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基地实践感受

2024-07-13

下基地实践感受(精选6篇)

篇1:下基地实践感受

参加“下基地”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第一次来临沂大学,在宿舍一进门的墙上挂着的牌子上就看到了有下基地这个活动,当时我还在想下基地是什么?什么是下基地?而我就要下基地了,心里充满了好奇,憧憬。

军训结束之后,我们学校组织下基地活动,下基地前一天,当辅导员告诉我们这件事,我们都很高兴,下午就赶紧去买零食,午饭之类的,因为午饭要在车上解决。下午回来之后,大家都很兴奋,讨论着会去哪玩,想象着会有什么,一直到晚上要睡觉了,我还是很兴奋,睡不着,脑子里老是想着明天明天会怎样。

下基地的那天早上,我早早就醒了,哦!才五点,这一点也不符合我的生物钟。可是睡不着了,我们就要下基地了,想想心里就激动,于是我轻手轻脚的爬下床,“呵呵”是谁在笑?一转头,看见我斜对面的舍友在笑,哦,原来是我那轻手轻脚的模样逗笑了她,朝她做了个鬼脸,这下好了,全宿舍的人都笑了,原来大家都醒了,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激动啊。我们兴高采烈的拿着自己的东西去集合,看着一辆一辆的巴士排在我们面前,我不由发出一声惊叹“哇,好多辆车啊!一辆、两辆、三辆......”有十多辆呢!感觉很壮观啊!我们怀着憧憬上了我们班的巴士:九号巴士。朝我们的第一站:《沂蒙六姐妹》电影拍摄基地,进发!一路上看着临沂的风景,是的,这是来临沂的第一次参观,我充满了好奇。快要到电影拍摄基地了,我们经过了一段路,我私下叫它为“九曲十八弯”,当然这是有根据的,这段路那叫一个“拐”啊!一个又一个弯绕过来绕过去,绕的我们是头晕眼花。不过这段路倒是有不错的风景,有山有水,依山傍水,很美。终于到达我们第一站的目的地,刚转过“九曲十八弯”我们还有点晕。一下车,那解放前的老屋,给我们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大家准备好出发了!跟着讲解员,跟着我们的旗子,出发!我们跟着讲解员在村子里按照一种线路走,别的团梗着谈们的讲解员按照另一种线路走,不过大家是殊途同归。刚一进去,我们看见一个老人在卖酒,旁边趴着一条狗,我一个同学叫了一声“哇,这是革命老区的狗啊,拍照拍照。”然后就冲过去给狗拍照,然后一大群人围过去给狗拍照,把狗吓了一跳,还好狗温顺,没咬人。好可怜的狗啊!进去之后我们看到了一棵老树,盘根错节,它的“腰围”好粗哦!我们大概要两个人才能抱过来,之后再看到的老树,感觉就比不上这个有这么粗的“腰围”。接着是房子,这里面的房子都是石垒的,门和窗都比较小,而且都是很古老的那种。我还发现了,很多墙上有些小洞,我猜那就是战争时期八路军或是民兵藏在屋子里通过它来打敌人的吧,这样既能打敌人,又能保护自己,还不让敌人找到,真是一箭三雕啊!人民群众的智慧让人叹服啊!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了沂蒙红嫂纪念馆,听讲解员为我们讲述沂蒙红嫂的光辉事迹,沂蒙红嫂乳汁救伤员,让我们了解了沂蒙红嫂的无畏,在那个思想并不开放的年代,沂蒙红嫂在面对小战士的生命和旧时代更深蒂固的封建教条中毅然选择了救小战士,他的无私,无畏以及不顾自己的名声毅然救小战士的作法并没有被世人所孤立而是得到了大家的尊还有沂蒙人民在饥饿的情况下,宁愿饿死自己的孩子,也不让烈士的子女饿死,“烈士的子女饿死了,烈士就断后了,而我们还可以再养。”这话深深震撼了我,让我感受到了沂蒙人民在战争中做出了多大的牺牲。路上我们看到有很多石碑,上面刻着“缅怀沂蒙母亲,教育后世子孙”“向沂蒙山区的英雄学习”“爱国拥军好红嫂,建设四化女强人”......这些是对沂蒙红嫂的肯定,是对沂蒙人民的肯定。参观了电影拍摄基地,我对沂蒙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浓郁的革命气息。哦!沂蒙!我对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我们的第一站可能太兴奋了,可能是昨晚睡得太少了,也可能是到了午休的时间,总之,我在车上睡着了,等我睡醒了我们已经到达了我们此行的第二站: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外观蛮有新意的这是我对它的第一感受,我们先整体在纪念馆前拍照留念,接着我们在各团的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一进门,便看到塑像,一个人再挑担,一个在推小车,还有一个在小车旁扶着车,这就是当时战争时,人民群众在给战士们送物品,紧接着我们跟随讲解员参观图片,讲解员一一给我们介绍,有群众给战士们送饭的,有战士们帮助群众的,还有妇女纳军鞋的。我还看到了毛主席的“华东军民再接再厉,彻底消灭进犯军,胜利是人民的”话,朱德爷爷的“向百战百胜、劳苦功高的华东军民致敬!”话以及中共中央华东局贺电都是对沂蒙人民的肯定,是对战士们的肯定,是对沂蒙军民付出的肯定。还有那时的报纸,对孟良崮战役取得胜利的庆祝、赞扬。我们还参观了沙盘以及孟良崮战役前敌我态势图,听讲解员给我们介绍当时的情况。在介绍孟良崮战役时讲解员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一纵二师四团一连进行了三次反击,拿下了一个山头。从14日下午至15日凌晨,共击退一个营的七次反攻。16日在攻占520高地后,又打退敌两个营的5次反攻,全连伤亡近三分之一。五班班长曹相佐腹部受伤,肠子流了出来,他把粘着泥土和碎草的肠子塞进肚子里,左手按住伤口,右手连续扔出五枚手榴弹,坚持战斗,直到牺牲。一班班长赵良负伤双目失明,仍抱住敌人两条腿一同滚下山崖。战后,一连被纵队授予‘孟良崮战役大功连’,五班被命名为‘曹相佐班’,一班被命名为‘赵良班’。”听了讲解员的介绍,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这些战士是可歌可敬的,肠子流出来能塞回去继续战斗,双目失明能抱住敌人同归于尽,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只为为我们换回一个宁静的家园,一片祥和的乐土,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永垂不朽。之后,我们自由参观,我参观烈士陵园,正对着的是粟裕将军之墓,其后有有一个亭子里面的石碑上刻满了烈士的名字,还有那树底下烈士的坟墓,那么多,他们都在此长眠了,陪伴他们的,只有旁边的树了吧!因为他们的付出,我们现在得一片乐土成长,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换回一个宁静的家园。烈士们啊!你们不会被遗忘,你们在我们的心中永存。

