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医疗模式共存的医学人类学分析

2024-07-05

多元医疗模式共存的医学人类学分析(精选6篇)

篇1:多元医疗模式共存的医学人类学分析

环境与人类共存,开发与保护同步

保护环境谋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创生态文明

同心协力共建生态家园,全心全意谋求持续发展 生态建设人人参与,绿色家园人人受益

打造绿色农业基地,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绿色农业引领发展,节能环保成就梦想

倡导清洁生产,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

依托生态优势,打造精品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

风调雨顺,始自环境保护,人寿年丰,源于生态平衡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树立现代风尚

转变观念是前提,抢抓机遇是关健,搞好服务是保证,勇攀高峰是动力

农业发展产业化,农民种植现代化,农村建设生态化

篇2:多元医疗模式共存的医学人类学分析

陶华坤 著

内容概要:

国际理解教育,旨培养具有多元文化之间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精神与能力的“地球村民”,促进世界的持续和谐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育理念,被视为一种新的学习领域,是一种培养全球公民意识的终身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是对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对素质教育理论和内涵的充实和丰富。国际理解教育是高于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具有思想引领作用,是上位的、高层次的学习。国际理解教育具有一流教育的特征。

作者简介:

陶华坤:安徽蚌埠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不同地市任20年中学校长,曾任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教育学院中学校长培训客座教授、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现从事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市政府通过报省政府《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教师。著作13部:《校魂》《校长谈治校》《校长发展学》《电视剧本-校魂》《“规范+特色”办学模式》《新教育学校全面质量管理》《学校教育力》《走进名校:构建以学为基点的组织新模式》《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运行机制》《都市教育》《多元·共存:论国际理解教育》《“质量-效益”型教育》《教育家-思想的接生婆》。入选《世界优秀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其事迹。

目录

导论 民族融合:“共生”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国际理解教育与教育国际化

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实施研究

三、探讨学校国际理解课程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 天下大乱的根源在于人心的丧乱

第一节 全球视野——价值观认同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二、国际理解的意识与能耐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文化可以是一种有意识地被培养和操纵的工具 第二节 多元文化:五大学习领域

一、让教育植根于“和平文化”之中

二、反对国际理解教育中的霸权主义

三、“和平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第三节 民主精神—自由存在于精神和心灵之中

一、中国梦·美国梦·俄罗斯梦

二、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石

三、教育需要“外行者来搅局”

第二章 在阵痛中寻找国际理解教育的解药

第一节 治学者不纠缠说不清的学问

一、以事件作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的契机

二、寻找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平衡点

三、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第二节 国际理解教育是高于知识与技能的教育 一、四大支柱:学知、学做、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

二、在课程里与世界“对话”

三、基础教育面临“国际化”大考 第三节 寻找教育改革的实践领袖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能力目标

二、思考是语言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用国际化思维管理学校

第三章 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体系 第一节 将国际理解教育当作国家事业来推行

一、大学应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聚合体” 二、一切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三、课程研究:在选择中拓展,在拓展中发展 第二节 学校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

一、中学生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与建构

二、为了未来:走在与世界“对话”的路上

三、探索培养国际公民素养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国际理解教育贯穿人的终生

一、梦想与责任:在学会合作中彰显个性

二、再长的光荣榜也遮挡不住应试的“短”

三、在成人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思考

第四章 培养确立国民意识前提下的全球公民 第一节 换位思考:创新思维方式

一、先瞄准再射击:用远大理想来指导思维

二、团队思维与个体思维——孙悟空斗不过白骨精的原因

三、重视法理的“契约精神”

第二节 兴趣培养:善于思考者终将成功

一、智力革命:在学术研究中自己培养自己

二、形象思维的研究是“思维科学的突破口”

三、考试的目的是大家一起求进步 第三节习惯养成: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一、商界领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二、天公疼憨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三、实现培养“中国人·世界心”的目标

结语 社会和谐:在求同存异中生存与发展

一、相互依存:世界是靠冷静和智慧来维持

二、和谐世界:民主、和睦、公正、包容

三、合作共赢:大家不同大家都好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序言

国际理解教育,旨培养具有多元文化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吸纳的精神与能力的地球村民,促进世界的持续和谐发展。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育理念,被视为一种新的学习领域,是一种培养全球公民意识的终身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是高于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具有思想引领作用,是上位的、高层次的学习。国际理解教育具有一流教育的特征。

