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一大旧址后心得体会

2024-07-22

参观一大旧址后心得体会(通用12篇)

篇1:参观一大旧址后心得体会

今天下午我有幸参见了小组组织的参观一大会址的活动,这次活动是我更加了解党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看到了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时刻。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进一步地懂得什么是“艰苦困难,玉汝于成”,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大篇章。作为一名正在参加入党培训的研究生,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要切实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条件来规范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得到党的认可,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篇2:参观一大旧址后心得体会

微波粼粼。X月X日下午,我们来到X嘉兴南湖瞻仰复建的南湖红船。小船如苇,泊于畔边,孕育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从风雨飘摇中走来,不改初心,在栉风沐雨中前进。随后,我们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记载着革命历史,传承着“红船精神”。

在纪念馆前广场上,面对鲜红的党旗,我们重温入党誓词,字字如钧、句句如铁,整齐响亮的宣誓声响彻南湖,入党的豪情与壮志再次激荡心间。

春雨绵绵。X月X日上午,我们在上海市兴业路X号(原望志路X号)中共一大会址门前整齐列队,庄重有序地步入会址纪念馆。大家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中共一大会议室原址、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仔细地阅读墙上的史实记载,感知饱经沧桑的历史物件,深刻汲取“X,X”的精神力量。

走过青灰的墙,黑漆的大门,来到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红的党旗。这面旗帜,指引着中国共产党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面旗帜,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逐步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增强,人民步入小康,社会文明和谐,世人刮目相看的发展大国;这面旗帜还将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现代化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走过大厅,拾级而上,穿过时间的隧道,X年前的场景历历重现,历史的一幕定格在这里,一件件的陈列品都在诉说着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这一个个再现的场景,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令我感受颇深,感受到革命先驱的信念、意志和情操,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更感受到我们后来人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通过参观,我对中国共产党艰辛而伟大的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党的群众路线和“红船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站在中共一大会址上,要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无论处于顺境或逆境,或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做到不骄不躁,真正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篇3:参观枣园旧址后感小学作文

清晨的那丝丝凉爽的风,似乎吹走了每个人的倦意。八点多,我们兴致勃勃地坐上车,大家虽不在同一辆车上,心里也仿佛有了感应,心思都放在了采风这件事情上。

首先,枣园为什么不叫梨园、桃园,反而叫枣园呢?不必说,这里一定是枣树最多。

走进枣园革命旧址的大门,心中便升起一种庄重感。贺敬之的那一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响在耳畔,就算这里不是宝塔山,这里没有江南的小桥流水,也没有边塞孤寂的大漠苍鹰,更没有浩瀚无边的海天一色,但为什么人们会这样爱戴这里呢?

参观完整个园区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里虽没有壮美的景色,却有一种朴素的延安精神在此处。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吸引无数的游客来此朝圣和祭拜。

简陋的土窑洞里,有热腾腾的小米粥和南瓜饭;微弱的麻油灯下,有主席辛勤写作的背影;延安,是一个象征,寄托了人们朴素的情感。延安,是一声呼唤,回答给世人一个响铮铮的答案。

文/荷芯(五年级)

篇4:黄埔军校旧址参观心得

黄埔军校后山顶有一座纪念碑,碑顶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孙中山纪念碑”四字用以隶书,古朴且硬朗,碑上孙中山先生靠南面北,注视山下,右手前伸,俊才飞扬,仿佛能让人见到他当年挥军北上,平定中原的恢宏决心。登在山巅远眺,面对滚滚珠江,心中便觉豪气顿生,古有登泰山而小天下,此刻却觉得心中激荡之时,无处不是泰山。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而才从何来,便当努力向学。为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积极支持下在珠江畔的长洲岛内一举创办了闻名天下的黄埔军校,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的篇章。“亲爱精诚”四字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此举,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在郭队的带领下,走在校舍的走廊当中,感受当年在战乱时期年轻的未来将领们为国家的兴亡而发奋苦读的精神。不禁有种泪蒙双眼的冲动。整个校舍如同一套大型的四合院,尽显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自中轴线向两侧铺开的便是样式一致的校舍。据资料记载,这套校舍当年曾是一座清陆军的小学堂的校舍,孙中山将之进行了修缮扩建,便成了孕育近代无数将领的一个摇篮,既加快了修建速度,又节约了人力与资金。历史的在这里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八十年前,中国的无数热血青年弃笔从戎,投入到了革命的大部队当中。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怀着相同的目的,尽自己之才为祖国的存亡献上自己的全部。扶着校舍的门框,便能似握着革命的种子一样,细细地品味着在心中翻腾的那股热血。

