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2024-08-24

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共8篇)

篇1: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江源区中医院现有职工59人,年收入208万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5人,其中副高1人,中级以上职称23人,执业助理医师28人,全科医师12人。床位数65张,医疗设备总值108万元,共设有16个科室;年门诊28800人次,年出院940人。医院彰显中医特色,重点打造特色专科,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培训人才,筹建针炙理疗康复科、并重点管理,重点扶持,逐渐发展壮大,积极争取成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08年6月,江源区中医院软伤科成立,是江源区范围内唯一软伤科室。科室定员10人,床位数30张,设备总值20万元,年门诊9600人次,年出院315人次,年业务收入60万元,其中医疗收入占52.5%,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疼病、颈椎病为主,治疗好转率达93%以上,为江源区群众软伤疾病治疗提供了方便条件,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院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使我院的专科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确保我院的总体建设规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通过项目建设把我院的特色专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

1.定期组织召开院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把任务层层分解、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到科、责任到人;

2.医务科每月召开一次科室协调会,检查督促指导;

3.每季度科室给领导小组汇报专科建设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措施;

4.每年12月底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充分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差距,制定优化措施,并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和充实。

二、加强医疗业务建设,提高业务总量

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突出以中医为核心的办院方针;进一步充实中西医并重的治疗体系;逐步完善科室制度和专科、专病诊疗护理规范;加强中医特色疗法,培养并增强我院重点专科在本地区医疗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多方努力,力争本专科住院、门诊、手术人次及业务收入均较增长15%,医疗质量标准全面达到或接近国家标准。

三、加速人才引进培养

坚持科技建院、人才兴院的一贯方针。积极努力地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上做文章。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提高专科人才队伍的素质。注重重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每个重点专科建设科室每年计划送出1-2名专科临床骨干医师外出进修,学习结束后能达到独立开展工作。定期邀请上级医院相关专家来院会诊讲学。加强内部学习和岗位培训。2009年、2010年选派2名

医生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大学进修半年,其余人员分批到上级医院进行短期培训;计划在2009年引进三维牵引床;2010年引进C型臂X诊断设备。科室面积由150平方米增加到200平方米,改善医疗环境。

四、增加硬件投入,改善住院条件

为专科医疗业务开展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加良好的硬件条件,通过基础建设增加部分病房。进一步改善住院条件,提高专科医疗护理质量。加大资金投入,使专科临床诊疗及科研设备得到进一步的充实。

五、完成诊疗护理规范编写总结

进一步完善重点专科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的整理草案。坚持实行诊疗和护理规范同期进行,完成10个重点专科的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诊疗护理规范的整理草案,邀请院外专家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并作初步总结修改,然后院内试临床运行,并提请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领导小组通过,打印成册上报医务科备案。

六、开展专科科研,推动科技创新

进一步充实临床科研研究能力,推进科技兴院的基本发展思路。积极开展临床观察和专科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撰写高质量的专科学术论文。计划内全院发表及以上级别专科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其中国家级期刊论文不少于2篇。积极主动和省内外大中型医院以及学术科研机构保持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设

备、人才、信息等资源,依靠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提升我院科技创新能力。

七、运行专科网站,开展多方位交流

定期把科普知识和我院开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疗法放入网页,加大特色专科网络科普宣传。让患者能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保健知识和我院的专科业务开展动态。通过网站,扩大我院的影响面;全面提高我院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主动和省内外大中型医院以及学术科研机构保持学术联系和学术交流,形成自己的学术网络。充分利用和引进智力资源,不断汲取他们的新疗法、新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融入到我院的特色诊疗体系中去,使我院的专科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篇2: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挑战。我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体现医院特色,展示医院优势,必须坚持“科技兴院”方针,实施专科建设,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为此,特制定我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专科建设的现状

(一)专科建设取得较大成效

我院积极进行重点专科的申报,申请建立2个市级重点专科、省级重点培育专科(科、科)。同时候选个科室(科、科)做为院级重点专科进行扶持,促进这些专科快速发展,使其发展成为下一周期的市级重点专科。通过加大对专科的政策倾斜、设立独立病区、合理的科室布局、设置专项资金、购置医疗设备、培养人才等,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兑现对重点特色专科的奖励。同时我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医疗技术整体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学术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我院学术队伍建设正向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发展。在专科、学术带头人的遴选和管理、选聘等方面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①初步建立了专科、学术带头人遴选机制,遴选、推荐了一批学术带头人,并根据不同的专科层次和类别赋予相应的权限和职责;②实施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培养和稳定现有人才;积极培养、引进专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专科现有带头人人、各类骨干人的医院人才“金字塔”构架。

(三)科学研究工作得到较快发展

科学研究是专科建设的前提和拉动力。医院本着科学研究为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宗旨,坚持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形成了科研服务于专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专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促进科学研究的良好机制。1

医院进一步完善了科研激励机制。采取切实措施调动医务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使科研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

