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句型

2024-07-06

公务员申论句型(共8篇)

篇1:公务员申论句型

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句型总结(2009-02-26 16:56:14)标签:杂谈

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提高劳动者能力拓展就业渠道,让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诚信不仅仅是私事,加强安全生产建设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段:开篇语

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见突显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的反响。

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现象,政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后面引出材料反应问题)

第二段:原因分析

检视„„面临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多,底子薄是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问题已经解决。当前及今后依然严峻的形式主要表现在:„„

现阶段我国的„„形势,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严峻的形式有浅层次的因素,也有深层次的矛盾: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同时,社会组织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正面临着将长期面临着一些亟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工作总体状况还存在着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以及与面临的国际新形式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三段:提出对策

衔接句的写法:

„„关键在于。有键于此,我国„„要进行一系列深成改革,要从„„和制度的改革做文章:观念,意识,思想要开放,要确立„„全新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树立,解决„„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机制上的引导和保障,同时也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抓好„„的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采取果断措施遏制重大事故的同时,加快实施治本之策,推动„„文化„„法制„„科技„„投入等要素落实到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实现我国„„的明显好转。

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和问题的反映,有的是改革开放中发生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

要解决„„问题,必须确保„„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力度,在„„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一,法律手段:(依法治国)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能形成公正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建立规范完善的„„法制秩序。一是必须严刑立法,重典治乱。

二是必须在法律的实行上动真从严,法之有威在于“法之必行”,把„„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三是必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四是必须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在完善相关法制的同时,各级有关部门和机关应当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使人民群众发展问题的严重性和政府对该问题的有关解决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民群众自发去预防和解决问题,节省法律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法律的实际执行成本。

备选:各级政府,有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巨进,开拓创新,做好相关的监督工关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来促进材料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体制上努力营造一个„„的制度环境。首先法律上„„,其次努力建立正确处理„„的协调机制,妥善协调各种具体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逐步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正确处理„„的机制,建立„„调处机制以及社会预警机制,把„„纳入多种机制有效运转的常态轨道。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的价格,财税,投资政策,推动„„工作

二,科技手段(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人才兴国。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纵观世界历史,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人的素质无疑是最重要最具有潜力的因素。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方法,而人的素质无法引进。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动力在人才,潜力在科技。要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才尽出,人尽其用的体制环境。抓好人才培养,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工作队伍,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基于基本国情对发展的制约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凸显背景下的科学发展观具有战略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价值的核心是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和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其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其实质是促进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其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增进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实质是促进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五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一些障碍,大都与制度,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有关。其中有的属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有的属于体制改革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还有的是体制改革滞后引起的问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涉及各方面的工作,关键的一条,还是要完善制度,体制和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改革的精神,用改革的办法,进一步推进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加大改革力度,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制和机制,要把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树立科学发展观,重点在领导,关键是各级干部能带头示范,核心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人才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确政绩观的本质是为民造福,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两者紧密相连,互为因果。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

四,弘扬„„文化,倡导„„文明

„„是全民族的事业,„„教育是提高„„保护意识的重要方式。要加大„„保护国策和„„法制的宣传力度,弘扬„„文化。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的内在要求,把„„宣传做为重要任务,及时报道党和国家„„政策措施,宣传„„工作中的新经验和新进展,努力营造„„的舆论氛围。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提高„„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教育,提高„„自觉性。

结束段的写法: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有效解决„„问题/建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三、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任何问题的出现对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总是带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问题的出现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我们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处理还存在不足,这对于我们来说反面是一个完善自己,完善社会相关体制的一个机会。

四、1、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蔓延,值得我们去深思和讨论。

2、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

篇2:公务员申论句型

一、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能形成公正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来促进材料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三、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任何问题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总是带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问题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清楚认识到我们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对于我们来说反面是一个完善自己,完善社会相关体制机制的一个机会。

四、1、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蔓延,值得我们去沉思和探讨。

2、从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来年,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

五、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在完善相关法律体制的同时,各级有关部门和机关 应当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使人民群众发解问题的严重性和政府对该问题的有关解决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民群众自发去预防和解决该问题,节省法律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法律的实际执行成本。

申论万用句型、模板

题目

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 提高劳动者能力 拓展就业渠道、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 构建和谐社会、诚信,不仅仅是私事、加强安全生产建设 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段:开篇语

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

★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但与此同时。。(现象,政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后面引出材料反映问题)

第二段:原因分析

★检视。。面临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多、底子薄是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问题已经解决。当前及今后依然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

★现阶段我国的。。形势,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严峻的形势有浅层次的因素,也有深层次的矛盾;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同时,社会组织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我国的。。。工作总体状况还存在着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以及与面临的国际新形势发展要求不向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三段:提出对策

