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24-07-16

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共7篇)

篇1: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江苏省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认为:

优秀作文应具有以下三大特质:

首先是能体现写作基本功,即文字不止于通顺,还要流畅;结构不止于完整,还要富于变化;书写不止于干净整洁,还要优美。

其次,选材要有个性,要新颖。高考作文是给定主旨的写作,不是自由创作,在主题相对接近的情况下,如果材料让人耳目一新,就可能赢得阅卷者的青睐。以“怀想天空”为例,当大部分同学停留在历史的天空下,与屈原、司马迁、项羽、韩信纠结时,有一篇作文写的是6月5日,作者和父亲在初夏的天空下割麦子的经历。一般来说,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家庭到了5月就进入临战状态,考生成为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极少有家长在考试前还让孩子到地里干活。这位考生的选材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有极强的个性色彩。他在考场上“怀想”前天在天空下收麦的经历,担心父亲一人在地里劳碌,考试结束,他仍将回到曝晒的阳光下,帮助父亲继续收麦。

第三,必须有亮点。既可以指语言技巧,也可以指选材立意。通篇出色当然好,一两句话的精彩也能见出作者的出众之处。就好比太阳有太阳的明丽、月亮和星星也有其独特的光辉,如果没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耀眼,至少要露出一点萤火虫的小尾巴。如前面提及的“怀想天空”的作文,考生写道:走进考场,顿觉清凉。这是因为他是从麦地走进考场,而大部分考生走进考场的情绪可能是紧张甚至烦躁,因为他们是从空调房走过来的。这里的“清凉”二字就是一个小的亮点。文章写到最后,作者说:“等我考完了,还要在烈日下再晒两个小时,怀想一下与父亲在如火骄阳下割麦的情景„„”这,就是一大“亮点”。

二、关于审题立意

无论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存在审题立意的难度。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审题失误,全盘皆输。

关于审题立意,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苏盛葵说:

离题、偏题写作,即便再深刻、再丰富,再有文采,再创新,那也是南辕北辙。切题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近年对切题有新倡导及新要求,从2009年开始,高考作文题题干中特别提出要“选准角度”。我们认为,材料选择的角度可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为“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由评卷现场掌握。

何永康以近几年江苏卷为例,对审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命题作文照样存在审题的难度,无论新词汇还是耳熟能详的词语,都要认真思量。譬如“好奇心”这个词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意义不确定的词汇难以把握,审题难度就上去了。当年的大量考场作文写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了好奇心,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实际上,不是有了好奇心就能造就一切,“好奇心”是个浅层次的概念,它只是一个出发点,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也可能是划亮了一根火柴,只照亮了一小片地方很快就熄灭了。有的“好奇心”甚至有“看客”之嫌。因此审题时要全方位考量,准确立意,下笔时才能言之成理。

再譬如“品味时尚”,何谓“时尚”,一定要有个定位。“时尚”必须具有这些要素:审美的、富有创意的、短暂的。不一定是新旧之争,因为穿布鞋有时也是一种时尚。部分教师认为这个考题对乡村考生不够公平,实际是对“时尚”的误解。

对流行词汇,审题一定要慎重,不能浅尝辄止。如看到“绿色生活”这个题目,考生立即想到的是环保问题,这就可能大而无当,要对“绿色生活”的本质仔细分析,能用明确的词语替换才能保证立意的正确深刻。“绿色生活”的特点应该是“顺乎自然”。

审题见出思维品质的高下,不跑题不离题是基本,写得深刻独到就能将优秀考生从普通人群中分离出来了。这是选拔性考试必须具备的功能。

周宏认为:

一线教师在评判学生作文时可能存在标准苛严的问题。有一则材料说,冬天来临了,大雁飞向南方过冬,而狗熊无法迁徙,只能留在冰天雪地里度过寒冷的冬天。要求学生针对这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每个人总有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上帝将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处。狗熊到了冬天便会挪动它那充满厚实脂肪的身体,靠自己的身体特点抵御寒冷;大雁扑腾着有力的翅膀飞向温暖的南方。试想,如果一定要没有翅膀的狗熊飞到南方,纤瘦的大雁留在北国,这该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事情!

不同的物种,生存方式不同。根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符合自己实际,适合自己生存的模式,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教师在这里批阅:从这个角度立意并不好。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来思考立意。)

不适当的选择会耽误甚至毁灭自身„„大雁无法理解狗熊的“懒惰”,狗熊也无法认同大雁的“长途劳顿”。但是他们都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战胜了寒冷的冬天,这便是胜利。也许对于你的生活方式,他人难以理解,无法认同;但只要无损于他人却有益于个人,那无疑是对于你自己的上佳选择。别人的方式也许令你羡慕,但那不一定适合你,选择的时候我们要理智„„面对不同的声音,务必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才能安全快乐地度过你“人生的冬季”。

这篇书写美观、语言流畅的文章,教师判分为48分。48分是三类卷中中等偏上的成绩。满分为70分的作文,一类卷可以打到63-70分,二类卷52-62分,三类卷39-51分。

据推测,在模拟测试中,教师打低分的原因是爱护考生,但周宏指出,准确判分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己的真实写作水平。没有确切理由的严苛会损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篇作文应放入二类卷上里。

推测教师对这则材料主旨的把握,可能是赞美大雁自强不息的精神,大雁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耐,战胜自然;而狗熊则是一味适应自然,缺乏进取精神。--这样的立意,一般学生能想到。但像上面这位学生的立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并无失误,而且可能是学生的独辟蹊径,完全是基于原材料的正确阐释,教师应予认可并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创新性人才。

胡勤认为:

一些规则对作文的立意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关系型话题,思辨性强,要求辩证思考事理关系的两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抓住了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却忘记了另一个,或者肯定了一个关键词而否定了另一个,导致片面绝对。比如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立意和选材范围都非常明确,必须围绕“出人意料”,还要揭示其“合乎情理”的本质。文章必须扣住话题的两个方面。

三、关于真实

不少人以为真实就是完全不加选择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严格的自然科学意义上讲,不加任何修饰和选择地展现自我的确是“真实”,但考场作文如果展现的是个性的褊狭、性情的冷漠、品德的自私等负面的“真实”,阅卷者肯定是难以接受的。有人可能会认为,充满朝气的个性、与人为善的品格等等,并非人性的全部真实,甚至可能是“伪”,因而提倡完全暴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其实,考试作文不仅在检测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检测考生的思想深度、价值观念和情感世界,因此,显示在作文里的“真实”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感。

周宏认为:

写真话的作文都会得高分吗?不会。触犯底线,危害到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无原则的真,很难及格;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因为真还有高下之分。

求真、写真要有品位。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更要重视精神追求。他既具有理性,又从不丢失梦想;他现实却不庸俗,独立却不偏激;他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时,不会忘记问一下:“我的抒情合情合理吗?有事实依据吗?”在阐发自我观点时,总是要想想:“我的观点有理有据吗?别人会怎么反驳我?”也就是说,在抒发真情时会带着理性的判断,在展现自得之见时会有着辩证的思考。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努力挣脱比较平庸的“本我”,表现既真实又有品位的“超我”。

苏盛葵认为:

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作文最重要的是追求本真。

一是本真的思想。写作最原初的动机就是表达个人的思考。写自己而不是去写别人是作文的天然法则。学生对政事的理解与认识,对人生的见识与参悟,对世道的感受与领略,是有限的,甚至是肤浅的,作文只能是表达学生的思考与认识,可能显得感性、生涩、率真、生活化。从这点来看,作文评分标准中的“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见解新颖”是中学生很难做到的。

二是本真的情感。文章最珍贵的是真情,不要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假情、矫情何以泛滥?我们务要反思的是,当我们的孩子被逼着继而习惯于说假话、空话、套话的时候,我们失去的难道只是真情实感的好作文么?

