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2024-07-21

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精选9篇)

篇1: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为了适应中考考试改革,切实提高学生语文审美能力和应用能力,我将高一的对联教学知识提前到初三下期来讲,开始有点担心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接受,因而我临上课时,改动设计了几个有趣的教学环节,把教学难度降低了,所以上课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应该不错,这使我明白:知识的传授始终要忠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上好课,收到扎扎实实的效果。

篇2: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福州市聋哑学校 李锦希

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奇妙的对联》是高中语文必修1“梳理探究”中的一课。总体而言,《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这几堂课的课堂效果不错,学生的热情明显高于其他课型。我想,除了教学内容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课前准备充分。课前,我提出了“什么是对联?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等几个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形式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同时,还准备了一些和对联相关的材料,比如对联小故事、对联的种类等,丰富学生的知识。我想,如何处理教材,如何使教材变得更生动,如何使普校的教材更好得为我们所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二,师生互动活跃。从根本讲,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在处理《奇妙的对联》一课,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课前布置预习题,印发的资料,课堂上设置的活动环节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学生被调动起来以后,思维非常活跃,会有一些新奇,甚至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有可能超越老师的预设,比如同学们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句的理解就与我的预设有所出入。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当允许不同想法的存在,鼓励大家进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想法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的鲜活,灵动。否则,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对不同意见采取打击压制的方式,学生会最终丧失对语文的兴趣。

当然,我也认识到自己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节好课层次的高低首先在于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的教学思路,合理的材料,讲练结合的做法,都在教学设计中完成,而这些的优劣决定着这一节课能否成为上乘之作。我上的是《奇妙的对联》的第一课时,原先的教学设想是在积累有关对联的知识、欣赏对联的同时,对先前的词性、词语结构等语法知识进行复习。后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设计太过繁琐、死板,有点约束了学生的发挥,而且影响了后面的进度。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评课后,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有的时候一堂课太过追求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后果。

篇3: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教师,首先要对学科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包括吃透《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本学科通过考试进行衡量的、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还要包括放眼未来,思考本学科在考试之外的、需要学生获取的、作用于终身发展的能力和素养———这就是我们要带学生抵达的“终点”。

其次,还要对学生状态有深入的了解,即了解学生在进入某一板块展开学习之前已经达到的水平———这就是我们必须与学生接壤的“起点”。

再次,我们需要对学习难点有精准的判断:难点是什么,什么原因造成了难点的出现,这个难点存在范围有多大———这就是我们要带领学生穿过的那条河。

最后,我们还要对学生兴奋点有高效的利用:哪些是学生好奇的,哪些是学生觉得有趣的,哪些是学生觉得有用的,哪些是学生学了之后有成就感的———这就是我们组装并控制的船。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希望自己能做到有效利用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突破难点,帮助他们从现有的水平提升到语文学科希望他们达到的水平。我就是在这种“摆渡”理念的背景上,铺染了《奇妙的对联》这堂课。

终点:

1.通过学习,学会熟练掌握对联评价的基本标准,并能够运用。

2.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创作简单的对联,并应对考试中的对联题目。

3.通过倾听,学生拓宽了视野,进而喜爱对联。起点:

1.学生在初中大略学过对联评价的基本原则,但大多数同学不知道关于“平仄”的要求。

2.中考题中有对联题目,部分同学甚至可以进行简单创作。

利用兴奋点突破难点:

【难点一】:学生面对庞杂的对联知识容易失去目标感,眼花缭乱,走马观花。

助推材料:本课学习纲领。

突破方式:开门见山,总体构架。开课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品”巧对,“成”佳联。简明扼要,树立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步骤。

【难点二】:学生学过的对联知识有所遗忘,相关知识积累参差不齐。

助推材料:各式印制春联。

突破方式:

(一)小组讨论,内部取齐

我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副春联,布置思考题“这副对联有何妙处?有何问题?”学生思考之后,展开小组讨论,推荐“优质联”和“问题联”,这是整个“品巧对”版块的主体活动。大多数同学对“结构”“内容”方面的知识还有印象,比较容易唤醒,但是关于“平仄”的知识积累甚少。如果选取一些典型例子一个一个讲解,平铺直叙下来,会让简单的知识浪费了学习时间,也会让真正的问题悄然而过、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迹。而小组围绕每个人手中的对联进行评选,却可以在组内以强带弱,不仅将“词性相同、结构相称、内容相关、文境相应、同字相隐”这些较简单的知识内部消化,在展示发言中一语中的,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而且还能将“平仄”问题完全凸显出来。

