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2024-07-20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精选11篇)

篇1: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作业选题范围

1.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

2.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理论贡献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贡献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理论原因

5.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过程

6.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

7.苏东剧变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

8.谈谈你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

9.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主要考验

10.校园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的营造

11.简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12.建国后毛泽东的功与过

13.高等教育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14.应如何发挥网络媒体的政治监督功能

15.试述当前应如何改变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

16.浅谈你对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高学费与教育公平关系的认识

17.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8.试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9.应如何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学生在高校校园文化培育中主体性作用的探讨

21.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分析

22.当代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与研究

23.“留守儿童”与农村教育的困境

24.中国城市化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25.如何看待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

26.中国房价离“合理”还有多远

27.评析“国进民退论”

28.当代大学生入党现象的调研

29.从南方科大预科班学生的高考“罢考”**看我国的教育体制

30.美国的进军亚太与中国的安全应对策略

31.日本的核泄漏给中国什么启示

32.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职能

33.如何有效遏制公款吃喝现象

34.部分地区政府工作人员“工龄**”的启示

35.如何有效推行官员“问责制”

36.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37.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38.谈谈你对领导干部“年轻化、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认识

39.谈谈你对低碳经济及低碳消费的看法

40.如何理性看待方舟子与韩寒的骂战

41.如何看待“运而优则仕”现象

42.理性分析陈光标的“暴力慈善”

43.如何规范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44.青年网络自组织的行为特征分析

45.当代大学生如何有效应对就业困境

46.评析当代青年的“信仰危机”

47.如何加强政府行为在食品卫生监管中的作用

48.如何看待“种菜贱,买菜贵”的现象

49.全国政协“明星委员”怎么当

50.“拼爹”现象的成因分析

篇2: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1. 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

3.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5. 新时期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9.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0.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1.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1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步骤与经验

13.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道路的步骤与经验

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5.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20.“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特点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2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6.第八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7.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4.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

2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的客观必然性。

26.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7.人民民主专政

2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9.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

30.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1.依法治国的含义以及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32.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33.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5.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

36.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篇3: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一、基本途径——校内实践

学校内的实践活动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途径。校内实践包含课堂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两方面。在课堂上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基础和基本形式。那么大学生可以进行哪些校园文化活动呢?首先是自我教育与管理。优化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积极向上和更具智慧的人。此外,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如打工和志愿者活动也是很好的实践途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课堂实践教学。包含课堂的讨论与辩论及案例分析等形式。其中,最常应用的形式是课堂讨论。即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或话题,由同学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是教师点评。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地构思有意义、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把同学们调动到课堂讨论中来,使大家活跃思考、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予以启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增添一些丰富有趣的内容与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校内实践的拓展与补充是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大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和教育。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大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是课外阅读训练。大量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而且,在持续的阅读中,学生会渐渐形成一种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自主学习的需要,是一生的财富。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本的每一章后面,都有课外阅读书目。教师要联系实际,指导学生选择书目和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最终提高大学生的表达与自学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重要途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是一个富有非常广泛而深刻涵义的概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的感悟,提高实践的意识与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良好形式,是增强大学生服务意识、促进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有人说,“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

就大学生而言,课外时间与假期时间比较长,因此社会实践就有了充足的时间,有利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实践教学。学生在社会上的实践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参加献爱心活动、参观科技馆、去人文胜迹旅游、参加多种比赛等。由于社会实践的内容太广泛,因此需要教师对此有所指导。教师应围绕着学生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提前锁定社会实践的范围,并提出基本要求,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有着很大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大学生“接地气”,能让大学生更真实、更切身地了解到实际的国情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的使命感。第二,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努力完善自我。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中,与社会上的接触相对较少。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明显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重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第三,有利于大学生将理论应用与实际。大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却不一定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技能。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和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教学的过程。为社会实践教学制定相关的体制。此外,为社会实践教学设立专项基金也是保证实践教学开展的一个可行的方法。

三、新途径——网络实践

网络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新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与学生密切相关。实现网络教学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必要条件和重要体现。特别是随着校园网的建设,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得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源,这无疑对学习帮助巨大。所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网络实践教学中要注意掌握好以下几点:第一,指导大学生使用网络去收集资料,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第二,指导学生运用网络完成作业、开展科研活动。第三,介绍给学生一些良好的网站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资源。

摘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但要注意的是,在加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的时候,应主要到实践是教学的主要途径,这个途径包括:校内、社会与网络实践。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途径

参考文献

[1]练崇潮,汪水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2,36(12):17-18.

[2]王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8(34):21-22.

篇4: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关键词】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96-0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紧迫的任务,而且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和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既是高校“两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课题,结合教学工作,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面伟大旗帜,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应该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理直气壮,旗帜鲜明的宣传邓小平理论。高校“两课”教学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主阵地,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自觉钻研马克思主义的校园风气才会形成。否则,教师课堂上理不直气不壮,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就会产生怀疑,甚至抵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其次,要紧紧抓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精髓——解放恩想,实事求是这一主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理论问题展开教学。

再次,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要有所创新。教学手段的落后和形式的单一,是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必须和先进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通过采用视听资料、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并充分利用讨论、演讲、辩论、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参与意识一当调动起来,就会对一些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学生关心的反映社会阴暗面的问题,教师应采取不回避的态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辨析,在是非问题上应立场坚定。避免学生走入极端。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执行的自觉性就会增强。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加强高等学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认识到,人文精神在一个人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凝聚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华。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以是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最好教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的辨证法思想,如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辩证统一,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辩证统一等,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哲学思想的精华。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识、信心、勇气和智慧。创新素质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统一。如果在学习和工作中没有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就不可能在实践中锻炼出创新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无疑是创新精神的集中反映和思维结晶,敢于正视新情况,善于研究新问题,勇于作出新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本质特征。邓小平表现出来的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和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的勇气,敢于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气魄,是邓小平创新品格的集中体现,是邓小平理论最具魅力的亮点。在教学中,要力求找准两者闻的切入点,将邓小平的创新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素质。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2l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具备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过程中,现行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形式将面临着诸多调整与改变,大学生如果缺乏健康的心理准备与正常的心理耐受力,就难予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配置,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对邓小平同志传奇经历的介绍来感染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首先,邓小平同志不仅以其“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感染人,更以其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身份体现出领袖人物的优秀人格魅力,尤其是他那种在逆境中“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等待时机大干一场”的涵养;他认定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和不随波逐流.独立思考的个性,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勇往直前的进取力量。其次,通过学习和讨论,让学深深地体会到崇高的信念,坚韧不拔的耐受力,刚毅,顽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邓小平战胜厄运,走出低谷的第一素质。让学生明白一个哲理——

“人是不能被打垮的,除非他自己”。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博大精深,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光辉思想,处处都闪烁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光芒,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研究学习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的教学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也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林翊,吴新星.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观对素质教育的指导意义[J].经济师,2014,(5)

[2]于易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当代价值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4

