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大学生的作用

2024-05-31

音乐对大学生的作用(精选8篇)

篇1:音乐对大学生的作用

姓名:叶志冰 学号:0940302212 班级:09国贸2班 分数:

通俗音乐对于大学生的作用和影响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通俗歌曲中无处不在的民族风格借助于“流行这一快速通道广泛迅速地传播开来,并感染着整个民族,加固着民族情节,将极大地促进国家、民族的文明和发达。流行歌曲本身的生命力也将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更加旺盛。它之所以成为大家音乐文化生活中较受欢迎的一种音乐形式,除题材、内容方面,就其旋律方面来说它具有大众所能接受、且倍感亲切优美的民族民间音乐语言,通俗易懂、近语言化声情并茂的演唱,宣泄性的音调和活泼动感的节奏,贴近大众的世俗音乐的审美意识。因此,中国现代通俗音乐必须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研究有中华民族特点的音乐艺术发展方向,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族化音乐作品,使中华民族化的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独树一帜。通俗音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以下的作用和影响。

一.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如在欣赏通俗音乐时,学生会大胆联想,随着乐曲的发展进行合理性思维。随着音乐的发展,学生呈现的“喜、怒、哀、乐”等表情,恰恰反映了其对善恶分辨的理性思维和发现美、追求美的能力。而这些对美的体验与感知,正是通过音乐欣赏,由内心的体验而外露于表情的。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智力保证。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完全是由欣赏者主观控制的。如果说作曲家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是二度创作,那么欣赏者便是三度创作。欣赏者在已有的感知材料上进行重新组合、合理加工,使其在大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由于每个人的先天遗传情况不同,所以人的思维能力会具有与生俱来的差异,但无论如何,大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如果进行音乐欣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人们的乐感,而且会有益于他们的运动控制、记忆能力和思维发展,使脑的功能得到更多的开发。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德育教育作用

学生欣赏通俗音乐的同时正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教育的过程,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

四.扩大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加强文化底蕴

通俗音乐珍品浩如烟海、绚丽多彩。音乐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音乐艺术和文学、地理、历史、戏剧、舞蹈、绘画、社会生活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在欣赏当中,需增加多元的思考和多维的视角,识别各种不同风格以及不同文化传统下的音乐特色,认识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态下的音乐异同,体会东、西方音乐文化的区别。

对于当前大学生喜爱通俗音乐,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精神快餐”、“零食”。通俗音乐娱乐性强、宣泄性强,音乐语言相对浅显、歌词直白,所以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作为大学生和高素质的知识分子,只喜欢通俗音乐是不够的,还要多听经典音乐,应当有欣赏经典音乐的能力和修养。经典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它还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情趣,有助于开发全脑思维功能和思维多样性,更能启迪人的智慧。

篇2:音乐对大学生的作用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繁荣。音乐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种新的途径,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属于美育的范畴,以饱包含健康、丰富感情的古今中外优秀声乐、器乐曲目进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它让高校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因为它不仅顺应了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特点,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立足点。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教育由于它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决定了它可以使大学生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音乐能够丰富和深化人的情感,激发鼓舞人们去热爱生活,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需要情感的基础,这是二者的结合点。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所以用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歌词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融入良好的情感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大学生已经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能力,通过对音乐作品鉴赏,获得审美的感受,对人生有新的感悟,更能准确地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美。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音乐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课堂可以是大学生更好的去接受思想教育。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如果能集中注意力,思维会更加活跃,理解力会增强。而对于道德规范教育而言,学生学习的动机并不明确,积极性也不高,学习的的动机远不如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如英语、计算机、数学等。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是向学生讲述社会的政治、道德、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他们遇到的问题比较简单,对于社会的接触面也比较的窄,很难理解很多复杂的问题,还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很多大学生往往毕业以后才发现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而音乐对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以生动的形式向大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的社会生活内容,学生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明白生活的道理,理解社会,从而对人生的意义、社会发展的趋势等问题进行思考,探求他们的解决方法。因此,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而言能促进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

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审美的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够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

音乐具有调解人情感的作用,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人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不同的音乐调节人们不同时刻的心情,当我们郁郁寡欢时,听一曲愉快的音乐,可以使我们的不快心情得到缓解,情绪也会慢慢攀升,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因此,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为了使人们具有健康的心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音乐也可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音乐教育可以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一部优秀音乐作品可以使人的心灵、道德和行为变得更为完美、更为高尚,从而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音乐创作中需要自由联想,并且音乐本身具有形象、表情丰富的特点,有利于培养人的个性,促进人思维的展开,激发人的创造力。音乐可使人充满激情和幻想,可以使人的思维活跃,激起创造的灵感,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思想教育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所以从音乐教育的特点来看,音乐教育在思想教育中非常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

