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2024-07-14

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篇1: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6、7、8加几的基础进行的,计算加法的方法与9加几相同。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多加练习巩固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 培养学生的算法多样化。

难点 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教学准备(师、生)电脑课件

教学环节与时间 师生互动流程 思考与调整

一、基本练习

二、 创设情境

三、用数学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课堂练习:

1、 口算(抢答) 6+5 6+7 8+6 9+3 8+8 9+8 9+7 8+4 6+8 6+8 7+4 9+4 8+5 8+7 7+9 5+7 5+8 8+2

2、练习二十一第5题 8+7 7+8 8+6 6+5 8+9 7+7 7+6 7+4 7+9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1、 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在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 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让学生讲图意,问:右边有多少个△?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回答,左边有8个△,一共有15个△,求右边有多少△?教师板书:8+□=15问: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出示猴子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 一些猴子、鹿、小鸟。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吗?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原来有__只猴子,又跑来__猴子。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 7+4=11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说一说你7+4=11你是怎样想的? 把4分成3和1,7加3等于10,10加1等于11.一共有11只猴子。 还可以怎样想呢?把7分成6和1,4加6等于10,10加1等于11.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采用上车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只有把算式的结果与车号一样,就可以上车。

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的题。

练习二十一的2、4、7、9、10。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本

2.小军踢毽子,第一次踢了5下,第二次踢了8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3、一本书有18页,小华第一天看7页,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同样多,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板书设计: 练习二十一

8 + 5 = 13 6 + 7 = 13

2 3 4 3

10 10

篇2: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

2、本内容在教科书第73—74页。在新授课连加和连减课后,紧接着安排了相关的联系,目的在于巩固前面所理解的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材在练习十一中只安排了看图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并填数的习题,没有让学生自己看图写连加、连减算式的要求。第一题是由一步加法计算向两步加法计算过度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第七题既是连加计算,又要利用填未知加数的思路填出恰当的数,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3、通过本课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更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

2、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难点:一次性准确口算出两步计算结果。

七、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口算卡片,自制数学乐园门票(教材练习十一的习题4和习题8)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双休日的时候,小朋友们最想去哪里玩啊? 学生:自由回答

师:加加、减减很喜欢去数学乐园游玩,小朋友们想不想跟着他们一起去玩啊? 生:好。

(出示数学乐园图)这个数学乐园和别的公园可不一样,买了门票之后还不能进去。要想进去可得先填门票上的密码,你们瞧:教师出示第四题和第八题。小朋友们会填吗? 学生说:会。

下面请小朋友把它认真地抄一遍,抄在日字格上。学生写,教师巡视。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密码都写对了,我们就可以到数学乐园玩了。(二)出示跳绳图

师:恩,很好。每个小朋友都能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现在,你们就跟着加加、减减一起去游乐园看看吧。

师:你们看到了么,在乐园门口有一队小朋友在跳绳,我们去看看好么? 生:好啊好啊。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说说你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挂图,说说图意。(引导学生从跳绳的和围观的、男同学和女同学的角度来说)根据图意列几道算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出示)2+3 5+4 2+3+4 口算,并说说前两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再有序地说出2+3+4=?的计算过程。【设计意图:将数学与生活情境联系紧密联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比较异同,掌握两步计算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两步计算的形成过程。】

(三)出示燕子图

师: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啊,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你们看,这些到南方过冬的小燕子们也停下了脚步,来凑热闹了。(教师出示燕子图)

看图说几句话(组内讨论,说出数学问题)列式计算

同桌说说计算过程

班级交流,归纳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有连加或者连减的算式出现,都应该加以肯定)小燕子要离开了,你们有什么想跟小燕子说的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说)

(四)出示习题3 加加和减减又继续领着小朋友往前走了,啊!前面出现了一座荷叶桥,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出示第三题:小朋友们能过这桥吗?(学生会说,能)比一比,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过桥。

(出示乐园里面的一座荷叶桥,每片荷叶上有一道算式。)3+4+1= 7+2+1= 2+2+4= 5+0+3= 6+4+0= 4+3+2= 按顺序说说计算过程 任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

(可以同桌先讨论下,然后再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通过谁先过桥的比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出示猪八戒吃西瓜图

师:终于过了独木桥,我们到前面的凉亭来休息一下吧 生:好

师:前面的空地上刚好有猪八戒在表演,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猪八戒吃西瓜的挂图)

请学生来说说图画的意思,猪八戒是怎么吃西瓜的? 你能给它编一个小故事吗?一分钟思考,学生自由说。你能列一个算式吗?指名回答 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设计意图:这里借助了学生们熟悉的人物,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六)出示习题8 今天,我们小朋友玩得开心吗?数学乐园的主人看到我们那么多小朋友来,他也很开心,他想送我们小朋友一些气球。(课件出示)不过,你要答对题目,才能得到礼物哦!

8-5-3 9-5-4 5-2-1 10-2-7 10-6-2 8-0-6(1)指生计算。

(2)选择其中一题说说计算过程。【设计意图:把这些算式放到气球上面,让小朋友们算,不仅要算对答案,还要能说出计算过程。这样才能把漂亮的大气球送给小朋友。通过这样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出示汽车图

师:我们要回家了,大家排好队去停车场乘车。

l 观察图,l 说说图意。(同l 桌互说,l 教师指l 名l 回答。可能有连加、连减两种)l 列式计算。(指l 名l 板演,l 其余的做在口算纸上。)l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八)出示习题7 在停车场,大家看到了一张很特别的路牌,那是一趟去植物园的车,如果想要去植物园游玩的话可以乘这几路的车子。可是路牌上没有明确写明这是几路车,只是说这几路车的路牌上的三个数字加起来刚好是9,想要乘对车就要先算出这是几路车。1 2 3

现在想不出的话,大家也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好好想想,在家里好好想想,想出来了,那下次就可以乘车去植物园游玩了。

(九)小结

师:今天,我们跟着加加、减减一起去数学乐园玩了,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只要我们肯动脑,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的。

五、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练习 2+3 3+4+2=9 10-3-1=6 5+4 7 7 2+3+4

六、作业设计

1、.看图列式计算.