(二)详略得当,热点聚焦

推动“平仄”问题浮出水面,主要靠展示环节中“读对联”这个步骤。学生在不懂平仄规则的情况下,难免会读错上下联的顺序,更会对对联的张挂顺序出现混乱的认识。“究竟怎么区分上下联呢?”“上联挂在哪一边呢?”在我的追问之中,大部分学生困惑,有的学生甚至回答“用印刷的图案来区分上下联”,初中学习的遗留问题暴露出来,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达到了强效聚焦的效果。教师板书将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评价标准以白笔写于左侧,将学生展示生成的问题红笔写于右侧,加以突出。这时,教师再针对“平仄”展开讲解,学生就会有种恍然大悟之感,再回到自己手中的对联,就会知道以怎样的顺序读、挂是对的了。

【难点三】:学生对对联不感兴趣。

助推材料:教师原创对联、各式印制春联、古代名联故事、梯度试题。

突破方式:

(一)原创对联,一石三鸟

本课的题目是“奇妙的对联”,但是绝大多数学生与对联相识的机缘却是中考备考,所以,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概念中,对联是“难”且“远”的,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原创了一副对联作为见面礼———“对面言欢品巧对,联手撷珠成佳联”,让学生据此推测本课的学习内容,学生一眼看透“对联”,不仅自然导入课堂,同时明确了“品”“成”两大学习步骤,而且“回环”手法初展巧对之巧,一石三鸟,引起学生惊异之感,原创示范,引起学生模仿兴趣。同样,全课最后展示的原创对联也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既照应了导入,使课堂结构完整,又升华了本课主题,同样也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让学生感到对联无处不在,魅力无穷。

(二)春联挑错,切近生活

能够来自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学习是最具繁殖力的活性学习,教师加工学习材料一个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将学习材料以学生熟悉、学生能理解的途径展示出来。为了改变对联在学生心中阳春白雪的印象,我在市场购取了60副印制的春联,发给每名学生一副,正如我在课上所说“春联是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语言最通俗的对联形式”,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唤醒力”唤醒学生的亲切感。而且,我用事实数据告诉学生,在我所住小区,住户门口张挂的2015新春对联出错率在34%左右。“同学们学完这堂课,回家调查一下自己小区的情况,一定也会发现不少错误对联,也许那副错误对联此刻就贴在你家门口”,这对学生的既有概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所以,当他们拿起手里对联的时候,好奇心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了。

(三)名联故事,激趣引赞

借助春联评比,我们化枯燥的理论学习于无形。但春联在对联家族中只是一个品类,虽不乏精品,但是不能完全展现对联蕴含的文化内涵,更不能全面展示对联的“奇妙之处”。所以,在“品”的最后,我拿出了几副极具代表性的、有故事的巧对甚至绝对,尤其是讲到王尔烈奇才压三江的时候,我在故事背景中推出江南才子挑衅王尔烈所出的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与学生一起感受到了三个连用的“千”所涌起的汹汹之势,然后问学生,什么能把三个“千”压住,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万”,这个时候我再出示王尔烈的下联“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学生全体发出赞叹之声。当看到有的学生为了不错过精彩侧出身来探到过道上的时候,听到学生“哇塞”“诶我”“啧啧”之声不断的时候,我知道,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对联这种汉民族独有文化精品的奇妙之处。

(四)梯度试题,成就显化

“品”是本课的前半程,而创作对联才是压轴的戏码。如果没有梯度,直接进入上联对下联的“直对”,容易卡住相当一部分同学,刚刚燃起的热情又复熄灭,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我将所选题目按“连线、挑拣、排序、直对、情境创作”由易到难进行排列,帮助大多数同学在一步一份成就感的激励下步步登高。后面的题目都来自高考原题,更会牵动学生的神经,并在攻克的同时树立自信。

【难点四】:学生对教材无条件信任,缺乏质疑精神。

助推材料:关于对联张挂的两种说法。

突破方式:呈现争鸣,援疑质理。

关于对联张挂,教材上有这样一段话:“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别”。但是,在备课阶段,我查阅到了另一种说法: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两种说法我都没有查到有力的出处,而且,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符合实际。因此,在上课时,我引入了横批定位的说法,帮助学生树立“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念,启发他们关注争鸣,自己动脑选择。

篇4:奇妙的对联——浅淡对联用字法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如“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对联要求用字灵活多法。字用得好,妙趣横生,吟之感到口有余香,三日不绝;字没有用好,则干巴巴的,死气沉沉,毫无咀嚼之味。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对联世界,探讨对联用字之法。

一、数字法

将数字巧妙地用于对联之中,能够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如苏州虎丘花神庙联“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二十四番花信,吹香七里山塘”,如“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又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这些数字嵌入对联之中,不仅使得对联平仄协调,韵味十足,更丰富了对联的内容。

二、倒顺法

又称回文法,即正读反读都能通顺表意的方法,能够形成一种别致、奇特的妙联。如“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上下联是以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同,不论倒读或正读,联意相同。又如“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文字虽然不能倒排,但字音却与顺读一样。又如“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通联可倒读,变为“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三、缺字法