三、音乐教育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包括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有所欠缺,音乐教育可以弥补这一缺憾。音乐教育本身所体现的思想政治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德育、美育、智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音乐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让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理想,使人的心灵得到陶冶、净化,精神也得到升华,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此外,音乐教育具有塑造人品德的功能,因为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将永恒的、美好的理想与人类普遍道德观结合在一起,引导人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而且可以塑造个体高尚的品格。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较快,也给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了压力,从而造成人的身体和精神受到双重的迫害。现在人的心理疾病成了社会普遍的一种疾病,音乐可通过优美的旋律和悦耳的声音调节人情趣,减轻人的思想压力,同时可以医治心理疾病。从这一点来说,音乐教育可以说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完善人的性格、增强人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医治人的心理健康。音乐教育的这些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宽广的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感情作为基础,否则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也不可能完成教育人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被教育者站在一个平台上,去感染他们,去说服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让被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育。因而,用音乐教育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也是新的教学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种新的创新。音乐教育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单纯的思想教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真正深入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以启迪、以教育。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具有长久性、持续性、入脑人心,是其他教育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因此我们必须克服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弊端,展开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的一方面,发挥音乐教育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努力的让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让音乐教育在高校形成完善的体系,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单纯的专业知识教育向综合文化素质教育转变,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夏小玲。试论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建党与思想教育(高教版)。:10

[2]邹淑霞,王军,张丽霞。浅谈音乐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

[3]胡新颜。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4

[4]宋丽娟。音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j]。科技资讯。:16

篇3:音乐对大学生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积极心态、丰富的审美意识、良好的交流能力以及较高的人文素养都有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那么作为高校来说,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非常有意义, 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有助于大学生大脑的开发

人类大脑的右半球具有感情审美、形象思维等功能, 所以也被叫做“音乐脑”。音乐的特殊作用在于能够刺激右半脑中的神经元, 引起人的兴奋感。所以, 在国外利用音乐这一功能对幼儿进行早教训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虽然作为大学生来说, 其不再像幼儿一样, 大脑对音乐有较强的敏感度, 但音乐对成年人的大脑开发依然有很多的作用。生理专家发现, 音乐所具备的四种性质可以刺激大脑产生一种传递较快的电位差, 这种现象的反复出现就会逐渐的提升人类对审美的认识、加强创新能力。美国的一所著名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让学生进行十分钟的音乐欣赏之后, 学生的空间推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源于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学生的大脑海马区中几种基因水平有了显著的变化, 开发了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 音乐的命运与整个教育事业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 只有全面发展, 思想健康, 思路宽广, 知识渊搏, 学有所长, 又有实战能力的人,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才能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对于大学生来说, 音乐教育的作用不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去感受美和表现美, 而是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和创造美。这个过程是学生体验审美和提高文化素质的重要环节, 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思想境界, 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但是, 现今在传统教育的片面影响下, 大学生的音乐水平是较低的, 再加上学生在校期间所接触的音乐实践机会较少, 导致了学生的音乐潜质不能得以开发, 更何况提高整体的文化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高, 应该利用音乐教育的优势,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建立更为科学的文化审美, 提高文化品位。

三、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阶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不仅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益, 更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古语就有“乐者, 德之华也”, 从中可以看出音乐对于人类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以及肯定音乐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很多教育家和音乐家认为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而是一种传递真善美的工具, 在音乐的传递中可以让人感受到心灵得以净化。所以这也就应了贝多芬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音乐可以让人真正的快乐起来, 也可以让人真正的高尚起来”。那么, 对于大学生来说, 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就显的更加重要。音乐通过律动的旋律来刻画音乐形象, 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传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人类和自然的热爱, 培养正确和健康的思想行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另一方面体现于音乐自身所具备的深刻内涵能够将蕴含了政治思想的内容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的熏陶, 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音乐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在欣赏具有思想内涵的音乐作品的过程是思想道德逐步提升的一个重要过程,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 音乐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 是人的情绪情感的一种表现方式。在我国古代教育中, 音乐是一门极其重要的科目, 其最大功效就在于它能调剂情绪, 舒缓压力,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我国的古代医书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提出过“五音疗疾”的精辟见解, 《史记》也有相关的历史记载。科学研究表明, 当人在唱歌或者听音乐的时候, 大脑中会释放出一种名为催产素的荷尔蒙, 这种荷尔蒙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音乐中的旋律能让人的思维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排空自己的不良情绪, 完全沉醉在音乐的遐思之中, 激发人内在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鸣情绪。另外, 音乐可以解除孤独, 解除烦恼,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 培养豁达的个性。高校的社团活动, 作为连接学生之间的无形纽带, 对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社团丰富的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发展自我的空间, 同时也有更多的音乐实践机会来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在社团活动中, 音乐的美妙氛围帮助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和谐的学校环境, 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 大学生在接受不同的音乐活动中, 拉近了学生间彼此的距离, 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贴近了心灵, 形成了彼此间的默契, 促进了友谊的发展, 增加了学生交往的能力。

