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2024-04-09

贾汪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共6篇)

篇1:贾汪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贾汪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十一五”以来,我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多元化发展状态。

一、基本情况

(一)文化产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良好势头,规模逐步扩大。至2010年底,全区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120余家,主要从事出版物零售、印刷、玉石雕刻、休闲娱乐、营业性演出服务、文化旅游等。

(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近年来,我区紧紧以打造“山水城市、绿色贾汪”为主题,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产业,通过政府投入和民间融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先后开工建设的有投资

1.2亿万元的卧龙泉生态观光园、投资6000万元的群众文化中心、投资7000万元的茱萸寺重建工程、投资12亿元的潘安湖湿地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马庄农家乐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其中卧龙泉生态观光园内建有运河支队纪念

馆、淮海农俗馆、娱乐中心等,马庄农家乐以马庄农民乐团为依托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潘安湖湿地将在五年内打造成全国知名的AAAA级旅游景区。这些项目将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为下一步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了坚实基础。

(三)文化市场充满生机

经过多年培育,我区文化市场空前繁荣。马庄农民乐团每年举办各类演出300余场,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还在07年的意大利久里亚诺瓦市国际音乐节上获得第二名。鹿守稳表演队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才艺表演,还自费到汶川地震灾区进行慰问演出。马奎武、李守银、王庆武等人书法及绘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并获得大奖。民间玉石雕刻技艺精湛、信誉度高,产品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地区。不仅获得了经济及社会效益双丰收,更显示了我区文化产品创作的生机与活力。

二、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区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区财政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逐年递增,不但基础设施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进文化企业,还鼓励民间艺术产品走向市场、扩大经营

规模,支持有影响、有能力的文化团体和个人积极举办参加各类展览、赛事,促使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是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合理有序。我区书画及民俗文化资源丰厚,大吴镇自发成立了农民书画协会,做到天天有交流,月月有活动,年年有展览,不仅将本地书画事业搞的有声有色,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前来交流。卧龙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在生态园内建设了运河支队纪念馆、农俗馆和戏楼,纪念馆内宣传展示了在抗日战争期间运河支队在鲁南、苏北地区抗击日寇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及实物,农俗馆展示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生活习俗,戏楼则定期上演徐州周边地区民间传统剧目。此外,贾汪古老的煤矿文化也得到了应有的保护,被列入《江苏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名录。

三是人才队伍后继有人。目前全区拥有各类文化艺术人才40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近百人,他们分别活跃在城乡各个角落,为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在书画艺术方面,我区成绩更是骄人,共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2人,大吴镇农民书画协会拥有会员60余人。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文化产业经过近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文化产业基础薄弱。贾汪是具有50万人口的大区,长期以来,我区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缺乏规划、管理、政策以及必要的手段和技术支撑,公益性文化设施基础建设滞后,我区至今没有建成图书馆和博物馆,文化馆被拆迁后一直借用办公地址,不仅群众不能够享受公共文化产品的服务,城市功能也不健全。

(二)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我区文化产业无拳头产品,文化企业多以服务业为主,规模普遍较小,科技含量较低,无产品和品牌优势。文化消费层次低,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文化企业的大多集中在城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吴、青山泉两镇。

(三)融资困难,发展受到制约。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融资困难,在资金方面很难得到政府及金融部门支持帮助。

(四)文化产业发展机构不完善,缺乏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从业人员大多学历偏低,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滞后,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提高。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建议

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央及省市都在实施重要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趋势。

(一)提高认识,切实重视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要发展,文化市场要繁荣,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当前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增长的必然性,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市场的必要性,认识先进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加强文化产业和管理的自觉性。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高度,思想上要重视,政策上要落实,行动上要支持,切实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完善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使广大群众从中受惠。借助文化中心建设,把图书馆建成建好,建设区影剧中心,完善城市功能。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法,强化管理,发挥效益。同时,要充分发掘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开发新的产品,指导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产业,切实抓好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调查研究、正确引导,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定期召开发展文化产业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市场捕捉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产业发展项目的选择确定到如何面向市场、做大做强优势品牌,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完善保证措施,正确引导、促进文化产业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好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关政策,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公安、工商各管理部门要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税务、银行、信贷部门要制定出具体的优惠政策,支持和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绿灯,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同经济建设一样,有指标、有要求和奖惩措施,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做到繁荣管理并举,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宽严适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篇2:贾汪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在大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苏州按照中央和省有关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精神以及全市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加快现代化、国际化新苏州建设的进程中,在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市、文化名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着力加以推进。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全市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多门类齐头并进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了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据初步统计,目前苏州文化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约有1.37万家,从业人数约为26.86万人,2007年营业收入约为400亿元,上缴国家税收约22.35亿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印刷出版业量扩质升

全市已形成集编?-出版、印刷复制、发行销售为一体较为完整的印刷出版产业体系。到2007年底,全市印刷经-营单位达3024家(其中外商投资印刷复制企业140余家,投资总额超过16亿美元),实现产值262.1亿元;三家出版社共出版各类出版物648种,实现销售总额1.2亿元; 13种报纸平均每期发行量超过80万份,广告收入超过3.6亿元,总收入4.2亿元;28种期刊的发行量和经-营性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光盘生产线127条,出版物经-营网点总数为1561个(其中外商投资发行网点4家),实现销售收入13.07亿元。全市印刷出版业从业人员9万人以上,年经-济总量已超过280亿元人民币,成为了全市文化产业中的重要支柱,在全省乃至全国大中城市中也位居前列。