衔接句的写法:

★。。,关键在于。有鉴于此,我国。。要进行一系列深层改革,要从。和制度的改革做文章;观念、意识、思想要开放,要确立。。全新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树立,解决。。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机制上的引导与保障,同时也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抓好。。的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的工作基本思路是: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采取果断措施遏 制重大事故的同时,加快实施治本之策,推动。文化、。法制。科技。投入等要素落实到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实现我国。。的明显好转。

★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和问题的反映,有的是改革开放中伴发并生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

★要解决。。问题,必须确保。。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力度,在。。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结束段的写法: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有效解决。。问题/建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2010年03月01日00:00 来源:人民网

解决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新春伊始,东部沿海地区不少地方出现用工荒,很多企业找不到工人,像等米下锅一样等人开工。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分析结果,东部沿海地区有70%被调查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工荒。

用工荒的出现,可能有经济回升向好、企业订单增多的原因,有企业用工和待业人员专业不吻合的原因,有农民工维权意识提高的原因。大面积的用工荒,意味着我国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回升向好的同时,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尖锐;同时,产业结构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也越来越急迫。

为什么这么说?

应该看到,用工荒的另一面,是大量新增劳动力形成的巨大就业压力。目前,我国经济就业弹性为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不到100万人就业。也就是说,按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每年最多可新增就业1000万人。而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超过2000万。

一方面,大量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不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就业比较困难,有些地方大学生的平均工资已低于农民工群体,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彰显。

把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求职难放在一起观察,或许更有意义。

从用工方来讲,主要是低端产业的用工荒,用工需求比较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产业上;而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朝阳行业,在国际上还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这无疑折射出目前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不足。

从对求职者的要求看,不少企业需要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来了马上可以干活”,而这恰恰是目前农民工欠缺的,也是大学生们所不具备的。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意味着传统的依靠低廉成本,拼资源、拼消耗、拼人力的增长方式急需改变,倒逼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倒逼着产业的升级换代。

解决用工荒与求职难并存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统筹解决。比如,提高农民工福利待遇保障水平,抓紧进行技能培训,及时调整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模式等等。但治本之策,还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只有真正把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上,保持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在谋求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端产业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产业链条,解决企业民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才不再是什么难事。

十字相乘法解数学题----------每年必考【加内特已阅】

十字相乘法解数学题

首先声明 不是本人的原创 就是觉得好 所以借用一下 感谢王萧乔!

十字相乘法用来解决一些比例问题特别方便。但是,如果使用不对,就会犯错。

(一)原理介绍

通过一个例题来说明原理。

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其中男生的平均成绩是75,女生的平均成绩是85。求该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方法一:搞笑(也是高效)的方法。男生一人,女生一人,总分160分,平均分80分。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二:假设男生有A,女生有B。

(A*75+B85)/(A+B)=80

整理后A=B,因此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1:1。

方法三:

男生:75

女生:85

男生:女生=1:1。

一个集合中的个体,只有2个不同的取值,部分个体取值为A,剩余部分取值为B。平均值为C。求取值为A的个体与取值为B的个体的比例。假设A有X,B有(1-X)。

AX+B(1-X)=C

X=(C-B)/(A-B)

1-X=(A-C)/A-B

因此:X:(1-X)=(C-B):(A-C)

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抽象为:

A

C-B

C

B

A-C

这就是所谓的十字相乘法。

十字相乘法使用时要注意几点:

第一点:用来解决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

第二点:得出的比例关系是基数的比例关系。

第三点:总均值放中央,对角线上,大数减小数,结果放对角线上。

1.(2006年江苏省考)某体育训练中心,教练员中男占90%,运动员中男占80%,在教练员和运动员中男占82%,教练员与运动员人数之比是

A.2:5 B.1:3 C.1:4 D.1:5

答案:C

分析:

男教练: 90%

2%

82%

男运动员:80%

8% 男教练:男运动员=2%:8%=1:4

2.(2006年江苏省考)某公司职员25人,每季度共发放劳保费用15000元,已知每个男职必每季度发580元,每个女职员比每个男职员每季度多发50元,该公司男女职员之比是多少

A.2∶1 B.3∶2 C.2∶3 D.1∶2

答案:B

分析:职工平均工资15000/25=600

男职工工资 :580

600

女职工工资:630

男职工:女职工=30:20=3:2

3.(2005年国考)某城市现在有70万人口,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现在城镇人口有()万。

