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动叫跟贴作文

2024-06-30

有一种感动叫跟贴作文(通用14篇)

篇1:有一种感动叫跟贴作文

有一种感动叫跟贴作文550字

记得第一次在某个网站的论坛里写了一点小东西,过两天回头去看的时候,发现有几个跟帖,当时心里好高兴,热乎乎的!忽然就感觉到一种情感发自肺腑,油然而生,从这个虚幻的网络世界一下子那么真实地浸透到心里,浸透到每个毛孔里。

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里,人和人的交心变得越来越难,大家脸上通常都是带着清一色的微笑面具和清一声的你好,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深深地隐藏起来!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太现实了,人们更敏感地保护着自己,宁肯自己一个人去品味孤独,也不愿轻易表达心里的感受。但是扪心自问,其实我们都需要倾诉,都想要摘下面具,表达最原始最本真的那个自我。

在这个用电缆和思维构筑的网络世界里,我们怀着这样或是那样的心情,来表达自己,释放自我,结交朋友。那一篇篇帖子,那一张张跟帖,在心和心之间架起了一座七彩的虹。尤其是我们的`缘分天空,这里就象是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倾听,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甚至是嘻笑打闹,都无不透露出一股脉脉温情。

就如此刻吧,手指轻轻的敲击着键盘,心里就象有一把火温暖着,还是那句话,有朋友真好!当有人问我为什么对这个虚幻的世界如此的依恋,我一定会告诉他,有一种友情叫跟帖!自己的帖子总希望有人回复,哪怕别人在回复里什么也不说,只是一个字一个笑脸也会让我们深深感到被关注的幸福。

论坛是交流的地方,没有回帖跟帖,那么你如何跟人交流?不交流,又如何取得进步?

篇2:有一种感动叫跟贴作文

分享是一种快乐。

——题记

早晨的阳光是多么的美好,轻柔而又温和。走出公交车,郊游从那一刻就开始了。

阳光照在了我们脸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毕竟这是大家一起春游啊!

上一秒还是笑容满面,下一秒我便笑脸全无,万里无云。仿佛,在我头上,有一团漆黑的云朵,将朝我下雨。

在排队的时间内,我多次翻找书包,最后得了一个结果。那个东西——没有了。

慌张的我,站在那里深呼吸,心想冷静,冷静。我不断颤抖的手,不自觉地摸了摸口袋,口袋鼓鼓的,没事,还好有它。

边走边观看风景的我十分悠闲,时不时会看向路边的店。

这条街是由无数家小店组成的,犹如一条长龙,一眼望不到边。店员十分悠闲,拿个椅子,坐在上面,看着手机,啥事儿不干。

路面凹凸不平,我的心也忐忑不安——谁知道老师会不会同意?

太阳落在我们正上方,仿佛提醒我们该吃饭了。

我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坪上拿出自己的零食,可我却屁颠颠地跑到老师面前说了我的情况,原来我根本就拿错书包了,没有带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片刻,只是片刻老师就让我的希望破灭了。

老师生气地怒吼着:“不能买着吃。”完了,老师一定认为我是为了买吃的,才说这句似谎而实际的话。

“可是……”我刚要说话,就被老师再次打断了,只能失落地坐了下去。

怎么办?饿着周围的人全在吃东西,没有我坐在草坪上发呆。

篇3:有一种精神叫感动

有一种精神叫感动!

感动, 铭刻在我们心中, 时刻激励着我们, 鞭策着我们, 带给我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人生应如流星, 虽转瞬即逝, 也要划破黑暗, 光照人间。”张丽莉就像一颗熠熠夺目的流星, 在瞬间绽放了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牺牲了自己, 却照亮了中华大地。

大美无形, 大爱无声!

此时此刻, 我们所有人都被张丽莉的大美大爱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在感动的同时也在心中追问, 是什么样的信念能让她在生死考验面前铸就高尚。而我想, 张丽莉这位平凡的中学教师之所以能做出如此不平凡的壮举, 是因为她很好地坚守了自己的职责。这种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积极践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平凡人同样也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属于自己的那份贡献。

档案工作本身的性质和任务, 决定了档案工作是一项平凡而默默无闻的工作。它的发展, 同样需要无数档案工作者为了档案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无怨无悔地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不求名、不图利, 默默地耕耘, 无私地奉献。在这方面, 张丽莉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

篇4:有一种感动叫平凡

虽然,我成为一名财政人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却在这不长的时间里,从我身边的那些财政前辈身上体会到不少财政人的执着。这是一个光荣而先进的集体,全局现有在职人员44人,其中女性26人,占59%。从1984年成立至今,这个集体一直卯足了劲,让我们的区级财政从半级到一级再到财政强区,那一面面的锦旗、一尊尊的奖杯,无不印证了他们为财政事业奉献的决心。

人常说,财政人,是一个荣耀的职业,管钱、管帐,权力大。但只有财政人自己知道,“财政人”这三个字所饱含的辛苦与责任。财政是一个综合部门,涉及到社会事务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百姓民生的基本利益,在这样的单位工作,必然是压力重重,经常加班加点至深夜,男同志尚且有时力不从心,更何况是一群女同志?但她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守着手中的报表,一分一厘力求精确。

人常说,男人是强者,可以宏观地处理很多的问题,而女人,却总是婆婆妈妈。但你可曾看到一个女人为了压缩经费开支与各单位财务斤斤计较的不退弱?可曾看到一个女人为了核对建设支出在建筑工地与民工同吃同劳作的不示弱?可曾看到一个女人为了公开公正招投标与竞标公司据理力争的不服弱?她们,是一群可以与强者并肩而站的女人。她们,可柔可刚,精打细算,只求为民理财当好家。

一年有四季,而她们却常常没有白天与黑夜,一个任务就能激起她们的斗志。还记得,那是2010年的春节,大年初二,市里通知有一套报表系统需要改进完善,一声令下,全体同志就自愿放弃了休息,赶到了单位。那天,屋外下着暴雨,却没有一个同事提出要先回家,就这样,从早上八点,干到了大年初三的凌晨。这,是我在财政局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当我悄悄问一个同事为什么大家都如此平淡时,同事笑了,她说,“早就习惯了。”是的,习惯了,她们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习惯了加班加点,习惯了从年头忙到年尾,从预算忙到决算。

她們常说“大家不顾何以安小家?”而其实,她们往往是顾了大家却忘了小家。有一回,当我忙完手里的活准备回家,却看到夜色中,区委大院的灯光下还站着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领着个孩子,望着办公室的窗户。那孩子,我认得。我赶忙上前询问,才知道孩子想妈妈了,可他的母亲却还在加班,这,是一个单亲妈妈。当我请老人上去坐坐时,老人笑了:“没事,她忙,我们在这等就好了,不打扰她。”感动,在那一刻温暖了我的心。她们,早已习惯了把私人时间奉献给公家,而她们的家人也习惯了她们的公私不分。

