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2024-05-02

乡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精选9篇)

篇1:乡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与维护等三项经费管理,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开支,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现结合我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公车管理从严

1.公务车辆严格实行定编管理。单位和个人不准将在编的公务车辆擅自转让和变卖,使用不满8年或者行驶里程未超过40万公里的,不得申请更换新车。凡申请购买新公务车辆,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审批。

2.公务车辆实行专人管理。我乡的公务车分别是“渝FE3351”和“渝BA003”,“渝FE3351”是安监车,主要由分管领导管理。渝“FBA003”主要由乡长管理。凡需使用公车的,必须报党政主要领导审批,实行统一调配,不得未经允许,私自驾驶公用车辆。

3.公务车辆只能用于公务活动。不准将公车用于婚丧喜庆、探亲访友、度假休闲等非公务活动;不准利用职权将公车外借;不准利用单位公务车辆学习驾驶技术。

4.公务车辆实行定点加油、先批再修制度。车辆实行定点加油,刷卡管理,由乡财政办买卡充值,财政办人员负责将每次充值的金额以及车辆行驶里程数进行登记管理,报党政主要领导审批后,在职工会议上实行公布。公车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500元以下的日常维修由乡长审批,500元以上的维修,必须将预算报由党政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二、公务接待从俭

1.公务接待实行食堂就餐制。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属部门干部到乡镇开展工作需要就餐的,必须在乡镇机关食堂,同时尽量减少陪同人员。工作人员严禁发包包烟,严禁使用高档白酒,不搞特意装饰,不悬挂张贴标语横幅,不赠送纪念品和土特产。

2.单位接待实行限额制。即接待费用不超过限额标准。机关食堂按照每桌平均200元的标准安排伙食,凡超过标准的,在职工会议上进行通报,严重超标的,按相关程序,给予相关人员警告、记过处分。

3.实行招待费登记管理。乡镇干部到村组开展工作原则上不得在村组就餐,遇特殊情况在村组就餐的,必须按时支付伙食费,并将实际支出报乡财政办进行管理登记。凡是有需要在外就餐的工作人员,必须先请示党政主要领导同意并将就餐的.时间、地点、事由及金额在财政办进行登记,每月结束后由财政办人员将登记表报党政主要领导,对于用餐不合理和金额超标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按相关程序给予批评、警告及以上的处分。

三、公务考察从实

1.外出考察严格遵循审批备案制度。乡镇严禁组织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学习考察;严禁借考察名义组织干部职工公款旅游。确因工作需要需要外出参观考察的,必须事前做出计划,明确考察的时间、地点和经费标准,报乡组织委员和党政主要领导审批备案。对未经审批同意的外出学习参观考察活动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

2.严控考察时间。学习考察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7天以内,驻留城市不得超过3个。对于超出考察时间及考察经费标准的,按照旷工处理,其中所有的费用开支由本人自行承担。

3.考察必须遵循实效的原则。相关人员在学习考察后必须将此次考察内容、心得以及经费使用明细情况报乡纪委备案。乡纪委再根据本人考察的时间、地点、费用开支情况酌情进行评估,在返回后经费报销,乡纪委要严格审查,对于一些不合理不合规的开支,乡纪委有权剔除。

篇2:乡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一是严格履行出国(境)审批备案制。工作人员确需出国(境)的,必须严格按照上级审批程序,上报批准后方可执行,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坚决不予批准或上报,切实压缩无实质性内容的一般性出国(境)活动。经审批同意出国(境)发生的费用,在上级计划安排的包干公用经费、日常业务经费以及符合支出规定的专项经费或结余经费中列支。对未按要求审批的因公出国(境)费用一律不予报销。

二是从严控制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原则上本单位购置更新数量、金额均实行零增长。公务用车配备使用遵循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保障公务、节约使用的原则。严格实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和配备标准规定。公车运行维护严格执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推行单车费用核算,实行同意定额管理。不得公车私用。一律不准用单位的公务车辆学习驾驶技术;一律不准擅自驾驶公车;一律不准利用职权转借给外单位和个人使用本单位车辆;一律不准将公车用于婚丧喜庆、度假休闲等非公务活动。

三是公务接待费用实行总量控制,不得超过预算控制数。公务接待坚持节约简朴的原则,严禁奢侈浪费。本单位要加强对公务接待费用列支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审批制度,明确公务接待范围、公务接待审批手续和公务接待标准。公务接待中,严禁使用高档烟酒和用公款购买礼品,提倡对口接待,食堂就餐,控制陪客人数,严格申报审批程序,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严禁本系统之间、系统外之间用公款互相请吃请喝,严禁同城招待用餐。