一、走出“国门”的教育 冲突•建构•融合。《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既冲突又融合,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根基是学会“理解”与“共存”,共创和平环境。国际理解教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理解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全球共同生存发展意识和理念。

“走出国门”体现文化张力。一个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应看对世界输出了多少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数字化时代的公民素养和责任同样重要。21世纪的学习意味着学生在精通知识内容的同时,能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出发,以一种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方式,制造、整合、评估各种信息。汇聚向上的力量,在理性与经验间攀升。

二、视教育为改变社会的力量

教育是国家凝聚力形成的重要依托。当全世界的公民都理解全球问题和掌握解决冲突的技巧,愿意为正义而进行非暴力抗争,以保护人权和平等的标准而生活,尊重地球和每个人时,和平文化才会被接纳。教育就是传授社会共有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和信念,只有把和平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和组织原则融入到家庭、学校和社区中,才能从根本上夯实和平的文化根基。

不健康的学校教育将威胁到社会的生存。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学校就在不断强化效忠天皇、尚武和绝对服从、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教育体制。据统计,“二战”结束前夕,包括师范学校在内,当时高等教育机构的男女学生总数约28万人,其中18万人属于战争动员对象,大批青年学生走上前线,从而沦为法西斯主义的帮凶。

三、教育之道,道在心灵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人的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解放,在于尝试着放弃控制之心,渐渐地,不仅解放了孩子,也解放了自己。“教育就是生长”。让我们在生长的教育过程中,抓住教育的道,教育的根,回归教育的本质。

思想力是人类行为的碑石。开辟的教育家是教育思想的传播者,脑际有星河宇宙,笔底涌万顷波涛。教育人怀着对教育的真诚情怀,为生活而教。教育是精神唤醒、潜能显发、内心敞亮、主体弘扬、个性彰显与灵魂感召。教师应具备多元文化教育素养、学校要采用知识管理建构新文化。著作《多元·共存:论国际理解教育》以理论研究的范畴思维,准确理解和把握国际理解教育之本真,搭建新的国际理解教育理论框架,能为建构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是图书馆藏之珍品。

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和教育发展的新生长点。国际理解教育注重“理解”,理解是注重认识和体验的心理过程。写作的过程是心灵和精神的炼狱,为拓展国人的教育视野,著作《多元·共存:论国际理解教育》穿越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弘扬中华精粹、瑰宝,为读者留下拓展与思索的空间、享受思想的盛宴。

2015.12

篇3:多元医疗模式共存的医学人类学分析

财政政策历来是政府节能宏观调控的重大手段。“十一五”期间, 顺应支持实现国家和地方节能目标的迫切和现实需要, 国家/地方财政、节能等部门密切协作,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节能财政政策新举措。

在国家层面,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针对特定的节能事项, 陆续设立了多个节能财政奖励/补贴资金, 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节能技改项目财政奖励资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专项用于支持重大节能项目和示范项目实施的国债资金、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等, 不断加大对节能的财政投入。在地方层面, 省级地方政府基本都按照《节能法》的规定和要求, 设立了地方节能专项资金。这一时期里, 我国节能财政政策出台的速度之快、政策力度之大, 在我国乃至世界各国节能政策的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是我国节能财政政策新近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经过短短四年多的发展, 国家和地方节能财政政策一改往昔疲软不振的尴尬,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并且成为了综合性节能政策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仅就节能技改项目财政奖励资金来说, 自从200 7年该奖励资金设立以来, 国家财政每年的资金投入就高达数十亿元。总的来看, 国家和地方财政对节能的直接投入呈快速增加的趋势, 2 0 0 9年度的资金投入总规模超过了2 0 0亿元。上述各项节能财政资金的设立与投入使用, 加上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 对全社会节能形成了重大支持, 起到了支持重大节能项目的加快和普遍实施、促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扶持节能的产业化发展、引导建立节能型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多重作用。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长期过程。未来我国节能面临的任务将更为艰巨、更具挑战性, 挖掘节能潜力的工作难度将更大。培育和发展节能产业、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节能管理体系建设及有效运作、以及引导建立节能型生产和生活模式, 客观上均需要节能财政政策的持续支持。从财政投入能力看, 乐观的预期是:未来我国财政收入将会有稳定较快增长, 国家和地方财政对节能的投入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 从其它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演进趋势看, 一般的预期是: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利于节能的绿色税收体系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综合考量以上因素, 至少未来十年里, 国家和地方财政将趋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持续加大对节能的财政投入力度。

