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2024-07-14

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精选9篇)

篇1: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谭论

河南是农业大省,加快推进农村保险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河南保险业积极创新实践,不断拓展领域,在提高农村保险保障水平,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以及丰富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手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看,河南农村保险发展基础薄弱,环境依存度高,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初始时期,农村保险机制制度和市场体系仍不健全,亟待各级政府扶持、监管部门引导和行业资源融合,共同推进农村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河南保险业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大力发展农村保险,农村保险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农村保险业务取得较快发展;农村保险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农村保险从业队伍不断壮大;农村保险产品日益多元化。尽管河南农村保险发展成效明显,但初级阶段初始时期的局面仍未改变,主要特征是:

一是农村保险发展层次和水平偏低。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仍不适应;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但规模仍然较小;保险功能作用得到发挥,但仍有差距;农村保险创新初步尝试,但成效仍然不高。

二是农村保险发展空间仍然巨大。种植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蕴蓄大量保险需求;规模化养殖业加快发展,蕴藏巨大保险需求;农民医疗及养老保障不足,蕴含较大的健康及养老保险需求;农村意外伤害事故较多,急需保险机制进行风险分担。

三是农村保险发展的环境依存度依然较高。政策支持和政府推动在农村保险事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策性保险基本依赖财政生存,基层政府的支持能够大大推进农村保险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保险保障程度较低。农业保险覆盖面较窄,农民人身保障水平较低,农村“五小车辆”承保率极低。

二是保险机构违规经营、管理不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河南农村保险仍具有原生态的市场特征,市场基础脆弱,保险机构的恶性竞争和无序发展极大地破坏了农村保险市场资源。具体表现为:非法设立乡镇保险分支机构;非理性价格竞争和销售误导仍较突出;风险防范能力弱;农业保险经营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农村保险发展环境仍需要优化。当前农村保险市场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表现明显,如基层政策支持力度弱化;基层行政执法仍不规范;基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推动仍有缺失;舆论负面影响明显。

四是农村保险监管不到位。近几年来,保险监管机关把现场检查的力量和精力主要集中在省级和地市级保险分支机构上,对县域和农村保险市场检查较少。现场检查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对基层保险机构和高管人员缺乏管控,削弱了保险监管政策在农村保险市场的效力,影响了农村保险市场秩序规范的有效性。

三、原因分析

(一)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客观上束缚了农村保险的发展

一是经济因素影响。经济基础是保险发达程度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河南农村地区还不富裕,个别地区仍较贫困,大量的保险需求还未释放。二是社会因素影响。目前,河南农村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保险主力消费人群长期外流,影响了保险消费能力。当前农村传统消费习惯仍占主导,老百姓缺乏购买保险保障的主动性。三是政策因素影响。农村保险政策性瓶颈仍然存在。

(二)观念陈旧主观上阻碍了保险功能与作用的发挥

一是基层干部对保险功能作用认识不足。部分基层政府领导缺乏现代公共管理意识,不善于运用保险机制转嫁风险,不乐于运用保险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效能。二是农民保险意识依旧淡薄。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缺乏现代风险意识和保险观念,对保险保障诉求弱化。三是保险公司逐利观念较强。一些保险公司单纯追逐利益,盲目进入农村保险市场,破坏性开发农村保险资源。一些保险机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主动提供配套服务、发挥保险功能的意识差,拒保“三农”保险业务。

(三)农村保险发展基础薄弱制约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农村保险市场主体不够健全。目前绝大部分县级及以下保险分支机构仅是展业单位,机构配置不全,服务功能弱化,经费、车辆和人员配置仍然不足。二是农村保险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仍不能适应农村保险发展的要求。三是农村特色的保险产品匮乏。许多保险产品缺少差异性和适应性,城市和农村同一条款费率,缴费高、期限长、偏重投资理财,与农村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农村“五小车辆”保险、家财险和小额信用保证保险等产品的开发销售仍然不够。

(四)监管资源不足、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农村保险健康发展

目前,河南各类保险分支机构有5512家,但保险监管机关仅有省级一家,并没有派出机构,整个保监局仅有70人,产险市场人均监管保险机构165家,寿险市场人均监管保险机构294家(均不含保险专业中介和兼业代理机构)。监管资源严重不足,监管机构触角过短,造成信息渠道不畅,监管机关难以获得有效或完备的市场信息,难以有效监管农村保险市场,致使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惩处,影响了农村保险健康发展。

四、政策建议

保险在应对自然灾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发展农村保险,有利于推动解决“三农”问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河南农村保险需求较大,发展空间十分广阔,需要政策支撑,各方支持。建议:

(一)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保险更多参与农村建设

当前,农村保险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初始时期,自主发展能力弱,更加需要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一是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建议省政府研究出台推动农村保险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各省辖市政府结合实际出台文件,制定措施,推动落实。将农村保险工作列入省政府的工作重点,由省发改委、财政厅、金融办和保监局等部门联合组成工作协调机构,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定期督导,整体推动。研究制定基层政府服务和支持农村保险发展的考核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切实发挥引导和监督作用,指导保险公司做好宣传和防灾减损工作。二是积极引入保险机制,改进公共管理。建议省政府在总结和论证我省一些地方好的做法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林州市农房统保、西峡县保险参与综合治理、安阳市计划生育保险等试点经验,通过增加政府的保险直接消费,放大财政资金的惠民效果,减轻社会保障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压力;推广保险参与“新农合”的洛阳模式,在更多的地市推进保险参与“新农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托管业务,降低政府财政投入的边际成本,简化运行的中间环节,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险服务。三是创新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在河南尚未设立农业保险法人机构的条件下,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加强政府对农业保险工作的引导和推动,增加农业保险费补贴品种并扩大覆盖范围,积极开办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保险业务,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探索发展相互制、合作制等多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鼓励农牧、养殖产业化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形成多渠道支持、多形式经营的农业保险发展格局。四是进一步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建议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办法》中增加行政执法、司法环境、舆论环境的内容,对执法不严、乱罚款、乱收费、判决不公正、人为负面报道等情况作出考核要求,推动地方政府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各省辖市政府应积极推动地方司法机关加深对保险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严格依法裁判;对地方行政执法部门干扰保险机构经营自主权的,应给予制止和纠正;指导宣传部门加强对涉及金融保险宣传报道的审核把关,维护金融稳定。