篇4:音乐对大学生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把在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落实“16号文”精神,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找到一个切实高效、可行、并能够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式变得非常的现实和迫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其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基本教育力量。而音乐教育是利用美来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能够激发与调动人的正向情感,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的作用。显然,其不仅与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人文精神、培育人文素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而且,音乐情感教育作用还是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另外,还具有提升审美能力,尤其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传递正能量的作用。

1、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和它的功效分析

1.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空艺术。音乐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也是一种善于表达和激发思想情感的艺术。

1.2音乐是心灵的表现,是主观的创造,具有德育功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净化自己的心灵,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人的信念

1.3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引起人的共鸣,使之产生震撼人心的感染力。与其他文学艺术形式一样,音乐艺术也是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感情,比其他艺术来得更直接、更真切、更生动。

2、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分析

2.1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积极引入音乐教育,无论是在大众视野还是学术界中都已被高度重视。纵观古今中外,美育都是一种始终新鲜并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利用审美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必定能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和新发展。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辟了研究的新领域,提供了教育的新方法。

2.2音乐教育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美育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它可以通过形象的感染和情感的激发,引导学生自觉地净化自己的心灵,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原则、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3 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

音乐能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的转化。使学生在鉴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同时,道德修养得到提高、道德品质得到完善、道德人格达到理想的境界。当代大学生必须做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2.4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和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像“合唱比赛”、“迎新晚会”、“元旦文艺汇演”这类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彼此配合的默契及对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得到提高,从而主动积极地融入到团队中去,锻炼管理和领导能力。

2.5 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音乐教育形式活泼生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容易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应该发挥音乐教育的优势,通过心理学理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和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减轻紧张的学习压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敢于大胆展示自己,推荐自我,养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高等学校如何加强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是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应把音乐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实施规划中。开设一些音乐讲座、音乐沙龙等进行音乐赏,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如“文艺汇演”、“音乐节”等活动。音乐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这可以极大的豐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对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它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有关美或艺术的知识,而且教给学生某种艺术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从而内化为自身积极健康的情感,使身心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音乐教育不仅在于讲授什么内容,更在于研究采取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提高教育效果以及保证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方法创新意义。

发挥音乐教育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努力的让音乐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让音乐教育在高校形成完善的体系,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单纯的专业知识教育向综合文化素质教育转变,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 2004-10-15

[2]乔春霞试论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教育与职业 2008,(2)

[3]张克学音乐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艺术探索 2004,(7):123-125

篇5:音乐剧历史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机设定单11-2班 姓名:王欣 学号:201101040926

摘要:音乐剧,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戏剧、杂要、特技和综艺结合的一种音乐表演。它以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情感引发剧情,再通过演员的语言、音乐、动作以及固定的演绎传达给观众。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而习惯上称呼为音乐剧的戏剧,多是指西方音乐剧。其知识结构多样化,对其他艺术门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其以强烈的极富现代气息的娱乐性为外表特征,而内集审美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于一体,从而实现在娱乐性的审美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完成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剧 大学生 历史

一 音乐剧的历史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同时,西方的音乐剧在百年多的商业表演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场运作手段,并且创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优秀剧目,使这一艺术形式突破年龄、阶层等客观因素的局限,广受观众的喜爱。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以及歌剧魅影等。

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因此百老汇音乐剧这个称谓可以指在百老汇地区上演的音乐剧,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汇风格的音乐剧。音乐剧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a)、喜剧和黑人剧。

初期的音乐剧并没有固定剧本,甚至包含了杂技、马戏等等元素。自从1927年演艺船(画舫璇宫)开始着重文本之后,音乐剧开始踏入它的黄金岁月。这时期的音乐剧多宣扬乐观思想,并经常以大团圆的喜剧结局。直至1960年代摇滚乐和电视普及之前,音乐剧一直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娱乐和演艺形式。1980年代以后,英国伦敦西区(West End)的音乐剧演出蓬勃,已经追上百老汇的盛况。后来甚至出现法文的音乐剧,如悲惨世界(后改编为英文版,曾在百老汇演出)、星梦Starmania、钟楼怪人、罗密欧与茱丽叶、小王子等等。

