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奉献在希望的田野

2024-05-22

青春奉献在希望的田野(通用10篇)

篇1:青春奉献在希望的田野

青春,奉献在希望的田野

高山缄默,自有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是一种高远。流星虽短,却划出生命的绚烂,满山枫叶,只有秋后,才显示出生命的美丽。

---题记

曾经有人说过:有一种生活,你不曾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不曾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不曾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将青春奉献在希望的田野,只因为年轻,我无怨无悔。

2009年,我告别了繁华的都市,告别了有着父母丰厚羽翼庇护的生活,告别了懵懂的少年时光,带着一张还有些稚嫩的面容来到了最朴实无华的农村。我踏进任职村的大门,一种强烈的反差迅速升腾,没有灯火烂漫的夜景,没有浪漫迷人的咖啡屋,更没有时尚潮流的朋友,只有简陋的办公设施,陈旧的桌椅板凳,难道这就是我梦寐以求、奉献热血、挥洒青春的舞台吗?那一瞬间,我彻底迷茫了„„这时镇领导的那意味深长的话语仿佛又在我的耳边响起:“农村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但那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地方„„”既然来了,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绝不能辜负各级党委的殷切希望。我当时啥也没多想,凭着自己一股倔强的性格,开始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走访。在支部的指导下,开始主持各种会议,听取党员意见、征求群众建议。几个月下来村里人、事、田、土、山、水基本做到了胸中有数,也深入了解了村民们所思、所想、所怨、所盼,逐渐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农民化”的结果使我很快就取得了村民的信

任和支持,他们不再认为我这大学生“村官”是来“吃吃农家饭”、“喝喝矿泉水”、“看看风景”、“走走过场”的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层基础,好的工作成绩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参加工作以后,我主要在办公室做辅助工作,干的也是些打印资料、收发传真、接打电话这样的小事情,比较琐碎繁杂。开始的时候,有一种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总觉得自身的才干不能充分发挥。但随着工作的展开,我慢慢认识到,小事情是大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大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比如,收发文件、下发通知虽是小事情,却体现着对工作的责任,一旦出了差错,就会造成大问题;简单一句问候、给群众倒一杯热水虽是小事情,却能拉近与群众距离,群众就会觉得你是自己人。在工作的快一年时间里,我用完厚厚的3个记录本,记录了工作的点点滴滴,也记录着要甘于做小事、善于做小事的心得体会。古人讲:“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学生村官下到基层工作,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克服孤芳自赏、好高骛远、功利浮躁的现象,真正做到事不嫌小、事不厌烦,珍惜每一次学习锻炼机会,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历练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农村工作是繁杂的,但也是快乐的,在这个平凡而不平庸的工作岗位上我感受了许多的不平凡,收获了工作经验,拓宽了工作视野,提升了工作能力。“风起云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记得著名作家魏巍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在我们的时代里,任何平凡的工作,都具有不平凡。在农村基层工作,就意味着奋斗和奉献,我们个人能做的也许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我愿意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为祖国的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基层的工作也许没有大风大浪,也许不能轰轰烈烈,但是平凡的岗位正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我坚信,在农村这片土地上,踏着前辈的足迹,带着对农村广阔土地的深切热爱,我们定能步履坚定,不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在基层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书写人生美丽的诗篇!

篇2:青春奉献在希望的田野

——记沅陵县09届优秀大学生村官种豆得草

他,是全村群众的服务员,饱含着一种回馈亲人的责任,每天不知疲倦的为大家忙碌,从琐碎的服务中和村民打成一片,让青春在田野中尽情升华。

他,是产业发展的引导员,村民从他那里学到了壮大增收磁业的农业实用技术,转变了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性,使旅游支柱产业初具趋形。

他,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员,在由他牵头开展的文明卫生村庄创建活动,使群众在欢乐中学习了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将先进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了群众的心间。

他,就是沅陵县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明溪口镇陈家溪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种豆得草。

进村之初,他就在日记中写道“我是在村里长大的,现在回家乡做村官,就是要从小事做起,努力服务好全村群众”

2009年9月,从湘南学院毕业的种豆得草经招考到沅陵县明溪口镇陈家溪村担任了村干部,成了该县第二批 1

大学生村官之一。为了让村民尽快熟悉自己,种豆得草就将自己当作普普通通的村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村里有了分发宣传资料之类的事情,他总是主动揽下这个活。他一边向村民讲解宣传资料上的内容,一边向村民介绍自己的情况。不到10天时间,村民都知道村里来了一位热心的大学生“村官”。他也感受到了民风的淳朴,认识了幽默风趣的村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哪家娶媳妇,哪家嫁女子,哪家生了小孩他都会很乐意的跑前忙后,干些打杂的事儿,使自己真正成了村里的一员。2009年,该村农网改造工程接近尾声,但是由于没有及时摸排电杆位子和户舍实际情况,引起了部分村民强烈不满,直接影响了该村农网改造进程。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种豆得草与村干部一道走门窜户,向村民做沟通和解释工作,对农户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足额准时赔偿保证,解除了村民后顾之忧,确保该村最终成为我县第一个竣工的村。