三是本真的表达。考场作文不是作家的作品,学生的行文表达是有特定的表征的。我们年年在高考阅卷场,看到的大批大批的作文是材料模式化,结构三段论,人物论据清一色是屈原、嵇康、李白、陶渊明,特别偏爱雕章琢句,全是排偶句,句子整齐得不得了,还用着大量的生造词,玄妙空蒙,晦涩难懂,这哪是高中生的作文?

议论文的话题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有些话题考生未必有兴趣,勉强为文,很难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一来,写作变成了为说理而说理,远离真实,因而催生了大量“套话作文”。

胡勤对此问题的看法是:

“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个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作为文章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作深入开拓。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根据我们几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的“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不管你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他们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考生切莫再入此“套”中。

四、关于创新

四平八稳还是标新立异?这是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困惑。标新立异可以获取高分,但也面临高风险。

周宏认为:

得低分而与众不同的作文不是真的“创新作文”,这类作文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读者难以理解其新鲜说法从何而来,和题目有何联系。具体而言,此类作文可分成三种,一种观点与题目有联系,审题没错,但论述或单薄或片面或武断;另一种审题也不错,但思维跳跃,逻辑混乱,全文找不出论证和论点的关系,仿佛在写另一篇作文;还有一种则是审题错误。这样的作文让人如何肯定和鼓励其“创新”?所以,明明不是创新惹的祸,而是论证不足、认识片面、逻辑混乱或审题错误造的孽,却怪罪于阅卷教师、迁怒于创新本身,显然有失偏颇。

考场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新:一是立意,二是选材,三是构思,四是文体。首先,选材求新。如果可能,尽量不要再让李白、苏轼、李清照、陶渊明、居里夫人、海伦·凯勒忙得不亦乐乎了。其次,构思求巧,尤其是记叙文,新巧的构思是创新的主要手段。至于文体的出新确实可以给读者以新鲜感,写得好甚至可以成为获得好评的“奇兵”,假如你为求新而刻意为之,而所求之新又非你所长,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所以,不妨在立意上多下工夫。对命题材料反复咀嚼,在思考“写什么”时,“怎样写”的构思应该已经相应而生。“怎样写”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行文开头分析材料,交代清楚你如何从中得出“创新观点”的,也就是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倘若短时间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只有老老实实去写平稳充实的作文。

胡勤认为选择和运用个性化的材料是作文“求新”的好方法:

对作者来说,材料是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本身并没有个性,只有进入作者内心的材料才会有生命,才会有个性,所以选择和运用个性化的材料途径只有一条:请走回你的内心。走回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你永远拥有你的童年,那是你回忆不尽的贵重的富丽的宝藏,你要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这样的材料就是你独有的,是个性化的。你长期坚守着的个性伴随着信念,构成你心中的蒙眬的世界,走回内心,看看它,所谓的材料还在不在,有没有承载着你的快乐与宁静、悲伤与愤怒。如果在而且承载着你摆脱不掉的这些情绪情感和思想,这样的材料从你的笔下流泻出来就是个性化的了。

五、以评分标准反观作文教学

何永康强调:

教师要抓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让学生将写作天赋释放出来,不要把学生教死。平时的作文教学要遵循作文的教学序列,各种文体、各种表现方式都要训练到位。让学生自然地写。以这些自然状态的写作获得的基本功来“垫底”,到了考试作文训练,点拨一下,教给学生一些临场作文的规范即可。

让学生顺乎自然地写,这些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对学生一辈子有益。有些教师热衷于考场作文技法训练,如果学生在高

一、高二的写作课上有过扎实的基础训练,可以做;如果纯粹教“技法”,一是本末倒置,二是对那些没有写作基础的学生,这些“技法”照样没用。

何永康教授借章熊先生的话做了叮嘱:几十万人写同一道考题,构思、选材容易撞车。因此,普通考生要注意审题立意的准确,优秀考生则要在构思和选材上显出自己的优势来。

胡勤建议:

让学生回忆曾经写过哪些自己觉得好的、特别是触动自己内心的文章、片段或句子,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时候写的课堂作文、随笔和日记,都可以,把它找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沉静下来想一想,唤醒自己内心深处丰富、美好、能带给我们思考或想象的语言世界。如果对这些文字还不够满意,可以从不同的向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些方面反思,重新改写,使之更加丰满深刻。

如果没有写过自己满意的好文字,那就赶快写。也许有的学生写不出来,还是要跟他说:“请走回你的内心,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唯一的方法是走回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

别人写得好的文字会摇动你的心,能碰撞出你心灵的火花。翻一翻你的书架,整一整你的书桌,找出你珍藏的宝,像面对自己的内心一样面对它们,重新思考、仿写„„

也许你积淀丰厚,才华横溢,面对任何话题都能浮想联翩,激情澎湃,那就没有必要备考,等待题目来激发你吧。

篇2: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何勇、冯渊

载《语文学习》2011.5

一、优秀作文的基本特质

不同省市阅卷负责人对优秀作文基本特质的看法在语言表述上有差别,但本质上有很大的趋同性。

上海市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兼作文组大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宏教授认为:

上海市高考作文已经确立了“开放、灵活、包容、多元”的评价原则,把“思想、真实、朴实、创新、规范”作为高考优秀作文标准。

所谓有思想,就是写作文要展现自己对某一问题或对象的思考,通过议论性文体提出并证明观点,或通过记叙性文体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所谓写真我,就是高考作文要抒写真实情感,作文中的真我,不能肤浅、庸俗、偏激。这要求考生不断提升自我,创造新的自我。

所谓尚朴实,就是“寄至味于平淡”,朴实不是语言的平淡无味,更不是不加锤炼的罗唆之言,它至少应该朗朗上口,简洁明了,耐人咀嚼。当然,也肯定其他健康的文风,包括华而实的文风。

所谓守规范,就是高考作文虽然不限文体,但绝不等于不要文体。考生可以任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行文。但在选定文体之后,行文就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规范要求,同时要注意使用现代汉语的规范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

所谓求创新,是指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在形式上或思想上追求与众不同,但是,如果仅有新颖的观点而缺乏充分的论述,仍然不能获得高分。

江苏省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认为:

优秀作文应具有以下三大特质:

首先是能体现写作基本功,即文字不止于通顺,还要流畅;结构不止于完整,还要富于变化;书写不止于干净整洁,还要优美。

其次,选材要有个性,要新颖。高考作文是给定主旨的写作,不是自由创作,在主题相对接近的情况下,如果材料让人耳目一新,就可能赢得阅卷者的青睐。以“怀想天空”为例,当大部分同学停留在历史的天空下,与屈原、司马迁、项羽、韩信纠结时,有一篇作文写的是6月5日,作者和父亲在初夏的天空下割麦子的经历。一般来说,有孩子参加高考的家庭到了5月就进入临战状态,考生成为全家的重点保护对象,极少有家长在考试前还让孩子到地里干活。这位考生的选材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有极强的个性色彩。他在考场上“怀想”前天在天空下收麦的经历,担心父亲一人在地里劳碌,考试结束,他仍将回到曝晒的阳光下,帮助父亲继续收麦。

第三,必须有亮点。既可以指语言技巧,也可以指选材立意。通篇出色当然好,一两句话的精彩也能见出作者的出众之处。就好比太阳有太阳的明丽、月亮和星星也有其独特的光辉,如果没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耀眼,至少要露出一点萤火虫的小尾巴。如前面提及的“怀想天空”的作文,考生写道:走进考场,顿觉清凉。这是因为他是从麦地走进考场,而大部分考生走进考场的情绪可能是紧张甚至烦躁,因为他们是从空调房走过来的。这里的“清凉”二字就是一个小的亮点。文章写到最后,作者说:“等我考完了,还要在烈日下再晒两个小时,怀想一下与父亲在如火骄阳下割麦的情景„„”这,就是一大“亮点”。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胡勤认为:

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三方面完美地结合。思想犹如灵魂,结构有似骨架,语言好比血肉。而不同类型的文章其基本特质是不一样的,实用类和文学类的作文评价的标准不同。现在的高考作文流行的是散文,评价优秀的散文,角度不同,标准也不一样。如果从阅卷者的感受来说,有一种好散文,能够很流畅地从开始读到结尾,文气和读者阅读时的情绪感受非常吻合,文章的起伏带动读者的内心跌宕起伏,或者展开想象的空间,或者把读者带入深度思考。读完文章,作者浮现在眼前,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律动,才华横溢。这样的文章不失为考场佳作。

二、关于审题立意

无论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存在审题立意的难度。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审题失误,全盘皆输。

关于审题立意,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苏盛葵说:

离题、偏题写作,即便再深刻、再丰富,再有文采,再创新,那也是南辕北辙。切题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近年对切题有新倡导及新要求,从2009年开始,高考作文题题干中特别提出要“选准角度”。我们认为,材料选择的角度可为四个层级,其中“中心角度”、“重要角度”为“符合题意”;“沾边角度”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次要角度”的判断和给分由评卷现场掌握。

何永康以近几年江苏卷为例,对审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命题作文照样存在审题的难度,无论新词汇还是耳熟能详的词语,都要认真思量。譬如“好奇心”这个词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意义不确定的词汇难以把握,审题难度就上去了。当年的大量考场作文写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了好奇心,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实际上,不是有了好奇心就能造就一切,“好奇心”是个浅层次的概念,它只是一个出发点,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也可能是划亮了一根火柴,只照亮了一小片地方很快就熄灭了。有的“好奇心”甚至有“看客”之嫌。因此审题时要全方位考量,准确立意,下笔时才能言之成理。

再譬如“品味时尚”,何谓“时尚”,一定要有个定位。“时尚”必须具有这些要素:审美的、富有创意的、短暂的。不一定是新旧之争,因为穿布鞋有时也是一种时尚。部分教师认为这个考题对乡村考生不够公平,实际是对“时尚”的误解。

对流行词汇,审题一定要慎重,不能浅尝辄止。如看到“绿色生活”这个题目,考生立即想到的是环保问题,这就可能大而无当,要对“绿色生活”的本质仔细分析,能用明确的词语替换才能保证立意的正确深刻。“绿色生活”的特点应该是“顺乎自然”。

审题见出思维品质的高下,不跑题不离题是基本,写得深刻独到就能将优秀考生从普通人群中分离出来了。这是选拔性考试必须具备的功能。

周宏认为:

一线教师在评判学生作文时可能存在标准苛严的问题。有一则材料说,冬天来临了,大雁飞向南方过冬,而狗熊无法迁徙,只能留在冰天雪地里度过寒冷的冬天。要求学生针对这则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

每个人总有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上帝将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处。狗熊到了冬天便会挪动它那充满厚实脂肪的身体,靠自己的身体特点抵御寒冷;大雁扑腾着有力的翅膀飞向温暖的南方。试想,如果一定要没有翅膀的狗熊飞到南方,纤瘦的大雁留在北国,这该是多么荒唐可笑的事情!

不同的物种,生存方式不同。根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符合自己实际,适合自己生存的模式,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教师在这里批阅:从这个角度立意并不好。要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来思考立意。)

不适当的选择会耽误甚至毁灭自身„„大雁无法理解狗熊的“懒惰”,狗熊也无法认同大雁的“长途劳顿”。但是他们都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战胜了寒冷的冬天,这便是胜利。也许对于你的生活方式,他人难以理解,无法认同;但只要无损于他人却有益于个人,那无疑是对于你自己的上佳选择。别人的方式也许令你羡慕,但那不一定适合你,选择的时候我们要理智„„面对不同的声音,务必有一个冷静的头脑才能安全快乐地度过你“人生的冬季”。

这篇书写美观、语言流畅的文章,教师判分为48分。48分是三类卷中中等偏上的成绩。满分为70分的作文,一类卷可以打到63-70分,二类卷52-62分,三类卷39-51分。

据推测,在模拟测试中,教师打低分的原因是爱护考生,但周宏指出,准确判分有利于学生掌握自己的真实写作水平。没有确切理由的严苛会损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篇作文应放入二类卷上里。

推测教师对这则材料主旨的把握,可能是赞美大雁自强不息的精神,大雁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耐,战胜自然;而狗熊则是一味适应自然,缺乏进取精神。——这样的立意,一般学生能想到。但像上面这位学生的立意——“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并无失误,而且可能是学生的独辟蹊径,完全是基于原材料的正确阐释,教师应予认可并加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创新性人才。

胡勤认为:

一些规则对作文的立意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关系型话题,思辨性强,要求辩证思考事理关系的两个方面,不能顾此失彼,抓住了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却忘记了另一个,或者肯定了一个关键词而否定了另一个,导致片面绝对。比如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立意和选材范围都非常明确,必须围绕“出人意料”,还要揭示其“合乎情理”的本质。文章必须扣住话题的两个方面。

三、关于真实

不少人以为真实就是完全不加选择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严格的自然科学意义上讲,不加任何修饰和选择地展现自我的确是“真实”,但考场作文如果展现的是个性的褊狭、性情的冷漠、品德的自私等负面的“真实”,阅卷者肯定是难以接受的。有人可能会认为,充满朝气的个性、与人为善的品格等等,并非人性的全部真实,甚至可能是“伪”,因而提倡完全暴露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其实,考试作文不仅在检测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检测考生的思想深度、价值观念和情感世界,因此,显示在作文里的“真实”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感。

周宏认为:

写真话的作文都会得高分吗?不会。触犯底线,危害到民族国家根本利益的无原则的真,很难及格;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因为真还有高下之分。

求真、写真要有品位。片面绝对、低级庸俗的真,不会给高分。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高中生,更要重视精神追求。他既具有理性,又从不丢失梦想;他现实却不庸俗,独立却不偏激;他在表露自己的情感时,不会忘记问一下:“我的抒情合情合理吗?有事实依据吗?”在阐发自我观点时,总是要想想:“我的观点有理有据吗?别人会怎么反驳我?”也就是说,在抒发真情时会带着理性的判断,在展现自得之见时会有着辩证的思考。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努力挣脱比较平庸的“本我”,表现既真实又有品位的“超我”。

苏盛葵认为:

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作文最重要的是追求本真。

一是本真的思想。写作最原初的动机就是表达个人的思考。写自己而不是去写别人是作文的天然法则。学生对政事的理解与认识,对人生的见识与参悟,对世道的感受与领略,是有限的,甚至是肤浅的,作文只能是表达学生的思考与认识,可能显得感性、生涩、率真、生活化。从这点来看,作文评分标准中的“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提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见解新颖”是中学生很难做到的。

二是本真的情感。文章最珍贵的是真情,不要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假情、矫情何以泛滥?我们务要反思的是,当我们的孩子被逼着继而习惯于说假话、空话、套话的时候,我们失去的难道只是真情实感的好作文么?

三是本真的表达。考场作文不是作家的作品,学生的行文表达是有特定的表征的。我们年年在高考阅卷场,看到的大批大批的作文是材料模式化,结构三段论,人物论据清一色是屈原、嵇康、李白、陶渊明,特别偏爱雕章琢句,全是排偶句,句子整齐得不得了,还用着大量的生造词,玄妙空蒙,晦涩难懂,这哪是高中生的作文?