(二)保险公司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保险公司必须准确把握农村保险市场的阶段性特征,加强对农村网点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逐步从“要保费”向“给扶持”转变,从“挖客户”向“建市场”转变,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一是加大基础建设。对已设立的基层保险机构,各保险公司应结合当地市场规模、区域特点、服务群众数量等因素,增加费用投入,增强人员配备,加大技术支持,强化内部管控,逐步提高基层保险机构的社会形象和服务能力。计划设立基层机构的保险公司,应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和综合实力,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进行经营场所建设、硬件配置、人员选用,达到设立一家、成熟一家、服务一方的效果。二是加大保险创新。结合当前河南农村实际情况,推出适合农民需求、条款简单、保费低廉的保险产品。人身险方面,找准价格和保额的平衡点,开发具有“分红+健康+养老”功能的保险产品;财产险方面,根据区域特点、灾害状况、物化成本、生理价值等合理确定费率和保额。在服务创新上,以“知农时、懂农事、察民情、体民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决不能超越能力范围进行承保和服务承诺。三是加强经营管理。省级保险公司要从完善机制制度、强化高管责任入手,加强基层保险机构风险管控、合规经营和诚信建设。有条件的省公司明确部门管理农村保险业务,对支公司和乡镇营销服务部实施专项检查。

(三)监管机关加强农村保险监管,促进农村保险市场稳健运行

初级阶段初始时期的农村保险市场发育不成熟,竞争呈现非理性和无序化,需要保护性开发的监管措施,引领和规范农村保险市场发展。一是严格农村保险机构准入和基层高管管理。严格执行基层保险机构审批标准,加强条件审查,科学掌握县级保险分支机构设立节奏,并对县机构的硬件设施和人员配置做出适当调整,提出硬性要求,尤其要从严控制乡镇服务网点的准入。进一步加强保险支公司拟任高管人员任前测试和资格审查,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许可。组织开展县级保险机构高管人员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二是进一步完善保险监管体制机制。加快推进保险监管分支机构建设,争取尽早设立地市监管分局。积极探索和研究监管力量延伸机制,定期向地市行业协会派驻监管干部,指导协会工作,了解基层市场动态,报告当地保险市场突出问题。成立农村保险市场巡查组,重点对县级保险机构进行巡查。三是加强农村保险市场行为监管。合理配置保险监管资源,适度增加基层保险机构现场检查频度,增强保险监管在农村保险市场的威慑力。统筹考虑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受处罚情况、内控状况等,开展分支机构网点发展情况检查。按照机构和人员并处的原则,加大对销售误导、惜赔拒赔、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行业协会积极培育保险市场,努力营造保险消费环境

一是积极开展农村保险宣传。各省辖市保险行业协会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汇报,通过他们提升宣传教育的公信力。组织当地保险公司,充分利用地方媒体、乡村广播、乡村重要活动等途径普及保险知识,宣传典型案例,重塑行业形象。二是加强基层保险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自律。加快推进各地市行业协会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行业协会应定期召开会员单位座谈会,为当地保险公司搭建交流平台,增进理解,增强团结合作。结合当地实际签订自律公约,严格依约进行自律检查,对诋毁同业、违约支付高额手续费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惩处,发现违法违规经营的应及时向监管机关报告。探索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优化保险消费的诚信环境。三是开展行业维权。各地行业协会应代表行业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解决一些行政处罚不合理、公职人员负面宣传保险等问题,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

(作者:河南省保监局局长)

篇2: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调查地区: ________ 县(市)_________ 乡(镇)____________行政村

尊敬的被调查者:您好!我们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师生,为了全面地了解我省新农保的试点情况,我们特编制了此问卷对您进行访问调查,请您给予支持。本调查不记名,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空或打勾√。我们将依法对您的个人资料严格保密。衷心感谢您的配合!

一、被调查者(16岁以上农村居民)基本情况

1、您的年龄:______岁,在以下范围:① 16—44岁 ② 45—59岁 ③ 60岁及以上

2、您家庭60岁以上人口数: ① 0人 ② 1人 ③ 2人 ④ 3人 ⑤ 4人

3、性别:①男②女

4、文化程度_______①文盲②小学③初中④高中或中专⑤大专以上

5、您现就业状况:①本县就业 ②本县以外就业 ③ 失业

6、是否计划生育户? ①是②不是

7、目前您生活来源主要有_______(可以多选)

①务农收入②务工收入③经营收入④子女提供⑤最低生活保障 ⑥“计生三户”补贴⑦五保户⑧农村养老保险⑨集体福利⑩其他

二、被调查者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情况

1、您对新农保政策了解多少?①非常了解 ②比较了解 ③了解较少④一点不了解

2、您对新农保政策的认识是从_______得到的。(可以多选)

①村委宣传 ②村里人的交谈 ③亲戚朋友交流 ④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

3、对您来说,您认为参加新农保:① 很有必要 ② 有必要 ③ 一般 ④ 没必要

4、您认为参加新农保能否解决您的养老问题?① 能 ② 基本能 ③ 基本不能 ④ 不能

5、您认为现在每月最低多少养老金可以让您感觉养老不存在困难?

①100元左右 ②200元左右 ③300元左右 ④400元左右 ⑤500元左右 ⑥600元以上

6、您最希望通过哪种途径实现养老?

① 子女赡养 ② 自我储蓄 ③ 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④ 新农保养老 ⑤ 其他

三、被调查者参加新农保情况

1、您参加了新农保吗?①参加了②没参加(选择①请跳到4)

2、您没有参加新农保最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困难,交不起费②想等年龄大些再参加③先看看实施情况再定 ④因为“捆绑式”参保规定⑤嫌养老金太少,作用不大⑥担心政策变化⑦户口或身份证问题⑧ 已参加其他险种⑨对政策不了解⑩其他

3、您以后打算参加新农保吗?① 参加 ② 不参加 ③ 观望态度

▲未参加新农保的人员调查到此结束,谢谢配合。请已参保人员继续作答!