篇5: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课程论文选题:

1.我心目中的毛泽东

2.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3.论毛泽东思想与民族创新精神

4.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5.读毛泽东诗词有感

6.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

8.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思想

9.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0.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11.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贡献

12.论毛泽东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13.论毛泽东的人民观

14.论毛泽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与实践

15.论建国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

16.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时代特征

17.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18.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与邓小平理论

19.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20.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21.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创新发展

22.浅论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23.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

24.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有感

25.读《邓小平南巡讲话》有感

26.浅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

27.论邓小平的实践品格与批判精神

28.论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

29.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实践性特征

30.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31.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2.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3.论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

34.论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

35.论全球化视野下论青年大学生的担当

36.论网络时代的实事求是

篇6: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第8章第三节 重点

辨析题:第1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第12章两岸关系

判断题:20个一章一个

(1)第7章

(2)第1章 第一节 最后一个问题 最新成果

(3)第13章

(4)第11章

(5)第8章

(6)第3章

(7)第9章

(8)第4章

(9)第9章

(10)第5章

(11)第10章

(12)第11章

(13)第6章

(14)第7章

(15)第1章

(16)第8章

(17)第3章

(18)第1章

(19)第6章 第二节 主要矛盾

(20)第8章 第四节 三农与城镇化

选择题:部分题干

(1)马克思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

1、实事求是;

2、小康社会;

3、。。。

(2)马克思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人民民主专政;2.。。。

(3)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是

(4)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统一的是

(5)对改革开放了重要意义的是

(6)体现就业公平的是

(7)关于解放思想说法正确的是

(8)没有照搬别国经验的是

(9)大跃进、大部制、大锅饭、大包干

(10)第3章第三节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三步走:温饱、小康;三个有

利于;三个主体 三个补充:陈云第5章第一节

(11)司马分肥 第4章三大改造;土地流转 第8章;村官选举;公推直选

篇7: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课 程 实 践

大学生对全国劳动模范的认知认同调查研究

名: 彭希 蒋涛 组

别: 40 序

号: 10

号: 2014065229 2014132130

话: ***

院: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

信息工程学院

级: 城规二班 电子一班

指导老师: 张寒梅

完成时间:2016年 6月

5日

大学生对全国劳动模范的认知认同调查研究

摘要:劳模精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人们对劳模精神也有新认识和对劳模的新期待。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劳动者,他们有对劳模精神的认同,也有对劳模评选必要性的疑问。我们期望对劳模精神进行传承和发展,让劳模形象更加真实和饱满。

关键词: 时代变化 劳模精神 认同感

2015年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最高规格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以节日的祝贺。这是中国继1979年后时隔36年再次对这一群体进行最高规格表彰,目的是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习近平在会上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2064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授予9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劳模,它代表着是一种饱含感情的符号;劳模,意味着“光”,是一种能照亮黑夜,温暖人心的希望之光;劳模,意味一种“文”,是一种人理之伦、人生之道的“人文”;劳模,意味着一“取向”,那是一个时代的追寻脚步,人生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各条战线涌现出成千上万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前列,以忘我的献身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拼搏。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许许多多吸引人们眼球的新兴事物层出不穷,多元化的社会诉求、嬗变中的国民心态、失衡的权利和义务,使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和道德问题。说起劳动模范这个词语,大部分人还是停留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大概也只对王进喜、焦裕禄等寥寥几人略有耳闻,而作为祖国未来的年轻大学生们更是很有必要正确认识劳动模范在各个行业、领域发挥的先进性作用。对此,我们在校园内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了一些大学生关于全国劳动模范的认知认同的一些数据。以下是我们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后得到的一些结论。

填写问卷的男女比例大概为1:3,这也是由于我校是经管类学校的特点所决定的。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全国劳动模范的事迹都只是知道一些或者知之不多,然而完全没有听说过的人竟然也有1/10,这让我们感到十分震惊。诚然,现在各类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红人十分多,那些奇奇怪怪、嘻嘻哈哈的事情要比一个坚守自身岗位,将自己奉献给工作的劳模事迹要有趣得多。年轻的大学生们需要一些新鲜的事情来满足好奇心,我们猜想这应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认识焦裕禄、王进喜的人分别是92.59%和85.19%,认识时传祥的不足三成,而认识王书凤、唐春兰和陈刚毅的人数则不超过一成。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焦裕禄和王进喜是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的人物,后来的时传祥等人并未被写进教科书。80%以上的人了解先进人物事迹的途径是通过电视和网络,而这些实际报告并不具有所谓的“爆点”,不能很好的抓住人们的眼球,因此除了一些央媒之外,其他媒体少有报道。相应地,对于全国劳模的评选状况,60%的人才停留在了解一些的层面,有人甚至完全不了解。从以上的总结中我们大致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大学生对全国劳动模范的认知程度很低。

不过,也不能因为这个结论就草率地给大学生扣上一个浮躁、不踏实的帽子。虽说大学生对全国劳动模范的认知程度不够,但是他们对全国道德模范的认同感其实是很高的。爱岗敬业,扎实工作,赶超先进;崇尚科学,更新观念,奋发向上;敢于探索,勇攀高峰;乐于助人,先公后私;保护和热爱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等品质都是被过半数问卷填写人认为作为劳动模范所具备的。而且,平凡至伟,在基层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这样的形象是受大多数人认可的。另外,也不乏有认为虽身居要职,但呕心沥血,为祖国和人民不辞辛劳这样的人更贴近他们心中的劳模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劳模也由建国初期以苦干实干为主,转向今天的高科技、高知识等多成分并重发展。新一代劳模在继承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等优秀品德的同时,有广泛群众基础。很符合主流地,参加我们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评选劳动模范可以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向;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爱岗敬业;可以发挥劳模的模范带头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可以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目标。从社会到个人,劳模的影响不可不谓是满满的正能量。然而对于开展劳动模范的评选活动,大学生们的热情并不算高。68.52%的问卷填写人表示会不太关注,原因有也主要是不清楚候选人的事迹。全国劳模的评选对大学生起到的作用有限,只有40.74%认为意义很大。72.22%的大学生表示评选劳动模范很有必要。至此,我们又可以得出另一个结论:大学生对全国劳动模范的认同感比较高,但劳模评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他们觉得劳模精神可贵,评选却无甚必要。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简单分析,我们发现一个矛盾的地方,即大学生一面对劳模以及劳模精神表示很认同一面又对劳模评选不感兴趣。劳模精神确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特别是对社会风气的弘扬方面。不过劳模毕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实行马克思提出,列宁斯大林实践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正是剥削了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苏联经过“无产阶级革命”的实现,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国家掌控各行各业,收归国有,组织社会化生产,所有人都贡献劳动生产要素,没有资本家、企业家、投资者。因此强调“劳动”精神,劳动最光荣则是为了提高生产积极性、维护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转。劳模精神里的核心为无私奉献,强调只有为国家奉献自己,做出贡献才算实现人生价值,进行思政教育,从而提高生产力。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苦干实干固然值得敬佩,但科技型、知识型劳动者无疑是新时代劳模更应具备的。此外,个人认为有些媒体对劳模的的报道宣传过于极端。比如一段对中国光学界著名专家、国际激光领域知名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核物理专业、光电子技术专业创始人,航天学院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首席教授马祖光院士的报道: 他的严于律己、克己奉公、淡泊名利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留德期间他节衣缩食,以清水挂面果腹,两年时间吃了150斤挂面,节省下来的1万多马克外汇,全部上交国家。光看这几句话马祖光院士应该也可以算是劳模了吧。但人们记住的似乎也只有吃挂面的事情,这就是宣传的刻意引导。最正统的观点是:他很厉害,但他必须穷。包括类似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似乎也在遵循这一标准。这算不算是一种畸形的认知呢?我们渴望看到一个个性格饱满的劳模而不是经媒体各种美化修饰后的极端形象。