二、专科科建设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坚持把专科建设作为一项基本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办院理念,遵循医学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把“科研兴院、人才强院”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医院办成以医疗服务为主,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名符其实的大型骨专科医院、省骨科中心和中部地区骨专科名院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年科、科、科等专科达到市级水平。201年,争取科、科等专科达到先进水平;至201年底,再建成一批在市级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的专科。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专科核心技术、引领专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更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促进全市、全省医疗技术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我院医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具体任务:我院将在继续加强各专科建设的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和我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科布局,优化专科结构。继续保持并发展医院在科、科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同时大力发展科、科等专科。以目前我院已有的小儿骨科、脊柱科特色专科为基础,结合省级重点专科进行重点建设,努力促使这些专科能承担重大科研项目,获重大科研成果和培养更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力争到201年,在科、科等优势专科中建成2~3个市级重点专科,其学术水平处于市内先进地位。使具有发展潜力的科、科等逐步将其发展为院级重点专科。

三、专科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

1、医院成立专科建设与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见附件),负责对专科建设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专科建设的监督、检查、评估;加强对专科建设工作的指导。

2、加大专科规模的建设,通过设立单独病区,合理布局科室等建设。

配备工作人员,以加强专科建设的管理,组织实施市卫生局的各项决策,指导和帮助解决专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布置的工作负责督促落实。

3、各专科成立专科建设工作小组,在专科带头人的领导下,负责本专科建设的日常工作和管理。专科建设工作小组和科室相互协调,建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4、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与计划。专科规划是进行专科建设的蓝图和依据。各专科要根据专科布局与发展实际,制定符合本专科发展实际的建设规划、计划,各专科要与医院签订建设任务书,以明确本专科建设的目标、方向和项目领域,并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梯队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具体规划,使专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医院要定期对专科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根据各专科建设的检查情况,决定对各专科的经费资助。

(二)强化建设管理,保障扶持措施

1、加强专科建设管理。高度重视专科建设,并采取一系列加强专科建设与发展的措施。在专科建设中,实行优先原则:优势专业与专科采取优惠政策、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医院每年提取业务收入的%-%,作为专科建设与专科发展建设的专项基金,对专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所需设备进行优先、重点配置,对优势专业与专科所需人才,进行优先引进。充分调动业务科室争创专科的积极性,使专科建设促进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全院医疗业务的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医疗优势。按照专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提供开展该专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该专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制定经院务会通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2、进一步推进专科建设经费投入的滚动机制。专科建设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点。医院在资源配置上对专科实行倾斜政策,对专科建设工作进展较好,达到各级专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合格标准的,继续投入建设或配

套建设资金滚动进入下一期建设。对成绩显著的专科予以表彰和奖励,加大资助力度。对达不到专科建设规划和执行要求的专科予以警示,限期整改。对院级专科验收评估不合格者,暂缓进入下一期建设,一年内仍未能达到周期建设目标者,取消院级专科建设资格。

3、坚持年报制度。专科每年月底前要向科教科报送各专科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和下工作安排计划,以及各专科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三)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学术队伍建设

学术队伍是专科建设的核心。我院专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要按照“重点培养、加大引进,强化考核”的指导思想,坚持立足自身培养和引进并重的原则,有重点、分层次的建设学术梯队,特别是培养和造就一批领军学术带头人。到201年,建设一支适应我院事业发展需要的个体素质优、群体实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梯队。具体措施是:

1、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引进、送培、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配备科研学术梯队,着力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使其成为我院专科建设的开拓者或者奠基人,推动该专科并带动其他专科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专科、学术带头人遴选机制,严格、认真地遴选专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建立健全有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竞争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严格实行淘汰制度,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

(四)强化科研工作,鼓励业务创新

1、科学研究是专科建设与发展的载体。专科应具有一流的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从规模、水平上建立和搭建完善科学研究技术平台,用新机制切实有效地整合、协调各种资源,努力形成优势。广泛动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高级别课题中标率。积极组织申报各级科研成果奖,力争获奖成果的级别和数量有新的突破。

2、各科室要积极引进、吸收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围绕业务创新,形成优势互补,提高疗效和医疗质量。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来推动专科建设,每年对获得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作为评定职称和晋级的奖励条件,充分调动科室和个人的积极性,推动科室的整体诊疗水平。

(五)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专科建设经费投入

1、挖掘医院潜力,确立专科建设是医院工作的“龙头”地位,在经费安排上,保证专科建设经费的投入,加大给予各专科相应的配套资助经费。每年院方拿出卫生事业费的%用于专科建设发展。专科建设科室要确保不低于年业务总收入%的经费用于专科建设。

2、积极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对专科的专项经费支持。市级专科所获得的下拨建设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资金使用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注重实效”的原则。多渠道筹集经费,建立专科自我发展、自我建设、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鼓励各专科努力争取企事业、社会资金用于专科建设。

