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2024-07-24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文章摘要:“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这是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一句话。由此观之,逃课现象的普遍性。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行为原因现象

难道只有“一个讲台和一块黑板”才是课堂?很多大学生如此发问。时下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据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 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 —在大学校园里流行的这句话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面对逃课一族,很多人批评大学生叛逆、自由、散漫。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很多高校,名师的课堂总是“人满为患”。对大学生逃课不能简单地求全责备,相反要引起我们对高等教育的反思。大学生逃课现象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自律能力不够、放任自流;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认真反省,课程安排得是否科学、讲课内容是否陈旧。

一、为何“大学生逃课”?

综合上述逃课特点,联系大学生上课的相关因素,本文作以下分析:

(一)学生因素

1.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兴趣。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情况一般是“学生管分数,家长老师填志愿”。由于近年来专业细致化和各种新兴专业的产生,许多家长、高中老师对专业并不了解,只是盲目为学生填报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清自我,一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对其缺乏兴趣,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置身于一种麻木或相抵触的学习状态,“逃学风”也就应然而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逃课现象越发严重。

2.学生对“由家庭到学校”环境转变的消极适应。从中学走人大学,从家庭生活走人集体宿舍,也就是从父母的管束下走入了一片“自由”的天空。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所要和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如何去适应”成了学生在校发展的分水岭,而学生以往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对此则有非常大的影响。

自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开始大范围的扩招,而且每年都呈递增趋势。许多大学在制度和配套设施建设上由于跟不上扩招的速度,使高等教育模式出现了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逃课的现象。

1.大学重研究轻教学的管理现状。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是,现在大学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在大学,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学的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师评定职称时依据的仅仅是教学课时的数量,更注重的是科研成果。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

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另外,学校虽有校规校纪,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例如,有的学校规定一学期累计旷课达多少节便要给予一定的处分,但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却流于形式,很少有学生因旷课而受到处分的。类似的规章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造成学生逃课没有顾忌,不思后果。

再者是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学生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大课。由于其考勤检查难度较大,再加上大教室的扩音设备不理想,学生听不清老师讲话,造成大课逃课率较小课偏高。

3.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加强专业教育,造就品牌效应,是每所高校所注重的。但这样难免就会出现忽略对公共课、选修课等非专业课的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案一教到底。另外,再加上课程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育方式,学生兴趣自然降低,加上无法有效管理,逃课现象大量出现。

“年年岁岁花相似”的选修课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社会、专业的需要。少数好的选修课又是人满为患。学生为了修满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逃课现象在所难免。

1.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教师在授课时要对教材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发挥和升华,理论联系实际,站在科技、知识时代的前沿,开阔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能较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刚从高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不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其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只是停留在七八十年代受教育时的水平上,致使学生上课时感到课程过于简单,“没劲”、“没内容”。久而久之,便对该科目产生了厌烦和排斥的心理,发展到极点便是逃课。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老一辈的教授,知识渊博扎实,但是由于受到诸如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理性泛化式、苛严管束式之类的陈旧教育方式的影响,使大学生成了名符其实的“机器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之间没有教学互动与交流,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2.师生教学关系不协调。教学关系是人际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由于大学的教学制度和教师的考核制度与高中相比都发生了改变,导致师生间缺乏了解和沟通。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淡化,学生和老师行同陌路。部分大学生(特别是新生)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的新变化,认为老师不关心自己,产生了对老师的不信任和反感,因而对该科目也产生了厌烦心理,心离课堂越来越远,产生逃课心理,表现在行动上便是逃课。即使还坐在课堂上,也是“隐性逃课”。

(五)社会因素

1.科技的迅速发展。随着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渠道日益增多,高校作为知识载体的垄断地位已被打破,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信任度也随之下降。尤其是网络教学的实现,许多学生宁愿到一些电大网站上直接接受互动式的远程教育,聆听专家学者的讲解,而不愿坐在课堂上听老师的单向授课。因为他们感觉网络教育获得的信息量比课堂要大得多,而且学习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可以避免吃大锅饭、夹生饭,更有利于自主学习。

2.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市场经济体制里,就业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一大困扰。许多学生从大一便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如报名参加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和资格认证考试,提升自我;参与实践,增加工作经验;考研,实现自我等。另外,有些毕

业班的学生由于忙于找工作,逼于无奈,只能逃课,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班学生逃课率奇高的现象。

3.不良的社会风气环境。当今社会上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各种各样的环境诱惑,如遍布高校周围的录像厅、网吧、游戏厅、话吧,以及那些丧失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黑心老板,给大学生逃学弃志创造了环境,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了许多不正确的认识,极大地影响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二、研究问题的背景

现在大学里流行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我们追求个性、崇尚自由、渴望刺激,甚至标榜另类,我们一次次地从课堂上逃离去寻求所谓的“自我”,并且心安理得地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令我们再也无心听课,然而,当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要悄然逝去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完整的吗?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还十分短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虽然已达17%,但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6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中国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必须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历经了千辛万苦的求学竞争之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却有许多人时常逃课。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高校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更多的学生圆了大学梦。据最新数据统计表明,中国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达到20%,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就在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时,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学生们却出现了“逃课”现象,而且越来越普遍。其实大学生“逃课”,现今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它从出现到成为“热点”,再到成为一种现象,也不过只是五六年的时间,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思考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

高校扩招以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有机会步入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实现青春的梦想。但大学却并非一些人心目中的殿堂,当不少大学生感受到大学所带来的压力时,彷徨和困惑接踵而至。此时,逃课程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法之一。大学生逃课现象并不罕见,不少大学生基于心理压力、情感因素,个人情绪以及身体不适的原因,往往将逃课作为最好的对付办法。

“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 “大学生不逃课是件奇怪的事”,如今像这样的话语在大学校园里极为流传。时下大学生逃课就这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对各高校来说是一个难题,也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逃课问题,在当前并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逃课问题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种种问题中较为重要的问题.关于逃课,前苏联心理学家季亚钦科是这样定义的,/逃课是指学生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没有按照既定时间和地点去上课的一种旷课行为。目前,我国高校学生逃课问题比较突出,名牌大学和大部分重点大学的逃课情况,尚处于正常状态,一般院校和高职高专的学生逃课问题就比较严重了,逃课率偏高,而且大都属于消极逃课范围.逃课成风首先与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巨大差异有关。拿我来说,在中学为了高考而炼狱的时间太久,刚进大学时,那种自由、放松的意识就很强烈。并非我不求上进,而是那种松懈、散漫的态度,有时完全是不自觉的内心反应。归根结底,这是中学与高等教育之间没有有效的过渡通道,只能靠学生自己摸索和适应造成的。在我看来,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带来的持续影响,造成上大学后逃课还是轻的。不是还有人堕落、退学甚至自杀吗?