附件

一、调查问卷 大学生对全国劳动模范的认知认同调查研究

您好,感谢您参与此次关于大学生对全国劳动模范的认知认同调查研究的问卷调查。由于此次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填写方式,因此不会涉及任何个人隐私,请您认真看题,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和感受填写问卷。最后,再次感谢您的参与。

1、你的性别 [单选题] ○ 男 ○ 女

2、你听说过关于全国劳模的事迹么? [单选题] ○ 知道一些

3、以下几个人你认识哪些? [多选题] □ 时传祥

□ 王进喜

□ 焦裕禄 □ 王书凤

□ 唐春兰

□ 陈刚毅

4、你通过那些途径了解全国劳模 [多选题] □ 电视 □ 网络 □ 书本 □ 报刊

□ 先进人物事迹报告 □ 其他 ○ 知之不多

○ 没有听说过

5、你清楚全国劳模的评选情况吗? [单选题] ○ 很清楚 ○ 了解一些

6、你觉得全国劳模应该具备哪品质 [多选题] □ 爱岗敬业,扎实工作,赶超先进。

□ 崇尚科学,更新观念,奋发向上。□ 敢于探索,勇攀高峰。□ 保护和热爱环境。

□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极大贡献。□ 乐于助人,先公后私。

7、你心目中的全国劳模是什么样子的 [排序题,请在中括号内依次填入数字] [

]平凡至伟,在基层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

[

]虽身居要职,但呕心沥血,为祖国和人民不辞辛劳

[

]资产雄厚,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勇于革新,积极进取,成为领域的巨擘

8、你认为全国劳模评选有哪些意义 [多选题] □ 可以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爱岗敬业。

□ 可以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向。

□ 可以发挥劳模的模范带头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 可以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目标。

9、如果展开全国劳动模范选举会关心吗? [单选题] ○ 很关心

10、关心的原因: [填空题] ○ 不太关注

○ 没有兴趣

○ 知道很少

○ 不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关心的原因是? [单选题] ○ 跟我无关 ○ 选都不清楚要选的人都有哪些事迹

○ 觉得没有自己想选的12、全国劳动评选对大学生影响意义如何。[单选题] ○ 意义很大

13、全国劳动模范评选的必要性如何 [单选题] ○ 很有必要

14、谈谈你对全国道德模范的认识,或者道德模范评选的感受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证明材料

○ 必要性不高 ○ 没有必要

○ 所起到的作用有限

篇8: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一、专题式教学对“概论”课教学的意义

专题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单位处理课程教学内容, 其实质是以教学内容整合为核心在教材基础上的教学再创造, 实现的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并最终通过综合运用专题讲授、专题讨论、专题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专题式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教学针对性强, 因此在集约课时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等方面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1. 实行专题教学模式有助于克服“概论”课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概论”课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体系上保持一致。这既是由本门课程的课程性质所决定, 也反映了国家统编教材的初衷。但“概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课时毕竟有限, 内容多与课时少是“概论”课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矛盾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严格按照教材章、节、目的顺序讲授势必会出现面面俱到、浅尝辄止的问题, 这就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实效性难以保证;而采用专题教学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保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的前提下, 可以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平铺直叙, 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 实施专题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05”方案的规定, “概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是讲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反映新时代特征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联系学生实际, 面向社会现实无疑是增强“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而专题教学模式就是要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 再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与认知水平确立和设置各个教学专题。该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材偏重于理论的静态阐释而联系实际不充分的不足, 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的动态联系, 确保“概论”课教学不再游离于历史与现实之外, 始终能立足于学生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从而大大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3. 实施专题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今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的变革对高校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概论”课教学必须将其教学重点由过去单纯地传授知识转移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来。应该看到今天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主要不是信息, 而是处理和创新信息的能力。因此要把能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素质, 作为“概论”课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的一项重要标志。专题式教学就是在各种信息观念相互碰撞交锋的情景氛围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实践来锻炼和增强个人的能力素质。

二、“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

一种教学模式能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关键在于其在教学中的实施运用。专题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内容整合为核心、问题设置为关键的教学模式, 其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实施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 通过设计专题构建“概论”课教学体系,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概论”课教材共15章, 包含了六个相互关联又互相区别的部分, 理论内容丰富。确定专题大纲与各专题内容不能漫无边际、随意取舍, 应始终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实现课程目标服务:即把握“一个主题”———什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突出“一个重点”———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贯穿“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为主线。笔者认为, 主题中的灵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统一, 及这种统一在现实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种种问题。

2. 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与学生实际,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仍旧沿用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 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应当在以专题讲授为主体的前提下融会贯通地运用专题讨论、专题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并将它们有机结合。这样既避免了旧模式下教学形式的呆板单调, 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和亲合力, 使“概论”课教学内容得到一种立体式的多层面、多维度的展现和释放, 又能使学生走出教材,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与锻炼能力, 从而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通过改革课程评价制度支持专题式教学。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与课程考核, 最终是要反映专题式教学取得怎样的效果。笔者在几轮的课程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把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思路, 在完善原有方法基础上, 进一步把对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实际表现统一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范围内, 灵活采取笔试、口试、实践打分等多种方式, 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建立“概论”课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

4. 通过开辟课外网络教学配合传统课堂教学。网络课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源。专题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主体鲜明、重点突出, 因此不可避免会省略一些内容。而省略内容完全可以放进网络课堂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求。此外, 网络课堂还可以扩展学习资源, 在“概论”课教学中, 网络课堂作为为适应现代大学生学习习惯创设的学习平台, 是专题式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三、对“概论”课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反思

实践证明, 专题式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使学生更深刻、更全面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最终使学生牢固树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 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摘要:专题式教学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载体, 其逻辑建构和教学实践对实现课程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中, 专题式教学应以问题设置为核心, 在充分领会课程精神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 提炼出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以现实热点为背景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专题, 并最终综合运用讲授、讨论与实践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落实效果。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式教学,实施

