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听证委托书

2024-08-05

行政处罚听证委托书(精选10篇)

篇1:行政处罚听证委托书

委托人(姓名)_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理人(姓名)_______性别________年龄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 ___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

代理人(姓名) _____________性别 ________年龄 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

地址 ____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_电话 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_委托___________代表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案组织的听证。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委托代理权限(代为申请回

避,代为陈述、申辩并出示证据代为质证和辩论;代为要求中止和放弃听证;代为审核听证笔录等有关文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签名或盖章)

代理人________(签名或盖章)

年 月 日

篇2:行政处罚听证委托书

达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你局指证我(单位)一案,将于近期举行听证。根据法律规定,特委托以下人为我的听证代理人,参加听证。

受委托人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址:委托权限:受委托人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址:委托权限:

受委托人签名:

委托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名(盖章):

年月日

说明:

1、委托人员及受委托人员在听证参会签到时,除提交行政处罚听证委托书外,还应同时提供委托人员及受委托人员的身份证明。

篇3:论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完善

关键词:行政处罚听证,适用范围,听证主持人,行政执法,法治意识

一、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概念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是指行政主体依《行政处罚法》, 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 由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给当事人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 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举证、质证和申辩程序的活动。行政处罚本身具有严厉性和侵益性, 处罚结果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 可能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个人财产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行政处罚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二、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立法和适用现状

(一) 我国《行政处罚法》中听证程序的立法状况

行政处罚具有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等特点, 听证制度也相应的具有条目清晰、程序健全等特点。但是纵观现行《行政处罚法》, 其中所涉及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法律条文只有第四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有关听证程序的规定较为概括, 规定相关细则的法律法规因级别较低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 行政处罚适用范围较窄, 听证主持人制度不完善等缺点日益影响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

(二) 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现状

有关数据显示, 大部分行政相对人对听证程序都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 听证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信任。不仅如此, 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也知之甚少, 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听证程序只是为了应付当事人走过场, 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因此随着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践的进行, 行政主体执法不力及行政相对人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

三、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在立法上的缺陷

1.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适用范围有限

从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一个分句的规定可以看出, 我国现行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仅适用于较大数额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这三种类型, 只有在这三种情形下行政机关才应当告知相对人可以举行听证。而对于行政处罚的其他类型均未列举出来。那么是否就认为听证程序仅限于这三种类型呢?笔者认为这样显然不合理。

首先, 该条款是一种不完全列举的规定。从明确提出的三种类型可以看出, 这些处罚都比较重, 因此法律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其中所说的三种处罚种类后加了一个“等”字, 说明该条款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这三种类型。

其次, 列举式在法律条文中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不能举尽所有的类型, 往往会有遗漏的事项。尤其当情况发生变化时, 列举式更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其将立法的僵硬性和落后性显露无疑。因此是否采用列举式是我们应该进行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最后,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行政拘留等处罚措施是否应该纳入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笔者认为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从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来看, 对于罚款规定的是较大数额的罚款适用听证程序, 而不是所有的罚款都要举行听证程序。该条款对于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也应该分不同情况予以分别对待, 即对于数额较大的没收, 是可以适用听证程序的, 而数额较小的则可以不适用。而对于行政拘留, 笔者认为其严重影响相对人的人身自由权利, 是应当纳入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的。

2. 听证主持人资格不明, 职责不清

听证程序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证主持人。听证主持人应该遵循客观、中立、公平、公正等原则, 因此选任听证主持人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 听证主持人的资格问题。什么样的人员能够担任主持人呢?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第四项是这样规定的: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首先听证主持人是由行政机关指定的, 而行政机关能够指定哪些人, 这些人是否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这些都不清楚。其次我们得知那些能够做主持人的是非本案的调查人员。那么谁是调查人员?谁又是非调查人员?这两种人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也无从得知。最后, 是不是只要符合行政机关指定, 非本案的调查人员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做主持人了?那些在听证方面缺少经验, 没有经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是否也能当主持人呢?由此可见, 我国法律对于听证主持人的资格问题确实规定的过于模糊, 亟需得到改善。