= 2.△+○+□=6

○+□=△=()

△+○=

3○=()

□+△=

4□=()

3、= =

4、判断。

(1)4+3+2=7()(2)4-3-1=1()(3)8+2+0=10()(4)10-5-4=9()

5、过几天,我们要准备去郊游,下面都是同学们喜欢的食物。

食品 火腿肠 果冻 面包 可乐 QQ糖 薯片 单价 2元 4元 1元 3元 1元 5元

(1)你要选择几种食品,算一算需要多少钱?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连加。自己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再全班交流)

(2)如果,妈妈给你10元,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连减。4人小组讨论,并把算式记下来)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11页 教学目标:

1、练习5、4、3、2加几的题目,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的题目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口算小转盘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景引入、回顾再现

1、组织谈话: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看谁的口算最好,看卡片口算。9+5= 8+5= 7+6= 6+6= 8+7= 7+7= 6+5= 9+7= 7+5= 9+6= 5+9= 4+7= 6+9= 7+9= 7+8= 5+7= 利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复习旧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并从学生熟悉的题目入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说说你怎样计算下面各题,并写出得数。9+5= 6+7= 4+8= 2+9=

2、在○里填上>、<或=。

内容为练习二十一第3题,外加入一些题目。15○6+9 4+8○8+4 9-9○9+9 17○10+9 6+7○5+8 4+9○9+5

3、填空练习

+ 6 = □ 4 + 7 = □

∣ ∕﹨

∟ □ □

想:□+□=□

4、游戏练习练习二十一第1题

小组合作:一人转,一人写算式,一人计算,另一人

监督,看哪些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算的又对又多。学生很喜欢

5、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9+6= 6+7= 2+8= 6+6= 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能想出很多种方法,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创新,提倡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认可,学习的兴趣会更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把得数是15、13、12的算式写在相应的框里 4+5 9+6 5+7 7+6 9+4 9+3 8+7 4+8 5+8 □ □ □

13 12

2、看图列式计算 ○○○ ○○○

○○○ ○○ ○○

□○□=□(1)独立列式计算(2)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使学生积极练习。独立完成与合作巩固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让学生在合理适时的评价中发展提高。)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过来 7+4=3()9+3=12()6-5=11()8+4=13()订正后向学生进行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教育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0+()=13 8+()=13 9+()=13 9+()=13 6+()=13()+7=13()-()=13()+()=13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篇3: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一、一题多用, 尽显习题的训练功能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以及相应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中重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一, 因此, 课本从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开始, 几乎每个练习都安排有一组口算的习题。怎样用好这类习题呢?

也许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做一做、写一写得数, 然后校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而我认为这样不能起到口算训练的效果, 也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中“熟练”的要求。

我在做此类习题的时候, 常常会安排这样的几个层次:

……

1. 全体起立, 每个学生从第一列开始认真报一报每一题的得数, 不比谁报得快, 只比谁报得准。

(学生认真地报答案, 陆续报完并坐下。)

2. 老师找到了那么多认真报得数的学生, 比如××、××, 还想继续找出几个最认真的。起立, 从最后一排往前再报一遍。

(兴许个别学生没报完就坐下了, 从后往前再报一遍可以给予弥补。)

3. 大家都报得非常认真, 老师请两位同学来比赛。

(随意地指题, 让两个学生同时报答案, 几次后分出胜负。可以进行两三组比赛。)

4. 大家都想赢?这样吧, 老师再给你们一次练习的机会, 等会儿我们再比。自己认真地再报一报答案吧。

5. 同桌两人比比看, 看谁有进步?

6. 拿出你的笔, 写上你正确而漂亮的答案。

……

当然, 并不是每一次口算的练习都要经过这6小步, 可以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应用的。

总之, 一组简单的口算习题, 我们可以多次地、多种方法地使用, 达到口算训练的目的。一年级的学生没有家庭作业, 我们不能指望学生在课后、在家里进行多少口算练习, 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课堂上的每一次练习机会。

二、启发思考, 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发展学生思维的主阵地在课堂, 主要的依据是教材。同样的教材, 由于教材智力因素挖掘程度的不同, 学生的思维发展就不一样。对于课本习题同样如此, 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从而获得不同的收获。

例如课本第92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当学生做完该题后,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说说自己的发现。有的学生说:“第一组的得数越来越大, 第二组的得数越来越小”。有的学生说:“8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大, 得数也越来越大;7加几, 加上的数越来越小, 得数也越来越小”。还有的学生说:“8加一个数, 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 得数也一个比一个大1;如果加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小1, 得数也会一个比一个小1”。甚至还有学生有这样的发现:“8加上双数结果还是双数, 8加上单数结果就变成了单数”……

有时, 做完习题后,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的发现往往会比我们期待的更多、更精彩。

三、举一反三, 领会习题的内在意义

有些习题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但它却不是以一个新知识点的形式出现的, 教材也没有安排相应的例题教学, 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 却是全新的。例如课本93页练习十二第9题填表:

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表格, 读懂表格也是一个难点。像这样的习题, 就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直到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我在处理时, 是这样做的:

……

1. 通过观察、讨论, 正确找到表中的3个数学问题, 并正确解答。

2. 说说自己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有什么体会?

3. 练一练:

说说找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该怎么解答?

4. 比一比, 与刚才的表格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5. 再练一练:

你又是怎么找到数学问题的呢?怎么解答?

6. 与刚才的表格又有什么不同呢?

……

通过练习, 学生不仅学会了看表格的方法:有时需要横着看, 有时却需要竖着看;还知道完成表格首先要找到问题, 再根据具体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时用加法, 有时却用减法等等。当然,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类似下面的变式练习:

如此“举一反三”, 学生不仅能正确地解答表格中的问题, 而且还能体会到用表格表示数量关系的简捷与明了, 习题的价值与意义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强化细究, 体现习题的思维价值

有些习题, 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是需要“深入加工”的, 需要提供更多的实例进行细究。

例如课本第58页练习七的第4题:

不计算, 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画“√”。

当学生正确地做完题目, 说清“为什么”后, 我随手写下了“3+5=8”, 并抛出问题:根据你刚才的体会, 你能很快地编出得数比8小的加法算式吗?学生有的减少第一个加数, 编出了2+5、1+5、0+5;有的减少第二个加数, 编出了3+4、3+3、3+2等等;还有的同时减少两个加数, 编出了2+4、2+3等等。接着,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又提炼出了方法:只要让其中一个加数减少, 或者让两个加数同时减少, 就能让得数变小;相反, 就能让得数变大。同样地,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8-2=6”编出得数比6小 (或大) 的减法算式。

如此“细究”, 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思维训练机会, 拓展了思维发展的空间, 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多样呈现, 落实习题的预设目标

有时改变习题的呈现方式, 能真正实现习题的目标价值。

例如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4题:先估一估是多少, 再数出来。如果像课本那样直接呈现给学生, 学生往往为了追求“准”而舍去了“估”的过程, 直接用数的方法得到答案, 这样就达不到“估一估”的目的, 怎么办呢?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处理的:

……

1. 投影出示有10个草莓的图片, 数一数有多少个草莓?

