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主要模式

2024-07-08

社区工作主要模式(精选9篇)

篇1:社区工作主要模式

社区工作站主要职能

一、宣传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社区居民遵纪守法,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务,美化、净化社区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二、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开展法制教育、公德教育、科普教育、青少年教育、居民培训等;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教育居民尊老爱幼,扶困助残、拥军优属、团结互助。

三、办好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承担社区治安、环境、文化、卫生、计生、民政等公共事务以及开展家政家教、便民利民等社区服务。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为社区服务的活动。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社区福利性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四、调节民间纠纷,做好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促进居民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五、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与居民、单位利益相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最低生活保障,下岗职工再就业、基本单位统计等工作。

六、代表社区居民对政府职能部门在本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向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篇2:社区工作主要模式

创卫工作主要成绩

荣信社区居委会一直把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发放宣传单、贴标语、挂横幅等方式广泛进行宣传,多次召开楼片长及居民代表会议,传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主题精神,指定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制定各种制度、职责、措施,定期制作宣传板报,档案管理规范化,共出“创卫” 简报5篇,与辖区内所有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共60份。在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中,在社区书记的带领下,工作人员及楼片长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满腔热忱的投入到“创卫”工作中去,大力宣传爱国卫生运动主题精神,为我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作出不懈努力。共发放“创卫”宣传手册1010本,健康调查问卷100份,贴出宣传标语23条,真正使“创卫”知识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达到家喻户晓,最终完成“创卫知识进万家 爱护环境你我他”的奋斗目标。在创建省级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我们充分调动起了辖区低保户和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全民参与,针对运输部家属区长期脏、乱、差的卫生情况,前后组织了5次大规模集体劳动,累计参加人数达到100余人次,共清理垃圾10车,约20吨。特别是检察院家属楼,长期没有物业管理,生活垃圾和小广告比较多,无人管理,我社区也多次组织劳动进行清理,为了便于长期管理,我社区已经派专人负责此处卫生清理,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在迎接省创卫工作组检查工作时,我社区深感任务的光荣而艰巨。在董书记的精心部署下,我们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工作人员全部放下手头工作,从各方面都积极配合上级安排及协助山水文苑物业搞好创卫验收工作。山水文苑是双滦区重点检查地段,我们深感到责任重大,为了把小区扮靓扮好,为“创卫”工作锦上添花,我社区积极帮助物业检查、协调和监督各商铺搞好门前包片卫生,并精心设计了健康教育宣传栏,街办薛主任每天都亲临现场指挥工作,并积极帮助我们搜集材料,我们更是不敢懈怠,从选材、到排版、再到上墙,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对待。最终把宣传栏设计得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版面生动、思维活跃、简洁大方并得到了检查团的一致好评!圆满完成“创卫”工作。

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还需再接再励,不断开拓进取,为辖区居民多办实事、好事。

篇3:社区工作主要模式

1 英国社区护士的级别与类别

1.1 护士级别

英国护士和助产士协会 (Nursing Midwifery Council, NMC) 是负责全英护理工作人员的从业行为和医疗服务质量的专门管理机构。从2010年4月开始, 英国实行新的9级制度即Band1~9。取得NMC注册的护士从5级开始计算, 5级以下的一般为护士助理等[1]。不同级别的护士需达到不同的标准, 包括专业知识、工作技巧、实践经历及其他能力等。1~4级人员一般为护理员、健康服务助手和学校的学生;5级社区护士可以承担家庭访视等服务工作;6级为高级社区护士;7级为主管护士可以独立开业, 也可以被诊所和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聘用, 具有有限的处方权;8级护士一般由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聘用, 主要承担管理和教学工作, 也可以独立开业;9级为国家健康卫生部门的管理人员。护士各级别的标准和指南由NMC广泛收集和征求护士、公众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后, 每5年修订1次[2,3]。因此, 只有在临床工作一定年限后, 才能申请到社区工作, 级别一般需6级以上。

1.2 护士类别

从类别上看, 在英国社区诊所工作的护士有两种, 一种是诊所护士 (clinic nurse) 多由诊所聘用, 一般1家诊所有2~3名护士, 可独立开展门诊工作或协助医生, 根据护士的级别及专业不同, 工作范围也不同。另一种是地区护士 (district nurse) , 负责社区出诊, 由初级卫生保健信托 (primary care trusts, PCTs) 聘用。在全科团队中, 社区护士作为重要的员成一起满足病人的需求。英国社区护理工作在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社区护士在居民心中也享有较高的地位[4]。

2 英国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

2.1 诊所护士

诊所护士独立性较强, 高级别的可直接接诊病人, 部分护士有一定的处方权。一般1家诊所每周5~6名医生的预约门诊是500人次, 而2名护士的预约门诊工作量可以达175人次, 医生护士每周会开一次会议讨论病人情况。

诊所护士的门诊范围: (1) 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有处方权的护士可直接开具处方;无处方权护士可以为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续开处方, 再由医生签名后处方生效;护士还可以为病人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2) 老年人健康评估工作, 针对慢性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制定预防方案。 (3) 计划生育咨询、产前保健和妇科宫颈涂片等。 (4) 药物使用信息咨询, 如非处方药品副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等。 (5) 心理咨询、评估精神健康状况, 进行心理测量。 (6) 成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免疫。 (7) 负责旅游接种及相关咨询。 (8) 抗凝血功能监测, 如华法令测试, 但不是所有的诊所都有相应的设备, 附近的诊所会转诊过来。华法令服用图表很详细, 什么颜色的药片吃几粒, 护士会打印出来让病人照图吃药。 (9) 辅助医生开展小手术、关节注射。 (10) 为病人抽血并送化验中心。

门诊工作时, 护士也可帮病人预约全科医生;非门工作诊时, 还有电话咨询, 慢性病如高血压随访监测, 健康促进、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等工作。因此, 有些英国市民愿意选择到护理门诊就诊, 因为护士门诊的内容涵盖面较医生广。