而随着英国和美国的音乐剧经常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音乐剧也开始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地区流行。参见亚洲的音乐剧。

在17世纪~18世纪的欧洲,音乐成了人们用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在欧洲,各种各样的音乐都得以茂盛发展,出现了清唱剧和歌剧。但华丽或庄严的歌剧或清唱剧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于是出现了被称之为“居于杂耍和歌剧中间”的艺术形式。

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是约翰·凯的《乞丐的歌剧》,首演于1728年伦敦,当时被称为“民间歌剧”,它采用了当时流传甚广的歌曲作为穿插故事情节的主线。1750年,一个巡回演出团在美国北部首次上演了《乞丐的歌剧》,这便是美国人亲身体验音乐剧的开端。1866年,《黑魔鬼》成为美国第一部的音乐剧。德国的喜剧,《穿紧身衣跳舞的女孩》,滑稽的歌曲,以及侏儒和妖精的扮相等等,奇异的场面令人惊异。美国人对音乐剧的兴奋和拥护“就像当年米兰人等待普契尼的新歌剧,或维也纳人等待勃拉姆斯的新作交响曲一般”。

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变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样式很快以其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的受众人群。

音乐剧的文本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音乐的部份称为乐谱、歌唱的字句称为歌词、对白的 音乐剧字句称为剧本。有时音乐剧也会沿用歌剧里面的称谓,将歌词和剧本统称为曲本。

音乐剧的长度并没有固定标准,但大多数音乐剧的长度都介乎两小时至三小时之间。通常分为两幕,间以中场休息。如果将歌曲的重复和背景音乐计算在内,一出完整的音乐剧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音乐剧普遍比歌剧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乐剧甚至是没有剧本的歌舞表演。虽然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华格纳在十九世纪中期已经提出总体艺,认为音乐和戏剧应融合为一。但在华格纳的乐剧里面音乐依然是主导,相比之下,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乐剧擅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在戏剧表达的形式上,音乐剧是属于表现主义的。在一首曲之中,时空可以被压缩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过程之中由相识变成堕入爱河,这是一般写实主义的戏剧中不容许的。

二 我对音乐剧的认识

在这一个学期的对音乐剧近距离的接触,音乐剧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舞台戏剧艺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它的构成要素几乎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一从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到幽默艺术、滑稽表演和声光艺术,甚至也包括了电影、杂技、魔术等等。为了将这些林林总总的各具特色和个性的艺术因素综合成一个有强大生命力的令全世界观众都为之发狂的新的舞台戏剧形式,欧美音乐剧艺术家们为此孜孜不倦地探索了近百年,也奋斗了近百年;直到今天,这个探索和奋斗过程还远远没有完结。音乐剧作为一种舞台戏剧艺术,从诞生之初它就带上了一种极其鲜明的特性,这就是娱乐性、通俗性、商业性。不论后来的音乐剧在近百年的发展中产生了多少变化,它的这些基本特征始终贯穿于世界音乐剧历史的全过程。

首先,音乐剧的诞生与娱乐有着不解之缘,似乎音乐剧的百年来的走向就是娱乐、娱乐再娱乐。欣赏过音乐剧的人,都会被它的某一方面所深深吸引,诸如:动人优美的旋律、火爆热烈的舞蹈场面、绚丽的舞台灯光、高科技手段的展现„„你在陶醉于音乐剧本身的独特魅力时,也就被音乐剧的娱乐性所俘虏了。欧美音乐剧之所以崇尚热力四射、大喜大悲、夸张变形、快节奏、多色彩,其目的就是给观众以综合性的强烈视听刺激,全方位地冲击他的整个身心。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品种,音乐剧不可能不具有一切艺术门类都具有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只不过这些功能往往是通过娱乐功能或者说是附着在娱乐功能身上得以实现的。对于音乐剧来说,如果淡化、削弱了它的娱乐性,那就等于从根本上取消了音乐剧。第二,音乐剧还具有通俗性。所谓通俗性是指音乐剧在艺术语言、舞台呈现风格、戏剧内容及其表达方式上,力求通俗易懂、流畅自然、好听好看、雅俗共赏。人们从这些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人类所关注的系列命题。如人的命运、价值、尊严和道德标准等。正是因为音乐剧作品会及时反映社会的种种现象,表达人们内心的种种感受,或赞美或讽刺或幽默或同情„„其乐观、积极的被人们深深喜爱的通俗性也成就了音乐剧百年的辉煌。