2. 投影出示习题中的第一幅图, 只能看一会儿, 要求估一估比10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3. 数一数草莓到底是多少个,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4. 出示习题中的第二幅图, 仍要求只能看一会儿, 估一估比刚才的14个草莓多, 还是少?大约是多少个? (投影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 随即拿走图片)

5. 认真数一数、圈一圈, 看看自己是估多了, 还是估少了。

……

表面上看, 这样的处理与直接出示习题让学生做没有什么分别, 从量化的作业结果来看, 也不会区分出什么优劣。但是这样的处理, 却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估”了, 既落实了习题的预设目标, 又培养了学生的数感。由此可见, 习题的呈现方式也不是单一的, 而应是多样化的。

六、渗透孕伏, 品味蕴含的数学思想和解题策略

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往往会认为数学思想是那么高深莫测, 不会在一年级涉及, 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到四年级才教学, 低年级没有这部分内容, 所以不用管。其实不然, 在一年级上册, 很多习题中就蕴含了数学思想, 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习题教学时, 不能忽视平时的渗透孕伏。

例如课本第87页“想想做做”第3题:

当学生做完这三组题后, 让学生比一比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自己做题的体会。学生很容易发现每组的两道题得数是相同的, 而且学生发现, 算下面的题目就是像上面的题目那样“想”的, 例如算9+5, 就可以想9+1+4, 这样能算得又对又快。显然, 学生对于“9+5”转化成“9+1+4”已经有了很真实的体验, 转化的数学思想也就在学生的脑海里发芽了。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 但可以提炼的数学思想与解题策略却也不少。例如学统计的时候, 就蕴含了分类的思想与列表格的策略;结合小棒图认数,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画一画图形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运用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减法想加法又是互逆思想与倒推思想的渗透……这些都值得我们在进行习题教学时注意。

篇4:浅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兴趣;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紧密联系起来,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要从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数数,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使他们产生学习數学的兴趣,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身边个数在10以内的人或物体,或者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人和或物体的数量。教会学生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例如,10只鸟,5只鸡,6把刀,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要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一年级的数学教材,要让学生用图形,圆柱、圆圈、三角形、正方形分一分、数一数,理一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习分类整理数据及填写统计的方法,学会简单的统计。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时,让学生主动探索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分别根据和是8、8减几、和是9、9减几的要求选卡片、写算式。在学生充分活动的基础上,再把学生说出的算式适当加以整理,以使学生对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并让学生看教材的主题图用小棒进行演算,通过动口、动脑、动手,他们很快就计算出来了,这样一导入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要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很重视直观教学,制作一些教具,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我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在教5的分解时,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先左手拿3根,右手拿2根,合起来共5根,让学生看手说:“5可以分成3和2。”再让学生想一想,5还可以怎样分?“5可以分成1和4。”左手拿1根,右手拿4根,让学生看手说:“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1和4”,利用5根小棒,让学生边拿边说,学生很快掌握了5的组成分解和5的加减法。7可以分成4和3,7可以分成5和2……用类式的方法分别写出其余各数的组成,还要熟记1~10各数的组成,熟记后学生就能够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后,2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就会计算了。另外,一年级的几何初步知识尤其需要直观教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会识别几何形体。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形体时,让学生从家里找来药盒、手电筒、罐头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把这些物体混合在一起,将这些东西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形体,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有哪些,让学生带这些学具进入课堂,在堂课上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圆柱和球,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兴趣就高了。学生很快掌握了这堂课的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能运用于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了。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一年级学生很好动,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听不进、记不住,打瞌睡,教学效果就不好。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教学效果就好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棒、圆片、三角形,正方形。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让学生把在家里玩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3添上1是4,…,9添上1是10,10添上1是11,10添上2是12,依次类推,10添上几,就是10几,明确了各数的来源。横着摆一根小棒,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1的卡片;摆两根,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的卡片,摆3根小棒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3的卡片……学生边摆老师边板书:“1的前边摆数字几?为什么?”教学0的认识,引出“0”的认识,使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0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使学生明确0是起点,在第一根小棒的左边摆数字0。在此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排列顺序,1在0的后面,2在1的后面,3在2的后面,4在3的后面……9在8的后面,学习了数序的知识。

篇5:一年级数学《练习二十》教学反思

如8+()=13,看到8想到2,13的个位3加2等于5,所以括号内填5.

再如7+( )=14,看到7想到3,14的个位4加3等于7,所以括号内填7.

板书如下:

7+( )=14

↓ ↓

3 + 4=7

篇6: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要求,数学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所以,本课的设计,能让学生在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学习活动中,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

2、本内容在教科书第73-74页。在新授课连加和连减课后,紧接着安排了相关的联系,目的在于巩固前面所理解的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材在练习十一中只安排了看图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并填数的习题,没有让学生自己看图写连加、连减算式的要求。第一题是由一步加法计算向两步加法计算过度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第七题既是连加计算,又要利用填未知加数的思路填出恰当的数,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

3、通过本课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更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完了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对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

2、在应用数学方面,可能会有一些障碍。

3、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连加、连减计算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把已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感受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时除用好这些材料外,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他内容中有关学数学、用数学的资源,并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切实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

2、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4、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五、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熟练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难点:一次性准确口算出两步计算结果。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借助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理解数学。提供大量丰富的素材,创设让学生观察操作的机会。

2、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3、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大量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

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运用所学

数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后,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从中感受到成功后的快乐。

七、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口算卡片,自制数学乐园门票(教材练习十一的习题4和习题8)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双休日的时候,小朋友们最想去哪里玩啊?

学生:自由回答

师:加加、减减很喜欢去数学乐园游玩,小朋友们想不想跟着他们一起去玩啊?