在漫长的行进后,我们到达了我们活动的最后一站:莒南大店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和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总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沂蒙红色圣地——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山东省政府诞生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1941年3月到1945年9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长期驻扎在这里.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朱瑞、黎玉、陈光、肖华、谷牧、谭振林、万毅、江华、陈士榘及国际友人雅格布?罗生特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的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而我们就要参观这里,一下车,走过桥,一个高大的城楼映入眼帘,“向阳门”的繁体字刻在城门上,旁边是两个大的指示牌,虽与城楼的古典形象不搭,但却方便了游客,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们兴高采烈的走过“向阳门”,接着是还没装修完的街道,古代的风格,大概要用来拍戏吧!看着那些木质的镂空窗户还真有点感觉呢!大家兴高采烈的拍照,玩闹。接着我们开始参观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是一块石碑“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纪念碑”,其下一颗红星镶嵌在上面,那红星红的绚烂,永不褪色,是的,红星在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紧接着我们参观了指挥部:简单的桌子,桌子上铺了一层白色的桌布,几把椅子,再加上墙上挂着的地图,还有旁边的沙盘。这就是这重要地方的布置,没有一点奢华,没有一点铺张浪费,就这样简简单单的陈设,就在这可以说得上是简陋的屋子却讨论出了重要的决定。紧接着我们又参观了罗荣桓,刘居英,肖华等办公起居室,办公的地方,和起居室合在一起,并不宽敞的屋子里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床铺,一床薄被。难以想象这些永雄人物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地方办公休息。在这些领导人的办公起居室里有一些诗,一些是他们自己写的鼓励自己的或是抒发自己志向的,还有一些是别人写的赞诗和悼念诗。其中我只记住了“悼罗荣桓同志(二首)一毕生战斗明敌我,侪辈庄严一典型。大业方兴公竟逝,哀歌声里起雷声。二严明公正三军冠,苦学力行不尚言。东海朝阳南山月,清辉漫洒在人间。”从罗荣桓元帅,刘居英,肖华等人的办公起居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都是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他们绝不贪污百姓一点东西,他们绝不凭借手中的权力压榨人民,他们勤俭朴素,他们艰苦奋斗都是为了广大人民为了新中国。之后,我们看见了刻着“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碑”的石碑,下面是山东省形状图。在山东省政府会议室里,我看到了谷牧“为人民政权而献身的先烈们永垂不朽”,我想说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我们也看到很多图片“八路军为群众挑水”“军民一家亲”等人民群众和八路军互相帮助,一家亲的图片,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人民群众和八路军的那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胡锦涛主席曾说过:“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更是对人民群众和八路军友好,亲人般的关系的完美诠释。

走在青砖路上,看着碧绿的青苔塞满青砖与青砖的空隙,我的心里无比的虔诚,在这充满着革命前辈气息的地方。参观了这些地方,我的心被这红色感染,我对临沂这片红色的土地的了解又深了一层。进一步了解了先辈们,我只想说无数为革命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前辈们,谢谢你们,因为你们的牺牲和贡献,我们才能在一片祥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你们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你们在我们心中永存不朽。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会贯彻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有用的人。