A30 B 31.2 C 40 D41.6

答案A

分析:城镇人口:4%

0.6%

4.8%

农村人口:5.4%

0.8%

城镇人口:农村人口=0.6%;0.8%=3:4

70*(3/7)=30

4.(2006年国考)某市居民生活用电每月标准用电价格为每度0.50元,若每月用电超过规定的标准用电,超标部分按照基本价格的80%收费。某用户九月份用电84度,共交电费39.6元,则该市每月标准用电为()度。

A 60 B 65 C 70 D 75

5.(2007年国考)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级为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A .84 分

B.85 分

C.86 分

D.87 分

答案:A

分析: 假设女生的平均成绩为X,男生的平均Y。男生与女生的比例是9:5。

男生:Y

女生:X

根据十字相乘法原理可以知道

X=84

6.(2007年国考).某高校2006 毕业学生7650 名,比上增长2 %.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上减少2 %.而研究生毕业数量比上增加10 % , 那么,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

A .3920 人

B .4410 人

C .4900人

D .5490 人

答案:C

分析:去年毕业生一共7500人。7650/(1+2%)=7500人。

本科生:-2%

8%

2%

研究生:10%

4%

本科生:研究生=8%:4%=2:1。

7500*(2/3)=5000

5000*0.98=4900 资料分析:

根据所给文字资料回答121-125题。

2006年5月份北京市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2.2亿元,创今年历史第二高。据统计,1-5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

汽车销售继续支撑北京消费品市场的繁荣。5月份,全市机动车类销售量为5.4万辆,同比增长23.9%。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汽车类商品当月实现零售额32.3亿元,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比重的20.3%。

据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统计,5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延续了4月份的高幅增长,持续旺销,零售额同比增长了50%。其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0.8%。同时由于季节变换和节日商家促销的共同作用,家电销售大幅增长,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6%。

121.北京市2006年5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百分比约为:

A.50.5%

B.58.5% C.66.5%

D.74.5% 答案:B

分析:(32.3/20.3%)/272.2。结果和160/270相当。接近60%。所以选B。

122.若保持同比增长不变,预计北京市2007年前5个月平均每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A.将接近255亿元

B.将接近280亿元

C.将接近300亿元

D.将突破300亿元

答案:C

分析:(1312.5/5)*(1+12.5%)。12.5%=1/8。(1312.5*9)/40接近300。

123.2006年5月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占家具类和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的比例是:

A.27.4%

B.29.9% C.32.2%

D.34.6%

答案:A

分析:两种方法。

法一:比较常规的做法假设2005年家具类所占比例为X。

X*(1+27.3%)+(1-X)*(1+60.8%)=1+50%

X=32.2%。

[32.2%*(1+27.3%)]/ [32.2%*(1+27.3%)+(1-32.2%)*(1+60.8%0)]=27.4%

整个过程计算下来,至少5分钟。

法二: 十字相乘法原理.最快.家具 27.3%,近似为27%;

建筑60.8%,近似为61%。

家具: 27%

11%

50%

建筑: 61%

23%

家具:建筑=11%:23% 大约等于1:2。

注意这是2006年4月份的比例。

建筑类2006年所占比例为:1*(1+27.3%)/[1*(1+27.3%)+2*(1+60.8%)=1.27/(1.27+3.2)=1.27/4.5=28%。和A最接近。

1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I.2006年1-5月份北京市每月平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5%

Ⅱ.2006年5月份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电类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的增长率相比较,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最快

Ⅲ.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类销售量约为4.36万辆

A.仅Ⅰ B.仅Ⅱ

C.Ⅰ和Ⅱ

D.Ⅱ和Ⅲ

答案:C

分析: 1-5月份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5%。说的是累计增长。因此Ⅰ错。Ⅱ正确,文中直接找答案。5.4/(1+23.9%)约等于4.36。

125.下列说法肯定正确的是:

A.2006年前5个月中,5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高

B.2006年5月,几类商品的零售额都比前4个月高

C.2006年5月,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零售额比前4个月都高

D.至少存在一类商品,其2006年前5个月的零售额同比增长不高于12.5%

答案:D

篇3:公务员11省联考申论真题精析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水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 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针对这种观点, 参考给定资料, 写一篇文章, 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

要求: (1) 自拟题目, 中心明确, 观点鲜明, 联系实际。 (2) 说理充分, 结构完整, 语言流畅。 (3) 不少于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本题要求针对“用水应该是低价的”, 结合给定资料, 写一篇文章, 对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进行阐述。因此, 本题属于“引申论

首先, 必须确定“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这个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其次, 必须明确“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知, 加快推进水价改革,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 实施“阶梯水价”。这个基本思路与“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观点是冲突的。在论证过程中, 可以通过批评错误的观点来确立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基本思路的合理性。