生:好。

(出示数学乐园图)这个数学乐园和别的公园可不一样,买了门票之后还不能进去。要想进去可得先填门票上的密码,你们瞧:教师出示第四题和第八题。小朋友们会填吗?

学生说:会。

下面请小朋友把它认真地抄一遍,抄在日字格上。

学生写,教师巡视。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密码都写对了,我们就可以到数学乐园玩了。

(二)出示跳绳图

师:恩,很好。每个小朋友都能出色地完成这个任务,现在,你们就跟着加加、减减一起去游乐园看看吧。

师:你们看到了么,在乐园门口有一队小朋友在跳绳,我们去看看好么?

生:好啊 好啊。

师:大家一起来 看看,说说你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挂图,说说图意。(引导学生从跳绳的和围观的、男同学和女同学的角度来说)

根据图意列几道算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出示)

2+3  5+4  2+3+4

口算,并说说前两个算式和第三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再有序地说出2+3+4=?的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将数学与生活情境联系紧密联系,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比较异同,掌握两步计算的计算顺序,从而更好地感受两步计算的形成过程。】

(三)出示燕子图

师: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啊,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你们看,这些到南方过冬的小燕子们也停下了脚步,来凑热闹了。

(教师出示燕子图)

看图说几句话(组内讨论,说出数学问题)

列式计算

同桌说说计算过程

班级交流,归纳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有连加或者连减的算式出现,都应该加以肯定)

小燕子要离开了,你们有什么想跟小燕子说的么?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说)

(四)出示习题3

加加和减减又继续领着小朋友往前走了,啊!前面出现了一座荷叶桥,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看:教师出示第三题:小朋友们能过这桥吗?(学生会说,能)比一比,看谁能又快又安全地过桥。

(出示乐园里面的一座荷叶桥,每片荷叶上有一道算式。)

3+4+1=    7+2+1=    2+2+4=    5+0+3=    6+4+0=    4+3+2=

按顺序说说计算过程

任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

(可以同桌先讨论下,然后再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通过谁先过桥的比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出示猪八戒吃西瓜图

师:终于过了独木桥,我们到前面的凉亭来休息一下吧

生:好

师:前面的空地上刚好有猪八戒在表演,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猪八戒吃西瓜的挂图)

1、请学生来说说图画的意思,猪八戒是怎么吃西瓜的?

2、你能给它编一个小故事吗?一分钟思考,学生自由说。

3、你能列一个算式吗?指名回答

4、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设计意图:这里借助了学生们熟悉的人物,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六)出示习题8

今天,我们小朋友玩得开心吗?数学乐园的主人看到我们那么多小朋友来,他也很开心,他想送我们小朋友一些气球。(课件出示)

不过,你要答对题目,才能得到礼物哦!

8-5-3             9-5-4               5-2-1

10-2-7            10-6-2              8-0-6

(1)指生计算。

(2)选择其中一题说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把这些算式放到气球上面,让小朋友们算,不仅要算对答案,还要能说出计算过程。这样才能把漂亮的大气球送给小朋友。通过这样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出示汽车图

师:我们要回家了,大家排好队去停车场乘车。

观察图,说说图意。(同桌互说,教师指名回答。可能有连加、连减两种)

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口算纸上。)

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八)出示习题7

在停车场,大家看到了一张很特别的路牌,那是一趟去植物园的车,如果想要去植物园游玩的话可以乘这几路的车子。可是路牌上没有明确写明这是几路车,只是说这几路车的路牌上的三个数字加起来刚好是9,想要乘对车就要先算出这是几路车。

1

2   3

现在想不出的话,大家也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好好想想,在家里好好想想,想出来了,那下次就可以乘车去植物园游玩了。

(九)小结

师:今天,我们跟着加加、减减一起去数学乐园玩了,不仅玩得开心,还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只要我们肯动脑,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们的。

九、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练习

2+3            3+4+2=9        10-3-1=6

5+4              7                7

2+3+4

十、作业设计

1、.看图列式计算.

=

2. △+○+□=6

○+□=5  △=(  )

△+○=3  ○=(  )

□+△=4  □=(  )

3、

=                                =

4、判断。

(1)4+3+2=7    (  )

(2)4-3-1=1     (  )

(3)8+2+0=10   (  )

(4)10-5-4=9    (  )

5、过几天,我们要准备去郊游,下面都是同学们喜欢的食物。

食品 火腿肠 果冻 面包 可乐 QQ糖 薯片

单价 2元 4元 1元 3元 1元 5元

(1)你要选择几种食品,算一算需要多少钱?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连加。自己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再全班交流)

(2)如果,妈妈给你10元,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连减。4人小组讨论,并把算式记下来)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一、如何让学生知识更好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生活化要求,数学学习不仅要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就要更多地考虑如何将生活和数学紧密地结合,借助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供大量的素材,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使学生能更易于接受,更喜欢。

二、如何让练习课的课堂丰富多彩?

一直以来,数学练习课是枯燥乏味的,除了练习还是练习,长此以往,学生也产生了一种学习疲劳。很多学生一碰到练习课就会埋头苦练。因此,我们要改变练习课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到练习课的乐趣。同时也要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领悟和创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参考资料

《新课程、新教学、新备课》,浙江大学出版社版,第212页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篇7: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内容有:百分数,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材先介绍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然后着重讲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联系实际,介绍常用的成活率、合格率、出勤率等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分数的乘法中教材先讲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而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可联系分数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意义,配合图形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种应用题是分数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根据这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推导出来的。由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书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考方法、解题步骤基本相同,所以这两种应用题在教材中混合编排。

分数除法是学生在学习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先讲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在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时,突出了一个数除以分数这一重点。还安排了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以后学习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方程知识,介绍了这种应用题的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着重联系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次还将了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

圆的周长和面积中主要学习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选学“扇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

3、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4、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5、掌握圆和扇形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6、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认真负责、仔细的良好计算习惯。

三、教学重点

1、第一单元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重点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3、重点是一个数除以分数和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4、重点是求圆的周长和面积。

四、教学难点

1、难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是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

3、难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数量关系。

4、难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难点是从实际到抽象,理解相关知识

五、班级情况分析以及相应措施

本班共有52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风气上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成绩出众者不多,低分也占一定比例,即使是达到优秀率的同学成绩也偏低,可见学生普