2.工艺美术业不断壮大

全市现有工艺美术生产经-营单位5450余家。吴中区胥口镇(书?-)和以“一所(苏州刺绣研究所)一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一街(镇湖街道)”为载体的苏绣文化产业群,分别于2004年和200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目前胥口镇约有1500多人从事书?-创作、装裱、销售一条龙生产经-营,每年有10多万幅胥口农民书?-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同时胥口还建立了“中国书?-名家街”和“中国美协苏州胥口展览中心”,专门开辟了当代著名书?-家的工作室,已有包括青、琼、甘等省的集体工作室在内的20多个名家工作室进驻“中国书?-名家一条街”。苏绣文化产业基地已形成完整的传承、研发、展示、生产、经-营和销售的文化产业链。目前苏州刺绣的年销售达7.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这两年,苏州民间投资的美术馆也不断应运而生,就城区来说,苏州圆通寺美术馆、雨村美术馆、本色美术馆、九盛美术馆都在2008年先后开馆,沧浪区定慧寺巷书?-一条街也已开街。特别是位于吴中郭巷的本色美术馆投资达到3000万元,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其中展览净面积达6000平方米,美术馆具有独特的开放式空间展示形式,分布有艺术作品展览区、艺术家工作室、学术讨论和休闲娱乐空间等不同功能的区域,是一个集当代艺术创作、展览、交流、推广、普及为一体的美术特色基地。投资将达30亿元的光福中国工艺文化城项目也于2008年5月奠基启动。

3.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的动漫游戏产业这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现有动?-企业19家,游戏企业12家,手机内容企业6家,数字技术企业4家,教育培训机构6家,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2007年动漫游戏产业产值约6.5亿元人民币。2005年,苏州国家级动?-产业基地在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建立,为全国15个国家级动?-产业基地之一,目前基地已建成动漫公共技术平台,已聚集动漫游戏企业40家。全市网吧及电子游戏业发展迅猛,经-批准的网吧已有1250多家,电子游戏经-营场所373家。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从三年前苏州大学几位学生的网上创意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员工300多人、实现年营销收入2000多万元的创意规模型企业。苏州高新区的“X2创意街区”、桃花坞文化创意产业园、常熟东南文化创意园、太仓创意文化园、吴中木渎金枫路创新创意产业街区等一批文化创意园已粗具雏形或正在启动建设中。

4.演艺影视业日趋红火

全市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民营文艺团体4000余支。2007年苏州表演团体共面向市场演出10177场次,观众达到167.3万人次,营业额超过了5000万元。随着城乡电影院设施的不断改善,传统的电影放映业效益也持续提升。2007年苏州市区的电影票房总收入就达2100万元,2008年总收入预计可达5000万元。集合了一个拥有最先进设备的国际级舞台的1200座大剧院、一座IMAX影院和7个影厅的电影城的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于2007年10月建成营运,2008年被省文化厅列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工人文化宫的金逸国际电影城2008年初也已建成开业。位于石路的苏州演艺中心即将建成,明年元旦即可投入运营。每年在苏州取景拍摄的影视剧组近百个,影视剧近千集。2007年,常熟沙家浜?-南水乡影视产业园被省命名为?-苏省首批文化产业基地,有数十部影视剧先后在这里取景拍摄。这两年苏州自己的企业也开始投资影视业,民营企业苏州亚细亚传媒娱乐有限公司投资摄制了大型电视连续剧“苏州三部曲”——《后代》、《谍战古山塘》和《风雨雕花楼》,前两部已播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文化旅游业深入拓展

近年来全市文化旅游在传统的“三古一湖”基础上,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又新增了多条文化旅游线路,有的已成为了品牌项目,经-济效益逐年增长。一是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体验旅游。如平?-路历史街区,依托街区内众多古宅深院和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结合现代文化创意,将历史街坊民居改造成具有浓厚苏州地方特色的文化商业休闲街;山塘街历史街区,已完成多个文化节点的保护性修复,使游客全面感受山塘的桥、街、水的韵味,体会“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和天堂里的街市”。二是以锦溪“民间收藏博物馆群”等为代表的特色专题旅游。于2002年开始启动建设的锦溪“民间收藏博物馆群”,目前已拥有民间博物馆14家。2005年,锦溪“民间收藏博物馆群”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国家AAAA级游览区”,锦溪镇也因此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苏省特色文化乡镇——民间博物馆之乡”。2007年,锦溪“民间收藏博物馆群”共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00