第二, 听证主持人的职责问题。首先我们应该的是考虑职能分离原则, 对于一个案件, 既要有执行调查人员, 也要有专业的听证主持人。因此这两方面的职能应该是分开的, 各司其职, 不能混淆。听证主持人应该有像法官那样的独立职能, 办理案件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 这样才能显示出听证程序的公正、公平和公开。从理论上说, 职能的分离有内部分离和外部分离两种。职能的内部分离, 是指调查、听证和裁决由行政主体内部的不同机构或人员来实施, 又可称为职能的相对分离。职能的外部分离, 则是指调查、听证和裁决分别由多个独立的行政主体或组织来实施, 也称为职能的完全分离。实践中, 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知道我国采用了职能分离原则, 但是我国现阶段只存在职能的内部分离。由于调查执行人员与听证主持人同属一个行政机关。他们之间就有了各种复杂的关系, 听证主持人可能会服从于本机关的决定, 使听证流于形式, 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自主、公平、公正。

其次我们应该坚持回避的原则。第四十二条第二款第四条规定, 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有权申请回避。由此可见我国在听证程序上采取回避的原则。但是如何具体实施该原则, 该法也没有明确规定。

(二)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适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来说, 立法上的问题前面已经进行了论述, 而更大的不足就是该程序在适用方面的问题。

1. 行政主体执法不力

首先,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官本位思想致使行政主体能否依事实和法律执法, 成为了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在实践应用中最重要的问题;其次,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受到“重实体, 轻程序”观念的影响,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许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并不能严格按程序来办事。实践中,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那就是行政主体不按程序办事, 或者虽然按程序办事, 但流于形式, 并不能真正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 行政相对人法治意识淡薄

在行政管理法律关系中, 行政主体处于主导地位, 行政相对人则处于服从地位。从该法律关系可以看出, 行政相对人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对于相对人的保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实践中, 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不足, 赋予他们的权利也没有充分利用。反而整个听证程序的提起和进行均由行政机关进行主导, 相对人一方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

四、完善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建议

(一) 扩大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1. 修改听证范围规定的立法形式

对于《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的关于听证范围规定的立法形式要加以修改。如前所述, 现行立法采用的是列举式, 即只列出了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首先, 笔者认为由于列举式的缺陷较为明显, 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灵活和完善的概括式加以规定。如对于严重影响行政相对人财产和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对于什么是“严重影响”, 法律法规可以明确加以规定, 针对不同地区的案件可以采用不同的认定标准, 以达到事实上的公平;其次, 由于概括式过于笼统, 因此要加以排除式进行辅助。例如, 可以在严重影响行政相对人财产和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后加上“警告、较小数额的罚款、暂扣许可证或执照等除外”类似的字样。这样不仅弥补了列举式的漏洞, 较为概括, 也排除了不适合采用听证程序的相关种类。

2. 适当扩大和补充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

由于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确实太窄, 而且第四十二条是一种不完全列举的规定, 因此, 我们可以适当扩大和补充适用范围。

首先, 添加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这一种类。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就是把违法所得、非法财物收为国有。没收与罚款不同, 没收可能涉及的是违法或者非法的财物, 而罚款是对行政相对人合法财产的剥夺。但是在没有查清真相或者没有经过质证和调查的情况下就来认定财物为非法或者违法的, 显然逻辑上讲不过去。所以没收也可能对相对人的合法财产造成损害, 这与罚款并无两样。既然对于较大数额的罚款可以进行听证, 那么对于较大数额的没收财产, 当然也可以适用听证程序。

