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找规律教案

2024-07-15

中班找规律教案(共13篇)

篇1:中班找规律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找规律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物体排列的AB或ABC规律,能按AB或ABC规律排列物体。

2.能用语言表述物体的排列规律。3.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较专注地参加活动。4.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活动重点:

1.观察、发现物体排列的AB或ABC规律,能按AB或ABC规律排列物体。

2.能用语言表述物体的排列规律。活动难点:

1.能认真听同伴发言,较专注地参加活动。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活动准备:

自画动物联欢会场景图、、彩色小图片、彩色酒瓶盖、彩笔、操作图形。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欣赏有规律的场景图。

1、师:今天啊是动物园里联欢的日子,让我们也去看看,好不好?

2、出示场景图,幼儿欣赏。

3、你发现了什么?原来啊,这些图片都是有规律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的。

二、发现规律,解释规律。

师:这个场景可是小动物们花了好大的心思才布置好的,它里面蕴藏着很深的数学规律呢,那么,什么是规律呢?教师举例子跟幼儿解释规律,如教室里的

桌子排列顺序,窗户,拍铃鼓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联欢会上哪些东西排列顺序是有规律的。

三、找规律,说规律。

(1)图片播放,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请小朋友们再说说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教师小结:像这样不断重复进行的排列就是规律。

四、判断正误。

1、出示两组排列图片,一组有规律,一组没规律,2、请小朋友判断哪组有规律哪组没规律。

五、填空。

出示一组不完整的排列图片,请幼儿填完整。

六、找错改错。

出示有错的排列图片,请幼儿改过来。

七、桌面操作。

(1)教师给每桌发放小圆形,小正方体,三角形。教师:请大家玩一玩,在桌上排出自己的规律。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了解幼儿对ABC 排列规律的掌握情况。

结束活动。

篇2:中班找规律教案

通过观察,让幼儿发现重复出现的物体排序,体验不同的排列方法,初步感知,数学中规律美,并能清楚的说出发现的规律,培养幼儿的多样多样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准备两组排列有序的彩旗,彩球和两组排列没有规律的彩球。

三、活动过程:

老师分别出示一组排列有序的彩旗和一组排列没有规律的彩旗,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有什么不同,哪一组更加好看,学生回答出有序的好看,分别出示一组排列有序的和排练没有规律的彩球,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地方,然后教师,为什么那一组,更加好看,是因为,它们排列得有规律,指出什么是规律,当一组图片按顺序重复的出现就叫做有规律。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那小朋友帮老师摆放一下,布置一下教室,我们用买来的彩球彩旗帮老师按规律摆放一下,让学生实际操作,规律的方法排列彩球彩旗。让学生分组或者个别的上黑板演示一下,排列的顺序,老师可以先给出一个例子,让个列的.顺序,老师可以先给出一个例子,让个别学生上台演示来看掌握了没有?

四、活动延伸:

篇3:中班找规律教案

一、在操作中找方法

1. 播放体育彩票开奖录像中奖号码

师:这7个数字有什么用?

生:买的号码跟上面一样, 就中奖。

师:号码全一样, 就是特等奖。老师也买了彩票, 中了个小奖, 是个五等奖。电脑显示:选对两个连续的数字, 就可以中五等奖。

师:老师可能选中哪两个连续的数字?

生1:09。生2:26。……

师:中五等奖的彩票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同学们可以用方框框一框, 也可以圈一圈, 写一写等方法, 试着找出答案。

2. 学生动手操作。

3. 汇报交流。

生1:用圈两个两个地圈, 一共有6种情况。

生2:我是写下来的, 86, 60, 09, 92, 26, 69。

生3:我是用方框来框的, 共有6种情况。

师:请生3再演示框的方法, 并提问:他是先框的哪两个数?接着再框哪两个数……, 他是怎么框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 教者板书:平移。

师:这样框有什么好处?

生:不乱。

生:从左往右有顺序。

4. 师:请全班同学再用生3的方法演示一遍, 师:注意看好平移几次?

生:平移5次。

师:平移5次, 怎么是6种情况呢?

生:先开始框的两个数第一种情况, 平移5次就是5种情况, 共有6种情况。

5. 师:如果选对三个连续的数, 就是四等奖, 四等奖有几种情况呢?你能先猜一猜吗?