篇2:下基地实践感受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和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7月2日,我校红色育人工程“下基地”实践活动全面展开,我们2011级学生、学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辅导员共6000余人将分两个批次,四条线路,8个团,155个连,分赴临沂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在展览馆,我们跟随讲解员的解说,在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座座历史遗迹面前,纷纷驻足、凝神观看,进一步了解了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投身革命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以及伟大的沂蒙精神诞生的光辉历程,不仅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在革命烈士墓前,我们更是怀着崇敬之情,瞻仰烈士墓碑,缅怀革命先烈;

7月2日,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在讲解员的解说中我们知道早在1927年到1929年间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就点燃了革命的烽火,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8年抗战中,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在这里领导山东军民作战2.6万次,消灭敌人50余万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先后在这里组建,领导华东军民进行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等战役。在历次革命斗争中,无数中华优秀儿女英勇地牺牲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7月3日,首先我们来到莒南县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相继参观中共山东省政府如教育厅、交通厅等旧址,肖克办公室以及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队员们着重参观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深刻认识了山东革命历史的发展轨迹,以及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从幼稚走向成熟最终成为执政党的历程。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到我们的民主政权能够从无到有成为人民拥护和满意的政府的经验,以及我们的军队能够转战大江南北,由弱到强成为胜利之师的重要因素。下午我们来到“淮海革命烈士陵园”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首先参观了抗日山革命纪念馆,了解了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和抗战故事,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体会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7月4日,我们来到“九间棚景区” 我了解到,1984年,以刘加坤为首的党支部开始

了架电、修路、整地、栽树的五年规划。架电自筹资金1.5万元,一千八百多斤重的水泥电线杆硬是被九间棚人用20天时间抬到山上;筑路平常用5年的时间,九间棚人只用5个月就干完了;在治水上,实现高山水利化;有水后,九间棚人治理了2,100亩山滩,整治450亩耕地;栽植水土保持林8万亩,人均果树120余棵。九间棚人从最贫困的起点起步,勒紧腰带搞工程,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经过6年的奋斗,投资23万元,投工10万个,奇迹般创造出新时期的典范;进入九十年代,九间棚人抓住机遇迅速发展,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立足于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克服困难,完成了前人未能完成的伟大事业,这就是九间棚精神”九间棚村的巨大变化,体现了九间棚人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充分运用当地自然资源,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7月5日,首先我们来到“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青山山势陡峭,海拔696米。

在杭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这里经历了一场坚片卓绝、震撼沂蒙的浴血奋战。1941年11月,日寇对我沂蒙山区根据地实行了惨无人道的“铁壁合围”大扫荡。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抗大”分校及一一五师师直一部,在大青山遭到日寇5万重兵的合围,我根据地军民前仆后继,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这次战斗中,太平洋学会记者德国友人汉斯·希伯,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和他的夫人——山东纵队姊妹剧团团长辛锐等300余人壮烈牺牲。“忆往昔峥嵘岁月我们踌躇满志,展未来光辉前景我们任重而道远”,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在向人们昭示历史,同时也在鞭策着人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保卫和建设好我们来之不易的家园,通过全民族的不断努力,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相信同学们这次大青山抗日根据地之游,一定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参观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活动,使得我深刻了解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光荣革命历史,我一定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和发扬先烈们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孟良崮革命根据地”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纪念馆前面是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雕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红色花岗石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两位将帅的雕象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墓区内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

共和国元帅陈毅曾深情慨叹:“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是他们用小米供

养了革命,是他们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尤其是1947年5月那场闻名中外、震惊环

宇的惨烈战争,使沂蒙山的孟良崮,变成了一座人民战争的丰碑,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位于沂蒙山区腹地的临沂市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举世闻名的“两战圣地”,也是沂蒙山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 ”的沂蒙精神。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体至今让人动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就成为沂蒙精神的内涵。这是一块坚韧的大地,更是一块奉献的大地,抗战时期沂蒙山的每一处村庄都成了抗战的坚强堡垒,人人都是消灭日寇的无畏战士,这里有数不清的孤胆英雄王玉玺,这里有数不尽的视死如归的武善同,这里有无数英雄,明德英、张志桂这样的大嫂,用自己的乳汁救治伤员,抚养八路军的后代,这里有数不尽的祖秀莲、王换于等沂蒙六姐妹,用她们摊的煎饼碾的小米为战士添足了杀敌的力量。翻看记忆的长河,似乎又回到了那起伏连绵的群山的怀抱,又听到嘹亮的号角,隆隆的炮声;似乎看到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军民用小车推动历史潮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走进了您的怀抱,沂蒙。感受当年您的儿女是怎样为了信仰奋不顾身,用热血描绘着求解放、求胜利的恢弘蓝图。今天您悄然屹立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是那般坚挺,那般圣神。您用您的静默,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那些平凡的人们,是怎样用血肉之躯换取了今天的胜利。