遍比较粗心,马虎,而且个别学生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今后打算如下:

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分数的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容,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可以有目的的进行计算练习。一要求计算仔细,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计算速度。二是加强计算的基础练习。三是加强口算训练。四是引导学生使用简便方法。

然后,分数应用题是本学期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六、教材编排特点

1、改变百分数的编排顺序,加强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

2、扩展分数应用题的范围,把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结合起来。

3、突出重点,适当降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要求。

4、加强操作、直观,认识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七、教学进度

篇8: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篇9: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绍兴县秋瑾小学

丁薇

一、设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复习,是在已有基础上对原有学习过的内容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应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采用边讨论边分类,边交流边探索,在活动中找规律,通过探索、创新,在情景中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感受数学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6~10的认识及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这一单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部分教材分两部分安排:先是对所学内容的整理,使其系统化;然后专门安排一个练习,让学生全面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其掌握水平。这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数学知识的整理 和复习,其内容包括“l~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 减法”两个单元,复习整理的重点是10以内的数概念和10以内数 的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10以内数的数感;二是进一步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口算能力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节课加法表和减法表的的整理和复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系统整理和复习的经验,在整理过程中探索、发现了许多加法表、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多数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比较容易地找到规律。创设恰当的情境,教学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独立-合作-独立”的学习活动,培养良好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式题,探索发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与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能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和态度;通过练习,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并根据排列规律进一步了解10以内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10以内减法口算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教学关键:创设合作学习环境,培养梳理知识的能力,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引导学生有步骤地逐一认识、理解数概念的内涵,让他们感受到数的含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创设恰当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活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概念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七、课前准备

1、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今天教室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他们想带领大家一起到动物园里去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交朋友,你们想去吗?看,小伙伴排着整齐的队伍正等着你们呢!(课件出示小伙伴整队报数图。)

1、请第一组的小朋友来学着他们的样子报报数吧。

2、今天,晶晶想给我们做导游。

她排在小伙伴中的第()?

3、参加报数的小伙伴一共有几人?(10人),最后一位小伙伴排在第几?(第10)。

4、这两个“10”一样吗?

小伙伴们对我们的回答非常满意,那好,我们跟着晶晶出发吧!

【设计意图:整理和复习是小学数学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是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有兴趣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运用规律 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鸽子图。)

小伙伴们带领我们到的第一站就是鸽子乐园,看,动物园的草地上停着好几只洁白的鸽子,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

(5+4=9 4+5=9 9-5=4 9-4=5)

观察这四道题,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用了5、4、9这三个数,同用了9可以分成5和4的组成。)

2、看完了小鸽子,小猴子坐游船来迎接我们了。小鹿还给我们带来了牛奶。1.出示第3题情境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说图意。⑴独立列式计算。

⑵反馈说理,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2.口算比赛。

观看了好几种动物,小伙伴要求和我们进行口算比赛,我们来试一下,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屏幕出示教课书第81页第5题)3.找规律填数

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听说我们小朋友来看望他们,一起来迎接我们了,瞧,小动物们正在做“数字接龙”,我们也一起参加吧!(出示第6题情境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找规律。

(第一排是依次加2;第二排也是依次加2。)

小猪为什么回答不出来?你能帮小猪回答出来吗?(9+2=?)

给回答出来这道题的小朋友挂上“智慧”奖章,并说这道题以后还要学习。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拓展性的练习题,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提前孕伏。第一排学生练习时不会有困难,重点是第二排,这里让学生感到10以内的加法不够用了,由此产生认知冲突,为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作好心理准备。】

(三)课外拓展 小结课堂 教课书第81页的思考题,请小朋友们课后去完成,相信大家会用自己的智慧去完成的,看谁最先告诉老师?

今天,小朋友们和十个小伙伴一起游玩了动物园,学到了这么多知识,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想对小伙伴们说些什么呢?

九、作业设计

1、填空。

(1)、比7多1的数是(),10比8多()

(2)、写出比9小的数()。(3)、把5和2和起来是(),它比2多()。(4)、10可以分成()和()。

2、根据8、2、6这三个数字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

——————

——————

—————— 3、看图列式

OOOO

OO

OOOO

()O()=()

十、板书设计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一、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1、数学复习如何达到有效性?

2、如何让优等生在复习中保持新鲜感?

参考资料: 著作类

篇10: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第二册教案-

练习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练习掌握并熟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

例题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

1、练习十一1:

43-3=70-5=24-8=

43-5=70-7=34-8=

43-9=70-9=36-8=

直接说得数,并指名说一说每组3题的计算过程。

每一组的三道有什么区别?(第一组中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第一题不退位,第二、第三题需要退位。第三组中被减数不同,减数相同,三题都需退位。)

2、练习十一2。

(1)出示第2题,老师说明题意:用图中的数字分别减7和9。

(2)同桌同学互相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好。

3、练习十一4。

(1)老师说明题意:括号里哪一个得数对,把对的圈起来。

(2)学生独立圈数,集体交流,在说出正确得数后,让学生想想错误得数锗在哪里。

4、练习十一8。

(1)出示第4题图,仔细观察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小女孩有8张邮票,小男孩有31张邮票,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时提问“求小男孩比小女孩多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么算?

(3)集体口答。

三、练习总结

让学生谈练习收获。

篇11: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一)》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练习一

课时

第六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2、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难点

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请同学们将我们学过的0-5按顺序从前往后顺数一便,再倒数一遍。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让学生独立填写。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根据其中的某个数,摆出学具来表示,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

2、第2题:谈话:我们用你学过的知识帮这些小动物好吗?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

3、第3题: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说清是把哪两种花进行比较。根据要求在场景中收集相应的信息。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4、第4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有些题目可以是不同的答案。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条理的思考。

5、第5题:提醒学生规范的写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总结评价

篇12:一年级上册数学《练习二十一》教学设计

幸福家庭遭遇劫难,无奈父亲异乡弃子

1988年5月26日,在风光秀丽的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鹤溪镇一个普通农家里,一对年轻夫妻的孩子哇哇坠地。丈夫陈叔国欣喜若狂地从接生婆手里接过孩子,然后抱到刚生产的妻子余丽辉面前说:“亲爱的,是个儿子,就取名叫陈艺吧!”