或叫隐字法,是指在对联中故意空出某个关键性的字,让人填补,以增加想象的空间。如“醉翁之意不在口;君子之交淡如口”,上联缺了个“酒”,下联缺了个“水”。又如“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此联的寓意为“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

四、嵌字法

就是把有关的人名、地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的撰联方法。如“园静有(梅)独啸傲;(兰)幽伴竹共芬(芳)”,此联将“梅兰芳”三个字嵌入联中。又如“(物)能致用人求(质);(文)可移情意欲(明)”,此联将“物质文明”四个字嵌入联中。又如“(灵)鹫向云中(隐)去;奇(峰)自天外(飞)来”,此联散嵌“灵隐飞来峰”五字。嵌字法能把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巧妙地融入對联中,大大增强了联语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五、拆字法

就是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将一个或几个字拆开,使之单独成字,运用于对联之中。如“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又如“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又如“深山藏珠宝,你说是王家宝?朱家宝?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儿!亥时儿!”,此类对联类似于猜字谜语。

六、合字法

与拆字法相反,把拆开的字合起来撰写对联的一种方法。如“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又如“执一刀,向一牛,钩心斗角,牛死见刀方懈;拾一草,飘一水,交映各影,遍地黄花休落”。

七、叠字法

也叫复字法,即将一个或数个同样的字相继重复运用于对联中的一种方法。如苏州网师园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如屈原故居联“三闾青山峰接峰,峰峰风景美;响鼓溪水浪打浪,浪浪白花开”;又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又如“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一个或几个同样的字多次出现在一副对联之中,使之感情强烈,音调和谐。

八、顶真法

又叫联珠法,即在上下联为复句的联语中,每句句尾字词均为下旬的句首字词,上递下接,好像串珠子似的一种制联方法。如“蚕结茧,茧牵丝,丝丝织成绫罗绸缎;羊生毛,毛扎笔,笔笔写出锦绣文章”;又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九、隐喻法

也称譬喻法,是指在对联中对要反映的事物不直接言明,而用相关的话语暗示,以深化主题。如“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也可以以甲比乙,借题发挥,以活跃文字,增添情趣。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又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十、谐音法

利用一字多音或同音不同意的特点,使一句话同时涉及两件事,含有两层意思。如“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需梅(媒)”;又如“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又如“饥鸡盗稻童筒打;鼠暑凉梁客咳惊”。

十一、部首法

也叫同旁法,指将相同的部首偏旁用于联中,虽局限性很大,但如能用好,则别有韵味。如“逢迎远近逍遥过;进退连还运道通”;又如“湛江港清波滚滚;渤海湾浊浪滔滔”;又如“荷花茎藕蓬莲苔;芙蓉芍药蕊芬芳”;还有广东东莞虎门联“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此联中上下联同位置的字部首偏旁相同。

当然,一副对联的用字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如“听雨,雨住,住听雨楼里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此对联就运用了顶真法、叠字法。

篇5: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南安市第三中学 高一语文 洪丹华 2014/10/29 教学设想:高中新课程教材增加了梳理探究的内容,高一语文必修1有三个梳理探究的知识点,《奇妙的对联》教学重点应放在“奇妙”二字上,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要体味对联的奇妙,不能把对联讲得干巴巴枯燥无味。教学思路:教学中要体现三维目标,要介绍对联的有关常识,还要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的有关名联,搜集探究古今趣联、名联、绝联,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要让学生了解近年高考对联题内容,并尝试练习创作对联。将“学练用”相结合。

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课堂教学以师生共同梳理、探究、鉴赏、创作对联为主。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猜一则谜语,引起探究、学习的兴趣:

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

满脸发红光,年年报吉祥,谜底:春联

二、介绍对联的特点(“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梳理课本第77页对联常识,结合导学案第7题概括对联的特点

7、下面几副对联已经打散,请按照对联的相关知识重新组合。A、人梯巧搭登攀路 水深不乏破浪舟 B、学海无涯勤可渡 阵阵渔歌卷春风 C、山高自有人行路 雨滋桃杏万户红 D、风吹杨柳千门绿 书山有径志能攀 E、点点轻舟腾巨浪 心血勤浇栋梁材

三、合作探究(“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课本第78页分小组讨论,欣赏、品味教材第二部分“对联欣赏”中的几幅对联。(学生分小组分析讨论,交流意见,汇报探究成果)1.欣赏、品味下面的书院学堂联。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此联是李秀峰(一说为朱熹)为白鹿书院题写的一副对联。“傍百年树”既指书院有苍翠的古树,又用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下联“读万卷书”即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对仗工整,内涵丰富,劝勉后学诸子勤奋读书,立志成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写读书不忘救国,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下联对仗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琅琅书声。