三、总结

总之,关于大学生逃课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将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关乎国家未来命运,一定要认真对待该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要尽快采取措施来让参与这种现象的人数越来越少.

篇2: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现在大学里流行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这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大学的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时间,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父母的严格管教,我们恰恰又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段。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追求的梦想,但是现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样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还有继续扩张的趋势。

【内容】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逃课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我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河南理工大学大一大二本科生,为防止由于男女生比例差异悬殊而引起的调查误差,抽查的男女比例接近1:1,且各年级人数比例也接近1: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1份,其中经整理确认后,有效问卷81份

一、调查结果

从逃课的基本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逃过课,大二逃课比率明显高于大一。据统计分析:80%以上的同学逃公共必修课,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65%的同学平均一周逃课1-2次,不逃课的同学占大约17%,超过17%的同学平均每周逃课3-5次,另外有3%的同学逃课6次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每节课均有逃课情况的存在,但大部分集中在上午第一大节,约占34%。经统计得,大家的逃课心理如下:超过8%的学生选择“想逃就逃,没多想”;而有4%的学生选择“很刺激,感觉很自由”;另外8%的学生觉得“完全无所谓,觉得很正常”;约50%的学生选择“有点担心老师点名”;只有不高于12%的学生选择“担心课程跟不上’.差不多45%的学生认为只要逃课得当,不会影响学习;不低于38%的学生认为有些影响但不太大;而13%认为完全不影响,可以自学获得高分;仅有不到2%的同学认为有很大影响。调查发现:有45%的同学同意应当培养我们的专业认同感,增加学习本门功课的兴趣,有38%的同学认为应改进教学方法、内容,吸引学生。

针对逃课后的去向我们了解到,有65%的同学选择宅在寝室,有25%的同学逃课出去玩或是社团工作,约10%的同学利用逃课时间来准备考证或是考研。有大约45%的同学认为偶尔逃一次课是无所谓的,只有10%的同学认为逃课是不应该的。针对影响出勤率的因素,调查分析得知:约有48%的同学认为授课老师对出勤率的要求比较重要;45%的同学认为自身兴趣决定出勤率;而老师的授课魅力、课程的重要程度对出勤率的影响分别是:37%和33%。在对于逃课情况是否会延续的问题上,约36%的同学认为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会得到较大改善,只有2%的同学认为逃课情况一定会消失。

二、逃课原因分析

对于大学生逃课的不同原因,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1)学生方面: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性。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加之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大学生很容

对上课形成无所谓态度,放松对自己的监督。而毕业压力小,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使学生置疑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认可度,学生学习行为呈现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盲目考证、盲目考研、等方面。

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从逃课的行为上看,学生或是赞同他人看法,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或是特定情境中选择逃课,或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

(2)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的个人风格,与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面临两难境地:即如何选择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试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许多逃课学生都有考前“突击思想”以应付考试。

(3)教学管理方面:

对于逃课行为的放任。虽然大多数高校的明确把旷课作为一种违规违纪行为,但是这一制度约束往往不太能得到落实。教师常常在学期开始是验证声明旷课对课程成绩的影响,或者采取点名制,但实际上也并不一定严格执行。

三、改善大学生逃课的建议

(1)对学校来说,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调整课程安排,减少某些专业性不强的课程,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的东西很有用,而不是在浪费时间。不要把专业性的课程都留到大三大四,让学生过早地了解专业知识,知晓自己所在的专业的社会动态。同时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建立一些可供学生实习的地方,增进知识的应用。

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体制,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更新教学内容,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建立或改革并健全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解决这个问题前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居主导地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诙谐的老师最为他们接受,但是目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比例相对比较小。随着新技术地出现和学科的交叉发展,这种机制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逐步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学生教学意见反馈不及时,教师接受意见是否改进跟踪不到位等等。这严重阻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意识的加强和教学思想的改进。

(3)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来深深吸引大学生,让同学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启迪和收获。很多教师追求教学生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照本宣课,而忽略了课堂管理,只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的遵守,而只有灵活、有效构建的和谐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气氛,将会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心态和潜意识,从而使他们的对课堂有一个健康心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逃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来深深吸引大学生,让同学们感到每课的多样性,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方式,根据学校的方针和政策,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更新教学内容和

模式,注重学与用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教学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

篇3: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一、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本文通过对苏州科技学院本科生的调查, 找出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和态度, 提出缓解逃课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并引申出对此问题的思考。本次调查面对苏州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本科生, 调查年级从大一至大四。共发问卷1000份, 经整理确认回收有效问卷942份。

(1) 逃课现状与特点。 (1) 调查显示, 大学期间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占34.6%, 甚少的占27.3%, 有时逃课的占19.5%, 经常逃课的占18.6%。 (2) 逃课率随年级变化, 呈波峰状分布。大一逃课率为11.4%, 大二为32.4%, 大三为29.8%, 大四为52.5%。总体来说, 随着年级的增长, 学生逃课率明显增高。 (3) 逃课去向:逃课上网的占22.5%, 睡觉占18.3%, 上自习的占17.6%, 14.1%的学生外出兼职, 12%的学生是和男 (女) 朋友在一起, 10.2%的学生为了去逛街, 5.3%的学生什么也不干。 (4) 文史类课与理工类课相比较, 文史类课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在本次调查中, 文史类课的逃课率占到了33.4%, 比理工类课的逃课率高出14个百分点。 (5) 调查显示, 逃课与不逃课的学生, 考试都很容易过。逃课的学生, 认为考试容易通过的占67.2%。 (6) 隐性逃课现象严重。所谓隐性逃课, 是指学生按时来上课, 实则形在神不在, 不听老师讲课。 (本文除有明确说明外, 其他逃课均不包括隐性逃课。) 在调查中, 各年级学生都存在高比例的隐性逃课现象, 这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 调查显示, 教师的个人风格, 包括知识层次、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师生的关系等对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 有65.6%的学生认为老师应该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41.2%的学生认为老师课堂讲授的知识陈旧、保守, 缺乏实用性。 (2) 调查中, 有34.5%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的选择性很低, 能够自由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时间的余地很小, 不管是否有兴趣, 都不得不修。 (3) 对于学校采取点名、抽查、出勤率与平时成绩挂钩、出勤率与奖学金挂钩等招数, 31.5%的学生表示赞同, 21.6%的学生认为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逃课现象, 而46.9%的学生对此持明确的反对态度, 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大学生逃课之风。