万元,相关产业链收入则超过了1亿元。三是以古城河、金鸡湖为代表的水文化与现代光电技术相结合的夜色游;四是以穹窿山、旺山、树山、荷塘月色湿地公园等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五是以苏州乐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旅游等。此外,总投资将达36亿元的太湖文化论坛项目已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其中核心区坛址明年10月可建成,将成为苏州太湖文化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但总体看,由于苏州文化产业特别是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培育成长阶段,特别与先进地区、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为:一是文化产业经-济总量较小、比重偏低。虽然可能由于统计不够全面,有些属于文化产业的行业如文化产品出租与拍卖服务、文化旅游、广告等未能全部统计进来,但全市文化产业经-济总量还是较小,2007年实现增加值约为170亿元,占GDP为3%,而深圳文化产业2007年增加值达到460.05亿元人民币,占GDP达6.8%。二是文化企业小而散,缺少规模和品牌。零零散散的小企业不少,多是以“小萝卜头”为主,相比杭州宋城、深圳华侨城等大项目,苏州还没有与之可比的规模型企业。虽然也已形成一批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群,但集聚辐射力还不够强,规模效应不够显著。像太湖文化论坛城、光福中国工艺文化城等大的文化项目也仅处于起始阶段。三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很大,新兴创意文化产业比重偏小。苏州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中传统印刷出版业占了70%,而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被看作朝阳产业的动漫游戏业虽在逐年提高,总量还是很小;其他方面的文化创意产业则更是不足1%。四是文化产业多元投入机制尚未形成,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广度和深度不够。近年来,民资、外资进入苏州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印刷复制业、动漫游戏业、工艺美术业等少数几个领域,在演艺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会展业等领域投入不多,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大多仍以政府投入为主,国资、民资、外资多元化投入并存的文化产业投资机制还未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化经-营的动力不足。五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高端人才缺乏。近年来,苏州各级投入文化设施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文化事业的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事业十分兴旺。与此相比,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明显薄弱,就市级而言,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现还是o-盖在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之中,数量非常有限;其他在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则更少。文化人才方面,由于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方面的作家、?-家、艺术家等文化制造者不少,文化爱好者也很多,就是善于市场运作、敢于兴办企业的文化经-营者缺乏,能培育文化精品产品的高端人才更是匮乏。

二 加快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当前,苏州正向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奋进,加快发展苏州文化产业,不仅是苏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名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苏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具有一般的行业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与经-验,要切实加快苏州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今后一阶段,我们一定要在坚持“政策引导、规划先导”和“科技结合、旅游结合”的发展?-则下,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1.要加强宣传,营造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舆论平台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是推动苏州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要加强宣传,强化意识,使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对文化产业战略地位和作用及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营造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对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的共识,从而赢得全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在观念上要实现“三破三立”:一是破除对文化只讲公益服务的观念,树立对文化经-济价值和产业属性的新认识。二是破除将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的观念,树立以充分满足社会文化需求为标准的市场效益观念。三是破除把发展文化产业看作只是文化系统、文化条线工作的狭隘观念,树立文化产业发展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的新认识。同时,要高度重视思想发动工作,为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打牢思想基础。

2.要加大扶持,完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平台

近年来,国家和省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一方面要认真整合,做好这些政策的落实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以这些政策为指导,结合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要建立市文化产业引导专项资金。要把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分离出来,规模在2000万元左右,真正体现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家和省都已建立了此项专项资金),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且能逐年扩大引导资金规模。通过专项引导资金,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产业给予扶持,并建立健全跟踪、评估、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好引导资金的作用。二是要针对性研究出台扶持文化产业的细化政策,重点在市场准入、税收、建设用地、人才引进、保证公平竞争等方面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政策环境。三是积极扶持文化企业战略投资者优先上市,扶持重点文化产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吸引更多民资、外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3.要改善管理,构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服务平台

首先,政府的文化管理职能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从以管理文化服务机构及设施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转变,从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为主向以经-济法律手段、间接管理为主转变。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一是建立协调机制。借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做法,建立由市相关部门组成的市推进文化

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文化产业促进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协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和数据的调查统计工作,以及部门间的沟通汇总工作。二是建立考核机制。把发展文化产业列入对各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做到年初定目标,年中抓督查,年底搞评比。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出台文化产业投资目录,组织开展文化招商引才、产品展销、观摩研讨等活动,吸引民资、国资和外资投资苏州兴办文化企业,为文化企业发展牵线搭桥。对于已经-引进的文化项目要加强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依法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法制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切实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健康发展环境。

4.要规划先行,建设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载体平台

规划先行,筑巢引凤,建设工业开发区,这是苏州外向型经-济、工业经-济领先于全国各地的主要?-因。要借鉴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工业经-济的经-验做法,抓住城区、镇区、各级文物保护区、旅游风景区进一步加快实施“退二进三”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机遇,先行定位,规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街区。一是在城区和镇区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改造,规划建设文化创意街区和创意园。城区和许多古镇特色文化街巷比较多,但这些街巷居住的居民也比较多,而由于房屋建造年代已久,基础设施都比较差,居民生活质量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要结合街巷综合整治工程、改善民生工程等,对居民实施搬迁,彻底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居民搬迁后的旧房屋,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从基础设施入手,通过引进文化企业,进行改造改善,打造文化创意街区,实现改善民生与保护街区的有机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在城区和镇区有一些实施搬迁后还未进“三”的工业厂房,对这些厂房可优先规划成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是在各级开发区规划建设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土地资源非常紧缺、产业需要转型提高的今天,我们各级各类工业开发区在引进高技术工业企业的同时,更加需要引进几乎没有污染、主要依靠人才资源、能够实现高产出的文化创意企业。三是对于已经-起步和已有雏形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街区,有关政府及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环境,为吸引文化企业聚集创造条件。