每年的年初年末,总是她们最忙的日子,当别人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时,她们却总是守在办公桌前盯着银行的出帐单,做着年终决算,赶着下年预算。只有当华灯初上,忙完手中的数字时,她们才会突然记起,自己还是别人的女儿、妻子和母亲。

就这样,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整天游刃于报表,与数字打着交道,分厘必争,丝毫不差。2007年,该集体获评福建省“女职工标兵岗”,2010年,该集体获评福州市“巾帼文明岗”,她们用自己的辛劳为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答卷。

她们,其实很普通,普通得,落入池中不激起一滴水花;

她们,其实很平凡,平凡到,掩入草丛寻不到一丝踪迹。

但平凡与普通之间却无时不演绎着一种精神,这就是财政人的“三平精神”—— 在平常工作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在平静生活中的满腔热血,在平凡人生中的执着追求。

(作者供职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财政局)

政府理财心经

2011年底,江西省县级财政局长岗位培训班开课。其中,省财政厅领导妙语连珠,直抒心声。

财政局长的三个要求

江西省财政厅胡强厅长对县级财政局长的三个要求:一是看得清大局。二是抓得准重点。三是把得住自己。

送给县级财政局长三句话

省财政厅潘昌坤副厅长送给县级财政局长三句话:纵观全局,当好参谋,理财有道。

做好财政工作的三点认识

省财政厅王斌副厅长谈做好财政工作的三点认识:一是要善于站在党委、政府的高度,全局的角度谋大事、出点子。二是要牢牢把握“三性”,即财政工作的主动性、财政政策的主导性和财政资金的调控性,这是财政干部特别是财政局长的立身之本。三是要以讲政治的高度,做好上级财政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财政七律

省财政厅李梦胜纪检组长七句妙语,堪称财政七律。

1、财政局长确保自己安全的同时,要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的安全。

2、空转形成的财政有财无力。

3、近年全国财政系统每天处理2.6名违纪违规干部,江西省财政系统每7天处理1名违纪违规干部。

4、财政干部如果赌博,那就离死刑不远了。

5、有制度不执行比没制度更危险。

6、正职与副职搞不好关系是工作能力有问题,副职与正职搞不好关系则是品质有问题。

7、财政干部要“七慎”:慎思、慎独、慎微、慎权、慎行、慎友、慎情。

财政人生五个“最”

省财政厅管荣升巡视员的五个“最”:坚持学习最受益,人身自由最重要,身体健康最幸福,干事创业最快乐,真诚宽容最长久。

篇5:有一种感动叫友情作文

翻看那记忆的万花筒,寻找最美丽的光景,是你的欢笑使我记忆深处泛起波澜;打开那童年的黄金匣,寻找最珍贵的物件,与你的相识便是最宝贵的财富。写下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有一种感动叫做友情。

天空像一块无边无际的蓝丝绒,飘过的朵朵云霓,像闪烁在丝绒上的花纹。望着美丽的天空,我却是惆怅满怀。老师怎么会让我和周家友同学一桌?别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这不就快“黑”了吗?想着想着,一股无名的怒火在心头冒然腾起。周家友同学似乎感觉到了我在看他,扭过头冲我一笑,我正愁没处撒气,回了个白眼。

“叮铃铃……”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我走到了朋友的课桌旁,略带讽刺地说道:“咱班的垫底同学又考了个不及格,满分除以2。”听了我的话,同学们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再看看周家友同学,他眼含泪水,无地自容。

又是一节漫长的课过去了,我头昏昏的,感觉很不舒服。没等我站起来,胃里突然像翻江倒海一样地往上涌,“哗啦”一声我吐了,一股酸臭的气味。同学们看到我吐在地上的秽物,纷纷捂住鼻子一溜烟地往外跑。我看着那些平时学习优秀的同学们,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厌恶的表情。我脸红耳热,眼泪竟不争气地落了下来。

在模模糊糊中,我看到有一位同学在清扫地上的呕吐物,等我细看才发现是周家友同学。他不嫌脏,又是扫又是拖,帮我收拾好之后,才坐下来,凑近我安慰道:“还难受吗?我已经收拾好了。”看着他关切的眼神,我心中似乎撒开了一道雨幕,仿佛打开了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友爱”二字。

篇6:有一种感动叫什么作文

今夜,我忽然地辗转难眠;敲打键盘,理查得《秋日的私语》缓慢响起,清亮的琴声如流水般,回荡在我的耳畔,一键一键的琴声,将一份浓郁的思念溶进了这无边的月夜。没有任何力量来推翻这浓情似酒的沉重;任由记忆的天马行空、分秒的“滴答”声依次流逝,子夜时分,我的思念也在博客里汨汨地流淌。

曾几何时,一种怎样的缘,让我们成为今日的朋友。是属于红颜知己的那种,我不敢否认;爱的突如奇来,让我碎不及防。此时此刻,安静地听着窗外一地的雨声,我真的想把夜思念让风带给你。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拥有时那美丽与灿烂的笑、快乐与开心的言语、缠绵与缱绻的温柔。就让我再一次地在这不眠的夜里沉醉了,深深地沉醉。冥冥中的“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年的月凝聚了多少千年的守望,千年的江水又流走了多少千年的相思,谁在一江月色下临风频顾,谁又在滚滚红尘中望穿秋水?谁又站在秋的门楣,拈一抹如雪的桂香,将想念的心丝丝入扣于浓郁的秋韵?

是的,我的思念又该是怎样的一种表达呢?“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就让我把这悱恻的思念交给夜雨、交给那闪动着灵气的泪花吧。在这难以成寐的夜晚,我等待你;等待你在我的心中给我温暖的成眠、等待你入我最长的相思和最深的心甘与情愿。

长江有多长?我不知道;大海有多远?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我的思念一定要比长江还长、比大海还要遥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果可以,让我踏月而来,永远的追随你,虽然不能朝朝暮暮,相濡以沫,却又夜夜流照,千年相随。

你是在一瞬之间,让我收获到了温馨,这思念让我拂不开扫不尽。如果星空能够恒久,如果明月能常相拌。这一生只为一次守侯;我愿这相思永恒。

感谢这夜,感谢你在我孤独的窗下抚琴,感谢缘让我有这终结之梦。感谢有真爱才有的绵绵忆念,感谢有执着才更有这美丽而更动人的心痛。我知道时光如水流,你我无法阻挡,也无法挽留。那么就请你陪我看尽一路风景,分享一世情怀。

篇7:有一种感动叫帮助作文

有一种感动叫帮助

自然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社会给了我们繁复芜杂的人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里,时常会有不测的风云;在繁复芜杂的人生中,常常会有旦夕的祸福。于是,在匆匆流走的时光里,在匆匆而过的人流里,我们彼此支撑,互相帮助,一幕幕动人的场景在人世间浮现,这种感动,我们叫做帮助。