学生猜出答案后, 再进行操作验证。

第一阶段的“找”是引导学生找到用平移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得到答案。教学中, 教者放手让学生自主寻求如何去解决问题。学生有的框一框, 有的圈一圈、写一写, 方法多样化, 个性化。在反思操作过程时,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了用平移的方法不容易“乱”, 也即不重复, 不遗漏。把操作与思考结合起来, 使学生领悟数学的方法和策略。在研究四等奖时, 学生利用前面操作的经验, 大胆猜想, 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 再用平移的方法验证猜想, 培养了学生合情猜想的能力。这一次“找”处于具体形象阶段, 学生在操作中积累感性经验, 在交流中感知有序思考以及用平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 学生形成了丰富的动作思维。在动作思维和抽象思维中间应该有一个中介, 一个桥梁, 于是进入第二阶段的“寻找”。

二、在表象中找算理

1. 电脑出示:选对四个连续的数字就是三等奖

选对五个连续的数字就是四等奖

师:能不能看着号码, 不操作, 在脑子里直接移一移, 你能很快找出平移几次吗?

生:三等奖情况平移3次有4种情况

四等奖情况平移2次有3种情况

师:从表格中, 你怎么看出平移3次的, 这个上面有“3”吗?

生:先框住四个数字, 在心里移了一下, 后面有3个数, 平移3次。

师:移动的次数与什么有关?

生:框外的数。

生:剩下的数。

2. 师:回头再看刚才研究的四等奖、五等奖, 能直接看出平移几次吗?为什么?

直观固然重要, 但它往往只是认识的起点, 最终还必须摆脱它。表象的建立有助于更快的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 教者设疑:能不能不操作, 在脑子里直接移一移, 你能很快找出平移几次吗?这样, 从直观操作过渡到了表象操作, 把平移的操作进一步的简约。学生在头脑里移动方框, 不是机械操练, 简单重复, 而是主动思考, 积极探索。在平移中发现“平移的次数=剩下的个数”, 让操作活动真正内化, 并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为后面规律中的“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 这也是图形覆盖规律的算理。接着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结论回头去验证四、五等奖, 完善了表象提升, 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内化直观形象。第二阶段的找以操作的表象为支撑, 学生能“知其所以然”, 找出算理, 逐步逼近了规律的本质, 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时, 学生需要将所获得的表象进行加工处理, 需要从理性上把握其中的规律, 因此, 有了第三阶段的“寻找”。

三、在抽象中找规律

1. 师:看来, 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知道平移的次数?

生:剩下的格数。

师:知道平移几次, 有什么用呢?

生:用平移的次数+1就等于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师:如果平移20次, 就有 (21) 种不同情况。

如果有100种不同情况, 就是平移了 (99) 次。

2. 师:观察黑板上的数据, 平移的次数有变化吗?

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次数有几种不同情况

生:平移次数越来越少。

生:平移次数一次比一次少1。

师:为什么会有变化呢?你发现什么呢?

生:剩下的数越来越来少。

生:每次框的数越来越多。

生:总个数—每次框的个数=平移次数, 总个数不变, 每次框的数越来越多, 平移次数就越来越少。

3. 师:看来, 同学们似乎已经初步掌握了某种规律, 下面来考考大家。

4. 出示花边题

每次给相邻的五个格盖上红色的透明纸,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生:数出剩下的花边, 再加1。

生:总个数每次盖的个数+110-5+1=6

师:你能试着解释一下吗?

生:10-5表示平移几次, 再加上先框住的一次。

出示

如果花边有13格呢?

生列式13-5+1=9

师:比较这两题, 有什么区别吗?

生:虽然每次盖的数相同, 但总数不同, 所以有几种盖法也不同。

5. 师:结合刚才同学们所做的以及黑板上的数据, 算式, 你能归纳这其中不变的规律吗?

6. 小组交流汇报。 (略)

7. 师:如果用a表示总个数, 用b表示每次框的个数, 有几种不同情况怎样表示呢?