因此, 文章不能凭自己想当然谈论水价改革问题, 必须紧贴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所谓观点鲜明, 就是要符合资料中体现的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导向。所谓联系实际, 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 摆事实、讲道理, 用事实说话。

最后, 要求总字数不少于800字。所谓不少于800字, 就是说少于800字肯定不行, 但也不要超过太多, 以控制在浮动5%~10%为好。

第二步:阅读给定资料, 理顺逻辑关系, 拟订提纲

根据前面的审题, 以及对给定资料的阅读可知, 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实施“阶梯水价”。实施“阶梯水价”, 旨在提高用水效率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 文章的标题必须围绕这个基本思路来确定。可以表述为:

(1) 对策式:水价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阶梯水价; (2) 目标式:实施阶梯水价, 推进水价改革。

按照申论五段论的“引、议、申、策、合”结构, 拟订提纲如下:

大标题:实施阶梯水价, 推进水价改革

第一段: (引) 引用所给材料, 从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说起。

第二段: (议) 提出“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观点, 分析后果和原因。 (申) 提出推进水价改革的问题。 (过渡)

第三段: (策) 阐述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第四段意义1:阶梯水价让多用水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有利于促进其节约用水。第五段意义2:阶梯水价还可以促进雨水收存、污水再生和中水利用。

结尾: (合) 只有实施阶梯水价, 才能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三步:选用材料, 表达成文

到了这一步, 有的考生可能会遇到材料选用、文字表述方面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善于引用、整合“给定资料”中的文字表述以及前面作答的问题答案。另外, 开头、过渡和结尾也可以模仿优秀范文的样式。

【例文1】

(引) 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然而由于我国水价偏低, 人们大量用水不心疼, 导致许多人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不强, 长期养成了不良的用水习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水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议)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 水是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 因此用水应该是低价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诚然, 提供优质低价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 但是, 我国长期以来水价低于成本价的现象普遍存在, 没有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水环境治理成本, 导致目前水资源浪费相当严重, 水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可以说, 低水价是造成水浪费的重要原因。因此, 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 (申) 加快推进水价改革。

(策1) 当前国家水资源价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施“阶梯水价”。所谓阶梯水价, 就是将水价分为不同的阶梯, 在不同的定额范围内, 执行不同的价格。使用水量在基本定额之内, 采用基准水价, 如果用水超过基本定额, 则超出的部分按另一阶梯的水价标准收费。阶梯式水价分为增阶梯式和降阶梯式水价两种。增阶梯式水价指随着用水量的增多, 水价越高;降阶梯式水价则相反, 用水量越大, 水价越低。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 必须采用增阶梯

(策2) 实施阶梯水价可以让多用水者付出更高的代价, 有利于促进其节约用水。城市用水量价格弹性系数研究表明, 水价每增加10%, 需水量将下降3.8%。据分析, 水费支出占家庭收入1%时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大, 占2%时开始关注水量, 占2.5%时注意节水, 占5%时认真节水, 占10%时考虑水的重复利用。由此可见, 阶梯水价是用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的重要工具, 应该科学地加以利用。

(策3) 实施阶梯水价还可以促进雨水收存、污水再生和中水利用。中水利用一方面为城镇供水开辟第二水源, 大幅度降低“上水” (自来水) 的消耗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下水” (污水) 对水源的污染问题, 从而起到保护水源、水量的作用。因而对于我国短缺的水资源而言, 非常适合。

(合) 总之, (呼应论点) 推进水价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阶梯水价。 (上升到政策高度) 只有实施阶梯水价, 才能促进节约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和提高用水效率,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真题2】

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 请参考给定资料, 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

要求: (1) 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 说明为什么要节水。 (2) 简明、通俗, 利于老百姓理解。 (3) 不超过400字。

第一步:审读作答要求

本题的作答要求有些复杂。因此, 在作答时必须对题干的各方面要求进行认真审读。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 要明确给定的虚拟身份;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这就决定了所拟写的材料要立足基层、实实在在。

其次, 要明确所拟材料的用途:所说内容必须是与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 一定要通俗易懂, 利于老百姓理解。这与题目的作答要求是一致的。

第三, 要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 说明为什么要节水。这是题目特别强调的一条作答要求。这条要求表明, 必须首先拿出一定的篇幅去告诉社区居民“为什么要节水”。

第四, 要明确本题作答的文本题材:是一份节水的宣传材料。所谓宣传, 就是通过阐明某种观点, 使人们相信并跟着行动。在本题中, 就是通过阐明“为什么要节水”的观点, 从而让社区居民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自觉地开展节水行动。