4、您参加新农保最主要原因是:

① 自愿,认为参加了能带来好处 ②为使家中老人可免费领取养老金

③村里要求必须参加④ 由于其他原因被迫参加 ⑤不清楚,看别人参加也跟着参加1

四、已参保者对于新农保具体政策的看法

1、您个人的缴费情况是?

①每年100元 ②200元③300元④400元⑤500 元⑥其它⑦一次补缴了__元

2、您选择该投保档次主要是考虑:(可以多选)

① 自身经济情况 ② 将来养老金数额 ③ 政府补贴标准 ④ 家人意见 ⑤ 其他

3、您现在的缴费水平对您的生活是否有影响?

① 有很大影响 ② 有点影响 ③ 基本没影响 ④ 完全没影响

4、您对新农保现行待遇水平是否满意?① 很满意 ② 基本满意 ③ 不太满意 ④ 很不满意

5、您对于办理参保手续的看法:① 太麻烦 ② 还可以 ③ 不麻烦(选择② ③请跳到7)

6、造成办理参保麻烦的原因在于:(可以多选)

① 程序复杂② 需要证件材料太多③ 缴费不便④其他

7、您对“6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直接享受养老金,但子女必须参保”的政策规定如何看?

① 合理② 基本合理③ 不合理④ 很不合理

8、“捆绑式”参保政策,对您家的参保有影响吗?① 有② 没有

9、如果您已超过45岁,按政策要求,您愿意补足15年的个人账户吗?

① 愿意 ② 不愿意(选择①请跳到五)

10、您不愿意补缴的原因是:①经济所限②补了好处不大③担心政策变化④其他

五、60岁以上参保者待遇落实情况(60岁以下参保者请跳到六)

1、您现在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是______元,其中高龄补助为_____元。

2、您现在领取的养老金对您帮助有多大?

① 相当大,解决了养老问题 ② 不太大,但缓解了养老压力 ③ 帮助不大

3、参保后,您有没有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

① 每次都按时足额领到 ② 有不足额的 ③ 有不按时的 ④没有一次按时足额领到

4、您感觉领取养老金方便吗?①方便②不方便③还可以(选择① ③请跳到六)

5、您觉得在领取养老金时不方便在哪里?(可以多选)

① 居住地离银行较远 ② 领取时排队时间长 ③ 服务态度不好 ④不懂银行操作

六、参保者对于新农保的整体评价

1、参加新农保后,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①不能及时领到钱 ②物价上涨,造成收益不多 ③政策变化 ④待遇不能提高 ⑤其他

2、您对目前试行的新农保政策总体感觉如何?① 很满意 ② 满意 ③ 一般 ④不满意

七、对于新农保制度,您还有那些意见和建议:

谢谢您的配合!

篇3: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1.1 研究对象

按照所处地理位置并结合本地农村体育工作状况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别选取豫东周口市的扶沟、商水、西华等县, 豫西洛阳市的新安、孟津、宜阳等县, 豫南驻马店市的上蔡、西平、遂平等县, 豫北焦作市的武陟、修武、温县等县和豫中郑州市的中牟县、荥阳市、登封市等市 (县) 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依据社会调查法关于问卷设计的要求, 设计了针对农民的《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利用状况调查问卷》,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见表1。

%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概念、特征

公共产品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公共体育产品包括实物型的体育场地、设施及非实物型的有关体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提供的体育服务。农村公共体育产品较之于一般公共产品, 其特殊之处在于供给区域主要限定在农村, 其产品类型主要是体育设施和服务等[1]。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是指供给区域主要为农村的为农民从事体育健身活动提供服务的实物型公共体育产品, 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因此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符合准公共产品的三个特征:具有受益的排他性, 但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具有消费竞争性, 但不具有受益排他性;既不具有完全非竞争性也不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但也不像私人产品那样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这种不完全排他性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或提高价格等方式把一部分消费者排除出去, 如社会资本投资开发的农村公共体育产品, 如乡村体育旅游产品等[2]。

2.2 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状况分析

2.2.1 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拥有状况分析

如表2所示, 在被调查的1240个行政村中, 拥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行政村为295个, 占被调查行政村总数的23.8%。从这一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河南省农村拥有体育场地设施的行政村比例超过了1/5, 正在接近1/4的水平。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 焦作的武陟县及洛阳的宜阳县等县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较快, 发展速度喜人, 在改善农村体育基础设施方面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没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行政村为945个, 占被调查行政村总数的76.2%, 反映出河南省在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过程中任务还比较艰巨, 困难还比较多, 建设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步伐需要进一步的加快。

2.2.2 河南省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状况

从表3可以发现, 在被调查的1240个行政村中, 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建设有“一场两台”的行政村比例占到21.8%, 没有“一场两台”的比例为78.2%。这一数据说明河南省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圆满的迈出了第一步,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逐年深入的开展已成为推动全省农村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惠民工程同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 成为了全省农村破除赌博等陋习的坚强武器。随着中央财政专项预算资金投入和河南省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及体彩公益金、企事业单位捐赠、个人投资等筹资渠道不断扩展, 阻碍全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度的资金难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力度会不断加大, 农民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也会逐渐得到满足。

2.2.3 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种类状况

如表4所示, 在被调查的295个拥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行政村中, 在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上, 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别是乒乓球和篮球场地, 说明通过近几年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改善了农村体育健身的条件, 推动了河南省部分农村篮球赛、乒乓球赛如火如荼的开展。排在第三位的是健身路径, 说明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农民健身热情的提高, 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祛病防病作用的器械健身正在受到农村居民的青睐。另外, 羽毛球场、台球场、门球场等体育锻炼场地数量较少, 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注:部分行政村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有多种

2.2.4 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面积状况

没有农民的小康, 就不是全面的小康, 没有农民的健身, 就不是全民的健身[3]。“十一五”期间河南省为改善农民健身条件, 大力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成效显著:自2006年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以来, 国家在5年中为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共投入资金9592万元, 加上省体育局、发改委、财政厅投入的9137万元和各市县配套资金8600多万元, 合计共计投入2.7亿多元专项建设资金, 大大推进了全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省以上共配建了9475个村, 这不包括省“以奖代补”下拨的器材和市、县自筹资金建设的数量, 这一部分也有4000多个村。也就是说在5年间已为13475个村开展了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约占河南省全部行政村数量48064个的28%。河南省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与2003年全国普查时的0.014平方米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2.5 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结构状况