英国诊所在预约时会相对固定一些专科门诊的时间, 如预防接种门诊、旅游疫苗接种门诊、戒烟门诊、药物依赖门诊和儿童保健门诊等。一方面由于一部分专科护士是临时聘用的, 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 集中时间段处理这些有专科护理需求的对象, 可以提高诊所工作效率[5]。

2.2 地区护士

地区护士由PCT聘用, 一般1个诊所的管辖范围会安排5个地区护士, 每个护士从8时工作到13时, 服务6~8个病人, 1周5天工作, 每个护士每周安排上门服务不超过200人次。服务对象有出院需随访的患者;老年、体弱和行走困难或视力问题等情况不能来诊所就诊的患者;独居者;肿瘤患者;不能行走需要上门测血糖、摆放药片或胰岛素笔看不清自己无法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甚至还有行走不便需要护士上门点眼药水的患者。

有上门需求的可直接联系护士, 或找全科医生 (GP) 联系护士, 或者通过前台联系护士。护士一般通过记录簿看每天的工作安排。要求医生出诊的也先由地区护士上门, 情况不严重不需要医生处理的事情, 由护士完成;护士不能完成的找GP;严重情况的护士可直接将病人转到大医院。

3 英国社区护士的职业素养

3.1 沟通技巧

要求利用沟通技巧使患者完全理解病情诊断, 并对处理方法满意, 在患者接受坏消息时给予支持。在与患者及照顾人员沟通时, 要注意对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倾向性的人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并要求预见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并采取措施提高沟通效果, 利用沟通技巧来支持患者坚持治疗或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沟通技巧要求在谈话和文案书写上都要有所体现, 还要具有一定的谈判、冲突处理技巧。高级别的护士要求进一步将自己的沟通经验运用在教学上, 带教实习护士。

3.2 质量控制

按照NMC要求的标准来开展工作, 要求按法律法规完成患者记录;优化管理自己的工作负荷, 必须确保工作的质量, 对患者的照料处理须遵照指南或询证医学证据。工作中要自查、同行互相审查或对照标准评估工作的质量, 在诊所或更广泛的圈子中, 要互相支持、分享学习的知识。从患者的反馈、诊所的事故以及近期医疗事故中, 利用结构体系从根源上分析事故原因, 防范事故。

3.3 个人发展

个人要对自己的发展负责, 不断学习, 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正面作用。支持其他人的发展, 并激励他人发挥出最大潜能。让工作场所具有学习氛围, 相互学习并从诊所外学习。鼓励他人对自己的知识技能、行为做出真实的自我评价, 了解自己的职责, 向患者提供服务要优先满足患者的需求。跟上新的发展, 与团队其他护士一起工作, 确保整个团队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3.4 团队合作

了解自身的作用, 在团队中的工作范围。工作要有效率、有责任心。支持其他团队人员, 开创新的工作方式。接受其他人的建议, 提升工作能力。

3.5 管理能力

在工作场所进行有害监测, 确保患者及工作人员有足够的资源;确保安全储存转移医疗废弃物以及药品监管;定期培训学习强制性的法律法规。

4 可借鉴的内容

4.1 加强社区护士专业技能

目前, 我国社区护士专业能力与英国相比差距很大。国内多项研究表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社区护士。在社区工作的护士有35%~70%没有系统接受过有关社区护理的专业培训和教育[6]。而社区护理服务模式与临床护理有所不同, 所以, 社区护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设定, 应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 将社区护士作为专科护士来培养[7]。英国从1992年开始在雷丁大学进行社区专科护士的培养, 我国医学院校也应将社区护理教育作为单独的专科设立。

对目前已经在社区工作的护士来说, 有效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很有必要。有调查显示, 社区护士的培训内容需求面很广, 涉及基本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基本护理知识与技能, 公共卫生服务包括老年人健康指导服务264人, 占98.51%, 健康教育信息和咨询261人, 占97.39%, 健康档案管理259人, 占96.64%;疾病预防与控制包括高危人群指导及高血压诊断等262人, 占97.76%, 传染病宣传和咨询服务261人, 占97.39%。选学知识与技能要求丰富, 包括营养、中医、心理、临终关怀和人际沟通等。但是, 目前, 岗位培训以临床护理知识为主, 缺少规范的社区卫生知识及基本公共卫生技术培训[8]。

英国负责社区护理教育课程的老师也都是社区护理学专业毕业, 且有数年社区护理工作经验者, 以保证老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我国具有高学历的护理教育人员则多是一毕业就在各大高校任教, 很少有临床工作经验或本专业工作经验者, 而一些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的老师, 又很少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方法培训, 因此, 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1]。目前, 社区医生的职能范围已经开始向全科化发展, 在上海等地全科医生的规范化培养也已经开始。社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体系亟需建立, 需要符合社区工作实际, 明确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具体的规范和要求, 让社区护理成为真正的专科。只有社区护士的专业技能状况, 提高才能提升我国社区护理的服务质量。

4.2 加强社区护士人文素养

英国护理服务将病人的需求放在优先地位, 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性化的服务, 因此, 护患关系良好, 服务对象对社区护士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高。护士的沟通技巧、管理能力等作为级别提升考核中, 必须考虑的部分得到极大的重视。高级别护士的要求也是在教学方面能将沟通技巧、管理能力等传授给实习护士。

我国医学教育以医学知识的学习为重点, 缺乏对沟通技巧的重视, 因此, 经常出现给出了正确的处理措施, 但是得不到病人接受的状况, 同时, 病人觉得医护人员没有很好了解自己的需求。目前, 社区护理工作正出现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问题, 历史因素、社区环境、心理状态和沟通技巧, 很多相关因素都需要社区护士理解并融入到社区护理服务中[9,10,11]。因此, 应在岗位培训的课程中增加人文教育的课时, 转变社区护士的服务理念, 提高护理服务意识。

4.3 进行社区卫生机构绩效体系改革

英国不同级别的护士待遇不同, 各层级护士的职能、工作范围不同, 已经有规范的考核系统。我国社区护士的整体待遇应提高, 同时明确职责, 根据护士资质分层次管理, 按照级别、工作范围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待遇。让护士在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随访服务工作中, 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弥补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短缺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胡亚南, 张晓璇.英国护理教育与管理见闻[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13) :84-86.