其三,音乐剧还有商业性。作为一种舞台戏剧艺术,音乐剧自诞生之时就用娱乐性和商业性两条腿走路。娱乐性是它吸引大众的招牌,而商业性则是每部作品创作的动机。也就是说,一部戏如何创作都要以其能否换得商业价值为前提。这似乎与中国历来的讲究的传统相悖,我们要做事业不能一味追求金钱,但是,这个“道理”在音乐剧以至大众娱乐业内是不可取的。它不像话剧、歌剧、电影.也许某些创作者只是用它的作品来传达自己的先锋理念,作品可以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得不到票房利益,荣获某某大奖后可以带着荣誉被束之高阁;然而一部音乐剧如果得不到良好的票房收益,奈何是再大牌的创作者和制作人、获得某某奖项,它也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作品。没有票房即没有观众.没有观众即作品没有卖点。

音乐剧所具有的三大特性缺一不可。如何让观众心甘情愿地掏出一大把钞票去买那两三个小时的时光和价格不菲的衍生品.恐怕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大众喜欢什么题材、什么形式、时下哪位明星人气最高、哪种音乐风格最流行、什么话题最热门等等,都将成为创作者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他们必须调动一切手段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和金钱。不过,这也并非是说做音乐剧的都是一味追求金钱的商人,只考虑商业利益而不顾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不可能生存的,失去了吸引大众的艺术价值就意味着失去观众,那么商业利益也将无法实现。正因为音乐剧是一种商业性艺术,因此它就必须是娱乐的、通俗的,这三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三、音乐剧特有的美

音乐剧的综合成分及综合状态较之一般的综合艺术要丰富得多,也复杂得多。音乐剧正是在整体上综合了话剧、歌剧、舞剧这三种综合性舞台戏剧样式的表现优势而成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综合艺术的。因此可以说,它是综合的综合,是继第一度综合之后的第二度综合,是对综合艺术的再综合。最一般、最常见的综合形态是歌舞剧型,也即综合运用戏剧、音乐、舞蹈这三种艺术手段来形成自己的艺术表现体系,而歌、舞、剧这三种艺术成分在作品中所呈现的比重、面貌却是各不相同的。

第三种综合形态是在歌、舞、剧的基础上又融进了其他艺术成分,使作品的综合因素更加复杂丰富。在以上这三种综合形态中,不论它的综合因素如何变化,也不论 是何种因素在其中担任主角,何种因素被摒弃于它的综合范围之外,但戏剧和音乐这两大要素对任何一种综合形态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音乐剧可以没有魔术,可以没有电影,甚至可以没有舞蹈,但如果音乐剧离开了戏剧和音乐,它也就不成其为音乐剧了。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剧其实是一门综合形态极为自由的舞台戏剧,我们完全不必要将它活生生的生命形式框定在某一种或某几种僵死的模式里,那种认为音乐剧必须如何如何的想法和做法,无异于作茧自缚。

音乐剧内集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正是通过娱乐功能得以顺利实现的。将音乐剧纳入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可以在音乐剧的五光声色、动感愉悦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这是因为“音乐剧作为20世纪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早期肤浅、庸俗的‘文化快餐’窠臼中跳脱出来,承载着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在最本真的意义上实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乐”的教育观念古已有之,延至当代,更加强调教育手段的丰富多样、教育环境的轻松活泼,采用“玩”的形式、创造“乐”的情境来缩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对受教育者的培育。音乐剧将戏剧、诗歌、音乐、舞蹈、舞美造型等诸多艺术凝结成一个整体。在这个炫人耳目、色彩斑斓的整体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多种艺术手段叙说故事的独特性,而且,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快速转换的场景、变幻莫测的舞台装置等等能够满足大学生求新、多变的审美口味。学生在视听上获得多重享受的同时,音乐剧较深的教育潜力随之展现,即触动他们去思考不同题材下的社会内容以及要揭示的哲理、主题。

诸多有关“人”的主题出现在音乐剧中,如人的命运、人的价值、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尊严和普遍的人类道德准则等一系列这个时代最为关注的重大命题,在音乐剧中得到了最生动、最感人、最彻底的艺术表现。纵览音乐剧的成功剧目,在嬉笑怒骂的戏剧表演、载歌载舞的舞台声色背后,是对“人”有着深层教育意义的人文精神的生动呈现。

篇6: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篇7: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的促进作用

园艺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06.1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 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以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然后剖析了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

1.引言

体育锻炼不仅对人体的物质形态的身体产生积极影响, 而且对精神形态的心理也发生作用, 产生相应的心理发展和变化的特点。目前,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体育的心理健康效应进行了研究,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体育锻炼既是身体活动, 又是心理活动和社会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而且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自信心的增强。