5.要凝聚人才,打造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保障平台

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壮大,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归根结底靠人才。首先,要培育文化产业人才。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姻,开展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培养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文化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壮大文化产业企业家人才队伍。继续发展文化艺术教育,培育艺术人才。鼓励文化工作者进修深造,重视对珍贵民间艺术文化传人的培育。第二,要大力引进文化人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积极主动地吸引优秀的国内外文化人才到苏发展,为他们提供发展空间。大力引进经-营管理人才、文化经-纪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等文化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实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以优势产业

积聚人才,以重点项目吸引人才,以合作方式招揽人才。通过文化人才兴办文化企业,以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6.要突出重点,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

篇3: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 新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上来说, 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 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 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由于受活动场所、经费和专业人员素质的限制, 大部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功能单一, 开展综合性的活动困难较大, 文化活动重文化娱乐, 轻教育引导现象较突出, 一些图书室、阅览室图书陈旧, 无专人管理, 常年无人阅览现象较为普遍;农村文化活动精品匮乏, 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文化精品较少;文化干部的业务素质偏低, 有一技之长的很少, 文化队伍力量薄弱。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农村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形式的特点。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一些镇村干部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不够, 特别是当前乡镇财政和村集体收入比较困难的形势下, 忽视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忽视了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村与村之间差距大, 有些村有场所有阵地, 能够坚持经常性开展活动, 有些村只在特殊节日期间开展活动, 有些村常年不开展活动。三是经费不足, 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入较少。四是农村教育落后,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这也是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重要表现。

二、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创建文化名镇, 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充分整合利用农村文化资源, 以村为重点, 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 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 努力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 注重需求, 结合实际, 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一是与发展村经济相结合。二是与挖掘、保护、利用文化资源相结合。坚持“创特色、出精品”原则,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三是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相结合。农村文化工作应从群众的要求出发, 以丰富的内涵、健康的格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二) 因地制宜, 搞好农村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 把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培育农村文化带头人。积极组织好镇村文化骨干业务培训, 培养一批群众创作队伍、文化活动带头人。三是搞好农村文化社团建设。多介绍、多宣传农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典型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三) 突出特色, 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一是大力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当地人民的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并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影响力。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 我们要发掘、保护反映地方风貌、民族风情的特色文化资源, 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 创建文化品牌。二是积极创作和传播农村先进文化。积极鼓励和支持优秀的农村文化作品的创作, 通过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使先进文化进村进户、入眼入耳入心。

(四) 加强领导, 完善机制, 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 合力攻坚。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文化名镇的高度, 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认真落实基层文化建设“四纳入”的要求, 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纳入领导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 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使文化阵地建设有一个较大的、较快的发展。二是分类指导, 典型引带。由于各村经济情况、文化基础不同, 对文化建设的要求也不能搞一刀切, 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分层指导, 分类实施。镇财政设立文化设施建设专项扶持资金, 因地制宜建设起一、二个规模适当、设施良好的村级农民群众文化示范点, 带动和引导农村文化建设。三是建章立制, 规范运行。在领导机制上, 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考核机制上, 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内容;在市场运作机制上, 倡导文化部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 发展文化产业,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为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近年来, 我国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 从“三个文明”建设的实际出发,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进程, 新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农村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 如何在创新机制中扎实推进农村文化良性发展, 在服务“三农”中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已成为亟待破解的问题。

篇4: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81-02

农村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生产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保山市部分乡(镇)、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得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滞后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促进农村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还需进一步激发出农村文化的新活力。

一、保山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文化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保山市以文化乐民、育民、富民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统领,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随着乡村群众文化中心和文化网络的形成发展,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不仅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到重要作用。

(一)加大了乡镇文化站建设。

目前,保山市72个乡镇、街道,全部设有单独的综合文化站。在全面推进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的同时,按照乡镇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工程”、集镇建设的“亮点工程”、满足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文化经济一起抓的“示范工程”这四大工程的要求,确定了16个全面达到国家标准示范文化站。腾冲的滇滩,芒棒、明光、界头、蒲川,施甸的姚关、摆榔,隆阳的芒宽、潞江和昌宁的湾甸等乡镇先后建成了场地宽敞、环境优美、房屋设施先进、当地群众引以为豪的综合文化站,涌现出了“花园式文化站”、“果园式文化站”、“广场式文化站”等特色文化站,示范文化站的建设彻底改变了保山过去消极被动建设“火柴盒”式的小文化站的局面,实现了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更新换代。

(二)动员扶持建起了一批村级文化活动室。

近年来,保山市在总结推广腾冲“大村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腾冲县的“江东村模式”、龙陵县的“朝阳村模式”, 启动了三批共18个“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全市现有文化惠民示范村21个,其中省级14个,市级7个。按照保山市一般村级综合文化室的基本设计标准,通过整合村级场地和设施,启动了村级文化室和较大自然村文化大院的建设。