雨,静静地下着。群山巍峨,大地一片葱嵘。它仿佛知道,我们的到来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缅怀先烈们的英灵。山还是那座蒙山,河还是那条沂河,沂蒙人却是一代又一代继续传承着老区人民的质朴与善良。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唱响了沂蒙小调走进红嫂的故里。穿过马牧池城墙,常山庄就在眼前。路,还是那条石板路,今天被雨水冲刷得一尘不染。就是当年,这条路上,被裹着小脚的女人们踏出了一条带血的救命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看到了坚韧,看到了不屈,看到了大义,看到了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她们大多数识字不多,但是她们的信念只有一个,跟着共产党走,才能找到一条幸福的道路。走在这条石板路上,我们的脚步放得很轻很慢。似乎感觉,她们的气息依然存在;当我们走入她们曾经住过的房间时,她们仿佛就在眼前,正在向我们讲述那个年代的感人故事。为了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她们不惜一切送夫、送子参军。前线有她们的亲人浴血奋战,后方她们在坚守阵地,用柔弱的双肩挑起重担。支前、纳鞋、存粮、保护红军骨肉,救助伤员,她们以宽阔的胸怀,谱写了一曲曲人世间圣洁之歌,战争造就了她们坚强的体魄和坚韧不屈的精神。听着她们的故事,触动我们心灵的不仅仅是她们的伟大和无私,还有对革命胜利的期盼与求索。如果没有她们大义凛然的壮举,没有舍生忘死,敢于冲破旧势力的精神,哪能换取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在这里,在常山庄。我们聆听了一次生动的党课,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的心灵做一次彻底的洗礼。通过游览沂蒙山根据地广场、红嫂崮、沂蒙风情园等景点,你会切实的感受到最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人民,人民的奉献是一座真正的丰碑。

我们所讲的沂蒙精神,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我们都知道,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8年,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指示建立沂蒙抗日根据地。1939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到达沂蒙山区之后,山东党、政、军机关,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相继在沂蒙山区建立;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过。当时的沂蒙山区成了山东乃至华东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这样的历史背景,这样的历史实践,就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今年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建立沂蒙抗日根据地73周年,也是建国63周年。为了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繁荣发展先进文化,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胡锦涛书记提出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的具体实践发挥沂蒙精神的巨大推动作用,我校进一步开展弘扬、宣传沂蒙精神活动,举行“下基地”实践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事。,通过对临沂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考察和实践,给我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团课,开展一次全面的党情、团情教育,让我们感受沂蒙精神,重温革命历史,锤炼思想,磨练意志,我们会努力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我们来说,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沂蒙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沂蒙精神,建设沂蒙老区。这不但是每个当代大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沂蒙对我们的要求。

篇3:下基地实践感受

一、德育基地实践活动的效用主要体现的方面

(一) 整合社会资源, 校内外结合实现培养目标

当前,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相对封闭的传统教育与方式出现矛盾, 单凭校内理论说教和被动灌输, 学生不容易接受, 难能奏效, 技校学生重实操轻理论, 实践就显得更为重要。“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创造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积极引导、主动参与的途径, 把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实践相互结合, 基本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互提升, 教育效果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观。

在交通安全教育基地, 交警叔叔带领学生分别参观了基地的3D视频体验区、模拟驾驶体验区、汽车安全驾驶碰撞体验台、交通安全宣传栏等, 基地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真实再现, 让学生亲身体验交警、机动车驾驶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些场景, 从而让大家深刻地了解交通安全知识, 学生纷纷表示:生命可贵, 遵守交通规则, 是每一个人生命的最大保障。

交通安全教育基地的建立, 为我院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文明驾驶等开辟了新阵地, 学院也会充分利用这个平台, 组织各系学生约3000人次到基地参观学习,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基地教育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在参观完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后说:“我十分喜爱社会实践活动。”

(二) 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于一体

我院通过多种类型的德育基地实践教育活动, 大大激发了学生“三热爱”的思想感情, 增强主人翁意识, 提高思想水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是传承革命传统、弘扬历史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我们认为, 爱国主义教育要立足本土, 放眼全国, 要重视本土杰出人物的正面导向与教育作用。中山市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他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孙中山先生就是我们身边最好的教育资源。因此, 我院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达成合作协议, 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把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博爱”的精神作为我院爱国主义专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故居旧址、故居纪念馆、龙田等实践教育资源, 学习孙中山先生精神, 认识、了解、服务社会, 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参观孙中山故居过程中, 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孙中山先生是时代勇敢的开拓者, 他不畏艰难, 为国为民的思想境界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 深刻认识知识价值,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 学生了解到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需求, 看清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 正确地估计自己, 认识到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因而增强学习信心, 主动学习, 积极上进, 推动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在中山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协助下, 我校禁毒教育基地建立了, 学生参观了戒毒所内的环境, 观看了禁毒图片展览, 聆听了戒毒人员的现身说法, 接受了禁毒知识培训, 了解了毒品常识、毒品危害、毒品预防、毒品工作等知识, 收获良多。干警们也向学生提出了要求, 希望学生树立“珍惜生命, 远离毒品”的信念, 收获健康快乐的人生。学生纷纷表示, 一定要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拒绝毒品, 做禁毒知识的宣传者, 积极教育、影响身边的人远离毒品。学院也会在未来的日子里, 继续与戒毒所携手合作, 开启在青少年禁毒教育工作中的新篇章。