值得陈叔国夫妇高兴的是,陈艺自出生后一切都很顺利,健康、漂亮的小陈艺十分惹人喜爱。陈叔国和妻子也将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个孩子身上。虽然当时家境贫寒,但为了照顾好孩子,余丽辉并没有打算急着上班,而陈叔国也主动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全部开销。夫妻俩平时省吃俭用,只为给家中的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不让孩子受苦受穷。

在余丽辉的精心照料下,陈艺从小就额外乖巧听话,平时不哭不闹,也特别聪明,不到一岁就会说话了。当第一次听到从孩子嘴里断断续续地喊出“爸爸”、“妈妈”时,余丽辉忍不住和丈夫商量,将来不管吃多产苦也一定要将孩子培养成才,让他能有一番作为。

然而,就在陈叔国和妻子幸福地憧憬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1989年12月的一天晚上,余丽辉发现原本安静可人的陈艺突然哭闹不停。余丽辉一摸孩子的身体顿时吓呆了,陈艺全身发烫,像火炉般异常炽热。她赶忙将儿子抱到村卫生所。医生经过简单检查后告诉余丽辉,孩子只是感冒了,随后给陈艺打了一针青霉素,便叮嘱她回家注意给孩子保暖。

可是当余丽辉胆战心惊地将儿子抱回家后,发现几天过去了,儿子的病情却依然没有任何好转。为了不让儿子再遭罪,心疼孩子的余丽辉这次没选择给儿子打针,而是自己去医院买了一些感冒退烧药喂给孩子吃。然而,小陈艺吃完药后依然高烧不退,而且哭得更加厉害了。手足无措的余丽辉和丈夫只得带孩子去镇上的医院进行检查。

“这孩子病得不轻,虽然有感冒引起的病征,但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建议你去市里的大医院作详细查检。”镇医院的医生在为陈艺做了初步检查后,表示情况不乐观,但由于镇医院的医疗设备相对落后,所以只好建议他们去大医院做进一步查检。

医生的话让陈叔国夫妇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镇上的医院都没办法治,孩子该不会是得了什么大病吧?他们一方面不忍心让孩子遭受病痛折磨;另一方面就是担心经济负担,要知道这个脆弱的家庭此时还根本没有多大的经济承受能力啊!

无论如何,孩子的病一定要治好!陈叔国和妻子甚至来不及回家,直接就抱着陈艺往温州市儿童医院赶去。可是诊断结果却让陈叔国夫妻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陈艺患有小儿麻痹症!

根据医生的解释,陈叔国和妻子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儿子这病如果不能治好,将来的前程也许就全毁了。而治愈的可能性又微乎其微。

“必需给孩子治好!”陈叔国和妻子商量后,让妻子返回老家借钱,不甘心的他则带着孩子去其他医院确诊,以免被误诊。

余丽辉回到家后掏空了所有家底,并向亲友们借了一千多元钱,只求能将儿子的病治好。可是陈叔国这边的情况并不乐观,他先后带着儿子找到多位专家,结果都一样:陈艺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并且治愈的希望不大。

很快,借来的钱快用光了,可陈艺的病没有丝毫好转。陈叔国只好将儿子带回了老家。陈叔国和妻子每当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就急得直掉泪。为了给孩子治病,夫妻俩又开始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可是孩子的病情却越来越重,不久病变就侵袭到陈艺的双腿,原本正在学步期的陈艺开始连站也站不稳了。

1990年1月初,陈叔国和妻子打听到杭州市的一家医院医疗设备先进,也许能治疗好儿子的病。几天后,陈叔国和妻子便马不停蹄地抱着儿子赶往杭州市。然而,仅一番查检就要700元费用,而此时陈叔国的口袋里只剩下了最后的520元钱。无奈,他只好商量着让妻子回家筹钱,自己和儿子则留在杭州等她送来救命钱。

陈叔国和儿子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看到一个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大龄患者都趴在亲人的背上,无法独立行走,陈叔国绝望了。自从孩子生病以来,自己和妻子已经心力憔悴,如果债台高筑后依然治不好孩子,那这个家不就彻底垮了吗?他顿时觉得不知道何去何从。

这年1月10日晚,绝望的陈叔国抱着儿子在杭州火车站附近的一家招待所住了下来,准备第二天返回温州,孩子的病不治了。可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不甘心,毕竟是因为经济能力差拖累了孩子,如果自己富有也许孩子还有救。突然,他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将孩子遗弃,也许遇上一户好人家,最终还能改变儿子的命运。

就这样,第二天一早,陈叔国便分外珍惜和儿子分别前的分分秒秒,他带着儿子在火车站附近逛了一圈,希望能留下一些父子间的回忆。陈叔国望着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觉得就这样让亲情“断线”有些残酷。为了给以后制造重逢的机会,他随后在街头买了一张棉布,用毛笔在棉布上故意留下模糊的线索:我是南方陈家村人氏,因今年阴历十一月下旬孩子患小儿麻痹症,在当地医院治疗至今恢复较慢,今天我做父母的实在走投无路,没钱治疗,眼看孩子终身留下病残,我们于心不忍,故将孩子委托国家或(慈善的人)抚养,将来使孩子能够生存下去,若能给孩子解除一点病苦,我们就是死也瞑目,来世再报恩德。

之所以要写在棉布上,是因为陈叔国考虑到这封特别的家书也许要伴随着儿子的一生,这样才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毁坏。随后,陈叔国又在另外一张红纸上写着:陈氏,出生于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未时瑞生。

1990年1月12日凌晨,陈叔国把儿子抱到了杭州城火车站附近,从身上仅有的520元钱中拿出了320元塞在儿子身上。然后将写好的两张家书叠好,裹进妻子为儿子亲手织的新衣服里。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开时,陈艺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儿子的哭声划破了宁静的晨曦,也深深刺痛了陈叔国的心。但犹豫了一会儿后,他还是登上了开往温州的火车。

残疾孤儿守望亲情,自强不息拼搏上进

陈叔国回到家后,余丽辉才得知儿子被丈夫无奈遗弃了。

“你怎么这么狠心啊,我这几天四处借钱,为的不就是给孩子治病吗?这下你让我怎么活……”余丽辉对丈夫的行为非常气愤,一边抓扯着丈夫,一边歇斯底里哭喊着。

陈叔国默默地抽了几口烟后,对余丽辉说:“孩子都这样了,咱们也没钱治了,与其让孩子跟着咱们

nlc202309020903

受罪,不如交给上天安排他的命运吧。”

丈夫的理由让余丽辉无言以对,想想自家的条件,确实没办法养这个孩子了,根本拿不出钱来给孩子治病。但就这样将孩子丢在路边,她非常担心。

“那你没有等到别人接走孩子就回来了?”