[2]Nursing Midwifery Council.The Prep hand-book[EB/OL]. (2012-05-24) [2013-12-06].http://www.nmc-uk.org/Educators/Standards-for-education/The-Prep-handbook.

[3]Nursing Midwifery Council.Education Stan-dard[EB/OL].[2013-12-06].http://standards.nmc-uk.org/PreRegNursing/statutory/back-ground/Pages/Background-and-Context.aspx.

[4]蒋小剑, 何国平.国外社区护理体系对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4) :1062-1063.

[5]宋亚琴.英国社区护理见闻及借鉴[J].护理学报, 2013, 20 (1) :62-64.

[6]郭玲, 刘素珍.社区护士执行社区护理服务水平的现状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3) :929.

[7]卢蓉, 张杪.我国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策略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0) :138-139.

[8]杜雪平, 杨玲, 王永利.中国多省市社区护士培训现状及意向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4) :1145-1149.

[9]陈良英, 宋爱梅.社区护理中存在的人际沟通问题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13) :108-109.

[10]张孝平.浅谈当前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健康必读, 2012, 11 (6) :572-573.

篇4:社区工作主要模式

摘 要 随着政府职能改革逐步推行,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等一大批活跃在社区基层的体育社会组织逐渐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双重管理,分层负责”的组织管理体制,限制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归纳演绎等方法,基于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对枢纽式管理模式的实践,分析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独立性有待加强、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联合作用有待提升。

关键词 体育社会组织 社区体育协会 主要工作 存在问题

一、前言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业务涉及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社区体育健身指导、社区体育设施管理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在满足社区市民的健身需求的同时,也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起到了重要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作用。上海市体育局与上海市社工委、上海市社团局合作在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在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的体育社会组织中建立“纽节点”、“传动器”,加强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联系、服务和整合,形成有机联系的组织网络,推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快速成长。本文以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为例,通过分析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在社区体育枢纽式管理模式中的作用与实践中的困难,进一步探讨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式发展途径。

二、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的主要工作

随着政府对体育社会组织逐步“放手”,管理干预越来越少,给予体育社会组织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体育社会组织的自治性将会弱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开展的全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党建工作情况的排摸中,仅有2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成立党支部,多数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以挂靠社区文广站或其它单位的党组织,设立“党建联络人”的形式开展党建工作。其余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党建工作由上级分管单位直接管理。紧跟党的指导方针和发展路线,是体育社会组织在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为确保体育社会组织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体育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在上海市杨浦区社会工作党委的支持下,于2015年10月建立党支部,实行党建工作领导与管理职能。并且联合已成立党组织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等一系列活动。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作为党和新生社会力量联系纽带,指导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党建工作,参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从中汲取体育社会组织民主管理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巩固党的执政。另一方面,推动党和体育社会组织民主沟通机制。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关于开展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枢纽式管理意见(试点)》提出,培育街道层面的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即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打造由市社区体育协会、区县社区体育协会联络处、街道乡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协会三级社区体育社会组织体系的组织架构。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以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试点,探索社区体育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首先,以四平路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纽节点,建立健全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同时加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联合,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其次,四平路街道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围绕着“社区体育社会组织的服务中心”这一目标,建立高效的互联网信息平台。最后,调研、评估审核、论坛沙龙等多种方式共同完善社区体育组织枢纽式管理体系的信息共享与工作协作。

三、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独立性有待加强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独立性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没有认清协会与体育局之间的关系[ ];二、资金主要来源于市体育局的经费划拨;三、工作人员双重身份。由于长期以来“全能政府”的管理模式影响,市体育局与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的关系表现为“上下级”或“附属”关系,而非合作共治、共同管理的“伙伴”关系,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往往充当着市体育局的“传话筒”的角色。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参与社区体育事务管理,要厘清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与职责界限,这是保证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独立性的基础。其次,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市体育局的经费划拨,经费的使用需经过市体育局群体处批准。单一的资金来源限制了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运作的灵活性、自主性和风险抵抗能力。最后,个别体育局工作人员兼任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的职务,这种与管理部门“藕断丝連”的现象,左右着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进行独立决策,模糊政府与协会之间的职责边界,与社会组织“去行政化”的趋势是相悖的。

(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的业务工作主要是承接市体育局购买服务,包括社区体育服务配送、社区体育赛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和评估等项目,向全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群众和个别的事业单位、企业提供基础体育服務。协会资金来源高度依赖市体育局经费划拨与承接购买服务收入以及少量的会员会费,缺乏社会资助、商业赞助等其它资金来源方式。限制了协会进一步扩展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水平。缺乏专业型人才,工作人员素质较低,也是限制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提升服务能力的一大因素。虽然协会成立之初就实行了建立专业人才数据库、转包部分业务给专业企业、积极招募志愿服务者等相应的措施,但协会仍然呈现工作人员数量紧缺,人员结构青黄不接的状况。

四、结语

目前,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应该加快“构建体育社会组织枢纽式管理体系,扶持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步伐,加快政府职能转移、提升体育社会组织作用。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产生,是体育社会组织“双重管理”模式向“自主管理”模式转变的趋势使然。在未来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中介”、“杠杆”作用,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基础、稳定的政策环境、充足的人才储备和资金支持等外部条件,也需要提升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之上,逐步构建独立自主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最终实现“政社分开、以社管社”的改革目标。

篇5:建设和谐示范新社区主要工作汇报

x县辖9镇1乡,人口万,其中,县城区常住人口万人,县城区设有景贤和迎宾2个社区居委会。近年来,我们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社区投入,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为广大社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首善镇景贤和迎宾两个社区,先后12次被省、市政府或部门授予“青年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示范社区”、“促进就业先进社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市先进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发展,抢抓机遇,把和谐示范社区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县城是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县城建设的加速,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流量日趋增多,作为最直接为广大居民服务的社区居委会,承担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经济社会发展对社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足全县社区发展需要,积极抢抓全市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的机遇,把社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服务群众、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加强社区工作,和谐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刚一启动,县委、县政府就对全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了重新调整,在保持县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基础上,又专门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民政、国土、建设、首善镇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领导小组,全力抓好我县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二是形成共建合力。在加快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中,我们坚持“政府主导、首善镇主抓、民政局指导、相关部门配合”的原则,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动员城区单位和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共建氛围。三是强力推动建设。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社区建设问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坚持经常亲自深入社区一线,检查指导工作,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严格按照示范社区的标准,加快建设工作进度,促进了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