生:a-b+1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了算理, 能很快列出算式解决问题。但学生思维不能仅仅停留在直观的算理上,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解决问题中更快更好地运用。在解决“彩票”问题后, 学生已经初步找出了规律, 教者没有让学生进行抽象概括, 而是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计算“花边题”, 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理解算理。这样, 丰满、丰富的材料:“总个数相同, 每次框的个数不同;总个数不同, 每次框的数相同”, 依次呈现出来, 便于学生全面的分析、比较、剔除非本质属性, 顺理成章找到规律, 抽象出一般算法,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三次“找”不是让学生在匆匆忙忙中得出结论, 而是在大量感知、丰富积累后, 逐步归纳, 层层寻找, 在理解中概括, 在比较中抽象。

篇4:《找规律》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9、60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况,探索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图形或物体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和计算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能逐渐用计算的方法确定规律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图形或物体

一、比赛激趣,引入规律

1.记数字比赛。出示两组多位数:135713571357,162536496481。在规定时间内,比谁记得快。

2.交流:你们觉得这个比赛公平吗?

3.引入规律: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规律的王国,去找找规律吧。

设计意图:通过“记数字”的游戏,唤起学生对“规律”的有意注意。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迎来伟大祖国60岁的生日。在这个欢庆的日子里,少年宫张灯结彩,花团锦簇,彩旗招展,你们瞧!画面上的彩灯,彩旗和盆花都是随意摆放的吗?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找出规律很容易,但更重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规律,让学生明白“以几个为一组”、“依次”、“重复出现”是规律的特征。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师:有一些蓝花和红花,这些花是按照“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的顺序摆放的,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你能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然后把你的解决过程画在或写在纸上吗?

2.全班交流。

引导:谁愿意把自己的意见介绍给全班同学?

预设方法:

(1)列举法:蓝红蓝红……第15盆花是蓝花。

(2)画图法:△○△○……第15盆花是蓝花。

(3)分类法:奇数对应着蓝花,偶数对应着红花,第15盆花是蓝花。

(4)计算法:15÷2=7(组)……1(盆),第15盆花是蓝花。

提问:各个数分别是什么意思?第15盆花是第几组的第几盆?怎样判断?根据什么数来确定第15盆花的颜色。

设计意图:“找规律”这一内容的教学关键在于“找”。此环节应十分重视规律的发现和揭示过程,让学生在适度的交流和开放的场景中自由地观察、概括和交流,进行多种形式的有效学习。

四、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彩灯的问题吗?

1.出示“试一试”第1题,自己尝试解答。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除数为什么是3?余数是2说明什么?第18盏彩灯是什么颜色的?没有余数说明什么?

(3)提问: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如果要求出第100盏灯是什么颜色的,适合用什么方法呢?

(4)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有关彩灯的问题”,实则是引起学生对几种方法本质的关注与比较,在比较中构思方法,形成自己的方法。

2.出示“试一试”第2题。

(1)对于彩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2)请你们想一想,余数是几时是红旗?余数是几时是黄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引导学生对整个思考过程来个回头看,由被动接受到自动思考,也就是方法的内化。

3.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而且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接下来让我们步入少年宫的活动中心,去参加他们的活动。

五、提升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1.首先让我们进入抢答赛场:

(1)数学数学数学…………第8个字是什么?

(2)爱数学爱数学爱数学…………第28个字是什么?

(3)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28个字是什么?

你能说说以上各题分别适合用什么方法解决吗?

2.聪聪正在用棋子摆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考菲菲。同学们,你们能用棋子摆出一组有规律的排列考考你的同桌吗?

3.下面一起去画室瞧瞧。你能按规律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吗?

4.游戏。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小游戏吧:伸出你的右手,从大拇指开始数数1、2、3、4、5……,当数到17时,是数在哪个指头上?22呢?延伸:还有哪些数会数在食指上?

5.练习第一题。

多漂亮的剪纸呀!这张纸上剪了十二个动物,也就是十二生肖,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今年你几岁了?属什么?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你是同样的属相?

6.利用规律创造美。

用各种乐器创造出有规律的节奏。

设计意图: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活动场景、一个思维场景、一个情感场景!学生在这个场景中游历,可以尽情地享受思维的快乐,并逐渐地内化新知、增长智慧、提升能力。

六、总结

同学们,还记得课前的那场比赛吗?其实另一个数也是有规律的,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大家发现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细细品来,就会觉得我们今天的所学、所得,只是数学知识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未知世界等待着我们,需要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求索。

七、感受欣赏规律之美

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现象,并且用我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美化我们的生活吧!