(四) 实践中学习, 学习中体验, 体验中收获

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 感受社会, 在社会中接受锻炼、接受教育, 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的社会调查中, 学生亲眼看到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的不同面, 把有益的收获内化为个人的思想, 并体现在行动中。

提高青少年环境保护意识, 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在火炬水务有限公司设立“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 就是要利用这个平台, 开展生态环保体验教育活动, 使学生走出城市、走出课堂, 亲身感受、实地观察, 切实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从而更加热爱自然、珍爱生态、保护环境。水务公司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参观了污水处理厂, 了解污水处理的全过程, 学生看着黑且臭的脏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 变成了清澈干净的水, 都惊叹万分。通过参观学习, 学生懂得水土资源的重要性, 做好生态环保, 就是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美、水更清。

社会实践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思考问题的角度丰富了, 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文明程度、公德水平、敬业精神、身体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社会实践活动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强, 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二、几点体会

(一) 德育基地建设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发挥基地的育人作用

我院十分重视德育基地建设, 每学期制订学院工作计划时, 都把德育基地活动内容纳入其中, 由学生处、院团委策划组织、合理安排各系活动, 形成制度。在发挥基地育人作用方面, 我们在建立每一个德育基地前, 都结合需要, 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进行周密调查研究, 并安排人员现场参观了解评估, 进行可行性研究, 基地确定后, 与共建单位充分协商筹划共建事宜, 制订每一个德育基地的实施教育方案, 并成立领导小组, 安排好基地系列教育活动。

(二) 基地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安排各级学生的教育内容, 一年级着重抓思想品德、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等;二、三年级着重抓普法教育、组织纪律性教育、科学人生观教育;四、五年级面临实习、升学、就业, 要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到企业、科技基地进行前途理想教育等。

(三) 基地活动要有明确目的, 并形成制度化

每个基地的活动都要形成制度。每次活动要认真部署, 精心组织, 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动员, 包括基地简况、目的意义、要求、注意事项等, 以保证活动有目的地进行, 活动结束后, 及时总结交流, 分享收获。

摘要:德育基地, 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与平台, 借助基地的实践体验, 可以更好地练就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品质, 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走进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德育基地,技工教育,效用

参考文献

篇4:“下基地”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先后去过九间棚、大青山、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省府旧址等等。几所红色景区将沂蒙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沂蒙精神是沂蒙儿女努力奋斗的结果。弘扬沂蒙精神,必须把握好精髓。

九间棚位于平邑县,座落在龙顶山上。在参观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到,九间棚村以艰苦创业而闻名,保存了完好的九间棚旧址。该景区具有独特的天然景色和乡村风情,景区内森林茂密,民风淳朴。在这片土地上九间棚人民艰苦创业、努力奋斗、不断进取的奉献精神对全国的劳动人民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

大青山位于费县与沂南县交界处。1941年冬,八路军与侵华日军在大青山激战,很多领导干部及士兵英勇捐躯,成为山东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这场战斗中万余战斗人员与装备齐全的敌人展开了山东史上空前壮烈的一次战斗,一千多人的伤亡换来了九千人的胜利突围。为了缅怀烈士的英勇事迹,大青山战斗遗址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在蒙蒙细雨中,沿山而上,探寻战争的足迹,除了一些纪念碑能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战斗外,已经看不出战争的痕迹,但是,我们永远呼唤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发生在大青山的,不仅是一场壮烈的战争,更是一曲深情的军民同心曲。

孟良崮战役纪念地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陆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战役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远远地,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白色院墙,下车后,我们纷纷白色花岗岩塑像前拍照。陈毅元帅、粟裕将军并肩而立,他们身后是一匹白色的战马,两位元帅的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伟大形象。跟随着导游,我们走进了纪念馆。通过导游的讲解,我们的眼前再次浮现了当时的情景。导游告诉我们,当时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地区完成了对整编七十四的分割包围。蒋介石认为这是作战的良好机会。因此,令该师坚守,吸住华野主力,另一方面急调十个整编师,向蒙阴一带集结,企图决战。但增援之敌遭到华野增援部队的顽强阻击,最近时虽距整编第七十四师只有5公里却不能前进一步。华野担任攻击的部队则以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不惜一切代价向整编第七十四师发起进攻。最后,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全师被歼灭。当导游讲到这时,我们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红嫂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模范将“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向世人作出了完美的诠释。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沂蒙红嫂护理伤员、缝军衣、做军鞋等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们用柔弱的肩膀与男人们共同撑起了战争的胜利。我们追随着导游走进纪念馆,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导游讲述着那传奇般的感人故事。她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们摊煎饼、做军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沂蒙红嫂”她们血乳交融、感人至深的难忘故事将会永远被我们铭记。她们用汗水、乳汁、鲜血和生命谱写一曲曲壮丽的凯歌。“红嫂”已经成为女性拥军模范的尊称和代名词,是沂蒙妇女乃至中国妇女的群体形象。