二、突出重点,示范带动,高标准地抓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社区基础设施是社区的形象,也是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有形载体。我县社区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原有的基础设施配备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景贤社区位于县城的老城区,常住非农户5180户,17460人。社区办公用房由于是过去居委会的老楼房,设计落后,院落狭窄拥挤,周边环境差,不利于群众办事和各项服务活动的开展,为此,经认真调研后,我们决定另选新址重新建设景贤社区。迎宾社区地处县城东部,常住非农户2458户,6586人。现办公用房只有近200平方米,其设施和办公条件与全市其他示范社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今年以来我们把景贤社区和迎宾社区作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带动全县其它社区发展。为了能尽快筹集资金,我们采取了县财政解决一点、乡镇和部门筹一点和向上级争取一点的办法,共筹措资金80多万元,用于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景贤社区占用土地2亩,建设社区办公用房5间3层,建筑面积达到400平方米以上,目前规划设计已完成,旧房拆迁已结束,即将动工建设。迎宾社区投资30多万元,为社区购置了办公室用房、办公设施等,使社区从乡镇政府机关搬迁“新居”办公。同时,投资20万元,购置了大型体育健身器材,建成了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在抓好社区大的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对社区的内部室站建设实行对口援助。公安部门负责社区警务室建设,社区警务室建设按标准一次配备到位。人劳部门负责公共服务厅的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民政部门负责城市低保站建设,计生部门负责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文化部门负责图书室娱乐室建设,体育部门负责健身室建设,组织部门负责党员的活动室建设等,充分发挥部门的优势和力量,使社区“六室三站一场”配备齐全,达到了市上和谐社区示范点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为全县社区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

三、强化管理,规范运行,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社区管理是社区服务群众的重要保证。我们立足规范社区运行,从抓机构、抓制度、抓队伍入手,努力提高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一是通过竞聘选举,选拔高素质社区干部。依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央、省、市有关精神,通过依法选举等程序,召开了社区代表大会,成立了社区协调议事会、社区居委会,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社区工作干部队伍。选举产生的社区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名,大专以下21名;35岁以下4名,35岁以上25名;中共党员16名。同时,制定出台了社区居委会干部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干部学习培训,落实社区工作人员各项待遇,增强了社区干部做好社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社区运行机制。围绕居民自治的原则,在推进社区建设中,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重要方面,先后制定了《社区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干部守则》和《社区共建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注意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依法支持居委会和其他组织履行职责。通过建章立制,划分了职能,明确了权利和义务,从而加强了社区建设,保证了社区各项工作有效运转。三是开展联系共建活动,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建立了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联系社区工作制度,先后由组织部门指导社区开展了“五个好”社区党组织创建活动,使社区党员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体育部门帮助社区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形成了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热潮,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民政部门指导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健全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环卫部门协调社区搞好卫生治理,优化美化了社区环境。

四、拓展服务,打造平台,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新社区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永恒主题。我们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理念,不断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努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一是打造社区便民服务平台。结合我县社区实际,大力发展各类方便居民生活、工作、学习的服务网点。共设立社区居民送奶点、信函投送点、报纸发放点、图书阅览室等社区服务网点138个。二是打造社区救助服务平台。积极落实社区困难群众低保和社会救助政策,依法保障城镇居民生活权益,及时为社区1276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为58户特困群众提供生活救济,实现应保尽保。三是打造社区就业服务平台。认真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把“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作为重点,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援助措施,通过技能培训、介绍就业岗位、提供就业信息等途径,共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373人,为530名社区待业青年提供劳务信息,帮助其实现了就业。四是打造社区志愿者服务平台。

篇6:社区工作主要模式

工作及2012年工作计划

社区关工委在镇关工委的精心指导和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和关怀下,2011,我们关工委全体组成人员认真学习了镇党委2011年14号文件,并按照通知精神,制度定了工作计划,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队伍建设。社区党总支十分重视关工委队伍建设。组成了以社区负责人为主,吸收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人组成的关工委队伍,充分发挥老同志关心青年、关心未来的热情,并以老同志的影响力带动周边退休人员,形成网络,调动社会力量,一齐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抓失足青少年的教育转化。社区关工委同社区治保组织和派出所分片干警把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和转化工作作为关工委日常工作的第一要务,做到了常抓不懈。社区内现有三名失足违法犯罪被判建伟执行已期满的青少年。社区关工委因地、因人制宜,分别安排6名老党员对其进行帮教关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青年陆坤回归社会后一时不能适应,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跟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社区关工委安排周朝花、蔡秀英两名老党员对他进行帮教,两位老同志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用爱心温暖感化他,当他遇到实际困难时,及时与社区党、政组织社区关工委沟通,帮助他联系用人单位,解决了生活之忧,尽管他小毛病偶有发生,但总体上已成了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对家庭有用之人,另两名失足人员社区关工委也一样安排专人帮教,几年来都没有重新违法犯罪。

三、抓阵地建设。建好校外辅导站,社区关工委因地制宜成立了校外辅导站,并设三个辅导点。在2010年初步办三个辅导点收到较为效果的基础上,今年暑假期间,社区关工委提前谋划,继续巩固,并安排了图书、报刊等各类读物吸引中、小学生暑期到点上活动社区居委会还主动与县电影管理站联系,暑期在小区广场放映传统教育题材的电影,用画廊、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建党九十周年,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引领青少年。

篇7:社区工作主要模式

根据合肥监狱和合肥市司法局的双向联系工作安排,2011年6月15日至6月30日,我被派往长丰县下塘镇司法所进行挂职锻炼,协助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挂职期间,在司法所领导和同志的带领下,走访了辖区内大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利用自身监管改造方面的业务知识,积极开展矫正活动,同时在走访过程中,也充分体会到了基层司法工作人员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困难,并对此进行了简单思考,由于我挂职时间较短,只有短短的半个月,同时以往未曾接触,考虑不到或不妥之处难免。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服刑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它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推行社区矫正工作,是依法治国、以人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人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不足,社区矫正法律体系的不够成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推广。