(六)积极开展省内、院际合作与交流

医院鼓励、支持专科建设的院际合作、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利于医院开辟新的专科领域和方向。通过各种渠道,创造条件派出更多的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科学研究、考察。每年选派~名学术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考察学习,掌握专科前沿;加大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到我院指导工作的力度。通过广泛开展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的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高我院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院整体实力。

(七)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估,保证专科建设任务的实现

医院专科建设领导小组、专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对医院专科建设规划中的阶段目标、分项目标的具体计划、项目实施进度、完成项目的措施、经费使用的具体情况等每年组织进行一次自查。并根据需要,随时抽查各级专科点的建设工作情况。如文献整理与研究、专科基本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梯队建设以及经费使用等。组织开展专科建设的评估工作。

(八)奖惩措施

1、专科科主任或专科带头人可根据专科业务需要,经院长办公会批准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2、科主任或专科带头人可掌握一定的科研活动经费

3、专科劳务费增加-个百分点,同时科主任或专科带头人劳务费增加-个百分点。

4、一周期后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组织验收评估,对专科业务开展较好的一次性奖励科室-万元,奖励专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元。

5、对验收评估未达要求的,一次性扣科室一周期劳务费总数-%。扣发科主任或专科带头人一周期劳务费-%。

附件:医院专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

院长:

主任:

成员:

XX医院

篇3: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坚持中医办院

医院坚持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 强化中医药队伍建设。在医院“十二五”规划中, 继续坚持“134”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强化纪律、服务、主人翁三种意识, 实施形象、素质、专科、名医四大工程) 发展战略, 并制定了突出中医特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从发展方向上保证中医专科特色的发挥。在技术建设布局上体现优先发展、扶持重点专科的指导思想, 对重点专科实行政策倾斜, 从资金、人员、技术、基础实施配置等方面都给予大量投入, 从措施上保证中医专科的发展。

打造品牌专科

医院竞争的核心是专科 (学科) 的竞争, 专科 (学科) 的水平和特色, 决定着医院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多年来, 利川市中医院一直致力于中医专科的建设, 根据医院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设备优势, 力求做到“院有特色专科, 科有特色人才, 人有特色专长, 病有特色专药”, 着力建设重点学科, 打造品牌专科, 提升服务能力。

利川市中医院从医疗资源配置与技术提升上为专病专科建设搭建了发展平台, 进而为提高专病专科的竞争水平与学术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医院开设有中医内科、康复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骨伤科、肺病科、心血管病科、儿科、中医妇科、眼科、五官科、肛肠科、皮肤科等科室, 设备齐全、特色突出。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 切实承担了区域医疗救治与卫生服务供给职能。科室设置齐全、特色突出。

在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中, 医院积极利用中医适宜技术在诊治疑难病症方面的巨大优势, 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诊疗服务:以物理、语言、作业疗法与中医药调理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康复医学专科正在快速的发展中;省级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术、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骨折, 具有价廉、高效、便捷的优点;肺病科每年开展的冬病夏治穴位敷贴, 为无数哮喘顽症患者解除病痛。医院现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65项, 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88项, 中医特色护理项目18项, 研发生产中药制剂35种。各专科广泛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百余项, 备有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并每年对方案做分析、总结和评估, 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另外, 病区设有中医综合治疗室、门诊设置有中医综合治疗区, 中医药参治率、服务人群覆盖面及中医药服务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川市中医院组织承办湖北省中药资源普查野外调查培训。

2013年, 医院购进价值600余万元的专科诊疗设备15台件;脾胃病科、肺病科顺利通过省级中医重点专科验收;儿科、肿瘤科、糖尿病科顺利通过州级中医重点专科验收。至此, 医院已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 (特色) 中医专科, 4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 4个恩施州级重点中医专科。

加固人才梯队

现代医院的发展, 人才是最关键的软实力。同样, 专科的建设与发展也有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落实人才战略、促进人才梯队形成的过程中, 医院一是把好进人关, 制定高起点、高要求、高素质、实用的人才引进标准, 并结合医院实际人才构成情况, 出台《医院关于聘任硕士、博士学历人才来院就职的规定》, 确定以培植院内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与引进符合医院实际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辅的发展思路;二是为了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 出台一系列学习考核措施,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积极选送业务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新技术、新项目,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同时邀请上级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和临床授课, 组织院内业务学习, 为院内中青年技术骨干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三是认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开展医师定期考核, 针对西医人员进行中医知识培训, 注重各级各类人员“三基”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规范;四是积极开展师承教育工作, 聘请中医大师、知名中医等5人作为指导老师, 举行拜师仪式。以此多管齐下, 达到了既“造血”又“补血”的目的, 为医院的后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医院现有十余个“名专家工作室”被省卫计委任命为“省知名中医工作室”, 这不仅有利于该院采用“师带徒”模式, 选拔优秀中医药人员跟师学习, 收集整理中医专家个人医案、处方、心得等材料, 并加以推广和应用, 为广大群众享有“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在全面提升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医院现有恩施州首届中医大师3名, 恩施州知名中医5名, 6名中医专家业绩被《中国中医名人榜》收录。