篇3:乡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存问题

(一) 预算机制不完善

第一, 预算编制虽然要求“零基预算”, 实际操作仍普遍采取基数法, 即预算额度根据上一年度支出情况确定, 导致“三公经费”管理差的单位预算额度持续走高, 影响预算合理性;第二, 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后, 存在“以收定支”问题, 实际存在非税收入较多的单位由于经费来源比较充足, 就具备增大“三公经费”支出的条件, 而非税收入较少的单位, 又存在支出缺口矛盾;第三, 在预算科目的设置中未针对性的设置“三公经费”科目, 实际发生的“三公经费”支出明细被分散记录在不同的会计分录当中, 导致“三公经费”预算的总体规模难以准确计算。

(二) 绩效管理职能缺失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引入的预算绩效评价多局限于项目考评环节当中, 缺少对基本支出的绩效评价, 难以体现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全口径特点, 在评估“三公经费”支出合理性方面的职能不足。

同时, 由于“三公经费”在信息公开上不够全面, 加之目前还缺乏有关的制度规定以及权威性部门的准确评估, 导致社会公众对“三公经费”支出合理性的判断不够科学。如每年度国家税务总局所公布的“三公经费”支出数额巨大, 占所有中央部门支出“三公经费”的比例高, 这个数据一看非常惊人, 但若考虑到税务部门内部复杂的结构组织, 以及大量的预算单位、在职人员, 这一数据似乎又可以理解。同时所公布的“三公经费”数据是否真正合理, 公众是难以判断的。由于公众对各个部门的构成、职能、以及资产情况不熟悉, 再加上没有权威性的部门进行评估, 导致数据准确性、合理性无从考量。

(三) 公示管理不完善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公示的内容不全面。现阶段“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主要是预算安排和支出金额, 缺乏各个项目的明细数据, 社会公众只能够获得各单位支出的金额, 无从了解支出的具体内容, 因此导致支出金额较大的单位成为了“众矢之的”。由于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与彻底, 导致公众对这些经费的流向、金额大小缺乏知情权, 监督权的实施因此受限, 简单来说就是公众只知道“花了多少钱”, 但却无从了解“花钱办了哪些事”。第二是公示的形式不统一。当前“三公经费”的支出方式以及金额大小都是由预算单位自行公布。虽然中央政府部门明确预算单位有向社会公众公布经费支出明细的责任, 但在公布形式上还不够统一, 表现在:一是时间上的不一致, 预算公布的时间有早有晚且时间跨度大, 有的部分甚至在下半年才公布上一年度预算数据 (其目的是回避公众视野, 避免引起媒体的关注报道) ;二是模式上的不一致, 一些单位所提供的预算数据非常明确, 也很方便进行查询, 但也有一些单位提供的都是比较模糊的数据, 不易查询, 导致公众、政府对这些项目的难以实施监督。

二、“三公经费”管理应对方式

(一) 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改进预算管理机制的关键是调整基于基数法的预算核定方式。需要基于对各个机构部门情况的了解, 确定单位的基本数值以及定额标准, 按照该标准对单位预算进行核定。以车辆运行费用项目为例, 特别是执法保留的单位, 首先需要结合各个部门、机构的实际情况, 对车辆编制数进行核定, 然后调查不同车型, 根据车型核定单车定额标准, 最终计算得到车辆预算数。通过这种切合实际的方法, 一方面能够使各个部门、机构的预算数值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另一方面能够约束以往开支水平较高单位、机构的支出。当然, 针对编制以外的超标车辆, 需要参考公车治理规定进行清理, 一方面使合法、合理使用的资产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闲置资产加以及时处理, 以免因闲置而出现不合理的浪费项目。

(二)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三公经费”的管理中还需要引入绩效管理的概念。评价一个单位或机构是否较好地执行了本职工作, 并不是单纯的看“三公经费”支出的多少。如果这些单位、机构的工作任务复杂、业务量大、工作难度高, 就势必需要一定量的“三公经费”予以保障。但如何判断“三公经费”支出与实际工作量、工作难度之间的均衡性呢?最关键性的一点就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引入预算工作中, 如对于两个职能相似的单位而言, 若人员配置以及资产数量相当, 则理论上两个单位的“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数值均应当基本一致。但若两个单位所取得的绩效成果有所差异, 则付出的成本也不尽相同。任务完成得较好的单位相应的“三公经费”支出高的可能性大, 而任务完成情况不佳的单位相应的“三公经费”支出低的可能性大。通过这种方式, 将“三公经费”的支出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以完成同等绩效为前提, “三公经费”支出越小的情况越佳。

