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也谈关于审计的学习经验与方法

2024-08-05

【经验交流】也谈关于审计的学习经验与方法(精选9篇)

篇1:【经验交流】也谈关于审计的学习经验与方法

【经验交流】也谈关于审计的学习经验与方法

(来源于中华会计网校)

相关链接:像注册会计师一样去思考

审计学习要有自信和坚持

第一遍学习一头雾水:没关系继续第二遍

第二遍学习仍然一头雾水,没关系继续第三遍

第三遍学习终于明白了:还是一头雾水!

继续第四遍,终于知道一头雾水的原因了!

学习审计的过程是一种折磨,因为内容很抽象,概念很模糊,理解起来很困难,因此学习两三遍不明白是正常的。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研读教材和课件,逐渐找到灵感,培养像注册会计师一样去思考的感觉,理解一些审计程序设计和选择的考虑,逐渐把握在执行审计工作中的职业判断和一些基本原则。需要记住的是:不管是多么专业的内容,背后都是很简单的道理,看你能不能把它从天上拽下来,成为你自己的东西,记住注册会计师也是人,所谓的职业判断并不是高不可攀。

学习审计多注意理解和思考

之前说过理解的思路和方法:“像注册会计师一样去思考”,这个是一种学习的态度。有的人可能会说,我们又不是注册会计师,怎么能做到呢?我要说的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注册会计师的思考方式也脱离不了正常人的思维。很多审计程序的所谓设计原理其实很简单。坚信一个道理:一切困难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简单的真理。

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一样,从上到下的了解方式,你可以知道领导认为重要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了执行;从下到上的了解方式,你可以知道下面执行的控制在不在领导的重视范围呢,是否存在问题等等,其实一个是完整性的判断方法,一个是存在的判断方法。管理层了解的控制就相当于是账面,而下面执行人员了解的控制相当于是存货,由下到上相当于是完整性认定的检查,了解管理层是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可以判断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是否重视以及管理层的可信任程度;由上到下就是存在性认定性质的检查,从中可以知道重要的控制是否得到了执行,可以知道这个单位控制执行上是否存在问题。对于不同的审核对象和项目,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如果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方法,审计中很多东西都可以简单化。

其实不管是什么科目,学习上都缺乏一种融会贯通和思考,各个章节的内容是相互割裂的,没有有机统一起来。风险评估中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目的在哪里呢?因为如果内部控制健全,那么需要执行的实质性程序就比较有限,工作可以比较短时间的保质保量完成;但是如果内部控制不健全,那么噩梦就开始了,从错综复杂的账本记录中寻找蛛丝马迹。所以控制测试的目的是让审计工作更加经济高效,减少实质性程序的数量和范围。目的其实很简单,了解了以后就会理解注册会计师的一些做法了。所以在风险可以接受的情况下,都很愿意信任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当然是否信任内部控制还需要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确定。

审计和会计的联系和报考

学习审计比较复杂的地方是企业风险评估程序的一些设计和判断,近几年考试中内部控制的题目难度逐年提高,一般是从风险评估出发设计和实施后续的控制测试以及实质性程序,充分体现了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学习审计的时候,第一需要补充一下有关内部控制的知识,可以看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大体了解一下企业整体的一个控制流程,不需要细看,只需要大体记住内部控制中各个关键的风险点和控制方法。

另外就是建议会计和审计不要同时报考,除非学习时间比较充分,因为审计难度基本上

和会计难度持平,是注会考试中数一数二的难度科目,如果单单考虑科目联系报考了两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而且考试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另外是审计学习中需要对其中涉及到会计业务有相当的了解,审计调整分录是在会计分录基础上的再加工和转换,因此会计基础不过关,很难理解审计分录的做法。所以比较稳妥的报考是会计和审计分两年报考。第一年适合报考会计、税法和财管,三科联系很紧密,难度搭配比较适中,比较适合计划两年到三年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学员。

篇2:【经验交流】也谈关于审计的学习经验与方法

一、假设问题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目前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规律,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分析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三、审计经验判断法

审计经验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因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持续学习专业技能能力以及接触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工作时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经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说审计经验具有独有的特性。厚积薄发是审计人员最典型的特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审计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所形成的审计经验就是通过从事、分析和总结一个个典型的审计项目或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取得,并通过长期的审计实践培养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敏锐性与直觉,形成了以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存在为国家审计的基本理念。此外,审计经验也审计人员对日常生活、经济活动行为和社会交往中细节的关注与感知。审计客体的千差万别性长期以来一直挑战着审计人员对不同领域知识与信息的持续获取能力,审计经验或审计专家经验也往往决定着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就如同传统中医中的国粹“望闻问切”一样决非一日之功夫,诸多的客观与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不同的审计人员所形成和拥有的审计经验是不同的。国家审计的核心一般不发表审计师意见(外资审计是个例外),主要是报告所揭示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性,所以国家审计过多关注的是对审计客体舞弊问题的揭露,即审计人员凭借审计经验能够尽可能的揭示问题存在的真实。由于审计经验的独有性、差异性的存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路径也将是不同的,但最终结果是以完成审计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四、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此方法适应于专项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使专项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损害了资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以期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量→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存在性→计算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五、走访调查审计法

当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有预谋的从事舞弊活动事件时,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审计人员所接触到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载体似乎是合规合法的,此时审计人员已经很难就会计资料所记录的事项作出符合审计目标的专业判断,可审计直觉与审计经验使审计人员觉察到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审计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直觉判断,选择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很可能会得到令审计人员十分惊喜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走访调查哪些对象、谈话技巧与方式方法、调查的内容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都在影响着真实结果,实践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需要突击而秘密的进行会有明显的效果,反之,如果审计人员将走访调查事项告知被审计人,走访调查的结果往往令审计人员失望或无功而返。此方法面对基层、社区审计、资金量小点多面广、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行为事件发生的诸多活动行为审计效果十分突出