创新科研实践

科研水平是反映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在恩施州内县级医院率先成立了科教科, 大力营造科技兴院氛围, 鼓励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2013年开展的专科新技术、新业务就达到了20余项, 进一步拓宽了医疗服务领域, 提升了诊疗水平。医院作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的技术协作单位, 在疑难病症会诊和开展大型抢救工作、医务人员进修培训和医学科研、医院管理等诸多方面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获得了技术保障。

在临床方面, 要求临床业务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 让科研为临床服务, 以科研促进临床专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肺病科为例, 科室开展的苗医“鞋底板儿疗法”, 防治咳喘, 特色鲜明;每年开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 为无数哮喘顽症患者解除病痛;科研项目《益气活血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运用》荣获2014恩施州科技进步三等奖;《单味薤白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期并发肺动脉高压临床应用》, 通过了恩施州科技局成果鉴定。

此外, 2013年利川市中医院成立了利川市民族中医药研究所, 填补了该院中医药科研机构为零的空白;与湖北民族学院中医药学院签订了共用实验室协议, 为该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凭借“华中药库”的巨大资源优势和名老中医的人力资源优势, 自主研发了润肺百花膏、乙肝胶囊、活血膏、跌打胶囊等自制制剂, 临床疗效确切。

篇4:中医重点专科护理建设体会

关键词 重点专科 护理 建设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是医院创名院、建名科、育名医(“三名”)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是重点专科建设内容之一,能使护士在专科疾病认识、治疗、护理、康复指导上具备较高水平,使重点专科护理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我院儿童骨科自2008年-2011年,在创建重点专科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紧密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有关内容,建立重点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重点专科护士中医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中医护理科研能力,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专科验收工作,现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体会总结如下:

1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为保障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儿童骨科重点专科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儿童骨科专科护理建设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护理岗位职责、人员培训计划及落实考核措施等;每月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2技术、学术能力建设

2.1结合诊疗规范完善护理常规我科在重点专科建设开展的同时,运用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理论,结合科室诊疗规范完善了重点病种护理常规,每年对护理常规进行优化。护理人员熟悉掌握重点病种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主要从病人的辨证施膳、用药、情志、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

2.2重点单病种突出中医特色护理并进行评价及制定改进措施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广泛运用于骨伤科护理中。我们根据“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儿家长根据患儿骨折不同分期进行饮食调养,将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运用于临床。根据骨折患儿的身心特点,科室设计并应用了上肢游戏式引导功能锻炼操以提高骨折患儿的康复效果。

每月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2.3加强科研与学术交流能力

积极总结专科护理经验,参加国家级、省级护理学术会议,与省内外护理同行进行护理经验交流。对下级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在建设周期内与3家医院形成对口支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2次,2010年申报并举办《儿童骨科辨证施护新进展培训班》。建设周期内护理科研课题立项1个。

3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

3.1注重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证能力的培训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顺利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重点专科要成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必须注重护理人员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在全院护理人员课时达到100课时要求的基础上,科室通过讲座、跟随医生查房、中医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本科室病种的相关知识。科室每季度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

3.2护理人员专科、专病理论知识的培训科室制定了各级护士护理理论、技能要求,每年对各级护士进行技能考核;科室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培训计划;专科、专病护理查房每季度1次;专科、专病理论讲课每季度1次;重点专病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每季度1次;专病应用护理技术考核每半年1次。

邀请科内医生专家授课,学习牵引、手法复位的配合,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功能锻炼指导等专科护理技术,使护理人员学以致用,能熟练配合医生进行各种骨科技术操作。

4专科文化建设

重点专科精神文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时代气息,突出救死扶伤的行业特点,重视人文关怀,创建良好的中医专科文化氛围。

4.1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在病房走廊、门诊候诊区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和适宜儿童的卡通形象宣传栏,介绍本专科中医药治疗特色、中医药疗效等内容。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科室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从诊疗行为、服务方式、人才培养、教学传承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患儿在娱乐中学习有关健康教育常识,我们自编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画册、健康教育处方,供患儿及家属翻阅。画册色彩鲜艳,采用卡通图像,加上其父母在旁边的指点说明,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患儿受到健康教育的熏陶。内容有:儿童骨折骨折后的家庭护理,骨折三期不同的饮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各项检查、治疗的意义和配合,儿童意外创伤的预防,出院指导等内容。

4.2将医疗护理服务拓展到院外,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为了达到护理连贯性,我们把关怀服务延伸到家庭,设置医患连心卡,使病人出院后,同样能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帮助,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情需求,强调尊医服药,按时复查,以做好康复指导。

科室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对象不仅为住院患儿家长,还面向门诊患儿家长。特殊节日如“六.一”儿童节,科室举办免费义诊活动,护理人员给住院小朋友发放小礼物,做游戏,指导患儿行功能锻炼。