在实际工作中,种豆得草始终秉承“用一颗真心换一份热情,用一份热忱换一份信任,用一份执着换一份感动”的工作方式,心系群众,心忧百姓,处处为民着想,逐渐改变了该村以往干群关系紧张局面。201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入其来的大雪,彻底割断了该村与外界,以及与各个村民小组之间的联系,为了及时将上级部门发放的救济物资送到困难群众手中,他与村干部一道不畏艰难,四肢皆用,连滚带爬,硬将每件棉被、衣物和慰问金亲自送到困难户手中。当家住黑木界组的残疾老人曹中树接到他们送来的慰问金和御寒物资时,一时感动地满眶热泪,老人家说:“你们真是党的好干部”。这一做法也得到了村民高度赞扬。正是他这样从小事做起,服务于全村群众的做法,为他的工作打开了场面。于是,群众再也不叫他“田书记”了,而是亲切地称呼他“小伙子”。不少村民与他做起了朋友,碰到什么事,总爱找他商量。村民高兴地说:“村里来了大学生村干部,我们都喜欢他,有他在,村里都有了朝气,各项工作也都上了新台阶。”

2009年底,他在全村党员干部及群众代表大会上说:“既然选择了农村,就得用事实证明大学生‘村官’价值,就得用成绩对得起‘村官’名号”。

陈家溪村地理位臵优越,森林旅游资源丰富。如何进一步提升该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是他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2009年“十一”国庆期间,种豆得草主动放

弃节假日,与张忠保、张明建、黄春生三家负责旅游接待,主动向来往的游客详细讲解该村有关旅游资源方面知识,征求旅游接待等相关问题解决办法,并及时反馈给负责接待的农户。通过与农户、游客的交流沟通,逐步理顺了该村旅游发展思路,极大促进了该村旅游产业发展。据统计,种豆得草入村以后,前来旅游的游客增加了五成,仅今年上半年来村旅游的就达6000多人次,为村民直接创收12万元。

种豆得草还充分发挥自己所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长,主动做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的维护工作。只要是对村民有益的,对村级发展有用的资源,他都及时从远程教育平台上下载下来,积极组织村民观看,这使村民不出门就可以知晓实时动态,不出户就可以学到农业实用技术。与此同时,他根据群众养殖蜜蜂、山鸡缺乏相应技能的实际,便主动与农业、畜牧等部门联系,邀请相关专家进村现场辅导,一方面解决了养殖户遇到的技术难题,一方面也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在他的协助下,帮助陈道进成立了该村第一家养蜂合作社,发展蜂箱100口,山鸡养殖大户8家,户平增收达5万元左右。

村民都说,象种豆得草这样的村官,他们太需要了。

在2010年9月召开的沅陵县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上,他说:“解决群众增收难题的同时,更要注重群众素质的提高,村官之路仍很漫长”

从2009年10月开始,采取以陈家和张家两个村民小组为中心,其他11个村民小组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创建陈家溪生态文明卫生村组活动和陈家溪村容村貌整治专项活动。为有力推动此项活动顺利开展,种豆得草与村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共同努力从县、镇两级各部门争取近10万元项目资金,前后组织村民200余人,对村部至竹内坡路段进行绿化和卫生整治,共种植各类树种近2000棵,绿化面积10余亩,创该村历年植树量新高。同时,对村部、村停车场和村内两座钢构人行桥进行了整修,深受老百姓和过往游客的称赞。

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他又积极引导村民从物质富裕走向精神富裕,抓起了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他借助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通过发放宣传单、邀请县直机关“三下乡”、联络在校大学生进村支教调研等

活动,丰富村民的生活,宣传先进文化。让群众在欢乐中学习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将先进文化的种子撒到了群众的心田。他在村里还负责换写几块大黑板,有心计的他把板报分成政策法规、致富信息等多个栏目,写上群众想看爱看的内容,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他还带领村民大搞农村环境卫生,使新城庄村真正成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让村民和城里人一样生活在一个既干净又温馨的环境里。

篇3:在希望的田野上

盘古开天地, 炎黄立根基。我国是世界上畜牧业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与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恒河流域同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心地带, 为我国农牧业文化的摇篮。

四月, 囿有见杏, 桃李芳菲。五月, 畜兰为沐, 蠲除毒气 (《夏小正》) 。我国古代驯养家畜、家禽的起源是相当早的, 传说“皇帝……淳化鸟兽虫蛾 (《史记·五帝本纪》) ”, 实际上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殷商甲古文中, 已有马、牛、羊、鸡、犬、豕六畜的全部名称, 可见当时已经六畜俱全、普遍饲养了。同样是在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猪的阉割记载, 《易经》:“豕之牙吉。”《礼记》上也提到:“豶豕曰刚鬣, 豚曰腯肥”。《周礼》记载:“兽医, 掌疗兽病, 疗兽疡。”相畜术和兽医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发轫, 当时兽医的医疗方法是:“灌而行之, 以节之, 以动其气, 观其所发而养之。”三人执牛尾, 踏足而歌的葛天氏之乐更是一组反映生动活泼的上古农牧生活的组歌。