其次, 添加行政拘留这一种类。行政拘留是对公民人身自由的处罚, 直接针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人身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最基本的权利, 优越于任何其他权利, 因此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类型中最严厉的一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此外, 如果将财产与人身自由相比, 哪一个更重要呢?很显然, 后者比前者重要。由此推断, 对于较大数额的罚款都可以使用听证程序, 那么行政拘留当然也应当适用听证程序。

(二) 明确听证主持人的资格和规定听证主持人的职能

1. 明确听证主持人的资格

对于听证主持人是否一定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暂时应该予以确定, 因为听证程序是行政处罚中的一个特别程序, 也属于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因此由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担任听证主持人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对于听证主持人的资格要求必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在立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资格加以限定。例如, 听证主持人要具有的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经历和经验。另外, 听证主持人除了具备行政业务知识外, 还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 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主持人这个中立性较强的职位。

2. 规定听证主持人的职能

首先, 要规定听证主持人的职能必须赋予其独立的地位。听证程序类似于一种准司法程序, 因此也要赋予听证主持人以法官那样的独立的地位, 这样才能保证听证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其次, 可以采用外部职能分离原则, 即本机关的案子可以由其他机关的听证主持人来主持听证, 这样可以避开内部职能分离原则的弊端, 达到公正公平的价值目标。另外外部职能分离原则可以有效减少回避的适用, 更加方便快捷, 提高行政效率。

(三) 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和管理, 健全违反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救济制度

一方面, 《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不举行听证制度或者不按听证程序办事属于复议范围或行政诉讼的范围。因此《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也要进行改革, 将其纳入到受案范围中来。

另一方面, 应该继续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行政机关应该开门办公, 将其所作所为置于广大公民的监督之下, 这样既能加强民众对行政机关的监督, 也能促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四) 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 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所提倡的。只有每个公民切实重视起来, 才能够凝聚成一股力量, 推动整个国家的法治进程。为此, 我们必须想法设法使广大的公民参与到我国的法治建设中来。

第一, 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非正式的听证程序, 即为公众创造一个广泛参与的平台。对那些社会影响明显、公众反应强烈的案件, 可以召开座谈会、公众意见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只有创造机会让民众广泛参与才能提高他们的法治观念, 潜移默化中普及法律知识, 懂得程序的重要意义, 从而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 相对人应该重视其听证权的行使。当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事实、证据时, 相对人应进行质证和申辩, 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主动为自己辩解, 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结语

为了更好地完善我国的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我们应当不断完善其立法和适用。笔者相信,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完善, 我国的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必然能够克服其弱点和缺陷,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国坤.行政程序法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2]皮纯协.行政程序法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3]蒋勇, 刘勉义.行政听证程序研究与适用[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4]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4: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之完善

关键词:行政处罚;听证;完善

听证制度集中体现了行政程序公正、公开、参与的基本精神与原则,而行政处罚中的听证是密切关乎行政相对人切身利益的,因而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行政法规定了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但是规范的内容太少,相关程序也极不规范,需要在细致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予以完善。

一、确立行政处罚中听证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强大的国家行政机关,行政处罚中双方地位不均衡导致行政处罚结果往往是单向的偏向行政主体。往往会导致行政权力滥用,行政处罚不公正。

其次行政相对人具有很少的话语权,往往致使案件事实模糊不清而做出行政处罚,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没有对抗和制约的力量。

最后行政处罚密切影响行政对人权益的活动,违背了我国的“人民民主、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发展,使得我国神圣的宪法成为了一堆废纸。

二、我国现有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缺陷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尽管法律对听证制度有所规定,但是,就目前而言,行政处罚中的听证程序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组织听证的机构单一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行为,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从此可以看出,组织听证的只能由行政机关组织。然而,《行政处罚法》第十七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織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第十八条,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条件组织实施行政处罚。从上述两条规定中,我们可知授权的组织有一定范围内的行政处罚权,且他们所做出的处罚决定也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影响很大,也可能属于听证的范围。但是,法律却规定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做出了对行政相对人影响较大的行政处罚时,只能由行政机关组织听证,行政机关甚至根本不可能举行听证,这样致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的保护。