一、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困难

1、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冲突。

刑法修正案

(八)首次将社区矫正写入刑法,社区矫正的执行权不再由公安机关行使,而是笼统地规定为“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相对于现行刑法有了重大进步,但所谓的“依法实行”,依什么法?目前还没有任何有关社区矫正方面的法律,同时刑

(八)也没有明确有哪个机关来行使执行权,社区矫正中的人员、经费如何保障等等,亟待制定一个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加以规定和落实。其次社区矫正中暂于监外执行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机关应当对其严格管理监督,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执行权仍在公安机关,与行

(八)构成冲突,因此,社区矫正对象既然包括监外执行的罪犯,就必须修改《刑事诉讼法》。

2、基层司法所无社区矫正执法权,对社区矫正对象无采取强制矫正的权利。

无论是现行的刑法和刑

(八),对司法行政机关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没有明确规定,现实工作中矫正对象脱矫、漏矫、不做思想汇报、外出不请假现象严重,对违反社区矫正规定的矫正对象,应该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但目前要对矫正对象进行收监,必须寻求公安机关的协助,司法行政机关本身为社区矫正业务的直接承担者,但又没有执法权,没有强制权利,难免落得尴尬境地。

3、基层司法所无独立财政保障,人员及装备不足,无力完全满足社区矫正的需求。

目前基层司法所财政上主要靠街道、乡镇一级政府予以保障,同时司法所工作人员也承担大量街道、乡镇司法行政方面以外的工作,本身司法所就存在编制人员不足,就导致了人力更加捉襟见肘,装备更是无从说起,即使有装备,不见得用得起,例如前几年司法厅为全省各司法所都配备了警车,但是由于司法所无独立的财政保障,这一批警车也没有相关专项基金承担使用、维修和保养费用,最终基本上都被街道和乡镇拿去使用。因此不将司法行政工作开支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就很难保证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4、各地相关部门之间配合力度不足,导致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时有发生。

被判处管制、缓刑、被裁定假释、保外就医和刑满释放后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是由全国各地的法院与监狱来具体决定的,由于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社区矫正的全国性法律,导致各地有关社区矫正的规定差别较大,很多辖区内人员在外省市被判处管制、缓刑信息没有被及时反馈,法律文书送达不及时、不到位,社区矫正对象不按规定及时报到,造成相当一部分矫正对象脱管漏管。

5、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匮乏。

社区矫正工作量较大,仅仅依靠司法行政人员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同时社区矫正的定义也提到志愿者的重要作用,但现实中多数司法所缺乏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使社区矫正实施力度和效益大打折扣。

二、社区矫正工作存在不足的对策

1、加强社区矫正立法工作。

目前我国社区矫正立法工作严重滞后,至今未出台规范社区矫正的专项法律,由于法律的缺失,导致现阶段矫正工作无法可依,极大地影响到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同时相关法律在社区矫正方面法律条文还有冲突,造成在实际工作中不可协调的困难。只有通过立法,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明确社区矫正执法权,才能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2、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的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杜绝脱管、漏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明确责任,制定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细化工作程序,密切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建立健全有关政法各部分之间的办公协作制度,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协作治理关系,从源头上杜绝脱管、漏管现象。

3、将各级司法行政经费纳入国家财政支出。

只有将司法行政经费纳入国家财政支出,让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有自己的财权,才能不受制于人,不被其他事情分心,人员装备才能得到保障,才能更好的开展司法行政工作,使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4、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

社区矫正工作在社会上还比较陌生,人们对其认识程度还不高,应多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社区矫正工作,提高全社会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投身到社区矫正工作当中去,招募更多的矫正志愿者,大力营造社区矫正的良好氛围,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篇8:社区工作主要模式

“管理国际化”模型的基本着眼点是人的因素, 在优质人力资源整合中发挥最大合力的考量上, 国际各大石油公司都在矢志不渝地做着各种努力和创新;而员工本土化, 无论从成本上测算, 还是基于国际化公司在驻在国的可持续发展, 都是管理国际化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加快员工本土化进程, 一是符合国际惯例, 是跨国经营公司的普遍做法;二是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三是规避我们在高风险国家执行流动作业项目上的安全风险;四是促进当地就业, 回馈项目所在国和当地社会。更为重要的是, 员工本土化, 使我们的员工构成发生很大变化, 面对中外员工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理念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我们需要构建更为先进的国际化管理模式, 才能使中外员工发挥合力、使企业更具凝聚力。

二、员工本土化是大势所趋

随着能源行业的发展变化, 加之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简称“中石油”) 投资节奏的放缓, 都对中石油下属企业的市场开发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想可持续发展, 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如何加大外部市场开发, 进军国际高端市场, 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开发主方向;目前, 我们已经在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拉美多个国家, 获取了一些项目。

但是, 当前严峻的海外安全形势, 特别是南苏丹、伊拉克等国家动荡的政治局势, 对我们实施员工本土化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们必须统筹规划, 加强顶层设计, 想方设法提高本土化比例, 将施工尤其是施工中的流动作业单元尽量交给当地公司, 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国人, 降低安全风险。

三、员工本土化工作推进的主要模式

1. 通过在当地建立培训中心开展系统培训。

2009年以来,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先后在苏丹、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拉克建立了四大海外培训中心, 共培训当地员工近万人次。在苏丹, 与当地劳工部合作培养本土技术工人, 2011年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举办了焊工培训班, 是南苏丹成立后外国公司举办的第一个当地工人培训班;在哈萨克斯坦, 与阿克纠宾大学合作办学, 定向培养大学生;在土库曼斯坦, 推广“反馈、矫正、分享、提升”的理念, 与油气建康采恩联合培养技术工人;在伊拉克, 接受当地最大的南方石油公司授牌, 成立培训中心, 并与巴士拉大学开展“订单式”培训, 每年接收50名当地工科毕业生。通过以海外培训中心为平台,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使海外分公司的当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