,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

六、分析性复核审计法

几乎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使用的一种方法,分析性复核顾名思义就是在面对审计客体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记录的载体上,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在审计人员收集到的相关联的审计记录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律法规的量度,进一步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通过审计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复核作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结论,从而揭示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

七、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

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作业时要要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以及审计客体自身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舞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计判断的一种审计方法,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客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力,作出符合审计目标和能够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线索依据,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进行审计作业。

八、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审计法

抽样审计是确定审计样本的一种审计方法,是基于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间的制约而考虑的。从技术手段上看,抽样审计潜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或是因样本的确定可能导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内在存在性;从实现审计的目标来看,抽样审计是在一定成本与时间的基础上能够相对效率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基于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九、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法

此方法也是审计实践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审计方法,即通过实物的现场观察与实际计量的手段来核实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性、存在性和准确性,通常使用的审计工具是各种类型的度量衡,如卷尺、电子称等计量工具。如对粮食企业、煤炭企业的审计来核实真实的库存和产量,对基本建设项目核实工程量和查看项目的形象工程进度也多用此方法。

十、部门行业对比审计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他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考察,比较其异同,进而予以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在国家审计中对比分析法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在审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审计分析诸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对比分析的方式和方法种类较多,具体应用中往往存在方式选用不当或者方法应用混淆等问题,导致审计情况分析出现误差,降低了审计成果的质量。在对比分析法中常用的方法有百分比、比率、绝对比、相对比、倍数比和比重等,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具体情况会作出一种或几种的选择进行比较与求证,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正确选用对比分析时,还要考虑选用最适合的对比方式,然后才能运用分析方法实施具体分析,只有选用科学的对比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计划与实际比、整体与部分比和综合对比。

十一、效益评价审计法

效益评价审计法是目前审计中的难点,通过审计客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行为,利用数学计量或数理统计原理,在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完善的状态下,有针对的制定出量化的评价标准或体系,科学、合理、细致的计算出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反映经济的节约与效率效益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主要是考虑资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家审计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目前审计的重点虽然还停留在传统的揭错防弊的制度基础审计上,但随着大量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所暴露出诸多问题,效益评价审计已经开始被审计机关重视,也倍受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特别是对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效益评价已经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主要评价的是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因不同行业部门所赋予的经济管理职能不同具体的评价指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进行效益评价审计时对于具体的审计项目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国家审计项目中一般对效益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为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审计评价,审计评价的核心是在法律法规的制度约束的架构中,企业在保持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前提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审计实践中已经量化了可比对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成熟和客观;另一类为履行公共管理部门的审计效益评价,其核心是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力,在审计实践中还没有相对科学、成熟的评价指标,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审计的最终成果要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对审计环境、新知识的掌握等因素的影响。

十二、ppS确定样本审计法

ppS确定样本审计法是目前国际审计界最流行的一种审计方法,其核心是通过一定的审计样本的选定去组织实施审计以期客观的完成审计目标,样本的抽取排除了主观人为的影响力求客观公允,实现审计风险与样本选取数量、审计成本的相对均衡。此方法适用于大型数据库管理或经济业务发生频繁的行业部门,是对抽样审计的进一步规范。因为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社会公众的可接受性或容忍性之间的矛盾,审计样本的选样决定着审计的最终结果的优劣。特别是在面向数据库的ppS抽样中,ppS抽样只能对数值型字段起作用,对字符型字段无效,其特点是面值越大,抽中的概率越大,小面值的样本也抽取,概率较小。ppS抽样分为一般样本和重点样本,在实际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区别对待,以确定“风险水平值”和“误差值”。

十三、SQL语句查询审计法

当审计客体向审计组提供的审计资料是一张软盘时,审计人员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广大审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借助SQLSEVER结构化查询语句从事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目前广大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的ERp计划的组织实施,传统的以纸制为载体的会计凭证和帐簿将会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逐步消失,国内部分大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跨国公司已经率先摆脱了手工记帐方式,审计客体已经没有了传统纸制载体所反映的会计资料记录,所有的反映经济活动行为记录都以不同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就是在目前的县一级水平也大多数实现的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只是因为观念的差异性使得手工记帐与电子帐并存运行。我们不可否认会计是审计的基础,会计工具的革命也势必导致审计工具的革命,否则审计将会退出历史舞台。在电子帐的基础上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员与审计人员通过近年来的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开发出很多的审计软件,期望推广审计软件实现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飞跃,可任何审计软件的开发几乎都是在SQL语句的基础上的拓展,仅仅解决了审计人员对电子数据帐的人门审计问题。由于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数据化存储与管理与传统纸制帐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舞弊的手段与方式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何面对数据库的审计已经开始对从事传统纸制帐本审计

的审计人员进行排斥。审计路径:采集数据→取得数据贝份→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字段→使用SELECT语句设定条件→分析查询结果→揭示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审计人员最基本的工作理念,审计方法的使用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就具体一个项目审计来说也往往是多种审计方法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审计经验、对新知识的获取能力、社会综合知识与日常生活阅历以及道德品质的巨大差异性,这些都会影响到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有创新的审计方法也回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但可以肯定地说审计方法是为了揭示审计客体舞弊而存在和发展的。