(二)听证范围过窄

在我国,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而《行政处罚法》四十二条只规定了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才适用听证。随着人们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的不断增高,行政处罚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也不断增大。所以,现行的三种适用听证的行政处罚已不能满足我国的法制的发展了,也不符合我国法治的要求。

(三)听证发起人单一

1.行政机关无权依职权组织听证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只有当事人才享有听证的权利,这显然不符合现实的需要,有时的罚款或没收中,有时对某些特殊企业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的处罚可能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受处罚的这些人放弃听证,那么涉及公共利益的该怎么救济呢?这不利于保护公共利益。另一方面,若行政机关告知了当事人听证的权利,而有的当事人基于听证的繁杂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或是其他的原因,而疏于行使自己听证权利,导致自己的利益遭受侵害。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就没能充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2.有利害关系第三人无权申请听证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行政机关的处罚往往会影响到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于间接受到的影响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却没有明确他们的权利。然而,在听证制度出现最早的美国,个人或者组织只要实质利益受到不利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发生和行政决定的关系不是过分间接,就应该允许受害人参加听证程序。而在我国行政处罚中并无他们的一席之地,有人说可以通过诉讼等其他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权利救济,但该后果的发生又不是基于民事原因形成的。因此,利害关系人只能寻求行政法上的保护,才能充分体现行政法治精神,更能充分发挥听证的作用。

(四)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主持人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听证由行政机关制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有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这条规定确立了主持人员的人选和主持人的回避制度,从形式上看,有助于确认调查结果的公正性和全面性,但从实质上看此规定并不合理。

1.主持人人选不合理

主持人的人选是从行政机关内部指派的,虽然他不是本案的调查人员,看似实行了职能分离,但是主持人也是行政人员,在组织听证过程中,难免因为同事关系,上下级领导关系或其他的原因而偏袒某一方的问题出现“不得成为自己利益的法官”决定了想要保持公正,必须找到一个利益相对无关的第三方作为决策者。

2.主持人专业素养不足

主持人是行政系统中的一员,然而,大部分行政人员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考公务员考起的。那么,大部分人的法律素养和专业知识不足。但是有的人基于他们在行政系统中的地位和威望而被选为主持人,但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从而根据自己的理性作出处罚决定,势必会影响听证制度的公正和其拥有价值。

3.主持人的职权未规定和回避不详细

《行政处罚法》中尚未明确主持人的职权,不利于主持人开展听证工作,主持人是是否对听证参加人的准予权、听证时间、地点的决定权等权利。如果没有详细规定,将导致听证主持人在出现新情况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权限,任何情况都要汇报上级裁决,从而延误听证的期限,也大大增加了行政机关的工作量。另外,主持人制度中的回避制度不够完善,未规定单方面禁止接触或其它事项,而只规定了有利害关系人才能申请回避,这很难确保主持人会受单方面的言辞和接触的影响,从而失去了听证公正的价值,使行政机关的形象大打折扣。

(五)对听证笔录效力未作规定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由此可以看出听证笔录的严肃性。而第四十二条又规定“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而第三十八条规定,调查终结后,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决定。可见,此处的听证笔录仅供参考,已失去了听证笔录的意义了。听证笔录,又称“唯一专有笔录”是指听证主持人在听证过程中对案件的调查人员(追诉人),案件当事人陈述的意见和提供的证据所作的一种书面记载。整个事件的事实问题全面审查后都记载于笔录中,所以听证笔录时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表现,但在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并不是笔录,致使行政处罚与处罚听证严重脱节。可见,听证笔录具有约束力。行政决定必须根据听证笔录作出,否则行政处罚无效。且我国的《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笔录,作出行政决定。由此可以看出听证笔录在整个听证程序中的作用。如果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是根据听证笔录,那么听证程序所要求的当事人的举证,陈述和申辩所认定的事实根本没有起到作用。根据现行规定,行政处罚决定仍可凭在听证案卷记录之外的当事人知悉和未申辩的事实作为处罚的依据。那么会使听证程序失去了其程序保障的功能和意义,是当事人听证程序性权利得不到实质性的保护,也会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欺骗行政相对人,从而使听证程序失去实质性的意义,也不利于听证制度的良性发展。