(三) 完善公示制度

首先需要对“三公经费”的公示制度进行完善, 包括“三公经费”的公示时间, 公示形式, 以及细化程度。各个部门不单需要公示“三公经费”, 同时也需要公开其他预算支出项目。同时要求主管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相关支出情况进行必要分析, 例如支出的合理性以及变化情况, 从专业角度分析支出项目, 以达到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的目的。除此以外, 还需要健全监督制度以及问责制度。各部门每年的年度决算, 应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借鉴企业管理的做法, 每年由中介机构对其会计报表做出审计报告, 并对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如在以后的年度审计中发现问题, 也可直接追究中介机构的责任。

(四)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预算是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金额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也能够作为社会各界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的基本依据。特别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将于2016年1月日正式实施, 在新会计制度的改革背景下, 对单位、机构的财务水平要求逐渐增高。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以财政拨款为主, 也有部分收入来源于资产盈利 (罚款、赞助、租金等) 。根据这一特点, 在全口径预算管理模式下, 在收入项目中详细记录资金的具体来源与用途, 支出项目则按照“三公经费”以及公共服务支出进行划分, 使财政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监管有据可依。同时, 还需要对资产流动进行严格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车、精密仪器等设备必须在民众监督下进行公开拍卖, 除此以外, 还需要对采购事项进行严格控制, 机关事业单位所有采购事项必须纳入年度预算管理, 无预算不采购。事业单位需要加大采购管理力度, 对采购支出进行严格控制, 通过招标等形式, 由招标确定消耗品以及部分大型高额物品的采购计划, 通过对采购事项的严格控制, 能够有效控制“三公经费”中所谓的“灰色地带”。

三、结束语

总之, “三公经费”是我国一项非常巨大的财政支出项目, 每年度支出数额非常庞大。若有关“三公经费”的财务状况不透明, 则不利于对“三公经费”支出的监督管理, 可能会导致“三公经费”的控制目标难以实现。针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有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方案, 通过完善预算管理机制,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完善公示制度, 以及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式促进“三公经费”管理水平的发展、提升。

摘要:“三公经费”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以东海县2014年度“三公经费”管理为例, 对“三公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就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希望在实践工作中加以完善, 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谢柳芳, 刘更新.“三公经费”披露体系与审计监控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 2015, (10) :114-120.

篇4:乡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一、对于财政部门预算要加强四个方面。一是“三公”经费预算要细化。从调查情况看,下达的预算很简单,只有部门经费总额,支出没有明细,“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的控制、考核、预警无确切的标准;二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预算制度。“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预算标准要科学,要切合实际。本着节约原则制定新标准,使部门经过合理控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三是预算编制要透明。职能相同相似部门经费预算要有可比性。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推广和完善公务卡结算方式,实现明白消费,减少现金支付。

二、对于预算执行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一是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预算细化到项目,没有预算,一分钱也不能花;二是严格做到开支必须公开、透明,必须接受立法机构和公众的监督,落实问责问效。一些单位,之所以对“三公”经费大手大脚,对中央和上级有关禁令不以为然,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公开不够、透明不足,群众不知道、管不着,助长了奢侈之风。一旦将一切置于阳光下,将会曝出问题、晒出破绽;三是加大惩戒力度,明确“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的法律责任。加大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让其自生敬畏。

三、完善制度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将整治公务人员的“公款消费”和“挥霍浪费”行为,列入政府法制建设计划,尽快明确公款消费的法律或制度责任,使治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有规可依,这样既会对公款消费主体造成压力,也为公众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提供了法制支持;二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完善公开方式和内容,使其制度化、常态化,方便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三是强化定点管理,各级政府统一公布定点单位。

四、从监督检查层面,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纪检、监察、财政 、审计等部门应加大联合监督力度,对各单位“财政资金”支出审批、报销、核算实行源头审核控制。并积极探索建立对各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支出开展季度性预警提示工作,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及会议费预算管理,严防支出超标。审计机关进一步强化对各部门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的审计监督力度,将各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作为审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接受人大的审议和质询。