提到的审计方法是审计技术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审计的组织方法也很重要,对审计结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如上审下组织方式、交叉审计组织方式等。,经验交流十三种实用审计方法与路径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篇3:【经验交流】也谈关于审计的学习经验与方法

一、国外SAP系统审计经验

(一) ISACA的SAP系统审计经验

ISACA是作为独立的外部审计组织, 已开展多年的企业SAP系统审计业务。ISACA通过发布专门的SAP系统审计指南《Security, Audit and Control Features》来指导具体审计过程, 以确定信息系统和相关资源是否受到充分保护、是否能保障数据和系统的完整性、是否能提供相关和可靠信息。

1. 审计流程。

ISACA将审计流程分为事前检查阶段、初步审计阶段、详细审计阶段与报告阶段。事前检查阶段审计人员通过查阅系统开发与设计阶段的重要文档、观察数据库与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环境、评价备份与恢复计划有效性等措施了解企业。在初步审计阶段识别SAP系统的运行环境与关键控制。整个审计流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为详细审计阶段, 根据组织的关键业务流程对具体系统应用控制进行实质性测试以判断相关业务的处理逻辑是否正确。在进行具体业务循环审查后通过分析控制成熟度, 使利益相关者认识到组织现有控制水平与最佳实践的差别, 体现内部控制的建立与优化。

2. 审计方法。

SAP系统环境下仅依靠传统的审计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文档查阅法来评估风险与控制显然是不充分的。随着系统内部信息资源量迅猛增加, 获取审计证据的手段也面临革新。ISACA在实务中经常使用以下几种审计技术:

(1) 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能够探测控制薄弱点并提供具体信息, 从庞大的数据中发现有特殊意义的“知识”, 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及时取得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 降低审计风险。数据挖掘工具种类繁多, 从经济实惠的通用工具Microsoft Access、Excel到价格昂贵的专门工具如Audit Control Language (ACL) 、Interactive Data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IDEA) , 满足了不同审计需求。

(2) 连续审计技术。连续审计技术借助于自动执行的程序实施数据抽取和分析, 使审计人员在事件发生的同时掌握可靠的报告信息, 通过对嵌入式审计模块和连续审计代理技术的运用能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化截取与处理, 有效保证审计信息的时效性。

(3) 数据库活动监控技术。数据库活动监控技术 (DAM) 对后台数据库数据提供主动监控功能, 避免问题数据的传输, 并且能够及时通知事件相关用户。DAM节约了在数据服务器上的花费, 加快了处理速度。

3. 审计内容。

ISACA从组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管的角度出发对企业收入循环、支出循环、Basis开展了一系列审计活动。

(1) 收入循环。收入流程中主要评价主数据维护、销售订单处理、发票处理和现金收据处理等环节控制手段的强健性, 其具体内容有:对主数据的变更操作是否合理、完整、准确;是否将主数据创建与变更的职责进行了分离。

(2) 支出循环。支出循环中除了对主数据维护保持同样的谨慎态度外, 还应在采购流程、支付流程上重点关注, 如是否对输入、变更、取消、审核、支付供应商款项的职能进行职责分离;是否只对已接收货物或服务支付款项等。

(3) Basis。Basis是企业安全有效运行SAP系统的基础, 包括系统应用程序安装、完善、运行、安全等内容。比如审查是否限制对Implementation Guide的访问、是否恰当设置系统参数以满足组织环境的要求。

(二) ANAO的SAP系统审计经验

与ISACA的独立审计不同, ANAO作为政府审计机关主要对政府部门开展SAP系统审计。澳大利亚各政府部门财政资金收入的80%与支出的70%都通过SAP系统运作, 因此SAP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运行对于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为此, ANAO颁布了《Security and Control Update for SAP R/3》、《SAP ECC 6.0》等一系列指导手册, 通过风险评级与流程控制保证了SAP数据流动过程的完整性、正确性与安全性。

1. 审计流程。

ANAO的SAP系统审流程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和审计后续阶段。审计计划阶段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环境与内部控制制度, 对关键模块的控制风险进行分级处理。审计实施阶段通过熟悉业务流程与系统文档, 结合配置手段对系统数据执行各项实质性测试。在出具最终审计报告之后, 定期进行跟踪审计保证对审计对象的适时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

2. 审计方法。

(1) 系统测试法。ANAO直接调用SAP系统的t-code代码查询获取数据, 比如系统内部各类预定义的各种报表, 通过对SAP系统产生报表的审阅, 能够侦查系统异常情况或控制漏洞, 便于发现违规行为。

(2) 嵌入式审计模块法。AIS (Audit Information System) 是嵌入在SAP系统中的审计模块, 包括系统审计与业务审计两个子模块。系统审计模块主要用于管理活动与制度, 为用户提供SAP安全控制报告与审计轨迹。业务审计模块便于审计人员编制资产负债表, 并执行总账、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等关键账户的查询功能。

3. 审计内容。

政府部门与企业所用SAP系统模块不尽相同, ANAO的SAP系统审计主要关注采购与应付账款、总账、人力资源管理等业务流程。

(1) 采购与应付账款审计。采购流程包括采购申请、供应商选择、采购订单处理、货物收据、发票处理、支付处理等子流程, 与应付账款管理密切相关。对该模块重点关注:建立订单是否有相关合同或协议做支撑、变更采购申请或采购订单细节是否服从适当审批程序等。

(2) 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人事管理、工资计算等子流程, 重点审查员工固定数据维护 (Standing Data) 、员工上岗与离岗记录、员工工时记录、薪金和福利计算、执行组织计划与人员招募等内容。比如是否采取控制手段保证员工主数据的完整性、员工离职后的信息是否仍处于激活状态等。