2 多领域、多环节覆盖, 重点支持工业节能

国家和地方节能财政政策新近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和趋势是:在节能财政政策的配置方向上, 体现了多领域、多环节覆盖, 同时重点支持工业节能。在节能财政资金的实际投入使用上, 不仅涵盖了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 同时覆盖了能源开采、能源加工转换、能源终端使用诸环节。以2009年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 与以往建筑、特别是交通领域较少得到节能财政政策支持形成明显对比的是, 当年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的直接资金投入分别为约60亿元、50亿元, 二者之和与对工业节能的财政投入大体相当, 这显示出节能财政资金在投入使用上更为合理和平衡。

事实上, 近年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我国人均居住面积增加较快, 全社会机动车保有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 建筑、交通能耗随之呈现为刚性增长, 建筑、交通节能在全社会节能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节能财政资金在配置使用上的安排, 既反映出政府财政、节能部门对建筑、交通节能越来越关注和越重视, 也体现了对建筑、交通节能的实质性支持力度的加大。另一方面, 鉴于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里, 工业部门都是我国最大的能源用户, 同时也是最大节能潜力之所在, 节能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上, 对工业节能给予了一如既往的重点支持。

3 节能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多样化, 资金的绩效管理趋于加强

节能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的多样化, 是“十一五”期间节能财政政策演进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近年里, 国家和地方财政、节能部门以追求节能财政资金对节能的支持效果最大化为目标, 在节能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的多样化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基于不同的支持目的, 针对不同的支持对象, 综合采用财政补贴、财政贴息、财政奖励等投入机制, 支持节能重点工程实施、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落后产能淘汰、节能管理机构体系能力建设等。上述投入机制均具有较好的杠杆作用, 可有效带动10~20倍于节能财政资金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节能领域。此外, 节能融资担保、节能融资租赁等机制也已经纳入了政府财政、节能部门的视野;特别是前者, 在世界银行/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中已经有成功的示范性应用, 被证实具有吸引金融机构进入节能领域、有效带动商业资金投资节能项目、促进节能产业化的良性健康发展的多重功效, 未来很有可能得到政府财政、节能部门的青睐, 在促进中小企业的节能财政政策设计中获得较多实际应用。

在诸多节能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中, 节能财政奖励这一新的投入机制, 被视为是节能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的重大创新, “十一五”期间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对重大节能技改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落后产能淘汰、以及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财政资助, 均采用了这一投入方式。在财政奖励机制下, 奖励金额按申报财政奖励的节能项目等实际实现的节能量、或者是其它的量化节能绩效标准确定;同时, 政府财政、节能部门委托独立的、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申报单位声称的节能绩效进行事先、事后审核, 依据审核结果出具独立的审核报告, 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因之而得到了实质性的加强。

4 节能财政政策与其它政策的协同性明显提升

要使节能财政政策的作用和效能最大化, 除了探索采用多样化的节能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外, 还需要考虑节能财政政策与其它政策的协同和配合。“十一五”期间, 无论是在节能财政政策的设计上、还是政策的具体实施上, 政府财政、节能部门开始注重节能财政政策与其它政策的协调配合, 以求更好地发挥节能财政政策的节能支持效能。

这方面较为突出的是节能财政政策与用能产品能效标准的协同。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的设计与具体实施, 较好地体现了节能财政政策与空调、电机、冰箱等用能产品能效标准的协调与配合:对拟推广的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能电机等的财政补贴标准, 依据这些产品的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确定。如此一来, 节能财政资金投入的节能绩效可以预期, 为实现既定的节能产品推广目标所需要的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可以科学合理地测算和确定。另一方面, 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的投入使用, 有效促进了上述用能产品能效标准的施行, 两者相得益彰。

除了与用能产品能效标准的协同和配合外, 近年里节能财政政策在与所得税/增值税优惠等激励性经济政策的协同、与资源税、差别电价、阶梯电价、出口退税等约束性经济政策的协同、与产业政策、节能设计规范、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的协同、以及与环保政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等的协同方面, 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增进。注重加强节能财政政策与其它政策的协同作用, 是节能财政政策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和新方向。

5 促节能、扩内需、保增长统筹兼顾

节能财政政策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和新近趋势是促节能、扩内需、保增长统筹兼顾。为了应对2 0 0 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 0 0 9年以来, 国家财政、节能部门在多项节能财政政策的设计上, 除了考量政策对节能的支持外, 同时也较好地兼顾了政策对有效扩大高效节能产品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这类政策设计的一个典型例子是:2 0 0 9年, 国家节能、财政部门开始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并设立了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 采用财政补贴方式, 加快节能空调、洗衣机、电机等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 目的是在提高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的同时, 有效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刺激经济发展。