篇5: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江苏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指标、内容、进度。我院重视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

骨伤科围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疾病优势病种,制订了临床路径并开展实施。

科室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其学科带头人许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五年制骨伤专业,中国针刀医学名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客座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网初学者园地论坛版主,中国针刀医学网临床问题解析版主,江苏疼痛针刀网总编,多届针刀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主讲专家之一,市“313”工程培养对象,2007年获“中国针刀名医称号”。获2010年“中国针刀最具影响力“大奖。

科室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书籍《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针刀临床误诊误治分析与防范》),《中国针刀临证精要》,《骨伤科手法治疗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13本书籍。擅长用针刀治疗骨伤科各类疼痛疾病。

建设过程中,将继续扩充人才队伍,重视青年医师培训,实现目标化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医特色在重点病种诊疗过程中的应用,重视科研论文的撰写,总结病例疗效,充分发挥针刀的简、便、廉、验的特点。门诊占地面积将进一步增加,现设病区一个,病床20张,形成了保持中医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的诊疗特点,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

骨伤科设一个病区,床位数20医院近3年每年配备专科建设经费10万元,采用大型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平台(HIS、EMR、PACS、LIS)。制定专科发展规划与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并实施。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标,专科门诊、病房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建立与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协作。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60%,病房护士数与病房实际床位数比例≥0.4:1。学科带头人,42岁,副主任中医师,本科,中国针刀医学名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客座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委,学术继承人,39岁,主治医师,专科开设专病门诊1个。门诊量、收治病人数在全院非重点专科科室中排名前3名,病床使用率在110%。收治病人中本专科病种80%,重点病种收治人次占本科收治人次的55%。患者与家属综合服务满意度90%以上。制订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重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每年对实施情况和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完善。建立颈腰椎病诊疗常规,门诊处方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病房中医药治疗率70%,开展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协定处方临床应用研究,前3年内无医疗事故。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高,重点病种的ICD诊断准确率达98%。中医辩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护士知晓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掌握本科常用的中医技术操作。制定并落实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对本专科文献记载、民间方药进行收集、整理,对许振南副主任医师的治疗颈腰椎病、风湿病的方法进行整理,开展查房,引进推广应用技术项目。本科室共出版专著13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接收进修人员(时间≥3月)数十名,对基层中医药业务指导上百人次。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达到继续教育有关规定要求 本科发展思路及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重点专科发展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市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市中医药的发展。

三、科室建设措施:

将现有住院床位(20张)扩展为35张,进一步加强住院病员管理,扩大科室对外交流,争取成为针刀教学医院,进一步拓展针刀治疗适应症,理论指导临床,实践补充理论,积极撰写论文、编写书籍。每年派医生和护士各1人外出进修学习,每年不定期派人外出学术交流5-10次,同时不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配备设备和病房,符合科室业务发展需要

四、质量标准:

科室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专科医生收治病人数、为医院创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它医生。具体要求如下:

1、门诊骨科诊疗人次由现在的1万人次按每年的1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

2、住院中医治疗率>80%。

3、疾病诊断准确率>96%。

4、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96%。

5、甲级病历率达90%。

6、处方合格率>98%

五、医疗质量:

篇6: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及措施

2.2010内2科工作计划及总结…………………………..2

3.2011内2科工作计划及总结 ………………………….3

篇7:针灸科重点专科建设规划范文

中医专科建设是提高中医临床的重要途经和基础工作,是继承发扬中医特色优势的突破口,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保健的需求,是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的需要,是中医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基础,更是中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对本院针灸专科的发展做了一次调研,再次证明了特色专科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永恒的生命力。

一、基本情况介绍

针灸科是我省重点中医药专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7年正式确定的“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是我院多年来始终保持传统优势的重点科室。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5名,护理人员4名。设有环境舒适的针灸理疗室、推拿室、熏蒸室、牵引室、灸疗室、治疗室、住院部等。针灸科在坚持针灸、推拿、牵引、火罐、电针、火针、三棱针(刺络放血)、温针灸、隔物灸等传统疗法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先后引进了脊柱短杠杆微调推拿手法、醒脑开窍针法、冬病夏治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中频治疗、中药熏蒸疗法、蜡疗、储药罐治疗等特色疗法。治疗范围包括内科、骨伤科、妇科、儿科、五官、皮肤等多系统疾病,完全能够满足临床患者的就诊需求,为门诊及住院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二、科学规划 稳步发展 突出特色 继承创新

制定科学的近期与长期相结合的规划,是专科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突出特色,继承创新是重点专科建设的灵魂;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特色服务的精髓;高科技服务手段是注入专科建设的新鲜血液。我院专科建设始终平着“人无我有是独创技术,人有我优是优势技术,人多我精是特色技术”的发展理念,倡导科技兴院,打造医院品牌,创新服务观念,特色服务群众。