议论文的话题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有些话题考生未必有兴趣,勉强为文,很难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一来,写作变成了为说理而说理,远离真实,因而催生了大量“套话作文”。

胡勤对此问题的看法是:

“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个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作为文章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作深入开拓。也就是说,作文的材料熟烂、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根据我们几年来阅卷的不完全统计,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的“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柳宗元、李商隐、陆游、李清照、曹雪芹。不管你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他们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考生切莫再入此“套”中。

四、关于创新

四平八稳还是标新立异?这是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困惑。标新立异可以获取高分,但也面临高风险。

周宏认为:

得低分而与众不同的作文不是真的“创新作文”,这类作文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读者难以理解其新鲜说法从何而来,和题目有何联系。具体而言,此类作文可分成三种,一种观点与题目有联系,审题没错,但论述或单薄或片面或武断;另一种审题也不错,但思维跳跃,逻辑混乱,全文找不出论证和论点的关系,仿佛在写另一篇作文;还有一种则是审题错误。这样的作文让人如何肯定和鼓励其“创新”?所以,明明不是创新惹的祸,而是论证不足、认识片面、逻辑混乱或审题错误造的孽,却怪罪于阅卷教师、迁怒于创新本身,显然有失偏颇。

考场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新:一是立意,二是选材,三是构思,四是文体。首先,选材求新。如果可能,尽量不要再让李白、苏轼、李清照、陶渊明、居里夫人、海伦·凯勒忙得不亦乐乎了。其次,构思求巧,尤其是记叙文,新巧的构思是创新的主要手段。至于文体的出新确实可以给读者以新鲜感,写得好甚至可以成为获得好评的“奇兵”,假如你为求新而刻意为之,而所求之新又非你所长,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所以,不妨在立意上多下工夫。对命题材料反复咀嚼,在思考“写什么”时,“怎样写”的构思应该已经相应而生。“怎样写”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行文开头分析材料,交代清楚你如何从中得出“创新观点”的,也就是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倘若短时间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只有老老实实去写平稳充实的作文。

胡勤认为选择和运用个性化的材料是作文“求新”的好方法:

对作者来说,材料是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本身并没有个性,只有进入作者内心的材料才会有生命,才会有个性,所以选择和运用个性化的材料途径只有一条:请走回你的内心。走回内心,探索你生活发源的深处,你永远拥有你的童年,那是你回忆不尽的贵重的富丽的宝藏,你要拾捡起过去久已消沉了的动人的往事,这样的材料就是你独有的,是个性化的。你长期坚守着的个性伴随着信念,构成你心中的蒙眬的世界,走回内心,看看它,所谓的材料还在不在,有没有承载着你的快乐与宁静、悲伤与愤怒。如果在而且承载着你摆脱不掉的这些情绪情感和思想,这样的材料从你的笔下流泻出来就是个性化的了。

五、以评分标准反观作文教学

何永康强调:

教师要抓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让学生将写作天赋释放出来,不要把学生教死。平时的作文教学要遵循作文的教学序列,各种文体、各种表现方式都要训练到位。让学生自然地写。以这些自然状态的写作获得的基本功来“垫底”,到了考试作文训练,点拨一下,教给学生一些临场作文的规范即可。

让学生顺乎自然地写,这些写作基本功的训练对学生一辈子有益。有些教师热衷于考场作文技法训练,如果学生在高

一、高二的写作课上有过扎实的基础训练,可以做;如果纯粹教“技法”,一是本末倒置,二是对那些没有写作基础的学生,这些“技法”照样没用。

何永康教授借章熊先生的话做了叮嘱:几十万人写同一道考题,构思、选材容易撞车。因此,普通考生要注意审题立意的准确,优秀考生则要在构思和选材上显出自己的优势来。

胡勤建议:

让学生回忆曾经写过哪些自己觉得好的、特别是触动自己内心的文章、片段或句子,高中、初中甚至小学时候写的课堂作文、随笔和日记,都可以,把它找出来,看一看,读一读,沉静下来想一想,唤醒自己内心深处丰富、美好、能带给我们思考或想象的语言世界。如果对这些文字还不够满意,可以从不同的向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这些方面反思,重新改写,使之更加丰满深刻。

如果没有写过自己满意的好文字,那就赶快写。也许有的学生写不出来,还是要跟他说:“请走回你的内心,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唯一的方法是走回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

别人写得好的文字会摇动你的心,能碰撞出你心灵的火花。翻一翻你的书架,整一整你的书桌,找出你珍藏的宝,像面对自己的内心一样面对它们,重新思考、仿写„„

篇3:高考满分作文的阅卷评分取向

一.立意要有穿透力

立意是文章的主脑, 是文章的灵魂, 文章的立意要正确、鲜明、集中, 这些都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从阅卷的过程、专家的评述、高考满分作文的内容来看, 高水平的考场作文, 立意不仅要正确、鲜明、集中, 而且要独到、新颖、深刻、有创意。要想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文章的立意必须有强大的穿透力, 能反映生活的本真。

2010年高考, 一位重庆考生的作文《难题》获得满分。文章以充满诗情禅意的画面开篇:六月的黄昏, 庙宇的院墙呈现一片迷离的紫红, 一片树叶飘过高墙, 树叶脉络清晰、色泽澄净。由此, 作者想到了佛境中的菩提树, 从而把“难题”定位在生命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在文章的主体部分, 作者首先以悉达多王子成佛前的故事来诠释“对生命美与真的感悟”是一道难题, 然后进一步提出“对生命美与真的表达更难”。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笔锋一转, 指出“佛主净, 道主无我无为, 而皆可获真我, 获顿悟, 芹溪以无言之恣诉情, 有的是虔诚……菩提、庙宇和我, 也许有了真心, 难题便一道融向天际了吧”, 点明主题, 只要有真心, 难题可解。

“难题”这一概念, 外延比较宽泛, 立意容易流于常规和表层, 而本文考生却能穿透千载时空, 穿透浮躁的世情, 穿透“成熟的心智”, 揭示生命的真谛:只要有澄净的、虔诚的、感动的、爱的真心, 对真善美感悟的难题可解, 对真善美表达的难题亦可解。立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本真、世情的本质、生命的真谛, 这篇文章能拨动阅卷者心弦, 其核心价值正在于此。

二.情感要能打动人

作文贵在抒真情, 写实感。行文可以叙事, 可以写景, 可以刻画人物, 但如果要它们打动阅卷者的心, 就要以抒情为点睛之笔,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者没有写什么重大题材, 也没有抒发什么豪情壮志, 更不采用华丽的辞藻和冷僻的典故, 他只是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选取素材, 用平易、朴实和淡雅的笔触, 略加渲染, 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抒写出自己寄托于这些人和事上的深挚感情, 哪怕只有寥寥数笔, 也都是至情言语, 沁人心脾。大家的文章固然堪称典范, 高考满分作文亦可让我们深受启发。

《这也是一种芬芳》是2009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在文章的开头, 作者写自己小时候喜欢看爷爷磨药、熬药, “可当那一缕缕药气逐渐弥漫整个屋内时, 我却厌恶地远远躲避”, 用欲扬先抑的笔法, 为下文抒真情、写实感蓄势。在下文中作者生动地描叙了三个典型细节, 凸显爷爷的慈爱、辛苦、博识。在“我”玩耍、哭闹的时候, “爷爷时常像变戏法似的给我拿出几枚甘草片, 我含在嘴里, 一丝淡淡的甘甜萦绕舌间”, 爷爷的疼爱以及“我”对爱的领悟, 形神毕现, 令人回味。童年的“我”体弱多病, 爷爷常常伛偻着背, 烟熏火燎地为“我”煎药, 并且总会端着一个白瓷碗, 手里拿着两块冰糖, 笑眯眯地递到“我”面前, 爷爷的辛劳和慈爱使苦涩的药汤变得甘甜和芬芳。病榻上的“我”有时也难耐永昼和长夜的寂寞, 于是爷爷拿出家中珍藏的中草药图典, 教“我”关于药材的知识, 爷爷的慈祥、和善和博闻, 让“我”长了很多见识, 获得很大的安抚。文章在结尾处, 画龙点睛地指出“苦涩的药香散发的是爷爷的爱, 细腻, 绵软, 濡染、浸透我的人生, 是我生命最美好的芬芳”, 卒章显志, 照应标题, 总结全篇。

纵览全文, 作者将目光聚集于家庭生活,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的事———“喝药”。“童年是在一碗碗褐色药汤里度过的”, 然而, 作者却能于这苦涩的药汤里感悟到爷爷绵醇的亲情和爱的芬芳, 语言朴实, 情真意切, 不事雕琢, 动人心弦, 藉此叩开了阅卷者的心扉。