(3) 总账审计。总账作为财务会计 (FI) 模块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组织所有业务交易, 与各类信息整合后最终生成资产负债表。审计人员对组织总账控制有如下关注:是否将总账维护与登账职责充分分离、是否对总账参数配置设置完整等。

(三) 国际经验比较

通过对ISACA和ANAO有关SAP系统审计流程、内容与方法的总结, 美澳在审计内容、控制手段、审计方法上有共通之处。在内容上, 将ISACA的费用循环审计与ANAO采购及应付账款审计比较来看, 费用支出交易大部分与采购订单有关, 结合两者共性能概括采购及费用支出类交易的关键控制点, 并用于实务操作。在具体控制手段上, 两者都涉及变更管理、访问控制、职责分离、输入控制、处理控制、接口控制等, 比如在输入控制中只有被授权的个人才能输入并审核准确的数据、在处理控制中合理限制对数据和信息的访问、在参数控制中保证设置变更的合理性。在审计方法上, 除了采用传统方法, 两者大多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获取可靠证据。

由于组织类型、规模、功能的差异, SAP系统的应用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在审计内容上, 因澳大利亚政府收入来源主要为国家拨款与项目基金, 几乎不存在与销售货品相关的业务, 据此ANAO弱化了与销售收入相关的审计活动, 而ISACA将其视为关键环节。

二、我国SAP审计框架体系构建

目前国内涉及信息系统应用控制层面的相关指导有国家审计署颁布的《信息系统审计指南——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第34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等, 其应用要求分别属于强烈推荐遵循层次与非强制性层次, 更高级别的强制性要求准则尚未发布, 而在这些指南中, SAP系统审计相关内容还有极大的丰富与细化空间。在实务方面, 我国众多大型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联想、海尔、国家电网等已经普遍使用SAP系统, 为有效管理和使用SAP系统、更好实现经济监督职能, 亟待一套相对完整并专门针对SAP系统的审计框架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

如上图所示, 笔者尝试构建涵盖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在内的SAP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框架体系并重点介绍主要控制手段。

1.变更管理。变更活动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对具体业务活动进行变更, 如变更订单金额、数量、付款单位等信息, 该类型变更会削弱交易过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通过分析比较系统产生变更报告与已审批变更文档, 可以有效避免此类现象发生;二是对系统配置进行变更, SAP系统提供了大量有效的系统配置 (Configuration) 功能, 基于SAP系统设置可变更 (Configurable settings) 的特点, 通过定期审核设置变更日志 (Change Documents Log) 并保证变更管理控制的充分执行, 可以有效消除非法变更。

2.访问控制。在SAP系统中, 应在“最小授权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行为分配各种权限。物理访问是用来保护组织使其免受非授权访问的一种措施, 要对计算机场所附近等所有可能出现物理访问风险的地方都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3.职责分离。SAP系统环境下职责分离能够避免由于个人负责多个关键职位而产生不正当交易风险, 是预防欺诈及恶意行为的重要控制手段, 如采购文件的创建与批准不能由同一人执行, 以防止产生虚拟订单并被用户非法掩盖, 影响采购流程的进行。在对职责分离控制进行分析时, 注意不能只考虑某一模块内部的职责分离, 而忽略了与其他相关模块的关联和系统外部的手工控制活动。

4.接口控制。SAP系统内部模块数量较多, 数据在模块与模块之间的传递与转换是系统整合的重点控制环节, 有效的接口控制能够保证接口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准确性。如总账系统中, 财务报表应付职工薪酬一栏中的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工资单处理数据, 应充分保证两模块数据间的协调一致性, 并定期审查相关接口控制和SAP系统提供的对账报告。

5.输入控制。数据一般通过键盘手工输入或系统导入等方式进入系统, 输入错误的原因有人为失误或伪造数据、硬件机械故障、缺乏数据验证措施等, 会导致应用程序系统产生非预期结果。在实务中可以审查以下内容:系统输入规则、数据采集标准等政策文件;数据输入校验机制是否有效、数据输入错误处理功能是否有效等。

6.处理控制。对处理的控制应参照组织业务流程图以识别关键风险控制点, 评估系统业务设计合理性与勾稽关系, 分析系统运行逻辑, 对错误处理机制进行评价。如采购订单建立是否经历了订单申请、订单审核过程;是否对订单进行功能性分级授权以限制订单变更操作等。

7.参数控制。参数设置分为系统参数设置与业务参数设置。系统参数设置一般发生在系统初始化过程, 如SAP系统中对用户角色类型、员工编号规则、销售订单字段等内容的设置;业务参数设置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 如双重授权 (Dual Authorisation) 控制功能的开启。对参数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系统工作和内部控制的执行, 因此所有参数变更操作将受到严格的审批与控制, 应结合组织政策和业务流程审查参数设置情况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实务案例

下面以某集团公司SAP系统审计实务为例, 详细描述相关审计内容与流程。该公司以生产资料流通为主业, 经营范围涉及国内外贸易、现代物流、流通加工等领域, 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进行信息化建设, 现今已成功上线销售与分销 (SD) 、物料管理 (MM) 、财务会计 (FI) 、管理会计 (CO) 、财产管理 (AM) 、人事管理 (HR) 、项目管理 (PS) 等多个模块, 这些模块建立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之上, 共包括约20 000张数据表, 字段超过200万个, 数据结构相当复杂。

根据被审计单位风险环境与SAP系统审计框架的审计目标, 审计人员重点关注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警惕系统缺陷与漏洞, 督促企业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经营管理并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对部分重点审计内容和具体过程描述如表2所示。