1、准确定位,精心选项。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医院领导班子认真全面地对本地所有医疗单位进行摸底分析,找出他们各自的优势、弱势,寻找我院专科选项定位的突破口,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最终选定把具有中医传统特色疗法的针灸推拿、中药熏蒸做大做强,扩建成立了针灸专科,率先申报甘肃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经过三年的建设,最终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并于2007年底成功申报成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经过几年的建设,现专科服务功能日益完善,专业技术日臻娴熟,以其质优价廉、便捷显效的特色疗法赢得广大患者的认同和信赖,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针灸科已初具规模,成为我院的拳头科室。

2、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医院是社会窗口服务行业,服务对象多为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方面的弱势人群,医院专科的各项服务活动优先考虑本地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状况和家庭的承受能力。我院专科以诚信为本,在临床诊疗中实行优质优价和低标准收费服务,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提供优良优质服务,全科人员实行全天候无节假日应诊,提高服务质量,方便了患者就诊。专科专病建设成功的关键在人才,专科医师业务素质的高低、技术是否过硬是专科建设水平高低乃至生死存亡的大事。针对这一现实,医院领导紧抓时机实施专科人才培训达标计划,并从资金上、政策上予以倾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培训培养力度,从2000年至今,坚持每年选派1-2名业务骨干到兰州、北京、上海、天津进行专科定向进修培训和深造。现均成为业务精、作风硬、靠得住、用得上的专科骨干人才。

3、坚持特色,继承创新。

首先是创新专科建设思路。在继承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及时主动掌握中医诊疗新技术、新动态及创办重点专科的科技信息,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理念。为了加强专科专病建设,医院先后筹资20多万元,为针灸科改善了就医环境,并先后购置了电脑中药熏蒸机、电脑多功能腰椎牵引机、微电脑多功能颈椎牵引机、三维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床、恒温蜡疗仪、电脑偏瘫治疗仪、电脑消炎止痛机、电脑骨质增生治疗机、六合治疗仪等医疗设备。为针灸科临床诊断治疗和开展新项目、新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是创新特色疗法。针灸科先后选派业务骨干赴全国知名医院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特色疗法,先后引进了脊柱微调推拿手法、醒脑开窍针法、冬病夏治疗法、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中频治疗、中药熏蒸疗法、蜡疗、储药罐治疗等特色疗法,并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疗效确切。

4、社会与经济效益齐头并进

经过几年的稳步发展,针灸科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诊疗水平整体提升,医护人员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医患关系和谐,患者满意度达96%以上,没有发生一例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在白银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受到患者的好评。

针灸科近五年来从小到大,住院部从无到有,科室人员从少到多,业务收入翻倍上涨,处处展现了针灸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生的质的改变。2004年针灸科业务收入是16.5万元,门诊约5000人次;2005年业务收入是23万元,门诊5896人次,出院34人次;2006年业务收入是40万元,门诊12237人次,出院127人次;2007年业务收入是71万元,门诊15848人次,出院187人次;2008年业务收入是117万元,门诊15709人次,出院239人次。以上数据真实体现了针灸科的发展。在为患者解决病痛的同时,也为医院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存在问题

1、外围环境不理想,科室布局紧张。

2、科室应对急、危、重症能力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3、临床经验整理应用工作尚未开展

(1)对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诊疗方法进行发掘、整理和应用。(2)对本专业有代表性的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进行系统性整理与应用。

(3)对民间具有一定科学性和使用价值的方药、诊疗经验和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应用、提高。

4、科内制剂因无批号,不在医保范围内,不能将其疗效在临床上充分发挥出来。

5、重点专科发展缺乏正确引导。

四、发展规划

1、奋斗目标

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强科室管理,规范中医诊疗及护理技术水平,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继承创新。争取在短时间内将本科建成科目齐全、服务、基本设施、技术水平达到白银地区甚至全省内一流水平。

2、医疗业务建设

扩大住院部规模,加强科室环境建设,设立专科门诊,达到专病专治。并对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按照诊疗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对单病种诊疗方案进一步优化。在护理方面,掌握心理护理及中医护理,规范书写各种护理病历。

3、加快中医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加快医院现代化建设,提高康复科整体水平的关键,今后要加大,将积极开展特色专科建设方面的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并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我科讲学、查房,使针灸科医护人员中医诊疗及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每年争取外派1-2名医务人员在省内外各大医院培训、进修、学习,逐步形成较为合理的专业人员梯队和人才资源,以解决人才断层问题。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跨区域协作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服务。

与各省市知名针灸科建立跨区域协作网络。以科技为纽带,在科研、临床、制剂、信息、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互补的跨区域协作网络。开展专家互访,互派进修、短期考察等活动,并进行了专题学术交流。

与国内知名针灸科建立远程医疗会诊服务,我们不能解决的疑难疾病,希望能够通过远程医疗会诊服务向相关科室寻求帮助,我院将提供自己尽量完整的病历资料,经外院专家会诊后,我院将按专家制定的诊疗方案进行具体治疗,并随时与其专家请教,通过专家的指导完成对患者的治疗。