为了增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 提高宣传效果, 宣传材料可以采用“公开信”的形式。

第二步:理顺逻辑关系, 整理思路, 概括成文

既然是宣传栏上的宣传材料, 观众是社区居民, 那么, 大标题应该醒目, 突出宣传主题, 可以是: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开头的称谓应该比较亲切, 可以是:亲爱的社区居民朋友们。

当然, 本题对宣传材料的格式没有明确要求, 作答思路是, 引言+为什么要节水+应该怎样节水。

【例文2】

亲爱的社区居民朋友们:

我国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严重不足。然而目前许多居民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不强, 长期养成了不良的用水习惯:水价偏低, 水费支出占居民可分配收入的比例很小, 大量用水不心疼;大部分居民没有实现一水多用, 用水效率不高;绿化用水、道路用水等公共用水还是使用纯净的自来水;非节水型水嘴、水箱、抽水马桶等用水器具大量存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用水浪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节约用水的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每个人都节约一点水, 累积下来就是很多水了。因此, 广大居民必须提高节水意识, 无论是在家中、工作单位和公共场所都要注意节约用水, 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只要每个人都从我做起, 注意使用节水器具, 坚持一水多用, 珍惜每一滴水, 就一定能够形成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社会风气, 让有限的水资源满足我们生活和发展的需要。

××街道办事处■

篇4:浅析公务员培训之申论写作

关键词:申论;客观性命题;理性表述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28-1

笔者处于“申论”教学研究第一线,深切地认为,作为一种测试、选拔国家公务员综合素质的新型文体,“申论”更能体现写作学科内在的务实、创新本质。没有多写多练固然不可能写出规范的申论,但如果没有搞清楚“申论”这个文体的本质特征,则无法有针对性地写、练。

一、申论是什么

严格地说,“申论”一词,取自《论语》的“申而论之”。从字面上理解,“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表明、申述、引申,二是根据给定材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开拓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论”的含义较多,主要有二。一是议、议论。《说文》:“论,议也。”段玉裁注:“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二是含有深思、谋虑的意思。《周礼.考工记.序》:“或坐而论道。郑玄注:“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合起来,“申’,可以理解成申述、申辩、申明,“论”则是议论、论说、论证,“申论”也就是对某个问题阐述观点、论述理由,合理地推论材料与材料、观点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申论”说到底就是根据公务员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借鉴我国古代“对策”(策论)的某些特点,专门用于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应试文体。

二、申论蕴含的写作规律

(一)客观性命题及其要求与意图。

1.命题要求。

客观性命题与考察的目标相一致。“申论”的命题是客观的,但其背后潜藏着出题者的主观要求,即“申论”考察的目标是什么?对此,《考试大纲》有明确规定:“申论,主要是通过应考者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试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由此可见,申论考察的目标是明确的,针对性很强。

它主要考察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主要是通过应考者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和提供的可行性方案来体现的。从这一角度看,考察的目标与测试的命题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目标与试题二者都有具体的针对性。

2.命题意图。

命题意图是作答的依据和切入点。在“申论”的客观性命题背后不仅潜藏着主观要求,也潜藏着出题者或隐或显的意图。命题角度不同,答题也应有不同的针对性。综观几年来的“申论”试题,其主体部分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供料写作”,而所供材料又都是涉及國计民生、带有普遍性、为来自各方面的考生所熟悉的情况。可见,从命题意图的角度看,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应考者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

1.思考性的评判阅读。

面对“申论”所给定的材料,有人阅读后奋笔疾书,有人心中茫然,半天写不出一个字。这的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阅读缺乏思考与评判。其表现是,阅读时要么简单地就事论事,因而把握不住各类材料之间的联系、类别、性质、主次。那么如何进行思考性的评判阅读呢?笔者提供如下具体方法:、

一是理清材料内在的组合方式。纵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申论考试的材料,其组合方式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材料是按照所反映事件(或案例、社会现象)的性质来摘录、组装的,其中各个子材料之间是一种并列的关系。第二种,材料是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来组织的。其中各个子材料环环相扣,共同讲述某一社会事件。它具有案例的某些特点。

二是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阅读纵式组合的材料,可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梳理材料内容。阅读横式组合的材料,可采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把讲述“相同”内容的材料归口合并在一起,来理清其逻辑关系。

三是区分材料的主次关系。1 500 ~ 3 000字左右的材料,文字较多,内容复杂,这就需要筛选。筛选必须根据客观性命题所潜藏的要求与意图来进行。思考性评判阅读的重点是那些与客观性命题所潜藏的要求与意图关系紧密的子材料,对不很紧密的、次要的材料,作一般了解即可。