篇5:幼儿园中班找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发现排列规律,并能按规律接着排序。

2、通过教学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3、喜欢参与规律排序的教学,体验教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PPT、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寻宝”游戏,引入教学。

师:小朋友看图上有什么呀?森林里住着可爱的天使,看!(按规律排列的天使)

师:今天啊,小天使想带着小朋友们来到森林里寻宝,看看森林里都有哪些有趣的东西呢?出示图片:(蘑菇ABB)

二、发现规律,能按规律接着排序。

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大小、图案规律排序的方法。

问:蘑菇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红黄黄、ABBABB,)后面和前面是一样的。那接下来该怎么排呢?谁来说一下?是不是?接下来是什么呢?猜猜看!2说规律

师:来看看接下来小天使会带我们找到什么呢?(BBABBA)大小3说规律2个接着往下排

问:你又发现什么规律了?(BBABBA)两小一大,两小一大,后面的和前面的也是一样的。接下来是什么呢?后面呢?你们同意吗?

师:看看接下来会找到什么呢?(ABAABA)仔细地看,你发现它排的是什么规律?1~2回答

师:一黄一灰一黄,那你们看看后面和前面一样吗?那接下来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为什么呢?(再次讲述规律)2人

接下来还有,我们来看看,出现了一条横线、两条横线、三条横线,干什么呢?(填空)3人

师:谁能告诉我,在第一条横线上应该填什么呀?因为第一排排不下了,所以它拐弯接着排,(再次讲述规律)这三个XX它是按ABA的规律来排的,那下面谁来填第二条横线上是什么?对了吗?谁来填第三条线。

师:这每一组都是按照ABA然后又是ABA这个规律来排列的,都对了!小天使说恭喜小朋友,后面呢还有新的挑战,小朋友们一定要睁大眼睛,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有趣的东西呢!

三、幼儿操作,补规律

请幼儿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前面的规律并接着排序。

幼儿操作教学,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四、评价教学

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篇6: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

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 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

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找规律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

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

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

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

二、学习新规律AABBCC

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

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

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

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

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

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

3、孩子操作。

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

教学反思: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 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篇7:中班找规律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年龄为4周岁,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发现规律,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利用规律进行排序,特设计本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幼儿之间合作意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否发现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各3个,各种几何图形若干,各种水果图片若干,雪花玩具若干,线绳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导语: 今天我们班来了三位客人,他们想看看小朋友是否聪明,你们欢迎吗?(出示小猫、小兔、小鹿头像图片并依次贴在磁性黑板上)看他们坐得多整齐,给他们拍张照片吧!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座位顺序。

2.要求幼儿按已观察的小动物的顺序继续依次排列。(幼儿自己动手操作)

3.师说:“我们用什么好吃的招待小客人呢?”(幼儿讨论)教师小结:远离垃圾食品,多吃水果。

4.教师出示水果有:草莓、桃子、鸭梨,并引导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水果的摆放顺序。

5.幼儿动手操作依次摆放水果。

6.幼儿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学具,看图形找规律并继续排序。(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几组几何图形)

(三)结束部分

1.客人要走了,我们送他们一件礼物吧,教师示范将雪花玩具按红绿顺序穿成一串项链。(.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幼儿3人一组合作按喜欢的颜色交替规律穿项链。

2.把穿好的项链送给客人,客人夸奖小朋友既聪明又有礼貌。

(四)延伸部分

请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看看哪些物品或图案是有规律的排序,发现后和小朋友们一起探讨吧。

教学反思

我班幼儿年龄为4周岁,观察能力较弱,发现规律的能力不强,根据本班幼儿特点,我采用情景式教学,通过给客人照相让幼儿观察客人座位顺序、发放水果顺序、玩具摆放顺序强化幼儿对规律的认识,采用启发式教学深化幼儿对规律进行应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合作过程中,个别幼儿没参与到活动中,今后我会多关注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

篇8:二年级《找规律》教案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规律,找出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最近老师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发言积极,字也写得特别端正,为了表扬大家,我决定邀请同学们到我的新家玩一玩。

二、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师: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玩玩,好不好?(好)

一路上你都发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规律?(灯柱是红、蓝、黄、绿重复地出现)

揭题:同学们已经会找一些像这样重复出现的简单排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地学习“找规律”。(板书)

师: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家新装了一扇防盗门,很先进,防盗门上有几组特意设计的密码,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才能打开防盗门。

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对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什么叫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学生说一说想法。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4.出示练习题: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列)

5.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四、自主设计,创造规律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发挥你们的想象创造出漂亮的花边和图案,给老师家的窗帘设计花边。注意:先想好规律,再动手。开始吧!