2.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分析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在当今社会的高节奏生活中, 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和高校大规模的全面扩招,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实际上已经失去了20 世纪90 年代以前所拥有的“天之骄子”的荣光。他们不得不承担着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的沉重压力, 加上从小学以来开始的应试教育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 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已经不堪重负, 其中一些大学生甚至已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 尽管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于心理健康者, 但也有约占20% 的大学生,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身在大学校园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甚至比其他社会群体差。如忧郁、怪癖、失眠等神经官能症经常困惑着大学生。

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日益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 也使我们的身心受到更多的心理困扰, 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而作为一个独特群体的当今大学生更是在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压力下, 其心理健康已经存在着严重问题, 令人担忧。对此, 我们只能面对, 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 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固然与当今社会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压力有关, 但是高等教育中对此问题某种程度的忽视不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具体而言, 由于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使得我国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 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当然, 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除了本身生理变化和遗传因素外, 还有众多其他的原因, 如各种社会冲突和价值观的变迁,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 以及“应试教育”中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过高的期望所带来的学生心理负担等, 都能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本文对此问题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2.2.1 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不高

尽管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 我国高校便先后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 以心理咨询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这种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也存在这些问题。具体而言, 在高校的心理教育中, 其主要目标大多定位在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身上, 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咨询和治疗中, 缺乏心理疾病预防与发展心理教育的理念, 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今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主要缘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模糊认识。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规律性认识不足, 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的特点, 以及受某些领导管理行为上的短期效应的影响,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以及“重对个体严重心理障碍问题的事后处理, 轻对群体事先心理保健预防”的不平衡倾向。这样就必然导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地位不高, 实施教育的途径得不到组织领导的保障。

2.2.2 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

我们知道,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 在个体的健康与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是个体良好素质的具体表现。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缓解心理问题, 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多种素质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渠道。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 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 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尽管面对日趋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高校已经采取种种措施,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并不尽人意。高等教育应立足于自己的根本任务, 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中不同教育模式的独特作用, 尽可能全方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如体育教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等, 才能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缓解效果。令人遗憾的是, 当今高校教育在这方面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忽视。

2.2.3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虽然当今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不再具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意识, 但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一些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 在生活上几乎都由父母事事包办。还由于许多家长长期只重视孩子的学习, 因此对于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应有的培养。当这些独身子女考上大学, 第一次远离父母,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尽管有浓浓的校园氛围可以让他们感受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友爱, 但是远离父母还是令一些大学生入学后因为独立生活能力差, 缺乏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 出现不适应, 及而久之就难免导致某种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此外, 不同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自然也受到不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适宜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的生活都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 大学生那就必然面临就业的压力。近几年, 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 大学的扩招, 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这使我们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 许多心理问题随之产生。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 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制度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 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 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反而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在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等, 也会导致大学生心理困惑。

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众所周知,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肌肉的持续工作能力、腰腹臀部肌肉力量、大脑及动作的反应速度, 并能有效地延缓肌肉力量随年龄增大而出现的衰退。其实, 这只是体育锻炼的一个方面。在体育锻炼中, 学生是在练中学, 学中练, 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 这种身心一元, 身心同一的实践过程, 是高校体育学科区别与高校其他学科的基本属性。可以说,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过程, 是在不断地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统一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大学生们通过体育锻炼,培养了自己的进取心和创新意识, 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 使思想、道德、意志、情感等方面受到教育和提高。

3.1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

智力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之一, 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智能高低使用的名词, 也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因此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所拥有的智力水平, 而且也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可以说是人们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好的智力做基础, 要获得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面临日趋紧张的社会竞争压力, 许多大学生的学习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如果

没有适度的调节, 大学生们很容易陷入身心疲惫的境地, 从而导致各种疾病。体育锻炼可以通过自己健身与健心的独特功能, 从身心两方面帮助大学生培养智力, 缓解紧张,远离因为学习压力而导致的身心疾病。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大脑皮层有关的领域常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并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而产生保护性抑制, 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体育运动时, 由于体育活动和脑力活动合理交替, 导致运动中枢神经兴奋, 使得与学习有关的中枢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2 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 还可以缓解学习__中的紧张情绪, 消除空虚心理。体育活动有各种组织形式和不同的活动内容, 它有消除人的紧张情绪, 发泄内心冲动潜意识, 化解烦闷和单调, 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 满足人与人之间交往和友谊的需要,磨练性格和锻炼意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能显著地松弛紧张的神经, 改善人们的自我感觉, 消除失落和沮丧情绪, 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在高度竞争的社会, 金钱和利益的关系, 使人际关系淡化,人际交往减少, 精神空虚, 人际关系上苦闷忧郁, 消费上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衡, 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扰, 择业等方面带来的不良心理反应, 进而导致压抑、悲观、孤独等心理障碍。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降低消除这种焦虑, 使大学生保持心理平衡, 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3.3 体育锻炼能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 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也就是说, 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应该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 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这一切必然建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 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通过高效体育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可以帮助大学生彼此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促进他们的人际关系融洽发展。具体而言, 在学习生活中, 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 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 有自己的知心朋友, 又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有正常的认知能力;有积极的情绪;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 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师生互动行为更为外显。