最后,就是对重点子材料的圈点与精读、归纳与概括。

2.理性化的文字表述。

“申论”作答时,无论是概括内容、提出方案,还是进行论证,都应当统筹考虑,前后衔接。概括的过程,既是熟悉资料的过程,也是分析、判断的过程;提出方案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进行思辨的过程。必须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并彼此印证。

第一,概括问题。首先,要充分注意题干的指令性要求。“概括主要内容”与“概括主要问题”,其区别是明显的。而字数规定,或是150字,或是350字,也不可忽略。当然,还有说话的“身份”要求等,也要注意。其次,要学会抓关键问题。

第二,提出方案。首先,个人定位要准确。仔细审定客观性材料为考生设定的身份—虚拟身份,否则,身份定位错了,提出的问题一定“走偏”。其次,善于针对问题提出意见或办法。尤其是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时,一定要用“自我”设定的“身份”去抓住要害,逐步展开,切忌面面俱到,舍本求末。第三,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或办法(措施)要有可操作性。

第三,论述问题。首先,要抓住给定材料中一个应该“申而论之”的大问题,发表见解;其次,要有一个明确的题目和鲜明的观点。确定什么题目,与背景材料提供的空间和“申论”所要求的字数限制都有关系。由于时间和字数的限制,一二千字的申论,只能紧抓要害问题,阐述清楚。鲜明的观点是“申论”的灵魂。一篇“申论”意义的大小,价值的高低,主要在这里体现。第三,就是详实的阐述和论证。事实与道理的有机结合,是增强“申论”说服力的一项最基本的原则、要求和方法。事实是说理的依托、由头或论据,说理则是对事实本质的理性的开掘、分析、推理、引申和发挥。理从事出,虚实结合,是增强申论的理论色彩与说服力的奥妙所在。

参考文献:

[1]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编委会.申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李学勤.周礼注疏: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刘姗.文心雕龙·论说[M].周振甫,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篇5:公务员考试万能句型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济委员会 教育局

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

民族宗教事务局

公安局

监察局

民政局

司法局

财政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国土资源局

建设委员会

规划管理局

交通委员会

水务局 农业委员会

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商务局

文化局

卫生局

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审计局

环境保护局

广播电视局

体育局

统计局

新闻出版局

工商行政管理局

质量技术监督局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旅游局

机关事务管理局

信息化办公室

外事办公室

侨务办公室

法制办公室

城市管理局

房产管理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税局

地税局

气象局

防空办公室 安监办 信访局 台湾事务办公室

公检法分工

三者的分工是:

《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相互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的执行法律。” 关于各专门机关的分工,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作了明确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查,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是国家的司法机关。它们总的任务是打击敌人,惩治犯罪,保护人民,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三个机关既分工负责,又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机关,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在刑事诉讼中,有侦查、拘留、预审和执行逮捕的权力。比如讯问犯罪嫌疑人、证人和被害人;勘验作案现场,检查、搜查犯罪嫌疑人,搜查可能隐藏罪犯、罪证的处所;扣留物证、行证进行鉴定,对应当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等。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检察权。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检察院有权决定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和是否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有权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在审判阶段,检察机关派人出庭支持公诉,并且监督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它的任务是审理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的审判阶段,人民法院有权决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适用刑罚,以及适用哪一种刑罚。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可以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时,有权做出判决或裁定。判决或裁定生效后,如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另一方向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时,人民法院可

以采取强制措施。

上级法院与地方法院之间的关系

篇6:公务员申论句型

申论写作一直是考生比较重视的事,因为申论写作占了比较大的分数比重,所以考生要多花些时间,多练习练习申论写作。以下是整理的一些精选的申论范文,供考生参考!

建筑是城市之魂

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如果说红墙金瓦的故宫展现了北京的大气磅礴,那么十里洋场的风光则是上海外滩发展的写照。截至2014年,我国位居世界遗产名录第二,而这些世界遗产则大都是古代建筑。纵然历经千年洗礼,这些建筑仍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辉煌,它们是城市真正的灵魂。

建筑记载城市文化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则是这座城市文化的载体,二者宛如并蒂莲,承载着城市形象和文明的传递。南京乌衣巷狭小幽静,最初仅为三国时孙权驻兵之地,只是由于东吴军队身着黑衣,故以“乌衣”为名。但是后来居住于此的王导、谢安协助东晋立国,王羲之、谢灵运脱颖而出,使得此地成为文人骚客千百年来竞相凭吊、怀念昔日王谢风流的圣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不但是南京建筑的代表,更是两晋历史的写照,这座小小的建筑记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