参考文献

篇9: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概论

级系别:09级工程系

专业班级:土木一班

姓名:杨露露

学号:20090137

5建设节约型社会弘扬中华美德

摘要:中华民族崇尚的节俭美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了伦理道德支撑。把握其深刻内涵,发展循环经济,合理使用人才和营造政策氛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只是由我国人均资源较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关键词:美德;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

一、继承传统,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民族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道家先哲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又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啬”就是“俭”。老子将“俭”视为立身处事所必须持守的“三宝”之一,作为治国修身的根本法则。老子认为,只有修养天机,蓄积精神,才能达到纯真质朴的境界。明白了这一道理,用之治国,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用于修身,则可以健康长寿。老子说:“俭,故能广。”执政者节约财物,国家就富裕。唐代李商隐在总结历代成功教训时指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也说明了这一观点。当然,老子“崇俭”的思想并非是要人们抑制消费,而是反对过度奢侈的畸形消费。他主张人们应该把消费节制在合理的限度内,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生活上克勤克俭,反对浪费;主张财物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毫无疑问,老子的“崇俭”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继承尚俭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止欲去奢,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为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了伦理资源和道义支持。

二、与时俱进,深刻把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内涵

近年来,各地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主题,纷纷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节约型企业”等活动,致力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当然这种做法应该大力提倡,但相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从更深层次上来认识,进一步丰富“节约”的内涵,拓展“节约”的空间。

“节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传统观念上的“节约”有两层含义,一是节俭,指用钱上的节制;二是节省,减少物力和时间的耗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为了维持生存需要,以“节衣缩食”为美德,节约的内涵一直停留在生存需要的“衣、食、住、行”这个层面。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才逐渐为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

近年来,我国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和目标,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纷

纷制定了建立节约型城市的目标,引起了国人以及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因为它从内容上赋予了“节约”与时俱进的品质。毋庸置疑,从经济层面上来看,我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的问题,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畸变等,已经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应该只是节水、节能、节地、节材以及节约资源等单个“节约”问题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并且只有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发展循环经济,应当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佳选择

我国人均资源和世界比较处于非常的弱势,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只有1/3多点,石油只有8.3%,天然气4.1%,铝只有9.7%。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现有的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矛盾日益加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难以支撑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之路。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不可少、行之有效的最佳选择。

(一)要广泛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城市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政府部门率先推行绿色采购。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进行绿色消费,优先购买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节能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环保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这也是循环经济再利用原则的体现。

(二)要全面开展减物质化活动,提高资源生产率

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提高资源生产率,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产业结构。重点抓好节电、节煤、节水和建筑节能工作,推广应用先进高效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大力发展服务经济,促进生产者从不断推出新产品向服务延伸的转变,从强化物资的消耗到强化产品的使用转变,倡导功能经济新趋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这是从根本上摆脱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的关键所在。

(三)要推动资源节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有相关的技术作支撑,要重点加强对节能技术、节水技术、链接技术、新材料技术、生态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的转化,降低能耗、水耗,实现废物转变成资源的链接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可再生资源替代可耗竭性资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要尽快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形成专门从事资源节约科技研究和开发的机构,不断思考和探索,对资源节约技术进行强

力度、多层次的开发。

五、建立长效机制,应当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所在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一、要建立价格调节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二、要建立技术创新机制。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支持技术攻关,积极推广资源综合利用,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新能源和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设备、技术转让、材料器具的生产成本,为其推广创造条件。

三、要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投入,从硬、软件建设入手,加强能源、水资源的硬件建设和管理,从管网改造和维护上减少损耗和滴漏。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能源、水资源消耗的精确计量体系,为建设节约型城市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四、要建立标准规范机制。抓紧研究制定不同产业单位产值耗费资源的标准,对办公用房、居民住宅、大型公共建筑,从规划、设计、材料、灯具、器具等方面设立节约资源的专项标准,尽快建立分门别类、符合实际的标准体系。

五、要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产业、价格、财税、投资及政府采购目录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体系,抓紧制定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规、规章,使节约资源有法可依;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加强节能执法工作;实施公开、公正、及时、有效的依法监督,严肃查处各种浪费资源的做法和行为。

参考文献:

篇10: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这学期,我对此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这学期对毛概课程的安排,我是比较喜欢的,任课老师备课充分,有大量相关视频供我们观看,每节课会让我们自己做PPT,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进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我们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懂得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和革命运动的规律,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门课比较系统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着眼于引导和帮助我们掌握这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对于培养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这门课的目的在于,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不仅希望我们学到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活的灵魂等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使我们认识到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受到马克思主义教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学习毛泽东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学习毛泽东思想概念,有助于我们大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也是学习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历史的过程。中国革命和建设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有自身的特殊规律。学习毛泽东思想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第二,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有助于我们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有助于我们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有助于帮助我们坚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第五,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而学习完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我们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计划。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理想,在学校里努力使自己的知识、能力都有所提高,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坚定自己做人的根,不忘本,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1017122尹丹

10连锁(1)班

篇11: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选题范围

试题集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3.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经济以先进的交通、通讯和共同规则标准为纽带,形成统一的全球性资源流动、配置的(世界市场体系)

4.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6.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

9.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10.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2、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引进)

13、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1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毛泽东)

15、加入WTO 后,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16、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17.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12月)

1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1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动因在于(争取国际比较利益)

20.温州和福建的鞋业生产型企业,将国内运来的半成品鞋,进行组装和加工,再将成品鞋销往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这反映了(贸易全球化)

21.日本生产的SONY,其电子芯片来自美国,外壳来自印度,在新加坡或印度尼西亚组装,然后在日本的神户印上“日本制造”的牌子,远销全球。这反映了(生产的全球化)

2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吸收消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主要是通过(①④)来实现的

①外资企业的发展 ④对外贸易的增长 23.2007年11月23日,正在为总统之梦努力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博客上写道:“如果我当上总统,我将立即要求独立的第三方检查玩具;增派产品检察官的数量;对儿童产品立法„„”。在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战打响之初,所有的民主党候选人,都明确地表示了贸易保护主义立场。这警示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做到(①②④)

①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质量

②促进科技和体制创新,转变贸易增长方式

④发挥比较优势,明确市场选择方向

2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前提)

25、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改革)

26、跨国公司对国际技术贸易的垄断,进一步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利益分配上的不公平。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27.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8.“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29.我国改革的第一步突破口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30.“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与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

31.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3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33、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否决了可口可乐公司对汇源集团的并购案。商务部称,这一否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相关条款作出,旨在防止可口可乐公司对中国饮料市场可能造成的垄断。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对外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安全需要(①②)

①法律保护 ②政策护航

34.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5.我国经济、政治和各方面改革的实质是(制度创新)

36.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商品与服务跨国界的流动与配置)

37.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发展)

38.2004年底,我国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世界电脑业巨头美国IBM公司的PC(个人电脑)业务部。这表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39.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40.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与标志是(上海浦东)