站在“千万之星,感动山西”的领奖台上,一个名叫陆国志的人赢得了台下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主持人热情洋溢地介绍陆国志说:“十几年来,身残志坚的他,用浓浓爱心,默默无闻地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爱民之歌。”

74岁的吕灼刚老人说起陆国志,总是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夸陆警长比他的亲儿子还要亲。20初,陆国志同战友在辖区走访时,突然听到从吕灼刚家里传出伤心的哭声。出于职业的敏感。陆国志推开了布满灰尘的门,眼前的情景不禁让他大吃一惊:一位孱弱、蓬头垢面的老人仰卧在床上,房内臭气熏天。听完社区同志的介绍,陆国志二话没说,为老人换下沾满屎尿的脏衣服并帮他洗了个澡。又跑回值勤室拿来剃须刀,为老人剃须、梳头,清理室内卫生,接着又去市场买来肉、蛋、菜,为老人做了一顿香喷喷的饭菜。

看着陆国志在家中忙里忙外的身影,一种久违的温情使吕灼刚老人泪流满面。就在陆国志收拾完毕准备离开时,紧紧抓住陆国志不放。望着老人害怕他离开的眼神,陆国志轻轻的拍着老人的手说:“大爷,别怕!从今天起,我就是您的儿子,我会经常来帮您的。”

从那天起,陆国志就开始照顾起吕灼刚老人的生活起居。也是从那天起,吕灼刚老人的脸上开始有了红晕,多了笑容。

这种帮助着实让人感动,这是一种人间大爱的播撒,这是人间真情的流露,这种爱,是一种无私的帮助。

因为帮助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帮助。

帮助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茫茫的人海间,与我们认识的人很少。但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总会有“帮助”温暖我们的心。

很喜欢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早晨沿着街道跑步,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他帮了一名老伯伯推车,给一群小女孩拿下了树上的羽毛球,替一名熟睡中的小孩挡住了一个飞过来足球,捡起了地上的易拉罐,看着电视中人们那张美丽的笑脸,我想这就是国家提倡的.一种和谐社会吧。在广告的最后出现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举手之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对呀,举手之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这让我们想到了雷锋,想到了丛飞,想到了许许多多的微尘,想起了曾经感动中国的很多人很多事。他们都因为帮助别人而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热爱,就像丛飞留给人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中。

不知道丛飞在地下是否仍在不断的帮助别人,但我知道,他是怀着失望和无奈死去的。受到帮助的人丝毫没有感谢之心,反而用所谓的“怕丛飞丢面子”而拒绝去探望重病中的丛飞。感觉人心冷漠至此实在是社会的悲哀。当他们拿到那一笔笔捐款,他们的心难道没有一丝感动,看着他们的恩人躺在病床上安静地死去,难道他们的内心没有一点点的愧疚和自责吗。

帮助同时是互助的,只有相互才会更加长久。就像患白血病的女孩也会把钱捐给辍学的儿童后所说的那样:“别人帮助了我,我也要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他人。向每一个处于危难之中的人伸出援手,这个世界才会成为爱的海洋。那个捐钱的小女孩让我感到很欣慰,他在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也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尽管只有很少的十元钱,但他真的读懂了帮助,知道了帮助是相互的含义。

生活总是有着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他们有大慈善家霍英东,有“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华益慰,有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林秀贞,还有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黄舸。读着他们的事迹,总能让我感到羞愧万分,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善于感恩的人,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但我却袖手旁观,即有使时候在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中也献出了一份爱心,但我只是把那些当成了一种形式,并没有真心地去帮助别人,在这一方面,我做的确实很差,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应该改正这个缺点,使自己变成一个有爱心的人。

篇8:有一种感动叫跟贴作文

一、文本诗意———集中而典型的开掘

《木笛》虽是一篇小说, 但无论是叙事方式还是话语表现, 都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浓郁的诗意, 是一个典型的诗意文本。肖老师选择《木笛》一课, 至少在课的原料和母本上为“诗意”语文的有效实现提供了一个颇为理想的条件。但是, 文本丰厚的诗意, 倘若没有教师充满智慧的二度开掘和加工, 一样面临被稀释、被解构的危险。肖老师的成功, 首先在于对《木笛》这个文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处理。细读全课, 我们不难发现, 教师对《木笛》这一文本的取舍是相当大胆又相当小心的。说“大胆”, 是因为课上师生一起倾心研读的其实只有两段文字:第1段是刻画“雪中吹笛”的文字, 第2段是描绘“烛光方阵”的文字。除此之外, 几无涉足。说“小心”, 是因为对这两段文字的处理煞费苦心。通观全课, 这两段文字是这样呈现的:雪中吹笛———烛光方阵———雪中吹笛———畅写心声———雪中吹笛。显然, 这两段文字无论是呈现的次序还是频率, 早已跟原文大相径庭。我以为, 正是这一集中而典型的文本开掘, 为文本诗意的高浓度、高品位彰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中, 教师有意淡化了《木笛》的叙事情节和大量的细节描写, 代之以“雪中吹笛”这一场景的品读和复读。这是一个饱含诗意的场景, 悲情在这里喷涌, 高潮在这里拍岸, 灵魂在这里颤栗, 语言在这里静默。这样一个高度凝练、高度抒情的场景, 为全课诗意的铺垫、升华提供了再典型不过的教学支点。

二、教师诗意———真诚而动情的传递

教师的诗意, 集中表现在执教者真挚、丰富、颇具感染力的教学情感上。对教师而言, 没有情感, 就没有诗意。但是, 情感与诗意之间还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只有那种合于审美特质的情感, 才是诗意的。合于审美特质的情感, 首先是真挚的, 它一定是打动了教师自身心灵之后的自然流露, 它绝非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合于审美特质的情感, “发乎情而止乎礼”, 它是经由教师独立思想之后的情, 是融入了教师理性思考、生命智慧之后的情, 它不掩饰、不做作、不夸张、不癫狂。这种审美意义上的情感———教师诗意, 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上, 尤其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可以说, 诗意的教学语言正是教师诗意的一种表现与确证。且看肖老师在《木笛》一课中的教学语言:

为唤醒和强调词语的“语境感”, 教师这样引导:“读词语光做到字正腔圆还不够, 有时候在读词语的时候, 你需要用心听, 由词语散发开来。词语, 它有魔力呀!你往往能听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声音。请看大屏幕, 听老师读这四个词语, 你仿佛听到了怎样的木笛声?”