(三)开展欢乐乡村大家乐文化创建活动。

保山市把全省开展的广场大家乐活动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以开展群众广场活动为总抓手,对各项文化活动实行整合后,在全市开展欢乐乡村大家乐文化創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目前全市有民营文艺团队6个,民间文艺社团9个,城乡业余文化队伍1038支,成为群众文艺活动的中坚力量,成为农民群众喜爱的、永远不走的农村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目前55.9%的村(社区)实现了“天天有歌舞、月月有电影、季季有比赛、年年有书读、家家有电视看”的生活目标。每到傍晚时间,遍布乡村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便成了没有围墙的“剧场”和没有距离的“舞台”,热闹而欢乐的场面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景观。

(四)积极组织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保山市72个乡镇文化站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70个,913个村(社区)文化室建成电子阅览室并积极开展服务。2009年5月以来,全市共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以下简称“农文网培学校”)199所,其中市级总校1所,县区级总校5所,乡镇级学校66所,村级分校127所,并形成四级联动机制。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农文网培学校共开展培训140多期,定点培训23814人,通过“文产结合定向培训”工作,直接服务各类农业产业合作社、经济协会、农业大户,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支持。另外还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培训返乡农民工网上购买火车票、为留守儿童、老人与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网上视频通话服务。

(五)发展壮大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近年来,保山在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各地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使文化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种重要手段。各县区都在努力挖掘和培植各种特色文化产业上下功夫,腾冲的藤编、油纸伞,园角背幺刺绣、昌宁的苗族服饰、施甸的布朗族服饰、隆阳区的乌铜走银等民间传统手工艺,佤族青戏、腾冲皮影戏、布朗山歌、上刀山下火海等地方特色演艺,以及各具特色的民间表演团队等特色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既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六)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程。

保山市“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自2007年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作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精心筹划、规范推进,全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目前保山市913个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保护与开发并举。

“永子”(围棋)制作技艺等34个非遗项目列入保山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0个传承人被列为保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昌宁苗族服饰传承人陶美元、腾冲皮影戏传承人刘永周两位省级非遗传承人被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全市206项非遗项目共有37项实现了“生产性保护”,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收入3.5亿元。

二、保山市农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保山市农村文化建设水平存在三种情况:一种是发展较好的。多数是经济基础比较好,文化阵地建设好,干部素质比较高的村镇,并以民族聚居乡镇为主。这些村镇文化娱乐活动开展比较好,文化产业发展状态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一种是发展一般的。表现为业务人员不齐,经费投入少,有阵地但很少开展文化活动,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第三种就是发展较差的。多为经济条件较差的村镇,文化机构名存实亡,常年不开展活动。

2.部分乡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够重视不足。

当前农村事务多、矛盾多,乡村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用于征地拆迁、处理矛盾纠纷、发展经济上,部分乡村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经济效益,是软任务,无关大局,存在着应付抓、被动抓的现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被边缘化的趋向。

3.已建文化阵地使用率较低。

在一些条件较好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建立了各种活动室,但往往是除老年文化中心的棋牌室、电视室有活动外,其他几个活动室一般都是闲着。一些乡村,虽然有建设整齐、漂亮的文化活动中心,但硬件设施较单一,数量较少,很难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一些乡村农家书屋虽然摆满了图书,而且书的质量都非常好,但很多图书是没有被翻过和很少被阅读的。

4.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仍然存在。

现有的农村文化阵地在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中作用不够充分,健康积极的文化生活缺乏,一些封建的落后观念在农村有一定市场,垃圾文化向农村渗透现象日益突出,一些乡村出现占卜算命、烧香拜佛、赌博等不良习惯,农闲时节村民聚众赌博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农民对时政不闻不问,对生产生活得过且过,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和谐与发展。

5.农村文化活动主体年龄失衡。

许多乡村都是老年文化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青年农民参与的积极性相对较差。从参与者来看,明显地存在老年人偏多,中青年人少;妇女多,男性少的“两多两少”现象,导致农村文化活动老龄化、女性化比较严重。

(二)原因分析。

1.农村中坚层流向城市削减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后劲。

保山和全国一样,中青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文化活动的主体只能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儿童和妇女。即便是在家的年轻人,对现有的农村传统文化节目和民间艺术也不感兴趣,不愿参与,加上近年来农村文化创作上忽略了年轻人的文化需求,适合年轻人口味的作品越来越少,这样对于农村发展具有主导作用的中青年人就处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之外,造成農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后劲不足。另外,在农村老人和中年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往往比较低,如果仅靠他们来担当农村文化构建的任务显然不行。

2.农村文化建设后续经费保障不足,管理不到位。

政府的投入不足是农村文化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目前,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基本上是一次性基建投入,且只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后续经费跟不上和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

3.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绩效评价标准偏重于形式。

由于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目前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绩效评价标准偏重于形式,只注重文化活动场所的大小、拥有藏书、光碟、电视机,电脑等设备的数量以及有无规章制度、台账等形式上的东西,而对于这些文化设施能否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发挥的作用等指标则很少涉及到,这就是农村图书资料、报刊常年无人问津,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原因。