41.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

42.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倾销和反倾销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焦点问题之一。2002年,我国近50多家球轴生产企业在面对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诉讼时,积极应诉,并使美方做出该倾销案不成立的结论。在遭遇国外反倾销诉讼时,我国企业首先应该(勇于应诉,保护自己的正当经济权益)

43.党中央做出试办“出口特区”(后改名为经济特区)的重大决策是在(1979)年

44.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作为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基本战略。这样做的根本道理是(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具有客观必然性)45.中国的(稳定)问题是压倒一切的。

46.邓小平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4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极端重要

48、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49.“引进来”是为了“走出去”,要使我国的生产和商品能“走出去”,“引进来”应该(从我国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的)

50.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5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52.我国已经初步形成,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内地开放)

53.判断改革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54.在《春天里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这位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55、“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其原因包括:(①②④)

①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或重要海运港 ②它们离港、澳、台较近,是著名侨乡 ④在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56.“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圈”特殊在(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不同)

57.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

58.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态度是(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迎接挑战)

59.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这意味着(贸易摩擦增多)

60.以下哪个判断是错误的,我们的改革(是从城市开始的)

61.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6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示范作用的是(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63.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②③)

②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表现 ③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发展自己

64.面对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我国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①②③④)

①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 ②通过引进外资加大本国制造业的改造力度 ③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④让外资参与到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中来

65.下列哪个判断是错误的(经济全球化可以增加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66.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67.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是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68.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①②④)

①生产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④资本全球化

69.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随着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这三大基地都跃跃欲试,试图以自己的特色、实力统一江湖来承受世界制造业的转移。从经济角度看,世界制造业的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是由于(①②③④)

①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②中国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 ③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中国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巨大市场

70.对“跨国公司”的认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是在一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二、多项选择题

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BCDE)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ABCDE)

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

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

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E.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3. 30年来的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有(ABE)

A.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B.体制问题上不搞姓“社”和姓“资”的争论

E.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摸着石头过河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基本形式有(ABCDE)

A.扩大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 D.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

E.发展国际旅游业

5.我国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形式主要有(ABCDE)。

A.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 B.外国政府和银行的贷款

C.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D.在国外发行债券

E.在国外股票市场上市

6.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形势,我国必须正确定位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E)

A.政府应进一步放权,增强服务功能,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B.政府制定政策既要符合WTO规则,又要适合国情,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培育

D.建立起反贸易壁垒的政府反应机制

E.政府干预的范围应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是对市场机制的“拾遗补缺”

7.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BCE)

A.外部市场疲软 B.人民币升值,增大出口产品成本

C.各国的经济民族主义明显抬头 E.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

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有(ABCDE)

A.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 B.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C.有利于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D.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E.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9.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ABCDE)

A.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B.这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C.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D.是因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E.是因为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10.我国引进外资应遵循的原则是(ABDE)

A.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B.利用外资规模要适度,同偿还能力相适应

D.外资利用保证发展重点地区、产业的需要 E.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

11.李克强副总理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把改革与开放更好地结合起来,完善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下列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有(ABCDE)

A.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 B.扩大开放领域

C.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D.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E.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12.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

A.应同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相结合

B.应从现实国情出发,力求取得最佳效益 C.避免盲目引进、重复引进

D.必须通过消化、吸收、运用和创新相结合

13.有人对我国老百姓看时间的方式进行了总结:“60年代看太阳,70年代看挂钟,80年代看手表,90年代看手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BC)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科技进步是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

C.党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

14. 世贸组织(WTO)是(ABCE)

A.其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的多边贸易体系

B.为商界创造了一个有保障的和可预见的国际贸易环境

C.调解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机构

E.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

15.世贸组织协议的宗旨主要是(ABCD)

A.保障充分就业 B.提高实际收入水平

C.提高生活水平D.扩大货物与服务贸易

16.我国经济特区的窗口作用,主要表现为(ABCD)。

A.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窗口 B.引进和传播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

C.获得知识和传播信息的窗口 D.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1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CD)

C.敌我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18.实行改革开放是(ADE)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D.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E.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19.现在,跨国公司500强中有400强在中国投资开展业务,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表现出以占领与扩大在华市场作为对我国的主要投资取向。下列选项中对跨国公司理解正确的是(ABCE)

A.它是指在一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B.跨国公司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C.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E.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战略目标和高度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

20.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大陆生产棉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尼龙头发,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在美国贴上标签全球销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ABDE)

A.生产的全球化和贸易的全球化 B.产品分工向生产环节分工深化

D.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E.各国(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

21.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各国都面临着危机的冲击。这一现象说明,(AC E)

A.经济全球化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C.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E.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危机的广度

22.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这两个开放不行”。“两个开放”是指(AB)

A.对外开放 B.对内开放

23.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包括(ABC)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24.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AD)

A.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D.坚持共同富裕

25.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两者的区别表现在:(ABDE)

A.条件不同 B.形式不同 D.内容和对象不同 E.手段不同

26.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依据的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正确认识,这些认识包括(ABCDE)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立性的,具有基本适应与部分适应的特点

D.通过改革不断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发展

E.通过改革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7.1986年邓小平经过反复思考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E)

C.发展生产力 E.共同富裕

28.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照搬的苏联经验即斯大林模式有三大特征,其中在经济制度上实行(AB)

A.高度集中的资源配置方式 B.过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29.我国改革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因为它(ABCD)

A.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体制

C.触动体制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

D.要求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

30.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到(ABCDE)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提出(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3.江苏省电力公司依靠自主创新首创的“电网安全自动防控系统”,将电网紧急状况处置时间缩短到0.1秒,使江苏电网在2008年初的雪灾中始终保持平稳运行。这说明(科技创新使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邓小平关于判别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最终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中得到系统化和凸显化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7.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8.“一些乡村适时推出休闲旅游农业”,这表明(①②)

①市场对资源配置调节作用 ②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9.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基础和核心是(产权制度)

1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政府)

1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

1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①②④)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5.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无论是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还是注重社会公平,其实质都是(如何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问题)

1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17.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分配阶段的基本特征、基本政策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其实质是城乡之间的(反哺关系)

18.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19.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20.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宏观调控目标看,图中宏观经济运行较好的时期是(2002年至2006年)

22.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分开政府和企业的不同职责)

23.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24.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职工老张买了该企业面值20000元的股票。年终分红时,老张获得了3000元股息.这3000元属于(资金收入)

2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6.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7、十七大报告提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8、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9.通过对若干国家经济史的统计分析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分配呈现平均化的趋势。这说明(经济发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基本途径)

3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1.1979-1991年,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是8.6%,显著高于1953-1978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速度1979-1991是6.5%,也比1953-1978年6.2%的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这主要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32.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33.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既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转变)

3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来实施的,经济政策最主要是(①②)。

①财政政策 ②货币政策

36.我国的经济发展不能只看GDP的增长而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所谓经济效益是指(有效的产出和全部生产要素投入之比)

37.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农业已基本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市场调节,发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市场对经济信号反映灵敏的长处得到发挥)