建筑蕴含城市发展魂。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建筑直接山寨国外经典设计,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脱离城市发展的灵魂,这些建筑就难以融入城市整体。反观北京,故宫始建于明,修缮于清,昔日的设计依据《周礼》,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宫殿风格,其中蕴含着两朝古都中皇权的威严气派。如今,北京的设计别出心裁,国家大剧院居中而立,央视新大楼拔地而起,国家体育场放飞梦想。这些充满时代气息与发展期望的建筑,是对北京腾飞梦想的最好诠释,它们寄托着发展创新的战略思考,其自身寓意蕴含着市民对城市发展的期许。

建筑彰显城市风向魂。近年来,世界最高、建筑最快这类字眼在我国各地的地标建筑中频频出现,希望以此展现城市的独特风格。其实,城市是人们生活之所,高大上的地标固然美观,但与生活关联不多。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建筑发展提出了人性要求,而十八大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更是对建筑未来的指引。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节能环保建筑不断增多,绿色建筑渐受关注,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而诸多地区更是将昔日恢宏雄伟的地标规划改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一切都是在告诉着我们城市建筑的转变彰显着城市发展的最新风向。

篇7:公务员申论句型

本次公务员文集上传了所有公务员复习秘笈,包括行测和申论。大家直接搜索“公务员复习行测秘笈:”或者“公务员复习申论秘笈:”即可搜索到所有资料秘笈,每一份都是极品资料,看完如果上不了公务员,你来找我!

【背景材料】

6月26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表示,在1999年至2010年之间,北大校友中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连续三年高居内地高校首位。该俱乐部由北京大学校友会连同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等八位北大校友共同发起,旨在搭建“富而有道”的企业家平台。

在大学问题和问题大学日益严重的当下,周其凤校长此番言论很容易引起质疑和批评。大多数人认为大学应该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精神和良好道德风尚,大学如此高调宣扬“造富排行榜”,是否会引导学生追求“拜金主义”?北大因其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培养出众多企业精英,是不是也可侧面反映出我们的高校培养学生模式的多样化呢?但是其他高校并没有取得如此辉煌成绩是由于自身的问题还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呢?事件背后带给我们的反思也许应该超越事件本身,不如淡定看待这条新闻,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反思上会更可取吧。

【题目】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上表示,在1999年至2010年之间,北大校友中诞生了79位亿万富豪,连续三年高居内地高校首位。对于周校长此番言论你有何看法? 【范文】

对于周校长的这番言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从周校长的发言中我们看到北京大学培养出了众多企业精英,在各自行业为社会做出经济贡献是令人欣慰的。但是,这番高调言论也会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并且反映出了我国教育体制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经验分享:行测、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非常大,时间非常紧,考试时甚至要在几分钟内清晰阅读上万字的试题,如果不能提高效率,无论是复习还是考试时间都肯定不够用,这样去考试必定死路一条。我特别建议大家学会快速阅读的习惯,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如申论),把我们的速度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样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够补充海量的知识。《行测》的各种试题都是考察学生的思维,大家平时还要多刻意的训练自己的思维。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非常高,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赢得考试。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特别是在学习速读的同时,再学习一下思维导图,对于《行测》的各种刁钻试题都能得心应手的应付。我在去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非常的高。我读大学的成绩不怎么好,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让我去看看试题,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是功不可没的。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练20个小时左右就差不多了,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认真练习,练上20小时之后,很快就能够看到明显的效果!秘笈哦!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让大家多走捷径。最后记得一定要多看事实政治,多做多练一定是王道!按照我文中所说的,进行逐一突击!成功就在对岸!

第一,对于北大取得的成就应当给予肯定,因为北大不仅培养出胡适、茅盾等文学大师,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也培养出来众多的商业精英,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这也反映出北大“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校训,表达出北大培养学生模式的多样化,充分释放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并加以引导才会造就各行各业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周校长该番言论是在企业俱乐部成立仪式上发表的,是希望鼓励更多的优秀校友能够在自身收获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多做奉献。

第二,我们同时应当看到北大校长如此高调宣扬造富人数,在一定程度上也宣扬了“学而优则富”的思想,可能引发一些学生错误价值观的树立。

而从更深一层次看,北大育人的累累硕果,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会对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之所以产生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点,家长和学生对于名校的过高推崇,学生希望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期望全部寄托于环境,而忽视自身的锻炼是得不偿失的。

第二点,学校之间缺乏互帮互助,缺乏交流。学校作为公共资源应当为整个国家和人民服务,是合作的关系而不应该是竞争的,然而学校不仅向教育主管部门争抢教育资金,而且争抢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这也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第三点,国家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并且教育资源分配政策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对于名校资金和政策更多的倾斜从根本上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