滨海红色文化纪念馆位于苍山脚下。红色的热土,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面对滨海红色文化纪念馆,我们追忆红色历史文化,触景生情,想象出当时的传奇情景。大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1945年8月13日,为了迎接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就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过。那一天,我们到达莒南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当时很热,但莒南人民的热情却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他们的淳朴与勤劳深深吸引了我们。在这里,罗荣桓等革命家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里到处流传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弘扬沂蒙精神,必须立足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汲取新的营养。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的精髓。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明白艰苦奋斗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法宝之一。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会想象自己未来的样子。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赶超意识,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冲劲、那么一种拼搏精神,勇敢担当。

老师告诉我们,沂蒙精神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今天的我们继承沂蒙精神也应该付出同样的努力。

沂蒙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信念的力量。坚定的信念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信念是引领人民前进的火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当代大学生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确立崇高的理想、培养深厚情感。新世纪的大学生应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沂蒙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以此作为奋发向上的的动力。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故乡,努力培养强烈的爱沂蒙精神的情感。

2.增强诚信为人、乐于助人观念。一个人若无信,则无颜立于天地之间。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拥有着悠悠的历史熏陶。然而当今社会诚信缺失、世风日下。大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理应做到诚信为人,待人忠诚,感化身边的人。心中有爱,乐于助人。

3.树立竞争和创新意识。当代大学生应当抛弃一切消极的思想,做事寻求方法,当机立断。不断提高在竞争中寻求生存的能力。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一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应有打破陈规旧俗的勇气和信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在学习中,从悠久的沂蒙历史和伟大的现实中,我们要领略其精髓。我们要勤劳勇敢。

篇5:下基地实践报告

新时期如何弘扬沂蒙精神

内容摘要:沂蒙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山东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时代民族精神。沂蒙精神集中体现了山东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生动展现了我们党、军队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和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推进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沂蒙精神 红色文化 弘扬 形成继承 发展

主要内容:1.沂蒙精神的内涵。2.沂蒙精神的形成。3.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

1.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

“爱党爱军”,集中展示了沂蒙人民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这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宝贵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

2.沂蒙精神是怎样形成的?

沂蒙精神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临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对于沂蒙精神的形成会有影响。但是,现在所讲的沂蒙精神,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在党的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我们都知道,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8年,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发展,指示建立沂蒙抗日根据地。1939年,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东,到达沂蒙山区之后,山东党、政、军机关,华东局、华东军区机关相继在沂蒙山区建立;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战斗过。当时的沂蒙山区成了山东乃至华东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这样的历史背景,这样的历史实践,就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从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出发,沂蒙精神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心一意为民族解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行为的感染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而奋斗的纲领,经过大革命时期、十年土地革命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从井冈山走出来,在延安组建的一支精锐部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老红军本色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给沂蒙抗日根据地带来了全新的景象,给这里悠久的传统文化和质朴民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沂蒙精神的基本来源。

沂蒙精神是沂蒙抗日根据地的人民通过自觉的模范行动展现出来的。在革命战争年代,饱受“三座大山”压迫之苦、对新生活充满强烈向往的沂蒙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热情和崇高的精神,积极参军参战,碾小米、做军鞋、送弹药、抬担架,全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参军入伍,100多万人参战支前,6万多革命烈士牺牲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同仇敌忾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著名“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大批先进典型。党的培育,血与火革命战争的洗礼,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逐渐形成了坚信党的领导、热爱人民军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的政治信仰;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顾全大局、勇于奉献、自我牺牲的价值观念。沂蒙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觉悟,无疑是沂蒙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来源。

3.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呢?

首先,沂蒙精神是不断与时俱进的。要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必须以新的实践为基础给沂蒙精神赋以新的内容。沂蒙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诞生于战争年代,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仍在不断发展着。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面对贫困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愚公移山,艰苦创业,向愚昧和贫困宣战,为了修建水库,有40万农民舍弃了自己的家园。并勒紧腰带,省下粮食支援国家,支援灾区。沂蒙人民靠沂蒙精神,艰苦奋斗,极大地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成为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涌现出了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先进典型,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批示表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承发扬沂蒙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迅速发展经济,于1996年在国务院确定的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走上了加快发展的道路,涌现出了被江泽民同志称为“了不起”的王廷江,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九间棚等一大批改革开放的先进典型。如火如荼的弘扬沂蒙精神的实践,推动着沂蒙精神不断发展完善。沂蒙精神逐渐成为临沂最大的政治优势。