总之,治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要多管齐下。从完善制度建设,细化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以及监督考核多种措施结合方能收效。要强化政府各部门公开行政成本的力度,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出国出境出差考察等支出情况,应详细分类列出,使各部门的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加强对“三公”经费消费主體勤俭节约为政理念的教育和锤炼,明确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国家资金责任。要将政府各部门行政成本情况及“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公开情况,纳入年度目标、廉政考核和问责范畴,促使各部门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行为,提高行政效益。

篇5: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切实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健全完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长效机制,进一步压缩全县“三公”经费,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工程、惠民工程。xxx年实现全县的“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5%,今后逐年下降。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县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

第二章 国内差旅和因公临时出国(境)

第三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国内差旅内部审批制度。从严控制国内差旅人数和天数,严禁无明确公务目的的差旅活动,严禁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严禁异地部门间无实质内容的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不得向下级单位或其他单位转嫁差旅费。

第四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国内差旅住宿费和伙食补助费开支标准,严格按照《新平县行政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差旅人员不得向接待单位提出正常公务活动以外的要求,不得接受礼金、礼品和土特产品等,不准接受违反规定用公款支付的吃请、游览等。

第五条 加强对因公出国(境)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按照“任务明确、按需派遣”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统筹安排年度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

严格执行年度计划报批、审核制度,出国(境)计划应包括出访任务、主要人员、时间、前往国家(地区)、邀请方和经费来源。

严格控制团组数量和规模,不得安排照顾性、无实质内容的一般性出访,不得安排考察性出访,严禁集中安排赴热门国家和地区出访,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公款出国旅游。严格执行因公临时出国(境)限量管理规定,不得把出国作为个人待遇,安排轮流出国。

严格控制跨地区、跨部门团组。组织双跨团组(包括双跨类培训团组)需征求有关外事部门意见。要加强出国培训总体规划和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出国(境)培训总量和规模,科学设置培训项目,择优选派培训对象,提高出国培训的质量和实效。不得参加由外方资助的背景复杂、专题敏感的出国(境)培训。不得组织未经批准或计划外的培训团组。

第六条 外事管理部门要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核审批管理。

加强因公临时出国(境)经费预算总额控制,严格执行经费先行审核制度。超过出国经费预算或无出国经费预算安排的不予批准,确有特殊需要的,按规定程序报批。严格将因公出国(境)经费开支控制在预算内,严禁违反规定使用出国经费预算以外资金作为出国经费,不得以任何形式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严禁向所属单位、企业、驻外机构等摊派或转嫁出国费用。

第七条 出国团组必须按规定标准安排交通工具和食宿,不得违反规定乘坐民航包机,不得乘坐私人、企业和外国航空公司包机,不得安排超标准住房和用车,不得擅自增加出访国家或地区,不得擅自绕道旅行,不得擅自延长在国外停留时间。外事管理部门应核验护照离、抵记录和出访路线,对违规的出访团组,要及时报告同级纪委,并按有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出国期间,不得与我国驻外机构和其他中资机构、企业之间用公款互赠礼品或纪念品,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

第八条 严格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出境计划,加强因公出国(境)审批和管理,不得安排出境考察,不得组织无实质内容的调研、会议、培训、庆典、机构挂牌、开工仪式或内部慰问等活动。

严格遵守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支出、使用、核算等财务制度。财务部门应严格根据经费预算和相关标准及管理办法审核出国(境)费用,加强对出国(境)经费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建立出国(境)经费使用情况检查制度。

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带头学习和严格遵守因公出国(境)各项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影响出国(境)审核、审批工作,不得接受超标准接待、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不得接受礼金、贵重礼品、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

第三章 公务接待

第九条 本规定所称公务接待是指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等公务活动。

第十条 严格执行《新平县县级机关集中统一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新平县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和《中共新平县委办公室新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厉行节约控制行政成本支出的通知》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国家工作人员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不得在公务活动中接受违反规定的吃请、游览和非工作需要的参观。

第十一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当加强公务外出计划管理,科学安排和严格控制外出的时间、内容、路线、频率、人员数量,禁止在各县区、各部门间组织无实质内容、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重复性考察,禁止以各种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点)举办会议和活动。

第十二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当严格按照公务接待审批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对能够合并的公务接待统筹安排,非公务活动一律不予接待。

第十三条 各接待单位应当建立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公务接待任务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接待清单包括接待事由,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和主要行程安排,就餐、住宿和用车安排,以及接待费用开支等情况。接待清单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之一。