“我哪里能呆得住啊,说不定一看到那场面我就反悔了!”陈叔国也很担心,不知道儿子此时此刻是否依然在原地,或者被好心人抱走了。这一夜,他和妻子都无法入睡,除了担心,更多的是对亲情的不舍。

第二天一早,余丽辉像着了魔似的,拉着丈夫就直奔杭州火车站,希望能得到一些关于儿子的消息。然而,当他们赶到杭州时,儿子已经被别人抱走了,甚至连在附近做小生意的商贩都没有见到过陈艺。

一月的杭州,天寒地冻。陈叔国和妻子走街串巷也没能打听到关于儿子的任何消息。三天后,夫妻俩不得已失落地回到了温州老家。可是让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和儿子这一别便是漫长的二十一年。

原来,就在陈叔国遗弃儿子的当天早上,街头还没有什么行人时,从火车站附近路过的中年妇女濮素贞看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陈艺。濮素贞一边在心底责怪其没良心的父母,一边忍不住走到陈艺面前,将他抱到怀里暖和暖和。可这一抱不打紧,她发现陈艺不但发着高烧,双腿也有些异常。担心孩子在冰冷的室外撑不了多长时间,濮素贞赶忙将陈艺抱到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福利院里一名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从濮素贞手里接过孩子时,第一反应就是孩子患了小儿麻痹症,因为类似的弃婴在福利院里并不少见。随后,他们给这个命运多舛的孩子取名叫江建。从此,江建便和一群有着同样命运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度过他懵懂的童年。

半年后,福利院联合一些社会好心人为江建的双腿做了矫正手术,尽管如此,他也不得不从此与轮椅和拐杖相伴。坚强的小江建自从懂事起,就发现了自己双腿的异常,不能自如地和小伙伴们玩耍,甚至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好在江建平时身边都是一些同病相怜的弃婴,每次生日时,也有小伙伴们一起陪同。孤儿的身份仿佛并未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印痕。

其实江建尽管和福利院里许多孩子的情况一样,可每当他看到其他小伙伴找到失散多年的父母,开开心心地被家人接走后,他的心里就十分落寞,也开始产生了对亲情的渴望,只是他并不知道那一天要等多久。

然而江建哪里知道,就在他开始懂得思念父母时,父母由于家庭条件好转,也开始四处寻找他。母亲有时候到杭州一呆就是半个月。而父亲因为工作关系,每当出差到杭州时,也会刻意多呆上几天,打听他的下落。为了缓解思念之苦,他们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

1995年,陈叔国一家人搬到了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镇上生活,也盖起了小楼房。此时,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足,他们就越发想念因为一念之差而被自己遗弃的可怜儿子,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孩子的消息。

1997年,江建开始上小学了。在学校里,他因为心里装着思亲包袱,所以成绩平平,但和同学们相处得不错,只是每当同学们骄傲地聊起自己父母时,他总会静静地躲到一边。就算有同学问起,他也总是刻意地逃避关于自己身世的话题。

“我们爸爸、妈妈究竟长成什么样?他们都是做什么工作的呢?”不知多少次,江建这样暗自问自己。伤心时,他甚至开始萌生了寻找父母的想法,只是当时年纪太小,根本不知该从何找起。

转眼到了2001年,已经13岁的江建被寄养到福利院副院长的父母家中。江建的乖巧懂事深得爷爷和奶奶的喜欢,把他当亲孙子一样疼爱。江建也在这个新家里,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也让他更加渴望亲情了。江建虽然行动不便,却总会主动帮爷爷奶奶做家务,听到他们夸自己时,江建总会有种说不出来的喜悦。

2002年春节,江建收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压岁钱。这是爷爷给他的50元钱,他开心了很久,一直将压岁钱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舍不得花。每当逢年过节,爷爷家就会高朋满座,亲友欢聚一堂,江建也被那种浓浓的亲情氛围所感染,想到自己连父母是谁都不知道,他就会忍不住一个人偷偷地躲到房间里落泪。

2006年,江建经过艰苦的三年初中生涯后,开始走进高中校园继续学习。然而,或许思念亲人的心愿越来越强烈,加上高中很大的学习压力,江建的成绩又出现了下滑迹象。高考那天,他甚至打起了退堂鼓,自己能考上大学吗?不过想到要寻找父母,必需先成就一番事业,他最终坚持了下来。

2009年,江建考上了离福利院较近的杭州江南专修学院,被该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录取。

江建考上大学了,他又一直想寻找到父母,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觉得是时候告诉他的身世了。随后,工作人员便将一个档案袋交给了他。江建展开里面那一块泛黄的棉布和一张红纸时,一瞬间眼泪模糊了视线。这是父母当年留给他的东西,也是唯一能找到父母的一些线索。看到上面用清秀的毛笔字写着“南方陈家村人氏”,江建顿时觉得豁然开朗,自己寻亲终于有了眉目,原来自己姓陈,是陈家村人。他还从福利院的一位保育员那里打听到,自己当年是被一个好心的阿姨捡到送往福利院的,从穿着来看像是城里孩子的打扮。

然而,当江建根据这些线索准备从网络上搜寻寻亲线索时,却发现叫陈家村的地方有很多,而南方竟然是哪个市哪个镇就如一个谜团,根本无法解开。父母当初为什么不留下具体地址,他们怕自己长大后找上门去吗?江建一时陷入了迷茫与沉思中。好在从信中可以看出,父母当初是被逼无奈才将他遗弃。这让有些脆弱的江建欣慰了不少。

二十一年后骨肉团圆,残奥冠军挺直脊梁回家

根据家书上的信息,江建搜索出了杭州周边的数个“陈家村”地址,也委托朋友四处打听关于“陈家村”的一些信息。然而,由于得出的反馈线索太过于模糊,寻亲依然尤如大海捞针。

直到2010年5月中旬,第八届残运会挑选选手,江建觉得这是一个良机,因为这样就有机会在全国各大电视台露脸,无疑成了寻亲的一条捷径,于是便主动请缨参赛。通过考核后,他入选了浙江省代表团的射箭队。从此,他开始了艰苦漫长的训练。