4.结语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校的扩招, 当今高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真正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才能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 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日趋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高校已经采取种种措施,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并不尽人意, 高等教育应立足于自己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中不同教育模式的独特作用, 尽可能全方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如体育教育对于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等, 才能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

缓解效果。

参考文献:

[1]雷城如, 李秋萍, 雷红如.论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6)

[2]刘娅.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1)

[3]季浏.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9)

[4]张力为等.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5,(12)

[5]姒刚彦.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3)

[6]徐伟宏.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J ].武汉体育学院报, 2007,(8)

篇8:音乐对大学生的作用

一、音乐欣赏课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1.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认识和思想,进而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

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接受时不能只是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素质教育,而音乐欣赏课正是培养青少年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与丑、光明与黑暗、前进与倒退。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颂美好的、向上的情感、品质和精神,鞭挞丑陋的、低级的思想、行为,如果在教学中选用这类作品,就能帮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音乐中体验生活,感受美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正因为音乐的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把它看做是道德教育的工具,而实际上音乐教育内容就是道德教育的内容。

音乐作为一种感染力十分强烈的艺术形式,经常以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身心,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如《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产生于抗战时期的最成功的音乐作品之一。它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齐唱、轮唱歌曲。其节奏鲜明轻快,音调铿锵有力,乐声此起彼伏,风格雄壮豪迈、生动活泼、乐观明朗,生动地刻画了活跃在万山丛中,出没在青纱帐里的抗日英雄的形象。这一作品的内容是号召大家奋起抗战、保家卫国,在当时给予人民无穷的力量,不仅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还给民众指明了斗争的方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进行这样的讲解,让学生对整个作品有全面的了解,那么在欣赏《保卫黄河》时就有了基础,就会使他们深切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思想上受到生动、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更加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而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从而提高思想素质。音乐欣赏课的这一教育功效是特殊的,那些抽象的道德说教、深奥的理论灌输是无法做到的。

2.促进学生想象,发展形象思维,启迪创新精神

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深切地认识到,形象思维及艺术想象力,在科学事业上有着重要作用。而音乐长于幻想,正是借助形象思维的。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十分强调创造,鼓励创新。特别是在欣赏音乐时,必然引起联想和想象——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

德国伟大诗人兼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般地说,我们都不应把画家的笔墨和诗人的语言看得太死、太狭窄。一件艺术作品是自由大胆的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就应该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观察和欣赏。”对待音乐作品也是这样。在音乐欣赏课上,切不要把教师的文字解释看得太死、太狭窄,而要尽可能地用自由大胆的精神去欣赏、去领会。但在关键时刻,教师要善于用语言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去理解、去想象,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发展思维、创造思维的能力等得以不断丰富和增强。而且这种想象和联想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思维活动自由驰骋,进而推动人的好奇心和创造欲。这种活跃的想象思维方式和能力,如果培植到以抽象思维为主的科技工作者身上,就有可能开导科学家的想象力,进而诱发出无尽的科学幻想,促使他们勇于创新,甚至会创造出人间奇迹来。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他对音乐的爱好不亚于科学,是音乐启迪了他的灵感和信心,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

3.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欣赏高雅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并能引导他们对美的追求,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欣赏品位低俗的音乐,会在潜移默化中腐蚀人的心灵,使人意志衰退,情绪低落,甚至会令人想入非非。

有不少学生说:“对于那些艺术价值较高的音乐作品,我们也很喜欢,想接受,但就是听不懂,所以也就不去欣赏。”音乐欣赏课以介绍中外名作经典为主要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及引导、启发,完全可以教给学生一把打开音乐神圣殿堂的金钥匙。当学生欣赏水平提高时,他们自己就能分析什么是健康、高雅的音乐,什么是低级趣味的、庸俗的音乐了。所以,加强对青年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可以丰富其精神生活,陶冶高尚情操,从而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在美学家看来,音乐是艺术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是艺术中的艺术,是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类最高精神境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课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审美活动来激发、培养、引导学生,使他们对生命存在的意义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使生命中那些不受理性控制的因素能符合理性的要求,自觉地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欣赏课在教学中的意义