第十四条 接待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定点安排食宿,执行协议价格。

第十五条 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按照礼仪从简、轻车简从的原则,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人员和车辆。

第十六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当加强对公务接待经费的预算管理,合理限定接待费预算总额。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第十七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当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标准,实行接待费支出总额控制制度。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不得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不得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不得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十八条 各接待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实行接待经费报销审批程序,从严控制接待费用支出,切实加强公务接待经费的审核报销和使用管理。对未经批准,以及超范围、超标准的费用不予报销。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控制现金使用量,凡是具备条件的地方一律采用银行转账或公务卡进行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第十九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内部接待场所,不得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进行超标准装修、装饰和超标准配置家具、电器。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当推进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并报同级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备案。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应当建立健全服务经营机制,推行企业化管理,推进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与市场接轨,建立市场化的接待费结算机制,降低服务经营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逐步实现自负盈亏、自我发展。

第四章 公务用车

第二十条 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执行《玉溪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玉办发〔〕74号)及《玉溪市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玉财行〔〕2号),公务用车配备使用遵循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保障公务、规范管理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 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车辆编制数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核定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的通知》(新政办发〔2013〕50号)及新平县党政机关执法执勤用车编制核定数为准,不得随意调整。

公务用车按照统一调配、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实施。

第二十二条 配备公务用车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购置。原则上xxx年、不得再购置一般公务用车。

第二十三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当从严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以特殊用途等理由变相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不得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和豪华内饰,不得以任何方式换用、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车辆,不得接受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赠送的车辆。

第二十四条 公务用车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强化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一律按要求在规定位置粘贴公务用车标识,严禁公车私用,严禁对外出租、出借,自觉维护部门形象,并接受社会监督。对发现有公车私用、出租、出借等违规违纪行为的,各部门查清事实后提出处理意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负责人是车辆管理、使用、安全的直接责任人,驾车人员是具体责任人。

第二十五条 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登记制度,一般公务用车严格执行公务活动派车制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严禁分散管理使用,减少空驶,提高使用效率。

第二十六条 根据公务活动需要,严格按规定使用公务用车,落实工作日外、节假日封存停驶制度,除值班车辆外,公务用车统一停放在指定位置。

第二十七条 公务用车在使用中发生交通肇事,须在24小时内通知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按规定程序进行事故处理,并及时将车辆肇事情况告知负责领导。

对公务用车肇事不按规定处理的,车辆使用时严重违规造成较大影响的,各部门查清事实后,视情节轻重提出处理意见,追究直接责任人、具体责任人的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由责任人进行经济赔偿。

第二十八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公务用车有关文书档案的立卷、整理、归档和管理制度,并对公务用车进行定期清查。

第二十九条 公务用车专段号牌按《玉溪市市级机关公务车辆专段号牌使用暂行办法》执行,各部门一律不准违规借用、套挂军用、警用或民用等车辆号牌。

第三十条 根据中央、省、市公务用车配备管理规定,领导干部不得以任何名义配备专车。新提拔和工作调动的领导干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原单位车辆。

第三十一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报废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并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报废手续。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三十二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当定期汇总本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按时报同级财政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三十三条 财政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三公”经费的开支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应当对党政机关的“三公”经费进行审计,并加强对机关内部接待场所的审计监督。

第三十四条 公务接待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组织公开本级公务接待的制度规定、标准、经费支出、接待场所、接待项目等有关情况,各单位应按时公开本单位的`“三公”经费开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五条 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应当建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本规定造成浪费的,应当依纪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主要负责人或有关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未经审批列支财政性资金的;

(二)采取弄虚作假等手段违规取得审批的;

(三)违反审批要求擅自变通执行的;

(四)违反管理规定超标准或以虚假事项开支的;

(五)利用职务便利假公济私的;

(六)有其他违反审批、管理、监督规定行为的。

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主要负责人或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一)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铺张浪费、奢侈奢华问题严重,对发现的问题不纠正、不查处,不建立规章制度,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

(二)指使、纵容下属单位或人员违反本规定造成浪费的;

(三)不履行内部审批、管理、监督职责造成浪费的;

(四)不按规定及时公开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信息的;

(五)其他对铺张浪费问题负有领导责任的。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造成浪费的,根据情节轻重,由有关部门依照职责权限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检查、通报批评或调离岗位、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处理。

应当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予以收缴或纠正;用公款支付、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应当责令退赔。