军校的大门大大出乎想象。朴素到了极致的漆白门柱,上书“陆军军官学校”,让人实在难以联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里竟是无数英烈的腾飞源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副对联,便是军校学员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所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革命的道路中,需要的不是那些华丽的装饰,而是一颗对革命坚信不疑的信心和兴复祖国的决心。看着门内硬朗挺立的古树,在这一刻仿佛一切都不用说了。中华民族,正会如这颗古樟一样,傲然立于国际舞台之中。

篇5:参观新民学会旧址心得

20xx年11月6日下午两点,我班团支部组织开展了以“重走红色道路”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活动。整个活动我们先后参观了蔡和森故居和新民学会旧址。在整个的参观过程中我既感受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重温了伟人们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

小青瓦、竹织壁、木槽门,这是一处湘江沿岸的旧民居――新民学会旧址。新民学会是毛主席、蔡和森、何叔衡等在五四时期组织的革命团体。旧址原为蔡和森1917~19在长沙的寓所,已毁于战火。1986年按原貌复建,它坐北朝南,西傍岳麓山,东临湘江,木结构,青瓦平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有堂屋、正房、厢房、杂屋等。房外环以竹编院墙,左有菜地,前有朝门、水塘。朝门悬挂“沩痴寄庐”匾额。院内竹篱环绕,香樟耸立,长廊曲径,古朴典雅,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

整个旧址按原貌布置陈列,由故居和陈列室两大部分组成。有蔡和森等的住房和成立会会议房间。

回想当年,蔡和森为了在长沙求学,将全家从双峰迁往长沙并租住于此,当时这里四周都是坟墓,地处荒凉,房租十分便宜。194月14日,毛主席、蔡和森、张昆弟、罗章龙等13人在蔡和森家里开成立大会。学会的宗旨是“砥砺品行,革新学术,改良人心风俗”。五四运动期间,该会联合长沙各界反日爱国力量进行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学会经常组织会员讨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思想上、干部培养上作了重要准备。为我国近代革命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学会停止了活动。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置身于此情此景,一种强烈的爱党情怀油然而生!它还让我明白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无私无畏,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把红色教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忠诚于党的事业,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的做好所有工作。

篇6:参观古田会议旧址心得体会

11月30日,我们厦门特检院第4党小组一行十来人到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赴革命圣地古田会议会址进行参观和学习。通过听取讲解,大家对古田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对会议决议的历史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中,同志们兴致勃勃的参观了古田会议旧址,这座看起来极为平常的廖氏宗祠却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宗祠正堂内,几排折损的长凳,几张破旧的书桌,几间简陋的厢房,再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会址内墙上悬挂的展板则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古田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和《古田会议决议》传达的重要精神,同志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解员的介绍,切身感受当时的革命氛围,深深地为前辈们将历史使命訇然扛起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在思想上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在十八大后参观古田会议旧址,让我们对党的十八大精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十八大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胡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在报告中,胡总书记不念全文,只集中将要点,有利于与会同志以及会场外的听众观众集中注意力把握和了解报告的主题、主体和核心内容,是一次思想和精神的集中和汇聚。作为党员,我们要努力学习领会十八大的精髓,将十八大精髓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革命斗争的坚苦,中国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更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做出的艰难探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努力学习领会十八大精髓,继往开来,努力为实现全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篇7:参观新民学会旧址的心得体会