在这个充满希冀的季节里回眸与展望, 历史悠久的畜牧业画卷仿若一部中华文明的史书。雨生百谷, 化育万物, 黑土地是神奇多彩的, 她是所有陆地生命的家园。光阴荏苒、千回百转, 广袤富饶的黑土地一次又一次地奏响了田园牧歌交响曲……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一曲深情真挚的颂歌, 传达出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篇4: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青春

她,愿做教学的创新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侯稚群清醒地认识到,农民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他们对生产生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已经形成较固定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所以在授课时不能以权威、指导者自居,而应该作为“被咨询者”、“助手”。因此,她常常使用“范例教学”的方法,将平时与农民的交谈中、入户指导中碰到的事例进行汇总分析,以实物演示、图画演示、语言描述等手段,引导农民“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继而一起探讨制定解决方案。侯稚群认为,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把问题带进课堂,通过课堂上“议”的过程,才能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农民朋友来共同解决问题,而对于得出的解决方案,她还鼓励农民们去“尝试”。一次,她在指导农民使用自制糖醋酒液诱杀害虫时,就邀请了尝试过的农民上台谈谈使用效果及感受,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侯稚群深知,成功源于细节。在进村授课时,有的农民朋友会领着家中的孩子来听课,这样一来,不仅会扰乱课堂秩序,还会影响其听课专注度,碰到孩子吵闹甚至还会离开课堂。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侯稚群每次下乡上课,都会提前准备一些糖果,看到孩子打闹就会分发给他们,这样做既安抚了小朋友,也使带他们来的农民朋友能够安心听课,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侯稚群认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上,传递知识不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应该转变为“适应变化和学习”,即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知道如何进行学习的人。从农业范畴上讲,农广校将来需要培养的应该是新型职业农民,要按照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经验去塑造他们,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他们成为今后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她,愿做农民的引导人。侯稚群常说“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应该去学习什么、去培训什么”,一次,她发现个别农户施肥比较粗放,甚至有些生理病害还往往误用杀菌剂来进行防治,不仅增加投入成本还易产生药害。侯稚群坐不住了,她赶紧收集农业污染、土壤肥料、惠农政策等相关信息,并结合近年来本地区推广使用的测土配方技术,利用信息服务平台“农民一点通”,引导农民充分使用设在村委会内的自助查询系统,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培训。授课过程中,侯稚群手把手地指导农户如何自助查询自家田块的丰缺情况以及查看专家提出的施肥配方建议卡。她还仔细介绍推广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通过合理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环境污染。侯稚群从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大形势出发,从农民实际困难、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开设新的课程,多年来,她陆续开设了有机农业、蔬菜农药安全使用、绿叶菜栽培技术、番茄栽培技术、测土配方与施肥技术、瓜果栽培工、农业保险等专业课程,除此之外,她还根据农民生活实际需求开设了信息化“入门篇”、家电节能、急救知识普及、居家养老指导等非农领域课程,深受当地农民朋友的欢迎。

她,愿做农民的贴心人。多年来,侯稚群不但利用多媒体技术自制演讲稿,使授课内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便于农民接受,她还根据农民年龄偏大、记性不好的特点,自制“明白纸”,人手一份进行发放,以便提高农民培训的长效性。每年由她制作并发放的“明白纸”就有上千份之多。侯稚群还常常利用下乡授课与技术指导的机会,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倾听农民需要,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2010年7月的一个晌午,天气燥热,可心里惦记着金汇镇残疾帮困对象徐阿姨的她还是顶着烈日去送有机肥料和新型农药。一次,侯稚群在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时了解到了徐阿姨家的难处:“我们都是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农资店都开在镇上,每次买点什么都要麻烦邻里帮忙带,有时邻居忘了也只好算了,往往会错过施肥防病适期”,从这之后,侯稚群不单进行技术指导外,还经常性地帮徐阿姨家捎带农资和其他物品。徐阿姨对此非常感动,那天临走时,她拿出了自家种的菜瓜,硬是塞给了侯稚群,“天太热,老师您一定要拿着,就当路上解解渴吧。”

她,愿做农民教师的培育员。侯稚群深知,农民培训工作不能光靠农广校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学科技、用科技带头人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因此这些年来,她借助工作之机培养了许多从业人员和技术骨干,他们分别在区、镇、村各条线上发挥着各自的贡献。一次,她聘请奉贤区庄行镇“金冠”蜜梨园园长、庄行蜜梨合作社理事长、庄行镇“梨王”夏仁火担任“教师”,请他来开展示范教学,进行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心贴心服务,结果一下子吸引了周边四十多位梨民踊跃前来,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她,愿做农民培训的宣传员。侯稚群认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但需要俯下身子实干苦干,对于农民培训工作的宣传介绍也至关重要,因此这些年来,她借助工作之机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报》、《奉贤报》、上海农业技术网、上海农村远程教育网、奉贤政府网、奉贤农业网、《奉贤农业》杂志等相关媒体上发表通讯百余篇,为农民培训工作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这项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事业,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区农口系统优秀信息员。