第四十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受理机关应当依据有关规定认真复核并作出结论。

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各乡镇(街道)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办法和措施。有关职能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制定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共新平县委办公室、新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新平县财政局会同有关单位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6: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二、公务接待凭公函一律在食堂进餐。1。招待标准:按人均25元计算,分100元、150元、200元三个档次(含酒最高不超过400元);2。中餐不饮酒,饮酒不醉酒,严禁使用高档酒(80元以下);3。严禁派送香烟和土特产;4。严禁进餐馆和同城吃请,反对大吃大喝。

三、实行县内出差、下乡车船费包干制度。县内出差、下乡车船每人每月包干160元;县内出差不发补助。严禁公费旅游和到旅游景点参加活动。

篇7:学校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第三条 学院每年初根据综合预算和预算管理有关规定,编报“三公”经费预算。每年度末,应准确编报“三公”经费决算,并就“三公”经费有关情况作出说明,报送省教育厅。严禁将开支的“三公”经费转嫁到附属单位或其他单位和个人,严禁将应列入“三公”经费的支出通过其他科目反映。

各教学系部应从严控制业务接待费。

第四条 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三公”经费预算,严禁超预算或者无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支出。年度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得追加“三公”经费预算,因特殊需要确需追加的,应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第五条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财政等部门关于“三公”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严格支出报销审核,不得报销任何超范围、超标准以及与公务活动无关的费用。

第六条 因公出国(境)实行经费先行审核制度,计划财务处对无出国经费预算安排的团组,不得报财政出具审核意见。要加强出国团组的经费核销管理,严格按照批准的出国团组人员、天数、路线、经费预算及有关开支标准核销,不得核销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出访费用。

第七条 公务接待实行报批和登记制度,接待前应按程序报经分管院领导审批,接待任务完成后应如实填写接待清单,并由相关负责人审签。派出单位公函、接待报批单和按程序审签的接待清单要作为财务报销的凭证。不得报销无公函和无实质内容的接待费用,不得在接待费用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不得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第八条 停止一般公务用车实物配置。按规定可以配置的公务用车,应符合相关配置标准和配置手续,并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等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实行定点管理。实行公务用车单车成本核算和单车成本公示制度。不得支付超编超标公务用车购置费用,不得办理未经政府集中采购程序的购车支付手续,不得在公务用车运行费中列支个人和非学院车辆的费用。

第九条 “三公”经费支付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除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者银行转账外,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

第十条 建立健全“三公”经费使用管理内部监督检查机制。计划财务处应定期或不定期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于每季度结束之后5个工作日内,向省教育厅报送本年度截至本季度末的“三公”经费执行情况。同时报送院纪委。

第十一条 “三公”经费预决算应分别随同财务预决算一并公开,公开时限为财务预决算批复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

第十二条 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样式见附件1和附件2,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要求细化解释说明。公开方式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院公示栏、院报和校园网。

第十三条 纪检监察室要强化对“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三公”经费管理中的违规违纪问题,严格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审计处要加大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力度,依法处理、督促整改违规违纪问题。

第十四条 党办院办、外事处要分别制定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和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扎紧制度的“笼子”,堵塞各个环节漏洞,推进“三公”经费管理长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篇8:乡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因公出国费、公务购车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具体包括工作人员因公出国 (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等。我国高校绝大多数是公办高校,主要经费来源靠财政拨款,因此,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经费主要由财政拨款支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高校除了财政拨款外,还有一部分是高校自身的学费收入等。笔者认为,从“三公”经费来源上讲,不论是公共财政拨款还是高校的非税收入,只要形成了“三公”经费开支,都应统计进去。目前“三公”经费支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财务管理问题,而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不单发生在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在高等学校也逐渐显露出来。自从中央落实“八项规定” 以来,以前比较常见的公款吃喝问题,现在明显收敛了很多,但还存在一些隐性公款消费情况,况且高校“三公”经费严重挤占了高校教学经费,如何管理与控制好“三公”经费,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成为高校财务管理者及决策层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高校“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公务接待费管理没有统一的开支标准,财务人员无法事前控制。高校实行的收付实现制,不计算成本,财务对所发生的“三公”经费基本是事后核算,如“三公”经费中的公务接待费基本上是先在协议宾馆、酒店签单,月终由办公室报帐人员统一结算, 签单内容五花八门,随意性较强,花钱基本上就是领导一句话, 接待档次高低全由领导说了算,没有明确的公务接待制度。虽然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明确了公务接待活动一律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但报帐中烟酒发票仍经常出现。公务接待中烟酒上了,领导也签字准予报销了,财务人员往往是事后监督,无权控制经费使用。财务人员只能对支出票据的合规性、合法性、真假性进行审核,不能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过程,更无法控制“三公”经费的支出结果。