二、浅析高校学生逃课原因

学生逃课的原因, 可基本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生方面。 (1) 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带来的持续影响。笔者认为, 大学校园逃课成风与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巨大差异有关。在中学为高考炼狱的时间越久, 进入大学后自由、放松的意识就越强烈, 而那种松懈、散漫的态度, 有时完全是不自觉的内心反应。学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 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 而此时, 他们又恰好处在一个不安分的年龄。于是, 很多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逃课也就成为了必然。 (2) 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无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实现。随着高等教育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多, 高校作为知识载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 学生对老师传授知识的依赖程度也随之下降, 部分学生正是以逃课来对抗传统的教育方式。他们坚持“自由学习”, 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控制能力, 逃课是为了集中精力于有助个人成才的课程, 放弃对自己发展作用不大的课程, 这反映出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期望无法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所提供的专业教育中实现。 (3) 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同伴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从逃课的行为上看, 学生或者是赞同他人的做法, 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 或者在特定情境中采纳逃课, 或者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

(2) 课堂教学方面。 (1) 从大学的功能及其定位来看, 高校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 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已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使学生离课堂越来越远。此外, 就业需要新知识和实用知识, 而目前高校有些课堂知识十分陈旧和保守, 从这个意义上讲, 大学生逃课是在“逃避陈旧知识”。 (2) 某些教师不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 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即使热爱学习的学生也可能放弃这种课堂学习而选择自学。老师在指责学生逃课的同时, 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 (3) 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 许多逃课学生都能通过考前“突击”应付考试。

(3) 教学体制与管理方面。 (1) 大学生逃课与“严进宽出”的教学体制不无关系。我国高校没有淘汰制, 造成大学生学习上没有压力, 危机感不强。许多高校将大量师资力量投入科研, 对教学重视不够, 教师时间和精力不足, 不得不照本宣科。而这刚好与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反, 他们采用“宽进严出”的教学体制, 学生上大学并不难, 但要拿到大学毕业证却很难, 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去主动学习。 (2) 教学计划刚性太强。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所实行的学分制并非真正的学分制, 而是学年学分制。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刚性十足, 课程、教材、教学大纲划一;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 学生很难能够自由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时间。 (3) 高校对于逃课学生的处罚虽有明文规定, 但抓堵逃课却没有实质性措施。“点名制”治标不治本, 强硬制度下, 学生选择隐性逃课以应对考勤。

三、缓解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与思考

(1) 正确教育、积极引导,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在对待逃课问题时, 须分清年级、专业和性别的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进行思想教育。明确逃课是一个态度问题, 要求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不要丢掉宝贵的课堂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潜移默化中, 让学生明白:大学课堂是一个很宝贵的汲取知识的渠道, 有些课也许是枯燥的, 实际上却很有深度, 只有静下心来听课, 才能从中吸取养分。

(2) 建立教学效果监控机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的老师最受欢迎, 但目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比较少, 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和能力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变化。应该建立这样一种机制, 让学生有渠道针对教学过程和任课教师提出问题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反馈, 鼓励教师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探索教学新思路, 活跃课堂气氛, 最大限度上凝聚课堂人气。学校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 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 并跟踪改进。在教育理念上, 高校需要扭转非要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固有观念, 摒弃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遵守的观念, 采取更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 引导他们研究和学习。

(3) 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提倡人性化管理, 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求知的选择。对于逃课, 不管肯定不行, 关键在于怎么管。考勤永远只是一种手段, 而不应成为教育的目的。单纯地“堵”解决不了问题, 应对之策是疏导。管理应更人性化, 更大程度上尊重学生求知的选择, 提倡学生充分自由地表现与发展个性。应逐步改革教育体制, 采取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调整课程设置, 取消某些专业性不强的课程, 使学生感到自己学到的东西很有用, 而不是在浪费时间。要建立自主学习制度。自主的学习制度应当是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条件, 自主选择主攻的专业方向、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 甚至自主选择喜欢的教师。美国的大学一般规定, 大学生如果得到了授课教师的许可, 并制订了专门的学习计划, 可以不参加听课和其他课业活动, 教师将专门为其布置全课作业, 制定作业的评价标准, 在完成作业并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学分。这一模式值得借鉴。

在全国上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 我们要以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为契机, 学校、二级学院、辅导员和学生共同努力, 形成教育合力, 在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前提下, 改革高校教育体制,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 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

摘要:大学是知识的殿堂, 但如今的大学校园里却弥漫着一种逃课的风气, 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剖析, 提出几点缓解的策略, 并引申出对高等教育的反思。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扬.叛逆与“回归”———关于一个大二学生逃课的叙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3) .

[2]李武江.市场信号传递、逃课成本和人才度量费用[J].嘉兴学院学报, 2006 (3) .

篇4: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1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要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看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把其作为保障人民群众享有丰富健康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抵制低俗现象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当前社会广泛存在低俗现象,特别是网络低俗现象,如相亲类节目哗众取宠;艳照门、兽兽门等艳俗“门”大开;无节制的人肉搜索、散播垃圾邮件、网上诈骗、盗窃他人网络财产;虚假新闻、诱骗广告、故意发表炒作无聊言论等等一系列网络低俗现象。“低俗”的文化现象潜移默化地混淆着人们的视听,造成文化审美与价值取向的混乱。它不但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肿瘤,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的秩序,而且这些社会低俗还广泛传播到高校校园,对大学生灌输了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以至于在大学生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低俗现象。因此对大学生低俗现象及其危害进行调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对低俗现象的界定

何为低俗?“俗”的本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与“雅”相对,而“低俗”是指违反社会公德、低级趣味、格调不高。《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定义低俗的:低俗是指低级庸俗,不高尚。与“高雅”相对。对“低俗”的认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度,往往有不同的标准,也就是说标准有差异,但是也有一些共同的认识。比如说,对青少年构成危害的,以及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只要符合上述三方面内容的,通常可以界定为低俗。

低俗现象主要是指低级趣味、庸俗,使人萎靡、颓废的内容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低俗”的制造者、传播者只顾吸引眼球,把无耻当可爱,把隐私当噱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无视道德,萎缩正气,消解社会的良知、尊严和操守,使人性中的假恶丑披着“文化”的外衣走进人们的视野,从根本上阻滞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大学生低俗现象的状况调查