听证期限不合理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此条规定只规定了在听证前行政机关告知相对人的期限和行政机关组织听证时告知相对人的期限。而未规定整个听证程序期间的期限,且该时间设置不合理。首先《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与《行政处罚法》相比,其期限明显更长,更能看出《行政许可法》更加注重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将相对人申请听证的期限延长,规定了行政机关履行听证义务的期限,而这里正是《行政处罚法》不足的地方。其次《行政处罚法》未在听证期间规定行政主体提出证据的期限,对听证后调查补充的证据能否直接利用未在规定,容易使行政主体在听证时故意不把重要证据提出来。而事后直接根据该证据作出行政处罚。而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了案卷排他原则,该原则指听证笔录及程序中提出的全部文书、申请书是作出裁决的唯一案卷,行政机关在听证程序结束后作出的决定只能以案卷为依据,不能在案卷之外,以当事人不知道或没有论证的事实作为根据,否则行政裁决无效。日本《行政程序法》规定,行政机关鉴于听证终结后发生之事情,认为有必要时,得再行听证。所以比较外国听证程序中的规定,可见我国听证程序中未规定行政主体提出证据的期限以及出现新证据认定问题,对相对人的权益保障十分不利。最后《行政处罚法》中未规定启动听证的受理期限以及听证笔录的送达期限。这些时间规定,无疑是对听证效率有直接性的影响,也不利于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

三、完善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对策

由于我国的听证制度是从海外引渡过来的,且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暂,在我国适用的时间很短。另一方面并没有得到立法者和公民的重视。所以在法条的规定上和在现实的应用上出现了不少漏洞。所以我们得从这些方面来改善现状。

(一)赋予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听證的权利

由于有的行政处罚是由授权组织或是受委托组织作出的,有时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直接通过司法解释赋予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自行组织听证的权利。而就不用上级主管行政部门组织听证了,且该处罚是由授权组织和受委托组织作出的,他们对该处罚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十分清楚。因此由于他们组织听证也方便些,也可以减少行政机关的工作量,避免向上级汇报、移交证据等繁琐事情。

(二)适当扩大听证范围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听证中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听证范围也应当适当扩大,以便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听证范围扩大后,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也会增加,便于人民监督政府,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防止腐败。大大的保护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首先对特殊警告应纳入听证范围。我们对特殊警告应界定在对行政相对人影响较大的范围内。这样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其次应把行政拘留纳入听证范围,组织听证更应该谨慎进行,尽量避免行政相对人的人身自由遭受侵害。最后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纳入听证范围,但我们应该确定一个具体的标准。比如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5000元以上的,行政相对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其中较大数额罚款我们应该通过立法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建议较大数额罚款规定在二千元以上罚款,防止现实实践中的混乱,也便于我们统一行使听证制度。听证范围增加后,我们可以减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事件的发生,提高行政效率,从而有效保证行政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应规定行政机关有权组织和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请听证

只有当事人才有权申请听证,已不能满足现在行政处罚保障他人利益的要求了。行政机关依照职权组织听证,可以避免当行政处罚涉及公共利益时,权利人放弃听证,而公共利益得不到救济的尴尬情形,也可以避免行政相对人疏于行使听证权力而是自己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出现。有利害关系第三人有独立的权利申请听证,不受行政相对人的影响,确实做好了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我们的行政法治精神。