1.学生活动

2.展示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六、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3.1234、4123、3412……

篇9:中班数学活动:找规律

一、自由探索1.在环境中探索:在环境布置中找有规律的东西,并在有规律的地方贴上写有名字的标签。2.讨论找到的有规律的东西,并讲讲其排列顺序(出示物品由易到难)

二、发现规律

1、刚才请小朋友找了有规律的东西,现在我这里有了条规律不完整,请小朋友看看每条规律是怎么排的,还缺了什么?(请幼儿补规律)

2、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把规律补完整。

3、教师讲评几种规律。

三、尝试自由排序

1、刚才找了规律。也补了规律,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去做有规律的东西,手上有数字2的小朋友,按两种规律来做。

2、讲评1—2件作品

篇10:中班找规律教案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2、幼儿分组练习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二、出示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jy135幼儿教育)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三、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四、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五、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篇11:《找规律》小学一年级教案找规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

4、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5、教学难点: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6、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图形、练习纸、彩色笔,智慧星。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感知规律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上课前庄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庄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1)口念:嘣 嚓 嚓 嘣 嚓 嚓 嘣 嚓 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击掌拍肩拍肩 谁能接着来? 他接得对吗? 好,再来一组动作。(2)口念: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动作:在相应的位置击掌两次。谁来接?我们大家一起接一次吧?

2、小朋友们都会玩这个游戏啊?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庄老师动作的?(生回答。)对,像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庄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我们生活当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一、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1、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聪聪、明明。学生主动给聪聪明明打招呼。嗨,哈罗。然后聪聪、明明给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又见面了,聪聪说:今天,我和明明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师: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2、出示“数学乐园”明明说:瞧,数学乐园可是我和聪聪布置的哟,怎么样,漂亮吗?)师:他们的布置不仅漂亮,而且还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开始吧。(学生分组交流,师指导观察)

3、小组汇报: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说。(学生肯定回答较为哆嗦如:是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同时师跟着指主题图当说到主题时,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师补充:说简单点说是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他说得真好,小朋友,把掌声送给他,送你一个智慧星。再让其他生说出灯笼、彩花的排列规律。(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

4、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猜一猜,(师做神秘样)这面旗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旗?(很惊讶)你是怎么知道的?对,说得真好,他是根据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依次不断地重复排列这个规律知道答案的。

这个朵花的后面一个应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个灯笼的后面一个是?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你们不但找到了规律,还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好了,就让我们一起去数学乐园去玩玩吧!

二、动手实践,找规律

(一)教学例1中跳舞图

1、师:看一看,迎接我们的是什么呢?(歌舞表演。)

2、(出示场中小朋友跳舞)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是按怎样的规律站队的?(抽生说并表扬生:你的规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师:他们是围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为开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为开始,他们站队的规律就是一女一男。(课件演示)。

(二)教学例2

1、聪聪:小朋友,我们去观看魔术表演吧。师:看魔术去。(魔术师出现)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数学乐园,注意了注意了,魔术表演开始了,1、2、3变!(魔术师吹口气,变出例2第1图)

2、师:魔术师变出了什么呢?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你能按照规律照着摆吗?试一试,找出规律,用学具摆一摆。(每个问之间稍停一会儿)

3、抽生上黑板摆。师:来,告诉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师问:你们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摆的吗?还有其它的发现吗?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同时发现魔术师变出的图形既可以从形状上找排列规律,还可以从颜色上找排列规律。

4、师表扬学生:真聪明,继续加油,魔术师还要变。(变成例2第2图)

师:魔术师又变出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你能接着摆吗?试一试。

5、生上黑板摆。你能说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从形状、颜色上谈)

师:小朋友摆得真好,不仅能从图形的形状上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还从颜色上找到了排列规律。

6、好,把学具推上去。出示课件魔术师抛花:魔术师说:呵呵,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变!这些鲜花送给你们。师问:你们喜欢吗?

(二)教学例3和“做一做”

1、师:小朋友们,数学乐园里还有很多游戏,我们去玩玩涂色游戏吧。(出示课件)出示课件:聪聪明明拿着画板,聪聪说:我能按照这些图的规律涂色,明明,你会不会?明明:我当然会啦,小朋友,你们会不会呢?

2、师:那就请孩子们按照规律把没涂的涂上正确的颜色。翻到书第89页,开始吧!