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结构总体情况良好, 但存在一定缺陷。从供给的内容分析, 目前主要提供“一场两台”, 供给主要以行政村为实施对象, 这样的供给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因为以供给为主导的“一场两台”很难迎合农民的多种体育健身需求;从供给的区域分析, 处于河南省北部、西部和中部的焦作、洛阳、郑州等市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状况明显优于地处东部和南部的周口、驻马店等市,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主要领导对建设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关;从供给对象的地理位置分析, 靠近城市的郊区行政村及靠近交通要道的行政村的体育场地设施状况明显好于远离城市、位置偏僻的行政村。这一现象与地方政府选择“农民体育建身工程”的建设地点时, 偏向于城郊及公路两旁的行政村, 忽视偏僻村落有关。

2.2.6 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状况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中有关投资方式和原则规定: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投入为主, 社会集资为辅, 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在器材配置上予以支持。实施对象在不摊派, 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自筹经费作为补充, 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形成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 做到投资渠道多元化[4]。调查发现, 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 其次是各乡村自筹, 个人和社会捐赠相对较少。如表5所示, 通过对拥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农村居民进行资金状况的调查时发现, 有86.4%的农村居民选择了“政府投入”, 选择“乡村自筹”的为28.5%, 选择“个人或社会捐赠的”仅为5.1%。

3 结论

河南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状况为: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拥有比例方面, 有23.8%的行政村拥有了体育场地设施, 拥有体育场地设施的行政村比例超过了1/5, 接近1/4的水平;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方面, 排位顺序依次是乒乓球、篮球、健身路径、羽毛球场、台球场、门球场、室内健身场所及其他体育场地设施;农村公共体育场地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因各市县之间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而差异较大;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结构总体情况良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供给内容没有以农民健身的实际需求为主导, 供给中存在区域不平衡性等;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资金来源渠道以政府专项资金投入为主, 以体彩公益金、乡村自筹、个人及企、事业单位捐赠等其他形式为辅。

参考文献

[1]刘鹏.抓住历史机遇努力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EB/OL].http://www.sport.gov.cn, 2006-2-10.

[2]孟凡强.农村公共体育产品的特征及供给问题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1) .

[3]龚永泉.江苏村村都有篮球场[N].人民日报, 2008-2-3.

[4]中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惠及亿万群众[EB/OL].http://www.sc3n.com, 2011-03-25.

篇4: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缺少它,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停滞不前。了解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为对象,对他们的专业需求情况进行研究,探索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现状,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合理规划专业成长路径,提高职后幼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参与“国培”计划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为99%。研究者还抽取了12名不同教龄的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对问卷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三、结果与分析

1.专业发展自主性与态度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相对较低,只有14.4%的教师非常希望在职业生涯中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态度相对消极,32%的农村幼儿教师能够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26.5%的教师经常阅读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期刊、杂志,39.9%的教师会主动争取幼儿园提供的学习机会,这说明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意识还不强烈。

2.专业发展环境与条件

农村幼儿教师现有的专业发展条件较差,只有32.9%的农村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能为教师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仅35.3%的教师认为幼儿园为其提供了学习或教研所需要的期刊和其他幼教参考资料。另外,84.8%的教师表示,自己所在园不能提供较多与专家、园外机构交流合作的机会;81.7%的教师认为,自己幼儿园没有经常开展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活动。这些数字反映了大部分农村幼儿园还不太注重为教师提供业务成长必需的平台。

3.专业发展内容需求

调查显示,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比较缺乏幼儿教育学和幼教心理学等背景知识,这个比例占到44.7%;缺乏幼教基本技能和技巧的教师占33.8%;认为对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缺乏了解的占24.7%;认为缺乏卫生保健工作的相关知识的占17.7%;认为缺乏幼儿护理保健技术的占18.4%。具体来说,在专业能力需求方面,农村幼儿教师急需提升的是游戏活动设计能力(37.4%)和教育活动设计能力(35.9%)。

4.专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农村幼儿教师需要的学习培训方式、案例分析与讨论(48.0%)位居第一,其次是实地考察观摩和听优质课。专题讲座这样的培训方式备受冷落,这可能和农村幼儿教师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较为缺乏有关。培训中的专家讲座以理论讲授为主,致使教师们觉得专家讲座“收获不大”。可见,农村幼儿教师比较渴望的是一种活动式的、以直接经验的获取为主要途径的学习。

四、对策与建议

1.提升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1)坚定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投入感。因此,我们要鼓励农村幼儿园教师树立“立足基层,服务山乡”的思想理念,宣传、弘扬服务农村教育的意识,要脚踏实地,并不断地展现自己、提升自己,坚定自己献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专业理想。

(2)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学习的自觉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幼儿教师有了较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与自主学习的自觉性,才会主动采取各种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方法与措施,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因此,农村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方式,如专家引领、读书交流会、撰写教育反思等,积极引导农村幼儿园教师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使之在实践中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

2.建立园本化的农村幼儿教师成长机制

(1)加强园所管理,为教师创设适宜的专业发展环境。首先,应加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教育资源、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基本的物质条件。其次,建立明确的农村幼儿教师进修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本园教师进修,保证本园教师具有培训进修的机会和时间。再次,建立常规教研制度,定期组织本园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活动、课题研究活动,以常态化的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学习。

(2)初步建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档案袋评价法是以翔实的档案袋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在某阶段、某领域的发展过程,反映教师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特点。农村幼儿园可以鼓励本园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自主收集自己的专业学习成绩和进步材料,整理自己的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研究课题、自我规划、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真实记录自身的专业成长历程,让教师获得职业成就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3)建立学习共同体,增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合作与交流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年龄结构等,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教师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学习共同体中,团队教师可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随时随地进行交流研讨。通过教师之间思想的碰撞、意见的切磋,使教师主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新教育观念,与其他教师相互分享学习的经验与体会,以团队的力量带动教师个人的成长。