篇5:青春奉献在希望的田野

在希望的田野上激扬青春

———做一名合格广电人

渺小的个体,在呼吸之间,日日把自己的气息弥散于无垠的宇宙。短暂的生命,在一呼一吸中,时时让脉搏跳动的音律回荡在千百年的时空。于是,有了伟大,有了永恒-----

我们呼吸着,所以我们拥有生命。

有人问我,你认为电视他有呼吸吗?当然有。因为,电视他有生命。站在这样一个国际大平台上,处于新一轮发展起点的鹤壁电视人投入世界的怀抱。与国际媒体同行,吸纳世界文明之精髓和高科技之神韵,扬中华之气派,树鹤壁之风格。

立足全国,我们面临东部高速发展,西部快速开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率先在中部地区掘起我们东成四就、左右逢源、双向开放、承东启西、共谋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开拓创新之路,使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居高而声远。

形象是财富,形象是生命,形象是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想再塑广电人的新形象就要做一名合格的广电人。

那么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广电人?首先要有好的思想,好的观念。其次,要有好的精神、好的作风。再次,要有好的能力,好的素质。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要爱岗敬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要有新思路,要有新观点,要有新经验,走出人云亦云的被动模式,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鹤壁广电人团结向上、肩负着二十一世纪历史使命,他将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民族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异的作品鼓舞人”。

广电人。我钟情于这个称谓,我热爱这份事业。每当我走进广电大楼,就会感到温煦、感到力量、感到崇高、感到神圣。

篇6:爱心播种希望,奉献点亮青春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雷锋赞歌时时萦绕在耳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默默奉献。

记得有人说过:青春是一首略带忧愁的诗,纷纷扬扬播撒着梦的希望;青春是一片温情浪漫的花絮,清晰明快地飞舞在云里,青春的因子也许有些稚嫩,也许弱不禁风,但总有一天它将翱翔在自由而广阔的天际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青春,那就是我们心中最可敬雷锋叔叔!

雷锋,乌黑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透出智慧的光辉,嘴角上扬的弧度是他自信的体现。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人,他的事迹却被世人传颂,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他只活了22个春秋。虽然生命短暂,但他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社会,奉献给了人民。雷锋的一生中,服务他人的事情数不清。正如他自己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就是雷锋的实质,这也是演绎雷锋一生的经典名言。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还有一次出行,雷锋正在换车时,遇到了一位老大娘,要坐火车去儿子家。只见老大娘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袱正吃力的走着。雷锋得知是与自己一路的,便把包袱接了过来,扶老大娘上了车。下车后,他还帮老大娘东打听,西打听的走了两个多小时找到了大娘的儿子家,老大娘感激万分。

„„

就这样一庄庄、一件件普普通通的小事,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动作,都体现了他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雷锋叔叔总是把主他人放在第一位,就像他所说的“为人民服务是我应尽的义务”。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不管在怎样的岗位,我们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迹。只要我们有心,就一定能做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像雷锋这样的人,需要我们去留心,去发现、去关注,不管他身份如何,外貌如何,哪怕他只是一个捡垃圾的,只要为人们带来方便,带来温暖,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尊重和认可。当他们做一件好事时,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肯定,给他们赞许的眼光„„因为有这些像雷锋一样的人,世界才饱含了满满的爱,才更加美丽。

雷锋是属于中国的,雷锋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具有的并且是必须具有的一种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越来越少的人不再经历雷锋经历过的那些苦难。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不能忘记雷锋精神,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他作为榜样,激励自己,去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人人都像雷锋那样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和谐。

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发扬雷锋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把雷锋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在雷锋精神的引导下,在时代的感召下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的身边拥有更多的“雷锋”,让雷锋精神永远发扬光大!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美好的世界。

辅导教师评语:

这是一篇雷锋精神的赞歌,小作者用自己的亲身感受诠释着雷锋精神。文章特点鲜明,层次清晰,语言优美,大量运用修辞手法,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本文在全班是较好的一篇,同意推荐上报。

辅导教师:李洪军

学校地址:青州市弥河初中

邮编:262501

篇7:奉献青春,在新农村放飞希望

—记蟒川镇优秀大学生村官陈江平

在祖国最基层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年轻,有文化,有干劲;他们把党对老百姓的关怀送到了最基层;他们是一面流动着的党旗,在农村基层显得更加的鲜艳;他们的青春默默的肥沃了农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大学生村官”。