1.销售收款循环审计。审计小组通过查阅被审单位的业务流程设计文档与操作手册、使用t-code代码调用内部报告、访谈或现场观察等方式获取被审单位的职责分离控制状况, 发现被审单位信用调查与合同审批权限由同一人掌握, 削弱了销售过程的真实性。

2.采购付款循环审计。审计小组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SAP系统的付款流程设计文档、在SAP系统测试机上修改某供应商的信用数据并运行付款申请功能模块, 发现该功能模块不能调用供应商信用数据, 后续的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都不由供应商信用数据控制。结果表明付款申请功能模块设计与开发存在错误。

3.参数配置审计。审计小组通过访谈参数维护的管理人员、查阅参数变更文档或调整日志, 核查异常情况。结果表明该公司对员工工资等个别参数的调整在数据库上直接操作, 且不记录操作轨迹, 不利于数据安全。

4.安全审计。审计人员检查了有权限访问“用户维护”的用户、有权限维护关键或自定义表格的用户及超级用户SAP*功能是否失效, 据此判断系统是否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唐志豪, 吴叶葵.RTP环境下采购付款业务流程控制的审计.财会月刊, 2012;12

篇4:【经验交流】也谈关于审计的学习经验与方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经验

内部审计工作是保障国有企业内部财产安全与完整,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其改进的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于保障国有企业稳步发展,有效规避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风险,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随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使得我国的国有企业逐渐融入国际市场,企业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这时候就需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改进审计工作模式,总结经验教训,为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保障。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经验

1.1 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提升审计部门的地位 在过去,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由于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导致审计职能难以得到发挥的现状。在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开始对内部审计工作提起重视,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审计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充分尊重审计部门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审计部门能够独立行使内部审计权力,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1.2 加强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改革过程中注重加强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各部门人员展开良性互动,引导其他部门人员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这样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一是要与纪检监察、惩防体系建设等相结合,建立“大监督”工作机制。审计工作在具体实施中涉及投资计划、预算内控、纪检监察等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仅靠审计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监督的力度和工作效果很难体现出来。构建多部门、多业务、多领域共同参与的“大监督”工作机制十分必要。多方面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能够有效发挥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合力作用。二是要与合规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相结合。依法合规是国有企业全面提升战略管控、防范企业风险、维护队伍稳定的根本性、长远性举措。内控体系建设、“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是企业合规运行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考核和奖惩机制。审计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不可或缺、十分重要。

1.3 创新审计工作模式,加强审计质量监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配套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国家审计的新定位,为改革创新审计制度指明了方向,也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严峻考验,《框架意见》明确了要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审计承担新变革新任务,必须把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坚强引领,不同的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和审计频次,以创新的审计方式、审计手段、审计方法、审计理念,把握“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的目标任务,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审计全覆盖;同时要把握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突出重点,提高审计精准度,要把“改革创新”摆在审计师事业的核心位置,把握好“体制增效”这个核心,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有效途径,破解工作难题;充分听取有关主管部门和审计对象的意见,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维护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

1.4 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体制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除了重视审计职能的发挥之外,更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国有企业应重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立足整改,讲求实效,将审计整改检查作为审计项目的闭环管理系统,明确审计整改检查的责任、内容、程序和要求。深入分析问题成因,举一反三,找出病根,对症下药,从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制度流程入手,立足问题根源,彻底堵塞管理漏洞,坚决杜绝重大的问题发生,有效解决一般性问题重复发生。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效果

2.1 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提高 通过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使得审计部门的地位得以提升,审计工作也在企业内部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加强管理的内在需要,审计部门的地位以及审计的领导层次也在国有企业内部得到提升,这就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提高,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促进了审计工作与其他部门机构的沟通联动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加强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突破了传统的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延伸到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内部监督等多个方面,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通过加强与企业内外部其他各部门机构的沟通联动能够帮助审计人员便于获取有效的审计信息,通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 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得以提升 随着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工作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环境也日益改善。国有企业在审计实践的过程中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工作规范等,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2.4 審计结果得到广泛应用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实践过程中通过强化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内部审计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深化审计成果的应用,同时通过加强对审计整改的监督,保证了在落实审计成果的同时还优化企业国有企业内部环境,有助于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使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保障。这对我国国有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兵,鲍国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发展经验[J].审计研究,2013,02:76-81.

[2]曾跃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发展经验[J].时代金融,2014,21:144+148.

篇5:【经验交流】也谈关于审计的学习经验与方法

谈判是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程度上讲,谈判效果决定一个工程项目审计的成败与否,而谈判的技巧则是决定谈判成败的关键。因此,工程项目审计谈判对每一个投资审计人员十分重要。

一、谈判的涵义及特点

工程结算审计谈判,是工程结算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人员与施工单位人员就审计的初步结果进行沟通交流,对有争议的事项表达双方的意见、观点,提出证据,说服对方理解、接受自己的观点,最后双方达成共识的过程。

工程结算审计谈判的特点:与其他商务谈判有所不同,最大的特点,一是谈判对象千子白种、千奇百怪,各种文化程度,有无专业知识、不论性格特征、不管个人素养、男女老幼均可能遇到;二是工程结算审计谈判专业性较强。

二、谈判的对策与技巧

总体上看,把工程结算审计的谈判对象分为三类:一类是对工程预结算及定额理解的专业知识比较深,法律意识比较强,施工经验也比较丰富,对审计的项目,既重视结果,更关注过程;一类是对工程预结算及定额理解的专业知识比较少,有一定的施工经验,对工程项目的造价在心中算总账,对审计的项目只重视结果,不关注过程;另一类对工程预结算及定额理解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但施工经验丰富,对审计结果的正确与否基本不表态。针对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对象,可采取以下不同的对策与技巧:

第一类谈判对象,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是最高的,不仅要有较高、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各种法律法规也要比较了解和熟悉,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谈判前审计人员要认真分析、充分的考虑谈判对象可能提出的各种理由、辩解,并对其所采取的措施、意见;谈判时语言表述上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审计人员必须准确地把自己的立场、观点、要求传递给对方,帮助对方明了自己的态度工程结算审计谈判技巧和方法工程结算审计谈判技巧和方法。如果审计人员传递的信息不准确,那么对方就不能正确理解你的意图,势必影响谈判双方的沟通和交流,使谈判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审计人员的目的就不能达到。在谈判时,可以采取分类谈判的方法进行,对比较容易沟通容易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先谈判,对争议比较大难沟通的问题后谈判,并且已经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双方可先签字认可。谈判主持人要注意控制谈判的气氛,一旦大家都比较激动,有谈判即将崩溃的倾向时,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比如暂时休会或者说些大家都有趣的东西,缓急一下气氛在继续,审计人员谈判时一定要注意回答问题的逻辑和语调,不能有半点的逻辑不清或不周密,否则就会很被动。对于已经肯定的问题,态度要坚决果断,不要让对方看不起审计人员;对于隐蔽工程或涉及施工经验方面审计人员不是很肯定,或者是定额规定不太清楚的问题,要谦虚,在谈判中,审计人员可以运用一种模糊语言,但是使用模糊语言时,也要求它具有准确性。因为模糊语言反映了审计人员对某一个客观事物的一定的认识程度,而这种程度的表现必须是相对准确的。对这类问题我们审计提出,如能达成共识,当然最好,如施工单位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审计人员,作为一种探讨和学习,审计人员可以从中学习一些东西,总结一些经验。

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你问我答,你一言我一语,口耳相传,当面沟通,根本没有从容酝酿、仔细斟酌语言的时间。而且谈判进程常常是风云变幻,复杂无常,尽管谈判前审计人员作了最大努力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制定了一整套对策,但是,因为谈判对手说的话谁也不能事先知道,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事先设计好谈话中的每句话,具体的言语应对仍需谈判者临场组织,随机应变。

第二类谈判对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耐心,对方只问结果,如果结果能接受,就签字认可,如不能接受再讨价还价,但审计人员要对审计机关或者说自己的信誉负责,最大限度地规避审计风险。针对谈判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等等的不同,接受语言的能力和习惯使用的谈话方式也完全不同

有些老板运用语言理性成份较多,喜欢理性思辨的表达方式,而有些老板则偏重情感的抒发,使用情感性号召效果明显;性格直爽的人说话喜欢直接了当,对他们旁敲侧击很难发生效用,而性格内向又比较敏感的人,谈话时喜欢琢磨弦外之音,甚至无中生有地扯出些问题来工程结算审计谈判技巧和方法评估审计。谈判中审计人员应根据这种个人差异,分析谈判对象,不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在谈判时必须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把审计的结果运用适合对方的方式耐心细致的跟对方解释清楚,让对方理解明白核减的事项和理由,心服口服的签字。

篇6:关于教学方法的经验交流材料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要求的“教案”,所以教师备课一定要重视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性格、习惯、家庭情况、文化背景、学习基础等,以此来确定“讲什么”、“怎么讲”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正如斯卡纳金所说:“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教师要想搞好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教材是不够的,还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调查,掌握学生的喜好、脾气、学习基础、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心理特点安排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

(一)了解学生基础,确定教学难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便于接受。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等问题,八年级下册历史里有相关内容,但这些知识在地理、政治的课本里也都有所涉及,所以可以结合学生已知内容的基础,适当安排探究活动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领域对这些问题是怎么阐述的。

(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做切入点,适当引导到学习内容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全民族抗战》时,《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都是学生非常喜欢和熟悉的影视节目,由这些电影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了解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进行的顽强抵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适当安排讨论、表演等开放性题目,给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并及时认可、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的孩子虽然自以为长大了,但实际上还很顽皮,好动、好表现、活泼仍是他们的特点,而且他们也开始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抓住学生这些特点,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历史、触摸历史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再现蒋介石发电报给毛泽东,邀请他赴重庆谈判时和下属的谈话,揣摩蒋介石的心理;再现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下飞机的场景,接机人员都有哪些表现等等,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以学定教”,“教师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一辈子都有用的财富。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体积极活动,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探索者的精神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做到: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总之,教师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绝不越俎代庖。但同时也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构建平等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教育者是不能把孩子的发展定格在我们自以为是的范围之内的。学校培养人才不是生产月饼,要立足人的的本性教育,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让风格各异的学生按统一的规格平均发展,不仅不可能,而且还会贻误学生一生的成长。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彰显个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的智力和才能表现在生活、生产、劳动、学习、语言、文学、体育、音乐、美术、空间想象能力等多方面,人才是各种各样的,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善待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发挥他们的特长,为社会造福。

教育是什么?有人指出教育是一种文化植入,教育试图为人植入一种理想的生活愿景,并为人植入这种理想生活努力的正当理由。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常说要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是为了传承、发扬和创新。