3.建立并落实园所帮扶制度

城乡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教育理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与分布情况,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将优质幼儿园和需帮扶的幼儿园结成对子,实行园所“帮扶”制度。这样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增强了园所间的交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园所“帮扶”制度应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并实时监督,给予指导评价。示范园应切实结合帮扶园的实际需求,定期开展如教学观摩、同课异构、业务培训、送教下乡、师徒结对、网上交流等形式灵活多样的帮扶活动,使园所之间共享资源,共同提高。

4.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

要充分考虑我省农村的实际现状,针对农村幼儿园教师需求,制订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整合课程模块。以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保教能力为基础,使其掌握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观察与评估、农村幼儿教育资源利用、农村家长教育观念引导等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与内容,促进我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学前教育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增加案例分析、观摩实践、疑难研讨、交流分享的机会,注重现场学习、体验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保证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篇5:河南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河南驻马店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应该说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农村义务教育尤其是有着7000多万农村人口的河南,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亟待加强。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

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国家相应的验收标准都相距甚远。据调查,民权县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平均校舍占有面积为4.1平方米,与河南省规定的每生平均校舍面积4.8平方米以上,差了0.9平方米,低于最低验收标准14.6个百分点;小学生平均校舍面积为2.1平方米,与河南省规定的生平均校舍3.5平方米差了1.4平方米,只相当于最低验收标准的二分之一强。被调查的民权县农村10所初级中学,总建筑面积为30508平方米,而危房面积就有4635平方米,占15.2%,与河南省规定的危房面积不能超过1%差别非常大。虽然该县最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条件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学校“一无两有”(学校无危房,班级有教室,学生有课桌)还没有完全实现。在危房内上课的情况还依然存在。宜阳县石村乡铁路村小学办公室是几孔用了几十年的破窑洞,几张破烂的桌子、椅子,几只灯泡。这就是一所小学全部的办公设施。10几个教师就是在这儿备课、办公,然后走向三尺讲台的。由于基本教学设备差,影响了课程的开设,音乐、体育、美术小三门(课程表中有安排)形同虚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更无从说起。体育作为中招的必考科目,也是考前突击,临阵磨枪。仪器室、电教室、实验室根本找不到,图书室和运动场地及各种教学设备不是没有就是过于简陋、简单。

(二)城乡教育差距日趋拉大,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严重其主要表现: 一是在办学条件上,城镇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宿舍楼、仪器室、电教室、图书室和运动场地及各种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城市教育展现出来的已是现代教育的气息。而农村学校绝大部分则连一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城镇教师无法想象农村教师从地上捡粉笔头写字的情景。

二是在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上,由于农村师生所处的特殊环境,农村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接触到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导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升学率低。三是农村学生辍学,尤其是初中辍学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小学生毕业后都会进入初中,但是中途辍学现象比较严重。调查发现,从初一至初三,农村中学生辍学比例呈上升趋势。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太差,农村后续教育滞后。尤其是近几年由于不切当地实际,盲目实行集中办学,中、小学合并后,一些学校容纳能力有限,教学条件尤其落后。宜阳县石村乡初级中学,几乎每个班级都在70人以上(随着部分学生学期中间陆续辍学,人数会相应减少),学校的电脑室几乎为摆设,食宿条件简陋,上百人住一间宿舍的现象非常正常,学生吃饭没有像样的饭厅,经常缺水,洗漱都成了问题。而其乡的一些小学,至今还存在着几个年级学生共用一间教室,一个教师的现象。学生的求学困难可想而知。

二是农村师资严重缺编。按照省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标准,农村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应为1:18.5,而从调查的数据显示,这些贫困县初中学生和教师的比例几乎达到1:30,小学更高,远远低于省达标要求。在宜阳县部分村庄小学,由于严重缺乏教师,学校只有从稍有文化知识的村民中聘用代课教师,其比例几乎达到50%以上,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及英语等学科的教师尤为缺乏,一师多科目多年级上课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教学蜻蜓点水,难以求精。小三门课程几乎全部是“主科”教师代理,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三是普通初中、高中教育属典型的应试教育,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农村及社会的需要。毕业的学生没有劳动技能,对择业、就业没有多大帮助,读完初中、高中仍是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在农业生产上的简单的同质劳动,所获得的收益文盲与小学、初中、高中生差别不大;外出打工高中以下学历人员收入水平,处于相同的最低层次。所以学习成绩差以及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目标,家长也失去了希望。四是在改善办学条件上,农村中小学除财政拨款外,几乎没有其它费用来补充办公费用和改善办学条件。

四是交通不便,路途遥远。

五是部分初中的校风不是很好,存在校园暴力的现象。据有的学生家长反映,在农村部分中学不但存在一些以大欺小的现象,还存在一些暴力、小流氓行为,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很多学生因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五是高中和大学昂贵的学费使许多农民家庭难以承受,而农村大学生当前就业的困窘状态也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目前,在农村,只要你问什么负担最重,大家都会说是供养学生和医疗,许多农户因为供应学生导致了家庭贫困。而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迟迟不能就业,又给正在辛辛苦苦培养孩子读高中、大学的家长心里灌入了凉水。许多农村学生家长说:咱就是拼命供应娃上了学,也没能力给他找到工作,上了学也白上,还不如不上。六是部分学生因厌学而辍学。有厌学心理的主要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在学校读书学习非常吃力,无心念书,宁愿在家里做工。在对多家初中段辍学的学生家长的访问调查中,许多家长表示,只要孩子愿意继续上,他们都会竭尽全力予以供养,为的是给孩子一个出路,但孩子实在不愿上,家长也没有办法。

(三)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农村实际

目前,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同城市一样,实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升学为目标,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应试教育模式。许多农村实用的知识在教材上没有,在课堂上也不讲授,学生未能掌握,到了实际应用中无能为力