2.公务出国费管理不规范,缺少刚性制度。近年来,高校公务出国费在“三公”经费中呈上升趋势,高校的因公出国(境)费用主要用于合作办学、学术交流、对外考察、师资培训等方面。高校通过与国外高水平院校的国际间科研合作和办学,可以全面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对引进外国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是存在公务出国费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少数考察团并没有安排实质性工作任务,却打着合作办学、出境考察的幌子到处游山玩水,考察费用人均少则上万元,多则数万元,浪费极大。教师出国培训费用管理不是很规范,通常做法是出国前教师先在学校借支境外培训费,等回国后再凭发票实报实销,由于没有刚性的制度,导致一些教师回国后拿来一大把在国外消费的发票来冲帐了事,有的甚至将自己日常生活消费品发票全数拿来抵帐报销。

3.“三公”经费中公务购车及运行费所占比重大,维修保养费过高。高校“三公”经费中公务购车及运行费在高校公用经费中占了很高的比例。据财政部统计,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公务用车存在运行成本过高,使用效率低,维修保养费过多等诸多弊端。以某高校为例,某校院办共有12辆公务车,有12位专职司机,2012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08.42万元,其中:燃油费53.60万元,维修费27.87万元,过路过桥费9.37万元,保险费4.95万元,其他12.63万元。2013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106.82万元,其中:燃油费35.51万元,维修费34.83万元,过路过桥费10.71万元,保险费6.12万元,其他19.65万元,虽然2013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年较2012年略有下降,但燃油费及维修费所占比重仍然很大。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教育,杜绝公务接待费随意性开支。“三公”消费的主体主要是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一定权力,尤其是单位主要负责人,由于人、财、物权都在其一人的掌控之下,权力过于集中,单位大小事情基本上是领导说了算,因此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垂范,在思想上千万不能麻痹和松懈,在公务接待费上更要定制度,立规矩,杜绝公务接待随意性开支。只要领导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带头增强压缩“三公经费”的责任意识,从思想源头上自觉抵制“三公”消费,领导干部才能以自身优良作风做榜样, 形成好的党风,促进厉行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2.从源头控制,加强预算管理,细化“三公经费”管理。规范 “三公经费”的源头在于预算,因此,预算要从严,要细化“三公” 经费支出标准。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提供了可能,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严格控制管理“三公”经费,本届政府任期内“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表明了中央政府的决心。因此,只要预算上对“三公经费”支出进行合理压减, 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强事前监督,增强预算对“三公”经费刚性约束,就能将“三公”经费压缩在合理范围。 其次,在部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要求各部门必须按照批复下达的“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对超预算支出的“三公”经费,财务部门一律不予报销。

3.加强监控管理,规范公务用车。公务用车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央提出公车改革到今年已经20个年头了。 推行公务用车改革,提高资产综合利用率,减轻学校经济负担势在必行。根据公务用车“数量减少、费用降低、管理规范”的工作目标,参照一些政府机关的具体做法,除留用的交通车辆外,其它交通车辆视其保险、养路费等情况,到期后停止运行,作拍卖处理。对于留用的交通车辆,要加强监控管理,具体应做到:(1) 在每台车上安装ETC系统(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控制公务车辆高速公路通行现金支出。(2)在每台车上安装GPS定位系统,对公务用车行驶线路、油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效遏制公车私用现象。(3)加强车辆维修保养流程控制。针对油耗过高的情况,建议由校办到石油公司统一购买油卡,对公务车实行派车制度,加油采用按里程耗油定额加油,杜绝一些部门和人员虚开加油发票列支。固定车辆维修点,由校办统一跟合作单位签订车辆维修合同,年底一次转账付款。

4.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规范公务支出管理。公务卡是金融机构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含聘用人员,以下同)发放,主要用于公务活动开支的一种贷记卡。公务卡的适用范围包括:预算单位原使用现金结算的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劳务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等有关商品和服务的日常公务支出费用。公务员在公务消费中一律刷公务卡结算。实行刷卡结算,最大限度减少现金支出,增强“三公”经费支出透明度。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可以直接查询每一笔公务支出明细,清楚消费在哪,能杜绝隐性消费,杜绝虚假发票报销,实现“三公”经费精细化管理。