三.选材要有新视角

材料是文章思想观点站立的依据, 是情感志趣迸发的触点, 是中心主旨汇聚的河床。在材料收集使用中, 要关注重大新闻、时事热点, 关注现实生活、平凡人生, 关注社会道德、人间真情, 关注人与自然、科学动态;对人们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热点事件, 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要能对那些耳熟能详且又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和成语、熟语事件用现代观点加以审视, 对它们的内涵进行创造, 做到古今合一, 重新解读出新意。在剪辑材料时, 当繁则用墨如泼, 当简则惜墨如金, 或改造, 或拼接, 或更换, 或移花接木, 都要针对主题观点的要求进行精当的创造性的剪辑, 这样才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2010年高考一位北京考生的满分作文。“夏夜, 繁星在天, 人车如织,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我想起了国家的发展与停滞”, 文章一开始就确定了选材的范围, 把内涵定位于“国家的发展与停滞”, 入题又快又实, 似大而新。围绕“国家的发展”, 作者选取了两则材料。“仰望卫星环宇宙, 西昌百姓笑盈盈”, 以此为纲, 叙写了我国于2010年6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的盛况;“上海世博真名世, 百年谁能与媲美”, 用此挈领, 记述了世博会的溢彩流光。这两则材料十分鲜活、新颖, 举重若轻, 时代感非常强, 该考生的选材能力, 可见一斑。围绕“国家的停滞”, 作者列举了网络、媒体上曝光的各种丑恶现象, 表现了“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 道德的“蹒跚停滞”, 表明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选材切中时弊, 现实感很强, 视角独到。

此文选材视野开阔, 从正面写“仰望星空”, 选航天、世博为材, 阐述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从反面写“脚踏实地”, 选网络、报刊上的丑恶现象为材, 揭示加强道德教育、解决社会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材料出新”使得此文赢得了阅卷者的情有独钟, 打出了满分。

四.构思要有闪光点

构思精巧, 是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一项重要内容。做到作文构思精巧, 关键是构思要有闪光点。可以巧用经典, 重新演绎:借用经典故事, 挖掘新内涵, 展示新思想, 成语故事、历史人物或事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 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主人公或作文的核心事件。可以剪辑片断, 再现生活:生活片断常常能反映生活本质, 以这样的生活镜头入文, 易于展现不同视角、不同场景、不同事件, 不仅画面感强, 还可以省去繁冗的过渡交代, 使文章层次清晰, 重点突出, 从而表现深刻的主题。

《卡梅隆的智慧》是2010年高考一位上海考生的满分作文。文章以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卡梅隆的电影人生为线索, 以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卡梅隆制导的电影“《阿凡达》的绚丽震撼”为核心支撑, 由此开掘出主题。作者先叙述了卡梅隆成功推出《泰坦尼克号》, 然后“忽然蛰伏了起来”, 设置悬念, 吊起胃口, 为展现主题蓄势;接着写卡梅隆坚守梦想, 策划力作, “因为财力物力不够, 技术条件不成熟, 构思未趋于完美”, 宁可把梦想“藏在心里, 悄悄养着”;结果电影巨作《阿凡达》在2009年一经推出, 便“轰动全球”;最后再联系现实, 把浮躁的年轻女作家、高校里的教授们、画廊里的艺术学院毕业生与“卡梅隆的智慧”进行对比, 深化主题:“将幼小的梦想放归心湖, 等它逐渐长大, 日渐丰满, 才会开出万众屏息的绚烂光华。”

这篇文章构思的闪光点, 就在于作者选择了卡梅隆这个让世界瞩目的电影巨人, 抓住了卡梅隆两部电影巨作之间“十几年”的“蛰伏”。这十几年是卡梅隆坚守梦想、精心策划的“十几年”, 这“十几年”的“蛰伏”, 终于在2009年再次成就了卡梅隆, 并在2010年成就了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可以说, 正是这闪光的构思拨动了阅卷者的心弦。

五.语言要有文学性

高考《考试说明》在写作发展等级中有一条明确规定:文章要有文采。语言优美的文章, 见之, 如微风拂面, 赏心悦目;品之, 如美酒飘香, 绕梁不绝。

篇4:高考满分作文的阅卷评分取向

一、立意要有穿透力

立意是文章的主脑,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立意要正确、鲜明、集中,这些都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从阅卷的过程、专家的评述、高考满分作文的内容来看,高水平的考场作文,立意不仅要正确、鲜明、集中,而且要独到、新颖、深刻、有创意。要想达到这种表达效果,文章的立意必须有强大的穿透力,能反映生活的本真。

2010年高考,一位重庆考生的作文傩题》获得满分。文章以充满诗情禅意的画面开篇:六月的黄昏,庙宇的院墙呈现一片迷离的紫红,一片树叶飘过高墙,树叶脉络清晰、色泽澄净。由此,作者想到了佛境中的菩提树,从而把“难题”定位在生命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首先以悉达多王子成佛前的故事来诠释“对生命美与真的感悟”是一道难题,然后进一步提出“对生命美与真的表达更难”。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笔锋一转,指出“佛主净,道主无我无为。而皆可获真我,获顿悟,芹溪以无言之恣诉情,有的是虔诚……”菩提、庙宇和我,也许有了真心,难题便一道融向天际了吧”,点明主题,只要有真心,难题可解。

“难题”这一概念,外延比较宽泛,立意容易流于常规和表层,而本文考生却能穿透千载时空,穿透浮躁的世情,穿透“成熟的心智”,揭示生命的真谛:只要有澄净的、虔诚的、感动的、爱的真心,对真善美感悟的难题可解,对真善美表达的难题亦可解。立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本真、世情的本质、生命的真谛,这篇文章能拨动阅卷者心弦,其核心价值正在于此。

二、情感要能打动人 作文贵在抒真情,写实感。行文可以叙事,可以写景,可以刻画人物,但如果要它们打动阅卷者的心,就要以抒情为点睛之笔,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者没有写什么重大题材,也没有抒发什么豪情壮志,更不采用华丽的辞藻和冷僻的典故,他只是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选取素材,用平易、朴实和淡雅的笔触,略加渲染,勾勒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抒写出自己寄托于这些人和事上的深挚感情,哪怕只有寥寥数笔,也都是至情言语,沁人心脾。大家的文章固然堪称典范,高考满分作文亦可让我们深受启发。

《这也是一种芬芳》是2009年高考福建卷满分作文。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写自己小时候喜欢看爷爷磨药、熬药,“可当那一缕缕药气逐渐弥漫整个屋内时,我却厌恶地远远躲避”,用欲扬先抑的笔法,为下文抒真情、写实感蓄势。在下文中作者生动地描叙了三个典型细节,凸显爷爷的慈爱、辛苦、博识。在“我”玩耍、哭闹的时候,“爷爷时常像变戏法似的给我拿出几枚甘草片,我含在嘴里,一丝淡淡的甘甜萦绕舌间”,爷爷的疼爱以及“我”对爱的领悟,形神毕现,令人回味。童年的“我”体弱多病,爷爷常常佝偻着背,烟熏火燎地为“我”煎药,并且总会端着一个白瓷碗,手里拿着两块冰糖,笑眯眯地递到“我”面前,爷爷的辛劳和慈爱使苦涩的药汤变得甘甜和芬芳。病榻上的“我”有时也难耐永昼和长夜的寂寞,于是爷爷拿出家中珍藏的中草药图典,教“我”关于药材的知识,爷爷的慈祥、和善和博闻,让“我”长了很多见识,获得很大的安抚。文章在结尾处,画龙点睛地指出“苦涩的药香散发的是爷爷的爱,细腻,绵软,濡染、浸透我的人生,是我生命最美好的芬芳”,卒章显志,照应标题,总结全篇。

纵览全文,作者将目光聚集于家庭生活,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最深的事——“喝药”。“童年是在一碗碗褐色药汤里度过的”,然而,作者却能于这苦涩的药汤里感悟到爷爷绵醇的亲情和爱的芬芳,语言朴实,情真意切,不事雕琢,动人心弦,藉此叩开了阅卷者的心扉。