为解读朱丹的“苦涩泪涌”, 教师这样问:“是呀, 朱丹, 你为何要吹奏如此悲凉凄切的笛声?你为何而哭泣?你又是在向谁倾诉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走近朱丹, 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先随着笛声去寻找他为何流泪。显而易见, 朱丹由“一丝悲戚”到“苦涩泪涌”, “是因为……是因为……”

为渲染“雪中吹笛”的凝重氛围, 教师这样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文字。一边读, 一边打开你的心灵, 用心地去听, 这段文字当中, 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哭泣, 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叹息, 有一个声音在向你倾诉, 笛声悲凉凄切, 读———”

在学生以角色置换的方式体会到朱丹拒绝在考场吹奏《欢乐颂》的原因时, 教师这样评:“朱丹, 我听懂了, 你有你做人的方式, 你有你的骨气, 你有你的人———格。”

这样的教学语言, 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学生, 启迪学生投入而真诚的思考、感悟, 不在于它有多么华丽的辞藻, 也不在于它有多么强大的气势, 而在于教师的语言声声饱含真情、字字发自肺腑。唯有这样的教学语言, 才是诗意的语言。

三、教程诗意———精致而曲折的生发

课堂教学既是一种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是科学, 就要求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情感规律, 要依据课程逻辑和教学原理。是艺术, 就要以审美的标准和尺度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 使课堂充满诗意、充满魅力。教程的诗意, 最核心的问题是课堂节奏的问题。因为,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当然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灵魂。《木笛》一课的节奏, 精致而曲折, 教学的诗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依托“雪中吹笛”这一高品位的诗意语段, 在教学流程中前后反复呈现三次, 横跨全课的教学, 据此营造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复沓的整体课堂节奏。三次呈现的“雪中吹笛”, 尽管字面完全相同, 但是, 每次解读的语境和内涵却不尽相同。第一次, 是在“笛声”的层面上细读;第二次, 是在“情声”的层面上品读;第三次, 是在“心声”的层面上悟读。可以说, 学生对文字体悟的境界一次比一次深刻。这是一种既复沓又攀升的节奏, 如一首撼人心魄的交响乐。

第二, 在课前先行隐去故事的结尾部分———大师在广场倾听朱丹吹笛并录取了他。直到课堂教学的尾声, 教师才用大屏幕投影的方式呈现故事的结尾部分。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学生既感惊讶、又颇欣慰, 从而营造出一种悬念突转的教学节奏。我们知道, 在学生先前的阅读期待中, 尽管他们早已被深深地卷入朱丹笛声的国殇之痛, 但对朱丹未被录取的结局是心存不满、遗憾甚至忿恨的。当谜底最终揭示的时候, 强烈的落差对于学生情感、乃至思想的冲击必将是巨大的, 这就是教学节奏的力量。

四、学生诗意———感人而融洽的表现

诗意语文, 最终的归宿一定落在学生的诗意上。离开了学生诗意的涵养和陶冶, 其他三个维度的诗意也就多半失去了课程论和教学论的价值, 这是毋庸置疑的。学生诗意, 是一种整体的、生命化的语文素养, 课堂上, 它集中表现为学生的某种状态。这种状态, 首先是“投入”的, 没有思想、情感, 乃至生命的深深的卷入, 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诗意”;这种状态, 还是“动情动心”的, 诗意往往表现为某种审美化的情感, 因此, 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绝不是诗意的状态;这种状态, 更是“情动于中、辞发于外”的状态, 入情入境的言说成就了学生的诗意人生。肖老师的课堂上, 学生是投入的, 是动情动心的, 更是由衷言说的。最感人的环节莫过于学生对朱丹心声的移情摹写:

生1:笛声在向人们倾诉着那段已经被人忘记了的国耻, 在朱丹心中那说不出的苦涩和让人不忘国耻的呐喊声。

生2:笛声在向人们倾诉, 请别忘记这段国耻, 这是中国的国耻, 忘记是不可原谅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生3:寒冷的夜, 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那冰冷的国耻, 无数死去的百姓记载了历史, 让我们用一颗炽热的心来告慰祖国。

……

篇9: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男孩小宇,品学兼优,聪明能干,是小组成员公认的好组长,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你能想到吗,一个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自己找吃的、学习、睡觉。他的生物钟定在了凌晨一点钟,因为那个时候,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才能回来,帮他辅导练习、检查批改。凌晨两点钟左右,他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进入甜甜的梦乡,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正是这样的一个学生,从不迟到早退,上课从不溜号打瞌睡,能及时地帮助组员一同进步,灿烂的笑容总是挂在他的脸上。了解到这种情况,我和他的父母沟通过:“孩子太小,睡眠不好会影响生长发育。所以他的学习,来到学校时,我辅导吧。”他的父母婉言谢绝了:“没关系,孩子已经习惯了。”我时常在微信中和小宇的妈妈聊起他,我能深切感受到她对孩子的希望。我们每次的聊天都是语聊,因为比较方便。偶然的一次,我用打字的方式和她沟通,她也打字,内容里错字频出,甚至连不成句。我以为是不小心打错了,没有多想。一周以后的家长会到了,我让家长以不记名的方式给教师写点建议或者提出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大家一起努力把孩子教育好。她所在的位置我印象很深。家长会结束了,全体家长都已散去,我在逐一查阅家长的留言时看到了她的留言,仍然是不成句,错误频出。在那一刻,我感动了,真正明白作为父母对孩子寄托了全部的希望,他们要付出得比常人更多,他们的孩子背负的是整个家庭的未来。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女孩小雪,她有个爱她的继母,恰巧和我同名。因为小雪的父亲文化水平很低,作为继母,她能挺着快要生产的大肚子给孩子开家长会。平时和我的电话沟通中,她聊到的都是小雪的学习以及逆反心理。我能深深地体会到,她对小雪无私的爱。没有血缘关系,没有人让她付出什么,她却甘愿付出,每天不厌其烦地辅导小雪写作业,毫无怨言地为小雪洗洗涮涮。在她的宝宝出生第五天的时候,她晚上还给我打电话,说给小雪辅导作业时有一道题弄不明白。我吃惊地问她:“你才生完孩子,要保护眼睛,怎么能辅导作业呢?”她说:“孩子的爸爸最近忙着收地,小宝宝这会儿正好睡着了。我能眼看着她不会做题干着急吗?”朴实的话语,诚挚的心,令我感动。经过了解,知道小雪也有不听继母话的时候,我会语重心长地和她聊天:“你听老师的话吗?如果听,那也就是要听你妈的话。因为她比我更爱你、更关心你。我和你妈叫一样的名字,所以,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都要听她的话,知道吗?”小雪很懂事,从那以后,再也没和继母发过脾气。昨天下课,她高兴地跑到我的身边说:“老师,我要有新拖鞋了!我妈说,再有6天小弟弟就满月了,就给我买带毛毛的新拖鞋。”我笑了,说:“你又乖又听话又懂事,你妈妈当然喜欢你了,老师也喜欢你!”她看着我,腼腆地笑着。从她的笑容中,我感到了她满满的幸福。

善待学生,理解家长,成为学生和家长的知心朋友,是我的信条。自觉、自律、自信、自强,是我、学生和家长共同的努力方向。我深知,我从事的教育事业,不仅是在教书育人,而是在托起一个家庭的希望!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第五小学)