2.欣赏、品味下面与文学家相关的名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此联是清朝张鹏翮(hé)题四川眉山三苏祠联,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此联颂赞了三苏在诗词文章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宵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此联是陕西韩城司马迁祠联,作者不详。上联是说司马迁不顾个人安危,据直为李陵辩争,凛然一身正气。下联是说他忍受“宫刑”的奇耻大辱,发愤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开创了中国和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后世历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欣赏、品味下面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名联。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甫吟。

这是郭沫若先生为成都武侯祠题的联。《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 苦,后人多用于抒发志不得伸的感叹。此联写诸葛亮立志出师一统天下,却难以实现远大志向的感慨。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是杭州岳王庙秦桧跪像背后岳飞墓前的楹联。忠骨指岳飞的尸骨,佞臣指奸臣秦桧等。上联写此地以能埋忠臣岳飞而感到有幸;下联写岳飞坟前无辜之白铁,因铸造成秦桧夫妇像而日夜为人所唾骂。“青山有幸”“白铁无辜”,天地万物仿佛都有了灵性,此联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人们仰慕英雄痛斥败类的心声。

4.欣赏下面的名胜联,谈谈你的体会。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是清朝赵藩为成都武侯祠撰写之联。上联高度概括诸葛亮在四川七擒孟获,用兵贵在“攻心”的特点,赞叹其文治武功。下联总揽诸葛亮审时度势、宽严有度治理四川的特点,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启迪后人。这副对联,语意简明,怀古喻今,寓理于情,阐明了治国的道理。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这是清朝窦垿为湖南岳阳楼撰写的著名长联,全联一百零二字,以问句始,以问句终,上联咏史,借助名人典故、诗文名句、传说逸事,追昔抚今,无限感慨。下联写景,描绘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突出了岳阳楼的雄伟奇特。这副对联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湖、江、山、城,经过许多朝代兴亡,许多人事沧桑,但却不因此而改变它们的风貌,依然或潴、或流、或峙、或镇。比起大自然看不出的缓慢变化,朝代的兴替、个人的得失多么渺小,实在算不了什么。不以个人的坎坷遭遇耿耿于心。这种感受,有几个人能真正领会呢?

四、妙联撷趣(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见导学案的妙联撷趣

五、拓展训练(“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六、教师小结

篇6:奇妙的对联教学过程 教案

一、导课

大家怎么一个个都正襟危坐、如临大敌的样子?因为来了很多老师来听咱的课。那今天咱们这里真可谓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呀!(以对联的形式板书)此句出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把这两句单独提出来,它就可以成为一副对联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奇妙的对联世界。(幻灯片展示课题)

二、关于对联的常识

1、起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悬挂桃符以避邪,而到了唐以后,就有了贴门神的习俗,哪两个门神呢?(生答秦叔宝、尉迟恭)此风保留至今。现在我们不仅贴门神,还贴春联,用来表示美好的祝愿。相传最早的春联为五代孟昶所作(幻灯片展示此联)

2、对仗:字数相同、结构相当、词性相同、语意相关或相反、平仄相对(不作要求)。师逐条适作解释,后以黑板上的“群贤毕至”联为例分析其对仗特点。

3、平仄:仄起平收。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一声和二声),仄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和去声(即三、四声)。以本班运动会口号“凌云塔下展风采;黄河水滨扬威名”联析平仄、对仗。此联不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更符合我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高一九班勇夺运动会团体第一名)

4、书写与张贴:竖行书写,无标点,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三、名联赏析

生齐读《笠翁对韵》选段,回顾对对子的要求;析“孙行者”联、茅盾纪念馆联。

1、赏析书院学堂联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白鹿洞书院联,以万卷书对百年树,妙。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应天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圣贤书,还要闻窗外事)

补充欣赏联(幻灯片展示如下)

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此地亦山水圣地,有山曰白云,有水名黄河,我们更应寄意山水,陶冶性情。)

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联。关心者、催我者,实非杏桂,乃光阴也)

2、赏析文学名人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眉山三苏

韩柳欧苏各有千秋: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板书])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奋,著成信使照尘寰。(韩城司马迁祠 刚直不阿,挺身直谏为李陵,正气凛然;遭刑下狱,发愤著书究天人。)

补充欣赏联(幻灯片展示如下)

韩潮文学百川汇;公起文章八代衰。(韩文公祠联

苏轼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影响深远。)

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陶渊明祠联

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太白楼联)

3、历史人物联赏析

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郭沫若题武侯祠联

忠则出师,孝则陈情)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岳王庙联

佞臣指秦桧,“无辜”对“有幸”,妙。)

补充赏析(ppt展示如下)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韩信祠联

知己指萧何,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妇人指一洗衣妇和吕雉。寥寥数语概括淮阴侯一生大事,妙绝。此间故事可讲与学生听,增强趣味。)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诸葛亮一生之功绩尽在于此)

4、欣赏风景名胜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联

行军打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七擒七纵,打得对方心服口服。诸葛之善用兵,可见一斑。然则六出祁山,举全蜀之兵取强魏,过矣。)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洞庭湖之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妙用典故、名人诗文、传说逸事,描情绘景尽在于兹,可谓妙绝。)