2. 提拔当地骨干员工来华或到第三国进行岗位实践或系统培训。

持续推进员工本土化的深度和广度, 重在提升当地员工的理念和工作能力, 这方面, 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扎实系统地做好当地骨干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深入系统地进行培养。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各海外分公司每年都会选拔一批当地骨干员工来华或到第三国进行岗位实践或系统培训。通过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 增进他们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在中国或第三国参加项目管理、专业技术等培训项目, 提升他们的管理理念和能力。

3. 在工作岗位上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或培养。

以“强素养、提理念、重能力”为原则, 针对不同岗位需求, 为当地员工制定一个为期三年的培养计划, 采用“师带徒、部门内训、外派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当地一般管理、技术人才的理念和能力;相信在我们的培养和锤炼中, 一大批当地员工会走上中高级管理、技术岗位, 在工程建设领域, 重点在当地分包商管理、HSE、质量管理、地采、清关运输、财务、外联、人事、行政后勤等领域, 选拔一批当地优秀的老员工成为海外分公司中层管理者。

四、结语

总之, 员工本土化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实现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同时, 要以感恩之心培养当地人才, 造福资源所在国, 造福当地人民, 只有胸怀这样的思想, 在做好长远规划的同时, 务实有效地做好员工本土化工作, 我们才能在企业国际化的征程中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梁建鹏.谈国际工程当地雇员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 (20) .

篇9: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析

关键词: 社区发展; 发展性社区工作; 社区实务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6)01-0012-07

无论时代和社会结构如何变迁,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变,社区依然是构成整个社会系统的基本单位之一,也是一个由个人、家庭、社区组织乃至各类社会机构团体等次系统集结而成的独立系统。一方面,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聚居地,承担着经济生活、社会化、社会治理以及社会服务保障等多种功能,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社会运作的机制,凝结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妇女及身心障碍者等社会服务人群的出现,他们大多生于社区、长于社区、甚至终老于社区,因而社区又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以及社会服务体制有着互为一体的关系。为了广泛地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改善社区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品质,促进各个地方与整体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自18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来,各个国家莫不借由推展各类社区工作来培养基层社区民众民主参与、自助自决与邻里互助的力量,尝试通过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繁荣发展。

一、社区发展与发展性社会工作

社区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社区发展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F·法林顿1915年在《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加适宜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一书中提出的;1960年由联合国出版的《社区发展与经济发展》一书中将社区发展定义为,社区发展是一种过程,即由社区居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政府部门、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积极配合,共同去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社区的发育程度,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1]“社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起源于落后或发展中国家,所提出的重要意义在于直指贫困问题,旨在改变贫困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演变成为联合国所倡导的一项世界性运动,目的是结合国家政府及社区的力量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福祉,重点在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以及国家建设,强调社区自助与互助精神,运用和调动社区本身的资源以提高生活素质与水平。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为回应新自由主义对制度性福利的挑战,米奇利等学者把发展观点引入社会福利领域,逐步形成发展性社会福利理念,同时在社会福利的传递系统、社会工作领域逐步形成发展性社会工作取向。[2]米奇利所强调的在社区层面进行的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探索主要有三个方面[3]30-55:(1)在理论方面,发展性社会工作强调变迁、优势视角、增权等概念,注重社区整合与正常化,其直接目标是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整合于社区;(2)在实务方面,发展性社区工作促成服务对象在社区生活所有层面的融入,注重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区文化的发展,经由社区居民自助互助精神的培养和互动,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3)在工作技巧方面,强调动员当地社区居民从事发展性计划的社会工作技巧,包括协助动员当地的地方领袖并培养其领导才能,强调社区能力建设和社区问题解决。

因此,从社区发展的角度去回应居民的需要,采取“发展性”模式的工作方法来建立支持性社会关系网络,增加国家与政府同社区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以提升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对于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有着广阔“社区”土壤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而这无疑为发展性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的介入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从而给专门从事社区发展的社会工作者带来了曙光和契机。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性社区工作者秉持社区发展性的社会工作取向,从社区本身出发,扎根于社区,动员和整合社区的资产、资源、优势和能力,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进步,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参与行动。通过自下而上的形式,评估社区的共同需求,协调、整合和利用社区内外部各种资源和力量,采用自助和互助的方式,以达到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促进社区居民协调发展,进而从整体上提高社区的发育程度,建立和谐的关怀型社区,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二、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讨论与社区实践运用

在总结其他学者对于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探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前在社区层面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实务内容和实践,笔者试图在实务领域的层面上梳理和建构一整套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从“个人层次——经济层次——社区层次——社会层次”出发,搭建发展性社会工作的社区发展模型(见图1)。从中对发展性社区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回应米奇利在社区发展性社会工作取向的探索。

在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里,第一层次是个人发展层次,也是最基础的层次,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发展性社区工作主要回应的是社区中的个人需求。这一层次主要包括知识普及、能力建设和意识提升层面等,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在微观层面实现的“助人自助”。第二层次是经济发展层次,主要强调以资产为本。发展性社区工作主要回应的是社区中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求,直指社区的贫困问题,旨在改变社区居民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升其物质生活水平。这一层次主要包括实物、资金和社区社会企业的建立层面等,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在中观层面所实现的“助人自助”。第三层次是社区发展层次,主要强调以社区为本。发展性社区工作主要回应的是社群和社区的需求。这一层次主要包括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社区领袖的培养以及社区互助支持网络的建立等,也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在中观层面实现的“助人自助”。第四层次是社会发展的层次,这是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最后一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主要强调以社会需求为本,回应社会问题。个人需求、经济需求和社区发展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上下贯通并相互发挥作用,从社区治理上升到社会治理并达到善治的目的。社区中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卫生、福利等事业都能实现长足发展,社区居民的意识、能力和生活水平得以提升,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得以加强,和谐共荣的社区氛围得以形成,社区事务和社会事务得以积极参与,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社区文化得以实现,最终实现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福祉,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在宏观层面所实现的“助人自助”。endprint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层次虽然内部存在层层递进的关系,但在发展性社区工作的实务模式里每一个层次并不是单一独立的存在,也不是逐一被满足后递进的线性关系,而是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发挥作用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经济和社区发展层次相互影响,并上下贯通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而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又能够反作用于各个层次,使得各个层次本身得以提升,从而促进各个层次之间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并不是臆想,而是在现有实践和具体的社区实务工作中都能探寻到发展性社区工作的痕迹。如果能够把彼此串联起来,共享经验和相互借鉴,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模式,无论对发展性社会工作和社区工作本身,还是对现实中的社区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都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个人发展层次:以人为本,注重社区居民能力提升和社区参与