篇10:有一种感动叫什么作文

初中时光,一直有她陪伴。刚进初中时,我很害怕这个陌生的环境。她就坐在我后面。她笑容明媚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们做朋友吧。”望着她真诚的笑容,我点了点头,刹那间,我身边仿佛开满栀子花,暗香浮动,她的笑容如同花儿绽放般美丽。我们就这样成为了朋友。

朝夕相处,免不了的矛盾。莫名的愤怒爆发在一个燥热的下午。前一次考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我的成绩居然比她还差。她来安慰一直在发呆的我,我望着她,一瞬间觉得她脸上关切的表情无比讽刺,周围的一切都像是在嘲笑我,心中的悲伤和压抑如同岩浆般不可抑制地喷发。我一把推开她,冲她吼道:“我不需要你的关心!”说完,我冲出教室,留下她一个人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地难过。那天上学放学,我都是一个人走,偶尔经过她身边,我淡淡地看了她一眼,她低着头收拾东西,眼眶微微发红。我想,我们的友谊应该结束了,我过激的态度一定让她很伤心。

第二天放学时,她轻轻拉住正准备离开的我:“一起走吧。”我先是一愣,看着她淡淡微笑的脸庞,我忽然觉得无比羞愧。我低下头,颤抖着说:“对不起,是我太过莽撞了,真的对不起。”她依旧笑着说:“没关系,你也是因为心情不好才生气难过的,每个人都会遇上不开心的事,我能理解你。”我抬起头,忐忑地问她:“那我们……还是朋友,对吗?”她搂过我的肩:“一直都是啊。”那一瞬,我竟有些恍神,阳光下微笑的她仿佛是从阳光中飘然而至的精灵,她笑容的温度久久温暖着我的心,我感动得无以复加。是啊,我们永远是好朋友,青春的导演不会说谎。在灼灼光华的青春岁月里,她一直都是我的好朋友,一直都是。因为她的宽容,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什么是真正的感动……

篇11:有一种感动叫什么作文

风雨中,我和同学们在宿舍熟睡着。没有爸妈的身影,这天晚上,同学们安然无恙。天公总是不爱作美,风呼呼地吹打着门窗,雨哗哗地下着,不时还会有电闪、雷鸣。“轰隆隆”,雷声又响起,我被吵醒了,睡不着,便睁着眼睛——数绵羊。无聊极致。

忽然,一女子出现在眼前,我清楚看到,她头发凌乱着,穿着粉色睡衣,外披一件红外套,她的意志看起来还蛮清醒的,从宿舍旁走过,干嘛呢?我一直把目光放在她的身上,眼珠子随她的每一行动而溜着。呀,不好了,视线被一根粗而壮的水泥柱子挡住了,看不见那女子,心有点急,外面的雨愈下愈大,只知道她毫无顾忌。又一阵子,我又看见那女子匆忙走过,双手搂抱着腰,哆哆嗦嗦地走回到自己的宿舍,天还是很凉,我把被子扯了一下,把自己裹得老紧、老紧——空想了一下,又进入睡眠状态。

嗯,的确不出我所料,她是我们的生活老师。夜黑了还不下班么,为什么要在宿舍门前,东弄弄,西搞搞——迷惑、不懂。

第二天,看着生活老师,虽是个二十来岁的花季姑娘,近日却显得有点憔悴,我怯怯地问:“昨晚,老师你干啥了?”老师指了一下走廊的鞋架,没有讲什么。我又似懂非懂地多问了一句“那你不冷吗?雨珠子没打到你吗?”她还是没有回答,只是尴尬地笑了一笑,这事我明白了——雨大,把我们的鞋子弄湿了,老师为了不让鞋子淋湿,大半夜的一人走出来把鞋架鞋子,搬走,凉是肯定的,被雨珠子打到是肯定的,为了我们湿了身子是不能否认的!生活老师,你还能再伟大些吗?

篇12:有一种感动叫父爱作文

父爱很多时候被人们忽略。因为粗犷开阔的爱,不易被大大冽冽的女子感觉到。其实生活中我们常被父爱包围着,这不,你听我说一件令我感动的父爱的故事。

漫长的假期过去了,我满心欢喜地又迎来新学期的到来。我收拾收拾了东西,跑到父亲身边畏畏缩缩都嚷道:“爸,给我50块钱。”爸爸粗声粗气地问:“够不?”我本想说不够,因为我毕竟要买一些生活用品。可我还是迟疑了一下,违心地说了声:“嗯,够了。”透过我那欲说还休的.神情,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从口袋里摸出了100元递到我的手里,说:“到学校要省着点花,生病了不要拖,要及时看医生,否则会越来越重,听见没?”我欣喜的接过那张放在口袋里被折得皱巴巴的100元钱,说道:“嗯,听见了。”“到学校要专心读书,不要把心思放在一些没用的事上。”爸爸补充道。我点了点头。

我提前吃了午饭,爸爸骑车送我去报名。一路无语,我坐在车后面,不敢抬起头来,生怕父亲那已被家庭负担累弯了的后背碰落我的泪水。

到了街上,时间还早。烈日难耐。父亲带我去了超市。一进门,我的眼睛被喷香溜圆的东西吸引了。我停步在一箱栗子前,心想:“等爸回去,我自己买一点。”爸爸看着我那垂涎三尺的模样,笑了笑。他知道我最爱吃栗子,掏出了20元钱,买了一大袋,全塞给了我,说:“多带些去,到宿舍和同学一起吃。”顿时我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很想像小沈阳那样抒情:“爸爸,你老帅了!”

走出超市,爸又问我:“饿了吗?”还没等我回答,爸爸就带着我去饭馆吃我爱吃的馄饨。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到饭馆吃馄饨是很奢侈的事,要吃可以在家吃。但父亲为了我在同学前面有面子,硬是拉我去了饭馆。我无法下咽那些馄饨。我吃完了,忽然想起父亲还没有吃午饭呢,就说:“爸,你也来一碗吧。”

可爸爸却笑着看着我,摇摇头道:“我不饿,早上吃得多。”他似乎还想努力笑一下,但没笑成。爸爸摸了我的头,问:“饱了没?”“饱了”我回道,同时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嘶哑,忙别过脸去,强忍了自己的情绪。不一会儿,爸爸送我到了学校,嘱咐我:“认真学习,听老师教导!我还要回家到秧田里去看看。”随后,便回去了。他那疲惫而又略驼的背影,直到前边路口拐弯处才消失。

篇13:有一种美丽叫“等待”