4.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

据调查了解,镇、村两级文化站(室)干部多为兼职,且业务能力不强,上级政府对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艺骨干的专业培训较少。有的乡镇文化站形同虚设,有的乡镇没有独立的部门仅由一人主抓或代管文化工作,而村一级基本上没有人主抓文化工作,乡(镇)特别是村的文化工作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现象突出。

三、保山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县(区)委政府是关键,乡(镇)党委政府是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政策上给予高度重视,从财政上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乡村文化站有牌子而无场所、有编制而无经费、有人员而无活动的现状。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村干部考核机制,把村干部任期内文化发展情况作为考核村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完善文化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通过集资赞助、横向联合等方法和手段断拓宽农村文化活动的经费来源。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文化,支持民营文化实体和民间业余文化队伍的建设。要提倡和鼓励村民文化消费,转变村民的消费观念,使其加大对文化生活的个人投入。通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造血”功能,保障农村文化建设能够持续发展。

(三)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渗入,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各级政府要做好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工作,坚决抵制媚俗低级的文化垃圾和封建迷信等不良文化对农村文化阵地的腐蚀。大力宣传积极、健康、科学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倡导村民参加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素质。

加大对农民文化骨干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倡导和吸引具有较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农业、科技、文艺、教育工作等领域的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任职或挂职,切实改变目前乡镇文化站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拓宽思路,创新方法,满足群众的多种文化需求。

在文化创新上下功夫,要改变对农村文化工作单纯搞文娱演出活动的做法,不断的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改进文化下乡工作方式,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根据农民群众的审美口味及欣赏能力编创节目,把那些发生在农民身边的典型事件、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反映农村生活的健康内容,创作成文艺作品回馈给他们,使他们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在欢声笑语中传播主流思想、传导主旋律,逐步引导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追求先进,营造出农村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农民文化生活质量。

(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进一步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对各县(区)乡镇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统筹规划,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通过举办农民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把产业与文化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打造文化新亮点。积极传承保护民族传统皮影戏,佤族青戏,舞狮等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局有机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均衡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抓好本地特色文化,形成自己的品牌,作为发展农村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作者简介:

1.孙玉芬(1965- ),女,云南保山人,综合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2.刘杰(1954 -),男,云南保山人,高级政工师。

3.杨宗源(1968-),男,云南保山人,讲师。

篇5:贾汪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及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好,西部和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层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2)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如文化贡献率、实证模型等),研究范围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方面。

(3)许多大企业集团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企业要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4)企业家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但企业家精神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要凸显与张扬个性,并进行科学的CI、VI、MI、CIS设计和恰当的形象塑造。

(5)残酷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企业领导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开始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放与利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能量的发挥,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6)中国企业缺乏对“品牌资本”的认识,没有把品牌作为企业的运作中心,没有建立起客户对品牌强烈的忠诚度和崇敬感,没有利用各种方式为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要注意培育和形成良好的企业整体价值和品牌文化,注重塑造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职工队伍形象,达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企业干部职工团结奋斗、努力拼搏的目的,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7)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的底蕴首先来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主动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它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

加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

3.1 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两个文明建设相适应

企业生存于社会大环境之中,承接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影响。任何企业经营理念、发展目标、保障体系都不能超越大环境而独立生存。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当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

3.2 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广大员工参与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与统一行为的形成,它要求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3 抓住企业文化的核心,处理好国家、企业、员工的利益关系

员工思想水平、价值观念随着个人文化素质、经历的不同,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内客观存在。有的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没有国家的富强就没有企业的生存,离开企业发展,员工收益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但均贫富、吃大锅饭的思想与习俗仍然存在,企业文化必须引导员工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3.4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倡导团队精神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推动生产的总体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家是自己指挥自己的手,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企业文化具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的特性。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来构成,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优良的管理提供舆论支持,形成良好氛围,使各项管理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更主要的是协同企业组织系统内的各子系统甚至每个员工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3.5 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方式

优秀企业文化一般都较注意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因为这样做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能看得见,学有榜样,效仿有型;另一个关健在于,能确立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

3.6 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企业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又带有灌输性,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形象策划;各种有意义的庆典活动,如厂庆、升旗等;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邮展书画展等等。活动必不可少,所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必不可少,至于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则是需要提倡的,勤俭节约本身也属于企业文化提倡的内容。

3.7 企业文化的组织实施,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和必不可少的激励机制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进行文化宣传教育、沟通联络,它包括一定的组织机构和宣传方式。此外,文化网络还必须在制度建设、产品设计、厂区规划、标志、商标广告等方面体现企业文化,在企业对内对外的各种活动中注重贯穿和体现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务实而不是务虚,也不是一般的政治宣传,而是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文化的推行结果,要为企业、员工和社会带来物质和精神利益,这也是检验其绩效的标准。为此,企业文化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种机制包含着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通过激励调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取得实效。

二、国际企业文化的研究现状

企业文化是一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它在世界各国的兴起,是现代企业管理科学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要研究企业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各国企业文化兴起和学科发展的状况。

国际上关于企业文化的学说有多种,它们所强调的主题基本相同,但其内容各具特色,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并初步阐明了企业文化的某些基本理论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说有以下几种:

(一)企业文化与用人之道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偏重于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重视对人的管理。玛丽·凯·阿什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女企业家,1984年出版了她的《用人之道》一书。充分论述了重视人、尊重人的人本思想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中占据首要地位。

1.企业应最重视的是人

阿什强烈地意识到要培养独特的、强有力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始终强调“人 ”的重要性,并有机的融合到追求公司的目标中去,这就是她的独到之处。她的管理方式是坦诚的--关心、信任,并且深信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因此,这种真正的管理秘诀不仅适合于她的化妆品公司,也适合于公司、汽车公司和其他各类公司。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阿什创办的公司已拥有20万名员工,年销售额达3 亿多美元。

2.企业管理的金科玉律

如果你是一位新进玛丽·凯公司的雇员,你就会得到一块刻有该公司“金科玉律”铭文的大理石。上面写着“您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别人”。她力求公正、平等待人,从下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她也要求公司雇员从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3.人才比计划重要

在阿什眼里,人才远比计划重要。当你跨进达拉斯的总公司时,会看到一张比真人还大的照片,那是该公司的全国性推销指导员。在其他公司也许喜欢用图画、雕像或是自己的产品来装饰门面,而阿什要表现的正是“我们是一家以人为主的公司”。阿什坚信,一家公司的好坏只取决于该公司的人。首屈一指的公司必须有首屈一指的人才。人才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4.待人的方法

作为一个经理,待人的方法很重要,应多以表扬的方式鼓励人们去取得成功。因为人人都需要表扬,这里所说的表扬必须是诚心诚意的表扬。表扬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赞扬、奖给绶带、请被表扬人上台接受众人的祝贺,在刊物上公布先进人物的名单与事迹等。有时精神的鼓励胜过物质。

5.鼓励人们参加创造性劳动

鼓励人们进行创造性劳动,是因为人人都会支持自己所参与的工作,这是玛丽·凯·阿什激励人们工作激情的又一管理方法。

(二)企业文化与实践经营哲学

松下幸之助在松下电气公司成立60周年之际,出版了《实践经营哲学》一书。松下公司现有职工20多万人,产品1.4万种,工厂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营业额从战后至今,增加了4000多倍。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民族英雄”。该公司的成功得力于完善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强化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二、在进行总体企业文化培育的前提下,把培养人才作为重点,强调将普通人培训为有才能的人。

第三、注重经营性的、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有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职工自学接受公司文化。

首先,松下认为,企业经营归根到底是为了共同幸福而进行活动,因此,必须深刻认识人的本质,并且根据这种认识去从事工作。这是松下企业经营哲学的基点。企业的使命和正确的经营理念是一致的。有人认为,企业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松下则认为利润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最基本的使命是把物美价廉的产品充分地供应给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松下一再强调,企业经营不是私事,而是公事。企业经营的秘诀、不过是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去工作而已,这是松下的经验之谈。

其次,松下认为,企业的运作首先要树立一定能成功的坚定信念。应该坚持“成功靠运气,失败在自己”的思想。企业经营活动,就是以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与社会大众打交道。如何对待社会大众的想法和做法,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不能只追求一个企业的繁荣,而是应通过企业的经营活动来带动整个社会走向繁荣,与社会共同发展。

最后,企业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使自己兴旺发达,关键在于人。因此,在松下看来,在企业经营业中首要的是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松下对自己作了这样的介绍:“我这个人与其说是实干家,倒不如说是理想者。但一个理想者往往要在现实中失败。经常追求 理想的我,所以能够在现实的工作中走向成功,原因主要是在于拥有人才和培育人才的缘故。”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与企业文化

彼得·圣吉(Peter M.Senge)教授多年来从事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氨基酸的管理新观念研究。他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工作伙伴及企业界人士,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他创立了人们得以由工作中得出生命的意义、实现共同愿望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这一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80年代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理论。

学习不仅是人类的天性,也是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无论是人还是企业,他们的生命的意义在于成功的、美好的体验。全球企业正在形成一个共同学习的社会。

全球朝着学习型迈进的趋势有其更深层的社会动因。这种变化是工业文明演进的一部分。人们的工作价值观因物质的丰富而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工具性--工作为达到之手段的价值观转变为精神性--寻求工作的内在价值和乐趣的价值观,人们在寻求工作的意义。

(四)“企业再造”中衍生的企业文化理论

麻省剑桥Hammer and Company顾问公司经理迈克尔·海默(Michael Hammer)和CSC Index顾问公司执行长杰姆斯·钱彼(James Champy)是企业再造工程的倡导者。所谓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实际上是对企业最根本问题上的哲学思考和再认识。

企业再造工程也称企业再生工程。它是为获取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进行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而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关键性的再设计。实施再造工程,首先要营造一种不带任何条条框框的文化观念--一种完全不受旧思想束缚的文化观念。企业再造工程首先向企业提出的问题不是“如何把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省”,而是首先决定一个企业必须做什么以及怎

海默认为,企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吸引企业员工,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念,造成职工对企业的忠诚,使企业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人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家的人格化,它规定了企业该干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产生更高的效益、什么是企业干得好与坏的主人标准。总之,它是企业自下而上发展的行动指南。一个企业的价值系统虽不像机构、企业制度、管理程序那样显露直观,似乎难以捕捉,但从其实质来看它又是十分具体的。