(三)校园人文环境差

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是校园中各种文化现象彼此作用的综合结果。这里不妨从校长、教师、学生、学校环境四个方面看当前农村校园的人文环境。在校长的眼里,国家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都不应该是“副科”,要开足、上齐、上好每一门科目的每一课,要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观念,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以尽量满足学生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校长眼里,“校园无小事”。而实际情况是,目前农村多数的中、小学校长,他们远远没有把精力放在这些方面,他们的精力主要是放在了对教学设施(危房修葺、教师办公等)的改善,只要升学率高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发展是小事,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读书学习也是小事。教师是社会中文化程度较高且代表了社会的一定规范群

篇6: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我们付出,我们收获

绿油油的田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满眼的绿色充盈着我们的视线,清新之感涌上心头。这些都是农民伯伯们辛苦劳动的结晶,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成果,这片饱含汗水的土地却被无私的奉献给我们这群从没下过田,没干过农活的孩子来尝试除草,不怕我们毁坏他们的禾苗,农民伯伯的这种朴实无私着实令我们感动。

不够熟练的我们,手拉着手,互相搀扶,一深一浅地在泥泞中前进着拔草,每次失误都会心生愧疚,自责不已。上岸后的我们,看着被我们劳作后的田地,和旁边农民伯伯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终于体会到农民种田是多么的不容易了。汗流浃背的我们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我们虽然做的不够完美,但是我们尽力了。

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我们这群莘莘学子付出了我们的汗水,收获了我们的果实。喜悦,汗水,哀怨,劳累,杂陈在一起,酿造了我们一生的美好。

发现美

其实仔细回想,最难忘的,最值得纪念的,往往是那些细节。

我们冒着蒙蒙的细雨,来到种田大户徐大伯的家。他们听说我们此行的目的之后,始终微笑着。我们很高兴,马上就收拾纸笔开始记录。

徐大伯很耐心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而且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对我们的调查有用的信息。此时的我们已经调查了一天,又累又渴,眼冒金星。但我们还是尽量地保持着活力,努力的完成工作。或许是徐大伯看出了我们的疲惫,从房里拿出了许多梨子,洗完之后亲手送到我们手里,霎时感动在我们心底蔓延

很多人总抱怨这个世界的人性都已泯灭了,到处充满“阴暗”。但其实不然,阴暗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曙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礼让上车

下乡实践调查活动结束了,但其中有许多小小的瞬间,令人感动。

长郡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来的第一天,一中的师生夹道欢迎,热情的帮助他们拿行李,还帮他们打扫了寝室,带他们参观我们的校园。这充分体现了一中学生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这两天乘坐汽车往返于学校与三市镇之间的,平江一中的学生先让远道而来的长郡学生先上车,这是一种礼让,尽管都是学生,尽管通过了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都有些劳累,但平江一中的学生始终站在车下,让所有长郡中学的同学先上车,这种礼让,是好样的,尽管我们都知道那车子里很拥挤,因为一个19座的车,要坐上近40个人,显然后上的没有座位,但一中的学生还是做到了。

对此,我感触良多。我们是一中的学子,应该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能体现一中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会继续努力,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名优秀的一中人!

四、感谢

时间过得真快,长郡中学与平江一中《“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就要结束了,几天的时间下来,我们心中充满感激。一是感谢长郡中学和平江一中的领导、老师能给我们这个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溶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实践、学习、锻炼和成长,让我们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提升了我们的人生感悟。二是感谢长郡中学的同学们,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名校的风采。三是感谢我们的团队成员,在这几天的合作中,能团结一致,团结互助,并团结合作,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调查任务。最后,我更要感谢给我们带队的张从军老师,在这几天中,他始终与我们坚守在一起。张老师是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师,可他却从不因为自己年龄大就不跟随队伍,也不因为年龄大就不与我们合作,倒是在活动过程中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来获得农民伯伯的信任从而获得宝贵的调查资料。

感谢一切帮助过我们的农民朋友,是他们的热心与淳朴的感情,才让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最后,祝长郡中学的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长郡中学的同学学习进步,愉快生活。

篇7: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一、课题调查总结

在此次调查活动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信息,我们第五组在指定任务外还另外走访了两个村,完成了预期的调查报告表。我们调查的课题是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施状况。被调查者的年龄基本在45岁以上,而农村的青壮年大多都因为维持生计外出务工了。对于农村养老保险这个国家政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民通过村委会宣传、村民的相互信息传递、以及媒体等途径,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绝大多参加了新农保,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将自己未来的养老保障寄托在新农保上。对于这种养老方式,他们觉得非常放心,充分信任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过,虽然现在农村生活状况有所提高,但消费水平也在日益增长,他们支付日常开支后剩余的钱已屈指可数。通过调查发现,我们所调查的区域——平江县三市镇所有农村人口,他们的养老保险金一般都是每年交一百元。

农民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认为有国家政策作保障,对自己日后的养老非常放心。但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现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飞速上涨,尽管由前几年的每月55元的养老金提高到去年的65元的补贴,但也只能略微解决一点点养老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物价生活水平下的贫困状况。农民认为政府不差钱,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

调查中也发现,还有极少数的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原因是他们对政策根本不了解或不甚了解,这说明基层政府对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但经过我们一番宣传过后,他们还是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新农保。

几经辗转调查过后,我们发现新农保在农村已经基本普遍,人们对这种养老方式非常满意,对国家政策十分感激,但还是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大大解决养老问题。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非常看好这种新农保的前景,同时也希望农民的养老问题能尽早得到解决!

二、感 想

这几天的体验,真可谓是痛并快乐着。虽然很累,很辛苦,喂饱了很多蚊子,但却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体会了农民伯伯的艰辛。这几天天气确实很热,但更热的是乡村人民那颗淳朴热情的心。我们耽误了他们休息的时间,他们却毫不介意,反而笑意盈盈的给我们搬来椅子,泡好茶水,还有的农民伯伯更是端来洗好的水果请我们品尝。这不禁让我们感到一丝惭愧,因为我们平时的冷漠,因为我们平时对农村的歧视,因为我们的不懂事。除调查的成果外,其实更大的收获是心灵上的收获,这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但乡村人民却教给了我们。