另一个例子是:2 0 0 9年6月,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促进扩大内需, 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 提出采取财政补贴方式, 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促进节能减排。在鼓励汽车“以旧换新”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已有老旧汽车更新补贴政策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大补贴范围, 加大补助力度, 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在鼓励家电“以旧换新”方面的主要措施也是采取财政补贴方式, 对5类家电产品实施“以旧换新”补贴, 先行试点, 逐步推广。

这类政策设计的一个新近例子是:2010年5月, 国家决定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汽车, 节能、财政等部门联合制定并发布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 (1.6升及以下乘用车) 推广实施细则》, 对节能汽车的推广车型、财政补贴标准和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考虑到未来我国经济增长首要地依赖国内消费, 未来相当长时期里, 我国节能财政政策的发展, 预期仍将具有和延续兼顾节能和经济增长的特点和趋势。

6 大力扶持节能服务产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全社会节能的长期和持续推进, 必须坚持走节能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在节能产业化发展的初期, 离不开节能财政政策的重大支持。大力扶持节能服务产业, 是我国节能财政政策新近发展的又一特点和趋势。近年里, 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强力节能财政政策的实施, 以及其与税收激励等节能政策的协同作用, 对节能的产业化发展形成了直接或间接支持。其中, 国家新近出台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政策, 以及此前福建、北京、上海、长沙、宁波等地方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或投资补贴政策, 对节能服务产业形成了有力的直接支持。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政策等节能财政政策, 则从创造有效的节能服务市场需求和供应两个方面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间接支持。“十一五”期间, 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2 0 0 9年, 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接近6 00亿元, 从业人员超过了11万人,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节能服务产业第一大国;究其原因, 强力节能财政政策的实施功不可没。

篇4:癌症与人类进化的共存之路

医学把癌症当做这样一种疾病:异常细胞增殖失控,并在人体内肆意扩散。癌症疗法聚焦于在肿瘤杀死宿主前消灭癌细胞。不幸的是,我们一方面强调癌细胞是有缺陷的失控“大炮”,另一方面又说癌细胞用顽固的方法蒙骗了机体的防御系统和医生的“兵工厂”。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

癌症为什么会存在?

因其邪恶狡诈地行迹,癌症可谓一个冷酷无情的敌人。癌细胞被预先编程去执行目的明确的异常变异。这些变异似乎是被预先设计好用以协助癌细胞增强其生存能力,以及在血液中的散播速度。人类自身甚至还会充当同谋——肿瘤会利用化学信号在远端器官营造“癌细胞友好”生存区。

研究人员在热切寻找难以捉摸的“癌症治愈方法”,但很少有人退一步,问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癌症为什么会存在?在生命长河中癌症又扮演什么角色呢?令人震惊的是,尽管对癌症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人们还没有达成关于癌症理论的共识,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几乎在所有的健康细胞中,都潜伏着一个高效的癌症子程序,其可以被各种因素激活,如辐射、化学物质、炎症以及感染。

癌症植根于生命的本源,某些“激扰”可将其从沉睡中唤醒。这表明癌症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畸变产物,而是有着漫长的进化路径。这一猜疑有事实依据:不仅人类会罹患癌症,哺乳动物、鱼类、爬行类动物甚至植物也难逃癌症的魔爪。科学家已经识别出有上亿年之久的癌细胞基因。显然,只有在生物学史的背景下,我们才能彻底了解癌症。

与此相关的两次进化过渡期引人注目。第一次出现在20亿年前,自然界出现了含有线粒体(能给细胞供能的小型“工厂”)的复杂大细胞。生物学家认为线粒体是残余的古细菌。在癌症恶化时,线粒体会经历彻底改变其化学与物理特性的系统变化,这一点能明显说明问题。

线粒体:给细胞供能的小型“工厂”

从地球的大部分历史进程来看,生命只存在于单细胞有机体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一种新的可能。地球的大气层被一种剧毒、活性化学物质——氧气(其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废气)污染了。细胞逐步进化出了巧妙策略,不是避免氧气累积,就是在内脏中与氧化危害作斗争。但是一些有机体变废为宝,找到了将氧气开发成强大新能源的方法。在近代的有机体中,线粒体正是利用氧气为细胞供能。