三,选材要有新视角

材料是文章思想观点站立的依据,是情感志趣进发的触点,是中心主旨汇聚的河床。在材料收集使用中,要关注重大新闻、时事热点,关注现实生活、平凡人生,关注社会道德、人间真情,关注人与自然、科学动态;对人们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热点事件,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要能对那些耳熟能详且又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和成语、熟语事件用现代观点加以审视,对它们的内涵进行创造,做到古今合一,重新解读出新意。在剪辑材料时,当繁则用墨如泼,当简则惜墨如金,或改造,或拼接,或更换,或移花接木,都要针对主题观点的要求进行精当的创造性的剪辑,这样才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土也》是2010年高考一位北京考生的满分作文。“夏夜,繁星在天,人车如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想起了国家的发展与停滞”,文章一开始就确定了选材的范围,把内涵定位于“国家的发展与停滞”,入题又快又实,似大而新。围绕“国家的发展”,作者选取了两则材料。“仰望卫星环宇宙,西昌百姓笑盈盈”,以此为纲,叙写了我国于2010年6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人太空预定轨道的盛况;“上海世博真名世,百年谁能与媲美”,用此挈领,记述了世博会的溢彩流光。这两则材料十分鲜活、新颖,举重若轻,时代感非常强,该考生的选材能力,可见一斑。围绕“国家的停滞”,作者列举了网络、媒体上曝光的各种丑恶现象,表现了“经济迅猛发展”背景下,道德的“蹒跚停滞”,表明了作者鲜明的爱憎,选材切中时弊,现实感很强,视角独到。

此文选材视野开阔,从正面写“仰望星空”,选航天、世博为材,阐述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从反面写“脚踏实地”,选网络、报刊上的丑恶现象为材,揭示加强道德教育、解决社会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材料出新”使得此文赢得了阅卷者的情有独钟,打出了满分。

四、构思要有闪光点

构思精巧,是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一项重要内容。做到作文构思精巧,关键是构思要有闪光点。可以巧用经典,重新演绎:借用经典故事,挖掘新内涵,展示新思想,成语故事、历史人物或事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都可以成为作文的主人公或作文的核心事件。可以剪辑片断,再现生活:生活片断常常能反映生活本质,以这样的生活镜头入文,易于展现不同视角、不同场景、不同事件,不仅画面感强,还可以省去繁冗的过渡交代,使文章层次清晰,重点突出,从而表现深刻的主题。

《梅隆的智慧》是2010年高考一位上海考生的满分作文。文章以美国著名电影导演卡梅隆的电影人生为

线索,以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卡梅隆制导的电影“《阿凡达》的绚丽震撼”为核心支撑,由此开掘出主题。作者先叙述了卡梅隆成功推出《泰坦尼克号》,然后“忽然蛰伏了起来”,设置悬念,吊起胃口,为展现主题蓄势;接着写卡梅隆坚守梦想,策划力作,“因为财力物力不够,技术条件不成熟,构思未趋于完美”,宁可把梦想“藏在心里,悄悄养着”;结果电影巨作《阿凡达》在2009年一经推出,便“轰动全球”;最后再联系现实,把浮躁的年轻女作家、高校里的教授们、画廊里的艺术学院毕业生与“卡梅隆的智慧”进行对比,深化主题:“将幼小的梦想放归心湖,等它逐渐长大,日渐丰满,才会开出万众屏息的绚烂光华。”

这篇文章构思的闪光点,就在于作者选择了卡梅隆这个让世界瞩目的电影巨人,抓住了卡梅隆两部电影巨作之间“十几年”的“蛰伏”。这十几年是卡梅隆坚守梦想、精心策划的“十几年”,这“十几年”的“蛰伏”,终于在2009年再次成就了卡梅隆,并在2010年成就了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可以说,正是这闪光的构思拨动了阅卷者的心弦。

五、语言要有文学性

高考《考试说明》在写作发展等级中有一条明确规定:文章要有文采。语言优美的文章,见之,如微风拂面,赏心悦目;品之,如美酒飘香,绕粱不绝。

篇5:江苏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2014江苏高考作文:不朽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一、审题

今年作文材料与去年“烛光﹒蝴蝶”的性质不一样。一为哲思,一为故事。今年重“聚焦”,去年贵在“多元”。

表面看来,这是围绕“青春”、“朽”与“不朽”的两段话语材料,究其本质是关于生命“朽与不朽”的终极拷问,是一道高度聚焦而又颇富有哲学意味的智慧命题。

“有人说”的内容由两个分句组成,其基本价值判断相当明晰,可做如此解读:在物质层面,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而精神层面的青春等是可以不朽的。

“也有人说”的内容由三个分句组成。

第一分句,“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是承“有人说”而来的概括和判断,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持“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观点的只是“青年人”;二是“青年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年轻的自己“有朝一日会老去”;三十青年人所说的“青春不朽”是指“容颜”、“身体”等。

第二分句,“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这是建立在前一句概括和判断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和推导,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知觉”和“觉解”;只是一种“天真”,而不是“科学”和“理性”。

第三分句,悄悄转换了对象,变为“我们”。我们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老”的信念;这种看法是自欺欺人的。

现列简表示意如下:

第一句,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

第二句,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

要之,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朽与不朽?!”

考生可以自己“选取角度”,故只要抓住“朽”与“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从考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

鉴于许多考生习惯于熟点写作,多以“青春不朽”为题,阅卷时务请关注如下三个方面:

①看“青春”的界定是否恰当。“青春不朽”或者“不朽青春”为题,均建立在精神层面的“青春”之上,因此,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精神青春”的特质,如“靓丽”、“朝气”、“纯真”、“冲动”、“张扬”、“青涩”、“梦想”、“好奇”等相关特质。如果全文没有关于“青春”精神特质的描述或诠释,则视为概念模糊、判断失当处理。这类文章,原则上不能及格。

篇6: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结束了,阅卷成为最牵动考生和家长的大事。

今年,随着山西和内蒙古启用了网上评卷,教育部推行了的网上评卷在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实施。这意味着全国915万名考生的高考分数都将通过网上阅卷的方式评出。

经10年应用,网上阅卷的科学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所了解并认可。但是,“分数毕竟是人给出的”,尤其是对非选择题的评分时,不少考生和家长还会有疑问,怎么保证阅卷老师能客观评分?怎么减少评分中的主观误差?会不会出现网上盛传的“秒杀”?网络出现突发情况会不会影响阅卷?

带着种种考生关心的问题,6月13日,本报记者跟随教育部相关人员来到了安徽省高考阅卷点,探寻考生的分数到底是如何评出的。

非选择题全部实施“双评”

“我们会把所有的试卷集中到考试院进行扫描,然后再通过服务器分发到4个阅卷点。”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郑大明说。所有科目选择题的评卷任务由省考试院完成,非选择题的评卷分别由其他4个阅卷点完成,“所有科目非选择题全部实施双评,哪怕是填空题也要双评”。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副院长沈滔介绍,所谓双评就是,系统会把学生的一道题随机地发放给两名阅卷教师,因为是随机发放,因此阅卷教师在给一名考生的一道题进行评分时,即不可能知道自己是“一评”还是“二评”,也不知道哪位教师跟自己同评的一道题。如果两位老师所给的分数差距在规定范围内,最终这道题的分数就是两位老师所给分数的平均分,如果超过了规定范围,系统就会随机把该道题发放给第三位阅卷老师,若“三评”老师所给的分数与一二评中一位老师所给分数的差值在规定范围内,就取这两位老师所给分数的平均值为考生这道题的分数,若“三评”的分数仍然与“一评”、“二评”分数差距较大,这道题就会提交仲裁组,由仲裁组商讨进行打分。

这样每名考生的试卷,其实是经过了若干位老师的评判,才最终得出分数。“就以今年的文综为例,”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屹松说:“考生一共要答15道非选择题,那么就至少要30双眼睛看过之后,才能得出学生的最终分数。”