补充欣赏,ppt展示如下:

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汇一楼。(黄鹤楼联

崔颢之《黄楼楼》被尊为唐人七律第一;汉水、长江于武昌相汇)

铁板铜琶,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赤壁联

妙用诗词、典故。此处可讲“铁板铜琶”的典故)

仰观白云聚何处散何方飘渺无尽;俯瞰黄河来无头去无尾亘古如斯。(白云山联

古人登高必赋,诸君可于闲暇日游此胜景,畅抒情怀。)

四、奇联妙对欣赏(ppt展示如下)

昨夜敲棋寻子路;近照对镜见(颜回)

二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谐音联)

操天下头等事业;做人间顶上功夫。(谜语联、职业联)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分片切瓜,竖八刀横七刀。(拆字联)

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偏旁皆为五行,妙。然则下联之意境与上联相去甚远。近人有对“桃燃锦江堤”者,甚好。以“燃”对“锁”,同妙。然五行排序与上联不同,可惜。)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回文联)

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炉熄火尽,务把意马栓牢。(谜语联

谜底:秃驴。和尚不可三心二意、心猿意马。)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弥勒佛 顶真联)小结:对联包罗万象,雅俗共赏。赏析对联要看对仗之妙、用典之妙、化用诗词之妙;也要析意象、悟情理、感谐趣。

五、牛刀小试

我们学了对联的相关常识,又欣赏了如此多的名联和奇联妙对,下面咱们就各展其才、各逞其能。

曾与二三子游终南山,途径一小庙,上曰:“五行土德厚;三才地道深”,请试猜此庙名。(土地庙)

体育场门口有联:“挑战运动极限;彰显艺术完美”,试看此联有何不足之处。接下来我出上联,请同学们对下联(由易到难)出句(由易到难): 香炉寺 福如东海

认认真真办实事 讲台小天地 冬去山明水秀 缘木求鱼

凌云塔下抒凌云壮志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江淹施耐庵

白水泉边少女妙(拆字联)

六、总结

对联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兼容并包,雅俗共赏。可言志,可抒情;可记事,可状景;可警世,可醒人。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课后要求:

1、熟悉对联的相关常识,学会对对子。

2、积累一些名联,留意以后生活中见到的对联。

篇7:《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者:周茜妩

时间:2017.11.2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过程与方法:做对联联系,在对联写练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学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教学方法

点拨引导,讲练结合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故事:梁启超和父亲去做客(上联: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故事激趣,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

通过展示,明确学习本节课学习任务。三,检测预习

对联的含义(以填空形式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对联分类(重点掌握对联的特点知识)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张贴

四、走进对联

1、探索对联特点: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例。

学生探究后,展开作答,教师适时补充。

梳理归纳:(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

2、对联的张贴

3、课堂小练

(1)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进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已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2)张贴对联(学生活动,师生共评)

五、读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

1、故事二:郑板桥走访百姓送衣食的故事。

2、欣赏对联(齐读五副对联,赏析PPT)

提示学生赏析角度(修辞手法,撰写对联,内容衔接)

六、牛刀小试(写对对子)

1、改写对联(借助PPT辅助完成)给出上联改写下联。

2、补写对联,诗句《锄禾》根据下联提示进行改行。

3、对联寻亲,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展开。

七、课堂小结

“珠联妙对,万古犹存风雅趣。珍语佳句,千年仍飘翰墨香。”(学习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板书设计

奇妙的对联 字数相等、词性一致、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

作业布置:

1、P79课外延伸

2、熟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教学反思:

篇8: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利用《最奇妙的蛋》这个绘本进行写话教学能开发学生大胆的想象力。这本绘本故事包含着优质的写话资源。在写话教学中, 我尝试从圆圆、琪琪、毛毛生了怎样奇妙的蛋入手, 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将绘本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绘本为低年级写话教学注入灵动的活力。精致的图画、美妙的文字以及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 让绘本为学生叩开了一扇“快乐写话”的大门, 用绘本铺设了一条“有效写话”的跑道, 让写话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 在绘本与写话教学的亲密接触中, 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了提升。

【课堂实录】

板块一:听读故事引“奇妙”

师:宝贝们, 今天, 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奇妙的故事呢。瞧, 三个小家伙出场啦! (分别出示三个小家伙的图, 了解特点)

师:我是圆圆, 我的身上有一个个的圆点, 我的羽毛又白又漂亮,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母鸡了。我是琪琪, 我的腿又长又有力, 不用说跑起步来谁也比不上, 我觉得我才是最漂亮的母鸡。我是毛毛, 我的鸡冠又红又大, 连公鸡看了也会嫉妒呢!不用说了, 我才是最漂亮的母鸡。

师: (幻灯显示) 谁是最漂亮的母鸡呢?因为吵不出个结果来, 他们决定去请教国王。国王说:“你们会做什么, 比你们长得好不好看重要多了。你们三个谁能生下最奇妙的蛋, 我就封谁当公主。”国王出了个什么难题?