篇8:护理学专科方向建设发展的思考

1993年徐州医学院麻醉学习和南京六合卫校联合在国内开设了第一个三年制麻醉与急救护理专业 (中专) , 继而与福建闽北卫校合作于1997年由闽北卫校开办了不同层次麻醉护理专业 (中专、大专) , 对麻醉护理专业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2004年徐州医学院又率先在国内创办护理学·麻醉护士专科方向 (本科) , 以闻名全国的麻醉学习为依托, 为国内输送高素质的麻醉专科护士人才。目前已有不同层次的麻醉护士教育模式, 经系统教育的麻醉护理专业毕业生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疼痛诊疗护理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受到医院广泛欢迎, 也正是国内已经初步形成比较系统的, 有待完臻的麻醉护理专业人员培养模式。

1 国际上麻醉专科护士的发展

国际上麻醉专科护士早在1861年就开始出现, 1909年波兰已开展麻醉专科护士教育, 美国于1931年正式成立麻醉护士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urse Anesthetists AANA) , 并正式发行麻醉护士杂志 (Nurse Anesthetists) 。国际先进的麻醉专科护士培养模式为毕业后教育, 即在护理学专业毕业后再经过2~3年麻醉学专科培训后方可向麻醉护士注册机构 (Certified registered Nurse Anesthetists, CRNA) 申请注册。因此, 在欧洲、非洲, 麻醉护士协会已普及;在日本、新加坡、泰国等亚洲国家及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也相继成立了麻醉护士协会, 并围绕麻醉专科护士的工作内涵开展学术活动, 其内容丰富、交流频繁。目前各国麻醉医师与麻醉专科护士比例不尽相同, 在美国麻醉医师与麻醉专科护士的比例约为1∶1。这充分说明麻醉专科护士在国际上早已存在, 其准入以及工作任务和培训计划也已比较成熟和规范。

麻醉护士具体从事术前访视评估;麻醉前准备;麻醉期间监测、用药及记录;维持患者无痛并进行麻醉苏醒护理;护送患者从恢复室到普通病房或重症监护病房。由于麻醉医生培养耗时长, 代价较高, 而培养麻醉护士经济实用, 近年来麻醉护士与麻醉医生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

2 麻醉护理是我国医疗卫事业发展的需要

2.1 麻醉护理是要我国麻醉科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命安全需要

自从1846年乙醚成功应用于临床以来, 麻醉学已经经历了150余年的发展历史, 近代麻醉学经历了医技、临床三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应当重点指出的是:麻醉学在其自身发展中吸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多种边缘学科中与麻醉学相关的理论与技术, 从而形成了麻醉自身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因此, 现代麻醉学已经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复苏、重症监测治疗以及疼痛诊疗的科学。卫生部1989年12号文件名文规定把麻醉科列入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医院一级临床科室, 并确认其三大功能即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与学科内涵相应的工作领域也从临床麻醉、麻醉恢复室 (recovery room, RR) 扩展到重症监测治疗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生命急救、疼痛诊疗以及药物的成瘾与戒断, 即使是临床麻醉, 其工作重点也从麻醉实施转移到对患者生命机能的监测、调节与控制。工作领域的扩展以及大量、复杂而又紧急的临床诊疗工作局面与麻醉科至今尚无经过培训的护士已形成明显的反差, 这种反差的存在不仅违背了我国现行的医疗法规和规章制度, 而且严重的影响到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但根深蒂固的“辅助”、“配合”观念和“实用主义”思想影响, 个别行政管理部门至今摆脱不了麻醉科是医技科室观念, 因此, 长期以来我国麻醉医师实际承担着“亦医亦护亦工”的工作, 如麻醉期间管理及用药输液, 麻醉医师既是医嘱者又是医嘱执行者, 缺乏安全保障和质量监督控制。因此, 加速向麻醉学专业所属领域输送麻醉护理人才已迫在眉睫, 也是提高我国麻醉科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需要。

2.2 麻醉护理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队伍人才合理结构的需要

我国医疗队伍人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由来已久, 重要表现为人才队伍中医师比例偏高, 护士及辅助人员比例明显偏低, 随着我国人事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2001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明确提出要在我国建立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在内的终生医学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 专科准入制也已开始推行, 因此, 我国医疗队伍中人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正在改善, 但是, 要基本改善这种情况估计需要经历一定的时期并付出巨大的努力。

应当指出, 这种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医院麻醉科表现得更加突出,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的麻醉科护士问题具有特殊性, “护士麻醉师”代替了真正意义上的“麻醉科护士”, 麻醉学作为一门医学二级学科, 除了要培养麻醉专科医师之外, 配套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培养麻醉护理高级专业人才必将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高质量服务, 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安全。