这种阅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偶然因素对考生分数的影响。

作文评分不可能出现“秒杀”

其实,高考评分中难度最大、也是争议最多的就是作文,因为自古以来“文无定法”,作文的评分主观性太强,要做到客观、公正就需要更加科学的评分流程。

“正式阅卷之前,我们先随机抽选了6万份进行了试评。”安徽大学(招生办)语文评分组的组长鲍恒说。通过试评,专家组对作文的评分作出了详细的评分细则,给每类作文作了样卷,并对阅卷教师进行了严格的培训。

不少考生担心阅卷老师不能认真阅读自己的作文,网上甚至流传着高考作文“秒杀”和“草菅人命”。

“这样的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我们在阅卷系统会对作文阅卷设定一个最低阅卷时间,”鲍恒说,这段时间足够阅卷老师浏览一遍作文,阅卷老师即使想快点评分,没有达到那个时间,系统根本不会给出下一份作文。

而且,阅卷老师在评分的同时,中心组的专家们也在对整个阅卷过程进行监控。

在安徽大学阅卷点的中心组,记者看到来自安徽一中的特级教师王老师正在打开面前的电脑,在她的眼前能看到每位教师的`打分曲线,能看出老师打分的习惯,比如,一位老师的曲线图上,44分的点上高出了很多,这就说明这位老师很喜欢给这个分数,同时也能看出每位老师与其他阅卷老师打分的不同,比如,一位老师的打分曲线若是在所有老师打分曲线的下方,就意味着这位老师的打分总体偏低了。

发现了特殊的情况,中心组的专家就会进行分析,比如,王老师就给一位阅卷老师发送了这样的信息:你打出的“保险分”(不高不低、拉不开考生距离的分数)太多了,以示提醒,如果遇到“恶意评分”(极端分数)的情况就会引起专家和组长的更多关注,大家及时分析情况,并有可能找这位阅卷老师谈话。

据了解,今年安徽省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共有2965人,其中高中教师1357人,占评卷教师总量的45%,高校本学科老师占55%。

突发情况发生也会保证评分顺利进行

由于所有试卷都在网上评分,网络硬件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安徽省的一个阅卷点在芜湖,离省考试院较远,“这个点与省考试院之间的数据传输距离有150公里。”郑大明院长说。

为了保证网络传输的畅通,评卷数据使用的是专线传输,同时,任何一条传输线路都使用的是双线传输,并且每条线路选择不同的服务商。

“即使出现了突发事件,某条线路出现了问题,我们也会第一时间把考试中心的备用服务器移到阅卷现场,保证数据顺利传送与保存。”

“与人工评卷相比,网上评卷是一场变革。”郑大明说,它使得高考评分过程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和阳光。

在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和安徽大学阅卷点,所有人员都得佩戴专用证件才能进入,若进入机房等特殊地方还需要持有专门的证件。现场工作人员也可以从衣服的颜色上清楚地分清哪些是技术人员,哪些是阅卷教师。所有阅卷老师在工作之前还要把随身携带的书包、手机等物品留在外面。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评卷过程的绝对安全,为了使高考更加公正、公平、公开。

本报合肥6月14日电

篇7:高考阅卷感受及评分细则

高考阅卷已经不是那么神秘的事情了,以前一个县就去一个人,或者没有人,现在只要申请就有机会。

阅卷的日程:

6月11日

报到,在指定的酒店大堂报道签字,办理入住和就餐。这次住的铁道学院对面的四星级酒店,吃饭在铁道学院食堂,个人对住宿满意。

6月12日

上午动员大会,安排不同的题目的阅卷岗位; 找到自己对应的大组小组,然后开始岗前培训,先做高考题,然后专家们在考生中挑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而且是他们已经打分的作文,让老师们自己打分,然后给出专家打分。进行对比,让老师们形成一个初步认识,什么样的作文给什么样的分数,然后就是试评,同时组长们不断的强调评分细则。

6月12日下午至6月17日

重复同一件事情,看电脑,按键盘。

6月18日 愿意回家回家,或着17号也就可以回家了,想还呆几天的 19晚上还可以免费住。

对于阅卷的感受的话,辛苦,单调,充实。辛苦是因为连续的六到七天每天都是快节奏的生活,每天8小时做在电脑前面重复这同样的动作,上午和下午各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我们把这休息时间比作学生的下课时间,每个上午下午,都会不停的听到有人问,下课还有多久,我们的感受是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匆忙,所以很多老师说去过一次再也不会去第二次,也是有道理的,我们组有个老师,一会站着看,一会坐着,有时也蹲着,她有椎间盘突出。单调是因为每天做的几乎是同样的事情,虽然作文内容语句可能有所不同,但是题目一样,内容也都几乎一样。充实是因为在阅卷的过程中可以深刻的体会作文评分细则,而且下班的时间是自己的,可以逛街,逛小吃,可以见朋友,同学,所以如果下次有机会申请,我想我也还是会申请去的,不过这次行程愉快也是因为有很好的小伙伴一起,步调节奏完全一致,如果落单了,我估计应该没什么意思。

有人会疑惑为什么没有评分细则和高分作文的图片流出,这是因为高考的安保工作很严而且今年的保密工作超过以往,上班,手机上交,下班手机拿走。阅卷室电脑实时360度无死角监控,领导也无时无刻的强调,千万不能对着电脑拍照。而评分细则,根本没有见到打印版本,完全由大小组长口述。

有人听说辛苦就不愿尝试,至于辛不辛苦,因人而异,但是只有自己亲身体会才能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晕车的人不要去,每天往返四次坐车,想逛街,更要坐车。

14年我是以阅卷组长的身份阅卷,阅卷组长的好处是,参与评分细则制定,然后上传下达,解释评分细则,开开会,然后审阅问题卷,最后工资比最高档多1000。个人认为组长的选择是随机的,因为这次并没有被选上,虽然有点小失望,但是阅卷完后发现组员有组长体会不到的感受,组长只阅问题卷,因此他们只会看到 出现问题的试卷,好作文人人都说好,不会出现问题卷,组长基本看不到满分作文长什么样。其次,虽然组长参与评分细则制定,但是我觉得对于评分细则的感受还是要阅几千份试卷后,看完各种试卷才会印象深刻,有两种体会的深刻对比,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可以写出东西的原因。

评分细则

只能凭记忆以及拍的我旁边老师的笔记整理,那个老师是一个学科带头人,非常勤快,但是我个人认为阅卷真的不怎么的。自评指数为0.大部分人是100,同样的两份试卷给他不同的时间段打分,第一次给22分,第二次只给14分,相差8分,第二篇作文第一次12分,第二次 0分相差12分,太离谱了。我笑了好久,他自嘲,说不要紧不要紧,也许第一次看时觉得字好看,所以给了22分,后来把作文调出来,字好丑,然后就比较尴尬了。大原则:

1.依循国家评分标准,国家评分标准附在后面。2.避免打保守分,意思是6,13,18,22,这些分数和上和下都差距不大,成为无效卷的可能就小。无效卷就是,两个老师的评分超过5(含5分),则进入第三评,如果第三评和你的分数差5分,和另外一个没有差5分,则你的试卷成了无效卷。如一份试卷我给23分,另外一个给18分,这份试卷进入三评,第三个老师给16分。那么23 18 16 哪个分数会被淘汰?但是如果三评是13。那就是 23,18,13 这个估计就得进行审核的组长去阅了,所以一篇作文少只需要2人,多可能会经过3个或者4个人。因此如果那个给23分的如果给22分的话,这个作文就不会进入3评。很多老师打保守分数,避免自己的作文成为无效卷,因为无效卷太多会引起组长或者专家组的注意,也许会被谈话,因为太多了,可能在评分上确实对细则把握不是很准确。打保守分,虽然无效卷减少,但对好同学是不公平的,而我认为,高低分就应该拉开差距和档次,而且鼓励给高分,给满分。