作为教师的我们学习了很多文化,从书本上学来的文化大多是工业文化、城市文化。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却大多是农村的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她的学习基础是农村文化,进入校园之后要接受工业文化、城市文化,当然会有一些问题冲突。就像《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刘姥姥进大观园,典型的两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在一个与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境况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刘姥姥显示出了很多新奇、无知,给另一种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人一种愚昧的感觉。刘姥姥作为典型的农村文化的长传承者,具有质朴、吃苦耐劳、知恩图报等一系列优良品质。似乎这些品质在工业文明之下就很少见了,你能说刘姥姥不好、不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被社会淘汰了吗?我们国家设立传统节假日不就是为了突出继承传统优良品质吗?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传统优良品质大多体现在农村文化上,所以我们农村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先机处理好两种文化的结合。体会我们的学生,在入学前他们也都会说汉语,都能进行语言上的交流,然而进入校园之后,遇到接触多少年的农村文化与城市工业文化的冲击,他们表现出无知应该是很正常的。人们接受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有快有慢,你怎么能一票否决说接受慢的就不行呢?中国有句古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考试成绩差的人你能说他在其他方面也一无是处吗?你能肯定他在其它行业不是状元郎吗?教育是为了让人们传承文化而不是有一种文化代替另一种文化,受教育者应该是各种文化的共存者。

作为教师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各种文化,而不是有一种文化替代另一种文化。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满怀信心与自尊地最求幸福的生活,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发展,在每堂课上都有一定的收获,课堂教学设计就想的尤为重要了。

篇7:关于教育孩子的方法:育儿经验

人到中年才明白,有父母才有家,父母是儿女的根,家庭是儿女的支柱,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学校的栽培,老师的教育,社会的磨练等等。

一、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优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缺点,找出可取之处,让孩子继续发扬。发现缺点,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努力引导孩子良性发展。

二、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

孩子还小,自尊心比较脆弱,控制力比较差,如果孩子有什么错误,最好通过侧面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充分认识自我,而不是用蛮力教育孩子。

三、让孩子知道你爱他

孩子处于成长阶段,涉世不深,我们要多和孩子沟通,充分了解孩子,让孩子了解父母,不管发生什么事,父母总是站在他身后,和他在一起。

四、控制情绪,别老想着罚孩子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你的大吼大叫会给孩子心灵上留下阴影,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代沟,要心平气和,善于沟通。切忌让孩子对家长产生逆反心理。

五、树立正确价值观

孩子处于学习阶段,自控力比较差,加上涉世不深,比较幼稚,很容易被社会上和电视上的花花绿绿不良现象所误导,我们要时常提醒孩子什么是对可以做,什么不对不可以做。让孩子学会自我分析和判断。

六、给孩子学习的机会

孩子正是学习的时候,对所有事情充满好奇,但是孩子的判断能力比较低,家长有义务帮助孩子解析,对于好的,能够锻炼孩子能力并且孩子爱好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每位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的爱不能是溺爱,严格要求也是爱。要给足孩子自我发展空间,但不能放任不管,要松弛有度。让我们共同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才,但是要确保孩子长大不给社会造成危害。

第一次写育儿经验,不足之处敬请谅解。马上就要春节了,期末考试成绩也出来了,很欣慰,孩子的能够取的好成绩家长是一方面,但终究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培养,老师辛苦了,谢谢您老师。

作者:一5家长贾云鹏

篇8:银行会计报表审计经验与体会

【关键词】银行;会计报表;审计;要点;经验体会

一、会计报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报表的审计在监管方面力度不足

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银行会计报表的审计出来部分进行抽查的形式外,一般都忽略了对设计报告的核查,由此造成监管不严,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的现象。银行会计报表的设计主要还是依靠审计部门的自我约束和行业道德操守以及来自同行业的监督。由此又造成很多审计黑幕,其后果往往带来更大更多的损失,这种违规的风险造成受益的不平等和不对称的状况,因监管力度的不足,导致了行业市场的混乱。

2.会计报表的审计在过程中流于形式

因为会计报表的报出总是集中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所以当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会计报表的审计效果往往并不突出,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实效,在短时间、广范围的审计程序中,审计人员只好选择流于形式的方式简化工作量和任务量。例如在应收款项的来往环节中往往存在很多隐藏性的问题,又由于受到时间、人力等问题的限制,审计人员也不可能亲自对应收款项的往来进行逐一审计,由此就在审计过程中偷工减料,浮于形式。

3.会计报表的审计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往往很难做到自始至终不受外来的因素影响,难以做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即是在审计中难以做到所谓的“独立性”。很多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为利益所驱动,在利益的驱使下造成违反职业操守、违背行业道德的后果,这就导致了独立性的缺失,破坏了银行审计的客观、公正。

二、银行会计报表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分析

由于银行所经营产品的特殊性,导致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审计人员在对银行业务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银行审计业务的特殊性,合理地确定其重要性水平。例如,在对银行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就是银行的不同风险资产权数问题,通常情况下,银行的风险权数为100%时其重要性水平最高;其次是审计银行在中央银行中的存放款项,存放款项越多,其重要性水平越高;再次是银行库存中的现金流量,这也是衡量银行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的一大重要因素。由于银行对现金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监管措施以及现金本身的敏感性特征,使得审计出现的差错率大大降低,所以,银行采取抽样调查的形式即可对现金进行有效的监管。若要降低审计成本、减少审计费用就要采用审查记账簿的形式也能得到可靠的审计结果。银行审计关乎银行的资金流动情况、关乎国计民生,不论多么细小的差错,多么细微的误差都有可能铸成大错,所以,必须防微杜渐,避免因小失大,并通过审计及时发现和更正错误。

三、银行会计报表审计中应当注意的要点

1.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审计

银行的生死存亡离不开银行资产质量的状况,资产质量是一个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银行的命脉和血液。所以说,审计人员在对银行进行监察时少不了对资金质量的关注,才能以此确保银行的正常运转和经营。其中,以贷款质量为核心,要保证贷款质量的安全性、合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对其进行严格有效的评价和分析,保证以科学合理的检测系统进行审计实践从而保证银行资产质量的高品质。

