实践技能, 导致旅游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严重滞后, 无法满足旅游实践教学的需求。表现为, 不少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尚未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随意性较强。此外, 在实践教学基地, 很多师生自身也没真正意识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学生缺少动手和动脑的实践机会, 其结果只能是使旅游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

1. 确立实践教学意识, 严格实践考核程序。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 教师必须树立明确的实践教学观念, 否则实践教学就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当然, 仅有实践教学意识还不够, 必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为此, 各旅游学院或旅游专业必须严格实践教学程序与步骤, 加强实践考核制度, 可以采用学校考评、院系考评、教师考评、学生考评、实习考评、社会考评等多种考核形式, 提高师生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师生参与实践教学课程的自觉性与能动性[3]。

2. 建立实践教学机构, 加强实践教学督导。

专门的实践教学机构是确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因此, 各旅游院校或旅游管理专业在推进实践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加强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监督和管理, 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为此, 要成立实践教学委员会, 制定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标准和规范, 建立明确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对于严格贯彻实践教学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对于违反或者没有按照旅游实践教学规则进行教学的教师给予批评或惩罚。当然, 实践教学机构的相关人员也要经常深入到教学过程中, 对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提出反馈和改进意见, 与任课教师共同探讨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 加强教师教育, 提高师资水平。

没有一支从事实践教学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要想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是难以实现的。因此, 必须通过合作、交流、访谈等形式, 不断加强、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一方面, 为了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要通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 培养一批专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任课教师、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师、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管理人员, 等等;另一方面, 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办学模式, 建立一种专兼职相结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各旅游学院要按计划、有比例地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的兄弟院校、旅游组织、旅游景点或旅游部门学习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 为本校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此外, 要聘请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或旅游界人士做兼职教师, 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为学生讲课或作报告, 为师生们带来新的知识、信息和热点问题, 加深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领会。

4. 调整相关课程, 建设实训平台。

教学若仅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上, 只能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操作能力底下, 实践能力不强, 这违背了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实践性人才的要求。为了扭转这种不合理的情景, 各旅游院校需要依据实际情况, 适当加大实践课程在整个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即适当增加实训技能课, 减少相应的理论讲授。与之相配套, 必须为实践教学搭建一个发展平台, 即建设实训平台, 为旅游管理准专业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模拟实习场所[4]。只有拥有了实践教学平台, 才能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和条件, 才能保证他们在实践教学中积极互动, 共同提高。

总而言之, 旅游管理专业应当注重培养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 而改革和加大实践教学模式, 不仅有利于旅游管理理论知识的巩固, 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然选择。

摘要: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深入推进, 旅游管理人才成为紧缺资源。为了适应和满足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便成为高校旅游专业的重要任务。由于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加之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因此通过实践教学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便被提上日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社会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推动旅游事业有序开展。

关键词:旅游事业,旅游人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冰清, 陈国生.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旅游管理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5, (1) .

[2]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 2008, (2) .

[3]谭白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5) .

篇9: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摘 要:文章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从设置精品化专业课程、有计划地增加实训课程、鼓励学生获得“二书多证”、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试点改革实践探索。

关键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旅游管理学科是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三十余年的时间,但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门类。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及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推动和促进着旅游管理专业向前发展,而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与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则是推进旅游管理学科改革与调整的动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从1998年开始招收旅游饭店管理专科学生,2005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专科学生,2006年招收酒店管理专科学生,2008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2014年旅游管理进行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在企业与高校进行调研,对该专业向应用型发展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

1 专业课程的设置精品化,加大教学管理工作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现代管理理论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力求课程设计合理、课时比例协调,突出核心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保持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利于实现新专业目录规定的培养目标。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使本专业核心课程达合格以上标准。健全和完善教学基本文件,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控制,认真实行教学评估与检查,进行专业招生与毕业学生就业跟踪调查。

2 有计划地增加实训课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旅游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辅之以一定数量、一定层次的实践与实训课程。笔者认为,在一年级 “以公共课为主,辅之以专业基础课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二年级 “以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辅之以专业课及专业技能的训练”的教学计划安排下,从三年级开始,有计划地增加实训课程的安排,使三年级能够“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为主,辅之以实训与实习”,并最终在四年级时实现“以实训与实习为主,辅之以专业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第四年进入企业实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能会增强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我校旅游管理原来只有2个实验室且设备简陋,增加了旅游方面的模拟实验室及应用性较强的实体企业的经营与建设。

3 鼓励学生获得“二书多证”,提升学生素质与竞争力

通过考取各种资格证书来提升竞争力,成为大学生迫不得已的选择。资格证书一能发挥求职“敲门砖”的作用,二能稍稍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短板。针对旅游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外,还参加各项技能考核,取得如外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导游资格证书和饭店职业资格证书等证书,以综合提升学生素质与竞争力。而在课程的设置上,有计划地开设与技能考核相关的课程作为选修课,如导游考试的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指导性的教育。加大毕业论文的改革,把企业引进来,将现场的实际问题作为学生论文来研究,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解决了企业的实际问题,效果显著。

通过教师的辛苦努力,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祖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博爱、宽容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4 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突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建立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开辟以校内综合模拟实验室和校外企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堂,寻求“以企助教”的全新办学形式,制定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三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优越条件。进行校企互动式培养,由旅游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旅游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企业优秀管理者或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促进校企双方互聘。优选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作为定点合作伙伴,推行 “订单式”教育。教师深入企业,了解旅游企业人员、招聘的数量、企业对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的要求等,为专业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提供决策依据,然后通过订单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即学校必须按企业要求培养人才,旅游企业则必须接纳合格的订单人才,从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设置是较为合理的,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模式是对旅游管理学生教育的一种调整,而从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出发,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并有助于学生就业。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1998年设立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经逐渐形成一支拥有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较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要按照“引进+培养+共享”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建立学校、企业共享的专业教师使用机制,以优化结构为重点,突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根据教师岗位要求及学科发展趋势,及时完善教师知识结构,充分考虑教师的自我提高问题,为教师在职锻炼提供方便。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严格把关,以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搞好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团队优势。加强教师去企业锻炼的力度,教师从教多年,对企业了解较少,需要实践教学经验,同时需要提高素质到高层次的院校学习,更新知识与教学理念。

课题项目:

本论文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教改课题《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改革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郑金芳(1964-),女,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上一篇:我和妈妈100字作文下一篇:风采杯英语演讲比赛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