3、展示学生作业,并说出为什么涂这种颜色,让学生说出规律。问:哪些孩子也涂对了,好,表扬自己。

4、出示“做一做”第2题:一群小星星和一些正方形跳到舞台上。其中一颗星说:唉呀,我们怎么都没涂色呀,一点儿都不好看。小朋友,你们能帮帮我们,给我们涂上有规律的漂亮的颜色吗?让我们来当一次小小设计师,给这些图形设计出有规律的美丽的颜色来。(收2本,逐一展示。可根据实际问:你是怎么涂得又快又好的?)

三、生活中的规律。

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麦当劳叔叔、长城、桥、身着奥运领奖服的刘翔、藏族小姑娘等。)让学生发现一两张图抽生说规律,找到规律了吗?后面让学生抢着答。

2、欣赏了规律的美,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 课件出示:找找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

学生寻找并回答。(教室的天花板、地板、黑板上的奖品、自己的衣服。)当出示春夏秋冬时,师:我们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规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丰富多彩。课件:聪聪、明明出现: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筋,也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规律来丰富我们的生活。小朋友再见。

板书:

篇12:“找规律”要在“找”字上下工夫

一、 第一层次的“找”

师生谈话后,电脑出示P48例题,要求学生观察例题中的具体场景,并要求学生“找”出情境图中都有哪些物体。生汇报: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也有个别学生说出大树。师接着问:看到这些物体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知道各有多少。)

情境图中整齐地排列了三行物体,一目了然,这是第一次“找”,绝大部分学生只要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属于较浅层次的“找”。

二、 第二层次的“找”

学生汇报说出各有多少后,引导学生找出哪些是两端的物体,哪些是中间的物体,并板书如下:

两端的物体 数量 中间的物体 数量

夹子 9 手帕 10

兔子 8 蘑菇 7

木桩 13 篱笆 12

引导学生观察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的数量,它们有什么规律?最后师生总结得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端的物体相同,两端物体的个数比中间物体的个数多1个。

这一层次的“找”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规律的三要素:一一间隔排列、两端的物体和中间的物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和总结,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只有经历了这种较深层次“找”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规律,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才能灵活地运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 第三层次的“找”

第二层次的“找”结束后,不少教师就急于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笔者以为不妥,只要求学生停留在找到并理解规律这个层次上还很不够,还应该把找到的规律进行总结和提升。

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原理实质是简单的周期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揭示出规律的本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也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教师在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手帕和夹子、兔子和蘑菇、篱笆和木桩的数量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比如:假设夹子数量是10个、15个、20个、100个,手帕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呢?要求学生画图探究,10个、15个、20个……有很多学生会去画图。100个呢?绝大部分学生就不画图了,因为数量很大,这就促进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会借助于形象思维发现蕴含在规律中的思想方法。学生大脑里形成了 “夹子”与“手帕”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自然为一一间隔排列问题找到了一个形象化的数学思维的支点。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橇动地球。那笔者要说,橇动“一一间隔问题”的这个支点就是“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篇13:《找规律》教案

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小学 刘 霞 邮编: 22521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P59—60例1,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材简解】: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排列的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教材呈现的场景综合了按规律排列的三种不同的物体。为了让学生逐步进入探索的状态,教材先引导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些物体的排列顺序,再提出“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重点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中把握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本质规律。“试一试”的问题来源于例题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利用例题中掌握的方法自主探索规律,解决问题。练习的设计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能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就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究的

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少儿文化艺术展”为主线展开教学,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创造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基于此,分为以下五个过程:

1.情境感知。2.自主探索。3.尝试优化。4.巩固练习。5.游戏拓展。【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

师:少儿文化艺术展准备在少年宫举行,为此,少年宫特别布置了一番。这里有两种布置方案(课件出示)。现在征求大家的意见,按哪种方案布置会显得整齐、有序?(方案一盆花、彩灯、彩旗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板书:规律)

师:方案一的设计是有规律的,有怎样的规律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板书:找)

[设计意图]创设少年宫征求布置方案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序摆放的规律,感受规律带给我们的美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进一步探究规律作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索

1.师:先来看离我们最近的盆花吧!(出示盆花)它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如果照这样摆下去,第9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第10盆呢?(课件依次出现)你发现了它们的规律了吗?我们可以把几盆花看做一组?(根据回答出示图)