(四)完善主持人制度

首先确立主持人人选问题,我们应该把主持人从行政系统中完全隔离出来,像法官一样拥有独立的地位,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组建我国的听证主持人队伍,直接由听证主持委员会管理。不受立法、司法、行政系统的干预,独立行使职权。其次我们应该对主持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听证技巧给予一定的考核,建立全国的统一的听证主持人资格考试,提高我们的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使我们的听证质量上升一个台阶。最后我们应该确定主持人的职权,由于主持人在听证程序中充当一个组织、指挥听证的一个重要角色,并且主持人对案件比较清楚,能提出合理意见。所以我们就应该赋予主持人能够独立裁决作出行政处罚的权利,并且拥有与诉讼中法官相当部分的职权,使听证制度逐步规范化。

(五)听证笔录作为处罚的唯一依据

我们应该借鉴外国的案件排他制度,把听证笔录作为行政处罚的唯一依据。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对听证过程所作的书面记录,对作出行政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就不能根据听证笔录外的当事人未知悉或未申辩的事实作为依据作出行政处罚的依据。即使发现新证据或有新理由时,行政机关应该重新组织听证。

(六)完善听证期限制度

由于现代社会,各项事务都追求效率。所以我们的法治也是一样,在追求公平正义的时候,也不能落下效率。我们应该延长听证的提出时间和组织听证的期限。这一点我们可以效仿《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更利于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我们应该规定行政机关提出证据的期间,建议为二天,便于提高听证的效率。最后我们应该确定启动听证的受理期限,建议为七天,还要确定听证笔录送达期限,宜规定为三天。

参考文献:

[1]莫凡.论我国听证制度的完善[D].平顶山学院报,2008

[2]王琨.浅谈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的现状及改善的思路[J].中国商界,2008

[3]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M].法律出版社,2003

[4]杨海坤,章志远.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6]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

[7]尹德军.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完善[D].法制与社会,2008

[8]牛余风.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缺失要说[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

[9]單宇驰.现行行政处罚听证范围的缺陷[D].法制与社会,2008

[10]冯冠强.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若干问题探析[D].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11]胡敏.完善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法律对策[D].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12]肖亚玲.浅议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J].科技信息,2008

[13]冯彬.浅谈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中的程序正义[J],法制与社会,2008

[14]武戈、周云.论我国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J].学术探索,2008

[15]张君君.关于完善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思考,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

[16]朱丹.论行政听证适用范围及其立法完善[M].黑龙江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

[17]韦静.我国现行听证制度的主要缺陷与完善[J].社科论坛,2008

作者简介:

篇5:行政处罚听证笔录

行政处罚听证笔录

(首页)

案 由 听证地点 听证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听证主持人 职务 单位 听证当事人 委托代理人 证人 案件调查人员 听证参加人 记录人

听证记录:

(可续页)听证当事人签名: 年 月 日 委托代理人签名: 年 月 日 听证主持人签名: 年 月 日 案件调查人签名: 年 月 日 记录人签名: 年 月 日 证人签名:

篇6:行政处罚听证公告

申请人:上海翔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被申请人:上海市嘉定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

案由:上海翔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恶意收受第三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被上海市嘉定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给予行政处罚不服

听证会时间:208月21日9:00时

听证会地点:上海市嘉定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嘉戬公路688-1号)

上海市嘉定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

篇7:行政处罚案件听证规则

听证工作规则

第一条为规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保障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行使听证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则新称听证,是指本局依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且属于听证范围的案件,根据行政相对人申请,以听证会的形式,听取行政相对人、案件承办人对案件的违法事实、证据、处罚依据等进行的陈述和质证活动。

第三条本规划适用于本局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排污许可证和排污申报登记注册,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案件。

第四条听证的具体组织工作,由本局法制宣传科负责。

第五条听证遵遁公正、公开、便民和效率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外,听证应当以公开的方式进行。举行听证应在听证的3日前,以公告形式,将听的案由、时间、地点、方式公开。