38.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就是要使(各地区发挥各自优势,发展经济,使各地人民生活水平大致平均)

39.我国国有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因为股份制(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40.要有效防止经济运行大起大落,政府应尽可能减少对企业和市场的干预,但同时又不能“放任自流”。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又存在着弱点和缺陷)

41.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科技、管理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3.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山东省确定“十一五”期间全面淘汰105项落后工艺和装备、15种落后产品。山东省采取上述举措,是为了(①②④)

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④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4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45.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说明了(国家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46.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工商局宣布放宽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允许其参与大部分工业和商业的生产经营,允许到国外经商或办企业,也允许他们在国内与外商合作合资经营。这说明在我国:(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与其它经济成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

47.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在(中共十四大)

48.近年来,我国DVD的出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拥有全球市场20%至25%的份额。国产DVD的核心元器件,如解码芯片、机芯和光学头等大都从国外进口,国内许多DVD企业只是进行一般的拼装工作。这对企业的启示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的关键)

4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应该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主形成的价格机制)

50.2008年7月1日,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两周年。青藏铁路的建成,加强了内地与青藏地区的交流,托起了青藏铁路沿线省区经济跃升的希望。这就是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有利于实现(统筹区域发展)

51.关于计划和市场的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两者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52.发展经济为民生,民生之本是(就业)

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是(按劳分配)

54.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关键只要(能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和促进生产发展)

55.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56.200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指出:只要我们措施得当,政策到位,就一定能够形成一个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必将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支撑。这表明(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57.2006年初,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需要(15年)58.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我们不希望也不追求有过高的速度,我们更看重的是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更看重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节约、环境的改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①②③)

①经济发展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经济发展方式应当向集约化转变

③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经济效益

59、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③④)

③路灯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④.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60、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61、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多当市场经济中的“指导员和教练员”,而不

能当“运动员”。这主要是指政府要(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62、房地产市场秩序的混乱,是导致房价上涨过快的诱因。因此,国家不能简单

地把住房问题推向市场,要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居住要求,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是因为(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63、2008年11月以来,全国粮油价格均出现上升态势,一些地方米、面、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分批次出售临时存储粮等措施,增加供应,稳定粮食价格。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分批出售临时存储粮以稳定粮食价格的措施,属于(利用经济杠杆,平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6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6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66、目前,我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了病人选医生的实施办法。北京各大医院在实行“手术点名费”,即患者在选择自己认可的医生时,需向医院交纳300-600元的点名费,被点名的医生可以提成40%-50%。被点名的医生从点名费中提取的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6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

用是依靠(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来实现的

68、某“80 后”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8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69、目前,我国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问题仍然较多。破解这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70、科教兴国,首先要全面落实邓小平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7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7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体制要求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73、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题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2.回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哪两大突破(AB)

A.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突破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不相容的传统观念

B.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看作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

3.在计划与市场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ABCD)

A、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B、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C)

B.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相结合

C.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结合

5.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经营 D.国家独资经营

6.温家宝总理指出,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缩小差距,在分配上“更加注重公平”。这体现了(ABCD)

A.我国经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B.社会主义的本质

C.国家注重宏观调控的方向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7.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有(ABCDE)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E、外资经济

8.改革30年来尤其是十四大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BE)

A.从商品率看,粮食、蔬菜类产品已超过30%,畜产品、水产品超过50%,水果接近90%

B.农产品指令性计划全部取消

E.工业品指令性计划极少,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竞争决定

9.公有制经济包括(ABC)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0.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市场机制的优势和长处(ACDE)A.灵活有效地配置资源,使产需及时协调

C、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和管理的进步

D.给企业以动力和压力,提高效率和效益

E.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

11.我国现阶段分配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ABDE)

A.允许一部分地区与个人先富起来

B.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D.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

E.对个人收入分配的结果进行调节,避免收入悬殊两极分化

12.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ABCDE)

A、生产资料私人所有 B、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C、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E、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13.市场机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BCDE)

B.易引起贫富差距扩大等现象

C.难以实现生态平衡,有效保护环境

D.难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E.容易造成经济失衡和周期波动

14.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ABCDE)

A.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B.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

C.公有制经济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D.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E.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15.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运行的原则主要包括(ABC)

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16.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做出的战略布局是(ABCDE)

A、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B、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E、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17.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ABCDE)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E、管理民主

18.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ABCD)

A、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19.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主要包括(CDE)C、个体劳动者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 D、私营企业雇用劳动者取得的工资收入 E、外资企业雇用劳动者取得的工资收入

20.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是形成(ACDE)的产业格局

A.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C.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D.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E.服务业全面发展

21.自主创新包括(ABC)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方针(ACE)

A.工业反哺农业 C.城市支持农村 E.多予少取放活

23.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构建(ABCD)

A.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B.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C.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D.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2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当前的就业方针是(ABC)A.劳动者自主就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25.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AB)A.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趋向

B.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26.下列能够体现分配问题上坚持兼顾公平的选项是(BC)

B、扶助弱势群体,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C、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三条保障线”

27.兄弟二人各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哥老办法种菜;弟弟则精耕细作,采用了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先进技术。结果,弟弟菜地的产量和收入都大大超过了哥哥。从上述事例中可看出,兄弟俩的收差异主要是因为弟弟增加了(ABD)A、劳动投入

B、资金投入 D、技术投入

28.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其中包括(ABC)A.军工业 B.电力行业 C.电信业

29.中国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是(ABCD)A.建国时面临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国情

B.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世人瞩目的直接影响 C.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比较顺利地运行

D.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因为(ABCDE)

A.劳动者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会出现收入的差别 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会产生富裕程 度的差别 D.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存在差别 E.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

31.小李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任技术员,全年工资收入 2万元。2007年,小李将自己的一项技术专利以20万元卖给本企业,并将其中的10万元购买了该企业的股票。2007年小李获得了2万元的股息。2007年小李的收入方式属于(ABE)

A.按技术要素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 E.按劳分配

32.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ABDE)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33.“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这一观点表明(BDE)

B.公有制与私有制都可以通过股份制这一形式来实现 D.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公有还是私有的性质 E.公有制经济占控股地位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34.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ABCDE)A.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C.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D.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E.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5.构成现代市场体系的要素市场主要是(ABCDE)

消费和生产资料市场 B.金融和资本市场

C.劳动力和人才市场 D.技术和信息市场

E.房地产市场 36.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AC)

A.克服平均主义,更好地发挥收入分配的刺激作用

C.鼓励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37.我国现阶段不属于按劳分配的分配形式有(ABCD)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房屋租金收入 C.股票市场赢利 D.公司分红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

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5、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开始,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成为无产阶级专政

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人民民主专政)

7、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9、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于(1954年)

10、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它们的核心内容都是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1、邓小平认为,我们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与西方国家的“三权鼎立”制度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议行合一,不受牵扯,总的效率是高的)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4、目前,我国直接选举人大代表,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的是(县(市)级人民代表大会)