师: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把你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想法写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1)画图的策略。

根据回答演示过程。(板书:画图)指出这种方法非常直观。(2)列举的策略。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先闪动蓝花,再闪动红花。(板书:列举)(3)计算的策略。

板书算式:15÷2=7()„„1()

你认为7和1的后面分别应是什么单位?咱们结合图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图和算式)谁来结合图解释一下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指名说)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演示:

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第15盆花的颜色的?(余数)

余1,你是怎么知道第15盆是蓝色的?第15盆是第几组的第几盆?它与每一组的第几盆颜色相同?(指名说)

这种方法你听明白了吗?把你的理解告诉你的同桌。

3.同学们用三种方法求出了第15盆花的颜色,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有序排列中的“组”、“每组的个数”、“每组内物体的序”,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课件的动态演示,有助于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算理。

三、尝试优化

1.瞧!悬挂的彩灯已经亮起来了。(出示彩灯图)

提问:从左起,几盏彩灯是一组,每组都是怎样排放的?(指名说)出示:

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17盏、第18盏各是什么颜色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尝试完成。(独立做,同桌交流)

2.交流

指名汇报,师板书:17÷3=5(组)„„2(盏)

为什么要除以3?第17盏是第几组第几盏?它与每组中的第几盏颜色相同?

第18盏呢?

指名汇报,板书:18÷3=6(组)

说说自己的想法。没有余数说明了什么?它与每组中的第几盏颜色相同?(多让几名学生说说)

3.比较

用计算方法的同学举手,为什么这么多的同学都选择计算的方法?(指名说想法)

如果100盏彩灯,选用画图法合适吗?找单数双数的方法在这儿行吗?看来还是计算比较方便。

4.小结方法

师:要想判断出颜色,关键看什么?(余数)

在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我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怎么根据余数来判断呢?(思考,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当余数是1时,应怎样看?看每组都可以吗?为了看得快,可以选择看哪一组?余数是2时呢?没有余数呢?

5.少年宫的广场上已经有规律地插上了一排彩旗。(出示未涂色的彩旗)现在能算左起某一面彩旗的颜色吗?你们有什么要求? 要看清颜色是为了什么?(找到规律)

看屏幕,从左起依次出现彩旗的颜色,找到了规律叫停。(师生互动)你找到了什么规律?若第9面是绿色的,这个规律还成立吗?(演示继续涂完,指名说规律。)

问一名学生,你想算第几面彩旗的颜色?(全班一起算,交流)

师再说一面让学生算,全班交流。

要想快速判断出颜色,只要看什么数就可以了?(余数)

余几时是红旗?什么情况下是黄旗?余数会是4吗?(讨论交流)6.小结

结合课件,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规律排列的)[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画图、列举策略的局限性,体会到计算策略的简洁适用性。并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巩固练习1.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1)生活中有没有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呢?举例说一说。(2)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课件出示相关图片,生欣赏)2.欣赏完了,让我们到少年宫的手工兴趣小组去看一看吧!出示图:小红正在用蓝、红两色珠子穿首饰。照这样穿下去,左起第21颗是什么颜色的珠子? 3.动手操作

看他们穿得这么漂亮,你们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出示要求:5颗珠子为一组,穿下去,第23颗必须是红色的。(小组合作,先商量好这样贴,然后贴在作业纸上,最后贴在黑板上)

集体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师:这么多的方案都符合要求吗?要想快速地判断,只要看什么?(板书:23÷5=4(组)„„3(颗))

照这样摆下去,它们第32颗珠子的颜色相同吗?(举例说一说)[设计意图]由欣赏—思考—操作,学生自然而然地巩固了知识。操作性的环节,为学生在自主创造的活动体验和感悟“周期”、“余数”的现实意义,建构了牢固的活动经验,为基础的认知结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五、游戏拓展

出示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我们淘汰他。师介绍游戏规则:由5人参加游戏,算老师一个,再找4个同学。从老师开始每人读一个字,按顺序接着读下去,谁读到最后一个字“他”,谁就被淘汰。开始„„第5个同学被淘汰了。

谁愿意替补他,你为什么不愿意,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如果6个人来玩,还是从老师开始,猜猜谁现在紧张了? 怎样才能淘汰老师呢?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老师。看来今天学的知识可真帮了你们大忙。

上一篇:教师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下一篇:金银饰品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