陈江平便是平顶山市2009年选聘到基层的其中一名大学生村官,任蟒川镇任村中心村党支部副书记。

陈江平是在农村中茁壮成长起来的,对农村有着十分真挚的感情,当他第一次听说“大学生村官”这一神圣称谓的时候,他便被慕名的吸引,回到农村那片久违了的土地。

来自群众的心声最响亮,深入群众的根基最牢固,赢得群众的满意最重要。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农村的日子很平淡,但在这些平淡的日子里,他这些平凡的小事中,学习到了许多干好农村工作的方法与经验,取得了进步,经历了最初的陌生、胆怯与彷徨,也收获了今天的娴熟、自信与执着。

三年来,他扎根基层、深入农村、融入群众,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获得基层群众一致好评,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村官”风采。在2009、2010、2011工作中,连续三年被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干部”。

任村中心村位于蟒川镇中南部,全村六个自然村,共十个村民组,近5000人。2009年1月20号是陈江平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做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陈江平同志同其它村委同志一起,积极投身改造旧村、建设新村、环境整治、村道建设等工作中。为尽快的掌握加速村基本情况,他深入村民调查走访,较为全面的熟悉了全村千余户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情况,明确了自己工作方向。在蟒川镇党委政府领导和任村村两委的关心和帮助下,陈江平同志很快就适应了基层农村工作。他认真履行职责,充分运用“4+2”工作法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结合本村实际,参与制订了任村新农村建设近景和远景规划。他勇于实践,大胆开拓,三年来协助村两委班子在基层工作中取得了很多实实在在成绩。

大学生村官一头连着两委班子,一头连着老百姓,要当好村官,必须要融入两委班子,把握好角色定位,做干部与群众的连心人。村里的工作开展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班子不团结、群众不支持村委工作,他很注重与班子成员搞好关系,主动与两委成员沟通交流,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并结合村里实际和自己的职责,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当遇到两委成员有分歧,他耐心从中调和,消除双方矛盾,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平时的工作中陈江平注意向基层领导、村两委和村民请教,了解农村工作的特点,掌握了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由于任村区域地下煤炭资源丰富,曾经最多有二、三十个小煤窑同时开采,造成了如今660户村民房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

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村民不断上访,怨声载道,村两委会实施了村庄的整体搬迁计划,陈江平入村后就积极投身到村东西何庄两个自然村三个村民组的整体搬迁工作中,由于各种条件制约,他同其他村干部一道不畏辛劳,多次深入到各家各户,认真查看房屋的受损情况,做好登记,掌握每户村民的房屋情况,同村干部一道讨论商议村庄搬迁的一系列问题,积极搞好协调搬迁资金、房屋资产评估和土地房屋补偿、新村选址、新村建设等工作。

万事开头难,搬迁需要大批的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管天晴下雨、风吹雨打,他同村干部一起多次找周边煤矿企业协调资金,矿方最终同意出资搬迁村子,资金的问题解决了,要搬迁就必须得有合适的土地,他多次同村干部一道外出考察先进经验,同时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运用土地置换的方法来获得建设新农村的土地,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的知识合理规划土地。因为涉及事情多,开始有很多群众不理解,几百户的群众,对于有意见的,他就同村干部一起分包到户挨家挨户的耐心做工作,同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消除群众心中的担忧和疑虑,使群众最终都赞成搬迁方案。同时,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农村工作只有“走得进群众家门、坐得下群众板凳、拉得了群众家常”,方能“解得了群众困难”。

每件事他都是冲锋在前,从新村的规划设计、房屋建筑、到最后的搬迁入住,各个环节他都是一心一意,认认真真,为搞好村民房屋资产评估,确保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在2010年1月村民房屋评估阶段,他不畏严寒天天吃住在村同评估人员一起全

面细致地逐户查看房屋,由于开始村民对房屋的测量评估方案不了解,他随时随地为村民解释答疑,保证了每户村民的房屋得到合理公正的评估,不让村民利益受损。

为确保新村建设及搬迁工作稳妥进行,他提议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挑选懂施工、有威望的群众负责新村建设工地的进料检验员、施工质量监督员。为了盖一所好房子,打好地基,他亲自拿起铁锹测量地基的深度和硬度,对工程质量高标准、严要求,让群众代表负好责,有的群众代表提出有的墙砌得不够直,他协调施工队要求,立即拆了重砌,凡是涉及群众搬迁的事情,他都是严格要求,为群众考虑周到。

在农村的工作实践中,使陈江平深刻的明白: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村子有几个自然村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到村任职以来他始终积极参与通村公路和水利建设,在三年的村道建设中,他和其它村干部一道,积极参加协调土地、解决纠纷、召开一事一议会议等工作,写申请打报告,争取上级拨付资金修路,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在修路的那段时间内,他天天在修路现场查看,严把质量关,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当场指出要求施工人员立即改正,有的人说“仅仅是一点的误差或者失误,并没有多大影响”但是他却非常较真,严肃的说“这是利民工程,筹措资金不容易,既然干了就一定要干好,干的漂亮,我们要对群众负责”,在他的严格监督之下,路修的很好,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受到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提升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威信。

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民饮水工程、危房改建等一系列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中,他都积极的参与,力所能及地为民解忧,为民办事,借此机会,广泛了解村情民意,关心人民群众需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通过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让自己在锻炼中成长。