生:比下蛋。

生:比谁能生下最奇妙的蛋。

师:到底谁会生下最奇妙的蛋呢?这最奇妙的蛋又是什么样子呢?全国的母鸡都很好奇啊!于是, 它们都跟着国王走进了皇宫的庭院里。 (播放进行曲, 渲染气氛)

师:圆圆、琪琪、毛毛它们要干嘛呢?

生:都想当公主。

生:都来比下蛋。

师:那其它的母鸡都来干嘛啊?

生:他们也想来下蛋, 都想当公主。

师:这是你心里的想法, 有意思。谁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其他的母鸡都是来看生蛋的。

师:那看着这浩浩荡荡的队伍, 你现在最想干嘛? (全班齐说“看生蛋”) 都想去看生蛋啊?哎, 鸡蛋有什么好看的啊?不就是蛋壳里面包着蛋清和蛋黄吗?有什么特别的?有什么奇妙的?呵呵, 那今天就让我们看看最奇妙的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师将“蛋”字贴在黑板上)

(ppt音效响起:同学们, 生蛋比赛现在开始啦!)

板块二:再读绘本品“奇妙”

师:圆圆用嘴巴梳了梳她的预埋, 然后坐在湿湿的草地上。过了一会儿, 她咯咯地叫了一声, 走到一旁去。这时, 大家都静悄悄的, 草地上立着一个有白又干净的蛋, 形状好看极了。蛋壳也像磨光的大理石一样, 闪闪发亮。

师:孩子们, 圆圆的蛋奇妙吗?

(生齐:奇妙) 奇妙在哪里?

生1:闪闪发亮。

生2:又白又干净。

(师相机板书)

师:那国王看到圆圆生了一个“又白又干净”而且“闪闪发亮”的蛋, 会是什么表情?

师: (端详孩子们的表情) 哇, 眼睛瞪这么圆啊?嘴巴张这么大啊?

师:带上这惊奇的表情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国王说的话吧。

生:这是我见过的最完美的蛋!

师: (接下句) 所有的母鸡都点头赞成。 (示意学生表演动作)

师: (舒缓的语调读琪琪生蛋的相关内容) 同学们, 琪琪生了一个怎样的蛋啊?自己读一读。

这里有两个难读的词语, 老师先带读一遍。

(指“嫉妒”和“鸵鸟”带读)

(生自由读)

师:琪琪生了一个怎样的蛋啊?

生:很大的蛋。

师:那你猜猜会有多大?可以拿手比划一下, 也可以说说跟什么一样大。

生:比足球还大。

生:比大树还大。

师:有这么大啊?太不可思议了吧?你见过吗? (生都齐齐摇头) 可能吗? (生:不可能) 我也觉得不大可能呢?

(ppt动态呈现蛋的样子, 全班学生惊呼)

师:真的被刚才那位小姑娘猜中了, 居然比树还要高大呢!难怪国王会说———

生: (自然接上) 这是我见过最大的蛋。

师:所有的母鸡都点头赞成, 哎呀, 这么多同学也都点头赞成呢!

师:真是太大了, 连老师的字都不由自主地变大了。

(师板书:大)

板块三:走进故事“续”奇妙

师:当大家还在点头的时候, 毛毛小心地在草地上坐了下来。大家都为她感到非常难过:因为她们知道毛毛不可能生出一个更完美或者更大的蛋, 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毛毛谦虚地坐在那儿, 眼睛看着地上。

(点击时钟滴答的音效)

师:毛毛呀毛毛, 你就不着急吗?你有信心啊?有什么信心?

生:我有信心能生出一个最奇妙的蛋。

师:有决心。

生:也许我无法生出像圆圆和琪琪那么奇妙的蛋, 但是那是属于我自己的蛋。

师:孩子, 你真有想法, 不用比较, 你相信自己, 对吗?

生:我有信心能在比赛中拿第一, 当上公主。

师:你是个自信的毛毛。

师:听了你们的话, 毛毛信心十足啦!他决定要生一个和圆圆、琪琪都不一样的最奇妙的蛋, (指板书) 同学们, 你们能帮毛毛出个奇妙的主意吗? (回扣板书)

(PPT出示第一题, 老师读题)

师:毛毛生了一个怎样的蛋?同学们商量一下。

生:毛毛生了一个又大又圆, 很漂亮的蛋。

师:哎呀!这个蛋和谁的蛋有点相似啊?可毛毛打算生一个和他们都不一样的蛋呢!再想想。

生:毛毛生了一个四四方方的蛋。

师:奇妙!而且你是第一个举手的, 很勇敢!与众不同。

生:毛毛生了一个软软的, 长着白毛, 在草地上滚来滚去的蛋。

师:摸起来这么有趣, 太好玩了。

生:毛毛生了一个五颜六色的蛋, 很好看。

师:好主意!生一个有颜色的蛋, 肯定很吸引人。那有哪些颜色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毛毛生了一个长了翅膀的蛋, 可以到处飞来飞去。

师:鸡蛋满天飞, 太不可思议了。

生:毛毛生的蛋圆圆的, 上面有花纹, 晚上还能发光, 当电灯用。

师:太敢想了, 会发光, 夜里还能照明呢!