1.知识普及层面

个人发展层次是发展性社区工作中最基础的层次,而知识普及又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实务中最基本的工作。这一层面在19世纪初的南方地区发展。新中国建立初期,梁漱溟、晏阳初和李景汉等老一辈社会学家针对中国农村社区进行开发民力、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等乡村建设运动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他们都开展实施了“群众识字”方案和贫民教育运动,主要通过识字训练以及各种农业知识的普及,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社区中心、学校与诊所的创设。而到了现代的城乡社区,知识普及除了传统知识技术的普及之外,主要以成人教育、老年大学等形式呈现。比如在社区中开展成人技能培训班,举办各种知识普及的讲座(老人身心健康、卫生、孕产与儿童保健等内容)和进行社区知识文化的教育、社区科学知识的教育普及等。知识普及不仅能够超越其他部门所提供的传统补救式服务,更重要的是为之后其他层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2.能力建设层面

能力建设是个人发展层次中的重要一环,包括整合资源、组织协调、方案规划、建立网络和政治领导能力等。发展性社区工作者需要通过赋权与增能的方式来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能力建设。一是将社区治理的权力下放或授予社区居民,倡导社区“自下而上”进行自我决策,让社区居民决定社区的公共事务。二是使居民具有能力。社区居民通过人与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讨论和互动,增进其改善社区的信心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激励并提升自我效能。通过增强权能的方式,唤醒居民潜在的社区意识,鼓励居民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社区的行动,激发居民对社区切身问题的关心和重视。因而,社区能力建设的具体手段主要是通过社区教育和管理培训的形式实现,提升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和社区整体的能力。例如,在实践中开展的就业培训、能力提升训练、职业发展规划等针对不同居民需求的能力发展,将被视为发展性社区工作在个人发展层次上的一个重要途径。

3.意识提升层面

发展性社区工作是一种组织和教育社区居民的工作,其目的在于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和社区发展相关的工作,通过运用社区资源,采取社区行动,来推进社区建设,促进社区进步。这些组织、教育、参与、协调和自助互助等策略的有效运用需要依赖于社区意识的凝聚和提升,需要他们形成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而,在发展性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需要增进社区居民彼此互动的机会,提升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例如,发展性社区工作可以通过社区各种活动的举办(大型社区拓展活动、社区探访活动、文娱趣味活动、社区摊位游戏活动、社区室内小组活动等),增进社区居民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和发展性社区工作者本身的认同,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增加相互了解及互助合作的机会,最终发展出社区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成社区意识。

(二)经济发展层次:以资产为本,强调资产建设,培育社区资本,促进社区经济发展

1.实物层面

对于社区经济发展来说,实物层面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性社区工作者要组织、协助和指引社区居民完成具体的实质性的工作项目或解决具体的社区问题。例如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社区桥梁道路建设、社区水利设施的建设、社区垃圾处理、社区供电设施建设、社区房屋道路的规划、社区绿化公园维护、社区活动设施、社区福利服务设施,等等。而发展性社区工作者除了在实物层面进行以上的尝试和努力之外,香港食物银行也许会给发展性社区工作带来不同的启示,同时增加了实物层面的社区服务内容。在面对社区贫穷及饥饿问题时,香港的“食物银行”从贫穷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出发,向超市、食铺和富裕家庭等地收集临近保质期的食物。针对低保、低残、流浪等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士,为他们提供暂时性的膳食支持,减缓贫困问题,维护粮食安全,实现减少资源浪费和环保节约的目的,有助于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区发展乃至社会的整体发展。

2.资金层面

资金层面是社区经济发展层次中的一个核心层面,也是以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发展性社区工作者要想实现社区的经济发展,必须经由这一层面才能得以实现。在资金层面促进社区发展的尝试中,早有学者涉及并进行探索。例如,现金转移支付、“小额贷款”的方式发展可持续生计、社区经济的利用开发,等等。美国学者谢若登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初倡导的“以资产为主的社会福利政策”和“个人发展账户”无疑是重要代表。[4]个人发展账户的理念不仅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困状态,更为重要的是,积累资产本身对穷人的心理促进、意识提升以及行为方式的改变等均具有巨大的潜在作用,有助于促进其长远生计的维持。在社区发展实践中,扶贫领域普遍开展的小额贷款、“母亲水窖”项目和社区个人发展账户等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3.社区社会企业层面

社会企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态:它以社会责任为使命,以商业运营为手段,同时创造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从而达到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是一种将生产与福利相结合并使其相互促进以实现共赢的组织形式,其灵魂是“助人自助”。[5]发展社区社会企业是对发展性社会工作实务的新拓展,社区社会企业是立足于社区的社会企业,是通过企业策略以及商业运作的手段,达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目的的社区服务组织。在发展性社区工作实务中,香港的母婴康逸协会有限公司(社会企业)是社区社会企业的代表。[6]该社区社会企业向较为贫困的社区妇女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供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机会,培训其成为月嫂,为婴幼儿和孕妇提供家政服务。强调社区资源网络的建立和资源共享,承担社区责任,促进社区就业和社区发展。但是,社区社会企业在国内还处于萌芽阶段,它的成长以及社区建设功能的发挥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及发展性社区工作者的不断发掘。endprint