本次调查选取了河南某高校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的是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4份,有效回收率为94.8%。其中大一学生95人,大二学生134人,大三学生153人,大四学生92人。男生236人,女生238人。独生子女183人,非独生子女291人,文科171人,理科303人。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对校园中出现的低俗现象的了解情况,校园中出现的低俗现象的类型以及对其的看法认识,并对抵制大学生低俗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大学生低俗现象的主要表现、发展趋势及成因分析

1近些年来大学生低俗现象的出现

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文化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也不断增强,这使得一些腐朽和堕落的文化也趁虚而入,从而产生了一些低俗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据调查58.8%的大学生认为低俗现象具有传染性与流行性,许多大学生表示自己会受周围环境和身边朋友所表现的低俗现象的影响,并且大部分人认为只要有少数人搞低俗性的东西,就会传染和影响更多的人。由此可见低俗现象在大学校园中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2大学生低俗现象的主要表现及其发展趋势

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在接受调查的274人中,有一半或一半以上认为如在校园中的公告场合做以下(如接吻等)不雅行为、聚众打架、校园行骗、考试作弊、爆粗口、“攀比风”、“名牌风”、狂热的“追星潮”、手机上的无聊短信、传播黄色信息、大学生被包养与发生婚前性行为以及经常在学校打麻将、打牌等赌博现象、低俗课桌文化盛行都是大学生低俗现象的主要表现。大学生是低俗现象的最大受害者。由于他们身心发展不成熟,模仿性强,社会经历不丰富等特点,以至于他们抵制奢靡、颓废、没落文化的能力较差,再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以至于此风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如果不加以遏制,将会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康成长。

3大学生流行低俗现象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低俗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大方面。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消极因素

改革开放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使国外各种思想文化如潮涌入,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庸俗的文化思想。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发展不完善,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价值判断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忽视了精神需求,更多地追求物质享受,使一些世俗化、功利化的思想渗入校园。低俗现象的存在和流行会引导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向低俗化沉沦,所以必须坚决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蚀,避免大学生深受其害。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当代社会中出现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拼爹炫富”等扭曲的社会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格调低下、刺激物欲的社会风气又给学校德育带来了低俗化的隐性课程。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低俗猥琐现象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3)学校工作的缺失

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存在不足,有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忽视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学校虽然开有德育课,但教育内容和方式却流于形式,缺乏实践性和生动性,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的文化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给那些低级、衰败的文化提供了在校园中滋长的温床。

(4)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传播低俗现象的消极影响endprint

随着技术和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在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伴随而来,大众传媒传播低俗现象也日益严重,低俗之风有“风靡”之势。人们的善恶、美丑观念,道德观,甚至整个人生观,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而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敏感性也使其易受各种错误观点左右。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力,制造充满恐怖、暴力、色情等内容的影像制品和网站,或是渲染暴力的网络游戏等现象层层叠出。一些广播电台为提高收视率,对低俗化娱乐的追捧等低俗现象都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5)大学生自身问题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晚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思想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趋于发展中,情绪化明显,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一方面,他们具有理性和正直的一面,求知欲强烈但社会适应能力弱,看问题易感情化,片面化,模糊化,简单化。另一方面,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稳定性,造成其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四低俗现象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危害

低俗的东西经过广泛的传播,会使社会核心价值观遭到扭曲,拉低或者冲破社会道德底线。这些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1低俗现象扰乱学生思想,影响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青少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阶段,这些低俗的现象会扭曲他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模糊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颠倒他们的善恶美丑概念。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也消减了学校德育的正面功能,给高校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2.低俗现象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根据此次问卷调查,有88.3%的人认为大学校园中出现的低俗现象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雅的健康的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低级庸俗的文化则腐蚀学生的心灵,威胁他们的健康,甚至引诱其走上邪途。据有关方面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因上网引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占同期未成年人犯罪的比率已由2000年的4.1%上升到2003年3月的25.1%;一些省、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统计,少年犯中有70%以上受过不良文化的影响;暴力型和奸淫型少年犯中,有90%以上看过凶杀、暴力、淫秽录像和黄色书刊,因此不能忽视这些低俗现象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3低俗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

大学生在学校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学习,应该把学习摆在首要地位。而大学校园中出现的低级煽情的书刊;贺卡上的“艳图秽语”;宣扬暴力的网络游戏等容易干扰大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扭曲他们的思想,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犯罪行为。同学之间的爆粗口、说脏话,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情感。“课桌文化”也体现出同学们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有些同学甚至因为沉迷网络荒废学业。由此可见,低俗现象对当代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五高校抵制与治理大学生低俗现象的有效对策

此次调查中有44.5%的同学认为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法律制裁低俗现象,32.5%和23.0%的学生选择了否或者不清楚,说明一些学生对于校园中的低俗现象并不是很在意。这种态度是对大学生思想的一种侵蚀。55.1%的学生觉得学校应该对校园中出现的低俗现象负责。说明大部分人认识到了低俗现象对大学生造成的危害并认为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和腐朽思想的渗透和影响,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因此,在校园中要坚决抵制这些低俗现象对大学生带来的侵害。

1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推进大学生道德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工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青少年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使学生更好的明辨是非黑白,善恶美丑。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道德实践,追求道德理想人格的自我发展,学会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腐蚀和侵害,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鼓励学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健康的道德观念,养成规范的道德行为习惯,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严格的要求自己。大学生作为社会人,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是主要力量,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重要引导,因此学校、社会、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不断推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加强和改进网络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

高校要学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抢占网络阵地。通过综合措施管理网络,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是个万花筒,高校要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充分发挥网络载体的作用,抵制反动、色情、暴力、犯罪等信息的入侵。多宣传一些有关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利用信息网络开放、平等、交互自由的特点,抢占网络德育阵地,要借助于网络的广泛影响力,以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影响当代大学生。

3制定校园低俗文化的监管制度和应变机制

当前,社会大环境变化加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观念新事物不断涌现,高校要加强建设有效的监管制度和应变机制,制定和完善策略,采取具体措施,对校园中出现的低俗现象严抓厉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扬弃、导向、约束等功能,净化校园文化。建立严格的“文化建设”门槛机制,形成鲜明的导向,在大学校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惩戒什么,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人格塑造教育相结合,以应对不良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高校在加强对校园低俗文化的监管制度和应变机制的同时,也要充分调动社会和家庭的力量,使社会和家庭同样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

4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大学生精神家园

高校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坚决抵制淫秽、色情、凶杀、暴力等不健康的低俗音像制品这些精神毒品和文化垃圾近校园。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他们的心灵,使大学生认识到低俗现象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为人处世、价值观取向等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也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完善、自由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分析鉴别能力,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抵御低俗文化,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影响。高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名人讲座,播放经典影视作品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活动来丰富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发展迅猛的校园媒体也要发挥过滤功能,坚持弘扬主旋律,宣传正面典型,抵制各种不良流行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大学生的侵蚀,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昌兴.高校校园文化低俗化倾向的根源、危害及对策[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23(1).