其次,在今天,要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仍然要靠两条:一要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二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当年沂蒙精神的形成,是因为有党组织和八路军模范行为的感染,今天弘扬沂蒙精神依然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候,反复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民群众作出好榜样。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不能光是要群众去做这做那,而应由党员干部带头去实践。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最好。这样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身教人。有了这样的前提,还要有群众的自觉参与。要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上,深入细致地向群众讲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一种优秀的精神,离开了群众的自觉、热情的参与,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而要让人民群众具有这种政治自觉,就要让群众明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当年沂蒙精神是这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今天继承和弘扬沂蒙精神也应该这样去努力

第三,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具有独特的教化育人功能。特别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沂蒙革命老区形成的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凝炼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临沂的具体体现,是临沂宝贵的精神财富。所有这些红色资源都传承了沂蒙精神底蕴深厚的内涵。在新时期,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运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沂蒙精神的导向、教育、激励功能,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下基地活动深刻感悟

1.沂蒙精神对沂蒙地区的发展起了巨大促进作用。沂蒙精神所体现的时代价值,不仅在革命战争和和平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样是我们今天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有力武器和灵魂。正是由于沂蒙人民所具有的正义感,才会有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同仇敌忾的沂蒙精神,才创造了抵御外敌、争取解放的丰功伟绩,涌现出众多的战斗英雄和“红嫂式”的拥军支前模范

2.现在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最为实际的就是要吃苦耐劳,刻苦学习。天职永远是神圣的,做为一名学生,增加知识储备,积累社会阅历,是实际而现实的明智之举。在养尊处优的今天,难以磨砺出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今天大多数的我们缺少社会实践,内心脆弱。所以,加强历史教育,回顾沂蒙品质,刻苦而必要。刻苦的精神在学习中更能体现出付出与回报的效率,持之以恒的高贵品质在学习中显现不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根据我自己多年的实际经验,可以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此而来,却确切切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就有回报。沂蒙精神永不过时,我们也曾亲自体验过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艰辛求学时光,高三,永远在记忆力留下刻苦艰辛的回忆,学习的渴望和形式风雨无阻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漫长的时光里,学习备考在心里是一个信念,相似于革命的信念,学习,没有娱乐没有足够的休息,甚至没有多少笑容;革命,没有安定的生活,多少战士和乡亲们没有了家,甚至没有足够的武器。艰难困苦,磨砺我们的意志,革命最终胜利!我们最终无悔记忆力的艰辛历程。艰苦历程步步艰辛,更让我们无法忘怀,我们将铭记。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巍巍的沂蒙山耸立着无私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人民对祖国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丰碑上写下了大大小小伟大或者无私的故事;河里流淌着的是大爱大恨,是不朽的沂蒙精神。

篇6:2012红色育人下基地实践报告

2012级

张凯专 业: 学 号:广播电视编导201210140234

年 级: 姓 名:

谈谈参加“下基地”实践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伴着欢笑和汗水,我们走过了丰富多彩的军训,感受了绿色军营生活的紧张和充实。但精彩未完待续,“下基地”红色实践活动也于21日拉开了帷幕。刚刚经历过军训的洗礼,对于这次能近距累的深入革命老区,追寻先烈足迹,感受厚重而淳朴的红色精神的魅力和活力,由此,心中激荡着一种澎湃和期盼。

穿上迷彩服,整理好自己的着装,带着那份憧憬。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便踏上了前往马牧池影视基地的路程。马牧池影视基地是我们这次红色之旅的第一站。当汽车在迂回的山路上艰难地穿行,我便想起当年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情景。遥望车窗外的山山水水——山不是很高,但像战士一样坚挺有力;小河窄却绵流,犹如母亲一样轻柔地哺育这片土地。

提到马牧池,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但是说到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红色影视剧——《斗牛》、《沂蒙六姐妹》时,相信大家就会对他有些记忆了。马牧池到了,我们迫不及待的下车,古朴的小屋,用石头铺成的乡间小路,路两旁陈放的石磨。走到一处,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细心一看还真是它,这个在《斗牛》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戏台,坐北朝南,风吹雨打的沧桑,诠释了它走过的那些峥嵘年月。站在戏台前,脑海中不禁浮现那些老沂蒙人淳朴的面庞。为了革命他们义无反顾,深明大义——送子参军、做军鞋送军粮。《斗牛》中对牛二执着的刻画,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的一个呈现;他们毁家纾难,《沂蒙六姐妹》中所上演的平凡真实而不失伟大。沂蒙这片热土,养育了无私热情的沂蒙人民。蒙山所支撑起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地上方的一片天,他也用自身的挺拔身姿启示了这里的人们:要坚毅。不畏惧敌对势力,在革命的号角声中,去冲锋、去战斗,为了自己的自由和权利和美好生活,为中国的独立而释放出自己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光和热。沂水浩瀚而悠长的流淌滋润了这片土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了这里的人民。是他们明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和支持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才能使自己摆脱封建地主的钢铁枷锁,才能获得自己所拥有的土地,过上自己的生活;他们才能拯救中国,挽救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把中国人民解救出来。正因为沂蒙人民的远见卓识,由此他们呢便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由此种下了革命的种子。走进一处院落,风箱、纺车······在红嫂的家里,每一个点滴的细节都是莫大的震撼;每一件见证历史的实物,它所具有的价值,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所具有的那些作用的范畴。因为它已经融入了革命,成为革命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革命,保证了革命队伍的补给线。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革命已成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但先烈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我们须铭记心中,不能遗忘。