(三)社区发展层次:以社区为本,主张社区自助互助体系和社区支持网络的建立

1.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

发展性社区工作视域下的社区社会组织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概念有所延伸,在这里更强调以满足社区居民生计发展需求的居民自助互助工作坊和合作社形式为主的社区社会工作组织。这类社区社会组织注重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性,突出服务对象的广泛参与和能力提升,实现助人自助下的可持续生计建设。最有代表性的是由陈涛等人所主持的绵竹青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其在灾后重建恢复实践中,以团结社区、发展生计为核心,通过妇女手工作坊、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开展发展性社区服务,将其发展性社会工作取向引入社区生计发展项目之中,对社区生计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7]同时,张和清、古学斌等人所主持的绿耕城乡互助社,将行动研究与社会工作本土情境相结合,在实践中推动当地妇女组建羌绣互助小组、鼓励当地居民组建种植养殖小组和民宿小组等,以推动社区可持续生计和民众自助与互助。[8]无论是绵竹青红还是绿耕的模式,都是在社区发展层面对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方面的有益尝试和创新,都在社区实践中注重绿色发展的可能性,强调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生态发展的平衡与协调、城乡共同体的建立以及生计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与主流或者片面地强调经济发展不同,发展性社区工作注重地方性生计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将发展重新放到了人类活动的核心,最终回归到经济发展与环境、区域发展相互协调的层次,真正实现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社区领袖的培养

社区发展是一种借由邻里团队组织运作,来引发社区居民持续参与社区事务的行动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位或少数几位积极公正且具有人格魅力的社区领袖不但能够激励社区居民,给予其信心和动力,也能和社区居民一起开发资源,寻找发展机会,共担社区责任,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改变和社区建设。因此,作为社区发展的灵魂人物,社区领袖对于社区层面的发展性社会工作实务来说尤为重要,社区领袖的发掘和培养也将作为发展性社区工作者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在现阶段的发展性社区工作实务领域,发掘社区领袖方面较为有代表性的是类似于“社区领袖之家”“社区领袖培养”的专业服务。以培育和发掘社区领袖为服务目标,通过开放空间、案例交流、参与式讨论、社区行动工作坊以及其他形式的主题活动,促进社区领袖之间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培养社区领袖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形成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实现联络感情、经验分享、互助成长和社区发展。

3.社区互助支持网络的建立

伴随着现代工业化、城市化和理性化而来的社区变迁,社区居民间共通性的减少和异质性的增多,使得我们很难再强求社区内部的统一和拥有共同的意识和价值观念。这就需要在社区发展层次注重社区自助互助体系和社区支持网络的建立,对于社会支持网络缺乏或羸弱的社区居民,发展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协助其争取资源,消除影响其生活和发展的不利因素,针对其需求,利用社区这一个“动力场”来恢复信心、信念和动力,挖掘其优势和潜能,重新构建相应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助体系。使得他们能够获得组织或网络的信息、资源和支持,同时也实现自助式和互助式的社区发展。在此方面,香港“同路人社区互助网络计划”[9]可以作为有益参考。它通过互助网络的扩大带动了社区人际关系的重新构建,是链接社区并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新尝试,借由回应社区内贫穷及低收入人士的需要,开办以社区为本的社区互助项目,改善他们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并透过交换才能、技术和经验,互相服务,共营生计,重建自尊和生活意义,使得一个守望相助和睦邻友爱的社区得以重现。

(四)社会发展层次:以社会为本,个人、经济与社区层面的发展及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层次是发展性社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最后一个层次,也是整个模式的最高层次,从个人发展到社区经济发展再到社区发展最后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在这一层次中主要是以社会为本,回应社会问题和社会需求。当个人、经济与社区层面的需求得以发展并且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上下贯通时,才能共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因此,在此层次中,以发展取向的社会工作服务应当采取以社会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策略,更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利用社区内外部资源提升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改善其生活状况,解决社区问题,在更宏观的层面实现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等等。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培养居民互助合作的精神,协调社区力量以增加社区关系,提倡守望相助和邻里关爱,促进和谐的社区秩序,最终渐进式地实现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类的福祉。

三、结论与讨论

从仅强调物质性的社区建设逐步演变为物质与精神协调互动的社区发展,再拓展为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发展,时间已悄然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发展性社会福利政策与发展性社会工作紧密相连,其最大意义在于对民众福利的保护方式从被动型、事后补救型、消费型向积极干预型、促进型和投资型转变。而发展性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的介入并发挥重要作用将是未来社区发展的趋势。与传统的社区工作注重社区能力建构、社会服务规划或社区行动不同的是,发展性社区工作则既注重运用经济与社会投资,满足贫困社区的物质需求,又能够促进社区居民能力和意识的提升,既满足社区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够建立一个患难相恤、邻里互助、睦邻有爱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区。总之,无论在社区当中是以人为本、以资产为本、以社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从总体上来说,都是以发展为本,这就是发展性社区工作的核心要义所在,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依靠发展。发展不应该仅仅只在贫困领域得以实现,其应有更广阔的内涵和拓展的空间,发展一样能够延伸到其他领域,在不同层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发展性社会工作在社区层面,特别在社区发展层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和努力能够为社会发展埋下一粒种子,假以时日,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1]陈涛.社区发展:历史、理论和模式[J].社会学研究,1997(2):18.

[2]马凤芝.流浪青年的发展性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以社会企业介入模型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4(3):32.

[3]MIDGLEY J,CONLEY A. Social Work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ories and Skills for Developmental Social Work[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30-55.

[4]冯希莹.社会福利政策范式新走向:实施以资产为本的社会福利政策——对谢若登的《资产与穷人:一项新的美国福利政策》的解读[J].社会学研究,2009(2):216.

[5]李伟,梁刘艳.社区社会企业的责任承担及培育发展[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5):34-35.

[6]母婴康逸协会有限公司[EB/OL].[2015-04-03].https://www.mbaby.org/.

[7]陈涛,陈锋,王小兰.震后社区生计项目实践与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探索——绵竹青红社工服务站的经验及反思[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2):14-24.

[8]张和清,斐谕新,古学斌,等.灾害社会工作——中国的实践与反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香港同路人社区互助网络计划[EB/OL].[2015-04-03].http://www.ktmss.org.hk/node/710/.

上一篇:煤矿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安排意见及安全宣传教育标语口号工作计划下一篇:大众健康需求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