15、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16、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7、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18、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19、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0、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的核心是(持共产党领导)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政治性质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2、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国家。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23、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4、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2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存在的首要前提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力)

2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0、截止2003年底,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

31、在新中国成立前建立的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32、在1955年10月成立的自治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3、西藏自治区成立的时间是(1965年9月)

34、在我国第九届全国人大的2979名代表中,占全国人口总数8.98%的55个少数民族共有428名,占代表总数的14.4%。这说明(我国各族人民拥有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3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3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

37、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

38、首次将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写入中国宪法是在(1982)

39、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制)

40、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在党的(十五大)

41、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纳入宪法是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

42、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中,(执法必严)是关键

43、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中,(有法可依)是前提

44、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中,(有法必依)是核心

45、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中,(违法必究)是保障

46、(违法必究)就是要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按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

47、(有法必依)就是要保证法律效力的普遍性和有效性,即尽量排除和杜绝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中的随意性、偶然性和腐败现象

48、(执法必严)就是要确保严格公正的执法和司法。司法机关应当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不受其他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49、(有法可依)就是要建立统一、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和制度,即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需要,及时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规范

50、我们应该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

5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52、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53、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关于我国立法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5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5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6、为研究和完善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通过有关网站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城市进行了电话调查。在广泛进行民意调查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确定了新的节假日调整方案。这体现的执政理论是(民主执政)

57、不应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否正确的标准是(执政党的地位能否得到巩固)

5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9、邓小平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句话科学地阐明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60、有关人权说法错误的是(人权高于主权)

61、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生存权、发展权)

62、在民主、自由、人权中,核心是(民主)

二、多项选择题

1、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以下几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A C D)

A、坚持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D、依法治国

2、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包括(A B)

A、人民主权 B、人民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A B D E)

A、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B、是我国的国体

D、提法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E、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创造

4、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A B C)

A、性质相同 B、历史使命相同 C、作用相同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B C D)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保护人民利益 D、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

6、(A B C)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A、国家行政机关 B、审判机关 C、检察机关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 B C D)

A、国家的利益 B、社会的利益

C、集体的利益 D、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8、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遵循以下原则建立起来的(A C D)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民主集中制9、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多次强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自来几个方面的监督,包括(A B D E)

A、党内监督 B、人民群众的监督

D、民主党派的监督 E、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10、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 B C D)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民主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A B C D)

A、政治参与 B、利益表达 C、社会整合 D、民主监督

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的主要职能是(A B E)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E、参政议政

13、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主要有(A B C D E)A、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召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

C、民主党派成员作为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中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

D、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的领导职务

E、推举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

14、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形成及其合法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A、是历史的选择 B、是人民的选择

C、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斗争得来的 D、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15、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 B C)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管理本民族事务 C、管理本地方事务

1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C D)

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 D、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

17、同在1958年建立的自治区是(B D)

B、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18、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自治区是(A B D E)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E、西藏自治区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B C D E)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0、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包括(A B C 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21、我国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B C D)

B、农村村民委员会 C、城市居民委员会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 B C 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3、实行依法治国是(A B C D E)

A、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B、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E、国家长治久安的可靠保障

24、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要点有(A B C D)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 B、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

C、对国家事物、经济文化和社会事物的管理工作要依法进行

D、依法治国的重要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25、依法治国的客体是(A B C D)

A、国家事务 B、经济事业 C、文化事业 D、社会事务

26、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 B C D)

A、四项基本原则 B、从中国实际出发

C、分步骤地进行 D、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

27、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A B C)

A、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

B、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

C、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

28、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是否正确,关键看(A B D)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能否增进人民团结 D、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29、我们应该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B C E)

B、制度化 C、规范化 E、程序化

30、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 B C D E)

A、完善法律制度 B、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C、健全政府职能体系 D、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E、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1、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指党和国家的(B C D 导制度 C、组织制度 D、工作制度

3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保障人民的(A B D E)

A、知情权 B、参与权 D、监督权 E、表达权

3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在于(A B C D)

A、经济基础不同 B、阶级实质不同 C、主体不同 D、宗旨不同

34、以下关于民主的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B D E)

A、民主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追求

B、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实现民主就没有统一的模式

D、民主没有抽象的标准,符合国情的就是好民主

E、民主的发展程度同一定的经济文化状况相关联

35、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观点的有(A B C E)

A、民主是一个多义词,首先和主要的是指国家制度

B、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B、领)C、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E、社会主义民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36、人权泛指自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 B C D)

A、生存权 B、经济权 C、政治权 D、文化权

3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护人权,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 D)

A、生存权 D、发展权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5.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你认为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应当是(民族精神)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9.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指(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10.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1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3、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4、党的十六大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提出

15、(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1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事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17、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增强我国综合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18、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9、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

20、坚持文化建设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2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指导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2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3、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发展民族文化统一起来)

2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的“文明”是指(精神文明)

26、在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中,核心和根本是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教育和科学)

29、在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2006年3月,胡锦涛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31、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2.邓小平在1986年曾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不错,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段话强调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

3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3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5.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是(坚持先进世界观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36.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8.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是(爱国主义)

39.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40.为了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弘扬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4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理论创新)

4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44.“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这段话揭示了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解决的问题和根本)

4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的品德是(诚信)

4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47、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9.《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容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50、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发展教育事业)

51、以德治国的首要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围绕、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中心任务)

52、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艺术事业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3、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54、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或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5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56.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7.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思想道德建设)

58.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59.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思想政治工作)

6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61.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

62.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

6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6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6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6.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68.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69.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多项选择题 1、2008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中国政府做了各种努力,84017人被抢救出来,140万被解救,430万被救治,1万伤员转到20个城市地区,被375所医院及时救治,这个事实表现了(ABCD)

A.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性质

B.中华民族关爱生命,崇尚理性的民族品格

C.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显著成效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ABCD)

A.坚持用邓小平理想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是(ABCD)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

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包括(ABC)

A.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

B.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6.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ABC)

A.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B.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起巨大的反作用

C.物质文明是基础,对精神文明起最终的决定作用

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E.团结统一

8.党的十七大强调了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主要是指(ABCD)

A.文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 B.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C.文化构成社会的人文环境 D.文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生产力

9.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ABCD)

A.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要用“三个代表”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

C.要把“三个代表”贯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D.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10.胡锦涛提出文化建设要坚持“三贴近”的方针是指(ABC)

A.贴近时代 B.贴近群众 C.贴近生活

11.建设和谐文化主要包括(ABCD)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

D.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12.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有(ABC)

A.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多样化发展、思想多样性的关系

B.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关系

C.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13.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多样性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关系,就是要(ABCD)

A.尊重多样性 B.承认差异性

C.思想多样性要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D.核心价值体系尽可能以广泛共识为基础

14.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ABCD)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5.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措施是(ABCD)

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B.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6.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指(AB)A.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

B.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

17.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指(AB)

A.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

B.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

18.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指(AB)