篇8:青春奉献在希望的田野

殊不知, 农村的孩子可写的内容很多, 乡间美景皆文, 农村小事事事乃章, 信手拈来即可, 农村孩子理应写出比城里孩子更生动更富情趣的文章, 他们的举手投足间都有鲜活的写作素材, 田间小路里都可见迷人的风景。但是这样的情景大多时候是纸上谈兵, 造成农村孩子怕写作的原因不是别的, 而是没有进行恰当的引导疏通, 笔者把这样的现象比作一个怀揣良药而不知如何服用的病人, 急需良医的诊治。

不过, 只要把农村孩子眼前手中足下头上的各种好“药材”善加利用, 解除病痛的折磨。名医扁鹊精通的“望、闻、问、切”是用在中医诊治的, 而它的原理也同样适用于针对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症”的医治。

一、望

所谓的“望”, 就是鼓励学生多看, 看书, 看报, 看小说, 走向大自然, 看自然界万物。农村的孩子之所以见识少, 知识贫乏,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阅历浅, 视界狭小, 阅读量贫乏。这里的“望”有两层意思:

1. 从书本中“望”来———增强阅读量

杨雄说:“能读千赋则善赋。”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古人的写作经验证明了写作要以阅读为基础。没有量的积累, 就不会有质的提高, 农村没有像城里一样有许多的图书馆、新华书店等可以大量看书的地方, 无法让孩子整天泡在里面, 尽情吸收养分。相对来说, 阅读的量客观上要少许多。

2. 从生活中“望”来———仔细观察生活

只有多留心身边的事多看多想, 学生的习作才能常写常新, 写出特色。如:种茶一事农民开始在政府的倡导下半信半疑, 开垦一些荒地种植, 后来尝到茶叶高效益的甜头, 自觉种植茶树;到近阶段, 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去种植经营茶叶经济。只有留心观察, 再引导学生认真写作, 学生的习作就能有所创新, 不走老路。

二、闻

所谓的“闻”就是耳闻目染———写实践作文。

1. 培养孩子多写观察日记

学生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染, 并能亲自实践。他们经常要喂养、饲养小动物, 还经常要种花种草, 种菜种果。教学中, 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 把他们与小动物间的点点滴滴记下来, 把种植花果的感受、变化写下来。这样, 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的, 富裕童趣的日记跃然纸上。

2. 练写科技小论文

学生生活在农村, 学习在农村, 经常要利用课余时间, 节假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可以接触到很多关于种植的科技知识,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如许多孩子对于茶园的管理 (如施肥、锄草、除虫) 及采茶的要求了如指掌, 说起品茶头头是道, 做起活来, 井井有条。这是他们的优势, 让他们在活动中观察, 在观察中思考, 在思考中探索, 在探索中体验, 知识不断得以提升, 素材不断得以充实。

三、问

所谓的“问”就是质疑问难, 提高兴趣———培养作文兴趣。

1. 从农谚中问为什么

比如许多的农谚短小精辟,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学生理解起来不一定顺顺当当适时地引导孩子来进行理解谚语, 并作相应的探究, 也能写出一篇篇好文章, 写作的素材就会像源头活水一样汩汩而来。比如“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这句话, 学生有疑问, 为什么种瓜种豆一定要在清明前后呢这段时间的天气、大气会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多大的影响呢?

2.从玩耍中问为什么

农村的孩子生活的野味很重, 可以根据这一特点, 写自己兴趣的事。如捉蟋蟀粘知了、捅蜂窝、捉鱼虾、摘树果、喂牲畜野游等都是他们课余生活的内容。许多同学对作文感到头疼, 但是一提起这些玩意儿, 却十分起劲, 教师要加以指导, 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 从劳动中问为什么

许多农村孩子在家里都有自己种的蔬菜, 亲手种植、亲手管理, 因此, 在班级里发动学生进行种植蔬菜的比试, 一定能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然后再把这样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篇美文佳作了。

四、切

所谓的“切”就是真切感人, 富有情谊———写出情感作文。

写作文其实就是情感的喷发, 感情的流露, 从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爱抚、一声问候、一次守候中获取情感的慰藉, 体验人间温情。在感受父母之爱、同学之爱、邻里之爱时学会关爱他人, 共同演奏一曲爱之赞歌。只有关爱他人, 享受他人的爱, 农村孩子在写人记事中才能情动辞发, 写出一篇篇极富真情的文章。比如《父女除草记》《番薯地里的一幕》《驯牛》等等素材都可以让人怦然心动。

参考文献

[1]张贵新, 侯国范主编.《创新教学设计》.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2]《中国语文教学忧思录》.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9:在希望的田野上

爱岗敬业,苦干实干,

岗位上建功立业

于瀛洲具有从事公路建设的丰富经验,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工程技术人才。多年来,为了朝阳县农村公路建设,为了服务百姓,作为管理、提供交通局工程建设用的各种机械和工程建设材料的设备股长,他常年坚持在一线,检修设备、维修公路。