[2]高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

[3]蒋爱林,李小梅,陈建新.大学校园文化低俗化倾向及其对策探析[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1(1).

篇5: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目的,意义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今的校园里却弥漫这一种逃课的风气,而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的范围广,持续的时间长,对校园文化有很大的破坏性。

所 以我们希望通过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调查,找出大学生逃课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校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提供帮助,加强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融洽师生关系、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等措施,尽早解决大学生的逃课问题,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包括调查的背景、目的、意义、方法、时间、问题现状、原因、对策建议等,调查报告要素须齐全,但各要素的字数并无统一规定。a仍不

b基本不

c.有时

d.经常

二、调查方案

查。

1、方法:本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将仍成都理工大学随机抽取2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

2、时间:2011年寒假

3、地点:成都理工大学

4、调查人:谭海

三、调查结果

总结调查问卷信息可以得出大学逃课现象普遍存在,其中20人中仍不逃课得人占10%,基本不逃课的人占20%,有时逃课的人占50%,经常逃课的人20%。

四、问题原因

1.学生自身方面

(1)学习态度不端正。这类逃课的学生一般是进入大学后,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进了大学就是为了“混文凭”,学习没有动力,逃课后有的沉缅于花前月下,有的则打牌、上网玩游戏,以消磨时间。

(2)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些学生高考时因发挥不好而未能考上理想中的专业,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相差较远,因此不愿意去上课,即使人在课堂,学习效果也不好。(3)不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有很大的差别,不仅课程讲得快,而且缺少了高中时“保姆式”教师的约束。这就需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增强自控力。但是,有些学生因不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前面的知识尚未完全消化,致使后面的内容也听不懂了,索性逃课。

(4)为考研躲避上课。这类逃课的学生往往成绩较好,为了准备考研,平时逃课以尽量多地获得时间复习考研课程,专业课课程则采取临时突击复习的办法应付考试。

(5)为就业忙于考证。有些学生为了就业找工作时能多些硬件,整天忙于参加培训考取各种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施工监理证书,甚至考驾驶执照,却认为所学专业课程对自己将来工作没有多大作用。

(6)因社团活动多而影响上课。有的学生喜欢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当活动与上课时间冲突时,学生宁愿逃课;有的学生是学生会成员,为组织各项课外活动,占用上课时间,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向仸课教师请假。

2.教师授课方面

(1)教师水平不高。部分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经验少,讲课枯燥乏味而且信息量少;讲课照本宣科,或思路不清,表达欠佳,致使学生丧失上课的积极性。

(2)有的教师讲课方式落后。多年来,许多教师仌然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讲稿、一块黑板的讲课方式。特别是在大教室上合堂课时,后面的学生看不清黑板上写的内容,于是干脆不去听课。

(3)考试方法不当。这是造成学生逃课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大学里的考试,尽管学校提倡教师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但是,大部分课程的考试方式仌然采用闭卷,考试内容一般限定在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学生所记笔记或书本上的内容,没有去听课的学生在考试前猛抄或复印同学的笔记,“临时抱佛脚”也能过关,体现不出上课与不上课的区别。

3.教学管理方面

(1)检 查力度不够。通常对教学的检查只是检查教师的到位倩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少去检查学生听课人数。而单靠班干部去考勤或教师偶尔点名抽查 这种方式去监督学生,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在一些大班课上,由于学生多达百人,仸课教师不可能每节课都点名抽查,学生逃课就有了可乘之机。

(2)规章制度落实得不够好。《学生手册》把旷课作为违规违纪的一种行为,并对此行为的恶劣程度做出相应的处理。可见,学校对旷课学生的处理是较为严厉的。但这些规章制度却没有真正落实。

(3)对 教师的考核存在问题。目前对教师的考核,包括上岗和晋升等,都过分强调科研而轻视教学。虽然也强调教学工作重要,但实际上只要完成规定工作量的教学仸务,教学效果还说得过去,该教师就算合格。虽然每学期都对仸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考核,但是,评价结果一是没能很好地反映出教学质量的高低,二是没有与职称晋升 相结合。结果使部分教师上课缺少热情,授课方式单一,知识老化。甚至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也存在对专业新知识了解不够,对本学科前沿动态跟踪不灵敏,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知之甚少的情况。

五、问题解决对策

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的习惯,做到有事请事假,生病请病假。其次,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与动机的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目标与国家、集体的目标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专业 思想教育应仍新生入学抓起,通过专门的专业介绍、新老生互相交流、专业教师与新生的座谈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让学生一入学就热 爱专业。同时教会他们新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自觉学习、主动研究问题,积极发展自我,尽快适应高校学习生活。

2.指导学生处理好学习与社团活动、考研和就业之间的关系

第一,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仸务。参加社团活动、或者作为学生会成员为学校和学生朋务,以及求学深造考研究生,都要以搞好专业学习为前提,反之则是本末倒置。

第二,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仍而使学生安心于课堂学习。

3.加强新进教师的指导工作

安排新进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互听课,让老教师针对新进教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4.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要变原来“满堂灌”、“填鸭式”为 启发式、讨论式,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他们仍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要更新教学内容,剔除陈旧过时的 内容,把最前沿的学术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扩大对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同时,大力提倡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电化教学,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授课 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加大考试改革力度

现在很多课程考试是教师划重点,考笔记和书本上的内容,所考知识以记忆为主,使逃课的学生投机取巧得以过关,甚至得高分。所以,仸课教师要以考察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为主,考试内容灵活多样,考试方法采取一页开卷、技能考试、口试,或让学生通过查资料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 用能力。同时,在评分时,学生平时考勤、学习态度和作业作为平时成绩,比例可占综合成绩的20%—30%。

6.严格学生的考勤制度

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监督是解决学生逃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不仅需要班干部、仸课教师日常的考勤登记,还需要学院(部)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逃课学生及时批评教育,责令其写检查,旷课多节应全校通报,对违背校规校纪的要坚决处理。

7.真正落实教师考核制度

第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所以,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第二,对教师的考核,包括上岗和晋升等,都应该真正落实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教师不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仸务,而且,教学质量评价也必须达到学校要求。通过激 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上课的热情,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六、调查问卷