在射箭队里训练备战,十分艰苦。但江建使出了所有的精神和毅力,积极训练。

随着江建的训练成绩越来越好,一些队友便打趣道。“江建,看来这次的冠军你势在必得啊……”每当此时,江建的脸上总会露出灿烂的笑容。其实队友们并不知道,江建此行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想借机寻亲。

2011年5月26日,队友们为江建隆重庆祝了他的23岁生日。但此时依然没有人知道,这个坚强的队友,心中一一直埋藏着一个梦。他在吹蜡烛时,许下了两个愿望:一是残运会能取得好成绩;二是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6月11日,第八届全国残运会部分比赛项目在杭州提前开赛。在最先进行的男子复合弓W2个人50米单轮赛项目上,江建在以327环的优异成绩摘得桂冠,获得了本届残运会的首枚金牌。瞬间荣耀加身,江建不再是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残疾人。就在戴上金牌的那

nlc202309020903

一刻,他便在心里酝酿着如何借助这个机会,寻找亲生父母。

10月10日,在残运会开幕式前一天,江建作为一名光荣的残运会火炬接力手,亲手点燃了圣火盆。关于残运会的相关报道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江建觉得时机终于成熟了。

10月17日,在杭州江南专修学院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残运会首枚金牌表彰大会”上,作为主角的江建终于说出了多年的心愿:“我想对爸爸妈妈说,也许小时候的我不懂事,给你们添麻烦了。但现在我长大了,很懂事,你们的苦我能明白。我从来没有怨恨过你们,我只希望找到你们,哪怕只见一面,我也就无遗憾了……”

10月18日,江建寻亲的事经过媒体纷纷报道后,当年送他去福利院的濮素贞老人看到了报道,便主动联系上他,约定第二天见面。

10月19日,江建和濮素贞老人见了面,但得到的线索并不多。

“当时你穿着蓝色的毛线衣,黑色的裤子,白色的袜子,但没有穿鞋!”尽管濮素贞老人努力回忆,但已近九旬高龄的她最终只回忆起了这些。

这天下午,江建又以残运会冠军的身份发布了寻亲微博:“懂事起,我就想找到父母,但一直没敢向人透露。直到收获残奥首金,急切渴望寻找父母的心情愈演愈烈。爸爸妈妈,我从没怨恨你们,我只想找到你们。”并上传了那张白棉布家书照片。此条微博也一时间迅速被成千上万的网友转播扩散,大多网友都被江建的善良和坚强感动,纷纷留言写下温暖和鼓励。

当天晚上,一对温州的夫妇联系上江建,表示自己正是他苦苦寻找的亲生父母,称那张家书正是他们写的,也说出了当时遗弃他的原因。随后,双方约定第二天见面。江建一时兴奋不已,如果对方没有说谎,那他们无疑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了。

10月20日上午,在江南专修学院会议室,江建见到了前来认亲的陈叔国和余丽辉。余丽辉见到江建后,当场就哭得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

“像,太像了……”陈叔国拿出儿子的照片,对着江建一边比对,一边感叹。他在心里完全可以确定,江建就是自己的儿子。而他们等这一天,等了二十一年。“儿子啊,是我们对不起你。”陈叔国跪在江建的身边,嚎啕大哭起来。随后,他还对江建心里的一些疑团作出了说明。

原来,陈叔国当初在家书中留下的“陈家村”,并不是一个村子的名称,而是在当地语言中,这是农村中陈姓村民的意思。他和妻子在多次寻找儿子无果后,也从未放弃继续找下去。这次正是侄儿林瑞勇无意间看到了江建的寻亲报道,从其家书中的内容,他当即断定江建就是自己的表弟陈艺。当陈叔国夫妇得知这个消息后,一时百感交集,泪如泉涌。

为了证明自己就是江建的父亲,陈叔国还亲手写了家书中的几行字,以作笔迹对比。不过江建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决定和陈叔国夫妇做DNA亲子鉴定。

10月22日上午10点,鉴定结果终于出来了。鉴定书上显示:支持余丽辉与江建及陈叔国与江建之间存在亲生血缘关系。然而,或许是幸福来得太快,江建高兴之余,一时不知该怎么面对眼前这对阔别二十多年的父母。

“儿子!”随着陈叔国的一声呼唤,一家三口终于紧紧地抱在了一起。“从今以后,我们谁也不再离开谁了,要好好生活在一起……”江建激动得直点头:“我终于有自己的家了,不再是孤儿!”

这天中午,陈叔国夫妇和儿子在杭州吃了一个团圆饭。饭桌上,陈叔国和妻子不停地往儿子碗里夹菜,仿佛要补偿这二十多年来对儿子的亏欠。父母的行动也感染了江建,他终于鼓足勇气叫了一声爸爸、妈妈!

这天晚上,江建和父母一同住在酒店,打算第二天一早一起回温州的老家。可直到深夜,陈叔国和妻子也无法入睡,陈叔国忍不住推开儿子的房间,守候着儿子睡觉。哪知江建也一直没有睡着。

“爸爸,叫妈妈也过来,今晚我们一起睡吧。”陈叔国赶紧将妻子叫了过来,一家人仿佛回到了二十一年前,眼前这个冠军儿子俨然像襁褓中的婴儿一般,只不过他的脸上除了写满了童真,还有坚强和沧桑。

10月23日一早,一家人就忍不住起床一起回温州的老家。一路上,阳光暖暖地照进车窗,余丽辉紧紧握住儿子的手,江建知道,这次母亲的手不会再松开。

由于江建的朋友和学业等都在杭州,所以在温州的家里呆了四天后,他不得不回杭州继续学习。陈叔国和妻子坚持要送他回杭州:“孩子,这条路,爸爸和妈妈频繁往返了二十一年,但沿途的风景除了孤独就是愧疚。这一次,我们总算能让幸福如影相随……”

如今,江建总算完成了多年的夙愿,并重返学校回归正常生活。他从宣布寻亲消息到确认亲生父母,仅仅用了3天时间,这无疑是国内寻亲史上一个奇迹。而他艰辛走过的二十一年岁月里,父母的生活也无时不刻被悔恨所笼罩,这个“奇迹”留给我们的又何尝不是一个沉重的思考呢!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摘录下一篇: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