我们的户外体验就这样就结束了。虽然很苦,但我还是觉得很幸福,我觉得我们当代青少年正是缺少了这样的锻炼机会,我很感谢学校能为我们提供这个平台。我认为今后不仅要注重学习,更要学会与人交流的方式与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信任你,对你说出真话。这也是我们日后步入社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求。总之,这次活动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这几天,我们有辛酸,有感动,但不管怎么样,都是幸福。我们把握不住明天,也改变不了昨天,但是今天,我们要狠狠的抓紧!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我们可以肯定,经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同学们会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从而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高中生有能力承担起未来建设国家的重任。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必将成为广大高中同学的共同心声和行动!社会实践活动将为进一步服务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花絮

我们付出,我们收获

绿油油的田地,充满了生机和希望。满眼的绿色充盈着我们的视线,清新之感涌上心头。这些都是农民伯伯们辛苦劳动的结晶,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成果,这片饱含汗水的土地却被无私的奉献给我们这群从没下过田,没干过农活的孩子来尝试除草,不怕我们毁坏他们的禾苗,农民伯伯的这种朴实无私着实令我们感动。

不够熟练的我们,手拉着手,互相搀扶,一深一浅地在泥泞中前进着拔草,每次失误都会心生愧疚,自责不已。上岸后的我们,看着被我们劳作后的田地,和旁边农民伯伯的成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终于体会到农民种田是多么的不容易了。汗流浃背的我们虽然很累,但是很充实。我们虽然做的不够完美,但是我们尽力了。

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我们这群莘莘学子付出了我们的汗水,收获了我们的果实。喜悦,汗水,哀怨,劳累,杂陈在一起,酿造了我们一生的美好。

发现美

其实仔细回想,最难忘的,最值得纪念的,往往是那些细节。

我们冒着蒙蒙的细雨,来到种田大户徐大伯的家。他们听说我们此行的目的之后,始终微笑着。我们很高兴,马上就收拾纸笔开始记录。

徐大伯很耐心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而且还给我们讲了很多对我们的调查有用的信息。此时的我们已经调查了一天,又累又渴,眼冒金星。但我们还是尽量地保持着活力,努力的完成工作。或许是徐大伯看出了我们的疲惫,从房里拿出了许多梨子,洗完之后亲手送到我们手里,霎时感动在我们心底蔓延

很多人总抱怨这个世界的人性都已泯灭了,到处充满“阴暗”。但其实不然,阴暗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曙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礼让上车

下乡实践调查活动结束了,但其中有许多小小的瞬间,令人感动。

长郡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来的第一天,一中的师生夹道欢迎,热情的帮助他们拿行李,还帮他们打扫了寝室,带他们参观我们的校园。这充分体现了一中学生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

这两天乘坐汽车往返于学校与三市镇之间的,平江一中的学生先让远道而来的长郡学生先上车,这是一种礼让,尽管都是学生,尽管通过了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都有些劳累,但平江一中的学生始终站在车下,让所有长郡中学的同学先上车,这种礼让,是好样的,尽管我们都知道那车子里很拥挤,因为一个19座的车,要坐上近40个人,显然后上的没有座位,但一中的学生还是做到了。

对此,我感触良多。我们是一中的学子,应该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能体现一中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会继续努力,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名优秀的一中人!

四、感谢

时间过得真快,长郡中学与平江一中2011年《“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就要结束了,几天的时间下来,我们心中充满感激。一是感谢长郡中学和平江一中的领导、老师能给我们这个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溶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实践、学习、锻炼和成长,让我们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提升了我们的人生感悟。二是感谢长郡中学的同学们,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名校的风采。三是感谢我们的团队成员,在这几天的合作中,能团结一致,团结互助,并团结合作,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调查任务。最后,我更要感谢给我们带队的张从军老师,在这几天中,他始终与我们坚守在一起。张老师是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师,可他却从不因为自己年龄大就不跟随队伍,也不因为年龄大就不与我们合作,倒是在活动过程中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来获得农民伯伯的信任从而获得宝贵的调查资料。

感谢一切帮助过我们的农民朋友,是他们的热心与淳朴的感情,才让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最后,祝长郡中学的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长郡中学的同学学习进步,愉快生活。

篇8: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 农民体育日益受到重视, 农民体育运动对农民的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河南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状况进行研究, 旨在掌握河南不同年龄段的农民的体育健身状况, 为提高河南农民的身体素质, 及为有关部门作出相应决策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的体育健身状况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问卷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向豫东、豫西、豫南、豫北、豫中的商水县、新安县、上蔡县、温县、中牟县的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共发放5000份, 回收问卷4650份, 回收率为93%, 有效问卷4572份, 有效率为98.3%。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符合要求。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对待体育健身的态度

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农村居民对体育活动的认知水平和喜好程度, 农村居民体育态度的情感成份可以从他们对体育的喜爱程度上得到体现。[1]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居民因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差异, 加上年龄、受教育程度、自身体质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了他们对体育的喜好程度也存在明显不同。研究发现, 在被调查者中, 表示“喜好”体育健身活动的50~69岁的老年人群比例最大, 占被调查人数的79.6%;20~35岁的青年人群中表示“喜好”的比例略低, 占71.4%;而36~49岁的中年人群中表示“喜好”的比例最低, 占63.8%。总体而言, 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的体育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 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尤其是农村中年人群对体育健身的态度不够积极的现象需引起重视。

3.2 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体育健身状况

3.2.1 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分析

体育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体育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2]调查发现 (见表1) , 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存在明显不同。20-35岁的青年人除了强身健体这一主要动机之外, 休闲放松、增进交往也显得非常重要;36-49岁的中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除强身健体外, 缓解疲劳、休闲放松、减肥塑身也位居前列;50-69岁的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首先是防病治病, 其次才是强身健体、休闲放松、缓解疲劳、增进交往等。可见河南省农村居民因年龄段的不同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呈现出差异性和多元性的特点。体育活动对人体生理和心理产生的综合作用正逐步被农村居民所认识。

3.2.2 最喜欢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分析

体育运动能够提供众多的锻炼和休闲方式, 成为促进广大农民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载体, 使得农民远离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行为。[3]河南省农村居民正在通过体育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 远离并摒弃酗酒、赌博等陋习。调查发现 (见表2) , 20-35岁的青年人比较喜欢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依次是球类、健美操与舞蹈、跑步、武术等;36-49岁的中年人比较喜欢的体育健身项目依次是跑步、健美操与舞蹈、球类、健身路径等;50-69岁的老年人比较喜欢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依次是跑步、健身路径、健美操与舞蹈、长走等。可见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喜欢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因年龄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球类及健美操等项目较受年轻农民的喜爱, 而跑步、健身路径、长走较受老年人的喜爱。