阅读课上, 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 学生立即把注意力投入到文本之中, 进行紧张地思索。教师迅速扫视了一下学生, 急急忙忙地追问:“谁来回答?谁来回答?”学生的头尚未抬起, 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如果此时, 我们再等待一会, 学生就会自信地抬起头, 果断地举起手。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并沉浸其中, 它的意义不亚于回答、讨论本身。给学生时间思考, 就是培养学生自信, 培养学生沉着, 激发学生智慧的成长。有人说思考的样子是最美的, 美就美在它是一种揣摩, 一种碰撞, 是情感与智慧的灵动, 是生命与精神的成长。我们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 急功近利, 收获的将是几枚青涩的果实。一个真正把学生装在心里的教师, 他在课堂上就会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 自己退一步, 让学生进一步。反之, 追求教学形式的教师关注的是自己, 忽略的是学生。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探究、发现、解读, 课堂的走向、情境的发展操纵在学生手中, 才会“春色满园关不住”。等待是教师的责任。

一位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他似乎有很多话想说, 却绕来绕去, 越急越表达不清楚。他面红耳赤, 对自己很不满意。教师等不及了, 不耐烦地说:“你坐下吧, 听别人怎么回答。”这位学生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不情愿就这样坐下, 他不甘心以这样的形象走进老师和同学的记忆。他多么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多么盼望能看到老师充满温暖和信赖的目光。他渴望一份等待, 然而, 最终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坐下去了。教学本应是为人的, 而“人”却在被教学拒绝和放弃。“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 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 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 (叶谰语) 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一节课负责, 而且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放弃意味着摧毁, 等待则意味着新生。有了等待, 才能够唤醒;有了爱, 才会有教育。等待何尝不是一种爱呢?

磨刀不误砍柴工。等待, 是对学生的尊重, 是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它是与学生心灵的约会, 它将孕育课堂最具生命力的花朵。等待也是一种享受。

篇14:有一种感动叫震撼

一批又一批的杰出青年人以自己的行动站在了青春的最前沿,或许成长经历有所不同,或许教育背景有所不同,或许工作职能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他们用汗水、用智慧、用信仰渲染青年人的先锋底色。

2011年5月4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25名青年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这其中,有大学期间连续四年在农民工子女学校义务支教,大学毕业后放弃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赴贵州省龙里县城开始为期一年支教工作的中国青年志愿者郎坤;有主动申请到紧邻“麻风病村”的紫云县水塘镇大关教学点,成为几十个孩子唯一的教师,与来自“麻风病村”的孩子同吃同住的代课教师孙正勇;有从奥运会开幕式彩排中不慎发生意外,导致截瘫,而后凭借顽强毅力重返舞台,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刘岩。

此外,王冬新、张广秀、马金永、王钦峰……这些名字注定书写在我们的记忆中,因为这些看似普通的青年人在不同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奇迹。

她是志愿者中的典范

——她为农民工子弟扛起别样的天空

“能给予他们一点帮助,我就觉得挺快乐挺幸福的。”——郎坤

武汉市江汉区高家台菜市场的屋顶,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最普通不过的地方,似乎很难把这里和孩子们的教室联想到一起。但是,这里就是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民办小学——凌智小学。因为学校在市内找不到价格低廉的教学场地,就把这家菜市场的二楼作为教室。全校6个年级10个班的孩子都挤在这里上课,楼顶的一个平台被改造成“空中操场”:孩子们每天在上面升旗, “屋顶小学”由此而来。

6年前,刚考上武汉理工大学的郎坤偶然间看到了“屋顶小学”的照片。这个善良的女孩被震撼了,“我真的没有想到在繁华的城市里居然还有这样的角落,还有这样的学生,我不知道我能为他们做多少,但是我必须去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尤其是当我第一次走进那里,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虽然在去“屋顶小学”之前,郎坤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学校真实地步入眼帘,孩子们一张张笑脸呈现在面前的时候,她的眼睛湿润了。

“学校的老师一般都是退休老教师或是民办学校的老师,只教授文科课程。虽然学校有一台木琴,但是没有人会用,所以学生们从来就没上过音乐课。”回忆起与“屋顶小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郎坤的脸上有些酸楚。“我当时就想带领班里的团支部委员和学校的志愿者,对那里开展长期帮扶,每周去给孩子们上一堂课。”

或许是担心郎坤只是一时兴起,或许是怕这样短暂的教学让孩子们兴奋之后是长久的失望,或许还有别的担心……“屋顶小学”的校长委婉的拒绝了郎坤的建议。

为了让校长相信自己,郎坤奔波于大学和“屋顶小学”之间,一次次跟校长沟通,第17次的时候,看着这个外表柔弱,却意志坚定的姑娘,校长“投降”了,她相信这个女孩会给自己,会给老师们,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因为她的身上有一种精神和力量。

获得校长许可之后,郎坤开始在武汉理工大学招募志愿者,为了建立一支20人的教师团队,郎坤通过网站发帖、在学校发传单进行招募,但是都是以个人名义发起的私下传播,在她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些害怕得不到信任和支持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帖子发出过后没有多久,她收到了200多人的报名,这让她大受鼓舞:看来和自己有一样想法的同学还有很多。

虽然报名的人很多,但是郎坤需要的是一支专业而持久的团队。在经过严格的面试之后,一支20人的教师团队“诞生“了。因为大家并非师范类专业出身,这个团队主要负责孩子们的“第二课堂”。教授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和英语课程,所以她希望队员们开心乐观,将幸福的阳光撒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从此,无论寒风凛冽的冬日,还是骄阳似火的酷暑,每周去一次“屋顶小学”,成为郎坤和同学们风雨无阻的“必修课”。

为了能给学生们上好课,郎坤反复观看和琢磨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听课记录和心得写了厚厚一大本。她还经常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试讲,直到嗓子疼得说不出话。“因为我既是老师,也是团队负责人,当时就告诉自己,要演什么像什么。”对着镜子讲课,收集优秀课程视频,郎坤的听课记录和心得体会短短一年就写了厚厚一本。根据成员的特长,郎坤还将20人分成了不同的教学组,并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大家一起分享着教学经验。

一周、一个月、一年……郎坤和自己的团队一直坚持着,直到她大学毕业那年,她和志愿团队还募集衣物1200余件、学习用品500余件、资金5000元,用于资助贫困农民工子女。她还牵线组织“屋顶小学”十几名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和武汉理工大学不同班级结对子,为这些孩子解决了每年的学费。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她大学毕业。

对于郎坤的表现,凌智小学总校校长孙红枫说:“学生们不仅消除了自卑心理,成绩也提升很快。”

2008年,本科毕业的郎坤在本来有机会被保送读研的情况下,作出了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暂缓读研,参加学校的“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远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在龙里县,郎坤走进了城关三小担任英语老师。这所学校农民工子女占90%,地处偏远,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基础也不太好。

“六年级的学生,英语基本从ABC重新开始,孩子们连一些基本的单词都不认识,望着这些眨巴眨巴的眼睛,为了突破山里孩子学习外语的畏难心理,我一遍遍大声演练,笑着重复一遍又一遍,我要让他们学的开心,学的用心,这就是我倡导的‘快乐英语、激情英语’”。郎坤笑着说。