——“观新民学会旧址”参观活动心得体会 *****日上午,我们一组人参观了新民学会旧址。

新民学会旧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新民路,属于国家5A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长沙市近代保护较好的文物之一。现在,我就新民学会旧址的一些常识和参观之后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做一个简短的总结。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位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东临湘江西傍岳麓山东大门。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在此成立新民学会,并将新民学会的初旨定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革人心风俗”,后又确定“改革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学会群星璀璨,精英汇聚,共有会员70多人,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和干部队伍的准备。

参观新民学会旧址,置身于这革命气息浓厚的场所,当年一批批仁人志士慷慨激昂大谈救国救民之道的场景又一次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们为其刚烈的气节所鼓舞,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艰苦卓越的奋斗历史。这次活动,再现了现代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中革命者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所付出的努力,为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详实的中国革命历史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使我们从中深受教益。同时,也使得我对民革前辈的光辉事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对了革命优良传统的认识,深刻理解了深刻认识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重温历史,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气节倍感佩服。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沉着积极的应对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事情,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体现出中国人所特有的素质与特质。

篇8:参观一大旧址后心得体会

纳金小学数学组

赵华兰

2014年3月5日

3月5日下午,学校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去八廓街参观了《驻藏大臣衙门旧址》,参观后,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真是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从驻藏大臣衙门旧址可以进一步看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史前时代,来自华北地区的石器文化就不断与西藏高原石器文化交流融合。公元七世纪,山南雅砻部落首领松赞干布逐步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在王朝建立之初就积极寻求与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发展友好关系,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亲并顺利迎娶了文成公主。唐朝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相继远嫁入吐蕃,使唐蕃关系得到了全面发展,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迅速传入,并渗透到吐蕃社会的各个方面,汉藏名族水乳交融的局面逐渐形成。

据统计,从雍正五年(1727)驻藏大臣制度正式建立至1912年驻藏大臣制度终结的185年间,清朝中央政府共计向西藏派遣大臣176人次(138人),包括未到任者21人,实到任者117人;办事大臣103人次,实到任65人。帮办大臣73人次,实到任52人;由帮办大臣升任办事大臣者18人次。

驻藏大臣的主要职责是:整饬军备、抵御外侮;协调民事、平息诉讼;管理僧众、护持宗教等。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明、清三朝,治藏政策制度体系不断调整完备,保障了历代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有效行使主权和施政管辖。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伊始,即秉承孙中山先生的“五族共和”理念,处理民族关系和治理边疆事务。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西藏工作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制定出台了大量帮助西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号召和动员全国各省市对西藏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无私的援助,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西藏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关于西藏工作指导思想,团结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从而形成了经济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防巩固的大好局面。

西藏和平解放60余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西藏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藏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西藏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欣逢盛世,百业俱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有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和不动摇做好长治久安基础工作,全面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各项任务。按照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不断谱写西藏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篇9:参观一大旧址后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在学院组织部的组织下,我们一行十几人人,来到了革命圣地昆明西南联大旧址参观学习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我们先后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黄埔军校前身陆军讲武堂、云南省博物馆,在昆明西南联大旧址,我们遇到了一群小学生,聆听了他们随行的专业讲解员详实而生动的讲解和现场教学的各种视频,亲眼目睹和亲手抚摸了老一辈革命家们生活过和战斗过的地方,才发现以前从书本和影视上得到的对革命的认识是多么粗浅和简单,历史和精神其实是那么丰饶和厚重,使我心灵得到了深深地震撼。

我们此行的第二地点是在黄埔军校前身陆军讲武堂,进门就可以感觉得到那种庄严肃穆的革命气势。走进展品陈列室,看着那些简陋的座椅,简陋的校舍,破旧的衣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革命前辈们正努力刻苦的寒窗苦读。小院里老一辈革命家的住处兼办公室的地方,里面简单的设有木桌椅、帆布睡椅、木柜等家具,床铺也很简陋,置身于这些陋室和小小的院落可以想象出当年领革命先烈的生活是何等艰苦。然而,他们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也许就是在这些陋室中形成的。

这些让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红旗飘扬、军歌嘹亮的岁月,眼前浮现出的是革命先烈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画