生:毛毛生的蛋是透明的, 可以从这头看到那头, 很好玩。

师:是像玻璃珠子一样透明的蛋吗?太神奇了!

生:毛毛生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蛋, 小到连蜂鸟都会嫉妒。

师:你太敢想了, 琪琪生了一个极大的蛋, 而毛毛生了一个极小的蛋, 它们的蛋都很奇妙呢!

生:毛毛生了一个和它的鸡冠一样形状的蛋, 大大的, 红红的。

师:拥有这样一个和鸡冠一样漂亮的蛋, 毛毛该多么得意啊!

师:我太佩服你们了, 帮毛毛出了这么多奇妙的主意, 这些蛋大小不同, 形状各异, 颜色不同, 有的甚至还能动起来, 奇妙不奇妙?

师:那国王看到你们所说的这些蛋, 会说些什么呢?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生:这是我见过最美丽的蛋。

师:我听出来了, 这位国王相当喜欢毛毛生的蛋啊!

生:这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大、最干净最美最亮的蛋, 我要让你当公主。

师:毛毛听了这个消息一定会高兴得蹦起来。

生:这是一个我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蛋, 我好喜欢啊!

师:瞧瞧国王这惊喜的表情啊!

师:同学们, 如果你们能把这两个问题连起来说清楚, 那就是一个奇妙的故事啦!自己先在心里说说。

生:毛毛生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蛋, 全身带刺, 还是一个可以变形的蛋。国王一看, 吓了一跳, 他说:“这是最最奇特的蛋, 我现在封你当公主。”全体母鸡都拍手叫好。

师:老师要为你鼓掌, 围绕两个问题把话说清楚了, 而且蛋的形状、颜色都很独特。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 国王居然说这是最最奇特的蛋, 用了两个“最”呢!真是从心眼里喜欢这个蛋啊。

板块四:回忆故事“写”奇妙

师:这么多奇妙的故事, 说也说不完, 你们要是写下来, 老师就能慢慢欣赏了。好, 注意大屏幕。

师:这是我们手头的写话练习纸, 做编写了圆圆和琪琪生了怎样奇妙的蛋, 现在我们就在右边的格子里写清楚毛毛生了一个怎样奇妙的蛋, 还有国王说了些什么。明白了吗?

(出示写话格式, 强调写话的格式、书写要求、写字姿势)

师:孩子们, 以最快的速度把写话练习纸压好, 咱们来读一读这三个奇妙的故事。

师:孩子们, 谢谢你们, 让我听到这么多不一样的奇妙的故事。看, 有位作家也写了一个和咱们同样题目的故事, 还配了有意思的图画, 老师推荐给大家, 课下可以找来慢慢欣赏。好吗?

【教学反思】

喜欢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 听故事猜情节则是培养儿童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的方式。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困难。听故事猜情节, 教学中出现了三处:第一处是猜全国的母鸡到国王的宫殿里干什么。这是为没有经过听故事猜情节训练的学生准备的热身运动。第二处是猜琪琪的蛋有多大。这一次学生倒是敢猜了, 可是, 猜测是否合理呢?学生猜了以后, 教师故意用“你见过?可能吗?”的问题来颠覆学生的猜测。其实, 他们猜对了, 这个是出示故事插图证实的。这次猜测为学生树立了信心:一切皆有可能。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到了猜测毛毛生的蛋时, 学生的思想就完全放开了。层层递进的猜测, 让学生思维活动起来, 语言也丰富有趣。教师不断地肯定学生的想法说法是最奇妙的, 学生也就对自己说的话感到满意了。这样, 学生自然愿意也能够轻松地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

篇9:奇妙的对联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对联》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上册梳理探究模块的第二篇课文。梳理探究这个模块主要包括了我国优秀文化(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及其传承与发展(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应主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对联是我国古典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文学性与艺术性,被普遍认为是我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其有所了解能够扩展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学习对联可从文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三处着手,在学习对联知识的同时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并提高文学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或多或少的接触过对联,对对联有一定浅显的认识,比如知道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知道一点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等。但对对联缺乏深入的了解,对对联的发展、对仗、平仄等都较陌生,且由于知识有限对有些对联拟写方面有教的困难。绝大部分学生对对联有较浓厚的兴趣,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可通过对联学习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对联常识,掌握对联的对仗、平仄