(一)基本资料请问你的性别?

a男b女请问你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

3请问你的系别?__________

(二)调查内容

4您在大学期间有逃过课吗?

a仍不

b基本不

c.有时

d.经常如果您有逃课,您认为

a.逃课是不对的b.偶尔逃一次无所谓

c.有些课不得不逃

d.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6.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上网

b.上自习或去图书馆

c.运动

d.去逛街购物

e与男(女)朊友在一起

f.做兼职

f.其他你认为逃课的原因是:(多选)

a 老师讲课很无聊

b 课程本身很无聊,没有兴趣

c 确实有事 只是不想上课

d 不喜欢某个老师 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e 老师不经常考勤

f 认为反正最后考试老师会划重点,去不去无所谓

g 其它

8.您经常逃的课___(多选)

a.马哲,邓论等基础课

b 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

c.英语

d.专业课

e.选修课

f.视情况而定请问你一周逃几节课?

a 1节-3节

b 4节-6节

c 7节-10节

d 11节以上你所在的班级对逃课是否有相关的条文约束?

a.是

b.否你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否会影响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a.是

b.否

(三)逃课行为检测你逃课后的心理?

a 很内疚

b 比较自责,但下次还会逃

c 无所谓

12.对经常旷课的同学的看法?

a、影响了班级荣誉

b、完全理解他

c、好羡慕

d、真的佩朋,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e、____________

(四)对减少逃课行为的建议

13您认为要想使您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a.风趣幽默一点

b.多讲点课本以外的知识

c.学识渊博一点

d.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家减少逃课?(多选)

a.学校出台严厉的措施

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e.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f.其他

15您认为以后逃课的现象会怎样?

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大学传统”

b.一定会消失

c.不好说

七、小结

篇6: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现在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抓准机会;大二是“熟练工”分清重缓急,酌情逃之。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据一项权威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5%以上,以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以上,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在大学里流行的这句话成为一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调查过程:

五人组成一组:裴启瑞 史耀如 汤宇飞 陶宝华 万峥嵘(均计科111班)

历时一个星期,从选题,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见后面附录),到图书馆分发问卷(问卷人群从大一到大三),问卷分析,结论及对策 问卷一共120张,回收120张,有效问卷120张

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现状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当满怀欣喜,带着荣誉与自豪进入大学校园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现象:大学生逃课。许多大学生都有逃课的经历,甚至出现了不上课的“高校逃课族”,大学生逃课,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知识与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大学生逃课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而且我们发现课程安排的合理与否对大学生逃课是有影响的,那么课程

安排对大学生逃课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引起我的关注与

思考。

许多同学抱怨自己一天的课程安排得太多,课程安排的不均匀,因为课程安排的不好,导致了他们不想去上课,而且将这种想法付诸

行动。如果能够将课程安排得更加合理,大学生逃课的现象是否会减

少很多呢?这也应发了我们的思考。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我们学院各分院学生,由于采取的是不记名书面填写问

卷的形式,收集到的问卷并不齐全。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网上自愿填写问卷。向我们学院四大分院分发问卷,由学生在网上自愿填写,总共回收到120份问卷。

四、调查时间:2012年4月25日――――2012年4月30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对课程安排是否满意,课程的安排的情况以及大学

生逃课的时间及去向等。问卷共向被调查者提出了17个问题,包本

别为12个单选题和5个多选题一个自选题。

六、调查结果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结果:

1、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度,其中有20人对自己所

学的专业感到很满意,占总人数的17% ;有46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

感到满意,占总人数的38% ;有40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感到不太满

意,占总人数的33% ;有14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表示不感兴趣,占

总人数的12%。

2、影响你对所学专业兴趣的主要原因,提交问卷的学生当中,有

35%的学生认为是专业的发展前途,33%的学生认为是由个人的兴趣和

特长来决定,16%的学生认为与课程的设置有关,16%的学生认为与老

师的授课有关。

3、你是如何看待大学生逃课现象,有13%的同学认为逃课影响到课

率,不管怎样都反对;52%的同学认为学生确实有事时,应当先请假,不应逃课;7%的同学认为逃课无所谓,只要学生愿意就行;28%的学

生认为自己不喜欢的话不重要的课程可以逃,而且逃掉后感觉很爽。

4、你在大学期间是否有过逃课?

5、你的第一次逃课原因是什么,此题为多项选择。有15%的同学认

为是早上起晚了,来不及上课就不去了;13%的同学认为心情不好,不想去上课;17%的同学是有事情与上课时间冲突,所以逃课;5%的同学认为天气不好,上课不方便,所以逃课;0.5%的同学对游戏或上

网过于依赖而逃课;7%的同学则是跟风而不去上课;14%的同学认为

那堂课不重要,不用去上,所以就逃课了;还有24%的同学选择的是

其他原因。

6、如果你逃课了,一般你都干什么,这是一道多选题。12%的同学是

因为玩游戏;30%的同学是上网聊天、看电影;30%的同学是睡不着,开寝室卧谈会;11%的同学是看书、写作业;24%的同学是玩手机,发

短信打电话等;还有51%的同学也选择了其他原因。

7、你逃课的频率大概有多高,43%的同学是一个学期逃一次课或更少,35%的同学是一个月逃课一至二次,17%的同学是一周逃课一至二次,5%的同学则是一周逃课多次甚至每天都逃课。

8、如果又逃课,你逃得最多的是什么课,有33%的同学逃的是公共

基础课,有7%的同学逃专业课,有9%的同学逃的是实践课,而有51%的同学则是视教师的授课情况来定逃哪门课。

9、在有你喜欢的事情与课程时间有冲突时,你会怎么做?在这个题

目,有31%的同学认为学业更重要,坚持上课;17%的同学选择会毫

不犹豫去做自己喜欢的事;36%的同学认为会有所犹豫,但是最后还

是去上课;而16%的同学虽然会有所犹豫,但是最后还是选择逃课。

10、对自己不喜欢的课程你是什么态度?有1%从来不去或很少去听

自己不喜欢的课;10%的同学则看心情,偶尔去上一两次课;49%的同

学认为虽然不喜欢,但是还是坚持每次都去上课;20%的同学认为要

给教师或班主任面子,还是去上课;还有20%的学生是因考勤,怕被

处分,最终还是来上课。

11、你逃课后一般干什么,此题为多项选择。20%的同学选择睡觉;

10%的同学选择玩游戏;还有10%的同学选择打球或者其他运动;有

2%的同学逃课是为了谈恋爱;10%的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学习;4%的同

学选择看小说;9%的同学选择看电影等;最后35%的同学选择做其他

工作上的事情。

12、如果又逃课,你认为是什么原因,此题为多项选择。

13、你认为要想是你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此题为多

项选择。24%的同学认为老师应该再风趣幽默一点,24%的同学认为老

师应再联系实际一些,15%的同学认为老师应再学识渊博一些,27%

大的同学认为老师应该与学生再多一些交流与沟通,而10%的同学则

认为有其他原因。

14、如果学校严厉执行违纪条例来处分学生旷课,你还会不会逃课?