老师教的用心,学生学的努力,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之前是上课困难,一个月以后下课却成了最难的事情,几次都要班主任亲自出面,强制下课。经过一年的努力,郎坤所带的200多名学生毕业考试平均分达到了91分,创造了当地教育史上的奇迹。

就像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的情节一样,第二学期开学的时候,班上的座位空了好几个,孩子们因为贫困辍学了。与电影中的魏敏芝一样,郎坤也选择了“寻找”,经过4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终于来到一个学生的家里。那一刻,她惊呆了,这个所谓的家里除了床铺,没有家具,墙上“千疮百孔”,大点的缝隙能容下一个孩子的进出。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转,一个是这样,下一个还是一样,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和同伴联系民政局帮孩子父母办理社会救济,联系公益网站帮孩子们筹集学费,让他们重新走进课堂。

从这一刻起,郎坤的周末有了新的安排,她和同伴们走访了龙里县的很多乡镇,在她们的倡导下,成立了“龙里县贫困学子项目库”,在一年时间里募集了4万余元物资,发放到各乡镇的学生手里。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想看到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放弃读书,放弃自己的梦!

“这一年里,我走访了很多乡镇,有一次看到一个黝黑瘦弱的小女孩,很冷的天气,只穿了两件薄薄的打了很多补丁的衣服,光着脚跑在满是石头的山路上。”郎坤说,“龙里县的贫困是她无法想象的,就像龙里县哪嗙乡谷冰小学,这个大山深处的学校用的是1978年建校时配的桌椅,已经30年了,起初是200套,现在凑合能用的只剩下不到60套了。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极其艰苦。”

为了给学生们换上新的桌椅板凳,郎坤在一个叫做“日行一善”的网站联系到了资助人,“我在飞机场等了他好几个小时,之前从未谋面,还以为自己被忽悠了。”当郎坤带着资助人来到谷冰小学,对方看到校舍的情况后,立即拿出1万元现金递到学校校长手里,之后,对方又出资为学校捐献了一批图书,这位资助人感动于郎坤的行为,相约她次年再赴龙里,资助更多的孩子。

对于郎坤来说,孩子们不仅应该能上学,更应该上好学。于是,她主动承担起龙里县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在几所学校中建立了“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站”,下设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少先队大队部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郎坤说:“在那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自信,一样的快乐,一样的富有爱心。”

一年的指教结束之后,郎坤将自己的工作理念传递给了“接力“的志愿者,在孩子们恋恋不舍的目光中,她回到了武汉,没有直接回学校,而是直奔“屋顶小学”,因为那里的孩子同样让她牵挂。

2010年新学期开始,成才分校学生们的早餐中,多了一杯牛奶。原来,郎坤开始在一个班进行“营养早餐”的试点计划,每个孩子每天早上都可以得到一杯新鲜牛奶。

提到资金的来源,郎坤面露难色:“一方面通过义务卖报,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捐款,我将管理学院分了几个团支部,每两个团支部负责一个班级,现在成才分校的8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团支部具体负责。”

“过去6年,每年寒暑假,郎坤的20名队员都会上门给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家教辅导,但在郎坤的影响下,现在来我们学校做志愿者的,不光是那20人,整个管理学院30多个班级都参与进来了,有上千人,甚至理工大其他学院的人也加入进来了。”校长孙红枫颇有感触。

这就是“郎坤效应”,或者也是郎坤的连锁反应,一个“80后”的女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投入到这场“志愿者行动”中来。

他是教师中的典范

——独自撑起麻风村一所乡村小学

“让这帮孩子有书读。看着他们摆脱了冷眼和歧视,正常成长,再累我也高兴。”——孙正勇

紫云自治县水塘镇大关村,对于很多人来说,这里是“禁地”。

大关村现有沙坪、大关、关刀田三个村民组,关刀田村民组正是紫云原来有名的麻风病人聚居地,直到现在仍有麻风病人居住。由于当地贫穷落后,很多人对麻风病“闻之色变”。正是因为对“麻风病”的畏惧,从大关村出来的孩子,其他乡镇的学校都不愿意收,为了让三个村组村民们的孩子有书念,特设立了大关教学点。

遗憾的是,教学点有了,代课老师却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排除“麻风村”这一因素之外,还因这里的条件艰苦,收入微薄。

2005年3月,教学点唯一的代课教师又不干了,学生们面临的是停课回家。当时已分配到紫云自治县猴场镇田坝小学工作的孙正勇知道后,心里开始“盘算”起来,想去大关教学点任教。

这个“80后”的年轻人也生活在贫困的农家,家里人是背债供他读完了师范学校,所以他知道知识对于这里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但是因为家里的现实状况,他必须慎重考虑,毕竟猴场镇田坝小学的待遇和条件要更好一些。

然而,当孙正勇来到大关教学点时候,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小脸和那一双双求知似渴的眼睛时,他再也没有离开。即使之后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当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和孩子们眼神交汇的那一瞬间,我就知道自己走不了了,脚像钉子一样死死钉在了那里。”孙正勇对记者说。

现实总是残酷的,当孙正勇接受工作之后,一系列问题摆在了眼前,破旧的教室和残缺的桌凳,学校没有旗杆,没有球场,不通水,不通电……孙正勇独自一人在这里开始了他“校长兼教工,教书兼打钟”的教学工作。

语文是孙老师教,数学是孙老师教,体育、音乐也是孙老师教,因为只有他一位老师,所以他承担起所有班级的所有课程,“孙老师”这三个字在孩子们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这似乎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这样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交叉教学一定很不容易,你是怎么做到的?”

面对记者的提问,孙正勇面露难色:“这也是没有办法,起初不太习惯,不过现在已经游刃有余了,孩子们对我既喜欢又害怕……”

他所教的班级,语文考试成绩曾在全镇拿过第二名。对于学生的管理他概括为:优生帮助后进生的“优困合作”,班干部带动一般学生的“干群合作”。

2006年,大关教学点的班级里来了一对关刀田组的兄弟俩,班上的其他学生听说他俩是关刀田出来的,马上就开始议论纷纷,部分学生家长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坐一起上课,孙正勇知道同龄孩子的排斥对兄弟俩的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兄弟俩也曾悄悄地对孙正勇表示他们不想念书了。于是孙正勇开始给班里的每个孩子甚至学生家长做思想工作,“其实这对兄弟俩没有麻风病,是爷爷奶奶患这种病,况且麻风病的传染需要同时具备几个条件,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如果你们还是不相信,我可以带我的孩子入住学校,证明他们没病无传染。”

孙正勇老师说到做到,他真的带着女儿一起入住学校了。这一举措,也打消了学生和家长的顾虑,学校的学生渐渐地多了起来,班上的同学也渐渐地开始接近两兄弟,大关教学点得以正常开办并顺利接收了“麻风村”适龄儿童入学。至此,也结束了“麻风村”的孩子不能上学的历史。