三、现代企业文化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文化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会对企业管理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的思维方式以及战略发展目标的规划产生影响。现代企业基本都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提出了企业管理工作以人为中心,始终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人的力量来发展企业。2.1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朝着理念化的方向发展。

企业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未来发展,企业理念的转变应该属于企业文 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这种管理模式和过去的管理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结合国内外市场环境的转变以及自身企业的实际特点来确定其经营管理理念,之后再将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便是理念管理,过去海尔公司在兼并企业的过程中并非是委派财会人员,而是委派海尔文化中心的人去完成这项任务,让企业员工认可海尔公司的管理理念,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这个企业就自然被激活了。海尔公司的这种管理模式是国内企业管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2管理方式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企业管理方式的信息化发展即是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库同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从而为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提 供准确信息实现辅助决策的功能。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主要包含了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些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能够帮助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2.3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入驻我国,目前世界五百强 企业中大约有超过70%的企业进入中国,他们都已经在国内设立了分公司。世界五百强企业利用其自身的福利或者提供更好晋升机会等措施来挖掘人才,实行雇员本土化,如此便导致了国内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面对当前的市场竞争形势,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怎么制定出一个有效的人才发展战略以及人才争夺对 策是非常重要的。

2.4越来越多的企业朝着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方向发展。

所谓学习型组织指的是通过培养企业内部的学习氛围,从而最大限度 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系统全面的、具有较高柔性和人性化的管理组织。其本质在于借助各种学习活动来让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已经越来越普遍化,也属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点方向。2.5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合金化的趋势。

在当今时代,国内各大企业要活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因为国际市场处于不断融合之中,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逐渐开始呈现出与外国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趋势。如海尔公司的文化便集合了东西方的管理理念,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在引进中逐渐消化,最后形成了独特的海尔文化。张瑞敏先生曾经这样喻过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海尔文化中的团队精神是从日本企业文化中吸取的,海尔文化中的创新精神等同于美国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内企业也应当积极借鉴西方优秀大型企业的管理文化,从而最大限度的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2.6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从本质上来说即是知识传播的过程,优秀的企业中包含了有助于学习与知识共享的内部文化,而其实际行为也和企业文化有机的融合。二十一

篇6:贾汪区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定稿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贾汪区2012年科技创新工作思路简要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省技术中心大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扎实推进研发机构建设,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及工业企业质量等工作,努力在改革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引领转型上有新作为,在支撑发展上有新成效,在服务民生上有新进步,切实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思路

1、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加快扩张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集中精力、财力和人力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狠抓高新技术项目的招商引资,在全区新上项目中,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不低于40%,其中工业园区的比例不低于60%。力争全区年内新增高新技术列统企业5-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取得零的突破。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力争实现100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力超100亿元。

2、进一步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切实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确保规模企业

实现90%建立研发机构。对已建成的企业研发机构加强量化管理和考核,对其进行分类引导,基础条件相对薄弱的要求企业先强化企业技术部门,加大单纯的产品工艺开发,扩大市场占有;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要引导企业转向基础技术、前沿技术、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等开展研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3、大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发挥科技园区集聚创新要素的载体作用,推动投资1.2亿元的徐州原创科技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步伐;启动建设贾汪大学生创业园;发挥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培育科技成长型企业。进一步壮大省级开发区--徐州工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招引龙头项目,加速产业集聚,促进该园区提档升级。

4、以科技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我们继续以项目为抓手,强化科技服务,推动科技创新,积极申报科技项目。区发改经贸委和区科技局、农委、人保局等进行联动,重点抓苏北科技发展计划、工农业支撑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项目,认真做好项目筛选,严格初审申报材料,强化部门协调,力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新突破。

5、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依法行政。重点抓好发明专利申请和企业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加大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奖励扶持力度,专利资助资金增幅不低于30%。做好专利行政执法工作,依法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6、加强部门配合,强化“双创”人才引进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双创”人才引进工作,密切配合组织、、科技、商务、人保等部门,做好省、市“双创”人才的引进和博士聚集计划组织申报,拟组织申报省“双创”人才3家,市“双创”人才5家以上,博士聚集计划3-5家。

7、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各级政府鼓励科技创业创新的若干政策,重点推进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加大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力争2012年财政科技投入比2011年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增长20%。

8、集中精力和优势资源,推进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计划取得实效。2012年,我们将把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计划的落实作为工作重点,抓大产业、大项目,把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作为贾汪产业大发展的“发动机”和突破口,培育典型,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重点推进永鹏科技、建平化工、诺特化工、争鸣染料、嘉利化工、格瑞颜料、农丰生物化工、开元锻压、凯尔机械、九鼎锻造、煤安设备、恩华药业、曼迪科技等企业的技术创新,迅速壮大产业规模。

贾汪区发改经贸委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贾汪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相关文章:

贾汪区建设工程保证承诺书04-23

贾汪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04-12

贾汪区妇幼保健所安全生产工作自查报告04-24

贾汪区职称论文发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选题题目04-22

上一篇:泛读课 英文名著下一篇:(十周年)反洗钱知识竞赛主持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