有33%的同学肯定不会再逃课,36%的同学将会很少逃课,21%的同学

会像原来一样逃课,10%的同学则是跟风。

15、你认为怎样才能使大家减少逃课,此题为多项选择。15%的同学

认为学校应出台严厉的措施;27%的同学认为老师应改善课堂教学方

式;10%的同学认为应对逃课学生进行严肃的纪律教育;8%的同学认

为应在同学之间进行互相监督;9%的同学认为班主任应该严加管教;

13%的同学认为任课老师应加强课堂考勤;还有17%的同学认为还有

其他措施。

大学生逃课的原因:

1,忙于就业

2,课堂没吸引力

3,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4,学生们没有学习动力

5,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与教师授课水平差异

6,假条造假容易

针对以上问题几点解决方案:

1, 改革专业招生模式

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3,完善学生的教学管理

4,深化教师的教学管理

5,更新教育观念,实施主体教育

7,加大国家投入

班级:0905111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外包)

学号:090511117

篇7: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研报告

十年寒窗苦读,终于在高考后走进大学校园,现在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本应该勤奋学习,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然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沾染上了逃课的恶习。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有流行语说“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还有人声称“没逃过课的大学生活不是完整的大学生活”。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本该座无虚席的课堂却只有寥寥无几的学生,前两排座位更是空无一人,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去上课,不仅公共课缺课严重,必修课的缺课情况也十分严重,大学生的逃课现在已成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大学生逃课现象如此严重,其原因究竟是什么?本着作为大学生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试图寻找出问题本质原因及解决方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大学学习氛围。为了解当今大学生的逃课现象,笔者上网找了一些资料,以下一段的数据来自于百度文库。

据调查,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学生逃课率随年级升高呈现递增性,大一的逃课率为12.4%,大二为24.3%,大四竟然为50.5%。而且,所逃课程的比率也有差别,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逃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逃课成了必修课,必修课成了选修课,选修课相当于没课——这些话是某些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面对如此严峻的逃课比例,学校,授课教授,以及学生都有各自的看法及见解。作为当事人的学生,有不少同学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很正常的。而这种不良风气和想法都在不断的影响着其他同学的观念。笔者在做了一些调查之后,对逃课的原因作出以下分析:

(1)学生方面: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于新的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性。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加之生活方式的不适应,大学生很容易对上课形成无所谓态度,放松对自己的监督。而毕业压力小,就业压力大的现状,使学生置疑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认可度,学生学习行为呈现一定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盲目考证、盲目考研、等方面。

同伴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同伴群体中的压力能影响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态度。从逃课的行为上看,学生或是赞同他人看法,认为逃课是正常现象,或是特定情境中选择逃课,或是长期逃课而将逃课合理化。

(2)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的个人风格,与大学生是否愿意上课有直接的关联,同时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面临两难境地:即如何选择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内容。课程考核标准松散。考试题基本上是考记忆力,许多逃课学生都有考前“突击思想”以应付考试。

(3)教学管理方面:

对于逃课行为的放任。虽然大多数高校的明确把旷课作为一种违规违纪行为,但是这一制度约束往往不太能得到落实。教师常常在学期开始是验证声明旷课对课程成绩的影响,或者采取点名制,但实际上也并不一定严格执行。

大学的逃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多样性,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培养和教学的方式,根据学校的方针和政策,提高老师授课水平和吸引力,更新教学内容和模式,注重学与用的教学方法,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教学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由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二、改善大学生逃课的建议

(1)对学校来说,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调整课程安排,减少某些专业性不强的课程,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的东西很有用,而不是在浪费时间。不要把专业性的课程都留到大三大四,让学生过早地了解专业知识,知晓自己所在的专业的社会动态。同时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建立一些可供学生实习的地方,增进知识的应用。

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体制,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更新教学内容,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新思路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2)建立或改革并健全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解决这个问题前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居主导地位,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影响学生的思想。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任然沿用传统的方式,虽然高校的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但是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潜意识影响仍然存在。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将应试教育的思想运用在课堂上,缺乏教学的开拓精神。学生普遍认为知识渊博、讲授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分析透彻、逻辑严谨、敬业勤勉、风趣、诙谐的老师最为他们接受,但是目前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教师比例相对比较小。随着新技术地出现和学科的交叉发展,这种机制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逐步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学生教学意见反馈不及时,教师接受意见是否改进跟踪不到位等等。这严重阻碍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影响了教师教学意识的加强和教学思想的改进。

(3)把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效果监控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教学效果评估管理机制的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管理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激情,来深深吸引大学生,让同学们感到每堂课都有所启迪和收获。很多教师追求教学生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照本宣课,而忽略了课堂管理,只要求学生顺从和狭隘的遵守,而只有灵活、有效构建的和谐课堂秩序,活跃课堂气氛,将会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心态和潜意识,从而使他们的对课堂有一个健康心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8: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调查报告

李介和王雄雄(2006:79)指出,逃课是指学生在未经请假情况下的一种旷课行为,也泛指学生在课堂上做着与课堂内容无关事情的隐性旷课行为。“顾名思义,‘隐性逃课’是针对‘显性逃课’而言。‘显性逃课’即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上课。这显然是校规严令禁止的,逃课一旦达到一定数量就要被开除,一般情况下只有少数人为之。‘隐性逃课’则不然,其范围之广,可以说几乎是大多数学生都会参与。所谓‘隐性逃课’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形在而神不在’,从不听老师讲课,只顾自学其他知识。”(周琦2001:16)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教师、教室、设备等资源有限,教学班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学英语大班授课成为现实。随之而来的是学生逃课现象愈演愈烈,通过使用教学管理干预手段,如课堂点名,随堂作业或测试,签到等等,显性逃课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人到心不到”的隐形逃课现象作为显性逃课现象的替代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大行其道,极大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总能发现有部分学生带着空白的英语教材来到课堂,下课时离开教室时书本依旧空白一片。长此以往,后果堪忧(陈玢2011)。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手段和策略减少或消除隐性逃课现象,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功效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二、隐性逃课现象调查