2.对呆账准备金提取的关注

在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呆账是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之一,也是银行日常经营当中存在的正常经济现象。所以,审计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态度对待呆账现象,也不能听之任之影响银行的日常业务经营和后续的业务操作。因此,应当将呆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控制好呆账准备金的数额,针对银行的业务水平,合理安排呆账准备金的多少以确保其在银行能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由此保证银行的风险指数控制在合理的评价指标之内。

3.对银行收入的确认的关注

银行的业务经营状况和收支状况往往都是通过引得收入来反应和体现的,银行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银行经营的倒影,影射出银行的实际的盈亏状况。银行的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银行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年度的业务经营情况,能够真实具体地表现银行某一时期的利润和收支状况,并且对利润的获得产生非同一般的影响。所以,审计人员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银行的收入情况,运用科学的视角和职业判断审计银行的收入情况,而不要因循守旧、不知变通,从而影响了银行的利润获取。

4.对银行负债的合规性的关注

银行负债的绝大部分款项都是来自于社会负债,其中存款是最值得关注和最需要关注的项目。针对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银行业务全球化的特点,银行应该在对待大额的存款业务方面,将其负债的构成特点作为依据,充分了解负债的结构和比重,以确保银行支付存款能力的高低。

综上所述,银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作为银行最为常见和基础的业务,能够有效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维持银行的正常经营状况,保持经融市场的持续稳定和繁荣。

参考文献:

[1]贾惠玲:《银行会计报表审计要点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电子商务》,2012年14期.

[2]王金华:《会计报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14年3期.

[3]闫国华:《银行审计技术方法浅析》,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 技》,2011年7期.

作者简介:

篇9:上好乐理的方法与经验之谈

音乐乐理学生主体性知识系统化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兴趣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教育体制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加强,音乐教育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中都逐渐受到了重视,特别是高中音乐教学更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在应试教育中高中的音乐课程几乎就被语数外这些考试科目给占据了,而推行素质教育以后,高中音乐课程就必须重返课堂,并且要更加重视音乐乐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因此对音乐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会要求的更高。这就使得音乐教学不再像是传统教学中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唱歌了,在学习简单歌曲的演唱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基础的乐理知识。想要高效率的传授给学生乐理知识,教师首先就要自身掌握过硬的音乐乐理知识,然后将这门基础的音乐课程内容顺利的传授给学生。

在高中乐理知识的讲解中,由于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想要彻底透彻地讲解给学生并且让学生更好地将乐理知识应用到音乐实践中,这个教学目标似乎是很难完成的,为此在高中乐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抓,才能够让音乐乐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实施新的课程标准,高标准地完成新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的转换。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过程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乐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出参与性更强的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的投入音乐乐理知识学习的环节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十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思想转化为“最大限度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观念,从以前重视原有知识的传授和应用为主到现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对原有乐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应用乐理知识的能力。

我在高中乐理教学中,比较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在教学形式上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听为主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在乐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加积极活跃的互动,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导致的机械性的死记硬背现象,更加倡导学生在学习环节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以一名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参与到整个知识探索及应用的过程中。并且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章音的长短知识时,我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自己不会的知识并在课本中标注出来,然后让各小组之间互相提问,如果学生之间能够互相解决的,就让学生通过谈论和交流来掌握基本乐理知识,一旦遇到学生们都无法解决的知识教师就进行讲解、点拨,此时学生便会全神贯注的听教师讲解,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教师的传授的内容。这样就会比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效果好的多,既提高了乐理教学的效果,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也让学生掌握了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教学的观念的及时转变,利用这种合适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乐理知识,并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愉悦欢快的学习环境中养成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探索知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真正达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教学规律更加系统化

事情有轻重缓急,知识有重点和难点。在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个中,教师要将知识进行详细的分类,详略要适宜,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抓住乐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够达到异曲同工的教学效果。同样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讲述的更加详细和周到,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也能够抓住关键,知识有主次之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方法和知识规律的总结,只有教师首先寻找到乐理知识的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才能够比较快速的让学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才能够提高乐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在音乐乐理知识中无论是多么难的重要内容,都会有重点和非重点的之分,教师总会在研究中寻找到规律可循。如讲述音符知识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增加或是缩短音符的时值——如果音符的时值较长就在音符数字的后面添加一至若干条横线(如5—或是5— —等);如果时值太短就在音符数字的下方添加一至若干条横线(如5等)。这样学生就会深刻的掌握和理解音符的知识,并且在以后的学习和应用中能够举一反三。

三、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乐理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知识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也正符合人类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一个普遍规律。在音乐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有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学习的更加生动和具体,才能够在领会的过程中更加准确和全面,才能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乐理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音程知识时如果教师单纯的从理论知识入手直接告诉学生说C到F是纯四度,是协和音程而C到#E是增三度,不是协和音程学生就会很难理解。但教师如果能够结合调式音阶,通过适当的例子来让学生亲耳听一听,问题就会很有效的得到解决,并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理论联系实际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理论产生来源于实践,反过来理论又可以指导实践,这样才会比较完美的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乐理知识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是想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那就要在乐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讲述节拍、音程、音符还是其他内容都必须强调让学生加强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学到的乐理知识更加深刻,并且达到熟练应用的境界。

总之,在高中乐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推陈出新,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科学的教学环节来提高乐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振海.基本乐理教学方法之我见.

\[2\]刘建军.上好乐理课之我见. 艺术教育,2006,(01).

上一篇:供电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大连: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