3.不要依照个别措辞,如所谓的高级句型,高级词汇定文章的档次,以上内容只能成为加分的参考。

4.注意国家卷的基本要求,应用文写作,信息传达的真实性。

5.各个信息点有一定的拓展。具体针对这次作文的操作标准

6.有三个要点 时间&地点,学习唐诗,提前了解唐朝历史,根据内容定档。

6.1 要点齐全,表达准确,可以考虑给四挡作文 16-20分;语言表达质量较好者,升至5档;如果语言表达有质量问题,则根据评分细则依次降档,虽然是有句子表达,有较多的错误,降为三档 11-15分;语句不通顺,断头句较多,或者很多用短语表达 降为二档 6-10分。

6.2缺少一要点,扣5分(相当于降一个档次)。我遇到一篇作文字迹工整,语句基本正确,但是我没看出掉了历史这个点,我给了22分,但是组长只建议给15分,他说缺少要点就降档,一档有 5分,我还是为那个同学争取了一分,定了16分。所以,千万,一定不要掉要点。

6.3只有一个要点者,即使语言表达质量优秀,最高不能超过15分。

7.如果文中出现学习内容,但相关内容不属于唐诗或唐朝诗人的扣1-2分。要点中只时间没地点,或者只地点,没时间 扣2分。

8.抄袭,全部抄袭0分,若部分抄袭,则查看与主题相关不分参照评分标准给分。我的建议是抄袭风险很大,因为第一,即使只抄一部分,阅卷老师或者就只看到你抄的这部分,以为你全抄的,所以给了零分,即使出去抄袭的部分,可能得12-13分。第二,阅卷之前都会发一份高考试卷,让老师熟悉试卷内容。也有人会投机,觉得老师不会认真看,只要字写得好,前面后写相关的,中间抄一段,老师就会给高分,大错特错,老师都是认真看的,绝对不会随便打分,至少我没有,其他的老师也看得很认真。

9.其中出现的 唐诗的tang 写错 写成 tian

tong 五花八门的,还有 poem,用 shi 代替,均没有怎么扣分,要求直接忽略,但是是否对老师多少有点影响不得而知,对我来说,阅卷组说不影响,我就不影响。因此有一篇做完各方面都非常优秀,文章,内容,字迹都好,就是那个tang写成 tong 我给了23分,另外两人只给18分,我的无效,后来我看到了让组长送审核,组长也说了,不排除两个坏人杀死一个好人的情况。

10.字数,没有明文规定超过多少行,或者少于多少行,扣分等等。但是在阅卷过程中,太长,免不了啰嗦,半天看不到主题,太短显然没有对要点扩充,肯定会影响分数,怎么可能一句话写了时间地点,教唐诗,了解唐朝历史

就可以进4档。最多6-7分。大概110-120左右的字数看上去比较适宜。

我说我认真看,并不是从头看到尾每个单词都看,去纠结里面的错误,我认为这是不明智的,四中的那个老师说她每份试卷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然后无效卷也多,速度也慢,而有一个阅卷达人阅卷10年,我还只1000份时她就2000份了,也就是我两天的工作她一天就搞定了,后来我们像她请教她的方法,她第一段基本没怎么看,因为那都是客套话,从第二段开始找信息点,时间,地点,唐诗,唐朝历史,根据要点定档,然后,选其中几个句子看文章的语言,不需要每个句子都看,因为选几个句子就很能有代表性,句子一般,有稍许错误 留在 四档,句子,通顺,没什么错误,再加卷面字迹工整,上五档,依次类推。说实话,其实我也是这么看的,只是我没有她那么专注,有时候一份试卷只需要10秒可以搞定,但是有时候一份试卷要100多秒,因为看上去在写中国文化,仔细一看有没有唐朝,又怕误看,又检查一遍,还是没有与唐朝有关的任何内容。

最好看的试卷是一档和五档的,其次四挡。不好看的是2档和3档,有一篇作文,字太差了,蚂蚁一样,乍一看只想给零分,然后在看,出现个at home,再看有个 Friday。又看有个 tang shi,看着看着,什么点都有,句子其实也是通顺的,就是难得辨认。这样就花了至少一分钟,所有老师的平均速度是大概 27秒每篇,我29秒。不是所谓的看字看卷面给分数,2秒一篇。是不是就说明字和卷面不起作用呢?错,规定只是根据内容定档,但是在无形中,定档后又个分数的差距,比方说四档有16-20分,字写的好看整齐,可能就是19-20.然后字太丑影响辨认,即使句子对了,给16-17分,老师也没有看错的。

今年的作文的平均分 除零的有15分多,含零的 14分多,整体比以前要高,从第一天开动员大会我就能够体会出,要善待学生,要和别的省份竞争起来有优势。我觉得有道理,都是自家省的孩子,干嘛那么抠呢,因此我给的分数都是订好档中的高分。第一天在一体会评分细则时,有一张作文,我们所有的老师给的分数在20-21分之间,最后专家给的23分,讲实话,作文内容还不错,字就很一般,没有优势。这也许就给我们一种引导,只要内容写得好,要舍得给分,各方面优秀的作文要舍得给满分,所以我给了很多25分。好作文的特点,1。字好看,好认,整齐,2,结构非常清晰,时间地点,唐诗,唐朝历史各用一段,清清楚楚。这种作文常常不会超过10秒就可以给高分,但是满分的话,每个句子都要经得起读。

写得很啰嗦,我的总结:

1.基础差的同学:写完,写齐要点,写认真。

2.基础一般的同学:写完,写齐要点,写认真,少范低级的语法错误。

3.基础好的同学:写完,写齐要点,写认真,层次分明,写好句子,不出错。

什么是低级的语法错误:我做了一些摘抄 Should to do , I writing ,I is

will helpful ,are spend will learning Don’t worried Must be study You are very work hard The class is start at 9:00

这类作文,即使要点齐全,也很难会有高分,我一般给的16-17分,因此谓语动词的错误扣分也许会很严重,对于这次的作文,时态好像不是一非常注意点。

我把专家定档的几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摘抄了,作文图片没有办法弄 25分 : 要点齐全,语言表达高级,书写漂亮,优美,结构紧凑自然。24分:要点齐全,行文流畅连贯,逻辑严密,结构紧凑,一气呵成。23分:结构清晰,写作目的明确,要点表达齐全,表达时有些许错误。23分:格式错误,语言欠委婉(that’s is all),时间表达错误。23分:要点齐全,衔接自然,结构完整,书写漂亮,有些错误。

22分:要点齐全,结构清楚,第一段 表明目的,第二段 涵盖要点,第三段,为结束语,语言表达有些错误。

20分: 要点齐全,但有一个要点表达不准确,衔接自然,结构紧凑,语言表达较为流畅,但有少许错误,相对表达过于简单。

18分:要点齐全,但语言表达欠流畅,有少许拼写和语法错误。13-15分: 要点齐全,语言表达差,语言基本功差。

附带:填空和改错 我了解到的信息:

1.拼写,大小写错误不给分,W开头的单词例外。

2.改错题,只更正,不划线;只划线,不更正,没分,大小写出错,没分。

3.更正在上面,或者写在稍微的旁边,有分。

真是感受,写得不好,不要笑哦

张凤年

17.6.22

国家标准

第五档(很好);(21-25分)

1.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2.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3.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4.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5.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6.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第四档(好):(16-20分)

1.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2.虽漏掉1、2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3.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4.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是因尝试较复杂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

5.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6.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第三档(适当):(11-15分)1.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2.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3.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4.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5.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6.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第二档(较差):(6-10分)

1.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2.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3.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4.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5.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6.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第一档(差):(1-5分)

1.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2.明显遗漏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3.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阅卷04-24

高考作文阅卷范文05-26

高考作文阅卷日记06-08

高考作文阅卷随笔08-20

中考作文阅卷标准07-28

从阅卷看高考作文06-25

高考阅卷归来话作文08-11

高考英语作文阅卷感悟11-25

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心得11-26

从阅卷看高考作文04-14

上一篇:ul线缆标准介绍下一篇:国际海运出口注意事项