(一)学生问卷调查

1. 实验样本

为获取有关大学英语课堂隐性逃课的比例,隐性逃课时的状态及造成隐性逃课的原因等方面科学可靠的信息,本文作者于2011年6月,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访谈1,同时给该校2009级计算机专业的0901,0902班学生共计60人,以及2010级电子专业1003,1004班共计57人发放问卷调查,问卷总计发放117份,收回117份,其中有效问卷115份。

2. 数据统计

对收上来的有效问卷1 15份进行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之后,得到以下数据:

1)大一同学(即2010级电子专业1003,1004班同学)问卷调查整理结果如表1:

2)大二同学(即2009级计算机专业0901,0902班同学)问卷调查整理结果如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结论

对以上两个年级的数据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隐性逃课现象对于两个年级的同学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自始至终认真听课的同学大一时仅占10%,大二时达到22%。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级的增长,隐性逃课现象有所好转。大一时从头至尾听课的同学和大部分时间在听课的同学从51%上升至大二的59%。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经过大二第一学期的四级考试后,同学们的学习动机更为明确,也更清楚地了解了书本与英语学习目标的关联性,这一点从大一时感觉上课的授课内容与学习目标不一致的同学占32%,而大二时此比例下降至12%可以反映出来。

2)由于英语基础薄弱,感觉学习内容太难的学生比例却随着年级的增长在增长,由大一学生的13%上升至大二的21%。这个比例的上升很可能是因为大一时没有努力学习,导致英语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大学二年级的英语教程难度却在增加,因此,虽然有的同学大学二年级想要在课堂上努力学习,却由于英语能力水平不够只能放弃。

3)努力学习,成绩却不理想,从而失去信心的同学比例也从大一的6%上升至大二时的23%,这部分同学很可能是由于中学阶段英语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不够过关,上大学的第一年没有充分认识英语学习的本质,也没有掌握高效英语学习方法,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单词背诵的层面,表面上看起来很努力,然而却看不到成效,从而打击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4)不论大一的学生还是大二的学生均有个别同学(大一时比例为5%,大二时为9%)会因为教师对其关注度不够而放弃英语学习。有的同学反映说,老师从没有让其回答过问题,也没有找他们谈过话,感觉被老师忽视了,因而,从情感方面来说,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

5)教师的授课方法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造成隐性逃课的重要原因之一。问卷调查中显示由于教师授课方法无法激起同学的学习热情的比例大一时为29%,大二时为22%。

6)隐性逃课的危害不容忽视,学生在隐性逃课时,可能会带来积极结果的活动仅为大一时25%和大二时的37%。因为大一时9%的同学会利用英语课堂学习其他学科的课本或完成其他课程的作业;也有16%的同学会自己背英语单词,或自学英语,而大二时从事这两项活动的比例分别是5%和32%。而绝大部分隐性逃课的同学(大一时的75%和大二时的63%)只是浪费掉了英语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却没有收获任何知识技能。

(二)教师访谈

与此同时,通过对37位该校大学英语一线教师进行访谈,笔者发现,外语教师也是隐性逃课的受害者。当问及“面对学生上课不听讲的情况,您有什么想法?看到学生上课不听讲,是否会影响到你的授课情绪和课下备课的认真程度?”时受访的大部分英语教师(受访37位英语教师中有21位,超过半数以上)都反映说隐性逃课影响到了授课心情和教学的积极性,备课精心程度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隐性逃课不仅让学生自己学不到东西还会打击教师备课、授课的积极性,导致授课质量的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恶性循环。

三、教学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隐性逃课及其危害性的认识

在新生刚入学时,英语教师就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切实认识到隐性逃课的危害,提高自制力,充分利用英语课堂来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教师自身对隐性逃课及其危害性的认识

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隐性逃课问题,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他们从内心真正的热爱课堂教学。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能仅仅把授课当成一种没有感情的传教活动。笔者在日常教学与学生的交流中,也曾听到一些同学在谈及对英语的喜爱时说:“我上英语课并能够听课,是因为老师好啊,我喜欢这位老师。”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关注学生的反应,如果发现了有同学处于隐性逃课的状态,不妨通过提问,目光交流等方式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关注。教师不能对同学们不听课的状态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样会向同学们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只要人坐在课堂里就万事大吉了,老师根本不在乎学生在干什么。

(三)“全方位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悦纳’课堂。”(郭长征2009:81)

教师授课时不妨加入些幽默色彩,增加互动活动,让英语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得以缓解,让课堂富有生气。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要注意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培养他们轻松的学习心态,找到自信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等(1987)指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奋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教师授课应与时俱进,在讲解英语课文中的词汇、难点,重点时不妨多联系最新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或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来举例,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直引用字典中的经典例句,或仅仅是一成不变地使用光盘中的课件。

(五)运用各种方法发挥双语教学效果

因大学英语课文中有些词汇间的区别相当细微,用英语讲解时很难加以区分,此时不妨用汉语辅助教学,然后再用英语举例说明,并加以练习深化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听懂,学到知识。无论如何,大学英语课堂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根本目的是将知识讲解明白,让学生学到东西,既然运用汉语辅助教学运用得当的情况下是有利于英语学习的,那么有必要的时候,也未尝不可使用。

(六)做好教学评价

合理安排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阶段性检测及新知识应用活动,通过检测环节及对新知识的运用,让同学们感觉到课堂信息的实效性,让他们在学以致用中找到成就感,自信心,切实感觉到认真听课的意义和功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大学生英语课堂上的隐性逃课问题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种种手段措施从教师、学生两方面下手解决,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大学英语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大学英语课堂真正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大学扩招,大学英语课堂也由小班授课变成了大班授课,随之而来的是逃课现象愈演愈烈,通过使用教学管理干预手段,显性逃课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隐形逃课现象作为显性逃课现象的替代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大行其道,极大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本文调查研究隐性逃课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

关键词:隐性逃课,大学英语,原因,建议

参考文献

布卢姆,B.S.&马道斯,J.F.&黑斯廷斯,J.T.1987.教育评价[M].邱渊,王刚,夏孝川,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玢.201 1.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大班授课问题初探——湖北六所普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调查报告[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Z4):85-88.

郭长征.2009.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79-81.

李介,王雄雄.2006.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1):79-82.

上一篇:马云采访下一篇:党建工作考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