A.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19.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指(AB)

A.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

B.使爱劳动的思想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

20.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指(BD)

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D.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

21.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指(ABC)

A.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

B.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

C.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

22.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指(BCD)

B.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C.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D.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2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相应的践行机制,主要包括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ABCD)

A.教育机制 B.修养机制 C.示范机制 D.评价机制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ABCDE)。

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C、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E、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5、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其“四有”包括(ABCE)

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E、有纪律

26、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ACDE)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C、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D、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E、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7、无论是对待民族文化还是外国文化,我们要坚持的方针是(ABCD)

A、取其精华 B、去其槽粕 C、洋为中用 D、古为今用

28、教育(ABD)

A、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B、在现代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

D、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9、要认真贯彻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包括如下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ABCDE)

A、爱国守法 B、明礼诚信 C、团结友善 D、勤俭自强 E、敬业奉献

3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主要表现是(ABD)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B.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D.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扩大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下保证(ABE)

A、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原则

B、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和科技成果、智力支持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自由人联合体)

2.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4.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是(以人为本)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公平正义)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安定有序)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科学发展)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民主法治)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3.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的是(十六届六中全会)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为了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15.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8.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平正义含义的是(社会主义法制得到健全)

19.下面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是(消除自然灾害)

2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安定有序”,这是因为(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21、2006年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强调,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中央坚持以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我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这是因为(②③)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③只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

22、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这样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3.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下面对发展问题理解正确的是(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24.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这说明(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一个要求,它需要制度保证)

25.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此共产党必须(①②③④)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加强执政能力建设③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6.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完备,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为此必须(①②③④)

①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使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依法办事③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④提高广大人民的法律意识

27.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的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下列做法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相一致的是(②③④)

28.②协调和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共同发展③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④完善农村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制度

28.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一起抓,因为(①②④)

①三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②经济建设是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④文化建设为经济、政治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9.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③④)

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④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0.200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还没有完全理顺等。遏制和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1.“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32.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物质和意识辩证的统一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3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广东来说,更具紧迫性。这是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①②③)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35.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和谐的思想,“和为贵”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孔子)

3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的(孟子)

37.“兼相爱”、“爱无差”是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的(墨子)

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40、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①②③④⑤⑥)

①民主法治、②公平正义、③诚信友爱、④充满活力、⑤安定有序、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1、中国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4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这个飞跃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新的探索

43、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但最核心的就是(以人为本)

44、构建和谐社会的前题是(稳定)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46、社会要和谐,根本地要取决于两条,其中之一就是要把“蛋糕分好”,意指(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48、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着力解决行政区和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问题,其关键

在于(打破行政区的垄断和封锁)

49、深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50、公共服务的提供的特点是(无差别)

51、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创新)

52、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途径是(发挥和释放社区发展潜能)

53、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是(尊重知识和人才)

5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必须以和平发展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要紧紧依靠(广大台湾人民)

55、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据此回答(1)~(2)题

(1).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我国人均GDP不断增长的关键时期,政府应该(①③④)

①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③ 统筹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改善就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5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据此回答(1)~(3)题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我国的(政治职能)(2).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复杂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道德而言,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坚持集体主义,顾全大局)(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这意味着(②④)

②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

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

57. 建立起一个与时俱进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由此可见(政府应该由社会的直接“管理者”逐步转向社会治理的“主导者”)

58、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据此回答(1)~(2)题。

(1).对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 《论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的合理性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高度重视生活消费品的分配问题)

59.近年来,河南省鹤壁市在全市877个行政村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让党员干部走进村庄户院,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恳谈,摸清群众的脉搏。这一做法(①③)

①有利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有助于干部掌握真实情况,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60、崇尚和谐,企盼稳定,追求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平安社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爱人爱己,崇尚和平)(2).“乐者,天地之和也„„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礼记?乐记》这段论述给我们的启示是(发展先进文化,可以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3).从认识论角度看,我们之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61、儒家“亚圣”孟子主张“尊贤使能”,即对待“贤者”,要给予崇高的地位,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以其无与伦比的道德魅力感化民众,从而体现国家政治的正确导向,是谓“贤者在位”。对待“能者”,则要充分发挥其办事能力强、应变功夫深的特殊优势,让他们担任具体的官职,委以干实事的权限,快出业绩,是谓“能者在职”。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②④)

①要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

②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④国家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孟子的“尊贤使能”理论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2.古印度有一句格言:“空气、水和土地不是父辈给我们的礼物,而是我们向子孙的借款。”这句话反映的哲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不同的)

63.一位德国学者和两位美国学者在合著的《四倍跃进》一书中,对GDP这样描写:“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接着,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汽车修理、法律诉讼、保险代理、整理行道树等,这些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GDP依然在增加。”上述材料可以说明(单纯的GDP不衡量经济增长的效益与质量)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2002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的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AB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就是(ABC)

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B.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ABD)

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

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

4.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ABCD)

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ABCD)

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D)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D.生态良好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社会范畴,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即(ABC)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B.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现实任务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8.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BC)

A.本质属性 B.基本特征 C.基本要求

9.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强调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AB)

A.共同建设的和谐社会 B.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是指(ABCD)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B.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C.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D.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11.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提出六大民生问题,并且依据六大民生问题把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目标和任务概括为(ABCD)

A.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D.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12.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ABCD)

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 B.病有所医 C.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13.我国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是(ABCD)

A.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

B.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C.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

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1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有(ABCD)

A.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B.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

D.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房制度

1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总的原则和要求是(ABCD)

A.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B.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C.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D.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16.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要形成相应的社会管理局面,即(ABCD)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有(ABCDE)

A.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民主法治

D.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E.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8.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CDE)

A.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畴

19.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思就是(BCD)

B.生产发展 C.生活富裕 D.生态良好

20.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治国理想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方略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机制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结果

E.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治国任务

21.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包括(ABC)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政治文明建设

22.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ABCDE)

A.市场主导 B.党委领导 C.政府负责 D.社会协同 E.公众参与

2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四位一体”是(ABCD)。

A、物质文明建设 B、政治文明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24.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ABC)。

A、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5.党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民生的目标是(ABCDE)

A、学有所教 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 D、老有所养 E、住有所居

26、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和谅解宽容的社会,这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三者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现,而一定程度的社会和谐发展,又为更高层次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上述材料(A、B、C)

A.坚持了联系的观点 B.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C.体现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E)。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E.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28、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靠(ABCE)

A、政策

B、投入

C、科技

E、改革

29、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就应该(ABCDE)A、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C、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D、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

E、推进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30、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ABDE

A、知情权

B、参与权

D、表达权

E、监督权

31、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有利条件有(ABDE)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

D.各阶层、各党派、个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E.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BCDE)

A.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D.我们党带领人民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E.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

33.以下符合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的做法是(ABCD)

A.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

B.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

上一篇:语文课堂中怎样让学生个性飞扬下一篇:台湾散文作家罗兰的成名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