3.2.3 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分析

随着河南省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 农村的体育场地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 农村居民的健身场所更丰富了。通过图1可以发现, 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选择的体育活动场所不尽相同。青年人群多选择到“一场两台”进行较为剧烈的球类活动或在街道、公路两侧开展跑步锻炼;中年人群在体育活动场地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临时性, 他们的空闲时间不多, 喜欢到就近、方便的场所锻炼;老年人群选择在自家庭院和健身路径开展健身的较多, 选择在田间地头和村中空地的很少。

3.2.4 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频率分析

从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频率可以反映一个人体育意识的强弱, 这也是研究农村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体育参与频率的意义所在。调查发现 (见图2) , 每周参与体育活动的次数方面, 20-35岁的青年人年轻人往往存在“年轻, 身体好, 没必要锻炼”的思想, 每周锻炼1-2次的比例较大;36-49岁的中年人中则对健康有所偏见, 认为没病就是健康, 每周锻炼次数在3-4次的仅有20.6%;50-69岁的老年人已充分认识到了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健身意识相对较强, 加上空闲时间较多, 有35%的锻炼者每周体育活动次数达到5次及以上。值得提出的是, 目前河南省农村地区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场所和设施太少, 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健身需求, 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健身路径及健身操、舞蹈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

3.2.5 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分析

体育最初是从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分离出来的, 现阶段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其实就是让体育重新回到生活中, 实现体育生活化。在实现体育生活化的过程中, 要强调体育健身活动形式的生活化, 同时提高农村居民体育参与的组织性。调查发现, 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在体育活动形式上存在差异, 老年人多喜欢和家人在一块锻炼, 而年轻人多喜欢和朋友一块锻炼, 中年人多喜欢和邻居或同事在一块锻炼。同时, 各年龄段的体育活动参与形式上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多与家人或邻居、好友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不太喜欢单独健身, 而男性除独自健身外也喜欢参与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4 结论

4.1 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的体育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 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青年人和老年人对体育的喜欢程度高于中年人。

4.2 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有所差异, 但主要还是以强身健体、休闲娱乐、防病治病、减肥塑身为主, 并呈现多元化特征;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以跑步、球类、健身操、舞蹈等为主。

4.3 河南省农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是空地、街道两侧、自家庭院等;每周体育活动的次数因年龄段的不同差异较大;女性多与家人或邻居、好友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活动, 而男性多参与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或单独健身。

摘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不同年龄段农村居民的体育活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体育态度总体较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以强身健体和娱乐身心为主兼具多元化、个性化特征;体育活动的内容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关键词:农村居民,体育活动,调查,河南省

参考文献

[1]马春建.影响河南省外出农民工体育健身意识的因素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36 (5) :153~155.

[2]朱华.“珠三角”地区农村居民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 25 (5) :31~35.

篇9:河南农村保险发展状况调查

[关键词]河南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2010年1月12日,河南省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在21个试点县同时发放。这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惠农政策。由此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对农村养老问题的关注与重视。但同时也必须指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不成熟,受全国大环境的影响,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尚需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以下是对完善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出台相应地方性法规,加快农村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

从全国范围内看,在养老保险的整个改革规程中,国家权力机关至今没有颁布针对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法律法规,国务院除了发布几个重要决定外,也没有养老保险方面的行政法规出台。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有1995年民政部下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民办发〔1992〕2号)和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两个重要的规定。

河南省还未出台有关农村养老保险的地方性法规,仅存在着1995年和2009年由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搞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两个重要的地方政府规章。这种立法上的滞后状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的要求,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市场经济本身是法治经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实施,而不仅仅是社会政策的形式。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应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河南省可作一先导,出台规范农村养老保险的地方性法规。另外,西方发达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方面有许多完备的经验及做法,可根据河南省的实际,予以借鉴,并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并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资金来源、运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等都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其操作行为,以法制的形式将农民的这项合法权利确定起来,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各地市的农民养老问题。

二、在立法上明确价值取向,真正实现公平与效率

《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充分表明,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险,也确立了建立完善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宪法、法律赋予国家、政府的一项重大职责。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中,曾把它的价值取向于更多的注重效率而轻视公平。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养老保险是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政府的重视。政府应更多的关注公平,消除效率取向,全面发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我省各地市的客观功能,促进社会和谐。

三、在立法上明晰农村养老保险实体及程序规范,使我省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符合社会保险法定性原则

河南省除了规定的21个试点县适用新农保外,其他的县仍然根据《基本方案》实行老农保,而《基本方案》中并没有规定统一的支付标准、管理机构、经办机构等,如交保费后,应按什么系数给农民发放养老保险金,以每个县为单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各地对这一政策的建立、撤消,保险金的筹集、运用以及养老金的发放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甚至是某些长官的意愿执行的,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同时,由于多种形式的保险并存,形成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各自为政,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导致了原本就“稀薄”的资金更加分散,缺乏规模效应及权威性,影响农民参保的积极性[1]。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立法程序建立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险规范,使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符合保险法定性原则,从而使农村养老保险平等的适用每一个人,切实解决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

四、建立多样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形式

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从法律上打破现有制度的安排。因此,我们建议:建立多样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形式。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农村的家庭趋于小型化,传统的土地养老、家庭养老受到一定的威胁。因此,要在发挥传统养老方式的优势下,建立多样化的农村养老保险形式。多样化的农村养老保险主要有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并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相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

五、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法律的监督机制

好的法律制度必须得到好的实施才能使人们真正得到实惠。因此,建议建立健全在政府领导下的养老保险法律监督机制,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以更好的满足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希哲,宋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2,(05).

[2]王凡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缺失的原因及制度“解锁”研究.社会科学论:学术研究卷,2007,(12).

上一篇: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致青年教师:呼唤教育里的工匠精神下一篇:每日晨语正能量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