走出小院,缓行在路上。路过一口古井,急忙上前。井还是那时的井,只是经过岁月的蒸腾,井水如今早已不在。但我想大家都会相信:井水会枯竭,但沂蒙精神不会消失。因为与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并驾齐驱的沂蒙精神,在改革开放至今已由广大沂蒙儿女所发扬。

昔日的老区,今天的商城;整洁的市容,腾飞的经济。他以融入到临沂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正激励着沂蒙人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声“集合”的口令把还在思索着的我猛然唤醒。登上车,感到内心被一种莫名的力量充斥着,迟迟不能平静。一直到达孟良崮,我才恢复了以前的那种安宁。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是我们这次红色之旅的第二站。提及孟良崮战役,就不得不重温一下那段历史。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陈毅将军和粟裕将军指挥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所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是打破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所实施的重点进攻和转变华东战局的关键之战。

走下车,“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几个大字首先闯入了我的视野。稍作整顿,我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园内。两个高高的、呈现对称的纪念馆主建筑屹立在前方。与他相对的是两个矩形的水塘。他们与主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传承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在领誓人的带领下,我们在纪念馆前庄严宣誓。高昂的誓词,喊出的是对先辈的敬仰;洪亮的声音,抒发的是自己澎湃的豪情。从同学们那坚定的眼神中,不难看出,红色精神对我们的感化,此时已转化为一股动力,坚定了我们为理想奋斗的决心。跟随讲解员我们穿过小广场,来到了后面安放着无数英雄的墓地。黑色的石板散发出的是庄严肃穆,白色的五角星却呈现的是一种悲壮。一排排整齐排放着的墓碑,安放的不仅仅是那些为革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的魂灵,他更多的承载的是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墓碑上放着一朵还未凋零的黄花,那是对先辈无声的敬仰。听着讲解员的讲述,那烽火硝烟、血雨腥风的战场仿佛就在眼前,并由此可以感受到共产党人的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革命军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让广大人民群众翻了身,获得了自由,成为国家的主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革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岁月如梭,当年的硝烟早已散尽;纷飞的子弹已化为乌有。山上耸立的丰碑,见证了沧桑的历史。进入馆内,我们看到了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保存下来的实物以及详实的文字资料,更进一步的增进了我对那段历史的了解。孟良崮战役是沂蒙人民对革命所作出的贡献的典范。沂蒙老区人民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信任和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舍生忘死、参军参战、全力支援前线、抢救伤员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让我们对他们肃然起敬,也真正体会到了革命战争的残酷,革命成果的来之不易。思想震憾的我们,心灵也受到了洗礼。是他们团结协作,战胜了艰难困苦;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穿梭于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他们对伤员精心照顾,体贴入微。更是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勇挑重担,才有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走出孟良崮,虽然心情也有些沉重,但与之前离开马牧池的心情相比,略增了几分感动,几分自豪。这应该是对逝者的另一种悼念吧!

我们参观的第三站,是有“小延安”美誉的莒南大店镇。大店镇以历史悠久而著称。1939年,八路军115师在政委罗荣桓、代师长陈光的率领下,从山西挺进山东鲁西,1943年3月转战来到莒南大店镇。从此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曾长期驻扎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刘少奇、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在这里生活、战斗和工作。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省党政军指挥中心,山东革命的核心,成为中国红色革命“星星之火”中闪亮的一支。

当我们跟随讲解员走进这座由当年开明乡绅贡献出的庄园改做的革命遗址时,顿时被她的厚重人文气息所深深吸引。大宅里的青砖、旧瓦,屋内的老式电话、黄褐色的军事地图,真实、感人的照片,栩栩如生的作战沙盘,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当年那血与火的岁月,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呕心沥血,运筹帷幄,舍生忘死,纵横沙场,指挥山东军民浴血抗战,那雄壮有力的歌声。不禁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经过对红色历史遗迹的参观学习,增进了我对革命老区的了解,感受到了艰苦奋斗、舍身救国的革命精神,并深受鼓舞。了解了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抗日期间他们对与革命所做的卓越贡献和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们的故事。他们在缺乏枪支弹药的情况下,处在国内反动势力与国外势力的双重打压下,却依然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思考至此,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无畏,被革命先烈为了党及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爱党拥军的沂蒙红嫂精神感动着,心中充满了无限敬畏。

上一篇:2009年畜牧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下一篇:优秀案例三千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