1.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审美教育意义

音乐欣赏是有着一个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音乐欣赏具有创造性活动内涵。它不仅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对大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这就深刻地揭示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的欣赏功能是开启人们的想象思维。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的歌唱与欣赏机械地束缚在音符上,而是要启发他们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发掘作品的审美价值。

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音乐老教师都很注重音乐欣赏课教学。音乐教育家刘德昌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为一个程序:欣赏—模仿—创造表演—欣赏。他认为,无论什么人对音乐的入门都是从对音乐的聆听开始的。音乐特级教师孙宝清在谈到音乐欣赏教学时也指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识是在对音乐音响这个客体的欣赏中进行和实现的。欣赏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重要手段。欣赏在音乐课各种课程形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旋律、歌词,引导受教育者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即节奏、速度、音高、力度等在表现音乐对情感的表达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2.更好地与世界音乐教育接轨

重视音乐欣赏课,也将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的接轨。众所周知,德国、美国等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一直就把音乐欣赏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例如:德国音乐课强调把音乐融进个人的生活,使音乐成为个性的表达方法。他们的中小学音乐课不仅仅是为了发现天才,而是以培养音乐听众为目的。

18世纪的德国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沿袭唱歌教法,这源于德国宗教音乐生活传统的影响,人们为了唱好圣歌,必须学会读谱,接受唱歌教育。这种以唱歌为主的教法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纪之交,德国发起一场影响欧洲乃至全世界声势浩大的艺术教育运动。这一活动倡导艺术教育应以培养感受艺术美这一能力为目的,把培养人的创造性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自此,音乐欣赏教学开始打破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一统江山的局面。

美国的心理学界也纷纷提出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意义,代表性人物是穆塞尔。他反复强调: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解决整个技巧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以欣赏为目的的……”

我国对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视,是在近二十几年内形成的,直至2006年,国家正式把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要求各大专院校要适时开设艺术教育(包括美术教育),而且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学分,至此表明,我们国家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意义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如何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

1.音乐欣赏课应突出“三多”

(1)多聆听——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共鸣

在平时的欣赏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一部比较陌生且篇幅较长的器乐作品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昏昏欲睡的状态。你要是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准会说“听不懂”,这是音乐欣赏课上常出现的现象,也是音乐教师们必须下功夫带领学生逾越的一个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多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音乐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可以说听觉是感受音乐的基础,音乐感的培养、技法的提高都离不开听觉的训练。“听”是音乐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激发兴趣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显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聆听是主要方式,讲解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关于聆听的重要性问题,美国著名作曲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阐述:“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

(2)多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是教学最常用的手段。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课堂问题生成与教学求索链的各个环节,教师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手段,采用什么教学模式,体现哪种教学理念,都离不开提问和学生沟通对话,用好了课堂教学就鲜活起来。所以,问题是音乐教学的催化剂,它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精心设计每一步提问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好好反思一下,针对新教材,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实际和具体的音乐背景,设计出具有一定新颖性、趣味性的问题,使问题的本身成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原动力,唤起学生探究和研究的欲望。

(3)多参与——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唱独角戏,学生也习惯于当观众,看着教师表演。这实质上是对学生主体的否定。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自参与和体验。只有学生真正有效的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想办法创造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对作者、对背景的介绍等可以放手让学生利用手头上的资料或到图书馆或网站上去搜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也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文学、美术、形体动作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2.做到“两少”

(1)少讲解——引领学生把握音乐的内涵

“少讲解”并不是不讲。强调“少”,则表明必须“精”。这就是要求精讲,这实质上是对满堂灌的否定,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精讲就是要讲得准确、精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少束缚——鼓励学生树立对音乐的独立感受和见解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不能一味主观地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或者是特意为音乐作解释,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艺术也是如此,音乐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性格特征,在欣赏同一部作品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有位教育家说过:“对于异于自己的意见,要鼓励提倡;对于不敢发表的意见,要积极引导;对于稍有缺陷的意见,要正确指点;对于完全错误的意见,要宽容大度再善意纠正。”为此,教师要抛开“唯我独尊”的思想,不要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理所当然地全盘灌输给学生,而是应大胆地鼓励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性、独立性和变通性。“三多”与“两少”看似矛盾,只要我们树立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它就会统一在我们的课堂中。

上一篇:iso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下一篇:2024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