第六条对适用听证程序处罚的行政案件,应当在作出

行政处罚决定前,向当事人送达听证告知书。听证告知书的送达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收到听证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向本局提交申请听证的书面材料;逾期不提交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明确提出放弃听证权利的或提出听证申请后又撤回听证请求的,不得对本案再次提出听证要求。

第八条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超过期间或者不符合听证条件的,本局应当在收到听证要求之日起3日内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听证。

第九条本局法制宣传科在接到当事人申请听证书面材料后,决定听证的,应当在5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听证员和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方式,并在举行听证的7日前,向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和其他听证参与人送达听证通知书。

第十条听证参与人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案件调查人、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与案件处理结果可能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

第十一条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参加听证,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的,应当在本局举行听证前向本局提交书面委托书。

第十二条听证主持人、听证员、记录员、鉴定人、翻译人为下列人员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本案的调查人员;

(二)当事人或者本案调查人员的近亲属;

(三)与本案处理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

听持主持人是否回避,由本局负责人决定;听证员、记录员、鉴定人、翻译人是否回避,由听证主持人决定。

第十三条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事由和会场纪律;

(二)听证主持人核对当事人身份;

(三)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宣布听证组成人员,交代听证的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当事人申请主持人回避的,听证主持人应当宣布暂停听证,报请局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申请听证员、记录员、鉴定人、翻译人回避的,由听证主持人当场决定。

(四)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和行政罚建议及法律依据;

(五)当事人进行陈述、申辩和质证;

(六)听证主持人就案件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依据进行询问;

(七)案件调查人、当事人作最后陈述;

(八)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第十四条听证主持人负责维护听证秩序,保障听证参加人依法行使陈述;有询问听证参加人和决定中止、终止、延期、结束听证程序的权利。

第十五条对当事人或者委托的代理人无正当理由不出席听证或者放弃申辩和质证权退出听证会,听证主持人可以宣布听证取消或听证终止,且不影响对本案的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六条听证笔录应当经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听证主持人、听证员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有关证人证言部分,由证人核对无误后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笔录上记明情况。

第十七条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写出听证意见书,将听证组成人员的集中意见和案件有关材料提交局行政处罚审议小组讨论决定。

第十八条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须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的15日内报上级环境保护局法制部门和本级政府法制部门。

第十九条本工作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未尽事宜按法律规定执行。

篇8:行政处罚听证公告版本

听证会时间:20xx年12月21日10:00

听证会地点:余姚市最良路4号余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三楼会议室

申请人:宁波舜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案由:宁波舜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因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被余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告知行政处罚

特此公告。

余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篇9: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查,你(单位)于____年__月__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违反了《xx法》第xx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

定,参照《河南省xx行政处罚裁量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xx法》第x条x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你(单位)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请你(单位)在收到本通知书之日起三日内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

_______)提出听证。逾期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xx印章)

篇10:行政处罚与行政许可听证程序区别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听证有两种,其一为行政机关主动举行听证。如《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其二为行政机关应申请举行听证。《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均为此类。

因此,税务部门的听证类型也有两种,一为税务机关主动举行听证,二为税务机关依行政行为相对人申请而举行的听证。前者主要法律依据有《行政处罚法》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后者主要法律依据为《行政许可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实施税务行政许可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73号,以下简称《通知》)。从相关法规规定来看,两种听证有几方面的区别:

一、适用范围不同。《办法》第三条规定:税务机关对公民作出二千元以上(含本数)罚款或者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一万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实、证据、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和拟将给予的行政处罚,并告知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这是对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听证申请范围的基本规定。也就是说,税务机关依申请而举行听证的范围为被处予二千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公民和被处予一万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通知》规定,听证不是作出许可决定的必经程序,但是对于下列事项,税务机关应当举行听证:(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税务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2)税务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许可事项;(3)税务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对这些规定,我们还要再区分一点,就是:前两款是规定税务机关主动举行听证的范围,后一款是规定税务机关应申请而举行听证的范围。即,对税务行政许可事项的听证,本身有应申请而举行和税务机关主动举行两种。