2.3 麻醉护理是医院节约人工成本的需要

据统计麻醉医生的教育培养成本是麻醉护士的8倍, 其聘用成本也远远高于麻醉护士, 所以设立麻醉护士是保证麻醉医疗安全前提下的人工成本节约方式。

3 目前我国麻醉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麻醉学发展的早期, 麻醉护理工作基本上由麻醉医师“一肩挑”或由手术室护士兼顾, 工作流程不规范和责任不明确引发了许多医疗险情。目前, 为了缓解麻醉医师的工作负担, 使其能有更多的精力来关注麻醉质量的提高和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危, 逐步兴起了麻醉护理专业。我国“三甲”医院已经全部配备了麻醉护士, 许多医院的麻醉护理队伍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 麻醉护理的工作内容涉及临床麻醉、麻醉苏醒、急救复苏、疼痛诊疗等, 麻醉护士的设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麻醉工作的有序进行, 从而保证了患者安全。为此, 山东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在《山东省麻醉质量控制条例》中规定, 麻醉护士与手术台的比例=1∶3。目前省级以上医疗工作检查的内容中, 麻醉护理中的相关工作已经成了重点之一。所以有必要设立麻醉护士岗位, 并在工作范围及工作内涵上逐步形成了规范。

4 麻醉护理的开展和思考

4.1 准确定位

护理学与麻醉学是两条永不交叉的平行双轨, 麻醉护士考取护士执照。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遵照医嘱执行。在人才培养方面, 麻醉护理以普通护理学为基础, 经过麻醉专业知识培训, 获得专业证书, 可以从事麻醉护理,

4.2 明确性质

在部分发达国家, 麻醉护理专业已具有规模, 对美式、欧式或台湾式麻醉护理工作模式, 我们不能生搬硬套, 而是在不断的时间与探索过程中, 积累经验, 取长补短, 创立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护理工作模式。

4.3 法律法规

现在是法制社会, 各种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 麻醉科只有配备麻醉护士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临床科室体系, 加强护理方面及院内感染方面等薄弱环节的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

4.4 正确处理和缓解与手术室护理的关系

麻醉科与手术室因业务或经济引起的纠纷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原来麻醉护士的工作由手术室护理和麻醉医生共同承担, 共同承担的结果就是两不管, 以致出现了麻醉医生自己下医嘱自己执行的麻醉管理模式,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当手术中遇到危机情况时, 患者病情危重, 手术进展不顺利, 麻醉医生希望巡回护士全力配合处理病情, 而此时手术医生也希望巡回护士全力参与手术危机情况的处理, 此时人力不足, 观念冲突是导致手术麻醉意外的组织管理学基础。另外麻醉用品的准备管理在原来由手术室护理管理时始终存在着不协调之处。配备麻醉护士后, 负责麻醉科日常事务、护理、院内感染管理等, 使相关工作的落实更有保障。

5 麻醉护士职责与工作细则

5.1 工作职责

5.1.1 麻醉专科护士是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 医院护理部指导下进行各项工作。

5.1.2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5.1.3 协助麻醉医师进行临床麻醉、疼痛诊疗、ICU等工作。

5.1.4 承担麻醉科日常事物性工作, 包括麻醉准备室、仪器室、资料室工作。

5.1.5 负责麻醉科相关工作中院内感染的环节控制。

5.2 工作细则

5.2.1 术前协助麻醉医师了解病情、思想及饮食情况, 做好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工作。

5.2.2 根据麻醉方案或医嘱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 包括麻醉前器械、麻醉用药、急救用药的准备与管理。

5.2.3 患者入室后核对姓名及术前药执行情况。

5.2.4 麻醉期间, 准备麻醉及急救药品, 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5.2.5 配合麻醉医师进行各种麻醉操作, 协助摆放病员体位, 进行药品核对及材料准备。

5.2.6 配合麻醉医师进行术中的各种有创和无创监测。

5.2.7 麻醉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向麻醉医师报告, 认真做好各种监测及记录工作, 包括心电、呼吸、脉氧监测、麻醉记录单的书写及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

5.2.8 严格执行麻醉医师的医嘱, 认真查对, 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麻醉护理工作。

5.2.9 在危及病员生命紧急情况时, 如呼吸心跳骤停患者, 麻醉护士应立即开展CPR, 实施建立人工通气 (如气管插管) 和胸外心脏按压, 并掌握心肺脑复苏的首选用药, 准确、及时、认真地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5.2.10 麻醉护士护送患者到恢复室、普通病房或重症监测病房, 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患者交接班工作。

5.2.11 根据医嘱进行麻醉手术后随访和术后镇痛随访。

5.2.12 做好麻醉科各种药品 (包括毒麻药品) 、一次性消耗品、器械的请领、发放、维护与保管工作, 以及麻醉器具的清洗、消毒工作, 做好麻醉相关工作中院内感染的环节控制。

5.2.13 进行麻醉病例的登记、统计及麻醉科收费工作。

上一篇:工厂设计说明书总结下一篇:《詹天佑》读书笔记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