此外,每年孙正勇都利用假期动员全村50多户村民参与到扫盲工作中来,关刀田组的村民总是他动员宣传的重点,不仅如此,孙正勇还要说服其他村组的村民与关刀田的村民坐在教室里一起接受扫盲授课。关刀田组虽有麻风病人,但他们一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这是孙正勇一直坚持的思想,并且一直是这么实施的。

五年前,随着“两基”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孙正勇开始感到力不从心,他要经常要到镇中心小学去开会,一人一校的他只好让学生“放羊”了。对此,他深感忧虑:一是没人照看孩子们,他担心他们的安全;二是没人辅导,他担心孩子们的学习。孙正勇经过深思熟虑后,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就是远在广东打工的妻子,这个提议,妻子毫不犹豫就拒绝了。后来,在他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软磨硬泡下,终于将妻子“忽悠”成了一个没有任何报酬的临时帮手。面对妻子偶尔的怨言,孙正勇总是抿嘴一笑说:“谁叫你是我的妻子呢?”

“我信奉陶行知老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的名言。能得到奖励当然非常高兴,但更重要的是让这帮孩子有书读。看着他们摆脱了冷眼和歧视,正常成长,再累我也高兴。”

这就是孙正勇,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得一刻不停。

的确,在学校的一堵围墙上有一排歪歪扭扭的用小刀刻上的字:“我爱所有的小同学和我们的孙老师,我会永远记住你们。”这段话对于孙正勇来说,应该是最高的评价。

她是舞者中的典范

——人生处处是舞台

“只是提前转换角色,跳舞不是一辈子的事,很多艺术家也不是常青树,这是个特殊事件,虽然残酷,但让我有契机转换角色。”——刘岩

10年专业学舞、6年职业舞者,整整16年的积淀才把刘岩带到了奥运开幕式这扇门前。而这一切都是她“跳”出来的。2003年, “桃李杯”舞蹈大赛表演银奖、2004年全国舞蹈大赛表演金奖、2005年,第五届“荷花杯”舞蹈大赛表演金奖,2007年,首届亚洲艺术节表演金奖……

似乎一切都变得越来越美好。

2008年7月27日20∶25,对于刘岩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时刻,就在这一刻,命运和她开了个大玩笑,彻底转变了她的人生,命运的指针从此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原本在2008年的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她的一段独舞注定让她载入舞蹈史册。但突如其来的意外却让她退出了这次华丽的出场,换来的是与轮椅的终身相伴。

摔伤以后,她有大半年在医院里度过。

伤后的第一个月,她不时觉得胸口夹杂着麻、凉和痛。她必须完全平躺。因为久躺不动,天气太热,还长起了痱子。

这对跳舞的女孩来说是极其痛苦的。受伤前刘岩常去健身房,而那段日子,她只能躺在床上看看书,挑来挑去,都是关于女性的——《香奈儿的态度》《有用的聪明》……一两天就能看完一本。

而心理的困苦远远超过生理上的痛苦,时间也更长。

奥运会开幕式之后,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三位导演来医院看望刘岩,她说:“我会坚强面对。你们给世界创造了一个奇迹,我也要为你们创造一个奇迹。”这个坚强的女孩让这三个大男人的眼睛湿润了。

对于刘岩来说,她想创造奇迹,她的受伤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做“不完全性损伤”,有万分之一痊愈的可能性。她曾想过自己或许就是那个创造万分之一的人。

“我对于自己恢复正常行走、重新回到舞台有着坚强的信心。我那时候特别喜欢得对别人说,‘我要走路’‘ 我一定可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每天上午要做两个小时的物理治疗,下午做功能恢复锻炼,每天晚上也要训练两个小时。这个训练的强度要远远大于康复医师给我的计划指导时间。是舞蹈对我的的诱惑,让我决定要以超强度的训练争取康复的希望。”刘岩坚定地说。

即使这样,奇迹还是离刘岩越来越远,出院的时候,已经是2008年的年末。

从座上轮椅的那一刻起,刘岩就在刻意回避关于舞蹈的一切。今年初,中国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邀请她去观看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她咬咬牙去了。当看着20多个演员在国家大剧院里绷着足尖出场时,刘岩忍不住哭了,尤其是在三个主角相继死去的时候。

“摔下来后的一年,你说谁遇到这样的事情能不痛苦呢,但我觉得可能快乐是调试出来的。因为我这个摔伤会改变很多东西,生活会塌陷,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如果将心态摆好,包括状态弄好,它就会呈现另外的东西,或者至少说它会往良性的地方发展,不会往恶性一方滚动,至少我是这么觉得。”刘岩很淡定。

2009年11月8日,受伤后的刘岩创造了奇迹,她在保利剧院的舞台上,亲自表演了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张云峰编导的《最深的夜、最亮的灯》,这是她受伤后首次正式登台。一袭红艳的拖地纱裙衬托着她修长舒展的身材,唯一不同的是她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性的旋转、跳跃,任身体自由的飞翔,她被牢牢地“栓”在轮椅上,但轮椅拴不住她爱舞蹈的那颗狂热的心,乘着这个“新舞鞋”,她再次翩翩起舞。

那一刻,所有人都在为她鼓掌,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再次出现在舞台上,其实一直挺犹豫的,身体的障碍是客观存在的,最主要的是心理接受不了,后来在编导张云峰和很多朋友的鼓励下才走出这一步,其实想试一下的想法就是一刹那产生的。”刘岩说,“这支舞讲的就是我受伤后的心路历程,有痛苦有挣扎,但最终表现的不是面对命运如何坚强不屈服,而是回归到简单而温暖的氛围,以一颗平和而淡然的心面对世界,这是很高级的情绪,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我也许不能完全达到。”

如今,除了舞蹈,刘岩开始学油画、学水彩,开始做公益。

受伤后的第一个生日,她是和四川的孤儿一起过的,那七十个孤儿全是少数民族,她在这些孩子里面挑出了几位有舞蹈天赋的孩子,为他们提供了学艺术的机会,学舞蹈的机会。并资助他们十年,直到毕业。

“我觉得这事情特别有意义,如果我没摔伤,只是一个舞蹈演员,我可能不会关注这个事情,我甚至可能没有时间关怀那些儿童。”刘岩说。

的确,比起摔伤前,刘岩关注得更多了。

以前刘岩也看书,但多是比较轻松的小说、杂志,看书就像喝水,每天一点点就可以。而这一年来,她看了很多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似乎忽然之间非常口渴。看得多,也就思考更多。“我比以前理性得多了。一个乐观的性格不足以支撑我的人生。我的人生还需要命运、思维、智商、情商,需要事业、工作、价值、家庭。”

她想要得到更多的认可,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希望“自己要有价值”。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下一篇:仪表车间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