二、有关期的限规定不同。《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对税务行政处罚听证有关期限的问题,《办法》有进一步的明确,第四条规定:要求听证的当事人,应当在《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送达后三日内向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听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第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当事人听证要求后十五日内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税务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送达当事人,通知当事人

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的姓名及有关事项。

《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第四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是予以公告。

也就是说,对于行政处罚事项(罚款)的听证要求,当事人必须在知晓后的三日内提出听证申请(对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提出听证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五日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申请是否准许,由组织听证的税务机关决定),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当事人听证要求后十五日内举行听证;对于行政许可事项的听证要求,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在知晓后的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税务机关应当在收到当事人听证要求后二十日内举行听证。而对于告知听证时间、地点等事项的期限规定,两者是一致的,均为举行前的七日。

三、举行听证方式的不同。《行政处罚法》和《办法》均规定,(税务)行政处罚听证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听证不公开进行。而《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听证应当公开举行”。也就是说,对于行政许可事项的听证,法律排除了不公开进行听证的方式。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而公开是监督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规定行政许可事项的听证应当公开举行,把听证过程对社会公众开放,接受社会监督,有利于加强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也就是说行政许可可能涉及国家安全事项,如果对这些事项举行听证,按《行政许可法》规定应公开举行,是否会危害到国家安全?因此,对行政许可法规定,听证只能公开举行,似有疏漏,也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

四、听证笔录的效力。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之规定,《办法》第十八条明确:听证的全部活动,应当由记录员写成笔录,经听证主持人审阅并由听证主持人和

记录员签名后,封卷上交税务机关负责人审阅。听证笔录应交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本案调查人员、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阅读或者向他们宣读,他们认为有遗漏或者有差错的,可以请求补充或者改正。他们在承认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字或者盖章。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记明情况附卷。

这些规定表面看来很重视听证程序及听证笔录,但至于听证笔录在行政处罚决定中应起何种作用,从条文中无法得知。《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听证结束后,行政机关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而第三十八条是关于如何作出行政处罚、或不予行政处罚、或不得给予行政处罚、或移送司法机关的规定。《行政处罚法》颁布后,许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相继规定了本部门或本地区的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但绝大多数实施办法对听证笔录的有关规定都是沿袭《行政处罚法》中的相关规定。对听证笔录应当包含哪些内容未作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听证笔录在处罚决定中的作用也未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而《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的决定,要求行政机关只能根据听证笔录中认定的事实作出决定。对应当听证的行政许可,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拒绝行政许可的决定,都必须以听证中所展示并经过对质得以认证的、确有证明力的证据作为事实依据,而这些事实依据又必须是听证记录中有记载的。

听证笔录是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这在奥地利、美国、德国、日本等国《行政程序法》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中,均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奥地利《普通行政程序法》第15条规定,听证笔录对听证过程与标的有充分的证据力,除非有相反的证明。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将听证分为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所谓正式听证即法律要求的必须在听证会之后,根据听证笔录作出决定的程序(第554条)。此时,听证笔录、证物以及在该程序中提出的全部文书和申请书是作出裁决的唯一案卷(第556条)。

据《行政许可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我们能否认为我国也主张“听证笔录是行政决定的唯一依据”。从法律条文来看,并不是很明显。汪永清(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页对我国关于听证笔录效力的问题有一段描述——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行政许可法草案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充分考虑听证笔录,并自听证结束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行政许可法草案时,有些委员提出,“充分考虑”一词主观性太强,容易使听证笔录变成可有可无的会议记录,不能对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产生拘束力,不能有效避免听证后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随意性,操作性也较差。为防

止听证流于形式,应当规定听证笔录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惟一依据。行政许可法采纳了委员们的审议意见,规定通过听证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上一篇:关于春节晚会初中作文500字下一篇:读不懂李煜的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