5.“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强化师生员工的监督作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之一就是推进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公开“三公”经费是利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来加强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应在年初公开“三公”经费的预算,在年终决算报表时,公开本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总额及明细数,并附相关文字说明,接受全校师生员工的监督。通过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一来可以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尽量做到客观、翔实,二来可以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使全校师生有知情权,从而形成一股节约风气,提升正能量。

四、结语

篇9:“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 要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可以看到,相应的党领导对目前“三公经费”的管理给予了更多的重视程度。自从党中央“八项规定”实行以来,国务院领导要求现阶段对“三公经费”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本文主要围绕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详尽的阐述,并就其有效对策给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于今后“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三公经费 管理现状 有效对策

所谓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因为公务关系设计到的出国经费,公务过程中产生的招待费用以及公务车辆的购置以及运行费用。就“三公经费”的管理来说,是新一代领导人上台之后一个亟待解决的公共行政领域的问题。

一、“三公经费”管理现阶段存在问题探析

通过上文的相关内容阐述,我们已经了解到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要想标本兼治,还需要对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的根除。

(一)公务车辆配置依然超出标准

从目前“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现状来看,存在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依然是公务车辆配置的超标。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规定来看,对公务用车都进行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但是从车辆配置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地方的差异,公务用车的配置情况依然处于失控的状态。导致这一现象一直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一些超编制配车情况的存在,有的工作单位以特殊工作需要为由进行公务车的配置;除此之外,有的单位还存在严重的攀比现象,认为公务车的配置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导致配置车辆的数量增加。

(二)公务行政接待的严重失控

就“三公经费”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公务用车配置失控的情况之外,公务行政接待也存在相应的失控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有一个特别形象的比喻,“公务接待大箩筐,各种费用往里装”。就公务接待产生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项目数量多且杂,进行项目接待不仅保罗了吃喝方面,同时还要包括酒足饭饱后娱乐项目的开支,临近接待结束的时候可能还会捎带一些土特产作为礼尚往来的赠品,直接导致公务接待开支的增加;第二,公务接待的档次飙升。公务接待支出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除了项目的繁杂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接待档次的不断提升,在这里面也有攀比意识的影响和作用。

(三)滥用公款,旅游成为趋势

“三公经费”现阶段管理过程中存在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现象和问题,是滥用公款,旅游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有的社团和协会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召集、组织相关部门另外以外出学习考察为幌子,利用公款遍游祖国各地,更有甚者,用公款游历好几个国家。就公款旅游的开支来说,少则上万,多则数万,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还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二、解决“三公经费”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来说,主要有认识不足、制度不全、预算不严以及监督不够等多个方面的原因,笔者在下文的相关论述中,将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对解决目前“三公经费”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有效措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一)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最为重要的因素当属制度建设不全,比如就公务用车以及接待费用的产生来说,一旦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不会给相关人员过多的操作机会和操作空间。因此改善目前“三公经费”现状的第一步,就是要落实相应的制度建设,完善公务用车配置的标准以及公务接待的项目标准,从而明确今后三公经费的使用范围,为我国行政工作的有效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考核力度的加大

“三公经费”管理的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依然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相关领导干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而就领导干部不够重视的原因来看,是没有对他们的乌纱帽产生影响,也就是没有动摇到根本。鉴于此,就今后“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考核力度的加大成为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砝码,将“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与考核测评进行挂钩,必然会引起干部领导的重视;再将相关项目范围的具体操作流程给与明确的指示,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度,建立完善有效的绩效评测体制,将每一项有效的行政行为都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必然能将“三公经费”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民主监督的有效进行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两点措施之外,民主监督的有效开展实际上是对相应管理成果提供有效的保障。加强民主监督力度,推进“三公经费”使用的透明化,是“三公经费”管理开展过程中最好的防腐剂以及杀毒剂,在超标现象产生伊始便对违规现象进行有效扼杀,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三公经费使用的知情权,同时还能对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有效的监督和促进作用,加快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的进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现阶段“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而言,从近期一系列单位“三公经费”的审计结果来看,地方各级各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三公经费”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王月琴.分析“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现代商业.2012.36:84.

[2]齐新.浅谈“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外资.2013.04:115+117.

[3]丁爱霞.“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现代商业.2013.06:116-117.

上一篇:我爱家乡演讲稿初中生下一篇:麻埠镇中心学校三校同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