面。首先感受到的是革命先辈在艰难环境中孜孜不倦的革命精神。

革命先辈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便于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全身心扑到革命工作中。在我们的眼前

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将士们奋勇杀敌革命领袖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陋室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国革命赢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昆明在在革命年代都不算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贫穷落后。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孕育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群众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用并不富裕的资源滋养着革命指战员,让革命在这里蓬勃开展,开辟出了革命的根据地。一件件历史遗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

革命的精神是我们这次考察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的力量。这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正是以这样的革命精神,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党的好干部好儿女。它催人奋进坚定了革命干部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这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革命初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这种革命的精神。

革命圣地给了我们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历史的教育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永保革命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才

篇10:参观一大旧址后心得体会

在炎热的七月中旬,我们实践小队来到了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赴革命圣地古田会议会址和古田会议纪念馆,进行参观和瞻仰。我们也不虚此行,对会议的时代背景及其重大的历史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主持出席会议的有红四军前敌委员会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四军各级党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党组织的代表,妇女代表等120多人出席会议。大会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在这次会议上被通过,也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决议规定了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古田会议是建党建军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古田会议决议》是我党我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开辟出一条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功之路。而古田会议精神则体现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古田会议光芒映照下的革命圣地之旅,已成为闽西旅游的重要特色。

篇11:参观一大会址心得

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最具价值的。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上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站在那里,心中便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就从这幢朴实典雅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了,13人代表53位党员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而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展厅内的蜡像群了——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让我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

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更不能忘记历史。其间感触颇多的便是在参观展示周恩来同志在上海生活工作情景的展厅,看着那一张长泛黄的历史照片,不仅记录着他的点点滴滴,也同时见证着新中国的蓬勃发展。当看到周向人名群众问寒暄暖时的合影留念,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温家宝,想到他慰问灾区人民时的情景。两位是何其的相似,同时他们又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历史业绩,但不变的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八十多年前,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以“普罗米修斯”般的勇气和胆魄,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播散在中国的土地上,星火燎原,使我们民族得以独立,国家得以昌盛!正是他们的思想,付出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才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才缔造了新中国!又一代领袖人物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大胆探索,取得了不朽的功勋!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牵动了全世界华人的心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作出了决策,我们敬爱的温在第一时间乘上飞往成都的专机前往受灾第一线,亲临指挥救灾。当看到随后报道中,记者在采访温时,这位老人哭了,后来竟哭得泣不成声,我又一次被深深触动了,我明白了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理解了站在老一辈党员的立场上看待自己国家,看待自己的人民那种深切的情怀。

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领袖人物,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复旦大学这类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新的历史环境下同样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恩格斯说:“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崭新的时代里,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要珍惜青春,珍惜历史赋予我们的好大机遇;面对历史同样赋予我们的挑战,我们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实践,善于创造,乐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要在奋斗中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青年。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而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思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来。我们还应认识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实现,而作为一种追求理想的实际的运动,则它早已熔铸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学习革命理论,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实践,共产主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无数共产党人长期的艰苦努力;此外我们还要学会自我反省,互相帮助,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主要靠自觉!

步入一个新的世纪,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将在新的百年中由我们接班。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观“一大”会址使我感触很深,共产党的精神激励了我,历史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党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时代,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是珍惜今天的同时要努力发展科技,摈弃落后,勇于创新,国家的富强需要我们去奉献。这次参观将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次活动时刻提醒我,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和进取。

篇12:参观一大会址心得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展厅,恍惚中犹如跨越时空,亲历那改变中国历史的拐点,里面排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物,收集了很多革命战争时期的战况,展示了中共革命前辈的资料,大家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用心去体会和铭记这件件展品中记载下的中国共产党沉甸甸的历史与精神。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书本中的历史跃然眼前。在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年代里,就是这满腔热血的十三位青年,舍生取义、不畏列强,誓要改天换地,捍卫中国的万里河山。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此刻,无需言语教诲,我们却更能深深地体会那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最先进的政党正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永恒的信仰、前行的明灯!

上一篇:珍爱生命安全从我做起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走进明天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