他妻子在医院工作,经常上夜班,女儿初中毕业现在正读高一,但他从没因此耽误和影响工作,妻子夜班时孩子寄放在母亲和朋友家中。中考结束后,为了补偿作为父亲的亏欠,他曾答应女儿中考后休干部假,领妻女到外地游玩,但每年的夏季,都是公路工程热火朝天建设的时期,于瀛洲一直吃住在工地,顶烈日,战酷暑,夜以继日地施工,端午节、中秋节几乎都是在工地过的节。他无法离开工地,更不能延误工期,因此他不得不对女儿食言。他说,对工作,我问心无愧,但我却欠妻子和女儿一份情。

于瀛洲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工作之余不忘学习,不管工程建设无论多忙,他都会把没时间学的东西补上,在机关,他的学习笔记记得最认真、最全面,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也正因他深厚的思想政治修养、岗位无私奉献、苦干干实的作风,2014年在全县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经局党委推荐、组织部选拔,被派到七道岭镇羊山沟任职第一书记。

抓组织建设,

在田野上树起鲜艳的旗帜,

于瀛洲深知,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开展好村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的重点。刚到羊山沟村任职第一书记,他就召开村委会,语重心长地和他们讲村委会应该担起的责任和义务,赢得了村委会全体人员的信任。特别是村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与村委班子人员一起,认真组织,制定实施方案。在活动开展期间,经常组织村两委班子及党员学习近期以来的重要文件以及优秀村官的先进事迹,规范党内生活。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村班子提高了整体素质,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为民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所有这些,于瀛洲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心血。他的付出,换来了羊山沟村这片土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倾情奉献,

让爱心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

能够做好第一书记的人,首先是一个具有爱心的人。于瀛洲这位交通行业的机关干部,他用一颗火热的赤子之情和拳拳爱心,把一切都献给了良图沟村那片田野。羊山沟村有7个村民组,248户1100口人,党员21人,有耕地1500亩。村里有低保户6户。对于从小在城市长大、在机关工作的于瀛洲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如何把组织交给的新工作,全身心融入到后进村去,是他上任伊始就苦苦思索的问题。他克服了在局设备股任股长、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深入农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征求他们对村委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到贫困户和低保户家中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其贫困的原因,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鼓励其发家致富。通过走访、调查,基本了解了羊山沟村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第一书记工作开好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开展工作中,积极向局党委汇报羊山沟村的公路交通情况,取得局党委的支持。对羊山沟村内的一条4公里村级油路破损路面进行了维修;投资2万多元,对该路的小桥桥墩投入1万多元进行了维修;并为羊山沟村提供水泥管21根,铺设在村内几条河套路段,以利于村民通行,折合资金1万多元。

他还根据羊山沟村的实际情况,在交通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资金10万元为羊山沟村修建了1000平米的文化广场,硬化广场水泥面。

2014年国庆节和今年二月份春节期间,他从自己生活费中拿出2000多元,购买了米、面、油,走访看望了10户贫困户。他让人世间的爱,遍洒在羊山沟村的田野上。

篇10:《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学设计之一

大福小学

郑俊芳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爱生活、爱劳动、爱祖国。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

二、教学重点

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爱生活、爱劳动、爱祖国。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含义。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优美的歌曲,很好听,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放录音带)

请同学谈听后感,以引导同学对歌词感兴趣。

(这首歌很美,很欢快。从歌词我觉得这首歌讲的是农村的事,反映劳动人民的喜悦。)

具体是什么歌词呢?

(比如歌中唱到“田野”、“冬麦”、“高粱”,还有“纺花”、“撒网”、“播种”、“打场”,以及老人举杯,儿童欢笑,小伙弹琴,姑娘歌唱。这就是劳动人民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喜悦。)

讲得非常好。这篇课文就是这首歌的歌词,叙述了“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活、劳动、向往未来的情景。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学习方法上与讲读课文有所不同,要求同学们利用本单元学到的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以自学为主,解决文中重点、难点。

(二)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1.出示投影片辨析字音。

2.出示词语卡片讨论词义。

世世代代:一代又一代,祖祖辈辈。

富裕:生活上应有尽有,非常充裕。近义词是富足;反义词是贫穷或者贫困。兴旺:这个词一般和发达连用,表示兴盛,旺盛。

抽穗:发育完全的幼穗随着茎的伸长,从叶剑鞘内伸出。

(三)读课文,了解歌词内容,学习第一节。

这首歌词共三节,分别有三方面的内容,“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节“我们的家乡”,其他两节“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未来”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体会歌词的思想感情。请同学谈。

(描写家乡景象,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四)总结第一节学习方法。

第一,读熟,分析内容,质疑;

第二,有感情地读,体会思想感情;

第三,理解,背诵。

(五)自学第二、三节,回答问题。

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启发学生自学二、三节,理解歌词的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师可提出问题以检验学生的自学情况。