大量耗氧型细胞的出现,为与癌症相关的第二次进化过渡期铺平了道路——多细胞生物出现了。从基本的生命逻辑来看,这需要经历巨大的变化才能完成。不停繁殖是单细胞生物的要事,从此意义而言,它们是永生的。但是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普通细胞将他们的不死性“外包”给能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特殊胚芽细胞——精子和卵子。死亡是普通细胞为此付出的代价,多数细胞能进行短暂复制,但是一旦到了使用期限,预设编程会让它们自杀身亡,此过程也被线粒体控制,称之为“细胞凋亡”。

肿瘤打破了生殖细胞与其余细胞间的“契约”。恶性细胞会让凋亡失效,企图让自己得到永生,随着它们的生存环境开始出现过密状态,肿瘤就形成了。从这层意义上说,很长时间以来,人们认为肿瘤倒退回到了之前的“自私细胞”时代。不过,最近的研究进展允许我们美化这一图景。例如,癌细胞可以在低氧甚至无氧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回复到早期比较低效的“发酵”新陈代谢模式。

有机体能隐匿反应祖先历史的古代特征,生物学家对此非常熟悉。例如,有的人天生就有尾巴或者多余的乳头。进化一定是在早期基因组的基础上进行的。

有时候先祖基因的表达路径并没有被遗弃,只是被抑制了。当某些因素干扰了被抑制的表达机制时,返祖现象就会出现。我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查尔斯·莱恩威弗(Charles Lineweaver)根据癌症的古老进化根源提出了癌症理论。

我们认为随着癌症在体内的发展,它会加速颠覆进化时间的箭头标示。不断增加的变异会促使癌细胞回复到先祖基因的表达路径,其概括了原始细胞的生活方式。我们预计,癌症发展的多种特征,都能系统关联至相应激活的日益增多的先祖基因。走到末路的恶性癌症再现了10亿年前的地球生命。

先祖基因只有在继续实现生物学目标时才能保持正常运作。在早期胚胎的发育中,低氧环境的基本形体构建好后,先祖基因在被抑制前会引导发育过程。例如,每个人在母体中发育到某个时段时,尾巴和鳃会保留一段时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癌细胞中的早期胚胎基因确实被激活了。

进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与癌症之间的深刻联系为癌症疗法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空间,也提供了研究癌症的意外动机。通过揭示癌症起因以及发展的细节,科学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我们借此一窥远古的生命。

篇5:多元医疗模式共存的医学人类学分析

科学史、科学编史学研究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与科学文化研究有着密切的关联.来自科学史、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多元的科学观,可以对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见解,也可以在其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以这样的方式从事研究,既会遇到误解,也另有一种价值.

作 者:章梅芳 刘兵 ZHANG-Mei fang LIU-Bing 作者单位:章梅芳,ZHANG-Mei fang(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刘兵,LIU-Bing(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北京,100084)

篇6:多元医疗模式共存的医学人类学分析

一、战略选择──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

1、确定绿色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统筹兼顾,构建合理的自然生态系统,努力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观点,在进行经济建设过程中,注重抓好环境保护,保持两者协调统一,是坚持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珠海以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现代化花园式的海滨城市为目标确定城市发展战略,从实际出发并科学地预测城市发展需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的要求,避免经济建设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陈规老路。

2、实施人本战略,致力于社会全面进步与经济建设同步推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是人的生存、自尊和自由,其宗旨是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珠海努力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居住条件的投资,为市民创造了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运用多种形式营造特区文化氛围,积极促进文化精品生产,积极筹建大型文化设施,预示了未来珠海在建?quot;精神家园方面,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3、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遵循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和持续性原则,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地发展。珠海摒弃了关于发展单纯指经济增长的传统观点,珠海积极控制人口增长,与此同时,大力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第三产业,实?quot;再就业工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下岗职工安排问题,深入发展城乡集体经济以及个体私营经济,拓宽就业领域。

二、未来发展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珠海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化、现代化发育程度已达到一定水准,投资环境日趋完善,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但是,同珠海要在2007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相比,珠海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1、基础资源短缺,经济总量不足,经济质量偏低,基础工业薄弱,成为制约珠海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症结所在。追赶知识经济的列车的压力和巨大的跨越正等待着珠海人去勇敢地面对和肩负。

2、经济社会发展在整体上、层次上还有许多不协调之处,人口、环保工作和相应政策还有待调整。

上一篇:教学重点和难点下一篇:蒙氏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