针对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原因,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点,家长和学生应当一定程度上转变就业观念,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不应当过于依赖学校的名气,因为“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第二点,学校之间应当加强交流,达到每个学校通过交流都能正确的定位自己。高校不仅要追求建成综合性大学能设立多少专业,更应当根据本校特点建立自己更多的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机制上敢于创新,多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才能保证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色教育资源。

篇8:公务员申论句型

201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已经于2013年4月14日结束, 此次考试不同于2012年广东省分县级以上、乡镇职位两次招考, 分开考试, 而是同时进行招考, 职位仍分为这两个部分。虽然不同岗位同时进行考试, 但是其申论考试内容根据职位分配分为三类试卷, 申论一为乡镇农民和异地务工人员, 申论二为乡镇大专以上及三支一扶村官, 申论三为县级以上 (含省直、公检法等)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特点较为明显, 本文就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进行分析。

一、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三套申论题目设计凸显职位差别

通观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不难发现, 其申论命题根据职位不同, 在题目设计上也有差别化的体现。如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面对的职位为乡镇农民和异地务工人员, 其申论题目设计采取三题模式, 作答字数总计900字, 题目设计为对策+概况。如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二面对的职位为乡镇、本地大专以上;支一扶村官、选调生、基层项目人员, 采取三题模式, 作答字数总计1100~1200字。而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三面向的职位是县级以上 (含省直、公检法等) , 其题目设计虽也是三题模式, 但作答字数总计1300~1500之间, 题目设计为对策+概况+作文, 难度差别显而易见, 体现出不同职位之间的区别, 难度来看, 申论三难度最大, 申论二居中, 申论一难度最小。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不论是2013年广东省考申论一, 还是申论二, 亦或者申论三, 都是三题结构, 第一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题主要考查了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论述题以策论型命题作文为主。

二、申论材料逻辑脉络清晰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在材料组织上, 脉络清晰, 易于考生把握材料内容, 阅读难度相对不大。如2013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材料围绕“农村留守家庭”“农村综合维稳”“农村农技推广”而展开, 脉络清晰, 一目了然。便于考生阅读材料, 把握要点。例如, 第三题, 根据材料3, 就揭岭县农村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撰写一份材料。

阅读题干, 审清题意。题目要求“根据材料3, 就揭岭县农村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撰写一份材料”, 从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点:一、作答范围为材料3;二、作答任务是就揭岭县农村留守家庭面临的问题撰写一份材料。要求中含有“条理清晰”, 因此要注意答题结构。另外, 要注意篇幅不超过500字。

三、申论主题选择紧贴广东省情

纵观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 不难发现, 其申论题材选取均紧密结合广东省情,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2012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结合广东省开展的“三打两建”行动, 考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结合广东省职业病问题全国最为突出、防治形势严峻这一省情, 考查职业病防治。

同样,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三结合广东外来人口众多以及湛江等地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等社会管理新模式这一省情, 考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该根据题目中“条理清晰”的要求, 考生还应按照一定结构组织答案。首先, 要对“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进行总结。材料中提到的“‘网格化’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增加一级更小的基层管理单元, 而是改写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可以用来作为总体概括。其次, 分别归纳特点。

此外,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一聚焦农村发展中的农技推广、农村维稳、农村留守家庭等问题, 材料亦选取广东南山镇等极具本省特色的相关案例, 紧贴广东农村发展的实际。

由此可见,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仍然延续广东以往的命题风格, 紧贴广东省情。

四、申论材料字数较多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字数与国考和其他省市相比, 明显偏多。近年来, 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所提供的材料字数大约为6000, 如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材料的字数约为6400, 2010年约为6500, 2011年为7000左右, 2011年8500字, 2013年达到9000多字, 同时考试时间也不是国考的2.5小时, 而是120分钟。要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阅读这八九千字, 还要书写近2000字的文章, 是相当不容易的, 这也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理解是做好申论的前提条件, 考生要想在申论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首先得突破这一关。

五、结语

总之, 广大考生应该把握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生特点, 有的放矢, 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功。

摘要:201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已经于2013年4月14日结束, 此次考试不同于2012年广东省分县级以上、乡镇职位两次招考, 分开考试, 而是同时进行招考, 职位仍分为这两个部分。本文结合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就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

参考文献

[1]胡宗哲, 童成莲.思维导图在申论考试中的运用[J].秘书.2009 (08) .[1]胡宗哲, 童成莲.思维导图在申论考试中的运用[J].秘书.2009 (08) .

上一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下一篇:人事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