1.为什么说“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抽穗,牛羊成长离不开农牧民的辛勤劳动,“西村”“东港”“北疆”“南国”东南西北,祖国的四面八方,到处都是“纺花”“撒网”“播种”“打场”忙碌的景象。人们都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为她打扮,为她梳妆”。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实际上是把祖国建设得更好,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表达了人们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决心和自豪感。)

(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录音带,请同学欣赏,并随声哼唱。

(七)总结全文。

师:这篇课文描述了“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活、劳动、向往未来的情景,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祖国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同学们,我们用一个词来高度概括一下每一节的特点:

“四课”研讨教案:

《在希望的田野上》教学反思

大福小学

郑俊芳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将田野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深刻的体会到不同季节的不同田野特征和不同劳动动态。由于内容较平均,导致教学目的太泛,不够明确,应该以当前为切入点,对此季节的田野特征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充分表现好这个季节的田野特征。

通过一遍学唱,把感到困难的乐句提出来。老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难唱的乐句,可以通过听音、听唱、模唱等形式进行学唱。再轻轻跟唱。能唱准歌曲的旋律能用歌声准确表达歌曲中的连音和断音,次听音乐,进行比较。

授课过程中语气轻重不够明显,遇到强调的地方要加强语气以示提醒。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多改为开放式提问,否则会导致学生回答封闭,造成课堂死板,同时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希望的田野上》评课稿

大福小学

郑俊芳

这节课通过执教者的实践,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它较好地体现了音乐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课堂教学突出了音乐课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歌的欣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音乐学习新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

较好地把握了歌的内涵,突出了音乐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唱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音乐的人文性。

“四课”研讨教案:

《在希望的田野上》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第七册第三单元《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是一堂音乐综合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通过综合性、人文性的主题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受,而且能够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对比、观照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互关系。共安排了三个课时,在三课时中形成三种不同风格,特色的对比。第一课时的特色突出优美的抒情性;第二课时应启发,调动学生体验感受欢庆丰收的强烈的喜悦之情,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我把本课进行重新整合作为这次说课的内容。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他们对秋天的感知水平及对各种打击乐器的兴趣,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因此本节课应从这两方面入手,激发兴趣,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目标

为使本节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打击乐器的了解。

2、情感目标:能用自然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技能目标: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艺术的表现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1、由于学生以前的音乐学习只是停留在歌词的基础上,而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主要是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

2、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固将本课的难点定为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艺术的表现特点,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说教法及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通过观看图片、听唱旋律,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我运用了以下教法:

1、欣赏法:通过听赏歌曲,引导学生能够更直观的感受和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讨论乐曲中主奏乐器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及音乐与相关艺术的表现特点,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示范法:引导学生更直接的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并更好的掌握歌曲。

4、情景教学法:借鉴钢琴演奏与情景视频,引导学生更全面融入感受体验秋天,体会音乐与相关艺术的联系。

学法:通过视听结合,学唱练习,感受情景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本节课学习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

(一)寻秋

1、提问导入:同学们,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天、秋季)那这首歌里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稻谷、田野„„)是的,秋天是收获的,也是美丽的。

2、认知和感受秋天(播放课件)

秋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让人遐想的季节。通过课件向同学们展示秋天的各种“姿态”,各种不同的场面。接下来同学们来认识和感知秋天的多姿多彩,感受秋天的美丽吧!在欣赏秋天各种图片的同时播放歌曲《西风的话》,引导学生边感受秋天边熟悉歌曲的旋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歌曲《西风的话》打下基础、做好铺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秋声

秋天不光是美丽的,更是多情的,你听西风想和我们说话了,你听到了吗?

1、欣赏《西风的话》

2、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展示黄自先生的图片并进行对音乐家黄自的介绍,指导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国的音乐家,认识黄自先生,更好的学习他。同时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熟悉艺术歌曲的特点。激励学生更好的发扬我国的民族音乐。为下一步学唱《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情感的抒发上面做了很好的工作。

由于前面对歌曲的介绍以及本次的播放,学生们对这首歌曲可以说已经是比较的熟悉,有了一定的理解。然后通过老师范唱的方法,学生通过感受,更进一步的体会歌曲的情感风格。然后分组演唱歌曲。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快更好的完成这首歌。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完全的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的情感风格。

为了围绕《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同学们一边聆听钢琴曲《秋的喁语》,一边阅读沈尹默的散文《秋》。同时伴随着音乐在心里默默的朗诵。然后请个别的同学有感情的大声朗诵散文《秋》。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与相关艺术的表现特点。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出总结。这样学生并能够更加亲近的感受秋天,充分融入到秋天的氛围当中,从中感受秋天的多姿多彩。学生同时也能够深刻的体会音乐与相关艺术的作用、联系及表现特点。对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本节课的情感认知的抒发起到了很好的锻炼。

八、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秋天和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及特点,同时感知音乐与相关艺术的联系以及表现特点。学生从中能够全面、准确、深刻的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受。

九、课外探究及拓展

上一篇: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演讲稿下一篇:机关事务管理局公车信息管理系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