2、积累、欣赏名联并尝试对对联、拟写对联 过程与方法:

1、掌握自主收集、整理优秀对联的方法

2、通过自主、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欣赏、评价对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联学习与欣赏,领略对联艺术的魅力,培养文学兴趣

2、欣赏优秀对联,提高文学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发展、对仗、平仄

2、学习欣赏对联,领略对联艺术的魅力,培养文学兴趣

五、教学难点

1、尝试对对联、拟写对联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对联常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与老师引导相结合,得出对联特点

3、练习法:教师设计对联练习题,要求学生拟写几个简单对联的下联,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答,通过学生回答、教师与同学们共同评点,使对联知识(对仗、平仄等)在实际练习中得到应用,加深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七、教学用具

4分钟左右的与对联有关的简短视屏(用于课文导入);一副春联;教学PPT;

八、教学时间 两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5分钟左右)

在上课时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电视剧《九岁县太爷》中主人公陈文杰对对子的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了一段电视剧《九岁县太爷》的视频,同学们都看过这部电视剧吗? 学:看过

师:那同学们知道主人公陈文杰是靠什么在九岁的时候就被皇帝封为状元的呢? 学:靠对对子!

师:没错,是靠对对子。同学们想了解对对子吗,想变得像陈文杰一样成为对子王吗? 学:想!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对子。

(二)介绍对联常识

1、先给同学四分钟的时间默看课文第一部分(4分钟)

2、简单介绍对联(起源、发展、种类):(5分钟)

3、介绍对联的特点:(13分钟)

师:同学们还记得刚刚在视屏中一共出现了几个对联吗? 生:2个

师:对,出现了2个对联,分别是: 天当棋盘星当子 谁人敢下; 地做琵琶路做弦 哪个能弹

乾八卦 坤八卦 八八六十四卦 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 凤九声 九九八十一声 声声鸾凤合鸣

(先用PPT放出上述对联,在同学们讨论时板书在黑板上)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副对联,小组讨论之后告诉老师对联有哪些特点。

在观察与讨论之后,学生大概会得出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等特点,其余较难的特点(如对仗、平仄)需要老师详细讲解。

4、对联的书写与张贴(7分钟)

教师拿出一副春联,请一名同学将其张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判断其贴对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接着由老师讲解对联书写与张贴的知识,最后由全班同学一起判断春联张贴的正误(对了,及时给与学生鼓励;错了,请张贴的同学自己改正,予以鼓励)

5、对对联常识部分的3道问题予以解答(10分钟,参考)(1)题:简单说出对对子的方法,如对仗、平仄等方面的要求。(2)题:a.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工整。考生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b名词对得工整,以祖对孙,有合“祖孙”之妙。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认为“祖冲之”对“孙行者”最佳,乃天造地设。c动词对得工整,以“退”对“行”。退之,是唐代韩愈的字。苏轼诗云:“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d王引之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的音韵训诂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3)、子夜、春蚕

6、作业布置:(1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对联的基本常识,下节课我们要学习欣赏与拟写对联,请同学们下来收集自己认为好、有趣的对联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第二课时:

1、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优秀、有趣的对联与全班分享,请同学们选出最受欢迎的对联(8分钟)

2、对联欣赏(20分钟)

师:同学们收集的对联都非常好(如果其中有比较了解的对联,可做简要分析)我们教材上也有几副对联,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1)、欣赏、品味下面的书院学堂联(教师可对对联背景做简要介绍)(2)、欣赏、品味下面与文学家相关的名联

可采用提问法向学生询问对联里提到了哪些文学家,并说出判断依据(3)、欣赏、品味下面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名联

可采用提问法向学生询问对联里提到了哪些历史人物,并说出判断依据。教师可简要介绍对联相关背景。(4)欣赏下面的名胜联,谈谈你的体会

这部分对联受知识、常识的局限,学生较难理解,教师除了介绍相关背景之外,要对对联内容进行逐步分析,并引导启发学生已有知识的运用。

3、对联作法:(15分钟)

先请同学们花两分钟时间黙看课文第三部分

师:同学们都看完了课文第三部分,那么接下来我们将像鲁迅先生一样来试着对对子(这部分采取练习法,由学生作答,教师与学生一起评点,选出最贴切的答案可有多个答案)(1)用你熟悉的课文题目对对子

观沧海;--------------------答案:(忆江南;泊秦淮等)

曹刿论战;------------------答案:(孙权劝学;愚公移山等)(2)趣联妙对:

上海的自来水来自海上;答案:(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

童子打桐子 桐子落童子乐;答案:(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4、课后作业(2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初步学习了拟写对联,希望同学们课后再通过自学加深对对联的了解。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从学习、友情、做人、立志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辑一副对联。

上一篇:月下,最美的诗歌下一篇:德国的餐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